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市地方志书评审验收办法
上海市地方志书评审验收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确保本市地方志书(以下简称志书)质量,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国务院令第467号)、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中指组字[2008]3号)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第二轮新编地方志书编纂规划>的通知》(沪府办发[2010]5号)等法规、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上海市第二轮新编地方志书编纂规划内志书(即《上海市志》、上海市级专志、上海市区县志)及以上海市名称冠名的志书,包括纸质版志书和电子版志书,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 评议审定验收主体
第三条 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对志书的评议、审定、验收和批准出版。志书编纂单位须接到批文方可安排出版。
第四条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建立市地方志书评审专家库。
专家库由志书内容有关部门领导、方志机构领导和方志、历史、社会、档案、法律、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统计、保密等相关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须具正高职称,长期从事地方志工作的副高职称者也可聘为专家。
第三章 评议审定验收程序
第五条 原则上先由编纂单位组织对志稿进行“内评内审”,再由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评议、审定、验收。
第六条 编纂单位“内评内审”须由相关领导、部门负责人、本行业专家提出修改意见,志稿改定后须经本志编纂委员会会议或编纂委员会主任会议审定通过。
“内评内审”由承编《上海市志》各分志、分卷的部委办局或行业协会、承编上海市级专志的企事业单位、承编上海市区(县)志的区(县)地方志办公室及编纂以上海市名称冠名志书的单位自行组织。
第七条 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评议须由编纂单位提交需评议的志稿和评议申请,并附编纂单位内评内审意见(包括观点、史实、体例、保密等方面)。市地方志办公室根据志稿内容涉及范围,从地方志书评审专家库中遴选相关专家召开评议会。编纂单位须对评议会中的专家评议意见进行汇总、整理、归纳,并形成具体的志稿修改方案,报经市地方志办公室同意后对志稿进行修改。
第八条 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审定须由编纂单位提交送审志稿,该稿文字、图照、表格必须“齐、清、定”。市地方志办公室再次组织专家进行审定,所选专家与评议会专家应做到三分之二更换,三分之一保留。审定会须形成统一的志稿修改意见,编纂单位可对修改意见陈述看法。会后,由市地方志办公室下发审定意见。
第九条 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验收须由编纂单位提交验收志稿,由市地方志办公室职能部门逐条对照专家组审定意见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批文。
第十条《上海市志》由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力量对验收志稿进行总纂、通稿,最后经承编单位确认史实无误并签章后,由市地方志办公室批准交付出版。承编单位在校核阶段如有局部改动,须征得市地方志办公室同意。
第十一条 上海市区(县)志在报市地方志办公室审定的同时,报区(县)人民政府。
第十二条 评议审定验收各阶段须填具相关表格。评议后,由市地方志办公室负责填具《上海市地方志书评议情况汇总表》。审定后,审定专家组主审专家填写《上海市地方志书审定情况表》,并提交审定报告。验收后,由市地方志办公室职能部门负责填具《上海市地方志书验收表》。
第十三条 评议会专家组人员不得少于11人,审定会专家组人员不得少于9人,验收人员不得少于3人。
第四章 评议审定验收内容与重点
第十四条 “内评内审”和评议审定验收阶段均应对志稿内容是否符合宪法和保密、档案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全面、客观地反映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审查。
第十五条 各阶段审查侧重点各有不同。“内评内审”侧重点在于志稿内容有无重要缺漏,有无记载不实和偏颇;评议侧重点在于志稿内容是否正确反映区域或行业、专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特点特征,是否符合地方志书的体例和行文规范;审定侧重点在于志稿内容是否符合事物全局的大背景,对重大事件、重大历史问题、重要人物的表述是否准确,是否达到公开出版的要求;验收侧重点在于志稿内容是否按照专家组审定意见逐条修改。
第五章 审定验收质量要求
第十六条 质量要求应执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制定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和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制定的《上海市志行文规范》。
第十七条 志书质量的总体要求:观点正确、体例完备、内容全面、特色鲜明、记述准确、资料翔实、行文规范、文风端正、编校细致、印制规范。
第十八条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失误,以及历史发展中的曲折和问题。涉及重要史实和重大历史事件的评述,与中共中央有关精神保持一致。
第十九条 资料真实准确、全面系统。能反映事物发展脉络,纵不断主线,横不缺要项。人、事、物、时间、地点、事件经过等要素齐全。入志资料选用权威部门资料,同时重视社会调查资料。国民经济发展数据使用统计部门公布的法定数据,统计部门无统计的采用专业、行业的专项统计,再无,采用承编部门、相关部门的统计或社会调查数据,统计表注明资料出处。
第二十条 篇目设置符合“事以类聚”、“要项齐备”的基本要求,正确处理好全志的整体性与各分志(篇章)的相对独立性、体例的规范与个性的特点之间的关系。整体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归属得当,层次分明,排列有序,类目的升格和降格使用适度。标题简明扼要,准确规范,题文相符,同一门类各级标题不重复。
第二十一条 遵循“越境不书”原则,但可兼记事物的辐射与关联;坚持“生不立传”原则,但可采用人物简介、人物名录和以事系人、人随事出的方法记述在世者。
第六章 评议审定验收工作要求
第二十二条 评议、审定志稿须召开评议会和审定会。评议、审定专家必须三分之二以上人员出席,方可召开会议。评议、审定须形成文字意见,其中审定意见须得到应参加审定人员的半数以上同意,方可获准通过。
第二十三条 志书审定设主审1人,从宏观角度审查全稿,其他审定人员分工审查各部分志稿;同时,每部分志稿须有2人交叉审读。审定人员对志稿中存在的问题,可在志稿上批注,并应提交书面意见,主要问题须在审定会议上陈述。
第二十四条 评议意见须在评议稿送达后40个工作日内出具,审定意见须在送审稿送达后45个工作日内出具,验收意见须在验收稿送达后30个工作日内出具。
志稿未获通过,须再次修改报送。
第二十五条 评议审定验收阶段的审定单位和参加评议、审定的人员名单列入志书,以示负责。
第二十六条 市地方志办公室和编纂单位应妥善保存评议审定验收各阶段资料,并建立专门档案。
第二十七条 编纂单位未按市地方志办公室提出的关系志书质量重大问题意见修改志书内容的,或在志书验收后擅自修改志书内容的,市地方志办公室将提请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责令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纠正,并视情节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第二十八条 报送送审志稿的同时须报送本志的资料长编纸质版和电子版。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上海市地方志书评议情况汇总表》、《上海市地方志书审定情况表》、《上海市地方志书验收表》由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统一印制。
第三十一条 编纂以县级以下行政区域名称冠名志书、列入区(县)人民政府修志工作规划的志书可参照本办法,由区(县)地方志办公室组织评议审定验收工作。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2010年4月15日
第二篇:广东省地方志书审查验收办法(试行)(粤府办〔2008〕31号)
【发布单位】广东省
【发布文号】粤府办〔2008〕31号 【发布日期】2008-05-27 【生效日期】2008-05-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东省
广东省地方志书审查验收办法(试行)
(粤府办〔2008〕31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东省地方志书审查验收办法(试行)》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地方史志办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五月二十七日
广东省地方志书审查验收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规范地方志书审查验收工作,确保地方志书质量,根据国务院《 地方志工作条例》和《 广东省地方志工作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列入省人民政府规划的地方志书审查验收工作。
第二章 审查验收程序与主体
第三条第三条 地方志书审查验收分初审、复审和终审。
第四条第四条 省和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应成立地方志书审查委员会。
第五条第五条 省编纂的地方志书,由承修单位组织初审、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复审、省地方志书审查委员会终审。
地级以上市编纂的地方志书,由本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初审、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复审、省地方志书审查委员会终审。
县(市、区)编纂的地方志书,由本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初审、上一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复审、上一级人民政府组织的地方志书审查委员会终审。
第六条第六条 省编纂的地方志书,由一个单位承修的,初审由承修单位组织实施;由多个单位共同承修的,先由各承修单位分别审查各自编修内容后,报牵头承修单位统一组织初审。
第三章 审查验收人员
第七条第七条 省和地级以上市地方志书审查委员会应由保密、档案、历史、法律、经济、军事、地方志等方面的专家和有关部门领导13至15人组成;由本级人民政府分管领导或秘书长、副秘书长担任主任。
第八条第八条 省编纂的地方志书,参加初审的人员为承修单位分管领导和熟悉本行业的专业人员,不少于7人;参加复审的人员为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人员和有关专业人员,4至8人。
第九条第九条 地级以上市编纂的地方志书,参加初审的人员为本级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地方志工作机构人员和熟悉地情的专业人员,不少于11人;参加复审的人员为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人员和有关专业人员,6至8人。
第十条第十条 县(市、区)编纂的地方志书,参加初审的人员为本级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地方志工作机构人员和熟悉地情的专业人员,不少于9人;参加复审的人员为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人员和有关专业人员,6至8人。
第四章 审查验收内容与重点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主要审查地方志书的内容是否符合宪法和保密、档案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全面、客观地反映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初审、复审、终审均应对地方志书全面审查并侧重于相应的审查重点。
初审重点:资料真实、全面,符合国家保密规定;内容表述准确,突出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和行业特色等。
复审重点:体例符合要求;文字、数据、图表规范;交叉内容处理妥当等。
终审重点:内容符合宪法、法律、法规规定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重大事件、重大历史问题、重要人物的表述准确;达到公开出版要求等。
第五章 审查验收质量要求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送审的志书稿应内容齐全、规格统一、图文清晰。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志书稿资料真实、全面、系统,纵不断主线,横不缺要项;既反映成绩,又反映失误与问题;突出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和行业特色;收录标准统一。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志书稿体例适合内容记述的要求,体裁运用得当,篇目设置合理,选材恰当,记述准确、客观,行文规范,文风严谨;人物符合“生不立传”原则。
第六章 审查验收工作要求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初审、复审、终审均应召开审查验收会议。
终审会议须地方志书审查委员会半数以上成员到会方可召开,地方志书须审查委员会半数以上成员同意方可批准出版。终审会议应形成会议纪要。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地方志书的复审设主审1人,从宏观角度审查全稿,其他人员分工审查各部分的志书稿;同时,志书稿每部分应有两名人员交叉审查。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地方志书初审、复审通过后,组织实施机构应分别填写《广东省地方志书审查验收表》,与送审报告、送审稿一起报上一级审查验收机构。
《广东省地方志书审查验收表》由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印制。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初审与复审一般应在送审稿送达后45个工作日内完成,终审一般应在送审稿送达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如未获得通过,送审单位应按审查意见修改后再次送审,再次审查一般应在送审稿送达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审查验收人员应严肃认真,高度负责。对于地方志书稿中存在的问题,除在志书稿相应位置作批注外,还应提交书面意见,主要问题应在审查验收会议上陈述。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送审单位应按审查验收会议的意见,认真组织修改。如有不同意见,应向审查验收机构陈述。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审查验收机构名单和参加审查验收人员名单应列入地方志书,以示负责。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妥善保存本级地方志书初审、复审、终审的送审稿和审查验收表、终审会议纪要。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拒不接受地方志书审查验收机构提出关系志书质量重大问题的意见的,或在地方志书经审查验收批准后擅自修改地方志书内容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提请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以行政区域冠名、未列入省人民政府规划的地方志书的审查验收,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省地方史志办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上海市质量奖评审办法
上海市质量金奖个人评价标准(2005年)
前言
本标准为《上海市质量金奖个人评价标准(2005年)》。本标准由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管理认证处提出。本标准由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由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管理认证处负责起草。
引
言
为了引导本市组织和个人追求卓越绩效,提高产品、服务和经营质量,提高全社会质量意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制定的《上海市质量振兴实施计划》的有关规定,特制定《上海市质量金奖个人评价标准(2005年)》。
本标准参照原《上海市质量金奖个人评审标准(2004年)》以及《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 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GB/Z 19579—2004)相关的评价要求,按高层领导者、中层管理者、员工及其他人员四个方面规定了上海市质量金奖个人评价要求,为个人追求卓越绩效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准则,也可用于上海市质量金奖个人的评价。
本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激励和表彰创造卓越绩效和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树立质量标杆,学习、弘扬和推广他们在质量实践和质量理论方面的创新成果。
上海市质量金奖个人评价标准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上海市质量金奖个人评价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上海市质量金奖个人的评价。也可用于各类组织对质量工作先进个人的培育、评价。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GB/T19004—2000 质量管理体系 业绩改进指南 GB/T19580—2004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术语和定义
3.1 高层领导者
组织的最高领导层/最高管理层成员。3.2 中层管理者
组织的管理部门/基层领导。3.3 员工
组织内除高层领导者、中层管理者以外的人员。3.4 其他人员
从事质量理论、方法、工具研究及应用推广的人员。基本评价准则
申报上海市质量金奖的个人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从事质量工作十年以上;
——在质量理论与质量实践中有突出、明显的创新点,符合上海、行业的发展方向;
——质量意识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与质量管理实践的有效性显著,在本市或某一领域、产业、行业中起示范作用;
——为上海质量工作创造出卓越业绩或做出重大贡献,社会知名度高;
——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总结或卓有成效的质量管理理论研究成果,并具有推广价值; ——具有良好的品行和职业道德;
——个人所属的组织近三年内无重大的质量、安全、伤亡、火灾、爆炸、环境污染、公共卫生等事故。高层领导者评价准则
5.1 决策能力
5.1.1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关注未来,推进以顾客为导向追求卓越的经营理念。
5.1.2 领导组织经营战略的制订,在战略策划、实施、评价等全过程中,充分体现组织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增强组织核心竞争力,并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一致。
5.1.3 引导全体员工充分认识、理解以顾客和市场为导向追求卓越的经营理念,并影响其他相关合作方。持续满足顾客、市场及其他相关方的需要和期望,实现顾客满意、忠诚。5.2 质量管理体系
5.2.1 在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中,充分体现高层领导者的杰出作用。5.2.2 制订追求卓越的质量方针和目标。
a)质量方针确保全体员工关注顾客和市场要求,措施落实,可操作性强,实现情况良好。b)质量目标的制订,充分依据国家产业政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当前和未来的需求以及组织质量水平实际;对组织质量水平提升有实际指导意义。
5.2.3 关注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等过程,推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显著有效。5.2.4 健全质量责任制度,并严格贯彻执行。5.3 质量创新
5.3.1 学习、应用当前国内外先进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取得明显成效。
5.3.2 创建新的质量理论和方法,成绩显著。其经验和成果具有被普遍推广运用的价值。5.3.3 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期望,营造创新、授权、主动参与、快速反映和团队学习等方面的优良环境,建设有特色的质量文化。
5.3.4 协调和处理好社会、顾客、组织、员工和相关利益方等方面的利益关系,尊重、关心员工和合作伙伴,在利益分配、双向沟通和绩效测评等方面不断创新,组织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5.4 业绩
5.4.1近三年组织的主要绩效和质量水平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
5.4.2近三年顾客满意度和员工满意度横向比在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纵向比有明显提高。5.4.3 组织或个人的社会知名度高,组织或个人在社会享有良好的美誉度,组织的品牌战略效果显著。
5.4.4 编著有关质量论文、专著、译著、教材等,并公开发表。中层管理者评价准则
6.1 执行能力
6.1.1 在本职工作中充分体现质量工作必须以顾客和市场为中心的理念。6.1.2 掌握并熟练运用先进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使本部门在组织追求卓越绩效中做出突出贡献。6.1.3 与管理岗位相适应,掌握并熟练运用相应的管理理论、专业技术知识,实践经验丰富。6.2 质量管理体系
6.2.1 在建立和完善组织(部门)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标准中起到积极的指导、示范作用。6.2.2 执行组织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并通过各种途径努力使职能范围内的全体员工都能充分理解、贯彻执行、效果良好。
6.2.3 结合岗位工作的特点,保持质量稳定提高的措施扎实、有效。
6.2.4 结合岗位工作的特点,创造性地运用和传播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为提高组织的质量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做出了杰出的贡献。6.3 质量改进
6.3.1近三年来在攻克产品、服务、经营、管理等质量方面的难点和疑点方面成绩显著,对组织的发展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或为组织创造可观的效益。
6.3.2 解决难点和疑点的思路、方法以及形成的规范、标准或制度,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的价值。6.4 业绩
6.4.1近三年组织的(与本部门相关)主要绩效和质量水平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6.4.2 所属部门在市级以上的岗位、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奖。
6.4.3 编著有关质量的经验交流稿、论文、专著、译著、教材等,并公开发表。6.4.4 在行业、区域或组织内具有较高影响力。员工评价准则
7.1 职业素养
7.1.1 具有高度的质量意识,对本组织(部门/集体)的质量工作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7.1.2 熟悉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方法,本岗位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作质量长期保持优异。7.1.3 有过硬的岗位操作、经营和服务技能,有一专多能的本领。7.2 质量管理体系
7.2.1 在建立和完善组织(部门/集体)的质量管理体系中,为体系有效运行做出了积极努力。7.2.2 注重顾客需求和反馈信息,提出改进意见并积极参与,效果显著。
7.2.3 不断学习、探索和改进,创造和总结实用的质量工作方法,在实践中取得显著的成果,又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得到组织、行业和/或专家的认可,被组织、同行广泛采用。7.3 质量技能
7.3.1 结合本岗位的特点,运用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开展质量改进活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质量,完善服务,降低成本。
7.3.2 无保留地传授岗位操作、经营和服务技能,以点带面,对提高组织(部门/集体)总体水平做出重要贡献。
7.3.3近三年来在攻克产品、服务、经营、管理等质量方面的难点和疑点方面成绩显著。7.4 业绩
7.4.1 在岗位操作、经营和服务技能的评比中获得市级以上优胜奖励。
7.4.2 产品、工作、服务质量业绩连续三年名列前茅,在组织(部门)内为各方面所公认。7.4.3 编写有关质量的经验交流稿或论文等,并在一定范围内交流、发表。其他人员评价准则
对从事质量理论、方法、工具研究及应用推广,为上海质量工作做出卓越业绩或做出重大贡献的个人,有关评价条件如下(但不限于):
——在质量领域的理论研究上有重大突破和创新,并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在质量立法或司法实践中有重大贡献,并产生重要的社会影响; ——长期从事质量教育、培训、宣传、出版等工作,并做出杰出贡献; ——打假治劣,保护消费者权益,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做出杰出贡献;
——在质量管理、质量检测、计量、标准化、工程监理、认证认可等专业机构中,长期从事质量工作,并做出杰出贡献。
————————————
第四篇:地方志书质量规定
地方志书质量规定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 《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志办公室、全军军事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武警部队编史办:
为了确保地方志书的编纂质量,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国家关于出版管理的法律、法规,在总结修志经验,征求各地和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现予以印发,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情况执行。
部门志、行业志、乡镇志等志书的质量要求,可参照本规定有关条文执行。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
二○○八年十月二十七日
地方志书质量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全面、客观、系统地编纂地方志书,确保质量,根据《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国家关于出版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地方志书(以下简称“志书”),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编纂的志书。
第三条 志书质量的总体要求:观点正确,体例严谨,内容全面,特色鲜明,记述准确,资料翔实,表达通顺,文风端正,印制规范。
第四条 本规定凡涉及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的内容,以现行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为准。
第二章 观点
第五条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第六条 记述社会主义时期的内容,应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风貌,全面反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程和成绩,正确反映历史发展中的曲折和问题。
第七条 志书不得含有下列内容: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宣扬邪教、迷信、赌博、暴力的;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等重大问题,法律、法规及政策未作规定的,经由有关部门审查把关,正确把握记述尺度。
第三章 体例
第八条 坚持志体。横排门类,纵述史实,述而不论。体例科学、规范、严谨,适合内容记述的要求。
第九条 凡例关于编纂志书的指导思想、原则、时空范围、体裁、人物收录标准、资料来源、行文规范、特殊问题处理等要求,清楚明确。
第十条 志书名称以下限时的本行政区域名称冠名。其中,市辖区志书在本行政区域名称前冠以上一级行政区域名称,如“××市××区志”。
续修志书名称标明上下限年份,如“××县志(××××-××××)”。
第十一条 体裁运用得当,以志为主。
(一)述
根据志种和内容层次的不同,合理设置,概述事物发展全貌和特点等。
(二)记
大事记选录大事得当,重要事项不漏,时间、地点、人物(单位)、结果等要素齐备。
专记设置因事制宜,选题严格,数量适度。
编后记重点反映修志始末。
(三)志
门类设置合理。纵述史实把握事物的发端、变化和现状,不缺失主要事物、事物的主要方面和事物发展的重要阶段。
(四)传
立传人物为在本行政区域有重大影响者,以及本籍人物在外地有重大影响者。
(五)图、照
图、照注重典型性、资料性,从不同角度反映变化的情况。
卷首插图包括本行政区域位置图、地形图、行政区划图、交通图等。地图采用国家测绘部门和有关部门绘制或者审定的。重要地理信息数据采用测绘部门公布的法定数据。
照片无广告色彩。除人物传、人物简介外,无个人标准像。
(六)表
设计合理,要素齐全,内容准确,不与正文简单重复。
(七)录
附录的原始文献、补遗考订等资料具有重要存史价值。
(八)索引
分类标准统一,名称概念清楚,提炼的标目符合主题原意,附缀正文页码准确。
第十二条 篇目设置符合“事以类聚”、“类为一志”的基本要求,科学分类与现实社会分工(现行管理体制)、全志整体性与分志相对独立性的关系处理妥当。
整体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归属得当,层次分明,排列有序。类目的升格或降格,使用适当。
标题简明准确,题文相符,同一门类各级标题不重复。
第四章 内容
第十三条 内容反映本行政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根据各地实际分类,记述内容大致涵盖以下方面:
(一)建置、自然环境、资源、人口等;
(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邮电信息、公用事业等;
(三)农业、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经济管理等;
(四)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政治协商会议、民主党派、群众组织、公安司法、军事等;
(五)教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卫生和计划生育、体育等;
(六)人民生活、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民政、民族、宗教、风俗、方言等;
(七)人物。
第十四条 内容完整,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反映事物基本特征,记述有深度。
第五章
记述
第十五条 区域界限明确。以本行政区域为记述范围,越境不书。交代背景,反映与本行政区域外的横向对比、联系等,不视为越境而书。
第十六条 时间界限明确,不随意突破志书的上限和下限,严格控制上溯或下延。
续修志书处理好与前志的衔接,注意对前志的拾遗补缺、订讹正误。
第十七条 记述事物、事件和人物,寓观点于记述之中。述体中的必要议论适度,不空泛。
第十八条 志书中同一名称、事实、数据、时间、度量衡、术语的表述,前后一致。
第十九条 内容记述不机械重复。交叉记述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记述,或此详彼略,或用互见法。
第二十条 生不立传。在人物传、人物简介、人物表以外记述人物,以事系人、人随事出。记述人物准确、客观、公允。
第二十一条 人物传记述传主的生卒年月、籍贯(出生地)、主要经历、典型事迹、个性特征、社会评价等。人物
简介略记人物履历及主要事迹,不面面俱到。人物表要素不缺。
第二十二条 图的制作规范,要素齐全,包括必要的图题、图例和注记。
照片主题明确,图像清晰,注明时间、地点、事物、需要说明的人物的位置及时任职务等。
第六章
资料
第二十三条 资料真实、准确。
资料经过鉴别、考证、核实、时间、地点、人物(单位)、事实、数据等准确。
有歧义但不可或缺的资料,多说并存。
第二十四条 资料全面、系统。
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资料齐全。
反映事物发生、发展过程的资料连贯、系统。
人、事、物,时间、地点、事件经过等要素齐备。
第二十五条 资料具有代表性、权威性。
注重使用原始资料。
第七章
行文
第二十六条 使用规范的现代语体文记述,不用总结报告、新闻报道、文学作品、教科书、论文等写法。
第二十七条 行文严谨、朴实、简洁、流畅。除引文和特殊情况外,以第三人称记述,不用第一人称。
第二十八条 使用规范文字,用词概念准确,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使用口语、方言、土语、俗语适当;不滥用时态助词;慎用评价词语;不用模糊、空泛词句。
时间、空间概念表述准确具体,指代明确。
第二十九条 无知识性和常识性错误。不乱改科学定律、理论概念、政治术语、历史典籍、名家名言的提法和内涵等。
第三十条 各种组织、机构法律法规、文件、会议等专有名称使用全称。使用简称的,在适当地方括注于全称之后,简称概念准确规范,不产生歧义。
第三十一条 不同时期的国家、团体、机构、职务等名称,均用当时名称。历史朝代名称使用规范的通称,以新版《现代汉语词典》附录的中国历代纪元表为准。
第三十二条 今地名使用各级政府审定的标准地名。
历史地名使用当时名称,括注志书下限时名称。
涉及其他行政区域地名的,其行政隶属关系明确。
第三十三条 跨区域的山脉、河流、湖泊、水库、公路、铁路、航线、文物、名胜古迹、重大事件等,其名称和数据以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为准。
第三十四条 人物直书姓名,不冠褒贬词语,不在姓名后加身份词;必须说明身份的,首次出现时在姓名前冠以职务(职称)。
第三十五条 译名准确。外国国名和常见的地名、人名、党派、政府机构、报刊等译名,以新华通讯社译名为准。
新华通讯社没有译名的,首次使用译名时括注外文全称。
第三十六条 生物、矿物名称,使用学名。记述自然资源涉及本地生物名称的,首次出现时采用二名法,括注本地俗名。
第三十七条 表格包括表序、表题、表体和必要的表注等。表题的时间、范围、主体内容和表格性质等要素齐全。全书表格样式、编号统一。
第三十八条 文中图统一编号。
第三十九条 统计数据的使用,符合国家统计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数据的定义、含义、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等
清楚、准确,不错用、滥用。
统计数据以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法定数据为准。统计部门没有统计的,采用业务主管部门的统计数据。
第四十条 注释符合学术规范,便于查找原文。注释形式全书统一。
引文和重要资料注明出版。
第四十一条 数字、量和单位、标点符号的使用规范、统一,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八章
出版
第四十二条 出版,符合国家关于出版管理法律、法律及相关规定的要求。
第四十三条 民族自治地方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的志书,符合国家关于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物管理的规定。
第四十四条 出版制作以电子为介质的志书,符合国家关于电子出版物管理的规定。
第四十五条 印制,符合国家关于印刷业管理、音像制品管理的规定。
第四十六条 版面格式规范,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装帧美观、大方。分册出版的志书,整体设计统一,形成系列。
封面书名采用印刷体,不用个人题签。
第四十七条 采用16开本(889×1194mm),文字横排。
第四十八条 编辑校对符合国家关于图书质量管理的规定。全书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一。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志工作机构可根据本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五十条 本规定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五篇: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书行文规则1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书行文规则
时间:2016-11-12 14:12:49 来源:呼和浩特市地情网作者:
一、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志书质量,使志书行文统一规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标准,结合自治区实际,特制定志书编纂行文规则。
第二条志书行文规则总的要求:使用语体文记述,行文通俗流畅,内容表述科学、准确、清晰、严谨,表达形式统一规范;所用名词、术语、符号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标题排列、图表绘制、文字使用要醒目清晰、规格一致;行文中同一词语始终表达同一概念。
二、标题层次
第三条每部志书封面、扉页、书脊(盟市、旗县适用)需标全志名称《X X志》(X XXX—X XXX),要相应标出蒙文。志书封面还应标“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丛书”字样。
志书内容依次排列本级行政区划图、城区图(盟市、旗县适用)、照片、志书编纂委员会成员名单、编辑人员名单、评审委员会成员名单、序、凡例、目录、概述、大事记、正文(篇章节)、人物、附录、编纂始末、索引等。
第四条志书原则上设篇、章、节、目四个层次,目以下可根据需要设多级子目,标题前冠以序号。书写格式如: 第一篇
X XX(第一层)第一章
X XX(第二层)第一节
X XX(第三层)
一、X XX(第四层)
三、文体语言
第五条志书的记述,一律采用规范的语体文记述体,即现代汉语书面形式。除引文外,杜绝使用文言文、文白相夹的半文言文、方言、土语、俗语和口语等。
第六条志书语言要符合现代汉语语法,做到修辞恰当,逻辑严密。杜绝假话、空话和套话。不使用模糊概念,用词要准确。行文要简洁、朴实、流畅。运用某些专业术语,要以国家或主管部门颁发的规范术语为准。
第七条志书为资料性著述,以记述为主。不得写成资料汇编、论文、文学作品、新闻报道、工作总结、教科书等。
四、称谓名称
第八条志书记述一律采用第三人称书写,不使用我党、我国、我区、我厅(局)、我盟(市)、本旗(县)等第一人称。机构、单位在同一篇(章)首次出现时,使用全称,并括注规范简称;再次出现的,可使用规范的简称。
第九条文件、会议、公报名称必须使用全称。如名称过长,可在首次出现时使用全称并括注下文所用的简称。简称应概念准确,不易产生歧义。
第十条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称谓:1927年8月至1928年4月称工农革命军,1928年5月至1937年8月称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1937年8月25日至1946年6月分别称八路军、新四军,1946年7月以后称人民解放军。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地区(包括内蒙古东部地区)人民军队的称谓:1945年9—12月称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年1—12月称东北民主联军,1947年1月以后称人民解放军。
对内蒙古东部地区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8月15日这一历史时期,应称为东北沦陷时期,不称“伪满洲国时期”,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1936年2月至1945年8月,日伪所建立的伪蒙古军总司令部、伪蒙古军政府、伪察南自治政府、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伪蒙疆联合委员会、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统治时期,应称为内蒙古中西部沦陷时期,不称“伪蒙疆时期”。文中涉及到日伪政权中职官名称时,可直书其名,但必须冠以“伪”字。如:伪满洲国国务院、伪民生部大臣等,不加引号。
辛亥革命以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要注意正确使用称谓。辛亥革命至1912年3月前,应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4月以后至1925年6月30日国民政府成立之前,一律直接称中华民国XX部,或简称民国政府,不以“北洋政府”、“北京政府”相称;1925年7月1日至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之前,统称国民政府;1946年7月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改称国民党政府,在这期间,所有的人民政权、民主政府,均以当时当地的称谓相称。第十一条人物直书姓名,不加任何褒贬词。除引文外,姓名之后不加任何称呼。如同志、先生、女士等。为反映历史真实,必要时姓名之前可冠以职务、职称。同名者,可分别在首次出现时予以注明。人物的字、号、别名、曾用名、绰号等,首次出现时可以写出,以后不必重复。
第十二条涉及外国国名、地区名、语种、党派、社团、机构、人名、报刊、著作名等,一律先写中文名,其译名均以新华通讯社的译名或社会上公认的译名为准。首次在志书中出现时,须括注其外文原名全称。
第十三条记述动物、植物、矿物等名称时,应书写其标准学名,必要时括注拉丁文、当地俗名。科技术语、名词及名称,凡已有中文定名的,一律采用中文名称,括注外文原名全称;尚未确定中文名称的,可采用比较接近原文含义的临时名称,并括注外文原名。
第十四条使用历史地名,用当时名称,并括注志书下限时名称。第十五条一些专用名词或约定俗成的名词,在志书中首次出现时,应括注内容。如:五讲四美(“五讲”,即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即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等。
第十六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次政治运动的称谓,按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的提法表述。如:不能将“文化大革命”称为“十年浩劫”、“十年**”、“文革”;不称“左”的路线、极左路线等。
五、时间表述
第十七条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的表述,用阿拉伯数字书写。世纪、年代起讫和人的生卒年用连接号“—”表示。如“10—20世纪”、“l949—1999年”;“朱X X(1913—1990),X X人,史学家”。
第十八条历史纪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采用朝代年号纪年,括注相应的公元纪年。清代及清代以前的纪年用汉字书写,民国纪年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清宣统三年(1911)、民国5年(1916)。括注的公元纪年,可略去“公元”二字;括注的公元前纪年,应写成“公元前XX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律采用公元纪年。
第十九条年份不能简写,如1980年不能写作“80年”;1949-1999年不能写作“49-99年”。
第二十条时间表述要准确、具体,不用模糊的时间概念。如:“去年”、“目前”、“多年来”、“以来”、“最近”、“至今”等,不能出现在志书中。
第二十一条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用汉字。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应用间隔号“·”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并外加引号。涉及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如“一·二八”事变(1月28日)、“一二·九”运动(12月9日)、“五四”运动。
六、数字计量
第二十二条行文中的统计数据一律使用国家统计部门数据,统计部门没有的采用专业部门数据。物价数据分别记述时,使用当年价,如进行纵向比较,须折换为同一的不变价,并予括注。第二十三条统计表中的数值,如正负整数、小数、百分比、分数、比例等,必须用阿拉伯数字。
第二十四条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如:一律、一方面、星期五、八国联军、五省一市、十一届三中全会。
第二十五条 5位和5位以上阿拉伯数字,一律采用国际通用的三位分节法,分节间空为二分之一个阿拉伯数字 的位置,如:402 312,不能写成402,312。尾数有多个“0”的整数数值,可用“万”、“亿”作单位,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如34 500可写成3.45万,不得写成3万4千5百。
第二十六条年龄、体重、身高、气温、部队番号、文件编号、证件号码和其他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如84062部队、国办发[1988]09号文件、21/22次特别快车、90号汽油等。
第二十七条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用汉字,连用的两个字之间不得用顿号“、”隔开。如二三米、十一二吨、五六十年代。用“几”字的数字表示约数,必须使用汉字。如:几千年。第二十八条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或书写的纪年、时间、数值,不能断开或移行。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数值范围时,以波浪式连接号“~”连接。如果数值有计量单位,波浪线前后数值的计量单位、百分号以及以万为单位的,不得省略。如150千米~200千米、20%~30%、2万~5万人次。
第二十九条物理量量值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并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第三十条志书行文中计量单位用汉字表述,不使用计量单位符号、数字符号、化学分子式和其他符号,但在公式中均使用各种符号。如:在行文中用“平方米”、“大于”、“水”,在公式中用“m 2”、“>”、“H2O”。
七、用字标点符号
第三十一条行文用字一律使用标准的简化汉字。
第三十二条对古人名、地名、古籍、引文等可能引起歧义的字,保留原用繁体字或异体字,并注明。
第三十三条行文中需用外文字或少数民族文字的,均采用印刷体。第三十四条行文所用标点符号,一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1996年6月1日实施的《标点符号用法》为准。
八、图表照片
第三十五条入志地图需注明比例尺度。所用地图以测绘部门的公开资料为准。
第三十六条表格一般包括表题、表序、表头、表文、表注等项。表格多时,需设续表,并在转页表上面左侧注明“续表”字样。续表多时,应标注“续表一”、“续表二”、“续表三”„„。第三十七条入志照片需真实、清晰,具有代表性、说明性。
九、引文注释
第三十八条引文均须加引号,并在页下注明出处。引文要直接引用原著,尽量不转引;如必须转引时,要注明转引自何书、何文。第三十九条引文注释应要素齐备。注释采用页下注,序号用①②③„„标示。内部资料不作引文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