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禽类生态养殖产业带动养殖户增收5篇

时间:2019-05-12 18:20: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发展禽类生态养殖产业带动养殖户增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发展禽类生态养殖产业带动养殖户增收》。

第一篇:加快发展禽类生态养殖产业带动养殖户增收

加快发展禽类生态养殖产业

带动养殖户增收

一、企业简介

乐亭县齐星绿色生态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始建于2008年6月,位于乐亭县新寨镇,占地185亩,总投资578万元,现有职工45人,中级以上职称技术人员3人,安排再就业人员20余人。公司以林中散养青壳蛋鸡和散养生态公鸡(生态肉食鸡)为前期开发品种,生产的“凤窝”牌“绿色昆虫生态蛋”和生态公鸡(肉食鸡)为前期主打产品。2010年9月,“凤窝牌绿色生态昆虫蛋”在2010中国特色农产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2011年5月18日企业通过了GB/T 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和GB/T 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绿色农产品认证在积极申办中)。

2010至2011年公司先后投资建成了单班产能力为25吨的饲料厂;购进了四台全自动孵化设备,建成可一次孵化鸡苗6万只的孵化车间;建成了每小时可加工2000只白条鸡能力的屠宰加工车间;购入一套全自动电子喷码、蛋品清洗加工设备并建成蛋品清洗、包装加工车间。形成了集种鸡开发、鸡苗孵化、饲料生产,毛鸡回收加工,蛋品清洗包装,产品销售为一体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适应了国家农产品发展规划要求,维护了农产品的安全性,保证了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纯绿色产品,目前“凤窝”牌蛋品销往唐山、秦皇岛、天津、北京等地各大型超市,开拓出属于自己的品牌销售网络,走上了农超对接的现代化规模养殖发展之路。目前齐星产品市场供不应求,前景广阔,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协会简介

2012年3月,齐星公司董事长鄂允以个人作为发起人出资组建了“河北乐亭启星生态禽业产业协会”,旨在带动范围更广,数量更多的养殖户加入到生态养殖行列中来。该协会是由全县禽蛋类养殖、加工、运输、销售、冷藏等企业经营户和从事禽蛋类学科的科研、教学、事业单位自愿参加的行业性、地方性,非营利性的社团组织。协会的业务范围概括如下:

1.宣传、贯彻国家和省、市.县政府政策法令,遵循行规行约,加强行业自律管理,规范行业行为,倡导诚信兴业,提高商业信誉,反对不正当倾销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2.反映企业,经营户的意见和要求,帮助解决在生产经营中的问题,维护企业、经营户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3.开展行业技术交流,组织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的应用推广,促进行业科技进步,表彰优秀项目、先进企业和先进个人。

三、产品优势

青壳蛋鸡携带特殊的青壳蛋基因。在常规饲料及饲养条件下,青壳蛋与普通蛋相比,蛋黄大、蛋白嫩、蛋清稠、蛋味香,富含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同时具有低脂肪、低胆固醇等特点。与普通蛋鸡相比,这些鸡能为养殖户带来两倍以上的效益。因为青壳蛋中的各种营养物质比普通鸡蛋高1倍以上,同时胆固醇含量比普通鸡蛋低50%左右,这使得其市场价格很高。此外,仔公鸡及淘汰老鸡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香浓的优点,销售价格普通鸡的1—1.5倍。

青壳鸡蛋,俗称绿壳鸡蛋,属于高维生素、高氨基酸、低胆固醇、低脂肪的理想天然保健食品。已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认定为“绿色食品”,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保健食品”,被誉为“鸡蛋中的人参”,更有国外友人称之为“东方神蛋”。

四、加快发展禽类生态养殖产业,规避市场风险,带动农户增收

目前,齐星公司坚持以“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投入科技化”为原则,组织养殖户走科学化,品牌化、市场化,规模化养殖新路,把重点放在培植优质养殖户,扩大优质养殖规模,科学饲养推广应用上,形成“政策引导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企业带动养殖户”的运行机制。

该机制的运行模式:本着养殖户的自身养殖条件,养殖户志愿加入到“河北乐亭启星生态禽业产业协会”。后由公司与会员单位签订品牌加盟合同,实行统一供苗、统一饲料供应、统一技术、蛋品和毛鸡统一以保护价回收的原则。根据会员单位实际情况来决定饲养青壳蛋鸡、红壳蛋鸡、白壳蛋鸡等养殖品种和笼养或散养模式,由公司供给养殖户各种高优鸡苗;针对养殖品种供给低于市场价格的不同时期生态或普通饲料。公司技术员与启星禽业产业协会技术部长期为养殖户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公司和会员单位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紧密和协会联系,协会负责监督和维护公司与养殖会员单位的业务运行,同时无偿为会员单位提供技术指导并组织邀请专家来协会进行专业培训。

在该运行机制中,齐星公司以养殖基地为龙头,以养殖户加盟发展为依托,覆盖全县及周边地区。以品牌养殖、产品回收加工为主体,与大中院校、科研权威部门合作联合开发优质、优良品种,引进和改良新品种。以种鸡饲养、种蛋开发、鸡苗孵化、饲料供给、技术扶持为服务宗旨,提高齐星产品在省区域内的占有率,为实现和打造全国著名绿色农产品品牌而努力。

河北乐亭启星禽业产业协会

乐亭县齐星绿色生态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第二篇:以蔬菜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以蔬菜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余培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消费水平日益提高、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蔬菜的高营养、无害化要求与日俱增。发展绿色、环保蔬菜产业,已成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和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门路。为总结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产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典型经验和有关情况,笔者近期到南充市嘉陵区河西乡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发展概况

嘉陵区河西乡位于嘉陵江下游,距嘉陵城区28公里,全乡幅员面积32平方公里。该乡辖12个行政村,总人口14788人,现有耕地10279亩,河坝冲积土面积13500亩,其中蔬菜种植面积10500亩。

自2004年以来,该乡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产业,每年种植胡萝卜、韩国萝卜、黑皮冬瓜、西瓜、南瓜、黄瓜、丝瓜、苦瓜、海椒等无公害蔬菜9000亩以上,先后建成了四川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有机供港蔬菜基地,使特色蔬菜产业成为了带动当地农民持续增收的骨干产业。

在大面积发展露天蔬菜种植模式的同时,该乡近年来还建成了优质蔬菜大棚50个,试验种植了青椒、西红柿、莴笋、四季豆、芹菜等温室大棚蔬菜50亩,因地制宜地探索了丘陵地区优质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模式。

为加大对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有机供港蔬菜基地的建设力度,该乡在蔬菜基地内改善了“路、渠、池、棚”等生产配套设施,新安装了频振式杀虫灯50盏,性诱杀虫剂装置40个,还引进了种植业主5个,带动发展蔬菜种植大户158户、蔬菜种植农户816户,注册了地方特色无公害蔬菜品牌“河西胡萝卜”商标,组织160户蔬菜种植农户成立了富华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了“猪—沼—菜”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同时还引进了大民食品加工厂对韩国萝卜和冬瓜等无公害绿色蔬菜进行加工,年加工冬瓜10000吨,韩国萝卜5000吨,既解决了农产品销路问题,又发了业主、富了农民。2008年,该乡特色蔬菜总产8000多吨,全乡蔬菜收入达600多万元,农民人均蔬菜增收560元。

二、主要做法

(一)引进良种,培训技术。该乡始终坚持用现代经营理念发展特色蔬菜产业,积极按照“压缩大路菜、稳定特色菜、扩大精细菜”的种植思路,加快蔬菜品种的更新换代,近几年成功引进和推广了“韩国萝卜”、“寒将军”、“天鸿春”、“寒春甘蓝”、“黑皮冬瓜”等10多个适宜在河滩地种植的蔬菜新品种,实行10种蔬菜净作种植模式,调整优化了当地蔬菜种植结构,确保了全乡蔬菜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大大降低了市场风险。为确保种植技术能够及时跟上,乡农业服务中心每年都要定期聘请市农广校和市、区农业局的专家及技术人员到乡举办引进新品种种植技术培训班,采用田间地头示范、现场答疑解难等方式,对菜农们进行蔬菜栽培、病虫害防治、市场预测等方面的技能培训。

(二)扩大规模,降低风险。乡党委、政府根据南充市内蔬菜市场还有较大需求空间的实际情况,及时提出了“从产业化入手,走市场化道路”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做大做强特色蔬菜产业这个中心,加大对外宣传和招商引资力度,从蔬菜生产、加工、销售等多环节引进业主搞规模经营,先后引进张健等5个种植业主,承包当地农民土地600余亩,种植花白菜、苦瓜,地膜花生、西瓜等经济作物,切实壮大了当地蔬菜发展规模。同时,通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有效提高了当地蔬菜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大民食品加工厂每年与菜农签订韩国萝卜、冬瓜的销售合同700多份,以最低保护价收购农产品,富华蔬菜专业合作社通过支部牵线搭桥,构建起“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与160户合作社成员签订了蔬菜种植、销售合同,基地村90%的种植户与广丰、高瑞福等农业公司签订蔬菜购销协议,实现了订单种植,拓宽了蔬菜销路,降低了市场风险。

(三)科学引导 循环发展。首先,乡政府对引进业主从租地、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扶持,对种植大户给予适当物资奖励,对种植技术好的农户购买良种给予50%的种子价款补贴,对种植技术差的农户由村上统一安排育好苗后,再将菜苗免费发放给他们栽植管理。其次,乡村两级分别成立了蔬菜营销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专业营销队伍,每年专门派人到达州、广安、重庆等地了解市场行情,给广大蔬农提供市场需求信息,帮助菜农搞好蔬菜营销。第三,遵照循环经济发展规律,大力推行“菜—猪—沼”种养模式,实行精菜卖钱,下脚菜喂猪,猪粪尿作沼气原料,沼气作生活用气,沼液作蔬菜肥料的办法,使各种资源得到了循环有效利用,既节约成本,又清洁卫生,生产的各种蔬菜,全都是无公害的绿色产品,在市场上非常畅销。

三、存在问题

(一)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总体看来,大众菜、低档菜多,精细菜、高档菜少,新材料、新技术应用较差,导致部分产品科技含量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二)市场信息难以把握。由于市场需求信息有时失灵,菜农难以准确预测蔬菜产销走势,盲目种植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不仅使经济利益受损,而且也造成了部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资源的浪费。

(三)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目前,该乡的蔬菜生产主要靠农户自身投入,多数菜地基础设施简陋,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蔬菜的科技推广和产品加工还缺乏物质支撑,缺乏项目和资金扶持,直接影响到该乡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对策建议

为推进该乡特色蔬菜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更好地带动当地农民增收,我们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配套完善基础设施。要在适合蔬菜产业规模发展的片区,配套完善相关生产设施,改善路、渠、池等基础设施,尽量使各项工程能发挥出最大效益,为集中成片发展大棚蔬菜和日光温室蔬菜奠定良好基础。

2、加大资金技术投入。要继续争取上级政府支持,增加财政经费投入;要主动争取当地信用社和区农行等金融部门,为菜农和业主扩大优质蔬菜生产经营规模优先提供信贷支持。要大力推广设施蔬菜种植技术,扩大大棚菜、地膜菜、轮作菜种植面积;要适应市场需求,增加特色蔬菜品种,在稀特菜、野生菜上多做文章,尽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廉”,加速蔬菜品种的更新换代,切实增强绿色生态无公害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提高种植加工能力。要形成一个以乡农业服务中心为主体、以相关技术指导人员为支撑、以种植大户为基础的三级科技人才网络,定期召开会议总结交流蔬菜生产经验,并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他们进行生产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生产技术水平,再通过他们去指导带动广大菜农种好各种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特色蔬菜。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培育壮大蔬菜加工龙头企业,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对蔬菜产品加工的专项资金扶持,尽快扩大蔬菜食品加工厂的生产规模,切实改变当前蔬菜加工“小、散、粗”的状况。

4、建立市场信息网络。乡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微机上网联网工作,由乡财政出钱新建一个农业信息收集发布网站,配备必要的硬件设施,尽快与市内外、省内外乃至国内外的重要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本地蔬菜种植大户和加工企业联上网,并配备懂微机网络技术的专业人员,经常利用农业信息网站,及时向本地蔬菜种植大户和加工企业提供各种新鲜蔬菜和加工产品的市场价格与需求信息,竭力为他们成批量地销售蔬菜产品服好务蔬菜。

第三篇:加快种苗产业发展 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加快种苗产业发展 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在自治区林业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泾源县紧紧依托优越的立地条件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按照“川台地、沿公路、靠城镇、连景区”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特色林木种苗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2007年底,全县发展特色林木种苗面积达9.73万亩,其中:培育地埂大苗6.83万亩,移植幼苗2.9万亩;实现苗木销售收入3200万元,人均苗木纯收入283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7%。今年春季,县委、政府在认真总结历年经验的基础上,调整思路、强化措施,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干部职工帮扶、土地合作社带动、群众广泛参与、调整种植结构、压麦育苗”的运作机制,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的大发展、快发展。截止4月底,全县共发展特色苗木3.84亩,其中培育地埂大苗2.14亩,移植幼苗1.22亩,培育六盘山野生花灌0.48万亩;建成3000亩以上育苗园区3个,1000亩以上育苗园区5个。全县累计完成育苗13.57万亩,其中培育地埂大苗8.97万亩,移植幼苗4.12万亩,培育六盘山野生花灌0.48万亩。以上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在具体工作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产业建设顺利实施。近年来,泾源县始终把“生态立县”战略放在重要位置、把种苗产业作为全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围绕山要民富这一目标,几届班子一个目标,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保持了林业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在种苗产业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三制”管理。一是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制。县委政府成了了泾源县种苗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由县长担任,分管林业工作的副书记、副县长任副组长,林业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产业的领导和实施工作。全县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具体负责工程的实施。各示范园区都确定了行政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专门跟踪监督检查工程实施情况。二是建立完整的协调机制。各职能部门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齐心协力组织抓落实。三是建立明确的政策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特色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的意见》,出台了有关加快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优惠政策,明确了严格的程序要求和奖罚措施,为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不畏艰难,敢于攻坚,确保产业建设取得成效。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泾源种苗产业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但是在困难面前,没有被困难吓倒,变压力为动力,推动林业工作向前发展。工厂化育苗中心自去年12月底开工建设以来,为尽快为群众育苗提供优质良种苗木,县林业局克服冬季天寒地冻、大雪中施工的困难,凭着对林业的炽爱,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赶工期,抢进度,苦战了一个冬季,终于在4月底前使工厂化育苗中心竣工并投入育苗生产。在种苗产业启动实施的三年多时间里,特别是在每年的春秋两季造中,县林业局全体干部职工几乎就没有休息过一个双休日和节假日。局领导也和广大干部职工一样,战斗在产业发展一线,汗水挥撒在育苗一线,身先士卒,连续作战。正是这样一种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促使种苗产业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创新机制,确保种苗产业快速发展。

只有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探索,不断的解放思想,才能推动种苗产业向前发展。近年来,泾源县出台了许多促进种苗产业发展的优惠机制。一是建立了调整结构、压麦育苗的保障机制。为确保育苗产业的顺利发展和任务的全面落实,县委、政府适时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缩减冬小麦种植面积,把原来13万亩冬小麦种植计划压减到6.5万亩,并在去年秋季冬小麦种植前由林业部门规划好育苗区域,由乡镇根据林业部门规划的育苗区域逐村逐户预留地块,为今年春季育苗任务的落实奠定了基础。二是建立了以土地信用合作社运作的促进机制。即由村委会牵头,按照林业部门规划的育苗区域,统一确定区域内耕地的价格,成立土地信用合作社,动员“想育苗但缺少资金”的群众把自己的耕地“存入” 土地信用合作社,土地信用合作社收取“存入”价格5-10%的管理费后,再把农户“存入”的耕地“转贷”给“想育苗但没有耕地”的干部职工或客商用于育苗。通过土地信用合作社的运作,既解决了群众缺钱、干部职工缺地育苗的问题,又使土地资源和富余资金得到有效整合,推动了苗木产业的发展。三是建立了干部职工担保贷款的帮扶机制。制定出台了《泾源县干部职工帮扶担保贷款办法》,规定处级干部(含高级职称人员)每人为群众担保贷款1万元,科级干部(含中级职称人员)每人担保贷款0.5万元,一般干部职工每人担保贷款0.3万元,并把干部职工落实担保贷款任务与所在单位年终考核,干部职工个人评先选优、职称评定、奖金兑现等紧密挂钩。同时明确规定享受担保贷款的农户必须把贷款用于育苗,育苗收益必须首先按计划用于偿还贷款。承担贷款担保任务的干部职工要为自己的服务对象提供苗木培育、经营、销售等全方位的跟踪服务。四是建立了

干部职工带头育苗的带动机制。为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发展苗木产业的积极性,县委、政府下发了《关于划分各单位园区育苗任务的通知》,把全县规划的五个千亩幼苗移植园区的育苗任务按照群众完成40%,干部职工完成60%的比例进行划分,由乡镇和各部门、各单位组织动员干部群众落实。凡干部职

六盘山镇和尚铺—五里苗木基地简介

和尚铺、五里两村位于六盘山东南脚下,312国道与101省道交汇处,交通方便,水源充足,土质优良,已有多年的苗木种植历史,发展苗木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自去年以来,镇党委、政府抢抓县委、政府发展苗木产业的机遇,着力打造千亩苗木基地。今年计划种植600亩,实际完成830亩,其中镇村干部种植270 亩,群众种植430亩,引进外资种植130亩。共计种植苗木370万多株。

目前,该基地苗木留床总面积达3500多亩,其中50公分以上的有450亩,100公分以上的大苗有200多亩。在育苗户中,20亩以上的有6户,10亩以上的有15户,5亩到10亩的有31户。

在苗木基地建设中,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搞好宣传发动。干部带头,每个镇干部育2亩,每个村育10亩,与群众现场签定租地

协议,并同时兑付租金。二是严把质量关,栽植的苗木,由自己选择购置,林业站专业人员负责技术指导服务,确保苗木质量。三是搞好服务。从地块的确定、整地、栽植、浇水等,镇政府确定专人给予跟踪服务,重点是确保苗木成活率。

工个人在规定的园区内育苗3亩以上的,可以抵顶担保贷款任务。五是建立了“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无论本县干部群众或外地客商,凡在规定的园区内每育一亩苗,县财政给予150元的现金补助,补助期3年。为鼓励苗木向外销售,对年苗木销售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销售大户和年销售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合作组织,分别给予0.5万元和1万元的奖励。机制的创新,保证了苗木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四篇:鸡鸭鹅等禽类六种生态养殖模式

鸡鸭鹅等禽类六种生态养殖模式

畜牧生态养殖是农业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在生态养殖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各地形成了几种独特的养殖模式。模式一:稻鸭共育

稻鸭共育不同于过去的稻田养鸭,而是以水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一般雏鸭圈养15至20天后放养在水田共育(共育期30至36天),水稻抽穗后结束共育,再经14至20天关养出栏,放养量每亩15只左右。可免除稻田化学除草和灭螺,减少化肥、农药和饲料用量,提高水稻产量、鸭子肉质和经济效益。温岭市组织实施的稻鸭共育新技术研究与推广,2002-2004年累计推广面积20798亩,产值达2605万元,总经济效益1064万元,新增纯收益544万元,即每亩比单一种稻净增收入261元。该项技术已在全市范围推广,2006年推广面积达4万多亩。模式二:五园养鸡

生态放养是遵循动物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规律及鸡的生活习性,在草地草山草坡、果园、竹园、林地、荒滩上放养。由于活动空间大、空气清新、机体健康、抗病力强、成活率高,既降低了饲养成本,又增加了野味。养出的鸡羽毛光亮、冠头红润、肉色更黄、风味独特、肉质鲜嫩、鸡味浓。经生态放养的“仙居三黄鸡”与“温岭草鸡”被评为浙江省十大优质肉禽,浙江农业国际博览会金奖。现温岭草鸡产品已进入了上海200多家超市及小区直销点,日销量达4000多只,售价比国内同类产品高出一倍。温岭绿牧畜禽有限公司在上海建立了屠宰加工点和专业配送中心,在上海108家大型超市设立了专柜经营,深受上海市民的欢迎。

模式三:农饲结合

围绕大面积的蔬菜基地下脚料、青玉米秆、瓜果藤蔓供应等供应当地的养奶牛、养羊和家禽生产,取得保护环境、资源综合利用的效果,养畜成本大幅度下降。台州西兰花种植面积达10万亩,西兰花可食部分为花茎和花蕾组成的花球,而叶、茎为不可食部分。西兰花加工或采收后的叶与茎,因此成为了废弃物。当地农民利用茎叶作为兔的青饲料发展长毛兔生产,并尝试利用茎叶生产青贮料用于奶牛养殖,还利用茎、叶脱水生产叶粉。一方面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满足当地草食动物生产对青饲料的需要;另一方面进行西兰花副产品产业开发,增加西兰花种植的经济效益。模式四:农牧循环

温岭市佳鑫畜牧有限公司采用“零污染”干式法养猪新技术,在栏舍内铺上敷料,将猪的粪尿吸附混合,生物处理后进行二次发酵,并经工艺处理成生态有机肥,解决了猪场环境污染的问题。猪舍干燥、无异味,猪场无污染排放,完全消除臭气和病菌,创造花园式的“零污染”养殖环境。使猪生活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减少疾病发生,加快生长速度,缩短饲养期,从而使猪场既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又提高经济效益,为畜禽养殖业如何解决污染开辟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技术途径。生产的“锦农牌”精制有机肥,广泛施用于菜地、茶园、果园,售价达800元/吨。至今已生产成品有机肥5000吨、半成品有机肥3000吨,产值达550万元。模式五:种草养殖

冬季在晚稻收割以后种植黑麦草、紫云英等牧草作物,作为养鹅、养猪、养兔的饲料。温岭市箬横盛广獭兔合作社,采用西瓜+黑麦草;或采用一年生牧草与一年生牧草轮作方式,4月下旬种苦卖菜或杂交狼尾草,9月中旬清茬后种多花黑麦草或冬牧70黑麦,翌年4月下旬清茬后再种苦卖菜或杂交狼尾草。如此反复,发展獭兔养殖业。2005年,该合作社饲养獭兔25万只,销售兔皮(肉)21万张(只),销售额1293万元。示范带动温岭13个镇552户农户发展了獭兔产业,獭兔养殖户户均增收5620元。模式六:草山牧业

利用自然草山饲养各种畜禽是传统的利用方式,牛羊基本靠放牧为主。如天台放养的小狗牛,已达5000多头,只在冬季赶下山关养。生产的牛肉肉质优,分割包装后每公斤售价达50元。但利用草山养殖土鸡是近几年的创新,各地普遍利用自然草山放养土鸡,利用了各种杂草、嫩枝叶,使土鸡的放养空间更大。如天台山地放养土鸡,利用草山养殖150天出栏,售价高达15元/斤。我市的三门、仙居两县,发展了波尔山羊杂交羊的养殖,取得较好效益。为维护人类健康及肉类食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我公司坚持以“天然、绿色、健康、高效、具有市场竞争力”为根本,不断探索绿色养殖理念,研究和开发新一代绿色养殖保健品,推动绿色食品事业持续加快发展,提高绿色食品产业竞争优势与产业发展等。驰骋保健、绿色!

第五篇:加快梧州食用菌产业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加快梧州食用菌产业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一.基本情况

梧州市食用菌产业从2003年起进入恢复发展阶段,特别是2006年开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食用菌得到较大幅度的发展,已成为我市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之一。形成了以茯苓,香菇,双胞蘑菇种植为主,多品种补充,专业户带动的规模化生产格局,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全市人工栽培食用菌面积稳定在135—140万平方米,产量约1.3万吨,其中茯苓和蘑菇各占50万平方米左右,其中他分别为平菇,香菇,草菇和木耳等常规品种,近年来鹿角灵芝在藤县的种植成功,成为我市又一特色品种。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呈现三个特点:

(一)食用菌发展形势较好,以逐步形成本地特色之一。各县(市,区)出现了蘑菇生产

专业村,镇。如蒙山文圩镇每年蘑菇生产面积约5万平方米,占全县蘑菇生产面积的70%以上,初步成为蒙山县冬种蘑菇专业镇。其中的文圩村蘑菇种植面积达3.5万平方米,占全镇蘑菇种植面积的58%。成为蒙山县冬种蘑菇的一个专业村。苍梧县沙头镇的平菇,双胞蘑菇栽培;芩溪市茯苓栽培也培植了多个专业户经销常年生产,藤县近年发展起来的鹿角灵芝也是专业户带动的。

(二)示范带动作用明显。芩溪重点抓好茯苓栽培示范区,以推广松树根栽培为主。蒙山,苍梧抓好蘑菇栽培示范区,主要种植双胞蘑菇新品种,并推广应用高产栽培新技术。蒙山县通过招商引资规模化地开展香菇产业的发展。藤县通过试种示范,开发出“鹿角灵芝”特色新品种,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带动周边地区农户发展生产。各地的示范带动,有力地促进了全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三)食用菌菌种生产规范有序,稳步发展。我市食用菌菌种生产成规模的企业有两家,分别是广西蒙山真菌实验厂和芩溪市农业菌种厂,近年来在农业部门的扶持下和指导下,生产经营规范有序,生产技术不断提高,辐射影响不断扩大,不仅辐射区内邻近县市,优良的品种还销往湖南,广东等省。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增加收入。芩溪和蒙山分别成立由市(县)政府,农业局及各镇领导组

成的食用菌生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县)食用菌生产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技术组,督察组和销售组,分别负责做好食用菌生产的组织发动,技术指导,检查督促和产品流通等工作。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共同把食用菌生产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同时,各镇党委,政府也成立相应的食用菌生产工作组,分赴各村(社区)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食用菌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引导农民发展食用菌生产。各级农业部门深入生产第一线,指导农民搞好食用菌生产。此外,还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筹备资金增加对食用菌开发投入,以保证食用菌开发的必要经费投入,并积极发动群众自筹资金,投入到食用菌生产中去。对在我市建设食用菌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的外地客商及企业,要切实帮助做好有关协调工作,充分保护盒激励企业,客商及农民开发食用菌生产的积极性。

(二)建立高标准食用菌栽培示范区。以群众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村为重点,以历年食

用菌种植大户为典型,培育食用菌栽培示范小区的发展。如芩溪市重点抓了诚谏,梨木,三堡茯苓栽培示范区和糯垌镇古兰村,归义镇保太村蘑菇栽培示范区均建设高标准栽培大棚5000平方米,引进栽培双胞蘑菇,并推广应用二次发酵栽培技术;藤县建设2000平方米的标准大棚开发鹿角灵芝的生产。

(三)推广科学实用的生产技术。如芩溪市茯苓栽培以推广松树根栽培为主,该法变废为

宝,比椴木栽培法省工省料,产量提高15—20%,结苓时间为2—3年,芩溪市农业

菌种厂生产的玉米粒种可接种2兜木根,而木条种一般接种1兜木根;在栽培季节上,现在可以进行全年种植。在蘑菇,平菇,香菇,木耳等的生产方面,实行“在栽培棚室建设上,力求简易实用,减少投入;栽培品种上,以双胞蘑菇为主,适当增加平菇,香菇,木耳等栽培规模;在栽培技术推广上,双胞蘑菇栽培全面采用二次发酵栽培技术,并重点抓好菌种培育,栽培料选择,灭菌防病和出菇管理等几个关键技术环节”的方案。

(四)规范经纪人队伍的服务行为,强化服务功能。随着我市食用菌不断发展,对经纪人

队伍的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规范经纪人队伍的服务行为,强化其服务功能,对经纪人的服务实行规范化要求:一是菌种的供应上,坚决制止恶意竞争,确保菌种质量,实行统一的菌种价格,二是建立了菌种供应与技术服务挂钩制度,明确了凡是提高菌种的经纪人,要无偿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和销售服务。三是在服务程序上,必须实行全程合同,档案式服务,明确各方责任。

(五)加强技术培训与服务。各地每年都根据食用菌栽培的季节特点,在各种食用菌种植

前,组织技术人员和生产专业户进行集中培训,如2009年按照广西科技兴菌行动要求,全市普遍开展了食用菌生产技术大培训,对近百名技术人员和专业户进行了培训。局统计,全市近五年举办食用菌生产技术培训班197期,培训人员15621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2676份。各级农业部门还结合“三电合一”信息平台发布有关食用菌信息1620条。促进了食用菌生产技术的推广普及。

(六)加大对生产专业户和对食用菌进行初加工的扶持。通过专业户的示范带动,促进面

上生产的发展。苍梧县沙头镇的李栢杨专业户,2006年以来,在梧州市和苍梧县农业部门的扶持下,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带动了镇,村食用菌生产的发展。芩溪市糯垌镇古兰村的余炳昌从事盐帻菇加工已有7年多历史。2007年依靠政府和农业部门的扶持和技术指导,扩建加工厂房至400平方米,大量收购村民种植的蘑菇,对所收蘑菇进行初加工,他自己已赚了钱,也解决了菇农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当地食用菌生产的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食用菌的发展。除了茯苓,其他食用菌的生产前期投

资大,虽然市,县农业部门多方筹借资金扶持食用菌生产,但仍远远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很多农户由于资金限制不能扩大生产规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二)食用菌生产普遍受材料制约。我市的食用菌栽培以茯苓,平菇,香菇,木耳等品种,群众基础较好,但其主要原料中平菇的原料,棉籽壳,木屑等本地较缺,需从外地购进,增加了成本;香菇,木耳由于多年种植原料消耗较多,造成原料紧缺;茯苓的原料受森林资源的限制,发展也受到一定影响。

四.下一步措施

(一)加大培植龙头企业的力度。近几年来,市政府每年都划出新农村建设专项经费,加

大对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培植力度。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引导食用菌专业户做大做强,优先栽培食用菌龙头企业,带动全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二)进一步完善食用菌服务体系建设。随着我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完善,对

食用菌产业服务也将得到加强。

(三)加大科技投入,优化品种结构,促进全市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对食用菌

生产技术的大力宣传,大培训,大推广,推进我市生产技术的提升;通过引进,试验,示范,普及,全面优化我市食用菌品种结构,形成新的地方特色食用菌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本文来源:菇讯网 http:///

官方论坛:菇讯论坛http://bbs.mushroomnews.net/

下载加快发展禽类生态养殖产业带动养殖户增收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发展禽类生态养殖产业带动养殖户增收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特色养殖助推农民增收

    发展特色养殖助推农民增收 开发区盛寨村,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把特色养殖作为兴村利民的重点工作,走出了一条以肉鸽饲养、繁殖为主的特色农业发展之路。目前,全村......

    发挥生态资源优势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共五篇)

    发挥生态资源优势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开创龙湾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新局面 ——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汇报材料 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省东......

    加快农业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淮北市地处黄淮海平原,全市农业人口122万人,常年耕地面积204万亩,常年粮食播种面积400万亩,大宗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2013年,全市实......

    枸杞产业带动青海格尔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枸杞产业带动青海格尔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2011-07-30 19:40来源:人民网作者:李莎莎 人民网西宁7月30日电 又到了一年一度金秋收获时节,青海省格尔木市许多贫困农民又奔波于采摘......

    以党建促进经济发展以产业带动农民增收(5篇模版)

    商家镇以党建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商家镇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工作大局,以“兴村富民”为目标,以创建党建示范点为宗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加强基......

    发展葡萄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

    张公庙镇高效产业发展典型材料: 发展葡萄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近年来,张公庙镇坚持调整发展思路,加大投入力度,围绕高效主导产业的发展,遵循“扩规模、强品质、树品牌、建机制、活......

    发展后续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后续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 ──关于太白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快后续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文提纲】 一、太白县退耕还林及后续产业发展现状 (一)经果林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

    山东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山东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 作者: 来源:《农业知识·科学养殖》2012年第10期 2012年8月13~15日,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党组理论中心组读书会暨全省畜牧兽医局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