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本科导师制的模式选择(精选)
本科导师制的模式选择
——基于牛津大学导师制和北京大学元培计划的比较分析
县 祥
(西南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4)
摘要:当前,我国不少高校根据本科新生培养的特殊性,相继推出了本科生导师制度。并通过多元化、学科交叉、体现通识教育理念的导师组强化对学生学习生活全方位引导。这是一种全新的、富有挑战性的教育模式改革。牛津大学本科教学以导师制闻名于世,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又是国内本科培养模式改革的先声。深入探究牛津大学和北京大学本科导师制的特点,将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导师制理念的理解,同时,也为完善我国高校本科导师制度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导师制 牛津大学 北京大学 元培计划
为了加快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转换,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思想引导,培养创新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我国部分高校通过精心论证和设计,根据本科生培养的特殊性,成立了以多元化、学科交叉、体现通识教育理念为核心和特征的导师组对学生学习生活进行全方位引导,这是一种全新的、富有挑战性的教育模式改革。与此同时,由于我国本科导师制刚刚起步,由此,对中西导师制进行比较研究就成为了显性热点。只有“洋为中用”,积极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并将之主动融入进本土实践,才能真正建构起符合我国国情的本科导师制模式。
①
一、牛津大学本科导师制
牛津大学本科教学是以导师制为基础的,它不仅是牛津大学本科教育始终保持卓越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且也成为牛津大学根深蒂固的教学传统。1922年皇家委员会更是将导师制视为牛津大学的核心特征。长期以来,导师制一直都被学者称为“牛津皇冠上的宝石”。
在制度方面,牛津的本科生导师制是依托各学院而存在的。任何人要进入牛津大学读书,必须得到某一个学院以及大学当局的双重同意,录取之后,新生到一个学院报到,学院当局就给他指定一位导师。虽然现在的牛津学生很少能在他所属的学院中接受导师的单独指导,但他的学习计划和学业进步仍然主要由学院导师负责。牛津大学各学院要为导师教学投入大量的资源。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住房,供学生在那里过集体生活,而且传统的做法还会为导师准备一套房间,以便于学生和导师直接交流。学生一般都能在学院中找到自己所学专业的导师,学院成为本科生生活的中心。理念方面,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高级导师摩尔认为,牛津大学导师制成功的原因在于三个方面,即:关注学生的个体;依赖师生双方的合作以及对待②知识的独特态度。这正是牛津大学导师制教学理念的核心所在。第一,牛津大学导师制以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为核心。个别辅导是牛津大学传统导师教学的一个主要特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牛津大学的导师教学都是由导师和学生一对一地进行。今天这种一对一的导师教学在牛津并不多见,但是关注每个学生的论文,实现对学生有益的个别指导,仍是牛津大学导师关注的核心问题。第二,导师教学以师生双方的合作为基础。一方面,导师鼓励学生在 ①② 作者介绍:县祥(1982—),男,甘肃天水人,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
Will G Moore.The Tutorial System and Its Future [M].New York: Pergaman Press, 1968:24.学习中扮演积极的角色,培养他们独立学习、思考、工作的技能和批评的技能。另一方面,导师不是信息传递者,而是批评性的指导者,帮助学生选择研究方法,挖掘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合作往往能使他们获得独自无法获得的成果。第三,导师教学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现任牛津大学校长柯林·卢卡斯这样描述他的导师:“他们所教授给我的,就是让我去思考,他们从不给我答案,他们会说你怎么认为?
①我则说我不知道,然后他们说去读读这几本书,然后回来告诉我你怎么认为”。确实,牛津大学导师教学的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看待事物、评价证据、将事实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的能力。在实践方面,牛津大学本科导师制的特点首先是导师人员安排的固定性和可选择性。牛津大学的新生一方面要接受学院为他指定的导师,但是,学生和导师都拥有更多选择空间。如果学生所在的学院没有他所选专业的导师,学院则为他在其他学院安排导师。这无疑使学生有可能接受到不同的导师教学以及不同的观点。如果学生希望更换导师,他可以向他所在的学院反映,求助于他的高级导师或牧师,女生还可以求助于她的妇女顾问。其次,传统导师课论文(The Tutorial Essay)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导师课论文是传统牛津导师教学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在人文和自然学科中,导师教学的焦点在于导师安排学生完成的论文。所有的学生都要为完成有关下次上课导师准备讨论问题的论文而去安排自己一个星期的工 ②作”。传统导师教学对论文形式的要求比较固定。随着导师指导学生人数的增多,导师课论文开始以各种形式出现。有结构严谨规范的论文,有读书笔记,也有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片段思考。学生必须仔细阅读相关资料,深思熟虑,否则难以成就一篇优秀的导师课论文。最后,个性化的导师教学与弹性的评价监督机制。牛津大学各学院只是对导师的学年工作量有固定要求,而对导师教学的具体形式、时间和地点都没有严格规定。因此,牛津大学的导师享有相当大的教学自主权,导师教学的质量是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的。牛津大学的导师普遍认为培养学生是自己最重要的职责,因此他们大多对教学行为都保持着严谨认真的态度。牛津大学以尊重师生教学自由为前提的弹性评价监督机制正是与这种导师对教学的极大尊重相适应的。
二、北京大学元培计划③
元培计划是北京大学实施的一项以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的名字命名的“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本科教育改革计划。2001年9月,学校成立元培计划管理委员会,举办元培计划实验班,进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元培计划实验班按照新的教育理念,按照新的模式进行培养,即在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在高年级实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在学习制度上实行在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下的自由选课学分制。元培计划实验班从2001年开始招生,经过6年的实践,元培计划的理念在北大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元培实验班的成绩也为之提供了依据,2007年9月,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应运而生。元培学院的成立,为元培计划的实施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
修读元培计划的学生可以得到来自文、理科各院系资深教授组成的学生学习指导委员会的全程指导,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的选课、选择专业和制定相应的修习计划等。参加元培计划,学生所进入的将是“全面”的北大,而不仅仅是北大某个系的某个专业。该计划旨在让北大的教育资源覆盖滋润每个学生,在各个专业年轻学生的心中,不仅传承自己的专业有限师资,还有“全体”北大教授的精神。导师是来自学校各院系推荐上来校长亲自礼聘的资深教授和部分有教学经验和对学生有指导经验的中青年教师,现有导 ① 央视国际:《专访牛津大学校长柯林·卢卡斯》[EB/OL],http://www.xiexiebang.com/index.php 师34名。导师的指导主要是进行素质教育。导师们通过言传身教,使同学们亲身体会北大深厚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提高学生对各学科的认知度,拓宽学生对专业选择上的思路,从而使同学较早地找到自己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体现“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教育方针。导师指导的形式主要有导师指导下选课,导师讲座,导师答疑和进入专业后们对专业的学习指导等。元培计划已经实施八年,北大常务副校长、元培计划管理委员会主任林建华将元培学院定义为北大本科学院的雏形,指出元培学院是北大历史上继1952年院系调整后一次重大的教学改革,由此可见,对元培计划的进行详细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先来看其优点。第一,导师制是元培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导师制与学分制,自由选择专业,单独招生和管理等制度相互配合,有利于形成最大合力,发挥最大作用;第二,元培计划的导师配备覆盖面较广,包括所有门类的21个具体学科,且对同学比较感兴趣的学科配备了充足的人员;第三,元培计划的导师学识渊博,品德高尚,许多都是学科领军人物与资深专家;第四,导师组成的学生指导委员会为学生提供直接服务,任何学习上的问题都可以在指导委员会得到解决,有利于同学解惑;第五,元培计划管理委员会的成员都是学校各个学院和职能部门的领导,有利于元培计划和导师工作的开展;第六,导师组的导师要经学院推荐,元培计划管理委员会考察,校长聘任三个相互分离和独立阶段。同时,元培计划也存在以下一些不足:第一,导师的工作职责过于狭小。学生在学校不光要学习知识,更重要是学会生活,让导师仅仅在学习上指导,有点大材小用。元培的每一个导师都是国内著名的学者,他们的人品修为,探求真理的精神同样值得学生学习;第二,导师的具体工作内容过于笼统,缺少实施的细则,使导师制有仅流于形式之嫌;第三,导师的具体工作没有相应的考核机构,导师在教学和行政上归各自学院管理,那么该由谁来考核导师?导师服务的管理委员会没有考核权利,那么我们只能希望导师凭良心工作;第四,导师制缺少相应的配套制度保障。人事制度,奖惩制度,各个学院、单位与元培计划领导部门的分工与协作制度缺失。由此,可以认为:第一,导师组的管理机构必须吸纳各个学院领导和学校各职能部门的领导参加,以保障导师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导师组的导师应该经个人申报,学校考察审核决定,最后由校长正式聘任;第三,导师组工作的开展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保障。人事制度,奖惩制度等,需进行相应调整与改革。
三、以导师制为平台构建我国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
综上可见,牛津大学和北京大学凭借强大的灵活性在保留传统教学方法特质的同时又融合了现代因素,它们的本科导师制充满魅力。由此反观我国各高校,应在基本理念、平台运行、制度保障、工作思路等四个维度上着力加强导师平台的建设,并以此为基础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基本理念
本科导师组应贯彻以下两个基本理念:第一,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帮助他们树立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应该具备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指导学生学会做事。帮助他们掌握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的一般方法论,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平台运行
导师平台围绕三个版块进行运转,一是做人方面,导师组可对学生进行:
1、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如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中外经典作品,在导师组组织的讨论中进行培养);
2、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如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观看反映民族精神、民族气节的影片来培养);
3、时事政策宣传教育(如举行时事政治专题讨论会);
4、公民素质教育(如通过对著名的历史人物或现实中的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的学习和讨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或价值取向)。二是做事方面,导师组可以:
1、通过对学生在具体的学习、生活、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帮助大一学生初步把握最一般的方法论;
2、导师个人以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影响和引导学生;
3、组织学习典型人物、事迹,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认真做事的精神;
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做事能力。三是身心健康方面,导师组应进行身体健康教育(如:举办各种体育比赛、趣味运动会等)和心理健康教育(如:举办心理健康讲座;针对个别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等)。
(三)相关保障
导师组的实施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保障:如各导师组的活动经费,活动场地,活动所需相关设备等。导师组的制度保障主要在两个层面展开,一是考评,二是奖励。首先,要制定导师考核评估体系,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导师工作进行考核,看导师是否真正做到引导学生“做人”、“做事”。在对导师工作进行考核时,要科学确定多元评价主体,从不同的角度对导师工作进行评价。一个是自我评价。对照德、能、勤、绩四项指标,进行自我评价,既肯定成绩,又要找出自身能力素质、工作状况与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从而达到完善自己、改进工作、提高质量之目的。另一个就是学生评价。学生应是导师工作评价最重要的主体,对于导师的工作成效,学生最有发言权。在奖励制度方面,可将指导教师的工作纳入年度考核,考核结果记入本人业务档案,作为晋升职称及有关奖励的条件之一,还可通过评选“优秀指导教师”和“优秀导师组”予以嘉奖。此外,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导师组工作的具体制度必须明确。
(四)工作思路
通识教育导师制的性质客观上要求导师尽量少带学生,导师指导的学生数目越少,学生获得指导的时间就越多,导师的指导也就更具针对性,师生才有充足的时间讨论和思考学术及人生问题。目前,我国的高校在师生比例偏低的条件下进行通识教育,推行导师制会不可避免的遭遇导师资源稀缺的困境。在此笔者提出一些解决思路,以供商讨。
第一,导师的工作任务不宜过多。目前,高校的导师资源本来就很不足,而导师除了指导学生学习,又要进行思想,生活等方面的指导,这无疑是给本就稀缺的导师资源增加负担。因此,要将导师工作与辅导员及学校有关部门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辅导员和学生工作部门应主要负责学生的生活和就业指导工作,这样可以减少专业学习导师的工作负担,使其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
第二,对于导师的任职条件不要太多限制。由于导师制处于起步阶段,很多问题还需要探索完善,还要借鉴别国高校的经验,即使那些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就杰出的学者,对于如何针对本科阶段的教育目标指导好学生也需要一个摸索的过程。因此,学术成就杰出不代表作本科生导师也同样杰出。对于那些新聘用的青年教师也要敢于起用,这样可以一面促进新教师的成长,一面缓解导师数量不足的状况,年轻教师可以指导低年级学生的专业学习并配合辅导员负责学生生活和思想指导,具有较高职称的导师更多偏重于学生的学习指导。
第三,对于导师的工作职责和指导内容不明确的问题,应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导师可能最初对工作内容并不熟悉,此时可以从双方都了解的,最便利,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如根据学生的课程内容和进度,就该课程内容提出一些明确的问题,然后列出参考书目让学生查阅,并要求学生给出问题的答案,或者让学生就一个主题写出一篇文章,师生会面时,双方可以自由辩论,对于所谈问题不必拘于固定的结论,学生可以为自己的观点辩护,但前提是运用充分的论据,进行合理的推断,师生双方都可以向对方的观点质疑,“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这样不仅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能不断丰富和完善导师工作的内容。
第四,严格遵守执行导师制的相关保障制度。激励措施的实施必须及时有效,对于导师的指导要认定工作量,像对待教学课时一样,规定每周指导几个小时,同时,每小时的费用等也要明确;评价制度要科学客观,导师自评与学生评价应结合起来,导师指导完学生要写出教学日记,反思并记录指导中遗留的问题,总结有益的经验,供日后参考,并上交副本给主管部门检查评阅。主管部门要重视学生的评价,对于不与学生见面,或见面次数不达要求的导师,及指导过程中敷衍了事的导师,要严格按照惩戒措施处理。
第五,确定导师制为一项基本教学制度。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使命,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忽视对学生的培养这个基本任务,实践证明本科生导师制是通识教育背景下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但我国的本科生导师制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其中存在的问题仍需逐步解决,以使这项制度逐步走向完善。因此,要将此制度长期贯彻执行下去,不能因为起始阶段遇到的困难而退缩,否则,只会造成人财物的浪费。
第二篇:本科导师制的模式选择
本科导师制的模式选择
——基于牛津大学导师制和北京大学元培计划的比较分析
县祥
(西南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4)
摘要:当前,我国不少高校根据本科新生培养的特殊性,相继推出了本科生导师制度。并通过多元化、学科交叉、体现通识教育理念的导师组强化对学生学习生活全方位引导。这是一种全新的、富有挑战性的教育模式改革。牛津大学本科教学以导师制闻名于世,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又是国内本科培养模式改革的先声。深入探究牛津大学和北京大学本科导师制的特点,将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导师制理念的理解,同时,也为完善我国高校本科导师制度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导师制牛津大学北京大学 元培计划
为了加快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转换,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思想引导,培养创新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我国部分高校通过精心论证和设计,根据本科生培养的特殊性,成立了以多元化、学科交叉、体现通识教育理念为核心和特征的导师组对学生学习生活进行全方位引导,这是一种全新的、富有挑战性的教育模式改革。与此同时,由于我国本科导师制刚刚起步,由此,对中西导师制进行比较研究就成为了显性热点。只有“洋为中用”,积极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并将之主动融入进本土实践,才能真正建构起符合我国国情的本科导师制模式。①
一、牛津大学本科导师制
牛津大学本科教学是以导师制为基础的,它不仅是牛津大学本科教育始终保持卓越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且也成为牛津大学根深蒂固的教学传统。1922年皇家委员会更是将导师制视为牛津大学的核心特征。长期以来,导师制一直都被学者称为“牛津皇冠上的宝石”。在制度方面,牛津的本科生导师制是依托各学院而存在的。任何人要进入牛津大学读书,必须得到某一个学院以及大学当局的双重同意,录取之后,新生到一个学院报到,学院当局就给他指定一位导师。虽然现在的牛津学生很少能在他所属的学院中接受导师的单独指导,但他的学习计划和学业进步仍然主要由学院导师负责。牛津大学各学院要为导师教学投入大量的资源。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住房,供学生在那里过集体生活,而且传统的做法还会为导师准备一套房间,以便于学生和导师直接交流。学生一般都能在学院中找到自己所学专业的导师,学院成为本科生生活的中心。理念方面,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高级导师摩尔认为,牛津大学导师制成功的原因在于三个方面,即:关注学生的个体;依赖师生双方的合作以及对待
②知识的独特态度。这正是牛津大学导师制教学理念的核心所在。第一,牛津大学导师制以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为核心。个别辅导是牛津大学传统导师教学的一个主要特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牛津大学的导师教学都是由导师和学生一对一地进行。今天这种一对一的导师教学在牛津并不多见,但是关注每个学生的论文,实现对学生有益的个别指导,仍是牛津大学导师关注的核心问题。第二,导师教学以师生双方的合作为基础。一方面,导师鼓励学生在①
② 作者介绍:县祥(1982—),男,甘肃天水人,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Will G Moore.The Tutorial System and Its Future [M].New York: Pergaman Press, 1968:24.学习中扮演积极的角色,培养他们独立学习、思考、工作的技能和批评的技能。另一方面,导师不是信息传递者,而是批评性的指导者,帮助学生选择研究方法,挖掘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合作往往能使他们获得独自无法获得的成果。第三,导师教学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现任牛津大学校长柯林·卢卡斯这样描述他的导师:“他们所教授给我的,就是让我去思考,他们从不给我答案,他们会说你怎么认为?
①我则说我不知道,然后他们说去读读这几本书,然后回来告诉我你怎么认为”。确实,牛
津大学导师教学的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看待事物、评价证据、将事实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的能力。在实践方面,牛津大学本科导师制的特点首先是导师人员安排的固定性和可选择性。牛津大学的新生一方面要接受学院为他指定的导师,但是,学生和导师都拥有更多选择空间。如果学生所在的学院没有他所选专业的导师,学院则为他在其他学院安排导师。这无疑使学生有可能接受到不同的导师教学以及不同的观点。如果学生希望更换导师,他可以向他所在的学院反映,求助于他的高级导师或牧师,女生还可以求助于她的妇女顾问。其次,传统导师课论文(The Tutorial Essay)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导师课论文是传统牛津导师教学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在人文和自然学科中,导师教学的焦点在于导师安排学生完成的论文。所有的学生都要为完成有关下次上课导师准备讨论问题的论文而去安排自己一个星期的工
②作”。传统导师教学对论文形式的要求比较固定。随着导师指导学生人数的增多,导师课论文开始以各种形式出现。有结构严谨规范的论文,有读书笔记,也有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片段思考。学生必须仔细阅读相关资料,深思熟虑,否则难以成就一篇优秀的导师课论文。最后,个性化的导师教学与弹性的评价监督机制。牛津大学各学院只是对导师的学年工作量有固定要求,而对导师教学的具体形式、时间和地点都没有严格规定。因此,牛津大学的导师享有相当大的教学自主权,导师教学的质量是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的。牛津大学的导师普遍认为培养学生是自己最重要的职责,因此他们大多对教学行为都保持着严谨认真的态度。牛津大学以尊重师生教学自由为前提的弹性评价监督机制正是与这种导师对教学的极大尊重相适应的。
二、北京大学元培计划③
元培计划是北京大学实施的一项以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的名字命名的“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本科教育改革计划。2001年9月,学校成立元培计划管理委员会,举办元培计划实验班,进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元培计划实验班按照新的教育理念,按照新的模式进行培养,即在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在高年级实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在学习制度上实行在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下的自由选课学分制。元培计划实验班从2001年开始招生,经过6年的实践,元培计划的理念在北大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元培实验班的成绩也为之提供了依据,2007年9月,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应运而生。元培学院的成立,为元培计划的实施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
修读元培计划的学生可以得到来自文、理科各院系资深教授组成的学生学习指导委员会的全程指导,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的选课、选择专业和制定相应的修习计划等。参加元培计划,学生所进入的将是“全面”的北大,而不仅仅是北大某个系的某个专业。该计划旨在让北大的教育资源覆盖滋润每个学生,在各个专业年轻学生的心中,不仅传承自己的专业有限师资,还有“全体”北大教授的精神。导师是来自学校各院系推荐上来校长亲自礼聘的资深教授和部分有教学经验和对学生有指导经验的中青年教师,现有导① 央视国际:《专访牛津大学校长柯林·卢卡斯》[EB/OL],http:///news/world/20040405/100727_1.shtml/,2004年4月6日。
② Studying at Balliol
[EB/OL].http:///index.php
师34名。导师的指导主要是进行素质教育。导师们通过言传身教,使同学们亲身体会北大深厚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提高学生对各学科的认知度,拓宽学生对专业选择上的思路,从而使同学较早地找到自己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体现“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教育方针。导师指导的形式主要有导师指导下选课,导师讲座,导师答疑和进入专业后们对专业的学习指导等。元培计划已经实施八年,北大常务副校长、元培计划管理委员会主任林建华将元培学院定义为北大本科学院的雏形,指出元培学院是北大历史上继1952年院系调整后一次重大的教学改革,由此可见,对元培计划的进行详细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先来看其优点。第一,导师制是元培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导师制与学分制,自由选择专业,单独招生和管理等制度相互配合,有利于形成最大合力,发挥最大作用;第二,元培计划的导师配备覆盖面较广,包括所有门类的21个具体学科,且对同学比较感兴趣的学科配备了充足的人员;第三,元培计划的导师学识渊博,品德高尚,许多都是学科领军人物与资深专家;第四,导师组成的学生指导委员会为学生提供直接服务,任何学习上的问题都可以在指导委员会得到解决,有利于同学解惑;第五,元培计划管理委员会的成员都是学校各个学院和职能部门的领导,有利于元培计划和导师工作的开展;第六,导师组的导师要经学院推荐,元培计划管理委员会考察,校长聘任三个相互分离和独立阶段。同时,元培计划也存在以下一些不足:第一,导师的工作职责过于狭小。学生在学校不光要学习知识,更重要是学会生活,让导师仅仅在学习上指导,有点大材小用。元培的每一个导师都是国内著名的学者,他们的人品修为,探求真理的精神同样值得学生学习;第二,导师的具体工作内容过于笼统,缺少实施的细则,使导师制有仅流于形式之嫌;第三,导师的具体工作没有相应的考核机构,导师在教学和行政上归各自学院管理,那么该由谁来考核导师?导师服务的管理委员会没有考核权利,那么我们只能希望导师凭良心工作;第四,导师制缺少相应的配套制度保障。人事制度,奖惩制度,各个学院、单位与元培计划领导部门的分工与协作制度缺失。由此,可以认为:第一,导师组的管理机构必须吸纳各个学院领导和学校各职能部门的领导参加,以保障导师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导师组的导师应该经个人申报,学校考察审核决定,最后由校长正式聘任;第三,导师组工作的开展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保障。人事制度,奖惩制度等,需进行相应调整与改革。
三、以导师制为平台构建我国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
综上可见,牛津大学和北京大学凭借强大的灵活性在保留传统教学方法特质的同时又融合了现代因素,它们的本科导师制充满魅力。由此反观我国各高校,应在基本理念、平台运行、制度保障、工作思路等四个维度上着力加强导师平台的建设,并以此为基础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基本理念
本科导师组应贯彻以下两个基本理念:第一,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帮助他们树立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应该具备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指导学生学会做事。帮助他们掌握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的一般方法论,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平台运行
导师平台围绕三个版块进行运转,一是做人方面,导师组可对学生进行:
1、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如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中外经典作品,在导师组组织的讨论中进行培养);
2、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如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观看反映民族精神、民族气节的影片来培养);
3、时事政策宣传教育(如举行时事政治专题讨论会);
4、公民素质教育(如通过对著名的历史人物或现实中的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的学习和讨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或价值取向)。二是做事方面,导师组可以:
1、通过对学生在具体的学习、生活、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帮助大一学生初步把握最一般的方法论;
2、导师个人以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影响和引导学生;
3、组织学习典型人物、事迹,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认真做事的精神;
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做事能力。三是身心健康方面,导师组应进行身体健康教育(如:举办各种体育比赛、趣味运动会等)和心理健康教育(如:举办心理健康讲座;针对个别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等)。
(三)相关保障
导师组的实施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保障:如各导师组的活动经费,活动场地,活动所需相关设备等。导师组的制度保障主要在两个层面展开,一是考评,二是奖励。首先,要制定导师考核评估体系,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导师工作进行考核,看导师是否真正做到引导学生“做人”、“做事”。在对导师工作进行考核时,要科学确定多元评价主体,从不同的角度对导师工作进行评价。一个是自我评价。对照德、能、勤、绩四项指标,进行自我评价,既肯定成绩,又要找出自身能力素质、工作状况与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从而达到完善自己、改进工作、提高质量之目的。另一个就是学生评价。学生应是导师工作评价最重要的主体,对于导师的工作成效,学生最有发言权。在奖励制度方面,可将指导教师的工作纳入考核,考核结果记入本人业务档案,作为晋升职称及有关奖励的条件之一,还可通过评选“优秀指导教师”和“优秀导师组”予以嘉奖。此外,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导师组工作的具体制度必须明确。
(四)工作思路
通识教育导师制的性质客观上要求导师尽量少带学生,导师指导的学生数目越少,学生获得指导的时间就越多,导师的指导也就更具针对性,师生才有充足的时间讨论和思考学术及人生问题。目前,我国的高校在师生比例偏低的条件下进行通识教育,推行导师制会不可避免的遭遇导师资源稀缺的困境。在此笔者提出一些解决思路,以供商讨。
第一,导师的工作任务不宜过多。目前,高校的导师资源本来就很不足,而导师除了指导学生学习,又要进行思想,生活等方面的指导,这无疑是给本就稀缺的导师资源增加负担。因此,要将导师工作与辅导员及学校有关部门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辅导员和学生工作部门应主要负责学生的生活和就业指导工作,这样可以减少专业学习导师的工作负担,使其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
第二,对于导师的任职条件不要太多限制。由于导师制处于起步阶段,很多问题还需要探索完善,还要借鉴别国高校的经验,即使那些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就杰出的学者,对于如何针对本科阶段的教育目标指导好学生也需要一个摸索的过程。因此,学术成就杰出不代表作本科生导师也同样杰出。对于那些新聘用的青年教师也要敢于起用,这样可以一面促进新教师的成长,一面缓解导师数量不足的状况,年轻教师可以指导低年级学生的专业学习并配合辅导员负责学生生活和思想指导,具有较高职称的导师更多偏重于学生的学习指导。第三,对于导师的工作职责和指导内容不明确的问题,应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导师可能最初对工作内容并不熟悉,此时可以从双方都了解的,最便利,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如根据学生的课程内容和进度,就该课程内容提出一些明确的问题,然后列出参考书目让学生查阅,并要求学生给出问题的答案,或者让学生就一个主题写出一篇文章,师生会面时,双方可以自由辩论,对于所谈问题不必拘于固定的结论,学生可以为自己的观点辩护,但前提是运用充分的论据,进行合理的推断,师生双方都可以向对方的观点质疑,“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这样不仅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能不断丰富和完善导师工作的内容。
第四,严格遵守执行导师制的相关保障制度。激励措施的实施必须及时有效,对于导师的指导要认定工作量,像对待教学课时一样,规定每周指导几个小时,同时,每小时的费用
等也要明确;评价制度要科学客观,导师自评与学生评价应结合起来,导师指导完学生要写出教学日记,反思并记录指导中遗留的问题,总结有益的经验,供日后参考,并上交副本给主管部门检查评阅。主管部门要重视学生的评价,对于不与学生见面,或见面次数不达要求的导师,及指导过程中敷衍了事的导师,要严格按照惩戒措施处理。
第五,确定导师制为一项基本教学制度。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使命,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忽视对学生的培养这个基本任务,实践证明本科生导师制是通识教育背景下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但我国的本科生导师制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其中存在的问题仍需逐步解决,以使这项制度逐步走向完善。因此,要将此制度长期贯彻执行下去,不能因为起始阶段遇到的困难而退缩,否则,只会造成人财物的浪费。
第三篇: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06-10-21
文章作者:教务处
作者: 张福生 转贴自:辽 宁 工 学 院 学 报 第 8 卷第 3 期2 0 0 6 年 6 月
导师制和选课制是国际高等学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国很多高校也正在试行学年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探索完全学分制的有效方式。在逐步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加大选修课的开课比例和选课范围,同时坚定不移地全面推行导师制。为了论述方便,相对于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导师,在此我们暂且简称本科生的导师为“本导”。
一、我国高校实行本导制的必要性
实行本导制,是我国高校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并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高水平教师更多地参与本科生指导工作,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和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综合需要。
(一)实行本导制是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贯彻“因材施教”教育原则的迫切需要
因材施教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教育教学原则,孔子是我国第一位自觉实践这一原则的教育家。他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性格特点、特殊需要,一般都有相当地了解,因而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论语•先进》篇载有孔子对不同学生的同一问题有不同回答的实例。
在当代西方,自觉实践并发展孔子“因材施教” 思想的教育家、教育心理学家很多,典型的有提出“教育目标分类学” 的布卢姆(B.Bloom)和创建“多元智能理论”的加德纳(H.Gardner)等。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提出每个学生都具有六种不同水平的思维,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1]。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突破了我们传统对智力的理解,拓展了“聪明”的含义。他认为人类至少有 8 种“智能”,即口语/语言、逻辑/数学、视觉/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关系、自我认识和自然观察,并且指出,尽管每个人都具有这些智能,但掌握情况不一样,有的智能比较突出,有的智能比较薄弱。学生的优势智能和偏好不仅影响他们的最佳学习方式,还影响他们用以表现自己理解和掌握程度的最佳方式[2]。本导制的推行能够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个性、个体差异得到关注,从而实现因材施教。
(二)实行本导制是密切师生关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要求
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只教书不育人,不能算是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几千年来,中国从孔子纳徒授业开始,就有良好的师德相承关系存在。今天学术界仍然重视师承关系,也说明教师直接培养学生这种体制在今天仍然有它的生命力。
目前,高校学生与任课教师师生关系淡漠甚至对立的情形不鲜见,课堂上师生缺乏心心交流更是普遍现象。人们长久以来期待的任课教师也肩承起学生思想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等等这些使命仍远未实现。实行本导制,让任课教师、研究生导师和教授以及学有专攻且学有专长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科研人员、机关工作人员都走到学生中间来,能够极大地提高我国的人才培养质量。
(三)实行本导制是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里实施的是研究生导师制,而对本科生则实行辅导员工作制度,相应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也落到了辅导员、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主任等思政人员身上,教师则主要负责授课和科研。这样一来,往往是一个思政人员要做少则几十名学生、多则几百名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令他们抽身乏术。这与我们一直倡导的全员育人的愿望相违背。一般来说,在一个教学周期内一个导师大约能够指导八到十名学生。这样,本导制的实施就在很大程度上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从而有效地贯彻了全员育人的教育宗旨。本导制的显著优点也在于大学生通过与导师的交流,有效地解决了诸多思想上的困惑,排除心理障碍,使他们在学习、生活、思想和心理各个方面都得到积极的发展。
(四)实行本导制是培养本科生科研意识,建设教学研究型院校的前提
众所周知,目前本科教育阶段学生的最大缺失是实践能力差,科研意识薄弱,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水平低下。这些在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过程中,以及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过程中都得到了突出的爆发式的表现。那时候我们嗟叹,恨铁没成钢,但为时已晚。本导制的实施,可以让我们救失于未晚,让我们的学生在走出校门前具备应有的科研意识、实践能力以及较强的就业竞争力。从另一方面说,本导制在客观上也为我们广大的教师提出了课题和挑战,推动着我们建设教学研究型院校的进程。
二、我国高校实行本导制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于 14 世纪诞生于英国的剑桥和牛津的导师制,自诞生之日起,就已经成为这两所大学人才培养成功的“秘密武器”。在谈到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人才培养的秘诀时,加拿大大学教授兼幽默散文学家斯蒂芬•利考克早在 1922 年发表的《我见之牛津》的著名散文就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了解到,这个秘诀的关键就在于导师的作用。”[3]从此导师制不断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仿效。
(一)导师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校学分制顺利运行的有效保证
时至今日,国际国内的著名大学纷纷实行了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导师制更加普遍地成为这些大学的办学特色和学分制成功运行的有效保证。在国外,美国的哈佛大学、加拿大的麦吉尔大学、日本的东京大学等,都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闻名于世,其中,长久得到坚持和改进的导师制和学分制是其成功的基本经验。在国内,一些知名大学也都开始推行学分制,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暨南大学、上海大学等等。从其学分制的成功经验看,坚定不移地推行本科生的导师制,逐步加大选修课的开课比例以及学生选课的自
由性,是其核心内容。北京大学先行在化学化工学院进行本科生导师制试点,随即 2002 年秋季在全校部分院系推开。
(二)本导制将成为我国普通高校提高本科生教学质量,加大内涵建设力度,廓清办学定位,理顺办学思路的重要前提之一
当前,国内高等学校在扩大外延建设的同时,都在不失时机地狠抓学校的内涵建设,切实提高学校本科生教育的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这些工作的有力推进,需要全校师生的密切配合,共同攻坚。从一定意义上说,本导制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平台,一个师生共同打造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平台。本导制的成功推行,将是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质量、同时增强学生发展后劲的共同前提。
在这里,各个高校都必须认清学校办学现状,深刻挖掘自身办学优势。我们感到,对于那些二级院系学生人数相对较少,生师比保持在一个合理的状态,同时师资力量相对雄厚且拥有拔尖人才,人才梯队也合理的学校,可以先行本导制。
三、我国高校实行本导制的一般操作程序 参考国内外知名大学实行本导制的成功经验,我们感到本导制的实施可以灵活地遵循制订规程、双向选择和指导提高三个紧密衔接的步骤。
(一)制订规程阶段
在对学校办学现状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由学校教学委员会或者职能部门教务处牵头,成立专门的组织制订形成《本导制实行办法(草案)》,提交学校党政领导班子会讨论研究通过。《本导制实行办法(草案)》要认真分析明确学校的办学优势,同时也要全面查找可能制约本导制实施的不利条件,从而客观地规划出学校推行本导制的初步运行规程、安排步骤以及前进方向。
(二)双向选择阶段
学校要把本科生导师的配备工作放在仅次于研究生导师遴选的重要位置,统筹安排。试行本导制阶段,学生依据所学专业配备相应教研室的导师,根据学校各专业的生师比,基本上是每 6~8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比如在 2004 年 10 月,渤海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首先请 2004 级新生和 2003 级学生自主选择一至两名老师,拟作自己的导师,并填写申请表,表达自己的选择意向及四年的学习目标。之后,全体教师根据学生的申请情况和自身的研究方向、专业特长,选择自己希望带的学生。
本导制师生匹配要坚持双向选择的原则,由学校二级学院和系统一安排。具体做法是首先让学生了解二级院系全体教师的基本情况,二级院系将全院系教师的详细情况,尤其是专业特长、主要研究方向等,整理汇总,按照所属教研室张榜公示,供学生选择时参考。经过师生的自愿双向选择,学院或者系办公室调剂余缺,最终完成师生匹配。
(三)指导提高阶段
在具体的指导提高阶段,学校要制定较为详细的《导师工作职责》,并制定考核办法,给予相应的待遇,同时也要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
1.本科生导师要关心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主要职责有:
(1)熟悉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学生成绩考核和管理办法,特别要熟悉学分制管理办法,向学生及时提供相关信息。关心学生的思想进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成才目标,端正专业思想和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言传身教,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职业道德影响学生。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选课、专业发展方向选择、学习方法、职业生涯设计等方面进行指导。
(2)掌握本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和各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接受学生咨询,帮助学生安排适合于自身特点、能力、素质和就业目标的学习计划。掌握被指导学生的学习动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指导学生在学业上沿着比较合理的道路不断进取。
(3)每学期开学初必须与学生见面,并保持一定频度地接触,每月与被指导的学生面谈或集体指导不少于一次,每次至少安排二小时辅导学生,每学期参加学生集体活动或面向学生开设讲座不少于一次。每学期向学生布置必读书目 2~3 本,指导学生撰写论文 1~2 篇,并向各级报刊杂志推荐学生优秀论文。
(4)指导学生论文(毕业设计)选题和撰写工作,指导学生选择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考研和带领学生参加自己的科研活动。
2.导师的工作考核
(1)本科生导师工作考核纳入学校教职工的考核,每学年进行一次,考核细则由学校制定。
(2)本科生导师工作的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工作考核、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岗位聘任的门槛条件。本科生导师工作考核不合格的教师,视为当考核不合格,取消当年职务晋升资格,低聘或暂缓岗位聘任。
3.导师的待遇及“优秀本科生导师”遴选
(1)二级院系将选定的指导教师名单分别报送教务处、学生处备案。
(2)导师所担负的指导工作折合计算相应教学工作量。
(3)学校设立“优秀本科生导师”荣誉称号,对本科生导师工作表现突出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其比例不超过本科生导师总数的 10%。被评为优秀本科生导师的教师,在岗位评聘时给予特别关注,同等情况下优先聘岗。并可优先考虑招收和指导硕士研究生,将来有权优先选择免试研究生即本硕连读研究生。
4.对学生的要求
(1)尊重导师,主动与导师联系、寻求导师的指导和帮助。
(2)每学期开学两周内与导师见面,并根据导师的意见与本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本学期的学习与综合素质发展计划。
(3)以主动、认真的态度,参与导师确定的各项活动,积极主动参加导师所在系(所)或课题组的学术活动。在科研训练中要认真、踏实、多思、多问,努力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与创新思维。
(4)自觉遵守所在实验室、课题组的有关管理制度。
在试行本导制的过程中,学校和二级院系都要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比如,师生经过一个学期左右的互相适应期,在适应期内师生均可以调换自己的对象,逐步完善完全的师生双向选择制度。导师每学期就指导学生的基本情况向所在二级院系提交一份汇报材料,要求说明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存在的基本问题,以便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工作方法。学生每学期要客观、公正地对导师的指导情况进行综合评议等。
1998 年,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委员会在其报告《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中就曾建议,“每个学生都要有一名导师,导师与学生间一对一的关系对学生智力发展会产生最有效的影响,个人的表现受到观察、纠正、帮助和鼓励,这种形式应该在所有的研究型大学推展开来。”[4]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国的成功经验和理论建树,更应该成为我们今天改革前进的不竭动力。参考文献:
[1] L W 安德森,L A 索斯尼克主编.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40 年回顾[M].谭晓玉,袁文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 Diane Heacox 著.差异教学[M].杨希洁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3] 严艳.论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制度的建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6): 144.[4] 谷贤林:导师制•午后茶•住宿学院与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J].比较教育研究,2003(9):28.
第四篇:电大本科行政管理学选择#[推荐]
一、单选
1.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亚里士多德)2.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
3.中国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4.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
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欧文)
5.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
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6.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
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官僚制理论),因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7.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
管理只能概括为(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8.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
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9.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梁启超),他于1876年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10.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
(《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作者是张金鉴 11.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
试和监察五权分立思想的是(孙中山)
12.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
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13.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高斯)
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
14.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
《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的作者是(里格斯)。
15.融合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
在于(农业社会)。16.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
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公共行政模式是(棱柱型)
17.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
在于(工业社会)18.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
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公共行政模式)19.高斯发表于1936年,提出
了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予以研究的行政学论著是(《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20.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
题是(政府职能)21.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
特点首先表现在其(非赢利性上)
22.我国于1998年又进行了机
构改革,改革后的国务院原40个部门减为(29)23.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自有资本主义时期)
24.政府有“守夜人”变成“社
会主宰者”的时期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25.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行
政权力的划分;行政组织设置;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26.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其
(稳定性)演变而来的。27.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
28.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
期的(美国),是以总统即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29.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
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半总统制)
30.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
于19世纪中期的(瑞士)31.英国地方政府形式是最典
型的(自治体地方政府)32.典型的行政体地方政府是
(德国)的地方政府 33.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
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就是(特殊型)的行政区 34.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
要素是(行政职位),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
35.我国由人民代表投票选举
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属于(选任制)
36.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
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委任制)
37.国务院常务会议任命各部
委领导的副职,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的正、副职领导者的制度均属于(委任制)38.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
公开招考司(局、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考任制)
39.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决策权力)40.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
誉,忠于职守是(行政道德)的核心内容。
41.现代意义上第一个独立的、职能化的人事行政机关是(英国)于1855年成立的文官委员会。
42.美国的文官委员会、日本的人事院等机构属于(部外制)类型
43.部外制是(美国)用法律制
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而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
44.人事行政机关实行折中制的国家有(英国)
45.人事行政机关实行党统一
领导制的国家有(中国)46.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是资
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而始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文官制度。
47.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
度的国家是(英国)48.职位分类最早产生于19世
纪的(美国),后被许多国家所效仿。
49.《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
法》正式施行于(2006年1月1日)
50.为了解决在实施决策的过
程中出现的而一时又难以查清原因的问题的决策方案,称为(临时方案)51.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
定的决策方案,称为(追踪方案)
52.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
案,称为(积极方案),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53.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领
导决策系统)
54.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
是(准备阶段)
55.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
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实施阶段)56.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纠正偏差)
57.平行沟通是一种同级部门
或同事之间的信息沟通,亦称(横向沟通)
58.(平行)沟通不宜采用命令
或指示的沟通形式,而只能通过协商、合作的办法。59.行政评估准备阶段,评估工
作的第一步是(确定评估对象)
60.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
行政行为的监督称为(社会监督)
61.事中监督是指对监督对象
在执行法律或实施决策、计划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也叫(跟踪监督)
62.批准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事先)监督方式。其内容包括:要求监督对象报送审批材料、审查和批准(含不批准)三个基本步骤。63.对监督对象未构成犯罪,仅
构成违反政绩的案件,由(行政监察机关)调查处理。
64.对监督对象构成犯罪的案
件,由(检察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65.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
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给予处分。
66.对涉及非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国家公务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行政监察机关)给予政纪处分。67.对涉及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给予党纪处分。
68.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中央预算)
69.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税
法)
70.《中华人民共和国采购法》
正式生效的日期是(2003年1月1日)
71.据考,“法治”一词是古希
腊人(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的。
72.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
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30)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
73.目标管理方法是(德鲁克)
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
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74.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爱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
二、多选
1.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
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司法、行政、立法)三种权力。2.从广义的管理的角度来界
定公共行政范围的行政学家有(怀特、汤姆森、西蒙、斯密斯堡)。
3.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时期,也
有人称为(科学管理时期、静态公共行政学时期、X理论时期)。
4.奠定公共行政学理论基础的代表人物是(威尔逊、古德诺)。
5.作为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是由(魏劳毕、怀特、费富纳)完成的。6.公共行政学的特点是(公共
行政学的发展性、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7.行政环境的特点是(特殊
性;发杂性;不稳定性;约束性)。
8.里格斯将公共行政模式划
分为(融合型、棱柱型和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9.构成一个国家公共行政政
治环境的因素主要有(政治制度;政党制度;政治文化)10.下列属于文化环境要素的是(意识形态;道德伦理;价值观念;教育)11.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
法律意识;价值观;到的感情)
12.马克思认为政府的基本职
能有两种,即(政治统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13.从现代社会和各国政府行
政实践来看,政府的基本职能可以分为(政治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经济职能)
14.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市场
垄断和专制价格;外部性问题;公共物品的提供;无知和非理性;不平等问题)15.政府的职能主要包括(民主
职能;政治统治职能;保卫国家主权的职能)16.著名经济学家萨穆尔森在《经济学》(第十六版)中,认为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执行国际经济政策;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经济提高经济效率;改善收入分配)
17.按社会制度划分,行政体制
可以分为(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的行政体制 18.以行政权力的划分作为标
准来进行分类,可以把行政体制分为(中央政府体制;地方政府体制;行政区划体制)
19.下列实行内阁制的国家有
(比利时;加拿大;斯里兰卡)
20.下列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有
(墨西哥;埃及)21.下列实行半总统制的国家
有(葡萄牙、坦桑尼亚、奥地利、芬兰、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联邦)
22.地方政府体制的类型主要
分为(自治体地方政府;民主集中制地方政府;行政体地方政府)
23.行政区划的类型可以分为
(传统型;特殊型;发展型)24.传统公共行政学时期的主
要组织理论学派有(泰勒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法约尔的行政管理学派的组织理论)25.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的主要的代表人物有(梅奥;巴纳德;西蒙)
26.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的基
础上,提出的组织理论有(非正式组织理论;新型领导能力理论;社会人理论)27.巴纳德在行为科学时期提
出的组织理论主要有(非正式组织理论;权威接受理论;组织平衡理论)28.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主要有
(非政府性;组织性;非营利性;志愿性;自治性)29.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
务中的作用表现在(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倡导作用;监督市场;监督政府;中介作用;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30.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减免税收;委托公共事务;辅导监督;补助;法律管制)
31.下列不属于委任制的优点的是(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指挥统一、不受牵制;行动迅速、简便易行)32.从权利的性质上,一般把行
政领导权力分为(权力性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33.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
有(奖惩权力;归属权;专业知识权;合法权力)34.美国学者西拉季和华莱士
提出领导者除应具有身体特点特质外,还应具备(社会技能;智力;个性;社会背景;任务定向)等特质。35.较有代表性的领导行为理
论有(领导作风理论;领导系统模式;PM型领导模式;
四分图理论:领导方格理论)
36.在四分图理论的基础上,(莫顿;布莱尔)于1964年提出了领导方格图理论。37.领导作风理论以权利定位
为基本变量,把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极端行为划分(民主式领导作风;放任自由的领导作风专制式的领导作风)38.行政领导者素质的构成主
要有(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
39.下列属于人事行政机关类
型的有(部内制;部外制;折中制;党统一领导制)40.人事行政机关实行部内制的国家主要有(法国;瑞士;德国)
41.西方各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共同之处主要是(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严格考核、功绩晋升;人事分类、依法管理;政治中立、职务常任)42.世界上通行的人事分类制
度是(职位分类;品位分类)43.下列实行品位分类制度的国家有(法国;英国)44.下列实行职位分类制度的国家有(美国;中国;日本)45.从国家公务员晋升的形式
上来看,大体上有(越级晋升制;考试晋升制;年资晋升制;功绩晋升制;综合晋升制)
46.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规定
应回避的亲属关系包括(近姻亲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夫妻关系)
47.我国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内
容包括(廉;绩;勤;德;能)
48.机关行政的职责可以概括
为(参与政务;处理事务;
搞好服务)
49.科学合理的机关日常工作
程序应注意的环节有(奖惩教育工作;组织实施工作;协调控制工作;检查总结工作;计划安排工作)50.一般说来,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大致分为如下阶段(系统实施;系统设计;系统维护;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评价)
51.从决策的风险程度来讲,行
政决策可以分为(确定性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
52.从决策主题的行为方式来
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个人决策;集体决策)53.从决策对象的结构性程度
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非程序性决策;程序性决策)
54.从决策主体采取决策的方
法上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经验决策;个人决策)55.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应该包
括(领导决策系统;专家咨询系统;信息支持系统;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56.决策方案一般有(临时方
案;追踪方案;应变方案;积极方案)
57.行政执行的一般过程可以
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58.行政实施阶段的环节主要
包括(行政协调;行政控制;行政沟通;行政指挥)59.根据控制的范围划分,行政
控制分为(微观控制;宏观控制)
60.通常有四种信息被领导者
用来衡量和评估实际工作效果,它们是(口头汇报;个人观察;书面汇报;统计报告)
61.行政控制的控制对象有(行
政工作人员;组织绩效;信息;工作;财务)62.工作控制是对具体执行工
作的各方面的控制,它包括(质量控制;标准控制;成本控制;程序控制;计划控制)
63.按沟通的线路划分,行政沟
通科分为(单向沟通;双向沟通)
64.按沟通的信息流向划分,行
政沟通可分为(上行沟通;平行沟通;下行沟通)65.行政组织中的沟通存在的障碍主要有(组织结构障碍;心理与语言障碍;职位与专业障碍)
66.行政组织内部的协调可以
分为(层级结构的协调;横向部门之间的协调;人际关系的协调;各种资源协调)67.按沟通的确定性划分,行政
沟通可以分为(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
68.社会监督的主体是(公民个
人;各民主党派;各社会团体;新闻机构;政协)69.依照公共行政管理的过程,行政监督可以分为(事中监督;事后监督;事前监督)70.事中监督的主要形式是(跟
踪监督;现场监督)71.下列属于一般行政监督工
作报告的有(临时报告;综合报告;专题报告;报告;工作简报)
72.一般行政监督中,审查的形
式主要有(事中审查;事先审查;事后审查)73.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基本
职权包括(检查权;建议权;调查权;行政处分权)74.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辅助
职权包括(对检查事项涉及的单位和个人的查询权;对违反行政纪律取得的财物的处置权;查处违法违纪案
件时的请求协助权)75.权力机关监督的内容主要
包括(工作监督;法律监督;政治监督)
76.行政监督的特点是(行政监
督主体的层次性;法律地位的独立性;行政监督内容的双向性;监督主体的多样性;监督对象的双重性)77.依监督的主体划分,行政监
督的类型有(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执政党的监督)
78.舆论监督具有监督机关所
不具有的特点,它们是(监督方式的公开化;监督效果具有社会效应;监督表达形式的直接性;监督效应的及时性)
79.按照不同的政府级别,公共
预算可分为(地方公共预算;中央公共预算)80.预算草案审核的主要内容
是(政策审核;体制审核;指标审核;技术审核)81.税收的基本特征有(无偿
性;固定性;强制性)82.按照税制结构的单一性与
复杂性来划分,可分为(单一税制;复合税制)83.按照税收的征收办法或税
额的确定方法,可分为(定率税;配赋税)
84.按照税收管理权限,可将税
收分为(中央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地方税)85.在我国,根据国家职能的区
别,将财政支出区分为(国防费;行政管理费;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其他支出)
86.政府采购的基本程序一般
分为(签订采购合同;选择采购方式;确定采购需要;履行采购合同;效益评估)87.法治行政的特点包括(法律
保留;法律优先;职权法定;依据法律;职权与职责统一)
88.行政复议的合法性审查包
括(法定程序的审查;滥用职权的审查;法定权限的审查;法定依据的审查)89.行政方法的内容包括(技术
方法;行政程序;基本手段)90.行政方法的特点有(科学
性;民主性;创新性;系统性;技术性)
91.行政基本方法包括(行政指
令方法;法律政策方法;经济方法)
92.行政程序的特点主要有(稳
定性;合法性;强制性;简便性)
93.行政程序从纵向可分为(行
政计划准备;决定计划;考核奖惩;检查监督;执行计划)
94.按照时间划分,行政计划的类型可以分为(短期计划;长期计划;中期计划)95.行政方法的基本手段主要
有(行政指令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思想工作手段)
96.按照行政计划的主体划分,行政计划的类型可以分为(地方计划;中央计划;基层计划)
97.从行政计划的内容上划分,行政计划的类型可以分为(社会计划;经济计划;资源计划;国防计划)98.标杆瞄准的类型主要有(内
部标杆瞄准;外部竞争对手标杆瞄准;行业内标杆瞄准;跨行业标杆瞄准;内外部综合标杆瞄准)99.从公共组织层次上来考察,行政效率可以分为(组织效率;管理效率;工作效率)100.传统的测定行政效率的方
法主要有(标准比较法;公
共组织要素评分测量法;行政职能测量法;行政费用测量法)
101.下列属于行政费用测量法的方法有(单位费用测量法;计件费用测量法;人均费用测量法)
102.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一般
性指标包括(经济指标;效率指标;公平指标;效能指标;)
103.政府再造的战略主要有(核
心战略:明确组织目标;后果战略:创设绩效后果;顾客战略:将顾客至于驾驶员的位置上;控制战略:将控制从高层和中央移走;文化战略:创造企业家文化;)104.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彼得
斯提出的政府模式主要有(市场政府模式;参与政府模式;解制式政府模式;弹性化政府模式)
105.参与政府模式的理论基础
有(参与管理;对话民主;公民社会;承认公共组织中基层官员是组织有效运作的核心)
第五篇:电子导师制——农村教师在职培训新选择
电子导师制——农村教师在职培训新选择
■李雪琴焦中明 教育学术月刊2008.11 摘要:传统的教师在职培训模式,存在培训时间与教学时间冲突、培训地点过远,培训目标单一,培训内容不符合教师实际需要等问题。电子导师制培训模式突出被指导者主体性,借助网络、卫星通信等展开培训,具有超越时空的电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优势,可弥补传统教师培训模式的不足,有利于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农村教师;职业培训;电子导师制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导师制在我省农村教师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05ZD069)”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雪琴,女,赣南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实验师;焦中明,男,赣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江西赣州341000)。
我国目前农村教师教育主要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在职培训主要是学校定点式的校本培训、自修学分培训,进行学历补偿教育,向教师传授本体性学科知识。安排培训往往需要考虑教师日常教学的任务,一般把培训集中在双休日、节假日,每次培训同一乡镇几所学校的老师统一参加,参加人数多,主要采用大课堂集中上课,学术交流等活动因人数多的原因受到限制。传统的教师教育主要围绕三个中心展开:一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教师教育以学习应该教的知识和如何教这些知识为主要内容。通常将教师所要学习的各种知识分解为专业知识、方法性知识及普通文化知识等。各类知识的学习又按学科课程分科传授,局限在沿袭下来的教科书内容,学科之间缺乏融通;二是以学校课堂为中心。无论是教师进修学校还是各级教育学院,均视参加培训的教师为“在册学生”,以课堂讲授的方式传授学科知识。教学按静听、记忆、考试等程序进行,缺乏角色扮演、教学模拟、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教师学习评估;三是以授课教师为中心。整个培训以预先确定的课程计划为依据,根据培训学校授课教师的专业知识、时间安排需要,而不是根据学员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需要来进行教学。授课教师不了解学员群体的实际需要,课堂内容重复那些沿用下来的教学经验。学员的课堂参与主要是静听与笔记,较少涉及问题讨论。授课教师的教学任务在于传授知识,较少把知识置于一定的条件下,把问题置于特定的情境中。传统教师教育培训模式普遍存在培训教员不了解农村教师的教学现状,培训内容与客观需要脱节,培训课程单一,师范性不强,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缺失,培训经费短缺,教师继续教育的投入有限等问题。
近几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筹集经费,建立培训机制,试图通过实施继续教育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但取得的培训效果却不如人愿。农村教师教育具有其特殊性,必须选择合适有效的教育模式,才能实现预期的目的。
一、电子导师制———农村教师在职培训的新选择
电子导师制在英文中有多种表达方式telementoting、cybermentoring、virtual mentoting或e-mentoring,是指导与电子交流相结合的一种指导形式,主要借助电子交流的手段在有经验的导师与缺乏经验或经验不足的个体之间建立的一种教学关系,目的是形成和发展被指导者的技能、知识、信心以及文化理解能力,以促进其成功。[1]电子导师制最初在美国一个社区出现,用来帮助社区问题青年改善自己。电子导师制具备互相促进、主动探索、积极反思、因材施教等特点,能突破时间、空间、专业的限制,适合某些特定的形式如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地域分布上较为分散、拜访特定的学科专家受到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学员想要白天或晚上自由的学习、导师需要时间来思考如何答复学生问的问题等等。
电子导师制培训模式摆正了指导者和被指导者位置,突出被指导者主体性,被指导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选择培训的内容,且指导者和被指导者都经过一定的培训,具备教与学的经验,大大提高了培训效率。电子导师制借助网络、卫星通信等展开培训,是一个可循环利用的大系统,利用“动态过滤”改善系统结构,产生长远经济效益,可以解决传统教师教育存在的形式主义、内容滞后等问题。尽管计算机技能、资源获取技能、项目资金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将制约电子导师制培训模式的实施,但由于其具有超越时空的电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优势,能弥补传统教师培训方式的不足,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因此,电子导师制将成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新选择。
二、电子导师制培训模式的构建 1.培训规划制定
规划阶段是整个教师培训项目的基础。项目负责人必须了解农村教师教育的现状,确定参与人员与要达到的目标,力求培训内容、目标符合教师教育的发展,然后开始向指导者与被指导者介绍电子导师制。规划阶段主要应完成的任务是资源配置和经费筹措。
资源配置。包括课程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的培训和硬件设施的准备。课程资源开发是创设资源网站、网络课程等;人力资源培训是对包括指导者、被指导者、管理者的培训。内容包括电子导师制模式需要的技术、素质、经验,介绍指导对象的情况及培训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硬件准备方面不同于往常的培训模式,要求具备一定的网络环境和便利的接收信息的条件,包括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电视设备、VCD和DVD播放设备等。
目前,很多学校还不能保证教师接收卫星节目、实时网上学习。因此,改善校园网络环境及卫星通信条件成为教师继续教育投入的一个重要方面。
经费筹措。电子导师制培训项目设计和规划阶段,应考虑今后维护、运营、管理、维修等持续投入的经费,并制定经费的运行机制。如教师缴纳培训基本费用、教学资源非会员收费,IT公司的技术支持和赞助等;建立明确的农村远程教育专项资金的投入机制,国家财政拨款建设网络、卫星通信设施,并纳入每年的政府财政预算;完善“以县、乡为主”的管理机制,加大中央、省、市各级对农村远程教育的资金投入;积极发挥城镇教育辐射作用,积极推进农村帮扶支教工作等。
2.培训内容设计
电子导师制摈弃传统的单一教学经验传授,以远程教育为主要方式,为教师提供全面、符合实际的多方位的培训:(1)设备操作技能,如微机操作、课件制作软件应用、多媒体设备应用等;(2)优秀教师的课堂管理经验、学科教学经验、学科前沿知识等;(3)各学科课堂教学设计;(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5)教育信息化理念;(6)学科教学方法;(7)专业知识,包括教育学、学与教心理学等。
3.培训模块选择 结合人接受信息时感官的经验,培训内容传递应打破单一的印刷品媒介,以多种方式呈现给受训者,主要可以设计以下十大培训活动模块:优秀课件、视频课堂、在线课程、专题指导、学术探讨、评价系统、网上交流、小组协作、学期总结、留言本等。
4.培训方式确定
运用全新教学环境,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灵活多样地选择合适培训形式。笔者认为应借助天网、地网、人网“三网”为依托的省、县、乡三级远程教育信息传输平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教学光盘播放方式。教学光盘播放模式主要的配备是电视、VCD或者DVD播放机和成套的各类符合教师专业成长需要的教学光盘。
卫星教学收视点方式。卫星教学收视点的配备主要是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电视机、DVD播放机、计算机网络教室。
计算机网络教室方式。计算机教室的配备主要是卫星接收系统、网络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网络条件下的学习环境。
5.培训项目实施 为了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电子导师制应借助业已建立的省、县、乡三级远程教学信息传输平台,构建四步式教学资源远程传送方式,进行教师培训的组织实施。教学资源传输主要采用以单向卫星传输为主,地面Internet传输为辅的信息传输方式。在省、县两级完善天、地网教学资源传输系统,乡级以天网传输系统为主,将教学资源发送到各农村教师培训中心,架构农村地区教师远程培训四步式模式,如下图所示:[2]
参加培训的教师利用现有的硬件条件和各种教师培训教材及图书影像材料,与天网和地网相连接,接收远程教育培训信息资源,如开发的培训课程、优秀教师的讲座、网络课程、VCD、卫星电视课程等,通过参与式的讨论、交流自主学习,使教师能够立足本职岗位工作,进行低成本的专业教育和培训,切实提高农村教师教育的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