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转发《关于组织开展湖北省第十届“挑战杯
关于转发《关于组织开展湖北省第十届“挑战杯·青春在沃”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的通知
各学院:
由共青团湖北省委、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学生联合会联合举办的湖北省第十届“挑战杯·青春在沃”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已正式进入作品申报阶段。现将《关于组织开展湖北省第十届“挑战杯·青春在沃”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予以转发。
请各学院对照文件中明确的相关参赛要求,组织工作专班,明确指导老师,认真在本学院内做好组织发动和申报指导,并于4月27日前严格按照文件要求,以2013年、2014年底开展校内挑战杯赛的成果为基础,向校团委办公室(行政楼132房间)择优报送参赛作品。每个学院可报2件作品参与校内汇评。校团委将在广泛征求校内专家老师意见后最终上报12件作品代表学校参加湖北省第十届“挑战杯·青春在沃”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共青团湖北文理学院委员会 二〇一五年四月十日
关于组织开展湖北省第十届“挑战杯·青春在沃”大学生课外
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鄂青联发【2015】16号
各市、州、直管市团委、科协、学联,各高等学校团委、科协、学生会(研究生会),省直机关团工委:
全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竞赛)至今已成功举办九届。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推动广大高校学生参与学术科技实践、发现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深化高校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集中展示了我省高校的育人成果,体现了鲜明的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在我省高校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良好的影响。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引导广大高校学生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积极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踊跃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团省委、省科协、省教育厅、省学联决定组织开展湖北省第十届“挑战杯〃青春在沃”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凡我省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高等院校(含独立学院、民办高校)在校专科生、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二、活动步骤
(一)组织发动阶段(2015年4月10日前)
1.各高校成立参赛协调小组,于2015年4月10日前将本校负责竞赛活动的老师名单及联系方式报竞赛组委会办公室;
2.各高校制定本校竞赛组织实施计划,并在学生中充分宣传发动,积极组织作品申报。
(二)校级竞赛和组织申报阶段(2015年4月10日-4月下旬)
1.各高校于2015年4月25日前举行校级竞赛,对申报作品进行评审,并择优申报参加省级竞赛;
2.各高校须于2015年4月30日前向大赛组委会办公室报送参赛作品。
(三)全省评审阶段(2015年5月-6月)
1.5月初,成立评审委员会并组成作品资格评判委员会,对申报作品进行初审;
2.5月中旬,召开评审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统一评审标准。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初评,确定进入终审决赛作品;
3.举行终审决赛,对参赛作品进行终审,并对进入终审决赛作品的作者进行问辩;
4.举行颁奖典礼,公布获奖结果并向获奖单位及个人颁发奖杯、证书。
竞赛结束后,对获奖作品保留一个月的质疑投诉期,接受社会监督。收到投诉后,主办单位有关部门将进行调查,经调查确认作品资
格不符者,将取消作品所获奖励,重新计算作者所在学校团体总分及名次;已获优秀组织奖的学校,取消该校所获的优秀组织奖,并视情追究作品作者和所在学校相关责任。
三、奖励办法
(一)作品奖励
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初评,评出80%左右的参赛作品入围获奖作品,评出入围作品中的40%获得三等奖,其余60%进入终审决赛。在终审决赛中评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参赛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各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等次奖分别约占各类入围作品总数的3%、8%、24%、65%。
(二)团体奖励
竞赛以学校为单位计算参赛得分,团体总分按名次排列,按位次公布。各等次奖项计分方法如下:特等奖作品每件计10分,一等奖作品每件计7分,二等奖作品每件计4分,三等奖作品每件计2分,上报至竞赛组委会但未通过初评的作品每件计1分。根据各学校得分情况,授予团体总分第一的高校“挑战杯”,同时授予若干高校“优胜杯”。如遇总分相同,则以获特等奖作品的件数决定同一名次内的排序,以此类推至三等奖。
四、组织机构
(一)本届竞赛活动由团省委、省科协、省教育厅、省学联共同主办,武汉工程大学承办,中国联通湖北省分公司协办。
(二)本届活动由主承办单位组成大赛组委会,负责竞赛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对作品进行资格审查、处理质疑投诉。组委会办公室设在武汉工程大学团委,负责竞赛日常组织工作。联系人:李芳,邓欢;联系电话:027-87992009;邮编:430205。
(三)设立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工作。评审委员会由相关专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
五、相关要求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挑战杯”竞赛是为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深化教育改革要求而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各地、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将其列为重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各高校要组成由本校主管领导牵头,团委、教务、科研等部门和学生会、研究生会等学生组织共同参加的组织协调机构,加强对竞赛组织工作的领导。
(二)深入发动,精心组织。各地、各高校要突出竞赛的学术性和普遍性,特别是校级竞赛阶段,要通过运用媒体手段、设立专门机构等方式,发布竞赛消息,接受学生咨询,进行广泛动员,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竞赛中来。要坚决杜绝以学校科研项目冒充学生作品的现象,如有发现将严肃处理。要坚持选拔与培养并重的原则,对于未进入终审决赛的作品要进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的指导,帮助参赛学生提高科研能力。有条件的高校可对重点项目在经费和指导力量上给予支持。
(三)坚持宗旨,完善机制。各地、各高校要坚持育人宗旨,把人才培养作为“挑战杯”竞赛的首要目标,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各高校团委要建立直属的专门组织或社团,负责学生科技活动的组织工作,制定长期规划,保证活动的经常
性开展。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可设立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基金,制定学生参与学术科技活动奖励办法,更好地扶持、激励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设立指导教师人才库,将指导教师的工作计入教学工作量;尝试建立参赛作品转化服务机制,争取本地各类科技园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等支持,为参赛和获奖项目的转化提供服务,推动学生科技成果与市场、资本等方面实现更加紧密、有效结合。
(四)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各地、各高校要积极协调各类新闻媒体,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地做好竞赛的宣传工作,使“挑战杯”的品牌在高校中和社会上产生更为广泛、深远的影响。要注重做好竞赛的前期宣传工作,为竞赛组织发动和有序开展打好基础。要广泛宣传竞赛中涌现的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引导和激励更多高校学生积极投身学术科技创新实践。
附件:
1.湖北省第十届“挑战杯〃青春在沃”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申报说明
2.湖北省第十届“挑战杯〃青春在沃”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承诺书
3.湖北省第十届“挑战杯〃青春在沃”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
共青团湖北省委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湖北省教育厅 湖北省学生联合会
2015年4月3日
附件1 湖北省第十届“挑战杯·青春在沃”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申报说明
1.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仅限本、专科学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6个学科内;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中,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咨询报告,已被采用者亦可申报参赛,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证明的复印件和鉴定材料等;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论文类每篇在8000字以内,调查报告类每篇在15000字以内。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制作投入较少,且对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参赛学生须在作品申报书封面相应作品类别中划“√”。
2.申报参赛的作品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作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要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类进行评
审。
3.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申报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的作品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列;参赛作品须由2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或教研组)推荐,经本校学籍管理、教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确认。
4.每个学校选送参赛作品总数不超过12件(独立学院单独申报),每人限报1件,其中研究生的作品不超过作品总数的1/2,博士研究生的作品不超过2件。
5.作品评审采取盲评形式,作品内容中不得出现与作者或所在学校相关的信息。
6.参赛者均应填写《申报书》,各参赛高校须填写作品申报清单。《申报书》与作品分开装订,一式四份,统一用A4纸张打印。《申报书》样本、填写要求及相关文件,届时请登陆挑战杯官网下载。申报作品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
7.申报学校要增加作品自查环节,签订承诺书,承诺作品符合“挑战杯”竞赛申报作品的要求,接受竞赛组委会抽查。一旦发现不符合申报要求的作品,将取消参赛资格,该学校不得补报作品。经核实有舞弊、抄袭、作假等情形的作品,从该参赛学校总分中扣除相当于三等奖分值的双倍分数,同时取消该学校参评集体奖项的资格。
8.本校硕博连读生(直博生)若在竞赛申报日前未通过博士资格考试的,按硕士生学历申报作品,若通过,则按博士生学历申报作品。
没有实行资格考试制度的学校,按照前两年为硕士、后续为博士学历申报作品。医学等本硕博连读生,按照四年、二年及后续分别对应本、硕、博申报。
9.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由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由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附件2 湖北省第十届“挑战杯·青春在沃”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承诺书
湖北省第十届“挑战杯〃青春在沃”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
我单位及参赛团队已充分知晓并自愿接受《关于组织开展湖北省第十届“挑战杯〃青春在沃”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要求,谨作出如下承诺:
本单位及参赛团队保证参加湖北省第十届“挑战杯〃青春在沃”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的所有权为参赛团队所有。如出现侵权行为,由本单位及参赛团队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本单位及参赛团队保证此承诺真实可靠,并履行本承诺。如有违反而导致主办单位损失的,主办单位有权就因此所受到的直接或间接损失提出索赔。同时,主办单位保留取消承诺单位及团队参赛资格、所获奖项的权利,并有权告知所在学校。
本承诺书自参赛作品推荐单位及参赛团队负责人签字之日起生效。
推荐单位:(加盖单位公章)团队负责人:
年 月 日
附件3
湖北省第十届“挑战杯·青春在沃”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
参赛作品参考题
总体要求:参赛学生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重要精神,结合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要求,用建设性的态度和改革发展的眼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典型调查,以小见大,独立思考,了解新情况,反映新问题,体认新实践,研究新经验,深刻认识国情,拓展时代视野,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理解和把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以人为本、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和科学严谨的精神,锻炼运用科学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哲学类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
2.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推进发展改革的典型调查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丰富实践的典型调查 4.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功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意义研究 5.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调查
6.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的典型调查 7.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和经验典型调查
8.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与经验调查研究
9.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共同富裕实践和路径创新调查研究
经济类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丰富实践的典型调查研究 2.各地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的成功案例调查研究
3.使市场在资源配臵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典型调查
4.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典型调查 5.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建设的典型调查研究
6.农村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的调查研究 7.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多种途径和多类模式典型调查 8.各地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典型与经验调查研究 9.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规模经营形式发展和创新的调查研究
10.发展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的调查研究 11.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的典型调查 12.扩大国内需求,刺激消费需求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13.发挥区位优势、推动老少边贫地区发展的调查研究 14.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和改革的调查研究 15.我国物联网服务业的崛起、发展与创新调查研究
16.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践和经验的调查研究
17.各地发展中小微企业的改革创新的举措与经验调查研究 18.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资关系问题的调查研究
19.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居民收入的案例调查研究 20.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路径开拓和模式创新的典型调查 21.活跃和完善中国式劳动力和人才市场调查研究 22.自主开展技术创新做大做强产业的典型调查 23.各类企业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调查 24.各地创业园区的布局和发展问题调查研究
25.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典型调查 26.21世纪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典型调查 27.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典型调查 28.各地生态环境产业发展与创新调查分析 29.资源节约型企业典型调查 30.名牌战略案例的典型调查研究
社会学类
1.各地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典型调查研究 2.各地加强和完善社区建设和服务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3.改善促进民生推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典型调查研究
4.推进城市务工人员融入城市的新举措新经验调查研究 5.社会诚信、商务诚信、政务诚信建设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6.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7.新时期民间信仰和风俗问题的调查研究 8.我国当代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单项调查 9.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转变的调查研究 10.我国优化人口素质和结构的实践调查研究
11.各地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的调查研究 12.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13.社会转型中妇女地位变化调查研究 14.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的调查研究
15.我们社会组织依法自治、发挥作用的改革创新调查研究 16.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和组织建设的调查研究 17.我国社会救助工作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 18.我国志愿者事业的发展状况和影响调查研究 19.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典型调查研究 20.社会办医,非盈利性医疗机构的发展与改革调查研究 21.城市务工人员医疗保险改革和创新典型调查 22.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 23.时尚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24.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 25.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
法律类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研究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实现机制研究 3.我国实施社会主义宪法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4.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的实践与经验调查研究 5.物权法实施问题研究 6.知识产权法问题研究 7.刑事法律问题调查研究 8.中国民事法律制度完善研究 9.未成年人法律保护问题调查研究
10.各地法律援助工作的发展和创新实践调查研究 11.社会舆论监督的法律问题研究 12.公益诉讼问题研究
13.我国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问题调查研究 14.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改革和建设实践与经验调查研究 15.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典型调查研究
教育类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和我国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2.创新型国家建设与教育体制改革与创新调查研究 3.新时期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创新的调查研究
4.新世纪我国大学教育教学发展、创新和改革的典型调查研究 5.各地解决中小学应试教育现象的举措和经验调查研究 6.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本领和实践能力教学改革的典型调查 7.学校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质的改革与创新调查研究
8.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9.中小学加强和创新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的典型调查
10.各类学校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做法和经验调查研究
11.各类学校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12.各地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资源差距的举措和经验调查研究
13.国家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举措和成就调查研究 14.中外学校间学生交流活动的调查研究
15.建设学习型社会、完善终身教育实践的调查研究
管理类
1.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政府转型、行政改革和法治政府建设的典型调查
2.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和问题的调查分析
3.电子商务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发展创新的典型调查研究 4.创新对新型科技企业管理和服务的调查研究 5.社区物业管理体制和模式的典型调查 6.大型零售企业物流系统发展调查 7.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调查研究 8.我国企业家队伍成长发展的调查分析
9.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和管理体制问题调查研究 10.企业在创新转型升级中崛起和发展的典型调查 11.中国特色企业管理模式创新调查研究
12.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与状况的调查研究 13.医疗与药品的监管体制、机制和现状的调查 14.工矿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
15.新世纪我国商会(企业和企业家协会)建设新进展、新作用调查研究
16.基层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典型调查研究 17.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与购买公共服务改革的典型调查研究 18.便民快捷健全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研究 19.各地建立和完善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实践和经验的调查研究 20.反对腐败、建设清廉政府的典型调查
21.各地落实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22.在进一步简政放权改革中基层政府管理和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调查研究
23.基层政府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的调查研究
第二篇:湖北省第十届挑战杯附件
附件1
湖北省第十届“挑战杯·青春在沃”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申报说明
1.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仅限本、专科学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6个学科内;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中,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咨询报告,已被采用者亦可申报参赛,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证明的复印件和鉴定材料等;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论文类每篇在8000字以内,调查报告类每篇在15000字以内。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制作投入较少,且对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参赛学生须在作品申报书封面相应作品类别中划“√”。
2.申报参赛的作品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作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要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
集体项目的代表,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3.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申报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的作品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列;参赛作品须由2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或教研组)推荐,经本校学籍管理、教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确认。
4.每个学校选送参赛作品总数不超过12件(独立学院单独申报),每人限报1件,其中研究生的作品不超过作品总数的1/2,博士研究生的作品不超过2件。
5.作品评审采取盲评形式,作品内容中不得出现与作者或所在学校相关的信息。
6.参赛者均应填写《申报书》,各参赛高校须填写作品申报清单。《申报书》与作品分开装订,一式四份,统一用A4纸张打印。《申报书》样本、填写要求及相关文件,届时请登陆挑战杯官网下载。申报作品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
7.申报学校要增加作品自查环节,签订承诺书,承诺作品符合“挑战杯”竞赛申报作品的要求,接受竞赛组委会抽查。一旦发现不符合申报要求的作品,将取消参赛资格,该学校不得补报作品。经核实有舞弊、抄袭、作假等情形的作品,从该参赛学校总分中扣除相当于三等奖分值的双倍分数,同时取消该学校参评
集体奖项的资格。
8.本校硕博连读生(直博生)若在竞赛申报日前未通过博士资格考试的,按硕士生学历申报作品,若通过,则按博士生学历申报作品。没有实行资格考试制度的学校,按照前两年为硕士、后续为博士学历申报作品。医学等本硕博连读生,按照四年、二年及后续分别对应本、硕、博申报。
9.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由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由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附件2
湖北省第十届“挑战杯·青春在沃”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承诺书
湖北省第十届“挑战杯〃青春在沃”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
我单位及参赛团队已充分知晓并自愿接受《关于组织开展湖北省第十届“挑战杯〃青春在沃”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要求,谨作出如下承诺:
本单位及参赛团队保证参加湖北省第十届“挑战杯〃青春在沃”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的所有权为参赛团队所有。如出现侵权行为,由本单位及参赛团队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本单位及参赛团队保证此承诺真实可靠,并履行本承诺。如有违反而导致主办单位损失的,主办单位有权就因此所受到的直接或间接损失提出索赔。同时,主办单位保留取消承诺单位及团队参赛资格、所获奖项的权利,并有权告知所在学校。
本承诺书自参赛作品推荐单位及参赛团队负责人签字之日起生效。
推荐单位:(加盖单位公章)团队负责人:
年 月 日
附件3
湖北省第十届“挑战杯·青春在沃”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
参赛作品参考题
总体要求:参赛学生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重要精神,结合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要求,用建设性的态度和改革发展的眼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典型调查,以小见大,独立思考,了解新情况,反映新问题,体认新实践,研究新经验,深刻认识国情,拓展时代视野,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理解和把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以人为本、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和科学严谨的精神,锻炼运用科学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哲学类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
2.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推进发展改革的典型调查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丰富实践的典型调查
4.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功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意义研究 5.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调
查
6.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的典型调查 7.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和经验典型调查
8.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与经验调查研究
9.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共同富裕实践和路径创新调查研究
经济类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丰富实践的典型调查研究 2.各地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的成功案例调查研究 3.使市场在资源配臵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典型调查
4.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典型调查 5.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建设的典型调查研究
6.农村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的调查研究 7.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多种途径和多类模式典型调查 8.各地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典型与经验调查研究 9.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规模经营形式发展和创新的调查研究
10.发展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的调查研究 11.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的典型调查
12.扩大国内需求,刺激消费需求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13.发挥区位优势、推动老少边贫地区发展的调查研究 14.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和改革的调查研究 15.我国物联网服务业的崛起、发展与创新调查研究
16.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践和经验的调查研究
17.各地发展中小微企业的改革创新的举措与经验调查研究 18.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资关系问题的调查研究
19.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居民收入的案例调查研究 20.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路径开拓和模式创新的典型调查 21.活跃和完善中国式劳动力和人才市场调查研究 22.自主开展技术创新做大做强产业的典型调查 23.各类企业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调查 24.各地创业园区的布局和发展问题调查研究
25.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典型调查 26.21世纪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典型调查 27.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典型调查 28.各地生态环境产业发展与创新调查分析 29.资源节约型企业典型调查 30.名牌战略案例的典型调查研究
社会学类
1.各地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典型调查研究 2.各地加强和完善社区建设和服务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3.改善促进民生推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典型调查研究 4.推进城市务工人员融入城市的新举措新经验调查研究 5.社会诚信、商务诚信、政务诚信建设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6.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7.新时期民间信仰和风俗问题的调查研究 8.我国当代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单项调查 9.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转变的调查研究 10.我国优化人口素质和结构的实践调查研究
11.各地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的调查研究
12.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13.社会转型中妇女地位变化调查研究 14.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的调查研究
15.我们社会组织依法自治、发挥作用的改革创新调查研究 16.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和组织建设的调查研究 17.我国社会救助工作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 18.我国志愿者事业的发展状况和影响调查研究 19.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典型调查研究 20.社会办医,非盈利性医疗机构的发展与改革调查研究 21.城市务工人员医疗保险改革和创新典型调查 22.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 23.时尚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24.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 25.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
法律类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研究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实现机制研究
3.我国实施社会主义宪法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4.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的实践与经验调查研究 5.物权法实施问题研究 6.知识产权法问题研究 7.刑事法律问题调查研究 8.中国民事法律制度完善研究 9.未成年人法律保护问题调查研究
10.各地法律援助工作的发展和创新实践调查研究 11.社会舆论监督的法律问题研究 12.公益诉讼问题研究
13.我国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问题调查研究 14.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改革和建设实践与经验调查研究 15.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典型调查研究
教育类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和我国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2.创新型国家建设与教育体制改革与创新调查研究 3.新时期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创新的调查研究
4.新世纪我国大学教育教学发展、创新和改革的典型调查研究
5.各地解决中小学应试教育现象的举措和经验调查研究 6.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本领和实践能力教学改革的典型调查
7.学校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质的改革与创新调查研究 8.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9.中小学加强和创新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的典型调查 10.各类学校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做法和经验调查研究
11.各类学校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12.各地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资源差距的举措和经验调查研究
13.国家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举措和成就调查研究 14.中外学校间学生交流活动的调查研究
15.建设学习型社会、完善终身教育实践的调查研究
管理类
1.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政府转型、行政改革和法治政府建设的典型调查
2.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和问题的调查分析
3.电子商务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发展创新的典型调查研究 4.创新对新型科技企业管理和服务的调查研究 5.社区物业管理体制和模式的典型调查 6.大型零售企业物流系统发展调查
7.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调查研究 8.我国企业家队伍成长发展的调查分析
9.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和管理体制问题调查研究 10.企业在创新转型升级中崛起和发展的典型调查 11.中国特色企业管理模式创新调查研究
12.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与状况的调查研究 13.医疗与药品的监管体制、机制和现状的调查 14.工矿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
15.新世纪我国商会(企业和企业家协会)建设新进展、新作用调查研究
16.基层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典型调查研究 17.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与购买公共服务改革的典型调查研究 18.便民快捷健全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研究 19.各地建立和完善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实践和经验的调查研究
20.反对腐败、建设清廉政府的典型调查
21.各地落实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22.在进一步简政放权改革中基层政府管理和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调查研究
23.基层政府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的调查研究
第三篇:关于转发《南昌市教育局关于组织开展
湖教科体政发[2018]3号
关于印发《青山湖区中小学教师 “不忘初心 立德树人”师德师风主题教育
活动方案》的通知
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区职校:
现将《青山湖区中小学教师“不忘初心 立德树人”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开展好相关活动。
附件:《青山湖区中小学教师“不忘初心 立德树人”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方案》
青山湖区教育科技体育局
2018年4月2日
青山湖区中小学教师“不忘初心 立德树人”师德师
风主题教育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推动全区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建设,根据《南昌市教育局关于组织开展“不忘初心 立德树人”师德师风主题教育的通知》(洪教宣字〔2018〕4号)文件精神,决定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组织开展“不忘初心 立德树人”师德师风主题教育。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管理,努力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
二、活动时间 2018年3月—12月
三、活动对象
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职校教师。
四、活动内容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重点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系列讲话。
活动要求:各学校应通过集体学习、主题宣讲、座谈讨论等方式,广泛开展学习教育活动,营造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浓厚氛围。
责任单位:各学校
(二)持续抓好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
深入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
活动要求:各校要采取自主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专题学习与研讨学习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活动期间,各学校集中学习教育时间每学期不少于3次。
责任单位: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中心、各学校(三)广泛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
举办新入职教师师德师风宣誓承诺仪式、青年教师主题沙龙、师德师风主题征文等活动,积极引导广大教师谈师德、论教育,畅想教育情怀,营造充满激情、积极向上的教育发展正能量。
活动要求:要以“不忘初心 立德树人”为主题,在学习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引导广大教师提高认识、坚定信仰,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幸福感。
责任单位: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中心、各学校(四)继续深化教师家访和志愿服务。
“万名教师访万家”和“教师志愿服务”是广大教师践行师德规范的重要载体。各地各校要深入推进“万师访万家”活动常态化、制度化,积极开展“家访明星、家访案例、家访故事”等系列活动。要结合实际,健全和完善志愿服务机制,拓展志愿服务的内容与形式,提升志愿服务实效。组建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志愿服务团队,打造本地本校志愿服务品牌。
活动要求:9月前对所有学生进行一次全覆盖式的家访,积极撰写家访案例、家访故事。各学校至少应组建一支教师志愿者服务队,且每年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三次。
责任单位:组织人事科、各学校(五)深入推进典型宣传和示范引领。
继续组织开展青山湖区教育系统“教师”、“六个一百”、“六个十佳”等优秀教量评选表彰活动,并以媒体展示、宣讲报告、典型经验交流、印发学习资料等方式,进一步弘扬高尚师德,以身边的典型感召教师,以榜样的力量引领教师。
活动要求:各学校要以此为契机,积极挖掘身边的典型,进一步加大先进典型表彰与宣传力度,使先进典型魅力四射,营造清风正气的良好氛围。
责任单位:局办公室、组织人事科、各学校(六)严格师德专项治理和师德考核。
完善网上投诉举报平台和监督举报电话,加大师德师风违规行为查处力度;重申师德红线,研究探索师德“一票否决”管理办法;强化师德考核及考核结果的应用,让师德考核优秀者受到褒奖,师德考核不良者受到鞭策。
活动要求:各学校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加强本校师德师风建设管理。各学校应按照《南昌市青山湖区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办法》(湖教体政发〔2014〕4号)要求,积极组织落实好教师师德考核,并于规定时间内录入全省师德考核系统。组织人事科对考核结果汇总、整理,确保考核结果落到实处。
责任单位:局办公室、组织人事科、各学校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系统一项长期性、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把师德师风建设列入教师队伍管理的首位,纳入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抓实抓好,抓出成效,确保思想有触动、素质有提升、行动见成效。本次活动情况纳入综合考评内容,并适时开展监督评查。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各校要依据本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要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前提下,创新自选动作,体现特色亮点。要及时组织动员部署,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积极参与,确保主题教育各项活动落到实处。
(三)广泛宣传,提升实效。教科体局将通过青山湖教科体信息网、青山湖教育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对主题教育进行全方位宣传报道,各单位要积极选送活动素材并充分利用教体科信息网、校园网络、校园广播、宣传橱窗和微信、微博等宣传载体,广泛宣传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情况,全面展示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新举措、新经验、新成效,切实发挥舆论宣传导向作用,提升主题教育实效。
各学校应及时收集整理主题教育情况(文字、图片等),认真总结提炼主题教育创新举措和特色亮点工作,及时报送组织人事科。各学校主题教育方案及动员部署情况请于4月16日前报送;主题教育总结请于12月4日前报送;其它相关活动开展后及时报送。
联系电话:88102097,邮箱:75770249@qq.com。
青山湖区教育科技体育局
2018年4月2日
第四篇:转发关于组织未成年人开展学道德模范
2012年6月4日下午1:30,东河沿社区联合东城师范附属小学开展“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 做有德之人”活动。
当天下午,在东师附小五年级四班的教室里,东河沿社区工作者与同学们一起观看了系列短片,义务指路十年的老人谢亮、见义勇为的货车司机赵国强、诚信待人的彩票店老板赵书兵等道德模范的故事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个个感人的场景让五年级四班的同学们感慨颇多,学生张甜语说,她印象最深的是谢亮老爷爷,他那么大年纪了,无论刮风下雨都义务为人指路,让她知道了助人为乐是不分年龄的。吴君玉说,道德模范让她想起了身边的很多人,一次她和奶奶出去玩,奶奶就用行动教会了她什么是见义勇为。
同学们都纷纷表示要向道德模范们学习,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东河沿社区向来重视社区内未成年人道德教育问题,一直和东师附小保持着共驻共建的关系。经常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学校也时常为社区活动提供场地,对社区工作给予了很多支持。
根据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关于组织未成年人开展“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知》(南文明〔2012〕28号)精神,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积极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践行道德规范,培养高尚品质,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深入发展,决定在辖区内组织未成年人开展“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为主题,以《学道德模范 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大型系列专题片为基本教材,通过开展“学、诵、做”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把学习道德模范与加强中华美德教育结合起来,用道德模范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传统美德激励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见贤思齐,树立远大理想,学习雷锋精神、续写雷锋日记,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活动时间
2012年7月—2012年12月
三、活动内容
(一)发放大型系列专题片光盘
将市文明办刻录的《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 做有德之人》大型系列专题片光盘发放至辖区各中小学校,请教育部门认真组织观看。
(二)播放大型系列专题片
1.组织收看南宁未成年网络家园、南宁文明网、辖区网站及所播放的专题片。
2.在各中小学闭路电视系统或放映室播放此片。各中小学利用班、队、校会及学生课余时间,依托电视及网络媒体组织学生观看此片。
(时间:2012年7月—2012年11月)
(三)将中华经典诵读纳入中小学生教育重要内容
1.各中小学以古今中华优秀的经典作品和诗文(如《论语》、《大学》、《弟子规》以及先秦两汉散文名篇,唐诗宋词、元曲等)、典范的现代文和大型系列专题片为参考,适时开展中华经典教育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学、诵、做”活动开发中华经典校本教材,深入浅出地讲解中华经典名句,用讲故事的形式宣传道德模范,组织广大中小学生开展“做有道德的人”实践行动。通过学习,激励广大中小学生践行“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的南宁精神,把学习中华传统美德与学习道德模范结合起来,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了解。
2.各中小学校要定期开展“中华经典讲堂”活动。对中华经典中蕴藏的文化内涵和道德模范的高尚品德进行解读,与学生互动交流,对学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进行指导。
(时间:2012年7月—2012年12月)
(四)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1.开展“每日一句经典”学习活动。在校园中建立中华经典学习栏,让学生每天看到一句经典,每天学习一句经典,指导学生每天诵读一句经典,每天感受一句经典。
2.组织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各学校适时组织开展中华经典名句个人诵读和集体诵读比赛,11月—12月,由文体教育局评选优秀学校代表参加全市“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总决赛。
(时间:2012年7月—2012年11月)
(五)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故事会”活动
以“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为主旨,结合《品德华章》—“道德模范”事迹选集,组织“道德模范报告团”到学校开展事迹报告、座谈交流活动。用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解读雷锋精神,激励未成年人学习道德模范,励志成长成才。组织学生走近道德模范,到道德模范身边亲身学习、体验、感受,用道德模范的崇高品格熏陶、影响未成年人,学习道德模范,塑造高尚人格。在此基础上发动广大学生、家长和老师以“学习道德模范—发现身边榜样—我的实际行动”为主旨,开展创编、讲述道德模范故事的活动。
(时间:2012年7月—2012年11月)
(六)开展“学、诵、做”主题班会、队会活动
通过主题班会、队会,组织广大中小学生交流学习中华经典感受和心得,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的情感;组织广大中小学生学习道德模范事迹,发现和讲述道德模范的闪光点,发现和讲述身边的榜样,表达以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学习道德模范、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决心。
(时间:2012年7月—2012年11月)
(七)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组织广大中小学生践行“南宁精神”、“雷锋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以道德模范为榜样,以校园、家庭、社区为平台,积极开展讲究卫生、爱护环境、遵守秩序、助人为乐、孝老爱亲、文明有礼等道德实践活动。
(时间:2012年7月—2012年11月)
(八)宣传树立“美德少年”
在深入广泛地开展“学、诵、做”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广大中小学生发现和评选身边的道德榜样,积极参加南宁市第二届“美德少年”评选表彰活动,树立一批在思想品德和道德实践方面事迹突出的“美德少年”。组织开展美德少年学习宣传活动。组织开展美德少年评星、创星、争优活动。
(时间:2012年4月—12月)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的重要举措,作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日程,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建立协调机制,明确任务和责任。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信息中心要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设专栏、专刊,努力出精品力作,大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和社会氛围。
(三)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各中小学校要把开展这项活动与“洒扫应对”主题活动结合起来,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以未成年人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务求取得实效。
第五篇:关于转发关于组织开展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
关于转发《关于组织开展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
网上推荐活动的通知》的通知
各区文明办、志愿者协会,市有关单位:
近接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以及光明日报等媒体《关于组织开展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网上推荐活动的通知》,现转发给你们。请按《通知》精神,在广泛发动群众、层层推荐的基础上,各区文明办商区志愿者协会推荐2-3名,团市委商市志愿者协会推荐2-3名。请认真填写《推荐登记表》,于10月30日前一式两份报市文明办(同时报送电子文本和电子版照片)。市文明办将从中选择10名报省文明办。联系人:市文明办综合处 卞光辉 80801503
特此通知。
附:
1、《关于组织开展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网上推荐活动的通知》
2、推荐条件和基本工作要求
3、《推荐登记表》
徐州市文明办
2010年10月27日
关于组织开展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
网上推荐活动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明办:
为普及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积极培育志愿文化,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光明日报、中国文明网、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央视网决定,组织开展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网上推荐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主办单位
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光明日报、中国文明网、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央视网
二、推荐条件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身体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长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特别是在世博志愿服务、亚运志愿服务和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中,事迹突出、群众公认。
三、推荐程序
1.10月下旬,发出《关于组织开展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
网上推荐活动的通知》,对活动作出安排部署。
2.11月10日前,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明办,会同有关部门在广泛发动群众、层层推荐的基础上,分别推荐10名优秀志愿者报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每位候选人附一份300-500字左右的事迹材料、一张电子版照片(比例为75像素*94像素)、一个专题网址(专题内容包括志愿者事迹详细介绍、志愿服务工作照片、志愿者心得、视频短片),分别发送到中国志愿者服务基金会与中国文明网。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联系人:蓝国华,联系电话:010-63097574,电子邮箱:zyfwgz@sina.com。中国文明网电子邮箱:zyfw@wenming.cn。
3.11月14日至11月30日,中国文明网、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央视网开辟专题网页,刊播各地推荐的优秀志愿者候选人名单及事迹简介,并接受群众投票。专题网页上设专门入口,接受网名实名推荐其他候选人。具体投票规则随投票页面网上公布。投票页地址:(http://igongyi.cntv.cn/special/100zhiyuan/toupiao/index.shtml)。
4.12月2日,主办单位根据投票情况,确定100名全国优秀志愿者建议名单,并在光明日报及中国文明网、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央视网进行公示。
5.12月4日,主办单位正式推出100名全国优秀志愿者,并在光明日报及中国文明网、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央视网公布全国优秀志愿者名单。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组织开展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网上推荐活动是推动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举措。各地要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作出周密部署,使组织推荐优秀志愿者的过程成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助人为乐传统美德、培育志愿服务文化的过程,成为普及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的过程,成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健康社会风尚的过程。
2.重在群众参与。推荐工作要充分体现群众性,立足社区、企业、村镇、学校、连队、机关等基层单位,着重推荐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优秀志愿者,使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
3.营造浓厚氛围。要把舆论宣传贯穿推荐优秀志愿者活动始终,大力宣传各地志愿服务工作的进展和成效,宣传优秀志愿者的感人事迹和精神风貌,充分展现志愿者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时代风采,不断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在全社会营造关注、支持、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良好环境。
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
2010年10月21日
推荐条件和基本工作要求
一、严格把握条件
1、本次推荐不分年龄、民族、性别、职业,只要符合评选标准,均可作为推荐人选。外籍人士须在华定居3年以上。
2、着重考虑长期参加志愿服务,特别是自2009年以来在世博志愿服务、亚运志愿服务和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中事迹突出的志愿者。
3、已经获得全国志愿服务荣誉称号和全国道德模范称号的,此次原则上不再推荐。
二、严格坚持程序
1、在组织推荐方面,一是应组织人员深入社区、企业、机关、学校等基层单位及NGO组织,用各种方式方法充分发动和动员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推荐工作;二是发动群众后期积极参与投票。
2、在考察审核方面,采取适当方式在拟推荐人单位、所在社区或乡镇征求意见。同时征求当地有关部门意见,如计划生育、基层公安机关等,党员和公职人员应征求纪检、监察部门意见,从事经济活动的候选人须征求工商、税务部门的意见,确保推荐人选质量。
3、在社会公示方面,在街道、社区或单位进行3天的公示。
4、在确定上报方面,要精心组织材料。事迹材料300-500字,要文字简练、语言朴实、突出事迹,内容准确客观。
三、严格遵守时间安排
10月31日前,务请各区、团市委将名单报市文明办。
市文明办
2010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