新时期监狱罪犯劳动改造工作探析

时间:2019-05-13 19:04: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时期监狱罪犯劳动改造工作探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时期监狱罪犯劳动改造工作探析》。

第一篇:新时期监狱罪犯劳动改造工作探析

新时期监狱罪犯劳动改造工作探析

摘要:新时期的监狱罪犯劳动改造工作呈现生产途径多样化(劳动方式增多;产品种类增多,);促进目标具体化(创造监狱稳定因素;完成既定效益增长;);狱企职能复杂化(完成罪犯保护;在新形势下,强化罪犯劳动体验,加快罪犯社会就业的步伐)。新时期罪犯劳动改造工作存在地域差异,时间差异。有必要就新时期监狱罪犯劳动改造工作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分析,以求提高罪犯劳动改造成效,完成监狱使命。

关键词:罪犯;劳动改造;新形势;

《刑法》第46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其它执行场所执行,凡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由此可见,罪犯进行劳动改造是具有强制性,是一种特殊的法定义务。同样的规定在《监狱法》中也能寻见,《监狱法》第69条规定:“有劳动能力的罪犯,必须参加劳动。”这明确了罪犯劳动改造的法律地位,这也是所有时期、任何监狱的罪犯改造工作开展之前提。

一、生产途径多样化后对劳动改造工作的思考 新时期,在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下,监狱企业的改革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指导着罪犯劳动改造的主方向。监狱企业的经济价值在于它能持续为罪犯劳动提供岗位,能有效、有序组织劳动,能积累劳动成果,维持监狱生产持续发展,创造社会财富。以往监狱企业重工业、农业在新形势下既不能满监狱企业的发展要求,也不能很好履行劳动改造服务于监管,同时促进罪犯社会就业的改造要求。目前,轻工业以投入小、引进快、抗风险、技术成熟、增效显著等符合监狱罪犯劳动改造环境的优点被各个监狱接纳。轻工业从业工种多,产品类别杂,这就对从事劳动改造的罪犯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适应多种新的劳动方式;二是在新劳动方式下快速接受不同产品的生产要求。如此一来,我们可以建立一个以适应先进技术为主的,多层次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技术构架和技术体系,让新接触生产工序的罪犯一级一步随劳动改造的深入,劳动技术的成熟提高自身的技术评价,为高评价罪犯以师带徒,新入监罪犯快速学习等良性管理行为打下基础。

监狱罪犯较于起社会公民,学历普遍偏低,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弱,对精细化的生产适应性不强。处于以轻工业为主的劳动改造中,以往的粗糙性、体力型的劳动逐渐被新时期的精细化、脑力化的劳动取代,这就对老罪犯的转变、新罪犯的适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干警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可以在新时期的罪犯劳动改造工作中运用现代罪犯劳动力资源管理知识(将罪犯作为一种人力资源,科学地对其进行管理,消除罪犯岗位调配不合理、生产激励机制僵化、生产评价制度不完善、罪犯生产工种与罪犯实际能力不对口等限制罪犯劳动改造的消极因素),据罪犯的身体素质、技能评价、心理特征等个性因素,对罪犯的劳动生产进行分工,增强罪犯的劳动改造潜能,使罪犯主动地、积极地完成所分配的生产任务,消除机械式劳动。同时,对技术性较强的岗位实行公平竞争、择优上岗,对劳动罪犯实行定岗、定编、定员。我们只有积极采取策略,从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两方面同时入手,用运先进的理论体系管理罪犯,才能增强罪犯的适应性,初步做好新时期的罪犯劳动改造工作。

二、促进目标具体化后对劳动改造工作的思考 监狱企业的生产方式与产品种类固定后,一个明确的劳动促进目标不可或缺。现代狱企促进目标大体分为两类:一是创造监狱稳定因素;二是完成既定效益增长。

事实证明,罪犯在从事强制性的义务劳动时,绝大部分时间将有事可做,心思也会倾向于学习接受新事物,这在客观上减少了罪犯闲暇时间无事生非的机率,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罪犯内部的安定团结,并且罪犯通过劳动活动,特别是参加集体合作劳动能够体会到交流合作的愉快,能够接受社会信息的刺激,不断更新观念,调整劳动方式,保持自身与社会联系、与他人接触,使自己精神充实,从而克服因长期关押产生的孤独、寂寞、苦闷,甚至精神崩溃的心理问题。所以对有劳动能力的罪犯,我们积极促使其完成劳动改造,不仅能从侧面提高罪犯的改造质量,履行劳动改造辅助于罪犯监管的特殊职能,而且能够从源头为监狱创造稳定因素。

罪犯在劳动改造中态度是否端正,心态是否积极两项指标可以参考额定时间内的劳动产值来评判,反之同样。使罪犯劳动改造提质增效,保证监狱企业完成既定效益增长也可通过矫正罪犯劳动态度,调整罪犯劳动心态得以实现。实现此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一是广泛开展以QC科研活动为主的生产创新活动,增强罪犯的生产劳动主体意识,充分发挥罪犯自身智慧,在促进生产效率的同时,使罪犯体验科技创新、品尝分享劳动成果的满足感,继而深化罪犯热爱劳动,矫正罪犯不良心态和心理隐疾。二是因地制宜地创建各具特色的罪犯生产劳动文化,以多种多样的生产竞赛活动,建立和强化罪犯集体主义、互帮互组、争先创优等良好观念,从根本上解决劳动改造中罪犯的心态问题,保证效益增长稳定。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积极参考社会企业新型管理模式,倡导科学管理,用科学方法测算罪犯劳动时每一个工序动作所需的时间与最佳工作方式,判断出最佳的劳动方法,制定适合罪犯劳动改造的方法制度,使罪犯劳动形成生产标准化、运行规范化,亦使罪犯适应科学化管理,形成现代化生产意识,增强罪犯劳动改造潜力,完成既定效益增长。

三、狱企职能复杂化后对劳动改造工作的思考 新时期狱企职能趋于复杂,不但要完成罪犯狱内保护,而且在新的形势下,要强化罪犯劳动体验,加快罪犯社会就业步伐,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罪犯重新走上犯罪道路,维护社会稳定。

就罪犯保护而言,我国宪法明确规定虽然罪犯是限制了人身自由的公民,但也应该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在劳动对象、劳动环境、劳动时间、劳动报酬、技能培训、劳动保护措施上都应与普通公民享有同样的劳动法律保护,例如罪犯的劳动对象不能危害罪犯生命;罪犯的劳动环境不能影响罪犯健康等,所以罪犯的劳动改造须以保护罪犯为前提。在新时期的罪犯劳动改造中融入安全生产、保护罪犯的观念也是我们完成罪犯劳动改造的一大动力。我们可以参考社会劳动场所进行健全罪犯安全生产工作,完善劳动保护措施。如全面推行生产项目准入制度,加强劳动环境整治,抓严生产场所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劳动工具定置管理规定,完善劳动现场的消防设施及完成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建设,加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力度,广泛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等措施,强化罪犯安全生产意识,严格落实罪犯劳动保护,力保罪犯生产无事故。同时,可以根据《监狱法》、《社会保险法》的相关条款,建立健全罪犯基本医疗保险、意外伤害及重大疾病保险、刑满释放后短期生活保险等三项保险。将罪犯保险制度纳入地方城镇居民基本保险体系,进一步依法保障罪犯基本权益,完成罪犯保护。

劳动改造作为罪犯获得职业技能的主要途径,监狱罪犯通过参加生产劳动获得职业技能是管理者必须完成的任务。吴爱英部长早在2005年就提出“要培养罪犯、劳教人员的就业技能,增强刑释解教后融入社会的能力”。我们要使罪犯刑满释放有一技之长在身,从而更好的融入社会,降低重新犯罪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理念,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提升社会效益,完善罪犯劳动改造才是我们工作重心的所在。作为管理者必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实现向外延伸,以国家技能鉴定所为依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广泛开展罪犯职业技术培训,结合劳动生产项目和社会就业需要,科学设定培训项目,同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先发展就业导向型项目,最后全面建立与劳动改造罪犯相适应的监狱生产管理体制,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罪犯劳动改造方针,使监狱罪犯劳动改造向多元化、科学化、实用化发展。确保罪犯回归社会后能自食其力,加快罪犯社会就业的步伐,减少出监罪犯再犯罪几率。

监狱是司法系统最后一个环节,在新时期我国的司法行政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而监狱罪犯劳动改造工作又是监狱工作的重中之重,亦是司法行政改革的组成部分。总的来说,新时期监狱罪犯劳动改造工作要高瞻远瞩,不仅要结合监狱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到效益与改造双赢,更要依托于新形势下的司法行政改革浪潮,将新时期监狱罪犯劳动改造工作做到尽善尽美。

【参考文献】

【1】《监狱发展中的制度问题探析》,嵇为俊、周鹏,监狱信息网 【2】何为民主编《罪犯改造心》法律出版社2002版 【3】兰 洁主编《教育改造》法律出版社1999版 【4】王顺安主编《劳动教育学》法律出版社2002版

第二篇:浅论罪犯劳动改造及管理

浅议罪犯劳动改造及管理

内容摘要:《监狱法》第六十九条规定:“有劳动能力的罪犯,必须参加学习。”我国的监狱不仅是罪犯刑罚的执行机关,也是罪犯改造机关,“惩罚和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是我国监狱工作的既定方针。可以说罪犯的服刑生活大多数时间都在劳动,同而我们很有必要就罪犯劳动改造及管理方面作进一步的探索,以求提高罪犯进行劳动改造的效果,使他们回归社会后能够适应社会,对社会能有所贡献。

为了实现这种转变,监狱不仅要改变其犯罪思想,而且要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仅要矫正犯罪恶习,而且要使其掌握一种或几种谋生的技能,回归社会后能自食其力。“惩罚与改造相结合”对二者相结合的要求是:在监狱的刑罚执行活动中,惩罚罪犯与改造罪犯严格按照监狱法规进行监禁,强制其遵守监狱、纪律,履行义务。对违反监狱法规、纪律和不履行义务的罪犯给予严厉打击。同时对罪犯进行系统的、有目的的改造,进行思想、文化知识、职业技术。在改造过程中充分发挥管理、管辖动、教育等手段的作用,使罪犯在认罪服法的基础上,痛改前非,成为遵纪守法、自食其力的社会公民。关键词:罪犯

劳动改造

管理

组织罪犯劳动改造是实现监狱宗旨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基本手段。它能使罪犯培养劳动观念,矫正自身所存在的恶习,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刑满释放后能自食其力。对罪犯进行的劳动改造,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是罪犯通过学习改造,自身素质和思想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另一方面罪犯通过劳动活动,创造出了一定权益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带来了一定效益。虽然目前很多专家学者对这部分经济效益有所争议,然而却能够对监狱经费不足进行一定的补充,改造罪犯物资生活和改造条件,保障监狱生产、管教的正常进行,在目前状况下,我们有必要提高罪犯劳动改造质量同时,促进这部分经济效益的增长。

一、劳动改造的地位和意义 伴随着新的成立,劳动对于罪犯来说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劳动不再作为以惩罚罪犯为目的,在马克思注意理论的指导下,成为改造罪犯的手段,以期罪犯走上社会后,能够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自己养活自己,成为一名对社会有所贡献的劳动者。

(一)劳动改造在罪犯改造工作中的地位

组织罪犯劳动改造是实现监狱宗旨的主要途径,他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罪犯改造工作基本内容的主要方面之一。它与监管改造和教育改造合称为“监狱三大改造”,同时它也为监管改造和教育改造提供了一个改造中介和物质的保障。劳动改造是将罪犯置身于特定的生产关系之下,在劳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人生价值、社会价值和法律规范等,逐步使他们形成属于自己的世界观、人身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刑法》第四十六条规定:“被判除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其他执行场所执行,凡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由此可见,对罪犯进行劳动改造是强制的,并非罪犯自愿的,是一种法定的义务,具有强制性。事实证明,劳动改造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改造手段。例如对末代皇帝、日本战犯、国民党战犯的成功改造,充分显示了劳动在罪犯改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劳动改造的意义

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本身,而且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马克思曾指出,“劳动是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消毒剂。”劳动可以磨练罪犯的意志,培养其社会化人格,可以使罪犯在劳动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人生价值的存在。它使罪犯消除那些好逸恶劣、不劳而获、贪图享乐的剥削阶级思想。同时罪犯可以通过劳动活动接受社会信息的刺激,不断更新观念,调整自己的劳动方式,保持与社会的联系与三同步,从而最终提高罪犯的改造质量。⑴劳动改造是罪犯获得真知和正确认识的有效途径。“对罪犯的改造过程,实质上又是矫正罪犯大脑中对客观世界认识的过程,而正确的认识来源于实践。”①劳动可以使罪犯在劳动中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掌握一定的谋生手段和提高回归社会后的就业能力。

⑵劳动改造是矫正物欲型罪犯的有效途径。好欲型罪犯主要是指因盗窃、诈骗、赌博等违法行为而被判刑的罪犯类型。这些罪犯的主体特征是:贪图享受、好逸恶劣、一味追求生活享乐,物质欲望强烈,劳动时偷懒使滑,出工不力;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和投机性,为了满足私欲,达到“舒服改造、提前出狱”的目的,千方百计投其干部所好,贿赂、拉拢管教干部;浪荡散漫、不守法纪,缺乏遵纪守法意识,不愿受严格的纪律和制度约束;自食其力的责任感淡薄,缺乏内心深处进行反省的自觉性,重新犯罪的可能性很大。同而在他们非法侵吞得财物(如抢劫、诈骗、盗窃、贪污受贿等非法所得财物)时,决不会想到这些金钱物品乃是他人辛苦劳动的汗水结晶。同而对这类罪犯改造时,首先要强制他们劳动,让他们的劳动和物质生活相结合,用他们的的部分劳动支付自己服刑的生活费用,剩下的劳动所得财富作为惩罚自己犯罪恶习的补偿。反过来讲,如果对这些罪犯仅仅进行单一说教,让他们坐享其成,则很难转化他们的犯罪思想,也很难矫正他们服刑前的犯罪恶习。⑶劳动改造是培养罪犯劳动技能的有效途径。部分罪犯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他们没有一技之长,不能自力更生、自食其力,从而不择手段地去谋求钱财,以期满足自己的私欲。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实践是劳动技能养成之源,同时推动劳动技能向前发展。劳动技能的形成无一例外,都是实践中获得的。要想把罪犯劳动改造成社会的有用之材,必须让罪犯在劳动改造中自我学习,获取生产经验,最终具有一技之长。

⑷劳动有利于罪犯的身心健康。如果长期对罪犯进行关押,他们往往会产生孤独、寂寞、苦闷等精神崩溃现象。罪犯通过参加学习,特别是参加罪犯集体合作劳动,很容易克服以上心理问题,达到使罪犯精神充实,体会到与人正常接触、交流合作的愉快心情。当罪犯感到劳动改造的重要时,他们就会努力钻研学习技能,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劳动也有利于罪犯的集体健康。

⑸劳动改造有利于罪犯群体内部的安定团结。罪犯作为一种特殊群体,如果让他们整天无所事事,更何况大多数罪犯生性争强好斗,则往往发生寻衅滋事、惹是生非事件,以此来张显个性、标新立并。那样即不利于对罪犯的管理,也不利于对罪犯的改造。罪犯通过劳动改造,思想觉悟不但有所提高,而且绝大部分时间有事可做,客观上减少了罪犯无事生非的机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罪犯内部的安定团结,给监管创造了稳定团结。

⑹罪犯在进行劳动改造的同时,客观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弥补了国家对监狱经费投入的不足。罪犯进行劳动改造,一方面有利于罪犯自身的恶心改造,另一方面创造了一部分有价值的劳动。这部分劳动价值除用于罪犯的日常费用外,还可以用于监狱的硬件设施建设,用于对干警的激励奖金、福利待遇,以及罪犯的劳动改造物质激励等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监狱经费紧张的局面。监狱的出现,不仅为罪犯劳动改造提供了物质载体,而且对监狱经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二、目前劳动改造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劳动改造虽然对罪犯的改造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并非意味着目前劳动改造管理体系就尽善尽美、合情、合理、合法。劳动改造也存在很多不足,需要不断完善、改革和。<一>罪犯劳动改造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顾名思义是将人视为生产经营中一种特殊和宝贵的资源,从有效开发人力资源的用度进行的人事管理工作。”对罪犯劳动力资源的管理,就是把罪犯作为一种人力资源,地对其进行管理。而如今的监狱对罪犯劳动力资源的管理还存在着调配不合理,缺乏有效的评价和激励作用等缺点。在“罪犯技术员”缺乏的同时,却存在着很多有一定生产技能的罪犯与所安排的监狱生产工种不对口现象。如具有手工制造技能而身体单薄的罪犯从事搬运物品等重体力活。由于目前监狱经费不能彻底保障,导致了干警收入与监狱生产直接挂钩的不正常现象。最典型的是某监狱在车间宣传条幅上,打出了“大干三个月、誓夺三十万”的豪言壮语。并非把罪犯改造质量当作监狱评价干警工作业绩的第一指标,实质上出现了偏离监狱方针的状况。可想而知,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所建立的一系列评价和激励机制,致使监狱工作的生产为核心,结果导致罪犯的劳动前能大打折扣,主观能动性变为消极应付所分配的生产任务,进行机械式的劳动。<二>发展监狱方略给罪犯劳动改造工作带来的问题。有些专家学者认为,发展监狱经济是监狱出现问题的根源。的确,在罪犯参加生产劳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并非没出现问题我们就要对其彻底否定。我们要一分为二地有待发展监狱经济这个现象,笔者认为发展监狱经济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我国的社会会议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底,导致了国家财政拨给监狱的经费不足。监狱要想解决经费不足的困境,必须自力更生,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以监养监”的改革。同而在发展监狱经济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温暖体。如在发展监狱经济方略的影响下,某些监区、分监区的工作重心产生了严重的偏离。出现了挤占罪犯法定学习的时间,甚至是休息时间进行生产劳动;个别单位由于生产场所有限,把对罪犯所必需的教室、会议室、阅览室、娱乐场所等当作生产车间。从而使罪犯只知道生产,对自身的恶习改造无暇于顾。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监狱生产有时偏离监狱的工关工作方针,甚至有的违背法规,比如非法印刷出版社,生产不符合安全、环保要求的产品等。有的监狱在生产安排中,那种产品经济效益好,就盲目生产那种产品,往往采用简单的生产方法,加强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危害罪犯身体健康,以此追求最大化的积极效益。

<三>罪犯在进行劳动改造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干警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罪犯所从事的监狱生产,大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罪犯的技术水平要求不太高。同而大多数监狱企业技术人员和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干警,在监狱生产过程中仅充当了罪犯看管人员。他们加强了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再加上监狱经费的紧张即使他们从事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长此以往,监狱企业整体业务素质水平将面临严峻的挑战,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将会严重缺乏。

三、罪犯劳动改造的法制化、规范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管理为了实现监狱工作和改造罪犯质量的最优化目标,司法部提高了“三化”治监方略。

“三化”即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把监狱的饿全部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依法管理,规范运营、切实依法治监形成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对罪犯劳动改造科学化管理,在坚持以监狱机关为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参加罪犯的改造活动,以求提高一定的社会效益。

<一>罪犯劳动改造法制化。首先要贯彻落实“惩罚与改造姜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坚持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切实保障罪犯在劳动方面拥有的权利;坚持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其次,要对罪犯的劳动状况进行认定。具有劳动能力的罪犯,要按照《监狱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严格执行;对于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罪犯要分别对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不参加劳动,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即可,最后关于罪犯劳动时间的管理,根据司法部制定的《关于罪犯劳动时间的规定》执行。即罪犯劳动时间为6天,每天劳动8小时,平均每周劳动时间不超过48小时,未成年犯的劳动时间减半;监狱除保证罪犯每周休息一天外,在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和国庆节时按照相关的规定安排休假;监狱生产单要延长罪犯劳动时间,必须提前拟定加班计划,经监狱狱政,劳动管理部门审核,得到监狱长的批准后方可实施,事后安排罪犯补休,不能安排补休的,根据延长罪犯劳动时间的长短,支付一定数量的加班费。总之,监狱对罪犯的全部劳动改造工作都要遵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如监狱法、劳动法等),依法对罪犯的劳动改造进行管理,完善罪犯劳动改造体系,切实保障罪犯的合法权益。<二>科学地对罪犯劳动改造进行管理 ⑴利用泰罗制对罪犯劳动力资源进行管理

泰罗是科学管理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代表人物。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他出了一套科学管理理论,撰写了《科学管理》一书,其概括出的几条科学管理原则,对当代的罪犯劳动改造管理仍具有借鉴意义。

1、通过对监狱劳动时的每一个动作所需的时间与最佳工作方式的研究,判定出最佳的劳动方法,使罪犯科学劳动,提高效率。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监狱延长罪犯劳动时间和加强劳动请度的可能性。

2、选择既能很好的适合某种监狱生产的工作,又能够积极改造的罪犯担任生产小组长。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对这类罪犯进行技能培训,以求他们能够掌握运用科学的生产方法,推动监狱经济效益的增长。

3、干警和监狱专业技术人员对罪犯要有“为人师表”的意识,向罪犯传授生产技术,以确保监狱生产工作能够按照监狱确定的科学原则进行。

4、根据罪犯的身体素质,生产技能、心理特征等个性元素的不同,对罪犯咱家的监狱生产工作进行分工,杜绝出现年老体衰的老年犯从事重体力劳动,具有生产技能而体格不太好的罪犯扛箱包能现象出现。⑵罪犯劳动改造的组织管理

所谓罪犯劳动的组织管理,是指对罪犯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劳动组合、劳动工效、劳动成果的管理。

1、建立严格的罪犯劳动对象管理制度。除坚持执行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重点在加强采购、生产,使用和保管方面的管理。

2、加强对罪犯劳动手段管理,以求提高监狱经济效益,从而为监狱经费不足提供一些帮助。最终有利于充足监狱出产资金,改善狱政设施和监管条件以及干警的福利待遇。最终提高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和罪犯的劳动改造热情,有利于罪犯改造质量的提高。同而监狱有必要从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技术类型和技术结构,建立一个以适应先进技术为主的,多层次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技术家够和技术体系。

3、加强罪犯劳动组织管理,充分发挥罪犯劳动的改造功能的改造功能,互帮互学、互相监督、互相促进,从而提高罪犯劳动改造的积极性。首先根据罪犯的生理状况、技术水平、文化程度、刑期长短、改造表现等指标不同,对罪犯劳动改造的不同工种和岗位进行选材适用,营造一个公平合理,公正无私的氛围,促进罪犯劳动改造质量的提高。

4、加强罪犯劳动的工效管理,维护良好的劳动改造秩序,提高劳动效率。可以通过长期制定先进、合理的罪犯劳动定额方法,如工时足额、操作定额等。实行公平的罪犯劳动报酬和奖惩制度,贯彻落实《监狱法》关于罪犯劳动报酬的明确规定。

5、加强罪犯劳动成果的管理。罪犯劳动成果作为罪犯劳动的产物,是罪犯在劳动中体力、脑力、智力的综合运用,能够综合反映罪犯劳动的改造态度、改造表现、劳动技能以及改造水平的状况。通过对罪犯劳动成果的管理,主管干警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罪犯劳动改造情况,从而制定不同的改造方案,最总有利于罪犯改造全面的提高。

<三>罪犯劳动改造的基本原则 罪犯劳动的基本原则,是指监狱人民警察在对罪犯组织和实施劳动改造过程中所应该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利为规范,罪犯劳动改造实践证明,罪犯劳动改造应当遵循依法实施的原则,社会主义人道注意原则、劳动改造和思想教育结合的原则、区别对待罪犯劳动改造原则和干净直接知道管理原则。

⑴罪犯劳动改造一发事实的原则。即监狱人民警察对罪犯组织和实施劳动改造的全面活动都要严格依法进行,从而使罪犯劳动改造法制化。依法治监是我过建设化文明监狱的根本要求,是依法治国方略在监狱的具体体现。

⑵罪犯劳动改造应遵循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在罪犯劳动改造过程中该于罪犯的人道主义待遇,依法保障罪犯在劳动中的各项合法权利,从而表示社会主义劳动改造制度的文明与进步。

⑶劳动改造要与教育相结合原则。把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有机结合起来,最终达到相辅相成、相互提高的水平。⑷区别对待原则。即在罪犯劳动改造过程中针对罪犯个体或群体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差异,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和管理办法。男犯和女犯要分别关押;未成年犯与成年犯要分别关押;柑橘女犯特点,安排女犯参加精细性、劳动强度较小的劳动项目(如纺织、服装、工艺品加工等)。这一原则正是以党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思想落成在监狱劳动改造中的运用和发展。

⑸干警直接知道和管理的原则。监狱人民警察运用国家赋予的权利对罪犯的整个劳动改造过程进行组织和指导,决不允许有他人越俎代庖。如干警自带罪犯出工,亲自布置劳动任务、要求注意事项;不准私自脱岗,不准利用“大罪犯”,“二管家”对罪犯劳动改造进行管理。结束语

本文对罪犯劳动改造及管理相关方面发表了一些自己的初浅之见,略显稚嫩。在现行罪犯的劳动改造及管理的制度还有不足之处。希望随着法制的健全它也随之完善。

何为民主编《罪犯改造心》法律出版社2002版 王

泰主编《狱政管理学》法律出版社1999版

杜中兴主编《全国监狱人民警察基本素质复习提要》人民出版社1999版 兰

洁主编《教育改造》法律出版社1999版 王顺安主编《劳动教育学》法律出版社2002版 张编彦主编《犯罪学》法律出版社1999版

第三篇:浅议罪犯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浅议罪犯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

孙继国

内容提要:罪犯劳动改造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物。“罪犯劳动改造”的内涵是对象、手段与目的在要素的有机结合,表明对什么人,要干什么,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所谓劳动改造,是指国家刑罚执行机关有计划地依法强制组织和指导和有劳动能力的服刑罪犯从事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动。从这个内涵中可以看出,我国监狱的罪犯劳动活动的基本宗旨主要在于改造罪犯的思想,改善和提高其智力、技能与身体素质,以使其保护之所以从罪犯劳动改造这个概念入手,是因为这样谈罪犯的法律保护更有其学理上的依据。我国目前罪犯劳动改造法律保护与国际上相比已相对落后,也滞后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在许多方面也还很不具体、明确、完善,在有些理论方面也不适应当代的刑罚执行理念,在某些罪犯劳动保护的措施还无法可依,所以对罪犯的劳动改造法律保护的研究意义深远而重大。建立、健全罪犯劳动改造的立法保护、行政保护、司法保护是我国刑罚执行的当务之急。

罪犯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如何在具体司法实践活动中切实完善、落实、维护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目前我国罪犯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出现的种种问题,建立健全罪犯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是我国法制领域的一项重大内容。

一、罪犯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意义

(一)对罪犯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必要要求。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虽然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它不是我国目前的主要矛盾,所谓人民民主专政就“专政”而言主要针对人民内部矛盾。在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中国大地掀起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运动,斗争的目标是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当时作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政权的卫道士的旧监狱自然也在打倒之列,但是旧的监狱打倒后,新的人民民主专政的革命政权如何处理社会犯罪呢?马克思在创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学说的同时也给了我们答案:用劳动去影响人、感化人、造就人的功能,对罪犯进行劳动改造。罪犯劳动改造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日益发展。1954年9月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条例》,首次用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为了惩罚一切反革命和刑事犯”,“必须强迫他们在劳动中改造自己成为新人”。196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颁发的《劳动改造管教队工作细则》(试行)又进一步规定:“为了正确执行党和国家劳动改造罪犯的政策”,必须贯彻执行“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方针。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1979年五届人大二次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及1994年12月《监狱法》的颁布实施等都对罪犯的劳动改造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体现了我国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社会主义的性质。这说明我国对罪犯的劳动改造活动已经从政策形态逐步发展成为国家的法律规范,这下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性质的内在要求。

(二)对罪犯的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是我国宪法的具体操作实践。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凡是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第四十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法律保护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而罪犯是触犯了国家刑律而剥夺自由的人,但他依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劳动同样也是他的权利和义务,只不过他的“劳动”有了“改造”的含义,但同样,劳动的法律保护对被剥夺自由的罪犯也应一视同仁。虽然罪犯是限制了人身自由的公民,但也应该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在劳动保护、劳动对象(对生命有危害)、劳动环境(影响生命健康)、劳动保护措施、劳动时间、技能培训、劳动报酬、劳动保险等都应与普通公民享有同样的劳动法律保护。这里声明一点:虽然罪犯也是公民,但毕竟是犯了罪的公民,他们被限制自由,在规定场所里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环境可能与普通公民有差别,没有自由的选择空间,但劳动对象和劳动环境不应对其生命和健康造成危害,这也是《宪法》对公民的最基本保障和实践操作的具体体现。

(三)对罪犯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是我国进行国际人权斗争的需要。近年来,随着人权保障的逐步确立,刑事司法领域也越来越强调对罪犯的人权保障,这无疑反映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但是国际上一些人权组织和一些反华势力,经常针对我国的人权问题提出“人权提案”,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连续多年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针对中国提出“人权提案”,遭到我国及其它国家的一致反对,每每以失败告终。而监狱的人权问题成为国外人权组织的关注的重点,我们应该从两方面看待这个问题。对于西方国家的无理指责,特别是通过人权问题为借口来干预我国内政问题的企图,我们应进行针锋相对的反驳,但另一方面也促使我们对内检视我们的人权保障问题,特别是对罪犯的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问题,把压力变动力,正确处理我国监狱罪犯人权保障与罪犯劳动改造法律保护的关系,从而也更为有力地反击反华势力的人权攻击,满足国际上人权斗争的需要。

(四)罪犯的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是现代监狱刑罚执行理念的要求。笔者认为谈论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监狱法》规定监狱的宗旨是“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这之中“改造”的含义无容置疑,就是转变罪犯的犯罪思想,让其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那么“惩罚”的含义呢?过去,人们一直把“劳动”当作一种惩罚手段,因为罪犯的“劳动”的前面加了“强制”两个字。笔者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而认为“惩罚”的最大含义也是唯一含义。应该是剥夺罪犯的人身自由。这也现代监狱刑罚执行的中心理念。我国《宪法》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劳动的权利和义务”。罪犯作为被剥夺自由的公民,劳动依然是他们的权利和义务,只不过他们的劳动多了一层改造的功能。所以说罪犯的劳动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改造也同样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因为劳动本身就是他们的权利和义务,所以罪犯的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是现代刑罚执行理念的必然要求。

(五)作好罪犯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有利于监狱的稳定,促进罪犯顺利改造。监狱对参加劳动的罪犯提供劳动法律保护,是我国监狱对罪犯实行人道主义的具体体现。几十年的经验证明,做好罪犯劳动的法律保护,对促进罪犯的思想改造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是可以使罪犯体会到在劳动中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有法律保障的,从而消除罪犯对劳动的恐惧心理和抵触情绪,积极投入改造;二是使监狱在选择劳动对象时,就可以从保障罪犯的法定的权利的角度去考虑,从而减少狱内罪犯的反改造情绪,促进监狱秩序的稳定。总之,做好罪犯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可以为罪犯创造一个良好的改造环境,增强劳动的改造功能,以达到教育人、改造人的目的。反之,如果忽视罪犯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罪犯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而不给予应有的法律保护,必然引起罪犯思想混乱,使劳动改造工作不能正常进行,从而严重影响监管改造秩序。

(六)做好罪犯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工作是正确执行《刑法》、《监狱法》等具体法律工作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预防和减少犯罪(包括狱内重新犯罪),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我国监狱执法是严格按照这个指导思想和《刑法》、《监狱法》的具体规定去为罪犯的劳动改造提供法律保护的。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以及现代新的刑罚执理念日趋完善,《刑法》和《监狱法》在对罪犯提供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已经相对滞后,不尽完善,但是作为我国目前刑罚执行的最直接依据依然是《刑法》和《监狱法》,但做好罪犯劳动法律保护是正确执行《刑法》和《监狱法》的一部分,也是我们预防和减少犯罪,实现社会综合治理的有力措施。

二、我国监狱罪犯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改造究竟是一种改造手段还是一种惩罚手段,《监狱法》未明确定论。《宪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劳动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而〈监狱法〉第三条规定:“监狱对罪犯实行改造与惩罚相结合,劳动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监狱法〉第四条规定:“监狱对罪犯应当依法监管,根据改造罪犯的需要,组织罪犯从事生产劳动,对罪犯进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技术教育”,〈监狱法〉第六十九条规定:“有劳动能力的罪犯必须参加劳动”。以上监狱所有有关“罪犯劳动”都没有明确体现出〈宪法〉的含义,那就是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罪犯是被剥夺自由的特殊公民),把劳动仅仅异化成了一种改造手段是不全面的。其中〈监狱法〉第六十九条“必须”二字又带有“强制”的含义,既然是“强制”劳动,那么劳动也就带有惩罚的含义。笔者认为,这是罪犯劳动改造的法律缺陷,应该让〈监狱法和宪法保持法律上的一致性:在〈监狱法中明确规定,劳动既是罪犯的权利也是罪犯的义务。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二)罪犯劳动改造对象、劳动改造条件、劳动安全没有真正纳入监狱法的法律保护。众所周知,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中有很大部分监狱都建在老、边、穷地带,罪犯从事的劳动对象多是高瓦斯、高粉尘、高风险等工种,劳动条件极其恶劣。在防粉尘、有害气体,防噪音、强光,防暑降温、防冻等方面,达到作业条件要求的较少,作业环境的通风、照明、清洁卫生,个人防护用品的供应,职业病的预防等等,都还不很完善,罪犯身份健康和生命安全就不能得到妥善有效的保障。劳动是罪犯的义务,由于特殊的原因、环境,罪犯对劳动对象选择面小或没有选择性,虽然各个监狱有各自的具体情况,但是笔者认为〈监狱法〉应对罪犯的劳动改造对象、劳动改造条件、劳动安全等做出明文而详细的规定:高风险行业的劳动应征求罪犯的意愿,劳动改造条件差,劳动保障不力的劳动对象应禁止使用罪犯作业,让个别监狱“望法止步”,以充分体现罪犯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

(三)罪犯的劳动改造时间、劳动改造报酬没有得到法律保护。〈监狱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监狱对罪犯的劳动时间,参照国家有关工时的规定执行:在季节性生产等特殊情况下,可以调整劳动时间”。这个规定有以下几个不尽完善的地方,使罪犯在劳动改造时间上没有得到较切实的保护:

1、劳动部1995年3月5日颁发的〈国务院关于职工的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第三条规定:“职工每日工作八小时,每周工作四十小时“,而在具体操作中不少监狱组织罪犯劳动都是每周六个劳动日,四十八个劳动时;

2、规定在季节性等特殊情况下,可调整劳动时间,但没有考虑给予罪犯补偿或补休问题;

3、〈监狱法〉本来就是调整罪犯改造关系的一部专门法律峄罪犯的劳动时间就应该明确规定,一日劳动多少时,一周劳动多少日,根本不必参照其它法律法规,以免发生抵触又无法自圆其说。参照的结果等于没参照,使得罪犯的劳动时间没有法律保护。〈监狱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监狱对参加劳动的罪犯,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报酬,并执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的规定”,这是我国法律第一次对罪犯的劳动报酬问题做出明确规定,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罪犯劳动价值的肯定和承认,也有利于培养罪犯自食其力的能力,有利于减轻罪犯家属的经济负担。但〈监狱法〉只提出这笼统“劳动报酬”的概念,而没有具体的操作标准,加之很多监狱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所以使得罪犯劳动报酬有法可依,无法可“取”。虽然有部分效益好的监狱也在以奖金的形式给罪犯一定数额的劳动报酬,但也仅仅是一种行政激励措施,象征性而已,罪犯的劳动报酬实际也没有得到法律的保护。

(四)罪犯的劳动技术学习及再就业培训缺乏法律保障。对罪犯劳动改造的目的是矫正其恶习,将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而事实上呢?由于监狱的特殊原因、具体情况,罪犯的劳动改造对象、范围具有不可选择性,高风险、高强度或者多为劳动密集型。罪犯基本上不可能存在劳动技术的学习和培训。例如某监狱几十年的主体产业是罪犯从事井下采煤(属高险、高强度、高粉尘、高瓦斯),大部分罪犯为了记功减刑,一天劳动十几个小时,直到刑满,罪犯基本上没有时间学习其它劳动技术及再就业培训,学习到的也只不过只最原始的、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最粗放的采煤技术;比如某监狱罪犯从事加工人造宝石工种,每个熟练罪犯一天可加工150-200颗,每颗单价为0.07元,每天收入为10.5元-14元不等,一个罪犯创造的毛利也就250元左右,还不计生产成本。试想一个罪犯几年、十几年有的甚至几十年都只学习一种加工人工宝石技术,他刑满后又怎能在社会上自食其力呢?所以对罪犯的培训,特别是劳动技术学习及培训提供法律上保护,使其在监狱内学习劳动技术、劳动技能、出狱前的再就业培训,对其回归社会后自食其力,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五)罪犯的工伤死亡等鉴定程序、赔偿程序,补偿等没有完全得到法律的保护。罪犯作为被限制人身自由的特殊公民,他们的很多权利虽然没被剥夺,但至少不能像正常公民那样自由地行使自己的权利,这自然而然的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笔者根据从事十几年监狱工作中了解到,监狱在处理罪犯工伤死亡鉴定程序、赔偿程序及补偿没有较好保证罪犯或者罪犯家属的权利。监狱对罪犯的工伤鉴定没有按照正常的劳动者鉴定程序,都是监狱的职能部门一手操办(职能部门为监狱的安全科和监狱医院);对罪犯的死亡鉴定还存在很多漏洞,缺乏透明度,罪犯死亡通常都是监狱和检察院等国家部门机关处理完后,作出鉴定才通知罪犯亲属,这并不是说监狱同检察院对罪犯死亡鉴定不公正、不客观,但是至少只给了罪犯亲属一种无可奈何的鉴定。同时对罪犯工伤死亡的补偿标准与社会同等情况相差甚远。笔者认为,法律应明确规定对罪犯的工伤死亡鉴定的程序、赔偿程序、补偿标准,使之更有利于保护罪犯及其亲属的合法权益。对罪犯工伤死亡的标准应与普通公民一样,因为罪犯的服刑是被限制自由为代价,而不是以肢体的不完整,甚至是生命为代价。

(六)罪犯劳动改造的劳动保险的法律保护也不尽完善。劳动保险,也称社会职工保险,是指劳动者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及发生其它生活困难时,从国家、社会或者有关部门获得物质帮助的制度。〈监狱法第七十条规定:“罪犯在劳动中致伤、致残或者死亡的,由监狱参照国家劳动保险的有关规定处理。”从这些规定我们可以看出:第一,罪犯劳动保险同社会企业职工的劳动保险在范围、内容上完全一致的,即只有“在劳动中致伤,致残或者死亡”事实发生时,才有罪犯劳动保险的问题,它不象职工保险范围、内容那样广泛;第二,这种“伤”、“残”、“死亡”只能在劳动过程中意外发生的。那么具体来说,罪犯在什么情况下致伤、致列或者死亡的,才能享受这一死亡劳动保险待遇?〈监狱法没有明确详尽的规定;另一方面,在目前某些监狱依然让罪犯从事一些高风险行业,但是对罪犯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没有具体的保险措施和制度,罪犯一旦受律保护已经相对滞后,不尽完善,但是作为我国目前刑罚执行的最直接依据依然是《刑法》和《监狱法》,但做好罪犯劳动法律保护是正确执行《刑法》和《监狱法》的一部分,也是我们预防和减少犯罪,实现社会综合治理的有力措施。

二、我国监狱罪犯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一)劳动改造究竟是一种改造手段还是一种惩罚手段,《监狱法》未明确定论。《宪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劳动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而〈监狱法〉第三条规定:“监狱对罪犯实行改造与惩罚相结合,劳动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监狱法〉第四条规定:“监狱对罪犯应当依法监管,根据改造罪犯的需要,组织罪犯从事生产劳动,对罪犯进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技术教育”,〈监狱法〉第六十九条规定:“有劳动能力的罪犯必须参加劳动”。以上监狱所有有关“罪犯劳动”都没有明确体现出〈宪法〉的含义,那就是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罪犯是被剥夺自由的特殊公民),把劳动仅仅异化成了一种改造手段是不全面的。其中〈监狱法〉第六十九条“必须”二字又带有“强制”的含义,既然是“强制”劳动,那么劳动也就带有惩罚的含义。笔者认为,这是罪犯劳动改造的法律缺陷,应该让〈监狱法和宪法保持法律上的一致性:在〈监狱法中明确规定,劳动既是罪犯的权利也是罪犯的义务。

(二)罪犯劳动改造对象、劳动改造条件、劳动安全没有真正纳入监狱法的法律保护。众所周知,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中有很大部分监狱都建在老、边、穷地带,罪犯从事的劳动对象多是高瓦斯、高粉尘、高风险等工种,劳动条件极其恶劣。在防粉尘、有害气体,防噪音、强光,防暑降温、防冻等方面,达到作业条件要求的较少,作业环境的通风、照明、清洁卫生,个人防护用品的供应,职业病的预防等等,都还不很完善,罪犯身份健康和生命安全就不能得到妥善有效的保障。劳动是罪犯的义务,由于特殊的原因、环境,罪犯对劳动对象选择面小或没有选择性,虽然各个监狱有各自的具体情况,但是笔者认为〈监狱法〉应对罪犯的劳动改造对象、劳动改造条件、劳动安全等做出明文而详细的规定:高风险行业的劳动应征求罪犯的意愿,劳动改造条件差,劳动保障不力的劳动对象应禁止使用罪犯作业,让个别监狱“望法止步”,以充分体现罪犯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

(三)罪犯的劳动改造时间、劳动改造报酬没有得到法律保护。〈监狱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监狱对罪犯的劳动时间,参照国家有关工时的规定执行:在季节性生产等特殊情况下,可以调整劳动时间”。这个规定有以下几个不尽完善的地方,使罪犯在劳动改造时间上没有得到较切实的保护:

1、劳动部1995年3月5日颁发的〈国务院关于职工的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第三条规定:“职工每日工作八小时,每周工作四十小时“,而在具体操作中不少监狱组织罪犯劳动都是每周六个劳动日,四十八个劳动时;

2、规定在季节性等特殊情况下,可调整劳动时间,但没有考虑给予罪犯补偿或补休问题;

3、〈监狱法〉本来就是调整罪犯改造关系的一部专门法律峄罪犯的劳动时间就应该明确规定,一日劳动多少时,一周劳动多少日,根本不必参照其它法律法规,以免发生抵触又无法自圆其说。参照的结果等于没参照,使得罪犯的劳动时间没有法律保护。〈监狱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监狱对参加劳动的罪犯,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报酬,并执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的规定”,这是我国法律第一次对罪犯的劳动报酬问题做出明确规定,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罪犯劳动价值的肯定和承认,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也有利于培养罪犯自食其力的能力,有利于减轻罪犯家属的经济负担。但〈监狱法〉只提出这笼统“劳动报酬”的概念,而没有具体的操作标准,加之很多监狱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所以使得罪犯劳动报酬有法可依,无法可“取”。虽然有部分效益好的监狱也在以奖金的形式给罪犯一定数额的劳动报酬,但也仅仅是一种行政激励措施,象征性而已,罪犯的劳动报酬实际也没有得到法律的保护。

(四)罪犯的劳动技术学习及再就业培训缺乏法律保障。对罪犯劳动改造的目的是矫正其恶习,将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而事实上呢?由于监狱的特殊原因、具体情况,罪犯的劳动改造对象、范围具有不可选择性,高风险、高强度或者多为劳动密集型。罪犯基本上不可能存在劳动技术的学习和培训。例如某监狱几十年的主体产业是罪犯从事井下采煤(属高险、高强度、高粉尘、高瓦斯),大部分罪犯为了记功减刑,一天劳动十几个小时,直到刑满,罪犯基本上没有时间学习其它劳动技术及再就业培训,学习到的也只不过只最原始的、最粗放的采煤技术;比如某监狱罪犯从事加工人造宝石工种,每个熟练罪犯一天可加工150-200颗,每颗单价为0.07元,每天收入为10.5元-14元不等,一个罪犯创造的毛利也就250元左右,还不计生产成本。试想一个罪犯几年、十几年有的甚至几十年都只学习一种加工人工宝石技术,他刑满后又怎能在社会上自食其力呢?所以对罪犯的培训,特别是劳动技术学习及培训提供法律上保护,使其在监狱内学习劳动技术、劳动技能、出狱前的再就业培训,对其回归社会后自食其力,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五)罪犯的工伤死亡等鉴定程序、赔偿程序,补偿等没有完全得到法律的保护。罪犯作为被限制人身自由的特殊公民,他们的很多权利虽然没被剥夺,但至少不能像正常公民那样自由地行使自己的权利,这自然而然的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笔者根据从事十几年监狱工作中了解到,监狱在处理罪犯工伤死亡鉴定程序、赔偿程序及补偿没有较好保证罪犯或者罪犯家属的权利。监狱对罪犯的工伤鉴定没有按照正常的劳动者鉴定程序,都是监狱的职能部门一手操办(职能部门为监狱的安全科和监狱医院);对罪犯的死亡鉴定还存在很多漏洞,缺乏透明度,罪犯死亡通常都是监狱和检察院等国家部门机关处理完后,作出鉴定才通知罪犯亲属,这并不是说监狱同检察院对罪犯死亡鉴定不公正、不客观,但是至少只给了罪犯亲属一种无可奈何的鉴定。同时对罪犯工伤死亡的补偿标准与社会同等情况相差甚远。笔者认为,法律应明确规定对罪犯的工伤死亡鉴定的程序、赔偿程序、补偿标准,使之更有利于保护罪犯及其亲属的合法权益。对罪犯工伤死亡的标准应与普通公民一样,因为罪犯的服刑是被限制自由为代价,而不是以肢体的不完整,甚至是生命为代价。

(六)罪犯劳动改造的劳动保险的法律保护也不尽完善。劳动保险,也称社会职工保险,是指劳动者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及发生其它生活困难时,从国家、社会或者有关部门获得物质帮助的制度。〈监狱法第七十条规定:“罪犯在劳动中致伤、致残或者死亡的,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由监狱参照国家劳动保险的有关规定处理。”从这些规定我们可以看出:第一,罪犯劳动保险同社会企业职工的劳动保险在范围、内容上完全一致的,即只有“在劳动中致伤,致残或者死亡”事实发生时,才有罪犯劳动保险的问题,它不象职工保险范围、内容那样广泛;第二,这种“伤”、“残”、“死亡”只能在劳动过程中意外发生的。那么具体来说,罪犯在什么情况下致伤、致列或者死亡的,才能享受这一死亡劳动保险待遇?〈监狱法没有明确详尽的规定;另一方面,在目前某些监狱依然让罪犯从事一些高风险行业,但是对罪犯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没有具体的保险措施和制度,罪犯一旦受律保护已经相对滞后,不尽完善,但是作为我国目前刑罚执行的最直接依据依然是《刑法》和《监狱法》,但做好罪犯劳动法律保护是正确执行《刑法》和《监狱法》的一部分,也是我们预防和减少犯罪,实现社会综合治理的有力措施。

二、我国监狱罪犯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改造究竟是一种改造手段还是一种惩罚手段,《监狱法》未明确定论。《宪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劳动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而〈监狱法〉第三条规定:“监狱对罪犯实行改造与惩罚相结合,劳动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监狱法〉第四条规定:“监狱对罪犯应当依法监管,根据改造罪犯的需要,组织罪犯从事生产劳动,对罪犯进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技术教育”,〈监狱法〉第六十九条规定:“有劳动能力的罪犯必须参加劳动”。以上监狱所有有关“罪犯劳动”都没有明确体现出〈宪法〉的含义,那就是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罪犯是被剥夺自由的特殊公民),把劳动仅仅异化成了一种改造手段是不全面的。其中〈监狱法〉第六十九条“必须”二字又带有“强制”的含义,既然是“强制”劳动,那么劳动也就带有惩罚的含义。笔者认为,这是罪犯劳动改造的法律缺陷,应该让〈监狱法和宪法保持法律上的一致性:在〈监狱法中明确规定,劳动既是罪犯的权利也是罪犯的义务。

(二)罪犯劳动改造对象、劳动改造条件、劳动安全没有真正纳入监狱法的法律保护。众所周知,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中有很大部分监狱都建在老、边、穷地带,罪犯从事的劳动对象多是高瓦斯、高粉尘、高风险等工种,劳动条件极其恶劣。在防粉尘、有害气体,防噪音、强光,防暑降温、防冻等方面,达到作业条件要求的较少,作业环境的通风、照明、清洁卫生,个人防护用品的供应,职业病的预防等等,都还不很完善,罪犯身份健康和生命安全就不能得到妥善有效的保障。劳动是罪犯的义务,由于特殊的原因、环境,罪犯对劳动对象选择面小或没有选择性,虽然各个监狱有各自的具体情况,但是笔者认为〈监狱法〉应对罪犯的劳动改造对象、劳动改造条件、劳动安全等做出明文而详细的规定:高风险行业的劳动应征求罪犯的意愿,劳动改造条件差,劳动保障不力的劳动对象应禁止使用罪犯作业,让个别监狱“望法止步”,以充分体现罪犯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三)罪犯的劳动改造时间、劳动改造报酬没有得到法律保护。〈监狱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监狱对罪犯的劳动时间,参照国家有关工时的规定执行:在季节性生产等特殊情况下,可以调整劳动时间”。这个规定有以下几个不尽完善的地方,使罪犯在劳动改造时间上没有得到较切实的保护:

1、劳动部1995年3月5日颁发的〈国务院关于职工的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第三条规定:“职工每日工作八小时,每周工作四十小时“,而在具体操作中不少监狱组织罪犯劳动都是每周六个劳动日,四十八个劳动时;

2、规定在季节性等特殊情况下,可调整劳动时间,但没有考虑给予罪犯补偿或补休问题;

3、〈监狱法〉本来就是调整罪犯改造关系的一部专门法律峄罪犯的劳动时间就应该明确规定,一日劳动多少时,一周劳动多少日,根本不必参照其它法律法规,以免发生抵触又无法自圆其说。参照的结果等于没参照,使得罪犯的劳动时间没有法律保护。〈监狱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监狱对参加劳动的罪犯,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报酬,并执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的规定”,这是我国法律第一次对罪犯的劳动报酬问题做出明确规定,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罪犯劳动价值的肯定和承认,也有利于培养罪犯自食其力的能力,有利于减轻罪犯家属的经济负担。但〈监狱法〉只提出这笼统“劳动报酬”的概念,而没有具体的操作标准,加之很多监狱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所以使得罪犯劳动报酬有法可依,无法可“取”。虽然有部分效益好的监狱也在以奖金的形式给罪犯一定数额的劳动报酬,但也仅仅是一种行政激励措施,象征性而已,罪犯的劳动报酬实际也没有得到法律的保护。

(四)罪犯的劳动技术学习及再就业培训缺乏法律保障。对罪犯劳动改造的目的是矫正其恶习,将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而事实上呢?由于监狱的特殊原因、具体情况,罪犯的劳动改造对象、范围具有不可选择性,高风险、高强度或者多为劳动密集型。罪犯基本上不可能存在劳动技术的学习和培训。例如某监狱几十年的主体产业是罪犯从事井下采煤(属高险、高强度、高粉尘、高瓦斯),大部分罪犯为了记功减刑,一天劳动十几个小时,直到刑满,罪犯基本上没有时间学习其它劳动技术及再就业培训,学习到的也只不过只最原始的、最粗放的采煤技术;比如某监狱罪犯从事加工人造宝石工种,每个熟练罪犯一天可加工150-200颗,每颗单价为0.07元,每天收入为10.5元-14元不等,一个罪犯创造的毛利也就250元左右,还不计生产成本。试想一个罪犯几年、十几年有的甚至几十年都只学习一种加工人工宝石技术,他刑满后又怎能在社会上自食其力呢?所以对罪犯的培训,特别是劳动技术学习及培训提供法律上保护,使其在监狱内学习劳动技术、劳动技能、出狱前的再就业培训,对其回归社会后自食其力,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五)罪犯的工伤死亡等鉴定程序、赔偿程序,补偿等没有完全得到法律的保护。罪犯作为被限制人身自由的特殊公民,他们的很多权利虽然没被剥夺,但至少不能像正常公民那样自由地行使自己的权利,这自然而然的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笔者根据从事十几年监狱工作中了解到,监狱在处理罪犯工伤死亡鉴定程序、赔偿程序及补偿没有较好保证罪犯或者罪犯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家属的权利。监狱对罪犯的工伤鉴定没有按照正常的劳动者鉴定程序,都是监狱的职能部门一手操办(职能部门为监狱的安全科和监狱医院);对罪犯的死亡鉴定还存在很多漏洞,缺乏透明度,罪犯死亡通常都是监狱和检察院等国家部门机关处理完后,作出鉴定才通知罪犯亲属,这并不是说监狱同检察院对罪犯死亡鉴定不公正、不客观,但是至少只给了罪犯亲属一种无可奈何的鉴定。同时对罪犯工伤死亡的补偿标准与社会同等情况相差甚远。笔者认为,法律应明确规定对罪犯的工伤死亡鉴定的程序、赔偿程序、补偿标准,使之更有利于保护罪犯及其亲属的合法权益。对罪犯工伤死亡的标准应与普通公民一样,因为罪犯的服刑是被限制自由为代价,而不是以肢体的不完整,甚至是生命为代价。

(六)罪犯劳动改造的劳动保险的法律保护也不尽完善。劳动保险,也称社会职工保险,是指劳动者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及发生其它生活困难时,从国家、社会或者有关部门获得物质帮助的制度。〈监狱法第七十条规定:“罪犯在劳动中致伤、致残或者死亡的,由监狱参照国家劳动保险的有关规定处理。”从这些规定我们可以看出:第一,罪犯劳动保险同社会企业职工的劳动保险在范围、内容上完全一致的,即只有“在劳动中致伤,致残或者死亡”事实发生时,才有罪犯劳动保险的问题,它不象职工保险范围、内容那样广泛;第二,这种“伤”、“残”、“死亡”只能在劳动过程中意外发生的。那么具体来说,罪犯在什么情况下致伤、致列或者死亡的,才能享受这一死亡劳动保险待遇?〈监狱法没有明确详尽的规定;另一方面,在目前某些监狱依然让罪犯从事一些高风险行业,但是对罪犯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没有具体的保险措施和制度,罪犯一旦受伤致残,甚至死亡,监狱在对其医疗治疗以及罪犯亲属补偿等方面没有给罪犯确定的保险。加之很多监狱没有这笔专项预算,即使有也是比较少的,在司法实践中,对罪犯的劳动保险没有具体的法律操作依据,保护罪犯劳动改造保险的法律也不尽完善。

三、罪犯劳动改造的立法保护

罪犯劳动改造的保护应该纳入公民的劳动保护,〈宪法规定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同样劳动也是罪犯的权利和义务,罪犯在劳动的性质上应该同公民一致,所以说对罪犯劳动改造的立法保护迫切且至关重要。目前作为调整罪犯劳动改造法律关系的主要法律是〈监狱法,而〈监狱法在立法对罪犯的劳动保护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1、立法规格不高,〈监狱法不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而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这在具体执法过程中中造成无论是执法者还是非执法者,对〈监狱法的法律威严尊重不够,自然存在懈怠执法,对〈监狱法提高立法规格,是保障罪犯劳动改造的切实之需;

2、罪犯的劳动改造的劳动保护法律规定不全面、很笼统,参照其它法律、法规的规定太多,〈监狱法没有自己的明确规定;

3、罪犯的工伤死亡鉴定程序应专门立法列入罪犯的劳动改造的劳动保护,这在〈监狱法中也是一片空白;

4、〈监狱法应从立法上重新界定罪犯劳动的含义,罪犯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劳动是罪犯的权利和义务,而不是惩罚,即使是强制性劳动,也不应影响罪犯劳动含义的内涵,而只是一种行政措施。以上都是〈监狱法等在调整罪犯劳动改造法律关系的法律、法规在立法上急需解决的空白和具体问题,以便切实保障罪犯的劳动保护的合法权益。

四、罪犯劳动改造的行政保护

目前,作为调整我国劳动改造关系的两大主要法律:即〈刑法和〈监狱法。虽然〈刑法和监狱法对罪犯劳动改造的劳动法律关系有一些规定,但是在有些方面还不是很准确、具体和全面。而〈刑法和监狱法的立法规格都有比较高(刑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监狱法由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随着社会的经济、文明的日益发展和进步,〈刑法和监狱法在调整罪犯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关系明显不力,不能适应当前国际形势和现代刑罚执行理念的需要,而两大法律又不可能朝令夕改,所以对罪犯的劳动改造关系急需调整时就需要应用行政手段来调整,以达到对罪犯劳动改造的劳动保护;另一方面有些罪犯劳动改造关系中的劳动保护和具体细节方面又只能通过规格较低的行政法律、法规来调整,所以罪犯劳动改造的行政保护至关重要。

五、罪犯劳动改造的司法保护

法律代表国家的意志。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法律当然代表人民的意志,党的十六大报告更深刻地指出:“〈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监狱是国家的机器之一,监狱代表国家和人民的意志,依法从事刑罚执行和对罪犯的改造。所以就要求监狱机关和监狱人民警察在司法活动过程中必须切实保障罪犯的劳动保护,监狱法应当也必须代表国家及人民的意志,全社会必须遵照执行的法律权威。

与此同时,监狱法作为调整刑罚执行法律关系的准则,从罪犯的角度讲,它就是“罪犯的宪章”,罪犯作为被限制自由的特殊公民,他们与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有着特殊的改造关系。他们在这种特殊的关系中就靠监狱法这部特别的“宪章”来调整自己与刑罚执行的关系,来享受他们的权利,履行他们的义务,当然也包括他们应当得到的劳动法律保护。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机关的主体(监狱、警察)也应该遵守这部特别的“宪章”。我国社会主义监狱执法风风雨雨走过几十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国力的增强,我国的刑罚执行无论是执法过程和执法水准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姑且不说借鉴其它国家先进司法经验,超前执法,这连目前法律、法规规定的东西也存在“有法不依”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罪犯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上尤为突出。我们的刑罚执行机关有这种司法的不作为或打执法擦边球的大有人在。这样,罪犯的劳动改造得不到应有的司法保护,从而谈何罪犯的人权?谈何法律、法规的威严?笔者认为,罪犯劳动改造的立法保护和行政保护都很重要,但司法保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护更为重要,我们要让罪犯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真正做好有法必依,以保障我们司法工作的严肃性。

六、对女犯和未成年犯劳动改造的特别法律保护

监狱法对女犯和未成年犯的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虽然也有一些具体规定,但根据女犯和未成年犯自身的生理、心理、年龄特征等情况,法律在特别个体劳动保护方面还有其不完善的地方,这都是国家立法、行政、司法机关需要特别解决的方面。

总之,对罪犯的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含义深刻而广泛,意义深远而重大,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现实司法活动走向国际的前提和保障。劳动改造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罪犯矫正手段,必须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之上,罪犯的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要求,也是罪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罪犯的劳动保护作为现代刑罚执行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监狱的稳定,工作,预防和减少犯罪,实现社会综合治理的长治久安。应当看到目前我国对罪犯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这其实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过程中的必然客观现象,怎样完善对罪犯劳动改造的立法、行政、司法保护,尽可能实现对罪犯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是值得我国刑罚执行机关以及国际司法界长期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监狱法

2、刑法

3、宪法

4、罪犯劳动改造学(自考教材2002版)

5、罪犯与改造研究(中文核心期刊2005。3)

6、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讲话(1995年版主编张秀夫)

第四篇:罪犯劳动改造法学试卷[定稿]

罪犯劳动改造法学试卷(课程代码 00928)

一、单项选择题

1.监狱法是刑事法律体系中的(C)

A.刑事实体法

B.刑事程序法

C.刑事执行法

D.刑事综合法 2.我国第一部监狱法《大清监狱律草案》草拟于(D)A.1907年

B.1908年

C.1909年

D.1910年 3.“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方针是(C)A.1954年提出的B.1964年提出的C.1995年提出的 D.1996年提出的 4.监狱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是由(D)

A.经济性质决定的 B.政治性质决定的 C.法律性质决定的 D.国家性质决定的 5.刑罚执行的法律根据是人民法院生效的刑事判决和(B)A.决定

B.裁定

C.规定

D.规章 6.刑罚行刑是保全社会、预防犯罪的(A)

A.法律措施

B.政策原则

C.有效途径

D.法律责任 7.未成年犯的劳动具有教育性和(B)

A.惩罚性

B.习艺世

C.强制性

D.操作性

8.对未成年犯执行刑罚应当以(B)

A.管理教育为主

B.教育改造为主

C.学习技艺为主

D.劳动改造为主 9.中国古代最早的劳役刑出现在(B)

A.夏代

B.商代

C.西周 D.战国 10.罪犯在履行劳动义务时必须具有()

A.劳动能力

B.劳动知识

C.劳动技能

D.劳动效果

二、多项选择题

11.对未成年犯的教育内容包括()

A.思想教育

B.劳动教育

C.文化教育

D.生产技术教育

12.根据《监狱法》的规定,下列哪些属于我国监狱系统?(A.监狱

B.未成年犯管教所

C.拘役所

D.看守所

13.我国监狱罚规定罪犯的权利包括()

A.人格不受侮辱权

B.人身安全权 C.合法财产所有权

D.辩护权)

E.申诉控告权

14.我国的监狱是()

A.一般的国家行政机关

B.国家的刑法执行机关

C.司法机关的组成部分

D.专门从事生产或教育的企事业单位 15.狱内管理原则主要有()

A.依法管理原则

B.严格管理原则

C.科学文明管理原则

D.间接管理原则

E.直接管理原则

三、判断改错题

16.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为7年。(错)

十年

17.罪犯在服刑期间故意犯罪的,按原罪处罚。(错)

依法从重处罚。

18.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不服可以提出申

诉,也可以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错)

可以提出申诉,但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19.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或者怀孕或着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以及自伤自残的罪犯都可以监外执行。(错)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监外执行。

20.收监,又称收押,是指监狱将被判处死刑缓、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的罪犯依照法定程序予以收监关押的活动。(错)死刑缓刑二年执行

四、名词解释题 21.监狱:

广义的监狱指关押一切犯人的场所,包括监狱,看守所,拘留所等。狭义的监狱指依照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在监狱内执行刑罚。对罪犯实行惩罚和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监狱的主管部门是监狱管理局,最高行政主管部门是司法部。

22.监狱法制建设:

要形成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把监狱的全部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依法管理,规范运行,切实做到依法治监。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监狱的全部工作均应严格依法办事。法制化是监狱工作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国家刑事法治的必然要求。

23.刑满安置:

是指监狱会同社会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在罪犯刑满释放后,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作出妥善的安排,以解决他们的户口、就业等问题,给予他们学习、工作或劳动的机会。

24.罪犯劳动:

是我国监狱依照法律法规以劳动作为改造手段,对罪犯实施改造思想、矫正恶习和学习劳动技能的活动。25.分押分管制度 监狱对成年男犯、女犯和未成年犯实行分开关押和管理,对未成年犯和女犯的改造,照顾其生理、心理特点。监狱根据罪犯的犯罪类型、刑罚种类、刑期、改造表现等情况,对罪犯实行分别关押,采取不同方式管理。女犯由女性人民警察直接管理。

五、简答题

26.简述我国监狱的任务。

我国监狱的任务:一是惩罚罪犯,二是教育改造罪犯,三是要正确地处理惩罚与改造的关系,既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又要有所侧重,即侧重于改造,以教育改造人作为监狱行刑的宗旨。

27.刑满安置有何意义?

一是有利于巩固改造成果,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二是有利于稳定狱内秩序,促进狱内服刑罪犯积极改造。三是有利于调动新满释放人员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28.简述监狱法律关系的特点。

(一)监狱是法律关系的当然主体,不可替代。

(二)监狱和罪犯双方地位的不对等性

监狱可以依法单方面确定其与罪犯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无需征得罪犯的同意。不对等性,不意味着双方在法律上的不平等。

(三)罪犯权利的局限性

罪犯不能完全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他们的某些权利被依法剥夺。

(四)主体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

29.简述收监的程序。

监狱收押罪犯的程序是:①审查送押罪犯的法律文书。即审查人民法院的刑事判决书是否已发生法律效力,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执行通知书、结案登记表是否齐备,记载是否有误。②对送押罪犯进行身体检查。即检查罪犯是否患有严重疾病,女犯是否正怀孕或哺乳自己的婴儿等。③人身和物品检查。如发现违禁品或赃物,应当予以没收,送请人民法院处理;如果发现可供侦查、审判的材料,应及时送交主管的侦查、审判机关。④对收监的罪犯填写《罪犯入监登记表》。⑤向罪犯家属发出通知书。罪犯入监后,监狱应当及时通知其家属,须在收监后5日内发出通知书。对无家属的罪犯,监狱可通知其所在单位、基层组织或原居住地的公安派出所。30.教育改造有何作用?

教育改造罪犯是监狱工作的重要任务。惩罚与改造罪犯,把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是法律赋予监狱的重要职责。多年来,监狱系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监狱工作方针,紧紧围绕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大力开展对罪犯的法制、道德、文化和职业技术等教育,针对不同类型的罪犯,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改造工作,并不断改革创新,在罪犯心理矫治、改造评估、服刑指导、教育改造工作社会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绩,对于罪犯在服刑期间提高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掌握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从而顺利地回归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监狱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人民内部矛盾凸现、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新形势下,滋生和诱发犯罪的消极因素增多,监狱在押犯的构成日益复杂,重大刑事犯、暴力犯、涉黑涉毒犯等罪犯数量不断增多,与危害国家安全罪犯、“法轮功”罪犯的改造与反改造斗争日益尖锐,改造罪犯的难度加大。从监狱工作情况看,监狱正处于体制转换的重要时期,一方面,监狱体制改革和布局调整工作稳步推进,财政保障力度不断加大,监狱设施明显改善,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一些长期影响和制约监狱工作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部分监狱执法环境方面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从教育改造工作本身来看,教育改造罪犯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增强:方式、方法和手段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教育改造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六、论述题

31.试论研究罪犯法律地位的概念和特点。罪犯法律地位的概念

法律地位是由法律所确定的法律关系主体享有权利与承担义务的状况所决定的,它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地位在法律上的反映。法律作为一种社会的基本规范,调整着公民之间、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并以权利与义务这对对立统一的基本法律要素为内容构成各种法律关系。法律关系不过是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人们根据法律规定而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国家制定了法律规范,规定了公民、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之间的一定权利和义务,从而使它们之间关系具有了法律上的性质,公民依据法律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不同,反映出他们在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中法律地位差异。

罪犯法律地位是指罪犯在监狱服刑期间,依照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应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状况。罪犯权利的特点 1.罪犯权利的广泛性

罪犯所享有的权利是非常广泛的,既包括政治上的权利,也包括刑事、民事上等诸多方面的权利。罪犯作为公民拥有较大的行为尺度的权利范围,说明我国监狱把改造罪犯成为守法公民这一行刑目的置于刑罚执行工作的首位。2.罪犯的权利的真实性 法律赋予罪犯的权利是实实在在的,我国《监狱法》78条中涉及保障罪犯的条文有20多条。我国《监狱法》总则第7条明确规定了罪犯享有的诸多权利。我国《刑法》、《刑诉法》对公民权利的保护,显然也包含着对特殊公民的人权保护。此外,《刑法》、《刑诉法》从各自职能角度,分别规定了减刑、假释的条件、程序,与《监狱法》减刑、假释规定相衔接,确保符合减刑、假释的罪犯享有减刑、假释权。由此看出,罪犯的权利具有真实性。3.罪犯权利的保障性

保护罪犯的权利,最终是为了保护所有人的权利。因而保护罪犯权利的实现,是法律赋予监狱人民警察的一项极其重要任务。我国通过立法的形式,规范执法人员行为,确保罪犯权利的实现。与此同时,我国刑事法律还规定执法监督程序,保障罪犯权利不受侵犯。4.罪犯权利的不完整性

罪犯权利的不完整性是从权利而言的,具体是指构成罪犯权利的主观形态与客观形态相互脱节的性质特点。罪犯享有一定权利,但其权利仍旧是依附于其人身自由被剥夺这一法律前提的。罪犯由于特定的法律地位,以及由这种法律地位所决定的人身特殊法律状态,不仅使得罪犯权利在实体上被剥夺(主要表现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无政治权利)和限制,而且使得罪犯行为能力由于身处高墙电网之内受到很大减弱、限制、中止或冻结,导致罪犯权利的客观形态与主观形态往往相互脱节,从而导致罪犯权利的不完整性。

罪犯义务的特点

(1)履行义务的强制性。凡法律义务都具有国家强制性的特点。但是不同性质的法律义务,其国家强制力的程度是不同的,法律后果也不一样。由于罪犯义务是由国家通过刑事侦查、起诉和审判活动确定下来的罪犯刑事责任,这种义务具有刑事法律性质。同时,这种义务的履行又是在监狱的监控之下进行的,罪犯只能绝对服从,不能拒绝和逃避。

(2)履行义务的局限性。罪犯义务不同于一般公民义务,它是由罪犯的特定法律身份和特殊的人身状态所决定的,并为刑事法律所确认的特定义务。因而,就公民普遍义务而言,罪犯的义务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第五篇:浅谈狱内罪犯劳动改造文化建设

浅谈狱内罪犯劳动改造文化建设

摘要:

劳动改造,是《监狱法》赋予罪犯的法定义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司法体系的不断健全,狱内罪犯的劳动方式也在发生改变,从原来单一粗糙的体力劳动为主转变为狱内车间手工加工作业劳动为主,狱内罪犯也具有了“服刑罪犯”和“车间员工”的双重属性。在这个新形势下,如何不断改善劳动环境和建设劳动改造文化就成为监狱的新课题。深化劳动改造文化建设,能使监狱内劳动改造活动更加合理、规范、科学化,能使罪犯在劳动改造中接受到劳动文化的熏陶,让服刑罪犯认识到他们虽然身在监狱,但仍然是建设国家和美好家园的一分子,感觉到国家的发展变化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并达到与社会企业管理同步的目的。关键词:罪犯、劳动改造、文化建设

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司法体系的不断健全,监狱内服刑罪犯的劳动方式也在发生改变,从原来单一粗糙的体力劳动转变为狱内手工加工生产劳动,这不但减少了狱内案件的发生,也让服刑罪犯感觉到国家的发展变化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认识到自己虽然身在监狱,但仍然是建设国家和美好家园的一分子。新形势下,如何不断改善劳动环境和建设劳动改造文化就成为监狱的新课题。本文旨在就如何在罪犯改造过程中进行劳动文化建设展开研究,目的在于使监狱所有劳动活动更加合理、规范、科学化,让服刑罪犯在劳动改造中接受劳动文化的熏陶,让监狱企业通过罪犯劳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达到与社会企业管理同步的目的。劳动改造文化释义

1.1 劳动文化的内涵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劳动文化无疑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劳动,因为人们通过劳动,创造了生存的必须资源,创造了改善生活的必要条件。当然,在周而复始的劳动过程中,人们也发掘出灿烂的劳动文化,从刀耕火种到现代化的机械耕作,从仅限于解决温饱的粗糙收入到品味劳动的细致文化,无不体现出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和聪明才智。

劳动文化,其核心价值观念是人们对劳动内涵的理解和在劳动过程中对劳动意义的实际体现。其内涵则是让所有劳动活动参与者都能感受到在生产劳动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存在的管理模式和技术力量都处于有科学依据、有技术支持、有规范化作业标准和有保障的人身安全防护措施的良好状态。

1.2 狱内劳动改造文化建设的内涵

新中国成立以来,作为社会稳定的必须工具,社会主义新型监狱应运而生。如何体现新中国的监狱有别于封建王朝的监狱,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新课题。让狱内罪犯参加劳动,是社会主义监狱改造罪犯的重要手段,但这种手段又必须服从于监管安全的需要。几十年来,工作在监狱战线的监狱人民警察殚精竭虑的思考和平衡这个问题。在让服刑罪犯参加劳动的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出监管安全和劳动改造有效结合的丰富经验,不但为国家减轻了一定程度的负担,也使服刑罪犯得到了思想上的改变,使他们充分地认识到了劳动的价值,遏止了罪犯“好逸恶劳”思想及行为的滋生,为社会稳定提供了可靠条件。

狱内罪犯具有“服刑罪犯”和“车间员工”的双重属性,劳动改造文化建设,就是让每一名罪犯都能真正认识到劳动的意义,了解并掌握生产劳动技能,提升劳动能力,掌握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技巧,认同劳动对人类生存、生活的重要性,发掘、探索、创新劳动方式,服从并遵守各项劳动管理规定,逐渐从日复一日枯燥的劳动活动中寻找出趣味来,体味劳动过程的乐趣,享受劳动带来的丰硕成果,分享劳动的成就感。让罪

犯感受“劳动原来可以这样”的新奇,消除对劳动的厌恶感。让罪犯积极参与到劳动活动中来,去体验实现劳动管理目标、实现劳动创收目标的成就感,充分展示劳动集体和劳动者个人风采。深化劳动改造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罪犯参加劳动,是罪犯的法定义务,在《监狱法》里有明确的规定。惩罚改造、教育改造和劳动改造构成了刑罚执行和改造罪犯的三大基本手段。深化劳动改造文化建设,对体现劳动改造的“三性”(政治性、法定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2.1 用文化矫正罪犯恶习。

通过刑罚强制和劳动改造文化熏陶引导,帮助罪犯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在劳动活动中体会到劳动的艰辛,认识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深刻道理,促使罪犯通过劳动矫治恶习、重塑自我,消除“好逸恶劳”的错误思想,养成劳动习惯、自觉接受劳动改造、积极学习劳动技能,逐渐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来建设的美好家园才是真正家园的意义,最终正常回归社会。

2.2 用文化强化罪犯行为养成。

深化劳动改造文化建设,培养罪犯劳动纪律,严格生产操作规程,提高罪犯劳动素养,促成罪犯行为养成,使罪犯逐步适应有规律有秩序的社会化生产组织形式。罪犯通过劳动,逐渐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生命在于运动”,让罪犯在参加劳动的同时身体也得到了锻炼,尤其是那些体弱多病的罪犯更是应该多参与到劳动中去。达到既改善了思想又锻炼了身体素质的目的。

2.3 用文化促进劳动经济功能。

罪犯通过参加劳动,也等同于参加了国家的基本建设。可以创造出劳动价值,获得一定数量上的收益,缓解了国家财政负担,解决了服刑罪犯在服刑期间的基本生活问题。深入推进劳动改造文化建设,规范罪犯劳动

过程组织管理,持续抓好定置管理、6S管理、目视管理、看板管理等精细化基础管理,抓好罪犯劳动教育和技能培训,推动车间课堂化,加强定额管理,加强质量标准控制等生产管理,提高罪犯劳动素养和技能,促使罪犯逐步适应有规律有秩序的改造生活。这些对于实现劳动改造的经济功能大有裨益。罪犯劳动改造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随着监狱罪犯劳动形式的改变,监狱企业同社会企业一样,都需要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制中去,要在竞争中获得生存的机会,就必须具备和社会企业一样的管理要求,这个要求的内容就包括劳动文化建设。如何让每一项生产活动都在高效、有序、安全的状态下进行呢?这就是本次研究的核心课题,本着科学严谨、细致入微、规范有序的态度,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才能符合劳动规范要求,满足劳动改造文化建设的需要。3.1 细化劳动现场标准化建设

劳动现场是否符合生产活动的要求,将直接影响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劳动效益、劳动安全甚至是所产出的产品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在劳动现场标准化建设中,标准化作业文件、标准化工具和设备管理、标准化安全设施管理是重要组成部分,占有合格劳动现场构成要件的绝对地位。3.1.1 标准化作业文件的内容

标准化作业文件的建设是要规范劳动者的作业方式、作业步骤和作业要达到的目的,作业文件是必不可少的。过去,简单的作业方式是通过先具有作业经验的劳动者向没有作业经验的劳动者口口相传,即以师傅传授徒弟的原始作业方式进行的。这种方式就是“人治化”的典型。其存在的缺点是越是后学者就越远离正确的作业要求,作业素质越来越低。要彻底改善这一状态,标准化作业文件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标准化作业文件应包括的内容:作业工序的名称、所做工序需要的材料、所做工序需要使用的工具、作业步骤、标准工时、安全事项。

3.1.2 标准化作业文件的形式

制作标准化作业文件的原则是: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也就是说要让作业人员一看就懂,明白这道工序的全部要求。要求文字叙述不超过300字,图片说明不超过5幅。超出这个范围的应该另立工序名称。3.1.3 标准化工具、设备管理的建设

劳动工具和设备的管理,是生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管理劳动工具和设备,可以直接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提高劳动工作效率。但是,对于监狱这样的劳动场所,工具和设备管理又具有特殊的意义,如果管理不善,就将对监管安全工作造成影响。所以,监狱劳动现场的工具和设备管理具有多重意义。结合社会企业“6S”管理模式,继续强化监狱劳动现场定置管理规定,具体到监区工具标准化管理方面,应重点把控以下内容:严格控制工具、设备种类和数量,严格发放、回收程序,认真落实工具和设备属性,清晰表述工具和设备状态,明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范围。3.2 建立罪犯劳动能力评估体系

劳动能力,就是每一个生产劳动者、每一台/套生产设备在设定的有效劳动时间内所产生的劳动效益的能力。这是作为一个生产劳动管理者必须掌握的生产资料。有了这些资料,才能正确的对生产活动进行安排,为生产活动计划提出技术保障。又尤其是在监狱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充分利用科学手段和实际经验对每一个劳动因素作出正确的劳动评估更是必不可少的。

3.2.1 监狱对罪犯个人生产能力的初步评估

由于监狱的劳动者都是服刑罪犯,对他们的劳动能力评估更应该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监狱应该对新入监的罪犯进行充分调查,确定每一名罪犯最适合监狱生产项目中的哪一个项目。入监以前有特殊技能的,应该尽量满足其特殊技能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在外就有缝纫技术的,应该分配到狱内从事缝纫项目的监区。在外有电子从业经验的应该分配到从事电子

项目的监区)。入监以前没有什么特殊技能的,可以根据个人年龄、身体情况进行适当分配。身体有残疾的,可以根据监狱目前所加工的项目合理分配(例如:右脚有残疾的不能踩衣车,如果年龄较轻,可以分配到电子监区;视力不好的可以分配到假发监区)其目的就是将罪犯劳动能力最大化。3.2.2 监区对罪犯个人生产能力的理性评估

罪犯个人生产能力,是指罪犯在参加劳动过程中在有效标准时间内能产出的最大的劳动收益能力。由于受罪犯群体的复杂性,罪犯刑期结构的不统一性,罪犯思想的多样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对罪犯实际劳动能力评估充满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但通过多年的反复论证和实践,得出罪犯劳动能力等级评定标准:文化程度(0-2分),技能水平(18-48分),年龄(0-20分),体质(0-25分),余刑(2-5分)。通过对五项内容的评估,得出每名罪犯的劳动能力分值,该分值要与罪犯实际劳动能力相结合,从而避免低分高能、高分低能的现实状况,使劳动能力等级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公平性,更能激发罪犯的劳动改造的积极性。3.3 传播劳动品质文化

品质,是企业生存的根本。要在企业内形成浓厚的品质文化氛围,必须是每一个劳动参与者都要树立“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基本思想观念。那么,事情做到什么程度才叫好呢?或者是说产品在各个工序加工时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说是做好了呢?简单地说:就是要求作业者所加工的产品在过程中每一道工序都符合作业文件的要求。符合作业文件要求的就是做好了,不符合就是没做好。这是很好理解的。

从本质上讲,劳动任务和劳动品质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冲突,也就是说如果只顾完成劳动任务,那么劳动品质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相反,如果只追求劳动品质,劳动任务就有可能完不成。这两者之间的关键在于劳动者所拥有的劳动技能熟练程度。企业在成立初期,往往会因为追求经济效益而顾此失彼,绝大多数都选择了追求完成劳动任务。把劳动品质置于第 6 二位。其后果是:虽然暂时达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却让企业背负上了“粗制滥造”的标签,在市场上始终处于尴尬境地。在监狱这个特殊环境里,参与劳动的罪犯往往会把劳动任务放在首要位置,罔顾劳动质量。因此,在罪犯中传播劳动品质文化就十分有必要了。

那么,如何才能在罪犯中形成良好的品质文化氛围,做到既有效益又有优良品质的局面呢?我们不妨采用以下几点措施: 3.3.1 完善品质教育机制

在制造业企业内有一句俗语说:“品质是做出来的,不是看出来的”。这就是说,任何产品的品质都是通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重视产品质量而得到的,不是品质检验人员检验出来的。所以,只有每一个生产人员在生产过程中重视品质的存在,才能做出优质的产品来。要使每一个生产人员重视品质的存在,就必须对每一个生产者进行系列的品质教育。监狱企业也不例外,作为在监狱参加劳动的罪犯,就更应该受到必要的品质文化教育。其内容为:一是监狱企业的品质理念,品质方针和所追求的品质目标; 二是产品工艺中所要求的品质标准和具体要求;三是不合格项目中的致命缺陷和一般缺陷;四是原材料和产品的报废标准和方式;五是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六是如果有目视管理中的颜色管理项目,普通作业人员也应该分清楚某种颜色所代表的意义;上述这些培训教育内容,是任何一个制造业企业的普通操作工必须掌握的品质内容,企业在这一方面的教育培训是必须做好的工作,其目的是要让每一个作业人员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做的产品是否符合要求。否则,企业永远没有办法走出品质困境。培训完成后,应通过闭卷考试,测评受教育者对上述知识所掌握的程度是否符合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要继续接受教育培训,直至考评测试合格为止。3.3.2 树立正确的品质观念

有了基本的品质知识,是作业人员在制造业企业里走好的第一步。这还远远不够,第二步就要求作业人员牢固树立正确的品质观念。例如:要

求作业人员牢记“三不”原则,即: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入使用,不合格的产品不流入下一工序,不合格的产品不能走出车间大门。作业人员应始终告诫自己:“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这方面需要监狱和监区提供相应的条件,因为在监狱里,罪犯没有自主意愿,不能行使自主权利。例如:罪犯通过所学到的知识来判定某一批材料不合格,通过正确的渠道向人民政府反映,人民政府出于其它方面的考虑,要求罪犯继续将不合格的原材料投入生产现场。那么其后果就至少有两点:一是这样会给罪犯传递一个错误信号,让他觉得人民政府并不重视品质,我们如果刻意追求,有可能会惹怒警官,那样自己将没有“好果子吃”。同时也会打压罪犯对品质追求的积极性。二是让劳动生产现场产品“良”“次”品混淆,无法分清。所以,无论是监狱还是监区,对产品品质的要求应该是与生产现场同步的。也就是说,罪犯所接受的品质文化教育应该是与监区、监狱标准一致的。3.3.3 建设完善的品质系统

无论制造业企业规模大小,都应该具备一套完善的品质管理系统。并保证其正常运行。品质管理系统的作用在于:它能减少损耗,杜绝浪费,督促每一个作业人员在制造过程中每一个工序都符合产品品质的需求。这一点,很多企业都不重视,他们认为:没有必要投入那么多的人力来“吃闲饭”,不如让这些品质人员到生产现场去从事基础的生产劳动,还可以增加一点效益。尤其在监狱这样的生产企业,这种现象更加突出。这种观念的核心价值方向还是以完成劳动任务为主,还是把品质放在第二位。不客气的讲,这种企业也就没有必要谈什么品质问题。那么,如果要建设品质系统,就应该做好以下业务内容:具有来料检验标准和检验能力、各工序质量检验标准、成品检验和出具检验报告的能力。

品质文化建设,从表面看起来,在劳动改造文化建设中无足轻重,但它却在任何一种劳动文化中充当了重要角色。因为,如果劳动没有品质,就等同于对劳动没有要求。所以。劳动文化建设中的品质文化,二者之间

的关系就是“鱼”和“水”的关系。3.4 培养劳动安全文化

劳动安全文化,就是罪犯在劳动中如何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不受到损害也不要对他人造成损害的基本要求。劳动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安全文化知识种类繁多。由于罪犯大多数人受教育程度较低,也缺乏系统正规的安全文化教育,自身对劳动安全文化概念模糊。这些原因,都会让罪犯在劳动改造过程中忽略自身安全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一般制造业企业而言,劳动安全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劳动环境安全;二是设备、工具使用安全;三是原材料、辅助材料使用安全。

罪犯在监狱内劳动改造,监狱应当为罪犯营造一个安全的生产劳动环境,来保障罪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身体不受到伤害。例如:劳动场所应该具有牢固的厂房,劳动场所应该具有相应的通风设备和保暖设备,保证劳动场所的空气质量等。这会让罪犯在劳动改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劳动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

罪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监狱应该对罪犯进行如何正确使用劳动工具和设备的基础培训,以加强罪犯使用工具和设备的能力,同时也对自身安全防护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其内容为:一是工具、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二是工具、设备的简单维护和保养方法;三是错误使用工具、设备将带来的后果和对人身将造成的伤害;四是紧急避险措施。

只有罪犯能够正确掌握和使用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才能让罪犯在劳动过程中逐渐树立起劳动安全观念,传播安全劳动文化。监狱、监区也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培训,积极营造安全文化氛围,达到普及安全文化知识的目的,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结论

综合监狱罪犯目前的劳动改造情况,劳动改造文化建设仍然处于缺位状态,其根本在于监狱在从粗重单一的体力劳动来改造罪犯转变为工厂式

作业后,思想观念没有发生本质上的转变。工厂制造的是工业产品,对管理、技术、品质等都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监狱如何才能建设出一个具有良好劳动文化氛围的劳动环境,促使罪犯从抗拒劳动到自觉接受劳动再到自愿积极主动劳动得到思想上的转变,确实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和持续不断的努力。当然,本文为建设劳动改造文化提供了一些参考意见,罗列了包括“细化劳动现场标准化建设,劳动文化建设中各项劳动能力的理性评估,传播劳动品质文化以及培养劳动安全文化”等内容,其目的都在于使整个生产劳动过程规范化、整合化、系统化。从而使作为劳动者的罪犯在劳动改造中感受到劳动过程也是一门技术,从中也能受到教育,也能学习一些经验,为将来自己出身社会谋生之路铺好道路。也许,这些意见也能作为监狱、监区转变观念的参考,加强对工厂式罪犯劳动改造的管理教育,改变罪犯对劳动内涵的理解,那就是作者更喜闻乐见的场景了,仅此而已。

下载新时期监狱罪犯劳动改造工作探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时期监狱罪犯劳动改造工作探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监狱罪犯性格分析

    监狱罪犯性格分析 (一)心理特征 罪犯的心理是罪犯在服刑改造期间的心理现象的总和。认识和掌握罪犯的心理特点,对于提高改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掌握了罪犯心理活动的规律......

    监狱罪犯“悔罪、赎罪”专题

    2010年第四季度全区监狱罪犯“悔罪、赎罪”专题 教育统一考试试卷(A卷) 监狱 监区 分监区 姓名总分一、填空题(20分) 1、监狱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的根本目的是 ,传授知识, 。 2......

    监狱论文-对新时期罪犯改造现状的思考(5篇范文)

    对新时期罪犯改造现状的思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大,社会也加速着往前发展,处在急剧转型期,矛盾大量突出,整个社会结构、阶层状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生了许多形形色色......

    浅谈新时期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几点思考

    浅谈新时期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几点思考 山西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六管区:钮太平摘要: 改造罪犯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在新的时期,面临着新的课题、新的挑战,但是,不论条件怎样......

    浅谈监狱如何降低罪犯违纪率

    浅谈监狱如何降低罪犯违纪率 监狱是管理罪犯的场所,同时也是改造罪犯的场所,一堵墙隔离了罪犯与社会的联系。一个罪犯由抓捕、审判到最后进入监狱经历了一次次对自身心理和思......

    监狱罪犯死亡处理问题研究(精选)

    模范论文网http://www.xiexiebang.com/ 监狱罪犯死亡处理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近年来,罪犯在监狱服刑期间的死亡事件屡屡见诸报端,有的引起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在服刑期间导致罪案......

    河南省监狱系统改造罪犯工作十项承诺(本站推荐)

    河南省监狱系统改造罪犯工作十项承诺 一、依法对罪犯实行科学文明管理,不体罚虐待罪犯、不刑讯逼供、不侮辱罪犯人格、不违规使用警戒具。二、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条件,公开、......

    论如何发挥劳动改造在罪犯改造中的价值

    如何发挥劳动改造在罪犯改造中的价值 劳动改造作为我国对罪犯进行改造的一种手段,在对罪犯的改造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然而,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