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县体育事业发展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3 02:55: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昌宁县体育事业发展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昌宁县体育事业发展调查报告》。

第一篇:昌宁县体育事业发展调查报告

昌宁县体育事业发展调查报告

近年来,我县体育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热情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紧紧围绕《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坚持体育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以增强人民体质为根本任务,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努力实现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和相互促进,全县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体育组织不断完善加强,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高,场地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体育社会化进程逐步推进,体育事业得到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强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同时,为我县承办2012年保山市第三届运动会打好基础,提供有力的人才资源保障,科学地做好“十一五”后期、“十二五”期间我县体育人才规划工作,根据县委政府的要求,我局于2008年4月至8月对全县体育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员、教练员、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5类人才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调查,对全县体育场馆设施和宾馆接待能力进行了摸底调查。调研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掌握了全县体育人才队伍、体育场馆设施现状及宾馆接待能力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对各类体育人才在学历结构、年龄分布、所学专业状况、职务或业务技术等级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作出初步分析。本文就如何加快发 展体育事业,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和体育人才建设,建立长效管理和运行机制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我县体育事业发展现状

(一)群众体育。

群众体育以全民健身、增强体质为目标,以全民健身月、举办体育竞赛活动和国民体质监测为重点,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近年来,我县重点开展了青少年、妇女、职工、老年人等四大人群体育活动,建立了国民体质监测中心,配置了完备的国民体质测试仪器。学校体育以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面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重点,广泛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鼓励和引导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现有体育传统项目学校6所,其中市级2所,县级4所,青少年活动中心1个。目前我县体育总会共有单项体育协会9个,分别是篮球协会、田径协会、排球协会、游泳协会、羽毛球协会、足球协会、乒乓球协会、武术协会、老年体协。老年体协下设7个协会:棋牌协会、地掷球协会、门球协会、操舞协会、羽毛球协会、乒乓球协会、拳剑协会等。协会工作正常、活动经常、管理规范。同时我县还活跃着一支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骨干队伍,我县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7名,其中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人;各体育项目等级裁判员89名,其中各单项二级裁判员16名。

近年来我县协办的省级性体育竞赛活动1次,承办市级体 育竞赛活动4次以上,全县群众体育活动10次以上,全县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总人口10%以上,县直机关、企业、教育、公检法、国税等系统先后举办了行业系统运动会,卡斯、湾甸、耈街、勐统等乡镇举办了农民运动会。

(二)竞技体育。

竞技体育工作始终坚持“选好苗子,着眼未来,从小培养,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的业训工作方针,重视和加强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建设,形成了以县少体校为重点,体育训练项目定点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协会共同参与的业余训练格局,积极探索体教结合,全面落实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布局。省、市训练布局运动员人数32名,现在训运动员人数为120人左右,开设田径、游泳、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排球、篮球8个重点训练项目,乒乓球、篮球、田径、排球、游泳5个社会布点训练项目,现有专职教练员3人,其中一级教练1人,二级教练2人,兼职教练20余人。

近两年我县为省少体校、高等师范院校输送优秀运动员 27名,保山市少体校21名。2006年我县成功承办了保山市第二届老年人运动会暨第四届老年人轮办运动会,并取得了较好成绩;挖掘保护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3个;获省少数民族运动会金奖1个,第二名2个,第四名1个,第六名1个,第七名2个,第八名2个。2008年,我县运动员许龙飞、字绍杰、李建斌、禹子顺等在第二届市运会上屡创佳绩,先后获得8枚金 牌,17枚银牌,23枚铜牌的好成绩。

(三)体育设施。

体育设施作为人们进行身体锻炼、体育竞赛和社会交往的载体,是体育运动的主要物质保证。体育设施的数量和质量,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不仅关系到一个地区群众活动的普及程度和竞技水平的提高,还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和提高。同时,体育设施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载体,对体育经济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县正在开展文化体育强县建设,加快对公共体育设施的投入,重视公益性体育设施的建设,为群众健身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既是推进文化体育强县建设的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近年来我县以体育场、世纪广场、会堂灯光球场、老年人活动中心等为重点,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加快体育广场建设,注重加强乡镇、村(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实施全民健身(点)建设工程。县城体育场占地面积94亩,有一块国际标准的400米田径场(面积24171.3m),西看台(建筑面积6089.73m)及周边绿化。西看台实用室内面积4263m,建筑高度16.28m,观众容量5435人。目前全县已建成健身点17个,乡镇、村体育设施建设纳入了文化阵地建设的重要内容。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资料显示,我县现有各类体育场地243个,其中标准体育场地162个,非标准体育场地81个,体育场地面积为175445平方米,人均0.51平方米。全县80%的体育场地集中在

22学校,因此,学校体育的优势相当明显。

(四)体育人才现状。

“十一五”以来,昌宁县体育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初步建成了一支具有一定规模、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的体育人才队伍,为全县的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

本次调研表明,全县体育人才(•本文所称体育人才指具有一定体育学识水平或技能,能在体育领域中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总数为147人(不含运动员,下同),其中,公务员4人,专业技术人员3人,体育教练员(专、兼职)23人,管理人员及其他人员117人。

1、各类体育人才数量及其所占比例。

(1)体育机关公务人员及直属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共5人,占总人数3%;

(2)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共7人,占总人数 5%;

(3)体育教练员(专、兼职),共23人,占总人数15.7%;(4)裁判员(主要为中小学教师),共78人,占总人数52%;(5)社会体育指导员,共47人,占总人数32%。其中,一级社会指导员2人,二级9人,三级36人。

从学历结构看,全县体育人才队伍中本科学历的有7人,专科学历的有96人,其余为中专及以下学历。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占人才队伍总量的70%。

从职称层次和结构看,全县3名专业技术人员中,体育教练员3人。其中,具有中级职称的有1人,初级及以下职称的2人。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为0:1:2。专业技术人员的年龄结构为,35岁以下的没有,36至45周岁之间的2人,46至55周岁之间的1人。从性别比例来看,男女性别比例为4:1。其中,专业技术人员男女性别比例为3:1。

2、昌宁县体育人才状况分析

(1)体育人才总体年龄结构老化,比例不协调。对于体育事业中、长期发展来说,合理的年龄结构既是一个加强稳定的因素,同时也是能动的促进因素,因此,亟需调整充实体育人才。

(2)专业技术人员系列总体结构不合理,专业体系设置比较单一,尤其在应对大型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以及全面促进体育发展过程中,存在力量不够,经验不足等问题。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推进,体育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全县体育人才资源开发还存在滞后现象,人才队伍还处于低水平发展状态,主要表现在:

第一,体育人才总量不足、层次不高的矛盾仍然较为突出。体育人才总量较小,尚不能满足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专业技 术人员高、中、初级结构比例不合适,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目前还没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仅有1人,占33%,新老交替的任务十分繁重。

第二,专业人才短缺情况严重。领导或管理岗位体育专业人才少,基层单位缺少专业技术人才,在第一线工作的高水平、高层次专业人才严重短缺。

第三,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缺乏人才流动机制。人才的价值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影响了人才队伍整体效能的发挥。

3、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观念滞后,尚未真正把人才资源放在第一资源的位置来认识,对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工作投入不足,人才工作关心和重视不够。

(2)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现有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充分调动起来,造成人才资源浪费。

(3)人才投入不足,对人才的价值定位与外部市场价格差距较大,一个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育人的环境尚未形成,对优秀人才存在引不进的状况。

(五)宾馆接待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我县餐饮宾馆服务业有了长足发展,餐饮宾馆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观光旅游的需求相比,与先进兄弟县(区)相比,我县宾馆接待设施还存在 较大差距,存在着档次不高,功能不全,床位有限的情况。目前县城有一定档次的宾馆只有30家,接待能力在400个标间800个床位左右。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1、体育工作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体育总会尚未建立,必须落实编制,配备人员、经费,以加强体育协会组织建设,更好地发挥体育协会的作用,协助政府部门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各乡镇应建立文化体育站或体育指导站,落实专(兼)职管理人员和体育事业经费。

2、场地设施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快,社会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大。从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看,我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低于全省的人均数,我县目前公共体育设施人均0.51平方米,与上级体育部门要求达到人均1.2平方米差距甚远,县属公共体育设施少且不配套,85%的体育场地集中在各中小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向社会公众开放率低,社区、居住小区体育设施规划建设滞后,公共体育设施满足不了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县属体育场馆设施满足不了县少体校的体育训练条件。

3、体育事业经费投入有待于进一步加大。我县群众体育活动广泛,竞技体育成绩显著,县少体校省、市批准布点项目人数达32人,现业余训练项目布点人数到位,但业余训练经费得不到落实。随着国家、省对体育事业的重视,以体育强县、体 育强镇,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等创建活动的不断深入,同时,随着体育社会化进程加快,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都急需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出台一些激励政策予以扶持。

4、全民体育意识淡薄,健身意识不强。全民健身覆盖面还不广,全民健身存在“两头热、中间冷”,即:少年儿童、老年人参与活动多,中年人忙于工作参与活动少;农村受环境条件、思想观念等影响,活动面不宽,参与面不广,农村体育工作还有待于突破。

三、下一步体育事业发展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任务和措施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作为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出发点,加快公益性体育设施建设,加强体育组织建设,完善群众体育服务体系;以全民健身,全民参与为切入点,广泛开展多层次的群众体育活动;以培养、选拔、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为着眼点,完善体育训练体制,强化体育训练和管理措施,加快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努力实现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和相互促进,促进整个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体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1、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群众体育以全民健身、增强体质为目标,青少年体育以学校为重点,农村体育以乡镇、村为重点,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广泛开展青少年、妇女、职工、农民、老年人多层次的体育健身活动,不断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到201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总人口的20%以上,国民体质合格率达到85%以上,全县中小学《学生体质健身标准》施行面达到100%,达标率90%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工作队伍、社会化的群众体育网络和国民体质监测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达到每千人1名,体育协会达到15个以上,有1至2个社区跨入全省体育先进社区行列。2012年举办好保山市第三届运动会。

2、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竞技体育以输送人才、赛出成绩,全面实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和巩固以县少体校为主体,体育训练项目定点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协会共同参与的体育训练格局,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体育训练,使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布局达到省、市布局人数要求,在训人数保持在150人左右,田径、乒乓球、武术、游泳、排球、羽毛球等重点项目要继续保持保山市的领先地位,在云南省占有一席之地,力争在保山市第三届运动会上再创佳绩,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继续开展市级、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创建工作,力争达到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标准。

3、体育设施建设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体育设施建设以满足群众健身、体育消费、体育竞赛和符合我县新田园城市发展要求为目标。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和乡镇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快县城体育中心建设,建好体育场馆;进一步完善县少体校训练基础设施,切实改善训练条件,以达到省级奥林匹克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要求;加强多层次健身设施建设,重点在社区、乡镇中心建好健身场所和设施。到2012年力争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到0.8平方米。

(三)对策和措施。

1、加大体育宣传力度,提高全民体育意识。

各级党委、政府下大力气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加大宣传力度,从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把发展体育事业作为促进人民身体健康,提高全民整体素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来抓,逐步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积极倡导将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兴建体育场地设施、构建多元化的群众体育服务体系作为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单位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切实抓好群众身边的体育组织网络,建好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搞好群众身边的体育活动,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营造一个政府管理体育、社会支持体育、群众参与体育的良好氛围。

2、积极构建群众体育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按照亲民、便民、利民原则和政府主导、社会兴办的原则,深入实施我县全民健身计划二期工程,组织开展好全民健身月活动,积极筹备好保山市第三届运动会的各项工作,掀起阶段性全民健身热潮。以乡镇、社区、学校为重点,努力构建涵盖健身组织、健身设施、健身指导、宣传教育竞赛活动和体质监测等内容的群众体育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工、青、妇、体育协会等群团组织优势,组织实施好青少年、职工、农民、妇女、老年人等人群的体育竞赛活动和体质监测工作,以开展体育强县、强镇、先进社区创建活动为着手,全面促进群众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以此带动各项体育工作制度的落实,普及体育科学知识,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自觉性,不断扩大体育健身群体。

3、加强体教结合,加速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要以2012我县举办市运会为契机,加大体教结合力度,拓宽训练渠道,继续完善以县少体校为主体,训练项目定点学校和体育协会共同参与的业训格局。巩固原有优势项目,拓展新的优势项目,注重体育后备人才队伍梯队建设,按照“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和“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强化训练和管理措施。积极向省、市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力争在2012年市运动会上再创佳绩。以创建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入手,改 12 善县少体校训练条件,加强少体校的全面建设,促进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4、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管理,不断完善体育组织网络。全面贯彻《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把体育设施建设作为政府为民实事的大事来抓,加强城乡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步伐,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坚持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原则,积极拓宽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途径和办法。县属公共体育设施要继续强化服务意识,创新载体,提高设施利用率,积极借鉴先进市县经验,探索新建体育场馆运作模式和运行机制,以不断满足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要进一步完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体系,加强体育总会、行业体协、老年体协、单项体育协会等体育社团组织建设,建立和完善体育指导站等基层组织,注重乡镇、村(社区)基层体育工作队伍建设,抓好社会体育指导员、裁判等骨干队伍培训工作,培养一批社会体育指导员和裁判员,夯实群众体育工作基础,为体育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提供组织保证。

(四)促进全县体育事业发展建议。

1、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全县各级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体育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有效实施人才战略,以珍视人才、集聚人才、培育人才、用好人才的实际行动推动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2、创新人才管理机制,提高人才配置效益,进一步用活用好现有人才。

3、加快制定“十一五”后期及“十二五”前期昌宁县体育人才发展规划,加大人才资源开发与培养力度。

4、加大财政对公共体育设施的投入力度,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发挥社会各界的人才、资金、技术等优势,多元发展体育产业。鼓励个体、私营等非公企业参与投资体育场馆建设,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建设公共体育设施的局面。

昌宁县文化体育局

二00八年八月二十八日

第二篇:如皋市体育事业发展

如皋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如皋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进而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如皋的重要时期,也是实现如皋体育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为统筹规划“十二五”期间如皋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各项任务,促进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体育在实现“两个率先”、促进“三个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如皋体育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体育事业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如皋体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体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完成了“十一五”期间的目标任务。“十一五”以来,如皋体育事业与如皋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一样实现了跨越与腾飞,累获省级、国家级体育方面奖励36项,6次在全省体育工作会议上作介绍,如皋市被命名为"江苏省体育强市",20个镇全部被命名为“江苏省首批体育强镇”,市、镇两级体育工作均迈进全国、全省先进行列。

㈠竞技体育人才辈出

近五年,如皋先后培养出了亚洲女飞人秦旺平、全国山地自行车王王静静、世界青年标枪冠军薛娟等优秀运动员;全国十运会上,我市体育健儿勇夺“四金一银”,夺金实绩超过了一半以上的省级代表队;省十六运上,我市有80多个健儿参赛,获金牌19.7枚,436.25总分,夺金实绩超过了一些大市代表队,获大会颁发的人才输送贡献奖、金牌奖和总分奖;28届残奥会上我市运动员陈山勇与队友一道勇夺盲人足球银牌;2006年,我市少体校被江苏省体育局命名为“江苏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田径训练基地”,2009年,我市少体校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2009-2012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10年8月,我市少体校被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命名为"国家田径单项(2009-2012)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

㈡群众体育各具特色

建立健全了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全市建立了17个专业体育协会。大力开展地方群体活动。全面建立了市、镇两级届度运动会制度;创新建立了如皋群体工作“一、三、五”模式;大力推进镇、村广场集体舞,城乡群众体育十分活跃。踊跃承办国际、国内体育大赛。连年承办中外篮球赛;三次承办了全国乒超联赛;十六次承办了江苏省重大体育竞赛;2008年承办了“中国首届小康村篮球赛开幕式暨华东地区小康村篮球赛”;2009年承办了全国第十一届老将田径运动会;2010年承办了“中国.如皋公路自行车大赛”;多次被江苏省体育局表彰为"最佳赛区";2006年因办赛工作成绩突出,如皋市委、市政府被南通市委、市政府记“集体三等功”,市体育局被南通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先进集体” ;2009年因承办全国老将田径运动会成绩突出,国家体育总局田管中心专门向江苏省体育局和如皋市人民政府发来感谢信。积极组队参加市以上群体竞赛。每年都组织参加多项国际、国内业余体育竞赛,在中老年田径运动、武术、健身健美等项目上获大量奖牌;连续12次参加全国老将田径运动会,累获奖牌152枚,奖牌数全国县级第一;两次代表江苏组队参加全国亿万老年人健身展示大会,分别获优秀奖和一等奖;2009年参加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老年文体调演,四个节目获三个金奖、一个银奖;2010年参加全国中老年春节联欢晚会,两个节目均获金奖,两个获奖节目均在中央电视台相关频道和一些地方卫视全过程播放;2010年10月8日我市将组织老年文体队赴韩国参加国际比赛,进一步向世界展示长寿如皋、体育如皋之风彩。近三年,如皋市连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表彰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㈢体育设施超常推进

镇、村、农村集中居住点体育设施率先在全省实现全覆盖。2006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有体育健身工程,被省体育局表彰为“江苏省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体育局专门向如皋市委、市政府发来贺信。2007年,率先在全省实现镇镇有文体中心和体育健身广场,江苏省体育局又一次专门向如皋市委、市政府发来贺信。2008年率先在全省建成农村集中居住点健身工程,市体育局被南通市人民政府表彰为“全市体育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在主城区新建了体育场、羽毛球馆和乒乓球馆和全民健身中心,如皋被命名为“江苏省体育强市”。2010年,在农村率先将儿童健身工程向村居延伸,新建了20个村级儿童游乐场所,实现了健身设施向不同人群的覆盖;在主城区开工建设了占地350亩、投资5.5亿元的市奥林匹克公园,体育设施对全民健身的保障水平快速攀升。

㈣体彩事业快速发展

近五年,如皋体彩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体育彩票销售站点由2006年的18个,发展到2009年的146个,数量达到原来的8倍;销售额由2005年的580万元,发展到2010年的预计8000万元,达5年前销售的13.8倍;2009年如皋市体育彩票销售增幅居全省第一,被表彰为“江苏省体育彩票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以来,如皋体彩销量稳居苏中第一。

㈤体育科研成果丰富

高度重视体育健身技能的研究、创新与推广。市武协主席周志成几十年如一日,不断从事武术健身研究与培训工作,自编了《健身万步行运动》和《》,在市内免费向健身爱好者发放,向全国公开发行,并深入如皋高等师范学院、如皋中学、如师附小等市内重点学校为师生免费培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市武协副主席杨嵩春从如皋长寿老人健身需求出发,自编了《八式养生太极拳》,由华夏文艺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由于其养生健身的针对性较强,得到广大健身人员的欢迎,其组队多次参加国际国内比赛,获大量金牌。通背缠拳第十代传人康小亮潜心研究传统武艺并注重发扬光大,先后出版了《秘传通背缠拳》和《》为通背缠拳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市少体育校、体育场教练认真研究体育人才培养规律,数十篇论文被上级采用,2009年市体育局被南通市体育局表彰为“科研论文组织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江苏省十七届运动会科技大会上,如皋选送、获奖论文数居全省县级之首。在如皋电视台、如皋动态开辟了《体育如皋》专栏,每天如皋人民都能从电视、报刊上了解到体育信息、接受媒体健身指导与培训。

㈥体育地位不断提升

因工作成绩突出,市体育局局长2008年被如皋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市级机关十佳公仆”,2009年被南通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开拓创新公务员标兵”;2010年市级机构改革,如皋市体育局由原来的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政府工作部门,体育部门的地位进一步强化。近些年,如皋体育工作取得优异的成绩,是各级领导关心、社会各界支持和体育系统一班人科学谋划、勇于创新、敢于争先、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推进工作中,我们获得以下几点启示

(一)抓住机遇是打开工作局面的前提

我市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着多方面的机遇(见后面专题)在机遇面前,我们注重抓住不放、充分利用,因而始终牢牢掌握了工作的主动权。

(二)高点定位是打开工作局面的关键

我市体育工作近些年取得的成绩,关键得益于高点定位。全局同志按照要求,用高点定位激励自己,用高点定位鞭策自己,促进了工作跨越发展。全市体育工作与全市沿江大开发形势一样,实现了一年大变、二年突变、三年巨变。

(三)争取支持是打开工作局面的保证

我局近些年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重要原因在于体育工作得到了各级、各方面的支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争取领导关心、社会各界帮助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主要工作都被列入了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推进工作中,主动请市农工办、市文化局、市教育局、市级机关工委、市总工会、市老干部局等单位参与;日常注重走向基层、接近群众,解决老百姓需要体育部门解决的问题,并争取他们的支持。各方面的关心、帮助与支持推动了全市体育工作顺利开展。

(四)勇于创新是打开工作局面的手段

要取得比别人更好的业绩,必须有勇于创新的思路和手段。近些年,全市体育工作之所以能实现跨越发展,一定程度上在于我们坚持了开拓创新,主体工作不是等上面布置了再做,而是主动谋划、超前实施。通过行政推动、社团推动、能人推动三位一体的群众体育工作组织体系,实现了体育工作的借力发展;通过镇、村、集中居住点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的三个“一刀截”,提高了设施对活动的保障程度;通过群众体育活动“一、三、五”模式的建立,促进了群众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通过以少体校为重点、以体育传统校为基础、以校办运动队为补充的体育人才培养新格局的打造,实现了竞技体育人才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建机构、扩站点、广宣传系列措施的实施,促进了体彩销售额的快速攀升,实现了由销售“凹"地和销售高地的转变。思路、方式、手段的不断创新,有效化解了工作中的矛盾与困难,促进了体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五)真抓实干是打开工作局面的根本

“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没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不把事情落到实处,是不可能取得优异成绩的。近些年体育局一班人克服人少、事多、费用紧的困难,从头抓紧认真做好每一天的事情,各个击破扎实做好每一件事情,包干负责努力做好每一个人的事情,踏踏实实将各项工作做到了位。

“十一五”期间,我市体育事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体育人才培养、输送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体育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不相适应问题,大型体育场所与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问题。这些都需要在“十二五”期间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二、“十二五”发展形势

“十二五”期间,我市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着八个方面的机遇:

一是党中央推进的创先争优活动,为体育事业持续高位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二是国家体育总局提出的建设体育强国的奋斗目标,为体育事业持续高位发展确定了方向。三是《中共如皋市委如皋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体育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为体育事业持续高位发展提供了保障。四是全市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的推进,为体育事业持续高位发展提供了平台。五是人民群众旺盛的健身需求,为体育事业持续高位发展提供了氛围。六是我市近几年推进的市、镇、村、集中居住点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为体育事业持续高位发展提供了条件。七是“十一五”期间,如皋体育取得的辉煌成就和成功的经验,为“十二五”期间体育事业持续高位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八是在市委、市政府“转型升级调结构,奋力跨江争八强”的感召下,体育系统全体同志团结一致、不讲条件、负重实干、勇于争先的精神,为体育事业持续高位发展提供了动力。

三、“十二五”发展阶级定位

从如皋体育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势中所处的地位及江苏体育所处的历史阶段考虑,“十二五”期间,是如皋体育从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阶段,“十二五”期末,如皋市将实现体育现代化。

四、“十二五”发展目标

群众体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竞技体育实力明显增强,体育设施建设档次明显提升,体育产业规模明显扩大,体育社团组织体系明显健全。到2015年,全市基本实现体育现代化。

主要指标:

——群众体育。城乡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达到100%,体育系统体育场地开放率达100%,学校体育场地节假日向公众开放率达80%以上,每万人拥有晨(晚)练健身点10个以上,国民体质测定网络覆盖率达到100%,每年进行国民体质测试,合格率达92%;社会体育指导员3000人以上,城乡社会体育指导员覆盖率达100%。——竞技体育。保持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品牌,创建四星级业余体校,建设1所以上国家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所以上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0所以上南通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0所以上县级三星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市常年坚持业余训练的总人数达500人以上,每年重点跟踪培养20名以上优秀体育苗子,每年向省优秀运动队输送2名以上高水平后备人才;参赛人数、参赛成绩、对国家贡献位居全省县级市前列;力争5人以上参加第十二届全运会,夺取5枚以上奖牌。

——体育产业。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5%左右;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第三产增加值的1.5%以上;2011年实现体彩销售1亿元,后年递增20%以上。

——体育竞赛。每年承办全省以上赛事6次以上,发展1项次以上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传统品牌赛事,市、镇两级综合性运动会覆盖率达100%;三级以上裁判员数量达到1500人以上,其中国家一级以上裁判员达50人、国家二级裁判员达300人,满足承办省市比赛对裁判员的需求。

——体育设施。人均拥有体育设施面积2.5平方米以上,市级拥有承办大型赛事的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和全民健身中心,镇、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更高水平的全覆盖。

——体育社团。全市建立专业体育社团30个以上,民非体育俱乐部30个以上,全市体育社团注册会员达3万人以上。

——体育信息。重点建设业余训练、体育竞赛、场馆设施、全民健身等数据库;电子政务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有力推进,实现办公自动化。

五、“十二五”发展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实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等体育法律、法规,积极实施群众体育优先发展、竞技体育科学发展、体育设施突破发展、体育产业加快发展、体育社团创新发展五大战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创先争优、锐意进取,全面开启体育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为增强人民体质、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六、“十二五”发展主要举措及保障措施

㈠主要举措

1、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从如皋实际出发建立和完善全民健身服务网络,着力发挥全市体育专业体育协会及民非健身俱乐部,文化、教育、农办、妇联、团委、总工会、机关工委,镇党委、政府及其相关办公室、中心,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各界热心体育事业的知名人士的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全民健身齐抓共管的态势,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性,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广泛开展。

建立全民健身活动平台。市、镇(区)两级全面建立届度全民运动会制度。市级全运会每四年一次。镇(区)全运会从各镇(区)实际出发,最多不超过四年举办一次。全面实施如皋市全民健身活动“一、三、五”工程:市、镇两级每年都要在六月份举办一次全民健身月活动;每年都要由村(居)组队,利用村级健身工程举办300场次以上的体育竞赛;全市各部门、各镇(区)、各学校、各定报企业、各专业协会,在积极组织开展内部体育健身活动的基础上,每年都要组队参加或承办全市性的体育竞赛一次以上。每月举办一次以上全市性单项体育竞赛。全国全民健身日、南通市体育日、重大节假日,市、镇两级均组织开展系列体育法律、政策宣传,健身知识与技能培训和具有时期、地方、行业特色的体育竞赛活动。

打造全民健身特色品牌。巩固“江苏省田径之乡”成果,放大“江苏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田径)训练基地”效应,精心运作国家高水平人才基地,跟踪骨干运动员的成长,壮大老年长跑队伍,提高全民健步行普及度,将田径打造成如皋体育品牌。从镇(区)、部门、企业、协会、村(居)以及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实际出发,努力打造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品牌。积极发展普及度较高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群体活动,使其成为中青年健身活动的亮点;大力推进太极拳、打莲湘、放风筝、健身舞、门球等项目,使之成为中老年人健身活动的亮点;努力挖掘镇(区)、村(居)地方传统特色,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色的健身品牌;提高体育专业协会和健身俱乐部的组织水平,形成亮点与特色,扩大其影响,巩固与提升其在全省、全国的位次。以活动育特色,以特色促普及,以普及促提高。

加强对外健身活动交流。实施“走出去”与“请进来”战略,提高长寿如皋、体育如皋知名度,推动全民健身活动上水平。鼓励市级机关、专业协会及镇(区)组织承办篮球、乒乓球、羽毛球、体育舞蹈等国际、国内高水平体育团体来如比赛与展示,组队参加相应的国际、国内专项群众体育竞赛。努力放大市篮球、乒乓球等协会承办国际、国内大赛和市老年人体协、市武术协会等体协组队参加国际、国内,长跑、健身舞等比赛的效应,促进本市承办与参赛工作的普及和水平的提高。充分利用新建的大型体育设施,承办国际、国内高水平的体育竞赛,打造如皋品牌赛事,达到满观众需求、推动全民健身、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目的。提高科学健身服务水平。不断完善国民体质监测网络,积极开展对各类人群的体质测试,科学指导群众健身。努力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作用,将其培养成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队,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协调队,指导人们正确开展健身活动的服务队。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正常开展健身知识培训;设立如皋健身知识大讲堂,定期邀请国内知名健身专家和本地影响力较大的健身骨干免费为如皋人民举办健身知识讲座,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扎实推进体育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活动。倡导“全民健身一二一工程”。倡导全民做到:每人每天参加一次以上体育健身活动,学会两种以上体育健身方法,每人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倡导家庭做到:每个家庭拥有一件以上体育健身器材,每个季度全家进行二次以上户外体育活动,每个家庭有一份(册)以上体育健身报刊图书。倡导社区做到:每个居住点提供一处以上体育健身活动场所,每年组织二次社区范围的体育健身活动,建立一支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倡导学校做到: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每个学生掌握两项健身技能,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身体检查。

2、全面提高业余训练水平

完善业余训练体系。以开展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为基础,建立健全县级业余体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传统项目学校、校办运动队训练网络。提高业余训练社会化、市场化程度,拓宽后体育备人才培养渠道。

科学布局训练项目。在业训项目确定上要合理布局、突出重点、保持优势。市级要将短跑、短跨、投掷、举重、篮球作为重点项目,要将国家基地和市(南通)队县办的投掷、短跨项目作为重中之重。每个镇、每个学校选择一个项目作为重点训练项目。

加强业训基础工作。按照《教学训练大纲》和优秀运动员成才规律,进一步完善选才制度和办法。按项目和年龄分门类建立县级体育后备人才库,对发展潜力较大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进行科学训练、跟踪培养,提高成才率。按照“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要求,对青少年进行系统训练。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扩大教练员选择面,努力提高教练员的综合素质和执教水平,为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提供师资保证。

走好体教结合之路。按照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下发<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管理办法>的通知》精神,认真落实体育部门组织体育训练、教育部门开展文化教育的职责。充分发挥体育、教育部门的优势,为业余训练提供必要的条件。重点办好市级少体校,实行集中学习、集中训练、集中食宿。加大对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政策导向力度,完善学生进入少体校学习的优惠政策,对少体校转出、升学学生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对业余训练成绩显著、为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作出突出贡献的教练员、体育教师和相关学校给予相应的表彰奖励。

3、不断提升场馆设施档次

合理布局公共体育设施。把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纳入城乡规划,按照国家关于城乡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和建设规范的规定,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环境条件以及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合理确定公共体育设施的数量、种类、规模以及布局,并尽可能考虑场馆的多功能使用。市级在2011年前要建成含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羽毛馆在内的市奥林匹克公园,并交使用,将之打造成长三角地区一流的集体育、会展、旅游功能于一体的县级重大活动场所;精心运作好全民健身中心,将之打造成江苏县级一流的综全性全民健身中心。镇级要与时俱进全面提升文体中心和体育健身广场档次,保持全省动态先进。村级要与公共服务中心结合,建设更高标准的村级体育健身工程,同时配套建设农村集中居住点健身工程,保障群众健身需求。新建、扩建居民住宅区应按规定配套建设体育设施,体育设施应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有效利用公共体育设施。市、镇、村三级分别根据体育健身工程管理职责,制定与完善公共体育健身工程管理经营制度,建立专兼职管护经营队伍,落实管护经营责任,确保全市公共体育健身工程“个个功能齐全、时时环境整洁、天天对外开放”。积极推进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馆适时、适度向社会开放,努力促进公共体育资源全社会共享。

依法保护公共体育设施。严格执行《体育法》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破坏公共体育设施。因城乡建设确需拆除公共体育设施或改变其功能、用途的,在作出决定前,应当组织专家论证,并征得体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报上级政府批准。经批准拆除公共体育设施或改变其功能、用途的,应当依法择地重建。重新建设的公共体育设施应符合规划要求,一般不得小于原有规模,并坚持先建设后拆除或者建设拆除同时进行的原则,迁建所需费用由造成迁建的单位承担。严格执行《体育健身器材捐赠协议》,受赠单位不得随意处置体育部门捐赠的器材和设施,对擅自减少健身功能或擅自处置上级捐赠体育器材的,由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并依法、依纪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4、积极发展体育产业

拓宽体育经营领域。把发展体育产业作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建立如皋市体育产业集团,积极开发体育无形资产,把体育设施建设、体育竞赛、体育消费和体育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扩大体育的综合效应。充分利用体育行业的优势和体育场馆设施,大力发展健康娱乐、竞技表演、体育培训、体育彩票、体育用品等产业。促进体育与旅游、文化相结合,打造体育、文化、旅游一体化的品牌。

加强体育市场管理。严格体育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积极引导群众体育消费,大力培育体育市场,支持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体育经营活动,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体育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发展体育彩票事业。合理布点、注重形象、加强管理、加快发展,确保销售总量江北第一,“十二五”期间销售额确保7亿元,力争10亿元。加强体育彩票公益金管理,按规定实行专项预算、专款专用,确保体彩公益金全部用于体育事业为主的公益事业。

5、加强体育社团建设

按照体育社团民间化、实体化、市场化、社会化、网络化、国际化要求,进一步理顺体育行政部门与体育总会以及各体育社团的关系,增强体育社团的社会功能,充分发挥体育总会和各体育社团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单项运动协会的组织机构、工作机制和规章制度,健全协会的自律机制,促进协会健康发展;鼓励在体育协会改革方面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增强协会的活力;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依法成立民间体育组织,开展体育健身活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投资兴办符合条件的职业、半职业和群众性体育俱乐部;建立健全体育社团的工作评价体系和监督体系,促进社团合法、规范、高效运作。

㈡、保障措施

1、争取领导,将体育工作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努力争取党委、政府对体育工作的关心,将体育工作列入市、镇党委政府重要工作议事日程,与其他工作一体布置、检查与落实;将体育设施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基本建设的内容;将体育事业发展的必要经费列入财下政预算项目。实现体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并进,力争速度有所超前。

2、加强协作,努力形成对体育事业齐抓共管的局面。加强与机关工委、文广新局、教育局、总工会、团市委、老干部局、公安局、建设局及各部门、各单位的联系,努力争取各单位对体育工作的支持,借助相关部门之力量,将各项体育工作落到实处。

3、积极引导,提高全民对体育事业的参与度。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宣传推介体育事业,推动全民健身,使重视健身、支持健身、参与健身成为广大干群的自觉行动。

4、苦练内功,增强体育部门服务社会的能力。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丰富“健身向导,强体后盾”如皋体育优秀服务品牌内涵,加强体育系统内部全体人员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保持全员想干事、肯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势头,继续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高效推进工作。

5、严格考评,营造全市体育工作争先恐后的氛围。按照体育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分别强化对镇(区)体育工作,体育协会和俱乐部,健身指导站和指导员,体彩销售站点和销售员以及少体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教练的实绩的过程控制,建立与完善相应绩效考评制度,并根据贡献大小予以奖励和补助,努力形成工作上争先巩后的氛围,确保全市“十二五”目标任务完成和超额完成。

第三篇:体育事业发展工作思路

**年,全省体育系统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根本任务,转变体育发展方式,努力完成十二届全运会参赛任务,大力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南京办好亚青会和青奥会,为江苏“两个率先”作出新贡献。

(一)全力抓好十二届全运会备战参赛工作。一是咬定目标任务不放松

。紧紧围绕“争四保五”这一中心任务,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层层分解落实指标,做到队队有指标、人人有目标。加强参赛备战工作管理和分类指导,按照十二届全运会备战参赛工作整体计划部署,制定冬训、预赛、决赛分阶段工作方案,提高备战工作组织水平。加大金牌攻关力度,以提高组织程度和联合攻关效能为重点,强力推进训科医管一体化,做好对重点项目、重点人员的科研医疗和体能康复保障工作。二是狠抓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不松懈。始终坚持赛风赛纪“高压线”和反兴奋剂“零容忍”,严格遵守运动会各项规定,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获得精神文明代表团荣誉,展现江苏体育的良好形象。三是推动转型升级不停步。认真贯彻全省竞技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提高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和优化结构等问题,改革管理体制、竞赛制度、训练方式,尽快出台《竞技体育优化项目结构工作方案》、《省市联办省优秀运动队实施意见》,并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省校联办省优秀运动队实施意见》、《加强篮排足球项目工作意见》。扎实做好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维护运动员切身利益。

(二)加快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整体设计我省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标准、责任主体和实施步聚,使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方式标准化、科学化。一是以大力推进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为抓手,构建面向城市社区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重点抓好新城区体育设施建设和老城区体育设施改造配套,主动融入城乡一体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健身步道建设,加强体育公园广场长廊、全民健身户外营地以及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建设,确保今年70%的城市社区完成建设任务。加强各类体育组织或机构建设,经常开展有组织的健身活动或竞赛并形成制度。增强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社会服务功能,进行国民体质测试,建成并开通电子地图,为群众提供体育场馆设施查询、健身咨询等服务。二是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更新换代、提档升级为抓手,努力提升农村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根据“城镇化”发展要求,对农村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进行深入调研、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加强乡镇一级全民健身中心建设,拓展健身活动功能和体育服务内容,确保公共体育设施与城镇建设同步发展。在充分听取农民意愿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村级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标准,有条件的地方向较大自然村和集中居住区延伸。积极推进镇、村两级体育社团组织建设,加大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积极发展大学生村官社会体育指导员,确保每个行政村或晨晚练健身点有1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万名体育教师培训工程要扩大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比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展送培训下乡。三是大力加强基层体育社团组织发展。大力发展个人和团体会员,积极发展协会所属健身俱乐部。加强体育社团建设和管理,发挥群众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落实好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大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切实做好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免费培训、发放服装和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工作,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四是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发展格局。省市县争取建立分管领导挂帅的多部门分工合作机制,推动各类人群体育协调发展。特别是贯彻落实好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加强基层老年人体育设施、健身组织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人健身活动。统筹安排好全年节假日体育活动,形成以晨晚练健身点为基础,以贯穿全年的节假日体育活动为平台,以各类体育社团为主体,充分展示体育在促进民生幸福、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地位和形象。办好全民健身网,推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

(三)以深化体教融合为发展方向扎实做好青少年体育工作。一是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消除公办体校运动员文化教育规划和经费“两纳入”死角,抓紧研究出台“名校办名队”相关政策,促进更多业余体校文化教育向教育部门转移,做好运动学校学生升学“直通车”招生工作。促成有条件学校体育场馆和省属基地对学生开放。继续推进万名体育教师培训工程,办好全省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与省教育厅共同推进高中联赛试点,提高中学生足篮排球、田径等项目普及度。二是切实加强业余训练阵地建设。加强三级业余体校和青少年奥林匹克俱乐部规范管理,促进创建标准与常规管理深度融合。研究出台“教练员进校园”相关政策,切实提高学校课余训练水平。加快改进业余训练教练员

轮训模式,坚持集中培训与分项培训相结合,并向县市区业余体校教练和省级体育传统校体育教师延伸。三是扎实推动业余训练开展。认真研究十八届省运会竞赛规程总则,特别是参赛资格等改革措施,进一步调整业余训练项目布局。坚持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强化后备人才培养输送。高度重视省级竞赛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营造和谐的业训环境。

(四)努力提高体育产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着眼于转方式、调结构的经济工作全局,立足于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和转变体育发展方式,坚持整体谋划、重点培育,努力把体育产业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切实加强体育产业布局谋划和结构调整。重点扶助体育健身市场发展,鼓励以各类体育活动为主要载体的竞赛表演市场发展。推动“三带两圈”产业空间布局,制定分片推进实施计划,促进体育与文化、旅游、科技、传媒等相关产业的复合经营。制定体育产业集聚区(或功能区)指导意见,继续创评一批省级体育产业基地并择优推荐国家级基地,有条件的市县都要打造体育产业集聚区。二是切实做好体育产业扶持引导。落实好我省《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实施意见》的相关政策,省级引导资金投入以健身服务业、大型体育场馆运营模式改革为重点,同时出台体育产业引导资金项目绩效评估办法,跟踪了解项目执行、资金使用和实施效果等情况,力争有限资金发挥更大效应。进一步推进体育场馆管理和运营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以体为本和公益属性,引入先进管理方式,整合优质资源,采取委托、连锁等多种经营方式,盘活现有本体产业这笔最大资产。三是体育彩票工作稳中求进。进一步完善体育彩票发行销售管理体制,大力推进体育彩票品牌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积极筹备虚拟足球、手机在线即开新玩法,争取早日先行先试,加强培训工作,加大营销宣传力度。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确保体育彩票持续健康发展,为体育和公益事业提供更大支持。

(五)扎实做好亚青会竞赛组织和青奥会竞赛筹备工作。一是全力做好亚青会竞赛组织和青奥会竞赛筹备工作。一方面加快体育场馆维修改造,确保按时保质完工。亚青会场馆核心团队在组建完成的同时,加强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编制好场馆团队运行方案。另一方面加强竞赛组织工作,抓紧编制第二版单元竞赛训练日程,确定各项目亚青会技术官员,做好竞赛注册报名和竞赛器材采购等工作,精心组织好比赛,确保亚青会竞赛顺畅、精准、安全、精彩。二是扎实推进十八届省运会筹备工作。抓紧成立省运会筹备工作协调组织机构,进一步明确省有关部门及省体育局部门职责分工和工作推进重要时间节点,加强与承办地的联系沟通和业务指导。三是实施“竞赛品牌工程”。从追求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变,重点打造水平高、影响大、效益好的品牌赛事,组织好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等赛事。

(六)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大体育强市强县创建工作力度,督促具备创建条件的市县主动查找薄弱环节,弥补缺项不足,争取2013年再创建一批体育强市强县。二是继续推进市县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督促尚未建成“两个中心”和“新四个一工程”的市县,早日开工建设,已经立项或开工的,争取按时建成并投入使用。三是创造性地做好基本实现体育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导第一、第二批基本实现体育现代化试点单位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实施意见逐条推进。省局有关部门加大典型宣传推广力度,并制定基本实现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四是联合统计部门运用专业人员和技术力量,加强体育产业、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体质健康测试、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基础数据统计,摸清“家底”,科学决策。

第四篇:沙雅县体育事业发展情况【2011-7-6】定稿

沙雅县体育工作情况

近年来,沙雅县体育工作在县委、政府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围绕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和参与各类体育活动,全县各族群众体育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场地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大,体育事业得到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一、县情简介

沙雅县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渭干河绿洲平原南端,北依天山,南拥大漠,县域总面积3.2万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积123.71万亩,宜林宜牧地483.8万亩,沙漠占全县总面积的80%。辖6乡4镇3个国营农牧场1个管委会、161个行政村和12个社区。总人口24.9万人,由维、汉、回等22个民族构成。

沙雅县是龟兹故地之一,是丝绸古道上的重镇,不仅物产资源丰富,风光旖旎,而且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级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和自治区粮食生产基地县,石油勘探开发的主战场,“世界胡杨森林公园、塔里木河人文画卷”低碳生态旅游的目的地。境内拥有国内第一个亿吨级整装沙漠油田,年产能保持在260万吨以上,全县已建成年供气3亿立方米的天然气长输管线。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由西向东流经县域227公里。塔里木河沙雅大桥,总长2348米,堪称新疆第一长桥,塔里木河两岸风光无限,景色宜人,魔鬼林、太阳岛、月亮湾、塔河外滩等原生态自然景区以及浩瀚神秘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独具魅力。世界上面积最大、保护最完好的天然原始生态胡杨林198.79万亩,已获基尼斯

认证,并入选了《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全县拥有湿地385万亩、天然草场150万亩、红柳135万亩,野生中草药近300种,其中野生甘草40万亩、野生罗布麻35万亩。享有中国胡杨、棉花、马鹿、红枣、卡拉库尔羊、红柳、罗布麻七大特产之乡的美誉。同时,艾吉乃姆古墓群、通古斯巴什故城、汉人渠、艾格买里央塔克协海尔故城、玉什喀特故城等35个文化遗址及文化遗产实物500余件,彰显着这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龟兹文化、多浪文化、胡杨文化、绿洲生态文化及沙漠文化,相互交融构成了这里独特的文化内涵。

二、体育设施不断完善,队伍建设不断健全

(一)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沙雅县加大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相继投入1728万元修建集绿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中心绿地广场、安装配备了各种健身器材;投入350万元建设了占地面积2450平方米的县老干、老年活动中心,设有活动室、健身房、门球场等老年活动阵地;投入1000万元修建占地面积30682平方米的沙雅县人民体育场,并向群众免费开放各活动场所,丰富了他们的体育文化生活。截至目前,沙雅县城镇各类体育场地256处。其中,各中学篮球场28个、排球场25个、足球场10个、田径场10个,小学篮球场52个、排球场61个、足球场8个、田径场3个;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篮球场21个、门球场3个、乒乓球室12个,健身路径12条;体育系统管理范围内的公共体育设施有灯光篮球场2个、灯光排球场2个、400百米塑胶跑道标准田径场1个(内含标准足球场1个),能容纳3856个座位的综合性训练、比赛等活动场地。各乡镇有室、内外体育场地194处,均配备简单活动设施。其中篮排球场101个,乒乓球和台球室92个。

(二)沙雅县业余体校在职人员4名,其中聘用1名;全县中、小学校体育教师108名;各乡(镇)兼职体育工作者16名。群众的晨晚练点增多,据统计,现有晨晚练点7处。

(三)成立了沙雅县体育总会,下设3个协会,协会会员200人。如“篮球协会”、“围棋协会”、“信鸽协会”,各协会充分发挥了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全县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群众体育活动广泛,竞技体育稳步推进

近年来,沙雅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坚持将群众体育运动作为提高全民体质,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一项重要工作,把体育工作纳入全县总体规划,同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不断推进体育工作健康稳步发展,为促进群众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一)以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契机,在全县普遍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健康文明的群体活动,形成了崇尚健身,科学健身的环境和风气。累计开展县级群众体育活动21次,各乡镇体育活动762场次,参加人数10.7万人次,观众人数60.7万人次。

一是以开展“全民健身周”“全民健身节”活动为龙头,以提高人民身体素质为目标。主要开展了“贺新春 颂辉煌”系列体育活动、“民族团结杯”千童棋类表演赛、青少年运动会、农牧民运动会、中老年人运动会、庆“三八”健身操、“五一”、“十一”篮球、门球、乒乓球、棋类赛等系列体育赛事,积极引导群众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自觉性,不断推动全民健身运动。2011年上半年,组织开展了8项赛事训练;

举办了沙雅县历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青少年足球赛;举办迎了“五〃一”职工排球、篮球等系列群众文体活动,庆“七〃一”塔里木杯国际象棋比赛、阿克苏地区围棋邀请赛;抓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培养工作,指导乡(镇)开展各类体育活动8场(次)。

二是以“农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为平台,利用各乡镇巴扎天和农闲时期,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切里西、叼羊赛马、摔跤、斗鸡、斗狗等活动。红旗镇、托依堡镇、塔里木乡均获自治区级“全民健身周优秀组织单位”。沙雅镇、托依堡镇、红旗镇分别获得“自治区体育先进乡镇”荣誉称号。2011年上半年,开展“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活动360余场(次)。

三是积极组织参加各类群体赛事。2008年,参加全国柔力球比赛获第二名。同年参加自治区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地区选拔赛,在摔跤项目中我县获团体第二名,获个人第一名的2名运动员代表阿克苏地区参加了自治区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2009年,参加地区残疾人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六名;2010年,参加地区第二届农牧民运动会获国际象棋团体第一名、篮球第二名、拔河第三名、押加第三名、摔跤第三名。2011年上半年,组织中学、小学组2个青少年足球队参加了地区、自治区青少年足球联赛。

(二)沙雅县先后承办3届地区青少年篮球、排球、足球、摔跤等项目的竞赛。每年坚持参加地区举办的各类体育比赛。

1、在参加地区青少年五项赛事中,2008年我县获古典式、自由式摔跤团体第三名;足球比赛团体第二名;2009年获古典式摔跤第二名,足球比赛第二名,排球比赛第三名;2010年获自由式摔跤第四名,足球比赛第三名,篮球比赛第

二名,地区从沙雅县抽调11名摔跤运动员参加集训,备战自治区第十二届运动会。

2、为进一步弘扬和传承围棋文化,培养围棋人才,沙雅县从基础教育抓起,在3所幼儿园,7所小学开设了围棋、国际象棋课程,专门从新疆棋院聘请了新疆优秀少儿围棋教师驻地任教。自2008年开始,成功举办中国西部6省围棋邀请赛,来自宁夏、青海、内蒙古等40多棋手进行了比赛;“沙雅杯”新疆首届少儿围棋邀请赛,来自全疆各地54名选手参加了比赛。先后邀请了“棋圣聂卫平”、中国棋院围棋部主任、著名国手九段张文东,国手九段刘小光与教练员和选手们进行了多面打表演。2011年上半年,申报并获得“中国围棋之乡”的荣誉。

3、输送优秀体育人才。近年来,沙雅县连续向地区、自治区体育运动队输送了17名足球、摔跤、篮球、排球等项目运动员,其中篮球和足球4名运动员代表自治区参加了全国少年篮球和足球比赛。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体育事业人才队伍建设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一是人才队伍结构老化、学历低;二是缺乏专业性体育人才,体育队伍建设力量薄弱。仅有工作人员开展体育工作严重制约了体育事业的发展。三是培训力度不足,队伍整体专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二)城乡公共体育设施严重不足。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对体育文化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由于县财政对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有限,供群众娱乐健身的体育中心、游泳池、体育馆还没有,体育训练器材等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因而严重制约着我县体育事业的发展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和

竞技项目的开展。

(三)事业经费投入不足。一是由于县财力有限,体育事业经费增幅小,用于各项目训练补贴、器材购置、各类传统体育项目竞赛、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比赛及全民健身体育活动的开展,仅有的一点体育活动经费,难以推动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二是建成的公共体育设施缺乏维护经费支撑。公共体育设施设备要正常运转,每年必须投入一定的维护费用,而目前仅仅靠县财政拨款难以维持,这种状况很难保证设施设备的良好运转。

五、今后打算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充实专业教练员队伍,争取为业余体校增编;加大培训力度,完善体育组织网络。进一步加强体育总会、行业体协、老年体协、单项体育协会等体育社团组织建设,完善文体站等基层组织,注重镇、街道、村(社区)基层体育工作队伍建设,抓好社会体育指导员、裁判等骨干队伍培训工作,培养一批社会体育指导员和裁判员,夯实群众体育工作基础,为申报“围棋之乡”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组织保障。

(二)加大城乡公共体育设施投入力度。

1、按照“二场(田径场、篮、排球场)、二馆(体育馆、健身馆)、一池(标准游泳池)”标准,建设沙雅县体育中心。到2015年完成体育馆、健身馆、游泳池建设,并具备承办自治区单项比赛的能力。

2、到2015年,力争全县体育设施达到自治区体育先进县标准,进一步完善体育设施功能,各乡镇、村建成标准篮球场和体育活动室,社区建成室内和室外体育活动场地。

(三)进一步加大体育事业经费投入。

注重实效,加大对全民健身活动的经费投入。我们在加强舆论宣传的同时,规划建设一些大众化、简便、实用性强的锻炼场所,结合实际情况,添置一些必要的体育健身器材。在社区、街道、广场、乡镇、村增设一些健身器材。结合节假日,开展富有特色,群众喜闻乐见全民健身活动和竞赛项目。

沙雅县体育工作虽然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但离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距离。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将继续坚持抓好全民参与的全民健身活动为切入点,广泛开展多层次的群众体育活动;以培养、选拔、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为着眼点,加快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努力实现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和相互促进,促进我县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一一年七月六日

第五篇:乡镇体育事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乡镇体育事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篇一:争创省体育强镇汇报材料

发展体育事业 构建和谐东源

东源位于青田县东北面,距县城19.5公里。全镇总面积86平方公里,共辖13个行政村,总人口19863人。2010年我镇实现工业产值7.8亿元,工业项目总投资6500多万元,是青田县重要的阀门工业重镇。同时,也是著名“七君子”之一,我国首任粮食部部长章乃器先生的故乡。

近年来,随着东源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对体育文化事业的要求也在不断增长。为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文化需求,繁荣我镇体育文化事业,我镇就把争创浙江省体育强镇当做重点工程来抓,先后投入500余万元用于体育文化事业,文体工作有了显著改善。主要做法介绍如下:

一、领导重视,保障体育事业发展

自开始创建省体育强镇以来,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创建省体育强镇的工作,多次召开体育文化专题班子会议。

(一)成立工作小组,确保组织领导。为了争创省体育强镇,我镇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科教文卫副镇长为副组长,党政办、社会事业办、老年体协、教育、企业等部门的负责人为组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由镇文体指导

站负责具体工作。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正常运行,保障了每创建工作环节的顺利完成!

(二)落实体育资金,提供经费保障。为了确保争创省体育强镇的经济有保障,镇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作为体育活动的专项经费。2008-2010年我镇用于体育活动的专项经费逐年大趋势的增加。对于村级体育设施采取镇里财政投入为主,村里负担部分的原则,积极落实体育资金,保障全镇体育文化事业有序开展。

(三)纳入党政工作议程,保证争创工作顺利进行。镇党委政府将体育文化工作纳入党政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确保争创工作顺利进行,主要工作:

1、将体育文化事业发展列入“十一五”规划;

2、将体育文化事业经费纳入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政府工作计划和财政预算,确保体育文化事业经费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

3、落实体育文化事业人员编制,专职专用;

4、把基层体育文化建设列为镇村两级干部工作考核,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大投入,完善体育设施建设

一直以来,我镇党委、政府就很重视文体健身场所的硬件设施投入。

(一)完成镇文体活动中心的建设工作。2009年我镇共投入447余万元,新建了占地2900㎡融群众健身、娱乐、休闲于一体的镇体育文化中心,室内拥有一座标准篮球场、100多平方米的棋牌室和多功能厅,室外放置适合不同年龄层的健身器材。同时投入400多万元在镇区防洪堤新建了1000㎡的群众健身场所,合理分布着羽毛球场、门球场、旱冰场等,周边绿化草坪环绕,环境优美、舒适。此外,全镇各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配备也迈上了新台阶,全镇29家规上企业纷纷建起篮球场、乒乓球室、健身房等设施。

(二)完善各行政村文体活动中心建设。我镇虽然地处山区,但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重视下,到2010年底,全镇13个行政村,村村达到文化阵地建设标准,村村拥有文体活动场所。

截止目前,全镇13个行政村拥有22个健身点,总面积超过20000㎡,远远超过了人均1平方米的标准。全镇拥有健身广场4处,篮球场13个,健身活动室3处,乒乓球室12处,共安放健身路径23套。基本实现“哪里都可以参加运动、哪里都有运动人群”。

三、全民动员,营造创建工作氛围

创建省体育强镇是一项形象工程,也是一项全民工程,为提高全镇居民的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创建省体育强镇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讨论、落实创建工作的计划和实施意见。

(一)通过全镇动员大会,号召全民关注。2010年6月,我镇召开了创建省体育强镇动员大会,13个行政村的两 委干部、镇文体负责人,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全体机关干部参加会议。会上创强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宣传发动工作,强调创强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全体干部都要认识到位,精力到位,措施到位。创强工作要有清楚的工作思路、坚强的工作措施、科学的工作方法。

(二)通过积极宣传,号召全民参与。创建工作中,加快体育设施建设是重点,健全农民体育组织、落实体育事业经费是保证,广泛开展农民体育活动、切实抓好宣传营造创建氛围是关键。镇党委、政府组织召开“创强”工作动员大会,宣传“创强”工作积极意义,并充分利用宣传栏、横幅、标语等形式进行宣传,共张贴标语56条,发放宣传资料3000份。同时部署各行政村及镇属单位多作宣传,认真开展健身知识的讲座,指导群众科学健身,提高体育运动水平。

四、精心组织,丰富群众文体活动

(一)组织培养体育骨干,带动群众参与。要丰富群众文体活动,就必须要有更多的群众参与活动,要有更多的群众参与活动,就必须要有体育骨干带头。2009年开始,我镇就采用了“村企文化互动,共建和谐家园”的新措施。通过让镇、村、企三家体育队伍结对的方式,进一步提高这些镇级文体骨干的文体水平,还解决了这些文体骨干的经费困难。除此,我镇还积极组织镇体育队伍参加县、市各类培训和比赛,进一步提高了队伍的水平和能力。

目前,我镇已有腰鼓舞、医疗保健操、功夫扇、门球等4个特色体育项目,拥有乒乓球队、篮球队、腰鼓队、舞蹈队等共10多支体育运动队,拥有队员近500人。同时,我镇成立了门球、篮球、健身气功、气排球、老年体育等5个制度健全、组织有序的民间体育协会。通过政府的正确引导,全镇上下呈现出“全民运动,快乐健身”的良好氛围。

(二)组织多样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生活。

为进一步丰富群众文体活动,镇党委、政府坚持每三年举办一次全民运动会。每年由镇文体指导站牵头,群众自发组织开展的各类文体活动在5次以上,内容涵盖蓝球、象棋、乒乓球、门球、老年气排球等项目。每年还举行“三八”节“国庆”节趣味运动会、“六一”小学生运动会、“九九”老人节运动会,以及春节农民运动等活动。

2007年和2009年,我镇成功承办了两届县老年人运动会,项目涵盖健身球、门球、跳棋、气排球等。活动增进了与兄弟乡镇的文体交流,大大增强群众体质。2009年,东源镇组队参加全县首届农民运动会,并取得团体总分冠军的好成绩。运动员在比赛中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参赛风格,对推进全镇体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五、加快发展、构建和谐东源

浓厚的体育活动氛围,良好的体育场地设施,有力的推进了我镇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吸引了大批的体育爱好者 篇二:2016老年体育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2016老年体育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老体协的指导下,我镇以县老年体育精神和《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体育工作的意见》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不断加大措施,强化落实,进一步健全组织,坚定信心,增强活力,推动了我镇老年体育工作的较快发展。现将我镇老年体育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党委重视,为老年体育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老年健身活动涉及面广,涉及人多,要搞好这项工作,必须为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镇党委、政府领导十分重视,一是将老年体育工作列入了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并多次在全镇各级会议上强调,一定要从政治和经济的高度来熟悉开展老年体育活动的重大意义。党政主要领导还经常听取老年体协的,及时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二是把老年体育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镇党委、政府在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引导老年人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大力开展推广了导引养生功、门球、太极拳剑等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活动项目。三是把老年体育工作纳入了今年的年终考核,年底按照老年体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打分,做到老年体育工作有计划、有考核、有总结,从而确保了这项工作的积极正常开展。

二、健全组织,确保老年体育工作正常开展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为老年体育工作正常开展创造条件。镇党委、政府成立了由党委副书记马俊华任主席,组织委员刘浩洋、退休老干部崔本润为副主席,组织、宣传、民政等7人组成的老年人体育协会,切实加强了对此项工作的领导调度。二是村级建立了由支部书记任主席,村两委各一名委员及离退休干部职工3—5人组成的老年体育协会。到目前,全镇40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老年体育协会。

三、建设阵地,为老年体育活动搭建平台

场地是开展活动的载体,为此镇党委、政府专门召开村和学校负责人会议,亲自研究部署,安排场地,先后修缮兴建了老年体育活动中心,敬老院、王府庄小学和郭楼小学门球场。二是镇党委、政府要求全镇40个行政村根据本村实际建立了老年体育活动室,并把各村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纳入了乡镇建设规划。到目前,全镇已有35个村建立了老年体育活动室。三是在镇敬老院安装了老年健身器材,建起了门球场、棋牌活动室等,县慈善总会还捐赠了健身器材,总计投资2万元。镇里每年还拿出6000元,除举办竞赛活动,还为老年人购置健身活动书籍和门球棒、门球等活动器材,为老年人创造了良好的健身条件。做到了活动有场所,健身有器材,保障了老年体育活动的经常开展。

四、培训骨干,搞好辅导,将推广普及工作落到实处

老年体育活动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内容,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建会之初,我

们成立了以退休体育教师为骨干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从中选拔了10多名工作热情高、组织能力和号召力比较强的同志,参加县里举办的指导员、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学成归来后,组织他们到马店、王府庄、郭楼、阳坝等活动站点,继续办班培训新的骨干。几年来,先后举办导引养生功培训班20多期,门球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20多期,太极拳剑培训班10多期,培训学员300多人,这支队伍象滚雪球式的发展壮大起来。目前,全镇共有导引养生功骨干69人,门球教练员、裁判员17人,门球队7支,太极拳剑表演队员76人。这些老同志十几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不计报酬,顶酷暑,冒严寒,风雨无阻,精心辅导,为老年人体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余热。退休老师张兴洲,虽然身患关节炎、胆囊炎,但依然坚持辅导工作,十几年来,由他举办的导引养生功培训班就有16期,培训学员100多人,他还是门球教练员,经常组织四面的老年人参加门球活动。

五、加大推广普及力度,提高活动质量,巩固发展成果 为进一步开展好老年体育活动,我们在推广普及,巩固发展和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上狠下功夫。一是举办老年体育竞赛和表演活动。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我们坚持每年举办导引养生功、门球、太极拳剑等活动各一次,并利用春节联欢会等重大活动,让老年体育骨干登台献艺,为他们提供切磋技艺、展示风采的机会。二是搞好研讨,提高辅导水平。我们相继成立了导引养生功、门球、太极拳剑等多个研究小组,研究小组坚持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学习理论,钻研技巧,研究解决辅导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辅导水平。三是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我们不仅参加县、市举办的比赛活动,还组队到兄弟单位学习交流技艺和工作经验,同时还邀请县老年体协的领导以及教员前来指导帮助,以此加强交流,增进友谊,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提高活动质量和工作水平。四是坚持座谈会制度。每月一次座谈会,我们请那些锻炼时间长,收效比较明显的老同志谈体会,谈看法,进行现身说法,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的行列中来,使老年体育活动不断巩固发展。

六、典型村工作情况

现我镇老年体育工作开展情况比较好的村有郭楼、王府庄、马店等村。一是各村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任主席,热心老年体育事业的老干部和老年人组成的老年体育协会。二是有健全完善的组织制度。三是建立了一支老年体育队伍,如:王府庄村成立了一支太极拳剑队伍。四是有固定的活动场所,郭楼村和马店村都建立了老年门球场。篇三:乡镇老年体育工作的总结-----镇老年体育工作的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扎实推进我镇老年人体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镇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和谐社区建设为核心,以创先争优为契机,全面推进老年体育工作,不断创新老年体育活动形式,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体育活动,丰富全镇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使全镇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完善领导机制,为老年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发展老年体育事业,组织建设是关键。为将我镇老年体育工作推向新高潮,镇党委决定设立老年体育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组织实施老年体育相关工作。我镇原有老年人体育协会和老年体育科学学会16个,今年又新增加4个。已建立镇老年健身体育辅导站,并按要求在每个行政村都建立老年体育辅导小组,做到“三网”配套。这些组织的建立,有效推动了我镇老年体育事业的发展。

二、成立老年文体表演队,为老年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推力 在镇老年体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村老年体协都纷纷组织成立老年文体表演队,成功激发了老年人参与文体活动的热情。其中以----健身舞蹈队、----村腰鼓队和----龙灯队三支老年文体表演队的带动能力最强,并产生明星效应,吸引了大批老年人参与相关健身项目。

三、加大经费投入,为老年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保证 本,我镇共投入“两会”的活动经费---万元,其中镇政府投入---万元,自筹---万元,社会赞助---万元。建立“两会”成员误工补贴制度,规定误工按每人每天补贴---元,并派专人负责监督实施,确保补贴资金落实到位。

四、完善基础设施,为老年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托

为改善老年文体活动场所不足的局面,各单位采用修建和改建的方法共设立老年文体活动中心----个,总面积---㎡,其中室内面积----㎡、室外面积----㎡。随着社区基层设施的日渐完善,为我镇开展老年人体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使得老年人能够更加主动、更加自由、更加多样的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

五、注重宣传推广,为老年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动力

一年来,工作小组注重向老年人宣传推广体育健生、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方面的知识,采用讲课的形式共进行----次宣传活动,出版了----期相关的宣传刊物。

六、完善服务体系,为老年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有了良好的硬件环境,我们又在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上继续下功夫。镇老年体育工作领导小组要求每位服务干部都主动与老同志联系进行摸底,根据他们不同的兴趣和特长,组建各类老年文体组织,积极开展门球赛、象棋赛、文艺展演、自我保健知识竞赛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七、再接再厉,不断进取,掀起老年体育工作新高潮

今后我镇将继续发扬热情奉献的精神,不断探索老年人活动新路径,拓展老年人活动新领域,真正做到态度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积极开展各种有益活动,努力营造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良好氛围,推进我镇老年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中共-----镇委员会-----年---月---日

下载昌宁县体育事业发展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昌宁县体育事业发展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01—2005东莞市体育事业发展情况东莞市体育事业发展情况总结

    2001—2005东莞市体育事业发展情况 2001年至2005年是我国第十个五年计划时期。“十五”计划期间,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体育事业也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在2004年雅典奥......

    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报告模仿

    青少年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青少年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核心和基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国青少年体育工作。2014年全国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

    发展体育事业 参与社会创新

    发展体育事业 参与社会管理 健全以人文本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草稿) ——海宁市体育局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启之年,是备战第十五届省运会开局之年,也是嘉兴市第七届运动会召......

    十二五体育事业发展新思路[全文5篇]

    立足体育事业服务百强目标 “十二五”体育事业发展总体思路研究 本溪县体育局 韩松泉 十二五是我县实现“进军百强县”的重要时期,面临着推动我县经济社会进一步加快发展,人民......

    乡镇体育局年度体育事业发展工作总结

    乡镇体育局年度体育事业发展工作总结 2015年,xx县体育事业发展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动适应体育工作新常态,以农村文化体育建设提升年为抓手,围绕中心,......

    关于加快体育事业发展的调研

    关于加快我市体育事业发展的调研近年来,我市体育事业围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坚持体育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以增强人民体质为......

    《山西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山西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发布时间:2007-03-12 字体:【大】 【中】 【小】根据《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

    关于加快体育事业发展的调研

    关于加快我市体育事业发展的调研近年来,我市体育事业围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坚持体育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以增强人民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