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公开课分数的意义教案

时间:2019-05-13 02:06: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年级下册公开课分数的意义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年级下册公开课分数的意义教案》。

第一篇:五年级下册公开课分数的意义教案

2018年秋期五年级下数学教研会教案

课题 :分数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认识分数单位,知道一个分数是由几个分数单位组成的。

2、让学生知道分数生活中的广泛用途,能运用分数的意义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单位“1”的含义,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单位“1”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具 准备:大圆片1个,小圆片8个,图片一个。

一、情境图引入

师:指导看教材18页分数情境图(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找到中国的位置,并找出图中小朋友们的对话框)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后引入。

二、教学新课 1 理解单位“1”

(1)师出示小圆片(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这个月饼的几分之几?(1/4)(2)师:这个1/4是把谁看着整体?(月饼)

师:下图,小英又买回一盒月饼共8个,并且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月饼的要求:

把这8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小圆片代替月饼,帮小华分一分吗?并画出分法示意图。

等学生独自完成后,抽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展示展示。师:每个人分得这8个月饼的几分之几?(1/4)

提问:刚才分出1个月饼1/4,现在又分出8个月饼的/4,这两个1/4一样吗?(不一样)

师追问:为什么不一样?(学生交流后师总结)

(3)练一练: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要求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每个分数分别是以什么作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师:通过上面的研究,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分数都是由一个物体或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

师总结板书单位“1”的含义:像这样由一个物体或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它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2、分数的意义

(1)完成“试一试”。师:在黑板上画出10根小棒,抽学生把它们平均分成5份,想一想,其中的1份是10根小棒的几分之几?其中的3份呢?(抽学生表示出来)

师:想想自己操作的过程,你能说一说什么是分数吗?

(学生讨论后可能这样表述: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1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但是这句话中出现了两个“几份”,所以我们一般把前一个“几份”说成是若干份。归纳并板书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2)师:你能说一说3/5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吗?它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学生回答)

(3)指导学生完成教材“说一说”。(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集体评讲)

三、巩固拓展

教材19—20页“课堂活动”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师生共同小结)。

五、课堂作业

练习六第1、4、6题

备课教师:周帮奇

2018年3月11日

第二篇: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教案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郑刚

教学设计理念:

1、关注学生的实际。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上展开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学生。

2、教学进程多途径。教学中将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对策,努力创造适应学生的教学方式。

3、“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角色转变的重心在于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5、数学是一种文化。教材简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习的难点是理解“把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来平均分”。分数的意义是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运算等的基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册第60~62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理解单位“1”,掌握分数的意义及分子、分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渗透认识事物的方法;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逐步提高提出部问题、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数学思考目标:

能对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作出解释,能有条理地解释问题解决的思考过程。

解决问题目标:

能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表述和交流,获得与同伴合作探索和相互交流的体验。情感与态度目标:

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分数意义的归纳与单位“1”的抽象。教学难点: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教学准备:教具(一盒12个小正方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我们来看大屏幕。(1/4)还认识它吗? 大家都会读,那么看到1/4你会想到什么呢?

大家有没有听清楚,刚才这两个同学在说的时候都有一个词用的特别好。一起说(平均分),你还能想到了什么?

大家看,老师这有一块饼,仔细观察一这块饼被平均分成了几份,其中的一份是这块饼的()

再看老师这还有一幅图,这次你想到了什么?

通过刚才的回答,老师知道了同学们对以前的分数知识学的还真不错,在我们刚才的举例中有像一块饼,这样的(一个物体)平均份的,也有把一米这样的(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的,但是呢,不管把什么平均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分数1/4来表示。师:都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

二、探究新知

1、平均分小正方体

大家看好了,老师手上有一盒小正方体,我想把这些小正方体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小正方体是这盒小正方体的(1/4)但是为什么没有同学选择用几个小正方体来表示呢?

为什么不用几个小正方体来表示呢?(因为不知道盒里有几个小正方体)

想不想知道?一起来看一下(12个)

再把12个小正方体平均分给4个同学,还可以用1/4来表示吗? 有不同的意见吗?

看来呀,现在明确了有12个小正方体,再把它平均分给4个同学,大家有不同的意见,那怎么办?

这样看,好不好,我们一起来分一分,到底是几分之几?俗话说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先把12个小正方体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圈起来表示是一个整体,然后平均分成4份,(师演示)一个人得到4份中的一份,也就是得到这些小正方体的1/4,现在明白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了,这其中的1/4它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3个)大家看清楚在这里面2个人就分得4份中的2份,那也就是这些小正方体的2/4,三个人呢? 刚才老师把这些小正方体平均分给4个人,那么你想把这些小正方体分给几个人呢?(学生可演示)

2、创造分数

刚才我们通过分小正方体得到了1/

4、2/

4、3/4(板书)那么你们想不想动手亲自分一分,创造出你喜欢的分数?等会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创造出你喜欢的分数。

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先听清楚活动的要求:

同桌一组,每组选择一种材料分一分,并说一说你得到分数的过程。演示时其他人认真的观察,仔细聆听,积极补充。开始活动,看哪个组会合作完成的又对又快。

看来创造的过程是充满快乐的,刚才我们很多同学都沉浸其中,老师也在下边也欣赏到了很多同学精彩的创造过程,那么哪个小组来把你们的创造成果给大家展示一下。

(把XX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X份取其中一份就是X 还有那些小组得到了不同的分数?让我们来看一下 刚才的演示让我觉得同学们还是充满创造力的,如果说在以前咱们把一些单个的东西平均分得到分数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平均分的对象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呢?(许多物体所组成的一个整体)

咱们全班同学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咱们62小学的全校同学也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3、分数的意义

刚才同学们创造了很多分数,老师这也有一个分数,一起读一读。(出示)在雅典奥运会上,我国的羽毛球健儿奋力拼搏,夺得的金牌总数占该项目金牌总数的3/5。

是不是觉得挺自豪的,想想这个3/5是怎样得到的?

如果老师把这段文字都去掉,只留分数3/5,想一想这个3/5又可能是怎样得到的呢?(学生自由回答)

看来呀有很多方法可以得到3/5,但是怎么说才显得全面呢?不全面请补充,还有补充吗?

(把一个物体,一个整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3份得到3/5)看来大家都说的比较全面了,现在自己在下面说说,很快的说一遍。刚才你们感觉在说的比较全面的同时还有没有其它的感觉呢,大胆的说出你的感觉,大家看把一个物体,一个整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3份得到3/5表示,有没有觉得挺麻烦的,一下子要说这么多东西。能不能想个办法,说得不麻烦呢?很短的时间讨论一下 一个物体,一个整体,一个计量单位这么多的词可以怎么办?(单位“1”)你是从那里知道单位“1”的?(预习)(提前预习真不简单)

其实在数学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把它 称为单位“1”一起读一读。

日常生活中那些具体的事物可以看作单位“1”呢?老师这有一首有趣的儿歌,仔细读一读(出示)

一只大饼一个梨,----------------一个物体 一吨稻谷一克米,----------------一个计量单位 一片树林一群鸡,-------------------一个整体 都可看作单位“1”。

想想除了这些事物可以看作单位“1”之外,还有那些事物也可以看作单位“1”?(学生举例(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的例子)

事实上得到分数时,不管是把什么平均分,都可以看作是把单位“1”平均分。那么了解了单位“1”谁能用更简洁的语言说说3/5它表示什么?

这下说的就更加简洁了(把单位“1”平均份成5份,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5谁能再举个分数让大家说一说 学生举例说完后 都会说了吗?

看屏幕:能说出表示什么意思吗? 3/()

把单位“1”平均份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三份的数。(用一个词特别好若干)()/5 把单位“1”平均份成5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把单位“1”平均份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这就是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

找出重点词

师:你觉得在这句话里,哪些词比较重要?

4、分子、分母表示的意义

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分子、分母表示的意义。

5、小结

学到这我们得交流一下,你对分数有了那些新的认识和收获呢?(单位“1”、分数的意义、分子、分母的意义)关于分数还有什么疑问吗?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数学是迷人的,但同时呢,又是富于挑战的,下面呢,让我们在挑战中展示自己的能力。看大屏幕

四、了解分数的演变

今天我们在研究中进一步认识了分数,其实呀,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开始研究分数了,大家想知道吗?看大屏幕

如果同学们还想了解更多的分数知识课后可以到网上查资料。

五、成语中找分数。

师:同学们学到这我们一起轻松一下,来看一个有趣的成语。(出示成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及相应画面。)一起读

师:听说过吗?谁能简单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师:人们通常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比喻做事没有恒心,如果我们就从字面上理解,把它看成是打了三天鱼,晒了两天网。那打鱼的天数是总天数的几分之几?还能找到其它的分数吗?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些成语,大家课后可以看看。十室九空、百发百中、九死一生、十拿九稳、万里挑一 师:其实不仅仅在成语中能找到我们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在其它各门学科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你仔细观察,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散发着它巨大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一个计量单位 一个整体

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第三篇: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单元备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外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能够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和约分,能比较分数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能够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和约分,能比较分数的大小。

教法与学法:

1、教学时,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概括,以发挥形象思维和生活体验对于抽象思维的支持作用。

2、教学中,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在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有实例、图示加以概括,建构知识的内涵。

3、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让学生在比较、迁移、推理的过程中牢固掌握知识。

课时安排:17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教材第45-46页)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意义。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

(1)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的几个?(3个)

(2)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的几个?(每人分得这个苹果的 2 1)

2、以21 为例,说说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揭示课题: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在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得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的产生及意义”(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预习新知。

让学生自学教材第45-46页的相关内容,学完后完成“自主学习”相关习题,并记录疑问。习题如下:

(1)71、92、53 各表示什么意思?

(2)填空

①小陈的妈妈买了5个苹果,每个苹果是苹果总数的()

②小青的妈妈买了一盒饼干,里面有12块,每块是这盒饼干的()

③127 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自我检测。

组织学生互相检查,并交流问题。

3、引导学生寻疑质疑。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讨论,并适当进行点拨,收集学生比较集中的问题,然后解答。

三、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结果。

1、教师出示知识点对应的练习,强调独立完成。习题如下:

(1)填空。

①把15个草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些草莓的(),其中3份是这些草莓的()。

②72里面有()个71、154里面有()个151。

(2)小佳计划7天看完《米老鼠学数学》这本书,平均每天要看全书的几分之几?5天能看全书的几分之几?

2、组内交流自己的结论。

3、教师抽查2-3个小组发言并评价。

4、教师归纳总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四、课堂基础过关训练。

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一的第3、4、5、6、7题。集体订正。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一个物体

一个计量单位

一个整体

单位“1”

一些物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教材第49例

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用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7/8是什么数 它表示什么 ?(板书:7/8)

7÷8是什么运算 它又表示什么 ?(板书:7÷8)你发现7/8和7÷8之间有联系吗 ?

它们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1)试一试,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2)指名学生回答,师板书。

2、教学例2:

(1)把3个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个?怎么表示?

(2)指名学生回答,师板书。

3、师出示自学提示:

①例题1中,每人分得多少个蛋糕?

(根据分数的意义,把1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个的1/3,就 是1/3个.)

②例2中,每人分得多少块月饼?

③讨论这两个例题中的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

④分数与除法有什么联系?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汇报分享:

1、小组汇报。

2、其它组帮助释疑。

3、讨论验证。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P51练习十二第3题,再集体订正。

2、填空。(指名口答)

7/10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的数.1÷21表示两个数(),还可以表示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

3、独立完成P51练习十二第4题,指名回答,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除法与分数的关系,当两个数相除除不尽时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由于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因此,我们只能说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故此,分数与除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整数除法中零不能作除数,那么,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被除数 ÷ 除数 = 除数 / 被除数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例1:1÷3=0.333„„(个)=1/3(米)例2:3÷4= 3/4 被除数 ÷ 除数 = 被除数 / 除数

(分子)(分母)

a÷b=b/a(b≠0)

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应用(教材第50页例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一关系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渗透“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大家知道除法与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用字母表示为a÷b=a/b(b不等于0),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也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自学例3,试着去解决问题。

2、求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就是求什么?把谁看成一个整体?

3、怎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三、汇报质疑

1、说说通过自学学会了什么?

2、说说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小组讨论:

(1)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的鹅是鸭的几分之几?用谁作标准数,该怎样计算

(2)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说说你的理由。

四、交流汇报

1、小组汇报。

2、其它组帮助释疑。

3、讨论验证。

4、师引导归纳: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都可以用除法计算,除数都作标准数,得到的商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都不能写单位名称。

六、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6、7、10题。

七、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八、课堂检测。(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应用

7÷10= 7/10 20÷10= 2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真分数和假分数(教材第 53页例

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并能正确区分的读写真分数、假分数及带分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带分数的概念。教学难点:对假分数实际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分数,但是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总会有分家的时候,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帮分数分分这个家吧?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学例1,什么叫真分数?

(2)自学例2,什么叫假分数?什么叫带分数?

(3)分数可以怎样进行分类?分成那几类?

2、汇报质疑

(1)说说通过自学学会了什么?

(2)说说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小组讨论:

①什么叫真分数?它有什么特征?真分数有什么意义?

②什么叫假分数?它有什么特征?假分数有什么意义?

③真分数与假分数各有什么特征?1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呢?

④什么叫带分数?怎样读写带分数?

3、交流分享

(1)小组汇报。

(2)其它组帮助释疑。

(3)讨论验证。

4、精讲点拔

在数学上把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的或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也就是说有一些假分数的分子恰好是分母的倍数,它们实际上是整数;而有一些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这样的假分数可以写成带分数。

(板书:真分数和假分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P54“做一做”的第1。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10题。

四、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真分数和假分数

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

„(小于1)

假分数: 分子等于分母的:

„(等于1)

分子大于分母的:

„(大于1)

有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带分数。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教材第53页例3)

教学目标:

1、会把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化成整数。

2、会把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整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转化成带分数的算理。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出示以下:

11/

4、11/

12、5/

5、7/

4、13/8说一说哪些是假分数?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有一些假分数的分子恰好是分母的倍数,它们实际上是整数;而有一些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这样的假分数可以写成带分数。那么大家知道怎么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吗?(板书课题: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二、新知探究

1、引导学生预习新知。

让学生自学教材第54页相关内容,学完后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假分数怎样转化成整数?

(2)假分数怎样转化成带分数?

2、汇报质疑

1、引导学生总结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可以用分子除以分母,能整除的,所得的商就是整数;不能整除的,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就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2、想一想:6/5=()独立练习,指名上台板演,集体订正。

1、小组汇报

2、全班交流质疑修正

3、根据学生的交流质疑情况教师归纳

(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它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要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只要用分子除以分母,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就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P54做一做第2题。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1题。

四、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3=3÷3=1

8/4=8÷4=2

7/3 是 6/3(就是2)和 1/3合成的数,等于二又三分之一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课(教材第55-56页练习十三第2-9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进一步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熟练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教学重难点:利用分数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课件出示)3/5 13/8 21/2 70/35 74/7

2、明确本节课内容。

二、基础练习

1、教材第55页练习十三第2题。

指名学生回答,要求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并联系实际,做出判断,说明理由。

2、教材第55页练习十三第3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教材第55页练习十三第4题。

组织学生根据题意列出除法算式,再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写出带分数。

二、巩固练习

1、教材第55页练习十三第5题。

指导学生从左往右看,从左往右填。让学生感悟所填假分数、带分数的大小。

2、教材第56页练习十三第6题。

要求学生用假分数、带分数表示途图中的涂色部分,让学生巩固带分数是假分数另一种书写形式的认识。

3、教材第56页练习十三第7题。

引导学生回顾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类问题的方法,学生可以根据分数的意义直接写出答案,也可以根据题意列出除法算式,再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写出答案。

4、教材第56页练习十三第8题。

组织学生独立写一写,再指名回答。

5、教材第56页练习十三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比较大小,师巡视,观察学生们比较大小的方法。

再引导学生先把题目中的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比较大小。

组织学生讨论:带分数和假分数哪个更容易看出数的大小?

三、课后小结(请同学们谈谈今天的学习体会)

四、课堂检测。(完成练习册相应练习)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第57页例1)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它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之间的联系。

2、根据分数基本性质,学会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同的分数,为学习约分和通分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运用性质转化分数。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7/

6、23/

9、3/

15、6/

8、9/12 谁来说说以前上分数的分数意义、分数单位及它包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同学们初分认识了分数,那么分数有什么样的基本性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自学设疑

1、自学57页例1并尝试完成它。

2、观察并找出它的变化规律。

3、它们的分子分母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4、什么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三、探究释疑

1、通过例1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说说你看不懂的地方?

3、小组讨论:

(1)说一说例1三幅图表示的分数的意义?(2)讨论总结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

(3)小组内说说你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4)小组讨论并举出像例1的分数等式。

4、自学57页例2并尝试完成。

(1)思考如何将2/3和10/24化成不同分母的分数而大小不变呢?

(2)思考怎样将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同的分数呢?试着总结转化的方法?

(3)说说通过学习例2懂得了什么?

(4)你还有什么疑问?

(5)小组讨论:

(1)把2/3和10/2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要使分数2/3的大小不变,分子应怎样变化,要使分数10/24的大小不变,分子应怎样变化?

(2)小组归纳总结转化方法。

四、交流分享

1、小组汇报

2、全班交流质疑修正

3、引导归纳: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五、巩固练习练习十四第1、3题

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1/2=2/4=4/8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最大公因数(教材第60页例

1、例2)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能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什么是因数?

2、写出12和16的所有因数。

二、新知探究

1、教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课件出示例1)

(1)同学们找一找8和12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交流指出8的因数,同时师板书(8的因数有:1、2、4、8。12的因数有:1、2、3、4、6、12)

提问: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学生讨论,师结合学生回答出示集合图)

指出:1、2、4是8和2公有的因数,叫它们的公因数。其中,4是最大的公因数,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适时引出课题:最大公因数(板书)

(2)练一练(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①教材第61页“做一做”第1题。

②教材第61页“做一做”第2题

3、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1)怎样求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2)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试着找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3)小组讨论,互相启发。

(4)指名汇报。

4、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1页的“你知道吗”,指导学生自学分解质因数的短除法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1)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2)短除法

指出:求两个所有的公有质因数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4、练一练(教材第61页的“做一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独立观察,每组数有什么特点,再进行交流。

小结: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有哪些特殊情况?

(1)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小的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2)当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三、巩固练习(教材练习十五第2、3题)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检测(完成课堂练习册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最大公因数

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公因数,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应用(教材第62页例3)

教学目标: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掌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的应用。

课前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小文家的贮藏室是长方形,这几天正忙着装修,他把李师傅请到家里,帮助他装修,他会整么装修呢?小文的爸爸要求选用正方形的地砖,选用几分米的才能不用锯分又能整齐地铺满呢?自学60页后再告诉老师吧?

二、自学设疑

1、装修的要求是什么?

2、可以用纸片摆一摆,用笔在纸片上画一画。

3、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边长最大是几分米?

三、探究释疑

1、说说通过学习例3懂得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疑问?

3、小组讨论:

(1)选用边长几分米的刚好铺好?如果用1分米的地砖,沿着贮藏室的长边要铺几块?宽边要铺几块?2分米和4分米呢?

(2)正方形的边长1、2、4和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3)什么是公因数?什么是最大公因数?

(4)怎么找16和12的公因数?怎么找最大公因数?

(5)归纳总结找公因数的方法。

四、交流分享

1、小组汇报

2、全班交流质疑修正

3、学生总结归纳

五、巩固练习(教材练习十五第5、6题)

六、全课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七、课堂检测(课堂练习上的相关练习)板书设计:

最大公因数

16和12的公因数:1、2、4 16和12 的最大公因数:4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约分(教材第60页例4)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重点:归纳、概括出最简分数的概念及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对分数进行约分,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1)24和32(2)40和85(3)70和90

二、自学设疑

1、自学例4相关内容。

2、什么是最简分数?

3、思考怎样化简分数?

4、什么叫约分?怎样进行约分?

三、探究释疑

1、说说通过学习例4懂得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疑问?

3、小组讨论:

(1)4/5的分子和分母有什么关系?你还能举出最简分数的例子吗?

(2)怎样把24/30化成最简分数?

(3)什么叫约分?(像这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4)约分还可以怎样写呢?

(5)总结约分的方法。

四、交流分享

1、小组汇报

2、交流论证

3、归纳总结出约分的方法。

五、精讲点拨

1、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最简分数。

2、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六、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5页的“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65页的“做一做”第2题。

可以把不是最简分数的通分约分化成最简分数,然后比较找出相等的分数连起来。

七、全课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八、课堂检测(课堂练习上的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约分

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约分。

分子与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最简分数。

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约分练习课(教材第66-67页练习十六)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概念的理解,能熟练应用约分的方法正确地约分。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约分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约分。

教学难点: 运用约分和最大公因数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提问:什么叫最简分数?什么叫约分?怎样约分?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互相说一说,然后在班上汇报。

二、练习指导

1、教材第66页练习十六第1题

学生口头回答,回答蓝色部分和红色部分哪个多些?为什么? 体温:这两个图的分数还可以化简为几分之几?

2、教材第66页练习十六第2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互相交流,教师指名订正。

3、教材第66页练习十六第3题

学生直接填在教材上,集体订正 师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4、教材第66页练习十六第4题

让学生根据最简分数的概念,判断哪些已经约成了最简分数,哪些没有约成了最简分数。然后把不是最简分数的继续约成最简分数。

5、教材第66页练习十六第6题

让学生先约分,写在教材上,在连线。

6、教材第66页练习十六第7题

学生独立思考,再班上进行交流,得出结论:先把这几个分数约成最简分数,再比较哪些分数相等,可以用同一个点表示,然后直线上表示出来。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66页练习十六第5、8题

组织学生读题,审题,理解题意,然后指名两位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2、教材第67页练习十六第66页第9题

引导学生根据插图中的两个时钟,求出睡眠时间,再和全天24小时比较,写成分数并约分。

四、全课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检测(课堂练习上的相关练习)

六、课外作业(教材第66页练习十六第10、11、12、13、14题)

板书设计:

约分及巩固练习

约分时通常要配合数的整除特征进行,一般要约到最简分数为止.第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最小公倍数(教材第68-69页例

1、例2)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教学重点: 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

掌握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什么叫倍数?

2、从0、2、5、9这四个数中,选出三个组成三位数。

(1)组成的数是2的倍数有:()

(2)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的有:()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4和6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公有的最小倍数是多少?

(2)学生独立完成,再互相交流。

(3)指名学生回答自己的方法。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方法。(4)自学课本第68页内容并完成以下问题:

①什么叫公倍数?什么又叫最小公倍数?

②两个数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5)学生汇报得出结论:12、24、36„是4和6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12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2:怎样求6和8的公倍数及最小公倍数?

(2)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试着找出6和8的公倍数及最小公倍数。

(3)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再全班交流。

(4)观察一下,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5)明确:两个数的公倍数都是最小公倍数的倍数。(板书)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68页的“做一做”

独立完成,再进行交流订正。

2、教材第69页的“做一做”

独立完成,观察每组数有什么特点,再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出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两种特殊情况:

(1)当两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当两数只有公因数1时,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

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公倍数。

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中最小的那个数叫最小公倍数。

两个数的公倍数都是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第十三课时

教学内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教材第70页例3)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会运用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会运用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前面我们学习的给贮藏室铺地砖的例子吗?已知贮藏室的长和宽,要求用边长为整数的长方形地砖把贮藏室的地面铺满,求选用地砖的边长,也就是求什么?(学生回答)

对,也就是求长和宽的公因数。现在我们反过来,如果已知一种墙砖长3分米,宽2分米,要用这种墙砖铺一个正方形(用的墙砖必须都是整块),那么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同学们想一想:这两个问题的区别在哪?(学生讨论交流)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教师出示例3情境图

(1)师:如果用这种墙砖铺一个正方形(用的墙砖必须都是整块),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

学生小组内讨论解决方法,分小组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用课件呈现边长为6分米、12分米„的正方形。

师:正方形的边长还有可能是几?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组织学生再小组内说一说。

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只要找出2和3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就知道所铺正方体的边长了。

3、找出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的数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然后汇报。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和3的公倍数:3、6、9、12、15、18„得出正方形的边长最小可以是6厘米。

4、回顾与反思

5、在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上画一画,看答案对不对。

归纳总结: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吧铺砖问题转化成求公倍数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71页练习十七第6题。

使学生明确这是最小公倍数的应用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做出解答。然后让学生说一说问什么是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教材第71页练习十七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

2和3的公倍数:3、6、9、12、15、18„

正方形的边长最小可以是6厘米。

第十四课时

教学内容:通分(教材第73-74页例

4、例5)

教学目标:

1、在复习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问题。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并能比较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 掌握通分的方法,掌握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运用分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是陆地多还是海洋多吗?陆地占地球的多少呢?海洋又占多少呢?请把书翻到73页去学习一下吧!

二、自学设疑

1、自学例3,试完成:以地球为单位1,陆地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海洋面积约占地球面积的()。

2、归纳两组分数中的两个分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怎样比较大小?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怎

么比较?

三、探究释疑

1、说说通过学习例2懂得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疑问?

3、小组讨论:

(1)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方法。

(2)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方法。

四、交流分享

1、小组汇报

2、交流论证

3、归纳总结出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五、二次探究通分的方法。

自学并讨论:

1、自学例5,并试解决并找出比较出黄豆和蚕豆哪个蛋白质含量比较高?

2、分子分母都不相同怎么比较?

3、什么叫通分?怎么通分?

4、归纳总结:

像例5一样将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时可以利用通分的方法将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和原来相等的同分母分数比较分数的大小。

六、巩固练习

1、教材第73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2、教材第74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方法。

七、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通分

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

第十五课时

教学内容: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材第77页例

1、例2)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熟练、正确地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2、培养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两位同学进行登山比赛,从山脚到山顶甲用了5 6 时,乙用了0.8时,那位同学爬得更快。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进一步的学习中,常会遇到一些比较分数、小数大小的实际问题和分数、小数的混合运算。为了便于比较和计算,就需要把分数化成小数,或者把小数化成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1。

(1)想一想:用分数和小数分别该怎样表示?

(小数表示为3÷10=0.3(m)、3÷5=0.6(m);用分数表示为3÷10=310(m)、3÷5=35(m))

(2)表示的结果是不是一样的,为什么?

明确:分数和小数之间是可以互化的。

2.怎样能较快地把小数化成分数呢?

(1)思考:0.1、0.01、0.001„„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2)把0.3和0.6化成分数可以怎样写?

(3)尝试转化0.07、0.24、0.123。

(4)把小数化为分数时需要注意什么?(明确:能约分的要约分,化成最简分数。)

3.怎样将分数化为小数?(出示例2)

(1)思考:该如何进行排列?

(a可以把所有的小数化成分数,通分后再进行比较; b把所有的分数化成小数来比较。)

(2)观察化简前的分数,分母和小数有什么关系,有规律吗?

(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

(3)请再观察分子和小数有什么关系?(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

(4)学生独立转化 910、43 100 为小数分别是多少?(预设:学生会发现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直接写成小数。)

(5)学生尝试转化725、11 45 为小数,说说分别运用了什么知识?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77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2、教材第7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方法。

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检测(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板书设计:

小数和分数的互化

小数化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化小数用分子除分母,除不尽时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

第十六课时

教学内容: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练习课(教材第78-79页练习十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巩固对分数和小数互化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学会判断某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难点:会运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请你回忆一下,小数怎样化成分数?分数怎样化成小数?

学生回忆并回答互化方法。

二、练习指导

1、完成教材第78页练习十九的第1题。

学生观察图,结合分数和小数的意义思考并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请学生说一说每个图中分数和小数的意义。

2、完成教材第78页练习十九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78页练习十九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注意审题,使学生明白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都是用除法计算,然后用分数表示所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4、完成教材第78页练习十九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注意审题,除不尽的要保留两位小数。

提问:你知道如何判断一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吗?请你自学教材第79 页的“你知道吗”。(学生自学,看教材质疑。)

小结: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请你应用这个规律,判断一下教材第99页练习十九的第5题中的各数,看看与我们刚才计算的情况相同吗?

5、完成教材第78页练习十九的第6题。

让学生在直线上面的框里填上适当的小数,在直线下面的框里填上适当的分数。投影仪展示结果,集体订正。

6、完成教材第79页练习十九的第7题

引导学生审题,弄清题意,完成第1 行的两个空,说一说思考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表中其它各空。

7、完成教材第79页练习十九的第8题。引导学生先审题,再独立完成,交流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9页练习十九的第9题.引导学生审题,再独立完成,交流方法。

(1)统一成小数比较:6/5 ≈0.83 因为0.83 <0.9,所以 5/6<0.9

(2)统一成分数比较:0.9 =

9/10,9/10 = 27/30,27/30 ﹥25/30,所以 0.9﹥5/6

2、完成教材第79 页练习十九的第10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方法。

(1)统一成以小时为单位的数,再比较。

(2)统一成以分为单位的数,再比较。

提醒学生注意:速度相同,谁用的时间长,谁家离学校的路程就远成小数有什么规律?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通过复习,我们能够更加熟练、正确地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并能应用分数和小数互化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同时,我们还研究了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

五、课堂检测(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

第十七课时

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教材第80页,教材第81-82页练习二十)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及知识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掌握整理和复习知识的方法。

教学重点:归纳、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个单元的知识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复习一下这个单元的知识。

二、归纳提高

1、引导学生归纳、梳理知识点。

提问:回忆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几部分知识?每部分又有哪些主要概念?这些概念之间有什么联系?你能试着归纳出来吗?

学生自己试着归纳,然后请学生汇报发言,集体补充。老师随着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2、应用知识练习。

(1)完成教材第80页的第1 题。

先独立完成填空,集体订正。

然后讨论:分数意义是什么?分数单位是什么?分数和除法有什么关系?

(2)完成教材第80页的第2 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用到了本单元学习的哪些知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81页练习二十的第1-4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再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81页练习二十的第5、8题。

组织学生读题,弄清题意,理解问题的实质是求什么,这两个题有什么区别。

3、完成教材第81页练习二十的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比较分数的大小有几种情况,怎样分别比较分数的大小。

4、完成教材第81页练习二十的第7、9题。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个别指导,然后指名汇报。

5、完成教材第81页练习二十的第10、11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等概念更加清楚。同时,进一步明确了这些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灵活应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五、课堂检测(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

第四篇:五年级下册公开课分数与除法教案(定稿)

《分数与除法》公开课教学设计

杨集乡中心小学 刘延新

2016年3月22日

234

/除数(b≠0)

任课教师:刘延新 2016年3月22日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a ÷ b = a / b

第五篇: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公开课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公开课教学反思

首先谈谈课前的主要困惑:

1.知识之间如何串联?本节课的知识点较多,包括: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单位“1”、分数单位、分数的发展史,这些知识有的是互相牵扯,有的是互有联系,如何过渡?

2.学生动手操作是否必要?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有过一些经验,从图中也可直观看出平均分后的结果,那么还要不要动手操作? 3.如何顺利导入?是从难点单位“1”入手,还是从本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入手,还是……?

4.是否要逐字逐句的扣概念?对于分数的意义中的重点词如“一个物体”、“一些物体”、“一个整体”、“平均分”、“若干份”、“一份”、“几份”?

5.提供学生什么样的材料?是只给一些物体的,还是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的材料都给学生?

6.对知识的拓展到什么程度?学生对概念的认知需要从初步理解到深入理解,那么也需要有一定程度上的延伸,如何把握这个度?

自我反思: 1.出现的问题:

(1)整个教学中,没有对分数的意义进行规范的定义,或看书完善。本来是想借助操作,让学生明的不管分的物体是多是少,只要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四分之一来表示,进而将一个整体的概念扩展到大数目。但是对于操作后的思考,引导得不得力,导致学生无法说出“核心”。

(2)没有处理好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老师的讲授的关系。感觉老师在课堂上说得比较多,学生说得少。有的需要学生多说的地方,学生不说,师就自己包办了。

纵观这堂课,我虽然注重学生动手操作,但过多的干涉学生的操作过程,不能做到真正地“放手”,可以学着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总结方法,因为回忆的过程、进行总结的过程,就是一个知识的回顾、罗列、巩固的过程。(4)课堂语言:应该精炼、具有逻辑性、严密性,避免语句的重复,把时间还给学生;其次,语速过快,学生还没有完全消化知识点,我就已经进入下一个缓解,导致整堂课的学习氛围不佳,没有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如何改进自己今后的教学:(1)让学生操作实践

《课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应该让他们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来,在操作中感知,在实践中升华。(2)让学生畅所欲言

上课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展示、再全班交流,这一环节实现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它既是生生之间的互动也是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形成条理化,规律化的知识结构。

(3)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注重体现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理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特别注意运用不同的方式让每个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结果,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升认识。

下载五年级下册公开课分数的意义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年级下册公开课分数的意义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的意义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分数的意义”教案 教学内容: 分数的意义 重点难点: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教案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江西省赣县城关第三小学叶荣莉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意义练习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意义练习 1.用分数表示各题的商。 2÷3=4÷5=15÷6=24÷11=9÷10= 2.在里填上分数。 6分米=米36秒=分 20分钟=时 7时=日 5克=千克8毫升=升 3.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数的意义 苏教版

    分数的意义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第52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教材分析《分数的意义》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在......

    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意义》说课稿[五篇材料]

    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意义》说课稿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

    分数的意义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大全)

    第二单元: 分数的意义 主备人:江燕平审核人:吴英 副备人: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原因。 2、使学生在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 3、培养学生抽象......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本节课我教学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这是一节概念课。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1. 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经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2. 培养初步的观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