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惊弓之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惊弓之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①了解“惊弓之鸟”的原意,知道这个成语现在的意思。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①学习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和读人物语言猜心理活动的读书方法。
②学习对话描写的好处。
③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的方法和用因果句的表述方式
3、情感目标: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重点难点
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教学准备
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说话训练,导入新课。
师:(课件:更羸是手)“更羸是手”通吗?把“手”移后,加一个什么字就通了?
预设:
更羸是射手。
更羸是猎手。
更羸是能手。
师:同学们都说对了。这里的“手”是什么意思?
生:是“人”的意思。
师:哪些词语中的“手”也是“人”的意思?
(有:歌手、选手、对手、枪手等。)
师:(课件:更羸是……能手)谁能说得更具体些?
生: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二)学习1至7自然段
(1)师:从哪里看出更羸是射箭能手呢?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上述问题,准备回答:(预设:我从这里看出来的:更羸随魏王打猎时发现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告诉魏王:“大王,我不要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前面二
人的对话。)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二人的对话。在指导朗读时,要学生和人物的情感产生共鸣,以情带声。要让学生体会更羸的自信,魏王的怀疑的心理,然后再朗读人物的话。当让学生体会魏王在看到大雁掉下来以后的惊讶和兴奋时,“啊!真有这样的本事!”让学生猜想魏王此时的表情和内心的情感变化。师:会读书的能通过一句话猜到文中的人物在想什么,那魏王会想什么?(生回答)教师:看读人物语言猜心理活动的读书方法能 加深我们对文章的理解。再抓住“啊“字的两种读法让学生读中体会自己适合哪种读法。
(3)朗读感悟后师小结:作者虽然写了几句简单的对话描写,当正因为这巧妙的对话描写让我们细细品味朗读使我们和课文里的人物产生了情感共鸣,真正读出了他的内心的情感,看来对话描写能使文章具体生动,让我们想到当时的情景,希望大家写作文时也会采用这种方法
(三)、学习8自然段
师:更羸果然不用箭就把大雁射下来了,太神奇了!现在我们要向更羸学这一招推理的本领,来破这个“惊弓之鸟”案,破案先要干什么呢?生:找线索。师:对,我们先找第一条线索:请找一找,课文中哪一个字置大雁于死地?注意!把让大雁送命的字圈出来!
生:“嘣”!
师:为什么“嘣”置大雁于死地!
生:(齐说,七嘴八舌地)“嘣一声响后,那只大雁忙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从半空中掉下来。”师:不是箭而是“嘣”的一声置大雁于死地。一个合格的警察还要抓住这条线索继续破案:更羸为什么只拉弓不用箭一声“嘣”就能射下大雁?这条线索怎么理清?我们先去倾听作者是怎么告诉我们的。(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自读自悟。)然后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前因后果。
师:我们发现置大雁于死地的是“嘣”的一声响。现在我们假设一下,如果跟魏王去打猎的是你,你也这么“嘣”的来一下,大雁会不会掉下来?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会。
师:既然你也有这个本领,更羸还称得上是“射箭能手”吗?他的本领又高在何处呢?
……(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更羸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师:老师觉得一个有责任性的警官破案到一定程度时,肯定会想:这个案子好不好结呢?能不能让人们信服?师:(满腹疑虑地)只拉弓不用箭大雁就直掉下来,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也就是究竟是谁害死了这只惊弓之鸟?
学生通过交流明白是鸟自己害了自己,因为它第一次受到了箭的伤害,第二次碰到类似的情况就惊了,其实它只要不惊,不往上飞,伤口也就不会裂开,也不会直掉下来了……
师:一个真正令人信服的警官,弄清案情后,应该向人们陈述报告,交代说明案情的前因后果。(让学生自读课文,到实物投影前一边演示一边说。)
练习说话:这只受箭伤的大雁,只要(),就()。(学生交流深刻的明白成语的原意。)那么,我们学这个成语故事有什么意义?(学生交流明白成语现在的意思并插播有关运用这个成语的课外资料。)
(四)说话训练
课文完了,魏王应该还有话对更说,可文章却没写,你们能不能加几句。
(五)教师总结
更果然名不虚传,他的箭术令人佩服,他的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更令人赞叹不已,值得我们学习!并且我们通过这个故事还明白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含义。
(六)、课外作业
1、给亲戚朋友说说《惊弓之鸟》的故事。
2、查阅资料,了解以下词条的内容和意思。
杯弓蛇影 ;
草木皆兵 ;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
通过执教《惊弓之鸟》这节课我想从一下三点进行反思:
一、破案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的神奇而富有刺激。这一引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为整堂课创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探究情境。研究的第一个问题:“更羸为什么只拉弓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在期待中强烈地激起学生“倾听”文本的欲望,既“倾听”文本作者的言说,又“倾听”自己(同学)的言说,作品的意义在两种言说的交融中得以构建与生成。
二、这节课我还重视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对话。所以在指导朗读时,我首先先让学生和人物情感产生共鸣,以情带声。让学生体会更的自信,魏王的怀疑,并让学生猜想他们当时内心在想什么。这样孩子们充分与文本零距离接触,与作者的心灵去碰撞,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然后通过朗读表现自己的感悟,这样也就轻而易举地收获了朗读的硕果。其次,在体会魏王惊讶和兴奋一句时,抓住了一个“啊”字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声调进行反复的朗读对比。在学生充分比较之后选择合适自己的读法,从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体现了朗读的自主性和多元性。
三、从整体回顾这节课,我努力达到了知识教学和品质提升融为一体,工具性与人文性在这节课得到一个完美的结合。因为作为教师的我不管备课还是讲课时,心里总是有着一个清晰的三维目标。所以我注重内心体验的同时还十分注意读书方法的指导。比如读人物语言猜心理活动的读书方法能加深我们对文章的理解,抓重点词理解文章也是一个好读书方法等等。这样学生就能不但“学会”还能做到“会学”。
第二篇:《惊弓之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定稿)
三年级上册《
10、惊弓之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教学重点:
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教学难点:
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成语故事《惊弓之鸟》。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课件出示生词,指名读,正音。指名领读。齐读。指导多音字“更”(PPT出示)
3、4、课文写了几个人物?主要写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
二、品读课文,感悟情感。
(一)学习第一段。(过:更羸是什么人呢?)
1、指名介绍更羸。
2、课件出示第一段第一句(射箭能手、有名标红色)
3、理解“ 射箭能手”。指名说说:“ 射箭能手”是什么意思?
联系实际说说“画画能手”是什么意思?再夸城我们班都有哪些能手?
5、理解“有名”。(过:那更羸是——生:有名的射箭能手。)
指名说说“有名”的意思,可以换成什么词?(出名、远近闻名——)
6、出示第一段第三句
师:如果你是射箭能手更羸看到这样的一只大雁,你会想什么......7、课件出示更羸和魏王的对话过: 是吗?魏王感到疑惑。
1、课件出示第二段。(红字:疑惑。)
2、理解什么叫“疑惑”?指名回答,那该是什么样的语气,你能读一读吗?(2人)
师:如果你是更羸,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态和语气?生答(会有骄傲的语气吗?为什么)
指导朗读,(2到3组读一读)
(四)学习第四段。
过渡:有,更羸说,我可以试一下。那就试一下吧!
1、2、出示课件第四段。(红色字:直,直。)
指名读,正音,评价小结:朗读时要养成字字入目的习惯,不能添字漏字。
3、师反问:大雁掉下来了吗?——大雁掉下来了吗?——我没有听见弦声呀!
4、5、:“嘣”,介绍:这是弦发出来的声响。怎么读? 齐读第四段。(师:看看这次大雁会不会掉下来?)
评价:这么响呀,我都吓一跳了,怪不得大雁也被吓到了。
6、这两个“直”是什么意思?师:别急,在课文的最后一段有解释,请同学们拿起笔来,边读边找,再画出来。7、8、9、指名回答。(师小结: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我们常用的学习方法。)出示折纸演示。(师读第五段,2生演示。)
师小结:同一字,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怕表达的意思也不同,我们要据词选意。
10、指名读(2人)
10读第五段,要求边读边想象。
(五)学习第六段。过:啊,真有这样的本事!1、2、3、4、课件出示:第三段、第六段说的话,标点用红色标出。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读出不同的语气吗?
小结:呀,不仅文字会说话,连标点符号也会传情呀!同学们,我们读书时不但要看清文字,还要仔细琢磨标点符号所表达的语气呀!
5、6、刚才魏王不相信,现在大雁真的掉下来了。(课件:第五段的话)指导读。
师:是呀,更羸的确是射箭能手呀,读——
是呀,更羸太厉害了,我太崇拜你了。读——
(六)学习第八段。师过:奇怪,真有这样的本事?要是别的大雁,拉一下弦,他也能掉下来吗?(生)这是一只怎样的大雁?1、2、3、4、指名回答。(第6或第8段)
师:更羸怎么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呢? 指名读第8段,正音。
出示课件。(第8段,红字:更羸说—飞得慢-叫得悲惨-一听到弦响-它一使劲—-)
5、6、师生合作读,师读红字,生读其他部分,老师板书。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更羸分析思考的过程。
课件:大雁因为——,所以飞得慢慢来;它因为——,所以叫得悲惨。它一听到弦响,因为——,所以拼命往高处飞。它因为——,所以就掉了下来。
(七)学习“本事”。
1、当时更羸发现这只大雁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出示课件:更羸仔细看了看,指着大雁对魏王说。)
2、联系全文,想想更羸能让这只大雁掉下来的本事是什么?(2人)板书:仔细观察。
4、小结板书:仔细观察,合理分析。
四、布置作业
1、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听。
3、收集这样的成语故事。
板书
合理分析
惊弓之鸟看 慢 仔 听析惨伤细观察
第三篇:惊弓之鸟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专题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成语故事《惊弓之鸟》(板书课题),认识了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更羸的射箭术到底有多厉害呢?让我们一起去文中一探究竟吧。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默读课文,思考: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四人小组讨论,并说说理由。
1、汇报,电脑出示句子: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2、谁愿意扮演射箭能手更羸,表演动作?谁来配音?
汇报、评价:
例:大雁在高高的蓝天上飞翔,它能听到弦响吗?更羸还不够用力!“嘣”的声音不够响亮,大雁根本没听到呢!谁再来读一读?齐读
3、大雁听到弦声后有怎样的反应?(汇报、师演示、点读、齐读)
4.观察这个句子,有什么发现?两个“直”字分别是什么意思?假如把我们的手当做一只大雁,听到弦响后,大雁的飞行路线是怎样的?
师生动作演示,引导学生理解直的不同意思。“直”:拼命、垂直
(二)魏王目睹这这一情景,有什么反应? “大吃一惊”,大吃一惊是什么表情?谁来演一演?谁能读出这种感觉?点读、男女生读
1、在没有亲眼目睹这一幕之前,魏王有什么表现?
“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你能带着这样的感觉读一读吗?
2、从“信不过”到“大吃一惊”,魏王前后的表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能通过朗读读出来吗?接下来请同学们看到课文2-6自然段,四人一小组分角色读朗读,注意读出人物的语气。
点读一组、评价、再读一组,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师读旁白。
四、学习第9自然段。
1、让魏王感到更加奇怪的是什么? 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
2、更羸是怎么知道的? 3.默读第9自然段
(1)更羸说了几句话? 用笔做上记号。
(2)更羸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观察)从“悲惨”一词中你读出了什么?
(4)更羸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了怎样的分析?汇报
从更羸的分析中你知道这是一只怎样的大雁?可以用几个词语进行概括吗?相机解词:孤单失群。
(5)看来这不仅是一只箭伤未愈的大雁,还是一只孤单失群的大雁。老师板书:箭伤未愈 孤单失群
接下来们一起去看看更羸是怎样分析的。(6)师引读,生回答:
师:飞得慢,是因为„„ 师:叫的悲惨,是因为„„
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
之所以叫得悲惨,是因为„„(点答、分组读)
(7)这两个句子还可以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表达,谁来试一试?(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叫得悲惨。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飞得慢。)师生合作读。
(8)请2生读例句,生观察这两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注意“所以”后面说的是结果,“因为”后面是原因,分别黑色、红色区分。提示:像这样结果在前原因在后的句子就是因果倒装句。(9)师生读(师问、生答)。男女生读。
过渡:更羸根据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惨,分析出这是一只伤箭未愈、孤单失群的大雁,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判断。(8)点读、齐读、自读、填空
2、如果你是魏王,听了这样的回答,你会怎样评价更羸?
(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齐读感受更羸高超的分析推理能力。
(五)揭示课题,总结全文。1.理解“惊弓之鸟”成语的意思。
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以为又有箭射来,拼命往高处逃命,可见这是一只——(生)惊弓之鸟(师指课题)
“惊弓之鸟”是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你们在电影、电视或者读过的故事里看到过这种人吗?
(师举例:有人打了败仗很恐慌,听到风吹草动以为是追兵来了,害怕得不得了,慌忙逃跑,这些人就是惊弓之鸟。)
(有的人被蛇咬过一次,以后看到草绳就害怕,成了惊弓之鸟。这种人是胆小鬼。)
3、师:你们愿意做惊弓之鸟吗?当我们受到打击,遇到挫折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七)作业:练习复述课文。
(八)板书
10、惊弓之鸟
观察
慢
悲惨
更羸
分析
箭伤未愈
孤单失群
判断
拉弓
掉下来
第四篇:惊弓之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老红光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惊弓之鸟》。(出示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更羸放空箭射下了一只大雁。
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真有这么奇怪的事情吗?事情到底是怎样的?请同学们翻开书,把课文默读一遍,注意默读的速度。
二、走进《惊弓之鸟》,了解事件因果
(一)(1)出示句子:(更羸仔细看了看从远处慢慢飞来的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生齐读。更羸看到了什么?这句话中,仔细两个字能不能去掉?只要就体现了更羸的自信,指导学生读出自信的语气。
(2)魏王相信吗?他的反应是怎样的?出示句子,指导学生读出怀疑的语气(信不过自己的耳朵,抱有怀疑态度。)
(3)更羸又是怎么回答大王的?这句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诚恳(“请让我试一下。”更羸很诚恳。)
把更羸和魏王的连起来读一读,朗读时要注意更羸与魏王的语气。师:那么大雁是怎么被射下来的?
(二)如何射雁(次重点)
1、出示: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2.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这个自然段这么长,可是却只有一句话!
你们看,它中间一连用了几个逗号?(6个)要读好它可不容易,请同学们自己先好好地读读,待会我们看看谁能非常正确、通顺地把它读下来。学生自读。齐读。
3.虽然只有一句话,可是却又讲了好几层意思,请大家再仔细读读,看看它先讲了什么,后讲了什么?(先讲更羸怎样射大雁的,再讲大雁听到弓弦响声之后的反应)
是呀!现在谁能用你的朗读让我们大家都看到这两幅画面?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4.这段话讲了两层意思,你能不能再读读这段话,把这两层意思读到这个填空题里去呢?指名读,齐读(逐步出示填空内容)。
(1)更羸(),只听得(),那只大雁()。
第5自然段有两个“直”字,这两个“直”字意思一样吗?(不一样。“直往上飞”是说大雁听到声音后,心里害怕,使劲往上飞,飞得急。“直”就是指大雁飞得急。“直掉下来”是说大雁已经不能飞了,从空中直直地掉了下来。“直”是垂直的意思,说明大雁掉得很快。)
5、那你能不能把大雁当时的样子,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呢?理解“惊弓之鸟”本意。齐读。
幻灯动画演示:先斜向上飞,点击图片“弦响”,后垂直掉下来
6、魏王看到大雁掉了下来,有什么反应?(魏王大吃一惊:“真有这样的本事!”惊讶感叹的语气。)更羸真有这样的本事吗?他是怎么回应魏王的?(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7、更羸是怎么判断出那是一只受过伤的大雁的?
(三)是何原因
1、更羸是怎样一步步推断出不用箭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仔细读第9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更羸观察到的情况、分析的情况和判断的情况。默读第九自然段,按照以下思考题自学:(1.)更羸说了几句话?(2.)每句话说了什么内容?
(3.)用横线标出更羸看到的和听到的,用波浪线标出更羸的分析。出示: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1)更羸的这一番解释总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呢?请同学再自己读读这番话,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2)跟你的同桌说说,汇报。第一句看到„„,听到„„(变红字)
2、课文中先写了更羸用眼睛——看到的,用耳朵——听到的。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我们就叫——观察。板书:飞得慢
叫得惨 观察。
(1)那第二句话再写什么呢?。板书:箭伤作痛 孤单失群(变蓝字)由观察而进行思考想象,我们就叫做——分析
请学生再齐读第一、二两句。
(2)也就是说更羸看到„„想到„„;更羸听到„„,想到„„。
3、那后面两句又写了什么呢?我们也一起来读读。(变绿字)
(1)是呀,正是因为大雁的害怕导致大雁直往上飞,最终直掉下来。那它害怕什么呢?当时,它在想些什么呢?生说,理解“惊弓之鸟”一词的表面意思。(板书:心里害怕)
(2)其实这些更羸早就预料到了!由箭伤未愈、孤单失群,更羸料定大雁听到弦声,一定会„„,由心里害怕,一定会„„最终导致„„。这样一步一步的思考过程,我们就叫——推理。板书:推理。
4、你能用因果句式想魏王说说更羸的推理过程吗?学生练说,齐读
5、你有什么话对更羸说吗?
三、走进《惊弓之鸟》,领悟人生哲理
1.读了这个成语故事,你们来说说到底是什么害死了这只大雁?
生答。预设:它自己;它自己的胆小;它自己吓自己;它自己因为受过箭伤,当再次听到弓响,就过于害怕,以致于伤口裂开而掉下来了。
2、如果你是那只大雁,你觉得怎样做或许还有生的希望?
3、是呀!可见这是一只怎样的鸟?你知道“惊弓之鸟”的意思吗?而现在,我们常用“惊弓之鸟”来形容人。
4、那你们在读过的故事里或现实生活中见过这种像“惊弓之鸟”似的人吗?
(1)老师先来说一个:一天夜里,有一个小偷溜进了人家的院子里,正想偷东西,这时,一只大黄狗扑了过来,狠狠地咬了它一口,小偷忍着疼痛,飞快地逃跑了,后来,他一听到狗叫,心里很害怕。用我们学过的一个成语可以是什么?
(2)你们也有这样的小故事吗?
5、学了课文,你还有什么收获?
(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他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并且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这种正确的思维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四、布置作业
1、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听。排演课文。
板书
10、惊弓之鸟
观察:飞得慢
叫得惨
思考:箭伤作痛 孤单失群
结果: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
第五篇:第二课时惊弓之鸟教案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叶玉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
2、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
三、教学方法:
1、角色扮演教学法:课堂上根据教材内容中人物的要求扮演相应角色,进行分角色朗读。
2、朗读体会法:简化阅读教学中的讲读环节,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从而体会更羸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
四、教具准备:课文插图
五、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惊弓之鸟》。
齐读课题。
二、复习生字新词
三、揭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朗读感悟,解决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
2、思考,讨论:
(1)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写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这件事?(2)更羸到底有没有将大雁射下来呢?是哪几自然段?(3)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2)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3)“惊弓之鸟” 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3.交流
(一)师:哪几个自然段写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这件事?
1、指名读1—4自然段。
2、更羸打猎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看到的那只大雁的?
3、更羸指着大雁说了什么?更羸和魏王说话时语气怎样?(更羸很有信心,而魏王怀疑。)你从哪儿看出更羸很有信心?(更羸的话中用了“只要„„就”,表达出更羸的胸有成竹,所以读时语气要肯定。)
4、魏王为什么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如果是你,你相信更羸的话吗?
5、分角色读对话,体会感情。更羸虽有把握,但态度谦和。魏王的话要用不解和疑问的语气来读。
6、齐读1—4自然段。
(二)师:更羸到底有没有将大雁射下来呢?哪几自然段告诉我们?
1、齐读5、6段。
2、更羸怎样射大雁的?大雁听到弦声怎样?哪些词写出拉魏王吃惊的程度?
句子对比:
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那只大雁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掉下来。
(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处飞,飞得急;后者是写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
3、指导朗读:突出两个“直”,突出“啊、大吃一惊、真有、这样”
(三)师: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1、默读7—9自然段。思考:最后一段话,更羸一共说了几句话?每一句话讲什么?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
2、小组合作学习。
3、集体交流:
1)更羸共说了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什么? 更羸看到的和听到的情况。板书:飞得慢,叫的惨 2)第二句说什么?
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分析。板书:箭伤作痛、孤单失群
3)引导分析飞得慢和受过箭伤的关系:因果关系,先说结果,再说原因 分别用“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说说这句话。4)三四句讲的什么?他进一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终得出的结论。
用上“因为„„所以„„”把2句和3、4句连起来说一说。(因为他离开„„得不到帮助,所以它一听到弦响,„„往高处飞;因为他受过箭伤„„还在作痛,所以他一使劲„„就掉下来了。
5)归纳总结更羸分析过程:首先看到、听到(观察)——思考想象(分析)——判断推理(推理),谁能看着板书说说更羸为什么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 6)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堂练习:(1)大雁飞得慢是因为(),叫得悲惨是因为(),大雁听到弦响,心里害怕就(),一使劲,伤口(),所以更羸不用射箭,大雁()。这段话共有()句话,其中第()
句是更羸看到和听到的,第()句话是他的分析判断。
(2)这一段主要讲了(更羸讲他不用箭就“射”下大雁的原因)。
(3)读了这段话,你觉得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五、走进《惊弓之鸟》,领悟人生哲理
1.读了这个成语故事,你们来说说到底是什么害死了这只大雁?
(它自己;它自己的胆小;它自己吓自己;它自己因为受过箭伤,当再次听到弓响,就过于害怕,以致于伤口裂开而掉下来了.)
2、是呀!可见这是一只怎样的鸟?你知道“惊弓之鸟”的意思吗?而现在,我们常用“惊弓之鸟”来形容人。
3、那你们在读过的故事里或现实生活中见过这种像“惊弓之鸟”似的人吗?
一天夜里,有一个小偷溜进了人家的院子里,正想偷东西,这时,一只大黄狗扑了过来,狠狠地咬了它一口,小偷忍着疼痛,飞快地逃跑了,后来,他一听到狗叫,心里很害怕。用我们学过的一个成语可以是什么?
4、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六、课堂总结
1、你认为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的原因仅仅是他箭法好吗?真正的本事是什么?(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并且果断的做出判断。他不愧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2、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收获?(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且能够把看到的和听到的与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思考。我们应该学习他的这种思维方法。)
七、课堂检测:
(一)选择合适的一组词语填空。
不是„„是„„
只要„„就„„
一„„就„„ 1.它()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拼命往高处飞。2.()我本事大,()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3.()拉一下弓,这大雁()能掉下来。(二)根据意思写出这些词语。1.非常出乎意料。()2.在某方面有才干的人。()3.离开了群体,单身无依靠。()
4.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动静就特别害怕。()
(三)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填空。
更羸是这样一步一步分析的:飞得慢,是因为();叫的悲惨,是因为()。它听到弓弦响,心里(),就拼命()。一使劲伤口就(),以致最后()。
八、作业设计:
1、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听。
2、课外阅读一些成语故事,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讲给大家听,并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九、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
观察:飞得慢
叫得惨
伤口裂开
分析:箭伤作痛 孤单失群
往高处飞 ↗
│
心里害怕 ↗
↓
结论:不用箭
只拉弓 听到弦响 ↗
掉了下来
十、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