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管理论文监狱监管安全论文:法治理念与监狱法治化

时间:2019-05-13 20:31: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监狱管理论文监狱监管安全论文:法治理念与监狱法治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监狱管理论文监狱监管安全论文:法治理念与监狱法治化》。

第一篇:监狱管理论文监狱监管安全论文:法治理念与监狱法治化

监狱管理论文监狱监管安全论文:

法治理念与监狱法治化

法治作为现代文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基本表征之一,已经普遍地为人们所接受,并逐步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意识形态。在当今高扬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旗帜的时候,监狱的活动同样置于法制的调整之中,依法治监、实现监狱工作法治化,是我国监狱行刑发展的必然选择。监狱既要惩治犯罪、保护社会,又要充分保障罪犯的合法权益;既要实施对犯罪人的惩罚,又要确立并贯彻改造罪犯的根本宗旨。实现上述目标需要从更高的理论角度和更为广阔的社会视野对监狱法治蕴含的价值及其实现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现代法治理念的内涵

法治首先“是一种观念,一种意识,一种视法为社会最高权威的理念和文化。”从西方法律精神和实践看,法治的理性化应当是法律对公民权利与自由的确认与保护,确立法律至上和法律权威的精神。因此,法治具有普遍性的特征。美国政治学家莱斯利•里普森非常明确地说:“如果一个国家不实行法治,人民就无法有效地保护自己,只能任凭掌权者任意摆布。当一个政府能不以讨论就制定或废止一项法律时;当一个公民被剥夺了为自己辩护的机会,不经审判就可以被投进监狱时;当一位法官只能在行政权力的恫吓和阴影中进行审判时;当一项法律在执行的过程中,就可以根据政治的需要或个人的好恶而随意变化时,专制、极权和暴政就会应运而生。”因此,法治的普遍性特征表明,法律的权威至高无上。

法治,西方称之为“法的统治”。法治构造了一种新的、比较理想的权威图景,这就是:治者遵守和服从法律既是他们得到被治者尊重和服从的前提,又是治者正当地、合法地运用国家权力强迫被治者接受统治和遵守法律的条件。就前者而言,治者自身尊严和威信的树立,离不开他们在遵守法律上的身先士卒和做出表率,损害法律的权威无异于损害他们自身的权威,因为正如罗伯斯庇尔所说:“公职人员所受的尊重,与其说由于他所掌握的权力,远不如说是由于他自己对于法律的尊重。”霍尔巴赫也曾说过:“最高统治者只要是依据公正的、有益的和必要的法律治政,臣民就不能认为自己不应该无条件地服从他。”法治国家统治权威的基础在于依靠理性建立的规则,这些反映了人们对由规则建立起来的统治权力的认同与服从,就是法律的权威。法律的统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追求目标。如韦伯所说:“人们已经习惯于把这种法律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称为‘法治社会’”。

现代意义的法治属于民主政治范畴,指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任何人和组织都必须遵守法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得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因此,要实现依法执政,从传统的“治民”向“治官”转变,让权力真正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法治理念, 以人为本,不断地完善法律,保障人权实现,实现民主,这样才能引导行为朝着预定的方向前进。

二、监狱法治的价值体现

监狱法治系指监狱法治、依法治监的过程、状态和结果,其精神在于实现正义、权利、秩序、文明等这些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监狱法治蕴含的精神是构建法治运作机制和实现依法治监的重要的和直接的价值理性基础。

监狱法治的状况和水平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进步程度,尤其是民主状况和法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监狱法治要与社会进步发展中的状况相适应,不可否认,监狱法治在整个国家社会法治化进程中往往总是处于相对滞后的情形之中。事实上,在迄今为止的历史发展中,监狱总是相对落后于国家、社会文明进步和民主法治的现实水平,监狱也因此往往成为社会变革和改良目标的“引爆点”。作为一个窗口,它从另一个侧面逆向映射着国家与社会文明进步和民主法治的程度。

监狱法治是国家刑罚权合理、有效行使,确保刑罚有效实现的重要保障。刑罚权是指国家依法享有的运用刑罚制裁手段惩治刑事违法犯罪的权力。它是国家权力在国内行使的最严厉形态和国家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基本手段。任何一项活动都讲究效益,行刑活动也不例外,行刑活动在充分体现法治精神下要注重刑罚经济的原则,以最少的刑罚资源投入,获得预防犯罪和改造罪犯的最佳效果。其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提高“改好率”,减少重新犯罪的比率,充分发挥刑罚控制和减少犯罪的效能;二是建立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使得刑罚能够得到准确、合法有效的运行。监狱法律对刑罚权的保障作用也体现在限制行刑中可能出现的过度、滥用和法外用刑等情况的发生。从一定意义上说,监狱法治的着重点应是规制国家行刑权。理由在于监狱的存在是为了满足国家用刑罚惩治犯罪、保护社会的需求,但这种功利的需求必须从合理性的角度予以约束。

三、监狱法治化的法治理念

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于1999年3月15日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监狱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依法执行刑罚与改造罪犯的职责。监狱工作必须纳人法治轨道。依法治监,既是监狱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具体体现,也是新时期提高监管改造工作水平和罪犯改造质量的重要保障。

(一)全面认识依法治监的涵义

社会主义法治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依法治监是监狱工作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重大举措。目前,一部分监狱人民警察对依法治监仍然存在种种认识上的误区。思想观念的转变是行为的先导。只有破除这些认识误区,准确、全面地认识依法治监的涵义.才能促讲监狱法治化进程。

第一,破除“依法治监”就是“依法治理犯人”的误区,确立“依法治监,重在治警,治警必先治长”的观念。犯人固然必须依法服刑,接受监管和改造。但是,把“依法治监”仅仅理解为“依法治理犯人”是片面的。所谓依法治监,即监狱民警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监狱事务,保证监狱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监狱工作的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的精髓是依法治权。同样,依法治监的关键是依法治警。因为监狱人民警察拥有法律赋予的权力,具体行使着管理监狱事务的职能。监狱人民警察代表着法律的威严和正义的力量,其形象如何对罪犯具有重要影响。事实表明,个别执法人员以权谋私的腐败现象,不仅削弱了犯人对社会制度和法律规范的认同,也严重挫伤了他们的改造积极性。尤其是个别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滥用职权,搞权钱交易,其恶劣影响,远比一般干警要大得多。何况法治重点要解决的是手中握有权力的人依法行使职权的问题。确保监狱各项工作制度化、法律化的关键是各级领导。因此,依法治监,既要依法治理犯人,更要重在治警,治警必先治长。各级领导依法办事是依法治监的关键。

第二,破除“依法治监主要是管教部门的事”的误区,确立“全体监狱人民警察都是依法治监的主体,都有依法治监的职责和任务”的观念。监狱工作的主业是依法执行刑罚和改造罪犯。但依法治监的范围涵盖监狱工作的方方面面,它包括监狱系统内部组织结构及其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教育、监管改造、组织生产、生活卫生、财务管理等。监管改造固然是依法治监最直接、最主要的内容,但队伍建设、组织生产等都是依法治监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譬如,监狱民警在组织犯人生产劳动过程中,还必须学习和遵守劳动法、经济合同法、环境保护法等一切相关的法律。因此,全体监狱民警都负有依法治监的职责和任务,这样才能保证监狱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促进监狱整体协调发展。

(二)健全监狱法律体系

逐步健全监狱法律体系,使监狱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是实现监狱工作法治化的前

提。

当前,在完善监狱法律体系,加快依法治监的进程中,需注意明确划分各级监狱机关对不同层次的立法权力定位问题。至少应当在三个层次上(部级、局级、监狱级)对监狱法制建设进行权力定位,纠正有些地区和单位在建章立制中存在的越权立规、随意解释国家法律法规、甚至擅自制定“土政策”来维护自己利益等做法。领导机关对下级部门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应进行审查,对明显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予以及时处理,该修改的修改,该废止的废止,以强化全国监狱刑罚执行的统一性、权威性和严肃性。

在监狱法治化进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监狱法律制度以及刑事法律体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这是因为制度功能的充分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该制度系统是否完善。“现代社会是具有高度整合性的有机系统,社会系统的整体功效并不是各个制度功效的简单相加,而是各制度功效共同作用形成的合力。因此,社会整体功效的高低,取决于各项制度的实行结果,能否相互适应以及适应程度。各项制度之间的相互适应表现为彼此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相互支持、相互调节。”从长远来看,我国应制定一部与《刑法》、《刑事诉讼法》相平行的刑事执行法,构成完整、系统的刑事法律体系,改变目前与司法、公安、法院等不同部门分别行使刑事执行权力的割裂状态。当然,这是一个长远的目标。从近期来看,可抓紧制订监狱法实施细则,对《监狱法》中与《刑法》、《刑事诉讼法》不相协调的内容应及时予以修订,逐步健全监狱法律体系。

(三)完善执法监督和制约机制

建立和健全监狱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固然是依法治监的前提性条件,而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就必须建立和完善监狱执法监督和制约机制,对权力的运行进行有效监督和制约,促进监狱人民警察的廉政建设,为执法公正提供制度上的保证。当前,完善监狱执法监督和制约机制的重点在于:

第一,推行狱务公开制度,提高监狱执法的透明度。狱务公开的内容主要包括:监狱民警的职权及义务;罪犯的合法权利和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对罪犯收押、申诉、控告、检举、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离监探亲等刑罚执行方面的有关规定和办事程序;狱政管理方面包括罪犯记分考核、行政奖惩、会见、生活、卫生等方面的规定等。狱务公开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一是通过媒体公布于众,并开通举报和监督电话;二是在监狱犯人家属会见场所设立狱务公开专栏,公布有关内容;三是建立监狱长接待罪犯家属日制度;四是在各监区和会见场所设立监狱长信箱;五是定期召开社会各界人士及罪犯家属座谈会和即将刑释等工作,形成职责明确、互相制约的执法运行体制。加强纪检、监察部门对执法的监督作用,形成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能够保障纪检监察部门强化对监狱执法工作行使监督和制约的职能。

提高民警执法水平是实现监狱法治的根本要求。监狱人民警察是监狱的执法主体,是依法治监的具体实践者,其执法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行刑活动的效益以及刑罚实现的效果。意大利著名犯罪学家菲利曾经说过:“就像好的法官执行一部不完善的法典比愚蠢的法官执行一部不朽的法典要好一样,一种有创建性而且协调的监狱制度如果没有相应的管理人员来执行也没有价值”。各级监狱机关要坚持不懈地培养监狱人民警察的法律意识,提高监狱人民警察的执法水平,改变在刑罚执行中不很规范、不很严格、不很准确的“盲点”、“漏洞”,营造以法论事、以法教人、以法育人的法治环境,把干警的一切行为纳入法制轨道,使执法工作由过去弹性较大、随机性较多的状况向规范性和程序性转变。

第二篇:监狱管理论文

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监狱体制改革进程中出现的历史新课题,直接关系到监狱的改革、发展与稳定。随着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的不断推进,健全监督机制、构建公正高效行刑环境,实现人力资源平衡互动,是支撑其体制改革的根本以及促进其向前推进的不竭动力。本文就监狱体制改革中的“人力资源”整合谈一些看法,旨在抛砖引玉,引起各级领导及同行的重视和关注。

一、监狱体制改革中人力资源整合的重要性和历史必然性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全额保障、监企分离、收支分开、规范运行”为核心内容的监狱体制改革正按计划进行。强化行刑职能、转移社会职能、分离经济职能,纯化监狱功能的重要措施是深化监狱工作改革,也是体现监狱本质属性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人力资源”是最活跃、最积极、最具主动性的生产要素,是推动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一)、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体制改革的新时期,实施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现代化文明监狱成果,推进监狱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也有利于依法治监,提高教育改造工作质量,促进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和社会化和提高监狱工作整体管理水平。

(二)、人力资源是监狱发展的最基本的组织保障

监狱职能、行刑目标和任务的实现,除了硬件设施以外,主要是依靠监狱的人力资源去执行,依赖于监狱人力资源的技能与潜能去完成。因此十分重视监狱人力资源的研究,认真分析队伍现状,明确工作目标,探索科学的激励机制,是我们必须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三)、目前监狱人力资源存在的诸多弊端

体制改革,实现监企分离引起的人员分流和身份置换,使传统监狱人力资源的配置、管理暴露出一些更为突出的问题:

⑴、目前监狱工作人员配置不合理,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一是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专业性要求不明确;二是工作职责太笼统,缺少分工;三是工作标准和要求难以界定,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太宽泛等。

⑵、监狱内部分配奖惩制度不合理、用人机制不健全、人员使用不科学、政策执行出现偏差、传统观念束缚以及工作环境制约等因素阻碍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影响了监狱功能的正常发挥。

⑶、现有民警综合素质适应不了新形势的变化:一是部分民警只停留在简单纯粹看守性的工作,而对如何矫治罪犯,解决教育改造中的深层次矛盾缺思路、少方法、没措施,致使教育改造工作质量一直上不去;二是部分民警责任意识不够强、缺乏敬业精神。面对社会上不同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待遇差异,造成心理失衡,产生了消极情绪,缺乏工作热情,以致到岗不到位、到位不尽责,严重阻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三是法治观念淡薄,缺少政治免疫力。在改造与反改造、腐蚀与反腐蚀的风口浪尖上,少数思想觉悟低、意志薄弱的监狱民警面对各种诱惑,逐渐丧失了各种警惕性,站错了位,徇私舞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严重损害监狱警察的形象。

⑷、监狱工作与社会断层,使得监狱人力资源在某种程度上缺少依托和保障。

二、体制改革中人力资源整合的基本思路

人力资源整合是监狱体制改革中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进行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以至形成公正高效的执法机制

(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与利用,构建资源整合体系

监狱体制改革必然非常突出监狱的专政职能和教育改造的核心功能,而核心功能的成功到位,关键因素是人才到位。在监狱工作实践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多维的人才观,盘活现有人力资源;既要重视有所成就的监狱民警,又要关注潜在的人才;既要重视优秀年轻民警,也要重视各个不同年龄层次的民警,发挥人才整体优势,逐步实现人才资源的配置,建立与民警贡献相适应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流动到监狱参与收益分配,通过肯定其贡献的市场价值来显化和肯定监狱民警的价值。

1、转变传统观念,合理分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新刑罚和法治文明必然要求监狱活动的规范化、专业化。按照现代监狱功能对监狱民警进行科学分类、合理分工是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监狱应当以开放的姿态与社会广泛融合,创造条件让社会团体和公众广泛参与监狱活动,逐步形成由高素质监狱人民警察、监狱机关雇员和社会工作者相结合的教育改造专业队伍。具体地说一是监狱人民警察,负责监管安全、教育改造、罪犯刑罚的执行的相关工作和罪犯的待遇保障,纳入现行公务员制度管理。二是监狱机关雇员,借鉴政府雇员制,按照市场化契约化的概念和做法吸收教育学、精神学、心理学、犯罪学、医学等专业领域和行业的优秀人才为监狱机关服务,从事罪犯教育、心理矫治、思想转化、医疗服务等技术性服务。监狱机关雇员不占用行政编制,不具有行政职务,不行使行政权利,但可享受与公务员同等的休假、工伤、抚恤等福利待遇。监狱机关雇员对原来所处的环境领域有着深刻的了解,又求真务实,会把大量的社会信息、技术知识和学术成果带进监狱工作中,既打破了监狱警察为主导的“大公务员机关”模式,又降低了监狱管理成本,提高了教育改造水平,解决了监狱工作人员能进不能出、终身制和不能合理流动的弊病。三是社会工作者,以制度化、系统化的形式规范非政府民间力量参与监狱工作,突破现有社会帮教的可为、可不为、不可为三者界限模糊的状况,并注重由单一的思想教育“看望型”、“安慰型”向给罪犯送知识技术和思想教育并重转变,由单方孤立的社会帮教向社会各阶层各部门多方参与型转变。、健全用人机制,科学管理,激发人力资源内动力

在体制改革中要彻底改变一些束缚监狱人力资源的传统观念,有效革除用人机制中的弊病,注重调查研究,适应形势,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实践中把握几点:⑴、不断创新和完善适宜于人才成长的环境,设法建立本单位内部科学分工和公正评价机制,为民警提供一个适合成长并充满希望的平台,鼓励监狱民警参与与监狱形象和任务有关的个人目标的设定。⑵、改进干部人事管理体制,理顺奖励升迁机制,实现动态管理机制,用人力资源的一般规律来规范人才选拔工作,实现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化;扩大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规范任前公示制和任职试用期制,同时从根本上打破干部工作神秘化、封闭式运作的做法,改变由少数人中选少数人的状况,逐步扩大民主,依靠群众选贤任能。⑶、建立健全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制度,加大调整不称职干部的力度,严格淘汰机制,把人才的“出口”打开,“公务员铁饭碗”,其弊端显而易见,平庸者能够在公务员队伍谋得一个职位,就等于找到了一张长期饭票,逐月领取“饭票”,不利于竞争。⑷、根据“彼得原理”,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实践中要彻底改变根深蒂固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把部分民警晋升到不称职的岗位上的管理理念。目前在监狱基层,优秀民警通过晋升提拔而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剩下的一批多是年老体弱或者升迁无望导致监狱基层一线执法水平的低循环徘徊。因此,应十分注重对基层民警的培养和提拔,将这些民警安排到可以胜任的岗位,并通过制度创新将竞争和激励机制不断引入,注重培养具有较强潜力的接班人,保证及时补充基层的新鲜血液,在人力资源上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潜力。⑸妥善处理新老更替问题。①现实中,在基层一线的监狱人民警察,一旦没有得到职务的晋升,面临的现实问题就是在50岁左右(有的单位甚至是45岁左右)退居二线养老,而这种年龄,对于绝大多数监狱人民警察来说,正是干事业的大好时光,但由于许多单位有了这种政策,就使许多基层一线的监狱民警一过40岁,就感到“船到码头,车到站”,丧失了继续奋进的信心,因此要适当延伸老民警的工作舞台。②为了优化年龄、知识、性格等结构,加快新老更替,因此建议把这些退下来的民警尽量向监狱管理中的入监、出监两头倾斜,随着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趋势的不断加强,这两个岗位的工作成了刑罚执行关键性环节,但工作量较之其它平时行刑过程相对轻松。这既可以使老同志发挥经验丰富的优势,突出行刑的“两头”工作,又能够激发工作热情,使其更好地实现其身价值。⑹、在民警的使用上尝试监区党支部对基层民警优势特长的二次分配,设立若干较少、职能较强的岗位,面向基层民警开展竞聘,把交流轮岗、竞聘上岗意识渗透到基层每个民警。

(二)、创新理念,强化教育培训,推动资源长效发展

在改革中要求结合行刑模式和发展趋势,深化人力资源的思路创新,突出教育培训,与时俱进地抓好队伍建设,从法律上和财政预算上强化并分期、分批切实组织好基本素质培训、业务培训、警衔晋升培训、知识更新培训、交叉培训为主要形式的干警轮训,并把培训的立足点从封闭的环境转向到社会上接受培训,把培训重点从准军事化、监管安全、法律法规为导向转向人文技能为导向(能够理解人类的行为、动机、成长和发展的复杂性的监狱民警将会是最成功的教育改造能手)。⑴通过培训必须达到监狱民警对时代要求的变化要敏感并有积极回应的目的,使其更好地面对日益严峻的来自于适应时代变化需要的监狱工作的挑战;⑵委派条件合格的监狱民警到地方大学学习,开展与其他部门间的参观、交流,组织人员出国考察,甚至是到外国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比较研究,熟悉世界其他监狱管理的最新发展成果,吸取先进经验,适应押犯形势和体制改革要求。(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继结合,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当前行刑社会化、开放处遇制等一些新理论运用越来越频繁。在实践中“重具体事务,轻理论研究以及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日趋明显,在监狱系统并没有形成一支能够与监狱实践紧密联系的监狱理论研究力量和研究机构,对研究人员的安排多半带有安置的性质,监狱班子成员也鲜见有监狱理论研究出身的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因此,平时要多举办讲习班、多开展经验交流会或者论文(或理论)研讨会,倡导监狱民警尤其是监狱管理人员重视理论研究、创新,运用科学的理论、思维和方法,研究和把握监狱工作规律。

(三)、依法治监,健全监督机制,构建公正高效行刑环境

体制改革后的监狱内部设立的纪检、监察等机构并未从监狱分离出来,在同级党委领导下,行刑执法权、行刑监督权集中于某个行政部门,难以从监狱的影响力中解放出来,因此在实践中必须规范人力资源的执法环境:(1)、要求公正执法水平不断提高,监狱建章立制、规范制度,监狱逐步实现程序化、标准化管理;(2)、要求依法治监理念进一步落实,职业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公正、文明执法成为自觉行动;(3)、监狱多渠道、全方位地执法监督,在进一步完善我国监所检察制度的基础上,成立专门的监狱视察委员会进行行刑监督以及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其他社会团体以及新闻舆论参与监督,尤其要邀请人民群众参加监督。

(四)、面向社会,实现平衡互动,打造资源共享社会格局

利用体制改革的契机让监狱从神秘、封闭、孤立的境地中走出来,监狱应当积极向社区、团体、学校做演讲,介绍情况,组织民警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组织社区矫正、教育改造、狱政管理、狱内活动等展览,鼓励文学创作力量深入监狱体验、挖掘题材,以期改变公众对监狱的看法,并在其心目中形成良好的印象;积极宣传监狱工作和改造成果,提高监狱透明度,建立一支关心、理解和支持监狱工作的基本力量,利用当地电视台、报社等主流媒体进行新闻报道或者设立如“忏悔录”、“监狱生活”、“狱警手记”等专栏,在广播电台开办如“大墙内的声音”等直播节目,既扩大监狱人民警察的社会影响力和树立执法形象,又配合社会的法制教育,使监狱工作与社会进步同步发展。

在体制改革时期,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监狱民警社会地位、政治待遇、工作条件、工资待遇、生活福利并通过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建议通过立法提高监狱工作人员的法律地位,明确监狱工作人员的待遇、权利问题,增加实质性内容,建立有效的法律保障机制,切实提高监狱的政治待遇;①在行政管理体制上,可以借鉴英国内务大臣直接管理监狱,并每年向国会报告监狱工作的管理模式。在我国,每年一次的全国人大开会期间,只有最高人民法院和检察院向大会报告工作,却没有监狱的声音,因此,司法部也应该每年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汇报监狱工作,有利于监狱引起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②对监狱机构和级别进行适当的调整,目前一些市属监狱享受副厅级别与省属监狱反差太大,因此建议把部分押犯在万人以上的大型监狱下设的监区调整为分监狱,按副处级配置,既适应押犯规模,又适应提高监狱政治待遇,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③突破民警交流范围,实现监狱领导与地方领导的双向交流,特别是要定期安排一定数量的干部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

张扬和实践现代精神,注重监狱民警的情商培养,是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长期从事基层一线工作的监狱民警,生活圈子狭窄产生孤单寂寞和厌烦的心理,复杂多变的狱情导致紧张的心理,罪犯抗改和违规又使产生焦虑畏惧心理。因此,要十分关心监狱民警的心理健康,关心其精神存在,关心其生活、家庭,体现警察队伍的“人性化”建设;其次,与时俱进,张扬和实践“权利、法治、公正、平等、效率、文明”的现代精神,以此来提高监狱民警的满意度、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三是注重情商培养,关注民警情绪宣泄,提高自控力、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和挫折承受力以及对他人的理解和宽容,重视非理性因素的长期积淀,促进人力资源全面、和谐发展。

第三篇:监狱论文

教育改造是改造罪犯的重要手段之一,教育改造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罪犯思想转化的程度。随着形势的发展,监狱越来越凸现出教育改造工作的主业位置。然而,在这项工作上,我们还很难有所突破,主要原因是我们陷入了一些困境。传统有效的教育改造方式方法,教育内容等等,有些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施展不开。因此,教育改造工作改革已是迫在眉睫的事了,只有改革,才能开创教育改造工作新局面。

一、当前教育改造工作困境分析

㈠教育内容空泛的困境。思想教育内容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教材,也缺乏对人性回归的引导以及思想净化方面的辅导。文化教育缺乏系统的、适合成年罪犯的教材,也无法开展。技术教育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其实践性也不是很强,出监教育也缺乏相应教材,而且缺乏就业指导方面的培训。

㈡从教人员缺乏的困境。监狱教育改造工作,从教人员以警察为主。推行警察直接管理之后,大大的增加了警察的工作量。目前,基层警察肩负着狱内看守、日常管理、教育改造、生产管理四大任务,每项任务都十分繁重,加上我监警察上班路途较远,上班后,日常事务已是相当繁忙,很难再分出精力搞教育,即使搞了,也被其他工作弱化了。并且,教育也缺乏连贯性,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难保证教育的质量。

㈢从教人员实施教育水平不高的困境。尽管我监警察整体素质较高,人才济济,但是,实施教育的水平却参差不齐,或者说,有些人不适宜从事教育工作。教育的专业性较强,很讲究方式方法,倘若方法不对,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㈣罪犯拒绝接受教育的困境。罪犯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甚至心理扭曲,他们对警察的教育,不但不予接受,甚至存有逆反心理,经常不服管教。这种情况下的教育,不要说效果、质量,能够顺利完成教育课目已经就不错了。

㈤教育评估体系缺失的困境。监狱的教育效果应该怎么评估,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假如评估仅限于台帐、警察背“四知道”以及违纪率等,则肯定会出现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的弊端。相比于劳动生产,教育改造在很大程度上难以量化,缺乏对罪犯受教育情况进行科学评估的考核体系。

㈥分类教育不切实际的困境。分类教育不仅教材缺乏,分类也不尽合理,分类编班困难重重,分类教育难以实施,实施意义也不大。

以上所述困境,制约着教育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尤其从教人员陷入的困境以及罪犯拒绝接受教育的困境,是整个教育改造工作困境的关键矛盾,如果解决了这个矛盾,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教育改造工作也就容易上台阶,出成果。

二、教育改造走出困境的思考

㈠教育自成体系,走专业化之路 古人曰:“杂而不专,弗成大器”。教育本身是一个比较大的工程,要出成果,必须自成体系,走专业化道路。马克思说过,社会发展越是进步,其社会分工必然越细。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警察都是“万金油”,样样懂,就没一样精通,结果各项工作都乏善可陈,更不要说什么成果了。其实,搞教育的警察应该从繁重的狱内看守、日常管理、生产管理的任务中分离出来专职专责。尤其思想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辛的工作,罪犯的思想只有得到转化,才能够接受改造,而思想转化的过程是一种“蜕变”,它很难自我完成,必须是通过帮助,通过教育,或者是有所感悟、有所触动,才能实现。至于文化教育、技术教育更是需要专业教育的指导,才能够让罪犯提高文化水平,掌握一技之长。对于分类教育来说,只能通过专门的研究,科学的分类,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够起作用,如果太过简单空泛,恐怕还会起相反作用(譬如罪犯通过私下交流,犯罪手段会更加高明,更加残忍),没改造好的罪犯释放后,其潜在的社会危害性更令人担忧。出监教育的侧重点应在于就业指导的培训。另外,人各有专长,精力各有所限,能力也各有侧重,如果干非所长,就好比是让李逵去绣花,林黛玉去玩斧头一样荒唐可笑。因此说,走专业化之路是十分必要的,懂教育的让他专职搞教育,别的不用他管;懂管理的让他专职搞管理,别的不用他教;懂生产的让他搞生产,再把狱内看守也分离出来,大家各司其职,分工合作。那么,教育也就容易出成果了。

㈡动用社会资源,解决警察不足的矛盾,走社会化教育之路

监狱其实大可不必自我封闭起来,神神秘秘的与社会隔绝。人是社会的人,这是人的社会性,人只有融入社会,才能够完整,才能够健康。我国监狱是改造罪犯的场所,更要融入社会,让社会了解监狱,帮助监狱,这样,才能让监狱健康发展,让警察健康工作,让罪犯健康改造。

在现实工作当中,警力不足是当前教育工作中的一个矛盾,我们可以通过动用社会资源,走社会化教育之路来解决这个矛盾,前文讲到,监狱要融入社会,教育要专业化,那么搞社会化教育更有其必要性,我们通常实施的政治教育,人生观、世界观、金钱观等等的思想教育以及文化教育,技术教育都可以与社会有关机构联办进行(目前,监狱教育部门正在开展)。在出监教育期间,可以和劳动部门合办招聘会。监狱文化建设可以寻求社会文化界协助,法律咨询与教育可以寻求普法教育部门协助,心理咨询、心理矫治可以邀请心理治疗专家坐诊。凡此种种,社会资源广泛存在,我们若不加以利用,就是白白的浪费。

㈢成立教育科研中心,专门研究开发教材以及研究解决教育难题

前文所述,我们面临教育内容空泛化的困境,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教材。思想教育出现难题的时候缺乏相应的指导,往往凭经验解决,一旦经验不足,则可能把事情越弄越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有一个教育科研中心,专门研究开发教材,研究解决教育难题,甚至可以研究预测各种可能出现的危机,施行危机干预,防患于未然(譬如对于自杀危机的干预,对自杀对象的教育等等)。

科研中心可以是专家指导下的非常设机构,由专职教育警察组成,定期或不定期的搞科研活动,为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并可以着力研究出适合监狱实际的教育成果评估体系,研究对罪犯接受教育情况的考核评估体系等等。㈣着力提高警察专业水平,分批送警察到大专院校培训

我们的警察长期战斗在围墙内,各种知识很难得到及时的更新,即使水平再高,也会有知识陈旧的时候。俗话说“江郎亦有才尽时”,一旦江郎才尽,教育工作就很难再发展,很难有新办法去解决新问题。只有不断提高警察的专业水平,才能更好的解决各种专业问题,尤其是教育改造专业问题。因此,很有必要经常性地组织警察到外面参观学习,组织警察到有关大专院校进行各种相关专业的培训,不断优化警察的知识结构,提高警察的管理能力和教育水平。

㈤心理矫正走专业化道路,独立于教育而成为第四改造手段

目前,很多监狱都在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矫治活动,并且把它纳入教育改造的一个内容。从现实来看,活动虽多,成果有限,依然存在那么多有心理障碍的罪犯拒绝接受教育。笔者认为其主要是我们对心理矫治的定位不准所致,心理矫治应该独立于教育改造,列为第四个改造手段。

首先,心理矫治有别于通常的做思想工作。它是针对有心理疾病的罪犯进行的治疗行为,对于没有心理疾病的罪犯,完全没必要矫治。而思想工作是针对罪犯存在的思想问题进行的教育工作,思想问题是人人都会有的问题,因此,思想工作的对象是全体罪犯,它有普遍性、全面性甚至是公开性的特点,心理矫治的对象是个别有心理疾病的罪犯,他的特点是个别性、单一性、还有私隐性。

其次,心理矫治专业性较强。从业人员仅有心理学知识是不够的,同时应该具备医疗知识,药理知识。从业的心理医生,首先应该是医生,然后才是心理医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却没必要是医生,绝多数警察都能信任。

最后,罪犯如患有心理疾病,思想教育工作会显得苍白无力。罪犯患有心理疾病时是拒绝接受教育的,有些罪犯尽管表面唯唯诺诺,其内心的抗拒还是一样存在,这时候,就应该进行积极的心理治疗。治疗康复后的罪犯,才能够顺畅地接受思想教育。

总之,把心理矫治作为教育改造的一项内容,并要求所有警察都参与,笔者认为这是不妥的,那是对心理矫治工作认识的偏差。设立心理治疗室,需要专家的指导,其环境布置,医疗工具,医疗药物等都必须有严格的要求,并且,矫治的工作,应该交给心理医生进行。

改造罪犯四大手段协调运作,开创教育改造新局面。我们已都知道改造罪犯的三大手段,再加上前文所说的心理矫治手段,四大手段要协调运作。劳动,是改造罪犯的必要手段,非劳动无以谈改造,教育,是提高素质转化思想的重要手段,非教育无以谈转化,两者不可或缺,它们互相兼容,互为补充。

综上所述,当前的教育改造工作,所面临的困境是不容忽视的,教育改造工作要走出困境,开创新局面,其方法固然很多。但是走好专业化、社会化之路,让监狱融入社会,让社会了解监狱,最终让服刑人员回归社会,顺利就业,服务 3 于社会,是一条值得一走的新路子,它符合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要求

第四篇:监狱现场管理论文

管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管理的内容和形式,管理将伴随人类的进步而进步,发展而发展。

凡有人群活动的地方都需要管理,大到一个国际组织,一个国家,小到一个班组,一个家庭。管理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人们的生产劳动、工作、学习、生活、休息、娱乐的方方面面。管理的形式多种多样,既有上升到国家法律的管理形式,也有较为简单的约定俗成的管理形式。我这里讲的管理,是监狱管理中的一种形式,即监狱基层警察在执行警务活动中对罪犯的现场直接管理。为讲清或阐明我的观点,必须特别点明,这种管理的前提一是监狱基层警察,二是在执行警务活动中,很显然,管理的对象是在押罪犯。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和突出现场直接管理呢,这正是我想谈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一、现场直接管理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在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但同时又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挑战期,各种经济利益相互冲撞,矛盾凸现,刑事犯罪高发,监狱承担着繁重的收押改造罪犯的任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监狱工作任何时候都要服务于、服从于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大局。要服务好大局,监狱的安全稳定尤为重要,在强化管理,保证安全中要人防、物防,技防并举,但在当前的条件下仍然是以人为主,在人防中要突出现场直接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现场直接管理是确保监狱安全稳定的需要 现场直接管理是监狱基层警察警务活动的基本内容,是获取狱情犯情的主要渠道。只有直接管理才能了解犯情,熟悉犯情,才能发现问题,掌握动向,及时清除隐患。只有直接管理,才能打掉“拐棍”,根除犯群中的牢头狱霸,维护监狱正常的改造、生产、生活秩序,实现监狱的安全稳定。

(二)现场直接管理是教育改造罪犯的需要

对罪犯的大会教育、课堂教育、个别谈话、心理咨询、服刑指导都要由警察去实施完成。离开了警察的直接管理,这些活动无任何实际意义,教育改造罪犯要攻心为上,只有了解罪犯想什么,渴望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化解思想矛盾,解开思想疙瘩,才能有效地改造罪犯的旧思想,旧观念,彻底转变他们的立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荣辱观,树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化破坏力量为建设力量。

(三)现场直接管理是组织罪犯进行有效生产的需要

劳动改造罪犯是改造罪犯的三大手段之一,在组织罪犯进行生产劳动中需要警察进行劳动组织、安全检查、纪律检查、质量检查、总结讲评,这些活动都是面对面地进行,在直接管理中实施完成的。罪犯在生产劳动中需要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纪律。警察的管理是否到位,是否尽职,对产品的数量,质量,劳动效率的高低,安全状况的优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监狱组织罪犯生产劳动,不仅是弥补监狱经费不足,减轻国家负担,创造社会财富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矫正罪犯好逸恶劳,不劳而获,贪图享受的恶习,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学习劳动技能,树立劳动为荣,奋发向上的思想和集体主义观念的需要,还是为了调节罪犯的狱中生活,培养他(她)们的劳动习惯,学习劳动技能,树立勤劳为荣,奋发向上的思想和集体主义观念的需要;也是为了调节罪犯的狱中生活,锻炼他(她)们的身体,磨练他(她)们的意志的需要。在生产劳动中,罪犯的劳动态度、劳动表现基本能反映罪犯接受改造的程度,因此,直接管理是组织罪犯进行生产劳动的基本管理方法,在实践中要强化、完善直接管理工作。

二、现场直接管理的主要内容及范围

现场直接管理的概定,是指监狱有关职能部门的警察及监区警察业务所涉及到的对罪犯管理的全部工作,可大致分为四大类,一是狱政管理,二是生活卫生,三是教育改造,四是生产劳动。

(一)狱政管理

基层警察现场直接管理罪犯体现在四项制度上

1、检查:检查分为身体健康检查、违禁物品检查、警戒设施检查、书信检查。

2、登记:入监登记、年终“四查”评审登记、各种考核登记、奖惩登记。

3、点名:罪犯在监室内警察必须分时段点名;罪犯离开监室到室外学习、劳动、进行文化体育活动、看病,警察必须带出点名、带入点名,在活动中根据不同条件、不同情况进行期间点名,在矿山,野外劳动遇地形复杂,隐蔽物多,雨大雾浓天气,要加大点名次数。

4、报告:分两种情况,一是罪犯向警察的报告,罪犯需要离开犯群,离开指定活动区域或者有特殊事项都必须向警察当面报告、书面报告;二是值班带班警察遇有自己职权范围内无法处理的问题或有紧急特殊情况必须向相关部门或分管领导及时报告。

(二)生活卫生

基层警察现场直接管理罪犯体现在“五项督促”上

1、督促罪犯勤洗勤换衣服,衣着干净整洁,在服刑期间一律穿囚服,不能穿便服。

2、督促炊事人员搞好伙食卫生,在罪犯伙食标准内尽量调节好、改善好罪犯伙食,要做到让罪犯吃饱、吃热、吃熟、吃得卫生,要公布菜谱,公布伙食帐目,要保证生活用水,供应开水,要落实快口刀具、用具的保管使用安全措施。罪犯就餐应定位,按顺序打菜打饭,就餐时注意节约,禁止抛洒浪费。要加强对炊事人员的管理,注意个人卫生,饭菜分发要均匀,杜绝搞特殊化。

3、督促罪犯按床铺定位就寝,按时熄灯睡觉,按时起床。监室内保持干净整洁,被子、铺单勤洗勤换,被子衣物折叠整齐,统一摆放。

4、督促罪犯外出时必须按序号列队行走,队列保持肃静,罪犯乘车时点名后方可依序上车,按指定座号入座,上车后保持安静,禁止高声喧哗。

5、督促有病罪犯依序排队就诊,看病后需要服药的督促按时服药,医务人员对就诊罪犯应耐心、细心、热心。监狱医院应定期派出医务人员到监区巡诊。需要到狱外医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的病犯,监狱应派出警察全天候守侯管理。

(三)教育改造

基层警察现场直接管理体现在”四个亲自”上

1、大会教育警察亲自带队、整队、维护会场秩序。

2、课堂教育警察亲自将罪犯带入教室、亲自点名、亲自维护课堂纪律;思想课警察亲自授课、亲自批改作业。

3、个别谈话教育、心理测试、心理咨询警察亲自作好相关准备工作,作好记录。

4、社会帮教警察必须在现场亲自组织。

(四)生产劳动

基层警察现场直接管理必须做到“五个到位”

1、跟班到位,罪犯前往劳动工地、车间,警察必须带出带入,人数要清楚,队列要整齐、肃静。

2、组织到位,对罪犯的劳动要精心组织、合理安排,禁止组长、监督岗代行警察职责安排布置生产,劳动工地要认真落实“六件事”,要有良好的劳动纪律。

3、点名到位,根据不同的条件,带班警察进行定时不定时的点名,随时做到“心中有数”。

4、检查到位,在劳动工地、车间,警察应在具有充分安全保证的前提下深入到较为直接的现场,检查罪犯的劳动纪律、劳动态度、掌握罪犯完成生产任务的数量和质量,检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否落实,是否存在安全生产隐患和事故苗头。

5、讲评到位,每次劳动结束,带班警察都应进行劳动纪律、劳动态度、生产进度、效率、安全生产状况的讲评。

三、现场直接管理“五忌”

一忌淡,即敌情观念淡化,警惕性差,思想麻痹,在警务活动中缺乏安全防护、戒备意识。第一种表现是在岗位上看书看报、无所用心睡觉甚至玩乐,虽在岗位,如同摆设;第二种表现是擅离岗位,玩忽职守。二忌懒,履职不认真,不到位,喜欢用事务犯干这干那,工作不离开“拐棍”,该检查的不检查,该督促的不督促,该报告的不报告,办事简单草率,不愿意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不愿意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不愿意做周密的安排部署。

三忌贪。罪犯中的反改造分子及一些不法亲属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监狱管理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千方百计拉拢和腐蚀干部。基层警察直接管理罪犯,是反改造分子和不法亲属选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如果警察经受不住诱惑、贪图小利,和罪犯沆瀣一气,就会给罪犯进行逃脱及其他新的犯罪活动提供便利和条件,酿成影响和危害监狱安全稳定的严重后果。

四忌乱。对罪犯的管理既要严格,又要依法依规依制度办事,不能感情用事,不能以言代法。要多学习,熟练地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各种管理的规章制度,时时处处体现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要勤用脑,掌握管理工作中的客观规律,掌握管理工作中的辩证法,对罪犯要教育为本,攻心为上.坚决贯彻执行好司法部提出的监狱人民警察的“六条禁令”坚决禁止在管理工作中的打骂体罚虐待罪犯的行为。

五忌偏。一是不调查不研究,浑浑然主观武断表态和处理问题,二是凭个人好恶,有意识倾向一方,执法不公,处理问题不平将会在罪犯中造成心理不平衡,积有怨气,改造中心理负担沉重,也会让一些反改造分子有机可乘,借机寻事,埋下监管中不稳定因素。因此,在管理中遇事多调查,多请示,多汇报,一时掌握不准的问题和矛盾通过集体的力量加以研究和处理。同时要有监狱人民警察宽广的胸怀、坦然的胸襟处理好罪犯中发生的矛盾和问题。

四、现场直接管理中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一)直接管理不等于不使用“事务犯”,所有管理中的事务都由警察管到底、办到底,这既办不好,也办不完。使用“事务犯”的前提是在警察的管理之下、安排之下、控制之下。“事务犯”做哪些事应该由监狱统一规定,“事务犯”的确定必须由分监区提名,监区讨论上报,狱部狱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事务犯的主观是真心悔过的,所从事的事务是直观可控的,事务犯的使用客观上对维护监内正常秩序,对监狱安全稳定起积极的作用。

(二)强调增强警察的安全防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等于弱化现场直接管理,警察在慎密的安全防护下要强化直接管理,要深入三大现场,靠前指挥,靠前做好罪犯的各项管理工作。

(三)直接管理不全部是面对面的管理,还有部分岗位虽不直接面对面的管理罪犯,但仍属直接管理的范围,如监狱大门的值班、接见室的工作、服刑指导工作、总监空室的工作、防暴巡逻工作,这些岗位既是“窗口”,也是“眼睛”,也必须时时提高警惕,处处加强安全防范。现场直接管理是监狱基层警察基本的大量的警务工作,基层警察处于管理、教育改造工作的第一战线,工作任务重,工作单一枯燥,工作风险大。监狱党委、领导机关要重视、关心一线警察队伍建设。首先要从严治警,政治建警,精心育警,加强一线警察的管理、教育和培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使基层警察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不断提高,确保现场直接管理管出成绩,管出实效。二是实行“三个倾斜”,即警力向基层一线倾斜,基层一线警力应超过监狱在职警察总数的70%;政治待遇向基层一线倾斜,在党团组织建设,考察选拔、培养、使用干部方面把重点放在基层,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基层的同志;经济待遇向基层一线倾斜,在岗位补贴、进监补贴、上课补贴、奖金分配上应高于机关工作的警察。三是机关要服务于基层,为基层工作“铺砂垫石”,为基层警察创造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机关工作人员要经常深入到基层调查研究,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总之,监狱工作的健康发展和监管安全的持续稳定基础在基层,基层工作的实绩实效关键是现场直接管理。我们要通过各项制度落实,各项措施保证现场直接管理到位、到职、出效,筑起监管安全的可靠屏障,全面提升监狱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改造质量,为打造平安监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来源:监狱信息网)

第五篇:监狱法治

沙闻麟:运用法治思维推进依法治监

2014年10月13日15:03

来源:江西日报

原标题:运用法治思维推进依法治监

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指出,党委政法委要带头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领导政法工作,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监狱作为重要的政法单位,只有善于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监,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能,以法治的力量助推监狱工作实现更好发展。

全面推进依法治监,必须用法治思维处理好法理情的关系,坚持规范执法、理性执法、平和执法、文明执法。坚持规范执法,通过规范执法推动执法权正当行使。坚持刑罚执行面前人人平等,决不允许任何一名服刑人员在狱内享受法律规章之外的“特殊待遇”。严格把好服刑人员奖惩的“条件关”、“程序关”,决不降低任何一名服刑人员的刑罚执行标准。推行刑罚执行关联回避规定,监狱民警与其直管或分管的服刑人员有足以影响其公正执法的关系时,应当采取调离服刑人员或民警等措施予以回避。坚持理性执法,刚柔相济改造服刑人员。坚持惩罚与改造相结合,既对服刑人员严格监管,体现刑罚“惩罚”的威慑力,又加强教育改造工作,体现监狱教育人改造人的“特殊学校”作用。正确处理劳动改造和教育改造的关系,劳动改造应以转变服刑人员劳动观念、培养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为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服刑人员该严则严,但不能严而无度、法外施刑;该宽则宽,但不能宽而失范、法外施恩。坚持平和执法,平等谦和对待服刑人员。要求监狱民警端正执法态度,平等谦和地教育服刑人员,避免因执法态度高傲和冷漠引发和激化矛盾。消除执法特权思想和内心偏见,尊重服刑人员人格,不打骂体罚、侮辱虐待、刑讯逼供。具备宽广胸襟与人文修养,如遇服刑人员不理解不配合甚至在言行上故意挑衅民警时,应调整情绪,不说过头的话,不做过激的事。坚持文明执法,保障服刑人员合法权益。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秉承职业操守,执法时做到警容严整、态度和气、用语文明、言谈得体。给予服刑人员人道主义关爱,满足其合理合法需求,展现法治魅力。

全面推进依法治监,必须用法治思维推进监狱工作改革创新,依法作出决策、加强管理、解决问题、强化监督。要用法治思维作出工作决策,确保顶层设计合法严格。坚持民主集中制,进一步规范和落实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对“三重一大”事项必须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严格依法决策。加强监狱法制工作,重视和成立法制工作机构,强化其为监狱发展提供法制保障的作用。要用法治思维完善管理机制,确保监狱制度合法公正。用权力法定原则建立制度,建立刑罚执行权力清单,实现执法裁量标准化、程序化,切实将监狱执法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用正义中立原则建立制度,既不偏袒监狱民警,也不偏袒服刑人员;用权责一致原则建立制度,明确监狱民警工作职责,健全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机制,实行执法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用权衡利弊原则建立制度,在建章立制过程中注重广泛听取意见,做到兼顾各方。要用法治思维有效解决问题,确保工作方式合法高效。重视收集执法证据,完整记录监狱执法工作和突发事件,做到全程留痕,为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提供有力证据。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及时准确了解当事人诉求,帮助他们依据法律上的事实分清是非,耐心引导他们自愿依法解决问题。加强与监狱周边的公安、武警、综治等单位的联系,有力打击损害监狱执法环境的违法行为。要用法治思维强化执法监督,确保执法行为合法廉洁。推进办案信息化建设,实现刑罚执行案件办理全程控制、公开透明。加强执法督查,及时发现和整改监狱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监狱民警执法评议制度,将其执法评议情况作为奖惩及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推进狱务公开,把涉及服刑人员的考核、奖惩等刑罚执行工作及时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监督。

全面推进依法治监,必须培养用法治思维治理监狱的意识,教育监狱民警主动学法、自觉守法、准确用法、坚定护法。打造一支过硬的执法队伍,是推进依法治监的关键。监狱机关必须持续教育和引导监狱民警筑牢法治理念,提高法治素养。增强民警学法的内驱力。既对全体监狱民警进行法律业务培训,实现法律普及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更应制定鼓励参加法律专业学历考试、司法考试、执法任职资格考试等奖罚机制,有效激励民警乐于学法、主动学法,切实树立法治思维,掌握法治知识。增强民警守法的敬畏感。监狱民警只有敬畏法律,才能发自内心地遵守和执行法律。要深入开展法纪教育、警示教育活动,通过身边的案例和教训,引导他们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始终把法律当作“紧箍咒”、“高压线”,自觉把法治顶在头上,记在心中,任何时候都不敢越法律“雷池”半步。增强民警用法的准确度。加强监狱民警法治实践锻炼,促使他们善于用法治思维剖析案例,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解决问题。同时加强监狱民警法律逻辑推理锻炼,如果处理涉狱问题无具体法律标准,监狱民警应运用法治原则和法治精神进行研判推理并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到执法有度、不枉不纵。增强民警护法的坚定性。监狱民警应站稳脚跟,挺直脊梁,有勇气有胆量排除各种执法干扰,不为权势所惧,不为金钱所动,不为美色所诱,不为人情所扰,不为关系所忧,始终严格执行刑罚,不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以“铁将军把门”的精神守牢公平正义之门.

下载监狱管理论文监狱监管安全论文:法治理念与监狱法治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监狱管理论文监狱监管安全论文:法治理念与监狱法治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监狱法学论文

    完善监狱改造制度预防重新犯罪监狱改造手段与重新犯罪的预防摘要在我国,虽然已经认识到重新犯罪的危害以及其产生的原因,并积极的探索预防的手段,但目前的刑罚理论及监狱管理实......

    监狱文化建设论文

    浅谈监狱文化的建设与传承 河北省沧南监狱教育科 邹世峰 关键词:监狱文化 建设 传承 内容摘要:监狱工作在日积月累的制度建设中,酝酿着文化建设,优良的监狱文化需要监狱工作者......

    监狱法制建设论文

    监狱法制建设论文 监狱法制建设论文 摘要:监狱作为国家的专政机关,也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必须维护我国法律执行的公平公正原则,才能有效体现法律的至高无上不可侵犯,因此监狱......

    监狱构建安全长效机制论文

    依托所情,构建监管安全长效机制 构建监管安全长效机制,确保监狱场所安全稳定,是实现监狱惩罚改造罪犯功能的前提和基础。特别是司法部部长吴爱英同志在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上提......

    监狱管理

    对防范和处置罪犯应激性事件及突发危险行为的思考近年来,随着监狱监管安全主业意识的不断强化,监狱对罪犯的日常管理日趋规范和严格,由此直接带来各类安全事故逐步下降的安全......

    加强监狱管理(范文大全)

    加强监狱管理 幸福城讯: 连日来,和田、喀什发生**的信息传来。幸福城监狱五监区党支部高度重视,从加强管理入手,营造维稳氛围。对重点部位加岗,加强枪弹管理。监区成立了巡逻......

    监狱问题,论文5篇

    监狱问题和人生哲理 公选课 所带来的思考 人文学院,播音 1102 曾琰 201108560224 这个学期,选择了监狱问题和人生哲理这堂公选课,课堂中,通过老师细致认真的描述,以及辅以各种视......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监狱工作论文集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监狱工作论文集 第一部分论文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发挥监狱本质职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全国司法厅(局)长社会主义法 治理念研讨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