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做好消化科级超职数配备干部的思考
关于做好消化科级超职数配备干部的思考
在职数范围内配备领导干部是干部工作必须遵守的一项纪律要求,但从“三超两乱”专项治理情况看,大部分地方因方方面面原因都存在超职数配备干部的情况。XX年中组部下发了《关于严禁超职数配备干部的通知》,列明时间表,要求尽快消化超职数配备干部,但由于前期积淀数量较大,且消化渠道偏窄,难以快速有效地消化超职数配备干部,本文就如何做好消化科级超职数配备干部做些简单思考,试图探寻出迅速消化的路子。
一、超职数配备干部形成原因分析
政策因素。一是军转安置。由于要求无条件接受军队转业干部,一般来讲县级每年都会安置几名副营职及以上转业军官。二是机构改革。历次机构改革中虽精简了职数,但改革时为保持稳定,一般政策要求暂维持现状,今后逐步过渡到规定的职数以内,逐年积累消化难度很大。三是结构性干部配备。上级对妇女干部、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等结构性干部配备都有明确要求,为达到结构配备要求,在领导职数已满的情况下,要求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让结构性干部先进入领导班子,这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超配。四是公开选拔。前些年,上级文件要求各县市区每年至 少都要统一组织一次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工作。在现有职位基本满员的情况下,公选的科级领导干部进入班子后产生挤占效应,必然导致部分单位超配。
工作因素。一是岗位需要。如机构改革后,上级对各单位业务型领导高度重视,还设置了“三总师”岗位,这些单位原有班子成员大多不具备任职资格,而省市对口部门又要求配齐,这也造成了部门单位的超配。如要求配备总会计师的单位,原班子中没有干部拥有会计师任职资格,不符合《总会计师条例》中的任职规定,只得从有资格的人选中提任。二是激励需要。原来的政策允许解决干部的职级待遇,为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以前解决了一部分干部的职级待遇。三是照顾需要。乡镇普遍经济待遇较低、工作生活环境较差,有许多干部在偏远山区乡镇一干就是十多年,这些干部中有的因年纪大了、身体差了等特殊困难请求组织上照顾调到县直单位,组织上从人性化角度考虑,为激励干部扎根条件艰苦地方工作,也向县直单位调整了一些领导干部,造成县直单位领导班子超配职数。
违规因素。一是违规党政分设。对事业单位党政分设问题,政策规定不是很明晰,部分还存在党政正职分设。二是违规设置领导职务名称。有些单位“三定”方案中没有设置纪检组长、工会主席、党委委员等职务,但为这些单位违规进行了配备。
二、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的危害
加重了财政负担。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不仅要多支出工资,还要多支出办公经费,无形中增加了许多开支,加大了行政成本。
扰乱了管理秩序。管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有效管理幅度,是指领导者能有效领导的直接下属的数量限度。管理层次越多,管理幅度越小;管理层次越少,管理幅度越大。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使领导干部有效管理幅度大幅降低,如有的单位由于领导职数过多,1个领导干部还分管不了1个股室,只好排名靠前的为主管,排名靠后的为协管。这样一来,在工作安排、协调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一件事因领导意见不统一,造成工作效率低下。这与和尚挑水的故事所表现的人多了反而没水喝了道理是一样的。
助长了腐败发生。“官比兵多,兵比枪多,枪比子弹多”是老百姓对腐败政府的形象比喻。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是中央明令禁止的一种行为,是一种权大于法的表现。机构滥设、职数失控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极易产生买官卖官的腐败现象。
三、消化超职数配备干部面临的主要困难
官位思想的作祟。传统“官”念难转变,“官贵民贱”、“以官职论英雄”等官本位思想依然根植于老百姓心中。加之在社会上还有“不到年龄不退休,不犯错误不下台”、“下 来就是犯错误,只有犯错误才下来”的误导,要把官员从官位上拉下来,更是难上加难。
安排出路的梗阻。要消化超职数配备干部就必需要有干部退出,但目前来看在不准按年龄划线后,退出领导职务只能采取担任非领导职务、改任同级非领导职务、直接免职、退休、离职分流等措施;而退出非领导职务则更是难上加难,按现行政策,只要不是从实职转任的相应职级干部都要按非领导职数统计的口径,非领导职务的消化只能待干部退休,通过时间来消化。
待遇保障的倒逼。目前,中国官员的经济待遇是按官位高低确定的。在其职,除了工资待遇外,还有职务消费的待遇,按理说职务消费应该是合理的,但“三公经费”管理不严、公开不够,却异化成官员个人收入的一部分。这种情况下,谁不再担任领导职务,就意味着收入水平的下降。
四、消化超职数配备干部的可行途径
科学配置核职数。加强组织部门与机构编制部门的沟通衔接,努力做到科学、及时核定职数。一是对未核机构或职数的单位,尽快启动机构和职数核定工作,并报请上级机构编制部门批复职数。二是优化职数核定,调整完善“三定”方案的科级领导职数设置,该减少的减少,该增加的增加,并报请上级机构编制部门重新批复职数,解决设置不合理问题。三是核定科级非领导职数。根据《综合管理类公务员非 领导职务设置管理办法》第十四条:“县级机关非领导职务设置,由县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提出具体方案,经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要求,县级组织部门提出具体设置方案,并呈请上级审批;在机构改革期间,把原分配到涉改单位的科级非领导职数集中起来,统筹管理。
严管入口控职数。实行“五个一律”规定严管职数:一律不超出核定的领导职数配备干部;一律不以“低职高配”等形式超机构规格提拔干部;一律不违反规定设置领导职务名称配备干部;一律不用职务和职级待遇奖励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提高干部职级待遇;一律不突破比例限额、超出规定范围,变相设置非领导职数配备干部。在整改消化任务未完成前,一般不再新配非领导职务;每批次调整干部必须消化超职数配备的干部,当次拟提拔的干部总数原则上不得超过已腾出同一层次职数的三分之一。各单位在超职数问题消化前,不得推荐呈报干部在本单位提拔任用;除落实结构性干部配备等刚性政策要求外,不研究为超职数单位新增配科级干部。
规范任职省职数。一是规范兼职过多问题。区分类别予以整改:1.因政策规定或工作需要,如处级领导兼任科级领导职务,或纪委常务副书记、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主任同时担任党组成员等职务的,在职数范围内按惯例予以保 留,需规范的,逐步规范到位;2.因上级要求或工作需要,有关人员兼任特定职务的,在职数范围内原则上兼任职务予以保留;3.因结构性配备或干部培养的需要,党外干部或年轻干部兼职的,在职数范围内予以保留。二是规范领导职务设置。县级组织部门根据“三定”方案及时修订县委管理干部职务名称表。县直单位经县委研究设置的党组,设党组书记1名;根据工作需要,原则上设党组副书记1名。党组成员一般为县管领导班子党员正、副职,纪检组组长和列入县管职务序列的政工室主任、党员“三总师”。今后,归口管理的副科级单位主要负责人等不安排为县直单位党组成员。对没有核定设置的职务[含党组副书记,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工会主席]通过调配规范来消化。
适当交流挪职数。坚持超职数单位的领导干部只出不进,领导班子成员职位出缺,原则上从超配单位的领导干部中择优选配,从而既有效控制增量,又加快消化超配干部的存量。县直单位超配领导干部或年轻班子成员可交流到乡镇任职。乡镇班子成员原则不进城,情况确有特殊的,只交流到平区或近郊乡镇。
科学竞争切职数。对存在违规党政分设的,旗帜鲜明地提出凭德才、凭实绩在现班子成员中产生党政正职“一肩挑”的人选。在具体操作中,坚持以落实上级精神为准绳,坚持凭德才、凭实绩用人的导向不动摇,坚持体现组织的人文关 怀,通过广泛宣传造氛围、全面考察评实绩、反复酝酿稳推进的办法来完成消化。
兑现考评腾职数。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实行日常考核、班子运行考核、单位绩效评估考核、述职测评考核、综合评价的“四考一综评”考核办法,将干部使用与综合考核结果直接挂钩,末位淘汰一批;加大对履职不力、工作业绩滞后干部的问责处理。
严明纪律消职数。从严监督管理干部队伍,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在整风肃纪、消淤化肿中消化职数。对违反干部作风要求、群众工作纪律、廉洁自律等规定,造成恶劣影响的,视情节予以调离岗位,引咎辞职或责令辞职,免职,降职;对因“黄赌毒”问题被各级政法部门查处,但未移送纪检监察部门的进行集中清理,按照有关纪律规定予以追责;进一步抓好干部队伍的权力自洁、自我净化,严厉查处各类违纪违规案件。
严格届期减职数。在县乡党委、人大、政府换届时,对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工作部门及县人民法院、检察院、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中年龄偏大,不能任满一届的,不再继续提名,保留其职级待遇。
自愿退出化职数。鼓励年龄偏大、任职较长或身体不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自愿申请退出领导班子,保留其职级待遇;鼓励符合公务员法规定提前退休条件的干部自愿申请提 前退休。
五、做好消化超职数配备干部工作的有关建议
深化教育引导,营造消化超职数配备干部工作环境。一是要常吹学习风。要将消化超职数配备干部的有关规定纳入到县委常委会、县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增强领导干部的职数观念,为顺利消化职数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二是要常念紧箍咒。当前,还存在着消化职数影响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新官不理旧账”,存在求稳畏难情绪等。要强化措施手段对这些思想顾虑,正确引导、及时纠正、坚决抵制。要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统一的步调,下定决心,不瞻前顾后,不等待观望,切实消化超职数配备干部。对整改落实思想上不重视、工作上不得力的地方和单位,要采取约谈责任人等方式,督促整改落实。要实行职数设置和配备向社会全面公开,让社会来监督;实行党委领头,纪检、组织、编制等部门协同作战,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的人和事一查到底、问责到底。
加强制度建设,管控消化超职数配备干部工作源头。一是合理设置领导职数。目前领导职数核定偏紧,且同样的单位在规模相似区县市“三定”中单位性质、职数核定也不尽一样,如经管局有的县是参管单位、有的是非参管事业单位,建议形成统一的领导职数核定政策,不搞一刀切,根据单位工作人员、管理幅度、社会发展情况等合理设置;乡镇的人 大副主席是否应为核定职数应予以明确。建议明确核定科级非领导职数的操作办法,要将科级非领导职数核定的审批权限、主管部门、具体程序形成规范。二是尽早执行职级与职务并行办法。要按照《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文件,尽早出台操作具体办法,以实施该制度为契机,做好职数消化调整工作。三是建议对消化职数应明确硬性措施。建议规范兼职,兼职问题,上级有许多要求,如县政府办主任兼职县政府党组成员等,这样的情况应统一规范,以消化部分兼职职数;建议明确措施,在政策层面出台具体的消化措施和途径,以便基层操作。如果通过任期制、竞争上岗等措施来消化,怎么操作、谁上谁下的标准等要具体明确,特别是对因军转安置、机构改革、任职年龄层层递减、结构性干部配备等政策原因造成的超配,要统一消化政策,以免因各区县市出台的消化政策不一,而引发矛盾。
第二篇:超职数配备干部专项治理
***********学校
多措并举加强超职数配备干部自查和整改
2014年10月,我校积极按照《关于开展按职数配备干部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对我校干部配备情况进行了自查统计,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充分认识解决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问题的重要性 加强领导班子职数管理,进一步解决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问题,是贯彻中组部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视频会议和全省干部监督工作会议精神,建设精干高效、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是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当前,我校领导班子职数管理总的情况是好的。造成干部超职数配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按照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的意识不强,认识不够,措施不力。
二、进一步解决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问题的具体措施
1、严格按照职数规定配备领导干部。从现在起,各部门不准出现新的超配领导干部现象,不允许擅自设立职位配备领导干部。除中央、省委允许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安排干部之外,凡没有空缺职位的单位和部门,不准再超配领导干部。
2、对领导干部兼职造成职数超配的,原则上免去领导干部兼任的职务。
3、对造成超职数配备的,采取提前退职、交流到缺职单位、保留原职级改任副职、改任非领导职务等措施,坚决消化分设职位。
4、对擅自增设领导职位造成超职数配备的,撤销增设的领导职位,有关领导干部要改任非领导职务或安排到缺职单位。
5、加大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力度。对不称职、不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分别采取离职分流、离职休养、改任非领导职务、调整岗位、待岗、降职、辞职、免职等不同办法,进行及时调整。
6、推进干部交流。根据干部的工作阅历、个人特点,按照有关规定,推进干部结构性交流。
7、改任非领导职务。对达到规定年龄的领导干部改任非领导职务。
8、严格落实退休制度。对达到规定退休年龄和因病不能正常工作、丧失工作能力的领导干部,及时办理退休和病退手续;鼓励干部提前退休,本人自愿提出申请,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办理提前退休手续。
三、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职数配备情况的监督
1、切实加强领导班子职数管理。对于违反规定超职数配备的领导干部,要尽快解决消化,力争两年内使领导班子成员恢复到职数限额以内。在解决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的同时,还要积极解决超职数配备的非领导职务干部。
2、加大对领导干部配备情况的督查力度。坚持对领导干部配备情况和解决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今后,在考察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时,要把执行机构编制规定、加强领导班子职数管理情况和消化解决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就领导干部职数配备情况,进行一次认真自查,掌握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的情况,制定消化解决的计划和措施,形成自查报告并上报市委组织部。
3、建立领导班子职数管理责任制。各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组织部门负责人是具体责任人,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对违反规定,超职数新配备领导干部的,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纠正违规作出的任职决定,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领导班子及有关领导干部两年内不得评先,主要领导干部不能提拔重用。对在解决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问题中,态度消极、措施不力、行动迟缓的,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第三篇:关于超职数配备干部的请示(样稿)
附件3:
关于超职数配备干部的请示(样稿)
XX组织人事部门干部监督机构(XX机构编制部门监督检查机构、XX公务员管理部门职位管理机构):
我单位XX部门因军转安置(或机构改革、换届等)原因,需要超领导(或非领导)职数配备XX名干部。妥否,请予答复。
附:
1、拟超配干部的主要理由;
2、申请单位的领导职数和非领导职数配备情况,以及拟超配干部所在部门(或单位)的职数核定和配备情况;
3、拟超配干部的基本情况(干部任免审批表、现实表现等)。
XX单位组织人事部门
年 月 日
第四篇:区委组织部科级干部职数配备情况工作汇报
区委组织部科级干部职数配备情况工作汇报
检查组X及各位领导:
首先,对各位领导到X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根据本次职数检查工作要求,我就全区科级干部的职数配备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以简要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X年以来,X区委坚持以《干部任用条例》为准绳,以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方式为重点,以强化干部监督为手段,以促进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为目标,严格按照省、市有关领导班子职数管理的规定要求,不断规范完善领导班子职数管理机制,促使了干部工作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一、科级干部配备整体情况
目前,我区共有党政群机关和部门X个,乡(镇)X个,区属事业单位X个。全区共有乡科级领导干部X人,其中:区直X人,乡(镇)X人。
截至目前,全区核定职数单位共核定科级领导职数X职,实际配备科级领导X职,缺配X职。其中,乡镇机关核定科级领导职数X职,实配X职,缺配X职;区直党政机关核定科级领导职数正职X职、副职X职,实配正职X职、副职X职,超配副职X职,缺配副职X职;区直机关内设机构及部门管理机构核定科级领导职数正职X职、副职X职,实配正职X职、副职X职,超配正职X职、副职X职,缺配正职X职、副职X职;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及其他企事业单位核定科级领导职数正职X职、副职X职,实配正职X职、副职X职,超配副职X职,缺配副职X职。总计,全区核定职数单位超配科级职数X职,缺配X职。
按照我区区直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单位“三定”方案中核定的科级领导职数X职计,全区可配备科级非领导职数X职,目前,我区实配科级非领导职数X职(不含到龄退二线人员)。
二、科级干部选拔任用情况
(一)明确导向,科学管理,逐步推进干部选任工作规范化
1、制定制度,严格干部任用程序。
X年以来,区委在坚持认真学习《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基础上,及时出台了《乡科级后备干部工作实施办法(试行)》,转发了《省委组织部关于在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集中调整中加强监督认真治理拉票行为的通知》和《市委组织部关于做好领导干部平时考察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关于干部选用监督工作的文件,为科学选人、正确用人提供了制度保证。在干部选拔任用的具体实施中,主要是把好五个环节:
一是严把“推荐关”。
把基层民主推荐作为选拔任用干部首要的、不可逾越的基础环节。二是严把“考察关”。在考察工作中,坚持从保证考察人员素质入手,不断改进考察方式和方法,确保考察质量。三是严把“酝酿关”。每次干部调整,都在民主推荐和考察的基础上,充分征求主管领导、纪委领导的意见,并在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层进行充分沟通酝酿。四是严把“报批关”。对酝酿成熟的人员调整方案,区委组织部严格按照报批备案制度和相关要求,在召开常委会研究之前,及时报市委组织部予以审批备案。五是严把“决定关”。在讨论决定任命干部时,区委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和《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守则》,不折不扣地坚持民主讨论、集体决策的原则。
2、完善内容,改进考察考核方法。
一是完善考核内容。
充实完善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内容指标,修订出台了《科级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办法》,确保考核内容体系完备,重点突出。二是改进考察方法。坚持扩大考核工作中的民主,不断扩大群众的参与权与知情权,重点是做到“两个结合”,即:差额考察与分类考察相结合。公开选拔过程中,同一职位考察多名对象,并由同一考察组实施,最终根据考察结果优中选优,提出考察使用建议。联合考察与社会监督相结合。从组织、纪检、人事等部门抽调人员组织考察组,并在考察中广泛征求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基层群众的意见。3、明确导向,健全干部选拔机制。
在干部的选拔使用上,区委明确用人导向,严格选人标准,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和群众公认原则,坚持从重大工作、重点工程、招商引资工作中选拔成绩突出的干部,为提高干部选拔质量,提升干部选拔公信度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注重学历,为高学历人才创造条件。在干部选任中,积极畅通高学历人才进步渠道,将X岁以下全日制本科学历层次干部作为优先提拔对象。二是注重年龄,为干部队伍注入活力。摒弃论资排辈、迁就照顾等陈旧观念,对优秀年轻干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任用,不断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水平。三是注重实绩,为能干事的干部搭建舞台。结合绩效考核制度,将业绩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优先条件,坚持以贡献看政绩,以政绩看才能,以才能用干部。四是注重经历,为年轻干部成长进步铺垫台阶。对有赴村任职、驻地招商、岗位锻炼经历的干部优先予以提拔重用。X年以来,在提拔使用的干部中,优秀年轻干部、招商引资有功人员就占到了X%以上。
(二)创新模式,扩大民主,积极探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新经验
去年X月份,区委根据十九大关于干部工作的新要求,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拿出X个正科、X个副科,共计X个科级空缺职位面向全区进行公开选拔,积极探索公选模式下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创新实践,收到了良好效果。这次公选,首先是选拔理念民主。从职位的筛选到资格条件的确定,都广泛征求了市委组织部和用人单位意见,区委两次召开常委会对公选方案进行集体讨论和完善。其次是选拔条件科学。规定X岁以下全日制本科学历层次科员可以破格报考正科级职位,同时,结合绩效考核制度,将绩效考核中取得的重大、重要业绩作为优先任用条件。其三是选拔机制新颖。邀请区纪委、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公选进行全程监督。
在选拔机制的创新上重点做到“四个结合”,即:公共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笔试分为公共知识和专业知识两部分,既考察考生的知识积累程度,又考察其对岗位的适应程度。个人演讲与临场答辩相结合。在演讲形式上,将施政措施作为演讲的必要内容,既考察了考生的口才和综合素质,又考验了思辩能力。“赛场竞马”与“伯乐相马”相结合。组织召开了各职位进入考察人员座谈会,区委全体常委及用人单位“一把手”集体与考察对象座谈,进行了二次临场面试,进一步增强了区委领导及用人单位对考生的了解,为常委会正确决策打下了坚实基础。民主推荐与集体研究相结合。考察中实行定向民主推荐,并将民主推荐结果向组织部部长办公会和区委常委会予以反馈,作为组织最后决策的可靠依据。
公选模式下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创新实践是我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又一次大胆创新。通过这次公选,在全区上下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提高了干部群众公信度,助推了干部勤学之风,为区委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发现人才、选拔人才提供了广阔的途径。
(三)转变方式,凝聚合力,不断提高干部监督工作实效
区委在干部监督工作中,坚持预防、监督、查处并重,并不断创新监督方式,把严格监督、严肃纪律贯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始终,有效防止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1、健全“五项制度”,拓宽干部监督渠道。一是职能部门干部信息通报制度。由区委组织部牵头,纪检(监察)、人事(编制)、审计、计生、公、检、法等有关职能部门,定期通报干部违法违纪情况,防止干部“带病上岗”。二是任前公示制度。坚持拟提拔干部任前公示,根据公示情况,决定办理拟提拔人员任职手续。三是电话网络举报制度。设立了“X”干部监督专用电话,开设了网络举报电子信箱,对反映的问题及时查处,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四是试用期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区委对新提拔委任的非选举产生的领导干部,实行为期一年的试用期,试用期满后,根据考核情况,决定是否办理正式任职手续。五是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按照上级关于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组织部委托区审计部门,在“逢离必审”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任中审计”,并始终把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目的,收到了良好效果。通过以上制度措施,X年以来,区委先后对X名新提拔的正副科级领导干部实行了为期一年的试用期制度,对X名公示期间群众反映有问题的拟提拔干部,经调查核实后,取消了任职资格。
2、实现“两个转变”,推进监督机制创新。一是监督方式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打破了干部监督工作相对封闭的格局,监督的途径由组织监督向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不断拓展,监督的范围从干部的工作圈向生活圈、社交圈延伸,形成全方位的监督体系,扫清监督“死角”,不留“空白地带”。二是监督理念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转变。即由事后处理纠正变为以防范为主的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由监督的“亡羊补牢”变为监督的“未雨绸缪”。这就要求在监督过程中,既要把握重点突出的原则,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一把手”的监督管理,又要把握整体合力的原则,坚持党内监督、政纪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多方联动,以形成整体合力效应。
三、干部职数管理情况
(一)强化意识,夯实职数管理基础
重点是强化四种意识:一是职数的法定意识。严格按照《公务员法》和《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强化编制职数的法制意识,依法对编制和职数进行管理。二是职数的效能意识。对每个职位的配备,既考虑班子的结构要求和协调搭配,又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整合班子的功能资源,形成精干高效的格局。三是职数的协调意识。凡涉及编制和职数的重大事项,均先要在组织、人事、编制、纪检、财政等部门内酝酿和征求意见,最后由编委会讨论研究决定。四是规范管理意识。区委组织部根据区编办制定的“三定”方案,严格领导职数管理,建立了职数管理台帐,同时,把编制职数与经费工资挂钩。每次人事调整后,组织人事部门以任命文件和调动审批手续为依据核定和套改工资,财政部门凭组织人事部门手续调整工资额和单位人头经费,从而使职数管理走上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严格把关,规范干部职数管理
一是实行领导职数审核把关制度,严把“入口”。
区委在每次调整干部时,都严格对照“三定”方案,在规定的职数内进行,并坚决做到“四不”,即:不擅自增设机构,不擅自设立岗位,不随意提高干部职级待遇,不超职数配备干部。通过严格的职数审核制度,切实从源头上控制职数的增加。二是建立领导职数规范管理制度,守好“关口”。区委组织部对全区各单位应配、已配、超配或空缺职数,进行定期自查统计,并建立健全了全区领导职数管理信息库,通过信息库的及时更新,时刻准确掌握各单位领导职数核定和配备情况,做到了职数管理底数清、情况明,为区委适时调配干部提供可靠依据。三是制定领导职数消化措施,畅通“出口”。对原有超职数配备的干部和乡镇机构改革、党委换届中富余的科级干部,在干部调整时,我们采取适时调、合理转、及时免的方式予以积极消化,取得了较好效果,原有超配富余的科级干部已消化达X%以上。
(三)职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上级组织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X区委在消化解决超职数配备干部上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个别区直单位还存在超职数的情况,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X年乡镇机构改革和X年乡镇党委换届中富余的科级干部安置后,尚未完全消化;二是X年X月区乡人大、政府换届以来,区委为保持科级干部队伍的稳定性,除对科级单位到龄的副职改任非领导职务外,基本未进行人事调整,这也是造成超配干部未能及时消化的主要原因;三是领导干部兼职占用了一定数量的职数。
(四)消化解决超职数的措施
下步,我们将结合干部调整,加大对超职配备干部的消化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在两年内将现有超职配备的干部予以消化。一是疏通渠道退下一批。对到退二线年龄及年龄偏大、身体状况较差、难以胜任领导职务的干部,按原职级改任非领导职务,逐步消化超配的领导干部。二是改善结构交流一批。在干部调整中,对超职单位的领导干部进行重点考察,在注重岗位结构和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区乡之间、行业之间、部门之间的逐步交流,把职数调整到规定的范围以内。三是结合实际免除一批。针对兼职领导干部的实际分工和工作情况,对不必要兼任的职务予以免除,切实为领导干部职务
“瘦身”,为职数管理减压。
总的来讲,X年以来,我区的干部工作在上级组织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在超职数的消化解决上取得了明显效果,但从整体上看,还存在着某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今后,我们将以这次市委检查指导工作为契机,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力争在两年内将超职数配备干部消化完毕。以上就是我区两年多来在科级干部选拔任用、领导职数管理工作方面的一些做法和探索,敬请各位领导给予批评指正!
第五篇:整治超职数配备干部自查报告
整治超职数配备干部自查报告
什么是超职数配备干部?为什么要整治呢?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整治超职数配备干部自查报告篇一
自超职数配备干部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淮北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摸清底数、严控增量、消化存量,所有超职数配备干部均已消化,提前一年完成整改任务。
一、市委重视,压实整改责任
市委书记多次在各类会议上强调,要按规定职数配备干部,强化消化整改,突出机制建设,坚决防止新产生超配干部。市委常委会先后两次对整改消化工
作进行研究部署。市委组织部将超配干部整改工作纳入干部工作的重点之一,部长亲自调度,多次召开推进会,督促超配单位整改,对消化进展缓慢的地方和单位主要负责人及时进行约谈。明确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为整改消化工作第一责任人,限定期限,压实责任。
二、调研分析,实行台账管理
全面分析每一个超配干部的超配原因,区别超配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整改方案和《整改计划表》,建立《超配干部整改消化进度台账》,做到量体裁衣。抓住干部日常调整、领导班子换届、职务职级并行、干部能上能下、贯彻党组《条例》等契机,拓展消化渠道,加大消化力度,实现精准整改。两年来,通过提拔或平级交流消化100人、免职消化18人、转任非领导职位消化21人、到龄退休消化16人、违纪免职消化2人、重新核定职数消化84人、其他方式消化4人。
三、严格把关,跟踪督促指导
实行周调度、月统计、季报告制度,每周通过电话方式了解各单位整改进度,要求主要负责人在整改消化进度表上签字,每月通过报表了解超配单位完成进度,每季度各单位汇报一次后期消化初步安排。严格执行预审制度,对超配单位的干部选拔任用方案从严预审,制定预审工作的请示、研究、审批等程序资料模板,规范预审程序。对提拔干部不配套消化超配干部的、超配单位新提拔干部的、以及形成新的超配干部的选任方案一律不予审批。
四、建章立制,强化长效机制
严格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纪实制度,实行干部选拔任用痕迹管理。把超配干部整改工作作为巡察、《条例》检查、一报告两评议等工作的重要内容从严从实抓好监督。将反映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纳入12380举报受理的重要内容,对违规超职数配备干部的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经查属实的,宣布无效,严肃追责。制定下发《关于印发
超职数配备干部整改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和《关于严禁违规新超职数配备干部的通知》,强调三个明确:明确纪律要求、明确主体责任、明确问责方式,确保三超两乱 问题不重现,不反弹。
整治超职数配备干部自查报告篇二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督促各地各单位严格按规定职数配备领导干部,20XX年1月,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和国家公务员局联合印发《关于严禁超职数配备干部的通知》,明确了对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开展专项整治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纪律要求。一年来,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认真严肃地开展整治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基本遏制了三超两乱(超职数配备干部、超机构规格提拔干部、超审批权限设置机构,擅自提高干部职级待遇、擅自设置职务名称)现象,各地各单位严格按职数配备干部的规矩意识明显增强。截至目前,全国超职数配备的4万
余名副处级以上领导职数中,已消化15800多名,完成近40%。
针对有的地方和单位职数管理比较混乱、底数不清等问题,全面摸清底数、明晰底账。一季度,各地各单位采取本级自查、重点抽查等方式,核查所辖地方和单位实际配备干部情况,并登记造册。二季度,中组部会同中央编办和国家公务员局,组织专门核查组,采取对账审核(主要是核对四本账,即组织人事部门的干部名册、机构编制部门和组织人事部门的职数核定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工资审核清单、财政部门的工资发放清单)和实地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地各单位自查情况逐一复查。据此,全面掌握了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33个市(地、州、盟),122个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超职数配备干部情况。
针对有的地方和单位机构编制纪律意识淡薄、顶风超配,或者以情况特殊为由打擦边球等问题,注重制度约束,严格控制增量。一是严明纪律。各地各单位坚决贯彻《通知》中关于未消化前不得新配备干部的要求,对各种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行为一律叫停,从源头上防止执行政策搞变通、打折扣。二是严格审核。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方案预审制度。在整改消化期内,有超配问题的市、县选拔任用干部时,要在动议后将工作方案报送上一级组织部门干部监督机构预审,凡是没有职数的一律不得提拔调整干部;已经超配的未消化前不得新配备干部,未经审批同意,一律不得履行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实行特殊情况配备干部事前报告制度,明确规定因军转安置、机构改革、换届等特殊情况确需超职数配备干部的,要书面报告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和机构编制部门审核把关。三是严厉查处。将整治超职数配备干部工作情况列为巡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市县党委书记离任检查、选人用人一报告两评议和主要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针对有的地方新人不理旧账拉长战线搞拖延的问题,建立整改工作责任机制,层层传导压力,逐步消化存量,确保按期完成整改任务。一是突出重点。要求各地各单位重点解决副处级以上领导职数超配问题。市县两级实行整改时限阶梯制度:即超配的副处级以上领导职数在2年内(2017年9月底前)完成整改任务;对超配的非领导职数和科级领导职数,由各省(区、市)、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组织人事部门结合实际确定整改时限,原则上不得超过3年(2017年9月底前)。二是实行整改消化责任制。明确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为整改消化第一责任人,组织人事、机构编制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对整改消化工作不力的,上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对未按计划完成整改消化任务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下一步,按照中央要求,中组部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不断巩固和扩大整
治工作成果,力争经过3年左右的时间,使三超两乱现象得到彻底根治,由恶性循环变为良性循环,让按职数配备干部、按规矩办事成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