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无锡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无锡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的通知-地方(模版)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www.xiexiebang.com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杭州体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2012020
杭州市体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
(2016-2020)
(征求意见稿)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关键之年。为做好体育系统未来五年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推动我市体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体育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十三五”时期体育改革发展的重点目标和任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推进城市国际化和深化法治杭州建设要求,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为全市加快体育改革发展,建设体育强市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工作原则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体育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在全系统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为全面实施《杭州市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2.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充分利用体育活动、赛事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密切关注体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体育权利。3.分类指导,突出重点。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特点,确定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针体育行业从业人员,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增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
4.学以致用,普治并举。把法治宣传教育与推进体育事业改革和体育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把法治融入体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以普法推动执法,以执法强化普法,引导体育行政部门在法治实践中自觉学习、运用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不断提升法治素养。
5.开拓创新,提质增效。把握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规律,创新工作理念,拓展工作领域,完善工作机制,改进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推动法治宣传教育从普及法律知识向培育法治信仰转变。
(三)主要目标
1.法治宣传教育常抓不懈。体育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深入推进“交互式”普法,贯彻“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要求,体育工作者、体育产业从业人员和运动健身人群等社会群体的法治宣传教育实现常态化、全覆盖。
2.依法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全市体育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公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全面提升,实现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依法服务。
3.法治理念精神深入人心。体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普及,权威性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广泛传播,广大人民群众自觉运用法律规范体育从业行为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学习宣传依法治国战略。深入宣传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部署,学习宣传总书记关于法治建 设的系列重要论述。引导体育系统了解和掌握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杭州建设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主要措施,增强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引导广大体育系统干部职工养成守法行为习惯,自觉依法办事,逐步树立法治信仰。
(二)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坚持把宪法学习宣传摆在首要位置,在体育系统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宪法观念,树立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认真组织“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宣传党的领导是宪法实施的最根本保证,宣传宪法确立的国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宣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宪法基本内容。教育引导全行业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深入宣传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等理念,保证宪法法律实施。
(三)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对国家基本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学习宣传。在传播法律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理念、树立法治意识,大力宣传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理念,破除“法不责众”、“人情大于国法”等错误认识, 大力宣传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法律服务的过程及成效,引导体育系统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四)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切实加大党内法规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利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载体,突出宣传党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决维护党章权威。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各项党内法规,注重党内法规宣传与国家法律宣传的衔接和协调,教育引导体育系统广大党员做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的模范遵守者。
(五)深入学习宣传体育法律法规。学习宣传《体育法》为核心,《全民健身条例》、《反兴奋剂条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办法》、《浙江省游泳场所管理办法》、《杭州市全民健身条例》、《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许可管理办法》、《浙江省体育竞赛管理办法》等相关体育法规规章为基础的体育法律体系,结合体育行政执法、专项治理、法治宣传活动等重点工作和载体,大力推进体育法律体系落到实处。为体育系统转变职能和提升治理能力、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能、打造“体育强市”创造良好的法制氛围,提供坚强的法律保障。
(六)推进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全面提高体育行业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法治化水平。大力推进体育系统“信用杭州”建设,树立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营造诚信和谐的社会环境。发挥行业规范、社会团体章程等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支持推动体育社会组织积极发挥行业自律和专业服务功能。
三、重点对象和工作要求
全市体育系统“七五”法治宣传教育的对象是各级党政领导、系统干部职工、体育行业从业人员以及体育管理服务相对人。
(一)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着力提高依法行政决策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意见》,带头学法用法,实施新任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落实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委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述法等制度、重大决策前的法律咨询审核制度。把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党委(党 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活动每年2次以上,法治专题培训或讲座每年1次以上。
(二)大力推进公务员学法用法,着力提高依法行政执法能力。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加强《行政强制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法律法规的学习,树立“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意识。健全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制度,坚持机关干部法律知识培训、“4•27”公务员学法日、“干部学习新干线”法律知识学习考试等基本学法制度,确保公务员每年学法40学时以上。把法治观念强不强、法治素养好不好作为衡量公务员德才的重要标准,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
(三)深入开展体育行业从业人员法治宣传教育,着力提高守法用法意识。根据体育行业从业人员的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社会组织工作人员、体育企业从业人员等树立诚信守法、依法办事、依法经营的观念,并能运用法律武器切实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工作步骤与安排
“七五”法治宣传教育规划从2016年开始实施,到2020年结束。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6年)。各单位根据本规划,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五年规划,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6年至2020年上半年)。各单位逐年分解落实5年规划任务,制定计划,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2018年开展中期检查督导工作。
(三)检查验收阶段(2020年下半年)。在杭州市普法办指导下,市体育局将组织对各单位“七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验收,并接受省体育局和市普法办的检查验收。
五、组织领导和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充分认识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精心组织,落实专人负责。主要领导要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确保“七五”普法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落实经费保障。局机关和直属各单位要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经费列入本级预算,安排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保证法治宣传教育和法治体育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抓好队伍建设。各单位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适时开展法治宣传教育骨干学习培训活动,提高专兼职法治宣传教育队伍的政治、法律素质和业务能力。
(四)完善联络机制。各单位在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中,要加强沟通,信息共享。要建立法制宣传联络员制度,及时收集整理台账资料,使体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推动工作深入开展。
第三篇: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
关于印发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国食药监法[2011]38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局机关各司局、各直属单位:
现将《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实施。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一一年八月十五日
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法制宣传教育
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
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及第七次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入开展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系统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依法维权意识和能力,保障“十二五”时期食品药品监管各项任务顺利完成,稳步推进食品药品监管法治进程,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中发〔2011〕6号)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要求,结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意义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内在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五五”普法期间,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全面完成了“五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全系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法治化轨道,对于切实履行监管职责,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五年来法制宣传教育积累的成功经验,为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的五年,正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目标的重要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强调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普法教育,形成人人学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中央、国务院批转的“六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对未来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原则和主要任务。《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其中把增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着力点,要求各级政府及其部门采取各种有效形式,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精心组织实施普法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整个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法治意识的不断增强,也对法制宣传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依法行政状况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需要,与依法行政新的更高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行政执法不规范的问题仍然存在,依法化解行政争议的能力亟待加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要求全系统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全系统一定要充分认识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对于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任务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推进。
二、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方法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要求,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相结合,与组织实施系统“十二五”规划纲要相结合,与全面推进全系统依法行政相结合,与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合法权益相结合,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大力实践科学监管理念,为促进食品医药产业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进一步提高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行政执法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强化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从业人员的守法意识、第一责任人意识;全面提高社会公众饮食用药安全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具体目标:
1.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进一步增强,法治水平显著提高。对系统法治建设的重视达到新的高度,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进一步转变,能够更加自觉地在学法、守法和用法中发挥表率作用,坚持依据法定权限和程序作出决策。
2.广大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熟悉国家的基本法律法规,掌握与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职权法定意识、程序合法意识、法律风险意识进一步增强,运用法律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履行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等职能的行政执法人员能够准确理解、熟练掌握和运用与岗位职责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做到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3.法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行政决策制度更加健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立法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实现食品药品监管主要职能有法可依、配套规则齐备,制度建设质量明显提高;行政执法制度更加完善,执法责任更加落实,执法行为更加规范;依法化解行政争议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机关内部工作步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
4.系统依法行政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食品药品法律法规得到广泛、及时的宣传普及并顺利贯彻实施;社会公众对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依法开展工作的认知度、满意度进一步提高,能够理解和支持出台的政策措施;行政相对人自觉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解决矛盾纠纷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三)方法原则
1.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食品药品监管中心工作,牢固树立和实践科学监管理念,安排和落实好法制宣传教育各项任务,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着眼于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干部职工、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从业人员及社会公众的实际法律需求,把依法行政的过程当成法治宣传教育过程,当成服务群众的过程,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坚持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根据本地监管工作实际情况和不同对象的特点,确定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制定工作计划,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4.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食品药品监管法治实践相结合,用法制宣传教育引导法治实践,在法治实践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依法治理。
5.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形式。食品药品监管事业正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要深入研究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规律和新形势下做好食品药品监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立足系统实际,创新工作思路,探索有效形式,增强法制宣传教育效果。
6.坚持广泛参与,形成合力。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要积极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坚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与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有机结合,加强系统上下联动,左右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三、工作任务
(一)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突出学习宪法,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要意义、基本经验及其基本构成、基本特征。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把学习宣传宪法作为食品药品监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作为领导干部、公务员培训的必修课程,纳入普法重点对象法制培训内容,加强宪法知识的考试,通过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宪法学习报告会等形式加强宪法宣传教育,使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全面深刻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权威,增强宪法意识、爱国意识、国家安全统一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要深入学习宣传宪法相关法、行政法等方面的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法律,在全系统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二)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加强全系统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深入学习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使全系统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理念,切实提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法治意识。加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宣传力度,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从业人员、广大人民群众中间广泛传播,形成尊重法治、信仰法治、崇尚法治、依靠法治、服从法治的社会氛围,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三)深入学习与工作联系密切的法律法规
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公务员法》、《行政强制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规范政府行为的法律法规,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执法水平。要积极向行政相对人和人民群众宣传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法律法规,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行政相对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同时要继续做好《药品管理法》、《食品安全法》等专业法律法规的学习,深刻把握食品药品监管各项法律制度精神实质和法律条文内涵。针对食品药品领域中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问题,开展以打击制售假劣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为重点的法制宣传教育,用好法律武器,切实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
(四)加强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
以全系统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重点,加强《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审计法》和廉政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党纪条规的宣传教育,坚持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与政治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相结合,通过组织开展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正反面典型教育、反腐倡廉电视短片、网络宣传、展览等形式,不断增强全系统干部职工反腐倡廉意识,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五)继续深化“法律六进”主题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认真总结“五五”普法期间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的成功经验,结合实际,深入推进“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主题活动,进一步增强法制宣传教育实际效果。要扩大法制宣传的覆盖面,在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以及加强工作指导上下工夫,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和不同人群的实际,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村村通、互联网、移动通信、法律图书和法制文艺节目下乡等便捷有效的方式和途径,进一步推动普法向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各方面延伸,大力加强偏远乡村、新建社区、学校、企业和单位以及非公企业、新社会组织等法制宣传,加强城乡接边、集贸市场、流动人口聚居区等法制宣传,努力消除普法死角盲区,实现法制宣传教育全覆盖。
(六)加快食品药品监管法治建设
要把普法教育与法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与食品药品监管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在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要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以依法行政统揽各项监管工作,通过积极推行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等活动,扎实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健全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和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制度;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完善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扩大公民对立法工作的有序参与,自觉接受外部监督;加强行政复议和应对诉讼规范化建设,妥善化解行政纠纷和争议,全面实现食品药品监管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进一步健全,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执法监督进一步强化,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
四、对象和要求
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和省以下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机关及直属单位干部职工,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从业人员及社会公众。重点对象是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领导干部、公务员和行政执法人员以及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管理人员。
(一)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学法守法用法
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领导干部要成为学习法律的表率,带头学习以宪法、基本法律及食品药品监管法律法规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内容,不断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和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要大力推进领导干部法制教育制度化、规范化,把法制教育纳入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规划,完善和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制度、法律顾问制度和重大决策法律专家咨询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的考察、学法守法用法情况的督促检查和评估考核,要把领导干部学习法律知识和考试考核结果以及学法用法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和领导干部任免、晋升、奖惩的重要依据。
(二)切实加强行政执法人员学法守法用法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通用法律知识和食品药品监管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各级食品药品监管执法人员和公务员熟练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大行政执法人员和公务员培训力度,健全和完善食品药品监管法律知识培训、考试考核制度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把法律知识培训作为行政执法人员和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业培训的必修内容,参加学习培训的学时纳入考核指标。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执法,合理使用行政裁量权,确保公平、公正、公开执法,努力提升各级食品药品监管行政执法人员和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三)切实加强监管相对人法制宣传教育
进一步增强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单位管理人员和餐饮服务单位管理人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能力,强化企业是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注册执业药师、生产检验等专业技术人员应当熟练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食品药品法律法规,提高依法经营管理水平和执业水平。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结合监管工作需要,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教育和培训,努力培养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树立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观念。
(四)积极面向社会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要紧密结合饮食健康安全和合理用药知识的普及,深化“法律六进”活动。通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宣传、电影放映、赠书、知识竞赛、创建社区法律图书角等活动,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有声势、有影响的主题法制宣传活动,重点进行食品药品法律基本知识、饮食用药安全知识以及依法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利意识培育。鼓励创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食品药品宣传品牌,贴近群众,贴近基层,形成关注和支持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对新颁布和新修订的与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履行职责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要及时开展专题宣传活动,保证法律法规的顺利贯彻实施。要建立法制宣传与舆情监测的联动机制,及时抓住与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相关的舆论热点问题,组织开展针对性强的法制宣传。把法制宣传融入管理和服务全过程,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宣传法律知识,促进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树立诚信守法、依法经营、自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纠纷的观念。
五、工作步骤和安排
本规划从2011年开始实施,到2015年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下半年。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依据本地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统一部署和本规划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部门的五年普法规划,成立“六五”普法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自身的工作职责范围,提出“六五”普法期间的宣传教育工作方案。2011年底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将“六五”普法规划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普法办备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下半年至2015年。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按照本规划和本单位制定的“六五”普法规划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制定每年的工作计划,突出工作重点,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各项工作贯彻落实。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普法办将适时对部分地区进行督促检查,2013年开展中期检查督导。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5年下半年。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对本单位“六五”普法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自查。国家局将组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六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和验收,根据全国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等相关部门的安排,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通报表彰。
六、组织领导和保障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将其纳入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本单位目标管理任务。各单位各部门的主要领导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分工负责,普法工作机构要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共同抓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普法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汇报、开展督查,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二)健全考评体系。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健全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完善考核评估运行机制,对本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考核、阶段性检查和专项督查。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激励监督机制,年初制定考核方案,分解任务,明确责任,严格考核,兑现奖惩。组织好法制宣传教育经验交流工作,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表彰工作。
(三)落实经费保障。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根据本单位规划要求,将法制宣传教育经费纳入行政工作预算,切实予以保障。要统筹安排各级政府下拨的法制宣传教育专项经费,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保证法制宣传工作顺利开展。
(四)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系统内法律专业人员、行政执法人员、食品药品技术人员的优势,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法制骨干宣传教育队伍。健全定期培训和指导制度,不断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人员的政治、法律素质和组织指导能力。加强各级食品药品普法师资队伍、普法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利用和争取各种社会人才资源,扩大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效和影响力。
(五)构建宣教平台。要巩固和发展传统的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出版社等传统媒体在普法中的作用,采取开办食品药品监管法制栏目、刊登新颁布实施的食品药品法律法规、举办知识讲座、编印普法书籍等丰富多彩形式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要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门户网站的法制宣传教育栏目的建设,及时发布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管法律信息。要在受理大厅、便民服务场所建立固定法制宣传设施,摆放法制宣传小册子,充分利用法律服务热线等,为行政相对人和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
第四篇: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海南省药品生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海南省药品生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txt不要放弃自己!-------(妈妈曾经这样对我说,转身出门的一刹那,我泪流满面,却不想让任何人看见!)看到这一句 小编也心有感触,想起当初离家前往几千里外的地方的时候,妈妈也说过类似的话,但是身为男儿,必须创出一片天,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琼食药监安〔2007〕4号
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海南省药品生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各直属局、直属单位,机关各处室:
按照《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调整药品监管部分事权划分的通知》(琼食药监法〔2006〕10号)要求,根据《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并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海南省药品生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七年一月十六日
海南省药品生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药品生产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药品生产监督管理是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条件和生产过程进行审查、检查、许可、GMP认证和跟踪检查等监督管理活动。本规定适用范围包括《药品生产许可证》管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药品委托生产管理以及药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督检查等活动。
第三条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省局”)负责全省的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省药品审核认证管理中心(以下简称“认证中心”)负责省级药品GMP认证和全省药品生产企业GMP跟踪检查的现场检查工作。各直属局按照职责权限负责辖区内的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药品生产许可证管理
第四条 省局委托直属局受理《药品生产许可证》的核发与变更申请,并对申报资料进行形式审查。
第五条 受理的申请,直属局于5个工作日内完成申报资料的形式审查工作,并做出审核意见报省局审批。
第六条 省局收到直属局转报资料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与审批。需现场检查的,由省局组织,所在地直属局参加。新开办企业《药品生产许可证》核发或新增生产地址、生产范围的应在2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
第七条 省局经审查符合规定的,予以批准,并核发或变更《药品生产许可证》;不符合规定的,做出不予批准的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同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第三章 药品GMP认证与跟踪检查
第八条 省局负责全省除注射剂、放射性药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生物制品以外药品生产企业和剂型的药品GMP认证工作,负责全省药品生产企业的GMP跟踪检查工作。第九条 省局可以就申请国家局认证的申报资料和对申请企业的日常监管情况,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意见。
第十条 药品GMP认证的受理、现场检查、审核、审批和发证按《海南省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实施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省局负责制定对全省药品生产企业的GMP跟踪检查计划(含未强制实施GMP类型具有正常生产资格的生产企业的跟踪检查,下同),跟踪检查计划和检查情况及时报国家局。第十二条 认证中心按照省局的(或临时)跟踪检查计划具体组织实施GMP跟踪检查工作。飞行检查直接由省局实施。
第十三条 省局可根据国家局的部署或工作需要,组织GMP监督专项检查工作。省局制定总体计划,认证中心具体组织实施。根据专项检查的性质与需要省局可将专项检查工作委托直属局进行。
第十四条 认证中心根据全省药品GMP认证检查、跟踪检查情况,在每年的十二月底前(特殊情况按要求及时报告)向省局提出有关药品监管总结报告。
第十五条 跟踪检查、飞行检查、GMP专项检查检查员食宿费、补助费标准同认证检查,费用统一由认证中心列入计划,统一支付。第四章 药品委托生产的管理
第十六条 药品委托生产申请由省局受理。受托方为省内企业的,以收到包括连续三批合格产品检验报告单在内的完整资料之日为受理日期。
第十七条 省局自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对药品委托生产的申请进行资料审查。经审查符合要求的,受托方为省外企业的申请由省局做出意见后转报受托方省局。
第十八条 受托方为省内企业的,省局自收到省药品检验所签发的连续三批试产产品合格检验报告单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委托直属局对受托方进行现场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受托方的生产技术人员、厂房、设施、设备等生产条件和能力,质量管理检验机构和检验设备等质量保证体系,以及试产产品的原料药来源、生产检验原始记录。直属局应于完成考核后的5个工作日内将考核报告送省局。
第十九条 省局自收到考核报告的5个工作日内对申报资料、检验报告及现场考核报告进行审核,属省局行政许可事项范围的做出是否准予许可的决定,需国家局进行审批的做出意见后报国家局。
经审查准予许可的,向委托双方发放《药品委托生产批件》,《药品委托生产批件》同时抄送委托方、受托方所在直属局。经审查不予许可的,书面通知委托方并说明理由,同时告知其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五章 日常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日常监督检查是指依法对药品生产企业从事药品生产全过程的现场检查活动,主要内容是检查药品生产企业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情况,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情况,是否符合许可事项规定的条件和要求以及是否按要求组织生产的持续监督和检查。第二十一条 省局负责研究制订统一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程序,对直属局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
第二十二条 直属局负责组织和实施辖区内药品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监督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辖区内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每个企业每季度至少1次。第二十三条 直属局分别建立本辖区内药品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管档案。日常监管档案包括药品生产企业基本情况、每年日常监督检查情况、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不良行为记录等。
第二十四条 日常监督检查发现违法违规线索应现场提取相关的证据材料,并做好现场检查笔录,对违法违规案件及时查处,重大案件按程序报省食品药品监督稽查总队。第二十五条 省局可根据需要直接组织对企业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 药品生产企业跨市县设立的厂外车间的日常监督检查由厂外车间所在地直属局负责,所在地直属局应将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及时告知企业注册地所在直属局。
第二十七条 直属局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企业存在安全生产隐患应及时提出书面整改要求,存在严重隐患应书面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第二十八条 直属局每年1月份制订本辖区内药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督检查计划,并报省局备案。每年7月份进行半年日常监督检查工作总结并上报省局,每年12月底前对辖区内药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督检查情况进行总结,并上报省局。
总结应包括每个企业的检查次数、检查类别及结论,生产的药品是否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是否有不合格药品受到药品质量公报通告,药品生产企业是否有违法生产行为及其查处情况。第二十九条 省局根据直属局上报的日常监督检查总结、省药品认证中心提供的技术报告及国家局的有关要求,进行生产监督情况总结并提出下一日常监督检查总计划和指导意见。
第六章 备案事项
第三十条 药品生产企业质量负责人、生产负责人变更的备案,省局委托直属局受理,直属局进行审核备案后,抄报省局。
第三十一条 药品生产车间、关键生产设施等条件与现状变化的备案,省局委托直属局受理,直属局进行审核备案后,抄报省局。直属局根据需要进行现场检查。第三十二条 省局直接受理,经审核做出书面备案批复的事项: 药品生产企业部分产品的个别特殊检验项目委托检验备案; 境外企业委托加工备案。第七章 监督检查要求
第三十三条 省局、认证中心、直属局组织监督检查时,应制定检查方案,明确检查标准,详细记录检查内容并形成检查报告。
第三十四条 实施现场检查须有2名以上检查人员,GMP认证检查、GMP跟踪检查、许可证验收检查一般应安排3名以上检查人员。GMP认证检查检查员必须是国家局检查员库中的检查员;GMP跟踪检查根据工作需要每个检查组可有1~2名经省局培训确认的检查人员参加。专项检查和日常监督检查根据需要指派检查人员。
第三十五条 检查人员必须与省局签订廉洁责任书。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应当向被检查单位出示执法证明和检查通知,并发放反馈意见表。检查人员必须遵守现场检查纪律。
第三十六条 检查员应如实、全面记录现场检查实际情况,以便审核部门进行正确判断。第三十七条 现场检查的检查情况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被检查单位,同时向组织监督检查部门提交检查报告。除GMP认证检查外,现场检查不宜当场宣布检查是否符合要求等结论。现场检查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被检查单位名称;
(二)检查类别;
(三)检查范围和内容;
(四)检查时间;
(五)被检查单位基本情况(包括生产地址、车间面 积,生产线数量,生产设施或人员变动情况等);
(六)缺陷项目。
(七)检查员及被检查单位负责人签字。
第三十八条 组织监督检查部门根据现场检查报告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意见。对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
组织监督检查部门针对检查结果,适时实施追踪检查,以督促企业整改。
第三十九条 认证中心对GMP认证检查、GMP跟踪检查报告采取集体审评形式进行审核,根据集体审评结论做出初审意见,报省局审核、审批。省局对新开办药品生产企业的现场验收报告采取局长办公会的形式进行审核,安监处根据审核结论做出审核意见,报局领导审批。第四十条 省局根据全各项检查情况在每年12月底前,将日常检查情况在《药品生产许可证》副本上载明。主要记载以下内容:
(一)检查次数、检查类别及结论;
(二)生产的药品是否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是否有不合格药品受到药品质量公报通告;
(三)药品生产企业是否有违法生产行为,及其查处情况。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医疗机构制剂配制监督管理参照本管理暂行规定执行。
第四十二条 本规定由省局负责解释。第四十三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加强药用辅料监督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加强药用辅料监督管理有关
规定的通知
国食药监办[2012]2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进一步加强药用辅料生产和使用管理,保证药品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了《加强药用辅料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现印发你们,请督促行政区域内相关企业遵照执行,并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2年8月1日
加强药用辅料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
药用辅料是药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药品的质量。为进一步加强药用辅料生产、使用的监管,确保药品质量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特规定如下:
一、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必须保证购入药用辅料的质量
(一)药品制剂生产企业是药品质量责任人。必须切实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必须严格药用辅料使用的管理,按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处方工艺,使用符合要求的药
用辅料生产药品。凡因违法违规使用药用辅料引发的药品质量问题,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必须承担主要责任。
(二)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必须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应确保质量管理部门有效履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职责,企业负责人及其他部门人员不得干扰或妨碍质量管理部门履行职责。确定药用辅料供应商应进行审计并经企业质量管理部门批准。
(三)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应加强药用辅料供应商审计。应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有关要求,对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对药用辅料生产企业的质量体系进行质量审计和回顾分析,并建立所有购入药用辅料及供应商的质量档案。
(四)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必须对所使用的药用辅料质量严格把关。凡购入的药用辅料,都必须按照药品批准注册时核准的质量标准进行检验,确保符合药用要求。对已颁布国家药品标准的药用辅料,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要求。
(五)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应与主要药用辅料供应商签订质量协议。随时掌握所使用药用辅料的变更情况,研究和评估变更对药品质量的影响,并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申报。
二、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必须保证产品的质量
(六)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必须对产品质量负责。应严格执行《药用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健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生产所用原材料的供应商审计,严格原材料质量控制,按照产品注册核准的处方工艺组织生产,规范产品批号的编制,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对未取得批准文号且历史沿用的药用辅料,应按照与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合同约定的质量协议组织生产。
(七)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必须保证产品质量。应按注册批准的或与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对每批产品进行全项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销售。对已颁布国家药品标准的药用辅料,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有关要求。产品放行前,所有生产文件和记录,包括检验数据均应经
质量管理部门审查并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不得放行出厂。
(八)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应配合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开展供应商审计。若发生生产工艺、原材料来源等可能影响药用辅料质量的变更时,应主动开展相应的评估,及时通报药品制剂生产企业。
三、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药用辅料实施分类管理
(九)药用辅料实施分类管理。对新的药用辅料和安全风险较高的药用辅料实行许可管理,即生产企业应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品种必须获得注册许可;对其他辅料实行备案管理,即生产企业及其产品进行备案。实行许可管理的品种目录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分批公布。对实施许可管理的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应按要求提交相关资料。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药用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生产现场检查,动态抽样检验,并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合格后,予以注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辅料注册申请的审核应与相应的药物制剂进行关联。
对实施备案管理的药用辅料,由生产企业提交相关资料,报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根据需要进行现场检查和抽样检验。
药用辅料许可及备案的相关要求另行制定。进口药用辅料参照此规定,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许可或备案。
(十)严格药品注册申报对药用辅料的要求。药品制剂生产企业申报药品注册时,应提交所使用的药用辅料种类、供应商、质量标准及供应商审计结果等资料;对变更药用辅料种类的补充申请,应进行相应的研究,提交研究资料和供应商审计结果,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后方可使用;对不改变辅料种类仅变更供应商的,需提交相应研究资料及供应商审计结果,向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后方可使用。
(十一)加强药用辅料标准管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国家药典委员会开展药用辅料
质量标准制修订工作,发布药用辅料国家药品标准,研究制定药用辅料推荐标准。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国家药品标准进行监督检查。
四、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必须加强药用辅料生产使用全过程监管
(十二)地方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落实监管责任。要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药品制剂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管,重点检查药品制剂生产企业是否按核准的工艺处方生产;是否按供应商审计的要求对药用辅料生产企业进行审计;是否按要求对所使用的药用辅料按相应质量标准进行检验;是否未经批准擅自变更药用辅料;供应商发生变化时是否按要求进行了备案等。
(十三)地方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药用辅料生产监管。对本行政区域内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开展日常监督,或根据在药品制剂生产企业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对药用辅料生产企业进行延伸检查。重点检查药用辅料的生产是否符合《药用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否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是否按照核准或备案的工艺进行生产;是否建立完善的批号管理制度和出厂检验制度。对不接受检查的,药品制剂生产企业不得使用其生产的药用辅料。
(十四)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药用辅料的监督抽验。根据监督检查的情况,明确抽验重点,细化抽验范围和要求。抽验范围应涵盖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和药品制剂生产企业等药用辅料的使用单位。对以往监督检查和抽验中发现问题的企业和机构,要加大抽验频次和检查力度。
(十五)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大查处力度。发现药品制剂生产企业、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在药用辅料生产、使用方面违法违规的,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有关规定对相关企业和责任人进行查处,情节严重的,依法从严从重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注重基础数据建设,建立诚信管理机制
(十六)建立药用辅料数据库。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应根据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药用辅料使用情况,填报在产品种的药用辅料使用信息,并通知和协助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填报药用辅料生产信息,报各自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汇总相关信息,建立药用辅料数据库,全面掌握药用辅料生产、使用的动态情况。
(十七)建立药用辅料生产企业信用档案。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药用辅料生产企业信用档案,公开对药用辅料生产企业的检查、抽验情况,供药品制剂生产企业选用药用辅料时参考。(十八)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管理。支持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和公众对药用辅料生产使用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共同维护药品及药用辅料质量安全。有关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推动行业诚信建设,推进分类管理,引导规范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和药用辅料生产企业诚信守法,依法经营。
本规定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自2013年2月1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