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亡羊补牢》教案
2008—2009学年度
这两个字都是“穴”字头。注意:“窿”字在书写时,这里的一小横可不能忘记。
3、导入:
当出现了窟窿的时候,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一起大家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二、学习课文
(课件:出现一个羊圈,上面有一个窟窿)话外音:现在,一个养羊人的羊圈上出现了一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
(板书:少了一只羊)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并划出你不懂的地方。
2、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学生质疑。(谁提出的问题最有思考性?)
4、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解疑:
⑴ 词语(“亡羊补牢”暂时不考虑解释)
⑵ “街坊”(提示:指名一个学生问“你家住在哪里?”“谁家和他住在同一条街上(或小区)?”,“‘街坊’就是_____________。”)
⑶ “后悔”出示课文中的原句。理解:
他后悔什么?为什么会后悔?
回答后,给课件配音:如果你是街坊,会对他说些什么?你是养羊人,听了街坊们的劝告后,会怎么想?(如果像你一样就好了,可惜这个养羊人__________)(板书:不听劝)
(课件:有个窟窿的羊圈前,养羊人与一个街坊在一起),再男女生对读对话。
⑷ 谁知夜里,狼又从这个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课件演示)(板书:又少一只羊)
现在,你有没有理解“后悔”的意思呢?(板书:后悔)
“不该不接受”早知道,当初就____________________,“不该不”,两个“不”说明他真的很后悔。
羊连丢了两只,你是养羊人,心里也会_____________,试试看,将养羊人心里的话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引读)转念一想,__________。
于是,他是怎么做的?__________。
结果怎样?__________。
结合理解“从此”:
“此”表示“此时、此地”,“从此”就是从“____________”开始。
他怎么补的?补得怎么样?(课件: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的)(板书:堵上窟窿;羊再也没有丢失)再朗读这段话,注意突出这些词。
⑸ 结合板书理解“亡羊补牢”。
5、齐读课文。
6、(课件:养羊人站在修补好的羊圈旁,羊在羊圈中快活地吃着草)看到羊圈被修得结结实实的,羊儿一只也没有少,养羊人此时会想些什么?
三、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1、指名给课文配音。
2、齐读全文。
3、(课件:再次出现刚上课时出现的那些物件)刚刚上课的时候,老师给大家看了这些画面,它们上面出现了窟窿,该怎么办?
如果,这些窟窿就像是我们同学身上的缺点,又该怎么办呢?
四、拓展练习
技能训练:
小辩论:《我喜欢养羊人》或《我不喜欢养羊人》
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喜欢或不喜欢),并说清楚理由。
第二篇:三年级下册语文《亡羊补牢》教案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理解“亡”“牢”等词语。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3.能懂得这则寓言所蕴涵的寓意。教学重难点:理解寓言的寓意。课文重点:全文 感情朗读训练点:全文
读说结合训练点:说说你还读过哪些寓言故事? 课前准备:
教师:挂图,生字词卡片。学生:收集寓言。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听寓言故事,比一比,谁知道的多!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板书课题
二、预习成果展示
1.出示生字词,学生抢读。
2.出示课题“亡羊补牢”理解其字面意思 “亡”是什么意思?“牢”又指什么?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2、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丢羊的?哪 几个自然段是讲补牢的?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找出写丢羊的句子?
4、同桌互议 羊怎么丢的?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第一次、第二次分别丢了羊之后,养羊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用横线标画街坊的话,用波浪线标画养羊人得话,看谁读得好?
示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3、同桌分角色朗读,还可以加上动作。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体会养羊人的心情。
此时的他非常后悔
老师也想读他非常后悔的句子(故意去掉“赶快”。)
5、你看(看图)养羊人正拿着锤子正在认认真真的修羊圈呢。假如你就是他的街坊,站在他的身旁,展开想象,你会对他在说些什么呢? 知错就改
五、体会寓意,拓展思维。
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寓意)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2、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情,你能举例说说吗?
3、教写生字 怎样记住这两个字?
用 课件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写在图上 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4、复述故事:咱们小学最近要举行故事大王比赛,学校让老师先进行海选,那我们就开始吧!讲故事是有要求的,仔细听:首先要把故事熟练地记在心里才行,然后加上你的表情、动作和声音的变化,这样才能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学生准备,师巡回指导)
七、限时作业
板书设计:
想法
已经丢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结果
又少
后悔
赶快堵 再没丢
(未为迟也)
预习提纲:
导语:你听说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吗?你能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吗?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寓言故事吧!
1.把词语表中的词语抄写在横线上,比一比谁写得漂亮,记得牢固!
2、“亡羊补牢”是个成语,其中“亡”和“牢”的意思都发生了改变。现在“亡”的意思是“死亡、灭亡”。“牢” 的意思是“监牢、坐牢”。读一读课文,体会一下“亡”和“牢”在文中的意思,分别填在括号内()()
3.解释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或换词语等方法理解词
语4.默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亡羊补牢》这篇寓言故事共有()个自然段,说一个养羊人第()次丢了羊;街坊劝他(),养羊人();第()次他又(),才()街坊的(),于是(),他的羊()。这则寓言告
诉
我们
()。
5.生活、学习中有课文中的这现象吗?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限时作业:
姓名 等级
一、听写。4分
二、选择(在正确的后面打对号)2分
1、请给“羊圈”这个词选择正确的读音
(juàn quān)
2、请给“亡羊补牢”中的“亡”选择正确的解释(1)失去(2)死亡
三、填空 4分
“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第三篇:三年级下册语文《亡羊补牢》教案
9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理解“亡”“牢”等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
3.能懂得这则寓言所蕴涵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理解寓言的寓意;学会复述内容,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听寓言故事,比一比,谁知道的多!
自相矛盾、刻舟求剑、画龙点睛、画蛇添足、掩耳盗铃、守株待兔、拔苗助长„„今天我们再学习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出示生字词,(寓yu、则ze、窟ku、窿long、狼lang、叼diao、街jie、劝quan、悔hui);学生抢读(窟窿ku l
ong、街坊jie fang)。
2.出示课题“亡羊补牢”理解其字面意思“亡”是什么意思?(丢失)“牢”又指什么?(羊圈)
3、“亡羊补牢”是个成语,其中“亡”和“牢”的意思都发生了改变。现在“亡”的意思
是“死亡、灭亡”。“牢” 的意思是“监牢、坐牢”。读一读课文,体会一下“亡”和“牢”
在文中的意思,分别填在括号内()()
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丢了羊就赶快把羊圈补好)
三、展示交流
1、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丢羊的?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补牢的?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找出写丢羊的句子?
4、同桌互议羊怎么丢的?(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四、梳理总结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篇课文。
2、第一次、第二次分别丢了羊之后,养羊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3、用横线标画街坊的话,用波浪线标画养羊人的话,看谁画得准读得好?
4.同桌分角色朗读,还可以加上动作。
5、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体会养羊人的心情。
(此时的他非常后悔)老师也想读他非常后悔的句子(故意去掉“赶快”。)
6、你看(看图)养羊人正拿着锤子正在认认真真的修羊圈呢。假如你就是他的街坊,站在他的身旁,展开想象,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知错就改)
7.默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亡羊补牢》这篇寓言故事共有()个自然段,说一个养羊人第()次丢了羊;街
坊劝他(),养羊人();第()次他又(),才()街坊的(),于是(),他的羊()。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五、体会寓意,拓展思维。
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寓意)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2、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情,你能举例说说吗?
3、教写生字怎样记住这两个字?
用 课件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写在图上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4、复述故事:咱们现在举行讲故事比赛,先进行海选,那我们就开始吧!讲故事是有要求的,仔细听:首先要把故事熟练地记在心里才行,然后加上你的表情、动作和声音的变化,这样才能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学生准备,师巡回指导)
六、限时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教案75页。
2、填空4分 “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邻居养羊人
满不在乎
(规劝)修
后悔极了
第四篇:三年级下册语文《亡羊补牢》教案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理解“亡”“牢”等词语。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3.能懂得这则寓言所蕴涵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理解寓言的寓意;学会复述内容,背诵课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听寓言故事,比一比,谁知道的多!
自相矛盾、刻舟求剑、画龙点睛、画蛇添足、掩耳盗铃、守株待兔、拔苗助长„„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出示生字词,(寓yu、则ze、窟ku、窿long、狼lang、叼diao、街jie、劝quan、悔hui);学生抢读(窟窿ku long、街坊jie fang)。
2.出示课题“亡羊补牢”理解其字面意思 “亡”是什么意思?(丢失)“牢”又指什么?(羊圈)
3、“亡羊补牢”是个成语,其中“亡”和“牢”的意思都发生了改变。现在“亡”的意思是“死亡、灭亡”。“牢” 的意思是“监牢、坐牢”。读一读课文,体会一下“亡”和“牢”在文中的意思,分别填在括号内()()
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丢了羊就赶快把羊圈补好)
三、展示交流
1、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丢羊的?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补牢的?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找出写丢羊的句子?
4、同桌互议羊怎么丢的?(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四、梳理总结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篇课文。
2、第一次、第二次分别丢了羊之后,养羊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3、用横线标画街坊的话,用波浪线标画养羊人的话,看谁画得准读得好? 4.同桌分角色朗读,还可以加上动作。
5、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体会养羊人的心情。
(此时的他非常后悔)老师也想读他非常后悔的句子(故意去掉“赶快”。)
6、你看(看图)养羊人正拿着锤子正在认认真真的修羊圈呢。假如你就是他的街坊,站在他的身旁,展开想象,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知错就改)7.默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亡羊补牢》这篇寓言故事共有()个自然段,说一个养羊人第()次丢了羊;街坊劝他(),养羊人();第()次他又(),才()街坊的(),于是(),他的羊()。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五、体会寓意,拓展思维。
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寓意)(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2、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情,你能举例说说吗?
3、教写生字 怎样记住这两个字?
用 课件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写在图上
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4、复述故事:咱们现在举行讲故事比赛,先进行海选,那我们就开始吧!讲故事是有要求的,仔细听:首先要把故事熟练地记在心里才行,然后加上你的表情、动作和声音的变化,这样才能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
(学生准备,师巡回指导)
六、限时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教案75页。
2、填空 4分
“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邻居 养羊人
满不在乎
(规劝)修
后悔极了
第五篇:亡羊补牢教案(范文)
《寓言两则》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五四》版)三年级上册《寓言两则》中第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目标依据
相关课标陈述:
总目标最接近表述: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文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第二学段最接近目标表述:
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2、能使用硬笔熟练的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5、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相关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接触过很多寓言故事,但学习的时候并没有接触到怎样学习寓言,以致能自学的能力。但小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复述能力,可以在引导学生复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寓言故事的道理,学会方法,并学以致用。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但表达能力有限,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故事情节,从而体会人物性格,这是符合三年级学生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同时能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的音形义。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3、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难点: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评价活动设计
1、概括文章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通过朗读,能体会寓言故事中人物形象。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学会方法能够自主学习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预设: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寓言二则》
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这些寓言故事都告诉了你什么样的道理?(学生交流)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学生齐读课题,师板课题:《亡羊补牢》。
二、质疑,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你们通过预习,理解题目的意思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后交流:检查学生对字词的学习情况。
①学生在交流的时候,教师要提醒下面的字注意读音。
kūlongdiāoquàn
窟窿叼劝
②书写指导
窟窿(窟窿是个洞来的,所以是穴字头。)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识字写字的要求,要求学生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别且让学生自己结合平时的积累和联系上下文说说是什么意思,然后教师再出示标准的意思,这样是一个尝试与感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书写的时候锻炼学生的硬笔书写能力,做到规范,端正。)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些自然段讲亡羊,哪些自然段讲补牢?
2、齐读1-4自然段,思考: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汇报出示:“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教学多音字:圈。理解第一自然段的因果关系。)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丢羊的事。
(设计意图:设计本题目马上就能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整体的认知,在这
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尽可能放手给学
生,给学生锻炼的空间。)
4、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5、从街坊的劝告可以看出什么呢?引导评议,齐读。
6、街坊真情的劝告,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学生回答后板书:想已经丢做不修
7、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分角色朗读。(设计意图:小学生感悟人物的能力稍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设计分角色朗读这个环节,可以很好的让学生把握住人物形象,教师不必多费口舌,学生也能融会贯通。并且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好的进入角色,融入课堂)
8、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怎样?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出示:第二天早上,他去放养,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板书:结果又少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用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两次丢羊的过程是一样的)
(3)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什么呢?(不听劝告,没有及时补救过失,不好的结果就会重演。)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五、哪部分讲补牢的?自由读第5节,想想两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划出有关句子。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板书:赶快堵
为什么要用“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2)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教学双重否定句式“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板书:后悔
(3)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板书:再没丢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在这个环节中体会到犯错之后只要去改正那结果就不算太糟糕,当然,教师一定要注意点播到位)
六、体会寓意。
1、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2、想想: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3、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板书:未为迟也
4、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看看我们的周围有没有“亡羊补牢”或“亡羊不补牢”的人或事,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如写作业时,把头埋得低低的,老师提醒后„„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指出: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教育。本环节的设计主要让学生依据所领悟的寓意道理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以及今后要怎么去做。这是课堂回归生活的重要一环)。
七、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作为成语,怎样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八、拓展阅读
1、打开《永不凋谢的玫瑰》中的《鹬蚌相争》这个故事,自己概括故事内容,体会到的道理,以及联系实际谈一谈感受。小组交流
2、多媒体出示《叶公好龙》
楚国有个贵族,人们都称之为叶公。他非常喜欢龙,因此在他的屋里、屋梁上雕着龙,门窗上刻着龙,墙上画着龙,杯碟器皿上绘着龙。后来就连他盖的被子上、穿的衣服上也全都绣上了龙的图案。叶公开口说话,那更是不得了呢,三句话都会带个龙字。总之,他的生活中到处都是龙,仿佛离了龙就不能活似的。叶公从此出了名,以致惊动了天上的真龙。天上的龙一时好奇,便下到凡间,想到叶公家里看个究竟。哪知当它把头伸进了南窗,把尾巴绕到北窗,朝里面探头探脑时,叶公看见了真正的龙,正好是龙头对着自己,龙尾在窗外摇晃,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四处逃窜。原来,叶公喜欢的只不过是被装饰得华丽威武的假龙,而并不是真的龙。
1、“好”字的意思:()
①、爱好、喜欢。②、身体康健,疾病消失,生活幸福。③友爱,和睦
2、叶公好龙这个寓言故事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但。讽刺了那些()的人!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是学习的落脚点,本环节的设计更好的锻炼了学生的运用能力)
八、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在用学到的方法读一读《刻舟求剑》、《掩耳盗铃》两个故事。
板书设计:
9、寓言两则
已经丢后悔
亡羊补牢不补补(未为迟也)
又少再没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