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村产业发展增收致富具体措施办法
2018年村产业发展增收致富
具体措施办法
为扎实抓好“产业富民”工作,全面加快xx村农民增收致富步伐,努力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水平,根据xx 村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基本情况
xx村是XX县“十三五”规划贫困村,位于xx乡xx部,村部距县城xx公里,距乡政府驻地xx公里。全村辖x个自然屯,共xx户xx人,其中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xx户xx人。全村总面积xx平方公里,林地面积xx公顷,耕地面积xxx亩.全村产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甘蔗、八角、芒果为支柱特色产业,其中甘蔗xx亩,八角xx亩,芒果xx亩,猪年出栏量xx头,肉鸡出栏xx羽,肉鸭出栏xx羽,特色产业覆盖率100%。
二、目标任务
2017年,全村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00元。到2018年底,全村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600元以上,逐步减少低收入农户,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三、工作重点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增强农村居民增收致富能力。坚持基础先行的原则,把夯实基础作为促进农村居民增收致富的首要任务和关键环节来抓。通过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围绕农村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改善农村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增收致富能力。一是加快村级道路建设。积极争取通村公路项目资金,加大对村组道路的管护力度。二是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人饮安全和基本口粮田建设为重点,加大人饮安全建设和管护力度,到2017年底,实现全村人人有安全饮用水喝的目标。
(二)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拓宽农村居民增加家庭经营性收入渠道。将发展优势产业、调优农业产业结构作为促进农村居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选准发展方向和发展产业,努力增加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性收入。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村人才、土地、环境资源优势,合理引导农户改变发展思路,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养殖业发展,实现农业产业一村一品,规模化种植xx、完善销售渠道,加大XXX的发展力度、扩大xxx的知名度,做大、做强XXX等产业,做到有一个促进农民增收的亮点。
(三)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村党组织、村民委领办合作社,结合本村产业发展实际,本着集体增收、农民增利的原则,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发展“一村一品”或农家乐。一是参与经营。通过办理各项证件,提供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服务,提取利润,增加集体收入。二是入股分红。可将本村土地、资金、农业机械等入股合作社,按收入比例获取分红。三是争取项目。以合作社名义,争取上级政策扶持,资金落地后,按村集体与合作社贡献大小合理分配,再次投资,增加收入。
(三)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拓宽农村居民就业转移门路,增加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一是以提升就业技能和发展现代农业为导向,积极争取资金,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力争每年农村劳动技能培训达xx人次以上。二是坚持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加强与劳务用工市场的对接,及时为农村居民提供就业信息服务,从而增加农村居民转移就业收入。
(四)用活国家扶持政策,为农村居民增收致富提供保障。一是严格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确保各项涉农补贴资金安全及时发放到农村居民手中。二是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积极争取上级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通过争取到的种子种苗、农资、农机等实物补助,帮助农村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农户发展种养业。三是逐步完善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严格按照农村低保相关政策,加强对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积极做好农村低收入农户家庭成员参保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困难群众长效帮扶机制,将低收入农户纳入帮扶范围。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进一步强化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是村“两委”干部的基本职责。把产业发展增收致富作为当前本村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增强做好产业发展村民增收致富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村党支部书记要切实加强对产业发展村民增收致富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产业富民计划工作顺利开展。
(二)整合力量,强化管理。各村干部要加强联系,密切配合,积极主动地做好产业发展增收致富工作,要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注重结合、加强协调,形成合力。
(三)靠实责任,确保效果。村干部要充分认识实施产业发展增收致富工作的重大意义,在具体开展工作中要找准促进产业发展增收致富的门路,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实现农村居民增收致富。
Xxx村党支部
xxx村民委员会
2017年xx月xx日
第二篇:致富具体措施办法
友爱村村里产业发展村民增收致富的具体措施办法
为扎实抓好“三农”工作,全面加快我村农民增收致富步伐,努力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水平,根据哈溪镇关于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村里产业发展村民增收致富的会议精神,制定本办法: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为主线,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以提高群众致富能力和收入水平为中心,积极推进产业发展,拓宽就业增收致富渠道,努力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二、目标任务
2011年,全村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84元。到2012年底,全村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300元以上,逐步减少低收入农户,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三、工作重点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增强农村居民增收致富能力。坚持基础先行的原则,把夯实基础作为促进农村居民增收致富的首要任务和关键环节来抓。通过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围绕农村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改善农村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增收致富能力。一是加快村级道路建设。积极争取通村公路项目资金,加大对村组道路的管护力度,维修四组到六组、七组到九组约4公里的道路。二是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人饮安全和基本口粮田建设为重点,加大人饮安全建设和管护力度,到2013年底,基本实现全村人人有安全饮用水喝的目标。建设一组、二组、三组、七组连片日光温室防洪沟约2公里建设,三组到七组的灌溉水渠、一组到三组的灌溉水渠约2公里。
(二)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拓宽农村居民增加家庭经营性收入渠道。将发展优势产业、调优农业产业结构作为促进农村居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选准发展方向和发展产业,努力增加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性收入。抓好大场大户,推进规模养殖。按照多元投入、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和标准化、规模化原则,以规模大场大户和养殖小区为重点。以养殖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使新兴的创收方式发挥拉动作用。近年来,养殖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日常生活中对
农副产品需求的不断加大,养殖业势必将成为农民增收的重头戏。2012年全年要完成舍饲养殖暖棚建设30座。高原夏菜100亩,马铃薯旱作农业种植300亩。饲草料种植方面。牧草种植1150亩,饲料种植500亩。
(三)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拓宽农村居民就业转移门路,增加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一是以提升就业技能和发展现代农业为导向,积极争取资金,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力争每年农村劳动技能培训达600人次以上。二是坚持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加强与劳务用工市场的对接,及时为农村居民提供就业信息服务,从而增加农村居民转移就业收入。
(四)用活国家扶持政策,为农村居民增收致富提供保障。一是严格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确保各项涉农补贴资金安全及时发放到农村居民手中。二是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积极争取上级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通过争取到的种子种苗、农资、农机等实物补助,帮助农村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农户发展种养业。三是逐步完善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严格按照农村低保相关政策,加强对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积极做好农村低收入农户家庭成员参保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困难群
众长效帮扶机制,将低收入农户纳入帮扶范围。四是扎实做好“少生快富”工程,加大农村计生家庭奖励扶持力度,稳定和降低农村低生育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进一步强化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是镇村两级的基本职责。把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当前我村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村成立以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的农村居民增收致富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增收致富行动计划工作的领导,确保农村居民增收致富行动计划工作顺利开展。
(二)整合力量,强化管理。各村干部要加强联系,密切配合,积极主动地做好农村居民增收致富工作,要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注重结合、加强协调,形成合力。
(三)靠实责任,确保效果。村干部要充分认识实施农村居民增收致富行动计划工作的重大意义,在具体开展工作中要找准促进农村居民增收致富的门路,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实现农村居民增收致富。
第三篇:发展食用菌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发展食用菌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河北国宾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楚国彬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
我是河北国宾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楚国彬。能参加农业部组织的食用菌产业研讨会,我感到非常荣幸,感谢领导给我提供了一个和大家交流学习的机会,根据领导要求和安排,我主要介绍一下我公司的基本情况和围绕食用菌产业化发展做的一些工作,不妥之处请指正。
一、公司基本情况
河北国宾食品有限公司是集科、工、贸为一体,产、加、销一条龙的民营企业,以生产、加工、销售食用菌为主,建有5个加工车间,6条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4万吨,加工的产品主要有腌渍产品、罐头产品、速冻产品、冻干产品、调味品和烘干产品等六大系列,180多个规格品种,产品以“孟都”为注册商标,是河北省名牌产品,产品销往亚、欧、美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国内大中城市,在我公司的倡导下,组建了食用菌合作社、菌种厂和食用菌示范基地,直接服务于菇农,带动了当地及周边县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仅我县食用菌栽培户就达到19000多户,年产食用菌6万吨左右,年产值2.4亿元,户均增收6000多元,由于带动能力较强,连续被认定为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被全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企业,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流通中型企业,被评为河北省2006-2008百家重点科技示范企业和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
二、近几年做的几项工作
1.建立组织。我县食用菌生产形势是小规模、大群体,千家万户齐上阵,并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以千家万户农民从事食用菌生产经营为主。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用菌的价值认识越来越高,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一方面,公司订单大批增加,应接不暇,但低农残、低化残的高品质货源缺口很大,另一方面,菇农由于信息不灵通,不知道种什么、怎么种、怎么管,生产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价格不稳定,农民增收趋缓,根据存在的问题,在我公司的倡导下,组织成立了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架起了龙头企业与菇农之间的桥梁,把广大分散的种植户联系起来,按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和品种组织生产,民企形成利益共同体,抱团参与市场竞争,共同抵御来自市场运行中的各种利益侵害,增强了抗风险能力,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目前,合作社已发展18个分社,涉及15000个社员。
2.完善联结机制,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均沾”。
一是实行定单生产,确保龙头企业有稳定的货源供应,我公司通过合作社和菇农鉴定种植收购合同,明确规定生产品种、数量、质量标准、价格和交货期等,去年共与社员鉴定14000吨食用菌,平均每吨高出市场价800元,共让利1120万元。
二是对社员实行保护价收购,当遇到市场波动,产品滞销时,企业以生产成本上浮50%作为保护价,收购社员产品。
三是在资金上扶持,自去年以来,在全且推广双孢菇项、香菇等新品种,每建一栋双孢菇棚扶持资金1万元,建一个香菇棚扶持资金5000元,利用三年时间从收购款中逐年扣除,共投入资金100多万元,扶持140多户农民建起了食用菌大棚,常家庄赵彦儒去年新建双孢菇棚一栋,当年收入3万余元,今年又建了一栋,靠种蘑菇致了富,四是通过合作社帮助社员从南方收购运输稻草1500吨和部分竹杆等原材料,价值80多万元,解决了一家一户不易办到的事情。
3.严格管理,确保产品质量。根据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境蔬菜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和出境蔬菜种植基地备案管理细则有关规定,对四芝兰、大疙瘩、安家庄、佃户营、韩家庄、常家庄、伍列霍、肖庄等15个食用菌基地进行了备案管理,为每个基地建立了竹杆编织架设的人工隔离带,并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质量、统一收购、统一价格”的“六统一”服务。每个基地配备一名植保员,对需求的物资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和使用,从种植到采收各个环节都进行详细记录,对产品系挂统一内容格式的标识,出现质量问题可以溯源查因,杜绝了农残、化残超标现象,确保了原材料产品质量,公司产品也设有因质量问题退货和投诉事件发 生,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明显提高。
4.搞好技术服务,提高菇农素质。自去年以来,我以司从福建、山东、新河和本地聘请了9名技术人员,走村串户,常年工作在农村第一线,无偿为菇农提供技术服务,在全县举办技术培训班45期,参训人员达到5000多人次,提高了菇农的技术素质,使标准化生产得以顺利实施。食用菌基地的生产管理和产品质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生产更加规范化,产品质量明显提高,特别是农药残留得到了解很好的控制,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三、存在的的问题和建议
一是食用菌栽培单户规模小、分散,不利于管理,我县目前食用菌栽培户达到19000多户,90%以上的户是1-2个棚,以单家独户的庭院模式为主,造成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不利于基地备案管理,生产的产品质量不高,参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已开始施行,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菇农通过合作社的形式组织起来,共同参与市场竞争。食用菌种植较多的乡村,在规划时应规划食用菌种植区,集中连片种植,以便于基地备案,实行统一管理。
二是菌种市场混乱,管理力度不够,随着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普及,种植面积越来越多,菌种厂遍地开花,技术力量不足,设备不齐,生产的菌种质量参差不齐,最终受害的是菇农,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督力度,实行证照管理,取缔不合条件的菌种厂,保护菇农的利益。
三是科研力量不足,科研经费缺乏。据了解,全省没有一家专门的菌种科研机构,现在的菌种厂以制种为主,均为企业自办或个体制种,技术、设备落后,科研投入不足,在新品种选育、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上缺乏系统性,出现菌种退化,受损失的是菇农。国家应建立专门机构,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研究开发、引进新品种,驯化各类野生菌种,提高栽培品种的产量和质量,增加菇农的经济效益。
四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也是出口大国,龙头企业在提高食用菌市场竞争力方面起着主导作用,由于企业的发展涉及技术、人才、科研、资金等多方面的因素,做大的不少,做强的不多,出口产品均为初、中级产品,高端产品很少,应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增强研发能力,研究开发新
产品,推广新技术,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食用菌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卫生安全质量体系,推进食用菌产业化发展,促进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提高该产业的整体效益,以调动农民发展食用菌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
谢谢大家!
2007年8月10日
第四篇:加快种苗产业发展 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加快种苗产业发展 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在自治区林业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泾源县紧紧依托优越的立地条件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按照“川台地、沿公路、靠城镇、连景区”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特色林木种苗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2007年底,全县发展特色林木种苗面积达9.73万亩,其中:培育地埂大苗6.83万亩,移植幼苗2.9万亩;实现苗木销售收入3200万元,人均苗木纯收入283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7%。今年春季,县委、政府在认真总结历年经验的基础上,调整思路、强化措施,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干部职工帮扶、土地合作社带动、群众广泛参与、调整种植结构、压麦育苗”的运作机制,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的大发展、快发展。截止4月底,全县共发展特色苗木3.84亩,其中培育地埂大苗2.14亩,移植幼苗1.22亩,培育六盘山野生花灌0.48万亩;建成3000亩以上育苗园区3个,1000亩以上育苗园区5个。全县累计完成育苗13.57万亩,其中培育地埂大苗8.97万亩,移植幼苗4.12万亩,培育六盘山野生花灌0.48万亩。以上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在具体工作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1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产业建设顺利实施。近年来,泾源县始终把“生态立县”战略放在重要位置、把种苗产业作为全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围绕山要民富这一目标,几届班子一个目标,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保持了林业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在种苗产业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三制”管理。一是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制。县委政府成了了泾源县种苗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由县长担任,分管林业工作的副书记、副县长任副组长,林业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产业的领导和实施工作。全县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具体负责工程的实施。各示范园区都确定了行政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专门跟踪监督检查工程实施情况。二是建立完整的协调机制。各职能部门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齐心协力组织抓落实。三是建立明确的政策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特色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的意见》,出台了有关加快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优惠政策,明确了严格的程序要求和奖罚措施,为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不畏艰难,敢于攻坚,确保产业建设取得成效。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泾源种苗产业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但是在困难面前,没有被困难吓倒,变压力为动力,推动林业工作向前发展。工厂化育苗中心自去年12月底开工建设以来,为尽快为群众育苗提供优质良种苗木,县林业局克服冬季天寒地冻、大雪中施工的困难,凭着对林业的炽爱,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赶工期,抢进度,苦战了一个冬季,终于在4月底前使工厂化育苗中心竣工并投入育苗生产。在种苗产业启动实施的三年多时间里,特别是在每年的春秋两季造中,县林业局全体干部职工几乎就没有休息过一个双休日和节假日。局领导也和广大干部职工一样,战斗在产业发展一线,汗水挥撒在育苗一线,身先士卒,连续作战。正是这样一种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促使种苗产业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创新机制,确保种苗产业快速发展。
只有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探索,不断的解放思想,才能推动种苗产业向前发展。近年来,泾源县出台了许多促进种苗产业发展的优惠机制。一是建立了调整结构、压麦育苗的保障机制。为确保育苗产业的顺利发展和任务的全面落实,县委、政府适时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缩减冬小麦种植面积,把原来13万亩冬小麦种植计划压减到6.5万亩,并在去年秋季冬小麦种植前由林业部门规划好育苗区域,由乡镇根据林业部门规划的育苗区域逐村逐户预留地块,为今年春季育苗任务的落实奠定了基础。二是建立了以土地信用合作社运作的促进机制。即由村委会牵头,按照林业部门规划的育苗区域,统一确定区域内耕地的价格,成立土地信用合作社,动员“想育苗但缺少资金”的群众把自己的耕地“存入” 土地信用合作社,土地信用合作社收取“存入”价格5-10%的管理费后,再把农户“存入”的耕地“转贷”给“想育苗但没有耕地”的干部职工或客商用于育苗。通过土地信用合作社的运作,既解决了群众缺钱、干部职工缺地育苗的问题,又使土地资源和富余资金得到有效整合,推动了苗木产业的发展。三是建立了干部职工担保贷款的帮扶机制。制定出台了《泾源县干部职工帮扶担保贷款办法》,规定处级干部(含高级职称人员)每人为群众担保贷款1万元,科级干部(含中级职称人员)每人担保贷款0.5万元,一般干部职工每人担保贷款0.3万元,并把干部职工落实担保贷款任务与所在单位年终考核,干部职工个人评先选优、职称评定、奖金兑现等紧密挂钩。同时明确规定享受担保贷款的农户必须把贷款用于育苗,育苗收益必须首先按计划用于偿还贷款。承担贷款担保任务的干部职工要为自己的服务对象提供苗木培育、经营、销售等全方位的跟踪服务。四是建立了
干部职工带头育苗的带动机制。为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发展苗木产业的积极性,县委、政府下发了《关于划分各单位园区育苗任务的通知》,把全县规划的五个千亩幼苗移植园区的育苗任务按照群众完成40%,干部职工完成60%的比例进行划分,由乡镇和各部门、各单位组织动员干部群众落实。凡干部职
六盘山镇和尚铺—五里苗木基地简介
和尚铺、五里两村位于六盘山东南脚下,312国道与101省道交汇处,交通方便,水源充足,土质优良,已有多年的苗木种植历史,发展苗木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自去年以来,镇党委、政府抢抓县委、政府发展苗木产业的机遇,着力打造千亩苗木基地。今年计划种植600亩,实际完成830亩,其中镇村干部种植270 亩,群众种植430亩,引进外资种植130亩。共计种植苗木370万多株。
目前,该基地苗木留床总面积达3500多亩,其中50公分以上的有450亩,100公分以上的大苗有200多亩。在育苗户中,20亩以上的有6户,10亩以上的有15户,5亩到10亩的有31户。
在苗木基地建设中,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搞好宣传发动。干部带头,每个镇干部育2亩,每个村育10亩,与群众现场签定租地
协议,并同时兑付租金。二是严把质量关,栽植的苗木,由自己选择购置,林业站专业人员负责技术指导服务,确保苗木质量。三是搞好服务。从地块的确定、整地、栽植、浇水等,镇政府确定专人给予跟踪服务,重点是确保苗木成活率。
工个人在规定的园区内育苗3亩以上的,可以抵顶担保贷款任务。五是建立了“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无论本县干部群众或外地客商,凡在规定的园区内每育一亩苗,县财政给予150元的现金补助,补助期3年。为鼓励苗木向外销售,对年苗木销售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销售大户和年销售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合作组织,分别给予0.5万元和1万元的奖励。机制的创新,保证了苗木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五篇:××乡××村增收致富工作汇报
××乡××村增收致富工作汇报
县委,县政府:
一、××村的基本情况
××乡前寨村地处印松边境的马脑山下,离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仅靠一条坑坑洼洼的泥土公路与外界相通,交通落后,信息闭塞,自然条件较差,群众经济基础薄弱,是一个典型的边远山区贫困村。全村有9个村民组、292户、1030人,现有耕地面积614亩。有91户224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有外出务工人员329人,整家外出达68户。
该村以水稻、油菜、玉米等传统作物为主要作物,家庭经济发育程度较低,自然经济成分仍然较大。群众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外出务工、传统种养业和国家政策性补贴。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亲切关心和大力帮助下,全村人民群众不断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2010年全村居民人均年收入2768元。2011年,因受旱灾影响,经调查统计,全村主要农作物受灾减产624亩,绝收261亩,主要涉及水稻、玉米、红薯等作物,折合损失近34万元,人均减收近330元。
今年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该村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增收致富工程,尽管遭受了年初的低温灾害和夏季的严重旱灾,仍然实现了减产未减收,据统计,前三季度,该村群众年人均纯收入增长水平有史以来首度居于全县前列,已经-1-
接近县里提出的人均增收目标。
二、主要增收渠道及发展现状
由于该村群众增收条件有限,要确保2011年达到农民人均收入实现4500元,必须坚持工资性收入、生产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多措并举。
(一)积极实行作物改种,全力推进秋冬种。全村秋冬种共计划840亩,其中白菜200亩、萝卜100亩、芹菜50亩、洋芋220亩、黑牧草120亩、小麦150亩。预计可实现总收入66.25万元,人均实现收入643元。前期已集中育种白菜3亩、萝卜1亩,9月8日降雨以来,已积极组织该村群众抢时种植,目前已完成改种550余亩,主要涉及洋芋、白菜、萝卜、油菜、小麦和牧草。
(二)畜牧养殖:以商品猪为重点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以每头仔猪300元、牛400元、羊100元对农户进行补助。全村比上年增加出栏商品猪500头、牛100头、羊200只。可实现增加收入62.4万元,人均增收606元。积极发展川鹅养殖,计划发展川鹅5000只,实现利润20万元,人均增收200元。从5月份至今,全村已补栏生猪417头,牛132头、羊70只,养殖蝎子2000尾。
(三)林下养鸡:林下养鸡年出栏7万只,每只鸡按纯利润10元计算,实现总收入70万元,人均增收680元。该村目前有存栏鸡
1.7万羽,前期已出栏商品鸡3.2万羽,完成了任务的70%。10月份将再发放鸡苗1万羽。
(四)工程务工收入:全村共有329名外出务工人员,按人均
年纯收入8000元测算,预计可实现工资性收入257万元,全村人均收入可实现2500元左右。同时,积极组织群众就近务工。该村近期正在改建公路,劳动力基本由本村承揽,工程结束需劳动力600人次左右,按每人次60元计算,劳务收入可达3.6万,可实现人均增收35元。
(五)政策转移性收入:全面落实各级政府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群众人均可实现收入300元以上。
三、主要帮扶服务措施
(一)整合力量,明确职责,夯实增收帮扶的保障。我局与××乡党委政府分别成立了农村居民增收致富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和秋冬种改种服务工作队,全面落实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村支部书记为具体责任人,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的责任制。不定期地召开帮扶工作联席会议,分析解决相关问题。增收帮扶工作按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记入相关人员责任制考核结果中。
(二)抓住市场,保证销售渠道畅通。通过市场考察,通过乡养鸡办与重庆鲁渝立强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实行“公司+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由公司统一提供鸡苗、统一饲料配送、统一药品标准、统一技术服务,对成鸡实行保底价回收,切实解决了养殖户后顾之忧。同时,积极寻求其他销售渠道,采取零售、上门收购等模式,以较高价格销往××、××、××等地,最大限度提高了养殖效益。
(三)增加种养业科技含量,全力提高种养业效益。一是及时
举办技术培训班,落实技术人员到村到户进行培训,共举办培训4期,接受培训人员近300人次,使农户进一步掌握了养鸡、养鹅等种养技术。二是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为养殖户选址规划、圈舍建设、疫病防治、饲养管理等生产和经营各个环节提供技术服务,同时建立健全疫病防控体系及养殖记录。为了方便养殖户联系,还把技术人员的联系方式发放到各养殖户手中,做到随问随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区域性动物疫病,切实保障了养殖生产安全。
四、存在的问题
该村在增收致富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群众思想观念未有效转变,发展意识不强,仍然存在观望情绪。二是部分养殖户资金周转较为困难。三是群众缺乏市场意识,自己跑市场、找销路的能力不强,对政府依赖性较大。
××村秋种改种服务队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