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五篇]

时间:2019-05-13 02:26: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第一篇: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蒲城县产业扶贫新模式调研

来源: 综合处 日期: 2017-12-20 作者: 秘书处

蒲城县作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目前有119个贫困村、1.5万户5.1万贫困群众需要脱贫,其中有产业发展意愿和能力的10318户37145人。脱贫攻坚启动以来,通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建立了领导小组议事、信息台帐、专项督查等工作机制,形成了县镇干部“321”包联帮扶责任体系。按照“六个一批”要求,在统筹抓好教育、搬迁、兜底保障的基础上,蒲城县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谋划,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以新型经营主体为纽带、以园区建设为基础,一手抓产业帮扶,一手抓合作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出“产业联结”、“产业菜单”等产业扶贫模式,走出了一条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和集体经济积累壮大的“双赢”路子。截止目前,全县选定参与企业和新型经济组织45个,建成或在建产业园区(基地)45个,帮带贫困群众3015户10913人,指导自主发展产业650户2379人,光伏扶贫614户2279人。

一、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产业扶贫的关键就是培育发展能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致富产业。脱贫攻坚开展以来,蒲城县坚持县委统一领导,镇党委统筹主抓,村支部全力攻坚,党员干部全面参与,一村一策、因村施治,一户一策、户户不同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村级党支部在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在苏坊、龙阳等地的产业扶贫中做了有益尝试,形成六种有效的产业扶贫模式。

一是以苏坊镇桥绒村为代表的“镇政府+产业园区+新型经济组织+贫困户”带动扶助模式。该模式成为农业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扶贫样板,充分发挥了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导作用。以10000余亩的苏坊现代农业园区为依托,由镇政府负责建设产业园区,村集体负责管理园区公共事务,专业合作社分区域按照统一培训、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回收、统一销售“六统一”标准进行生产指导,由贫困户或产业能人进行生产劳作。

具体来说,园区由镇政府争取资金,建成主干路、生产路硬化、滴灌配套、绿化等基础设施,并跨村完成1780亩核心区建设。桥绒、党定、苏坊三个村“两委”具体负责园区管理,已建成温室大棚272座、无支架大棚553个,分别由田运果蔬、佳宏尚品、绒乐瓜菜、农乐原瓜菜四个专业合作社实行分区域管理,由产业能人租赁使用,贫困户以5万元贴息贷款、流转土地入股或以土地租金价入驻园区从事生产劳作。以现价计,贫困户每年每棚可收入3万元,并可获得入股分红收益4000元,当年即可实现脱贫。

该模式实现了财政扶贫资金的资本化运用,村集体可收取1600元/年的承包费,除去土地租金,三个村集体每年可获收益13万元。村集体收益由镇“三资办”统一监管,用于帮助贫困户脱贫和发展村级公益事业。例如,桥绒村为了帮助贫困户脱贫,特别制定了扶持政策,对贫困户,每个无支架大棚补助5千元、日光温室补助2万元,第一年地租全免等,减少了贫困户的生产成本。目前,每个棚的收入至少在2万元以上,三年实现全村328户贫困户脱贫任务。

这种模式被尧山镇成功复制,并进化为“镇政府+裕康金银花合作社+贫困户+产业链”模式,由村集体争取县镇政府支持,扩大当地金银花产业规模,政府进行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投资,村委会与合作社具体进行产业规划,提供产业发展政策保障,形成产业链。具体方式有三种:

1、承包方式。由村集体与合作社流转土地400亩,提供金银花成品园,每户贫困户承包土地2亩,所得金银花再由合作社回收。前三年每亩毛利润可达3000元,预计年收益6000元。合作社用三年时间收回种地与金银花成本,承包的金银花归各户所有,成本仅为土地流转费用。

2、入股方式。由村委会负责规划金银花种植基地,各贫困户以扶贫贷款入股裕康金银花合作社,年底按入股金额的8%分红,确保每万元保底分红800元。

3、务工方式。贫困户在种植园和金银花茶厂务工,提供劳力。男工每天90元,女工每天70元。

二是以龙阳镇东王村为代表的“党支部(村委会)+产业园区+新型经济组织+贫困户”模式。该模式同样是农业经济发达地区的模板,主要突显了村党支部在产业扶贫中的重要作用。东王村地处蒲城县城东南方,与苏坊镇桥绒村一样,土地平整,灌溉方便,发展现代农业条件良好。该村支部班子战斗力强,敢为人先,十多年前就带领群众发展大棚种植,形成现代化的产业园区。目前,全村建有标准日光温室268座、无立柱大棚1500亩、5至8米拱棚2500亩,户均11.2亩棚,栽培的主要作物有杏、桃、樱桃和蔬菜等十余个品种。20l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19万元,近80%的农户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但因医疗、教育、住房等因素影响,全村仍有84户327人没有脱贫。

为解决贫困户的发展问题,东王村建立了党员示范扶贫产业园区,形成了“支部+产业园区+新型经济组织+贫困户”的增收模式,并引入电子商务,拓宽销售渠道。支部牵头搞培训、跑贷款,党员和贫困户结对子、一帮一,加上第一书记、回原籍干部和青年挂职干部的助力,不仅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中的资金、技术和信息问题,更提振了他们脱贫的信心。脱贫问题解决后,东王村计划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循环、生态、有机农业和大力培育土专家,提高大棚种植技术,巩固扶贫工作成效,确保农民持续增收。

三是以苏坊镇党定村为代表的“党支部+产业大户+贫困户”模式。该模式在主导产业集约化条件下,充分发挥了产业大户的带动作用。在发展奶山羊养殖产业中,为解决散养卫生差、技术缺、销售难等问题,由村党支部主导,争取省市县项目资金,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养殖小区;产业大户投资建设大棚,购置奶山羊;贫困户由村上担保,提供贴息贷款,购买投入奶山羊,在大户的带动下共同发展。养殖小区实行“统一防疫、统一培训、统一青贮”,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养殖投资难、管理难的问题。在销售上,由村党支部牵头,与富平红星美羚乳业公司签订协议,在小区建立挤奶站,统一采集奶源,统一销售。

目前,已建成养殖棚8栋,饲养奶山羊1000余只,入驻贫困户21户。一只羊年收入2000元左右,养殖贫困户的年收入可达2万元左右。另外,红星美羚乳业公司每公斤给村集体0.3元作为管理费用。这样,村集体每年有20万元左右的收入,壮大了村集体的实力。

四是以椿林镇为代表的“多型产业+新型合作组织+贫困户参与分红”的脱贫合作模式。适用该模式的地区产业集约性相对较差,规模较小,并未形成产业基地,但在当地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和潜力。在发展方向上,该镇选定4家重点合作社和9家发展合作社,确定甜桃、牡丹、山羊、黑猪为主导扶贫产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坚持市场导向、政策导向,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打破村村独立格局,跨村合作发展畜牧养殖、设施农业。

加强对涉农企业和新型合作组织的政策指导,促进各类组织发展壮大。镇政府招引陕西中资国业牡丹发展有限公司在4个行政村发展油用牡丹。贫困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到公司中,其享有国家贴息的银行贷款资金约3至5万元投入公司参股使用。贫困户每年参与分红,有劳动能力的,每户可至少一人到园区务工,确保实现当年脱贫。

东府生态关中黑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对参与合作的贫困户提供保姆式全程服务。贫困户使用扶贫贴息贷款向合作社入股,合作社负责担保、还款等事项,扶贫贷款资金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和使用。合作社对黑猪进行集中统一饲养管理和销售,承担在饲养过程中的成本和风险,每年对贫困户进行分红。同时,带动周边养殖户调整养殖结构,使黑猪养殖逐步成为区域主导产业。

秦汉甜桃专业合作社于2015年底建成冷棚43座,一期带动贫困户28户。合作社为每户贫困户建大棚1座,负责技术指导和销售,贫困户以扶贫贴息贷款入股。采取“党员示范户+贫困户”和“六统一”的模式,带动贫困户在园区务工,学习相关技术,帮助贫困户通过务工收入、产业收入脱贫。白家塬酥梨合作社、椿欣酥梨合作社依托现有示范园区,扩大种植规模品种,贫困户以土地或扶贫贷款入股,合作社提供务工条件,贫困户可得到务工收入和投资分红。

五是针对贫困户作务能力差的特点,推广“党支部+示范户+贫困户”的模式。该模式适用于经济欠发达、产业化程度不高的地区。由于种种原因,贫困户的果园大多疏于管理,收益较低,由党支部做媒介,引导贫困户将果园交由示范户托管,贫困户转换角色在自家果园为示范户打工,按照示范户要求进行施肥、打药等,实现果园增收,示范户从果园增收利润中付给贫困户相应的承包租金和务工费用,最终实现贫困户脱贫、示范户增收的“双赢”。

六是“其它企业+贫困户”模式。增加务工收入是最直接的脱贫方式,是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和自然条件较差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模式。按照“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原则,积极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外出或就近务工,增加现金性收入。椿林镇万兴村由村干部牵头,采取“村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全村46户贫困户全部加入到光伏产业,龙头企业出资入股,贫困户用扶贫贷款持股分红。尧山镇主动联系考察保罗兰制衣、金粟山蛋鸡、瑞康农业、同富兔业等成熟的企业15家,带动全镇发展生产,促进881户贫困户通过务工实现脱贫。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蒲城县委、县政府经过调研讨论,将苏坊、龙阳等镇的产业扶贫经验进行总结提炼,以《关于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印发全县,引导贫困户走“产业联结模式”、“产业菜单模式”,带动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实现脱贫。

1、强有力的领导和健全的机制是关键。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蒲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脱贫工作,先后六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精准识别、体制机制等问题,统筹推进脱贫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深入镇村明察暗访,研究动态,给予脱贫攻坚工作强有力的领导和支持。制定下发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领导及部门联村包户脱贫攻坚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健全了领导小组议事、帮扶联系卡、信息台账等工作机制。各镇办、各部门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推进落实,做到了有班子、有机构,事有人管,业有人干,形成了层层传导、清晰有力的责任体系。

2、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抓镇促村、夯实基础,选优配强村级组织班子,壮大集体经济。以开展“城乡党组织共建、青年干部挂职、干部回原籍、选派第一书记”等党建活动为抓手,选派干部驻村帮扶,夯实基层基础,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脱贫攻坚的“一线作战部”。在抓好党建的同时,实施项目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改革,着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力提升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

3、积极探索推行产业帮联模式。对已经成熟的六种帮联模式,根据各镇实际情况进行推广。在产业基地,积极推广“镇政府+产业园区+新型经济组织+贫困户”模式,提出发展产业就是扶贫的口号。由镇政府跨区域建设产业园区或产业基地,由专业合作社分区域管理指导生产,由产业能人或贫困户进行生产劳作,实行统一培训、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在产业基础良好的乡村,推行“村党支部+产业大户+贫困户”模式,用组织力量加市场力量推动扶贫。由基层党组织牵头,利用项目资金单独建设或吸引产业大户、技术能人联合建设产业园区(建成后产权或股权归村集体所有),吸收贫困户托管入驻或由产业能手和贫困户租赁使用。在产业基础较好的镇村推广“产业+新型合作组织+贫困户参与分红”模式。强调百花齐放,鼓励支持贫困户加入各类新型合作组织,享受行业分红。针对产业基础较差的乡村,推行“党组织+党员示范户(产业大户)+贫困户”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致富能力强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每户党员示范户结对帮扶2户以上贫困户,在生产、销售、技术、信息等方面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帮助。推行“政府+农村电商平台+贫困户”模式。依托全县农村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线上网店、线下实体店等,为贫困户网购商品、网销农特产品、提供物流配送岗位等,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推行“其它企业+贫困户”模式。依托本地劳动密集型企业,积极吸纳贫困群众就业,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4、让贫困群众自主“点单”。结合《蒲城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蒲城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对全县现有特色优势主导种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进行调研分析,在坚持产业带动、主体联结、长短结合、互惠互赢、自主选择、自愿认领的基础上,制定出全县扶贫“产业菜单”,选定29类产业,让不愿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自愿、自主选择适宜自身发展的产业,在镇村和专业合作社的指导下自主发展。

5、下势解决贫困群众后顾之忧。资金问题是制约贫困群众发展的瓶颈。为解决贫困群众缺资金问题,蒲城县制定出台了《金融扶贫实施意见》,县财政拿出2000万元作为风险担保金,撬动金融机构贷款2亿元,对有劳动能力和产业发展意愿且经镇村评级授信的贫困户提供5万元的贴息贷款和3000元的产业直补资金。截止目前,已有473户群众获得1739.17万元的贴息贷款,3189户签订了意向协议。

三、几点启示

1、产业基地建设是脱贫攻坚的依托。调研发现,越是产业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越活跃,贫困户的相对贫困程度就越低。反之,在产业薄弱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较低,贫困户的贫困程度也较高。所以,注重产业发展,融入市场经济环境,扶持一批具有市场活力和潜力的企业发展,打造产业基地,发挥基地的致富载体和带动作用,是各级政府推动脱贫攻坚和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方向。

2、精准施策是脱贫攻坚的保证。在产业基地,实行大的产业政策辅之以一些精准政策,就能取得良好效果。而在产业发展较差的地区,必须加强工作的针对性和精确性,才能使脱贫工作取得成效。所以,在县、镇政府产业统筹的前提下,村党支部包抓包联,党员示范户、产业大户的引领作用更加重要。要做到没想法的给思路,没资金的给资金,没技术的给技术,没渠道的给通道,把零散贫困户同各类新型组织结合起来,让群众“点单”,促其脱贫致富。

3、党的组织引领是脱贫攻坚的明灯。在推进产业扶贫过程中,尤其要发挥各级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既不是越俎代庖,也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充分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带着感情、带着使命,发现问题、组织群众,尊重市场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产业发展规律,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促进产业扶贫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陕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蒲城县人民政府研究室

成 员:田民孝 杜红格

杨 霖原县锋郑永平

第二篇:创新扶贫模式带动扶贫增收

创新扶贫模式 带动扶贫增收------黟县农友种植专业合作社典型事迹材料

黟县农友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12月,是一家专业从事优质粮油种植、社会化服务、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黟县供销社持股40%,目前拥有社员2473户,优质粮油种植基地2.1万亩,各类农业机械90多台套,实现了山区粮油种植全程机械化,建立了专业的农机社会化服务队伍,形成了育种、种植、仓储、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式经营。

一、主要做法

合作社积极实践,探索解决了“种粮如何出效益,山区规模化机械化如何管理,产量与质量如何兼顾,一二三全产业链如何打造”等一系现代农业发展问题,构建了优质粮油产业产销一体化体系。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用工业理念、共享发展的思维发展现代农业。整村流转“屏山模式”。在屏山、龙江、宏村、横岗等村整村流转土地4600余亩,每年每亩以国家稻谷收购价格乘500斤计算支付农民租金。同时,按每亩60元支付村集体管理费,实现了农民、村集体、合作社共赢发展。土地托管“碧山模式”。由碧山村村集体将2170亩土地全部流转,委托合作社代耕代种,提供从育秧到烘干的全程社会化服务,稻谷按最低高于国家收购价格每斤0.1元进行收购,病虫害采取生物农药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实现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产业发展的双赢。土地入股“田川模式”。在田川村成立土地股份制合作社,农民以430亩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龙头企业以现金、管理入股,村集体以管理入股,村民组以闲置土地入股,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入股,实行保底分红,发展优质粮油。2016年田川合作社每股分红610元,村集体增收1.16万元,实现了农民变股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并有效解决了土地抛荒问题。2017年对田川模式进行了复制推广,先后在黟县汪村、柏山、湖田、马道及黄山区等11个村建立了分社,土地股份合作基地达6000余亩。在粮油种植的基础上,在土地股份合作社中推广效益更高的中草药、菊花等经济作物种植,不断提高农民收入。

二是坚持共享发展。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同当、共赢发展。实现抱团发展。依托合作社社会化服务体系,及龙头企业加工销售服务体系,吸纳了26家家庭农场成立“有农优质粮生产油联合体”,实行“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种植安排、统一机械化服务、统一收购、统一品牌销售”。目前共发展优质粮油基地2.1万亩,2017年实现粮油产量1.1万余吨,联合体也被评为全省首批示范联合体。在2018年国家稻谷收购价格大幅下调的情况下,合作社坚持发展优质粮油,抱团取暖,以高于国家稻谷收购价0.1元/斤——0.5元/斤价格回购成员稻谷,保障了成员的种植效益。建立服务平台。组建机械化服务队,制定服务标准和《优质粮油规模化种植手册》,为种粮大户提供从育秧、耕种、植保、收割、烘干的全程机械化服务。2017年开展水稻工厂化育秧、机耕、机插秧、无人机植保、收割烘干等全程社会化服务面积达1.5万多亩。提供社员金融互助帮扶。与黟县供销社资金互助部共同开发有农联合体专项贷款,为联合体成员提供规模化粮油种植专项担保贷款。2017年在柏山分社社员分红大会上,社员将分红存入资金互助部,实现社员互助发展。同时,合作社与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合作实施农民创业接力棒计划,以现金和物资的形式向合作社内20户相对贫困家庭提供总计100万元免息无抵押贷款,每户可获得5万元资金支持。

三坚持差异发展。树立品牌兴企、突出产业融合,提高产出综合效益。在品牌经营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绿色生态为主攻方向,以胚芽米系列为主打产品,严把品质、安全关,精心打造优质农产品区域品牌形象。在产业链打造上。推进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目前合作社已与微笑草帽(上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合作,以农民土地、资产入股的形式,正在计划实施南山小镇项目,发展参与体验游,组织消费者亲身参与粮油种植、生产、收割、加工全过程,感受田园风光,着力打造以休闲农业产业为核心的农业休闲旅游,带动更多的村民收益。在现代流通体系上。搭建电商销售平台,促进产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同时,加快农业物联网建设,实现从生产到加工全程可监控、可追溯,让消费者吃上安全放心的优质大米。

四是坚持科技发展。注重科技创新,和中国水稻研究所、安徽省农科院、黄山学院、黄山市农科所等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开展技术协作。合作社专门建立了200亩的科技试验田,开展各种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农艺结合等各项试验,召开现场会,向社员推广。不定期召开各项农业种植、管理、农机操作等培训,举办“种粮标兵”、“农机竞技”等各项农业技能比赛,增加科技兴农意识,促进生产发展。

五是发挥基层供销社“为农、惠农、姓农”作用。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利用土地股份合作社各分社场所、人员优势,正在逐步把基层供销社向各个村发展。把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通过土地入股,把土地集中起来,开展规模化经营;在分社建立统一的标准化服务场所,提供生产资料统一采购销售、全程社会化服务,技术服务,农产品就地销售,物流代办,电子商务,社员资金互助等一系列服务;让更多的农户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受益,也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二、扶贫模式

一是土地流转帮扶。通过合作社自身产业经营发展,发挥引导带动作用,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化经营,帮助贫困户增收。合作社四年来累计支付田租和分红1325.8万元,农民工工资580余万元,涵盖2854户农户,平均每户每年增收2200余元。其中贫困户 171户,支付贫困户租金 97.5万元,贫困户平均累计增收6600元。

二是帮扶贫困村成立土地入股合作社。帮助贫困村村集体成立农民土地入股合作社,依托全程社会化服务,建立优质粮油种植基地,实现贫困村村集体、贫困户增收。

三是对接慈善基金帮扶。与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合作,合作社提供担保,基金会对合作社内20户相对贫困家庭提供总计100万元免息无抵押借款,每户平均可获得5万元创业发展资金支持。

四是直接捐赠。对口帮扶重点贫困村——柯村镇湖田村发展产业脱贫。结合湖田村实际情况,帮助湖田村成立了农民土地入股合作社,发展黄山贡菊和有机水稻规模化种植。向湖田村捐赠水稻秧苗345万株、菊花苗8.1万株、生物有机肥15吨。

五是入股农机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小额贷款350万元入股,13个重点贫困村扶贫资金130万元入股,合作社以现金和农机折旧共310万元入股,共同成立黟县有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独立核算,为种植大户开展社会化服务,实现稳定收入。合作社实行保底6%+效益分红,帮助贫困户和贫困村实现长期受益。该模式在帮助贫困村、贫困户长效收益同时,还极大增强了黟县社会化服务水平,保障促进了贫困村和其它乡村的土地流转,使得扶贫资金发挥了更大的效益,实现了共赢发展。

第三篇:黔西:点对点扶贫 点燃群众脱贫致富希望

黔西:点对点扶贫 点燃群众脱贫致富希望

黔西县联社农村业务部经理 蒋星:经过我们对张连开家进行摸底,我感觉他第一个存在的问题是胆子不够大,总觉得怕自己承担不起信用社贷的这笔款债务,不敢发展,都是保持原来的这种小规模、小户既安的思想,通过我们多次和他了解、接触的话,今天又来实地调查了解,也做通他的工作了。准备把他家情况具体了解以后,先把贷款证发给他,像他这种情况,可以评个三五万块钱,通过贷款,逐步支持他,以后在他发展得更大的时候,我们可以提升到10万,甚至20万、50万这种额度。

黔西县太来乡院子村村民 张连开:原来他们信用社都来过我家,喊我贷点款把羊圈修好,支持我们。以前我不敢贷,现在经过他们来开会,搞精准扶贫工作,开动我们的思想,我还是有这个信心,给他们贷一笔款,把我这个羊圈修大点,准备把羊再发展多点。

黔西县太来乡院子村村民 宋元祥:现在我们年龄也大了,出门打工也去不了了,我现在想搞养殖,但现在缺乏本钱。

黔西县联社农村业务部经理 蒋星:第一是降低院子村的金融服务成本,采取的方式是大量发放信合卡,(在村里)安自助服务终端。第二就是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因为只有金融信贷资金的投入才能推动这个地方脱贫致富。第三个方面给予利率优惠,主要是针对评定的信用

农户,信用等级越高,享受的利率优惠幅度越大。

黔西县联社农村业务部经理 蒋星:比如说已经超过60岁的这种,按我们原则上是不予办理贷款的,但是针对那些发展意识好、身体状况比较好的这种,我们采取的方式是放宽年龄条件。放宽到65岁左右去给他发放。

第四篇:创新产业扶贫机制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扶贫对于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扶贫开发中,我区各地从实际出发,大力推进以特色农业、资源型工业、民族和边关旅游、劳务经济等为主的产业扶贫,并根据自身自然条件、要素禀赋、经济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市场变化特点,积极探索创建多种产业扶贫新模式,在提高扶贫开发质量和效益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必须进一步发挥产业扶贫的重要作用。

从我区实际看,目前制约产业扶贫的问题主要有:产业扶持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后续资金不到位,影响产业培育和持续发展;龙头企业培育扶持不够,数量少、规模小、示范带动能力不强;产业化基地建设推进不平衡,一些贫困地区始终未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基地,规模效益不显现;产业项目与市场不衔接,市场竞争力弱;产业扶贫创新机制不完善,等等。要把创新产业扶贫模式作为完成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目标任务的重要举措,在发展产业扶贫中促创新,在创新中谋产业扶贫大发展。为此,应努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加快扶贫产业发展,夯实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基础

精心编制我区产业扶贫规划,确立具有我区优势和特色的产业发展类别、扶持项目,发挥产业扶贫的最大效应。特色农业和特色旅游业是农民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主要来源,要下大力气壮大我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推动“万元增收工程”,集中力量在种植业、养殖业和林业等培育一批千百亿元产业,打造“万元片区”“万元村屯”“万元示范农户”,示范带动周边贫困农户发展。加强旅游开发规划引导,对贫困地区山水风光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带动旅游相关的餐饮、旅馆、电信、交通等传统服务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拓宽旅游扶贫的发展空间,增加旅游产业的带动效应。

抓好产业项目开发,培育贫困群众增收的新增长点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发展一个好的入户产业项目,是帮助农户实现快速增收、稳定增收、持续增收的有效措施。要以市场为导向选好产业项目,努力做到户户有产业、村村有项目。在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方面,大力发展粮食、蔗糖、水果、桑蚕、蔬菜、茶叶、中药材、生猪、家禽、渔业、肉牛、肉羊、肉兔等重点产业,促进产业标准化建设;在发展非农产业方面,大力发展缫丝、制药、剑麻、木片加工等农林产品加工项目,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专题旅游项目,以及发展民族传统手工艺品、民族传统美食、农副土特产品开发项目。通过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等扶贫产业模式,把有特色、有优势、有市场的产业开发项目发展起来,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立足本地实际,探索创新产业扶贫模式的实现路径 围绕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主体、企业带动的扶贫产业模式,着力在提高生产者与市场的关联度上做文章,从战略制定、要素提升、健全机制等方面进行产业扶贫模式的创新。在战略上制定产业化扶贫的目标和规划,不断完善“政府+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公司+农户”等模式,促进产业化经营与扶贫开发有效对接,引导贫困农户进入产业链条。把科技扶贫和劳动力培训作为产业扶贫模式创新的突破口,持续支持贫困村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深入开展农村科技创新创业。深化农村改革,重点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金融改革,破解探索股份化扶贫模式的难题。开展金融扶贫工程,实行从种养加到销售、品牌推广全产业链的融资支持。推进产业扶贫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产业基地和产业项目示范、入股分红和股份合作经营等产业扶贫发展机制;建立扶贫资金统筹和监管、扶贫项目建设和效益评价、到户精准扶贫等扶贫管理机制;建立县乡主体责任、企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社会扶贫参与等扶贫协调机制。

从“四个着眼于”切入,为产业扶贫创造良好条件

着眼于提高扶贫产业综合发展能力,从基础设施、农村市场和农村服务体系建设、农产品[4.94% 资金 研报]质量安全等方面,创造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着眼于提高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能力,从统筹规划、政策扶持、产业投入、市场信息服务和统筹协调等方面,创造产业加快发展的必要条件;着眼于整合资源抓好扶贫开发,从整合各类政策、扶贫和相关涉农资金、改革资金分配使用方式、下放项目资金调配权等方面积极创造条件,集中解决好群众迫切需要的产业发展问题,提高产业扶贫成效;着眼于提高贫困群众参与扶贫的主动性、积极性,从农民参与产业项目的规划、实施、管理和监督等方面创造公平公正条件,促使贫困群众增收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双提升。

第五篇:科普示范,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科普示范,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云阳县江口生猪养殖专业协会发展先进事迹

在县科协和镇政府的支持帮助下,2005年12月成立了云阳县江口生猪养殖专业协会,首批会员41人,唐传明同志任云阳县江口生猪养殖专业协会理事长,到目前为止,已有会员316人。2006年10月被县科协命名为养猪科普示范基地。江口生猪养殖专业协会积极探索科学养殖新模式,推动了养猪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养殖业的大发展,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协会成立后,始终围绕推广科学技术和科技普及为宗旨,大力推广生猪健康养殖技术,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对养猪的贡献率。同时为提高全镇及周边镇乡农户的养猪积极性,协会会员大打“科普”这张牌,养猪协会会员们除不遗余力地为当地养猪农户传输科学养猪知识外,还帮助农户在销售渠道上给予大力支持。今年初协会与云阳县渝洋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10万头生猪销售协议,解决了会员和部分养猪户的后顾之忧;协会会员还通过自身的努力,培养出部分养猪农户作为典型,进行示范带动,使一大批农民通过科学养猪实现了脱贫致富,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一、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家园 为了探索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同时,也要解决养猪规模化、集约化养猪带来的污染问题,唐传明同志通过协会会员,要求大家坚持统一规划,分户实施,注重科学,合理、高标准、高起点建设猪舍,发展循环生态农业(猪-沼--菜--果循环模式),在一定范围内基本实现了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村容整洁,创建生态家园,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

二、开展科普培训,提高区域内整体养殖水平

养猪协会一是聘请县畜牧兽医局高级畜牧师刘伯云、高级兽医师黄文东为技术顾问,为养猪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后盾。几年来,技术顾问多次到江口镇参加对培训养猪协会会员和养猪农户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特别是今年已3先后次来江口参加培训,共培训会员及养猪农户人员达156人次,发各种技术资料1000余份,受到了当地养猪户的欢迎。

二是组织养猪协会会员积极参与宣传部、县科协等和镇乡科协组织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活动日等活动。在活动期间,协会会员们配合上面下来的科技人员,把所学到的养猪知识通过召开座谈会和院坝会等不同的培训形式,传输给广大养猪户,使受教育人数和参训人员达8170人,同时印发各种不同的科学养猪技术资料12000多份。

三是还邀请农业、畜牧等相关部门的科协人员来协会上课辅导,现场指导。今年三月,县科协专门组织了畜牧局科技科技人员来江口镇进行养猪实用技术培训,印发了相应的生产资料宣传资料等:县畜牧部门为协会免费赠送畜牧科技VCD光盘10套,还组织技术专家到养猪大户进行巡回指导适时接种免疫、定期清圈消毒、科学配制和饲喂饲料、仔猪早期断奶、优质无公害猪生产技术等等,解决了当地养猪户的技术问题,科学养猪技术被广大养猪户所掌握,实施了健康养殖生猪,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这些方式,今年全镇生猪防疫密度达到100%,定期驱虫消毒,无疫病死亡生猪,比去年少死猪1275头。采用科学配制饲料和饲喂方法,料肉比由3.45:1下降到3.1:1,商品猪日增重由530克提高到620克,育肥期缩短20天,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三、开展产后服务活动,典型示范带动全镇养猪业大发展

养猪协会为广大养猪户了解养猪新技术和市场信息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联系科技人员解决技术难题,捕捉市场行情协调多方关系先后多次联系生猪销售渠道,最后协会与云阳县渝洋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10万头生猪的销售协议,解决了养猪户的后顾之忧。协会理事长唐传明经常在网上收集养猪新技术和全国各地的生猪市场行情,了解养猪动态,及时发布信息,为江口镇农民养猪技术有保障,销售有市场,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江口生猪养殖专业协会办的明惠养猪场是一块样板,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标准化猪场8000平方米,饲养生猪6269头,其中能繁母猪685头,已出栏8625头,预计今年出栏1.3万头,产值达2000万元。制订了饲养标准、免疫程序和免疫操作过程,猪场越办越好,是江口镇养猪户学习的榜样,在他的带动下,全镇有209户示范户养殖能繁母猪2645头,出栏仔猪48566头,比2007年的46172头增长5.1%,出栏商品猪11524头,比去年的7686头增长33.3%,生猪头平达到103.4公斤,比前三年增长9.1%,会员养猪的纯收入比前三年增长10.1%,全镇辐射带动了3285户发展养猪,养猪38645头,户平纯收入增长8.1%。

江口生猪养殖专业协会始终坚持办会宗旨,发挥组织、协调、服务、管理的功能,独立自主的开展工作,探索协会+养猪场或专业合作社+屠宰场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大力普及养猪科学技术,从而推动了江口镇的生猪的良性发展。

下载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水利扶贫是群众脱贫致富的基础保障

    水利扶贫是群众脱贫致富的基础保障 省水利厅 在“十二五”起步开局之年,省委、省政府召开这次全省扶贫工作会议,全面动员部署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将认真......

    枸杞产业带动青海格尔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枸杞产业带动青海格尔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2011-07-30 19:40来源:人民网作者:李莎莎 人民网西宁7月30日电 又到了一年一度金秋收获时节,青海省格尔木市许多贫困农民又奔波于采摘......

    【案例分享】重庆武隆创新扶贫模式

    创新扶贫理念 拓展扶贫领域 全面开创全社会参与的统筹扶贫大格局 社会扶贫工作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开展社会扶贫工作,不断拓宽社会扶贫领域,积极动员社会力量......

    黄陂地区草莓产业带动精准扶贫的路径分析(大全五篇)

    黄陂地区草莓产业带动精准扶贫的路径分析 摘 要近几年来,罗汉街草莓产业快速发展,泰辉农业、木兰金秋农业股份落地罗汉街3年来,领衔草莓产业科技创新、规模经营、市场开发,已成......

    创新带动 年度总结(2010.12.1)[推荐]

    内乡县财政局 2010年 “创新带动”工作总结 (2010-12-7) 根据县委内发[2010]5号、内办[2010]16号、内创新[2010]3号文件精神和内财字[2010]40号文件要求,我局认真开展“创新带......

    XX乡扶贫产业资金担保贷款模式

    石羊哨乡扶贫产业资金担保贷款模式 汇 报 材 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今天十分荣幸参加今天的这个座谈会,借此机会,我就石羊哨乡扶贫资金担保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一个简要的汇......

    浅谈强村富民的阳山产业扶贫模式

    浅谈强村富民的阳山产业扶贫模式 2007年12月11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到清远阳山调研时,提出了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要“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新思路,为全省新时......

    《产业扶贫工作汇报》.

    产业扶贫工作汇报导语: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抢抓被列为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的有利机遇,在产业扶贫上科学谋划,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延长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