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等筑路材料复习纲要
高等筑路建筑原材料
1.土的主要矿物成分及工程性质。
2.土的矿物成分中最易引起工程问题的是哪些成分?应采取何措施? 3.土中水的形式和作用。
4.常用改性沥青的分类及特性。5.SBS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
6.改性沥青的性能评价指标有哪些?
1.土的主要矿物成分及工程性质。
粘土矿物,工程性质:1.蒙脱石:亲水性高、易膨胀和收缩、压缩性高、强度低2.伊利石:介于两者之间3.高岭石:亲水性差、可塑性低、压缩性低、性能稳定.水溶盐类,工程性质:P10 腐植质,工程性质:高度的亲水性,高的可塑性…强烈侵蚀结合料与土之间的相互作用
2.土的矿物成分中最易引起工程问题的是哪些成分?应采取何措施? 粘土矿物:工程应用措施:掺石灰处理(降低土体含水量)掺砂石粉煤灰(降低粘土的液限)水溶盐类中的易溶盐类:工程应用措施:限制土中易溶盐含量;采取防渗措施;利用化学反应生成不溶盐
腐植质:工程应用措施:限制腐殖质含量,掺灰处理或换填处理。
3.土中水的形式和作用。
水的作用:
①填充土中空隙,溶解土中矿物;②参与化学反应;③创造施工条件。
工程处理方法:
确定最佳用水量,以利化学反应的产生,以及确保良好的施工条件。
土中溶液反应:常采用掺加石灰等材料的方法,以改变溶液中的强酸环境
4.常用改性沥青的分类及特性。
常用:
1.低密度聚乙烯(LDPE)改性沥青性质:结晶度低、支链多、融点低、柔韧性好
工程特性:强度较高、延伸率较大;与沥青的相容性和集料的粘附性较差。掺加LDPE,可大幅改善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略微降低低温性能
2.高密度聚乙烯(HDPE)P18 一般选用低密度
3.聚乙烯-醋酸乙烯酯(EVA)改性沥青工程特性:EVA比PE具有更大的弹性和韧性,并且与沥青的相容性远好于PE,因此在国际上被广泛用于沥青改性;在我国因其价格较高使用较少。EVA掺量增加,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得到增强,并不降低低温性能
4.丁苯橡胶(SBR)改性沥青工程特性:丁苯橡胶与沥青的相容性并不好,通常是以2~5μm的颗粒分散在沥青中,在热贮存时,会有一定的上浮现象。对沥青的高温性能影响不大,较为突出的是沥青的低温变形能力大幅度提高。
5.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改性沥青工程性质P23
5.SBS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SBS的改性原理
1.SBS熔入沥青后,其中的苯乙烯(S段)可以吸收软沥青质,体积可膨胀到原来的9倍,形成海绵状材料,冷却后,形成具有弹性的三维网状结构。
2.SBS的两相分离结构决定了它具有两个玻璃化温度(高弹态↔玻璃态),聚丁二烯(B段)为-80℃(-100℃),聚苯乙烯(S段)为80℃(105℃)。
3.当温度超过80℃时,S段(苯乙烯)开始软化流动,有利于拌和与施工;
4.而在路面正常使用温度下,S段呈高弹性的固态,起到交联增强的作用,降低了沥青的流动,提高了高温稳定性;
5.在低温环境下,B段(丁二烯)通常仍在玻璃化温度以上,仍具有较好的柔韧性,提高了沥青的抗疲劳和抗开裂的能力。
附加:三类狭义改性沥青的作用
树脂类改性沥青(LDPE和EVA)主要改善高温性能; 橡胶类改性沥青(SBR)主要改善低温性能;
热塑性橡胶类改性沥青(SBS)可同时改善高温和低温性能。
6.改性沥青的性能评价指标有哪些? Ppt:
性能评价的关键性指标:针入度指数PI 性能评价的新指标:弹性恢复,测力延度,粘韧性,离析试验,低温弯曲试验 传统指标:针入度指数PI;
新指标:弹性恢复、延度拉伸柔量、粘韧性、软化点差和低温弯曲破坏应变等。书上:P25-31,p30的表
散粒体材料
1.级配碎石用做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中间层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级配碎石材料组成设计的步骤是什么? 3.级配碎石的性能特点是什么?
1.级配碎石用做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中间层的主要作用是什么?P39、48 级配碎石用做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中间层的主要作用是延缓反射裂缝和排水双重作用。用做基层或底基层:作为路面结构的主要承重层之一P39 2.级配碎石材料组成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P43
方法:数解法【试算法(优势粒径法)、正规方程法】
图解法
级配碎石材料组成设计步骤
1.检验各种规格(一般为4档:31.5~19、19~9.5、9.5~4.75、<4.75mm)的集料是否满足材料要求;
2.将各种规格的集料进行筛分;
3.按试算法或图解法获得各种规格集料的1~3组配合比(分别使得合成级配接近规范范围的上限、中值和下限);
4.进行重型击实试验,分别获得每组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用水量; 5.通过CBR试验,获得每组混合料的CBR;
6.通过室内动三轴试验,获得每组混合料的回弹模量和塑性变形累积规律(选做); 7.采用室内渗透仪,获得每组混合料的渗透系数(选做);
8.根据CBR、回弹模量和塑性变形等,确定各种规格集料的最佳配合比。3.级配碎石的性能特点是什么?
力学性能
CBR(California Bearing Ratio)
回弹模量(Resilient modulus)随应力增加,回弹模量逐步增大
塑性变形(Plastic deformation)随偏应力和荷载循环次数增加,塑性累积变形逐渐增加
水力学性能
渗透系数(Hydraulic Conductivity)渗透系数与孔隙率近似呈直线关系。级配碎石最大干密度大时,孔隙率和渗透系数小。渗透系数和级配碎石粒径分布有关,随集料中小于0.5mm细料增加而降低。
性能总结:
1.级配碎石回弹模量的应力依赖性 2.级配碎石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3.级配碎石具有一定的渗透性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1.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抗压强度越大越好吗?如何理解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抗压强度标准?
2.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具有哪些性能?这些性能之间存在什么内在联系?
3.按试件受力方式和控制模式分,疲劳试验可分为哪几种?对同一种材料的疲劳寿命有何影响?
4.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配合比设计步骤。 5.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施工的关键步骤是什么? 6请按对强度贡献的大小排序,列出水泥稳定材料、石灰稳定材料的主要强度作用。 请指出级配碎石的主要性能特点和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强度主要特征 1.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抗压强度越大越好吗?如何理解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抗压强度标准?p69 不是越大越好,抗压强度与干缩性能:水泥稳定碎石—抗压强度增加,干缩应变先减小后增大,抗压强度与温缩性能:水泥稳定碎石—抗压强度增加,温缩系数呈波浪形,存在最佳值 二灰稳定材料—抗压强度增加,温缩系数基本也增加
抗压强度与抗冻性:二灰稳定材料---抗压强度增加,抗冻性基本是下降的。抗压强度与刚度:强度越大,刚度越小p67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抗拉强度标准一般取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为3~5Mpa,比较折中。若太小,则强度不满足要求,容易损坏;若太大,则干缩系数大,尤其对重型车来说,疲劳寿命也会大幅减小。
2.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具有哪些性能?这些性能之间存在什么内在联系?p53、p69 力学性能,收缩性能,水稳定性,疲劳性能 联系
力学性能(抗压强度)增加,收缩性能(干缩)存在最佳值。力学性能(抗压强度)增加,收缩性能(温缩)存在最佳值。力学性能(抗压强度)增加,水稳定性也越好。力学性能(抗压强度)增加,疲劳性能也越好。采用综合压缩模量来衡量考虑所有性能。
EYSEYS σUCS m、n λd、λt εd·εt·m、m UCSmddmnttm—— 综合压缩模量,MPa; —— 无侧限抗压强度,MPa; —— 地区影响系数,m+n≤1; —— 考虑干(温)缩应变速率的系数;—— 最大干(温)缩应变,×10-6。
3.按试件受力方式和控制模式分,疲劳试验可分为哪几种?对同一种材料的疲劳寿命有何影响? 受力方式:
弯拉(曲)疲劳试验
弯拉(曲)疲劳试验中试件实际为单向应力状态(梁试件),试验较为烦琐。劈裂疲劳试验
又称为间接拉伸试验,试件承受双向应力状态(圆柱体试件),操作简便。影响
劈裂疲劳试验所得疲劳寿命远小于弯拉(曲)疲劳试验所得疲劳寿命,与其受力状态是密切相关的。控制模式: 控制应力疲劳
在疲劳实验过程中,保持加载大小不变; 试件模量越大,其疲劳寿命越大。控制应变疲劳
在疲劳实验过程中,保持试件所受应变不变。(加载逐步变小)试件模量越大,其疲劳寿命越小。
对同一种混合料,控制应力疲劳寿命远小于控制应变疲劳寿命。4.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配合比设计步骤。书上P73 Ppt:
(1)取样筛分
从料场选择有代表性的试样,进行筛分;(2)级配组成(矿料配合比)图解法 试算法
“优势粒径法”(所谓优势粒径是指某种集料中在某级筛孔上占有绝对优势的粒径,即分计筛余最大的粒径)
(3)制备不同结合料剂量的混合料试样(混合料配合比)按不同类型的混合料,预估其用水量; 至少需要制备三种剂量的混合料试样;
(4)确定各种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进行击实试验,测定和计算干密度和含水量 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1)制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
按上述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制备抗压强度试件(Φ50×50、Φ100×100、Φ150×150 mm);
平行试件的个数与偏差系数有关,一般为9~13个。(2)试件养生
在规定温度(北方20±2℃,南方25±2℃)下保湿养生6d(或27d),浸水1d。(3)抗压强度测试与计算
将试件放在试验仪的升降台上(台上先放一偏球座),以1mm/min的速度加载,记录试件破坏时的最大压力P。
按Rc=P/A计算试件的抗压强度。(1)选定合理的结合料剂量(2)实际使用剂量 增加0.5~1.0% 5.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施工的关键步骤是什么?
混合料拌和(拌和机)按比例控制各料斗上料速度、控制进水速度(较最佳含水量大1%)
强制式拌和机等拌和
检查拌和均匀性、在线配合比
混合料运输(自卸卡车)应前后移动装料,防止离析(FIG)
尽快运输到现场;覆盖篷布,尽量减少水分损失
混合料摊铺(摊铺机)宜连续摊铺,禁止停机待料
适宜速度:1m/min左右 列队方式:两台梯队摊铺
离析处理:及时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检查:摊铺均匀性
混合料碾压(压路机)合适碾压顺序:静压→轻振→重振→胶轮静压→钢轮静压
静压要充分,振压不起浪、不推移
碾压时应重叠1/2轮宽,结束时应无明显轮迹 压路机禁止刹车
一定要保证压实度,灌砂法检测压实度
接缝横缝设置:中断施工超过2h(水泥稳定类),应设置横缝
纵向用三米直尺定出横缝位置 横缝断面:竖向平面
横缝碾压:横向碾压,逐渐过渡到新铺层,然后进行正常的(纵向)碾压质量管理及验收
纵缝设置
相邻车道摊铺时间相差1h以上设置(尽可能采用两台摊铺机梯队摊铺)
摊铺时采用钢模或平整的枕木,采用垂直相接方式 纵缝位置:相邻车道线上
纵缝碾压:采用正常的纵向碾压方式
养生及交通管制
养生方法:应将麻布或透水无纺土工布湿润,然后人工覆盖在碾
压完成的基层顶面。覆盖2小时后,再用洒水车洒水,或用塑料薄膜覆盖养生。
洒水方式:洒水车的喷头要用喷雾式,不得用高压式喷管 养生期:水泥稳定类7d,二灰稳定类28d
交通管制:在养生期间应进行交通管制
6.请按对强度贡献的大小排序,列出水泥稳定材料、石灰稳定材料的主要强度作用。P53 按从大到小
水泥:水化作用——离子交换作用——化学激发作用——碳酸化作用 石灰:离子交换作用——碳酸化反应——火山灰反应——结晶反应
7、指出级配碎石的主要性能特点和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强度主要特征 级配碎石的主要性能特点:1.级配碎石回弹模量的应力依赖性
2.级配碎石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3.级配碎石具有一定的渗透性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强度主要特征:1.环境温度越高,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强度形成和发展越快,当温度低于5℃到0℃时,强度难以形成和增长。低于0℃时,如经冻融,强度降低p60
2.强度随龄期不断增长
3.强度与材料品种、养生条件有关p61其他参考p70
沥青面层材料
1.SMA的材料组成上具有哪些显著特点?这些特点与其使用性能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2.SMA配合比组成设计步骤是什么?
3.SMA混合料检验中,析漏和飞散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两者有无联系? 4.SMA混合料在设计和施工中最易出现哪些问题?应采取什么有效措施? 5.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6.SMA配合比组成设计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组成设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7.SMA沥青混合料的施工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施工有什么主要区别?
1.SMA的材料组成上具有哪些显著特点?这些特点与其使用性能之间具有什么关系?p78
2.SMA配合比组成设计步骤是什么? 3.3.1设计初试级配 3.3.2计算各种矿料密度
3.3.3计算粗集料骨架混合料的平均毛体积相对密度γCA 3.3.4计算初试级配捣实状态下的粗集料骨架间隙率VCADRC 3.3.5预估油石比Pa或沥青用量Pb 3.3.6成型马歇尔试件
3.3.7计算SMA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γt
3.3.8计算SMA马歇尔混合料试件中的粗集料骨架间隙率VCAmix(与VCADRC对比)3.3.9相关指标的计算,试件空隙率,试件矿料间隙率,试件有效沥青饱和度 3.3.10确定最佳设计级配,最佳设计级配必须满足下列两个条件: VCAmix VMA>17 11对于选择的最佳设计级配,以初试沥青用量、初试沥青用量±0.2~0.4%制作3个油石比的SMA马歇尔试件; 测试马歇尔稳定度、流值,计算VCAmix、VV、VMA、VFA等技术指标; 13 按设计空隙率,确定最佳油石比,并检查对应的技术指标是否满足要求。 3.SMA混合料检验中,析漏和飞散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两者有无联系? 谢伦堡析漏试验:试验目的:确定SMA混合料的最大沥青用量。(施工中的流淌问题)肯塔堡飞散试验:试验目的:确定SMA混合料的最小沥青用量。 有联系:析漏和飞散试验往往同时进行,所以可得出两条曲线,且两条曲线交点基本与最佳沥青用量接近p91 4.SMA混合料在设计和施工中最易出现哪些问题?应采取什么有效措施? 设计中:P98 施工中:P112 5.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118 2.1旧料掺配设计 2.2新掺材料设计 2.3工艺性能设计 6.SMA配合比组成设计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组成设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SMA配合比组成设计:SAM的配合比设计核心是粗集料的骨架设计,粗集料的骨架性质决定了细集料含量的多少,决定了混合料的级配组成,在某种意义上也决定了沥青用量大小和沥青玛蹄脂的组成。SMA对于混合料的级配组成要求很严格,除强度外,对于各种密度(毛体积相对密度、表观相对密度、有效相对密度等)、粗集料骨架间隙率VCA及试件空隙率VV、矿料间隙率VMA、有效沥青饱和度VFA也都有严格的要求,需经过检验复核才能确定。SMA最终需确定沥青最佳用量,过程中没有水。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相对于SMA,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组成设计比较简单,对于结合料的级配组成没有严格的要求,整个组成设计中最重要的是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检验时也只需检验抗压强度即可。 7.SMA沥青混合料的施工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施工有什么主要区别? SMA:需要严格的适宜的温度条件。SMA拌和、摊铺、碾压温度均较常规路面施工温度要求高,各个环节的温度都需要严格控制,需保证连续作业,所有工序在混合料温度降至100℃以前全部结束。碾压时采用初压、复压、终压的步骤。 无机:施工全过程需对水的用量进行严格控制。水对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至关重要,从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直到最终的养护都需要严格控制含水量。一般,由于运输、施工过程中的水损失,拌和时多加1%的水,施工及养护过程中,也要及时喷洒水。碾压时通常采取静压→轻振→重振→胶轮静压→钢轮静压的步骤。 沥青稳定基层材料 1.采用多级嵌挤设计方法设计LSAM时,级配控制参数有哪些?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P140 级配的级配参数,CA比、FAC比、FAF比等。为了约束粗集料的离析和压实不稳定性现象,对级配的粗集料部分组成提出CA比要求。 为了分别保证第二级和第三级形成嵌挤状态,采用FAC比和FAF比对级配细集料部分的嵌挤进行约束。 2.为确保达到嵌挤状态,有哪些级配状态检验指标?这些指标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P141 VCAmix 压实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骨架间隙率,%小于捣实状态下粗集料骨架间隙率,% 骨架接触度SSC(stone-on-stone contact) 压实成型的混合料粗集料毛体积相对密度ρcm与纯粗集料干捣的相对密度ρ之比。这一指标反映了沥青混合料粗集料的骨架性、接触的密实性和粗集料的压实效率。 骨架稳定度SCA(Stability of Coarse Aggregate) 压实成型的沥青混合料粗集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ρcm与纯粗集料的松堆密度ρna之比。 骨架接触度SSC与稳定度SCA的关系 骨架接触度是压实成型的混合料粗集料毛体积相对密度ρcm与纯粗集料干捣的相对密度ρ之比;骨架稳定度是压实成型的混合料粗集料毛体积密度ρcm与纯粗集料的松堆密度ρna之比。 骨架接触度和稳定度是沥青混合料粗集料体积密度,在不同纯粗集料状态下粗集料密度的特征量。 骨架接触度与稳定度有着很好的相关性。接触度越大,骨架稳定度也越大,反之亦然。 3简述基于均匀设计的综合设计法的主要步骤 P146 4简述LSAM混合料与AC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区别 高温稳定性(动稳定度):LSAM具有优良的高温稳定性,与其嵌挤骨架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随着粒径的增加,LSAM的高温稳定性也增加。 高温稳定性(车辙深度):与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30相比,LSAM的车辙深度仅在初期有小 幅增加,后期几乎完全不变,表明LSAM具有很好的抵抗车辙变形的能力。 高温稳定性(单轴静载试验):随着沥青用量的增加,LSAM的蠕变劲度下降,永久变形逐 渐增加。 防水粘结层材料 1.三种防水粘结材料的基本性质如何? P166-169 2.剪切试验和拉拔试验的主要目的及其试验过程。剪切试验P169 目的:表征试件的抗剪切变形的能力;防止两层沥青混凝土面层之间或水泥混凝土、沥青层之间产生剪切滑移破坏。 试验步骤: 在特制试模(30×30×3.5cm)内,浇注成型水泥混凝土,表面刷毛后养生7d脱模; 完全干燥时,打磨表面浮浆,涂刷防水粘结层; 在其上碾压沥青混凝土(3.5cm),冷却后脱模,切割成5×5×6.5cm试件(每组4个平行试件)进行剪切试验(斜剪),测试抗剪切强度。 拉拔试验P172 目的:表征试件的粘结能力;防止两层沥青混凝土材料之间或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失效。 试验步骤: 用车辙板(30×30×5cm)预制5cm厚的水泥混凝土板,然后按“表面处理-涂刷防水粘结层-碾压沥青混合料”成型试件。 待试件冷却固化后,用钻芯机钻孔(孔径50mm),一直钻到水泥混凝土板,取出钻头; 用快凝环氧沥青将拉头粘在沥青混凝土表面,养护12h; 将试件放于拉力试验仪中,以100~200N/s的固定速度对拉杆加力,直至芯样破坏。 三种防水粘结材料的性质 三种防水粘结材料均不透水; SBS改性沥青的粘结强度与环氧沥青相当; 三种防水粘结材料的剪切、拉拔试验 SBS改性沥青的抗剪强度与环氧沥青相当,且均高于专用粘结剂的强度; SBS改性沥青的拉拔强度与环氧沥青相当,且均高于专用粘结剂的强度; 随着温度的升高,拉拔和抗剪强度显著降低; SBS改性沥青防水粘结层的最佳厚度为1.3mm。 水泥混凝土 1.碾压混凝土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1)材料和施工特点(与滑模摊铺对比):含水率低(特干硬性)和振动碾压成型 (2)与沥青路面比较 1.车辙少2.抗磨耗性好3.耐油性好4.使用寿命长,维修费用少5.重交通或某些厚层结构,初期投资费用有可能较省6.平整性差 (3)与普通水泥路面比较 1.可用沥青路面摊铺机进行施工2.施工简单、快速,可不用模板,能缩短工期3.经济性优越,估计初期投资费用约节省15~40%4.水泥用量和用水量少,干缩率小,可以扩大接缝间距,有利于行车舒适性5.初期强度高,养护期短,可早期开放交通 (4)碾压混凝土的成本 1.提高路面施工效率,降低铺筑施工成本;2.由于接缝减少,使接缝的成本降低;3.常规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水泥用量一般在300~350kg/m3,碾压混凝土路面水泥用量大约是250~300 kg/m3,至少节约水泥50 kg/m3以上。 2.碾压混凝土的施工与普通水泥混凝土的施工有哪些不同? 碾压混凝土施工工艺 碾压混凝土拌和→运输 →卸入沥青摊铺机→沥青摊铺机摊铺 →钢轮压路机初压→振动压路机复压→钢轮压路机终压 →抗滑构造处理→养生 →切缝→填缝→养生。 碾压混凝土含水量较少,导致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的过程有所差异。最大的不同在于碾压过程,普通水泥混凝土振动压实,碾压混凝土则用压路机压实。 1、碾压混凝土拌合 碾压混凝土与常规水泥混凝土相比,由于施工方法的不同,其拌合料的制备工艺也有很大差别,对拌合设备的进料数量、计量精度、生产能力、拌合时间及拌合机类型都有不同要求。拌合设备必须有足够的料仓数目和进料通道才能满足配料要求。碾压混凝土拌合料含水量较低,稠度值较大,掺入外加剂后,需要有充分的拌合时间,各种材料才能均匀拌合,外加剂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混凝土摊铺 : 碾压混凝土水灰比较小,混凝土无流动性,因此需要人工配合挖掘机按照模板挂线进行初平,最后用平地机整平。在静压过程中,人工往低洼处进行补料,静压平整度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振动碾压。确保混凝土路面平整度。 2利用碾压作用使混凝土密实成型是碾压混凝土路面区别于其它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重要标志,为了保证碾压混凝土路面强度和表面特性等路面质量,一般使用振动压路机、轮胎压路机或组合压路机进行碾压,有条件时最好配套水平振动压路机和裹胶钢轮振动压路机。压路机的碾压次序一般与碾压过程对应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3碾压混凝土路面与普通混凝土路面相比又有特殊性,施工工艺采用压路机振动碾压成型,这跟普通混凝土路面支模铺筑有很大区别。因此,在普通混凝土路面上的接缝形式和设置接缝的方法难以在碾压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实现。这就要求我们针对碾压混凝土的特点提出碾压混凝土路面的接缝原则和适宜的接缝形式,来解决碾压混凝土的接缝问题,施工缝连接必须严格按照图纸要求施工,不可搭接。 养护:由于碾压混凝土水灰比小,若失水,则强度损失大,因此RCC路面养护要求较高 3.简述钢纤维混凝土的增强机理和设计步骤。增强机理P183 设计步骤平196 a.确定试配抗折强度Rcw b.确定钢纤维体积率 c.确定单位用水量 d.计算水灰比 e.计算水泥用量 f.确定砂率 g.计算粗、细骨料用量 h.试配调整 i.确定施工配比 论述题: 1、结合SMA混合料的组成结构,谈谈对SMA混合料的看法,并展望其发展趋势。答:组成结构P77,看法P78(路用性能好) 发展趋势,随着功能路面的提出,可考虑掺加橡胶,低噪声路面。 2、谈谈沥青稳定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优越性和发展前景 答:沥青面层的优越性参考p78的路用性能,以下为基层(可参考p137): 以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类为基层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被大量应用于高等级公路。但这种半刚性基层除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和整体性外,还具有较好的水稳性和抗冻性,而且可供应的材料种类多,早期强度高,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使用过程中弹性变形较小,使用年限长,承载力高。 然而,近年来,此类结构在使用中常出现基层反射裂缝、坑槽下沉等病害。大量反射裂缝在水的浸泡以及行车荷载的冲刷破坏下,由线性破坏迅速发展为网状开裂,直至结构性破坏。特别是最近几年,交通量大增,超载现象日益严重,更加暴露了半刚性基层路面的这种缺点。一直以来国内外的学者尝试着采用各种方法解决半刚性基层路面的这种病害,比如采用塑料隔栅、在半刚性基层上面铺筑应力吸收层(SAMI、集配碎石夹层)、增加沥青层的厚度等,但是这些方法仅仅延缓或者抑制反射裂缝的发展,没有根本消除反射裂缝。故此,急需寻求一种其它的基层材料来克服半刚性基层的缺点,以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品质。而以刚度相对较小的柔性材料作为沥青路面的基层,可以吸收部分层底拉应力,大大减少路面开裂的可能性,解决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问题。 常见的沥青稳定基层有密级配沥青碎石ATB、开级配沥青碎石ATPB、半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AM、HRA(热拌热铺沥青混凝土)、HDM(多碎石沥青混合料)等,近年来,LSAM也被提出。一LSAM为例,谈一谈沥青基层(柔性基层)的优越性。 大粒径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性能优良的沥青混合料,它一般指矿料的最大粒径在 25-63mm之间的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大粒径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具有以下优点:①级配良好的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可以抵抗较大的塑性和剪切变形,承受重载交通的作用,具有较好的抗车辙能力,提高了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②集料的增多和矿粉用量的减少,使得在不减少沥青膜厚度的前提下,减少了沥青总用量,从而降低了工程造价;③可一次性摊铺较大的厚度,缩短了工期;④沥青层内部储温能力高,热量不易散失,利于寒冷季节施工,延长施工期。对于目前交通中存在的重车多,车辙比较严重的情况,有较好的应用前景。(1)具有大粒径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的沥青路面,由于面层和基层材料结构的相似性,路面结构受力、变形更为协调。(2)设计优良的大粒径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能保证一定的空隙率,使水分顺畅地通过基层排出,不会滞留在路面结构中造成路面的水稳性破坏。(3)大粒径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对于水分的变化不敏感,受水和冰冻影响较小,不会因为干缩裂缝而导致面层出现反射裂缝。(4)大粒径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同沥青面层一起构成全厚式沥青面层,从而使得整个沥青面层的修筑时间减少。展望:大粒径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有着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这种基层类型的路面结构在国外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鉴于此,深入系统地研究大粒径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力学性能的研究,对于避免沥青路面过早开裂,减轻沥青路面的车辙、剪切等病害,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质量,节约工程费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采用沥青稳定柔性基层,与半刚性基层相比,虽然其前期建设投资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可以减少裂缝引起的各种病害,避免了频繁的翻修,使路面使用寿命得以延长,周期成本效益提高,同时用热拌沥青混合料作为基层,有助于承受重载交通。因此非常有必要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转变以往“强基薄面”的老观念,努力提高沥青稳定碎石柔性基层的质量,认真总结经验,使国外的技术结合我国各地不同地质、水文等特定条件将其本土化,这将有利于我国沥青路面质量的提高。进一步研究: 1、对大粒径沥青稳定碎石基层防止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理论做进一步的探索。 2、深入系统地进行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的研究,避免沥青路面过早开裂,减轻沥青路面的车辙、剪切等病害,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3、研究不同成型方法对沥青稳定碎石的最佳沥青用量及路用性能的影响,提出适合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成型方法;考虑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性能要求,提出沥青稳定碎石性能评价指标和试验方法。 3、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中如何发挥各种材料的优势(就面层或基层典型材料展开) 答:面层:SMA基层:LSAM(属于ATB)或者半刚性基层。可展望一种复合式基层,把无机混合料稳定材料和沥青以一种合适的比例组合在一起,兼起二者的优点,避免缺点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承载能力要低于半刚性基层和刚性基层,且柔性基层沥青混合料的劲度模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高温季节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更易产生诸如波浪!推移!车辙!泛油等病害。 1、抗裂性能好,可改善路面结构的早期破坏,降低路面传统的疲劳开裂的可能性“。沥青基层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强度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路面传荷能力也随之增强” 2该种路面结构形式的损坏主要集中于面层顶部,可通过定期对损坏面层铣刨、罩面或维修,达到沥青路面在使用年限内不需进行大的结构性重建,以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期限“ 3该种路面结构类型能较半刚性基层结构类型提前开放交通,从而能够大大缩短工期,早日实现经济效益”一般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在铺筑完成后的一天左右就能进行面层结构的铺设,而其它类型基层需要较长时间来养护,以便达到龄期“ 4该种路面结构类型更加有利于环境保护,其路面结构不但整体性匀称,而且在使用寿命末期进行维修或改建时,面层和基层材料能够全部被利用,这在其它类型的结构是不具有的,这不但节省了资源和后期的修筑费用,而且也不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是一种环保的基层类型结构” 对于沥青混合料,其力学强度主要取决于矿料颗粒间摩擦力和嵌挤力、沥青胶结料的粘结性以及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附性等方面。 “不同级配组成的沥青混合料,具有不同的空间结构类型,也就具有不同的内摩阻力和粘聚力”因此,沥青混合料的结构组成对其强度构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沥青混合料中嵌挤力与内摩阻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矿质骨料的尺寸均匀度、颗粒形状及表面粗糙度。用较大的均匀的矿质骨料较之用尺寸较小而不均匀的矿料所组成的混合料具有较大的嵌挤力和内摩阻力;有棱角且表面粗糙的骨料较之圆球形而表面光滑的骨料所组成的混合料具有较大的嵌挤力和内摩阻力。 此外混合料中沥青含量,也能影响摩阻力的大小。沥青含量越少时,其在矿料表面所形成的膜则越薄,因而摩阻力也就越大,反之则越小“。(l)集料 集料的级配、尺寸、颗粒形状、表面粗糙度!表面的性质都影响沥青混合料的强度。集料的级配组成是构成沥青混合料内摩擦角的关键因素,同时良好的级配可以提供充分的集料表面与沥青进行有效的粘结,增加混合料的内部粘聚力。集料的尺寸均匀度、颗粒形成及表面粗糙度,影响沥青混合料中嵌挤力与内摩阻力的大小。选择良好的级配和集料,是提高内摩阻力和抗剪强度的有效途径”(2)沥青 沥青的品种用量和性能对混合料内部粘结力有着关键性的影响“沥青的粘结力把集料胶结成为一个整体,沥青粘度愈大,结构沥青膜越厚,则抗剪强度越高。只有在适当的沥青用量情况下,才能在粘结力和摩擦力之间获得一种平衡,得到最佳粘聚力的沥青混合料。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强度有两个途径,一是提高矿质集料之间的嵌挤力与内摩阻力,以抵抗材料的剪切变形;二是提高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粘聚力,以保证材料的整体性和稳定性,进而保证材料之间的内摩阻力得以充分发挥。而这些可以通过改变集料级配组成及寻求能获得最大粘聚力的最佳沥青用量来实现”(3)优良的施工质量是实现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前提和保证"。 4、如何减小半刚性材料的收缩,展望该类材料的发展方向 答: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特点 半刚性基层指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其结合料一般采用水泥、石灰、工业废渣等材料,具有承载力大、刚度大、压缩模量高、板体性能强、弯沉小等优点,但这种材料温缩、干缩变形大,易开裂,属于脆性材料。 由于半刚性基层材料温缩和干缩特性和本身的脆性,所以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反射裂缝。首先,当车轮从裂缝的一侧经过到达裂缝的另一侧时,路面所受应力产生突变,并在路面裂缝处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同时在温度应力的反复作用下,导致面层疲劳而产生反射裂缝;再者,由于界面上水的存在改变了层间接触条件,路基路面结构间不再连续,成为半连续甚至光滑接触模式,沥青层底在荷载作用下将出现超过极限拉应力状态,导致沥青面层开裂,承载力降低,产生车辙等病害。半刚性基层路面的破坏一般从半刚性基层的缩裂开始,然后破坏由基层向面层及向路基延伸,最终发展为整个路面结构的破坏,因此这种路面破坏模式属于路面的结构性破坏,一旦损坏很难进行维修。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收缩裂缝产生原因 根据国内外对半刚性基层的研究表明,引起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收缩裂缝的主要原因可分为几种: (1)荷载影响 车辆荷载对路面产生的作用力,通过面层传递到半刚性基层,致使基层层底出现拉应力,如果此拉应力超过了基层材料的容许极限拉应力时,基层就会开裂。 (2)化学收缩 它类似于混凝土的水泥集料在硬化成型期间所发生的体积收缩。一般在浇筑后的头一个月内这种反应比较明显。 (3)干湿收缩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经拌和压实后,由于蒸发和混合料内部发生水化作用,混合料水分会不断减少。由于水的减少而发生的毛细管作用、吸附作用、分子间力的作用、材料矿物晶体或凝胶体间层间水的作用和碳化收缩作用等会引起半刚性材料产生体积收缩。半刚性基层施工后若未及时养护或养护后未及时铺筑面层,基层材料将水分大量蒸发,会产生很大的干缩应力,随后干缩应力会渐趋降低,这便容易产生干缩裂缝。所以,这一期间的养护非常重要,使其在保持湿度的条件下,尽快加速强度的增长,以防止裂缝发生。 (4)温度收缩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由固液气三相组成。半刚性材料的外观胀缩性是由三相在降温过程中相互作用,使半刚性基层产生体积收缩,即温度收缩,从而形成裂缝。 温缩裂缝主要包括低温收缩裂缝和温度疲劳裂缝两种。低温收缩裂缝是指由于气温的大幅度下降导致基层材料受冷收缩,二由于基层、面层、底基层材料不同,收缩也不同,互相之间产生约束,当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基层材料中产生的拉应力一旦超过抗拉强度,就会造成基层开裂。温度疲劳裂缝则主要发生于昼夜温差大的地区,由于基层昼夜温差很大,就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这种温度应力循环往复地作用于基层,也会导致基层疲劳开裂。 (5)半刚性路面内部排水性差,半刚性材料对水破坏敏感。 半刚性基层材料致密、透水性差,而且由于降水、水分冻融循环和各种人为因素,沥青面层渗水不可避免。水从沥青面层到达半刚性基层后,由于不能从基层迅速及时地排走,只能沿沥青面层和半刚性基层之间的界面滞留、积聚和扩散,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产生的动水压力冲刷基层,致使基层材料脱落松散,基层与面层的粘结力下降,路面结构层承载能力降低,基层支持力下降。同时由于部分水可能通过基层裂缝继续向下入渗,软化土基,以及路面各结构层本身受到水的破坏,导致路面的整体承载能力显著降低,产生网裂等路面病害。 由此可见,半刚性基层开裂导致的沥青路面开裂是沥青路面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半刚性基层裂缝的防治是延长公路使用寿命的关键。减小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收缩裂缝的措施 目前国内外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防裂措施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半刚性基层材料性能方面,一类是路面结构形式方面。 (一)半刚性基层材料性能方面 1、材料组成设计(1)结合料种类及剂量 半刚性基层使用不同的结合料其收缩系数是不同的。常用的结合料类型为水泥稳定类、石灰稳定类、石灰粉煤灰稳定类。由于各种结合料的化学成分不同,其对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收缩系数的影响不同。结合料的选择应根据规范规定的不同公路等级对应的强度要求进行选择,并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基础上,选择使基层材料收缩系数小的结合料。 结合料剂量对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收缩性能影响较大。对于水泥稳定类材料,基层强度和收缩系数均随水泥剂量的增加而增大。水泥剂量过小,基层强度达不到规范要求,水泥剂量过大,材料的收缩系数较大,基层容易产生裂缝。因此,在选择水泥剂量时要在满足规范要求强度的前提下,采用较小的水泥剂量,以控制基层收缩裂缝的产生。(2)集料级配类型及细料含量 不同级配类型的半刚性基层的裂缝率是不同的,通常采用的悬浮密实型结构往往产生较多裂缝,而骨架密实型结构能够明显减少半刚性基层的收缩量。骨架密实结构是在不增加经济成本的基础上对半刚性基层材料性能的改善,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基层材料中的细集料含量,尤其是小于0.075mm 的颗粒含量,对基层材料的收缩性能影响显著。小于0.075mm细料含量越少,温缩系数越小,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将小于0.075mm 的细料含量限制在规范的中下限或接近下限的范围,可有效减少收缩裂缝。 2、施工控制 (1)施工中的控制及施工后的养护 半刚性基层的干缩应力的大小与混合料水分散失的速度成正比,特别是刚刚铺筑的半刚性基层,水分散失的速度非常快,混合料产生的拉应力较大,此时基层的抗拉强度还没有完全形成,若不能保证半刚性材料的含水量,半刚性基层就会产生干缩裂缝。并且养护结束后,要及时铺筑面层,若让其暴晒,基层也会产生干缩裂缝。 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温缩系数在接近最佳含水量状态且在温度区0~-10℃时会出现峰值,因此做好半刚性基层的前期养生工作,能减少基层的收缩裂缝。(2)合适的施工季节 半刚性基层的收缩裂缝与基层施工时的温度和年温度梯度密切相关。在高温季节施工的半刚性基层在经历了低温季节后易产生收缩裂缝;在低温季节施工的半刚性基层在经历了高温季节后易产生膨胀裂缝。因此,选择合适的施工季节进行基层施工,可以减少半刚性基层的反射裂缝。(3)拌和均匀 掺入的无机混合料过分集中,会产生较多的收缩裂缝。所以,施工中剂量不仅要计算准确,而且要拌和充分、均匀,不出现灰条、灰团和花面,混合料色泽一致。(4)设预留缝 在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中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道收缩缝,能起到很好的防裂作用。缝的间距随半刚性材料类型、沥青质量和当地气温条件而变,具体需通过试验路确定。一般情况下,间距为8~12m。如在预留缝上铺一幅宽3m的玻璃纤维布效果更好。 3、添加剂 长安大学的杨红辉对掺加膨胀剂和聚丙烯纤维的水泥稳定碎石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膨胀剂和聚丙烯纤维可以提高水泥稳定碎石的抗裂性能。同济大学的孙亦纯对掺加膨胀剂、减缩剂的水泥稳定碎石进行了干缩性能研究,得出了在一定掺量下,膨胀剂和减缩剂对水泥稳定碎石的干缩性能影响显著。由此可见,在半刚性基层材料中掺加添加剂可以限制基层的收缩裂缝。 4、增加半刚性基层厚度 荷载型裂缝是由行车荷载在半刚性基层底面产生拉应力引起的。影响这个拉应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有:面层的厚度,基层本身的厚度,基层的弹性模量和下承层的弹性模量。大量的实践证明,增加半刚性基层的厚度可使其底面的拉应力迅速减小。 (二)路面结构形式方面 1、在面层与基层之间设置应力吸收层 为了防止或减少半刚性基层的反射裂缝,通常在沥青面层和半刚性基层之间加铺应力吸收层。其作用是吸收半刚性基层的收缩应力,减少由于收缩引起的应力集中现象,从而达到减少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的目的。 2、半刚性基层预切缝 长安大学的戴经梁等人对半刚性基层预切缝进行了研究,认为合适的切缝时间、合理的切缝长度、合适的预切缝间距,可有效减缓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的出现。 3、增加沥青面层厚度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沥青面层厚度,一方面可以减少半刚性基层的层底弯拉应力,另一方面,可以抑制基层裂缝向面层延伸的速度,从而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名词解释: 玻璃化温度:指无定型聚合物(包括结晶型聚合物中的非结晶部分)由玻璃态向高弹态或者由后者向前者的转变温度,是无定型聚合物大分子链段自由运动的最低温度,通常用Tg表示。没有很固定的数值,往往随着测定的方法和条件而改变。高聚物的一种重要的工艺指标。在此温度以上,高聚物表现出弹性;在此温度以下,高聚物表现出脆性。 松铺系数:某路面结构层摊铺厚度与压实(设计)厚度的比值,是施工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通过试铺段的施工来确定。粉胶比(Dust-to-asphalt ratio):沥青混合料的矿料中0.075mm通过率与有效沥青含量的比值,一般在0.6~1.6的范围内。 压实度:压实度(degree of compaction)(原:指的是土或其他筑路材料压实后的干密度与标准最大干密度之比,以百分率表示。)压实度是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检测的关键指标之一,表征现场压实后的密度状况,压实度越高,密度越大,材料整体性能越好。对于路基本、路面半刚性基层及粒料类柔性基层而言,压实度是指工地上实际达到的干密度与室内标准击实实验所得最大干密度的比值;对沥青面层、沥青稳定基层而言,压实度是指现场达到的密度与室内标准密度的比值。 浅谈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收缩裂缝成因及 防治对策 21110134刁天逸 摘要: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被称为半刚性基层,其性能优良,为我国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路面基层类型。但半刚性基层存在一个较大的缺点:因其本身容易产生收缩裂缝,故使路面形成反射裂缝。防治基层产生收缩裂缝对提高沥青路面品质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半刚性材料收缩裂缝的成因,提出防治对策,为实际工程作参考。 关键字: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成因;防治;发展趋势 正文: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路面设计的结构和形式也呈多样化。半刚性基层由于其有承载能力强、稳定性好、刚度大、路面平整度好、行车舒适、施工工艺容易控制等优点,在高速公路的路面结构中占据极大比例。而半刚性基层材料以水泥稳定级配集料和石灰粉煤灰稳定级配集料为主要类型,这两类半刚性材料的干缩和温缩特性决定了在半刚性基层内部温度梯度和失水梯度存在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产生大的收缩变形,使半刚性基层产生收缩裂缝,并最终导致沥青混凝土面层开裂,从而大大地缩短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 裂缝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最普遍,也是最主要的病害类型之一。初期产生的裂缝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无明显影响,但随着表面雨水和雪水的入侵,裂缝附近的土基含水量的加大甚至饱和,路面强度明显降低,在大量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使裂缝两侧的沥青面碎裂,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并加速沥青路面的破坏,严重甚至导致路面产生结构性裂缝。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沥青路面裂缝,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和使用质量,是目前道路工作者所面临的共性问题。 一、半刚性沥青路面收缩裂缝产生的原因 大量观察表明,沥青面层上的裂缝,是与下卧层水泥碎石、水泥砾石基层上的裂缝密切相关的,是由基层上的裂缝反射到沥青面层上来的。就半刚性基层来 讲,这种收缩裂缝可来自几个方面: (1)化学收缩。它类似于混凝土的水泥集料在硬化成型期间所发生的体积收缩。一般在浇筑后的头一个月内这种反应比较明显。 (2)材料原因。沥青混合材料过细,其结合料过少(即油石比过低);炒制过火。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级配不佳,石料偏少。沥青材料配合比不正确。沥青原材料低温延性差或沥青混合料粘结力低,造成路面早期裂缝。 (3)干湿收缩。水泥集料在水分蒸发期间所出现的干缩,它与养护条件的好坏大有关系。混凝土的干缩线收缩一般在0.00015~0.0002之间,试验表明,暴露于大气中的水泥稳定土,在浇筑的初期,会产生很大的干缩应力,其值可以高达1.3MPa,随后干缩应力会渐趋降低。所以,这一期间的养护非常重要,使其在保持湿度的条件下,尽快加速强度的增长,以防止裂缝发生。再从水泥级配碎石、水泥级配碎石基层内在的材料结构分析,规范要求混合料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3MPa。施工单位为达到此要求,实地铺筑的强度又往往超过3MPa,河北段一般在3.2~5.3MPa,水泥用量也超出设计用量4%,每立方米水泥用量约合100~120kg,这应接近于100号的贫混凝土了,具有了混凝土路面收缩裂缝的性质。 (4)温度收缩。由于热胀冷缩,水泥稳定土在低温时就要发生收缩。当温度应力超过材料的极限抗拉强度时,产生裂缝。沥青面层也存在一个温度收缩的问题。但是,由于沥青材料自身所具有的粘结、延展等方面的感温特性,致使沥青混凝土具备了一种柔性、可恢复性的结构特点。仅仅是在冬季低温情况下,才会出现温度收缩。而以上的柔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减弱这种温度收缩程度。此外,由于沥青面层是粘结在基层上面的,它们在层次之间并非是自由滑动的,因而,沥青面层的收缩裂缝往往是通过基层上那些已经开裂的薄弱部位而发展起来的。 (5)半刚性路面内部排水性差,半刚性材料对水破坏敏感。半刚性基层材料致密、透水性差,而且由于降水、水分冻融循环和各种人为因素,沥青面层渗水是不可避免的。水从沥青面层到达半刚性基层后,由于不能从基层迅速及时地排走,只能沿沥青面层和半刚性基层之间的界面滞留、积聚和扩散,在高速行车荷载的作用下产生很大的动水压力,冲刷基层表面,长期作用下去,则造成基层与 面层的连接丧失,基层支持力下降。同时由于部分水可能通过基层裂缝继续向下入渗,软化土基,以及路面各结构层本身受到水的破坏,导致路面的整体承载能力显著降低,产生网裂等路面病害。 (6)荷载原因。由于基层开裂,铺筑在其上的沥青面层在裂缝处产生应力集中。汽车驶经裂缝的过程中时,在车辆荷载作用的过程中,面层受到两次剪切一次弯拉,当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使裂缝处面层底部所受应力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后,面层裂缝便随之产生并逐 由于超载车辆引起累计轴次的增大,从而引起设计弯沉值减小。由于超载造成正常设计的路面基层或底基层抗拉强度不足,使其提前在层底产生拉裂,加之车辆的振动冲击作用,可将路面压坏,即一次性破坏作用。车辆在上下坡、刹车时将加速沥青路面层的剪切破坏 二、减少无机结合料收缩裂缝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基层材料本身的抗裂措施,实际上就是采取措施减小半刚性材料的收缩性能,增强其抗拉性能。可以通过掺加添加剂或者是加筋材料来限制其收缩,也可以通过改善半刚性基层材料各组成成分的性能来增强基层的抗裂性能。在半刚性基层材料中掺入短纤维可有效地提高稳定土的抗裂性能,苏州科技学院的董苏波等人对玻璃纤维二灰稳定碎石的强度和刚度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玻璃纤维可提高二灰碎石半刚性基层的强度,降低其刚度,并且可有效改善二灰碎石基层的韧性。长沙交通学院的陈晔在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聚丙烯短纤维增强二灰稳定土的性能,而徐剑则通过在水泥稳定土中掺加格网碎片来增强基层的抗裂性能。在日本,用水泥和特殊沥青乳剂综合稳定使水泥与沥青混合以防水分的蒸发,而沥青乳剂中的水分则供给水泥硬化,使收缩系数随沥青剂量的增加而减小。长安大学的戴经梁和蒋应军等通过大量试验认为,改善半刚性材料的级配,采用骨架密实结构能显著减小半刚性基层的收缩量,增强基层的抗裂性。对于组成半刚性基层的材料来说,诸多的研究都表明,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并且尽量选用低标号、水化熟小、干缩性小的水泥,适当加入缓凝减水剂、缓凝阻裂剂、减缩剂等外加剂,为提高后期强度,减少收缩裂缝可用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剂量等。在我国高等级公路基层稳定材料中,二灰稳定粒料要比水泥稳定粒料抗收缩开裂能力强,而且,能大量利用工业废料(粉煤灰),经济性好,因而应用非常广泛。但是,由于二灰稳定粒料早期强度低,施工进度受到限制,且表 在基层施工中所 采取的一个重要的防止裂缝产生的措施就是对基层采取“预裂”措施,在沥青面层铺筑之前,人为地制造规则的裂缝或不规则的裂纹网。德国1986年新规范规定,当沥青罩面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4cm时,不管基层厚度多大,只要基层抗压强度超过12MPa,基层必须预先切纵缝和横缝。前苏联有关规范指出,为了减少裂缝的破坏作用,避免薄沥青面层下水泥稳定土基层产生不规则的裂缝反射到沥青面层上,建议基层每隔8-12m做一假缝,缝深6-8cm,缝宽10-12mm,锯缝后立即用沥青马蹄脂填缝,并对沥青面层产生的规则且较整齐反射裂缝也采用沥青马蹄脂填缝。目前,在我国该工艺已得到广泛应用,许多实际应用的工程实例都表明此项工艺对防治半刚性基层的收缩裂缝确有成效。许多研究者针对不同半刚性材料基层设置预锯缝的计算以及具体工艺过程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探讨。国外很多学者认为微细裂缝的传荷能力好,会大大减轻甚至完全消除宽缝的出现,如捷克斯洛伐克在水泥稳定材料硬结过程中,用反复碾压的方法人为地创造微细裂缝网,科威特在新铺的水泥土基层上用重型钢轮压路机碾压,故意使水泥土基层预先开裂。基层的施工质量是决定基层是否开裂的关键,要保证基层有足够的压实度,严格控制基层的含水量,并且为降低温差适当安排基层施工的季节和时间。 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从结构设计和施工工的角度,可以归纳总结为以下几个措施: (1)在进行半刚性路面设计时,首先应该选用抗冲刷性能好、干缩系数和温缩系数小的和抗拉强度高的材料做基层。 (2)在采用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土)做沥青路面的基层时,应尽量采用不含塑性细土的级配粒料。 (3)保证粗集料含量。 (4)在温差较大季节施工的半刚性基层会出现温度收缩裂缝,为保证收缩裂缝不呈现最大值,应尽可能考虑在温差较小的条件下施工半刚性基层。 (5)计量准确。无机结合料的用量越大,半刚性基层的收缩性越大。所以,基层施工中必须严格按试验确定的结合料剂量进行控制,计量一定准确。 (6)拌和均匀。 (7)施工中要严格控制压实含水量,不允许洒水车在工作面上停车或调头,防止洒水不匀。 (8)采用乳化沥青封层保湿养生。 (9)作好半刚性基层的初期养护。 (10)设预留缝。在半刚性基层中每隔一段距离设一道收缩缝(基层成型后,用混凝土切缝机切割即可),能起到较好的止裂作用,缝的间距将随所用半刚性材料类型、沥青质量和当地气温条件而变,具体需要通过试验路确定。 三、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发展展望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构组合优化设计针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破坏特点,结合我国现阶段道路重载交通的状况,提出路面结构优化设计思路。优化设计的途径及主要解决的问题为:(1)设计过程考虑实际交通量及车辆超载,使路面结构承载力满足大交通量和重载交通的要求;(2)参考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理念,按功能合理设置路面结构,解决路面的反射裂缝和车辙问题;(3)解决路面防水及结构内部的排水问题,尽量减少水进入路面结构内同时也使进入路面结构内的水能迅速排走,避免水侵蚀半刚性基层及下渗至路基破坏土基的稳定性;(4)加强结构层之间的连接处理,保证各层完全连续。基于以上设计思路,参考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同时出于经济考虑,对我国常用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进行改良。对于重载交通道路,建议采用排水沥青处治基层(或抗疲劳层)与半刚性材料层相结合的组合式基层结构形式。具体结构组合为,沥青面层+大粒径沥青碎石排水基层+沥青抗疲劳层+半刚性基层及底基层,或沥青层+大粒径沥青碎石排水基层+下封层+半刚性基层及底基层。 在结构中设置疲劳层是根据路面结构的受力特点而提出的。在沥青路面结构中沥青层底受到的拉应变是造成沥青路面疲劳破坏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路面结构的最大拉应变发生区域设置抗疲劳的沥青混合料,能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特别是沥青层下面有半刚性下卧层的结构,由于半刚性材料的收缩开裂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疲劳层还起到阻止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向沥青层传播的作用。 设置LSM层或抗疲劳层的结构组合设计思路与近年国际工程界提出的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理念是一致的。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的技术核心是按功能合理设 置路面结构层,要求路面结构的面层具有抗车辙、抗磨耗、不透水的能力,中间层具有良好的抗车辙和耐久性,基层具有抗疲劳和耐久能力。 结语: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承载能力,抗车辙能力强,但存在较多的反射裂缝等早期病害。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未来重点在于解决其早期病害的问题,并且优化其结构形式。在重载交通条件下其设计思想是采用强度较高的半刚性基层来提高承载能力和抗疲劳性能。 参考文献: 孔健,减少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沥青路面收缩裂缝的方法和措施,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2011 沙庆林,国外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现状,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赵琳 浅谈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产生反射裂缝的原因与防治 河南科技,2005 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开裂的机理分析及防治,程英伟,汤捷,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2004 章学祥,柳新根,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的成因与防治,人民长江,2008 王长虎,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的成因与防止措施,北方交通,2006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一、成长中的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的萌芽阶段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所数千人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 (2)特点:教育以非正式,弥散性的方式进行。此时的高等教育是相对知识水平而非相对普通教育。 2、高等教育的雏形阶段 大约12世纪初,意大利、法国、英国有了由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大学,如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即中世纪大学〉 特点:开始走向成型,成为一个专门的独立的学术与教育学领域。 3、成型阶段(培养专门人才)始于文艺复兴末期和资产阶级革命初期 4、高等教育的完善阶段 高等教育在内部纵横关系的平衡上以及与其社会其他活动的平衡上都取得了最大的发展。美国高等教育史上特有的“赠地学院” 二扩张中的高等教育 1810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创办柏林大学,突破传统大学模式,科学研究成为大学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1876年霍普金斯大学目标建立一所德国式大学,确定了大学科学研究的地位。引发社会服务职能(威斯康星) 1、规模化 按照马丁特罗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三阶段论”,世界高等教育必然由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教育,然后再进入普及教育阶段。 2、中心化3、综合化、4、国际化5、职业化6、终 生化7、多元化 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1)多学科研究法:采用多种方法和多学科角度去探讨高等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综合研究方法(2)文献研究法:收集图书、报刊、档案、公文、报告、信函等信息资料加以分析、解释、以发现事实,检验假说的一种常用研究方法。(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特殊的案例加以分析,研究,并由此得出一般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4)反思批判法(5)体悟总结法。还有如实证实验法、定性定量法、经验总结法、病理诊断法等。第二章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 1、社会化(大学教育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2、社会选择(高等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各种专门人才的任务,高等教育的社会选择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社会流动(高等教育是促进现代社会中社会流动的因素之一) 社会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1)高等教育的价值首先 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2)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公民,造就人才。 第三章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素质教育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是我国制定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重要理论基础,同时也是素质教育思想和实践的理论基础之一。(1)马克斯主义给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从人类物质生产发展考察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出发点(2)分工与人的片面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是与分工齐头并进,劳动被分成几部分,人们自身也随着被分成几部分。(3)人的全面法师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4)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a.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有充分发展的生产力,创造高度发展的物质条件。b.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c.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素质教育:它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意识因素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从而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观的构成:面向全体学生,全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学生; 全程培养学生:1)时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处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全程培养学生,最终是为了全面发展学生 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几个层次(与教师的目标:知识、技能、情感相结合) 两个大层次:本专科层次和研究生教育层次 四个小层次: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层次 我国目前已本专科层次的教育为主 专科层次主要有师范专科和高职、高专两类 师范专科学校主要为中小学培养教师,因而注重未来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第四章 国内外教育结构 (一)外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P114)美、日法等国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特点是: (1)第二级教育(主要是大学本科教育)是各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其毕业生人数一般占总数的50%以上(2)第一级高等教育规模超过第三级高等教育规模(3)各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表现出明显差异,俄罗斯、日本第三级高等教育最少,美、法、英最大,德国居中 (二)国外高等教育科类结构(P116) (1)各国的科类结构差异极大,不同国家的某些科类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百分比可以相差10倍(如印度、俄罗斯的工科) (2)多数国家占前二位的是社会科学、工科和教育等科类,农科和医科处于倒数第一、第二的位置 (三)国外高等教育形式结构 (1)高扥国教育的办学形式结构:私立主导型、双轨型、公立主导型 (2)高等学校的授学形式 a、以面授教学方式为主的,b、全日制的正规高等教育;c、在正规,全日制高等教育机构之外兴办起的函授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等机构,通过函授、广播、电视教学,自学等非面授为主的方式展开的非正规高等教育 (四)国外高等教育的能级结构(P119)国内高等教育结构 1、层次结构(专科、本科和研究生) 2、科类和专业结构 3、形式结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 4、地区结构 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策略 1、层次结构调整:建立少数一流大学,大力发展高职 教育 2、科类专业结构调整:实现科类结构与产业结构一致,大力推进学科专业综合化 3、形式结构调整: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多样的投 资结构 4、地区结构调整:加强西部地区高等学校的发展第五章 认识教师与学生是双主体的意义 教学是一项相依相存的活动中,教师主动积极性的调动和学生主体积极性的调动时两个同样重要的方面,不能有所偏废,否则,会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 总之,“双主体”说整合了教育活动中的教和学两个方面,关注教育的“主-主”关系结构,把“教与学”的对立统一转化为师生主体二者的统一体,使教育活动的主体性能体现出稳定、和谐与协调的特征,调动双主体的德积极性,能使教育活动在双主体的最优化互动中,确保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双向激发过程,最终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的直接目的和内在价值,既促进学生主体性高度发展 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一、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关系现状(一)以教师为主导的中心 这种现状的直接原因: 1、应试教育体制的毒害; 2、师道尊严这种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 3、某些教师自身缺乏良好素质,不能正确对待教师职业,也不能正确对待大学生,而是滥用手中的权利(二)师生关系比较淡薄 二、创设高等学校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民主与平等 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二者同作为教学过程的主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是主体间在民主基础上的统一,在平等基础上的交融,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之一,要抛弃师道尊严的观念,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如此不仅学生得到了发展,教师也得到了发展,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二)自由与宽容 作为教师,不仅要以宽容的胸怀鼓励学生,启发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还要积极创设一个心灵自由,信息饱满,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渗透力、感染力的教学人文环境,是大学生时时处于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发展氛围之中第六章 高等学校课程与教学内容 课程的定义: 狭义的理解:课程即是教学科目,这是一学科的出现为前提的中义的理解:课程即把各学科总和起来 广义的理解:课程是学生在学校习得的一切文化的总和 本书以教育管理实践的角度把课程界定为一种培养人的教育方案,它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一级课程教学时数、课程教学先后顺序或课程教学进度安排等要素构成 基本要素: 首先,课程是有目的的,不是自然发生的;其次他是一个有组织的体系。有固定的结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最后,它有学科体系的意义,也有有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体系的意义 (二)高等学校课程的特点 (1)高等学校课程能更深刻更及时的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教育信息和时代特征 (2)高等学校一直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研究、探求高深学问为主要任务,尽管“高深学问”的内容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经常在发生着变化,但追求新知识已经成为高等学校的一种永恒的职能 (3)高等教育是在青年人接受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在心理、身体发展趋向成熟时期所能接受的更高级的专业教育,是促使青年人走向更完善之境地的最有效的途径 高等学校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遵循的原则: (1)适时原则;(2)完整原则;(3)发展学生个性原则;(4)宽口径原则;(5)调动教师积极性原则 第四节 高等学校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高等学校常用的教学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类:1.课堂教学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2.自习与自学指导的方法。包括读书指导法,复习法,辅导等。3.现场教学的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习 法等。4.科研训练的方法,包括平时科研训练、论文与设计等。 随着教学改革,在实践中国内外一些专家又创造了一些教学方法: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掌握学习法、学导式教学法、个性化教学法。教学手段:1.建立了现代化的数字化校园2.建立了适应新教学手段的教材体系3.建立了教育网路系统 第七章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原则与组织 原则:1.教学与科研互促性原则2.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用统一的原则3.以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支撑基础研究的原则4.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5.多层次、多模式相结合的原则 高校科研的一般流程:科研准备—科研实施—研究成果结题评审报奖—推广应用阶段 高等学校的科研管理:1.科研规划和计划2.科研机构和队伍管理3.科研资源管理4.科研成果管理 第八章 第一节 国外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借鉴(事实性的做法) 高等学校的服务社会职能始于19世纪末的美国,以1862年林肯总统简述的《莫雷尔法案》为标志,并最终孕育了美国高等教育史上最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美国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两种新模式典型的有都是大学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国外高校服务社会对我国的启示:1.大学走出象牙塔是历史发展的必然2.学术性与实用性的矛盾是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难题3.积极探索多种形式为社会服务是我国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三节 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内容与管理 内容: (一)教学服务:是高等学校为社会提供的直接服务中最简单的一种 按照提供教学服务的主体与形式的不同,教学服务可分为:1.高校为了满足特定单位的实际需要或时代发展的需要而提供的正规教学服务2.高校为当地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岗位培训3.高校直接提供技术性教学服务 (二)科研服务:科研构成了高校的第二大职能,同时也是高校开展教学和服务社会的源泉1.科技开发2.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让3.科技咨询4.科学人才的直接输入 (三)通过信息和设备资源共享为社会服务1.高校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为改革提供舆论支持,引导社会发展2.高校图书馆、。体育馆、场馆和设施对外开放,为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3.高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法律、卫生健康、文化等知识的普及做出贡献 高校服务社会的管理: (一)社会政府对高校服务社会的管理(政策支持、法律保障和约束、资金鼓励) (二)高校服务社会过程中的自我管理 1.强调校长的职业素质2.统筹安排服务活动3.加强服务人员的队伍建设4.建立服务行为的激励机制 第九章 第三节 高等学校管理原则和管理内容 高等学校管理原则的层次性:(1)一般管理的原则:系 统原则、分工—协作原则、反馈原则、能级原则、封闭原则、动态原则、激励原则、弹出原则(2)学校管理的原则:方向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效应性原则 高校管理的原则:1.入学机会均等于择优培养原则2.学术自由与教育责任原则3.学术自治与社会参与原则 高校管理的内容:1.教学管理2.科研管理3.人力资源管理4.财力和物力资源管理 第十章 第二节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制度 我国高校招生制度:基本上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招生制度 招生制度的一些改革:1.在招生手段中实行高中会考和统考相结合的制度2.实行多渠道的招生制度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制度:我国经历了“计划分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历程 改革方向:1.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创造公平的用人环境2.明确政府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角色定位3.发挥高校就业指导的主渠道作用4.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做好充分的职业准备 第十一章 第二节 高等学校学科、专业与课程建设 学科建设在人才培养意义:1.学科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2.学科建设对人次培养模式变革有着直接的影响3.培养人才的质量取决于高等学校学科发展的水平学科专业建设方略1.合理规划,确立学科建设的定位和目标2.理顺学科体系,优化学科结构a.重点建设主干学科b.扶持建设基础学科c.积极建设新兴交叉学科3.重视学术梯队建设4.突破原有的学科建设组织形式5.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和合作 高校课程建设的内容:1.优化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2.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3.重视课程管理高校课程建设的评价 第四节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是直接影响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因素,是高等教育机制中一个非常重要环节。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及途径: (一)共创校园精神1.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2.培养爱国爱校的家园情感,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凝聚力。3.树立远大理想,强化成才意识4.共建文明校风,优化校园文化个性5.加强校园物质环境的建设 (二)发展智能结构1.扩大知识面2.发展多种能力.3.提高艺术修养,发展业余爱好 (三)培养健全人格 (四)丰富业余生活 高速公路 建昌至兴城支线初步设计说明书 12.筑路材料 本项目位于山岭重丘区,各种筑路材料储量丰富。 12.5水、电 沿线跨越溪沟河流较多,地下水丰富,可供工程使用,水质对砼无腐蚀性。生活用水需作净化处理。工程用水平均运距3.0km,生活用水平均运距4.5km。 沿线村落较多,10kv农电分布较密,工程用电较为方便。 12.1 砂(砂砾)材料 沿线设有砂砾、中粗砂料场共4处,分别为:绥中县葛家乡葛家砂场、绥中县宽帮砂场、兴城市郭家镇(虎头山)砂场、兴城市旧门乡东河砂场。现均在正常开采,能满足本项目建设的用量要求。料场砂砾,含土量小,砂多、砾和卵石少,质量较好;经筛分后中粗砂可用于各种砼工程、路面基层和底基层稳定料;未筛分砂砾可用于各种路基处理工程及各种砂垫层工程。现有料场道路与省道、县道相连,运输条件较好,全线平均运距约24km。 12.6木材、钢材 本项目所需钢材拟从凌源钢铁公司和葫芦岛市钢材市场等地购运。木材可从葫芦岛市集中购买。 12.7 路基填料 项目区路基填料储量丰富,路基挖方基本均可用做路基填料。沿线设取土场3处,分别为建昌市药王庙镇丁家沟村、兴城市白塔乡上范家沟村、兴城市元台乡砬子山村,路基填料击实试验值及路基填料强度(CBR)均满足规范要求。按照环保的要求对沿线路基填料场进行实地落实,并取得口头协议,填料平均运距在4公里以内。 12.2 石料 12.2.1碎石 沿线有石灰岩及安山岩碎石料场各2处,分别为:建昌市玲珑塔镇兴顺等2处采石场、兴城市白塔乡白塔村2处采石场。料场碎石现已大规模生产并出售,能满足本项目建设用量要求。碎石强度高,针片状少;可用于各种路面基层及桥涵砼工程。现有料场道路与省道、县道相连,运输条件较好,全线平均运距约18km。12.2.2片、块、料石 沿线片石、块石、料石料场共7处,分别为:建昌市石佛乡新村采石场、建昌市巴什罕乡邹杖子南营沟里等2处石场、兴城市高家岭马蹄沟康达等4处采石场。主要是花岗岩、青岩石,储量丰富。石料强度高,石面平整可用于路基防护、排水工程及桥涵工程。目前料场材料均在开采出售,现有料场道路与省道兴凌线相连,运输条件较好,全线平均运距约35km。 12.8 路面用料 砂、砂砾能够满足需要,中面层和下面层用碎石,面层的玄武岩石料采用朝阳召都巴石场,运距约130km。 12.9 下一阶段应解决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下阶段就料场的开采及运输,应与当地政府及人民群众密切沟通。 12.3沥青 沥青应采用符合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的优质沥青,推荐使用各方面性能较好的改性沥青。沥青从盘锦购运。 12.4水泥 葫芦岛渤海水泥厂可以为项目提供325#、425#水泥,运输道路有G102线与本项目相连,运输条件好,全线平均运距约80km。525#水泥拟从本溪工源泥厂购运,全线平均运距约450km。 12—1 西藏省道301线改则至革吉段公路改建工程〖筑路材料说明〗 S10-1 1/2 说 明 由于项目区以宽谷浅丘地貌及冲洪积平原地貌单元为主,地势平坦、开阔,沿线不良地质,如公路水毁、小型坡面泥石流、盐渍土等影响长度占路线总长的18%左右。改建路段筑路材料从总体上看,砂砾料、石料质量、储量均能满足工程需要。 由于所处地理环境、社会人文环境特殊,以及经济发展状况较落后,致使目前各种材料开采场极少,均需施工单位自行开采,运输方便。另外,项目区第四系卵砾石地层为修筑便道提供了良好的地基条件。 石岩性多为花岗岩、砂岩,为较硬岩或坚硬岩,成品率一般为40~70%,饱和抗压强度较高,储量较大,但需人工清捡。 3、粘土料 全线设置粘土料1处,粘土料供应基础为桩基础的桥梁使用,粘土平均运距为144.138公里。 4、路基填料 全线共设置取土料场27处,多分布于本区坡洪积扇和沿线河流冲洪积河床、河漫滩及阶地。洪积扇堆积体上以粗砂和砾卵石料为主,阶地堆积物为卵砾石为主,在剔除大块石后该类土均可作良好的路基填料,储量丰富,分布较均匀。由施工单位自行开采,汽车运输,平均运距6.791公里。 由于沿线多为阿里地区环境保护区段落,路基填料的开采以不诱发新的灾(病)害为原则,建议在坡体较稳定的地段取用,应加强取土地段的植被和水土保护。 5、工程及生活用水 项目沿线分布多处湖泊,均为盐湖,水质矿化度高,不能作为饮用和施工用水。沿线附近的河流,如改则县到吓嘎村的右侧为罗仁藏布河、吓嘎村至物玛乡段的香拉曲河、物玛乡沿线的扎嘎尔藏布河、郭藏布河等均为冰雪融水补给河流,水质良好,清澈透明,无污染,取用方便,是工程用水和饮用的良好水源。另外,当地还建设有大量的水井房,间距在10~30公里,水位在4~8米,且项目区场地条件较好、地势较平坦,可打井作为施工用水,平均运距9.892公里。 一、筑路材料取用原则 项目区地处藏北高原腹地,沿线草场植被环境异常脆弱,一旦破坏难易恢复。为防止水土流失,取料场应严禁乱挖乱采,严格执行环保标准,保护植被,以不诱发新的地质灾(病)害为基本原则。 二、自采材料 1、砂、砂砾料 全线共设砂、砂砾料场20个,砂、砂砾料料场主要分布在沿线河流河床和河漫滩及阶地,土层一般为卵砾石土,磨圆较好,分选性较好,部分砂砾料含泥,经水洗、筛分可取得中粗砂和砂砾。可以满足公路构造物及路面工程使用要求。沿线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秋冬季干涸,春夏季水流成数倍增长,所以宜在枯水期开采,机械兼人工开采,汽车运输。由于该区域内砂砾料场普遍含泥量高、针片状含量较高,砂料较为缺乏,成品率较低,需要筛洗,砂、砂砾料全线平均运距11.949公里。 2、石料 全线共设石料场24处,主要分布在路线两侧基岩山体处。其岩性以砂岩、泥岩和花岗岩为主,质地坚硬,品质良好,风化程度为强风化~微风化,根据试验检测报告单轴饱和抗压强度14.68~171 MPa,烘干单轴抗压强度60~210 MPa,可加工为块、片石、条石及碎石等。碎石料沿线分布较多,开采较为便利,可机轧或人工加工;另有基岩边坡开挖后方可机轧为碎石,基本能满足公路构造物及路基路面工程的使用要求。可常年开采,汽车运输。其中:片、块石全线平均运距为6.987公里;碎石平均运距为7.671公里。 其次在盐湖乡附近K1039~K1053路段沿线均可清捡漂石轧制片石、碎石,漂石土中漂西藏自治区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 三、外购材料 本项目外购材料主要从新疆叶城、乌鲁木齐及拉萨等地购买,与本项目连接并已实施完成的革吉至狮泉河段,狮泉河至新疆(国道219线)段已基本贯通,路况较好,项目所需外购材料料运输更为便捷。 1、水泥、钢材、木材等外购材料 根据本项目相邻路段实施过程中外购材料的供应情况,本工程所需水泥、钢材均从新疆叶城购买,木材从拉萨购买,价格较便宜,运距相对较短,运输条件较好。 2、沥青 工程所需沥青均从新疆乌鲁木齐购买,运输条件较好。 3、燃料,粮食、蔬菜供应 西藏省道301线改则至革吉段公路改建工程〖筑路材料说明〗 S10-1 2/2 项目所需燃料及项目实施时粮食、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均需从阿里地区、改则县、革吉县等供应,运输条件较好。 四、电力供应 项目区改则县、革吉县等地有小型发电站,如光伏电站、光伏互补电站等,但规模较小,电力供应有限。因此,本项目建设所需电力均靠施工单位自行发电。 五、筑路材料运输方式及与地方签订的有关协议或意向情况 1、本项目外购材料从新疆叶城、乌鲁木齐及拉萨等地购买,省道301线终点段分别连接的革吉至狮泉河段、日土至界山大坂等均已进行改建,运输条件较好。 2、沿线自采材料位置与本项目有一定的支线距离,因此,均需要修建便道连接。 3、在测设阶段,对于自采材料分别调查了其类型、储量、价格、运距等资料,并征得当地政府的同意,选取代表性样品进行相关试验等。 西藏自治区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第二篇:高等筑路材料课程小论文
第三篇:2011湖南省高等教育学复习纲要
第四篇:12)筑路材料
第五篇:筑路材料说明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