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共青团参与构建和谐社区建设的调研报告(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3 19:49: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共青团参与构建和谐社区建设的调研报告(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共青团参与构建和谐社区建设的调研报告(共)》。

第一篇:关于共青团参与构建和谐社区建设的调研报告(共)

关于新形势下共青团组织参与 和谐社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杜鸣青 尚燕宁 李 舒 刘晓东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目标的提出,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政府职能的转换,“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社区作为社会的基础,其枢纽作用逐步凸显,建设和谐社区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新的形势为共青团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为团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组织如何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积极参与和谐社区建设,为鞍山老工业基地振兴献计出力,已经成为当前共青团发展的亟待解决的崭新课题。按照团市委的统一部署,第一调研组一行四人就新形势下共青团如何参与和谐社区建设采用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和实地走访等形式,先后对市人事局、民政局,以及鞍山市立山区的立山、友好街道办事处,铁西区的共和、八家子街道办事处,铁东区的湖南、园林、站前街道办事处的()社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专题调研。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调研期间,调研组召开座谈会4次,有67人参加座谈,走访社区9家,重点调研走访了人事局、民政局工作人员,街道团工委书记,社区团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村委人才工程和社区民政助理选拔的大学生社区工作人员以及社区青年()人,发放调查问卷()份,收回有效问卷()份。被调查的铁东、铁西、立山三个城区共有街道办事处()家,社区()家,共有35周岁以下青年()人,其中团员()名,社区团支部书记100%为兼职;共有社区工作者()名,平均年龄33.8岁,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64.9%,社区工作“老大妈”形象得以改善。

在被调查的()名青年、社区工作者以及社区居民中,28岁以下的占59.3%,28岁到35岁之间的占31.1%,35岁以上的占9.6%。调查问卷结果反映,从青年工作的角度看,社区团组织在一定范围内开展了活动,但效果还不够明显;青年认为共青团组织开展的活动效果最好的,青年志愿者行动占49.8%,青年文明号占28.7%,“青年文明社区”占2.3%;有86.4%的青年表示愿意接受社区管理,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但相对于在其工作单位所发挥的作用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调查问卷中反映,有53.7%的青年表示不知道或感觉不到社区团组织的存在,有68.6%的青年从没参加过社区组织的活动。

在调查问卷中关于“您是否已与社区团组织取得联系,加入社区团组织”这一问题,只有16.7%的被调查青年回答“已经取得联系,加入社区团组织”,58.1%的被调查青年回答“还没有,但希望取得联系,加入社区团组织”,竟然有25.2%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想取得联系,不想加入社区团组织”。

……

二、发现的问题和原因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结合座谈会和实地走访的具体情况,我们发现共青团组织在参与和谐社区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社区自身建设方面看

1、政府投入不足,部分社区基础设施较差。在我们走访的许多社区中,虽然大部分社区的办公条件得到改善,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社区居委会的办公条件十分简陋,面积不足,一部分社区虽修建了新的办公场所,但缺乏相应配套,铁西、立山的许多社区居委会冬天没有暖气,要另租地点办公,极大的影响了社区工作效率的提高。

2、社区定位模糊,职能错位,工作过于繁重。

当前,我市社区建设实行以民政部门为主的区、街、居三级管理体系,往往把社区居委会当成是政府的延伸,居委会承担了太多诸如低保、再就业、环境保洁的政府职能,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工作的承受层、操作层、落实层,“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工作不堪重负,疲于应付,而对社区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文化需要无法满足,组织带领社区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治作用无法发挥。接受我们调研的所有社区干部均反映工作任务过于繁重,周六、周日经常加班。

3、社区居民主体意识不强,社区居民彼此隔阂,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长期以来计划经济的影响,公共事务都由政府主导,居民群众都是被动承受,参与社区管理的社会氛围和个人心理准备都缺乏;再加上受城市建设进程加快的影响,不同职业、不同单位的人群居住在一起,大家彼此陌生,不同群体彼此对立,“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马背霜”,缺少信任和安全感和公平畅通安全的对话渠道和组织保障机制,邻里亲情缺失,“老死不相往来”,即使有的居民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愿望,但考虑到自身安全利益等因素也只好作罢,造成了社区工作和文化活动难以开展的局面。

(二)从社区共青团和青少年参与社区建设、开展活动方面看

1、部分社区团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工作形式单调、手段缺乏、力度不足。

有些社区团组织缺乏生命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工作和服务手段单一,影响了团组织在青年中的号召力,有的甚至名存实亡,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无法吸引和带领团员青年参与到社区建设中。在座谈中,社区青年普遍反映,目前,许多社区团组织开展活动,仅仅限于“唱唱、跳跳、扫扫地”、收缴团费、订阅杂志、组织青年志愿者刮刮小广告或者简单的评比竞赛,不能为广大团员青年和社区居民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团的活动缺乏吸引力。

2、社区团干部兼职,事务性工作繁重,没有精力开展工作。通过调研走访,我们发现三个城区社区团支部书记全部为兼职,除团的工作外,还负责最低生活保障的调查、发放与管理,再就业工作和居民楼组管理工作,工作极为繁重,根本无暇顾及和开展社区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很多工作处于停滞状态。

3、社区青年流动性大,给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新变化,新经济组织迅速发展,大量的待业青年、下岗青年、外来务工青年集聚在社区,游离在团的组织网络之外,社区团支部难以与社区团员建立组织关系,表现在街道团工委、社区团支部不能确切掌握团员、青年的底数,对社区团员青年的基本情况不了解。如铁东区园林街道办事处有35周岁以下青年14000人,未成年人5900人,而统计的团员仅为208人。部分团组织对工作在新经济组织中团员的组织关系暂时无法得到正常管理,与团员青年沟通少,甚至没有沟通,造成这些团员组织意识淡薄,政治热情不高,理想信念淡化,不愿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组织的活动。

4、社区开展共青团和青少年活动的阵地建设有待加强。社区建团没能完全走社会化的发展之路,对团的活动阵地发展、巩固还不够,对社会资源资源缺乏整合,再加上社区受其经济条件、自然条件的限制,青年文化活动阵地较少。例如立山区立山街道的工业社区,拥有社区合唱团这个很好载体,但由于社区青少年活动室没有暖气,冬天活动根本无法开展,再加上缺乏活动经费,活动开展举步维艰。阵地建设的薄弱影响了团组织工作手臂的延伸和活动空间的拓展,使团组织活动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

5、团的品牌工作在社区触角不够广泛。

部分社区青年对一些团的品牌活动参与热情较高,但不知如何参与,从调查问卷的情况上看,社区青年对团的品牌活动有较多的了解,例如被调查者中有68.4%以上的青年表示了解并乐于参与青年志愿者活动。但在问及“您是否参加过社区团组织的各种活动”时,只有25.3%的青年选择了“经常参加”和“参加”,有很多青年提出不知如何参加,找不到途径等问题。可以看出,社区青年对团的各项活动抱有较高的热情,社区团的工作开展也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但团组织的示范作用以及工作触角不够广泛,导致社区青年参与活动存在困难。

6、团干部素质、党政领导支持和经费问题制约着工作的开展。从团干部素质上看,部分基层团干部受年龄、经历、资历所限,缺乏服务青年的意识和手段,导致社区团组织服务功能不健全、服务手段不到位,服务内容不丰富,没有形成完整的服务青年的工作体系。从党政领导的支持上看,部分街道党政干部对社区团的活动思想认识不到位,致使团的工作缺乏有力的支持和指导。从活动经费上看,由于没有稳定的来源和标准,社区团员流动性强,团费收缴困难,社区共青团和青少年活动经费得不到保证,制约了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建议和对策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带领社区团员青年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应主要从六个方面入手:

(一)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区”活动

我们第一调研组协同鞍山科技大学团委书记顾海川、鞍山师范学院团委书记王立新就“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区”活动,进行了重点调研,与三个城区()个街道()个社区的()名村委人才工程和社区民政助理选派在社区工作的大学生进行座谈,三个城区共有人事局选派的大学生村委人才工程()人,民政局选派的社区民政助理()人,其中男女比例为10:1,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为()%。通过调研发现,派驻大学生最初选择社区工作只有()%的大学生是由于对社区工作的热爱,有()%的大学生是处于暂时没有找到合意的工作临时落脚,有()%的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是出于社区工作离家近、稳定,有()%大学生从村委人才工程有可能进入事业编制而选择了来社区工作。在调查中发现,在社区工作的大学生在社区电子信息管理、现代化办公和社区文化建设等方面显示了优势,具有提高社区工作层次、更新社区工作观念、便于与社区青年沟通和提高社区工作效率等优势,但也存在工作经验不足、所学知识与社区工作不匹配、与老百姓的沟通能力较差、群众基础薄弱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并且我们发现,由于社区工作任务繁重,根本没有更多的精力和人力开展社区青少年教育和文化活动,急需配备专人。因此,根据此次调研,结合社区工作实际需要和大学生的自身存在的优势、劣势和特点,我们建议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区”活动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确立统一称号、统一标识。对派驻的大学生志愿者确立统一称号、统一标识。不仅有利于管理,而且方便宣传和典型带动。建议采用“青年社工”的称号。社工起源于慈善事业,后来在西方成为一门像律师、医生一样的专业性工作,从广义上讲是给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们以关怀帮助。目前上海从事社会工作、社会服务的专业化社工多达数万人,全国各地也出现了许多社工组织,“社工”一词在人们心中已得到广泛的认同。采用“青年社工”的称号不仅可以突出大学生志愿者的义务奉献性质,也可以帮助社区居民尽快接受志愿者。

2、明确统一工作范围。在调研中,社区工作者普遍反映,社区工作量较大,根本无暇开展青少年工作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建议我们此次派驻志愿者专门从事社区的青少年工作、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以及“青春构建和谐社区”的组织、宣传工作,不过多参与社区的日常事务性工作,集中精力,促进社区青少年工作的广泛开展、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繁荣。

3、强调志愿性质,严格招募。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以往选拔村委人才工程和社区民政助理的大学生,有很多是出于对未来工作、待遇方面的考虑才选择道社区工作,对社区工作热情不够,不能专心从事工作,心态较为浮躁,并且出现了很多后续问题无法解决。建议我们这次活动要在充分政策的基础上,强调志愿性质,本着对大学生负责的态度,真正把有志于服务社区的大学生志愿者招募上来,为构建和谐社区服务。

4、统一培训,提高服务水平。通过调研发现,由于大学生年龄、经历和知识结构的限制,有很多大学生初到社区心理准备不足,对工作部了解,无法适应社区工作,建议在大学生志愿者招募后进行集中培训,聘请社会工作专家、有经验的社区工作者和以往在社区工作的大学生,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统一培训,使大学生志愿者能够更快的投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二)全面加强社区团建 本着“有青年的地方就要开展团的活动,就要体现团组织的活力和作用”的原则,树立“组织随着青年建,工作跟着青年走”的新的工作理念,构建以街道团工委为核心,以街居企业团组织为补充,以社区共建组织为纽带的社会化组织网络,通过区域建团、独立建团、挂靠建团、联合建团、行业建团相结合的不同方式,采取“块块牵头,条条参与,条块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团的组织,建立相应的服务设施和活动阵地,积极争取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配合支持,自觉地将团组织建设纳入党组织建设规划之中,按照党政所需和社区建设与发展的实际需要,依靠党组织解决好社区团建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社区团组织在社会事务中的积极作用,带动社区团的工作全面活跃。

(三)找准工作切入点

共青团组织现在能够敏锐地认识到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社区工作的战略地位,并且积极探索青年中心等服务社区的有效手段,共青团组织所拥有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人才优势、活动优势,在社区工作中一定能有所作为,要尽快地做大做强,研究共青团组织参与社区工作的方法、内容、形式、口号、品牌,开始不一定面面俱到,可以选取好切入的着手,如社区的治安,小区的管理,社区的文体活动等,特别是在组织发动社区居民,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工作的积极性,搭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工作的平台方面,集中整合有限的资源,根据不同社区的具体情况,突出重点,构筑和占领工作平台,做到在面上有统一的行动,在基层有各具特色的活动,有统有分,重点突出,全面推进。

(四)延伸工作手臂。

努力抓好团内共建和社区共建,继续以创建“青年文明社区”为统揽,围绕创建目标,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将工作手臂延伸到社区,把项目落实到社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共建活动,如厂街共建、校企共建、校街共建、军警民共建、楼院共建等,营造一个全社会方方面面齐抓共管,积极参与“青年文明社区”创建工作的良好态势。在社区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扶贫帮困、雏鹰小分队活动、青年广场艺术节、杰出青年评选等名牌活动,打破团组织内部的条块分割,形成共建合力。针对流动团员的实际状况,组织他们就近就便参加团的活动,重新建立起流动团员与团组织之间的密切联系,树立共青团在社区的整体形象。要动员和依靠区域内的各种社会力量,齐抓共管,使社区团的工作由独角戏变为大合唱,激发社区青年积极参与社区团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调动社区居民的主体意识

社区是居民的社区,居民是社区的主体。在现实条件下,纵然有社区居民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更主要的还是居民缺乏能够自由、安全、通畅地表达个人意识的途径和平台。团组织在这方面有着自己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和活动优势,社区团组织可以在这方面多动脑筋,多想办法,而不要只是一味地一厢情愿地开展一些文体活动和例行地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公差”。要尽可能地通过一些活动和形式,开始可以是一些联谊性的组织和活动,逐渐地发展规范,最后构建一套完整的居民参与社区民主管理的系统,把社区居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促进社区的发展,构建和谐社区。

(六)强化服务意识。

以服务社区建设和青年团员发展为切入点,以竭诚服务社区青少年做为社区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社区特点,强化社区团组织的服务职能,在服务中发展、壮大社区团组织。一是为困难青少年群体服务。利用市、区两级团委建立的再就业服务基地,为社区内的下岗、失业及外来务工青年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技能培训、就业信息、就业政策咨询等服务;大力开展青年志愿者“一助一”、扶贫帮困等活动,帮助社区特困家庭的儿童顺利完成学业。二是为青少年成长成才服务。社区团组织要积极开展一些适应青年需要的健康有益的活动,吸引周围的广大青年,扩大团组织对青年的影响。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掌握和提高科普知识、专业知识、实用技能、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三是为社区文化建设服务。发挥青年人特有的朝气和活力,利用街道和社区现有文化阵地,广泛开展广场文化、楼道文化等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丰富和活跃社区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四是为美化社区环境服务。通过开展营造绿色家园活动和青年志愿者行动等,开展护绿保洁等公益劳动,充分发挥团组织活动育人的特有优势,为构建和谐社区做出共青团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关于共青团参与构建和谐社区建设的调研报告(填充))

关于新形势下共青团组织参与 和谐社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尚燕宁 李 舒 刘晓东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目标的提出,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政府职能的转换,“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社区作为社会的基础,其枢纽作用逐步凸显,建设和谐社区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新的形势为共青团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为团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组织如何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积极参与和谐社区建设,为鞍山老工业基地振兴献计出力,已经成为当前共青团发展的亟待解决的崭新课题。按照团市委的统一部署,第一调研组一行三人就新形势下共青团如何参与和谐社区建设采用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和实地走访等形式,先后对市人事局、民政局,以及鞍山市立山区的立山、友好街道办事处,铁西区的共和、八家子街道办事处,铁东区的湖南、园林、站前街道办事处的66个社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专题调研。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调研期间,调研组召开座谈会8次,有65人参加座谈,走访社区15家,重点调研走访了人事局、民政局工作人员,街道团工委书记,社区团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村委人才工程和社区民政助理选拔的大学生社区工作人员以及社区青年132人,针对社区工作者和团干部发放调查表66份,收回有效调查表66份;针对在社区工作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 311份,收回有效问卷283份

被调查的铁东、铁西、立山三个城区共有街道办事处12家,社区66家,共有35周岁以下青年88235人,其中团员23346名,社区团支部书记100%为兼职;共有社区工作者383名,平均年龄33.8岁,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64.9%,社区工作“老大妈”形象得以改善。

在被调查的248名青年、社区工作者以及社区居民中,28岁以下的占59.4%,28岁到35岁之间的占31.2%,35岁以上的占9.4%。调查问卷结果反映,从青年工作的角度看,社区团组织在一定范围内开展了活动,但效果还不够明显;青年认为共青团组织开展的活动效果最好的,青年志愿者行动占49.8%,“青年文明社区”占26.3%,青年文明号占21.7%;有86.4%的青年表示愿意接受社区管理,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但相对于在其工作单位所发挥的作用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调查问卷中反映,有53.7%的青年表示不知道或感觉不到社区团组织的存在,有68.6%的青年从没参加过社区组织的活动。

在调查问卷中关于“您是否已与社区团组织取得联系,加入社区团组织”这一问题,只有16.7%的被调查青年回答“已经取得联系,加入社区团组织”,58.1%的被调查青年回答“还没有,但希望取得联系,加入社区团组织”,竟然有25.2%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想取得联系,不想加入社区团组织”。

二、发现的问题和原因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结合座谈会和实地走访的具体情况,我们发现共青团组织在参与和谐社区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社区自身建设方面看

1、政府投入不足,部分社区基础设施较差。在我们走访的许多社区中,虽然大部分社区的办公条件得到改善,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社区居委会的办公条件十分简陋,面积不足,一部分社区虽修建了新的办公场所,但缺乏相应配套设施,铁西、立山的许多社区居委会冬天没有暖气,要另租地点办公,极大的影响了社区工作效率的提高。

2、社区定位模糊,职能错位,工作过于繁重。

当前,我市社区建设实行区、街、居三级管理体系,居委会承担了太多诸如低保、再就业、环境保洁等政府职能,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工作的承受层、操作层、落实层,“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工作不堪重负,疲于应付,而对社区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文化需要无法满足,组织带领社区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治作用无法发挥。接受我们调研的所有社区干部均反映工作任务过于繁重,周六、周日经常加班。

3、社区居民主体意识不强,社区居民彼此隔阂,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公共事务都由政府主导,居民群众都是被动承受,参与社区管理的社会氛围和个人心理准备都缺乏;再加上受城市建设进程加快的影响,不同职业、不同单位的人群居住在一起,大家彼此陌生,不同群体彼此对立,“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马背霜”,相互缺少信任和安全感,缺乏公平畅通安全的对话渠道和组织保障机制,邻里亲情缺失,“老死不相往来”,即使有的居民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愿望,但考虑到自身安全利益等因素也只好作罢,造成了社区工作和文化活动难以开展的局面。

(二)从社区共青团和青少年参与社区建设、开展活动方面看

1、部分社区团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工作形式单调、手段缺乏、力度不足。

有些社区团组织缺乏生命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工作和服务手段单一,影响了团组织在青年中的号召力,有的甚至名存实亡,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无法吸引和带领团员青年参与到社区建设中。在座谈中,社区青年普遍反映,目前,许多社区团组织开展活动,仅仅限于“唱唱、跳跳、扫扫地”、收缴团费、订阅杂志、组织青年志愿者刮刮小广告或者简单的评比竞赛,不能为广大团员青年和社区居民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团的活动缺乏吸引力。

2、社区团干部兼职,事务性工作繁重,没有精力开展工作。通过调研走访,我们发现三个城区社区团支部书记全部为兼职,除团的工作外,还负责最低生活保障的调查、发放与管理,再就业工作和居民楼管理工作,工作极为繁重,根本无暇顾及和开展社区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很多工作处于停滞状态。

3、社区青年流动性大,给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新变化,新经济组织迅速发展,大量的待业青年、下岗青年、外来务工青年集聚在社区,游离在团的组织网络之外,社区团支部难以与社区团员建立组织关系,表现在街道团工委、社区团支部不能确切掌握团员、青年的底数,对社区团员青年的基本情况不了解。如铁东区园林街道办事处有35周岁以下青年14000人,未成年人5900人,而统计的团员仅为208人。部分团组织对工作在新经济组织中团员的组织关系暂时无法得到正常管理,与团员青年沟通少,甚至没有沟通,造成这些团员组织意识淡薄,政治热情不高,理想信念淡化,不愿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组织的活动。

4、社区开展共青团和青少年活动的阵地建设有待加强。社区建团没能完全走社会化的发展之路,对团的活动阵地发展、巩固还不够,对社会资源缺乏整合,再加上社区受其经济条件、自然条件的限制,青年文化活动阵地较少。例如立山区立山街道的工业社区,拥有社区合唱团这个很好载体,但由于社区青少年活动室没有暖气,冬天活动根本无法开展,再加上缺乏活动经费,活动开展举步维艰。阵地建设的薄弱影响了团组织工作手臂的延伸和活动空间的拓展,使团组织活动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

5、团的品牌工作在社区触角不够广泛。

部分社区青年对一些团的品牌活动参与热情较高,但不知如何参与,从调查问卷的情况上看,社区青年对团的品牌活动有较多的了解,例如被调查者中,有68.4%以上的青年表示了解并乐于参与青年志愿者活动。但在问及“您是否参加过社区团组织的各种活动”时,只有25.3%的青年选择了“经常参加”和“参加”,有很多青年提出不知如何参加,找不到途径等问题。可以看出,社区青年对团的各项活动抱有较高的热情,社区团的工作开展也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但团组织的示范作用以及工作触角不够广泛,导致社区青年参与活动存在困难。

6、团干部素质、党政领导支持和经费问题制约着工作的开展。从团干部素质上看,部分基层团干部受年龄、经历、资历所限,缺乏服务青年的意识和手段,导致社区团组织服务功能不健全、服务手段不到位,服务内容不丰富,没有形成完整的服务青年的工作体系。从党政领导的支持上看,部分街道党政干部对社区团的活动思想认识不到位,致使团的工作缺乏有力的支持和指导。从活动经费上看,由于没有稳定的来源和标准,社区团员流动性强,团费收缴困难,社区共青团和青少年活动经费得不到保证,制约了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建议和对策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带领社区团员青年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应主要从五个方面入手:

(一)选准共青团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切入点

共青团组织现在能够敏锐地认识到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社区工作的战略地位,并且积极探索服务社区的有效手段,共青团组织所拥有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人才优势、活动优势,在社区工作中一定能有所作为,要尽快地做大做强,研究共青团组织参与社区工作的方法、内容、形式、口号、品牌,开始不一定面面俱到,可以选取好切入点着手,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提高社区工作服务居民的能力,建设和谐社区,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做保障,动员、引导高素质青年人才投入到和谐社区建设中去,正是共青团发挥组织优势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最佳切入点。针对这一课题,我们第一调研组协同鞍山科技大学团委副书记顾海川、鞍山师范学院团委书记王立新就“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区”活动,进行了重点调研,先后与三个城区12个街道66个社区的43名村委人才工程和社区民政助理选派在社区工作的大学生进行座谈。据调查,三个城区共有人事局选派的大学生村委人才工程326人,民政局选派的社区民政助理640人,其中男女比例为10:1,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4.7%。通过调研发现,派驻大学生最初选择社区工作只有13%的大学生是由于对社区工作的热爱,有43%的大学生是处于暂时没有找到合意的工作临时落脚,有44%的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是出于社区工作离家近、稳定,有80%大学生从村委人才工程有可能进入事业编制而选择了来社区工作。在调查中发现,在社区工作的大学生在社区电子信息管理、现 代化办公和社区文化建设等方面显示了优势,具有提高社区工作层次、更新社区工作观念、便于与社区青年沟通和提高社区工作效率等优势,但也存在工作经验不足、所学知识与社区工作不匹配、与老百姓的沟通能力较差、群众基础薄弱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并且我们发现,由于社区工作任务繁重,根本没有更多的精力和人力开展社区青少年教育和文化活动,急需配备专人。因此,根据此次调研,结合社区工作实际需要和大学生的自身存在的优势、劣势和特点,我们建议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区”活动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确立统一称号、统一标识。对派驻的大学生志愿者确立统一称号、统一标识。不仅有利于管理,而且方便宣传和典型带动。建议采用“青年社工”的称号。社工起源于慈善事业,后来在西方成为一门像律师、医生一样的专业性工作,从广义上讲是给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们以关怀帮助。目前上海从事社会工作、社会服务的专业化社工多达数万人,全国各地也出现了许多社工组织,“社工”一词在人们心中已得到广泛的认同。采用“青年社工”的称号不仅可以突出大学生志愿者的义务奉献性质,也可以帮助社区居民尽快接受志愿者。

2、明确统一工作范围。在调研中,社区工作者普遍反映,社区工作量较大,根本无暇开展青少年工作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建议我们此次派驻志愿者专门从事社区的青少年工作、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以及“青春构建和谐社区”的组织、宣传工作,不过多参与社区的日常事务性工作,集中精力,促进社区青少年工作的广泛开展、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繁荣。

3、强调志愿性质,严格招募。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以往选拔的村委人才工程和社区民政助理中,有很多是出于对未来工作、待遇方面的考虑才选择到社区工作,对社区工作热情不够,不能专心从事工作,心态较为浮躁,并且出现了很多后续问题无法解决。建议我们这次活动要在建立在充分的准备和完善的政策基础上,强调志愿性质,本着对大学生负责的态度,真正把有志于服务社区的大学生志愿者招募上来,为构建和谐社区服务。

4、统一培训,提高服务水平。通过调研发现,由于大学生年龄、经历和知识结构的限制,有很多大学生初到社区心理准备不足,对工作不了解,无法适应社区工作,建议在大学生志愿者招募后进行集中培训,聘请社会工作专家、有经验的社区工作者和以往在社区工作的大学生,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统一培训,使大学生志愿者能够更快的投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5、加强管理,建立长效机制。通过调研发现,对志愿者的管理和考核是计划高质量运行的保障,建议实行市、区、街道三级管理制度,市级管理机构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总体管理和考核,区和街道管理机构对其进行日常管理和考核,并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加强对志愿者的激励和表彰,为志愿者服务期满后升学、就业和创业提供有利条件,为此项工作的长期开展奠定基础。

(二)争取对共青团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鼓励政策

由于特殊的历史传统和社会环境,我国的社区发育尚处在初级阶段,初始阶段社区的发展呼唤创新的组织形式、运作手段和管理体制,既要坚持在理论的引导下,规范各种概念与行动,又不拘泥于表面的形式;既有别于西方的模式,又不为中国传统所束缚;作为全国最大的青 年组织,共青团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介入社区建设的,因此要争取优惠政策培育这支力量。一是要赢得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在各级政府的社区发展规划中,明确共青团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和职责;二是以党委和政府文件的形式规定群团组织可进入社区工作领导机构,每年由政府按照工作计划和具体项目拨出一定的经费,用作培训中介和其他扶助工作;三是把共青团组织开展社区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系统地向社会宣传,向有关部门介绍,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与帮助;四是协调民政、劳动、工会、工商、税务、金融、城建、环保等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政策扶持、财政支持和信贷保障。

(三)建设社区青年组织的新结构

为适应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社区体系正在逐渐替代原有的企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基层青年组织建设必须适应这一变化的形势,抓住基层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时机,探索与之相适应的面向社区全体青年的社区青年组织网络和工作系统。这一组织网络和工作系统,建立在社区和辖区内所有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居民群众的共同体这一概念上。一是在社区建设发展较好的地区,建立由辖区青年民主选举产生的社区青年发展指导中心,受同级社区党委和上级共青团组织领导;二是争取拓宽街道共青团组织的工作范围,使其发挥组织资源优势,走出机关狭小的工作范围,逐渐与社区青年组织形成偶合之势;三是建立以共同志向、共同爱好、共同文化趣味等为纽带的多样的宽松的各类社区青年自治组织,并将其纳入青年发展指导中心分支机构进行管理;四是将团体会员制、执委工作制、代表联席制或协会制等有效的工作方式引入 到各类社会组织和新经济组织中去,同时吸纳职能管理部门、辖区内企事业单位青年干部、街道青年领导、街道民政、司法、计生等方面的青年负责人,新经济组织中的青年骨干和社区知名青年作为共青团组织执委,通过纵横联合的组织网络,强化青年组织和青年人口的平等参与和互动互惠,逐步使社区青年组织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的组织方向发展。

(四)培养造就一支社区青年干部队伍

现阶段街道共青团组织将是未来社区青年工作的直接承担者,但是街道青年干部的实际状况尚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青年干部中年轻的有发展潜力的较少,有的兼职较多;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亦有待更新;有些则对社区青年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很显然这支队伍目前的状况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社区青年工作的要求,所以应当以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社区青年工作者队伍来保证社区青年工作的高起点、高质量和高效性,而社区青年干部实力的增强需要上级共青团组织、同级党政领导和基层青年干部的共同努力。一是上级共青团组织要加强对基层青年干部的岗位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和业务素质;二是拓宽街道共青团组织的工作范围,并从社会上公开招聘年龄轻、文化层次高、工作能力强的青年进入街道共青团组织。特别要从下岗职工中选择一批原是企业干部、劳模先进并且热爱青年事业的同志,充实到街道办事处,提高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抓住街道机构调整的机会,争取街道共青团组织的负责人参与到街道的管理决策机构之中;四是成立街道团工委和青年中心,将所有新经济组织中的青年纳入其管理范围,减少共青团工 作的盲区;五是探索居委会建立共青团基层组织的必要性;六是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增强青年干部的竞争、参与、创新、开拓意识;七是共青团组织要把综合素质高、工作经验丰富、热心公益事业的青年推荐到社区建设的领导岗位,参与社区的决策与管理;八是共青团组织要加强与社区中其他青年团体的联系与交流。社区青年工作不等于社区共青团组织工作,共青团组织要加强与辖区各单位青年干部及各类青年组织负责人的联系,通过联席工作会议制度等方式,扩大社区青年工作的阵营;九是共青团组织要与社区共建,二者密切配合,形成良性互动。

(五)把“输血机制”与“造血功能”相结合,解决社区青年工作中的财力依托和物质来源

在新形势下的社区青年工作中,除了组织再造、机制创新、干部培养及政策扶持之外,青年社区工作的财力依托和物质来源也是社区青年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社区青年组织是一个非营利的、事业性质的群众组织,其工作的资金不能完全来源于对所服务对象的变相收费,在目前情况下,大部分是依靠上级共青团组织及同级政府部门的经费支持,只能靠“输血生存”,显然这些资金对于维持机构的运转尚可,当进行社会服务时则显得捉襟见肘,勉为其难。在现实条件下应增强社区青年组织的“造血功能”,如社区服务业管理费用、解决下岗青年就业、企业经营收入、社会中企业和个人的捐款等。一定注意在进行青年组织自我创收之时,不能增加青年的额外负担,而且要取之于青年工作,用之于青年工作。

第三篇:关于构建和谐社区的调研报告

关于构建和谐社区的调研报告

摘要:近年来,党和国家一直都很重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问题。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们生活的基本空间;因此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观点,希望对和谐社区进行更为全面深层的了解,并力

图在调研基础上得到新的启发。

关键词:和谐社区

和谐社区是一种以和谐为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当代人为实现人类构建和谐社会理想而实施的一种具体实践模式。和谐社区建设适应了我国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要求。和谐社区的建设不仅可以加快和谐社会的步伐,也能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健康地进行。此外,通过建设一个和谐的社区环境,培养居民社区归属感,将有利于缓解人们的社会压力,消除孤独感,并带来社会安全感,提高人们的生活满意度。总之,构建和谐社区适应当前国情,符合每一个公民的利益。

既然如此,我们很有必要更加重视和谐社区的构建,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践行它。据《构建和谐社区的探索与思考》一文的分析,我们知道和谐社区无论是在社区服务方面,还是在社区文体、社区稳定、居民自治、党组织建设等方面都有许多标准,譬如:要求小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0%,街道有社区服务中心,有社区图书馆,社区参加全民健身运动的人口达到50%以上等等。乍看之下,要想构建一个和谐的社区还真是不易,不过只要社区内的每一个都能自觉遵守公民道德,遵守社区规范,和谐社区的建成便指日可待。

理想是美好的,但也总是和现实有一定的差距,以下的几个不和谐的现象就是最好的例子。在我家乡的体育广场上,曾经有很多好的健身设备可供居民使用,不过随着时间的逝去,加上部分人肆意破坏的缘故,那些设备很快的便老化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对待自己的东西那样爱惜这些公共设备,那么它们可以为更多的人更长时间地服务。走在大街上时不时便会发现乘客往车窗外扔垃圾,这不仅影响在车外的行人,而且严重影响了市容——这些人为了图一己之便,不顾他人的感受,正是严重缺乏公民道德的表现。在一次从家里坐火车去学校的旅途中,我看到了这样戏剧性的场面:有一个中年妇女抱着一个婴儿,和他的公公上了车。由于没有买到座位票,他们好不容易挤上车又要面临长时间站立的困苦,好在有几位一起坐车的大学生及时地伸出了援助之手,她们轮流让座给那位中年妇女。看到这一幕我真的挺感动,如果我不是自己也是站票,我也会让位给他们的。不过,几个小时后发生的一个意外着实让包括我在内的附近乘客气氛。一个20来岁的小伙子在拿泡面去装热水的归途中撞到了爷爷,而且热汤都洒到了爷爷身上,年轻人身上也溅到了一点点。但年轻人竟然还怪爷爷挡住了他的路,对爷爷恶言相向,他的可恶嘴脸我至今都难以忘记——虽然我们老是把尊老爱幼挂在嘴边,但是真正能做到的人有多少呢?

建设和谐社区不仅是党和政府的事,它更是我们每一个普通市民的事,我们作为社区的一份子,应当尽力去配合参与,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当今社会的大学生,我们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不仅要自觉成为社区建设与发展的主力军,积极参与和支持社区工作,更要加强公民道德规范的宣传,促进全民参与。在《济南日报》上发表的“如何构建和谐社区”一文中,我得到重要的启示:大家普遍重视少年儿童和老年,往往忽视了青壮年群体的需要,就比如在已有的社区室内活动场所中,麻将室占有较大比例,而在室外场所建设中,专门的健身场所,如

篮球场、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场匮乏。只有当青壮年这个群体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时,他们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他们的能量。另外,教育在构建和谐社区的进程中起着显著的作用,因此居民应当自觉学习公民道德,同时社区管理人员也要加强关于和谐社区建设理念的宣传教育.再者,我们强调社区和谐,不仅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也包括人与生活环境的和谐,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我们不仅要正确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也要爱护我们的社区环境,维护社区的整洁和有序.纵观历史发展,哪一次大的变革不是经过了无数勇士漫长而又艰辛的努力才取得巨大的成功?构建和谐社区也是如此,我们只要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地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总有一天,现实的改变会让每一个人惊叹。

参考文献

1、五龙社区 程华光.构建和谐社区的探索与思考. 华阳镇先锋在线工作站. 2008年4月3日

2、李宪生. 把社区建成和谐社会的基础平台. 中国广播网. 2008年03月09日

3、如何构建和谐社区. 济南日报. 2006年06月08日

4、宋协娜 殷爱杰.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17卷第4期

第四篇:加强社区建设 构建和谐社区

加强社区建设 构建和谐社区

加强和创新社区和社会管理服务,是为了全面提高社会建设和管理科学化水平,不断开创我市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局面,为“十二五”发展开好头、起好步。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心在基层,社会稳定的根基也在基层。发展基层民主,发挥城市社区网络的功能,是促进社会安定有序的基础。社区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是居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公共事务,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平台。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应该紧紧抓住这个基础平台,积极搭建适应社区工作的组织载体和网络,进一步增强基层群众自治能力,这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实现科学有效社会管理的基本途径。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和“便于组织管理、便于参加活动、便于发挥作用”的原则,建立健全覆盖全社区的工作组织网络,努力探寻适应社区工作特点的活动方式;进一步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城市社区组织体系,深入开展以居民会议、议事协商、民主听证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为主要目的民主管理实践,以居务公开、民主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让社区居民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社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探索化解社区矛盾、维护社区安定的新途

径、新方法。社区要通过召开社区各界人士工作座谈会的形式,认真听取代表人士的意见建议,推进和谐社区的建设。从而使城市社区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和谐社会是稳定和谐、充满活力的。作为社会组成基本细胞的家庭,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邻里关系,更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单元。因此,只有邻里之间守望相助,和睦相处,团结友爱,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和谐社会也就有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平安社区”、“友爱邻里”要从社区抓起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保持社区和谐是实现“平安社区”和“友爱邻里”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那么,怎样实现社区的和谐呢?我认为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要加强组织建设。建设好社区志愿服务协会、社区公益服务站及志愿者队伍,形成覆盖面广和凝聚力强的社区志愿组织网络。二要加强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五老”、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力量和作用,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克服以前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为长期开展社区公益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要加强慈善组织建设。目前,社区服务项目主要是面对困难群众、弱势群体和邻里关系,所以要不拘形式,采用多样性的方式来组织慈善活动,必要时可以和有关部门工作相结合开展。四要加强机制建设。通过社区评奖及开展

活动等方式,建立一整套的机制,并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来加以整合,提高社区服务和指导能力。只有社区多提供平台,为社区群众、邻里之间沟通联系提供媒介,才能使邻里之间关系融洽,社区和谐。

邻里关系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基础

邻里关系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几何时,国人以亲密的邻里关系、互帮互助的和睦社会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甚至对有些国家冷漠的社区人际关系总有一些优越感。但是,近十几年来,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社会的多元化、复杂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们自私、自我意识的膨胀以及集体意识和国家意识的降低。因此,现代都市的邻里之间普遍保持着相当程度的距离和警惕,“只扫自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消极心理普遍存在,邻里关系日益冷漠。邻里关系的冷漠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了邻里之间一些小矛盾的升级,导致了社会治安工作的复杂性,导致了社会友爱精神的逐步淡化,影响了人们对社区的归属感和生活满足感、幸福感。这种状况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提倡的新型现代文明人际关系极不协调。

冷漠的邻里关系使得老人和独生子女的精神生活更为缺失,他们很需要丰富的人与人的交往活动,可是,现代都市里冷漠的邻里关系导致最为便捷的一种交往形式丢失了。

在以独生子女为社会关系中心链的社会关系下,冷漠的邻里关系对孩子们在公共利益观、社会和谐观、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等方面的认识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他们在这些方面的认识直接关系到未来我国社会精神生活的状态,直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和程度。所以,发扬社会新风,建设和谐邻里关系十分必要,它是构建和谐社区的人文基础。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又该如何找回渐行渐远的邻里关系呢?

“邻居节”使邻里关系走向和谐

举办“邻居节”,让邻里走到一起来。我们山城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睦邻活动,广泛发动居民参与到“邻居节”活动中,营造了一个温馨、美好的社区生活氛围。通过开展“邻居节亲情茶话会”、发放“邻里亲情联系卡”、“空巢老人关爱活动”、“传讲社区动人故事”、“多助一”及“党群结对”扶贫助困活动,切实促进了邻里相识、相认、相知、相助,形成了和睦相处的社会氛围。让更多的邻里走出小家庭,融入社会的大家庭。我们山城社区以构建和谐社区、创建省级文明社区标兵为目标,加强荣辱观教育,深化相识、相知、相助,团结、文明、和谐的邻里关系,拉近邻里的距离,促进邻里情感交流,增强人们之间的联系,加强社区百姓的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为打造和谐社会、创建文明的邻里之间

重新建立诚信友爱的关系找到了具体有效的载体。

通过“邻居节”这一载体,提倡乐于助人——当邻居遇到困难时,及时伸出援手;提倡文明礼貌——邻居见面使用文明用语,热情寒暄,减少隔阂;提倡主动谦让——发生邻里矛盾时敢于反省,将心比心,化解矛盾;倡导提高防范意识——发现邻居家门口有异响或陌生人在门外徘徊时,主动询问,防止不法分子进行犯罪活动;提倡主动当“二传手”——邻居不在家时,代为传言或保管物品;提倡保持环境——不乱丢垃圾,不在公共走廊乱堆杂物妨碍交通等等。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一定要倍加重视社会的基本细胞——邻里的和谐与家庭的和谐。要以社区为阵地,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脉搏,引领广大社区群众和家庭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人人讲美德、家家创文明的社会新风尚。广泛宣传关于社区管理服务的政策措施和社区管理服务中涌现的好人好事、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进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加强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区

加强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区

中共哈尔滨市呼兰区委党校 讲师

王 玉

摘要:

1、从分认识加强社区建设的重要性

2、准确把握和谐社区的着眼点。

3、创建社区管理机制

4、创建和谐社区的指导原则和主要任务

5、政府在建设和谐社区的建设进程中的作用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社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区的基础,要坚持以服务

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党的领导和建设为关键,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各种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刘志军区长在区委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明确指示“十二五”期间2011年内的工作重点中有一项就是要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还有居住区公益性服务设施等。

一、充分认识加强社区建设的重要性

社区是一定地域空间内居民及社会和生产经营的共同体,是城市构成和管理的基础单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社区建设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城市社区已经由原来单纯居住区演变成各种社会群体的聚集区,各社会单位的落脚点,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的。社区建设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和挑战。突出表现在:一是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要求不断提高并更趋多样化,社区发展相对滞后,基础公共设施

不足,社区服务功能亟待提高;二是劳动者就业结构和方式的深刻变革引发了人员流动性加大,传统单位制的社会结构向多样化方向转变,人员构成复杂化,社区组织管理难度加大;三是下岗失业人员增多,部分群众陷入生活困境,弱势群体被边缘化,社区扶贫帮困工作日益突出,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对社会公共安全构成威胁,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社区公共安全亟待加强:四是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思想道德,文化多元化结构日趋明显,传统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严重冲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尤为紧迫:五是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意识不断提高,社会自治和民主管理亟待改进。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落实在社区,社区是党在城市执政的重要基础,党和国家在城市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最终都要靠社区去贯彻执行,居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最终要靠社区去了解和反映,推动城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最终要靠社区组织居民去实现。

总之,通过上述的阐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建设和谐社区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十分重大,建设和谐社区是时代的呼唤,是城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在城市执政基础,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开创社区建设新局面的重要任务,二、准确把握和谐社区的着眼点

一是着眼建设和谐社区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互动关系。因为社会与社区是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的关系。社会不断规范着社区,社区

也会不断影响着社会,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

又 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个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家庭

有 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社区是应该有所为,也必然有所为。

二是着眼社区的功能的构筑。应该是社区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得到发挥,社区各项民主制度健全,规范,居民群众在基层经济,政治,文化和其它事物中切实能够当家作主,形成党领导下的充满活力。

居民自治机制的社区:应该是社区各种组织健全,职责明确,体制合理,民主协商机制,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共建机制健全,各种家庭,不同人群和谐相处的社区,应该是群防群治,网络健全,社区安全防范体系完整,社区秩序井然,居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社区,应该是社区内建筑,化垃圾分类,污水处理,能源利用等。符合环保要求,居民普遍具有较强的功德意识,环保意识,人人养成节约,环保,卫生良好习惯的社区。应该是居民群众崇尚学习,居民遵纪守法,邻里团结和睦,文明礼貌,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得到倡导和推行的社区。

三、创建社区管理机制

一是加强社区基层自治建设,切实承担起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关怀社会、协调利益的职责,确保和谐社区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政府智能部门,要积极参与和支持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大力开展职能服务,及社区活动。加大创建工作力度,在提高创建效益上狠下功夫。三是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居民自治组织、社会团体、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合力。四是大力组织开展和谐社区共建活动,充分发挥社区驻地企业事业单位的作用,整合辖区资源,齐抓共建;责任共担,资源共享,全面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四、创建和谐社区的指导原则和主要任务。

创建和谐社区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建设和谐社区的各项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众,始终把广大居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资,物质文化和生活需要;必须坚持整体推进、分类指导、与时促进、创新发展。在构建社会主意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挥基础作用。

创建和谐社区,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一)切实完善居民自治,推进基层社会民主

社区居民是基层民主的重要方面是和谐社区的重要标志,只有切实完善社区居民自治;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在基层社会事物管理中当好家;做好主才能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一是居民民主决策制度。二是要完善居民自治章程或民主公约。三是加强社区居民民主监督。

(二)切实加强社区管理,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社区管理是社区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保障。积极建设政府管理力量和社会调节力量合作互动的社区管理网络;形成对社区进行有效覆盖和全面管理的体系。

第一社区党组织要成为社区各种组织的各项工作领导核心,充分发挥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

第二加强居委会居民会议及其他居民自治制度建设,发挥居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作用,发挥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

(三)切实拓展,社区服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服务群众、方便群众、造福群众,是建设和谐社区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一要积极开展面向居民的便民利益服务,面向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保证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百保障服务,努力实现社区服务的网络化、社会化、市场化。

第二要充分发挥行政机制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切实加强政府对社区服务的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和政策监管,推动城区和社区建设的完善“一站式”服务,公共信息服务化,不断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和管理水平。

第三要充分发挥志愿机构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发动和鼓励社区成员之间开启互动互助服务,大力开展社区慈善活动,提高社区居民自我服务的能力。

(四)切实拉好社区治安,促进社会。

社区安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没有良好的社区治安,建设和谐社区就无从说起。

第一,要建全治安防范网络,积极构建以社区民警为主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群防群治网络,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规范和维护社区升和秩序。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全面提升社会防范水

平,让居民出门放心、在家安、,生活舒心。

第二,要积极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进一步提高信访接待能力,畅通民情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居民群众所想、所思、所盼、所求和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切实把居民的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不断完善人民调节机制,加强社区矛盾排查,调处工作,是社区内部矛盾的得到及时正确处理,从原 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减少向上一级上诉的机会,使领导有更多的精力领导各级干部群众进行经济建设等。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大力倡导居民学法、执法、懂法、守法、用法、引导居民以合情合法的形势表达利益的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安定团结。

第三,要做好综合治理工作。加强社区人口综合管理,制定以居民地为主人口管理的政策,探索和加强人口的分内管理,要做好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做好社区矫正社区禁毒和社会消防等工作,关心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维护好妇女儿童和未成年人的合法利益。加强是社区、学校内部及周边区域的治安整治,不断优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

(五)切实繁荣社区文化,促进社会进步

繁荣社会文化是社会注意文明是社会注意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和谐社区建设的内在要求。

第一,要培育社区文化品牌。根据社区自身特点,广泛开展形势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表演,风采展示,科普知识,书画摄影,棋艺球类竞赛等文化活动,使居民享受现代文化生活增强多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培育和壮大社区文艺组织和文化指导员,文化辅导员队伍,不断推出社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是居民和群众享受社区大家庭的温馨,把社区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

第二,要不段提高居民的道德修养。积极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有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风尚。开展社区伦理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风尚。深化文明家庭、文明楼道、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等群众创建活动。

(六)切实改善居民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整洁的社区环境,良好的社区生态是人与自然和谐生活的具体体现,也是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一是要搞好社区的绿化、美化、净化、建设社区绿化档案,做到绿树有人护,绿地有人管。积极改进垃圾分内处理,噪声治理等工作。政治乱建违章建筑乱贴乱发小广告行为。加强社区机动车辆,非机动车停放管理,维护社区环境整洁有序。二是要搞好社区环境安全,要建设社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建立传染病,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灾害事故紧急事件及应机制,不断提高危机应对能力社区公共设施应在安全性能完好的情况下,供居民使用,对可能发生在社区内的所有安全事故隐患应在街道办事处和社区有备案,并有相应的处理预案。三是需要打造最佳的人民环境。积极构筑方便,就近,舒适的强身健体圈,文娱活动圈,生活圈,加强社区智能化建设,构筑互网联动,资源共享的社区数平台,不断提高居民的群众生活质量,广泛发动居民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共建美好家园。

五、政府在建设和谐社区的建设进程中的作用

建设和谐社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在社区内,社区自身的力量要发挥出来,这包括社区党组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社会自治组织要发挥作用,社区团体,民间组织,要发挥各自的作用,社区单位,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居民都要有主任翁精神积极参与。

但建设和谐社区不光是社区的事,社区不是脱离社会体质健的孤立存在,不是“世外桃源”,而是我们党在城市执政的重要基础承担着协助党和政府工作的大量事物。因此,建设和谐社区,各级政府不仅义不容辞,而且要发挥主导作用。

第一定政策,建设和谐社区,也需要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作为公共产品政策制定有需要政府所为或政府主导。面对建设和谐社区的新形势,面对发生深刻变化的基层社会。政府有许多政策要制定,要完善。

第二搞服务,作为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对建设和谐社区的支持力度,建立公共服务的体系,做市场和社会做不了的事。如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公共卫生和今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公共建设体系建设,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基层社会站安防

体系建设,为广大群众创建更加便捷的生活环境。

第三改方式,就是改进政府特别的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在接到层面设置“一站式服务”,应当大力推广,需要摄取协助的工作一定要坚持“昔随是转”,一些无偿的福利性服务比如养老等,主体上不应由政府直接举办,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获得。

总之,我国的和谐社区建设是在政府的领导下进行的,同时,也

对各级政府提出了新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府努力的要什么程序,和谐社区才能建设到什么程度,政府自身改革完善到什么程度,和谐社区才能生长发育到什么程度。

下载关于共青团参与构建和谐社区建设的调研报告(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共青团参与构建和谐社区建设的调研报告(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和谐社区调研报告

    和谐社区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作为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结构主体的社区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是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和谐社区调研报告

    和谐社区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作为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结构主体的社区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是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共青团整体化构建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范文,作为参考! 2012年,根据团省委“5+2”工作格局和“两项试点”工作的总体部署,团市委联合电业局围绕区域共青团整体化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供电企业团组织的行......

    关于和谐社区建设的综合调研报告

    关于和谐社区建设的综合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协2007年度工作安排,6月中旬以来,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会同市民政局、综治办、计生委、市残联......

    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方面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以志愿、自治、公益和非营利为主要特征的各类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并正以崭新、醒目的形象进入政府和公众的视线,越来越多的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不可忽视的......

    如何提高共青团参与率的调研报告

    提高共青团活动青年参与率的探索关键词:共青团员 参与率 团组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需求日益多样化,青年的思想随着社会的进步,对自身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作为一名刚刚......

    深化平安建设 构建和谐社区

    深化平安建设 构建和谐社区 -------金沙镇虹西社区委员会平安创建总结 虹西社区地处通州市金沙镇西北区域,现有规模居民小区6个,住户1400户,人口约4200余人,现有党员118名,出租......

    促进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区

    促进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区——xxx社区创建省级 “平安家庭”活动示范社区申报材料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是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的有效载体,是全面提升社会治安防范整体水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