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展研究性教师继续教育活动
开展研究性教师继续教育活动,提高教师的队伍的整体水平
鞍山市第六十八中学始建于1989年的一所普通初级中学。学区内大部分为原址冯宋大队和西简易移迁的农转非居民,学生家长整体素质低,学苗外流严重,学苗整体水平偏低。学校建校十三年来,经历了建校初期的“三低”(教师拼凑整体素质低、学苗整体水平低、教育教学质量低)过程、薄弱学校改造过程和近几年学校各项工作全面提高、多项工作跻身市、区先进行列的发展提高过程。多年来,学校坚持,分层次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在学校领导班子带领下,经过团结协作、锐意改革,建立形成了“团结合作、无私奉献、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思想积极向上,工作勤勤恳、乐于奉献、开拓创新”的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34个教学班,1741名学生,在职教职员工113人,35周岁以下教师6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7.03%,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4人、中学一级教师25人、初级40人、未定12人;50周岁以上教师12人、35—50周岁教师18人、98年以来参加工作教师3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8.46%;专任教师学历达到本科的有24人、专科的有64人学历达标率为96.7%。可以看出教师队伍的构成从年龄、知识水平、能力等各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教师整体水平偏低。
邓小平同志早在1983指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办现代化学校,搞现代化教育,培养现代化人才,师资队伍现代化是关键。一所学校的成败兴衰,最重要的是师资条件。要想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首先,让教师形成终身教育的思想意识。然后全员接受教育,从而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水平,适应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教育实践证明,没有面向21世纪的教师就没有面向21世纪的教育。要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离不开素质全面的教师。因此,我校就教职工的全员素质教育,学校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教师素质条例,明确提出了师资队伍建设的素质目标。
一、提高认识、周密筹划、分层次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1、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培训方案,确定奋斗目标
实践告诉我们,分层次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是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学校对分层次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非常重视,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由中层干部、教研组长、优秀教师为成员的领导组织机构,组织成员中有各方面专项负责人,个人分工明确,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并由一位教学副校长和一位教学主任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督促跟踪每一环节。领导小组的成员和教师共同研究,探讨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方案和细则及培训目标。要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离不开素质全面的教师。因此,我校就教职工的全员素质教育,学校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教师素质条例,明确提出了师资队伍建设的素质目标。
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目标
面对21世纪的挑战,作为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了我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目标如下:
1.教师应是终身学习的楷模。
知识社会的显著特征就是知识像滚雪球一样急剧膨胀并快速陈旧。面对“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现实,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方能胜任教师工作。终身学习者不是一个盲目的学习者,知识传播渠道和信息量的剧增,使教师受到来自四面八方信息的“狂轰滥炸”。一个好的学习者首先要具有批判性和选择力,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示范者,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
2.教师应是学习技巧的传授者和学习障碍的诊断者。
在未来的教育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方面,不是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进而掌握学习技巧,养成自学的习惯。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断地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敏锐地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并能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3.教师应是令人信任的心理医生。
由于家庭问题、社会问题的共同作用产生了许多问题儿童,表现为行为异常,心理上有障碍。教师需要了解孩子们异常行为背后的原因,运用巧妙的方法予以疏导解决。
4.教师应是课程设计的专家。
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民主化的发展,使教师不仅要参与教育决策和教育管理,而且愈来愈拥有课程设计的自主权。教师要根据国家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本着有利于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原则,了解知识产生和更新的状况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基础,设计切实可行的课程。
5.教师应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行家,信息资源的提供者。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许多新的传授知识的手段,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教师要学会应用这些教学技术。教师应是新的料学技术的应用者和推广者,是这些方面的行家里手。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并把这些资源吸收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变成自己的知识。
6.教师应是团体工作和团队沟通的专家。
教师职业的一个特点就是集体性,要求教师彼此协调,相互宽容,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教师还要面对学生团体,因为这种团体的活动指导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但是众多个性鲜明的孩子组成的团体必然产生摩擦,所以教师必须是团队工作的专家,必须具备处理团体工作的能力和方法。另外,未来社会的劳动分工将更加细致,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更高,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途径日趋多样。教师必须教学生学会宽容,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会与别人一起工作。
7.教师应是独立研究、独立学习的指导者。
学生在学校里的时间相对于人的一生毕竟是短暂的。因此,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和掌握现成的知识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以此培养学习的技能,在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中学会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些方面教师是指导者、领路人、导航员。
8.教师应是客观公正的评价者。
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多方面。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学习的质和量上也就存在差异。教师必须了解和评估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对其成绩的评估要尽可能运用多元化的评估技术、力求科学、客观、公正。
三、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形式、内容及方法
(一)落实计划、实施全员培训 为了使培训工作顺利开展,我校注重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学校主要采取学科教研组集体学习与教师个人自学相结合;专业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常规教学和教育科研相结合;日常教学和岗位练功相结合的方法,并抓好周期性的总结提高,对教师进行素质培训。
理论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进行理论培训和实践观摩,分别聘请省、市有关专家来校做报告,观看专家讲学录像,听专家报告录音,学校继续教育领导小组成员还亲自讲座辅导并定期与教师及学生座谈,针对班主任、课堂教学、备课、教科研、心理学、校本课程、信息化教育等许多方面,从各自分管工作角度,从创新理论到具体实践及方法,进行各方面的指导性讲座。及时搜集信息、分析现象、反馈阶段分析意见、调整培训过程。使全校教师大开眼界,充分认识到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学校还号召教师自学教育教学理论,定期检查自学笔记,组织召开自学成果交流会,在会上教师把自学中认为有价值的理论相互交流,使其资源共享,通过组织培训及自学增强了全体干部、教师投身于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信心和积极性,提高了认识,转变了教育观念,提高了全体教师的能力。学校主要采取学科教研组集体学习与教师个人自学相结合;专业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常规教学和教育科研相结合;日常教学和岗位练功相结合的方法,并抓好周期性的总结提高,对教师进行素质培训。
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微机打字、限时书写教案、说课、公开教学等各种竞赛活动,展示继续教育的成果,同时、也促进了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有目的进行针对性培训
1、针对新教师的上岗培训 对新教师的上岗培训。首先,依托教师进修学校对新教师的培训,然后,学校对新教师的培训提出基本要求,对新教师的进行基本培训,定期布置基本功训练的作业,然后,做到及时反馈、定性评价。,使新教师尽快熟悉教育教学常规。
2、针对骨干教师的培训
学校依托上级有关部门对骨干教师的培训。针对骨干教师学校实行压担子使其主动学习。以科研带培训,以帮带带推广,以展示促实践,以探讨促研究。强化对骨干教师培训阶段的评价考核。
3、针对业务能力较低教师的培训
针对业务能力较差的教师,学校采取本学科业务“帮带”。由教研组长、市区业务骨干、业务尖子及高级教师负责帮带。
对工作不满三年的新教师,业务上底子簿、基础差的教师,对本学科专业教学有困难的教师,由教研组长、市区业务骨干、业务尖子及高级教师负责帮带。
4、针对班主任教师的培训
首先,号召教师递交担任班主任的申请,然后,进行班主任理论培训、测试及实践考核。由学校领导研究确定班主任的队伍。由学校确定班主任的帮带对子。实施班主任工作“帮带”。新参加工作或班主任工作经验不足的班主任教师,由市、区优秀班主任或有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老教师帮带。定期检查、反馈、总结帮带结果,评选优秀帮对子预以表彰。
5、针对科研型教师的培训
学校建立了科研档案,制定了教科研工作方案、实施细则及月份工作分解,下发了科研课题指南,由下而上自愿承担科研课题,学校也实施教科研工作的“帮带”活动,然后由参加过国家、省、市、教改实验并经有关部门及专家验收合格己推广的实验教师,负责帮带那些没有参加过教改实验的教师,使其提高教科研水平,从而使我校教科研工作更上一个台阶,使我校成为人人都有教改意识、人人都有教科研课题的教科研强校。
一
一所学校的成败兴衰,最重要的是师资条件。学校领导具有正确的教师观,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质量的关键。教师观表明了校长对理想教师形象的勾勒和追求,想依靠什么样的教师队伍和如何看待教师。它决定着校长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式。根据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战略方针和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现代教师观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是学校创造性劳动的主体,办学必须以教师为本。
学校中的教与学是由相互依赖的教师与学生两方面主体所构成的,教帅的主体活动是帮助学生主体发展认知能力的活动。他们要对传道、授业、解惑的活动和过程进行创造性的完美的设计,使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规律,认识世界与自我;要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教师的工作是造就未来的一种超前劳动,是以“心灵”培育“心灵”的工作。教师以个人的知识、才能、信念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也是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的工作。社会主义文明的每一点进步,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教师,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一个学校能为无产阶级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因此,校长必须充分重视教师的作用,为他们搭起教与育的舞台,开发教师的智慧和潜力,让他们展示出各自的教育风格和教学流派;把他们真正看成学校创造性劳动的主体,激发教师的主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听取教师的意见,共同把办学理想转化为现实。
2、培养跨世纪的现代人才,离不开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意识和教青行为。
教师代表着国家和社会向学生传授一定的思想、道德规范,组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当前正处在面向21世纪的崭新时代,跨世纪的人才素质需要具备丰富广博的知识、极大的创造力和对社会对事业的奉献精神,他们应具有独立学习能力、创新开拓精神、自主与自我管理能力,并善于与他人合作与交往。由于教师是直接育人的教育者,其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力。因此,校长要帮助教师转变陈旧的教育思想和行为,确立现代教育意识和教育行为,要求教师有科学意识、人才意识、民主意识、责任意识、市场意识、爱国意识及特别关注现代世界发展变化的意识等。
3、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奉献社会,离不开教师的指引。
教育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心理交流和影响的互动过程,是教师用自己的知识、才能、品德、智慧与学生共同活动,并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的过程。教师的全部责任就在于为学生的成长起到定音定向的作用,教师的业绩就在于通过个人的知识权威和人格权威的力量,帮助学生向着符合社会的要求去转化,成为社会期待的人。
综上所述,校长要充分认识教师是学生发展中最具体、最生动、最形象领会和模仿的榜样。在管理工作中把教师看成自己的合作者,是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依靠力量,是学校进行创造性工作的主体。校长要充分发扬民主,激发教师主人翁精神和工作中的自主意识,鼓励教师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破除因循守旧,不断开拓创造,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潜能和优势,使教师表现出各自的特长和优势。
二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基础教育战线提出的一项紧迫任务。要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离不开素质全面的教师。因此,我校在制定“九五”发展规划时,明确提出了反映学校办学宗旨和特色的“两个素质教育(教职工的全员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就教职工的全员素质教育,学校制定了“九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重庆一中教师素质条例”,明确提出了师资队伍建设的素质目标。
这一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包括: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人民教育事业;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教育思想为指导,认真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热爱学生,思想言行堪为学生表率;应模范遵守《中小学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影响学生等。
2、业务素质。
包括:学历达标;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有专长,精通一门学科,又研究相关学科知识,懂得人生的哲理,社会生活规范和音、体、美的基本知识;整体上把握所教学科的体系,在教学实践中能做到居高临下,深入浅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学生提供一条最优化的学习路线;学习心理学、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正确的教育观点,了解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并用于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3、行为能力素质。
包括:具备制定教育教学计划的能力,组织加工教材的能力,组织管理课堂的能力,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机敏性和对教育教学的新情况特别是对偶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具备良好的了解学生的能力,确保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备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
4、心理素质。
包括:具有高尚的情感品质,深刻的道德感、理智感和正确的审美感;具有广泛的兴趣;具有坚强的意志;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具有良好的性格特征;做到心胸开朗、处事乐观,情怀豁达,热爱生活,富有幽默感。
5、身体素质。
包括:具有符合国家规定的从事教育工作的身体条件,身体状况良好,功能正常;精力充沛,能适应工作、生活的压力。
三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教育是面向未来的创造性劳动,教师是教育劳动的主要承担者。因此,学校领导必须着眼于未来,把对教师的培养和提高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工作来抓,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教师队伍,以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要求,适应“三个面向”和办社会主义现代化学校的要求。
例如,我校在制定“九五”发展规划时,在对现有教师队伍现状和未来教育对教师队伍素质的要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重庆一中教师素质培训计划》。
这一培训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1、素质培训的目标。
政治上热爱党、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政策,遵守宪法和法律;思想上有使命感、事业心,有现代化观念,有求实作风和民主精神;道德品质上有健全人格,热爱本职工作,为人师表;理论上懂得教育科学(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正确的教育观点,并积极研究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业务上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教改科研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及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
2、素质培训的内容。
(1)上岗培训。对进校不满二年的新教师,根据《重庆一中青年教师指导教师制度》进行教学业务及班主任工作培训,使之尽快熟悉教育教学常规,胜任教育教学工作。(2)一般基本功培训。包括教育思想培训、教学基本功培训(包括使用普通话、计算机操作、教学经验论文撰写、学习方法指导、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实验操作培训等)。(3)专业基本功培训。即掌握大纲、教材、学科教学方法及教学艺术,以及教学质量的检查、分析和评价的培训。(4)学科带头人培训。一是学校选派部分中青年教师参加市教科所组织的各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培训。参加培训的教师按市教科所的要求,尽职尽责,提高水平,最后由教科所考核评定。二是学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工作。按市教委制定的标准,学校配备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培训并定期考核。三是学校组织部分中青年教师参与各项教改实验和教改科研项目工作。通过教改科研提高理论水平、科研意识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学方法进行实验的能力。四是对思想好、师德好、敬业好、业务能力强、教学效果好、愿意终生从事教育事业的中青年教师,由学校选派到高等学校或出国进修,或与高校联合举办《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进修班》,学完全部课程,考试合格,发给结业证书。其中一部分参加全国外语统一考试和本专业基础课程的综合考试,成绩合格者,再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参加论文答辨,报国务院学位办备案后,可授予硕士学位。
3、素质培训的方法。
学校主要采取学科教研组集体学习与教师个人自学相结合;专业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常规教学和教育科研相结合;日常教学和岗位练功相结合的方法,并抓好周期性的总结提高,对教师进行素质培训。
4、素质培训的管理。
在素质培训的管理方面。一是把素质培训的目标、内容、教师参加培训的态度、效果一律装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二是根据培训的考核成绩,凡合格及其以上者,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三是将教师参加素质培训、业务能力提高的情况与评先进、评职称、工资晋升挂钩。由于做了以上工作,我们高兴地看到,一个良好的教师集体正在我校形成和完善。在学校工作中,教师群体共同努力、良好的规范、正确的舆论和协调的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局面,一批有名望的专家型教师,崭露头角的科研型教师,脱颖而出的青年教学新秀正在涌现。这对于我们面向21世纪,构建未来教育大业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教师要对“研究性学习”有清楚、全面、正确的认识
1.了解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它要求学生在教师和专家的指导下,从自己的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采取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并应用知识,以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不把现存结论告诉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倡导学习要将知识、技能、态度、情感融为一体,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使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科学思维方式和谐统一,革除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视发现和研究,以致压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影响思维和智力发展的弊端。
2.认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
整个课程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是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他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老师提供的,也可以完全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可以是课堂内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也可以是对校外各中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探究;可以是纯思辩性的,也可以是实践操作类的;可以是已经证明的结论,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识领域。
(2)研究性学习课程呈开放学习的态势
由于学生要研究的问题多数来自学生生活着的现实世界,课程的实施大量地依赖教材、校园以外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学生学习的途径、方法不一,最后研究结果的内容和形式各异,因此它必然会突破原有学科教学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开放性的学习,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并推动学生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而且,开放性的学习还将培养学生们开放性的思维,使他们突破“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束缚,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
(3)研究性学习课程是自主型课程
它既赋予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也要求学生承担达成课程目标的义务。学生一旦认识到课程的内容、方式、进度、实施地点、最后的表现形态等都取决于自己或小组的努力,感到背负着一种责任时,其主观能动性就会调动起来。
(4)研究性学习课程重结果更重过程
和学科教学中只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可量化、可操作性的预期结果目标不同,研究性学习课程要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宝贵的感受和体验,学会关注社会、与人合作、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施的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
总而言之,研究性学习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生成性、过程性;要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保证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明确“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
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融入社会,深入认识学习的价值,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研究性学习课程应达成以下目标:
1)促进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而不再仅仅是高高在上的老师,更多的是指导与合作,发现学生的潜能,感到终身学习的必要,构建新型的、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2)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主观能动性被抑制,不利于个体创造力的提高。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将着力于改变这种被动的、“克隆式”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开放的学习与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从而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研究性学习促使学生将学习的园地从课堂拓展到了课外,学习的对象从书本拓展到了更广泛的社会生活,学习的规模从“单兵作战”转变为“集团作战”,这一系列的改变都将带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收获,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A.获得亲身参与探究活动的直接体验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自主参与、亲身体验,它能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质疑、求证、动手、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乐于动手、乐于求知的积极情感,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增强科学精神。
B.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调查研究,形成结论并将它完整地表达出来,使学生能体验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学习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学会多渠道获取信息,培养对信息进行处理、利用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围绕主题主动、多渠道地收集相关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甄别、加工、处理,提出质疑,并进行求证,促使学生掌握现代社会获取信息的途径,使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
D.培养合作精神与能力
现代社会,合作往往比竞争更重要。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进行,创设了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合作精神,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
E.促进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的形成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开展自主研究活动,要求学生认真、踏实地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成果,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F.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研究的问题大多来源于生活,在研究过程中,通过社会调查与实践,将促使学生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G.帮助学生发现自身潜能,增强自信
学生的能力是存在于多方面的,研究性学习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大舞台,后进学生能发现自己潜在的长处,从而使师生重新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学习优秀的学生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增强紧迫感。
4.熟悉我校“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流程
流程如下:动员与培训阶段——选题、组合与方案初拟阶段——开题论证阶段——实施阶段——总结、撰写研究报告阶段——结题答辩阶段——课题成果评审、交流阶段
二、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一)挑战
1.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的权威受到挑战
长期以来,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惟一来源。但是,在研究性学习中,这一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学生希望研究的很多问题都超出了老师的专业领域,有的即便在老师专业范围内,也是他平时不关心、不留意的,对于学生将要学习的很多内容,教师几乎没有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可言;同时,学生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得多元:教材、参考书、杂志、互联网、有关专家等,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许多老师在这时开始意识到自己在知识能力上的不足,如知识结构单
一、知识面狭窄、本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认识不足等问题,从而产生继续学习、完善自我的强烈愿望,这正是未来时代教师必须具有的品质和素养。
2.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
由于研究性学习的自主性特征,学生有选择教师的权利,即允许学生自由地在全年级甚至在全校选择自己的课题指导老师。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3.教师由个体走向合作
学科教学要求教师有独立工作的能力,但是在研究性学习中,围绕课题研究,教师指导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知识、科研方法、各种专业知识、结题报告写作、数据处理等各方面知识。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完成指导任务,所以就需要与其他同事建立联系,学会合作。
(二)角色变化
为应对研究性学习提出的巨大挑战,教师必须使自己的角色发生新的变化,概括起来有:
1. 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教师以平等的身份主动参与学生的课题研究,是他工作的前提条件。作为参与者,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需求,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
2. 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活动是分散的、自主管理的,由于学生自控能力、组长管理能力的差异会导致各组活动质量的不同,小组中还会出现矛盾和情绪波动等,所以,教师还要作好学生学习的组织协调工作。如创设轻松和谐的活动环境,及时组织课题组研讨活动,组内出现问题时找学生谈话,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决心和信心,保持激情。
3. 共同指导学生的合作者
许多研究任务的指导,已不是一个教师单独能驾驭的,必须与同事合作,既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又要虚心向他人学习。这样做,能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协调,是教师职业责任心和学术胸怀的体现。
4. 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的开拓者
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去寻找、发现和利用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源。
三、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教师要把握“研究性学习”指导工作的几条原则
1、“小题大做”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自主性较强的类似科学研究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样化的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要指导学生从小处着眼,但“小题”要“大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是小课题,也要一丝不苟地做好各项工作。千万不能“大题小做”,敷衍了事。
2、注重过程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既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但是,评价学生研究成果的价值取向重点是学生的参与研究过程,诸如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知识的整理与综合、信息资料的收集、处理与判断等。因此,更注重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重视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的主动性、创造性与积极性等。
3、注重应用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强调的是学生把学到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去,关注诸如社会的环境保护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科学技术发展问题、人类自身的发展问题等。在问题提出和解决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既促进学生对知识价值的反思,又加深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知识的网络和结构。因此,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更重视知识综合的能力,重视学生主动探求、创新的勇气和综合能力等在更高层次的发展。
4、注重体验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评价高度关注学生在问题解决或跨学科、综合式学习中,对科学研究一般过程、方法、原理等的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是一种实践过程,学生在实践中既发展了观察、思维、操作和表达等基本能力,更获得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因此,评价应十分强调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自我体验,如社会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等精神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发展。
5、注重全体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强调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学习的潜能,为他们进行不同层次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性。评价的价值标准应多样化(可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体现注重全体、实施个别化评价的特点。同时,在评价中重视个人表现,但小组成绩是重要参照和基础。
6、注重激励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评价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他人的过程,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二)重点指导的部分
1、选题的新颖性 课题研究应有新意,要指导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从课堂出发、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新情况、新形势去发现、提出新问题,也可以是已经有人研究了,但对中学生而言是“新”的课题。因此要关注热点和焦点问题,关注媒体和网络信息,多与他人交流和讨论。如很多的调查类课题“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关于道路交通状况的调查”、“对生活小区规划和发展的探讨”、《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人口问题》、《关于捐献器官的问题》等都有很好的社会意义。《吸烟对人体的危危害》、《中学生的饮食习惯与健康的关系》、《地质灾害及其防御》、《家庭燃料使用情况调查》、《“二手烟”的危害》、《电池与环保》、《饮料与健康》等与家庭生活、自身健康有关。《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对她们日后专业选择有重要意义。又如:《我看素质教育》、《中学生读书调查》等。
2、课题名称的规范性 课题一般分为社会调查、科学实验、读书报告和设计方案等四类,一般课题名称都应用“研究、思考、调查、比较、实验、预测、影响、应用”等词语来界定,这样才规范。如: “软件店正版软件的销售情况及思考”、“对中学生校服的调查与研究”、“对中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思考”等。
3、课题的可行性 这是一个重点。一个课题研究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其可行性的高低。各位老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指导:
①尽量将课题研究的内容与学科学习结合,与日常生活结合,并考虑其应用价值。如研究中学生的校服、早餐、阅读习惯,研究我市绿化状况、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等;
②考虑研究所需条件是否能得到保证(如实验仪器、专家指导、经费、时间、能力等);
③指导学生采用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应根据各自课题的性质和自身能力来进行选择,有查阅资料法(查阅文献、网上查询等)、科学实验法、观察法、参观访问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
④指导学生制订合理的研究步骤,对每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应取得的成果作出安排,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尽量做到“人尽其才”;
⑤协助学生明确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何在,并就其解决办法进行讨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如果发现不能解决,可能方案就要做出修改,比如缩小研究范围、更换研究内容等。
在此基础上,指导老师应随时与课题研究小组保持联系,了解研究进展,提供建议,进行监督、控制,提高“研究性学习”的实效。
4、课题开题报告的格式
编号---------
课题名称
课题导师
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长
课题的由来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可靠性分析
进度计划
小组分工
预期成果
表达形式
5、指导课题研究
要求学生做摘要、写札记、做调查(设计调查表)、查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写综述等。
6、指导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的格式:1)题目 2)、摘要 3)、引言 4)、研究过程 5)研究结果 6)、分析和讨论 7)、结论 8)、注释和参考文献 9)、附件 10)、致谢。
四、研究性学习的学分评定
学分评定由指导老师评定学分,由教科室审核,教务科确认。
1、评定依据
认定每个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学分主要依据有五个方面的材料:①开题报告;②活动过程记录;③课题研究过程中所收集的材料、处理过的资料、参考文献目录;④总结与体会,研究成果,结题报告;⑤三级(自评、组评、师评)合格评估的结论。具备以上五个条件,则给予相应的学分。如对学分认定持有异议,可提交教科室复议。
2、评定原则
(1)参与性
学生只有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如发现学生并没有参与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则不能得规定的学分。
(2)过程性
学生只要参与就能获得相应学分,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质量高低不影响学生获得学分。
(3)真实性
研究性课题必须是学生自己进行的,不能由家长或教师代替完成,如发现虚假现象,学校将扣除相应学分。
(4)规范性
学分评定首先进行自评、组评、师评,然后由教科室审核,教务科确认,并建立公示、抽查或回访制度。
3、评定过程
第一:课题展示,学生以班组为单位进行论文展示或答辩,模型展示和介绍,小品表演,主题演讲等。
第二:学生进行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每班提供1个优秀课题,由教科室负责,年级组组织进行全校公开展示,评出学校一、二、三等奖。
第三:指导教师组织、考核和引导学生再一次反思自己的研究历程,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活动。不论何种研究成果,其格式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课题名称、课题报告执笔人、指导教师、文章摘要、研究成果、小组成员的小结报告、指导教师意见及出勤情况等。
第四:指导老师在学校数字化管理平台评定学分,教科室审核备案,教务科组织学分确认。
五、研究性学习整体时间安排
高一第一学期:1∽8周,课程辅导;9∽12周,选课题、成立课题小组;13∽14周,开题报告;15∽17周,课题研究。
高一第二学期:1∽4周,课题研究;5∽6周,中期交流;7∽14周,课题研究;15∽17周,结题与评价。
高二第一学期:1∽4周,选课题、成立课题小组;5∽6周,开题报告;7∽15周,课题研究;16∽17周,中期交流。
高二第二学期:1∽8周,课题研究;9∽10周,结题与评价。
第三篇:关于开展2012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
关于开展2012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补偿培训报名及签证、验证工作的通知
各中小学、中专校、特教校、实验幼儿园、县内各民办学校:
2012教育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及签证、验证工作由县人社局职称办会同县教师发展中心共同负责。具体要求按江苏省教育厅下发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学时认定和登记管理办法》和市人社局文件精神执行。希单位选拔熟悉继续教育工作的专职人员负责组织报名工作:认真核查折算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各类培训的继续教育学时量,将折算后学时不足须参加2012补偿培训的人员名单,集中汇总后,于1月10日前用电子表格上传至县教师发展中心邮箱,邮箱地址:gyxjsfzzx@126.com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大组织宣传力度,切实做好2012继续教育补偿培训报名工作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积极开展相关政策宣传,认真组织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专业知识全员培训学习,妥善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使继续教育成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提升专业技能的自觉行为,确保本单位所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达到规定要求。有关政策请到县人社局网站查询,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二、规范学时审查验证程序 各单位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补偿培训报名时,要审核专业技术人员在规定时间内(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开展继续教育学习的学时证明材料(须提供外出培训〈研讨〉、进修、对口培训、学历教育或接受其他形式继续教育的原件材料〈含文件〉)。按每人内不少于72学时的标准进行核算。其中专业课不少于47学时(本系统、本专业、本单位组织的培训),公共课不少于25学时(以市远程教育培训网中的公共课为主,一门课考试合格计25学时)。凡提供不出原件材料或达不到规定学时数人员必须参加补偿培训。审核标准:72学时为合格,90学时为良好,100学时以上为优秀。
三、继续教育证书填写办法与相关要求
1.继续教育学时登记时,本系统、本专业、本单位组织的专业知识学时填在证书页面正面,公共科目学时(市远程教育培训网中的公共课)填写在页面的反面,由各单位在签证、验证前统一登记,不得涂改,填写要规范。
2.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教师)初定资格均须提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
3.2013年需要晋升高、中、初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登记从晋现职开始,签证、验证到2012,不晋级人员只需签证,不需验证。
四、其他事项 1.按省物价局、财政厅[2003]408文件规定标准:需参加补偿培训的人员每人需交培训费40元、资料费5元,由所在学校统一从教师培训经费中列支报销。,2.签证、验证时间按赣人社发[2012]109号文规定执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3.继续教育证书填写起止时间为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4.继续教育证书每本工本费为5元。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和需更换证书的人员,由各单位集中统一办理新证。
5.地点:赣榆中等专业学校西一楼教师发展中心。
赣榆县教师发展中心
2013年1月3日
第四篇: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情况工作汇报
希望小学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情况工作汇报
希望小学是县教育局直属的六年制小学,学校现有教职工55人,女41人,专任教师52人,现有在校学生693人,女361人。学校历来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专业成长,把对教师的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当中,通过开展全员培训、个人自学、外出学习等各种方式,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师德修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就我校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情况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认真开展校本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为了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驾驭能力,学校通过广泛讨论,制定了校本培训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1.在每学期开学前一周,组织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走进新课程》及语文、数学等各科课程标准。学校安排骨干教师举办讲座,所有参加教师认真做笔记,担任相同科目的教师之间开展研讨,使大家对新课程、新课标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日常教学中也能够灵活地运用。
2.针对当今社会信息化高速发展,网络运用无处不在的特点,学校安排对全体教师在每学期第5周、12周开展两次计算机知识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本操作常识、如何上网查找资料和课件下载、制作等。在培训中,除了有计算机教师讲座外,学校还安排年轻教师与老教师,操作能力强的教师与弱的教师搭配,两人共用一台电脑,互相帮扶。通过努力,目前我校所有教师都能自己上网查找资料,95%的教师能在多媒体教室利用电子白板、课件授课。
二、积极创设条件,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
1.学校积极响应上级安排,派出骨干教师到兰州、临夏及外省参加培训学习。在本,有3名教师到兰州参加了班主任工作培训,4名教师到兰州参加了语文、数学课程培训,1名教师到合作参加了业务培训。学校安排这些外出培训学习的教师回校后举办一次讲座,上一节公开课,把培训学习中的所得所想融入到其中,供大家分享。
2学校还积极主动的与教育比较发达的临夏市西关小学、前河沿小学联系,每学期至少1次安排10名教师去听课,参观学习。
三、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历进修
为了提高学历层次,使教师不断为自己充电,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取得高一级文凭。截至目前,我校52名专任教师中,有1人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本科学历,13人通过函授、自考取得了大专学历,还有6人正在大专函授班学习。
通过校本培训、外出培训和学历培训等活动的大力开展,我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广大教师中掀起了一股比、学、赶、超的学习浪潮。我们决心继续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下一步计划多派教师外出学习,学校从经费中大力支持,并邀请知名专家来我校举办讲座等,是我校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
希望小学
2011.9.28
第五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小结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历城区实验小学:卫谊之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在小学阶段完全可以很好的开展,经过近两年来的实践与探索,对于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感悟,现总结如下:
1、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延伸。
在小学阶段,开展专门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太适宜,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应该与学科课堂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延伸。近3年来,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我一直注意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一方面增加课堂教学中问题研究的分量,尝试问题研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一方面从收集资料入手,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开展问题研究活动。无论是哪一种形式,与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始终是基本的原则,如组织学生研究我国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特点,研究身边的民族和节日风俗,研究著名的旅游景点等。这些研究活动一方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另一方面,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学生的研究活动不断深入,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不断加深、扩展。
2、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
在社会课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作为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应该具备“时时处处有资源,点点滴滴皆教育”的意识,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随时随地都可能有与社会课教学有关的课程资源,只要合理开发,都能以专题研究活动的形式,组织学生学习和研究。例如近年来,我就组织学生先后开展了“花园路的变迁”“泉城的风景点”“泉城的来历与传说”“春节研究”“两会的跟踪研究”“伊拉克战争的跟踪研究”“自我介绍”“神州六号”“中国骄傲”等随时随地的问题研究活动,起到了以身边的事教育人的目的,收到了很好的活动效果。
3、要切实把握好普及与提高的辨证关系。
在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普及与提高的辨证关系,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的能力和所处的客观环境不一样,应该以提高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为目的,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进行问题研究活动,提高普及率,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教给学生研究问题的最基本方法。二是规范学生的研究方法,以比较规范的“问题研究纸”的形式撰写问题研究报告,在规范中提高普及率。三是提倡和组织学生开展合作研究,在合作中求普及。对于如何不断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使学生的研究活动不断深入?主要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第一阶段放手发动学生收集各种课外资料,越多越好。第二阶段是教学生用收集来的资料解答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从而将收集资料与问题研究活动联系起来,第三阶段是引导学生以问题为核心,将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从而减少收集资料的盲目性。第四阶段是引导学生利用收集到的各类资料,进行初步的编辑和删减,初步解决自己的研究问题,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并乐于交流展示,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另外,还应该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3、要充分发挥六个自主的作用。
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应该充分发挥六个自主的作用,即学生自主确定研究问题;自主选择研究方法;自主开展研究活动;自主得出研究结论;自主解决实际问题;自主交流展示成果。教师切不可包办代替,替学生解决问题,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或暗示性的划出道来,让学生循规蹈矩的进行所谓的研究活动。一般只给学生规定一个大致的范围,鼓励学生在规定的范围内,自己提出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各种形式的问题研究活动。
4、要做到以评价促开展和以评价促提高。
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和激励功能,以评价促开展和以评价促提高。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的评价促进学生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一是建立过程性评价记录,以学习主题为单位,将学生一学期甚至一年的研究活动情况以适当的形式全部记录下来。二是针对研究性学习中不同要求和方向,建立、增加和不断改进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例如:对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可以以分数的形式给予体现;为了鼓励学生开展广泛的小组合作,可以通过发放合作奖章的形式予以体现;为了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采取发放有创意的奖章;为了表彰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展示,可以在交流展示过的研究成果上,给学生贴一个交流展示的标志等等。
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尚未克服的问题:
1、如何指导学生提出更有针对性、更有价值的问题?
2、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辨析和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辨析方法和处理手段?
3、如何引导学生得出真正有见解的看法和结论?
4、如何将学生的研究活动进一步的引向深入„„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