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公司地面物流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时间:2019-05-13 02:53: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航空公司地面物流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航空公司地面物流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第一篇:航空公司地面物流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航空公司地面物流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摘要:2012年一季度民航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货邮运输量分别为140.5亿吨、7422.1万人,120.0万吨,同比增长4.9%、10.2%、—7.4%。受国外经济影响,货运市场持续下滑。一季度货邮运输量为120万吨,同比下降7.4%。航空公司货运市场目前形势低迷,而怎样降低货运成本,为航空运输增加竞争力,就成了很重要的问题,在整个价值链中,除了航空公司之外全都属于地面运输,在航空运输工夫肯定的状况下,如何进步地面运输才干是目前航空物流公司最关心的题目。

关键词:航空地面物流,现状,问题,对策

The airline ground logistics development statu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 Abstract:the first quarter of 2012civil aviation carries total volume, passenger transport, cargo

transport

volume14050000000

ton

kilometer, respectively74221000,1200000 tons, an increase of 4.9%,10.2%,7.4%.Foreign economic impact, freight market glides continuously.A quarter of cargo transport capacity of 1200000 tons, drop compared to the same period 7.4% Airlines freight market current situation is in the doldrums, and how to reduce freight costs, increased competition for air transport, becomes a very important problem, in the whole value chain, in addition to airlines outside all belong to the ground transportation, in the air transport time certain conditions, how to improve ground transport capacity is the most concerned problem of aviation logistics company.Keywords: countermeasures Aviation

Ground

Logistics,current

status,problems,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一、航空公司地面物流及其特征

(一)航空公司地面物流

航空公司地面物流是指由航空货代企业,地面运输企业,机场货站三个部分组成。在航空服务体系中,除了航空公司以外全部属于地面物流部分。在空运货物进入始发机场之前,几乎所有的操作都由航空货代负责,包括零散货物集中、单证处理、组织地面运输和暂时存储等;机场货站主要从事承担装卸、安检、飞机起降工作;航空公司提供空中运输服务。

一个完整的航空物流供应链服务体系,是由机场服务+航空公司及其他物流企业共三大部分组成。就单个地区而言,机场服务处于垄断经营,航空公司则有几家到几十家,其他物流公司就更多达上百家(包括第一方物流到第四方物流)。总的来说,地面物流就是以机场服务为中心负责协调、仓储、配送及分配这四大物流环节。

(二)航空公司地面物流具有如下特征:

1.航空地面物流有较强的客户参与性。客户参与是地面物流的首要特征。航空物流不同于一般的供应链。一般供应链的客户往往位于链条的末端,是供应链的最终服务对象,而航空物流服务链的客户却位于航空物流链的两端,这在客观上要求地面物流要与两端客户进行同步的信息沟通的和多点的双向接触,以实现对客户服务需求的快速响应。

2.航空地面物流具有系统性。运输,仓储,包装,分拨是物流的基本环节,也是物流系统的实际执行者,构成了物流产业的基本需求。从航空货代到地面运输企业完成这些工作必须紧密合作,才能有效率的为客户提供服务。

3.航空地面物流有完全的客户需求响应性。从物流服务链的类型来看,地面物流服务是一个典型的需求式供应链。航空物流不可存储和不可转移的特征决定了不可能有提前生产并存储的“库存”,因此,航空地面物流必然是需求驱动型的。没有客户的需求,各个环节的服务就没有了对象,也就不能发生服务链上的一系列运作。

二、我国航空公司地面物流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民用机场的发展现状

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有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共有民用机场175座,有航班飞行的城市130个,而真正实现盈利的不足50座,且大部分集中在京沪沿海地区。2010年,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城市机场货邮吞吐量占全部机场货邮吞吐量的56.7%。年货邮吞吐量超过一万吨的机场数量达47个,吞吐量占全国比例达98.8%。可见发展极不平衡。目前直接隶属于民航总局的中、西部绝大多数中小机场来说,绝大多数处于亏损运营。十一五期间,我国一共投资1400亿用于扩建机场,争取让中小机场“扭亏为盈”。

(二)货运代理企业的现状

空运货代企业经营需要资金规模小,且固定资产、办公场所等营业设施可以通过租用取得。空运货代的行业特点决定了空运货代进入、退出成本低,造成货代“皮包”公司泛滥。

2006年以前,中国航空货代市场基本为国营及本土公司所垄断。随着市场的开放和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民航总局发布了《中国民用航空运输销售代理资格认可办法》。由此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被允许申请一类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以及二类货物运输销售代理资格。一些具有外资背景的空运货代在指定货主的支持下,表现颇为抢眼,并且呈现出集团优势,比如中国国际货代百强企业上海天原国际货运有限公司。但是发展到目前,市场中的空运货代数量较多,没有空运货代能大范围垄断市场,现有空运货代不会对新进入者采取激烈的排斥态度。

目前航空货运代理提供商提供的内容主要还是集合在保守的运输与配送上,由于其无法参与航空承运、机场操作,其效率质量通常无法保证,受航空、航班设置限制非常大。

(三)地面运输的现状

庞大的地面运输网络是航空货运企业完善航线网络的重要因素。在整个价值链中,除了航空公司之外全都属于地面运输。我国目前地面运输网络不完整,与航空公司并没有实现实时的连接,而且硬件基础设施落后,缺乏信息系统建设,阻碍了航空物流的高效网络实现。地面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受阻,并不通畅。尽管地面运输与航空公司、航空货代、客户之间相继开展网上订舱查询等业务,但尚未形成综合有序、相互关联与支持的信息体系,信息共享度有限。

三、航空公司地面物流发展面临的问题

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我国航空货物运输方式与现代物流服务的运作方式相差甚远,仍然是由托运人交货、由收货人取货的传统模式,基本没有实现物流的全程服务,多式联运也很少。这种航空运输方式所追求的目标,是货物运输量的最大化,主要考虑航空运输企业的生产要求,阻隔了物流服务与航空货物运输服务的有机联系,制约了物流服务体系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航空物流服务水平低。我国航空物流虽然发展很快,但从整体上看,规模小,货运能力低。经营范围窄,多为从事单一航空货运或航空代理,物流管理及技术水平低,服务水平有待提高。货源以普通货为主,高附加和快件等高端产品比重较小,航空优势发挥不够。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要求。

(二)派送网络的问题。在以信息化、网络化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中,时间是航空货运竞争的关键因素。同样的航程同样的飞机,肯定不能分辨竞争者之间的优势与劣势。业务链竞争的延伸注定了提供机场到门(A to D)的服务是的航空公司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做到这一点,快捷、高效的地面派送网络是竞争者之间区分高下的有力手段。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可达性与通达性的问题。航空货运典型的网络经济特点表明,庞大的地面网络是航空货运企业完善航线网络的重要因素。UPS与Fedex等这样的航空快递公司,之所以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绝对的优势,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在于他们拥有高效的地面派送网络,不但可以实现货物的快速分散,同样,也可以实现货物的快速聚集。以最快的速度将货物送到客户手中。

(三)缺乏先进的物流共享平台。首先,缺乏公共运输信息的共享。各种运输方式分别发展,信息平台之间缺乏必要的接口,公共运输信息分属不同的部门和区域,不能实现信息的互通共享。难以为运输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不能为物流提供完备的信息服务,货运代理往往只能提供单一运输方式的服务,难以实现现代化物流。其次,技术标准不统一。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技术标准不统一,相互间缺乏衔接和协调,造成了多式联运效率低下,降低了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彼得原理现象严重。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把晋升作为一种奖励手段,因此,往往出现这种情况,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被晋升提拔

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到别的岗位却不称职。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原理。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技术工被提升为经理后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飞行员被提升为主管物流的官员而无所作为。在中国国内的大型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基本上都是从政府官员直接而来或是有政府官员的背景。政府官员的管理原则是“稳定第一、改变第二”,而企业公司的管理原则需要的是“变革第一、稳定第二”,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类管理思想。人才放错了位、必然是事倍功半。

(五)成本上涨压力大。油价飙升,人工成本上升都导致了物流成本上涨。国际油价一直高企并持续走高,使国内油价居高不下。有的企业表示快撑不下去了。而他们的一些同行已经被迫转行。物价上涨,人民生活成本大幅提高,导致社会薪资水平日渐看涨,从而使人工成本不断上升,物流企业也遇到了来自人工成本上升的压力。

四、进一步搞好航空公司地面物流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航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一方面,应增加物流设施的建设:主要是现代化的仓储设施、货物处理中心、保税物流设施、商务办公设施、基础服务设施、现代化专业化的机械设备等,实现场内物流设施的合理布局;另一方面,应加快完善地面交通体系:加快建设机场连接市中心以及主要工业开发区的快速干道,提高进出机场的道路系统建设,逐步形成以机场为中心,发散式的集、疏系统,提高空港物流聚散的效率和能力.(二)搞好机场服务、融入物流供应链。

机场是一个垄断的特殊行业,同时机场又是一个新兴物流中心,是当地经济发展腾飞的保证。在地面物流系统中,机场应该负责仓储、配送这二大环节。在机场内建立完善的快速货运仓库,其服务应该以保本或微利为核心,赚钱不是目的,将现代运输、资讯网络、仓储管理等多门学科于为一体。对于产品后道加工、包装加工型增值活动和行销策划等服务则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在概念是要改变待货主到府的思想,建立围绕顾客需要服务的运输服务新理念。

(三)真正的实现物流软硬件结合。

物流技术包含一系列管理活动,包括运输管理、仓储管理、运输计划、自动化文件处理、配载计划、货物跟踪和订舱管理等,以得到认证的软件形式或以基

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于Web的网络形式出现,进行远程信息处理和交易管理。很多货主都已压缩了物流软件的购买,而且在资金不充沛的情况下更是加倍小心。以i2技术公司一套基本的运输管理系统为例,价值高达100万美元,要执行这套系统还要再花100万美元。在物流技术软件热门的上个世纪90年代,很多货主不加甄别一股脑购入。这些昂贵的物流软件系统购入之后却束之高阁,从未真正善加利用。很多公司缺乏运作物流软件技术的清晰的战略,或发现新系统与其旧有运作系统很难融合,于是大笔投资付之东流。只有真正实现软硬件的结合,物流服务水平才会提高。

(四)科学利用二八法则。

二八法则也叫帕累托法则、最省力法则或80/20效 率法则等等。它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也译帕列托、1848-1923)提出来的。早在19世纪末,帕累托研究英国人的收入分配问题时发现,社会约 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20%的社会财富。这种统计的不平衡性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这就是二八法则:即80%的结果(产出、酬劳),往往源于20%的原因(投入、努力)。这大部分财富流向少部分人一边。还发现某一部分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与这一部分人所拥有的财富的份额,具有比较确定的不平衡的数量关系。而且,进一步研究证实,这种不平衡模式会重复出现,具有可预测性。经济学家把这一发现称为“帕累托收入分配定律”。

二八法则突出表现的方面有:a、20%的人是富人、掌握世上80%的财富,而80%的人是穷人、只掌握世上20%的财富;b、有20%的人是用脖子以上的部分来挣钱,而80%的人则用脖子以下的身体来赚钱;c、20%的人知道要正面思考,而80%的人则是负面思考者;d、有20%的人是在做事业,而有80%的人则是在做事情;e、只有20%的领导人重视员工的经验与经历;而80%的领导人则只重视学历;f、有20%的人知道、需要怎样做就会有钱,而80%的人则在幻想我要有钱我就会怎样做;g、有20%的人会在问题中找解决答案,而80%的人则在答案中找问题;h、有20%的人能把握发展机会,而80%的人则错失机会;i、有20%的人今天在做明天的事情,而80%的人则是今天的事情希望明天做;j、有20%的产品或客户,涵盖了企业约80%的营业额或利润。而有80%的产品或客户,则只为企业带来约20%的营业额或利润等等。

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习惯上,我们往往认为所有顾客一样重要;所有生意、每一种产品和每一分利润都一样好,都必须付出相同的努力;所有机会都有近似价值。而二八法则恰恰指出了在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之间存在的这样一种典型的不平衡现象:80%的成绩,归功于20%的努力;20%的产品或客户,占了约80%的营业额;20%的产品和顾客,主导着企业80%的获利。二八法则告诉我们,不要平均地分析、处理和看待问题,企业经营和管理中要抓住关键的少数;要找出那些能给企业带来80%利润,总量却仅占20%的关键客户,加强服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物流企业要对工作认真分类分析,要把主要精力花在解决主要问题、抓主要项目上,其他次要工作分配下去,不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五)加强与其他第三方物流合作。

所谓第三方航空物流是指由航空公司集中精力搞好主业--空中运输,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地面物流活动,如:旅客的机场服务、货物承揽等业务以合同方式委托给机场或共同设立的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资讯交流系统将机场、航空公司及其他服务企业合为一体而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

经过平台建立将物流、信息流合一,使货物效劳更具延展性、时效性。信息共享是价值链治理的中心,机场航空企业可以与货运代理公司等业务上相关的企业加强合作,通过构建信息平台,共同参与机场航空物流功能的开发,组建第三方物流系统,最大限度的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物流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运作成本,以发挥群体互联优势,改善服务质量,以达到获取最大利益的目的。

综上所述,航空公司在市场上的表现主要是由提供服务的品质、运输价格以及运输总量的供给三个因素決定,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对航空公司的竞争能力起著重要 的影响作用。将航空公司、机场和其他物流公司进行重新分工定位,航空公司物流供应链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

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魏然.航空物流服务链的特征及现状[J].物流技术2008年第27卷第一期:23.25 【2】王芳.试论我国航空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D]浙江工业大学; 【3】王俭廷.航空物流运营实务.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67-68 【4】安岗.第三方物流的航空平台我怎样打造[J].2004(7).【5】唐小卫.航空货运企业物流现状分析与研究.[R].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 【6】王俭廷.航空物流运营实务.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67-68 【7】谢春讯.航空货运代理实务[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1); 【8】张筱曼.航空运输中的物流业发展趋势[J].信息化建设.【9】彭峥,张莉.“十二五”综合运输中航空运输的发展策略[M].综合运输,2011.02

---牛思奇2012年5月19日于南京

版权所有,转载注明来处 本人写此篇论文不容易,在老师的指导下,特地上传供后人借鉴

第二篇:浅析中国邮政物流发展现状与问题

浅析中国邮政物流发展现状与问题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邮政物流业的发展情况,通过分析邮政在发展物流中存在的优势与劣势结合现今我国物流发展现状,就我国邮政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邮政物流现状及国家对物流的重视,对中国邮政物流的战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以及对过去与未来的总结中,对我国邮政物流的未来发展进行了一定的展望。

[关键词] 中国邮政 物流配送 现状

一、中国邮政物流的发展现状

(一)流程管理方面

邮政传统的经营观念和第三方物流经营理念之间还有较大差距第三方物流提供者是以客户为中心,物流的根本目的在于快速响应并满足用户复杂多变的需 求,采用各种灵活的方式,提供具有个性化的物流服务。长期以来,囿于传统的邮政业务的垄断性,邮政企业普遍存在着“官商”作风。这种服务模式显然不具备竞争力。邮政的管理模式与物流的管理方式之间的差距 客户与邮政的关系是一次性的委托合同关系,运递的结束便是合同的终止。倘若有新的需求发生,则客户与邮政会重新建立新的委托合同关系。

(二)服务方面

长期的垄断地位为邮政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品牌基础,但同时也 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服务效率不高,服务水平低下就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的 形成既有观念落后的因素,也有技术落后的因素,如邮政 EMS 缺乏与国外大公司竞争的实力 就是这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人才资源劣势,目前中国邮政员工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邮政发展物流的需要的专业技术。

(三)信息方面

网络运作劣势:“三流合一”是邮政引以为豪的优势,但是只有对现有的网络资源进行有效 网络运作劣势:资源的整合,才能切实发挥这一优势。目前邮政网络貌似强大,但整体运行效率低下,还有不通畅的地方,其根本原因在于各地各行其是,没有形成全国性、全网性的整体合力这是邮政参与现代物流的一大致命弱点。

二、我国邮政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系统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完善

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络及金融网络虽已初具规模, 但仍未能真正适应现代物流需要, 与竞争对手相比, 仍不足以形成优势。现代物流的信息系统是一个完全的供应链体系, 包括智能的指挥调度系统、监督管理体系、全过程的跟踪查询管理以及多渠道的用户信息反馈途径, 虽经几年的努力, 也具备了一定基础, 但未能完全适应现代物流的需要。另外, 当前邮政物流还存在着与其他物流公司同样的问题, 制造商、消费者及物流企业内部信息交流不畅通、信息交流肤浅、信息传递不及时等问题, 造成物流各个环节的中断和延误, 不利于产业链的整合和联盟, 不利于企业对风险的控制

(二)政企不分、责权利失衡、体制不顺

长期以来,中国邮政一直是国家垄断的行业,邮电分营后,国家也明确了邮政要政企分开,实行企业化运作的原则。中国邮政它只对全国物流配送业务进行宏观指导,在经济利益和人事财务管理方面与地方速递公司没有任何关系,自己也没有独立的财务和人事管理权,而真正能够行使权力、负有责任、享受利益的地方邮政局与当地的邮政物流配送在责权利方面的关系目前也还没有理顺。地方上的邮政在业务上虽然有部分自主经营权,但其创造的利润却要上交当地邮政局,地方速递公司的人事、财务管理权也都控制在当地邮政局手中。这种在政企没有分开、体制没有理顺的状况下建立起来的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机制仍有很大差距,所以当它面临真正的市场竞争时,必然会出现反应慢、适应能力差、缺乏竞争力的现象。

(三)邮政物流专业人才的缺乏

目前中国邮政人才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邮政发展物流的需要, 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高学历(大学本科以上)人才在员工总数中的比例严重失衡(极低),专业营销人才更是凤毛麟角。而广大邮政职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及管理体制和企业性质的制约,普遍缺乏市场.竞争、经营的意识,开拓创新的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没有形成一支有市场竞争能力、有公关能力的营销队伍。这是传统业务发展停滞、下滑,新业务发展不快,形不成规模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当前的这种人才形势和队伍状况,很难适应市场竞争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将会阻碍邮政物流的未来发展,也会妨碍邮政物流的改革。

(四)邮政物流价格高

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国内的基础费用都是20元,续重根据不同分区4、6、10、17元不等,这样就比同类产品邮寄费用高出很多。中国邮政速递物流价格高成为制约邮政速递物流发展的重要问题。邮政速递物流价格过高的原因是人工成本高、中间环节处理费用高、航空站特殊处理费用高、运输成本高。员工结构不合理,中间环节冗杂,航空站点的高收费,以及不合理的运输方式是形成邮政物流高成本的几大原因。

(五)服务意识缺乏,服务质量整体水平不高

邮政职工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手段落后、服务水平整体较差已成为当前中国邮政快递的最大劣势。很多民营快递企业上班时间不固定,他们只需客户一个电话,就能派服务人员上门取件,并保证按时送达收件人手中。但邮政快递EMS需要去邮局投递,而且全天服务时间固定,再加上投递手续复杂,都导致了邮政快递服务手段落后。中国邮政EMS长期垄断经营,缺乏竞争意识,导致工作效率较低,难以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群和客户关系。

三、对中国邮政物流的发展建议

(一)加强品牌优势

邮政具有实物投递网、邮政综合计算机网两大基础网络和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的优势,这是邮政参与物流市场竞争的强大优势,是目前我国任何一家公司都无法比拟的,也是中国邮政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四大快递巨头抗衡的优势之一。

中国邮政是一家“百年老店”,多年来在每一位百姓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树立了诚实可信的品牌形象。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邮政目前还是一家以政府为信誉担保的“政府型企业”。对客户而言,邮政员工上门服务具有很强的安全感,对于委托商而言,邮政在确保其商品运输安全,商业机密等方面又有着良好的信誉。这在日益注重品牌效应的电子商务时代,无疑会成为中国邮政的又一个核心竞争力。

(二)改革经营体制,政企分开,各得其所

把邮政速递业务从邮政部门中拆分出来,作为一个从事普通邮政的单独市场主体与其他企业进行平等竞争。通过改革,尽快理顺各种关系,使速递从邮政的地方管理中迅速剥离出来,实行专业化经营,并给予速递公司对地方人、财、物方面的管理权力。在企业内部推进人事、用工和分配制度的改革,自上而下的完全的企业化管理使EMS作为公司法人独立运作,并以此为基础组建全国性的EMS总公司。由于新成立的公司将会按公司模式经营,所以EMS将更具市场活力,并将以灵活的策略、先进的管理水平来和外资巨头争夺市场。只有这样,邮政速递才能焕发出自身的活力,真正面向市场进行自主经营

(三)努力培养高素质的物流人才

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目前制约邮政物流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也是物流人才的匮乏。由于现代物流行业涉及的不单纯就是一个简单的运输学科,它还包括各种复杂的学科,经济学、管理学、信息学、运筹学、系统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能力,与素质具有很高的要求,根据人员素质重视不够,投入很少,人员素质不高,参差不齐的现状,企业应特别关注行业高级人才的动态,重视对员工的培训,从员工的行为、仪表、品德、职业素养到接待客户礼仪、用语等方面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另一方面,重视对人才的激励机制,采取多种手段进入稀缺人才。

(四)调整价格体系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当某一领域的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灵活、巧妙地实施“价格战”是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自身市场占有率的一种有效营销手段。目前国内邮政EMS价格由国家统一制定,缺乏灵活的价格机制,不能根据市场进行相应调整,其资费高于民航快件和中铁快运快件资费,区域和同城EMS资费更是远高于其他速递公司的收费标准。因此,为增强邮政EMS在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从邮政EMS的长远发展来看,必须改革现行的资费政策。

(五)尝试新型服务方式

面对邮政腹背受敌的严峻形势,中国提出了投递体制改革、发展社区服务等战略构想,但如何把设想具体化是邮政面临的一个难题。而建立邮政便利连锁店是邮政强化物流配送终端优势,进入新的利润领域的一种可能和可行的途径。

邮政连锁便利店就是由邮政企业通过投资、收购、控股和特许等方式建立的便利店连锁系统,它利用邮政良好的信誉和品牌形象,以邮政物流配送体系、综合计算机网和金融网为依托,把商业经营和传统邮政业务(如报刊零售,信函、包裹揽收,送货上门等)有机的整合为一体。

邮政作为一家传统的物流企业,已经建立起一个覆盖全国的实物传递网,其优势主要体现在网络的整体,国内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与之比拟。而在网络的局部和某些环节优势并不明显,甚至处于劣势。如邮政的分检封发远比小型私营企业复杂,在城市范围的速递和投递市场时限的灵活性上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城区投递网仍难以实现无缝覆盖,甚至特快专递邮件都不能投送到收件人。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物流配送的巨大发展前景,不少公司以城区配送为突破口,进入物流领域并蚕食邮政原有的市场。城市市场是利润最丰厚的市场,也是物流配送的主战场,如果失去了城市就失去了作为物流企业的根基。因此占领城市投递市场并巩固市场地位影响到邮政的长远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建立邮政连锁店是强化竞争优势的需要。目前邮政企业一般通过增加投递段道和投递频次来应付包裹投递到户和送奶、送水带来的业务量增加,一方面成本增加大,另一方面投递队伍不稳定带来服务质量的不稳定,且竞争对手容易模仿。便利店靠近居民区,因此可以作为函件、包裹、特快的投递点,承担邮件最后一公里投递到户的任务;营业时间长,因此可以在晚间进行投递,改变目前居民在家邮政下班的现状,且无需额外增加晚上投递人员;更重要的是依靠便利店的商品销售就能补偿人员和场地支出,从事邮政类业务几乎没有额外的投入。以遍布城区(至少主要是居民区)的便利店为基点,把虚拟的投递网(投递段道)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投递市场的进入壁垒,邮政企业可以获得其他竞争对手难以比拟的竞争优势。建立邮政便利店除了强化和完善城区投递网的作用外,还是邮政企业向多元化发展的有利探索,它通过与传统邮政业务的衔接,实现了传统邮政业务向商品销售领域的自然延伸,也为邮政寻找到新的利润源泉和业务增长点。六.结束语

新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给邮政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邮政发展物流前景十分广阔,但邮政发展物流也面临着许多困难,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诸如政策环境,财务核算,标准体系,人才队伍,网络优化及建设改造等等需要研究解决.限于篇幅,本文仅对中国邮政发展物流的主要思路进行了介绍,以期增进国际同行对中国邮政的了解。目前,中国邮政实物网,信息网及电子邮政系统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中国邮政将不断完善其功能和性能,将其建设成为中国国内功能全,覆盖广,性能优,全球通的物流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向国内乃至全世界客户提供全新的邮政服务。

海西州邮政局

赵亦峰

第三篇:小企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小企业发展局

一、全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在省直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安徽省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经济总量稳步增长,运行质量逐步改善,综合竞争力有所增强。

从经济总量看,截止2003年底,全省中小企业12.75万家,占全省企业总数99.92%;实现增加值1605.3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40.4%。从产业分布看,从事二产的企业5.25万家,实现增加值1204.9亿元,占全省中小企业增加值总量75.07%;三产企业7.49万家,实现增加值400.4亿元,占24.93%。从行业分布看,工业企业4.71万家,实现增加值883.1亿元,占全省中小企业增加值总量55.01%;建筑企业0.54万家,实现增加值321.8亿元,占20.05

%;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0.77万家,实现增加值82.2亿元,占5.12%;其他服务业6.72万家,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0.78万家,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0.46万家,信息传输及计算机服务软件业0.39万家,房地产企业0.32万家,文化娱乐业0.05万家,共实现增加值318.2亿元,占19.82%。

中小型工业不仅在全省中小企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也是全省工业的主体。2003年,全省中小型工业创造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61.09%,实现利税占全省工业利税总量65.6%。在中小型工业企业中,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作用突出。2003年,全省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有4099家,创造增加值484.9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55.0%;实现利税187.5亿元,占52.2%。其中,制造业企业有3759家,创造增加值418.3亿元,占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总量86.27%;实现利税154.6亿元,占82.45%。

从所有制性质看,全省中小型工业企业中,股份制工业企业有2461家,创造增加值277.3亿元,占全省中小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60%;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有697家,创造增加值184.9亿元,占17%;集体工业企业有429家,创造增加值28.4亿元,占10%;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分别有217家和155家,创造增加值分别为55.1亿元和25.2亿元。从社会贡献看,2003年,全省GDP的40.4%是中小企业创造的,36%的税收是中小企业提

供的,安排职工就业1433.8万人,占全省企业职工人数的94.1%;全省中小企业职工中,二产从业人员639.6万人,其中:工业364.3万人,建筑业275.3万人;三产从业人员794.2万人,其中: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307万人,批发零售业252.9万人,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106.9万人,住宿餐饮业101.1万人。

二、2004年以来全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形势

2004年以来,安徽省中小企业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努力克服信贷紧缩、物价上涨和交通、土地、能源等因素制约的不利影响,呈现出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发展速度稳步增长

1—9月份,全省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1452.58亿元,同比增长14.13%,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合肥、芜湖、巢湖、马鞍山、池州工业发展速度均在40%以上,铜陵、安庆增长速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2.工业主体地位强化

1—9月份,全省中小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819.30亿元,增长16.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54.60亿元,增长27.58%,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82%;实现销售收入1478.93亿元,增长33.22%。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产销率达97.76%,比上年底提高了0.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158.11亿元,增长30.70%。

3.优势行业和优势企业发展迅速

民营企业作为中小企业主体,2004年以来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全省非公有制中小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27.3亿元,增长20.5%,高出全省中小工业企业平均增长速度4.5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中小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65.6亿元,增长33.6%;实现利税总额69.4亿元,增长36.6%。从行业看,第三产业发展较快,1—9月份,中小商业企业实现销售额707.8亿元,增长10.1%,为近几年来最好水平。轻重工业同步增长,增长速度分别为27.6%和27.4%。

4.外资拉动作用明显

1—9月份,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6%。全省新批208家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中,主要是中小企业。县域中小企业引进省外、境外资金60多亿元,比上年增加37%。

5.社会贡献有所增加

1—9月份,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42.04%,比上年末提高了1.6个百分点,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率达45.4%。

虽然2004年以来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1.投资和工业增长速度回落

从4月份开始,工业增长速度逐步回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半年增加值增长速度比一季度回落了1个百分点,其中,中小工业企业回落了0.5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省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587.9亿元,增幅比一季度回落35.3个百分点,其中更新改造投资回落31.7个百分点;1—8月份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二季度回落1.6个百分点。9月份投资增幅虽然回升,但增幅仅与上半年持平。

2.资金不足导致部分中小企业运行艰难

至2004年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幅比上年末和2004年一季度末分别回落

2.2和3.3个百分点。由于金融部门对中小企业不愿意贷款或贷款大量减少,致使中小企业技改资金严重缺乏,特别是流动资金缺口很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缺口约有80亿元。安庆反映流动资金缺口8亿元。招商引资企业普遍反映安徽省金融环境不宽松,金融支持和服务不配套,影响了外商投资积极性。截止2004年6月底,来安县各家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减少了3100万元,金融部门只收不贷,使许多中小企业步履维艰。虽然安徽省信用担保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为争取金融部门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的看,信用担保业仍然处在起步阶段,担保机构数量不多,注册资金有限,担保能力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一些担保机构因未能与协作银行形成共担机制,缺乏担保的风险分散和补偿制度,开展担保业务十分困难,甚至有的担保机构从组建以来未开展一笔担保业务,特别是省级担保机构分散在多个部门,未能形成合力,弱化了省级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担保的牵动力和促进作用。同时,担保条件苛刻,办理抵押、质押手续复杂,评估及有关担保费用较高,使一些企业对担保贷款望而却步。

3.土地供应不足的矛盾突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由于土地审批冻结,全省中小企业土地缺口约有6万亩。土地制约的负面影响突出显现出来。一是影响了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TCL集团要在来安投资6亿元建设手机和彩电生产基地,因没有土地,项目协议无法签订。当涂博望镇现有32家招商项目,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和刃具生产,计划投资2亿元,也因土地困难无法落实。其他市县也不同程度存在这样问题。二是影响了技改项目和扩建项目的实施。南陵有一个总投资2亿元的观光农业旅游项目,已经投入近4000万元,因土地“冻结”,后续项目无法实施。芜湖华江集团计划投资1800万元实施技改项目,已到位1200万元,也因土地问题被迫停建。

三是影响了各类人员创业。有些外出务工人员、科技人员想投资创办民营企业,因土地问题而无法如愿。马鞍山有200多位外出务工人员想回乡创办企业,计划投资6亿元,因土地制约而不能实现“凤还巢”。四是影响了小城镇建设和产业集聚。各地都有把中小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发展产业集群相结合的强烈愿望,因土地规划无法修订,限制了小城镇经济功能的提高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桐城已经形成了包装印刷业、制盖业、制刷业、羽绒制品业、输送机械制造业、汽车零部件业六大产业集结带,因土地制约对优势产业聚合和升级产生了严重影响。当涂太白镇虽已规划产业集聚区,也因土地问题无法启动。

4.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2004年以来,由于原材料、燃料等上游产品价格上涨较快,导致产品销售成本增长速度快于销售收入增长速度。1—9月份,安徽省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8.2%,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14.5%,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6.3个百分点。据淮南市华阳玻璃集团反映,仅电力和煤炭价格上涨,2004年以来已增加生产成本1300多万元。目前企业景气指数呈回落之势。三季度安徽省中小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20.4,虽然比上半年提高0.1百分点,但仍然比一季度低7.8个百分点。据省企业调查队反映,目前在综合生产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中,中小企业占13.0%,大企业仅占1.7%,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比大企业明显恶化。

5.企业自身素质不高的问题较为明显

长期困扰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产品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低,管理水平和管理方式陈旧,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信息化建设滞后,原始积累不够,布局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仍然突出,制约着全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与优化提高。同时,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上升。从省内看,沿长江流域地区发展较快,皖北地区发展相对较慢。“马芜铜”经济圈工业销售收入增长速度均在40%以上,阜阳、宿州低于20%。从省外看,安徽省与东部发达省份差距进一步拉大。到2003年底,安徽省中小企业增加值总量仅相当于江苏的22.3%,山东的27.2%,浙江的27.7%;上缴税金仅相当于浙江的9%,江苏的15%,山东的22%。

6.发展环境不宽松的问题依然存在

少数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行政处罚权,存在着重复处罚、随意处罚的行为。“三乱”现象还没有彻底根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问题有禁不止。政策透明度不够和政策落实不够并存。有的企业反映,安徽省多年来出台了不少加快经济发展的政策,但是,存在两大问题。一是连续性不够,让企业心有余悸;二是落实不够,讲得多,兑现的少。同时,存在着发展观念滞后和认识不统一的问题,缺乏发展中小企业自觉性和坚定性,“重大轻小、重公轻私”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加快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按照省政府关于把发展中小企业作为全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重点之一,使其真正成为安徽经济增长的动力,财政增收的支柱,吸纳就业的主渠道,维护社会稳定的“减压器”的总体要求,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方式,狠抓工作落实,切实推进安徽省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在指导思想上,全面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战略部署,以工业化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为重点,以产业集群和创业基地建设为抓手,以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平台,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为出发点,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切实增加经济总量,着力提高运行质量,努力开创安徽省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为“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多做贡献。

在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上,按照“扶优扶强,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总体思路,集中力量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建设一批产业集群和创

业基地。通过3~5年努力,力争中小企业创造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50%。

具体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1.以促进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和创业基地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发展工业经济

按照政府组织发动,财政扶持启动,土地批租滚动,内资外资联动,创造环境推动的构想,在经营创业基地生产要素上抓突破,加快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的建设和产业集群发展步伐。重点扶持区位优势明显,基础条件良好,接纳经济辐射能力较强的产业集群和创业基地建设,着力抓好50个省级创业基地建设和30个产业集群。制定全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和创业基地发展规划,出台《安徽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和创业基地评审和管理办法》,配合有关部门制定土地划拨目录,指导各地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和创业基地管理和服务机制。实施“走出去”战略,主动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以产业聚集带建设为载体,以营造环境为切入点,积极开展东西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启动民资的力度,努力引进省外境外企业和资金参与安徽省中小企业的发展。

围绕“861”行动计划,积极参与大企业的分工协作,积极参与重点工程的建设,着力发展一批为大企业、大工程、大项目配套的中小企业。

以扶持成长型、科技型、加工型、创汇型、配套型、就业型中小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优势行业,培育特色经济,发展配套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培植一批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以营造创业环境为切入点,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重点建设一批民营企业(集团)和一批对民间资本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重点工业园区。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辞职创业,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创业,鼓励科技人员领办兴办科技型民营企业。

把鼓励支持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作为开发中小企业创业资源的一项重要工作。制定鼓励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的政策,加强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的联系、沟通和交流,重点鼓励在资金、技术、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积累和提高的人员返乡创业。

按照城镇规划的总体要求,本着安置国有和集体企业下岗职工、方便改善群体生活的原则,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以兴办第三产业为重点,“开办小企业,增加新岗位”,大力发展区街经济。有重点地规划一批利于区街经济发展的产业带,实施“退二进三”,拓展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突出发展辐射能力较强的特色专业市场、特色街,带动城市商贸流通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大力培育社区服务、现代物流、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促进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

3.以深化国有集体中小企业改革为切入点,大力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

按照省政府的要求,继续抓好国有、集体中小企业改革,确保用2年时间使国有、集体资本退出中小企业序列。在改革的指导思想上,坚持以人为本、因厂施策,加快发展。在改革的动力上,要把民营企业和现有国有、集体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及职工作为重要依靠力量,鼓励其参与改革和招商引资以启动民资。在改革的形式上,做到“九个一批”:一是出售改制一批;二是兼并收购一批;三是承包租赁一批;四是嫁接改造一批;五是剥离分立一批;六是“退二进三”一批,利用级差地租的收入发展第三产业;七是“零”资产转让一批;八是摘帽换牌一批,对“戴红帽子”企业,还其民营企业的本来面目;九是破产退出一批。在改革的政策上,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前提下,大胆探索和创新,实施有利于国有、集体中小企业改革的政策措施。同时,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依法保护职工利益,妥善安置好职工,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创新企业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选择有条件的市,实施产权登记和产权确认工作,发展产权交易市场,逐步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

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4.以发展信用担保业为切入点,多渠道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投入

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逐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融资服务体系,突出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用担保体系,组建一批政府参与、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信用担保公司。加快省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设,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信用担保业的发展。组织企业开展相互间融资担保。

促进各级财政设立中小企业科目,安排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二板市场和国内创业板市场上市。开展风险投资试点,重点支持高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组建企业投资财团,创新中小企业融资产品;协调金融部门信贷支持,开展公开授信,推进银企合作。

建立中小企业产权交易中心,研究制定产权交易管理办法,为企业结构调整、资金流动和产权交易提供服务。积极给予中小企业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方面的支持;努力争取和安排国家及地方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专项资金,认真落实中小企业出口退税等政策;积极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到境外投资、参与国际贸易、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服务,积极组织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举办中小企业产品展览和展销活动。

按照“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推进诚信建设。建立以企业自身为主体和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自我内控信用体系;建立联合征信制度和信用评价体系,在省政府统一领导下,尽快制定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办法,加强诚信教育,引导企业增强诚信守法的观念,努力提高安徽省中小企业整体信用水平。

5.以推进技术改造为切入点,努力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

采用先进技术和实用技术改造传统行业,淘汰落后工艺,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推进产学研结合为切入点,以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孵化器和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为抓手,积极开展技术交流和技术合作。结合科技体制改革,鼓励和支持各类科研单位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化方面的服务。建立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项目库,积极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储备、技术发布和技术洽谈等工作。加强与境外技术合作与交流。

高度重视信息工作,把加强信息化建设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作来抓,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手段,围绕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传递、使用和反馈等关键环节,强化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和软件工作,发展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中介机构,拓展现有中小企业局域网服务功能,逐步建立健全向全社会开放的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获取政策、技术、市场、人才信息等提供方便。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进行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试点,为降低中小企业市场开发成本创造条件。当前重点加强“中小企业在线”信息网建设,尽快发挥作用。

6.以人才培养和引进为切入点,努力提高中小企业的素质

采取政府引导、行业参与、企业互助和自我培训等多种形式,在利用省局培训中心资源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大中专院校、培训中心等力量,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培训等。逐步建立经理人才测评与推荐中心,发展完善中小企业职业经营者市场;逐步建立企业优秀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库和交流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人才推荐、交流和管理等服务;逐步完善中小企业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资历、业绩评价体系,规范开展中小企业职称评定、技能鉴定等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的支持,继续组织实施全省中小企业“515”人才培养计划。

7.以创新观念为切入点,切实履行中小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职责

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和陈旧观念的束缚,营造全社会创业的意识;打破部门利益的桎梏,形成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合力;创造性地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坚持在问题面前看本质,看主流,看贡献,用创新的精神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转变

行政观念、行政职能和行政方法,积极探索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方式由“行政控制型”向“规则服务型”的转变,学会运用市场经济的规律和方法指导和服务全省中小企业的发展。把工作的重点切实转移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环境”上,把调查研究、强化舆论导向、优化政策环境、强化服务手段作为主要工作方法和主要工作内容。弘扬“树正气、讲团结、比贡献、争先进”的主旋律,建设服务型和学习型机关,切实提高服务和指导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水平和能力,努力做到对上当好参谋,对下搞好服务,对外抓好协调,对内强化建设,充分发挥各级中小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作用。

------------------

(执笔:华克思 韩 兵)

第四篇:中国农产品物流现状与发展对策

中国农产品物流现状与发展对策

1.概述

1.1农产品物流定义与主要环节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不同的学者对农产品物流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借鉴2001年8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和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结合农产品运销特征,本文把农产品物流界定为: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农产品价值而进行的农产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它包括高效率、高效益的农产品及其信息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而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具体来说,农产品物流就是农产品的运输、储存(常温、保鲜和冷藏)、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环节的有机组合。包括一系列物质运动过程、相关的技术信息组织和处理过程、以及各个环节上的物流管理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创造了时间价值、场所价值和部分加工价值。

1.2农产品物流成本

一般而言,企业物流总成本由运输成本、存货持有成本和物流管理成本构成,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体现于农产品物流企业运输、仓储、装卸、搬运、配送、信息传递等具体作业行为中,而隐性成本则隐藏于企业的不当行为中,如物流运作不畅而导致的库存增加所形成的利息成本、库存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保管不善造成的货物损失、因质量不符合要求而发生的退货损失等。

物流成本的计算公式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是按支付形态计算物流成本;第二种是按功能计算物流成本;第三种是按适用对象计算物流成本。就本质来说第一种和第二种物流成本计算方式是一样的。对农产品物流企业来说,由于农产品品种繁多,如按适用对象计算物流成本难度较大,按功能计算物流成本则可以归类简化。

农产品物流成本一般包括:库存成本、运输成本、服务成本、管理费用。就其功能来说可以分为:(1)存货持有成本。指农产品在仓储阶段所发生的仓储费用、资金利息以及库存资金占用的机会成本。(2)运输成本。指农产品在运输(公路、铁路、承运、空运等)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路况不良、没卡收费等不良成本。(3)装卸成本。指在农产品装卸、搬运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包括因作业安排不当而发生的设备闲置成本。(4)加工成本。指农产品在加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5)信息成本。指农产品物流企业在信息发布、采集方面的费用。(6)包装成本。指农产品在配送前所发生的包装费用。(7)管理费用。指农产品物流企业在内部管理中所发生的费用。(8)逆向费用。指由于退货或包装物回收等发生的费用。(9)其他费用。指意外损失所发生的费用,如失去市场先机、货物保管不善等而造成的货物损失。我国现行企业会计核算制度没有考虑到物流成本的核算问题,农产品物流企业将物流成本的各个项目分散在企业成本核算的不同会计科目中,如将因收购农产品而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仓储费、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等,作为存货的实际成本核算,最后作为销售成本的一部分冲减销售收入,得出农产品物流企业的总利润,而物流利润就掩藏在企业总利润这一“冰山”之下,使得农产品物流企业对农产品物流成本不明确,无法有效开发这个利润源。

2.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

首先,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物流存在巨大的现实与潜在市场需求。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提供的数据,农产品物流总值1978年为527亿元,到2006年为13546亿元,增长了24倍。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产品物流的潜在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大。其次,已初步具备了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基础设施条件:一是道路。2006年7月,交通部、商务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了5关于进一步完善五纵二横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网

络实现省际互通的通知6,到2006年年底,全国新改建公路里程34万公里,其农村公路26万公里。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348万公里,高速路4154万公里。行政村通公路率已达8411%,客车通达率已达8312%;二是信息化建设。国家加大了农业信息化进程的推动力度,初步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信息网络互联中心。再次,农产品物流运作主体与载体已有一定基础。广东佛山建立海峡两岸农产品合作物流基地,安徽铜陵打造现代物流中心,宝钢物流中心落户大连湾新港,厦门荆艺物流软件成功打入印度市场等等,这些大型、高效的农产品物流公司的出现,已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多渠道、多主体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3.中国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

中国农产品物流业虽已得到快速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流通渠道狭窄、物流技术落后、信息不畅等因素仍需大力改进。

(1)物流主体组织化程度低,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中国农产品物流主体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发展趋势,其中主要包括:国有商业企业、供销社、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各类企业,农村生产经营大户、专业协会、专业场(站)、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最主要的力量还是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户。虽然农产品物流从业主体数量很大,但是众多的参与个体组织规模小、层次低、离散性强、联合性差、组织程度低,再加上融资渠道不畅,加工信息能力不足,难以获得物流规模效益和实现供应链物流的一体化管理,最终结果是我国农产品物流主体只能提供简单的运输、仓储和初加工服务,无法深入开展附加值较高的需求预测、精深加工、物流信息、成本控制和物流设施网络建设等增值服务。

物流专业人员的缺乏也严重阻碍了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据相关部门预测,2010 年中国的物流人才缺口为600 万左右,其中高级物流人才缺口约为 40 万左右。农产品物流涵盖面广、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在各个环节上都需要有大量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农产品物流主体还主要是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即使是第三方物流从业人员也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巨大的人才缺口,严重制约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2)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中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整体水平不高,难以满足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需要。铁路和物流枢纽建设相对滞后,各种运输方式缺乏有效衔接,成为物流发展的“瓶颈”。并且绝大多数的企业在物流方面技术装备水平低,仓库老旧,新技术、新装备应用较少。长期以来,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加上农村道路状况差,使各种鲜活农产品难以及时外运和保存,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失较大。据统计,中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发达国家控制在 5%以下),生产后损失占粮食总产量的 12%-15%。采用先进的保鲜技术,将使果蔬损耗率减少一半,也就意味着年平均增产水果 500 多万吨,蔬菜 3000 多万吨。由于中国的食品冷链建设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从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目前,大约 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冷冻食品产销冷链情况稍好,但由于部分产品流入集贸市场拆零散卖,冷链存在中断现象。

(3)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农产品物流实体的流向和流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效率和效益与农产品物流的信息体系密切相关,而现在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所能提供信息品种和质量都不能满足需要;缺乏有效的信息导向;农资和农产品物流的流向带有盲目性;流程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在途损失严重,严重影响了流体保值增值。据农业部对我国 1000个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信息使用情况的一项调查显示,尽管计算机和网络已经走进农村,但我国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得市场和技术信息的农村家庭和通过计算机网络购买生产资料或出售农产品的农户所占比重很小。

(4)环节多,效率低,模式单一

中国农产品物流的常见模式(如下图所示):生产商-购销商销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消费者。经过采摘、分选、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损失率高达 25%-30%,这种传统的物流模式延长了可控物流时间,增加了物流损耗。目前,中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约有 5000 多个,城镇乡村农产品集贸市场约 8万个,然而多数农产品批发市场处于较为原始的状态,市场的硬件设施和服务功能都很薄弱,功能未分化,管理不统一,交易方式也主要以协议买卖、现货交易为主,农产品批发价格形成多是通过讨价还价的形式,效率低,而且不能真正体现农产品价格,实际是业务批量放大了的集贸市场。

4.改进措施

(1)培育和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发挥农民合作组织的作用

要充分重视发展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物流主体的主要形态可以包括:农业(或粮食)公司、供销合作社、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公司、农产品物流经纪人队伍等。应在壮大原有农产品物流主体的基础上,鼓励发展“生产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农户”、“配送中心+农户”等模式,实现物流规模化。此外,可以借鉴日本政府把大量的涉农业务委托给农协进行专业化协作的思路,鼓励农民发展自己的合作组织——农协。通过农协,在农业生产与市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引导农户或农产品顺利进入市场,使之更有效的推进农产品物流发展。

(2)大力发展第三方农产品物流服务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应积极发展第三方农产品物流。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具有专业化程度高、信息集中、流通环节少、物流配送高效、物流规模大等优点,发展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不但有利于保持农产品的“生鲜”,节约大量交易成本,保障供应的及时性,而且还有利于扩大农产品的流通半径和流通量,扩大物流的规模和专业化水平。要采取多种方式鼓励专业化、社会化农产品物流服务企业的发展。一方面,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农产品物流服务领域,另一方面,支持农产品运输、仓储、货运代理和批发配送企业的发展壮大,以提高农产品物流的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从而为规模化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形成提供良好的条件。

(3)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及专用设备的投入

农产品物流业是固定资产投入较大的产业,很大程度上依赖完备和便利的基础设施,因此发展农产品物流业的当务之急就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要加强交通运输建设,不断完善运输网络,提高公路网的通达深度和能力,确保农产品的运输道路畅通无阻、货畅其流。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产品储运设备的投入,改进原有的设备或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运输设备,及时淘汰不符合公路及食品卫生标准的车辆,加强保鲜冷藏库的建设,以确保冷藏农产品的质量。

(4)加快农产品物流技术和物流信息系统的研究开发

①加快农产品物流技术的自主研究和引进。我国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失率高出美国20%以上,造成此浪费的原因就是由于冷冻保鲜物流理论知识不足,技术落后。因此,研究农产品物流的冷冻保鲜技术是当务之急。②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率的重点来抓。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产业之所以发展迅速,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程度高,而我国农产品物流信息体系十分落后,严重影响了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进程。为了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信息体系,就必须对现有的农业网络进行集成、整合,改变重复建设、小而散的局面,提高网络信息质量,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要推广网上订单、拍卖、配送等物流方式,对农产品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

(5)建立和完善以批发市场为主的农产品物流体系。

根据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宜采用以日本为代表的物流模式,发展以批发市场为主的农产品物流体系。鉴于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已有的基础,重点以改造为主。应借鉴荷兰花卉批

发市场的经验,在软件方面,加紧对现有市场的股份制改造,完全按市场化模式运作;在硬件方面,强化投资,加快设备的更新改造,建立较为现代的电子服务和结算中心,加大信息网络建设力度,把批发市场真正办成农产品交易和服务的多功能市场。目前需要重点改造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全国性和跨区域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强仓储、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和检验检测中心等准公益性设施建设,进而发挥标准化市场的示范作用和辐射效应,带动和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全面改造,提升和完善服务功能。

5、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物流量快速增长,由此带来的物流成本也急速增加,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产品物流的支持与投入,农产品物流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在后续的发展中,必须正视不足,努力改进,提高物流效益。

第五篇:我国烟草物流发展现状与问题

1.我国烟草物流发展现状与问题

烟草物流(亦称:烟草行业物流)是指烟草及其制品、烟用原辅料,在生产加工到批发零售的过程中,从供给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

烟草物流是连接烟草行业中各企业的纽带和桥梁,也是社会大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满足人民消费需求,遵循“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至上”的原则,烟草物流管理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通畅物流信息、合理物流成本,并实现烟草行业整体协调发展为目标。

多年来,为了提高我国烟草行业的物流管理水平,烟草行业主管部门一直致力于物流管理现代化和物流技术设施更新改造。目前,烟草行业物流现代化的经验和手段均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物流现代化的样板。在此前提下,烟草行业各级主管部门及其各企业,为了应对经济环境变化,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实施烟草物流的管理改革和技术创新,以期整体提高行业物流服务水平及整体降低行业物流成本。

1.1 烟草物流发展现状

我国目前有烟民约3.5亿人,占全世界烟民总数的1/3,是烟民最多的国家。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与消费国,烟草及其制品的生产量与销售量均占到了全世界总量的1/3,其中烤烟种植面积、烤烟产量、烤烟增长速度、卷烟产销量、卷烟增长速度等均居世界第一位。

烤烟产量(单位:万吨)300250200******008

图1-1 2004年至2008年我国烤烟总产量

卷烟产量(单位:亿支)***2000019000******2008

图1-2 2004年至2008年我国卷烟总产量

卷烟零售总额增长比20.00%18.00%16.00%14.00%12.00%10.00%8.00%6.00%4.00%2.00%0.00%***72008

图1-3 2004年至2008年我国卷烟零售总额增长率

从图1-1至图1-3可以看出,2004年至2008年间,我国的烤烟总产量呈现平稳上升趋势,卷烟总产量呈现直线上升趋势,卷烟零售总额增长率虽呈曲线波动趋势,但是基本保持在14%以上,高于同期我国GDP的增长速度。2009年我国计划种植烤烟1658万亩,收购226.95万吨;生产销售卷烟22500亿支(合4500万箱),其中低档卷烟5350亿支(合1070万箱)。

长期以来,烟草行业也一直是我国税收的主要贡献业者,约占国家财政收入的10%,在经济落后地区的烟草税收甚至被称为“烟财政”。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简称:国家局)统计,2003~2008年烟草行业利税年均增长20.77%,2008年实现利税达4499亿元。由此可以预言:提高我国烟草物流管理水平、降低烟草物流成本,不但可以对缓解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重大实际意义,而且还对全面提高世界烟草物流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理论参考价值。

为此,本章节拟通过简要回顾烟草物流管理的历史,归纳烟草物流管理现状及其特点,分析现阶段烟草物流管理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改善我国烟草物流管理提供分析依据。1.1.1 烟草物流发展追溯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局、中国烟草总公司对全国烟草行业的“人、财、物、产、供、销、内、外、贸”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即对烟草及其制品的生产、收购、调拨、销售、储运,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管理体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简称:烟草专卖法)的实施为标志,可将我国烟草物流划分为两个阶段。

一、新中国成立至烟草专卖法实施前——从计划集中到市场分散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转入“三年经济恢复”时期,烟草制品严重短缺,供需矛盾突出。此时,政府采取多个主管部门同时管理,以烟草生产为中心、努力保障供给、忽视经济效益,但烟草产供销矛盾依然突出。为此,国家对烟草实行统购统销政策,由全国供销合作系统集中统一经营,使我国烟草生产、收购、保管、运输都从属于各地供销合作社管理。

从1963年开始,我国烟草开始实行产供销合一管理体制。烟草托拉斯的成立,烟叶产量大幅提高,两烟生产经营形势较大改观,烟草运输进一步得到改善。其后,烟草相继从各地供销系统单列出来,成立专门机构,逐步构建起覆盖全国各直辖市(自治区、省)、市、县的烟草公司,同时也组建起全国多家卷烟厂。

1982年1月1日,随着中国烟草总公司的成立,对烟草行业内的产供销、内外贸实行统一领导,在全国建立并实施烟草专卖管理体制和集中管理体制,并按行政区域组建起烟草商业流通企业。中国烟草总公司的成立,使烟草流通市场的监管调控力度得到增强。1984年,各地相继组建至县级烟草公司,与区级供销社彻底分离,单独建帐,核算运输费用,自设卷烟仓库储备货源,按照“下伸”各批发部的定货单运抵批发部门面仓库,各批发部有经营自主权,设立仓库储存卷烟,面对广大卷烟零售客户和消费者互相展开价格竞争,甚至冲货占领市场,力求自成一体。由于受各种原因影响,此时的烟草经营及其物流均忽视管理,机会主义盛行,各自为政,忽视战略,管理粗放。

由于烟草行业大规模开展技术改造,卷烟产量提升较快,烟草制品整体产大于销,导致库存积压、批发市场多头竞销等流通市场混乱。于是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烟草行业管理体制再度变化。国家为了加强宏观调控,整治烟草行业发展盲目、产销失调问题,提出了行业生产经营贯彻“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的方针。

二、烟草专卖法实施后——法制化与一体化管理相结合

199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正式确立了烟草专卖制度的法律地位,不但指引了我国烟草物流发展方向,还对我国烟草物流的发展起到重要法律保障作用。

多年来,为了提高我国烟草物流的管理水平,烟草行业主管部门一直致力于物流管理现代化和物流技术设施设备的更新改造。目前,烟草行业的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的现代化经验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物流现代化的样板。例如,1994年8月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建设遍布全国城乡、横竖贯通、组织严密、运作规范的卷烟销售物流网络规划。现阶段,该网络已覆盖全国2000多个大中城市及3.5万个乡镇,建成烟草配送中心367个,卷烟批发网点1.6万个,可对412万个零售商实行配送到户,直接受益的卷烟消费者愈3亿。近期,为了应对经济环境变化,本着“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至上”的烟草行业价值观,各级主管部门及其各类企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实施烟草物流的管理改革和技术创新,以期整体提高行业物流管理水平及降低行业物流成本。

1997年,我国烟叶生产严重超收超种,总量失控,出现了烟叶产大于销、库存积压严重的问题,对1998年至2000年连续三年的“两烟”生产经营效果造成极大影响,同时烟草物流(运输)秩序混乱,烟贩活动频繁猖獗,卷烟市场打假打私任务繁重。国家局此时在烟草行业开展“限产压库”活动,效果显著。

随着WTO的加入,我国烟草制品关税减让、配额和许可证管制放松乃至取消,国外卷烟大量涌入我国市场将不可避免。虽然我国烟草行业加快改革步伐,但由于各地封锁严重,商业环节过多,各区域市场开放度低,流通体制、运行机制建设仍然滞后。为此,国家局因势利导,积极应对即将开放的烟草生产经营市场,决定把卷烟销售网络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工程来抓,建设统一的全国大市场。围绕“深化改革、推动重组、走向联合”的主要任务,行业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其中,品牌集中度不断提高。历经十年努力,一个现代化的全国统一、分级管理的卷烟销售网络已具雏形。“覆盖城乡、功能完善、优质高效、经济实用、规范有序、以我为主、归我管理、由我调控”正在成为我国烟草销售与物流网络的显著特色。

回顾我国烟草行业及其物流管理发展历史,可以了解到:

建国以来很长一段时期,我国烟草行业产供销及其物流,贯彻执行国家乃至地方的集中管理体制,对保证烟草生产、供应和销售,实行烟草企业人、财、物的行业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偷税漏税等违法乱纪活动十分有效,但是忽视行业经济效益。为了提高烟草行业经济效益、发展生产,曾在一段时期内,烟草行业采取相对分散的经营管理体制,效果明显,但烟草生产和流通市场呈现混乱现象,最终导致企业恶性竞争、产品库存积压严重等行业整体经济效益不高问题。

1.1.2 烟草物流管理现状

国家局对烟草物流现代化工作一直非常重视。早在2004年5月,国家主管部门专门成立了现代物流建设领导小组,各地烟草工业、商业公司也不断加强对物流现代化建设的规划和投入。特别是烟草行业“一号工程”的实施,为烟草物流跨入现代化奠定雄厚的技术基础,使得我国烟草物流成为全国各行业物流现代化的榜样。现阶段,我国烟草物流管理现状呈现如下几个特征。

一、物流设施建设改造投资大

通过烟草行业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资金投入,烟草物流技术设施和管理水平得到显著的改善。其中烟草物流设施研制企业,如烟草机械制造企业、软硬件技术服务企业、物流技术与管理咨询企业等,与烟草行业长期合作,对与烟草物流相关技术进行长期的攻关,解决了许多烟草物流技术以及流程管理方面的难题,使烟草物流现代化进程走在国民经济全行业的前列。

本项目组现场调查的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致力于烟草生产和物流设备的研制开发,旗下的“昆船烟机经营公司”和“昆明昆船物流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为烟草行业专门研发了众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流设施设备。在烟草行业工业系统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成品、辅料自动化物流系统,红河卷烟厂辅料、成品、烟叶配方、备件自动化物流系统,上海烟草(集团)公司上海卷烟厂产品、辅料自动化物流系统,张家口卷烟厂烟叶配方自动化物流系统;在烟草行业商业系统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湖南白沙卷烟仓储配货自动化物流系统,北京烟草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卷烟自动化仓储系统等。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各类烟草物流设备基本处于国际同时期同类先进产品水平,其中自动控制设备性能优于国外引进设备水平,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云南省优秀新产品奖”等荣誉,为提升烟草行业的物流技术水平及实现烟草物流设施设备国产化作出卓越的贡献。

作为“现代物流设施”的起源——托盘在烟草物流中的广泛采用,也是现代烟草物流与传统烟草物流的一个主要区别。项目组的调查得知,杭州卷烟厂在完成“九五”技改后,从生产车间到成品中心库之间,采取了运输托盘化操作。2003年6月起,杭州卷烟厂将托盘化方式向省内卷烟销售的配送环节延伸,率先实现同省烟草工商企业间的卷烟配送托盘化方式。2006年3月,宁波卷烟厂也采用了这种方式。为此,浙江中烟在省内烟草工商企业间,全面实现了卷烟配送的托盘化方式。该方式不但大大提高了卷烟的装卸速度,还减少了卷烟装卸过程中造成的破损,降低了卷烟收发货的差错率,为烟草物流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二、行业物流信息化起步早

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信息流控制物流”。我国烟草物流的现代化历程不但证明了这一经典论断,而且属于我国国民经济全行业中起步最早的。

例如1999年,山东局开始建设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网上交易系统;2000年,红塔集团开始实施SAP公司的ERP系统,杭州卷烟厂在工业自动化方面也实施了CIMS系统,实现了烟草工业企业原始数据自动采集;2001年,国家局物资公司和烟机公司建立了非卖品网上交易系统;2002年9月,国家局卷烟网上交易系统试运行,实现省级间的日常卷烟网上交易。为实现配送调度和安全监控的高度信息化,确保到货及时及运输车辆和商品的安全,宁波卷烟厂(2001年)和杭州卷烟厂(2003年)还专门引进先进定位技术,通过应用GPS全球定位技术、GSM数字移动通信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和数据库管理技术,真实、准确、实时地反映全部烟草运输车辆的运行动态。自2004年开始,我国烟草行业围绕四条主线进行信息化建设:即工业(卷烟厂)、商业(专卖局)和农业(烟草的种植、采购)三大信息系统,及各级烟草专卖局的OA系统,投资增长率高达20%。

根据烟草行业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国家局于2003年初,启动了涉及卷烟生产和经营环节的“行业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建设项目(亦称:“一号工程”),是烟草行业有史以来第一个贯穿整个行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作为“一把手工程”,“一号工程”项目由国家局局长亲自主抓,副局长任项目领导小组组长,各单位负责人是领导小组成员,还专门成立了项目实施办公室。实践证明:“一号工程”建设和实施为有效整合烟草行业信息资源,建立行业统一信息平台,实现行业信息资源共享,提升烟草行业总体竞争实力起到重大作用。它不仅为全烟草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而且为紧密结合烟草行业内部各工商企业,建立新型烟草供应链,提供了信息支撑,还为与烟草行业加强监管提供了科学手段。

“一号工程”的建设与实施,也为烟草物流信息化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采用提供了基础。经过反复论证和实验,杭州卷烟厂在“一号工程”基础上,成功实施了RFID技术应用于托盘,实现了“一库制”配送运转模式。在大规模多批次的烟草物流配送过程中,确保了烟草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快速、高质量的数据交流。同时,通过采用RFID技术,杭州卷烟厂也成功地实施了“源头”追踪解决方案,在烟草供应链中提升物流运作的透明度,有效地遏制甚至杜绝烟草生产与销售的“体外循环”,在烟草专卖管理方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为此,杭州卷烟厂的经验受到行业内各企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在许多企业得到推广与普及。

现阶段,国家科技部已将烟草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纳入“863计划”,即包括烟草物流的行业信息化建设,将按照“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网络”的要求,实现系统集成、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再有,烟草行业按照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网络的要求,一直努力实现着包括烟草物流管理的系统集成、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目前,正在逐步付诸实施的三大信息系统,被称为烟草行业三大工程:一是正在组织实施的“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也就是“一号工程”,主要用于管理卷烟的产、供、销环节;二是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主要实现电子公文的网上报送及内部流转办理;三是建设“电子商务系统”,目的是实现烟草行业的网上交易。并在烟草行业的“三大工程”实施过程中,试行了RFID等先进物流技术的应用。实践证明:烟草行业应用RFID技术,可基本满足“现代物流”的“一库制”配送运转模式要求,保证供应链的高质量数据交流,适用于大规模频繁烟草物流配送,为卷烟生产经营提供决策依据,达到烟草行业信息化一号工程的要求。同时,通过应用RFID技术,实施“源头”追踪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可有效地遏制甚至杜绝烟草销售的“体外循环”,能在烟草专卖管理上发挥出巨大作用,已得到各类烟草企业的普遍重视。

三、行业物流管理推行标准化

为了规范烟草行业的生产与流通,国家局制定了一系列的烟草物流管理标准和规范,最具代表性的是2008年4月14日颁布的《烟草行业物流标准体系》。《烟草行业物流标准体系》基于我国烟草行业物流管理现状,注意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相结合,选择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为我国烟草物流迅速与国际接轨,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我国烟草行业实施大物流提供基础性技术保证。

根据烟草行业发展,国家局还出台了许多烟草物流管理规范,包括作业管理规范、现场管理规范、质量保障规范、应急管理规范、服务管理规范、财务与成本管理规范、安全管理规范、文档管理规范、员工行为规范、员工培训规范、绩效考核管理规范等。具有代表性的是:《烟草行业物流单证》(YC/T 262-2008)和《烟草行业卷烟物流配送中心作业规范》(YC/T 261-2008)。

其中,《烟草行业物流单证》统一了烟草行业物流的相关企业发货单样式及相应电子信息标准,有利于提高烟草物流出入库作业效率及工商企业的衔接,减少了人为操作的错码率,为实现卷烟成品的高效低成本规范流通奠定了技术基础,有利于实现烟草物流与信息流的高度集成和业务同步。

随着烟草配送方式由“多库制一站式”向“一库制接力式”的转变,全国各地掀起了兴建烟草物流中心的高潮,北京、深圳、上海、长春、济南、株洲等地纷纷建设烟草物流中心。例如2008年,全国最大的烟草物流中心在成都龙潭工业区奠基设计储存量为5.5万箱,投资2.6亿元,占地4万平方米,拣选采用电子标签辅助人工分拣设备。国家局及时颁布了《烟草行业卷烟物流配送中心作业规范》,不但规定了与卷烟配送中心相关的作业流程,科学指导行业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建立作业规范体系,确保配送中心的规范和高效运行;还可通过制定实施细则,实现作业流程优化,提高烟草物流作业效率,进一步提升行业卷烟物流管理的整体水平。《烟草行业卷烟物流配送中心作业规范》中规定的作业总流程如图1-4所示。

物流配送中心综合业务流程图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工业企业 储配部 送货部 仓储 分拣 送货营销中心零售客户发货信息收货准备卷烟采购信息采购、调运信息收货到货信息收货电话订单信息入库入库销售审核储存仓储根据订单信息生成备货、分拣、收款策略电子结算出库出库N分拣、暂存分拣包装暂存Y出货出货转送直送送货中转交接签收Y收取货款N退货送货销售确认退货处理客户退货

图1-4烟草行业卷烟物流配送中心作业总流程图

四、烟草供应链管理思路形成

本项目组经过现场调查和文献研究得出,我国烟草物流现已逐步形成了由烟叶物流、卷烟生产物流、卷烟销售物流组成的烟草供应链管理系统,如图1-5所示。其中,烟叶物流是指从烟叶种植商(烟农)、烟叶收购站到烟叶采购商(也称烟草供应商,商业企业),然后供给烟叶加工商(烟叶复烤企业),最终送至卷烟生产商(工业企业)的烟草原料物流过程,主要包括农业、批发零售业、制造业。

卷烟生产物流是指烟草供应商以及辅料供应商将卷烟生产原辅料提供至卷烟生产商(工业企业),由卷烟生产商进行卷烟生产,并向烟草销售商(商业企业)提供卷烟成品的物流过程,主要包括批发零售业、制造业。

卷烟销售物流是指卷烟生产商(工业企业)将卷烟成品发运到烟草销售商(商业企业)指定的配送中心,然后由该配送中心完成卷烟的储存、分拣,直至配送到卷烟零售商的物流过程,主要包括制造业、批发零售业。

在此,项目组对烟草供应链定义如下:

烟草供应链是指从满足消费者需求出发,以烟草制品为核心,通过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整合,将烟草原材料/辅料供应商、烟草工业企业、烟草物流专业企业和烟草商业企业等连成整体的复杂网络型组织。烟草供应链物流管理目标是:有效整合烟草供应链中各类物流资源,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规模化烟草物流优势,促进烟草供应链整体及其各企业的协调发展。

目前,烟草行业实施物流现代化技术改造和管理创新过程中,基本上按照烟草供应链管理的思路,采取相关分析手段和方法,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图1-5 烟草供应链管理系统示意图

1.2 烟草物流管理特点

从烟草及其物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划分,可以得知我国烟草物流基本呈现以下管理特点:

一、烟草物流供应链整体特征

我国烟草供应链跨越农业、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等几大行业,整体呈现“复杂供应链特征”的特点。

二、烟草供应链的物流时间特性

从烟草的生产与消费时间分布来看,我国烟草物流呈现出“全年种植—集中采购—长期储存—全年生产与消费”的不均衡特点。

三、烟草供应链的物流空间特性

从烟草生产与消费的空间分布来看,我国烟草物流呈现出“云南集中种植与大量生产—全国分散储存原辅料、卷烟生产与消费”的不均衡特点。

四、烟草消费物流的时间特性

从烟草消费者偏好(烟民)的时间分布来看,我国烟草物流呈现出“节假日消费量凸高且单品金额高——平日消费量均衡且单品金额低”的不均衡特点。

五、烟草消费物流的空间特性

从烟草消费者偏好(烟民)的空间分布来看,我国烟草物流呈现出“经济发达地区消费量大且单价高——经济欠发达地区消费量小且单价低”的不均衡特点。

六、烟草生产企业与分销企业的物流特性

从烟草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的物流管理占企业经营总体情况来看,我国烟草物流呈现出“物流活动时间密集型、物流资金密集型、物流技术设施密集型、物流人员密集型”的密集特点。

综上所述,我国烟草物流管理,呈现着“复杂物流系统”的管理特征,因此烟草供应链也属于复杂供应链管理的范畴。在烟草行业实施“大物流”和现代化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依据上述烟草物流不均衡和密集型特征,进行科学分析和系统研究。

1.3 烟草物流管理问题

当前,我国烟草行业虽然受到国家专卖的法律保护,但是烟草物流现代化却身处内外双重压力之中:一方面我国烟草经济已由过去的资源短缺转化为商品过剩,烟草生产和销售的竞争均趋于白热化,要求烟草物流向快速、可视、适时、适价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烟草市场的对外开放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国内的烟草物流发展不仅面临来自行业外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压力,还面临着来自于大型国际物流企业的竞争。同时,烟草物流的现代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集中体现在物流规模过小、物流服务水平发展不均衡、物流成本难控制、供应链物流信息不通畅、行业物流标准尚待贯彻执行等几个方面,影响了烟草行业整体物流服务水平和管理提升,亟需解决。

1.3.1 烟草物流资源分散规模过小

根据国家局党校2007年秋季学期进修班的研究成果,当前,我国烟草流通体制基本理顺,确立了总公司、省公司两级管理,地市级公司主体营销的卷烟流通体制。这种流通体制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多方采购、多头批发”的状况,初步实现了资产清晰、流通快捷、运行顺畅的卷烟流通格局。同时,我国以地市级烟草公司为营销主体的现代营销网络基本形成,行业内部营销渠道基本贯通,销售和物流节点已经由零售客户逐步向消费者环节渗透、向真正把握市场靠拢、向工商协同培育品牌发展。为此,烟草商业企业营销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各地烟草物流体系建设快速发展。

但是传统的条块分割烟草物流管理体制,致使我国烟草物流至今还处于被割裂状态,分属于各类不同企业。1994年8月国家局提出建设“遍布全国城乡、横竖贯通、组织严密、运作规范”的卷烟销售物流网络规划。2003年,全国大部分县级以上城市基本形成了全面访销、集中配送的卷烟销售网络体系,逐步向“电话订货、网上配货、电子结算、现代物流”方向发展,其中建立访销中心2794个、配送中心2452个、客户服务中心1143个,入网销售的卷烟零售客户达到475万户,其中实行电话订货的达到158万户。目前,该网络已覆盖全国2000多个大中城市及3.5万个乡镇,烟草配送中心合并建成367个,卷烟批发网点1.6万个,可对412万个零售商实行配送到户,直接受益的卷烟消费者愈3亿。

如果按照2009年全国卷烟生产销售计划安排 22500 亿支(换算为2.25亿件,每件约重20公斤)计算,2009年全国卷烟产品物流量为450万吨。按照全国烟草配送中心367个计算,每个物流中心的年物流量约为1.2万吨,每日物流量仅有33.6万吨/日、吞吐量为67.2万吨/日。

如果按照每件卷烟约重20公斤计算,那么,一个运送2000件卷烟的干线车辆的承载量为:

20公斤/件×2000件/车 =40,000公斤/车=40吨/车

即2009年全国平均每个烟草物流中心的日均作业量不到2辆干线运输车的装载量。

由于烟草物流中心过于分散、物流规模过小,势必带来高新物流技术无法投入建设和使用,高级、复合型物流管理人员缺乏,从根本上无法降低物流成本等一系列问题。此外,由于烟草物流中心过于分散,全国烟草行业的物流发展必然存在不平衡问题,主要体现在行业内各类企业对烟草物流建设的认识不统一,工商各自建物流,缺乏整体规划和必要沟通。例如烟草商业企业认为,物流是控制市场的主要手段,物流建设应以我为主,所有物流业务要自主完成;工业企业则认为,应从生产原料的采购、生产、存储、配送需要出发建设物流系统。谁也没有从提高中国烟草行业整体竞争实力的高度来认识现代烟草物流建设工作,致使烟草物流资源分散和浪费。

现阶段,我国烟草行业的垂直管理与专卖专营体制将有助于塑造“跨行政区域的烟草配送模式”。借鉴在全国实行卷烟批发价区域统一,通过在更大范围内的运输配送资源优化整合,在全国形成华北、东北、西北、华东和华南五个区域,并最终形成北方、南方和西部3大卷烟统一价格区域的成功经验,可以尝试组建跨省市的“全国性烟草物流配送中心”,规范经营行为,稳定卷烟市场,实现“两烟”生产经营过程的标准化、集约化、专业化和流程化,籍以推动我国卷烟物流的长远发展,在加快培育烟草的“大品牌、大市场、大企业”的同时,打造大型烟草物流企业,提高烟草行业物流的整体竞争实力。

1.3.2 烟草物流成本不清居高不下

根据现场调查得知,我国烟草行业在物流成本控制方面尚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其中,迄今为止,烟草行业的物流成本占烟草行业的总成本中比率尚缺乏权威性的解释,就说明了烟草物流的成本控制问题。此外,对某烟草配送中心的现场调查发现,该中心仅配送卷烟用的塑料薄膜包装一项,成本就高达0.46元/次。再如文献称,贵州省毕节市烟草公司赫章物流配送分库,年配送卷烟1.6万箱,共11台配送车辆,单车年费用3.8万元,单车日均配送量仅4箱,车辆空载率极高,资源配置不合理,可挖掘物流成本空间巨大。为此,在创新烟草物流管理、提高烟草物流服务效率和效益的过程中,确实值得认真思考烟草物流成本的控制问题。

本项目组认为,烟草物流过于分散、单个企业烟草物流规模过小,是造成烟草物流服务成本过高的根本性因素。此外,造成烟草物流成本过高的要素,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成本控制意识导致物流成本过高

根据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的《2007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信息发布报告》得知,500强企业中钢铁行业利润最大,达1757亿元;烟草制造业利润率最高,达17.3%;饮料制造业为15.03%。

我国烟草经销的行业垄断和极高的利润率,使其不必像钢铁业和饮料制造业等其他行业一样,面对来自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长期生长在安逸的经营环境中,也导致我国大部分烟草企业缺乏物流成本控制意识。再加之传统的行政管理和计划经济式的绩效考核,难以有效调动烟草物流成本控制的积极性,以致烟草行业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尚存在偏重物流管理形式、过分强调高新技术设施应用等问题。

二、缺少行之有效的降低烟草物流成本的方法

良好的烟草物流服务,是树立烟草工业和商业企业形象的关键。但是,在提供优质的烟草物流服务同时,也还要相应地控制融在服务过程中的物流成本。例如采取“快速分拣、配送卷烟到户”的烟草销售物流服务方式,确实体现了烟草物流服务意识,物流管理措施也比较到位。可是,在广大的农村与小城镇,卷烟零售商比较分散,道路交通状况比较差,卷烟配送量比较少,高昂的烟草物流费用不但增加零售商的经营成本,而且制约了烟草销售企业进一步有效提高物流服务质量。为此,需要烟草企业树立强烈的物流成本控制意识,采取有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和手段。例如,打破行政区划,建立经济区划的烟草物流配送中心,有效整合烟草物流资源,用扩大烟草物流服务规模来降低物流服务成本。再如,通过认真研究烟草企业经营中的物流成本比例和趋势,运用ABC分析方法,科学寻求降低烟草物流成本的控制重点,制定有效的物流成本管理措施。

三、缺少烟草物流全过程的成本监督机制

一般来说,企业物流的运营成本过高,会导致该企业的利润下降。如果我国烟草行业的物流服务成本过高,不但导致烟草行业中各类企业的利润受损,还最终导致国家的利益受到重大损害。我国烟草行业以“维护国家利益和维护消费者利益至上”为原则,但长期以来,很多企业只想到坚持完善的烟草物流服务、降低烟草物流成本,主要维护的是消费者的利益,却没有清楚地意识到降低烟草物流成本也是维护国家利益的迫切需要。

由于缺少强有力的烟草物流全过程成本监督机制,烟草企业对于物流成本核算以及审计监督物流全过程的力度还不够,导致很多不必要的支出和浪费的现象出现并无人追究。此外,一部分烟草企业由于物流监管责任不明确,即使产生浪费也不必负责任,导致物流成本管理相对混乱。

1.2.3 烟草物流整体服务水平不均衡

通过本项目组的现场调查,虽然我国烟草物流现代化水平位于全国各行业的前列,但是烟草物流服务水平尚存在行业整体不均衡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烟草物流服务水平地域不均衡

我国烟草物流现代化进程表现为云南、江浙等地区率先发展,中西部地区渐次发展趋势。我国烟草物流发展的地域不均衡特点与我国烟草生产与销售规模、发展水平差异,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密切相关。

由于云南、湖南、江浙等地的烟草物流需求旺盛,烟草物流技术设施改造投入较大,烟草物流服务水平相对较高,烟草物流成本也相对较低;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烟草物流技术设施与服务水平则相对落后,物流成本也相对较高。即使在同一地区,中心城市又与小型地级市的烟草物流技术设施、服务水平和物流成本有所差别。一般来说,中心城市是烟草物流需求的重要聚集区和大型配送节点,小城市则相对落后。

再有,我国烟草物流发展和设施布局存在地区分割、行业内部部门分割问题。尽管国家局不断加大推动跨区域发展烟草物流的力度,但还没有形成合力。一些烟草物流需求相对较低和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盲目兴建大型高新烟草物流技术设施,造成烟草物流资源的巨大浪费。

二、烟草物流服务水平“点线”不均衡

我国烟草物流服务水平较高的主体多集中于大型烟草制造企业和商业企业。烟草物流技术设施更新改造需求旺盛的环节集中于制造企业的生产物流、商业企业的分拣、包装等。而烟草农业物流、某些地区的卷烟干线运输和商业配送的技术设施和服务水平则相对落后,甚至出现违反烟草物流操作规程等问题,行业物流整体发展呈现点(如企业)线(运输)不均衡状态。

调查表明,近年我国烟草物流现代化改造多集中于烟草生产阶段、商业配送中心蓬勃开展,但烟叶生产、卷烟运输等阶段的物流技术设施改造比重小且相对滞后,使得烟草行业许多技术更新获得的物流资源优势和物流技术优势,难以转化为行业整体的物流服务优势与物流成本优势。即使是在同一烟草制造企业,由于某些物流组织管理或业务流程不合理,致使信息技术等不能有效地被引入烟草生产和经营中,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也受到抑制。

现阶段,特别是烟草产品运销数量、品种的不均衡,造成行业各环节的烟草物流服务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烟草物流市场不够规范有序成熟,烟草物流发展的“数量扩张型高速增长”特征明显,烟草物流企业“多、小、散”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纠正。一些烟草企业缺乏规范的物流运作管理、明晰的物流发展战略、合理的物流资源组合、必要的物流市场竞争能力。

1.3.4 烟草物流信息系统间存在孤岛

长期以来,烟草行业一直致力于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各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均分别建立了各自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使我国烟草物流的信息化程度较之从前已经发生了显著的改善与提高,不但成为实现物流全过程可视化的技术基础,而且对提高行业整体物流水平起到巨大支撑作用。

但是2003年以来,国家局提出的“系统集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总体思路,在信息资源上进行的重新整合部署,即“统一网络、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至今尚未全面实现。烟草行业中,各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间还存在“孤岛现象”,影响了烟草物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沟通和共享。本项目组在调查中发现,国家局组织开发和推广的“一号工程”,虽是从烟草行业物流管理中消除“信息孤岛现象”的重要的、基础的、带有战略性的成果,但是许多企业对此认识不足,没有进行充分的“二次开发”,并应用于本企业的物流信息管理中。

1.3.5 烟草物流标准有待强力推行

尽管烟草行业已经建立了许多物流设施设备标准、物流管理标准以及物流标准体系,但由于各类烟草企业的技术设施改造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不一,这些标准在行业中的应用推广存在着不小阻力,特别是有利于物流标准推行的政策法规环境尚未形成。

项目组在调查中发现,卷烟干线运输和区域配送中,有关厢式货车的规格尺寸、托盘的尺寸和材质等,与卷烟运输相关的设施设备,虽有行业统一标准,但是各企业并没有贯彻执行。同时,各烟草工业企业的仓库货架和托盘尺寸不统一,无法与干线运输或区域配送车辆配套使用,势必影响烟草行业物流管理全过程的效率与效益。

此外,烟草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都已经建立了本企业用的物流信息系统,但由于各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设计,如字段、类型和长度都不一致,结果形成了一个个烟草物流信息管理的“孤岛”,不但无法实现各企业或全行业间的物流信息交换和共享,而且影响行业内部的烟草物流管理和电子商务的运作衔接,还影响了各类烟草企业与外界的信息沟通。

为此,我国烟草行业有必要应用先进物流管理思想和技术进一步加快物流现代化进程,探索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烟草物流管理问题的途径,寻求降低烟草企业物流成本乃至烟草企业总成本的主要途径。具体方面,应立足于烟草行业整体角度,全面考察烟草产业链实施RFID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测算烟草产业链应用RFID技术对烟草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影响,为烟草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现代物流管理的政策提供决策支撑,力求保持烟草行业引领国内其他行业在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现代化方面的先锋地位,促使烟草行业力争进入世界烟草物流的先进行列。

多年来,为了提高我国烟草行业的物流管理水平,烟草行业主管部门一直致力于物流管理现代化和物流技术设施更新改造。目前,烟草行业物流现代化的经验和手段均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物流现代化的样板。在此前提下,烟草行业各级主管部门及其各企业,为了应对经济环境变化,本着“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实施烟草物流的管理改革和技术创新,以期整体提高行业物流服务水平及整体降低行业物流成本。

下载航空公司地面物流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航空公司地面物流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安庆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探析

    安庆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探析段春晖(安庆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安庆246003)摘要:当前影响我国农业发展,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正从生产领域逐渐转向流通领域。如何有效地推......

    福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福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整理发布时间:2010-06-06 23:13:40摘要:农产品物流已经成为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

    浅析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浅析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现状及其发展对策摘要:电子商务的实现包括了对信息流、商流、资金链和物流的整合运作。现代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活动的重要保证,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传统的物......

    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现状以及发展对策

    我国电子商务的物流现状电子商务物流企业现状根据我国现阶段物流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和经营管理方式的不同,物流企业可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受控型物流企业。这类企业是指受中央政......

    乡镇企业物流现状及其发展对策[大全五篇]

    1.1乡镇企业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效率低下我国乡镇企业无形资产少,有型资产多,自身的物流手段工具不完善、不成熟,有开展第三方物流的现实需求。从 生产方面看,乡镇企业在自身的......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分析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体现在企业规模不大,服务水平不高,第三方物流还只停留在某一个层面或某一个环节上,没有实现从原材料供给到商品销售整个供应链的全程服务,还没有形成真正意......

    浅谈我国现代物流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浅谈现代物流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发布时间:2005-11-10 被浏览数:8150 来源:物流世界网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

    我国物流行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我国物流行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物流行业;绿色物流;发展问题;发展对策 物流是一个高能耗产业,如果继续沿用以往粗放式的行业发展模式很难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物流行业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