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组织

时间:2019-05-13 02:21: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带状组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带状组织》。

第一篇:带状组织

带状组织分为一次带状组织,和二次带状组织。一次带状组织由钢锭浇铸时树枝状偏析造成,二次带状组织由轧制或锻造过程中产生的。

影响带状组织的因素很多,但是带状程度主要取决于合金元素的枝晶偏析、冷却速度(连续冷却)、奥氏体晶粒大小,一般认为,锰的偏析是钢中产生带状组织的主要原因.一次带状组织的影响因素

铸坯在凝固过程中存在固相区、固液两相区、液相区3个区域,铸坯凝固过程中成分偏析发生在固液两相区,在两相区内进行着形核和晶核的长大过程,铸坯的凝固就是两相区由固相区向液相区不断推进的过程,两相区的宽度主要取决于钢液的结晶温度范围和凝固前沿熔体中的温度梯度;两相区宽说明冷却强度小,固液界面温度梯度小,凝固速度慢,选分结晶进行的比较充分,成分偏析较严重,尤其是晶间偏析可能发展;相反,如果两相区宽度窄,说明冷却强度大,固液界面温度梯度大,凝固速度快,选分结晶进行不充分,碳及其它合金元素来不及扩散就已经凝固,铸坯中的成分不均匀性将得到改善,碳及合金元素的贫化带、富化带差异程度得到改善,降低了因成分不均匀对铁素体和珠光体析出分布的不利影响,轧材带状组织最终得到改善;而钢液凝固过程中两相区的冷却强度及温度梯度取决于连铸过程中二冷水比水量的大小,二冷比水量大,则两相区冷却强度大、温度梯度大,成分偏析小,轧后带状组织级别低;二冷比水量小,则两相区冷却强度小、温度梯度小,成分偏析严重,轧后带状组织级别高.二次带状组织的影响因素

冷却速度增大会使带状程度减轻。目前国内外关于冷却速度对带状组织的影响机制已经做了很多的研究,但结论各不相同,因此其作用机制还不明确。Thompson等认为,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先共析铁素体形核的驱动力增大,贫溶质区与富溶质区的A r3温度差对带状组织的影响会减小;Rolf等认为碳由贫溶质区向富溶质区的扩散距离对带状程度有很大影响,而碳扩散的距离随冷却速度的增大而减小;Kirkaldy等认为临界冷却速度主要由贫溶质区与富溶质区的A r3温度差和化学偏析带间距决定;但是Majka等认为冷却速度的增大会使贫溶质区与富溶质区的A r3温度差减小,从而使带状程度减轻 [1]。

关于带状组织产生的原因,Bastien提出:由于合金元素很难扩散均匀,在轧后的冷却过程中,合金成分会使A r3温度升高(如Si、P等)或降低(如Mn、Cr等),先共析铁素体会优先在A r3温度较高的地方产生,形成铁素体所排出的碳就会扩散到A r3温度较低的地方,使该区域的A r3温度进一步降低,导致在随后冷却的过程中直接发生珠光体转变。因此,贫溶质区与富溶质区的A r3温度差异是带状组织形成的前提条件 终轧温度对带状组织的影响是复杂的,因为终轧温度对组织的转变和晶粒度等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热塑性变形使奥氏体的自由能和热力学不稳定性因晶格畸变而升高,同时增大奥氏体向该条件下更稳定相分解的趋势。对于亚共析钢,低于A r3点以下,析出相是铁素体,热变形的作用会使奥氏体分解的临界点提高,塑性变形对奥氏体固溶行为的作用可与冷却的影响相比,由于奥氏体固溶体过饱和的结果,在温度降至A r3与Ari之间,冷却导致奥氏体分解成铁素体,与冷却不同的是变形促使固溶到奥氏体中的原子扩散移动增加,这就是加速了奥氏体的分解。因此,凡是提高奥氏体品格畸变的轧制参数,都应当促使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临界点提高,即变形诱导γ―α转变。终轧温度无疑对亚若析钢γ―α的开始转变温度产生影响。加热过程中对组织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加热速度、加热温度、保温时间以及钢中的含碳量及合金元素、原始组织等。在快速加热情况下,向奥氏体转变的过热度很大,使得组织中铁素体、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速度加快,尤其在温轧珠光体边缘附近,由于碳原子的扩散距离短,使得该位置的奥氏体转变很快进行,同时在很短的保温时间内一定程度上抑止了转变后奥氏体的长大过程[3]。冷却速度的增加,增大了相变驱动力,增加了形核点的数量,使相变更容易且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由此可解释这种超细晶铁素体量随着冷却速度的提高而

增多的现象.(1)终轧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得到带状组织,速越慢组织越严重

(2)终轧温度及冷却速度都对铁素体晶粒尺寸有影响,在冷却速度一定的条件下,铁素体晶粒尺寸随着终轧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终轧温度越高,铁素体品粒尺寸增速越快;在终轧温度一定的条件下,铁素体品粒尺寸随冷却速度的加快而减小。

由式(6)可知,带状组织减弱倍数f和加热时间及偏析间距l的平方成指数关系,当扩散系数一定时,若要减弱带状组织即增大f就必须延长加热时间t或者减小原始偏析间距l,其中偏析间距l的作用效果更显著;式(7)为达到所要求带状程度时所需加热时间与偏析间距的关系。

铸坯成分偏析强烈影响着带状组织的消除,在实际生产中要尽量减小枝晶间距。热轧过程中形成的组织偏析导致二次带状组织,实质上,二次带状组织仍然是凝固过程中成分的再次偏析,偏析组织影响着后期冷轧消除带状组织工艺。在相同的热轧后冷却条件下,热轧压下量大使珠光体等组织偏析半波长l减小,有利于后面热处理消除带状偏析,这和范建文等认为加大未再结晶区的钢材变形量可以减轻板材带状组织的结论一致。改善带状组织的方法 目前多数厂家把控制轧材带状组织级别的重点放在轧制或锻造的加热、冷却等工序上,但通过轧钢或者热处理对其进行改善的效果不明显,原因是合金元素在固相中扩散速度较慢,无法达到通过扩散改善成分偏析的方法来控制带状组织级别的目的。采用轧制或者后续热处理方式来解决带状组织级别高的问题,生产周期长,成本高,效果不理想,再次热处理时会出现反复的情况[2]。

连铸过程中铸坯冷凝的冷却工艺决定铸坯的成分均匀性,合理的冷却工艺可以得到成分均匀的铸坯,保证轧制、或锻造后得到组织均匀的钢材。随着二冷冷却强度的提高,铸坯中心碳偏析指数适当降低,可以有效改善铸坯宏观成分偏析,其轧材带状组织级别控制逐渐降低,钢材贫碳、富碳区域性不明显,即铁素体与珠光体呈均匀性分布,区域f生不明显,成分偏析不明显。

控制带状组织的途径

(1)调整加热制度,提高加热温度并延长加热时间,使形成枝晶偏析的元素(如Mn等)、残余碳化物扩散均匀,达到理想的奥氏体均匀化,同时使奥氏体的晶粒尺寸超过原始带状的条带宽度,以减轻原始带状[4]。(2)控制合理的终轧温度,适当降低终轧温度(以接近Ac3为宜),细化奥氏体晶粒,以达到细化铁素体晶粒,从而加大其与富锰带间距之间的差别,减轻带状组织[4]。(3)加大终轧后冷却速度,抑制碳在原始带状基础上的长距离扩散,消除或减轻铁素体和珠光体的带状组织。同时,必须考虑由于冷却速度过大引起的魏氏组织缺陷低碳合金钢热处理加热温度,一般都在950℃以下,因此不可能消除带状组织中的合金元素偏析。但是可采用电渣重熔,增大钢液结晶速度、增大锻造比。提高终轧(锻)温度和扩散退火等技术来避免或减轻[6]。

虽然常用热处理不能消除合金元素偏析,但可使碳趋于均匀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较快的冷却速度,使过冷奥氏体在较低温度下转变,碳不能或不能充分扩散到碳化物形成元素富化区,因而可以看不出(如淬火)或改善(如等温正火)带状组织形貌,但合金元素偏析的危害依然存在,如果再加热奥氏体化缓冷,仍然会形成带状组织.铁素体一珠光体带状组织的控制措施 从带状组织形成机理可知,控制带状组织形成的关键是在凝固过程尽量减少成分的不均匀导致的枝晶偏析及后续的轧制冷却过程抑制成分、组织的进一步偏析。只要控制好各区域的成分均匀,就使带状组织失去了形成的决定性的条件,另外在后续的控轧控冷过程控制先共析铁素体的析出量及先共析铁素体析出的均匀性,从而抑制带状组织的形成。带状组织可以通过冶炼和轧制两个生产工序加以控制,在冶炼过程中可采取的措施有:1)调整化学成分,在保证微合金钢性能的前提下,尽量降低C含量,因为C是钢中最容易引起成分偏析的元素。降低P、S含量,进行精炼处理,甚至真空处理降低杂质物含量,极大的抑制钢水凝固时的树枝晶发展。2)采用低过热度钢水浇注,钢液快速凝固,使低熔点杂质来不及聚集,从而减轻成分偏析,采用动态软压下或电磁搅拌等降低中心偏析程度[11]。

而在控轧控冷过程中可采取的措施有:1)降低终轧温度,会引起Ar3温度的升高,提高钢中的形变能而诱发先共析铁素体的形核,减小低锰带和高锰带的Ar3点温度差异,从而使得各变形带的先共析铁素体析出不同时性减小,降低或消除带状组织;终轧温度低,形核率较高,内部变形带增加,相应的铁素体形核率增加,这样在相变后由于晶间吸附了一定量的碳原子,会降低富锰带碳原子的富集,最终减轻了对富锰带发生铁素体转变的抑制作用。林大为等通过试验分析建立了相对铁素体晶粒尺寸与带状组织的带间距、带状密度的关系,表明采用适当的终轧温度,改变了相对晶粒尺寸而影响带状组织的形成。但是过低的终轧温度也会加重带状组织的形成。2)轧后加速冷却,加速相变过程,不给C原子充分扩散时间,使带状组织来不及形成,从而减轻带状组织的形成。研究表明,通过理论公式计算临界冷却速度及相应的试验验证,表明不同材料及不同的厚度规格对应着一个带状组织较轻的临界冷却速度。3)N b、Ti的碳、氮化物在高温奥氏体相中弥散析出,这些弥散析出的第二相质点为奥氏体向铁素体相变提供了条件,促进了铁素体的均匀形核。所以Nb、Ti微合金化钢相变过程中,在晶界和第二相质点处同时产生铁素体晶核,因而相变后无明显带状组织[11]。另外,对于钢板中出现的严重带状组织,通过后续的离线热处理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减弱或消除,采用的主要热处理工艺是高温长时间的退火。1.1高温扩散+正火

高温扩散+正火热处理工艺是比较常规的消除带状组织的工艺方法。高温扩散的实质是通过高温下长时间保温,使锻件中各合金元素扩散均匀,在随后的冷却再结晶过程中就不会形成铁素体一珠光体带状组织。高温扩散退火的加热温度T由式(1)确定,保温时间t由式(2)确定。钢材随炉冷到650~600℃,奥氏体分解完全后,出炉空冷。在600℃以下缓冷会出现脆性,使材料韧性降低,同时也影响炉子的利用率和热效率式中:Q是装炉量,t;T是加热温度,℃。

高温扩散退火后,工件容易被氧化;另外,由于在高温长时间保温,晶粒长大比较严重,要求进行一次正火处理来细化晶粒,正火加热温度一般为Ac3(或Accm以上30~50℃,通过适当时间保温后空冷。实际上钢厂很少对钢锭进行单独的扩散退火处理,大多是在锻轧前钢锭加热时,适当的延长保温时间,既达到扩散退火的目的,又简化了工序。1.2控轧、控冷工艺

控轧、控冷(TMCP)技术对减轻或消除带状组织具有明显的效果。钢中各相Ar3(或Arcm)不等是形成带状组织的先决条件,但轧后钢板带状组织是否出现取决于轧制条件和冷却条件旧。该工艺的关键参数包括开轧温度、终轧温度、奥氏体再结晶区压下率、轧后至卷取温度前冷却速度以及卷取温度等。终轧温度不同,将改变轧后奥氏体晶粒尺寸,故终轧温度对带状组织有显著影响[12]。1.3等温正火

等温正火工艺通过严格控制加热冷却过程中的冷却速度,可以抑制带状组织的产生。该工艺的原理为:将工件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以合适的方式快冷到珠光体转变区某一合适温度,并在此温度下保温,使不同零件和同一零件的不同部位温度均匀化。在该温度下均匀地完成铁素体+珠光体转变,随后在空气中冷却

第二篇:带状绿地作业要求

城市带状绿地规划设计任务书

为美化城市景观,改善城市生活质量,某城市(地方自选)拟对市区沿河地段逐步进行景观改造,本次计划建设的基地情况及方案规划设计具体要求如下:

一、基地概况:

本次列入改造的地段分别位于城市中心区边缘地带,基地位于河流与道路之间,用地狭长,相对比较完整(具体详见附图),且河道治理工作已经完成。

二、规划设计范围:

图上红线范围。

三、规划设计要求:

1.尽可能利用现状地形及周围环境条件,规划方案要做到既符合城市需求,同时又具有现实开发可行性,可操作性强;

2.滨河地段规划与道路绿化改造同时考虑;

3.功能合理、环境优美,并能够体现时代气息;

4.主题突出,风格明显,有文化品味;

5.能满足各类人群的休闲游憩活动的需求。

四、图纸内容与要求:

1.总平面图:1∶500,要求标注景观设施;

2.局部景点效果图:不少于5张;

3.功能分析平面图、交通分析平面图、景观视线分析平面图等(比例不做要求);

4.局部(不小于A3图幅)种植设计图1∶300;

5.规划设计说明(字数不限)和相应的规划技术指标;

6.图面要求:841mm*594mm绘图纸若干,表现手法不限,钢笔线条可徒手也可用工具。装订成册。

五、评分标准:(满分为100分)

1.环境构思与规划造型:20%2.使用功能与空间组合:20%

3.图面表现与文字表达:40%4.技术、经济与结构的合理性:10%

5.教师对方案的指导情况:10%

第三篇:带状地形测绘技术总结

金寨南路带状地形图测绘

测绘技术工作总结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 二〇一四年七月

金寨南路带状地形图测绘

测绘技术工作总结

项目负责:张伟 拟 编:李蕴飞 审 核:程上宾 总工程师:代志国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 二〇一四年七月

目 录

一 概述

二 作业的技术依据 三 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四 控制测量

五 1:1000比例尺地形图测量 六 成果资料的检查 七 结论与建议 八 成果资料提交

一、概述

为满足金寨南路拓宽改造工程设计及施工需要,受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甲方)的委托,我单位承担了金寨南路带状地形图的测绘任务,以下为本次测绘的技术总结。

1、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合肥市肥西县,交通较为便利。测量区域为上三路至新建206国道段,测区内道路地势起伏比较平缓,通视条件较好,测绘内容主要为道路、房屋、沟渠等,地形测量困难类别为建筑与工业区Ⅰ类。

2、投入的人员和仪器设备

(1)本工程投入人员共7人,其中测图组4人,控制组3人;其中助理工程师2人,技术员5人。

(2)NTS-362RL全站仪2台套(2″)。

(3)SOUTH-DL200电子水准仪1台套(1mm/KM)。

(4)南方S86-T GPS接收机3台套,平面等级精度为1㎝+1ppm,高程等级精度为2㎝+1ppm。

(5)计算机3台,打印机1台。

3、完成的任务情况(1)E级GPS测量

共施测一级GPS网一个,共计4点。(2)导线控制测量

测区共施测量导线8256米,导线控制点12个。(3)图根控制测量 测区利用南方S86-T移动RTK施测图根控制点。(4)1:1000地形图测量,施测带状地形图约为5.3KM。

二、作业的技术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2、《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4、《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5、与本工程有关的其它技术规定、协议及合同。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1、平面控制资料

测区附近有控制GPS点两个(详见下表)。平面坐标系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平面等级为Ⅳ级,高程系统为吴淞高程系,高程等级为四等三角高程。经实地踏勘和检校,点位保持完好无位移,可作为本测区控制起算使用,详见下表:

2、高程控制资料

测区附近有两个已知高程控制点,高程系统为吴淞高程系。高程等级为四等三角高程。

四、控制测量 系统的采用

1、平面坐标系统;平面坐标系统:1954北京坐标系;高程系统:吴淞高程系;本测区在已有控制点基础上布设一级GPS控制网一个;在起算点控制下,在测区范围内满足规范要求的布设G;

2、选点;点位要选定在通视良好,利于发展,地质坚实的地方,;观测前对仪器按“规范”有关要求进行检验,各项性能;观测技术要求;

3、计算;基线解算及网平差计算使用计算机,南方公司编制的G;B

1、平面坐标系统

平面坐标系统:1954北京坐标系。

2、高程系统 高程系统:吴淞高程系。A、首级GPS控制测量

本测区在已有控制点基础上布设一级GPS控制网一个,共4点。

1、布设 在起算点控制下,在测区范围内满足规范要求的布设GPS E级控制点。布设要求:

2、选点

点位要选定在通视良好,利于发展,地质坚实的地方,并埋设钢钉。GPS E级控制点名按控制英文control第一个大写字母统一编号,并编制了点位说明(点之记)。

观测前对仪器按“规范”有关要求进行检验,各项性能指标达到要求后方可用于作业。

观测技术要求

3、计算

基线解算及网平差计算使用计算机,南方公司编制的GPS数据处理程序进行计算,最后成果取至0.001米。B、一级测距导线测量

1、概述:以四等GPS点为起算点,在测区范围内布设一级导线网,进行平面控制加密测量。本工程共布设一级导线网一个。一级导线网观测水平角两测回,其余观测值与五等测距高程导线网同步。

测区一级导线点编号为C**。一级导线点在坚硬铺装地面,用钢钉嵌入地面,其顶部刻有“+”字叉,并用水泥固定。导线点埋设时,钢钉顶部不允许高出地面态多。在点位附近明显地物上,用红油漆标明点号。一级导线点编制了点位说明(点之记)。

4、平差计算及精度情况:一级导线网的观测数据在平差计算前皆经过严格的限差检查,经检查,各项限差均达到要求后才进行平差计算。一级导线网水平角各项限差按下表执行,其余限差与四、五等测距高程导线网一致。

平面坐标计算采用按方向严密条件平差。导线网条件方程按下式成: 方位角条件: ±βi+WiT=0 X坐标条件: [±(Yi-Y终)μβ i+CosTiμsi]+Wx=0 Y坐标条件: [±(X终-Xi)μβ+SinTiμsi]+Wy=0 经平差,一级导线网的各项精度指标均达到《规范》要求。且一级导线网各点经过南方S86-T移动RTK在时段良好的高精度状态下进行复核。

C、图根控制测量

1、本测区利用南方SOUTH国内第一款真正无线一体化的GNSSRTK产品,采取GPRS与固定IP工作方式进行图根控制施测。

2、图根控制点的布设以满足测图精度要求为原则,根据测图需要布设图根点。图根控制点用铁钉中心标志或在岩石和坚硬的水泥地上凿刻三角形和中心点标志。

3、图根控制点编号用A开头,如A1,A2,A3等。

4、测区利用南方S86-T移动RTK施测图根控制点时,用两个已知点中派河北(147)及五十埠(200)求取转换四参数,另外用已有控制点FX进行检校。

五、1:1000比例尺地形图测量

1、碎步点采集

野外碎步点采集利用极坐标法直接测取地物和地形点坐标并储存于全站仪内。

2、地形测量

按甲方指定施测范围我单位统计共完成约5.3KM带状地形图测绘,具体地形图测绘总结如下:

1、地形图表示了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

2、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房屋轮廓以墙基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注记层数。房屋逐个表示,临时性房屋舍去。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凹凸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小于0.6mm时,用直线连接。

3、自然形态的地貌用等高线表示,崩塌残烛地貌、坡、坎和其他特殊地貌用相应符号或用等高线配合符号表示。各种天然形成的人工形修筑的坡、坎,其坡度在70°以上时表示为陡坎,70°以下时表示为斜坡。斜坡在图上投影宽度小于2mm时,以陡坎符号表示。当坡、坎比高小于1/2基本等高距或在图上长度小于5mm时,不表示,当坡、坎密集时,作适当取舍。梯田坎坡顶及坡脚宽度在图上大于2mm时,实测坡脚。坡度在70°以下的石山和天然斜坡,用等高线或用等高线配合符号表示。独立石、土堆、坑穴、陡坎、斜坡、梯田坎、露岩地等在上下方分别测注高程或测注上(或下)方高程及量注比高。

4、植被在地形图上正确反映出植被的类别特征和范围分布。对耕地、园地实测范围,配置相应的符号表示。同一地段生长有多种植被时,按经济价值和数量适当取舍,符号配置不超过三种。田埂宽度在图上大于2mm的用双线表示,小于2mm的用单线表示。

5、各种名称注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准确注出。图上所有居民地、道路、山岭、沟谷、河流等自然地理名称,以及主要单位等名称,均进行调查核实注记于图上。

3、内业成图

(1)将野外采集的数据下载入计算机内。(2)数据编辑(3)碎步展点(4)根据展点利用CASS9.0手工在计算机上绘制与实地相符合的地形图。

六、成果资料的检查 1.作业小组对所测成果进行自查,确认无误后上交总工办检查。2.对成果质量检查的比例是:作业小组达到100%;总工办室内检查100%;室外按总面积不低于30%进行检查。

3.所有成果室内进行了100%检查。

4.所有成果我单位进行不低于总面积30%的实地对照检查。

七、结论与建议

我单位认为:金寨南路带状地形图测量的资料齐全,采用的技术先进,成果质量优良,资料齐全完整,内容详实,装订格式规范。成果准确可靠,控制布设合理,各级控制面积达到合同要求,可提交验收,成果资料可提供甲方使用。

八、成果资料提交

1、带状地形图电子版1份;

2、测绘技术总结电子档及纸质成果2份;

3、点之记电子档及纸质成果2份;

4、导线点成果表电子档及纸质成果2份;

第四篇:实验四 钢中带状组织、魏氏组织、游离渗碳体的组织观察与检验

实验四 钢中带状组织、魏氏组织、游离渗碳体的组织观察与检验

(验证性)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钢中带状组织组织的观察与检验。2.掌握钢中魏氏组织的观察与检验。3.掌握钢中游离渗碳体的观察与检验。

二、实验原理

1、带状组织的形成原因、危害及消除

经过完全退火的亚共析钢,它的显微组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通常,铁素体与珠光体按钢的含碳C量不同,按一定的比例以无规律的混合状态存在。然而,在实际的轧材中,与轧制方向平行的截面上往往会出现带状的铁素体和珠光体。这种组织在合金钢中最常见。铁素体和珠光体成带状出现的组织叫带状组织,也叫纤维组织。钢的带状组织由枝晶偏析引起的一次带状即原始带状,而固态相变产生的显微组织带状即二次带状,只有在一次带状的基础上才能形成二次带状。实际上,我们一般所观察到的带状组织系热加工后的冷却过程中高温奥氏体沿加工方向延伸的原始枝晶偏析基础上相变形成的二次带状。

带状组织的成因各不相同,但主要有以下2 种原因。

a)由成分偏析引起。由于钢液在铸锭结晶过程中选择性结晶形成的化学成分呈不均匀分布的枝晶组织,铸锭中的粗大枝晶在轧制时沿变形方向被拉长,并逐渐与变形方向一致,从而形成碳等元素的贫化带。当钢中含有硫等有害杂质时,由于硫化物凝固温度较低,凝固时多分布在枝晶间隙,压延时杂质沿压延方向伸长。钢中除C 以外的合金元素和杂质元素的带状偏析,是形成带状组织的原因。理论研究认为,P等元素提高铁素体的开始析出温度,Mn、Cr、Ni等元素降低铁素体的开始析出温度。由于P、Mn、Cr、Ni等元素在冶炼后沿轧制方向上的带状偏析,铁素体和珠光体在后序相变时形成带状,产生带状组织。当钢材冷至Ar3(冷却时奥氏体开始析出游离铁素体的温度)以下时,这些杂质就成为铁素体形核的核心使铁素体形态呈带状分布。当温度继续降低时,珠光体在余下的奥氏体区域中形成,也相应地成条状分布,形成了带状组织。成分偏析越严重,形成的带状组织也越严重。碳素钢带状组织的存在多数是由成分偏析引起。例如,若P元素成带状偏析,则在偏析区内铁素体的开始析出温度升高,铁素体首先在高P区成核长大。与此同时,C元素被排挤到大部分尚处于奥氏体状态的偏析区外侧的低P区,在此区富聚而转变成珠光体组织。结果,高P区转变成带状铁素体,低P区转变为带状珠光体。同理,Mn、Cr、Ni等元素降低铁素体的开始析出温度,其偏析区外侧的铁素体首先形核长大。C元素被排挤到铁素体析出温度比较低的、大部分尚处于奥氏体状态的偏析区内,在该区内富聚并转变为带状珠光体。

b)由热加工温度不当引起。热加工停锻温度(在停锻时锻件的瞬时温度)于二相区时(Ar1(冷却时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变的开始温度)和Ar3 之间),铁素体沿着金属流动方向从奥氏体中呈带状析出,尚未分解的奥氏体被割成带状,当冷却到Ar1 时带状奥氏体转化为带状珠光体。

一般来说:带状组织使钢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在垂直于轧制方向(即垂直于带状组织方向)的伸长率δ、断面收缩率ψ及冲击韧度αk降低。带状组织对钢的屈服点σs和抗拉强度σb影响不大。

带状组织的消除方法:铸造过程中控制钢水过热度、电磁搅拌等方式从坯料源头减轻或避免带状组织;锻造过程中控制始锻和终锻温度、扎后冷却速度和方式来减少免带状组织;锻后的带状组织可以用高温扩散退火后正火+回火的方法消除或减轻。但是,锻件氧化严重,氧化皮较厚,热处理成本较高。

2、魏氏组织的形成原因、危害及消除

当亚共析钢或者过共析钢在高温以较快的速度冷却时,先共析的铁素体或者渗碳体从奥氏体晶界上沿一定的晶面向晶内生长,呈针状析出。在光学显微镜下,先共析的铁素体或者渗碳体近似平行,呈羽毛或三角状,其间存在着珠光体组织,称为魏氏组织。生产中的魏氏组织大多为铁素体魏氏组织。魏氏组织常在焊接件、锻造后淬火及热处理中出现。

WF的基本形态特征有三种:

a)沿原奥氏体晶界上形核并优先长大的晶界析出相,即沿晶界析出的网状铁素体。b)由奥氏体晶界向晶内生长的针状铁素体魏氏组织,可分为一次魏氏铁素体针片和二次铁素体针片。

c)等轴的块状铁素体。

针状铁素体魏氏内往往有两种精细结构:一种是针内含有若干小块状亚晶,其取向有几度之差。另一种是针内有几条平行的亚针,亚针间的取向近乎平行。

魏氏组织形成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热处理温度较高,导致奥氏体晶粒粗大;二是冷却速度较快。如果奥氏体晶粒异常粗大,即使不大的冷速也可能形成魏氏组织,这种组织的塑性和韧性比较差,并且大部分魏氏组织的产生是由于此;如果奥氏体晶粒不是特别粗大,冷速比较快的时候也可能形成魏氏组织,但这种魏氏组织不会有什么害处,有文献记载低级别魏氏组织能够增强材料的冲击韧性。

魏氏体的危害:在正火中不允许出现,由于其铁素体的形态有异于正常的等轴状,在最终热处理会有增大变形的倾向。

消除的措施要从产生的原因上着手,一是控制热处理加热温度,二是控制冷速。

3、游离渗碳体的形成原因、危害及消除

低碳钢(如冷变形钢,是指可以在常温下用冲压或拉拔等冷变形的方法,以支撑某种机械零件或毛坯的钢材;分为冷冲压用钢和冷拉结构钢。)在退火温度较高或者坯料热轧后缓慢冷却后在晶粒内或者晶界上出现的颗粒状碳化物。游离渗碳体有A、B、C三种类别。A系列均匀分布,严重时趋于网状;B系列呈点状或者细小粒状,严重时趋于链状;C系列系列呈点状或者细小粒状,有变形方向取向。

一般认为:碳含量≤0.15 低碳退火钢板中的游离渗碳体主要是珠光体转变产物,其中也会有三次渗碳体的存在;而极低碳钢中的游离渗碳体就是三次渗碳体。

游离渗碳体的消除一般可以通过扩散退火消除。

4、参考标准:GB/T 13299-1991钢的显微组织评定方法

三、实验仪器及材料

1.实验仪器 XJG-05型卧式金相显微镜,4XC型金相显微镜

2.试验材料 低碳钢带状组织试样、低碳钢游离渗碳体试样、碳钢魏氏组织试样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分析低碳钢带状组织、魏氏组织、游离渗碳体的形态、成因、危害及消除办法;

2、画出钢的带状组织、魏氏组织和游离渗碳体的组织形态;

3、根据标准判断试样的带状组织、魏氏组织、游离渗碳体级别。

五、思考题

1、低碳钢中带状组织的形态与危害。

2、碳钢魏氏组织的形态与危害。

3、低碳钢游离渗碳体的形态与危害。

第五篇:同济大学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课程讲义5-带状景观规划设计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教案第五讲 带状景观规划设计刘滨谊 主编

1第五讲 带状景观规划设计

1景观感受形态

景观感受(II)

—景观视点、视域

景观感受(III)—景观轴线、视觉走廊

1.1景观感受的研究目标:研究人-景观互动:景观对人的作用,以及人对景观的作用。

1.2 景观感受研究的起点--视觉景观

1.3 景观感受的构成形态--景观的空间-场所-领域

1.4 景观感受空间的心理学解释

1.5 景观感受场所

1.6 景观感受领域(景域)

1.7 景观环境认知

1.8 景观感受的基本单元-视域景观轴线

2.1 景观轴线的形式

2.2 景观轴线的作用

2.3 景观轴线的构成带状景观之道路景观规划设计

3.1 道路景观构成模式与构成要素

3.1.1 道路景观构成模式

道路:道路线形的方向性、连续性及道路断面的形式、路面的材料色彩等景观、路面的材料色彩等景观元素,包括路面(供车行的交通路面)、道路边界(路缘石)、道路两侧的人行道、绿带等要素;

道路边界:可以是水体(如河川、海岸线等)、山体、建筑、广场、公园、植物或以上若干要素的组合体;

道路的景观区域:在一条道路上,可以形成特征不同的若干景观边界性区域。如近景区域、由全国首家专业针对考研快题设计与表现机构--@华元手绘整理提供

中景区域、远景区域。

道路节点:主要指道路的交叉路口、交通路线上的变化点、空间特征的视觉焦点(如广场、公园、雕塑等)。

3.1.2道路景观构成要素

与景观三元论相对应,城市道路景观同样也可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软质景观——自然的景物,如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天空等;

硬质景观——人造景物,如道路两侧的建筑物、道路铺装、墙体、栏杆、广告牌等景观构筑物;

人与文化,通常指在道路上活动着的人及其构成景观,包括行人的活动、节庆活动的开展、车辆的流动及与之相关的人文活动,此外还包括道路本身所包含的历史文化等。

3.2 研究其中人的活动

坐在车上运行的人;

路上步行和骑车的运动着的人;

坐在道路两边的静止的人。

3.3 道路景观视觉中的速度与空间尺度

关键问题:速度

车行的速度;

人行的速度;

通行的速度;

观赏的速度。

不同车速下辨认路边景物的最小距离

速度与空间尺度的关系

速度的不同引出了尺度的变化,这就要求道路景观的平面布局、立面设计、沿路植栽、树木的间距都会有所不同。对其综合的速度予以分解分析,分清主次。对应不同的速度,要有不同的景观尺度、不同的景观材料以及不同的规划设计方法。

全面的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应当:

一方面,需要全面考虑现代交通条件下各种速度的道路使用者的视觉特性;

另一方面,更需要根据道路的性质与功能,将道路分成若干个视觉等级,选择主导的道路使用者的视觉特性作为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的出发点。

3.4道路景观效果分析

安全性;

生态性;

可识别性;

可观赏性;

舒适性;

便利性。

教材:

刘滨谊著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二版)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

辅助教材:

刘滨谊等著,《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2

下载带状组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带状组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带状滨水公园空间设计分析论文5篇

    摘要:武汉生态艺术公园案例为依托,对于城市带状滨水公园的空间设计进行分析研究。从空间的构成要素、空间的类型及空间所具备的功能这3个方面进行探讨。关键词:带状公园;滨水景......

    龙山河带状公园二期房屋征收公示5篇

    关于龙山河带状公园二期改造工程国有土地上 房屋征收征求意见情况的公示根据国务院2011年1月21日颁布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务院令第590号)规定,市政府按照我......

    龙山河带状公园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原版)(共五则)

    龙山河带状公园二期改造工程 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协议甲方(征收部门): 乙方(被征收人): 住址:电话: 责任单位: 因城市建设,根据《肥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征收龙山河带状公园二期工程范围内国......

    组织

    施工组织设计 一、 施工组织机构及管理 (一) 编制依据 具体工程具体写入 (二) 工程概况 具体工程具体写入 (三) 施工准备 1. 现场准备 1.1 针对本工程施工现场的特点,为保证......

    关于组织2011

    关于组织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学生入学学科检测的通知全市各中学: 经研究,决定组织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学生入学学科检测。现将有要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检......

    中国华侨论坛永久会址暨海口东海岸带状旅游度假区项目策划书

    中国华侨论坛永久会址暨海口东海岸带状旅游度假区项目策划书(草案) 项目策划人:邢益珊 中国华侨论坛永久会址暨海口东海岸带状旅游度假区坐落于中国海南省海口市东海岸,占地近10......

    组织工作汇报

    围绕中心 开拓创新 着力提高组织工作服务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水平---合阳县组织工作汇报 中共合阳县委组织部 合阳县共有32个党(工)委,737个党(总)支部,17545名党员。近年来,我县以科......

    市场营销组织

    1.1企业营销组织的演变 企业内营销部门的构成是随着企业规模和营销业务量及范围的不断扩大经长期演进而来的。同时,企业经营观念的转变对营销部门的设置及在企业中地位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