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产业带动青海格尔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时间:2019-05-13 16:15: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枸杞产业带动青海格尔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枸杞产业带动青海格尔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第一篇:枸杞产业带动青海格尔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枸杞产业带动青海格尔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2011-07-30 19:40来源:人民网作者:李莎莎

人民网西宁7月30日电 又到了一年一度金秋收获时节,青海省格尔木市许多贫困农民又奔波于采摘、晾晒、出售的增收致富线上。枸杞产业已经成为该市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支柱性产业。

自2006年格尔木市通过在郭勒木德镇新乐村实施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利用撂荒地种植1038亩枸杞的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下,2010年全市的枸杞种植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其中有

1.8万亩进入盛果期。2010年全市枸杞总产量达到2110吨,产值突破了9000万元,有1021户枸杞种植户销售收入突破了万元大关,其中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有218户、20万元以上的有58户,46户农户致富后购买了轿车,1278户农户通过枸杞产业走上发家致富的快车道。随着枸杞产业的发展,格尔木市形成了一整条种植、管理、服务、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枸杞产业发展链条。

记者了解到,枸杞产业成为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政策支持力度大。市委、市政府及时出台枸杞种植规模、种植方式、种植补助、筹资及统防统治等多项政策、资金扶持枸杞产业发展。二是技术支持有保障。通过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的实施,为枸杞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科技服务基础。三是贫困农民发展枸杞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随着枸杞产业效益的凸显,全市贫困农民种植枸杞增收的愿望十分强烈,仅2011年贫困农户自筹资金种植枸杞达到2400多亩。

枸杞产业的迅速发展,同时也形成了通过枸杞采摘用工增收的新途径。在2011年7月20日举办的“2011年全省枸杞劳务对接洽谈会”上,大格勒乡的枸杞种植农户初步达成1270人的劳务输入意向性协议。(李莎莎)

第二篇:以蔬菜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以蔬菜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余培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消费水平日益提高、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蔬菜的高营养、无害化要求与日俱增。发展绿色、环保蔬菜产业,已成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和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门路。为总结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产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典型经验和有关情况,笔者近期到南充市嘉陵区河西乡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发展概况

嘉陵区河西乡位于嘉陵江下游,距嘉陵城区28公里,全乡幅员面积32平方公里。该乡辖12个行政村,总人口14788人,现有耕地10279亩,河坝冲积土面积13500亩,其中蔬菜种植面积10500亩。

自2004年以来,该乡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产业,每年种植胡萝卜、韩国萝卜、黑皮冬瓜、西瓜、南瓜、黄瓜、丝瓜、苦瓜、海椒等无公害蔬菜9000亩以上,先后建成了四川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有机供港蔬菜基地,使特色蔬菜产业成为了带动当地农民持续增收的骨干产业。

在大面积发展露天蔬菜种植模式的同时,该乡近年来还建成了优质蔬菜大棚50个,试验种植了青椒、西红柿、莴笋、四季豆、芹菜等温室大棚蔬菜50亩,因地制宜地探索了丘陵地区优质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模式。

为加大对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有机供港蔬菜基地的建设力度,该乡在蔬菜基地内改善了“路、渠、池、棚”等生产配套设施,新安装了频振式杀虫灯50盏,性诱杀虫剂装置40个,还引进了种植业主5个,带动发展蔬菜种植大户158户、蔬菜种植农户816户,注册了地方特色无公害蔬菜品牌“河西胡萝卜”商标,组织160户蔬菜种植农户成立了富华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了“猪—沼—菜”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同时还引进了大民食品加工厂对韩国萝卜和冬瓜等无公害绿色蔬菜进行加工,年加工冬瓜10000吨,韩国萝卜5000吨,既解决了农产品销路问题,又发了业主、富了农民。2008年,该乡特色蔬菜总产8000多吨,全乡蔬菜收入达600多万元,农民人均蔬菜增收560元。

二、主要做法

(一)引进良种,培训技术。该乡始终坚持用现代经营理念发展特色蔬菜产业,积极按照“压缩大路菜、稳定特色菜、扩大精细菜”的种植思路,加快蔬菜品种的更新换代,近几年成功引进和推广了“韩国萝卜”、“寒将军”、“天鸿春”、“寒春甘蓝”、“黑皮冬瓜”等10多个适宜在河滩地种植的蔬菜新品种,实行10种蔬菜净作种植模式,调整优化了当地蔬菜种植结构,确保了全乡蔬菜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大大降低了市场风险。为确保种植技术能够及时跟上,乡农业服务中心每年都要定期聘请市农广校和市、区农业局的专家及技术人员到乡举办引进新品种种植技术培训班,采用田间地头示范、现场答疑解难等方式,对菜农们进行蔬菜栽培、病虫害防治、市场预测等方面的技能培训。

(二)扩大规模,降低风险。乡党委、政府根据南充市内蔬菜市场还有较大需求空间的实际情况,及时提出了“从产业化入手,走市场化道路”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做大做强特色蔬菜产业这个中心,加大对外宣传和招商引资力度,从蔬菜生产、加工、销售等多环节引进业主搞规模经营,先后引进张健等5个种植业主,承包当地农民土地600余亩,种植花白菜、苦瓜,地膜花生、西瓜等经济作物,切实壮大了当地蔬菜发展规模。同时,通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有效提高了当地蔬菜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大民食品加工厂每年与菜农签订韩国萝卜、冬瓜的销售合同700多份,以最低保护价收购农产品,富华蔬菜专业合作社通过支部牵线搭桥,构建起“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与160户合作社成员签订了蔬菜种植、销售合同,基地村90%的种植户与广丰、高瑞福等农业公司签订蔬菜购销协议,实现了订单种植,拓宽了蔬菜销路,降低了市场风险。

(三)科学引导 循环发展。首先,乡政府对引进业主从租地、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扶持,对种植大户给予适当物资奖励,对种植技术好的农户购买良种给予50%的种子价款补贴,对种植技术差的农户由村上统一安排育好苗后,再将菜苗免费发放给他们栽植管理。其次,乡村两级分别成立了蔬菜营销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专业营销队伍,每年专门派人到达州、广安、重庆等地了解市场行情,给广大蔬农提供市场需求信息,帮助菜农搞好蔬菜营销。第三,遵照循环经济发展规律,大力推行“菜—猪—沼”种养模式,实行精菜卖钱,下脚菜喂猪,猪粪尿作沼气原料,沼气作生活用气,沼液作蔬菜肥料的办法,使各种资源得到了循环有效利用,既节约成本,又清洁卫生,生产的各种蔬菜,全都是无公害的绿色产品,在市场上非常畅销。

三、存在问题

(一)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总体看来,大众菜、低档菜多,精细菜、高档菜少,新材料、新技术应用较差,导致部分产品科技含量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二)市场信息难以把握。由于市场需求信息有时失灵,菜农难以准确预测蔬菜产销走势,盲目种植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不仅使经济利益受损,而且也造成了部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资源的浪费。

(三)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目前,该乡的蔬菜生产主要靠农户自身投入,多数菜地基础设施简陋,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蔬菜的科技推广和产品加工还缺乏物质支撑,缺乏项目和资金扶持,直接影响到该乡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对策建议

为推进该乡特色蔬菜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更好地带动当地农民增收,我们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配套完善基础设施。要在适合蔬菜产业规模发展的片区,配套完善相关生产设施,改善路、渠、池等基础设施,尽量使各项工程能发挥出最大效益,为集中成片发展大棚蔬菜和日光温室蔬菜奠定良好基础。

2、加大资金技术投入。要继续争取上级政府支持,增加财政经费投入;要主动争取当地信用社和区农行等金融部门,为菜农和业主扩大优质蔬菜生产经营规模优先提供信贷支持。要大力推广设施蔬菜种植技术,扩大大棚菜、地膜菜、轮作菜种植面积;要适应市场需求,增加特色蔬菜品种,在稀特菜、野生菜上多做文章,尽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廉”,加速蔬菜品种的更新换代,切实增强绿色生态无公害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提高种植加工能力。要形成一个以乡农业服务中心为主体、以相关技术指导人员为支撑、以种植大户为基础的三级科技人才网络,定期召开会议总结交流蔬菜生产经验,并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他们进行生产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生产技术水平,再通过他们去指导带动广大菜农种好各种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特色蔬菜。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培育壮大蔬菜加工龙头企业,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对蔬菜产品加工的专项资金扶持,尽快扩大蔬菜食品加工厂的生产规模,切实改变当前蔬菜加工“小、散、粗”的状况。

4、建立市场信息网络。乡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微机上网联网工作,由乡财政出钱新建一个农业信息收集发布网站,配备必要的硬件设施,尽快与市内外、省内外乃至国内外的重要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本地蔬菜种植大户和加工企业联上网,并配备懂微机网络技术的专业人员,经常利用农业信息网站,及时向本地蔬菜种植大户和加工企业提供各种新鲜蔬菜和加工产品的市场价格与需求信息,竭力为他们成批量地销售蔬菜产品服好务蔬菜。

第三篇:大力培养乡土人才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大力培养乡土人才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汉南区邓南街科协 李绪新

余泽文

摘要:乡土人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作用,是人才工作的重要方面,各级政府应围绕建立乡土人才的选拔机制、培训机制、扶持机制、奖励机制和管理机制,营造乡土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和社会氛围,合理配置 教育资源,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农村适用乡土人才的培训工程,建立乡土人才培养的正常渠道和长效机制。

农村乡土人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支中坚力量。培养和发挥乡土人才的作用,是当前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战略任务。乡土人才在引导农民群众摆脱传统观念束缚,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繁荣农村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因此,建立一支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乡土人才队伍,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

汉南区邓南街是一个农业大街,农业是基础,是命脉。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是加快我街经济社会得以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前题。要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农业生产结构的战略调整,最关键是要开发培养农村的乡土人才。

邓南街以培养乡土人才为抓手,以街道科协、社区教育学校为纽带带动“田秀才”、“土专家”充分发挥引导示范作用,抓特色种养人才、农产品经纪人、村干部等三支队伍,促产业开发,促产品流通,促服务升级,推动了全街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两型社会创建,进一步推进学习型新农村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做法与成效

1、专家引领,“按需点菜”,围绕特色产业开发,抓特色种养人才建设。邓南街与华农大签订了“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协议,在金城村选择200亩玉米基地进行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示范,聘请华农大教授、全国知名甜玉米专家张楚河为教师,把培训班开在了田埂上。遴选一批玉米种植能手作为学习骨干重点培养,采取现场观摩学习和实用技术讲座相结合,逐步深入到农户,骨干再带领一批邻里乡亲做到技术全覆盖。建立10亩“邓丰牌”大雪枣基地,把专家讲座开在枣树底下,积极培养学习骨干。截止目前,大雪枣已推广到区内几十个村庄、大队,有近800户农户栽种了大雪枣,亩平收入三千多元,总产值逾三千万。另外,街道社区教育学校与邓南街养殖协会联合组织,为邓南生猪养殖户开展生猪饲养与管理培训,提高农户养殖生猪技术水平。

2、引导进步,以产定销,围绕特色产品营销,抓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聘请江汉大学营销专业教授、工商及农业部门有关专家培训174名农村经纪人,后又从中选拨50人到武汉市东西湖农广校参加创业学习培训。成立了2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产品营销协会等营销实体,并逐步发展壮大。“邓丰”农副产品产销公司走上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道路,“思念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经理曾思来被武汉市评为“十佳创业青年”,窑头村妇女范乐英创建了“猪—沼—菜”的立体循环种植模式,广来农产品合作社与山东经销商签订长期供货协议。

3、选树典型,互动结对,围绕特色服务升级,抓党群能人队伍建设。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对村干部大力进行种植、养殖等农村生产技能知识培训,使村干部充分掌握农业生产上的各种实用技术;采取优秀村干部“现身说法”或举办论坛等形式,传技能、讲技巧、论方法。搭建了“农民之友”信息平台,联合街道农技中心、科协等部门,开通短信业务,抢抓时节,根据需求,向邓南街农民免费发送农业科技信息、务工信息、时事要务等短信。选派4名专职教师,聘请5名文化、技术等专项培训活动管理人员,组建40多名以退休老教师、老干部、能工巧匠、专技人员等位主要成员的科普及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

二、探讨与思考

乡土人才是农村人才资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对象,我们要突破传统人事工作的束缚,实现管理新的延伸。要建立一套好的组织形式和机制,把那些农村“土专家”养殖、种植的“各种大王”、农村企业家和农村的经纪人等乡土人才一起培育,一起管理,一起开发。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要搞好政策激励,赋于乡土人才以责任,不断培养和提高,并通过一定组织形式和管理办法,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示范效应、辐射效应和带头作用,为农村经济的振兴做出贡献。

1、完善乡土人才工作机制。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发展的思想观念,把培养乡土人才作为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首要工作。一是构建乡土人才政策体系。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乡土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乡土人才发展计划,明确乡土人才开发的措施和目标,制定乡土人才培养和管理办法及表彰奖励办法等有关政策,为乡土人才的开发培养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二是建立乡土人才扶助机制。建立一个完善的扶助机制,创设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利于乡土人才的迅速崛起。三是建立区、街、村三级管理网络。形成以区组织、人事、科技等部门管理为重点,以街道、村党支部抓落实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农村乡土人才信息库,做到区、街有人才档案库,村组有名册,实行一人一卡的动态管理。改变乡土人才开发无序的管理状态,切实把乡土人才纳入“人才兴区”战略管理中,使乡土人才的管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2、加大乡土人才培训力度。加强乡土人才的技能技术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乡土人才,才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一是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街道社区教育学校、区职教中心等组织形式定期开展各类实用技术技能培训、现代科技、市场经济、农村实用新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强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运用能力。二是组织学习交流。一方面,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乡土人才到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经验,启迪思维,开拓视野,加强与外界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另一方面,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各类专家上门服务,进行巡回辅导,传播新技术、新知识,加快乡土人才知识更新步伐。三是创建基地示范。积极鼓励、支持农村干部、农技人员领办、创办、建立各类科技示范基地,形成示范样板,便于组织乡土人才在现场观摩中进行实践技术指导,促使乡土人才提能升级。建设一支扎根农村、贴近农民、服务农村,能够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

3、搭建乡土人才创业平台。要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方式搭建乡土人才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舞台,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示范作用。一是产业效应。近年来,我街鲜食玉米、特色蔬菜和生猪等特色农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一大批乡土人才活跃在科学种养、技术服务、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他们及时组建农产品营销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家庭农场等社会团体,成为农村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形成产业发展合力,促进了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农民增收,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二是活动评比。积极创新活动载体,开展“优秀党员”评比活动、“双学双比”、“三八红旗手”和“优秀青年”评比活动等等,全方位构筑各类乡土人才施展才华创新立业的平台。三是结对帮带。根据乡土人才的专业特长,组织区、街、村优秀科技人才与农民进行“科技结对帮扶”,开展结对联户活动,探索和解决在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和遇到生产科技的难题,搞好技术推广和指导,发挥乡土人才在实践中牵引辐射作用。四是企业带动。采取政策扶持、激励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村优秀人才组建龙头企业,运用“公司+农户”形式,通过提供种苗、技术、销售产品等环节,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4、创新乡土人才激励机制。科学的激励机制是保持人才上进的源动力,只有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一是政治上激励。对年轻、工作能力强、成绩突出的乡土人才重点培养,符合条件的推荐加入党组织,并优先选拔、充实到村组干部队伍之中,为乡土人才发挥作用搭建舞台,提供用武之地,使其成为带动产业发展的领军人物和基层组织建设的新生力量。二是荣誉上激励。积极开展 “优秀乡土人才”、“拔尖人才“等评比活动,大力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和成功经验,弘扬他们的精神,扩大他们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大对他们的奖励、表彰力度,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工作的认可和支持。三是资金上扶持。建立乡土人才扶持机制,把“科技示范户”、“科普助推致富带头人”、“科普示范基地及示范单位”等的评选向乡土人才倾斜,以项目资金扶持他们,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发展农村经济的潜能和热情,促使他们带领群众走发展致富道路。

第四篇:发展食用菌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发展食用菌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河北国宾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楚国彬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

我是河北国宾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楚国彬。能参加农业部组织的食用菌产业研讨会,我感到非常荣幸,感谢领导给我提供了一个和大家交流学习的机会,根据领导要求和安排,我主要介绍一下我公司的基本情况和围绕食用菌产业化发展做的一些工作,不妥之处请指正。

一、公司基本情况

河北国宾食品有限公司是集科、工、贸为一体,产、加、销一条龙的民营企业,以生产、加工、销售食用菌为主,建有5个加工车间,6条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4万吨,加工的产品主要有腌渍产品、罐头产品、速冻产品、冻干产品、调味品和烘干产品等六大系列,180多个规格品种,产品以“孟都”为注册商标,是河北省名牌产品,产品销往亚、欧、美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国内大中城市,在我公司的倡导下,组建了食用菌合作社、菌种厂和食用菌示范基地,直接服务于菇农,带动了当地及周边县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仅我县食用菌栽培户就达到19000多户,年产食用菌6万吨左右,年产值2.4亿元,户均增收6000多元,由于带动能力较强,连续被认定为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被全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企业,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流通中型企业,被评为河北省2006-2008百家重点科技示范企业和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

二、近几年做的几项工作

1.建立组织。我县食用菌生产形势是小规模、大群体,千家万户齐上阵,并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以千家万户农民从事食用菌生产经营为主。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用菌的价值认识越来越高,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一方面,公司订单大批增加,应接不暇,但低农残、低化残的高品质货源缺口很大,另一方面,菇农由于信息不灵通,不知道种什么、怎么种、怎么管,生产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价格不稳定,农民增收趋缓,根据存在的问题,在我公司的倡导下,组织成立了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架起了龙头企业与菇农之间的桥梁,把广大分散的种植户联系起来,按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和品种组织生产,民企形成利益共同体,抱团参与市场竞争,共同抵御来自市场运行中的各种利益侵害,增强了抗风险能力,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目前,合作社已发展18个分社,涉及15000个社员。

2.完善联结机制,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均沾”。

一是实行定单生产,确保龙头企业有稳定的货源供应,我公司通过合作社和菇农鉴定种植收购合同,明确规定生产品种、数量、质量标准、价格和交货期等,去年共与社员鉴定14000吨食用菌,平均每吨高出市场价800元,共让利1120万元。

二是对社员实行保护价收购,当遇到市场波动,产品滞销时,企业以生产成本上浮50%作为保护价,收购社员产品。

三是在资金上扶持,自去年以来,在全且推广双孢菇项、香菇等新品种,每建一栋双孢菇棚扶持资金1万元,建一个香菇棚扶持资金5000元,利用三年时间从收购款中逐年扣除,共投入资金100多万元,扶持140多户农民建起了食用菌大棚,常家庄赵彦儒去年新建双孢菇棚一栋,当年收入3万余元,今年又建了一栋,靠种蘑菇致了富,四是通过合作社帮助社员从南方收购运输稻草1500吨和部分竹杆等原材料,价值80多万元,解决了一家一户不易办到的事情。

3.严格管理,确保产品质量。根据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境蔬菜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和出境蔬菜种植基地备案管理细则有关规定,对四芝兰、大疙瘩、安家庄、佃户营、韩家庄、常家庄、伍列霍、肖庄等15个食用菌基地进行了备案管理,为每个基地建立了竹杆编织架设的人工隔离带,并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质量、统一收购、统一价格”的“六统一”服务。每个基地配备一名植保员,对需求的物资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和使用,从种植到采收各个环节都进行详细记录,对产品系挂统一内容格式的标识,出现质量问题可以溯源查因,杜绝了农残、化残超标现象,确保了原材料产品质量,公司产品也设有因质量问题退货和投诉事件发 生,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明显提高。

4.搞好技术服务,提高菇农素质。自去年以来,我以司从福建、山东、新河和本地聘请了9名技术人员,走村串户,常年工作在农村第一线,无偿为菇农提供技术服务,在全县举办技术培训班45期,参训人员达到5000多人次,提高了菇农的技术素质,使标准化生产得以顺利实施。食用菌基地的生产管理和产品质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生产更加规范化,产品质量明显提高,特别是农药残留得到了解很好的控制,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三、存在的的问题和建议

一是食用菌栽培单户规模小、分散,不利于管理,我县目前食用菌栽培户达到19000多户,90%以上的户是1-2个棚,以单家独户的庭院模式为主,造成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不利于基地备案管理,生产的产品质量不高,参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已开始施行,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菇农通过合作社的形式组织起来,共同参与市场竞争。食用菌种植较多的乡村,在规划时应规划食用菌种植区,集中连片种植,以便于基地备案,实行统一管理。

二是菌种市场混乱,管理力度不够,随着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普及,种植面积越来越多,菌种厂遍地开花,技术力量不足,设备不齐,生产的菌种质量参差不齐,最终受害的是菇农,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督力度,实行证照管理,取缔不合条件的菌种厂,保护菇农的利益。

三是科研力量不足,科研经费缺乏。据了解,全省没有一家专门的菌种科研机构,现在的菌种厂以制种为主,均为企业自办或个体制种,技术、设备落后,科研投入不足,在新品种选育、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上缺乏系统性,出现菌种退化,受损失的是菇农。国家应建立专门机构,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研究开发、引进新品种,驯化各类野生菌种,提高栽培品种的产量和质量,增加菇农的经济效益。

四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也是出口大国,龙头企业在提高食用菌市场竞争力方面起着主导作用,由于企业的发展涉及技术、人才、科研、资金等多方面的因素,做大的不少,做强的不多,出口产品均为初、中级产品,高端产品很少,应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增强研发能力,研究开发新

产品,推广新技术,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食用菌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卫生安全质量体系,推进食用菌产业化发展,促进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提高该产业的整体效益,以调动农民发展食用菌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

谢谢大家!

2007年8月10日

第五篇:大力培养乡土人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大力培养乡土人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典型案例

(一)[背景]:**乡有国土面积128.6平方公里,辖7个村委会, 71个自然村,100个村民小组,4558户18906人。2010年乡党委把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作为重要抓手,提出创建‚山区乡小集镇建设示范乡、万亩‘两青豆’产业之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乡、科学发展先进乡 ‛的创先争优活动目标。把培养典型、树立典型和宣传典型作为实施创先争优活动的一项重要措施,注重发现培养不同类型先进典型,在全乡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两项十个‛培树工作,大力培养种养殖乡土人才,调整产业,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当前,全乡共培养、收集各类乡土人才312名。其中:农村适用人才90名,党政人才25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97名。

[做法与经过]:乡党委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 以‚五好五带头‛为标准,把培养典型、树立典型和宣传典型作为实施创先争优活动的一项重要措施,注重发现培养不同类型先进典型,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努力培树1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和10名优秀基层党员。经层层筛选,推选出鸡街子党总支部、小学党支部等党组织和徐永芬、李玉春、张美、董发富等一批先锋模范典型,在全乡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广泛宣传,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批学先进,赶先进的组织和党员不断涌现出来,全面促进各类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

一是积极探索,健全人才工作机制。

1、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强化对人才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健全了人才工作组织体系,成立了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建立了由‚一把手‛负总责、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人才工作责任制。年初组织召开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对我乡当前人才工作进行分析研究,部署全年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计划,为做好全年人才工作的打好基础。

2、健全机制,加强协作,打开人才工作新局面。结合成员单位工作职能,制定了《加强农村乡土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和《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及《计划》,加强对成员单位的统一协调和管理,定期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形成各司其职、行动一致、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落实考核指标的分解任务,各负其责,同步推进,确保我乡人才工作的有序开展。注重发挥人才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统筹协调成员单位履行工作职能,共同开展各项人才工作。

3、加强人才工作调研,深入农村开展调研,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加强指导。

4、强化激励措施,努力创建良好环境,使人才能人尽其才。对拔尖农村乡土人才实行优惠政策,在开展农业科技示范项目推广,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承包土地荒山和企业,科技服务,申报科技奖励,提供辅助资金,提供农资资料,继续教育和考察、学习、进修培训等。

二是注重服务,实现人才资源优化。

1、加强培训教育。上半年,我乡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才教育培训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农村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农业种植、养殖能手、手工业(加工业)者、乡村医生、民间艺人、能工巧匠等实用技术人才。抽调了乡林业站、农推中心、水管站、畜牧兽医站、卫生院、烟叶站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全乡7个村委会开展专业技术培训7场,参训人员达861人次。同时,发挥乡土人才中拔尖领头人才、外出务工人才队伍中领军人才的示范、领军作用,带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整个农村乡土人才队伍的开发,带领农民脱贫致富。

2、完善人才信息库。建立适应我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人才队伍和后备人才队伍,准确把握人才信息,合理优化配臵,形成科学系统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人才队伍信息库建设。及时调整和补充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发挥人才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引领、示范作用。我们深入调查,摸清企业人才信息,按各类专业建立人才信息库,并及时充实完善人才信息库,使人才基本情况一目了然,方便了查询和管理,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推动了人才工作的信息化进程,提供了丰富详细的人才资料,充分发挥了人才库的作用。截止今年6月底,我乡人才信息库收录各类人才294名,其中:农村适用人才90名,党政人才25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97名。

三是加强舆论宣传,营造人才工作良好社会环境。加强宣传力度,大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氛围。我们在全乡进

行广泛的人才宣传工作,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环境。大力宣传人才政策,先进典型,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一次学先进、宣传先进人物事迹活动,加大农业知识传播范围和力度。

[成效与反响]:通过‚两项十个‛培树,大力培养乡土人才,全乡各行业出现了良好的发展示头,为农民增收致富拓宽了路子。一是以徐永芬为代表的生猪养殖业规模不断得到扩大化,带动了一大批农户积极参与到生猪养殖行业,同时带动了全乡黑山羊、牛、马等养殖业,2010年全乡共出栏猪 29175 头,牛3688头,马属2646匹,山羊10907只,鸡 361097羽。实现了畜牧业产、供、销良性发展。二是以张美为代表的烟草种植大户,不断带动了全乡以家庭为主的烟叶种植大户,2010年全乡完成85万公斤的总量,实现单经济收入元,三是以董发富为代表的发展种植林果经济核桃,‚发展产业上,光说不行,必须得自己带头,因为身后不知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你。‛为念好‚山‛字经,作活‚林‛字文,依靠村委会高寒冷凉的气候条件,董发富又承包了20亩荒山,带头种植优质核桃,在他的示范带动下,现在全村委会已经核桃种植7000余亩。预计8年后每年增

加种植户3000元以上经济收入。四以李玉春为代表的党员外出包揽工程,转移所在村委会富余劳动力100人以上,每年每人创收1.5万元至2万元。大力发展打经济,同在他的带动下原来的小工头变成小老板的有5人,在某种意义下又带动了另一个打工经济。[探讨与评论]:乡土人才在引导农民群众摆脱传统观念束缚,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繁荣农村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因此,建立一支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乡土人才队伍,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

1、乡镇经费投入有限,技能培训少,对乡土人才激励机制还不健全。

2、人才工作宣传需进一步加强,人才创业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力度还不够。

下载枸杞产业带动青海格尔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枸杞产业带动青海格尔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力发展白芷种植 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大力发展白芷种植 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射洪县柳树镇魏家营村“一村一品”建设的启示 袁洪滨 [摘 要] “一村一品”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产业强村的发展途径,本文从魏家营村......

    发挥远程教育优势 助力群众致富增收

    发挥远程教育优势 助力群众致富增收裕民县充分利用远教平台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在培训农牧民群众、带领群众致富中的突出作用,裕民县......

    促进大学生创业引领群众增收致富

    促进大学生创业 引领群众增收致富 --东岳乡党委政府促进大学生创业纪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促进大学生创业是我县十大民生工程中一项重要特色工作,东岳乡结合自......

    昆莎乡奶牛养殖带动群众致富

    昆莎乡奶牛养殖带动群众致富 情况介绍积极引导扶持农牧民群众立足丰富的草场资源优势,面向市场进行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牧民群众收入,这是当前西藏农牧区工作中的一项主......

    明中: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增收典型案例

    明中: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增收典型案例 明中乡地处大巴山南麓,距县城70公里。境内山峦起伏,常年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十分适宜魔芋生长,是城口县产魔芋的重点区域之一。 一、背景与......

    加快种苗产业发展 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加快种苗产业发展 推动农民增收致富近年来,在自治区林业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泾源县紧紧依托优越的立地条件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按照“川台地、沿公路、靠城镇......

    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文章)

    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江都市人民政府(2006年6月15日)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全市初步形成......

    2018年村产业发展增收致富具体措施办法

    2018年村产业发展增收致富 具体措施办法 为扎实抓好“产业富民”工作,全面加快xx村农民增收致富步伐,努力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水平,根据xx 村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