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法院责任文化建设 推动法院事业科学发展
加强法院责任文化建设 推动法院事业科学发展
作者: 河北省滦县人民法院院长 李建翔
来源:中国法院网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而在人主导事业成败的核心因素中,无疑,责任至关重要,甚至是决定因素。这一论断,不仅是滦县法院深入调研思考得出的结论,更是契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理论体现。为此,几年来,滦县法院坚持在司法理论与实践中,强调责任,突出责任,并在更高的思想和人文层面,提出责任文化建设这一课题,用责任强化工作的压力,用责任提升进步的动力,用责任凝聚集体的合力,用责任激发创业的活力,通过责任、人与文化的相互融合、相互衔接、相互影响,营造浓厚的责任文化氛围,有效推动了司法水平的不断提升,法院事业的科学发展。
一、以责任承接使命,用责任强化工作的压力
人民法院代表着公平正义,维护着国家秩序,使命神圣而光荣,责任重大而艰巨。但是,这种使命与责任如果仅仅是抽象的存在,还只是责任的应然状态,只有转化为每名干警的切实压力,真正把崇高的使命内化为办案、干事、创业的具体要求,才能推动实践,在行动上多干事、干成事。基于此,滦县法院在责任文化建设的首要环节,就是抓住了责任的这种传导和承接,从人民法院的使命出发,从司法审判工作的特点出发,从法官的实际工作入手,从各个具体岗位入手,增强队伍尽职尽责的责任意识。紧紧围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强化政治责任。始终将法院工作臵于党委、政府的总体战略部署中定位、谋划和推进,放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工作里考量、部署和落实。2008年以来,滦县法院提出并一直秉承了“县委的中心工作就是法院的工作中心,县委的重点工作就是法院的工作重点”的理念,并坚持推进工作与保护群众利益并重,努力落实好县委的决策部署。在这股强烈的政治责任下,该院在司家营循环经济园区建设、滦州古城开发改造等一系列关系全县科学发展大局的大事、要事上,首当其冲、攻坚克难,保证了工作的和谐推进,立下了汗马功劳。对此,县委书记卢宏秋给予高度评价:法院面前无难事,无论是什么难事大事,在法院面前都能迎刃而解。紧紧围绕“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强化职业责任。该院坚持抓好正反典型教育,特别是结合反面典型案例和信访案件,教育引导干警公正执法、一心为民。在滦县法院网开辟“廉政建设大家谈”专栏,以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为主体,发表交流廉政调研文章和心得,进一步强化干警的廉政意识。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建翔亲自研究制定了“干警接待群众77字禁忌语”,印制成卡片发放到全院每名干警,从最细微之处提出要求,教育引导干警端正执法理念,改进工作作风,接近与群众的距离。严格实施规范化管理考核体系,强化工作责任。不断完善并严格落实规范化管理考核体系,对各个岗位、每个环节的工作实现全覆盖,并通过把责任细化量化,不仅实现人人有责任,岗位明责任,实绩评责任、处处讲责任的良好局面,而且有效解决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
二、将责任融入行动,用责任提升进步的动力
责任的终极目的,在于落实,责任文化的核心,在于执行。几年来,滦县法院坚持在司法实践中弘扬责任意识,在办案一线检验干警的责任心,把责任文化建设在干警的具体工作中。在涉及全县发展的重点项目建设和重大工作上,该院面对一次次挑战和硬仗,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攻坚班、排头兵的重任。土石灰窑是国家明令取缔的严重污染产业,对群众生命健康和生态环境都有着极其严重的危害。但是,滦县滦州镇土石灰窑强制取缔工作中,涉及79户窑主之多,而每户的灰窑价值都在百万元以上,取缔工作中,窑主的抵制异常激烈。对此,滦县法院不讲条件,不讲代价,不畏严峻挑战,主动担当先锋,先后200余次深入窑主家中和窑区做工作,在促使绝大多数签订自行拆除协议的基础上,果断依法组织2次大规模强制执行行动,确保了取缔工作的圆满成功。在促进经济发展上,该院应对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能动司法,主动作为,通过审判执行职能的充分发挥和不断延伸,及时排解影响我县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不但保障辖区经济顺利度过了难关,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滦县“经济崛起、跨越争先”战略目标的强势推进。仅2008年以来,该院制定了《金融危机下服务县域经济二十二条》等多项制度,主动深入企业走访243次,解答法律疑难、提出法律建议180余个,帮助企业预防和化解经营风险;针对涉企案件判后执行难,特别是执行异地企业时地方保护突出的问题,在财产保全上下大力,在异地执行上求突破,有力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庞大汽贸申请执行大连某公司的标的额1430万元的案件中,该院12名执行干警被50多名手持砍刀、棍棒的人员围困达两天两夜。对此,执行干警臵自身安危于不顾,毫不退缩,最终省市县三级法院联动,通过与辽宁省高院、大连市中院协调,在当地金州区法院的协助配合下,将暴力抗法者司法拘留7人,使案件最终执结。对此,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书记***、最高法院院长王胜俊都做出了重要批示予以肯定。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面对基层特别是辖区广大农村新思想与旧传统、法律规定与民俗习惯的激烈碰撞,立足基层特点,创新工作手段,开创了调解助理员制度,实现了“矛盾控制在基层、纠纷解决在萌芽”的良好效果。该院的调解助理员制度,即从全县506个村每村选聘一名群众威望高、协调能力强、法律意识浓的群众,作为法院调解助理员,发挥他们来自基层、熟悉基层的优势,协助法官共同化解基层矛盾,取得了矛盾纠纷化解手段底部融合、司法民意和谐互动的良好效果。2008年以来,该院民事案件调撤率达86.6%,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调解率达88.5%,行政案件撤诉率达67.3%,执行和解率达65.5%,并诉前化解矛盾达3200余起,调解助理员在期间发挥了巨大作用,该项制度也已经成为具有滦县特色的调解经验品牌,最高法院咨询委员会曾于去年专题听取汇报并予以充分肯定。诉前矛盾化解上,该院从被动办案到主动介入,从消极裁判到能动司法,八小时外,甚至是节假日,法官化解纠纷、排解民忧的责任从未有终点,真正实现了诉与非诉纠纷化解方式的有机衔接。2011年春节期间,该院法官陈明回老家探亲,正好赶上张老汉两父子为赡养问题闹得不可开交。陈明法官在亲戚酒席闲谈中听说这一情况后,草草吃了两口饭,就直奔张老汉儿子家中,通过长达三个小时的辨法析理和批评教育,说得张某羞愧难当,泪流满面,主动到父亲家承认错误,并当即把老人接到家中,并承诺除了在生活上照顾父亲,每年还给付老人生活费600元,父子冰释前嫌。2010年2月,滦县法院又在全市甚至全省率先成立诉讼调解中心,专职负责立案前矛盾纠纷的劝导调解,使该院诉前调解工作步入归口化、系统化、规范化。中心成立以来,已先后诉前化解纠纷达985起。而由于对诉前调解工作的空前重视,2010年以来,该院全院诉前化解纠纷达到了1670余起之多,总受理案件数也在2010年实现了由增到减的历史性突破,同比下降14.5%;2011年该院收案同比再降20.5%。
三、让责任突破本位,用责任凝聚集体的合力
单个岗位的责任,可以促使单项工作的成功,而各个岗位责任衔接、延伸和整合,则会让一项事业甚至整体工作走向繁荣。责任的融合,本位的突破,用责任凝聚集体的合力,是滦县法院责任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解决一系列系统难题、推动工作全面发展的致胜法宝。执行难,已经成为法院系统公认的痼疾,也严重影响了人民法院的社会公信。在积极参与构建社会群力解决“大执行”格局的基础上,滦县法院在内部合力的聚集上也下足了功夫。在立案之初,印制诉讼风险提示卡逐一发放给当事人,强化当事人风险观念,依法提示并做好诉前财产保全工作,尽量防止判后执行不能;审判环节,在做好财产保全工作的同时,坚持调解优先原则,并通过在业绩考核制度中设臵严格的调解率、当庭履行率、移送执行率等考核指标,强化审判人员最大限度和谐结案的工作压力;进入执行程序后,案件主审法官的责任进一步延伸,要与执行主办人一道参与执行,直到案件执结。同时,各基层人民法庭对于本辖区内的执行案件,也负有配合义务;在执行警力不足时,执行局可通过院党组统一协调,从其他单位调配警力。总之,通过各个环节责任的有机衔接,有效营造了全员执行的深厚氛围,该院的执行工作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9年,全国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中,该院提前3个月就完成了全部清积任务,先后两次代表唐山政法系统接受省、全国清积督导组检查并获得了充分肯定。2009年以来,该院执行案件结案率更是连续两年超过100%,执行工作逐步走向了良性循环的轨道。涉诉信访矛盾,涉及面广,解决难度大,也是人民法院面临的一项极为严峻的挑战。为扭转被动局面,滦县法院一方面积极参与构建“党委领导、法院主办、社会联动”的大信访格局,一方面采取“攻坚克难抓重点、齐抓共管带全面”的科学作法,全员合力解决、稳控及预防。该院突破仅由信访接待人员负责协调解决信访案件的作法,建立了以院领导、案件原主办人为解决责任主体,派出人民法庭协助稳控,全院干警共同参与、群策群力化解信访案件的工作模式。建立诉前调解、诉讼调解、判后释法、督促履行等项工作业绩考核指标,将和谐司法和信访压力覆盖全院,并在上级法院要求各诉讼阶段实施信访风险评级制度以前,早在2008年即提出将信访苗头纳入合议庭评议制度,将信访责任前延至审判环节。2008年以来的四年时间里,该院成功化解了几乎全部近60余件积压信访老案,而且较好地实现了信访矛盾的源头治理,使每年新发信访案件从之前30余件下降到仅为4、5件。
四、将责任内化信仰,用责任催生创业的活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如滦县法院对责任文化的理解,就是在于从担责于背到立责于心,将责任内化为自己的信仰,升华为一种人生的追求,让每名干警都从内心涌流主动担责的“活水”,自发地去干事创业。让干警走出法庭,更加深切地去感受责任。积极鼓励干警做三件事,即上网、读报、看电视,让干警在新闻时事里感受社会的评价,特别是在涉及法院的负面事件里,感受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责任的重大。组织干警开展“五入”下乡走访活动,入村、入社区、入企业、入学校、入当事人家中,在群众舆情中感受群众的诉求,设身处地的与群众换位思考,感受法官权力的意义。让干警积极思考,更加深刻地去理解责任。高度重视党课和大小会议的讲话,精心构思和组织材料,触动干警的思想,高度重视心得体会和调研文章的撰写,作为一项任务要求每名干警每年至少撰写2篇,引导干警理解责任的内涵,用责任指引人生价值的选择。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更好地催化责任。设臵文化长廊、荣誉展室、廉政牌,开展每月读一本好书活动,陶冶干警的情操,培育正确的荣辱观念,潜移默化中强化干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方位公开权力运行,更好地彰显责任。抓住领导这个关键,各分管院领导、中层定期在全院干警大会述职,接受干警的监督。大力实施阳光审判,随案向当事人发放廉政监督卡,诉讼全程跟踪监督权力运行;积极组织业务庭室开示范庭、邀请旁听庭审,重大案件执行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检察机关及纪检监察部门进行现场监督;以滦县法院网为平台,推行裁判文书上网,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全方位阳光司法,充分彰显司法公正、廉洁、为民的信心和决心,提升法院的社会公信力。多年的苦心经营,责任文化在滦县法院的事业发展上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该院的工作不仅赢得了上级领导充分肯定,更赢得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当事人的普遍赞誉。正如嘉凤园96名业主与开发商延期交房赔偿案中,96名业主共同送来表扬信中所说:“百年人物存公论,一生业绩有民声。头上有青天,眼中有百姓!”
第二篇:加强法院文化建设
立足职能 构筑平台
我市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重实效
本报讯(陆研)今年以来,市法院下发《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方案》,制定《开展“四四八八”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责任分解书》,把执法办案作为参与社会管理的基本途径,把平台机制建设作为参与社会管理的创新实践,把考核结果作为业绩评定、职务晋升、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常态化的轨道。
“四项工程”深化职能发挥。全市法院以执法办案工程为立足点,以能动司法工程为切入点,以维护民生工程为落脚点,以自身管理工程为突破点,着力拓宽服务途径,切实促进社会管理。发挥立案信访职能,将立案信访窗口提档升级为诉讼服务中心,整合立案接待、诉讼指导、法律咨询、法律释明、判后答疑等工作,为当事人提供方便、快捷、规范的一站式服务。发挥刑事审判职能,宽严相济惩治犯罪,确立了市辖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指定管辖制度,参与“新起点”小额爱心资助项目活动,为权力受到侵害、家庭困难的未成年人争取社会资助。发挥民事审判职能,调解优先、调判结合,超过一半的民事案件调撤结案。发挥行政审判职能,注重行政诉讼案件协调解决,连续两年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并积极配合市政府落实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发挥执行工作职能,建立完善执行威慑、执行救助等工作长效机制,落实与20个单位会签的《协助执行工作机制实施办法》,推动“执行难”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通过去年开展“审判管理年”活动,把深化审判管理作为优化办案指标的重要手段,加强对案件质量效率效果的自我监督。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系沟通,按照“全面结对、分级负责、分片联络”的原则,开展定向结对联络人大代表工作,更加自觉主动地接受外部监督。创新队伍能力、作风、纪律教育管理,争先进位意识不断强化提高,机关效能建设不断优化提升,目标绩效管理不断深化提效。
“八大平台”增强创新实效。突出围绕量刑规范、法律指导、诉调对接、审判调研、司法宣传、便民诉讼、信息网络、素质培育八个方面,积极构筑平台,促进管理创新。市法院认真落实对重点乡镇的综治帮扶工作,并与公安局、司法局加强配合,完善非监禁刑犯罪执行程序。寿县法院与县司法局合作建立“诉讼调解室”;霍邱县法院建立1名值班领导、1-2名信访专员和2名值班法警负责的诉讼服务值班制度;霍山县法院进一步在化解行政争议方面加强与政府的良性互动机制建设;舒城县法院与司法行政系统协作开展对缓刑、管制犯进行的社区矫正工作;金寨县法院在农忙季节开设“春耕法庭”、“秋收法庭”,体现司法为民便民;金安区法院成立“天平”志愿者服务队,针对不同社会群体,扎实开展各项服务活动;裕安区法院组成涉及妇女儿童权益案件的专门合议庭,吸纳妇联干部、教育工作者担任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并发出“人身保护令”,有效制止和预防了家庭暴力。全市法院还结合丰富案例资源,通过聘请的司法宣传顾问加强与媒体互动与合作,利用《皖西日报》的“法院在线”、门户网站等宣传阵地,采取网上庭审图文直播、法官以案释法、法官担任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和法官进企业、乡村、学校、社区等形式,加强了法制宣传教育。上半年,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来视察两级法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市法院当庭裁判一起跨国拐卖妇女案
魏卫副院长担任审判长主持庭审
本报讯(陈杰)8月2日上午,市法院二审公开开庭审理束永梅、潘宗勤拐卖妇女上诉一案,当庭作出作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裁定。
上诉人束永梅、原审被告人潘宗勤拐卖妇女上诉一案,原审认定束永梅从云南昆明分别将三名缅甸籍妇女带到舒城县杭埠镇以6万元出卖,潘宗勤将其缅甸籍弟媳以2万元出卖,一审判决束永梅犯拐卖妇女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判决潘宗勤犯拐卖妇女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宣判后,束永梅不服,以量刑过重为由提出上诉。
鉴于本案涉及跨国拐卖妇女,社会影响较大,市法院结合正在开展的庭审和裁判文书“两评查”活动,决定将此案列为庭审重点查案件。市法院“两评查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党组成员、副院长魏卫亲自担任审判长进行庭审示范,市法院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张有春带领相关业务庭室负责人组成评查小组进行评查,同时邀请市人大内司工委副主任黄爱生、市政协社法委副主任刘波以及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庭审评查。
庭审结束后,点评会随即召开。市法院评查小组根据《安徽省高院刑事案件庭审评分标准》,当场对庭审情况进行评分;受邀参评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庭审过程及审理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院领导亲自担任审判长,为切实提高庭审水平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并认为市法院庭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庭审评查的举措,充分体现了市法院自我要求严格、自觉接受监督的良好作风,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庭审水平和司法能力的提高。
职务侵占逃缅甸 遣返六安判八年
本报讯(罗继红)六安一公司销售员李某侵占公款52万余元后逃往缅甸,去年底被缅甸警方抓获并遣返回中国。近日,金安区法院以李某犯职务侵占罪,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八年,追缴非法所得52万余元。李某原为六安市某公司销售员。2006年,李某被派往重庆任公司重庆片区的销售员。2007年至2009年间,李某多次收取重庆大西洋五金机电公司等单位的货款不入帐而用于赌博和个人消费,总计52.645268万元。2009年上半年,公司查帐时发现李某有侵占公款的行为,正当公司准备追究李某责任的时候,听到风声的李某却携钱款潜逃到了缅甸。然而,法网恢恢,疏而不漏,2011年12月7日,李某被缅甸警方抓获后遣返回中国。金安法院审理后认为,李某身为企业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巨大,其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故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第三篇:加强法院文化建设
加强法院文化建设
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时代需求,也是落实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历史使命。
有“法文化”、“法律文化”、“审判文化”、“诉讼文化”、“法院文化”、“法官文化”、“司法文化”种种,各有其内涵与外延,但言及“建设”,则各种涉法文化的“建设”的内涵与外延却趋于相通。故此可见:了解法院文化建设的特殊性,足以认识各种涉法文化建设的普遍性。前苏联哲学家罗森塔尔〃尤金指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可见,文化包容精神、物质两方面财富。所谓法院文化,是指法院组织法官行为主体在依据宪法和法律独立行使审判权的进程中,形成的审判理念、司法规则、职业道德、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物质符号、司法行为和审判管理等方面内容的总和。当今,中国的法院文化丰富、多彩的表象,凸现其显著的民族性和历史传承性。
纵观中华法系中司法文化连绵不断发展的数千年的历史,人们会清晰地发现:人民法院作为当今国家的审判机关,具有漫长而艰辛的历史发育过程。翻开中华法制史册可见:国家的最高审判机关,从夏代的“大理”、商代的“御廌”和西周的“司寇”之司法官职到秦朝、汉朝和三国两晋南北
朝的“廷尉”、“尚书台”司法机构,从隋朝、唐朝和宋朝的“三法司”(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到元朝的“刑部”、“大宗正府”、“御史台”、“宣政院”,从明朝、清朝的“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和清朝末期的“法部”、“大理院”到中华民国时期的“大理院”、“最高法院”,从中华苏维埃政府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的“最高法院”、“高等法院”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人民法院,一条在中华大地上薪火相传、经久不息、演变递嬗、日趋臻美的国家审判机关的发育轨迹,既标榜了审判机关在国家政体中的历史功绩,也彰显了当今人民法院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循着人民法院传承中华司法文化的历史轨迹回望:尧舜时代皋陶“神兽断狱”之标榜司法公正,商代“敬鬼神畏法令”之神权法思想,西周时期“明德慎罚”与“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之“礼治”特征,春秋时期“铸刑鼎”开创成文法先河之历史功绩,秦代法家重刑主义“法治”中的法网严密与严刑酷法之警世思考,汉代尊道家“无为而治”中的“重德轻刑”与崇儒家“独尊儒术”的“春秋决狱”之功过,三国两晋南北朝儒家道德法律文化中的“八议制度”、“官当制度”与“刑讯制度”、“登闻鼓直诉制度”之传世遗风,隋代弃用500条《开皇律》而“法外用刑”与搁置500条《大业律》而另行“严定酷刑”之历史教训,唐代“宽仁治天下”中的“德主刑辅、礼法并用”的可鉴经验,宋代理学催生的政治、思想上的自由风气和立法强化中央集权却又称司法官吏为“难才”、并禁止武人干预司法之可歌典范,元代立佛教为国教下的立法却确立僧侣特权和强化主奴不平等关系及维护奴隶制度之法哲学思辩,明代“治乱世用重典”中的“明刑弼教”与“内行厂”、“锦衣卫”操控司法之冤滥悲剧,清初立法“详译明律,参以国制”而赢得“盛世”与清未“礼法之争”中的“变法修律”虽法丰而朝亡之“法治”价值评价,中华民国初期立宪确立“三权分立”、“司法独立”和其后军阀独裁统治下的“复辟帝制”、“沿袭清末立法”及继而出现国民党反动派以“三民主义法制”原则“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和“以党治国”、法外实行法西斯主义专制之治国方略比较……中国古、近、现代这一切国体、政体变迁中的涉法文化的演进,都蕴含着司法文化不断提升的史实。剖析当今人民法院文化各个元素,似乎都可以在古、近、现代司法文化中找到源头;当今人民法院的司法文化理念中的某些思辨也可以在历史传承的司法文化中获取感悟。同时,从法哲学的视角看,传统的法院文化中,也是精华与糟粕并存,需要我们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地看待法院文化资源,科学地承继其中之精华,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神圣的历史使命。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首席大法官王胜俊指出:“人民法院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充分体现人民司法事业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是法院及法官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职业道德,以及行为准则等,既具有完美的精神内涵,又具有丰富的物质内涵,既表现为外在形象,又表现为内在素质,既有政治标准的要求,又有司法能力标准的要求。”这深刻地揭示了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的社会地位和人民法院文化的外延范围。由此可见,对人民法院文化外延的正确、充分认识,至关重要。
第四篇:关于法院文化建设
关于法院文化建设
近期,我院组织全体干警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会议公报、《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省委秦光荣同志在省委九次党代会上作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而奋斗》报告等,并组织了关于围绕“六种文化”、“法院文化”和“五个专题”的研讨会。通过学习,我收获颇多,也有了自己的一些认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门就文化改革发展作出研究与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新的历史时期文化建设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实现什么样的宏伟目标,标志着我国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时期。一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面对人民群众对文化发展的热切期待,文化系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部署,坚持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团结奋进,克难攻坚,精神面貌昂扬向上,开创了文化改革发展的崭新局面。
党的十七大以来,文化发展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从文化发展的环境来看,各级党委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 1
度前所未有,全社会的热切关注前所未有,老百姓的热情期盼前所未有。从文化工作本身来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们形成了新的文化发展理念,初步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化发展的方针更加明确、更加宽松,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文化投入大幅度增加,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显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方兴未艾、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市场日益规范、空前繁荣,文艺创作演出百花齐放,基层文化活动红红火火,文物保护不断创新、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逐步形成,文化人才队伍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更加团结进取、昂扬向上、奋发有为。
法院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形式,是人民法院精神文明的基础,是法院法官在较长时期的审判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有的精神、行为准则、作风及其特有的行为方式和物质表现的高度概括。
法院文化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二是公正效率的价值观念。人民法院的全部司法活动,要做到审判公开,程序合法,审限严格,裁判公正,依法执行。三是公正清廉的职业道德。法官必须做到:忠于职守,精通业务;清正廉洁,克己奉公;谨言慎行,保守秘密;刚直不阿,实事求是;严肃执法,举止文明。四是公平正义的整体形象。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公正司法、文明
办案是每一位法官的必备素质。五是科学严谨的管理规范。管理规范应是管而不死、活而不乱、严格有序,在奖惩机制的调节作用下,使法官受制于有形的制度,遵循于无形的规范。
司法公正是建设法院文化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建设高品位的法院文化,就是要通过法院文化多层次多方式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法官的思想、意识、品质、作风产生积极的影响,最终培养和造就出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清正廉洁、党和人民信赖、满意的法官队伍,确保司法公正。
法院队伍建设的重点,就是提高法官队伍的综合素质。而先进的文化氛围,能使人敬业、创新,并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以避免被时代所淘汰。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充分利用法院文化提供的新的契机和空间,强化法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突出学习效果,加大培训力度,开展文化活动,使法院法官在法院文化的熏陶、影响下,思想觉悟、文化素质、业务能力和执 法水平均得以提高。
法院文化建设必须紧密联系法院的工作实际,做到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前瞻性。同时法院文化建设要与时代合拍,服从于质量建院、改革兴院等法院战略目标的实施。
对于如何建设法院文化,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抓根本,加强法院精神文化建设,大力提高法官的内在素质。要以用新的态度,求新的思想,做好新形势下对法官的思想政治工作。根据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开拓新途径,探索新办法,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二、抓关键,以领导者的倡导作用和示范作用发展法院文化。在法院文化建设当中,各级法院领导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领导者首先是倡导者、宣传者,同时,领导者又是法院文 化建设中的实践者、示范者,按法院文化精神的要求,带头树立宗旨意识,带头接受方方面面的监督,成为法官学习的楷模。
三、抓机制,以严格的制度和扎实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法院文化。法院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依靠制度去促进。要通过科学的建章立制,去规范法院的各项工作,约束每位干警的行为,从而在严格管理中培养法院文化精神,塑造法院良好的形象。同时,做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建设法院文化的重要方面。
第五篇:法院文化建设
新时期基层法院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2010-4-16 11:48 来源:法律教育网 【大中小】【我要纠错】
内容摘要:法院文化是法官在长期的审判实践和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凸现法院特点并得到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物质载体的总和。建设好法院文化对于弘扬现代司法文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历史时期,将起着很大的示范和推动作用。本文笔者结合罗山县法院建设法院文化的初步实践,分析了当前基层法院在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基层法院如何做好文
化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构想和看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也给新时期人民法院全面加强文化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新形势下基层人民法院各项工作和队伍素质能否再上一个新台阶,首先在于是否树立了“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说到底就是一种文化。人民法院建设先进的法院文化,就是要以法院文化来塑造法院形象,提高法院干警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全面推进法官队伍的职业化。
一、罗山县法院文化建设的初步实践
法院文化作为文化系统中一个分支,同样由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三个不同层面的要素构成。物质文化属于最表层,行为文化次之,精神文化则是法院文化构成的核心,也是法院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近年来,我院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结合审判工作实际,大力推进法院和谐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和谐、健康、向上的文
化氛围,推动了我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近两年来,我院共受理各类案件3984件,审理执行3880件,结案率97.4%;再次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并被省高院荣记集体一等功,先后被评为优秀基层法院、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先进单位和市级卫生先进单位;2009年,我院再次被省高院评为全省优秀基层法院;我院的队伍建设、刑事审判、司法政务管理、信息、宣传、调查研究、司法警察等多项工作被省、市法院评为先进单位;3人荣立个人二等功,51人次受到市级以上表彰。全院上下学习气息浓厚,5人已取得研究生学历,17人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全院干警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人民群众的满意率进一步提高,树立了基层法院的良好形象。具体来讲,我院做好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就是全力做到“四个坚持”:
1、坚持以优美的环境陶冶人。整洁院容院貌,在院办公楼前竖立象征公正司法的独角兽雕塑,营造浓厚的法文化氛围;建成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荣誉室、文艺活动室,给干警创造舒适温馨的学习娱乐场所;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建成罗山法院网和内部局域网,在一楼大厅和审判法庭设置电子显示屏,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2、坚持以完善的制度约束人。先后修订和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案件质量评查办法》、《加强和规范信息宣传调研实施办法》、《财务后勤保障规定》等65
项规章制度,涉及队伍建设、审判业务、机关管理、廉政建设等法院工作的方方面面,狠抓
落实,以制度促规范,向管理要效率。
3、坚持以崇高的精神教育人。将敬业进取、勤政廉政、公正司法等内容的规章制度、名言警句定期在本院电子显示屏上公示,并制作成匾额悬挂在办公区和审判区的醒目位置,使干警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定期组织开展党组成员、党支部党员及全院干警参加的集中学习活动,不断提高干警的政治意识、宗旨意识、廉洁意识;充分利用附近红色文化资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定期组织干警参观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等红色景点,重温党的战斗历程;进行廉政宣誓,学唱廉政歌曲,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培养干警坚定的党性原则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开展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组织召开干警家属座谈会,发放“廉洁家庭”倡议书,开展“争当廉内助”活动,表彰先进,宣传典型,形成家庭助廉氛围,发挥好家庭成员的监督作用;加强信息宣传调研工作,宣传优秀法官先进事迹,树立典型,弘扬正气。近两年,我院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宣传稿件2900余篇。
4、坚持以丰富的活动激励人。由政治处牵头,院工会、妇联、共青团参与,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做到每季度都有活动。近两年以来,我院先后组织了庆七一暨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演讲比赛、迎奥运乒乓球比赛、春季长跑比赛、老干部钓鱼比赛等20多项各类活动,很好地培养了全院干警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和拼搏进取的争先精神。此外,从去年5月份开始,我院对离退休老干部还实行生日祝福制度,坚持为老干部送去关爱,带去祝福,以体现全院干警对老干部、老同志的尊敬和关爱。
二、当前基层法院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司法改革和法官职业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基层法院的整体状况有了较大程度的改观,社会主义司法理念初步树立,法官群体素质和整体形象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总体上说,基层法院在文化建设方面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其他法院可能也存在,但受经费保障困难等因素的影响,基层法院表现更为突出,具体地讲就是 “四多四少”:
1、被动应付多,主动开展少。表现在法院层面,就是一些法院开展文化建设,多是为了应付上级法院的检查或要求,或是为了领导要求而开展,在主观心理上未能足够重视,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缺少主动开展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表现在法官层面上,就是法官对法院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没有真正理解,认为其可有可无,认为法院无非就是搞好审判而已,缺
乏参与法院文化建设的热情和主动性。
2、热衷模仿多,开拓创新少。一是热衷模仿国外的法院文化建设。虽然法院文化有一定的共性,但每个国家的法院文化都是针对各自自身的实际,包括历史的、现实的因素以及环境的影响,所以国外的先进法院文化也不一定完全适合我们。二是各法院之间相互模仿,缺少开拓创新的精神,没有完全体现个性。法院文化与其他文化一样,都会受到地理、历史、人文、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各有不同。但只要这种文化建设是符合自身实际的,能够发挥出法院文化应有的功能,那么就是成功的。反之,盲目地照搬别的法院文化建设成果,而不考虑
自身所处的具体外部环境,自然是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3、流于形式多,深入实施少。法院文化建设本身尚处于一个不断摸索前进的过程,也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部分法院的文化建设没有深入实施,流于形
式,也使得法院文化建设的效果大打折扣。
4、物质建设多,精神内涵少。法院之所以为法院,不在于法院的办公大楼等基础设施,而在于高品质的法官和法院工作者群体,在于赋予法院设施、制度规范等外在事物以内涵和精神,使法院形神兼备、从而堪称堪当为法院的文化积淀。而实践中,一些法院普遍存在重视更新办公设施、改善办案条件等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导致文化
建设出现单一化的倾向。
三、基层法院文化建设应当遵循的发展思路和原则
法院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着眼未来、长远规划。因此,在探讨如何完善基层法院文化建设时,首先必须思考法院文化建设应当遵循的发展思路与原则。笔者认为,要使基层法院的法院文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1、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相结合原则。法院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要重视法官精神素质的培养,而树立公正、高效、清正、廉洁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正是对法官精神素质的基本要求。法院文化建设要配合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倡导积极、健康向上的法院文化,使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成为法院的自觉行动,把法院队伍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2、服务审判中心原则。法院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公正与效率。因此,法院文化建设应当通过形成法院群体的价值观,培育具有人文特色的法院精神,树立法律至上的司法理念,创造公平、正义的良好氛围,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审判工作的全面发展。
3、以人为本原则。这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法院文化是以法官为主的特定群体的文化,因此,以法官为主的人是法院文化建设的决定因素。基层法院建设法院文化,既要重视法院整体价值目标的实现,又要注重法官这一特定群体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理解、尊重、关心基层法官群体,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与创造性,真正使基层法院的文化建设充满生
机和活力。
4、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原则。既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又要蓄容包纳,丰富内涵。主要体现两个层次,一是法院文化与整个社会文化的共性与个性;二是各法院文化之间的个性和法院系统文化的共性。只有做到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结合,承认和接纳社会文化的优良部分,吸收和借鉴其他法院文化建设的先进成果,不断丰富、充实和创新法院文化的内涵,才能使法院文化与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保持一致,才能真正构建起先进的基层法院文化。
四、基层法院进一步做好文化建设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1、要充分发挥基层法院领导的倡导和示范作用。基层法院的领导干部,要真正把法院文化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用领导者的高度重视、积极倡导和亲身实践来推动基层法院文化不
断丰富和发展。
2、要充分发挥政工部门组织参与法院文化建设的独特作用。基层法院的政工部门作为联系干警的桥梁和纽带,具有很强的沟通效能,因而在参与法院文化建设中有其独特的优势
和作用。基层法院的政工部门要积极主动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参与到法院文化
建设之中,有目标、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法院文化建设。
3、要以倡导法院精神为契机,营造团结进取、敬业奉献、昂扬向上的工作氛围。法院精神是法院群体共同价值观念、发展目标、司法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法院文化的灵魂,应力求把实现法院的共同价值和实现法官的个人的价值统一起来。实践中,可以采取诸如“院训”、“院歌”、“宣传标语”、“法官讲坛”等多种形式加以表现,并注重对法官的道德素质培
养、政治业务知识培训和典型先进事迹的学习等。
4、要以正面的先进典型来引领法院文化。基层法院应不断挖掘、培养、树立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进一步加强宣传、信息和调研工作,用先进的理论、优秀的成果来深化干警对法院文化建设的认识,用榜样的力量来不断昭示法院精神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巨大动力,用先进典型的人格魅力来推动基层法院群体共同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5、要以法院物质建设为载体,彰显法院文化底蕴,塑造司法权威。法院的精神文化通过物质环境等载体体现出来,因此,基层法院在建设审判法庭、办公场所以及配置司法装备时,都应紧紧围绕法院的精神文化内涵来进行。同时,在改善司法环境和条件中,要充分考虑到文化因素和法院的自身特点,始终用改革的精神,结合发展的形势不断丰富、充实法院
文化的内涵,使基层法院的文化建设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总之,基层法院的文化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长远规划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法院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更是法治社会发展与完善的过程。我们希望基层法院的文化建设能够更好地融入当地的先进文化中,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最终为法治的完善奠
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