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消费攀比现象的调查研究范文

时间:2019-05-13 19:14: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消费攀比现象的调查研究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消费攀比现象的调查研究范文》。

第一篇:小学生消费攀比现象的调查研究范文

学校代码:11923 学生学号:200X27020XXX

学士学位论文

小学生消费攀比现象的调查研究

学生姓名:朱莹莹 专 业:小学教育 班 级:06.1班 指导教师:金金

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系

2010年5月

摘 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提供给儿童的消费经费不断增加。这时,我们有必要对儿童进行理性的消费教育,避免孩子走入攀比的行列。本文首先运用调查法对一个小学实验班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我们可以从人情消费、学习用品以及一些高档用品等方面了解小学生的消费攀比现象。其次,探讨了小学生出现消费攀比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家庭因素、学生自身的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等。最后提出了解决小学生消费攀比现象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 消费攀比 ;

调查研究

I

Abstract

As people living standard rise ceaselessly, the family give children the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increasing.At this moment,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consume rationally children education, avoid the child to compare.Firstly, using investigation method for a class of students is investigated.We can learn from the human consumption, and some aspects of high-grade supplies of understanding students compare consumption.Secondly, discusses the primary cause of compare appear consumption, the main factors, the student's own family factor, social factor, school, etc.Finally put forward to solve elementary consumption phenomenon of advice.Compare

Key words: Consumer、Bandwagon、research students

II

目 录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Ⅱ 目录„„„„„„„„„„„„„„„„„„„„„„„„„„„„„Ⅲ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过程 „„„„„„„„„„„„„„„„„„„„1

(一)问题的提出与意义„„„„„„„„„„„„„„„„„„„„„„1

(二)研究过程„„„„„„„„„„„„„„„„„„„„„„„„„1

二、小学生消费攀比现象面面观„„„„„„„„„„„„„„„„„„2

(一)家庭收入和零用钱方面„„„„„„„„„„„„„„„„„„„„2(二)人情消费方面„„„„„„„„„„„„„„„„„„„„„„„„„2(三)学习用品方面„„„„„„„„„„„„„„„„„„„„„„„„„3(四)高档用品方面„„„„„„„„„„„„„„„„„„„„„„„„„4

三、改善小学生消费攀比现象的思考与建议„„„„„„„„„„„„„„4

(一)思考„„„„„„„„„„„„„„„„„„„„„„„„„„„4

(二)建议„„„„„„„„„„„„„„„„„„„„„„„„„6 结

语„„„„„„„„„„„„„„„„„„„„„„„„„„„„„9 参考文献„„„„„„„„„„„„„„„„„„„„„„„„„„„„„9 致

谢 „„„„„„„„„„„„„„„„„„„„„„„„„„„„„10

III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过程

(一)问题的提出与意义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小学生跻身于“贵族学子”行列。小学生的消费攀比现象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一种流行在小学生之间的风气。他们吃高级的食品,喝高档的饮料,穿名牌服饰,使用昂贵的手机,品牌的文具用品。从父母手里拿来的钱进行他们自己所谓的送“人情”,并把这种消费看作是潇洒,并以此来进行攀比。面对这种情况,本文试图从小学生消费攀比的视角进行研究。目前此方面的文章多局限于报纸上的评论,而缺少实证研究。笔者希望在本文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某实验小学实验班级消费攀比现象的调查呈现,和大家共同讨论小学生消费攀比现象出现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本文的研究对小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有一定的建设意义,同时对家长和教师正确引导小学生进行消费指明了方向。

(二)研究过程

笔者所采用的是调查问卷法。调查问卷法也称问卷法,它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选取的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调查方法。按照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问卷进行调查,从中提取所需要的信息。笔者选取的对象是大安市实验三小学五年一班,之所以选取城市的实验小学中的实验班级进行研究是因为这类小学相对于乡镇小学更具有代表性。乡镇没有重点的实验小学,而且学校当中又没有实验班级,同时学生们的家庭条件都是水平的,没什么高低之分,基于以上原因,笔者选择了城市的实验小学中的实验班级。笔者在研究过程前期根据所需要的信息编写调查问卷,然后进入班级让学生们无记名的答卷,最后统计数据,得出结论。笔者所调查的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是个体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所以易于研究者发现问题。

二、小学生消费攀比的面面观

为了研究小学生消费攀比现象,笔者来到了大安市的实验小学,在学校老师的介绍下选择了中年级的一个比较典型的实验班级进行调查。本班级30名学生,男生13名,女生17名。因为这个班级的学生家庭条件相差比较大。所以,学生们的消费也是有差别的,这样比较适合进行研究。听班主任介绍,这个班级学生家长有领导、工人 和个体等一些职位,他们的收入都在不同的阶层。得到班主任的同意后我进入班级和学生说明调查的意图,并希望他们填写问卷,填写后笔者得出结论,大体上学生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攀比的:

(一)家庭收入和零用钱方面

现在家长都有这样的一个想法就是“再穷不能穷孩子”,在家长这样的想法影响下,孩子们的消费一再攀高。在调查中得知学生父母的月收入1000元以上在2000以下的占9%,2000元以上到3000元以下的占14%,3000元以上4000元以下的占27%,4000元以上到5000元以下的占17%,5000元以上的占12%,还有21%的学生对于父母的收入不清楚,表示收入很多比那个同学的爸爸妈妈挣得多。而学生的零用钱(不包括买文具、书籍)每月在100元以内的仅占6%,因为父母是工人,收入有限。有18%的学生零用钱在100以上200元以下,有23%的学生零用钱在200元以上300元以下,有21%的学生零用钱在300元以上400元以下,有14%的同学零用钱在400元以上,还有18%的同学表示不清楚,没算过。

(二)人情消费方面

生日庆贺是现在小学生最具普遍性和代表性的人情消费,一旦某某同学过生日,班里同学你来我往,大家你几十元,我上百元搭份子,出入大酒店、餐馆。你是否会在过生日的时候请客有44%的学生会,并说同学过生日,我也去了我的要是不请同学会笑我的,再说了我还给随份子了呢!要不就回不来了。有26%的同学不一定,看家里让不让,如果让是最好了。还有30%的同学不会请客,但是要收礼物的,因为我也送别人礼物了。学生之间人情的消费也在攀比,比如说一个同学过生日,有的送礼物,有的买生日的蛋糕,但是同学往往关心的不是买什么而是买东西花了多少钱,看谁 花的多,谁最讲究。还有就是在哪请客,看请客的地方是否高档,谁请客时来的人多,吃完饭还要一起去唱歌、跳舞。同时孩子的这一系列活动也少不了家长的安排,这样家长的不反对更助长了孩子们的生日气焰。如果参加一次两次也许不算什么,但是现在“人情消费”成风,短时间里参加许多同学的生日会,对于一般家庭来说是一个不小 的负担。更为可怕的是,学生之间盲目攀比、送礼成风的不良风气,极易让家庭贫困的学生产生自卑感,不利于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

(三)学习用品方面

一提起学习用品同学们都争着拿出自己的宝贝,有各种图案的橡皮、五颜六色的笔,还有形状各异的文具盒,一个个都非常的精致漂亮。在问学生买文具用品时,是否会买品牌的有21%的学生说不会,都一样用,太浪费了。有46%的学生会买品牌的用品,因为好的东西用起来比较舒服。有18%的学生不一定,得看具体买什么东西。有15%的学生不知道自己用的是不是牌子的用具,因为不是自己买的,是家长买的。

一个学生给大家看汽车式的铅笔刀,贴有卡通图案的工具尺,多功能文具盒,有着各种各样功能齐全、款式精美的学习用具。“同学们都说好看又好玩。”外表是玩具汽车的模样,很可爱,放在课桌上很吸引人。现在的小学生名牌意识很浓,一般都喜欢选择包装精美、价格不低的用品。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注意,让别人羡慕。你用这样他用那样的,大家在一起就谈论我的转笔刀有什么样的特殊功能,我的铅笔盒颜色如何的特别,我用的是什么牌子的,在那个文具专卖店买的,这些话题都成了学生们课下讨论的焦点。学生们的攀比心理通常是以“自我”和“虚荣”为基础的盲目追求,并以此显示自己和别人有“公平”的待遇,甚至企图通过“胜过”别人来获取自我心理满足。这是一种极不健康的心理攀比。

(四)高档用品方面

手机正成为越来越普及的通讯工具,它更是受到学生们的青睐。有不少的小学生也开始使用手机。在问到上学时是否使用手机这个问题时,有52%的学生表示上学可以使用手机,方便联系,爸爸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找不到我了!而我也不用满大街找电话亭了。有了手机,平时与同学们交流太方便了,学习上出现难题、节假日约同学出去玩,只要往同学家拨个电话就行了,有手机在同学面前是很神气的。有19%的学生表示不使用手机,理由是家长不让带。整天都在学校,根本不需要用什么通讯工具交流,有事老师会给我们家长打电话的。有29%的同学表示用不用手机都行,反正自己那都不去也不用和家里联系,放学就回家。

现在小学生用手机的非常多,因为一些家长溺爱孩子,无休止地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和优越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某某的拍照手机

是100万像素、某某的手机是新款……”一些同学在讨论,无疑这又给课余时间增加了讨论的话题。对于这种现象,使用手机无形中滋长了孩子的优越感,容易形成攀比风气。学生持有手机不但会给学校的管理带来困难,也会带来攀比心理,给一些家境不是太宽裕的学生带来心理上的阴影。

三、改善小学生消费攀比现象的思考与建议

(一)思考

从调查中不难发现,虽然有一些同学能够健康的消费,但是,还是有一大部分同学在消费的问题上进行盲目的攀比,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学生自身因素

(1)模仿的心理 学生的模仿能力强,分辨能力较差,对新事物无论好坏都想尝试一番。看别人零花钱多、用名牌、出入高级场所,自己也跟着去做。

(2)虚荣心理 学生一样有被人尊重的需要,当他们发现出手大方、用高档文具、佩戴手机的行为能引起同学的羡慕时,他们便借助消费来获得所谓的“面子”和“自尊”。孩子与别人攀比,说明孩子当时的心理有竞争倾向、想达到与别人同样的水平或超越别人。但由于攀比的盲目性,孩子往往会认为只有在所有方面都优于他人才会为自己在群体生活中赢得地位。

(3)弥补的心理 有些学生相貌平平、成绩不好,没什么引人注意的地方,因此,用消费来吸引别人的目光,掩盖自己的不足。

2、家庭因素

从家长的方面来说,家长对孩子的溺爱,是造成学生高消费的直接原因。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担心自己的孩子在消费上比别人差,怕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其爱子之心固然可嘉,但盲目的溺爱,无异于伤害。而一些家长在孩子的消费上过分娇纵,使关爱变了味,这容易造成青少年消费心理的畸形发展,使他们养成相互攀比、爱慕虚荣的不良习气。这也是值得警惕并重视的,若任由其做大,非但危害社会一时更会贻害无穷。成人对金钱等外在的东西看得很重,并因此获得价值感和满足感,儿童也是如此,当他们在学习等方面不能充分体验满足感

时,容易通过物质满足获得精神满足,如在用品、衣服、玩乐、吃喝等方面进行攀比并获得认同和尊重

家长们给孩子零花钱的出发点通常都是好的,希望孩子的生活可以宽裕一些,在同伴的面前比较有面子,所以,孩子的零花钱一直呈上升状态。但是,家长往往会忽视孩子对于零花钱的支配情况。认为只要孩子不缺钱花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却很少想过对孩子的零花钱如此放任自流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针对于学生们的零用钱家长并没有过多的管制,有的孩子每天早上一到学校 第一件事就是问同学今天你爸爸、妈妈给你多少零花钱,如果要是同学说的比自己少,他就会很得意,你的没有我的多。如果要是多就回家和父母说自己的也要加一些。一些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好,父母就会给很多的零用钱,也不过问钱是怎么花掉的,认为孩子也花不了几个钱。而相对于家庭条件比较差的同学,他们就会向父母去要钱,说某某每天的零用钱是多少。这样的心理,使孩子形成了一种零用钱攀比的心理,零用钱多的同学希望不要有人超过他,这样会很威风。而零用钱少的同学就会希望自己的会多一些,可以同学面前炫耀。人家孩子有的东西自己家孩子怎么能没有呢!这是很多家长为孩子大把掏钱的理由。一些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导致孩子攀比心里的直接原因。

3、社会因素

孩子从电视广告和电视节目中学会了联系同时他们也从媒体中学会了一种文化的规范和价值,因此他们看的电视越多就更有可能接受所看到的形象和联系。

4、学校因素

学校正成为一种更有争议的消费者社会化的来源,除了学校本身所具有的文化氛围,还有老师在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在消费方面对学生的影响外,现在越来越多的赞助公司进入使学校的商业化也越来越严重,也使学生在这些公司所出版的刊物以及宣传中受到影响。

(二)建议

针对小学生消费攀比现象,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1、家长在生活中怎样引导儿童进行消费

父母要以身作则,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要过分疼爱自己的孩子,防止出现攀比惯性。作为父母不要给孩子一切他想要的东西,这样容易养成孩子过度的自我中心的心理,不能对孩子百依百顺,娇生惯养,姑息迁就很容易造成攀比惯性,以致变成贿赂孩子,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发育。

同时,孩子普遍爱听故事,家长可以日常生活中利用他们这一心理需要的特点,用讲故事来引导孩子,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如《骄傲的孔雀》这篇童话,主要讲一只孔雀以为自己很美丽,到处与人比美丽,但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与它比美丽,它很伤心,老马告诉它一个人只有外表美是不行的,要做对人们有用的人,做一个心灵美的人。富有趣味的情节,让孩子身临其境,知道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达到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这篇童话,可以让孩子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哪些东西才是值得我们去比的。而且在生活中对其进行教育引导不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容易接受,并且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2、学校应加强对儿童消费心理的正确引导

学生从上学开始,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因此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消费心理的正确引导,可以利用学科之间渗透以达到潜移默化之功效,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个别辅导,或利用班队会进行教育,在学校进行教育引导的好处是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学生活动中受到的教育往往是最生动、最有效果的,记忆也最为深刻。而且,小学生处于学习的阶段,各方面可塑性强,我们可以通过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健康发展。比如:设计《我跟同学比什么》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认识到互相攀比物质享受、长相外表之类东西的弊端,懂得要相互比学习、比进步。活动第一步,讲假如你身边有一个女同学,她来自农村,父母花了很多钱让她到城里学习,她却无心读书,每天与同学比衣服、比零食,导致学习成绩不断下降。可她仍然不知悔改,每天向父母要钱,父母不给时竟偷拿别人的钱物。第二步,组织同学讨论:这位同学的行为是否正确,她错在哪里?第三步,每个同学对照一下自己,有没有类似的行为或想法。第四步,再次讨论,我们同学之间应该比什么?最后小结。通过此活动提高学生的明辩能力,知道盲目攀比的坏处,明白了同学间应该比学习、比进步、比能力、比努力,才是有意义的。

对于孩子流露出的的虚荣心理,家长或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对其进行劝导。如当孩子看到别人拥有漂亮的文具,也缠着父母让买一个类似或更好的文具时,家

长应适时劝导孩子,转移其兴趣点,让孩子明白,只有在学习、才能、意志力、良好行为等方面拥有比别人更多的优点,他才会赢在起点,至于其它东西,那都是无益的或不重要的。同时,家长还可将攀比化为动机,让孩子自己设法实现自己的需要,如鼓励孩子自制好看可爱的文具,积存零花钱来买想要的文具等,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促进孩子的攀比心理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首先,教师、家长必须认识到孩子之间存在的攀比是正常、自然的。对于在攀比过程中一直处于“落后”、“追赶”地位的孩子来说,这种攀比行为肯定会构成心理压力,如果没有教师、家长正确的引导,这种压力在长期累积下,就会发生过激行为。同时,我们要明白攀比心理的主要原因来自学生的自身,因此对其引导与教育,也应该“对症下药”展开心理辅导活动。

其次,学校应该担负起应尽的职责,针对小学生“人情消费”过度的现象,学校应加强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之间建立纯洁的友谊。比如可以举办主题班会、辩论会等形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和辩论等方式让更多的孩子在碰撞中深刻认识到这样做的种种危害,从而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交往技巧和科学合理的为人处事原则。

当然,对于小学生正常的礼尚往来,也不应“一棍子打死”。要提倡孩子以他们自己的创造劳动为基础,而不应以父母提供的金钱为基础,可以提倡动手自制卡片、小玩具等礼物,在感受劳动快乐的同时,也增加了人生中文明交往的经历。

4、家长应树立儿童科学的消费观念

(1)让孩子对金钱有正确的认识。要告诉孩子父母挣钱是付出了劳动的;钱有许多用处,但并不是万能的,亲情、友谊都是金钱买不到的;花钱要适当,没有钱的时候就别花钱。父母不能以金钱作为奖励和惩罚孩子的工具,这会使孩子对金钱的作用发生误解。

(2)让孩子对家庭的经济状况,对家庭的花销有所了解,告诉孩子用钱不能和别人攀比,要量入为出。

(3)给孩子零用钱的数量和方式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自制力等决定。

(4)指导孩子把钱用在适当的地方。对于低年级的孩子,父母要经常检查他们怎样用钱的,防止他们把钱都花在吃零食、打电子游戏、与同学攀比上。刚给孩子零用钱时,要求孩子对每日的收支作记录,培养他们计划用钱、自我管理的能力。

(5)培养孩子节约的习惯。告诉他们要节约用钱,指导他们把节余的钱存于银行,养成储蓄的好习惯。

(6)对于已经有一定计划性的孩子,要给他们支配零用钱的自由。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并能让他们感觉到父母的信任。

在小学生消费攀比现象中,并不是所有的小学生都有消费攀比现象出现的,主要是家长对孩子的放纵,没能及时引导孩子进行健康的消费,从而使攀比现象出现,孩子的攀比心理也日益加深。笔者认为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的手段让孩子在喜闻乐见中实现正确的消费观和消费心理,让孩子知道树立正确消费观和消费心理的重要性。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适度消费,不要盲目的攀比。对日常生活要有正确的认识。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曹专.小学生高消费的心理分析及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第4期,2002.[2]马桂梅.小学生消费心理分析与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2,11.[3]王巍.儿童成长及消费行为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4.[4] 王红丽.我国儿童消费行为初探[J].价格月刊,1997,9.[5] 阚功俭.关于儿童消费结构及消费行为的调查研究[J].统计与咨询,2000.[6] 韦克难.消费心理学.〔M〕.重庆.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 [7] 胡冰心.小学生消费“攀高”令人忧 [N].镇江日报,2007.8.26.[8] 张燕清.儿童手机有待市场检验 [N].通信信息报,2004.6.2.[9] 林崇徳.教孩子合理使用零花钱 [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10]张文艺.小学生的高消费风该刹刹了[N].济南.济南日报,2006.[11] 张暇.学校如何进行消费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7.8.[12] 刘卫琼 邹大鹏.家长与社会联手制造“花钱机器”[N].中国教育报,2006.[13] 郭立场.小学生•新行头•攀比风[N].人民日报.2007.[14]席伟新.对各洲儿童消费调查表明,中国孩子最懂事[N].上海译报,2008.[15]杨栋.《80后和90后小学时代的消费状况对比研究》[N].通信信息报.2004.6.2.第B04版

致 谢

本文得以完成,首先我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金金老师。在我做论文的过程当中遇到过很多的问题,金金老师都很耐心的给我一一解答,在我做论文的每一个阶段,从确定课题,开题,综述都给我细心的指导,教我如何修改,对我论文当中的每个细节都给我帮助与指导,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帮我解答,这让我在此次的论文写作过程中受益非浅。老师对我的严格要求使我养成了很好的习惯,同时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及渊博的知识也使我非常的受益,她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

还要感谢在开题中给予我指导的李庆艳老师、冯茹老师、何丹老师,还要感谢与我一起做调查的同学,虽然大家课题不同,但是遇到疑难,大家都会一起讨论、商量,你们的意见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四年前,带着憧憬来到美丽的北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时光荏苒,转眼又要离开了这个美丽的校园,心中的不舍难以言表。大学日子是我有生以来最难忘的时光,感谢我敬爱的老师、同学,与你们在一起学习是我一生的荣幸,谢谢大家。

第二篇:当代小学生攀比现象的研究

当代小学生攀比现象的研究

摘要:在当代小学生中间攀比之风日益盛行,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来自家庭、学校、社会。而且其中的恶性的攀比导致了青少年心理的扭曲,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为解决青少年攀比问题,家庭、学校、社会都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来引导青少年的攀比现象。消除恶性攀比,引导良性攀比,让攀比变害为利。

关键词:当代 小学生 攀比现象 研究

在当代小学校园里,学生之间的攀比现象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不同年龄、学历、家庭背景、以及学业成绩的学生,都有基于自身特点的攀比心理和攀比行为。攀比深深地渗透于学生的生活过程中,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行为和学业,因此校园攀比现象的研究,对引导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一、学生攀比现象的表现

汉语中对攀比的解释是:“不顾自己的具体情况和条件,盲目与高标准相比”。因此人们对攀比的认识常常局限于他的负面性。但从心理和文化上理解攀比行为应该是广泛的。所以我们认为的中小学生之间的攀比也应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建立在虚荣心的基础上盲目与别人比较,而不顾自己实际、不求长远目标的现象;另一方面则是那些有利的、积极的、善意的、科学的与他人比较的现象。

其中第一个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现象中:1)比消费,文具、衣服、玩具等等,都追求名牌或者高档的,每天消费上百元。2)比追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偶像,闲时都谈论这些,比谁手中掌握的明星资料多,拥有相关物品丰富。3)比面子,谁爸妈官大,谁家里有钱,谁在学生会当过干部,谁的号召力大。4)比潮流,服饰新颖、发型时尚,各种新奇的用品,与众不同的言谈举止。而另一方面则体现在:1)比学业,敢与“尖子生”作比较,为了能够超过他人,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并加以实行。2)比品德,有的学生把标兵、模范作为自己做人的楷模。3)比能力与理想,展示自己的特长,弥补自身的不足,并为自己将来制定长远的目标。4)比对集体的贡献,为班级、为学校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很显然第一个方面的现象中他们所攀比的是“不该比的东西”,对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的青少年学生来说,热衷于物质与享乐的追求,是很不利于他们的成长的。另一方面中所攀比的内容则能使人奋发,追求向上,体现了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也就是现代人所追求的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的心态。这种攀比是青少年积极成长的催化剂,也是值得提倡的。

二、学生攀比现象的特点

第一,自我展示与虚荣性。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阶段,与别人比的过程也是展示自我的过程,对许多学生来说,在攀比中能够展示自己的知识、能力、财富、外貌特征以及人际关系等,从而达到内心的满足。

第二,频发性与广泛性。学生之间的攀比几乎是无时不有,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是在比的过程中成长。攀比的内容与形式也多种多样,涉及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有横向和纵向的攀比,有内在和外在的攀比,有物质和精神的攀比,也有积极的和消极的攀比等。

第三,从众与盲目性。许多学生根本不理解攀比的真正涵义,也就在随大流的情况下产生的攀比行为。同时,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导向,攀比行为常常受各种因素影响,为他人所利用。

[1]第四,情境性与互动性。青少年学生的攀比行为常常受情境左右,一种充满竞争性的情境可能快速激起他们攀比的欲望,也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改变。由于受情境的影响,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攀比中也就凸显出来,也就是在人际互动中攀比。

在青少年人生发展进程中,攀比是无法避免的,问题在于“怎么比”和“比什么”。消极的攀比是一种浮躁的心态,和别人的短处相比,自我满足。比外在的、物质的,没有意义的事物。在这样的攀比心理支配下,青少年会沉溺于外在的追求、物质的享受以及心理的虚荣,迷前进的方向,导致理想和志向的丧失。积极的攀比是一种向上的心态,和别人的长处相比、和自身不同的发展阶段相比、比理想、比道德、比目标,在这样的攀比中,青少年会不断超越自我、超越他人,从而加快其自身的发展。因此,青少年攀比心理既需要控制和批判也需要激发与鼓励,把攀比行为引到积极向上、追求内在精神的正轨上去。

三、学生攀比现象产生的原因

其一,家庭环境。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一个学生就代表着一个家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以及对待攀比的态度都是学生攀比现象形成的源动力。1)家长的关爱方式。在长辈的溺爱下,孩子会养成任性、刁蛮、懒惰、贪图享受的坏习惯。这种放纵的行为也就导致了不良攀比的产生。若只是适度的关爱,一方面可以促使孩子养成独立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其良好的品性。2)家长的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都会有的心理,有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做大官、挣大钱、出人头地。有的则比较关注子女的内在修养和学业追求以及自身健康的成长。家长不同的期望势必导致学生攀比心理的不同。3)家长的表率。绝大多数家长都归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在自己所属的社会群体中,他们也在相互攀比,家长对待攀比的态度和他们所攀比的内容,都会有意无意的影响到孩子。对孩子攀比心态的形成产生最直接的作用。

其二,学校环境。学校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场所,学校环境直接影响到学生心理的发展。1)学习群体。在青少年群体中,同辈之间的攀比现象尤为突出。他们有共同的生活经历、共同的志趣爱好和共同的价值取向,因此他们之间的攀比也较为容易实现,同时也是比较广泛的。学业攀比、志向攀比、贡献攀比都是比较常见的。2)班级与学校的风气。校风和班风都会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良好的学校风气下,学生更会注意到学业以及自身能力和品德的培养。反之学生则可能更注重物质的享受和金钱的消费。而且班风是每个学生共同形成的一个大环境,会使每一个同学产生彼此间的比较行为。3)学校导向。学校的教学理念,和学校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决定了学校发展的大方向,也是学生学习最大的风向标,所以学生攀比现象的形成也受学校导向的影响。

其三,社会环境。当今社会正处于物质、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许多成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尚未明确,因此社会环境也就复杂多样。成人在社会上表现出来的处事态度、消费观念都会为青少年们所模仿,也会在他们成长过程中逐渐渗透到他们的观念中去。而且当代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地位的竞争、物质财富的竞争、声望名气的竞争等等,不管是良性的竞争还是恶性竞争都已经屡见不鲜,同样广大小学生之间也存在着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竞争。这些竞争势必带来攀比,所以一系列的攀比现象也就因个人观念的不同而以不同的方式如火如荼地展开着。而且社会环境是一个大环境,无论是家庭环境还是学校环境都可以包含在社会环境下,一个大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社会对攀比现象的产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四、学生攀比现象的解决措施

攀比作为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已经存在于社会的各个层次,各个年龄段之间,可以说有人聚居的地方就会有攀比。人们无法消除攀比的存在,其实也大可不必去抑制攀比,只要是良性的、有益的攀 比就值得提倡,这些攀比不仅无害,而且会促进发展,激励向前。因此对于中小学生的攀比现象,我们更应做的是引导而不是批评和抑制,只有把攀比引入正轨才能真正解决其带来的隐患。以下是几种解决措施:

其一,家长的表率作用。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尤为重要,家长的一言一行就像一面镜子,孩子的性情受父母影响是最深刻的。因此家长的表率是引导孩子正确攀比观念形成的最佳途径,首先家长自己应该先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以其为准则做人处事,孩子在观察父母或其他长辈的言行举止时,自己的观念也在慢慢地形成。一般情况下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是最长的,同时大多数孩子也会以自己的父母为学习目标。家长如果比较重视物质的享受,孩子也会养成贪图享受的习惯,家长如果比较注意自身素养的追求,孩子也可能会比较重视内在的发展。

其二,学校的引导。自古以来学校都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学生在这里获取知识、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另外学校是学生除了家庭之外生活时间最长的场所,也是同辈最多,最易于攀比的地方。学校一方面可以通过讲授的形式将攀比这一行为的利弊传达给学生,并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正确的攀比,什么是错误的攀比、什么应该攀比,什么不应该攀比、应该跟谁攀比,不应该跟谁攀比等等,让学生们学会攀比,合理的运用攀比。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校风、班风的建设引导学生的攀比,在好的校风影响下,学生之间会形成比学习、比生活、比德行的良好风气。同时如果班上流行一股竞争学习的风气,学生们也会不自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其三,社会环境的改善。社会是一个大染缸,所有好的坏的,善的恶的,都会在社会上表现出来,而青少年分辨是非的能力还没有完全养成。虽然小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较少,但是多多少少都会受到一些影响。把彼此隔绝开来已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想较好的改善学生间的攀比现象就应从社会环境的改善出发。跟家庭环境类似,如果社会上人人都能够做到不攀比,或良性的攀比,那么带给青少年的影响必然是正面的。当然这基本不可能实现,但是人们可以从基础出发,从细微处着手,对身边能够给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的事物和现象加以改善,在有青少年出入的场合注意自己的言行。这样的话不仅可以引导青少年的攀比现象,还可以营造出良好的社会风气。

其四,学生自身的培养。无论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是外部因素,攀比现象解决的根本还在于学生自身的素质。一个学生的如果性格上不喜欢攀比,那么他就会刻意的去避免攀比这一行为,反之如果一个学生喜欢攀比,那他就会一个劲的拉人攀比。要改善学生的攀比现像就必须从学生自身出发,学生的感悟提高了攀比现象也会发生质的变化,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1)把攀比引向竞争。由攀比到竞争是一个进步,也是认识的变化,只有通过竞争才可以把攀比的效果最优化的表现出来。2)把浅表的外在攀比引向深层的内在攀比。学生搞清楚了内在和外在重要性的问题,自然会改变自己的攀比内容。3)让学生在积极攀比中不断超越自我。攀比的目的不在于比,而在于通过比增进彼此的了解,促进自我反思,在此基础上不断超越自我。只有这样才能使攀比变害为益,从根本上解决攀比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曹先擢等编:《新华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1年修订版,第735页.

第三篇:学生攀比现象论文

论正确处理学生间的攀比现象

【摘要】:小学时代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性

阶段,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塑造尤其重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其以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如今“互相攀比”已悄然成为小学生间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如何避免小学生受“攀比心理”作怪而身心扭曲的问题,以及如何正确引导小学生利用“攀比心理”发展自我已经成为现在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 合理利用 攀比现象 处理方法

【正文】:每当久别后重新来到学校时,每个人都是以一个崭新的面貌来到学校。这时不难发现小朋友们总是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有的是在炫耀自己身上的新衣服,有的是在骄傲的叙说自己丰富的假期,有的是在展示自己新买的书包,有的小朋友们静静的在听,有的小朋友悄悄的走进教室„„这一个个画面萦绕在我脑海里,让我深刻的体会到“攀比”已经无处不在,让我切身的体会到正确处理攀比的重要性。

在社会观、价值观刚刚萌生的小学,作为一位启蒙老师,我们有责任去正确引导他们找到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学生们已经萌生向别人炫耀的思想时就是攀比心理正在影响他,我们应该及时避免这种想象的继续产生以及其对周围学生造成坏得影响。攀比作业一种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不仅仅体现在物质方面,它包括这任何一个可以成为谈资的东西,例如:家庭条件、外表长相、荣誉、学习等等。影响它形成的因素也是有很多种的,比如:社会的不利影响;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的不当学校教育;怕孩子赶不上人的不当家庭教育;学生自我认识能力不够和虚荣心、表现欲强的自身心理因素等。虽然人们总是给攀比以不好的坏印象,但是以我的观点来看,攀比不完全是不好的,里面也有合理竞争的积极因素的。但并不是代表我是同意小学生之间的攀比,小学生之间的攀比大多是一种片面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促使学生只在物质享受方面向高档看齐。当这种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产生想一种挫败感、自卑感。这种心理的存在必然会使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身心的发展受到影响。长期下去,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及扭曲了小学生的心灵,给家庭带来负担,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这种现况急需我们解决。经过思考,我觉得应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正确处理“攀比现象”。

一、齐心协力,塑造良好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生活是越来越好,越来越滋润了,但是这也滋生了不少奢侈之风。不少成人包括家长在内流露出了相互攀比的思想与行为,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小孩子产生多大的影响。这样一来,小孩子们的生活便受到了污染,产生了攀比心理。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改变社会整个环境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要抓住现象,分析成人攀比行为背后所需要的过硬本领和践行的劳动作为保障的事实。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慢慢的尝试着让学生们去认识到并去理解这样的事实,让他们知道漂亮的背后还需要有本事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学生的心灵得到应有的洗礼。当然,我们不仅需要让学生们知道这些,更应该让家长们知道不正当的攀比所产生的危害性。正所谓“蓬生麻中,不扶则直”学生的成长环境决定了他将来会有怎么样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更能间接的影响到一生。有了父母这人生的第一个导师的正确引导,加上学校的教育,相信学生一定能都健康的成长为栋梁之才。相反,如果父母自己都没有准确的把握合理的攀比,那给学生造成的影响将会是十分巨大的。现如今学生们的观念正处在形成阶段,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这就更要求我们必须以身作则,正确处理攀比。如果学生是在学校处于炫耀的一方,难免将来会犯唯我独尊,蛮横的毛病;如果是处于静静倾听的一方或者是悄悄走进教室的一方,难免他不新生羡慕更甚嫉妒,难免将来不会自卑,更深产生其他的心理扭曲„„相信每一位家长都是疼爱自己孩子的,也相信每一位家长都不远看到自己的孩子会变成被影响到的那一个人。为了让我们的呵护能正确帮助他们成长,齐心协力,共同构建抵制不正当攀比的防线是十分必要的。

二、循序善诱,指导学生正确认识攀比

攀比虽作为一个普遍现象存在着,但是人们对攀比现象的认识确实不全面的。现在的很多人都认为攀比是一个消极的现象,这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认识攀比,把攀比仅仅局限在所谓的物质对比上。但实际上攀比也是有合理竞争的积极因素存在着的,它还可以作用于其他积极的精神等方面。在这方面我认为,我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尤其面对的是一群可爱无邪的小朋友们,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时间活动把小学生的攀比现象从传统的片面的物质和表面现象中拯救出来。引导他们将攀比的范围扩展到比内涵、比能力等积极方面,从而达到培养合理竞争意识的目的。也就是让学生在一些具体的活动中互相对比,实现超越自我,激发个人的拼搏精神和学习热情,而不再仅仅是停留在物质等表面现象。但由于竞争有排他性等特点,正当合理的竞争也有转化为恶性竞争的可能。因此,在实践活动的设计上,应该多倾向于集体性的活动。例如:根据学生的性格差异、体力区别等条件分成不同小组,经常性的开展“优秀小组评选”活动,并将互帮互助作为其中重要的标准。以此来激励不同的学生的积极性,并引导在某方面落后的学生建立正确的攀比心理。为避免在某方面落后的学生出现破罐破摔的情况,我们应该及时关注学生心理状况的变化,多多鼓励学生,积极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并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优点。通过优点的发挥来建立自信,进而达到拥有在不足之处奋力直追的兴趣和勇气。相信这样在经常性的团体活动的熏陶下和老师的呵护下,小朋友们一定能从意识上淡薄物质条件在个人心中的地位,从而换来良好的心态和品德以及对攀比心理合理的理解。

三、纵向引申,实现自我超越

小学生在攀比的时候,往往是自已与周围的人进行对比。别人拥有的东西或者别人获得的荣誉自己也非常渴望拥有。但由于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往往受情绪控制,不能理解认得需要的满足是受一定条件限制的。对付这样的孩子,比较快速生效的办法就是实行反攀比,将自己拥有的和别人没有的进行对比。但是这种方法仅仅是权宜之计,不可长期依赖。更重要的是父母应该多带孩子出去走一走,转一转,加上父母给孩子们讲的道理,慢慢的让孩子们知道那样的攀比是不可取的。即使这样我认为不能满足小孩子们争抢好胜的欲望,当再次出项差距时,相信攀比这头怪兽依然会影响孩子们的行为。因此我认为处理这种情况的关键就在与正确的引导,将攀比对象逐渐从其他人转换成对自己的超越。要引导学生拿自己的过去和现在比,自己的今天和昨天比,这个月和上个月比,本学期和上一学期比。在比较中,孩子也会经常看到自己的进步,原来不会的汉字今天会了,原来不会的东西今天会了。在攀比的过程中不在于别人会怎么样,而在于自己今天会怎么样,明天又会怎么样。在不断的攀比过程中不断的实现自己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鼓舞人心的。我认为通过这种方法建立起来的信心是十分强大的,足以引导小学生战胜所谓攀比的坏影响,从而实现对自我的超越。

四、松弛有度,避免攀比、对比、竞争激烈

攀比虽然存在一些合理的竞争机制,但也是不可过分取之。愈演愈烈的攀比现象最终必将给孩子们的心理造成影响,难免不给孩子们的童年留下功利性的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应该松弛有度,避免攀比、对比、竞争的过分激烈。在引导学生的同时还应该教会学生们如何保持一颗“平常心”,教会学生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发现快乐,感受快乐。

以上四点就是我对如何正确处理攀比现象的理解,作为一名新入职教师的我一边在实践一边在摸索着更好的方法。总希望我的一腔热情能够换来祖国花朵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尧勇.新时期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2002年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2] 清迎修.青少年心理教育与犯罪预防[J].民主法制建设.2003,(1).19~21 [3] 曹专

小学生高消费心理分析及对策[J].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四期,2002年 [4] 胡冰心.小学生消费“攀高”令人忧[N].人民日报,2007.6.25

第四篇:大学生攀比消费

杜绝盲目攀比 树立健康消费观

摘要: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整体趋于合理,但是在小范围内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是需要各界人士正视的,例如盲目攀比的现象在某些大学生中十分常见,这是关于大学生消费行为当中亟待纠正的误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杜绝盲目攀比,树立健康消费观,确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十分重要。本文从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入手,重点关注了大学生盲目攀比消费的问题,希望对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起到一些促进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行为 消费观念 攀比消费 健康消费

一、大学生消费基本现状

大学生的消费内容主要可以归纳为包括基本生活费用,学习费用,娱乐消费和人际交往消费四个方面。据统计,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大学生作为一个高素质群体,大部分人能够做到合理消费,收支平衡,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来自家庭的支持,远离故乡家人,他们的行为有更多自主的余地,但是他们大部分还是没有因为缺乏监督指导而放任消费。

然而,少数一些大学生在花钱消费方面也是存在一些问题的。诸如从众消费、盲目消费、情绪化消费、超前消费、负债消费和攀比消费等等。众多不合理的消费行为给少部分大学生造成了“财政赤字”,这是大学生消费现状不容乐观的方面。笔者认为,这些不合理消费行为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些大学生意志不够坚定,攀比心理过重所造成的,来自相对纯洁的中学校园里的大学生们,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中由于自制力不足,看到身边一些同学吃好喝好玩好的,心理不平衡,虚荣心作祟,遂倾其所有与之攀比,使自己陷入了“财政赤字”的泥潭。

二、盲目攀比消费

每个大学生的出身不同,背景各异,所以在校的消费要量力而行,最好能以节俭为重,但是有一部分大学生却没有这个理念,他们的想法是“你有,我也得有”。这种攀比心理使大学生中出现了高消费的现象,在消费的过程中往往喜欢追求前卫新潮,攀比心理严重,出现了消费负担过重,消费水平超出了实际需求或家庭的支付能力。

化妆品和衣服是女生最爱攀比的,强烈的爱美之心无可厚非,通过时尚的穿着和精致的化妆提升自己的形象是合理的做法,但是很多大学生盲目追求名牌,不惜代价购买高级化妆品和服装,这些东西少则几百多则上千。别的同学都有,我要是没有就丢人。钱不够就问家长要,相互摆阔,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影响极其恶劣。

而男生攀比消费的方向很多时候是在“人际交往消费”上。互相请吃饭,我请你吃的一定要比你请我的高档,第二次去吃的一定要比第一次的要贵,盲目攀比的心理让这种交际陷入了恶性循环,而学生口袋里的钱,就这么如流水般减少。男生还有一个方面的支出会给自己增加财政负担,那就是恋爱支出,攀比心理偶尔也会在这个方面让男生失去理智,“我送给你的礼物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的”观念使男生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诚然,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和发展,我们的消费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提高,我们有能力去获得更好的物质生活,而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意开展自己的消费行为,不合理消费危害甚大,对当代大学生更有着极其不良的影响。这会加重家庭开支,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不受委屈,所以他们会尽量满足我们的要求,而你无上限的攀比会使你光鲜亮丽外表背后的父母必须付出更多辛劳。而你从此养成的不良消费习惯,也许会在很长时间内带给你麻烦,毕业后理财陷入混乱,经济独立后经常入不敷出,这些将来可能会出现的困境在此刻已埋下隐患。

大学生必须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合理消费,无论从现实还是从长远来看,消除盲目攀比消费现象意义都十分重大。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做到科学健康消费。

三、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

首先,必须克服攀比情绪,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切不可不考虑自身的经济实力,而一味的追求新异,推崇时尚。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作一个清醒而理智的消费者是第一步。

第二,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科学规划安排,使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大学生大多没有自己创造的收入,没有尝过赚钱的辛苦,却享受着金钱带来的满足感,但这种满足感来自家庭的支撑,我们要时刻记住我们在学校的消费行为都是家庭在支撑着,不论多少钱,容不容易挣,总之那都是父母亲给的,勤俭节约,不仅仅因为我们爱我们的父母且珍惜他们的劳动,尽量做到给家里减轻负担,也是为了将来独立生活做好积极准备。

第三,学会理财,正确认识和运用金钱和金钱规律,以管钱为中心,通过攒钱,管钱,护钱,管好现在和未来的现金流。控制好自己的经济状况,合理消费,让自己的生活过的有规律,理好财不仅对大学生当下的校园生活起到积极作用,而且这个良好的意识一旦扎根,会在今后数十年给我们得生活带来诸多益处。

第五篇:如何处理学生的攀比现象

如何处理学生的攀比现象

如今,菁菁校园之中,攀比邪风劲吹,豆蔻年华之际,斗富恶习盛行。而且攀比斗富的版本,一日一个新花样,升级速度甚至堪与电脑病毒繁茂期间的商业杀毒软件相媲美。学生在物质上盲目攀比会分散精力,影响孩子的学习,由于追求物质享受而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特别是养成并助长孩子的虚荣心及奢侈浪费的生活习惯,发展下去将有害健康成长。对此现象不能任其自然,更不能盲目迁就,助其发展,我们需对其正确引导。

一、家长要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端正消费行为,以身立教。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穿着打扮,作为学生,如果过于讲究穿着、打扮,一味地追求高档、名牌效应,则不是一件好事。孩子对美的认识往往受父母的影响,甚至将父母的穿着打扮作为效仿的对象。如果父母的审美情趣低下,以新奇时髦、穿金戴银、穿名牌服饰为美,那么孩子当然就会无师自通,上行下效了。特别是有些家长受社会上高消费的影响,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给孩子买高档衣服,甚至买金项链、金手镯,这是应该的,甚至以此炫耀自家的身份、地位或富有,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有的父母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在别的孩子面前“不掉价”。殊不知,这些家长的行为对孩子是一种误导。孩子有攀比的心理,说明孩子的内心有竞争的倾向或意识,想达到别人同样的水平或超越别人。父母就要抓住孩子这种上进心理,改变孩子攀比吃穿、消费的倾向,引导孩子在学习、才能、毅力、良好习惯方面进行攀比。

二、在学校教育中,营造良好的氛围、利用攀比的积极因素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格外希望得到尊重和重视,想通过攀比获得幸福感、自豪感,获得别人的承认。但中学生中的拜金主义之风对学生的思想成长是极为不利的。通过说教的方式显然不足以让学生折服,那么就做转换教育方式的尝试,让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并及时捕捉和利用信息作为教育载体,让被教育者能有所触动。如:班级开展活动,要求每位同学从节约点滴做起,不浪费一粒粮食,不浪费一滴水;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比家庭比学习、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吃穿比节俭、不比名牌比朴素、不比享受比爱心;常思父母辛苦,常怀感恩之心,弘扬节俭美德,特别是设立了“节俭光荣”这一特殊奖项。

四、让学生在积极攀比中不断超越自我

在攀比中超越自我,首先要解决的是“敢比”问题。鼓励学生敢于同比自己高、比自己强、比自己先进的人比。在攀比中超越自我,其次要解决的是“会比”问题。“怎么比”常常困扰着不少学生,总是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就会形成自卑心理;总是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就会形成自负心理。因此,应指导学生在攀比中找到最佳的参照点,在看到自身长处与不足的基础上超越自我。积极的攀比树立了良好的奋斗目标,能够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积极的攀比形成了一股进取的动力,能够催人奋进;积极的攀比提供了一面反思的镜子,能够让学生在比较中领悟自身的得失。因此,营造积极向上的攀比氛围是教育者的重要职责之一,确保孩子在成长的途中一路无病无灾!

作者:张文军

单位:陕西商南职教中心 邮编:726301 电话:***

下载小学生消费攀比现象的调查研究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消费攀比现象的调查研究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大学生攀比消费心理[小编推荐]

    浅谈大学生攀比消费心理 法学0906班 张传枝 1209102605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着实地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温饱的问题,由此带来的人们的消费观念也有......

    消费中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的比较

    消费中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的比较 东莞实验中学吴子成一.含义不同从众心理主导的消费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受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趋向于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消费者的......

    校园不文明现象调查研究分析

    关于大学校园不文明行为的现状与思考 外国语学院 2013级英语五班 宋文娇 学号:201352010521 【摘要】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文明习惯,这是学校德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倡导......

    校园内不文明现象的调查研究

    荣成市第三十五中学课程与教学 08-09学年度校园内不文明现象的调查研究 从调查结果看,可以将这十大不文明行为归纳为三类行为: 第一类是缺少公德意识。遵守公德,尊重他人,是一个......

    高中生早恋现象的调查研究(推荐)

    高中生早恋现象的调查与研究 参与班级:榆社中学高一244班 组长:张浩 小组成员:李常兴 韩宁 胡兴 任宇霞 郝伟 郝旺 一. 课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早恋现象越来越严重,已成为一个不容......

    中学生早恋现象调查研究5篇

    关昌吉市一中高二(3)班于 中 学 生 早 恋 调 查 报 告 [组别]:语文组 [组员]: [指导老师]: 开题时间:结题时间:研究性学习 中学生早恋现象调查研究 [摘要]: 早恋是人在一生中的一......

    收入不确定性、攀比效应和消费[五篇模版]

    收入不确定性、攀比效应和消费 【摘要】:近年来,虽然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在持续增长,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却有趋弱现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出现了下滑趋势,而平均储蓄倾向越来越高......

    南昌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研究(精选5篇)

    南昌大学生消费情况 调查研究 目录 一、南昌大学生消费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