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上《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
二上《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高都办事处中心小学 李现芹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9—43页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角的初步认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并能正确画角。2.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
3.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现在是哪一个季节?(秋季)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小松鼠想到山上摘松果吃,可刚出门,就遇到了一群小客人,它们都说自己是角,这下可把小松鼠难住了,它想请教大家,角是什么样的?谁愿意帮助它?
(生:角的两边是直直的;角是尖尖的)
师:小松鼠还是不明白,谁能画一个给它看看?(生上黑板画)你是怎么画的?(生:过一点向不同的方向画2条直线)
谁能把角各部分的名称也告诉它?生说,师在生刚画的角上标出。
小松鼠还想知道直角是怎么画的?(生画)你是怎么画的?(过一点先画一条直线,它和三角板的直角边对齐,再过这个点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个线,最后要画上直角符号)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法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在课堂上只有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与充满活力的氛围,学生才能变得鲜活起来,才能学的轻松愉快。课堂伊始从向小松鼠介绍角而进入复习,使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味性。】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通过大家的介绍小松鼠知道了(师板书:)角(直角)的组成、画法,它们都属于角的初步知识(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学生讨论:角与直角是一回事吗?
生归纳得出:直角一定是角,但角不一定是直角.【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复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回顾、整理、梳理成知识网络,并初步内化为良好的认识知识结构,学会复习的方法】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有了大家的介绍,小松鼠高高兴兴地接待了客人,你想去看看它的表现吗?出示(1)(2)
(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直角?那些不是角?
(2)下面哪几个图形是直角?
师:这是小松鼠的答案,你有不同的意见吗?为什么?(生略)怎么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生略)
你对小松鼠的表现满意吗?你有什么话想对它说?
【设计意图:通过“你对小松鼠的答案有不同意见吗?”的提问,使学生担当了一个倾听者和一个思考者的角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带动起来,接着提问:“你对小松鼠的表现满意吗?有什么话想对它说?”引起学生思考、反思,教育小松鼠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听了大家的话,小松鼠心服口服,它想邀请大家一起去摘松果,你们愿意吗?好,那我们出发吧!出示(3)(4)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做对了就让过去,既然大家都是朋友,谁愿意上?
(3)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
(4)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直角?
(生边说边标出)
大家表现很好,我们继续出发。
3.刚到树下,一条大蛇出现了,怕吗?咱们用手势对付它,可以吗?(一只手打“√”,“×”用两只手)出示(5):(5)小法官。
①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直角。()②角的边画的越长,角就越大。()
③三角板上的直角和黑板上的直角同样大。()
4.在大家的帮助下,小松鼠终于摘到了松果,可是一只老虎挡在了路上,我们有信心战胜它吗?出示(6):
(6)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生边说边标出)
有了大家的帮助,小松鼠终于品尝到了美味的松果,帮助别人你快乐吗?(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请大家接受最后的考验吧.四、自主简评,完善提高。(可用测试纸呈现)考一考
1.下面的图形,哪个是角?请在角的后面打“√”
2.画一个直角
3.下面的图形中有()角,()个直角?
4.一张长方形纸剪去一个角,还剩()角.自我评价园:
(师批改,或集体订正)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表现的怎么样?
【评析:通过学生自我检评、自我鉴定,自我反思,进一步完善所学知识的认知结构。】
第二篇:《角的初步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
主备人:颜政 辅备人:彭绍东
教学目标:
1.探索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钝角,知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一定是钝角。
2.进一步巩固对直角、锐角、钝角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经历完整的活动过程,培养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
用三角尺拼角是一项内涵丰富的数学活动,又是安排在第三单元最后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它既能巩固学生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积累学生活动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还能使学生更加熟悉三角尺上角的特点,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
教学重点:
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钝角,知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一定是钝角。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角的知识拼角。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活动前──充分准备
(一)理解“一副三角尺”的含义
1.观察一副三角尺中两个三角尺中的角分别是什么角? 2.给一副三角尺上的每个角编号。如: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尺编为A尺,其中的直角为A尺直角,另两个锐角分别为A尺①号锐角和A尺②号锐角;另一块三角尺编为B尺,它的直角为B尺直角,另两个锐角分别为B尺①号锐角和B尺②号锐角。
(二)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1.锐角、直角、钝角有什么关系?(锐角<直角<钝角)
2.三角尺上直角、锐角都有,就是没有钝角,你能用它们拼出一个钝角吗?(板书课题)
【 设计意图:用一副三角尺拼角活动前学生首先要了解的就是“一副三角尺”中“一副”的含义,知道一副三角尺中的两块三角尺各有哪些角,有什么特点。同时调动锐角、直角、钝角之间大小关系的知识,为“拼角”作好准备。】
二、活动中──合作交流
出示例6: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
(一)小组讨论,自由拼角
1.思考如何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2.学生动手拼角并画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二)汇报展示,师生交流 1.组长汇报。
2.挑选不同的拼法展示在黑板上。3.在拼钝角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三)作品分类,讨论质疑
1.黑板上的拼法各有不同,你能将它们按一定的规律分类吗? 2.讨论交流:一类是锐角与锐角拼成的,另一类是直角与锐角拼成的。3.质疑:锐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吗?(不一定)直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吗?(一定)
(四)验证钝角,优化拼法 1.交流验证方法 目测──看上去比直角大 测量──用三角尺的直角比 推理──直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 2.总结最佳拼法
用一副三角尺上的一个直角与一个锐角一定能拼成一个钝角。
【设计意图:通过“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的活动,在自由拼角中感知,在合作交流中思考,在分类讨论中质疑,在验证优化中升华。理解根据直角和钝角的关系,以直角为基础和锐角去拼的优势。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有序思考,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活动后──运用拓展
(一)教材第42页“做一做”
1.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钝角。2.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直角。3.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锐角。同桌合作拼角,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展示。
(二)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三个,拼一个钝角。同桌合作拼角,并画下来,再全班交流讨论。
(三)教材第45页练习八的第13题。
综合运用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知识,用七巧板上的图形灵活拼角。【设计意图:运用拓展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在用一副三角尺拼的基础上,用两副三角尺中的两块拼角,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层次用两副三角尺中的三块拼角,发散学生的思维;第三层次用七巧板中的各种图形拼,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感受七巧板中的数学美,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活动总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二)拓展延伸
1.钝角去掉一个直角是什么角?钝角去掉一个锐角是什么角?为什么? 2.你还想到了„„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归纳总结全课,让学生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提出几个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对数学内在的兴趣。】
第三篇:《角的初步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
崔贤峰
一、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用三角板比角的大小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角的初步认识,整个课时将学生作为绝对主体,让学生观察、猜想、验证、调整、再验证、总结这么几个循环步骤来突破难点。在这个过程中重点还让学生体验探索的一个过程,学会如何探索未知领域。为了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说角、画角、认角、比角、数角几个教学环节,在解决这几个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参与、亲身体会,让他们在猜测辩证中加深角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熟练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熟练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角
六、教学过程
在整堂课中,我除充分创设一种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并适时的调动学生的激情,尤其是在出现有争议的问题时完全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来把错误的思考排除出去,在这个过程中我还重点引导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比如合理的猜测、简介的排除等等。
〈一〉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角的认识,下面我们进行一节复习课,请同学们思考:在学习角的认识这节课时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上课前10—15分钟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所以导入这个环节我尽量简化,开门见山,但又明确了学习目标,直入课题。)
〈二〉引导复习
1、认角
首先复习角的组成,想一想,一个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一个顶点两条边。重点强调两条边不能弯曲。
出示几个已经画好的图形让学生认识哪些是角哪些不是并说出理由。(通过辨别角让学生加深角的认识以及锻炼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2、画角
想一想怎样画角?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角,角的大小方向任意,并写上角各部分名称。学生在作业纸上画一个角,教师巡视。找一名学生投影展示,说说自己画角方法。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画的角对不对。
展示错误画法和正确画法进行对比。(进一步感受角的画法。)展示优秀作品和失败作品进行对比。(感受画角的技巧。)教师进行板演示范。(规范画法加深印象)
3、比角 比较出这个同学画的这个角和三角板上的这个角一样大吗?(出示一位同学所画角和三角板)
看来角有大有小,(板书:角的大小)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有关系?说给同桌听一听。(同桌交流)
先看一看再估计一下猜一猜哪个大(锻炼学生估计能力)
指名一位同学上前操作(不仅让学生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张开的角度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更让同学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
演示:活动角大小,剪掉一块儿,角大小不变。汇报板书: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4、直角
我们学习过一种特殊的角叫什么名字?(1)在三角板上找出直角。(2)画直角。
(3)比较直角的大小,课本上的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黑板上的直角比较。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比一比的方法 a)角的顶点与直角的顶点对齐。
b)一条边与直角边对齐,看角的另一条边,在另一直角边的里面,这个角比直角小。
c)在直角边的外面,这个角比直角大。
(4)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
5、数角
出示一张已经画好的图形(共三张,层层递进进行对比)
(在数角过程中不仅要练习指导如何数角,对角的认识叶进一步加深,在几个图形对比中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推理和排除。)
(三)、综合练习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将根据问题的不同难度,教学时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努力体现因材施教。并通过教法、学法的使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时间、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1、填空
(1)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2)一个三角板上有()个角,其中有()个直角。(3)课桌面上有()个角,这些角都是()角。()我们的红领巾上有()个角。
2、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角?
3、判断: ⑴ 边越长,角就越大。()⑵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⑶ 一个角只有两条边,一个顶点。()
4、数一数,下面图形有几个角?填在()里。
七、对本教学设计的自我分析
(一)、引导学生自主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在课的开始,我开门见山,直接出示了本节课的复习导读,让学生根据复习导读自主梳理本单元学习的知识,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通过看书,唤起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小组交流这个环节,让学生对角的知识有了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而在全班交流汇报这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所有有关角的知识都进行了整理,形成了一棵知识树,至此,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下,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脉络把握得清清楚楚。
(二)、知识树的运用在本节课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知识树从宏观上把握教材,能让一部分不能把握住知识重点的学生很快的将知识体系构建起来。结合我们学校开展的知识树构建的活动,在这节课中,我根据学生的回答,将本节课的知识用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在头脑中就对本单元的知识脉络有了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知识树在本节课知识网络的建构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逐步形成了复习课的教学模式。
课后,我又进行了整理和反思,初步形成了复习课的教学模式:小组互动,回忆再现旧知识——课堂交流,整理建构知识网络——专项练习,突破教学重难点——解决疑难,提炼升华,虽然教学模式只是雏形,有点幼稚,但这毕竟是自己努力的结晶。
第四篇:《角的初步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模版)
《角的初步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 方红平
一、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用三角板比角的大小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角的初步认识,整个课时将学生作为绝对主体,让学生观察、猜想、验证、调整、再验证、总结这么几个循环步骤来突破难点。在这个过程中重点还让学生体验探索的一个过程,学会如何探索未知领域。为了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说角、画角、认角、比角、数角几个教学环节,在解决这几个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参与、亲身体会,让他们在猜测辩证中加深角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熟练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熟练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角
六、教学过程
在整堂课中,我除充分创设一种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并适时的调动学生的激情,尤其是在出现有争议的问题时完全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来把错误的思考排除出去,在这个过程中我还重点引导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比如合理的猜测、简介的排除等等。
〈一〉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角的认识,下面我们回想一下,请同学们思考:在学习角的认识这节课时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二〉引导复习
1、认识角及角的各部分名称
首先复习角的组成,想一想,一个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一个顶点两条边。重点强调两条边不能弯曲。
出示几个已经画好的图形让学生认识哪些是角哪些不是并说出理由。
2、认识直角并画直角
我们学习了哪几种角?其中最特殊的一种角叫什么名字?(1)在三角板上指出直角。锐角和钝角(2)画直角。
(3)比较直角的大小,课本上的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黑板上的直角比较。
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比一比的方法 a)角的顶点与直角的顶点对齐。
b)一条边与直角边对齐,看角的另一条边,在另一直角边的里面,这个角比直角小。
c)在直角边的外面,这个角比直角大。
(4)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
2、画角(画出三种角)想一想怎样画角?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角,角的大小方向任意,并写上角各部分名称。学生在作业纸上画一个角,教师巡视。找一名学生投影展示,说说自己画角方法。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画的角对不对。
展示错误画法和正确画法进行对比。(进一步感受角的画法。)展示优秀作品和失败作品进行对比。(感受画角的技巧。)教师进行板演示范。(规范画法加深印象)
3、比角
比较出这个同学画的这个角和三角板上的这个角一样大吗?(出示一位同学所画角和三角板)
看来角有大有小,(板书:角的大小)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有关系?说给同桌听一听。(同桌交流)
先看一看再估计一下猜一猜哪个大(锻炼学生估计能力)指名一位同学上前操作(不仅让学生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张开的角度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更让同学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
演示:活动角大小,剪掉一块儿,角大小不变。汇报板书: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5、数角
出示一张已经画好的图形(共三张,层层递进进行对比)(在数角过程中不仅要练习指导如何数角,对角的认识叶进一步加深,在几个图形对比中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推理和排除。)
(三)、综合练习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将根据问题的不同难度,教学时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努力体现因材施教。并通过教法、学法的使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时间、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1、填空
(1)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2)一个三角板上有()个角,其中有()个直角。(3)课桌面上有()个角,这些角都是()角。()我们的红领巾上有()个角。
2、下面图形中,是角的在()里打“
3、判断:
⑴ 边越长,角就越大。()⑵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⑶ 一个角只有两条边,一个顶点。()
4、数一数,下面图形有几个角?填在()里。
七、对本教学设计的自我分析
(一)、引导学生自主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在课的开始,我开门见山,直接出示了本节课的复习导读,让学生根据复习导读自主梳理本单元学习的知识,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通过看书,唤起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小组交流这个环节,让学生对角的知识有了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而在全班交流汇报这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所有有关角的知识都进行了整理,形成了一棵知识树,至此,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下,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脉络把握得清清楚楚。
(二)、知识树的运用在本节课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知识树从宏观上把握教材,能让一部分不能把握住知识重点的学生很快的将知识体系构建起来。结合我们学校开展的知识树构建的活动,在这节课中,我根据学生的回答,将本节课的知识用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在头脑中就对本单元的知识脉络有了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知识树在本节课知识网络的建构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逐步形成了复习课的教学模式。
课后,我又进行了整理和反思,初步形成了复习课的教学模式:小组互动,回忆再现旧知识——课堂交流,整理建构知识网络——专项练习,突破教学重难点——解决疑难,提炼升华,虽然教学模式只是雏形,有点幼稚,但这毕竟是自己努力的结晶。
√
第五篇: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P39例
1、例2及有关练习。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2、学生初步学会用尺画角,用纸创造角,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组织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和实验等实践活动,在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学情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中见过“角”,但并不知道到底什么样图形是“角”。因此教学时要结合生活情景及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三角板、直尺、活动角、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平台。
学生准备:直尺或三角板、长方形纸片、活动角模型、剪刀。
教学预设:
一、引入角,了解起点
1、直接揭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角的知识(板书:角)
2、了解起点 关于角你知道了什么?
方案一 如果学生说的是人民币的单位,就从生活中的角引入,建立角的概念。
方案二 如果学生已经能从生活中例举出角或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角是怎么样的,哪就让学生用纸把所知道的角折出来。
二、探究新知
1、找角的原型
刚才小朋友说的角是人民币的单位,而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角,它是一种平面图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我们校园的一角。(做操的小朋友改为在旁边观看球赛的小朋友,并且其中有一个小朋友手中拿着饮料在喝)你能从这里找到角吗?请在学习小组内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学习伙伴看。2)、出示三角板 :你能找出角吗? 3)、用纸折出你找到的任意一个角,展示所折的角并评价(分别摸一摸角的顶点和边,感受角的顶点和边的特点;同时注意让学生感受角是边与边围成的那一部分;并掌握正确指角的方法。)4)、现在请你想一想,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角呢?
2、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这尖尖的一点叫顶点。直直的线叫角的边。这就是数学中的角。
3、闭上眼睛,把角记在脑中。
4、折角、指角(展示----比划(这里着重关注比划角的方法)------判断)
5、练习八 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6、找生活中的角。
三、画角
1、介绍正确的画角方法
2、自己画角,指出顶点、边。(同桌互评,选学生的若干作品展示)
四、活动角,感知角的大小
1、做一个活动角(拉动角的一边,另一边不动,形成一个角。)
2、玩一玩:角的两边拉开、合拢,你想说什么 ?
五、创造角——用长方形创造角
如果用剪刀剪一刀,猜测一下,长方形角的个数会有什么变化?
六、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七、机动
用小棒摆角
八、课后作业
观察你周围物体的表面是否有角,并把它画下来。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利用学生熟悉的三角尺、红领巾、钟面等生活中的材料,丰富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充满数学思考的情境,使数学教学贴近学生,这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角的表象,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学习的积极情感。
经历在生活中找角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进而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喜欢数学,同时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在图形中找角,学生把头脑中形成的角的表象与角的图形对应起来,并通过辨认作出判断,从而强化了形成的表象,培养了分析、判断能力。
以数学活动为主线贯穿数学过程的始终。设计了指角、摸角、画角、表示角、读角、找角、做角、比较角等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探究、交流、展示的机会,留给了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体现了“学中玩、玩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