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含解析)
专题限时训练(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4·南通调研)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国中有大事,王及官、民俱至巴里满衙门,公议乃行……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这一介绍反映了魏源()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愿望 B.对西方民主的朦胧认识 C.反对当时清朝的专制制度 D.向往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2.(2014·烟台模拟)(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A.经世致用
B.中体西用 C.维新思想
D.兼容并包 3.(2014·衡阳联考)有史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A.充斥封建主义的旧文化 B.容纳资本主义的新文化 C.符合当时的国情 D.是理想的救国方案 4.(2014·武汉训练)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创会的口号,实际教学内容和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形成此现象的原因是()A.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力量日益壮大 B.西学已经成为当时国人的共同追求 C.新式学堂和学会创办人多为洋务派 D.以“中学为体”为旗号有利于西学传播 5.(2014·太原模拟)郑观应在《商务叹》中写道:“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总办商董举自官,不依商律由商举。……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华商因此不及人,为丛驱爵成怨府。”郑观应感叹的是()A.股份经营弊端丛生
B.政府大力干预经济 C.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D.外商挤压民族工业 6.(2014·临沂模拟)“但是任何一种改革运动要想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支持,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改变老一套办法,并在哲学上找到根据。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因为那仍然是中国统治阶级信仰的命根子。”(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这可以用来诠释()A.抵抗派的师夷制夷思想 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C.维新派的维新变法思想 D.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思想 7.(2014·荆州质检)1891年和1898年,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分别刊出,康有为“既不尽依公羊典范,更不秉承今文家法。惟取能合用其说者,合己说者则取之,不合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的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8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民众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2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8分)
(3)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指出上述变化反映的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4分)
14.(2014·临沂检测)近代中国出现了几千年未有之变局,有识之士对此做出了积极回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有两种传统,足以影响士大夫对外之基本态度。其一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优越感,其二是戒勤远略的历史教训……历代积累的经验,造成中国人素来具有一切自足、无待外求之心理。
材料二 中国人对于中国所处地位“变局”的发现,在19世纪后半期成为中国先知先觉之士议论中的一项重要前提。这些人的共同认识,以为中国正面临数千年来一个巨大的变局,在中国历史上将产生一个前所未见的创新机运。
材料三 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以上材料摘编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国人素来具有一切自足,无待外求之心理” 形成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19世纪中后期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
想来论证学习西方的必要性,故B项错误;康有为维新变法的思想把西方政治学说同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打着孔子的旗号来宣扬维新变法的思想,故C项正确;民主共和思想与题干“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不符,故D项错误。
7.选A 康有为两部著作“既不尽依公羊典范,更不秉承今文家法”,而是选取其中符合自己需要的部分,是为了达到为政治改革服务的目的,故A项正确,D项错误;“合己说者则取之,不合者则伪之”,不符合客观的考据考证,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康有为著作中的“今古文之争”,故C项错误。
8.选A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向封建主义及其意识形态发动了进攻,把斗争矛头指向传统的儒家思想,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是对材料的正确理解,错误。
9.选A 由题干中“废除汉字、不读中国书等种种骇人听闻的说法便一个接一个地喊出来了”可知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存在过激的倾向,故A项正确。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作者的观点批评了新文化运动中的过激倾向,有一定的道理,故B、C、D三项错误。10.选C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仅仅反映出外部的因素,故A、B两项错误;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既有外部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救亡图存的需要,也有内部近代中国对西方认识不断深入,即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故C项正确;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也是受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故D项错误。
11.选A “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意即是从中国社会中已存在的思想继承而来,只有民族主义,故A项正确;民权主义属于“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故B项错误;“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是指民生主义,故C项错误;民主主义不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故D项错误。
12.选A “更多工人参加进来”说明孙中山思想的转变,提出了三大政策,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显示消灭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目标,故B项错误;1922年清政府已经被推翻,故C项错误;题目要求对史料的解读,而非评价,故D项错误。
13.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内容可知由“天朝上国”自居到平等外交的理念;第二小问结合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开展洋务运动,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后的反思,西学东渐等来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的“进入20世纪,‘国民’‘权力’话语逐渐取代了‘臣民’‘子民’话语”来作答;第二小问结合20世纪左右发生的事件或运动来作答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一中的外交中的变化和材料二中的称呼的变化,可以得出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趋势。
答案:(1)变化:由“天朝上国”到平等外交的理念。原因: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后的反思;西学东渐。(任意两点即可)(2)变化:由“臣民”到“国民”。原因:戊戌变法传播了启蒙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进一步促进了思想解放。
(3)趋势: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近代化)。14.解析:第(1)问原因直接从材料中可概括出“以中国为中心的优越感”“戒勤远略的历史教训”,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源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第(2)问第一小问抓住题干时间“19世纪中后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的出现;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归纳西方冲击的表现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近代中国社会的主题进行分析可知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救亡图存,实现国家独立和富强;第二小问结合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进行归纳即可。
答案:(1)原因:中国中心的优越感;戒勤远略的历史教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2)原因: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社会全面危机。表现:政治:领土和主权大量丧失,逐渐沦为
第二篇:2010高考二轮复习教案: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www.xiexiebang.com 专题四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及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三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专题要点】
一、维新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1)原因:19世纪6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加深,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洋务运动的展开(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3)主张: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工商业,与外国人进行商战;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4)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没有付诸实践
2.康梁维新思想
(1)思想主张:康有为借助经学外衣,否定君主专制,宣传变法的必要性、合理性。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君主专制,宣传兴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思想。严复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2)实践活动:戊戌变法
3.维新思想的作用
(1)主张君主立宪,倡导政治改良,推动学习西方的深入。
(2)促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推动了维新变法的高涨。
(3)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新文化运动
1.原因(1)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民主政治,打破封建思想束缚(2)辛亥革命使西方人文精神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袁世凯厉行专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2.兴起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倡导民主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1917年,蔡元培在北大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方针,促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青年》和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3.内容(1)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民主和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口号。(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出“打到孔家店”的口号(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形式上提倡白话文,内容上主张文学应注入新内容、新思想(4)十月革命后,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高举社会主义旗帜,进入新时期
4.作用(1)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2)宣传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3)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第1页(共8页)
历史投稿咨询QQ:571114042
山东世纪金榜书业有限公司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www.xiexiebang.com 发展
5.局限(1)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倾向。(2)局限在思想文化领域,没有和群众运动相结合
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传播方式(1)发表文章:《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2)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出版刊物;(3)成立社团: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俄罗斯研究会等和共产党早期组织;(4)创办工人补习学校
2.影响(1)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2)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四、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1.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的探索先后失败,中国革命急需科学理论指导。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3.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实践
4.一开始就走向与工农运动相结合的道路,符合中国国情,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 【考纲要求】
1.维新思想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找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新文化运动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是高考重点之一。从内容上看,维新运动、新文化运动的评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都是高考考查的重要知识点 【教法指引】
1.熟悉考纲要求,探究本专题复习方向。2.围绕考纲要求,整合下列问题。
(1)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各有什么主张?
(2)在近代中国,先后出现过三次出国留学的热潮:洋务运动期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五四运动前后。这几次留学热潮的学习内容的主要特点各是什么。谈谈你从三次留学热潮中获取怎样的认识
3.围绕热点注意下列问题:
(1)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观念的转变。(2)康有为和陈独秀在对待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态度上却截然不同
第2页(共8页)
历史投稿咨询QQ:571114042
山东世纪金榜书业有限公司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www.xiexiebang.com 【知识网络】
【典例精析】
1.(09年全国卷Ⅰ文综)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A.批判封建皇权
B.反对尊孔复古
C.捍卫《临时约法》
D.倡导科学精神 答案:B 解析:题干中时间1917年和“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提示考生,本题是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有关内容,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材料主要是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思想为基础的专制制度,以求资产阶级民主宪政制度,而并不是直指封建皇权。故答案A不准确但最容易误选C答案中《临时约法》已经被袁世凯废除,而且捍卫《临时约法》是孙中山护法运动的内容,故不合题意。倡导科学精神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口号,跟材料内容不相吻合。结合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材料,不难判断答案B为正确第3页(共8页)
历史投稿咨询QQ:571114042
山东世纪金榜书业有限公司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www.xiexiebang.com 答案。
2.(09年北京文综)下列各项中符合早期维新派“商战”的思想的是
A.“自强直属,在于练兵”
B.“十万之富豪,则胜于有百万之劲卒”
C.“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D.“改良社会经济组织,使人民有生之乐” 答案:B 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早期维新派”、“商战”等有效信息限定词 “商战”,这里指利用本国的经济力量同外国资本主义在市场上进行竞争A、C项为加强国防军事力量,排除。D项涉及的民生,排除。B项强调经济比军事的重要性,排除。正确选项为B。
3.(09年上海历史)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A.《新青年》
B.《少年中国》
C.《青年杂志》
D.《每周评论》 答案:C 解析: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从第二期开始称《新青年》。D.《每周评论》1918年12月22日创刊于北京
4.(09年天津文综)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革新开国之思想界”“梁启超”等有效信息限定词,这些信息告诉考生梁启超主张开设议院,变法图强。A项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张,B项为辛亥革命时期的主张,C项是康有为思想特点正确选项为D。
5.(09年福建文综)右图是一份报纸的号外,从中可获取的准确信息是
A.开国人创办政论性报刊之先河 B.使用白话文报道新闻 C.抨击国民政府失败的外交政策 D.表明工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 答案:B 第4页(共8页)
历史投稿咨询QQ:571114042
山东世纪金榜书业有限公司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www.xiexiebang.com 解析:此题目抓住关键信息民国八年五月五日即1919年5月5日,此题可以用排除法:A不符合史实政论性报刊清末早已有之,C抨击的是北洋政府而不是国民政府,D项五四运动中能够表明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应该要到6月初上海等地的工人罢工参与运动。
6.(09年四川文综)1918年底到1919年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年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A.国人一度对借巴黎和会获得世界强国地位充满信心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退让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 C.马列主义思想给国人带来了重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 D.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1919年4月”“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理论”等有效信息限定词,这些信息告诉考生1919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A、B项反映国人对巴黎和会的态度变化,排除。D项须在1921年中共成立之后。正确选项为C。
7.(09年浙江文综)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是在()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獒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空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答案:C 解析: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把自己的变法理论和儒家思想相结合,题干中的孔子换上了西装,就是这层意思。因此应选择C 8.(09年广东历史)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君主
B.科学
C.西学
D.民权 答案:D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数千年受治于民贼政体之下”中“民贼政体”指的是什么政体,结合所学可知是君主专制政体再联系梁启超等维新派兴民权的主张可以确定省略的是民权
9.(09年广东文基卷)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答案:B 第5页(共8页)
历史投稿咨询QQ:571114042
山东世纪金榜书业有限公司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www.xiexiebang.com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等有效信息限定词这些信息告诉考生要得到民权自由,为什么必定革命?革命不成功,民权自由“不可得”。A、C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正确选项为B项。
10.(09年海南历史)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仅仅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律是没有用的„„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
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 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1920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中国人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等有效信息限定词,这些信息告诉考生一战对中国人的影响A项发生在1929~1933年,排除。B、C项不符合题意,华盛顿会议召开于1922年,排除。正确选项为D。
11.史学家郝延平在《由守旧到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 ‘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以中国为中心到以西方为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答案:A 解析:对西方的称呼有“蔑视”到理性。
12.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有人甚至提出“打到 孔家店”的口号,这说明新文化运动的目标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答案:C 解析:此处的“孔教”指儒家思想
13.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 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 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A.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B.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第6页(共8页)
历史投稿咨询QQ:571114042
山东世纪金榜书业有限公司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www.xiexiebang.com C.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答案:B 解析:陈独秀倡导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对儒家正统思想进行猛烈的批判
14.张之洞在《劝学篇》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文”下列主张已经突破张之洞观点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师夷长技以自强” C.“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D.“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答案:D 解析:张之洞的主张与维新派观点有很大不同
15.(09年全国卷Ⅱ文综)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国必有学而始立,学必以粹为有用。国不学则不国,学非粹则非学非学不国,其将何以自存矣!
——邓实《国粹学》(1902年)
国学者何?一国所自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国学者,与有国以俱来,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
——邓实《国学讲习记》(1905年)
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而二十世纪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夫周秦诸子,则犹之希腊七贤也。土耳其毁灭罗马图籍,犹之嬴秦氏之焚书也。旧宗教之束缚,贵族封建之压制,犹之汉武之罢黜百家也呜呼!西学入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
——邓实:《古学复兴论》(1905年)
(1)概括指出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2)邓实认为“亚洲古学复兴”犹如欧洲文艺复兴。评析这一观点
(3)邓实的主张代表了当时的一种思潮,指出这一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作用。
解析:回答第(1)问注意关键词“国必有学而始立,学必以粹为有用”“非学何以自存!”“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这些信息告诉学生国粹学说的用途,非国粹学说不可独尊。一国的学说只可治理一国而已回答第(2)问时要评价“文艺复兴”。回答第(3)问时背景可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寻找,作用可从积极和消极方面回答。
答案:(1)同:反对儒学独尊 异:邓实:倡导国粹立国,认为西学与传统文化相通;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认为传统文化禁锢思想,阻碍社会进步
第7页(共8页)
历史投稿咨询QQ:571114042
山东世纪金榜书业有限公司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www.xiexiebang.com(2)评分标准:(1)答案应包括四个方面:①对文艺复兴的认识②对“亚洲古学复兴”的看法③分析两者异同④总体评价(2)评析须有史实、有分析、有论点,言之成理
(3)历史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探索救国之路;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保持民族自信;易导致复古守旧,不足以挽救民族危机 16.(09年浙江文综)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剥茧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进去的而非退隐的······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警告青年》(1915年9月)
材料三
欲改造吾国民之无知,使之脱胎换骨,恐使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 望矣,惟在涉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去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 陈其忠告也。
——高一涵 《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
(1)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所提到的“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中国近代思想的变化的相关内容第(1)问的回答需要注意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所给的有效信息,总结变化的原因。第(2)问特点的概括要紧密结合材料,然后分析所体现的时代精神第(3)问要全面分析材料,全面分析总结答案。
答案:(1)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意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透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育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2)“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务实的开放的,寓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
(3)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关系。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思想目标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
第8页(共8页)
历史投稿咨询QQ:571114042
山东世纪金榜书业有限公司
第三篇:广东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评估(14)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解析
阶段验收评估(十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临沂模拟)“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A.革命史观
C.全球史观
B.社会史观 D.近代化史观
2.汤因比称,在文明的一般接触中,只要被入侵的一方没有阻止住辐射进来的对手文化中的哪怕仅仅是一个初步的因素在自己内部获得据点,它都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一次心理革命。近代中国最初的“心理革命”是()A.“师夷长技”思想
C.“中体西用”思想
B.“经世致用”思想 D.“民主科学”思想
3.(2013·安徽名校联考)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提出的“工商皆本”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
4.(2012·宿州质检)“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而且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由此,他们的努力只不过造就了散落在一个传统国家的一些新派孤岛而已”。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天平天国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B.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
5.(2012·山西诊断)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这里是“格致”是指()A.程朱理学
B.中国传统科学技术 D.自然科学 C.民主和科学
6.(2012·浙江十二校联考)有人这样评论康有为的教育行为:“先生之诲人也……非欲养成死啃章句之陋儒,故草堂相处,往往脱略行迹。凡所以启发智慧者,先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学术政治,表里相结合。所谓坐而言,能起而行之者也。”可见康有为()A.反对儒学,注重培养实用人才 B.注重培养科技人才
C.注重言行一致
D.注重培养维新变法的政治人才
7.(2012·朝阳区期中)有学者称,自鸦片战争起思想界开启了引西救儒的过程,而经曾国藩、张之洞、王韬、康有为至严复,到20世纪初出现西儒对立状态。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蕴含的共同的主题是()A.强国御辱
C.民主共和
B.实业救国 D.科学理性
8.(2012·西城区检测)《中华文明史》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9.(2012·威海模拟)下列观点倾向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A.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B.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C.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易就,二者行斯强也 D.天下之大,不患无才,……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
10.(2013·西安模拟)五四时期新潮人物蔡元培曾经在《中山教育馆季刊》创刊号上撰文指出:“吾人一说到文化运动,就不能不联想到欧洲的文艺复兴,因为它实在是文化运动上最显著的一个例证。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一种参证。”蔡先生所提及的两大文化运动()A.都提倡外来文明 B.都以理性主义为指导思想 C.都蕴涵人文主义 D.都主张古典文明的复兴
11.“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这首《兰花草》是1919年胡适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归国后写的,就当时社会背景以及胡适的理想而言,“兰花草”比喻的是()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民主与科学
B.师夷长技以自强 D.经世致用
12.(2012·佛山模拟)瞿秋白在《饿乡纪程》中说:“‘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出自《礼记·礼运篇》——编者),这几句话确可以代表社会
主义底神髓。”这说明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迅速传播,原因之一是()A.社会主义是当时最先进的思想主张 B.社会主义在苏俄取得胜利
C.社会主义基本思想源自《礼记·礼运篇》
D.社会主义主张与《礼记·礼运篇》中的一些主张相似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3·岳阳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源生平并不以聪明见长,而是其治学方法论占了优势。魏源扮演了两大角色:他是黄昏时的猫头鹰,理性地预告了天黑后的凄凉;他是黎明前的云雀,清脆地预告了天亮后的雾霭……魏源尽到了一个知识分子分内的职责,这就是“永远使用雅典娜的利剑劈开蒙昧的黑暗”。
材料二 他(张之洞)曾经是西学的热诚拥护者,他的《劝学篇》用大量篇幅论证西方知识的重要性。然而他的全部论证都是建立在“循序”的基础上的,按照“循序”之说,研究西方知识不论多么重要,都必须放在研习中学及其核心——经书——之下。因为中学之中含有传统的道德和制度的指导原则,这些原则不仅使人能认识到中国作为国家与民族的特性和方向,而且也是人之所以为人所必须据以生活的真理……这一认识便是张之洞的著名格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础。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三 我读五四以后那些值得我们注意的文化大师传记的时候,发现几乎没有一个人不说自己曾经在年轻的时候,受到过梁启超深深的影响。甚至有的学者还说,正因为梁启超先生的存在,才使中国的士绅阶层里分化出了一个比较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分子队伍。
——余秋雨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永远使用雅典娜的利剑劈开蒙昧的黑暗”的观点?(8分)
(2)结合材料二的内容,从近代化的角度评价“中体西用”的思想。(8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梁启超等维新思想家最突出的历史贡献是什么。(4分)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之生人,一视无私,而有富贵贫贱、愚智寿夭、安乐患难、诸夏夷狄之万殊迥别,惟有因之而已。譬如草木,美种而壮良者,天则繁殖之;恶种而微弱者,天则剪覆之也。……然太平之法、大事之道,固预为灿陈,但生非其时,有志未逮耳。进化之理,有一定之轨道,不能超度。既至其时,自当变通。
——康有为《中庸注》(1901年)材料二 吾侪(同辈)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而为此不完不备之立宪乎?语曰:“取法于上,仅得其中。”择其中而取法之,是岂智者所为耶?鄙人愿诸君于是等谬想淘汰洁尽,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则同胞幸甚!
——《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1905年)材料三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之恒言也。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特以俗见拘牵,谓有二境……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存亡之数,可以逆睹。……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持较皙种之所为,以并世之人,而思想差迟,几及千载;尊重廿十四朝之历史性,而不作改进之图,则驱吾民于二十世纪之世界以外,纳之奴隶牛马黑暗沟中而已,复何说哉!
——陈独秀《敬告青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康有为设想的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式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孙中山要从“最上之改革着手”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陈独秀认为中国应作何“改进”?其理由是什么?(6分)
(4)综合上述材料,三位思想家政治主张中共同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这一理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什么深远影响?(6分)
答 案 阶段验收评估(十四)1.选D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林则徐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2.选A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后新思潮的萌发。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使林则徐、魏源等爱国官员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潮。B项是顾炎武的思想,C、D两项不符合“最初”的时间限制。故本题答案为A。
3.选B 把握“最初觉醒”“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等可知“世俗理性的觉醒”与民族危机有关,而最初觉醒肯定选择B项。
4.选B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表明他们没有动摇现有的统治秩序,只是引进西方的某些支离破碎的新科技而已。选项中只有洋务运动符合该信息的要求。故选B。
5.选D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教育。格致即为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选择D项。6.“学术政治,选D 本题考查对康有为思想的理解。关键信息是:表里相结合”“所谓坐而言,能起而行之者也”,再结合康有为的思想,可得出其目的应是培养变法人才。
7.选A 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与观点提炼的能力。引西救儒至西儒对立,都是在民
族危机的大背景下,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积极探索。
8.选C 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的潮流解放。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联系“成功之处”的说法。本题应选C项。其他各项没有“成功”。
9.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C中“君权与民权合”等信息体现了君主立宪制的特点。A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B是洋务派的主张,D是顽固派的主张。
10.选C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旨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五四时期新潮人物”“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一种参证”可知,中国的文化运动为新文化运动。由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要求从基督教神学下解放人,其指导 思想是人文主义;新文化运动要求打破封建道德对人们的束缚,实现人的解放,故答案为C。11.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注意“1919年”这一关键信息。A、B两项是在鸦片战争后兴起的思想,与此不符;经世致用思想是明末清初的顾炎武提出的,D项错误。胡适是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新文化运动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故选C。
12.选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从瞿秋白的话中可以看出,正是《礼记》这种传统的大同思想与社会主义精髓一致,成为促进20世纪初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迅速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D项最符合材料原意。
13.解析:本题考查“师夷长技”“中体西用”“维新变法”等知识点,考查考生解读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问结合魏源的思想主张以及《海国图志》的内容分析出“师夷长技”思想的启迪作用。第(2)问联系“中体西用”的思想内涵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加以分析。第(3)问根据梁启超等思想家的思想和实践进行概括。
答案:(1)魏源编撰《海国图志》,以其思想家特有的敏锐目光,发现了落后的中国与先进的西方之间的巨大差距,发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呐喊,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2)“中体西用”思想作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性思想,尽管它没有改变中国积弱积贫的面
貌,但它在某种程度上,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3)促进了思想的启蒙,推动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传播。
14.解析:第(1)问从材料“进化之理,有一定之轨道,不能超度。既至其时,自当变通”可提炼出要点:渐进改革等。第(2)问关键读懂材料信息,从共和制的优点和现实中改革实践的失败角度分析。第(3)问从“思想差迟……不作改进之图”可知要从思想上进行变革,理由在材料中归纳。第(4)问综合三位思想家的主张,都体现了进化轮的观点。其影响主要结合其在中国社会进步和思想解放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
答案:(1)方式:主张循序渐进的发展;进行改革;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体制。(2)原因:共和体制符合进化的公理;共和制是更加完备的政体;维新思想已经被实践证明没有成功。
(3)改进:变革思想或宣扬民主、科学。理由:只有不断变革,中国才能发展,否则必将落后于世界潮流;中国原有的传统文化等都不可取。
(4)基础:进化论思想。影响:成为近代救亡图存和批判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根据和思想武器;促进了中国思想近代化的历程。
第四篇:高考语文(福建)二轮限时规范训练【9】(含答案解析)
限时综合规范训练9
(用时:45分钟 满分:37分)
一、名句名篇默写(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伏清白以死直兮,____________。(屈原《离骚》)(2)暧暧远人村,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3)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4)浔阳江头夜送客,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5)____________,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6)录毕,走送之,_____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答案(1)固前圣之所厚(2)依依墟里烟(3)落霞与孤鹜齐飞(4)枫叶荻花秋瑟瑟(5)浩浩汤汤(6)不敢稍逾约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众人担忧军队进驻高家。觉新找同学帮忙,拿到了“军长张令:此系民房,禁止驻兵”的告示,使大家放下心来。(《家》)B.慑于赵伯韬的压力,杜竹斋退出了益中公司。为了打破赵伯韬的经济封锁,吴荪甫决定在公债市场上击垮赵伯韬。(《子夜》)C.当流浪汉攻打圣母院时,伽西莫多担心他们会杀死自己的救命恩人克洛德,便拼死抵抗,使流浪汉死伤惨重。(《巴黎圣母院》)D.涅赫柳多夫诱奸了马斯洛娃,然后给她一百卢布。马斯洛娃接受了这些钱,并希望他经常回来看望她,但他却一去不返。(《复活》)E.葛朗台太太提议为自杀而死的葛朗台弟弟戴孝,葛朗台害怕花钱,以“戴孝在乎心而不在乎衣服”为由来搪塞。(《欧也妮·葛朗台》)答案 CD 解析 C项“担心他们会杀死自己的救命恩人克洛德”应改为“担心爱斯梅拉达遭受侮辱”。D项“马斯洛娃接受了这些钱,并希望他经常回来看望她”应改为“她猜到是什么,就皱起眉头,摇摇头,把他的手推开”。
3.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操省悟,即唤庞德至阶下,令纳下先锋印。德大惊曰:“某正欲与大王出力,何故不肯见用?”(第七十四回)
曹操为何不让庞德担任先锋?庞德后来如何“与大王出力”?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宝玉忙道:“你不识字看书,所以不知道。这原是有的,不但花有一个神,一样花有一位神之外,还有总花神。但她不知是做总花神去了,这是单管一样花的神?”这丫头听了,一时诌不出来。(第七十八回)这丫头随后怎样回答了宝玉的问话?为此,宝玉当夜做了什么事?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答第()题:
答案(1)第一问:于禁说庞德的亲兄及故主马超都在辅佐刘备,庞德不宜当先锋。第二问:①庞德抬棺材赴战场,誓与关羽决一死战;②大战关羽,一箭射中关羽左臂;③水淹七军后,仍死命抵抗,直至遭擒;④宁死不屈,最终被杀。
(2)这丫头说晴雯死后做了芙蓉花神。为此,当夜宝玉撰写了《芙蓉女儿诔》,又备了四样晴雯素喜的吃食,在芙蓉花前,祭奠晴雯。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4.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②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孟子·离娄下》)注 ①中:合乎中道的人。②养:教育、熏陶。③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贤能的人如果不教育、熏陶不贤能的人,那么他们就违背了中道,有伤德行,与不贤能的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1)请概括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答: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答:
答案(1)要推己及人(或:要行恕道)。
(2)孔子的话的侧重点是,推己及人是行仁的方法。孟子的话的侧重点是,贤能的人很有必要教育、熏陶不贤能的人(或:教育、熏陶不贤能的人,是贤能的人的道德责任)。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仁德的人,自己想要立身,就要先帮助别人立身;自己想要通达,也要帮助别人通达。凡事都能从切近的生活中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可以说是实行仁的方法啊。”
②孟子说:“合乎中道的人要教育、熏陶不合乎中道的人,有才能的人要教育、熏陶没有才能的人,所以人们都乐于有贤能的父亲和兄长。如果合乎中道的人鄙弃不合乎中道的人,有才能的人鄙弃没有才能的人,那么贤能的人与不贤能的人之间的距离,就近得不能用寸来
③①
②
度量了。”
三、小说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坐大巴 范子平
娘家舅舅摔伤了,金爱听说了,恨不得一下子跑过去看望。舅家在赵村,和娘家李村相邻,金爱就想坐大巴过去。
金爱老公叫郭为民,是这个县级市的“老一”。金爱想用车不用给老公说,一个电话打过去,机关事务局保证会以最快速度开过来。但金爱一是平民意识强,从心底里不爱搞特殊化;二是逆反心理强,用小车越方便越想坐大巴新鲜一下。另外这次坐大巴还有政治意义呢。这几天上级正在考察班子,要推荐一位德才兼备的副厅级领导。金爱想,关键时刻,没准儿自己坐大巴走亲戚,会成为老公廉政建设的又一个闪光点,为他的副厅级增加票数呢!为了躲避干扰,趁早饭时街上人少,金爱拎了礼品就走,万幸没碰见熟人。她步行到一个站点,等了一辆大巴上去。车上就有迟迟疑疑的目光扫过她的脸,金爱回看觉得其中一个面熟,就主动打招呼。一搭话才知是小学时的同班同学,几十年没见面了,这个小菊四十好几了还得来城里打工,人呀真是没法说。
坐大巴其实挺方便,赵村村口下车,拐两个弯儿就是舅舅家。但刚拐过村口,就见一辆摩托车呜呜叫着迎面过来,金爱认得正是表弟老胖。她打招呼说,老胖,你爸腿伤好些没?老胖一听喊才转过头,好像大吃一惊的样子说,我姐夫„„?金爱嗔道,光记得你姐夫,我不是来看你爸么?老胖就拐过车头,把金爱的东西放车上,推着往家里送。路上碰到辆捷达车迎面过来,到他们跟前刹住车,一张年轻的脸从车窗口伸出来道,老胖,来贵客了?老胖闷着头说,我表姐来了。对方立即现出吃惊模样:郭书记家你表姐?咋来的呀?老胖低头走路。金爱不无骄傲地说,坐大巴来的呗!到家门口,老胖把东西拎屋里,说姐你跟老爸说话,我跟别人约好得走。金爱赶忙过去问舅舅的伤势,谁知道舅舅也是先问她咋来的。金爱不由得叹气道,管我咋来干啥!你的腿受伤才是大事。谁知舅舅就有些急,反驳说我这条老腿算啥?就是折断也不会要老命,你坐啥车来才真是要紧,你坐辆好车来一趟,乡里村里头头至少一年都不敢低看咱家!你也坐大巴来,不是跟咱乡下人趟齐了?
谁知事情远比舅舅说的要严重——两天后推荐副厅级老公差了几十票!以至于落到“老二”后边去了,以前从没出过这种情况呀。老公暗让亲信了解。了解来了解去,问题竟然出在金爱身上!原来有些人见堂堂“第一夫人”坐大巴走亲戚,就想当然认为“老一”出事了,反正这年头出事的“老一”也不少,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竟然闹得满城风雨,这次投票就直接受到了影响。从来对夫人说话和风细雨的老公终于发了脾气:你做事怎么这么欠考虑,一点政治也不懂!你看你带来多大的危害!
后悔莫及的金爱满腹委屈:我本想„„谁知„„好,从今再不坐大巴!(选自2013年1月
1日《平原晚报》,有删改)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A.金爱想坐大巴新鲜一下,考虑到老公的因素,为了躲避干扰,故趁人少时走。这样写为文末出现意外结局埋下了伏笔。
B.舅舅关心金爱坐啥车来,是希望乡亲们知道自己有个有权有势的亲戚。从一个侧面表现了社会上某些人炫耀权势的错误观念。
C.金爱堂堂“第一夫人”坐大巴走亲戚,遭遇了人们异样的眼光,是因为人们的思想境界低,不能理解她的平民意识。
D.主人公金爱坐大巴是有她的政治考虑的,最终却被斥为“一点政治也不懂”。这里两个“政治”的含义是相同的,只是认识不同罢了。
E.小说写了金爱“坐大巴”去探望舅舅的普通事情,折射了社会百态,从而揭示了廉政建设工作的艰巨性,发人深省。
答案 CD 解析 C项“人们的思想境界低”的说法过于绝对化。D项两个“政治”的含义是不同的。
6.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列举两个特点并举例说明。(4分)答:
答案 ①以小见大。本文写的是金爱“坐大巴”的小事,反映出现实生活中人们存在的某些错误的思想观念。②层层铺垫。金爱坐大巴先是图新鲜,接着感到挺方便,然后舅舅不高兴,最后影响到老公的仕途。揭示了社会上某些急需改变的错误观念。③前后呼应。文章以金爱坐大巴开篇,以“从今再不坐大巴”结束,浑然一体。(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解析 本题设问角度较大,设问方向不太明确。“写作上”的“特点”其实可以理解为在写作时运用的表现手法。但是“表现手法”这个概念范围较为宽泛,内容较多。不过,根据经验,一般来说问“写作上有什么特点”,通常主要考虑在选材构思、结构布局方面的手法,或者其他的涉及整体上运用的手法(如象征、托物言志等)。
7.结合文本,说说文中主人公金爱坐大巴的遭遇带给你的深刻思考。(6分)答:
答案(示例一)坐大巴本来挺方便,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正常的事情,闹得满城风雨,反映了人们思想状态的复杂性。
(示例二)因为金爱坐大巴,影响了老公的仕途,这是社会的悲哀。
(示例三)坐大巴事小,闹得满城风雨事大,“坐大巴”反映出廉政建设极其需要培养廉政的土壤。
解析 作答本题,可以从多方面、多层次来进行思考。最直接的答题点就是其体现出的官场中的深层弊病;也可从社会层面来思考其反映出的国人的思想方面的痼疾;还可以从中
解读一些生活哲理,如事与愿违、阴差阳错的命运等。
第五篇: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训练及答案解析
语文学习资料
高频考点训练(四)
时间:25分钟
分值:100分
每日必练 15分钟限时训练
1.(2013·全国大纲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女红(ɡōnɡ)
.商埠(fǔ).B.莅临(lì).挟制(xiã).C.懦弱(nuî).两栖(qī).D.遽然(jù).坍陷(tā).D.“坍”应读“tān”。
答案 C 2.(2013·四川省南充市第三次适应性考试)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急躁 水蒸气 真知灼见 浮想联翩 B.妨碍 度假村 桀骜不驯 攻城掠地 C.寥廓 邻界点 一笔勾销 贸然从事 D.磋商 雷阵雨 惹是生非 忧柔寡断 解析 B.掠—略。C.邻—临。D.忧—优。答案 A 3.(2014·桂林十八中第一次月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全社会对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深入解读,“幸福感”“幸福指数”毋庸置疑地成....为民生改善和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话题,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
B.有人多次为芦山灾民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C.此前中国航空西南分公司一直与四川航空公司鼎足而立,所占市场份额相差无几。....D.随着出版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类型多样、题材丰富的作品大量涌现,其中也有一些作品粗制滥造,令人不忍卒读。....解析 A.毋庸置疑:毋庸,不必。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符合语境。B.望文生义。细大不捐: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
安土重迁(zhînɡ).花团锦簇(cù).大放厥词(juã).蔫头耷脑(yān).
年高德劭(shào).沁人心脾(qìn).
精神抖擞(sǒu).一柱擎天(qínɡ).解析 本题考查多音字和难读字。A.“埠”应读“bù”。B.“蔫”应读“niān”。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C.“鼎足而立”指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D.误用对象。不忍卒读: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答案 A 4.(2014·唐山一中调研考试)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人们通过网络进行搜索无可非议,关键是当网络搜索上升为“人肉搜索”时,这已经不再局限于网络行为,而是实实在在地给某些当事人带来了物质上的损失、精神上的伤害,这与传统暴力事件性质接近,也就进入了法律监管的范围。
B.《新闻周刊》第二十六期披露的招生内幕令人触目惊心,定向招生以往无序混乱的局面非但没有改观,反而更加变本加厉——中介人或组织明目张胆地贩卖指标。
C.本田汽车社长福井威夫认为欧洲是汽车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对品质要求最为严格的市场,品质能否得到欧洲顾客的认可是出口事业成功的关键。
D.由于韩朝关系今年一再恶化,导致韩朝政府间对话渠道中断。六方会谈为双方代表的接触提供了契机,受到了来自各方的高度评价。
解析 B.“反而更加变本加厉”重复赘余。C.两面对一面。应在“成功”前加上“能否”。D.“导致”前边缺主语。
答案 A 5.(2013·广东省韶关市第二次调研)我国每年大约生产450亿双一次性木筷,消耗林木资源近500万立方米(一棵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3 000~4 000双筷子),我们一年要吃掉2 500万棵树。学校“保护地球家园志愿者”服务队打算走上街头,倡议大家保护生态环境,抵制“一次性”筷子。
请你为服务队设计两条宣传语,要求:①主题鲜明。②两条各使用一种修辞手法。③每条不超过20字。
答案 示例:①一次性筷子,终结绿色的刽子手。②省下两根筷,保护一片林。③小筷子,大浪费;小方便,大破坏。
6.(2013·广东省深圳市第二次调研)某年某月某日,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工作人员用手机短信通知王老师参加读书月有关会议,此时在老家的王老师回复短信道:“家父昨日病故,正办理丧事,请通知我单位另行派人赴会。”该工作人员收到王老师的短信后却没有任何回复。这种做法不符合中国文化传统和人情物理。请你替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拟写一条回复王老师的短信,不超过50字(含标点符号)。
答案 王老师:令尊故去,深表悼念。节哀并保重。会议安排已妥。(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2013·贵州省贵阳市适应性监测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书 边 事 张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7.首联哪一个字堪称全篇“诗眼”?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答案 “倚”字。清秋季节,万里长空,角声回荡,悦耳动听,守城战士斜靠城楼,似乎沉浸在迷人的秋色和悦耳的角声里。一个“倚”字,写出了守城战士倚楼而息、懒于警戒的安闲姿态,传神地烘托了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和平气氛。
8.尾联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 比喻(答“化抽象为具象”也可)。诗人通过在边关的所见所闻,感受到边关无战事、百姓常往来的安宁祥和的氛围,诗人由衷地希望,边关少数民族的友好感情能像眼前这条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表现了诗人期盼边关永无战事,民族永远团结的思想情感。
9.(2013·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月考)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二选一)甲:
(1)____________________,终鲜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2)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3)_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乙: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杜甫《蜀相》)答案 甲:(1)既无伯叔 门衰祚薄 晚有儿息(2)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3)连峰去天不盈尺 乙:(1)映阶碧草自春色(2)隔叶黄鹂空好音(3)三顾频烦天下计(4)两朝开济老臣心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5)出师未捷身先死(6)长使英雄泪满襟 每日必背 5分钟资料储备0
容易读错的字(四)1.准噶尔ɡá
3.诸葛亮ɡě 5.提供ɡōnɡ 7.供给ɡōnɡ jǐ 9.供认ɡînɡ 11.佝偻ɡōu lïu 13.骨朵ɡū 15.蛊惑ɡǔ 17.桎梏ɡù 19.皈依ɡuī 21.刽子手ɡuì
1.哈达hǎ 3.稀罕hɑn
5.沆瀣一气hànɡ xiâ 7.一丘之貉hã 9.喝彩hâ 11.蛮横hânɡ 13.发横财hânɡ 15.糊口hú 17.华山huà 19.豢养huàn 21.讳疾忌医huì jì 23.阴晦huì 25.混水摸鱼hún 27.和泥huï 29.豁达huî
每日必读 5分钟素材积累
G
2.大动干戈ɡē 4.脖颈ɡěnɡ 6.供销ɡōnɡ
8.供不应求ɡōnɡ yìnɡ10.口供ɡînɡ 12.勾当ɡîu 14.骨气ɡǔ 16.商贾ɡǔ 18.粗犷ɡuǎnɡ 20.瑰丽ɡuī 22.聒噪ɡuō
H
2.尸骸hái 4.引吭高歌hánɡ 6.干涸hã 8.上颌hã 10.负荷hâ 12.飞来横祸hânɡ 14.一哄而散hînɡ 16.囫囵吞枣hú lún 18.怙恶不悛hù quān 20.病入膏肓huānɡ 22.诲人不倦huì 24.污秽huì 26.混淆hùn xiáo 28.搅和huo 30.霍乱huî
人生如水行世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2013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
行走世间,当如水般潇洒自得,穿山过谷,任其方圆变化,只坚守心中天地。合,则入;不合,则出。
想那战火纷飞的春秋战国,越吴之战为其添上重彩的一笔。吴王阖闾任用伍子胥、孙武为其横扫八荒。正当鼎盛之时,孙武选择退隐林中,著其一生心血《孙子兵法》。与之相反,伍子胥仍秉承不变之忠心再助夫差,哪想到夫差非那贤君,纵他百般劝说如何有半字入耳,伍子胥终落自刎的下场。
再说那越国,范蠡、文种再加勾践之卧薪尝胆,黄池一战终得三千越甲吞灭吴国。当且强盛之时,范蠡急流勇退,放弃官场,泛舟于湖上,终成陶朱公之美名。可怜苦心之人文种,不知变通战战兢兢而惨遭灭门。
他们四人皆乃当世之贤,行于世间如水者当属孙武、范蠡,好始好终,留那妙哉一生任人评说。而终持一心者如子胥、文种,他们忠心一世却不得安眠黄泉。何以天堂地狱邪?则乃“若水”二字尽释也。如水之随圆就方,当尽其才时则展现无遗,当收其华时则完美收官,潇洒行世岂不乐哉?何有那么多遗恨?如水之过石,飘然流然。
然纵如水般润滑行世,当则有己之骨气,若似那张仪、赵高之辈,何以得水之精妙?他们虽享尽荣华,得己之私欲。又有谁人多赞一词?水之过臭污渠,则随之脏而黑臭,这样的水自然不可游刃于世间,虽奔腾,不过一栖之地而后停滞。如此之水不做也罢。
当如水般毅然决然,只一心奔入大海,得其所属。如若不可,则宁入清流小溪以至断流也不苟且而成一塘死水。惹得一世烘臭。屈子、项籍、岳飞,纵然生命之歌戛然而止,自有后人为其传唱万年,他们的灵魂仍如那至清之水,在历史长河中汩汩不息。如此之水,轰轰烈烈,辉辉煌煌,虽则断流,又有何遗憾,终成一世之名而后止。
上善若水任方圆,是一种刚柔并济,是一种直曲结合。秉水之心,持水之道,以包容之态对待宇宙万物,恬淡静美如水,行于世则毒虫猛兽为之让道,河流高山为之筑桥,直达生命之至善。
阅卷组点评:
这是一篇材料丰富、文采斐然的议论性散文。文章以独特的视角和别致的写法,诠释了“人生如水行世”的主题,表述了对上善若水、如水行世的思考。文章主体部分有机融入文种、夫差、勾践等历史人物,很好地充实了内容,丰富了内涵。语言富有诗意,古风盎然,多用长短句构筑了语言的灵动美。文化典故、诗词歌赋的引用,表达了关于“方圆”的理性认识,显示出个人丰富的文化积淀和思维深度。
核心亮点:
材料丰富 角度新颖
语文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