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花卉特色产业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发展花卉特色产业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2011年农村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
中共安宁街道党工委安宁街道办事处
安宁街道办事处位于南宁市西北部,交通便利,多路公交车接通到本办各村中,全办农业生产收入主要靠种植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生产。特别是花卉苗木生产是近几年来生产结构调整后农民收入较快的增长点,其中,种植草皮已经成路西村农民农业生产的主要收入来源。2010年全办花卉苗木种植面积2560亩,产值2816万元。其中草皮种植1560亩,产值1482万元,收入1068万元。2010年路西村草皮的农户达385户,种植面积1450亩,收入993万元。户均收入达2.65万元,仅草皮收入一项实现全村人均收入1850元(全村人均纯收入4632元)。现在路西村已成为南宁市名副其实的“草皮村”。
一、政府推动发展,突出特色搞调整
安宁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把发展草皮种植产业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帮助路西村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由以前的全面发展调整为以花卉苗木为重点产业的新思路,把发展草皮生产变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党工委书记亲自到路西村挂点,办事处主任亲自组织相关技术、销售人员到村
1中指导生产落实产后销售。年初把发展的目标层层分解到包村干部和村队干,把路西村规划为草皮生产示范基地来重点发展。办事处还组织路西村花木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到外地先进地方进行参观学习,并为社员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使草皮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产值不断提高。
二、加强技术服务,保障特色产业增产增收
加强技术服务,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发展草皮生产初期,由于是新生事物,许多农民不了解草皮的生产特性,不懂栽培管理技术,城区政府和办事处聘请广西农科院等有关专家,及时给农民进行培训。到田间,到地头面对面、手把手进行技术指导,使农民了解草皮生产的全程技术,一户带几户,组织户学户、户帮户的技术学习,全年共组织各类培训15场次,参加培训的农户达1650人次,每种植户都参加3次以上的技术培训。在草皮生产的管理期间,办事处农业服务站常派技术人员跟踪指导,发现技术上的问题指导农户及时解决。同时不断引进马尼拉等草皮新品种,扩大销售范围。在整地除杂草,防治病虫害等生产技术上不断引进新技术,使亩产量由2008年的1800平方米提高到现在3600平方米。亩收入由2008年3860元到现在的6850元,使草皮生产得到持续良性发展。
三、扩大宣传,齐心合力促销售
(一)、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几年来,城区政府、办事处在多种场合大力宣传路西村草皮生产,组织外地老板多次到路西村实地考察草皮生产现场,从不同角度对路西村的草皮进行宣传报道,扩大路西村草皮的知名度,使以前草皮易生产难销售的局面得到较大的改善,销售价格逐年提高。
(二)、利用办事处、村委信息服务网以及报刊等多种方式在发布草皮供求信息吸引外地客商到路西村进行产品收购,扩大流通渠道。由于草皮收购直接到田头,价格公道,农民真正得到实惠。通过宣传,路西村草皮目前已分别销往南宁、广州、北海、桂林等地,路西村草皮现在已是供不应求。
安宁办的草皮(花卉苗木)生产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是和先进县区、镇办相比,我们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对路西村花木专业合作社的工作指导,使路西草皮在技术、引进新品种、新技术、销售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我办花卉苗木产业更快更好发展。
安宁街道办事处2011年2月25日
第二篇: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百良镇太枣村位于合阳县东北部,距县城30千米,共有8个村民小组,555户,2185口人,耕地面积4680亩。具有良好的地域资源优势,海拔高度适宜,土地资源丰富,土层深厚,气候条件优势优越,是发展红提球葡萄的最佳区域。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突破发展、和谐稳定”主题,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发展特色产业战略的要求,结合实际,精心谋划,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同时他们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采取“支部+ 党员+ 农户”的方式,积极引导鼓励村党支部和党员发展产业带领群众增加收入。
为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民增收,我村两委班子积极响应县、乡政府号召集中连片,规模栽植,带领群众发展红提葡萄产业,2009年秋季栽植红提葡萄200亩,2010年栽植红提葡萄300亩,2011年建日光温室设施葡萄15座,今年底再建温室设施葡萄15座,露地栽植红提葡萄300亩,辐射带动全村村民大力发展设施葡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葡萄产业做大做强,使葡萄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朝阳产业。
村干部2010年9月27日在路井镇参加县上组织红提葡萄产业发展推进会,樊书记、陈县长做了重要指示,通过现场观摩北党村雷俊杰和车庄村景来宝的二年生嫁接红提示范
园,看到了红提葡萄是一个“稳、平、快”的好项目,具有发展潜力,了解了红提葡萄非常好的经济效益,使人振奋,深受启发,倍受鼓舞,会后村干部变心动为行动,扎实做好红提葡萄产业推进工作,为农民增收致富创造有利条件。
村两委会制定《太枣村2010——2012年千亩红提葡萄基地建设发展规划》,为了果农建好园,村上提供葡萄杆,多次组织村民到行家庄、新民村、北党村参观学习,邀请县果业局王颖丹来我村开展技术讲座,面对面为群众解决疑难问题,确保红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去年建日光温室红提葡萄示范基地,村干部埋头想事,认真干事,为果农协调土地,聘请工程队建棚,联系邮政信贷,解决果农资金缺乏问题;为设施大棚通电、通水;组织果农到渭南、大荔参观学习,全力促进红提产业发展。九月的太枣葡萄绿意正浓,串串葡萄缀满枝,处处呈现丰收景,2011年9月15日中国渭南葡萄节,我村葡萄种植能手张敏孝葡萄产品参加评比,喜获金奖,为我村葡萄产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我村设施葡萄产业发展,科技人才匮乏是瓶颈,还需上级大力支持,想方设法联系、聘请技术专家指导,建立一支葡萄标准化栽培技术人才队伍,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市场营销队伍,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真正要让葡萄成为我村农民增收的一项主导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第三篇: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促进农业增收致富 ――辉县市冀屯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活动 冀屯镇位于辉县市西南20公里处,辖33个行政村,5.1万口人,85平方公里,45个基层党支部,1265名党员,是全省百强乡镇,河南省“五好”乡镇党委。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活动开展以来,镇党委、政府充分借鉴前一阶段创先争优活动的成功经验,在“实”字上做文章,立足于传统的食用菌种植优势,通过优惠政策调动、党员干部帮带培育、专业合作社示范引导、大项目拉动提升等措施,在全镇用小蘑菇撑起了党员干部创先争优,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大舞台。
一、全民发动,做强特色经济实现增收
冀屯镇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是河南省食用菌示范基地,全省最大的平菇生产基地,目前,全镇食用菌大棚10000座,年产鲜菇1.5亿公斤,产值超亿元。为了实现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在7336元的基础上增长15%的目标,镇党委、政府通过认真排查摸底,盘点全镇农民增收致富的经济元素,决心在传统的食用菌种植上求大作为,通过召开群众座谈会、支部承诺会、干部帮带对接会,筛选示范户582户,2328人,致富户438户,1752人,困难户912人,3648人,建立健全各类帮扶台帐11个,同时积极协调土地、金融等部门,在全镇掀起了又一轮食用菌种植高潮。目前,全镇新建食用菌大棚200座,镇党委、政府通过与
邮政储蓄积极争取,为益三村食用菌大棚种植户发放贷款300万元。预计2011年全镇新增食用菌大棚将达到2000座,解决3000人劳动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3000万元。
二、示范引导,规划农民创业园实现增收
为全面提升全镇食用菌种植水平,结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活动,镇党委、政府同利民食用菌合作社、冀屯食用菌合作社等7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建立增收帮扶台帐,围绕冀祥新区,建立农民创业园,支持资金1000万元建立双孢菇示范园区,占地100亩,规划建设标准化菇房100栋,总裁培面积60000平方米。目前,已建成标准菇房60栋;支持资金1000万元建立平菇示范园区,占地100亩,规划菇房2000座,目前正在建设;支持资金1000万元规划建设养殖园区,占地200亩,目前正在规划设计。预计通过三个标准化示范园区可增加农民收入5000万元
三、全面提升,大项目拉动实现增收
为引导全镇食用菌发展走产业化、品牌化的道路,镇党委、政府引进广东星河生物科技股份公司总投资10亿元的工厂化生产食用菌项目,目前已全面开工建设,明年5月份投产;投资2亿元的福建宏良食品,已完成工商注册。可提供就业岗位1500个,人均年增收在18000元以上,同时通过走“公司+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建设全国最大的食用菌产业聚集区。
我们决心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活动为契机,努力把冀屯建设成为全国最大食用菌鲜品生产销售基地,实现“蔬菜有寿光,食用菌有辉县”的目标。
第四篇:发展壮大特色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发展壮大特色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按照“两线三区”农村经济总体规划,坚持把设施农业、规模养殖、经济林产业、高效特色种植业以及肉牛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狠抓产业特色,突出种养优势,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一是扩大设施农业建设规模。坚持以规模经营、科技支撑、五个统一为原则,采取反租倒包的形式,建有温室大棚80栋、8000延长米,占地面积350亩,建有塑料大棚25栋、2000延长米,占地面积50亩。2011年末,全镇设施农业收入达到300多万元。今年,新增温室大棚面积3000亩,塑料大棚面积1000亩。
二是加快肉鸡养殖建设步伐。作为全旗肉鸡养殖的“龙头”,于2008年从辽宁北镇宏伟集团引进肉食鸡养殖项目,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鼓励农户与公司签订饲养收购合同,实行订单饲养、零风险饲养。目前,全镇已建设年产25万只的肉鸡养殖小区6处、53幢,年可养殖肉鸡150万只以上,仅此一项全镇农牧民年增收在500万元以上。
三是加大经济林产业力度。把山杏嫁接改造作为南部山区抗旱避灾的一大支柱产业,现已完成北大营子、双和兴、山咀等7个村山杏嫁接改造面积1.5万亩,成活率达90%以上。嫁接后的扁杏3年左右进入初果期,亩产果核80公斤,亩效益在500元左右;5年以后进入盛果期,亩效益可达1000远左右,为山区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是大力发展高效种植业。以推广绿色无公害谷子种植
为主,全镇18个嘎查村种植面积达到7.8万亩,亩效益在1500元左右,可实现农牧民年纯增收6000万元以上。
五是稳步推进肉牛产业发展。以规模养殖为主,本着“因地制宜、群众自愿、相对集中、规模经营”的原则,5个嘎查村重点发展了肉牛产业,存栏数量5000多头。其中哈日花村建成50亩养牛小区一处,入驻养殖户22户,养殖肉牛154头。
第五篇:发展食用菌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发展食用菌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河北国宾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楚国彬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
我是河北国宾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楚国彬。能参加农业部组织的食用菌产业研讨会,我感到非常荣幸,感谢领导给我提供了一个和大家交流学习的机会,根据领导要求和安排,我主要介绍一下我公司的基本情况和围绕食用菌产业化发展做的一些工作,不妥之处请指正。
一、公司基本情况
河北国宾食品有限公司是集科、工、贸为一体,产、加、销一条龙的民营企业,以生产、加工、销售食用菌为主,建有5个加工车间,6条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4万吨,加工的产品主要有腌渍产品、罐头产品、速冻产品、冻干产品、调味品和烘干产品等六大系列,180多个规格品种,产品以“孟都”为注册商标,是河北省名牌产品,产品销往亚、欧、美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国内大中城市,在我公司的倡导下,组建了食用菌合作社、菌种厂和食用菌示范基地,直接服务于菇农,带动了当地及周边县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仅我县食用菌栽培户就达到19000多户,年产食用菌6万吨左右,年产值2.4亿元,户均增收6000多元,由于带动能力较强,连续被认定为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被全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企业,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流通中型企业,被评为河北省2006-2008百家重点科技示范企业和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
二、近几年做的几项工作
1.建立组织。我县食用菌生产形势是小规模、大群体,千家万户齐上阵,并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以千家万户农民从事食用菌生产经营为主。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用菌的价值认识越来越高,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一方面,公司订单大批增加,应接不暇,但低农残、低化残的高品质货源缺口很大,另一方面,菇农由于信息不灵通,不知道种什么、怎么种、怎么管,生产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价格不稳定,农民增收趋缓,根据存在的问题,在我公司的倡导下,组织成立了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架起了龙头企业与菇农之间的桥梁,把广大分散的种植户联系起来,按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和品种组织生产,民企形成利益共同体,抱团参与市场竞争,共同抵御来自市场运行中的各种利益侵害,增强了抗风险能力,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目前,合作社已发展18个分社,涉及15000个社员。
2.完善联结机制,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均沾”。
一是实行定单生产,确保龙头企业有稳定的货源供应,我公司通过合作社和菇农鉴定种植收购合同,明确规定生产品种、数量、质量标准、价格和交货期等,去年共与社员鉴定14000吨食用菌,平均每吨高出市场价800元,共让利1120万元。
二是对社员实行保护价收购,当遇到市场波动,产品滞销时,企业以生产成本上浮50%作为保护价,收购社员产品。
三是在资金上扶持,自去年以来,在全且推广双孢菇项、香菇等新品种,每建一栋双孢菇棚扶持资金1万元,建一个香菇棚扶持资金5000元,利用三年时间从收购款中逐年扣除,共投入资金100多万元,扶持140多户农民建起了食用菌大棚,常家庄赵彦儒去年新建双孢菇棚一栋,当年收入3万余元,今年又建了一栋,靠种蘑菇致了富,四是通过合作社帮助社员从南方收购运输稻草1500吨和部分竹杆等原材料,价值80多万元,解决了一家一户不易办到的事情。
3.严格管理,确保产品质量。根据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境蔬菜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和出境蔬菜种植基地备案管理细则有关规定,对四芝兰、大疙瘩、安家庄、佃户营、韩家庄、常家庄、伍列霍、肖庄等15个食用菌基地进行了备案管理,为每个基地建立了竹杆编织架设的人工隔离带,并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质量、统一收购、统一价格”的“六统一”服务。每个基地配备一名植保员,对需求的物资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和使用,从种植到采收各个环节都进行详细记录,对产品系挂统一内容格式的标识,出现质量问题可以溯源查因,杜绝了农残、化残超标现象,确保了原材料产品质量,公司产品也设有因质量问题退货和投诉事件发 生,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明显提高。
4.搞好技术服务,提高菇农素质。自去年以来,我以司从福建、山东、新河和本地聘请了9名技术人员,走村串户,常年工作在农村第一线,无偿为菇农提供技术服务,在全县举办技术培训班45期,参训人员达到5000多人次,提高了菇农的技术素质,使标准化生产得以顺利实施。食用菌基地的生产管理和产品质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生产更加规范化,产品质量明显提高,特别是农药残留得到了解很好的控制,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三、存在的的问题和建议
一是食用菌栽培单户规模小、分散,不利于管理,我县目前食用菌栽培户达到19000多户,90%以上的户是1-2个棚,以单家独户的庭院模式为主,造成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不利于基地备案管理,生产的产品质量不高,参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已开始施行,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菇农通过合作社的形式组织起来,共同参与市场竞争。食用菌种植较多的乡村,在规划时应规划食用菌种植区,集中连片种植,以便于基地备案,实行统一管理。
二是菌种市场混乱,管理力度不够,随着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普及,种植面积越来越多,菌种厂遍地开花,技术力量不足,设备不齐,生产的菌种质量参差不齐,最终受害的是菇农,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督力度,实行证照管理,取缔不合条件的菌种厂,保护菇农的利益。
三是科研力量不足,科研经费缺乏。据了解,全省没有一家专门的菌种科研机构,现在的菌种厂以制种为主,均为企业自办或个体制种,技术、设备落后,科研投入不足,在新品种选育、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上缺乏系统性,出现菌种退化,受损失的是菇农。国家应建立专门机构,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研究开发、引进新品种,驯化各类野生菌种,提高栽培品种的产量和质量,增加菇农的经济效益。
四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也是出口大国,龙头企业在提高食用菌市场竞争力方面起着主导作用,由于企业的发展涉及技术、人才、科研、资金等多方面的因素,做大的不少,做强的不多,出口产品均为初、中级产品,高端产品很少,应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增强研发能力,研究开发新
产品,推广新技术,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食用菌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卫生安全质量体系,推进食用菌产业化发展,促进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提高该产业的整体效益,以调动农民发展食用菌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
谢谢大家!
2007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