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白鹅》读写结合教案
《白鹅》读写结合教案
年级:四年级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第13课 白鹅。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白鹅高傲的特点? 3.学生反馈。(板书脉络图:叫声、步态、吃相)
二、重点学习课文第5-7段 1.我们领教了白鹅独特的叫声,看到它从容傲慢的步态,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它吃起饭来是如何的与众不同?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描写白鹅吃相的是5-7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快速朗读5-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哪几个词最能总结白鹅吃饭的特点?(预设:三眼一板、一丝不苟)(板书:特点、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3.三眼一板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结合上下文理解。
4.结合同学们的解释:三眼一板是形容一个人说话、做事有分寸,有条理。在这里指的是白鹅吃饭非常有规律,永恒不变地坚持一种顺序。
5.那么白鹅吃饭时的三眼一板和一丝不苟体现在哪里?请同学们再次默读第5-7自然段。(预设: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6.这两句话都写了白鹅吃饭的什么?(过程/顺序)
三、学习按顺序描写活动的过程
1.作者用了哪三个词语把白鹅吃饭的顺序连接起来?(先、再、然后)2.这几个词就是我们通常表示活动先后顺序的连接词。(板书:连接词)
3.像这样的连接词还有哪些?(然后、接着、最后、之前、之后、首先、其次、结果等等。)4.作者在连接词的帮助下详细描写了白鹅吃饭的过程。其实有很多小动物吃东西的时候也很有趣。你观察过哪些动物吃东西的样子?它们是怎么吃的?请用上连接词说一说。
5.运用这些表示顺序的连接词,可以帮助我们把事情发生的经过描写得更有条理、更详细。
四、学习明贬实褒的写法
1.我们在吃饭的时候是怎么舒服怎么吃,但是这只白鹅这样的三眼一板,一丝不苟地遵循永恒的规律的吃法给作者什么样的感受?(预设: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
2.在这里你认为发笑是什么意思?(预设:嘲笑、搞笑、有意思、可笑、哭笑不得)3.作者笔下的白鹅执着得令作者发笑,你认为作者喜欢白鹅吗?(预设1:喜欢)
如果作者喜欢白鹅,那么明明我们看到的都是写白鹅不好的地方,这又怎么理解呢?(预设:作者表面上写白鹅不好的地方,实际上他还是很喜欢这只鹅的。)(预设2:不喜欢)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说不好的话,就是真的不喜欢它吗?(教师可以举生活中的例子去印证。)
4.其实这就是作者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看上去好像一直在说一些不好的话,但却是用说反话的形式表达对白鹅的喜爱或宠爱。像这样的表达方法,它有一个名字,叫做明贬实褒。5.其实不只是这一句,整篇文章中,作者在很多地方都使用了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同学们找一找。(预设1:好一个高傲的动物。)看到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请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这句话。可以说全文都是围绕着这句话来描写的。(全班读)
(预设2: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吠。)
厉声叫嚣、引吭大叫是怎么叫的?你能学习一下吗?这样的声音你喜欢吗?这样的声音真让人不舒服,请你根据白鹅的这个特点读一读这句话,读出它声音的特点来。
(预设3: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过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这样傲慢的鹅是怎么站的(怎么走的)?你来模仿一下?它傲慢到了一种什么程度?作者把它比喻成了谁?你有什么感受?(2)这样的一只鹅傲慢得连人都不放在眼里,真是好一只高傲的鹅啊!带这样的特点请你读一读这句话。
(预设4: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伺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伺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这句话给你什么感受?我们吃饭的时候都是自己吃,但这只鹅吃饭还需要人去伺候它,这真是一只“高傲”的动物啊,不过就算如此,作者也愿意伺候它,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体会鹅的高傲。
6.但是无论如何,不管这只鹅如何的傲慢,在作者的心里总是对它有满满的宠爱。现在让我们再次感受作者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请大家根据白鹅的性格特点读一读这几句话。出示句子: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相让,竟伸过颈子咬你一口。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
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
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伺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7.我们一起看看发生在生活中的例子,请大家运用明贬实褒的方法填一填。
我家有只 的小猫,每次都喜欢用爪子在墙壁上抓出一条条印子,我总是生气地对它说:“。”
五、写作迁移
现在请同学们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描写它吃饭的过程,注意要在你写的片段作文里使用表示顺序的连接词把过程写详细、写具体,并且要使用我们新学的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时间为8分钟。
五、教师点评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看到白鹅吃饭时的与众不同,学会使用表示顺序的连接词和明贬实褒的这种新的写作方法去描写其他动物的吃相。其实在生活中,动物们还有很多表现,我们还可以写一写它们的叫声,它们与人相处时的表现,甚至是它们玩耍嬉戏时的样子,这样我们笔下的动物形象就更完美了。
七、作业
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动物,具体写出动物的某些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第二篇:读写结合(本站推荐)
读写结合·课外观察——初中作文教学的体会
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始终是难点。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是要做好两件 事情:
一、课内读写、紧密结合;
二、培养课外观察、练笔习惯。这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课内读写,紧密结合
课内读写紧密结合,不是读什么,写什么,而是将初中新教材的阅读要求、写作要求融为一体,体会读的 同时酝酿写,写的同时加深读的体会。
作文教学中,往往容易出现的是另一种读写结合。新教材每单元阅读要求和写作要求是分前后两部分编排 的。一般情况处理,先讲完阅读部分,再指导写作部分,容易片面理解为读完就写,就是“读写结合”。这样,实际就造成读写脱节,学生在读的时候只管读,写的时候还不清楚要写什么,这样的作文势必带有很大的盲 目性。学生会感到作文难写,教师也感到作文难教,影响预期的作文效果。这种读写结合,只是表面形式上的 读写结合,而学生并没有从思维角度真正将二者结合。因此,导致了作文的“难”。
要突破作文的“难”,就要让学生从思维角度真正将二者结合起来。也就是课内读写紧密结合。一开始学 生接触新的单元时,就要把新教材中阅读、写作两部分要求让学生真正理解、融会贯通,在学生思想上把两方 面要求一致的知识点,带到整个的阅读、写作中,也就是说完成一篇有一定要求的作文,不是单靠两节作文课 完成的。这篇作文的思维,是一接触这个单元时,就已经酝酿在其中了。这个过程也就是说,把读、写两部分 要求,完全、统一地贯穿到读写的全过程。读写做到这样的紧密结合,作文才能成效显著。
下面以初中二册五单元为例,谈课内读写紧密结合的具体做法。1.了解、明确理论知识要点
初中新教材,三年有整体要求,每册有整体要求,除对这些知识应做必要了解外,学本单元首先要了解、领会本单元的阅读要求,写作要求。本单元第一部分阅读要求:掌握线索;体会记叙、描写怎样结合。第二部 分写作要求:在记叙中描写,要服从中心意思需要,做到恰如其分。然后再要求学生掌握本单元两部分要求相 同的知识点:记叙中描写。这一步的目的,让学生一开始学这个单元,思想上就明确,这个单元阅读、写作要 紧紧围绕“记叙中描写”这一要点。这就给学生在阅读之前就讲清了本单元作文要求的理论知识,学生在阅读 过程中,就已带着作文的问题思考了。2.具体感受课文,体会知识点
这一步是最重要的。因为学生仅仅是理论、概念的了解,还只是抽象的,通过这一步,学生才能把抽象的 东西感受具体、形象。这一步是消化、吸收重要的一步;是突破阅读要求,酝酿写作要求的关键点。3.再次总结知识点
这一步是在学生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具体课文感受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学生便会 对这一知识由陌生到熟悉,再上升到理论。学生通过这样反复的思维活动,对本单元的要求已经融会贯通,为 下一步完成作文,已奠定了成熟的思维基础。4.利用学会的知识,进行写作
二、培养课外观察,练笔的习惯
每篇作文都是心之声。作文教学,要训练学生眼中有物,心有所感,笔下才有物可写。因此,培养学生课 外观察、练笔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作文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必须使学生养成随处留意、观察,并通过自己所思所感,随时写下来的习惯。作文的实质离不开做人和生活。因此,课外练笔是将课内知识灵活 运用的极好机会,是课内外互为补充的好办法。
培养课外观察、练笔的方法:每周让学生练一篇课外随笔,每次评讲,表扬那些言之有物的好随笔。如学 生随笔有这样一些:《雨中的故事》、《街上的字》、《小青豆的愿望》、《春之盼》、《如何对待错误》、《保护鸟类》等篇目,单从题目看,也能看出题材多样、内容广泛。不妨我们再看一篇具体例文:《无人售票 车》„„我认为无人售票车是伴随着一个城市市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而诞生的。它是一个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 的标志之一。美、日、英等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在很早以前就采用了新颖的公交营运服务方式。其表现 为:公交车上不再设售票,而是由驾驶员一人开车监票,被称作公交车辆“一人运作”,即无人售票。
而在进入八十年代后,这种较先进服务方式才传入我国。深圳、广州、杭州、北京、上海等三十四个大中 城市已先后实行„„
从今年元月一日起,我市已有14、30、28、27、5路先后实行无人售票,17路也于三月一日起实行无人售票。虽然无人售票车显而易见,但它毕竟是新生事物,目前存在问题有三:
一、乘一站与终点票价一样;
二、上 下车不知规定乱上下,乘车环境没得到根本改善;
三、兑换零钱点极少,有人因无零钱只好放弃。但无论怎么 说,无人售票的出现是好的,它说明了我们乌鲁木齐人的文明程度在不断提高。我希望公交公司能不断改进不 足,也希望我们乌鲁木齐市民积极配合,使这一新事物不断蓬勃发展。
从以上例子,不难看出,学生一旦养成了观察、练笔的习惯,就会主动观察社会、关心社会,并会提出自 己的观点。持之以恒,学生会从思想、观察、选材、组材等方面得到迅速提高。
第三篇:鲸的读写结合教案
《鲸》读写结合教案
一、教材分析
《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做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准确的运用说明方法说明某一事物是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科学知识。
2.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三、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研读课文,领悟说明方法 1.课文介绍了鲸的哪些特点?
2.课文是怎样把鲸的这些特点介绍清楚的?
画出体现鲸特点的语句,品味分析说明鲸特点的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1)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这里作者运用比较的说明方法,将不熟悉的食物与熟悉的事物相比较,由象“很大”到鲸“比象大得多“,以此来说明鲸之庞大。这样写,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
(2)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他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这段话通过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叙述更加准确、清楚,使人对鲸是个庞然大物深信不疑。
(3)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
这里作者用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将鲸呼气时喷出来的气比喻成“花园里的喷泉“。使说明的事物形象具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二)总结写法
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可以通俗、生动、准确地对事物的特点做以说明,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三)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学完课文,相信同学们对鲸有了更为具体的了解。通过查资料,我们知道鲸有很多种。请大家一起观赏鲸家族中的部分成员,(课件出示各种鲸的图片)完成随文练笔作业。
(1)为海洋馆写一段关于鲸的解说词。(2)以“我不是鱼”为题写一篇短文。(3)以某一种类的鲸的口吻做一个自我介绍。2.运用今天学的说明方法介绍你喜欢的玩具或学习用品。
第四篇:读写结合总结
读写结合总结
张艳秋
本学期在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读写结合的校本教研。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需要培养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显然,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低年级怎样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起来呢?下面就谈谈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阅读教学中注重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新课标也要求低年级学生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且“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而理解并准确运用所学的词语是写话的基础。在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寻找读写结合点,根据词语的不同特点,来帮助学生理解、积累词语,发现课文字词和生活之间以及字词和文本之间的联系,巧妙地渗透写话的基础知识。
如在《小小竹排画中游》一文中出现有特点的词:“青青的”“白白的”“大大的”“宽宽的”。教学中我通过反复朗读来促进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语感。老师说;“你还知道白白的什么?”生回答: “白白的云”“白白的棉花”“白白的花”„„同学们一下子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许多词语,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孩子们说了很多,如:玩玩的小河,长长的马路„„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也有效地加强文字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再如《小松鼠找花生》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同学们掌握“格外”这个词语的用法,我在运用多媒体让同学们理解“一朵朵金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这句话的基础上问:“格外”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呀?孩子们很快说出了不同的词语:“很”、“十分”、“特别”„„我趁机点拨:“你们看,我们用换词的方法不仅知道了‘非常’的意思,还知道了与‘非常’意思相近的三个词语。”这样通过换词训练,就帮助学生积累了词语。
二、阅读中要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教材特点以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等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为同学写话实践提供仿写借鉴的对象,达到渗透作文指导的目的。
1、模仿型读写结合。
处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模仿能力强,我们可利用这个特点,精心选择易于模仿的课文片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话训练。
如: 《日月明》这是一篇识字课,它以儿歌的形式让学生识字,韵文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文章的意旨是对学生对会意字有所接触,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构字特点。在学习完课文后,我就趁热打铁,让学生模仿课文的格式编写一首。他们经过思考,学生很快就完成了:
土也地,口十叶。禾火秋,口斤听。西女要,木果棵。„„
《阳光》一课中有这么一个典型的句式:“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在理解这句话之后让学生模仿这个句式写()的(),因为有了阳光更()。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事物(动物、植物、人物)去说,充分感受阳光对人类的重要性。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有特点的儿歌,在教学第三句话时,我对学生进行拓展说的训练,还有哪些小动物也可以画竹叶,枫叶,梅花,月牙。学生写出了:“小鸟画竹叶,小猫画梅花,小鹅画枫叶,毛驴画月牙。”在了解了冬眠的动物后,又进行了拓展说的训练。我这样问:“还有哪些小动物不能来参加?”请你来问一问。学生问:“小熊为什么没参加?它在洞里睡着了。”„„最后,我给出各种动物及他们的脚印图片,让学生仿照课文写一首儿歌,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孩子们写起来也特别容易,基本上在10分钟内都能完成自编儿歌。
通过这样的读写结合,让学生运用刚从文中学到的某种语言形式,去转换、丰富、发展课文内容,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
2、想象型读写结合。低年级学生的想象比较丰富、独特,充满了创造色彩,充满了灵性。我们精心选择课文中那些高度概括抽象却与中心密切相关的词语,或是文本中的空白点,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读写结合,使之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以
便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1)抓住“空白”展开想象。
想象性的读写结合包括让学生补写文中省略的部分,也可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续写。教学《小松鼠找花生》一文,文中最后写到“花生是被谁摘走了呢?”这就为学生留下了一个疑问,也为学生留下了一个补白点。这时可以以《花生找到了》为题,让学生去续写课文,想想“小松鼠怎么找到花生,找到花生后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续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提供给他们想象的机会和空间,培养了他们丰富的想象能力和思维的灵动性,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喜爱。(2)抓住词语展开想象。
如教学《小熊住山洞》最后一个自然段,我紧紧抓住“感谢”这个词语,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展开想象,“有哪些小动物来感谢小熊一家?它们会对小熊一家说些什么?”。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围绕小熊一家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品质进行写话,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总之,在低年级的写话教学中,每一篇文章都是一座宝藏,都会给我们的读写结合带来很好的启发。我们要充分地利用教材,又要深入钻研教材,发挥好每篇文章在读写结合中的范本作用,从词语、句式、段落等层面对课文进行认真地挖掘和开发,才能精心选择语言训练的内容,让读写结合训练取得最大的成效。
第五篇:读写结合论文
读写结合,快乐写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逸于作文”,这些关于读书的名言皆道破了读与写的紧密联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而阅读也是作文构思创作的主要渠道。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读写同步,以读促写。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的确,多阅读,多积累,对于提高作文水平有重大意义,语文教材中的名篇佳作,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表达形式,对学生的语言规范具有引路的作用。
1、从读学写,积累语言素材
小学阶段是模仿的最佳时期,会模仿才有积累才有创造。低年级的课文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词汇,我们可以根据作文训练的需要,分类提取出一些词或词组让学生仿写,比如从课文中提取 “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让学生仿写类似带着数量词来写事物的词组,学生可仿写“一片片什么?一朵朵什么?一行行什么?„„”又比如从文中提取 “金灿灿的阳光”,让学生仿写类似带有颜色词来写事物的词组,“绿油油的什么?蓝莹莹的什么?红彤彤的什么?”或者仿写几个类似“雪白”“碧绿”这样的颜色词。教学中,还可以把课文里的好句子找出来让学生仿写,除了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排比句等修辞句子可以随时随地从课文中提取出来对学生进行仿写训练以外,总起句,过渡句等也是可以提取出来让学生仿写的,训练写总起句,往往可以同时训练写段。还有文章的开头段、结尾段,我们都可以在阅读教学时抽出十分钟给学生进行仿写训练。
2、从读学写,学会表达技能
除了积累语言,我们还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观察是作文的关 键步骤,无论什么体裁的文章都离不开观察。在教学中,教师必然教学生去观察什么,怎么观察,怎么抓住事物的特点观察。学生去观察描写身边的大自然,学生固然观察了,但是就不知道怎么写出来。这时候,教师就必须依托文本告知学生一些简单的表达方法。看看自己观察的哪些事物和课文里的相似,可以借来用。写清澈的河水时,可以借鉴《珍珠泉》的句子,写乡野的春天,可以借鉴《燕子》的句子和《咏柳》的描写。那些具有明显体裁特点的课文,教学时就要引导学生学习文本的表达顺序,状物的一般从物的不同方面来写,叙事的一般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掌握了方法,摸清了路子,学生才敢下水作文。只要让学生感觉到有样板可学,写起来不难,就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迅速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3、从读学写,提炼并积累情感。
文为心声,这是简单的道理,也是作文的原则和目的。学生的作文常常有“缺乏情感”、“感情空洞”、“感情粗糙”等方面的缺点,主要原因是他们对事物本身的认识程度肤浅,没有把自己融入到事物内部去,在作文的时候就出现“隔靴搔痒”抑或“无病呻吟”的情形。学生不是没有情感,他们的情感甚至比大人还丰富,只是教师没有调动和发掘出来,没有整理好。那么,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带领学生深入细致的体会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产生感情的共鸣,从而逐渐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在第六册语文课本中,第一组课文把我们带入了无限美好的大自然中,学生会沉浸在生机勃勃万紫千红的春天里,会闻到自然的气息,会听见自然界美妙的声响,那一幅幅动人的画卷唤起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的积极情感;在第二组课文里,一个个正反方面的例子,让学生的思想回到理性的高度上来,懂得了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刻道理。课文中的情感是学生情感的指引,用课文的情感来反问自己:人家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再进一步问:我的作文又为什么去写?学生读懂课文的情感后,在自己的作文里就自然注入个人的情感。最终,学生必然懂得:作文,其实就是为了表达一种感情,担负一种情感的责任。情感是作文的内在驱动力,有了它,作文才有深度。
二、读写结合,以写促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要落实此项目标,关键是让学生的一些疑惑和困难在主动的阅读中得到解答,树立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作的信心。
在习作中,当学生碰到词不达意,言辞单调乏味等困惑时,正是学生阅读的需求期。此时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能迅速促进读写的转化。如有学生在写“秋”的相关文章,碰到词语贫乏的情况时,教师及时提供描写落叶、果园、田野等的阅读材料,在“饥肠辘辘”中递来的美食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完全主动的吸取与储存,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表达形式无力的困惑。此时让学生借助读例文来进行迁移仿写,往往能使学生茅塞顿开,顺利成文。
文章不是无情物,写的过程是学生个性色彩的新认识、新思想的过程,是伴随学生情感体验的心理过程。如在写对父母的心里话时,学生往往会找不到感情的触发点,难以下笔,此时阅读关于母爱的习作,正好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求。
三、体验成功,自主读写。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在读写互促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让每 一位学生连续不断地体验读写的成功感,自豪感,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阅读写作成果的平台,使学生能够“情动于中”,“有话想说”,“有话能说”,自觉自动地视作文为需要,视作文为乐趣,真正达到自主作文。
1、制作“好书推介卡”。书读得多了,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适当布置一些富有创意、挑战性强的读书作业,学生会很感兴趣。
我让学生每月制作一次 “好书推介卡”,学生选择自己最欣赏、最喜爱的好书,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把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值得阅读的原因,以及部分精彩的语句的摘录,编写在带孔的卡片上,画上装饰性的花边图案,写上推荐人的姓名,在板报一角,供同学参阅,交流。每月评出“最佳推介奖”。这样大大激发学生的热情,推动读书活动的开展,为作文积累素材。
2、开展“佳作评选”活动。每个单元习作后,我都要在班上开展作文评点活动,同学们互相交换读作文。每单元评出八篇优秀习作,推荐给全班同学读,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主习作意识。
读与写是紧密结合的,读是接受信息,写是把接受过的信息加以运用。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巩固和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老师必须引导学生架起读与写的桥梁,构建读写平台,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一大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