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法(内政办发〔2003〕22号)

时间:2019-05-13 19:24: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内蒙古自治区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法(内政办发〔2003〕22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内蒙古自治区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法(内政办发〔2003〕22号)》。

第一篇:内蒙古自治区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法(内政办发〔2003〕22号)

【发布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发布文号】内政办发〔2003〕22号 【发布日期】2003-07-03 【生效日期】2003-07-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内蒙古自治区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法

(内政办发〔2003〕22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有关委、办、厅、局,各有关企业: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内蒙古自治区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03-7-3

内蒙古自治区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法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改善生态环境,确保国家各项政策的贯彻执行,确保工程区经济发展、农牧民增收,根据国务院《退耕还林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凡列入国家退耕还林工程项目或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退耕还林工程,均按本办法管理。

第三条第三条 退耕还林工程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及旗县人民政府对当地退耕还林工程负总责。同时,建立政府领导、部门领导、实施单位、承包主体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并认真进行检查和考核。

(一)负责退耕还林工作的各个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条例》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工作。

(二)旗县人民政府为退耕还林工程承担单位,退耕还林工程实行目标、任务、资金、粮食、责任五到旗县,旗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对本旗县退耕还林工程负总责。主要职责是组织各有关部门和群众完成国家下达的退耕还林任务,负责监管乡镇和有关部门的工作,协调解决工程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保证国家投资按时、足额拨付到位。对工程前期准备、施工组织、检查验收、资金使用、政策兑现、建设成果保护等方面负主要责任。

(三)承担建设任务的乡镇和单位为工程实施单位,其主要领导为实施单位责任人。负责落实执行国家、自治区有关政策、规定,负责按上级批准的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组织实施工程建设,负责粮食补助、生活补助费的管理和兑现工作,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和监督。对工程建设质量和任务完成承担直接责任。

(四)退耕户、承包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的造林专业户、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均为承包责任人,必须按作业设计要求、退耕合同内容和国家及自治区有关规定完成退耕还林任务。对任务完成、建设质量、后期抚育及管护等方面负有具体责任。

(五)退耕还林工程实行工程管理责任追究制度。责任人应对所承担管理任务的结果负责,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由于责任人的失误造成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或工程建设中发生弄虚作假、贪污挪用工程款等违法违纪事件的,根据《条例》中法律责任的相关条款追究责任人责任,并核减该地区下年度工程任务或取消该地区工程实施资格。

第四条第四条 退耕还林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退耕到户原则。只有承包到户的耕地才能实施退耕还林。对于集体机动耕地、国营农牧林场耕地,需退耕还林的,必须先承包到户后再予实施。必须切实把握“林权是核心、给粮是关键、种苗要先行、干部是保证”几个主要环节,确保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实施。

(二)生态效益优先原则。退耕还林以营造生态林为主,营造的生态林比例以旗县为核算单位,不得低于80%。对超过规定比例多种的经济林,只给种苗和造林补助费,不给补助粮食和生活补助费。

在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的基础上,结合退耕还林,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通过生态建设带动畜牧业发展,利用林草优势发展饲料、畜产品加工及林产品加工等后续产业,培育新的生产门路,努力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创造条件,确保退耕还林能够“退得下、还得上、能致富、不反弹”。

(三)综合治理原则。实施退耕还林地区应把农业综合开发、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扶贫开发等项目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紧密结合,兼顾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实行综合治理,确保建设成效。

(四)建设与保护并重原则。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等综合措施,制止边治理边破坏现象,保护建设成果。

(五)政策引导与农民自愿相结合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对于生产条件较好,又不造成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的耕地,农民不愿退耕的,不得强迫退耕。

(六)适地适树原则。尊重自然规律,科学选择林种、树种,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第五条第五条 退耕还林工程实行按工程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编制年度实施方案,按实施方案编制作业设计,按作业设计组织实施,按作业设计和有关标准检查验收。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符合国家规划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气候、水文条件和土地类型进行科学规划,做到乔灌草合理配置,农林牧相结合。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重点发展耐干旱灌木,恢复林草植被。在水分和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区,应注重发展经济林和速生丰产用材林。

(一)自治区退耕还林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由自治区林业厅组织编制,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核后,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二)旗县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由本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报自治区林业主管部门审核,由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三)旗县林业主管部门应根据年度退耕还林实施方案,组织有资质的单位编制作业设计,把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落实到农户、职工。作业设计报盟市林业主管部门审批。

(四)作业设计一经批复,必须严格遵照执行,不得擅自变更。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的,必须按原审批程序报批备案。

第六条第六条 自治区根据国家下达的退耕还林年度计划,将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旗县,旗县逐级分解落实到户。

(一)在符合生态区位的条件下,要给贫困山区、沙区和贫困户优先安排退耕还林任务。

(二)承担退耕还林任务的乡镇、单位,要将退耕任务落实到农户和职工个人,并与退耕户签订《退耕还林合同书》。

(三)任务分解落实应相对集中连片,按流域安排退耕任务,禁止搞地区平衡,禁止搞“形象工程”。原则上以行政村为年度实施单位,一次规划,年内全部完成,不跨年度安排退耕任务。

第七条第七条 凡陡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区位重要、产量低而不稳的坡耕地及重点风沙区沙化耕地,盐碱化、石漠化严重的耕地,均应纳入退耕还林范围。原则上人均退耕面积不超过5亩。尽量扩大退耕农户数量,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合理调整耕地,避免出现同一地区农户退耕面积不均和“垒大户”现象。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内的耕地,不准退耕。

第八条第八条 退耕还林后,禁止在林带间种植一年生粮经草作物,可采用林草带状间作模式,间种多年生牧草、药材等。还经济林及需采取全面整地、抚育等经营行为的,必须制定水保措施。

第九条第九条 退耕还林实行农业税征收减免政策。凡退耕地属于农业税计税土地,自退耕之年起对补助粮达到原常年产量的,国家扣除农业税部分后再将补助粮发放给农民;补助粮未达到常年产量的,相应减免农业税,具体减免数量由旗县人民政府根据退耕前常年产量合理确定。退耕之前的常年产量,按土地退耕前五年的常年产量平均计算。补助给农民的现金,不计入补助粮标准。

乡镇农业税征收机关,按照退耕的农业税计税土地常年产量和当地补助粮标准确定退耕土地应征收的农业税税额,并委托补助粮发放单位从补助粮中代扣农业税。退耕地的农业税只能从补助粮中扣除,不得向农民征收。停止粮食补助时,不再对退耕地征收农业税。

实施退耕还林的旗县,其农业税收减少部分,由中央财政以转移支付方式给予适当补助。

第十条第十条 退耕还林的种苗和造林补助费,原则上发给农民自行采购。如自行采购有困难,在征得农民同意后,也可由林业等有关部门统一组织,实行政府采购。种苗和造林补助费如有节余,只能用于种苗、造林补助和封育管护等支出,不得挪用。种苗和造林补助费超过国家补助标准的,不得强行向退耕还林者收取超出部分的费用。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建立健全林木种苗市场,完善种苗生产供应机制,保证种苗数量和质量。

(一)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种苗调运、供应、生产、培育、市场监督等方面的指导和管理工作。

(二)退耕还林所用种苗应就地培育,就近调剂,优先选用乡土树种和抗逆性强的良种壮苗。充分发挥国有苗圃、国有林场附属苗圃生产能力,鼓励乡村集体、企业与个人采取多种形式为生态建设培育高标准、高质量的种苗。大力推广容器育苗,积极推行“三定一合同”方式,即定点育苗(采种)、定向培育、定向供应、合同订购。

(三)工程所需种苗的生产、销售和供应实行“两证一签”制度,具备质量检验合格证、植物检疫合格证和种苗产地标签的种苗,方可用于退耕还林。

(四)加强种苗市场行政执法力度,坚决制止垄断种苗市场、哄抬种苗价格行为。禁止国家公务人员参与种苗经营活动。严厉打击种苗销售过程中的不法行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退耕还林工程必须坚持以科学技术为支撑,把提高工程科技含量放在重要地位。

(一)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每一道工序,都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自治区相关技术规程和技术标准,并应严格检查、严格管理。

(二)大力推广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有针对性地选择推广适合本地区的科技成果、适用技术,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成效。

(三)各旗县都要建立技术指导、技术监督和技术承包制度,组织一批相对稳定的科技人员深入工程区,进行技术指导、技术咨询服务和技术监督。要明确项目技术责任人,实施技术承包责任制。同时,加强对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技术培训。

(四)建立网络监测系统,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动态监测,促进工程管理数字化、精确化、科学化。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采取多种形式推进退耕还林工作。退耕还林者在享受生活补助和粮食补助期间,还应承担一定的荒山荒地造林任务,没有宜林荒山荒地的,可由旗县、乡镇统一组织异地还林。鼓励农村造林专业户、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租赁、承包退耕还林,鼓励在有条件的地区集中连片造林,鼓励个人兴办家庭林场,实行多种经营。承担异地荒山荒地造林任务的团体和个人,可享受一次性的种苗和造林补助费。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退耕还林工程实行旗县、自治区、国家三级检查验收制度。

(一)旗县自查

旗县自查采取全面检查的方法,由旗县人民政府组织各乡镇和林业等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标准、退耕还林作业设计,对退耕地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逐乡、逐村、逐户、逐地块进行检查,不得采取抽样检查的方法。检查结果,必须经退耕户签字确认。检查结束后,进行统计汇总,建立档案台帐,绘制“退耕还林建设分布图”,并将自查结果统计汇总后报盟市林业主管部门。

盟市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旗县自查工作,并将旗县自查结果汇总后报自治区林业厅。

(二)自治区复查

在旗县自查的基础上,以旗县为单位,由自治区林业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制定的检查验收标准和办法对退耕还林工程进行复查。自治区复查后,向国家上报复查成果,并申请国家核查。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按照旗县自查结果,严格兑现国家有关政策。

(一)退耕还林任务完成后,由旗县人民政府组织各乡镇和林业等有关部门进行检查验收,填写《退耕还林(草)工程验收卡》。《退耕还林(草)工程验收卡》一式四份,林业、财政、粮食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各执一份。

(二)乡镇人民政府应以户为单位,以《退耕还林合同书》及《退耕还林(草)工程验收卡》为依据,填写《内蒙古自治区退耕还林(草)证》(由自治区统一印制,无偿发给退耕户),作为农户领取兑现粮食、生活补助费的依据和凭证。

(三)粮食补助应与退耕还林成活率、保存率挂钩,按报帐制发放补助粮。退耕还林第一年,粮食补助可分两次兑付。第一次在完成整地并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可预先兑现部分补助粮。第二次待退耕还林全面验收合格后再兑现补助余额。每次兑现补助粮的数量由旗县人民政府确定。以后每年要及时对退耕地的保存率及幼林抚育、管护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一次兑付该年度补助粮食。承担粮食供应任务的企业要根据旗县人民政府指定主管部门的检查凭证,按国家确定的补助标准,凭《内蒙古自治区退耕还林(草)证》向退耕户发放粮食。粮源不足的旗县,由所在盟市负责统筹粮源或申请自治区协调解决。有关粮食供应办法及补助资金的管理、结算办法,由自治区粮食局、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修订下发。

(四)粮食补助和生活补助费标准及年限,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五)对退耕农户只能供应粮食实物,不得以任何形式将粮食折算成现金或代金券发放。补助粮食和生活补助费的发放要直接面对退耕户,必须做到谁退耕、谁持证、谁领粮、谁签字。禁止乡镇、村社集中领取。除农业税外,禁止扣收任何费用。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自治区复查结果作为对旗县人民政府和有关责任人进行考核的依据,也是下达年度计划调控的依据。经验收没有完成任务及组织管理情况差的旗县,调减或取消下年度工程任务。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退耕还林后,由旗县林业主管部门进行核实和登记造册,当地旗县人民政府应及时核发林(草)权证,确认所有权和使用权,并依法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土地承包经营合同应作相应调整。凡未落实林(草)产权和管护责任的,不兑现粮食和生活补助费。

(一)逐级建立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依法治林护林。

(二)退耕还林后,还林地承包经营期可延长至70年,允许依法继承、转让,到期后可按有关法律、法规继续承包。

(三)严格实行项目区禁牧制度,大力推行舍饲圈养。承担退耕还林任务的旗县,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禁牧、休牧制度,加大执法力度,保护退耕还林成果。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退耕还林(草)所取得的农业特产收入,免征农业特产税。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生活补助费和粮食补助期满后,在不破坏整体生态功能的前提下,经有关部门批准,退耕还林者可依法对其所有的林木进行采伐。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退耕还林工作应充分发挥村委会和村民大会的监督管理作用,鼓励退耕户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任务分配、验收兑现等环节要坚持村务公开,张榜公布。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以本级承担的退耕还林及荒山荒地造林任务面积为基数,自治区、盟市分别按每亩0?6元,旗县按每亩1元的标准,由同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解决退耕还林工程的前期费、管理费和验收费。调运粮食费用由旗县人民政府负担,不得向补助粮承供企业和退耕户分摊。对不落实上述费用影响工程实施的地区,核减或取消该地区退耕还林工程任务。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自治区、盟市、旗县均应建立举报制度,公布举报电话,受理并责成专人处理有关事宜。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建立自治区、盟市、旗县工作动态网络,及时、准确地反馈工作中的情况和问题。根据国家建立信息反馈和定期报告制度的要求,实行工程统计月、季、年报制,盟市、旗县、乡镇均应确定专人负责信息收集、发布和统计上报工作。春、雨、秋季对工程建设完成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年终对工程建设完成情况作出全面总结。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各级林业部门应建立并完善工程建设档案和技术档案管理体制,配备责任心强,业务熟练,具有一定档案管理经验的人员负责档案管理工作。建立较为固定的档案保管场所,应用电脑数字化技术,改善档案管理条件和手段,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档案管理工作不合格的,不予验收。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所称退耕还林,包括退耕地还林、还草和相应的宜林荒山荒地造林。本办法由自治区林业主管部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内蒙古自治区退耕还林(草)工程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内蒙古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办法(内政办字〔2003〕114号)

【发布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发布文号】内政办字〔2003〕114号 【发布日期】2003-04-01 【生效日期】2003-04-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内蒙古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办法

(内政办字〔2003〕114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内蒙古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内蒙古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办法

第一条第一条 为促进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建设,将高新区建成具有自治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高新区或自治区级高新技术工业园。

第三条第三条 高新区所在盟市应将高新区建设和发展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其快速发展。

第四条第四条 高新区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是推动科教兴区战略、发展市场经济的综合改革实验区,是自治区科技创新示范、科技成果孵化和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第五条第五条 高新区建设应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优化产业结构,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完善软硬环境建设,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六条第六条 高新区申报审批程序及期限

(一)所在盟市向自治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供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包括:申请报告、高新区发展规划、可行性分析报告及其它附件材料。

(二)自治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及专家实地考察并予评审,提出评审意见。

(三)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核批准。

(四)高新区审批期限为50个有效工作日(不包括申报材料修改时间)。

第七条第七条 高新区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总体规划科学可行,功能分区合理,区域基础设施配套,主导特色产业突出,能够实现资源、技术、人才优化配置。

(二)按照精简、高效原则,实行封闭管理、开放运营的管理模式,具备科学、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

(三)盟市人民政府对高新区有明确的支持措施及政策保障。

(四)具有若干承担国家或自治区火炬计划及其它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企业。

第八条第八条 高新区应当设立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管委会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自治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归口指导下,负责管理高新区各项事业。

(一)作为高新区日常管理机构,高新区管委会为当地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地方政府根据需要授予管委会相应管理权限,行使同级人民政府在土地、规划、建设、房管、建管、环保、计划、科技、财政、劳动、人事、工商、税务、项目审批等方面的管理权限,由高新区职能部门实施统一管理,并对高新区管委会负责。

(二)工商、税务、公安、金融、技术监督、社会保障等部门需在高新区设立派驻机构或分支机构,在高新区内行使相应管理权限。

(三)高新区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及其它资源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开发与利用,并纳入所在盟市总体规划。

(四)高新区实行封闭管理,相关政策执行《内蒙古自治区开发区封闭管理办法》(内政发〔2001〕53号)有关规定。

第九条第九条 自治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对高新区的管理职责

(一)对高新区的发展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

(二)对高新区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考核评价,运行良好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予以表彰奖励。其中,一次考核不合格者,提出警告;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者,取消高新区资格。

(三)组织高新技术企业评审认定、审核。

第十条第十条 高新区所在盟市人民政府对高新区的管理职责

(一)制定并组织实施高新区建设与发展规划及措施。

(二)贯彻执行国家及自治区关于高新区开发建设的法律法规,制定本盟市扶持高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

(三)协调解决高新区开发、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四)组织协调本盟市相关职能部门支持、配合高新区管理机构工作,保证其高效、优质履行管理职能。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企业创办的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管理工作,可在当地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科技厅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内蒙古自治区国有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内政字〔2003〕374号)

【发布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发布文号】内政字〔2003〕374号 【发布日期】2003-11-12 【生效日期】2003-11-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内蒙古自治区国有土地储备管理办法

(内政字〔2003〕374号)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强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水平,强化土地资产管理,促进全区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国有土地储备(以下简称土地储备)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土地储备是指旗县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及以其他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前期开发,并予以储存的行为。

第四条第四条 自治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区范围的土地储备管理工作。

盟市、旗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储备工作。

实施土地储备具体工作可以由盟市、旗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非营利性土地储备机构负责。

财政、计划、规划、房产、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土地储备相关工作。

第五条第五条 旗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实际情况,制定土地储备计划。

盟市、旗县土地储备计划由同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逐级上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备案后,由旗县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开并组织实施。其中,涉及新征用(农用地转用)土地的,纳入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储备计划应当报上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未经备案的土地储备计划不具有行政效力。

第六条第六条 土地储备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收回、收购、征用、置换等不同方式进行。

下列国有土地使用权应当纳入土地储备范围:

(一)土地出让等有偿使用合同约定的使用期限届满,土地使用者未申请续期或者申请续期未获批准的;

(二)旗县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收回的荒芜、闲置的国有土地;

(三)土地违法案件经依法查处后,被旗县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收回的土地;

(四)因单位撤销、迁移等原因,停止使用的原划拨的国有土地;

(五)经核准报废的公路、铁路、机场、矿场等用地;

(六)因实施城市规划进行旧城区改建或者为公共利益需要,旗县以上人民政府需要依法调整、收回、征用或指令收购的土地;

(七)土地使用权人向旗县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收购的土地;

(八)转让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土地;

(九)其他需要进行储备的国有土地。

第七条第七条 依法无偿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由旗县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报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或者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予以公告,下达《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决定书》,终止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者撤销建设用地批准书,注销土地登记和土地证书。

第八条第八条 依法有偿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由旗县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规划、房产、财政等有关部门共同拟定有偿收回土地方案,确定近期政府有偿收回的具体地块和补偿费用,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九条第九条 国有土地使用权收购价格,按照原批准土地用途的基准地价和国家有关规定确定。

第十条第十条 以土地置换方式储备的,应分别确定土地使用权价格,采取结算差价的方式进行。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在使用年限届满前收回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应当根据土地使用者已使用的年限和开发、利用土地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补偿。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储备的土地,除依法应当以划拨方式提供土地外,应当根据土地的位置、用途和土地市场的实际情况,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或协议等方式实行有偿使用。

依法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应当支付收购土地所形成的成本费用。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招标、拍卖、挂牌或协议出让,依照国家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土地储备期间,对近期无法安排的建设项目,可采取绿地方式予以储存。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根据土地储备工作需要,旗县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划出部分土地收益作为土地储备资金,用于收购土地,周转使用。金融机构应依法对土地储备提供信贷支持。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加强土地储备运作管理,财务收支按储备宗地单独核算,确保储备资金安全运营和保值、增值。

土地储备资金运作受旗县以上人民政府财政、审计部门和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与监督。

土地储备资金(包括运作后的增值金等)使用、运作、管理及监督检查办法,由自治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自治区财政、审计部门另行规定。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土地使用权符合储备条件,但土地使用权人未申请储备而擅自转让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建筑物、附着物的,有关部门不得办理审批、登记手续,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旗县以上人民政府或土地储备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视情节给予相应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退耕还林工程档案管理办法2015

退耕还林工程档案管理办法

【法规标题】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退耕还林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颁布单位】国家林业局

【发文字号】林退发〔2015〕38号 【颁布时间】2015-4-2 【失效时间】

【法规来源】http://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退耕还林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为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林业重点工程档案管理办法》、《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第三条 退耕还林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是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应将其纳入工程管理的全过程,与工程建设同步实施。

第四条 退耕还林工程档案是部门或单位档案全宗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其他门类的档案(文书档案、财会档案、设备档案等)一起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第五条 退耕还林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国家林业局监督、检查和指导全国的退耕还林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监督、检查和指导辖区内的退耕还林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并在业务上接受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第六条 退耕还林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实行领导责任制,分管工程的负责人要对工程档案管理工作负全责。

第七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保证开展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所需资金、设施和设备。有条件的地方应开展档案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第二章 档案管理制度

第八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根据退耕还林工程特点建立健全工程文件材料的整理、保管、利用、保密、鉴定、销毁等管理制度。

第九条 档案管理制度要根据内容分别张贴于档案库、档案办公室、档案阅览室等墙上醒目之处,切实起到时刻警醒和对照标准的作用。

第十条 要严格按照各项管理制度办事,规范管理,确保工程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借阅方便。

第十一条 要定期对档案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第十二条 要制定奖惩措施,对于在退耕还林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应予表扬;对于违反有关规定,造成工程档案材料失真、损毁或丢失的,应予以严肃处理。第三章 档案管理人员

第十三条 要根据实际情况,配备能力强、素质高的专(兼)职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并保证档案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

第十四条 档案管理人员是工程建设的管理人员,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其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及其他待遇上享受与工程管理人员同等待遇。

第十五条 档案管理人员要经过档案管理和退耕还林业务知识考核,达到要求的方能上岗工作;要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责任心。

第十六条 档案管理人员要恪尽职守、任劳任怨,要严格按照档案管理制度办事,认真做好工程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借阅等工作。第四章 形成和整理

第十七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将工程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工作纳入工程管理程序,列入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范围。第十八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将工程档案的建立与管理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工程实施的方案中,确保工程档案的完整、准确与系统。

第十九条 工程技术人员要随时收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工程文件材料,并按规定交由工程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整理、保管和借阅。工程技术人员在工作调动前,须将个人保存的文件材料悉数移交工程档案管理人员,不得擅自带离原单位或据为己有。

第二十条 归档的工程文件材料要字迹工整、图样清晰、签字手续完备。凡需归档的数据表格要填写完整,准确无误。对于作业设计、检查验收和政策兑现等关键环节的档案,要注明编制人、调查人、验收人、补助领取人、批准人及时间等。第二十一条 对于录音、录像、照片、计算机存储介质等非纸质材料,应按照存储介质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加工处理。对于录音、录像和计算机存储介质等材料,应在每份介质上配以相应的目录和说明;对于照片和图片,则应配有简洁的文字说明,用以标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各介质与相关材料之间,要建立关联互见号。第五章 归 档

第二十二条 按照行政级别,省级、地(市级)、县级、乡镇级林业主管部门分别建档。在同一行政级别内,技术档案、文书档案、财会档案等不同门类自编档号,各成体系。

第二十三条 归档的内容主要包括各类文件、讲话、方案、设计、标准、办法、规定,形成的调查、检查、证件发放、补助兑现、监测、会议、培训、总结等材料,签订的合同书、责任书,相关的凭证、图、表、卡、册、声、像资料等以及其他一些需要归档的资料。第二十四条 归档门类

(一)技术档案:计划、实施方案、总体设计、作业设计、工程施工、检查验收、政策兑现、后期管护等各环节所形成的报告、图、表、卡、册等原始材料。

(二)文书档案:各类文件、合同协议、会议材料、培训材料、管理办法、技术标准、工作总结、有关案件的处理材料及其他文字材料等。

(三)财会档案: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第二十五条 归档时间

(一)技术档案:依据建设程序,按实施方案、作业设计、工程施工、检查验收、政策兑现、后期管护等程序分阶段归档。

(二)文书档案: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每年6月底前完成对上形成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

(三)财会档案: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在有关材料形成后的第3年归档。第二十六条 退耕还林工程档案分为永久、长期、短期3种保管期限。其中,永久为50年以上(含50年),长期为15年至50年(含15年),短期为15年以下。

第六章 保管与借阅

第二十七条 退耕还林工程档案可以设立专门的档案库存放,也可以与其他林业档案共用一个档案库,但要配备专门的档案柜来单独保管退耕还林工程档案。第二十八条 档案库必须坚固,必须装备铁门、铁窗及其他防盗、防水、防潮、防霉、防虫、防鼠、防尘、防火、防太阳光直射、防有害气体等设施设备。第二十九条 保管档案资料,必须确保分类清楚、组卷合理、装订整齐、排列有序、规范美观,且检索目录齐全。

第三十条 应定期检查、清点库藏档案资料。发现档案霉烂、褪变、破损或账物不符时,必须及时追查、处理和修复。

第三十一条 要严格执行档案借阅登记制度,认真履行交接签字手续,借出的档案资料要限期归还,并确保档案资料整洁、完好无损。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国家林业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到2020年12月31日。《退耕还林工程档案管理办法》(试行)(办退字〔2003〕33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做好农村牧区电影工作的实施意见(内政办发〔2007〕88号)

【发布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发布文号】内政办发〔2007〕88号 【发布日期】2007-07-25 【生效日期】2007-07-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做好农村牧区电影工作的实施意见

(内政办发〔2007〕88号)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牧区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内党办字〔2006〕12号)提出的关于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目标,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广电总局等部门关于做好农村电影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38号)精神,为进一步推动农村牧区电影事业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就做好农村牧区电影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农村牧区电影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电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覆盖面大、成本低、群体性强和社会影响力广泛等特点,深受广大农牧民群众喜爱和欢迎。做好新时期农村牧区电影工作,努力让广大农牧民群众看到、看好电影,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农村牧区先进文化,实现和保障农牧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农牧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丰富农牧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区农村牧区电影工作以实施农村牧区电影放映工程为主线,提出了“政府引导、行业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工作方针,放映能力不断增强,放映点逐步扩大,放映场次和观众人数大幅度提高,开展“科普之春”电影汇映活动和送电影下乡活动,使农村牧区电影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农村牧区电影市场化水平和服务能力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条件薄弱等问题依然突出,难以满足农牧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村牧区电影工作,加快推进农村牧区电影事业的发展。

二、做好农村牧区电影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买服务”的农村牧区电影改革发展新思路,深化农村牧区电影改革,探索建立多种所有制、多种发行放映主体和多种发行放映方式相结合的新模式,鼓励农村牧区电影跨地区经营,促进农村电影放映的规模化发展,尽快解决广大农牧民群众看电影难的问题。

(二)总体目标:推进农村牧区电影放映工程,逐步推广数字电影放映技术,提高放映质量,完善放映基础设施条件,培育农村牧区电影放映新主体,建立公益放映补贴新机制,推动露天放映与室内放映相结合、流动放映与固定放映相结合、免费放映与有偿放映相结合、胶片放映与数字电影相结合并逐步向数字放映过渡,不断扩大农村牧区电影放映覆盖面。到2008年,全面消除电影放映盲区;试点盟市数字电影放映覆盖率达到50%;80%的盟市实现农村牧区电影放映工程目标任务。2010年,实行数字、胶片放映双轨制并逐步向数字放映转变,其中数字电影放映覆盖率超过50%。做到乡乡看电影、村村挂银幕,政府购买的农村牧区电影年放映总场次超过14??6万场,实现全区行政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益服务目标。

三、加强农村牧区电影工作的政策措施

(一)继续推进农村牧区电影体制机制改革。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牧区电影工作,通过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培育发展国有、民营、个体等各类农村牧区电影发行放映主体、农村牧区电影院线和多种形式放映队伍,大力推进国有农村牧区电影发行放映单位的股份制、院线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从事农村电影发行、放映的单位和个人,向所在地旗县以上电影主管部门备案后,到所在地工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即可从事农村牧区电影发行、放映业务。从事农村牧区电影发行放映的单位可以享受国家相关的优惠经济政策。

(二)开展农村牧区电影放映试点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选择文化基础较好的盟市,作为农村牧区改革和数字化放映试点地区,组建以盟市为龙头,所辖各旗县(市、区)包括社会资本参股,苏木乡镇、嘎查村放映站为基础的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并提供必要的政策和配套资金扶持。在此基础上,统筹规划、科学布点,扩大覆盖、形成网络,全面提升农村牧区电影发展水平,让广大农牧民群众享受到优质、快捷、方便的电影数字化放映服务。

(三)扶持农村牧区电影公益性放映。尽快落实国家配送电影流动放映车、流动放映设备、农村牧区电影场次补贴的配套资金,地方政府要确保其全部用于农村牧区电影放映。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做好对我区电影民族语言译制设备的资助工作,尽快解决数字电影民族语言译制问题。积极推动我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农村牧区电影的数字化放映。

四、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农村电影公共服务工作长效机制

(一)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牧区电影工作,把农村牧区电影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文化体制改革统筹考虑。要成立以政府分管领导负责,文化、发展改革、财政、广播电影电视等部门参与的当地农村牧区电影放映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本地区农村牧区电影改革发展和数字化放映工作,推动实施农村牧区电影放映工程。

(二)加强农村电影放映队伍建设。自治区电影主管部门要制定和推行农村牧区电影放映资格证制度,有计划、分层次对从事数字电影发行放映的经营管理人员和放映人员进行培训,努力培育多种类型的农村牧区电影放映队伍,特别要提高农村牧区数字电影放映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要定期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牧区电影院线公司、放映队和放映员予以表彰奖励。

(三)各地要按照国家、自治区关于农村牧区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加强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建立以数字放映为龙头,院线为纽带,苏木乡镇为重点,嘎查村为基点,政府扶持和市场服务相协调的农村牧区电影发行放映新体系。有条件的地区,要结合实际建立乡镇影剧院,逐步实现固定放映与流动放映互相补充、共同发展的格局,尽可能满足农牧民群众看电影的需求。

(四)要建立完善政府资助设备的运行维护机制。自治区电影主管部门要做好农村牧区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的统一招标采购。对政府资助设备,各地要探索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运营模式,通过公开招标经营等方式,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为农牧民群众提供高质量服务。政府资助设备由自治区电影主管部门招标经营,通过向院线公司提取放映设备折旧资金等方式实现其保值增值和扩大再生产。各级电影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政府资助设备的监督、管理,保证政府资助的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发挥应有作用。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内蒙古自治区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法(内政办发〔2003〕22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内蒙古自治区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法(内政办发〔2003〕22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