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流域元江县城大江段规划(最终版)

时间:2019-05-13 20:18: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红河流域元江县城大江段规划(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红河流域元江县城大江段规划(最终版)》。

第一篇:红河流域元江县城大江段规划(最终版)

红河流域元江县城大江段规划

元 江 县 水 利 局

二00七年十一月十

定:普金学

核:李正甲

写:唐永祥

李红保

主要参加人员:郑

崔成军

娄万红张立艳 李江荣

刀世云刀金华 杨拉者

目录

1、前言

2、巩固完善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成果

2.1、全县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成果

2.2.巩固“一江二河”治理成果,保护江堤西岸的村庄及农田

2.2.1 2007年以前已建“一江二河”提防

2.2.1.1大江右岸江堤工程

2.2.1.2大江左岸江堤工程(江东面元农五队范围)

2.2.1.3清水河河堤工程

2.2.1.4南溪河河堤工程

3、原水土保持总体规划

3.1监督区的确定

3.2预防保护的确定

3.3治理区的确定

3.4近期阶段(1997—2010年)

3.5中期阶段(2011—2030年)

3.6远期阶段(2031—2050年)

4近期五年“一江二河”水保综合治理工程规划(2008—2012年)

4.1红河流域元江段县城防洪综合治理工程

4.1.1生物措施

4.1.2工程措施

4.2清水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规划

4.2.1生物措施

4.2.2工程措施

4.2.2.1新建一座橡胶坝工程(用于漂流景观)

4.2.2.2新建碾压式砼河堤工程

4.2.2.3漂流出口岸工程

4.2.2.4清水河河床部份工程

4.2.2.5其他工程(含征地补偿等费用)

4.2.2.6工程总投资

4.3南溪河流域水保综合治理工程

4.3.1生物措施

4.3.2工程措施

4.4近期五年“一江二河”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及堤防工程规划表

5.巩固“一江二河”治理成果,保护江堤西岸的村庄及农田

民安居乐业

1.0

前言

1.1

前言

河道两岸历来即为人类繁衍生息之地,中、下游的广阔漫滩地则常为经济、文化较发达地区,然而这些地区往往低于河道的防洪水位,几乎年年遭受洪水泛滥,损失严重,阻碍着人类的繁荣与发展。洪水历来是人类的大患,特别是今年“7.13”和“8.12”特大泥石流给元江县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由此搞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是我县的头等大事。城市防洪规划是搞好城市防洪建设的前提,是涉及流域的开发治理和城市建设发展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系统工程。它明确了城市防洪建设的方向,总体布局,防洪标准,建设规模以及实施和程序,在一定时期内是指导城市防洪建设的依据。使元江县城资源开发、防洪保护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果。

·向决策部门较全面的提供元江县目前“一江二河”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如何解决防洪保护治理的措施和办法。包括近期的工程治理,远期的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等综合治理方案。

·将县城内社会经济与第三产业,生存环境纳入一个系统,提出有效解决城区沙尘污染防治问题及综合开发旅游业。

·规划总体方案从工程、水保、环保、城建、交通等几方个面综合考虑,从而为元江县政府的宏观调控行为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为元江县建设成为热带风光的生态绿色经济县奠定基础。

1.2 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2.1 规划的指导思想:

为了使元江县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城市防洪保护能做到同步发展,并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加快综合防治速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促进元江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把元江建设成为“农业特色、工业特效、商贸繁荣、旅游发展,具有热带、亚热带风光,江南风情和民族特色的生态绿色城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绿色产业为经济之柱,生态承载力较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绿色经济县的奋斗目标为规划的指导思想。

1.2.2 规划的基本原则 ·贯彻“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

·遵循保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

·“一江二河”的综合整治,在治理好中上游生物措施的同时,做好下游防洪堤的兴建工程。

·城市防洪规划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为依据,与其他行业规划密切结合。

·城市防洪规划要处理好城乡之间、城区和郊区之间的防洪关系。

·城市防洪规划做到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原则。

·充分考虑洪涝规律和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以及国民经济对防洪的要求,并与用地规划和城镇发展规划相协调。

1.3基本情况

元江哈泥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中南部,地处元江中上游,地理坐标:东经101°39′28〞—102°21′40〞;北纬23°18′14〞—23°54′53〞,(县城位于东经102°00′10〞—北纬23°26′25〞)之间。东与石屏县接壤,南与红河县相连,西与墨江县毗邻,北紧靠新平县。县人民政府驻地澧江镇距省会昆明219公里,距玉溪市政府所在地131公里。全县六乡四镇四农场,共有73个村委会,645个自然村,国土面积2858.79平方公里,总人口19.77万人。元江属立体气候较为明显的干热河谷地区,最高海拔2580米,最底海拔327米,相对高差2253米,地貌构成有河谷、坝子、丘陵二阶台地和山区,境内有大小河流二十四条,其中红河流域为过境国际流域。历史上元江就是洪涝灾害严重的地方,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兴建了多处江堤河堤,但因基础浅、起点低,加之年久失修,历经洪水多年冲刷,现已大部份倒塌损毁,严重影响江、河堤两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河道管理及水土保持工作应向决策部门较全面的提供元江县目前县城防洪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解决江河防洪保护治理的措施和办法。包括近期的工程措施,远期工程措施及水土保持方案和生态保护等综合治理方案。

元江县为典型的山坝结合地区,其中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6.7%,境内河流纵横,地理结构较为复杂,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068.94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37.4%,全县年侵蚀量为335.77万吨,多年平均侵蚀模数1231.5吨/平方公里·年。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如下:

1、轻度流失736.71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73.15%,年侵蚀量为81.44万吨。

2、中度流失225.6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22.4%,年侵蚀量为165.64万吨。

3、强度流失41.68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4.14%,年侵蚀量为46.95万吨。

4、极强度流失3.07 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0.3%,年

侵蚀量为6.9万吨。

由此可见我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任务较为艰巨,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全县的一项重要工作。

2.巩固完善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成果

2.1、全县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成果

元江县水土保持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自1999年底实施首批省级水土保持重点综合治理项目以来,共实施了五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分别是:第一期南昏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第二期寒及冲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第三期湾水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第四期热水塘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第五期锅底冲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五期共完成治理面积36.58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28%,减少水土流失面积36.58km2;共投资589万元,其中省投资305万元,市县配套资金170万元,群众投劳折资114万元。完成各项措施分别是:坡改梯1806亩、水保林11251亩、经果林14483亩、保土耕作6637亩、封禁治理20693亩,小型水利水保工程30件(其中蓄水池24个)。

工程竣工后,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后期管护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主管局党委的关心、支持下,通过相关乡(镇)领导和管护区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下,我们进一步加强了五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后期管护。明确专人看管,签订目标责任书,防止人为损害幼树,促进幼树生长,增强对外界的抵抗力,尽快封闭成林。对工程设施制定相应的运行管理维护制度,奖惩分明。加强对经果林的技术指导工作,使各期的治理成果得到巩固。现项目区生态朝良性循环发展,造福人民。

通过五期的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减轻了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的破坏,保持水土,减少流域沿途沟箐泥沙淤积,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增加了常流水的流量,减少汛期洪水灾害,减轻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促进治理区社会经济进步和发展。有效调整了流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环境容量,增加了群众的经济收入,促进了小流域经济的发展。

2.2巩固“一江二河”的治理成果,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江、河两岸的村庄及农田。

2.2.1 2007年以前已建“一江二河”堤防工程

2.2.1.1大江右岸江堤工程

①1988年至1995年间,元江县城段江堤工程开始新建,澧江大桥上,下游修建了防洪堤长1000米,K3+000—K4+000段,其中上段为大桥至马槽井中段长425米,下段为大桥至金子洞龙树处长575米,此段共投资3448.60万元,堤型为浆砌石重力式挡墙,设计参数为:顶宽1米,墙高10米,外坡比1:020,底宽4.1米,此段江堤由元江县城建局主办承建。

②1998年大江防洪治理工程,新建龙树至沙巷,挡墙长320米,K4+000—K4+320段高10米,共投资70万元,堤型为浆砌石重力式挡墙,设计参数为:顶宽1米,墙高10米,外坡比1:025,底宽4.1米。

③2000年新建大江段挡墙470米,K4+320—K4+790段至清水河河口外,投资149.44万元, 浆砌石结构,设计参数为:顶宽1米,墙高10米,外坡比1:025,底宽4.1米。

④2002年新建武洒至小燕段碾压式混泥土桩号K6+347.20—K8+294共长1946.80米,投资306.50万元,设计参数为:顶宽4米,外边坡1:1.5,高5米,按5年一遇设计。

⑤、2001年为了保护都郎、小燕、武洒三村,兴建小燕至都郎段江堤,大江右岸防洪堤工程碾压试混泥土桩号K8+294—K9+868共长1574米,投资345万元,设计参数为:顶宽4米,外边坡1:1.5,(高6米)按20年一遇设计。

⑥、2002年新建都郎段碾压试混泥土桩号K9+868—K10+459共长591米,投资59.47万元,设计参数为:顶宽4米,外边坡1:1.5,(高4米)按5年一遇设计。

2.2.1.2大江左岸江堤(江东)

①、2005年新建元江农场五队江堤,桩号K4+724—K5+144共长420米,投资104万元,此段由元江农场自己投资新建,由水利局负责指导工作,堤型为碾压式砼江堤,设计参数为:顶宽1米,高5米,外边坡1:1.5,内边坡为1:1。

②、2004年新建元江农场五队碾压式混泥土桩号K5+144—K5+754共长610米,投资120万元,设计参数为:顶宽1米,高5米,外边坡1:1.5,内边坡为1:1。

③、2003年新建元江农场五队碾压式混泥土桩号K5+754—K6+137.5共长383.5米,投资53.09万元,设计参数为:顶宽1米,高5米,外边坡1:1.5,内边坡为1:1。

④、2002年新建元江农场五队碾压式混泥土桩号K6+137.5—K6+837.50共长700米,投资107万元设计参数为:顶宽1米,高5米,外边坡1:1.5,内边坡为1:1。

2.2.1.3清水河河堤工程

(1)、从清水河河口至南门桥(左岸)2000年新建河堤长410米,投资130.46万元,堤型为重力式浆砌石挡墙,设计参数为:顶宽60㎝,底250㎝,高700㎝。

(2)、南门桥以上的河堤因往年二次加高后,造成设计不合理,现必须把老河堤全部拆除,重新规划设计(新设计详见规划设计图),此段老河堤左、右岸双边共长4公里,此段共投资150万元。

2.2.1.4南溪河河堤工程

南溪河河堤工程已建地段为老鱼场段,于1998年新建,堤全长330米,总投资30万元。

以上自始至2007年,所建江堤总长为8.010km,其中左岸江堤总长:2.11 km,右岸江堤总长:5.90 km,碾压式砼堤长6.23km,浆砌挡墙长1.78km,所建河堤总长为4.74km,江堤共投资4763万元,河堤共投资310.46万元。

3.原水土保持总体规划:

一九九八年五月元江县水利局已编制了《水土保持总体规划报告书》,规划是以一九八七年《应用遥感技术调查玉溪地区土壤侵蚀报告》,一九九六年《元江县土地利用现状》、《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示列国家标准》和元江《水土流失普查报告》为依据,针对县内水土流失原因、规律、程度、特点及潜在的危险,制定科学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包括政策措施、法律措施和技术措施),并进行合理布局与配置,有效控制和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使元江县的山、水、林、田、路得到应有的治理,农、林物业有较大的发展,生态环境也得到较大改善,确保人民安居乐业。

3.1监督区的确定:

根据水土流失普查的结果,元江县共有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厂矿38家,其中采矿12家、工厂5家、乡镇企业21家,群众性开发资源95745亩,弃土渣1581.18万吨,破坏地貌植被面积109406亩。根据划分标准,把县城澧江镇、大水平乡、红光农场、华桥农场﹑元江农场等工矿及乡镇企业较为密集的片区划分为监督区Ⅰ,面积78.3平方公里;青龙厂镇铜矿区划分为监督区Ⅱ,面积25.6平方公里;元江金矿及附近蛇纹石厂、镍矿作为监督区Ⅲ,面积8平方公里。全县主要工矿点及乡镇企业主要分布在这三个监督区。这些地区由于开山炸石,造成大量弃土弃渣,冲入河道、农田。另外,群众性的烧制砖瓦,挖砂取土,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3.2预防保护区的确定

根据元江县的实际情况,把全县面积中除监督区外的片区,均划为预防保护区,面积为323.1万亩,占全县面积的78.9%,分布于各乡镇。

预防保护区植被较好,水土流失相对轻一些,但区内还零星分布着一些工矿点、乡镇企业、小砖瓦厂、采石场等,这些生产建设项目造成的局部水土流失仍比较严重,另外,由于元江县山区面积占了96.7%,多数山区耕地属坡地,群众又缺乏水保意识,所以毁林开荒,陡坡开垦还很突出,区内群众性开发资源造成的水土流失占主要地位,局部地段甚至诱发泥石流、滑坡。另外,近几年修甘蔗区公路,乡村公路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区内在一些植被覆盖较好的地方现已实施了封禁管护,对山区坡地进行坡改梯,退耕还林措施,进行渠道、库区绿化、植树造林,对局部泥石流、滑坡及流失较严重的地方布设了工程措施,如修挡墙、谷坊等减少水土流失。

3.3治理区的确定

根据划分标准,元江县共划分为7个治理区。东峨镇西部治理区,面积为33.4平方公里,西拉河开发片区治理,面积28.5平方公里,青龙镇北部治理区,面积50.3平方公里,南溪河下游治理区,面积47.8平方公里,清水河流域治理区,面积179.8平方公里,元江下游南昏片区治理区,面积134.7平方公里,车垤河治理区,面积36.8平方公里。合计重点治理面积为511.3平方公里。治理区一是水土流失在中度以上;二是水土流失轻度但潜在水土流失较严重;三是即将开发建设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片区。

3.4近期阶段规划(1997—2010年)

本规划区为14年,属每年期规划从一九九七年开始实施至二0一0年分两阶段完成。第一阶段自1997年至2005年为9年,第二阶段从2006年至2010年为5年。

近期阶段各种措施完成后,到2010年未,森林覆盖率

达47%,水土流失治理初见成效,基本遏制了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控制,为我县建立适应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奠定了基础。但是,这还远远不够,近期阶段只治理了30%的水土流失面积,仅仅只是基本上遏制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离水土保持的总目标:“治理水土流失,再造秀美山川,建造美好家园”还相距甚远,我们还须艰苦努力,在此还提出了中期阶段(2011年至2030年)远期阶段(2031年至2050年)水土保持规划的总体框架:即各种治理措施的数量、投入估算以及达到的治理度、森林覆盖率等。

3.5中期阶段规划(2011年至2030年)

中期阶段将完成现在水土流失面积的40%(422.75

km2,634124.34亩),则到中期阶段未(2030年未)所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达739.81 km2(1109717.6亩),治理度将达到70%,植被覆盖率72%。按照近期阶段治理每平方公里综合投资54.11万元,中期阶段需投资22875万元,将完成下列各种措施:

坡 改 梯:8361.72

退耕还林:78438.96

农耕措施:41809.0

禁:59398.88

林:360996.332 亩

草:85129.728 亩

小型水利工程措施:

塘堰70座,谷坊220座,拦沙坝160座,蓄水池窖86座,排灌沟渠150公里,沉沙池120个。

中期阶段末治理度将达到70%,植被覆盖率72%,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大见成效,全面制止了人为水土流失,生态农业进入良性发展阶段,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观。

3.6远期规划阶段(2031-2050年)

中期阶段未还剩余水土流失475593.26亩(317.06平方公里), 远期阶段从2031年开始到2050年20年间治理这些所剩水土流失量。按近期阶段治理每平方公里综合投资54.11万元计, 远期阶段将投资18000万元(含投劳折资)。完成以下各种措施:

坡 改 梯:6271.29

退耕还林:58829.22

农耕措施:31356.76

禁:44549.16

林:270747.245 亩

草:63847.296 亩

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塘堰50座,谷坊200座,拦沙坝150座,蓄水池窖66座,排灌沟渠130公里,沉沙池100个。

到2050年未,所有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基本全部治理完,治理率达100%,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我县建立起了适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达到了“治理水土流失,再造秀美山川,建造美好家园”的水土保持总目标。

通过1997年至2007年近10年的水土流失综合整治,我县的水土流失有所好转,但由于各种矿山和工程的兴建不断的加大建设及开发力度,由此水土流失依然严峻,必须加大力度做好水土流失综合整治的力度,所以结合水土保持总体规划切实做好2008年至2012年水土流失综合整治的规划治理势在必行。

4.现近期五年(2008-2012年)“一江二河”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及堤防工程规划

元江县“2008-2012年”期间规划治理“一江两河”中、上游水土流失面积25 km2,计划投资600万元。计划完成:坡改梯2364亩,水保林7860亩,经果林7416亩,保土耕作3158亩,封禁治理16238亩,蓄水塘38个(蓄水容积为600立方米和800立方米),新建红河两岸防洪堤3.8公里,截水沟建设45公里,施工道路27公里。其中:

治理红河流域元江段水土保持面积10 km2,计划投资220万元;计划完成:坡改梯900亩,水保林3112亩,经果林2944亩,保土耕作1256亩,封禁治理6720亩,蓄水塘14个(蓄水容积为600立方米和800立方米),新建红河两岸防洪堤2公里,截水沟建设10公里,施工道路8公里。

治理南溪河小流域水土保持面积5 km2,计划投资120万元;计划完成:坡改梯484亩,水保林1556亩,经果林1472亩,保土耕作800亩,封禁治理3188亩,蓄水塘8个(蓄水容积为600立方米和800立方米),新建南溪河两岸防洪堤500米,截水沟建设15公里,施工道路14公里。

治理清水河流域水土保持10 km2,计划投资260万元;计划完成:坡改梯980亩,水保林3192亩,经果林3000亩,保土耕作1102亩,封禁治理6330亩,蓄水塘16个(蓄水容积为600立方米和800立方米),新建清水河两岸防洪堤1.3公里,截水沟建设15公里,施工道路5公里。

本规划治理期限为五年,从2008年年初开始治理,2012年年底全面结束。“一江两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后,河水畅流,杜绝河沙淤积,从而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调节元江干热河谷的气候,为元江县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从根本上治理了水土流失,减少了洪涝灾害给人民群众带来的疾苦。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元江具有重大意义。

4.1红河流域元江段综合治理工程

元江是云南省六大水系之一。明代以前称黑水,清代名礼社江,又因流经元江县贯通元江坝,因此得名元江。元江县总面积2858km2,红河流域元江段面积为2734.8km2,占全县面积的95.7%。在西南部有李仙江水系面积123.2Km2,占全县面积的4.3%。

红河流域元江段属北亚热带地区。年均气温23.8℃。年日照时数2292小时,极端最高气温42.3℃,极端最低气温-2℃,≥10℃的积温8690℃,年大风日数27天,无霜期350天,多年平均降雨量780毫米;区内无大的常流水和外来水源,无水库和坝塘等蓄水工程;土壤主要是燥红土、赤红壤。

红河流域元江段属元江县澧江镇、东峨镇、红光农场、元江农场、华侨农场等辖区。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占经济总收入的68%,林业、牧业、副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32%。生产方式以人力为主,机械化、水利化程度低。农业人均纯收入2061元/人。合理开发利用现有土地资源,提高耕地产出率,增加植被覆盖率,生态恢复,美化环境和发展小流域经济是该区域治理的最终目标。

本次规划治理红河流域元江段面积10平方公里(15000亩),共需资金220万元。根据红河流域元江段的实际情况及发展方向,从治理水土流失的角度出发,特采取以下措施:

4.1.1生物措施(分年度实施规划详见附表)

规划坡改梯900亩,坡改梯布设于交通便利的地带,改良后种植一些较为耐旱且经济效益较好的经济作物或经济果木林。

技术要求:沿等高线布设,大弯就势,小弯取直。防御暴雨标准按10年一遇3—6小时最大降雨设计。地埂高度不小于0.3米,顶宽大于 0.3米。在施工过程中采用表土逐台下移法,保留现有表土。

规划水保林3112亩,主要树种为耐旱强,生长速度快的印楝、三年不干树、车桑子。

技术要求:挖穴规格0.8×0.8×0.8米,再加每边1米长的倒八字汇水沟, 印楝株行距为3×4米,每亩造林56株;车桑子树株行距为1.3×3,每亩种植172株;三年不干树株行距为2×3米,每亩造林111株。

规划经果林2944亩,在南大沟以上选择一些耐旱、生长速度快的印度苦楝,水源条件好的地块选种蕃荔枝、三年芒果、龙眼、柠檬。

技术要求:挖穴规格0.8×0.8×0.8米,株行间距3×4米,每亩种植56株,经果林整地在2002年3月前完成。为使果树尽快产生效益,在施足底肥的情况下,选择适合的时机对果树浇水、除草松土、施肥等。

保土耕作1256亩,通过农耕措施可以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肥力,达到农作物增产的目的。主要是采取等高耕作、套种、间作等措施。

封禁治理6720亩,在当地制定村规民约,禁牧禁伐,设立管护标志,并逐年进行适量补植。

4.1.2工程措施(分年度规划实施项目详见附表)

五年内近期规划是在原已规划的红河流域元江县城大江段防洪工程规划报告书的基础上实施,已建江堤部份除外,现最有必要修建的地段列入此次近期规划的范围。

①原规划报告书所规划治理的江堤是从南溪河入口处至江东大沟过江倒虹吸管段,干流全长10.33 km,元江江堤1988年—1995年由城建局开始修建县城段的防洪堤工程;水利局从1998年开始修建清水河河口段及都郎、小燕、武洒段和元江农场段,直至2005年结束,至今共建江堤总长8.01 km,其中左岸2.11 km,右岸5.90 km。为更好地保护好河岸村民和农田安全,根据实际需求,近五年内规划实施南门桥至武洒段一标段起始点终止,此段防洪堤共长1147米,其中清水河段长为410米,大江段长为737米,共需投资238万元。

该段江堤新建的必要性:此段江堤的建成,将把现已建好右岸的江堤从南门桥一直连通到都郎村脚,碾压式砼江堤右岸全长5258.8米,此段1147米的江堤左岸现已建好,右岸有部份老河堤防洪标准太低,达不到防洪要求,加之大部份已倒塌,由此每年汛期右岸的200多亩香蕉地都要受到洪劳灾害,给当地农民带来很大的损失,由此该段江堤的新建是势在必行,规划在五年之内进行实施。

②清水河河口至沙巷共长470米,此段是原来2000年修建江堤所未完成工程,需加高1.3米,由此规划近五年内加高1.3米的浆砌石,结束2000年的扫尾工程,此段共需投资15万元。

③清水河河口逆大江流向而上至沙巷段,此段由于堤线呈凹形,2001年汛期过后,由于洪水冲刷而吊脚倒塌105米,当年投资60万,现已修复,但此段洪水冲刷较严重,此段江堤随时有被冲倒的可能,由此规划在沙巷的江堤处修建一个三角挑流墩,把洪水流向改为直冲江中心,这样可避免洪水直冲这段凹形江堤,有效地保护此段江堤的正常运行,同时为元江政府规划的不夜城的防洪安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挑流墩共需投资118万元,设计参数为:三角的边长为60米×30米×10米,高为6米。

4.2清水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规划

清水河为元江中游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哀牢山东麓的元江、红河两县交界的章巴村附近。其地理位置:东经101°45′~102°00′,北纬23°15′~23°45′。河槽海拨高程在380~2410m之间。

清水河流域面积494km2,河道长68.2km,总落差2023m,河道平均坡降为29.8‰。流域平均高程1656m。漫沙田水文站在下游,控制经流面积438km2,多年平均流量7.01m3/s。

本次规划治理清水河流域面积10 km2(15000亩),共需资金255万元。根据清水河流域的实际情况及发展方向,从治理水土流失的角度出发,特采取以下措施:

4.2.1生物措施(分年度规划实施项目详见附表)

规划坡改梯980亩,坡改梯后种植较为耐旱且经济效益较好的经济作物或经果林树种。

技术要求:沿等高线布设,大弯就势,小弯取直。防御暴雨标准按10年一遇3—6小时最大降雨设计。地埂高度不小于0.3米,顶宽大于 0.3米。在施工过程中采用表土逐台下移法,保留现有表土。

规划水保林3192亩,主要树种为耐旱强,生长速度快的苦楝子、三年不干树、车桑子。

技术要求:挖穴规格0.8×0.8×0.8米,再加每边1米长的倒八字汇水沟,苦楝子株行距为3×4米,每亩造林56株;车桑子树株行距为1.3×3,每亩种植172株;三年不干树株行距为2×3米,每亩造林111株。

规划经果林3000亩,在南大沟以上选择一些耐旱、生长速度快的印度苦楝,而南大沟以下,水源条件好的地块选种蕃荔枝、三年芒果、龙眼。

技术要求:挖穴规格0.8×0.8×0.8米,株行间距3×4米,每亩种植56株,经果林整地在2002年3月前完成。为使果树尽快产生效益,在施足底肥的情况下,选择适合的时机对果树浇水、除草松土、施肥等。

规划保土耕作1102亩,通过农耕措施可以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肥力,达到农作物增产的目的。主要是采取等高耕作、套种、间作等措施。

规划封禁治理6330亩,在当地制定村规民约,禁牧禁伐,设立管护标志,并逐年进行适量补植。

4.2.2工程措施(年度规划实施项目详见附表)

近期五年规划实施清水河河堤从龙洞电站至南门桥之间的左、右岸新建河堤长3.83 km,因清水河防洪堤建于1980年代初和1990年代初,先后共建成清水河那万空桥至清水河河口处之间的防洪堤左岸2.69 km,右岸2.843 km,解决了坝区清水河两岸大片耕地及南门桥附近两岸居民的防洪问题。因清水河河堤属原已建工程,由于基础较浅,经多年的运行,现清水河河堤大部份已被洪水冲刷吊脚倒塌,加之下一步清水河河堤治理将结合县委、县政府规划的不夜城清水河漂流段工程,因此清水河河堤的治理工程,必须重新规划治理方案,改变堤型,现河堤应改为梯形断面碾压式砼堤,迎水面边坡为1:2.5,河道内每隔300米设一道拦砂坝,主要起到固定河床高程,防止冲刷吊脚而倒塌。

4.2.2.1新建一座橡胶坝工程

由于漂流段河堤规划设计主要考虑行洪安全,河道断面较宽,在枯水期河道流量将不能满足漂流要求,因此拟在龙洞电站尾水下游100米处建一座拦水坝,在枯水期蓄水,分时段放水漂流。根据地形条件,按防洪要求和蓄水功能要求,设计采用橡胶坝蓄水,坝高2.5米,宽45米,库容8000立方米,总投资351万元。

采用橡胶坝的特点是枯水期充气蓄水,洪水期可放气排水,能满足泄洪要求,又可增添清水河旅游观光的一道风景线。规划设计详见图纸。

4.2.2.2新建碾压式砼河堤工程(3.83km)

从新建橡胶坝起至南门桥之间的左、右岸为规划新建河堤工程,左、右岸单边长3.83km原老河堤因基础太浅,现已大部倒塌,加之河堤设计不合理,满足不了现代发展的新要求,由此原已建河堤应全部拆除,重新设计1m3砂拌合150㎏水泥碾压式砼河堤,新建碾压式砼河堤左、右岸双边共长7.66km,每米造价为1600元/米,共需投资1225.60万元。﹙含拆除费及开挖方案等综合治理费用﹚

4.2.2.3漂流出口岸工程

漂流出口岸工程设在清水河河口处,共12道,总投资24万元。

4.2.2.4河床部份工程

①在橡胶坝至清水河河口之间共设置7道拦渣坝,投资30万元。

②老河床有部份现还在种植桩稼,应按设计过水断面彻底的清除,使清水河河道治理得到彻底的根治,在确保清水河河道两岸农田的防洪安全下,还将成为元江旅游风光的一道景观,此项投资共为20万元。

4.2.2.5其他工程(含征地补偿等费用)共需投资700万元。

4.2.2.6以上工程治理措施共需投资2336.60万元。

4.3南溪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

南溪河为元江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元江县与墨江县交界的观音山,在元江县城以北三公里处注入元江。流域地势由南西向北倾斜。最高山峰海拔2401米,西以哀牢山为分水岑,东临元江。分水岑海拔高程一般在2100米至1500米之间。河槽海拔自370至2090米。流域所经地区,除元江坝外,漫来为一盆地,漫来以上均为高山深谷,较大支流养马河在南溪河右岸。河口控制面积252.6 km2,河长42.2km,河道平均坡降40.2‰,多年平均流量5.0m3/S左右,实测最枯流量0.46m3/S。

4.3.1生物措施(分年度实施规划详见附表)

规划坡改梯484亩,坡改梯后种植较为耐旱且经济效益较好的经济作物或经果林树种。

技术要求:沿等高线布设,大弯就势,小弯取直。防御暴雨标准按10年一遇3—6小时最大降雨设计。地埂高度不小于0.3米,顶宽大于 0.3米。在施工过程中采用表土逐台下移法,保留现有表土。

规划水保林1556亩,主要树种为耐旱强,生长速度快的苦楝子、三年不干树、车桑子。

技术要求:挖穴规格0.8×0.8×0.8米,再加每边1米长的倒八字汇水沟,苦楝子株行距为3×4米,每亩造林56株;车桑子树株行距为1.3×3,每亩种植172株;三年不干树株行距为2×3米,每亩造林111株。

规划经果林1472亩,在南大沟以上选择一些耐旱、生长速度快的印度苦楝,而南大沟以下,水源条件好的地块选种蕃荔枝、三年芒果、龙眼。

技术要求:挖穴规格0.8×0.8×0.8米,株行间距3×4米,每亩种植56株,经果林整地在2002年3月前完成。为使果树尽快产生效益,在施足底肥的情况下,选择适合的时机对果树浇水、除草松土、施肥等。

规划保土耕作800亩,通过农耕措施可以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肥力,达到农作物增产的目的。主要是采取等高耕作、套种、间作等措施。

规划封禁治理3188亩,在当地制定村规民约,禁牧禁伐,设立管护标志,并逐年进行适量补植。

4.3.2工程措施:(分年度实施规划详见附表)

南溪河是元江的一条较大的河流,水流丰富,南溪河泥砂比较多,由于中、上游乱砍滥伐,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逐年加重,加之高山深谷,坡陡急流,洪水将巨石及大量泥砂冲击推移而下,对下游河道两岸的农田损坏严重,因此新建河堤是很有必要的,修建此河堤应根据工程所建地段的重要性来确定,近期五年内南溪河河堤工程确定为以下地段:一段是老213国道南溪河大桥至老鱼场河堤之间一段共长250米(顺流右岸);二段是老213国道南溪河大桥以上左、右岸各200米,共规划新建河堤工程650米,共需投入资金45.50万元。

4.4近期五年(2008-2012年)“一江二河”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及堤防工程规划表

5.做好“一江二河”的河道管理工作,保护生态环境,确保江河两岸人民的安居乐业

元江县城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治理江河的重要性,搞好“一江二河”的治理开发和管理工作,对促进元江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大的意义。县委、县政府对河道的治理及管理工作很重视,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元江县至今已建江堤总长8.015 km,河堤总长4.74 km,江堤累计投资4763万元,河堤累计投资310万元,特别是2000年至2005年之间,五年内共新建碾压式江堤6.15 km ,浆砌石堤防总长880米,为巩固和管好这些江、河堤,县委政府于2002年以元改发(2002)12号文批准成立河道管理所,编职为8人,后改为6人,河道管理所职能为:对元江县境内的各条江、河进行统一规范管理,通过这几年的规范管理,结束了元江县境内河道乱挖滥采砂的局面,采砂及在河道内的建筑设施,均由河道管理所来审批,做到了河道管理工作真正的落到实处。

通过江、河的治理,保护了县城及都郎、小燕、武洒三个村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农田2487亩,灰复治理砂滩地600亩,有效地增加了热坝区的耕地面积,使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有了保障,促进了元江社会经济发展。

通过这几年河道管理工作总结如下:要管好河道,首先要做好江、河中上游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由此我县应对红河流域元江段河流的两岸做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对元江境内的各条河流,特别是清水河和南溪河中、上游河流的两岸做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重点抓好“一江二河”中、上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使水土流失逐渐减少,只有这样才能对河流下游的元江县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保障,为此县委、县政府和水利局应呈报省、市多争取一些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的工程,为打造绿色经济强县创造条件。其次是江、河道管理的权限、范围界限不清,按照国家的《防洪法》、《水法》、《水土保持法》及《河道管理条例》的有关法律、法规在实际工作中有大部份难于执行下去,元江县沿河岸边都是当地群居民的农田,因河水改道冲毁农田淤积于岸边的砂滩地原先确是当地农户的承包田、地,因此河道的管理范围难以界定,为此造成了河道管理工作人员经常和群众发生纠纷,给河道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要解决这一矛盾,建议县委、县政府组织县人大、政协、土矿局、澧江镇、相关村、社领导和水利局等相关单位对元江境内的主要河流“一江二河”进行一次全面地划定江、河管理范围的法定界线,并埋下界桩,界定管理范围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元江河流的特性及实际情况来进行科学、合理地规范界定。

为了使元江县在社会经济逐年发展的同时,城市防洪保护能做到同步发展,并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加快综合防治速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促进元江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把元江建设成为“农业特色、工业特色、商贸繁荣、旅游发展,具有热带、亚热带风光,江南风情和民族特色的生态绿色城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绿色产业为经济之柱,生态承载力较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绿色经济县的奋斗目标而努力。

第二篇:7 流域水环境规划

第七章 流域水环境规划

第一节 流域水环境规划的内容和工作程序

一、流域水环境规划的内容

1.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各种标准,提出水体功能区划和水质控制指标。

一个水域往往需要满足多种用水需求。对每一种用途,国家都有相应的管理法规和水质标准。根据河段的位置、水质与水文状况、用水需求、输送与处理费用等,确定不同河段的功能,选择表征水质状况的水质指标,如地表水的水温、pH、溶解氧浓度、COD、BOD等。2.确定水质超标河段和主要污染物 3.确定各河段主要污染物的环境容量

根据河水水质监测结果,采用恰当的分析、评价方法,判断各河段水质是否能满足目标要求,确定超标的河段和主要污染物。4.确定各排污口的允许排污量

根据污染源所在位置、排污种类、排污量、排污方式和污染物的扩散规律等信息,并考虑河段相关区域的发展规划,将确定的河段内可接纳的污染物总量,分配给每个排污口。5.预测污染治理费用,提出最佳规划方案

二、流域水环境规划的工作程序 第一,找出水环境的主要问题。

一般情况,需要获得以下基础性资料:①地图。图上应标明拟做规划的流域范围和河流分段情况;②规划范围内水体的水文与水质现状数据,以及用水现状;③污染源清单。包括排入各段水体的污染源一览表(最好以重要性顺序排序)、各排污口位置、排放方式、污染物排放量、治理现状和规划,以及非点污染源的一般情况;④流域水资源规划、流域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等有关的规划资料;⑤可考虑采用的水污染控制方法及其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的资料。

第二,确定规划目标。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同时考虑客观条件,从水质和水量两个方面拟定水环境规划目标。规划目标是经济与水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体现,是水环境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第三,选定规划方法。

在水环境规划中,通常可以采用两类规划方法:数学规划法和模拟比较法。采用何种规划方法,应视具体的水环境规划类型和资料的情况来确定。第四,拟定规划措施。

在制定水环境规划的方案中,可供考虑的措施包括:调整经济结构和工业布局,实施清洁生产工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和增加污水处理设施等。

第五,提出供选方案。将各种措施综合起来,提出可供选择的实施方案。为了检验和比较各种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可通过费用¡ª效益分析、方案可行性分析和水环境承载力分析对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为最佳规划方案的选择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第六,规划实施。

水环境规划的实施也是制定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规划的成功与否,就是看最终的规划方案能否被采纳、执行并取得相应的效果。规划方案的实施,体现了规划自身的价值与作用。

第二节 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水环境功能分区原则

 水环境功能分区应遵循以下原则:(1)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优先保护;(2)不得降低现状使用功能;(3)优质水优用及低质水低用;(4)统筹考虑专业用水标准要求;

(5)上下游、区域间互相兼顾,适当考虑潜在功能要求;合理利用水体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6)与工业合理布局相结合;(7)实用可行,便于管理等。

二、水环境功能区划分的方法与步骤

(1)对环境保护目标进行全面分析,既考虑环境保护的需要,又考虑经济、技术的可行;(2)将环境目标具体化为环境质量标准中的数值;

(3)对功能可达性进行分析,确定引起污染的主要人为污染源;

(4)建立污染源与水质目标之间的响应关系,将各种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输入各类水质模型,以评价污染源对水质目标的影响;

(5)分析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各种可能的途径和措施;

(6)通过对多个可行方案的优化决策,确定技术、经济最优的方案组合;

(7)通过政策协调和管理决策,最终确定环境保护目标和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提出水环境保护目标2选择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3 现状功能可达性分析确定主要人为污染源7 政策协调行政决策6 负荷分配工程规划技术和经济综合分析5 污染控制措施分析4 建立排污量与水环境质量间的定量关系图7-1 水环境功能区划系统分析过程

第三节 水环境容量与水环境保护目标

一、水环境容量

(一)水环境容量的定义

 水环境容量是指水体在特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

 在理论上,水环境容量是环境的自然规律参数与社会效益参数的多变量函数。它反映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也满足特定功能条件下,水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

 在实践上,水环境容量是环境目标管理的基本依据,是水环境规划的主要环境约束条件,也是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关键参数。

(二)水环境容量分类 1.按水环境目标分类

(1)自然水环境容量 以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基准值为水质目标,则水体的允许纳污量称为自然环境容量。其模型为:

EK自(ρB基ρB)dV式中:E--水环境容量; ρB基¡ª¡ª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基准值; ρB--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背景浓度; V--水的体积;K自----水体自净系数。

(2)管理(或规划)环境容量 以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标准值为水质目标,则水体的允许纳污量称为管理环境容量;当以水污染损害费用与治理费用之和最小为约束条件,规划允许排污量时,称为规划环境容量。其模型为:

2.按污染物性质分类

(1)耗氧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

(2)有毒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有毒有机物是指人工合成的毒性大、难降解有机物。这类有机物的同化容量极小,一般只考虑水体的稀释作用。有毒有机物应主要在污染源中消除,而不宜利用水体的环境容量;

(3)重金属的水环境容量。重金属也可被水体稀释到阈值以下。重金属是保守性污染物,它只发生状态和空间位置的变化,而不能被分解,因此,重金属没有同化容量。且由于重金属易于在环境和生物体内积累,因此,要严格控制利用水体的环境容量。

(三)水环境容量的设计条件

设计条件的内容主要包括自然条件、排污条件、目标条件和约束条件等。时期、时段和保证率是建立这些条件必不可少的三要素。具体内容归纳如下:

(1)设计自然条件 主要包括设计水量、水温、流速和上游设计断面及其水质浓度、横向混合系数和纵向混合系数等。

(2)设计排污条件 包括设计排污流量、浓度、排放地点、排放方式和排放强度等。

(3)设计目标条件 主要包括设计污染控制因子、控制区段与断面和水质标准及达标率等。(4)设计约束条件 包括与确定总量控制指标及控制方案有关的约束性因素,如经济投资约束条件、工业布局及城市规划约束条件等。

二、水环境保护目标

 环境保护目标是流域水环境规划的出发点与归宿。环境保护目标通过一系列环境保护指标来体现。水环境目标通常包括水环境质量目标和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两类。

 环境质量目标是依据水体功能分区,执行相应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在此基础上,结合规划的具体要求,确定各水域的主要水质指标。

 总量控制目标是以功能区环境容量为基础,确定水域内可接受的某种污染物的总量。总量控制目标是制定流域污染控制规划的基础,是水体水质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

第四节 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

一、水污染控制的技术措施

(一)减少污染物排放负荷 1.清洁生产工艺

 清洁生产定义为对生产过程和产品实施综合防治战略,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对生产过程,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革除有毒材料,减少所有排放物的排污量和毒性;对产品来说,则要减少从原材料到最终处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 实施清洁生产是深化我国工业污染防治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途径,也是水环境规划中的重要措施。2.浓度控制

 浓度控制是对人为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污染物浓度所作的限量规定,以达到控制污染源排放量之目的。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仍依据排入水体或城市下水道的污染物浓度征收排污费。 经若干年的实践发现,实施浓度控制之后,水体质量改善的程度远未达到预期的目的。究其原因,是因为浓度控制法有下述缺陷:

①当排放源采用稀释排放法时,可以在浓度不超标条件下无限制地排放任何污染物; ②浓度控制未考虑区域环境的现状负荷,如在排放源密集的地区,即使各个污染源都符合排放标准,但整个区域的环境质量也可能超过标准; ③浓度控制法未考虑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3.总量控制

 总量控制就是依据某一区域的环境容量确定该区域污染物容许排放总量,再按照一定原则分配给区域内的各个污染源,同时制定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保证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容许排放总量。总量控制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1)容量总量控制。从受纳水体容许纳污量出发,制定排放口总量控制指标。

(2)目标总量控制。从控制区域容许排污量控制目标出发,制定排放口总量控制指标。

(3)行业总量控制。在行业中以能源、资源合理利用为控制基点,从最佳生产工艺和实用处理技术两方面进行总量控制负荷分配。4.污水处理

 建立污水处理厂是水环境规划方案中应考虑采用的重要措施。准确估算污水处理费用是评价污水处理措施的关键环节。

(二)提高或充分利用水体纳污容量 1.人工复氧

 人工复氧是改善河流水质的重要措施之一,它是借助于安装增氧器来提高河水中的溶解氧浓度。在溶解氧浓度很低的河段使用这项措施尤为有效。人工复氧的费用可表示为增氧机功率的函数。2.污水调节

 在河流水量低的时期,用蓄污池把污水暂时蓄存起来,待河流水量高时释放,可以更合理地利用河流的自净能力来提高河流的水质。污水调节费用主要是建池费用。缺点是占地面积大、有可能污染地下水等。国外蓄存的污水大都是经过处理的水,避免或减轻了恶臭现象的发生。3.河流流量调控

 国外对流量调控以及从外流域引水冲污的研究较早,并已应用于河流的污染控制。世界上很多河流的径流量时间上分配不均,在枯水期水质恶化,而在高流量期,河流的自净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因此,提高河流的枯水流量成为水质控制的一个重要措施。实行流量调控可利用现有的水利设施,也可新建水利工程。

二、水污染控制单元

(一)水污染控制单元的划分

 水污染控制单元的划分,是根据水域使用功能的要求,同时考虑行政区划、水域特征和污染源分布特点等。划分的原则为:

(1)每个单元有单独进行评价、实施不同控制路线的可能;

(2)针对不同的污染物、不同的保护目标,同一地区可以有多种控制单元划分方案,以适应解决不同环境问题的需要,即对于不同的控制目标,能够有不同的控制单元与之对应;(3)在每个控制单元内,污染物排放清单应齐全,水域水质控制断面应有常规监测资料;(4)各控制单元之间的相互影响,应能通过污染物的输入、输出来定量表达,做到水量平衡、物质量平衡。

(二)水污染控制单元解析归类

水污染控制单元解析归类包括以下内容: ①划分水污染控制单元;

②对各单元的主要功能进行说明; ③水质现状与控制断面分析;

④污染物排放情况与主要污染源分析; ⑤排污量与水质预测; ⑥主要水环境问题诊断; ⑦确定控制路线; ⑧确定容许排放量。

三、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数学模型 1.排污口最优规划模型

 排污口最优规划是以各小区的污水处理厂为基础,以总处理费用最低为目标,在水体水质条件的约束下,寻求各处理厂处理效率的最佳组合,其数学模型为 2.均匀处理最优规划

 在均匀处理最优规划问题中,污水处理效率是已知值,处理费用只是污水处理规模的函数。在约束条件中不出现水质约束。模型表为: 3.区域处理最优规划

 区域处理最优规划是排放口处理最优规划和均匀处理最优规划的综合。在区域处理最优规划中,既要寻求最佳的污水处理厂的位置和处理量,又要寻求污水处理厂处理效率的最佳组合。 区域处理规划模型求解比较复杂,目前还没有比较成熟的技术求解这一类问题。试探分解法是较常用的方法。试探法的基础是¡°全部处理或全不处理¡±的策略。4.模拟选优

 在许多情况下,采用数学方法进行最优化的条件难以具备,这时,规划方案的模拟选优就成为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的主要方法。

 规划方案的模拟选优与最优规划方法不同,它是先进行污水输送与处理设施规划,提出几种可供选择的规划方案,然后采用水质模型,计算各种方案中污水排放后水域控制断面的水质,找出比较好的方案。这种方法选优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规划人员的经验,因此,采用模拟选优方法时,要求尽可能多提出一些初步规划方案,以供筛选。

四、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 1.水环境目标的可达性

 水环境质量目标的可达性,可利用已建立的水质模型,对各个方案实施可能对水质产生的影响进行模拟,来检验规划方案是否能达到预定的水环境质量目标。也可根据规划确定的水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的可达性,对方案进行分析。2.污水处理投资可行性分析

 对于污水处理所需的费用,一般采用费用¡ª效益分析方法。

 在水污染控制系统中,规划方案的费用主要由整个系统的污水处理费用与污水输送费用组成。

第五节 邕江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一、明确问题

 邕江水域具有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工业用水、农业灌溉、航运、渔业、娱乐和纳污等功能。随着南宁市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经济发展比较快,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也不断增加。

 除市区固定用水人口80万、非农业用水人口74万外,还有一定数量的流动人口。因此,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成为邕江南宁段的首要功能。

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污水量会越来越多,纳污也成为邕江的重要功能。如何协调不同层次的用水需求,是规划面临的主要任务。

二、确定规划目标与水域功能区划分

 规划的总体目标,是保证邕江的多种水体功能的达到。

 首先需要进行水体功能的划分。根据水域功能区划的依据、原则、方法与步骤,以及邕江水质现状、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将邕江水域的功能划分为五大类:心圩江以上流域为Ⅱ类,心圩江至二坑为Ⅱ-Ⅲ类,大坑至青秀山风景区为Ⅲ类,青秀山至莲花为Ⅱ-Ⅲ类,莲花至六景为Ⅲ类,邕江各支流、心圩江、竹排冲为Ⅲ-Ⅳ类,大坑、二坑、水塘江为Ⅳ-V类,良风江为Ⅲ类,八尺江Ⅲ-Ⅳ类。控制各河段水质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是规划的具体目标。

三、确定规划方法 1.混合区划分

规划中常用的混合区标准有两类,一类是面积控制标准,另一类是距离控制标准,后者应用较广泛。距离控制标准允许排污口下游若干距离内水质超标,允许距离的长短,视河段的功能和所处位置的重要性而定。邕江混合区的划分采用距离控制标准。以竹排冲河段为例,由于数十公里范围内无集中供水水源吸水口,排污口下游2000米处的岸边污染物最大浓度达到功能区水质标准即可满足要求。2.水质模型与水质指标的确定

南宁市污水是通过几条排污沟流入邕江的,因此,控制排污沟与邕江入口处的排放量是水污染控制的关键。污水排放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工程措施使断面均匀混合排放,二是岸边直接排放。前者的控制排放量可通过全江段一维模型进行计算,后者的控制排放量可通过污染带模型进行计算。根据南宁市水系分布特点,确定可能纳污点为马巢河口、可利江口等(共10个)。根据邕江的污染特点,确定代表性水质指标为COD和BOD。

四、拟订规划措施

邕江上已有四座饮用水厂,其中,凌铁水厂处在水质较差的支流大坑入口下游、亭子冲入口对面,受污染威胁较大,水质较差。拟对排入大坑支流的污水采取截流措施,将污水引至下游,经处理后排入邕江;亭子冲入口的污染带,形成的原因,是南宁电厂的锅炉冲灰水、南宁制糖厂和造纸厂的工业污水,拟采取工程措施,要求其削减排污量。为满足水体其它功能要求,拟通过各个河段的水环境容量的计算,确定相应污染源的污染物削减量。

五、计算水环境容量与提出供选方案 1.水文条件设计

 江段水文条件是决定河道稀释自净能力的主要因素。根据国家标准规定,采用保证率为90%的最小月平均流量作为计算条件,同时选用保证率为50%的年均流量作为比较研究的计算条件。邕江南宁站90%保证率最小月平均流量为170m3/s,50%保证率年均流量为1330m3/s。2.允许排放量的计算 提出允许排污量分配方案

 南宁市的绝大部分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主要通过六条排污沟流入邕江。因此,控制六条排污沟的污染物总量,就能基本控制邕江水体的总纳污量。水污染控制单元的划分以各条排污沟为单位。

六、规划方案实施

 根据规划提出的各污染源的污染物削减量,限定时间,要求工厂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采取经济措施,通过征收排污费,推动污染治理。

阅读材料:外秦淮河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资料来源:http://bbs.house365.com/simple/b240/192875.html

一、基本情况

秦淮河是长江下游南岸的一条支河,上游由溧水河、句容河两源组成。溧水河源自溧水县东庐山,长约35km,集水面积680km2;句容河源自句容县宝华山和茅山,河长约41km,集水面积1260km2;两源在江宁区西北村汇合后称为秦淮河干流,以下北流至南京三汊河入长江。秦淮河干流长约34km,流域总面积2631km2。

溧水河上段一干河的天生桥支河,为明代人工开挖而成,沟通了秦淮河水系与石臼湖水系。秦淮新河为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人工开挖的分洪道,上起江宁区河定村与秦淮河干流分汊,向西流经铁心桥、西善桥,在雨花台区双闸乡金胜村附近入长江,长约17.0km。流域内现已建成中型水库8座(其中本市境内4座),控制面积 390km2。干流上有武定门水利枢纽(节制闸、抽水站),秦淮新河上在距入江口1.75 km有水利枢纽(节制闸、抽水站、船闸),天生桥支河上建有节制闸控制河道水位。

二、存在问题

秦淮河干流武定门闸下~三汊河口段习惯上称为外秦淮河,河长12.8公里。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河西地区建设经济的发展,外秦淮河已成为城市的中心河,而目前该河的现状与建设我市总体发展的要求已很不适应,改善外秦淮河水质与环境,进行水环境综合治理已迫在眉睫。

1.河道排洪未达标:按规划,外秦淮河排洪标准为600m3/s。现状河道行洪能力与规划的600 m3/s仍有一定差距,武定门闸实测最大下泄流量为465 m3/s(1991年6月14日)。

2.水质严重污染:秦淮河干流及部分支流河道水质已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局部河段污染比较严重。

3.两岸景观差:由于文革后期下放户回城等历史原因,沿河两岸的居民与单位在河道内违章搭建数量众多,向河内倾倒垃圾的现象普遍存在,河岸杂乱无序,严重影响沿河居民生活质量及南京城市景观现象。

三、水环境综合整治(防洪与调水)措施 1.防洪堤建设:按照《南京城市防洪规划》,外秦淮河三汊河口~运粮河口段两岸堤防长约30.97公里,目前已实施防洪堤(墙)的长度约为19.47公里,尚未实施的长度为11.50公里应加大投入,加快实施城市防洪工程。在今后的河道堤防建设中,对尚未进行治理的河段,防洪工程的规划设计要结合河道环境综合考虑;对已建的防洪墙(堤),也要进行改造,使其在首先满足防洪功能的条件下,同时兼顾绿化、美化、环境、景观等方面的功能要求,建成复式河坡断面,营造亲水的人文空间。

2.河道清障、清淤:按该河段分洪流量Q=600 m3/s,相应水位组合:三汊河口9.69米、武定门闸上10.37米,作为设计控制标准,对外秦淮河(运粮河口~三汊河口)进行清障、清淤。据初步测算,工程土方量291万米3,改建阻水桥梁7座。

3.调水改善河道水质,加快河道水体流动和置换。调水方案分为三条线路,线路一为引石臼湖水自流冲洗,流量约为20至30 m3/s。线路二为利用已建成的秦淮新河抽水泵站抽长江水冲洗,流量约为20至30 m3/s。线路三为引秦淮新河水冲洗南河(外秦淮河污染较严重的支流之一)流量10至15 m3/s。

上述三条线路中,线路一按平水年每年可有半年左右的运行时间,主要时间为每年的5月~10月。其优点为:

①可充分利用石臼湖的天然水资源和现有的河道设施,②运行费用低。其缺点是有每年都有约半年的时间水位不满足自流条件。在线路一因水位条件不满足而无法运行时,可以按线路二运行。因需要秦淮新河抽水站开机翻水,运行费用会高于线路一,应考虑作为对线路一的补充。另外,对内秦淮河的南段东水关~西水关长约5公里的河道,也可采用上述水源(调用2至3个流量)进行冲洗,做到内河、外河一起冲。线路三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南河,与线路一、二有所区别,其水源也视流域的情况而定。规划工程总投资4.0亿元,计划分四年实施。

习题

1.举例说明流域水环境规划的主要特点?规划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工作程序有哪些? 2.你认为划分水环境功能区有什么意义?与流域水环境规划有什么关系? 3.进行水环境功能区划应遵循哪些原则? 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地表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分为哪几类?应如何进行水环境功能区划? 4.什么是水体的自净能力?你能解释为什么水体具有自净能力吗?

5.一般将水环境污染物分成哪几大类?你能举出常见的河流与湖泊污染物吗? 6.什么是水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在流域水环境规划与管理中有什么作用? 7.影响水环境容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确定一定水域的水环境容量? 8.请举例分析我国流域水环境污染应该进一步采取的措施。

9.请分析排放口最优规划、均匀处理最优规划、区域处理最优规划与模拟选优各有哪些特点?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10.什么是水污染控制单元?如何将水污染控制单元应用于流域水环境规划中?

11.污水处理的规模经济效应和处理效率的经济效应在制定区域水污染控制方案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进行方案的综合评价?

第三篇: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大纲

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大纲(以丹江口库区为例)

目录:

1项目背景:任务来源,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2项目选择地及概况:项目选定地区的小流域基本情况(自然状况,水土流失及防治,土地利用情况,社会经济情况等)3建设任务,目标,规模 4总体布置和措施设计

5保障措施:组织保障,科技保障,监督与保护

6效益评价:生态效益的分析与评价,社会效益的分析评价

项目背景: 1.1项目背景:

丹江口库区位于长江中游支流汉江的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为了保证丹江口水库具备足够的容量和高度,降低因落差不够引起的更多投入和更多技术难题。丹江大坝将进行加高,库区正常蓄水位也将由162米提高到176米。为此将有41个乡镇471个村被淹没,其中淅川县被淹没面积占全库区淹没面积的47.6%,库区移民总人数将达到34.5万人。库区85%以上面积为山丘区,坡陡沟深,存在地表岩层松散、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且多暴雨等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而近年来毁林开荒,破坏植被,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方式,开发建设项目忽视水土保持等人为因素使水土流失加剧。为此,应加强对丹江口库的综合合理规划做到资源的最大利用。

1.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项目的进行有利于行政区的生态改善,水源涵养,蓄水保土,减少江河泥沙淤积,防灾减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引水渠,其水质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效益的发挥。

项目选择地及概况:

2.1项目区概况:

库区位于长江中游支流汉江的中上游,伏牛山南麓,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丹江口水库水源地库区流域地理位置是北纬32°36′-33°48′,东经110°59′-111°49′之间。库区流域涉及湖北省的丹江口市、郧县、郧西县、张湾区等和南阳市的有淅川、西峡、内乡、邓州的36个乡镇,其中包括淅川的全部乡镇,有荆紫关、西簧、毛堂、寺湾、盛湾、仓房、城关镇、上集、马蹬、香花、厚坡、九重、金河、老城、大石桥、滔河等16个乡镇,西峡的桑坪、石界河、米坪、军马河、双龙、二郎坪、太平镇、寨根、陈阳坪、西坪、重阳、丁河、五里桥、回车、城关等15个乡镇,内乡的西庙岗、瓦亭及曲、师岗的一部分,邓州的彭桥镇的杏山小流城。

2.2小流域基本概况:

2.2.1自然概况(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生物植被)

(1)地形:库区流域位于南阳盆地中西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单元,地形复杂,地貌多姿。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北部被伏牛山所环绕,东部自北向南依次为山地、丘陵、垄岗、平原、南部开敞与江汉平原相连。丹江两岸为红色狭长盆地,属白垩及第三纪,主要是红色泥沙岩、页岩、砾石。北部山区,为元古界及下震旦统变岩系,主要岩性为片岩、片麻岩、混合岩、石灰岩,并有花岗岩和基性岩脉分布。海拔分布范围121-212.5米之间,构成地形起伏多变、交差悬殊、气候明显的地貌特征。

(2)气候水文:丹江口库区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属于典型的季风型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冬季严寒,夏季较热,春季温暖,秋季凉爽,四季分明,雨量比较充沛。年平均气温14.4-15.7℃,极端最高温度42.6℃,极端最低温度-13.2℃,最冷月平均气温2.4℃,最热月平均气温28.4℃,≥10℃的年积温平均为5123.2℃,年平均日照时数2121小时,年无霜期225-240天,年平均降雨量800-1000mm,但自然降水时 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7-9月,基本上雨热同季。库区流域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河流均由北向南流向丹江口水库,主要河流有丹江、鹳河、淇河、滔河等,大部分河道深,坡降大,水流湍急。部分小河道属于季节性河流,汛期洪水陡涨陡落,春季则枯水甚至断流。

(3)生物:该区地处北亚热带和北暖温带的过渡地带,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尤其是北部山区地形复杂多样,垂直高差悬殊,为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各种植物提供了繁衍生存的良好环境条件,植物种类繁多,植物资源丰富,库区流域地形复杂,群山连绵,峰峦叠翠、沟壑纵横,林木葱郁,适宜多种野生动物生存、繁衍。2.2.2经济社会情况 2010年末,区域内总人口1709.1万,人口密度151.8人/平方公里,略高于全国的人均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525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0.56,更低迷那几99.23万公顷,农村人口1031.78万人,三次产业结构16.8,46.3,26.7,农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发展滞后。2010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0.25亿元,市级财政支出586.03亿元,是国家财政补助的重点地区。43各县中,有国家级贫困县26个,省级贫困县8个,是扶贫工作重点县和革命老区相对集中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水平较低。2.2.3土地利用

1990—2007年期间,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主要以农田面积大幅度减少和林地、灌丛以及居民地面积的大幅度增加为主。在未来的2020年,经格局优化,农田、未利用地面积显著减少,林地、园地面积相应增加,生态环境状况良性发展。2.2.4水土流失及防治情况(1).水土流失现状

据全国第二次遥感调查资料,水源区水土流失面积51653.75km2,占土地总面积的53.11%,强度以上流失面积为1.57万km2,占流失面积30.41%。年均土壤侵蚀量1.82亿t,平均侵蚀模数为3517t/km2·a。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丹江口库区及其周边地区、汉江干流两岸和汉中盆地周边地区。从行政区域上看,陕西省水土流失面积最大、最严重,为33962.61km2,约占流失总面积2/3,其次为湖北省。(2)防治进展情况

水源区水土保持工作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1983年以来,长江水利委员会受水利部委托,先后在区内陕西安康、商洛、汉中等地的白鱼河等5条小流域开展了治理试点,为本区水土流失防治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1994年,经国家计委和水利部同意,每年从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经费中安排500万元,在丹江口水库周边水土流失严重的丹江口市、郧西、郧县、西峡、淅川、商南、白河等7县市 开展首批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作。1998年,又将房县、丹凤、山阳和邓州2001年调整为内乡 纳入重点防治范围。与此同时,各省也安排了一定专项资金开展治理,近几年国债项目的实施使水土流失防治力度进一步加大。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水源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1万km2。其中,坡改梯1551.57km2,水土保持林4344.20km2,经果林1528.94km2,种草860.39km2,保土耕作333.22km2,封禁治理2449.54km2。

(3)特点:量大面广,面蚀为主,季节性强,入库泥沙小。

建设任务,目标,规模:

3.1建设任务:

——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入河入库泥沙 ——蓄水保土,保护耕地资源,促进粮食增产 ——涵养水源,控制面源污染,维护饮水安全 ——防止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等,减轻山地灾难 ——防治风蚀,减轻风沙灾难

——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3.2建设目标

——水土流失治理目标,包括水土流失治理程度,面积等 ——生态环境改善目标,主要是林草覆盖率

——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包括人均基本农田,人均粮食占有量,农村人均纯收入 3.3建设规模

1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坡改梯,水窖建设,农田旱作节水 2森林植被:两岸封山育林,人工造林

总体布置和措施设计

工程设计 4.1梯田工程设计

4.2沟头防护和谷坊工程设计 4.3护岸工程设计

4.4小型拦蓄引排工程设计 4.5防风固沙工程设计

4.6林草设计规划设计(经济林栽培园和果园)

4.7沼气池,节柴灶,舍饲养畜,草库伦建设,生态移民等 4.8保土耕作措施

保障措施 5.1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协调 2强化地方责任 3坚持依法防治 5.2科技保障 1科学技术的推广

2监理检测体系(遥感普查,水土抽样调查,工程质量检测,重点防治地区的监测,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建设)5.3监督与保护 1.监督管理 2.预防保护

效益评价

6.1生态效益的分析与评价 1增加森林覆盖率和草林覆盖率 2水土保持效益

3生态服务功能(固碳,放氧,净化空气)6.2社会效益的分析与评价

1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存进地方经济发展 2增加农村劳动管理就业机会 3提高农民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4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第四篇: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

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

黑河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自治区),干流全长821公里,流域南以祁连山为界,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东西分别与石羊河、疏勒河流域相邻,流域国土面积14.3万平方公里。黑河出山口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24.75亿立方米,其中黑河干流莺落峡站15.8亿立方米。黑河流域地下水资源主要由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资源与河川径流不重复量约为3.33亿立方米。天然水资源总量为28.08亿立方米。

黑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极度干旱,区域水资源难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需要,历史上水事矛盾已相当突出。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水土资源过度开发,20世纪60年代以来,进入下游的水量逐渐减少,河湖干涸、林木死亡、草场退化、沙尘暴肆虐等生态问题进一步加剧,省际水事矛盾更加突出。黑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主要问题是:气候干旱,当地水资源缺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考虑水资源条件不够,生产、生活用水挤占了生态用水;水利工程建设布局不合理,水量蒸发渗漏损失大;缺乏水资源统一管理,用水浪费现象严重。

针对日益严峻的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恶化局面和突出的水事矛盾,2000年5月朱镕基总理就黑河治理问题做了具体指示。水利部组织黄河水利委员会等有关单位开展了大量前期研究工作,先后提出《黑河水资源问题及其对策》、《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等成果。2001年2月21日国务院第94次总理办公会议,讨论通过《黑河水资源问题及其对策》。2001年8月3日国务院以国函[2001]86号文批复《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原则同意该规划,并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根据黑河流域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以及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要求,深入研究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水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系,提出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治理目标、总体布局、近期实施意见和有关保障措施,力争通过近期三年治理实现国务院批准的分水方案,遏制生态系统恶化趋势,并为逐步改善当地生态系统奠定坚实基础。

规划提出的综合治理指导思想,以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为根本,以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为核心,上中下游统筹规划,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宣传教育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针对流域生态系统恶化问题是自然和人类活动长期积累的过程,生态建设具有紧迫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规划提出进行分阶段治理,并提出相应的2003年、2010年治理目标。近期(2003年)治理目标是,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统一管理和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体系,大力开展节约用水,调整经济结构和农业种植结构,合理安排生态用水,实现国务院批准的分水方案,正常年份使正义峡下泄水量达到9.5亿立方米,使生态系统不再恶化。

规划在黑河流域逐步形成以水资源合理配置为中心的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和保护体系,上游以加强天然保护和天然草场建设为主,中游建立国家级农业高效节水示范区,深化灌区体制改革,大力开展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积极稳妥地调整经济结构和农业种植结构,下游建立国家级生态保护示范区,加强人工绿洲建设,搞好额济纳绿洲地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规划2001年至2010年流域治理工程措施,主要包括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控制性骨干工程、生态建设和水资源保护、水量调度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建设等。

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方面:提出了引水口门合并和渠系调整、渠系衬砌与建筑物工程改造、田间节水工程等多项措施及相应的规模;提出了废止、限制平原水库蓄水,以及增加地下水利用的工程措施和开采规模;提出了利用高新技术节水,增加喷灌、微灌和管道输水灌溉的规模。

控制性骨干工程方面:规划在2010年以前建设正义峡水库、内蒙古输水干渠和上游山区黄藏寺水库。

生态建设方面:上游源头区重点加强林业工程建设和草地治理;中游进行退耕、限牧的同时,进一步营造农田防护林和防风固沙林,建立高效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绿洲;下游重点加强额济纳绿洲水利工程建设,发展林草灌溉面积,改善传统牧业方式,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恢复植被,遏制流域生态系统恶化趋势,逐步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水资源保护方面:要求严格限制高耗水、重污染企业发展,提出了2010年干流污染物总排放量和水质控制目标。

管理系统建设方面:规划用较短的时间建立一套“实用、可靠、先进、高效”的黑河水量调度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为实现2003年落实国务院审批的分水方案(水政资[1997]496号),即在相当于莺落峡多年平均来水量15.8亿立方米情况下,正义峡下泄水量9.5亿立方米,规划提出近期三年流域治理的重点是抓好灌区节水改造、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建设、水量调度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基础研究和前期工作。规划提出了三年治理各项措施的规模和任务,并制定了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规划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的行政、经济、法规、科技等保障措施建设。针对黑河流域水资源问题的具体情况,规划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保障措施建设规划,包括建立健全流域统一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实施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进行经济社会宏观布局调整、逐步建立合理的水价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工作、加强法规建设等内容。

通过近期三年治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的实施,将增加正义峡断面下泄水量2.55亿立方米,在2003年末实现国务院批准的干流地区水量分配方案,使当地生态恶化的趋势得以有效遏止,为实现流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第五篇: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治理规划

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治理规划

一、规划的编制过程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流域位于新疆南部,总面积102万km2。流域内土地资源、光热资源和石油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石油化工基地和21世纪能源战略接替区;塔里木河流域历史上形成的天然绿洲,是阻挡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风沙侵袭、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流域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国防稳固的大局,也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塔里木河流域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雨稀少,蒸发强烈,水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脆弱。随着人口增加,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无序开发和低效利用,致使源流向干流输送的水量逐年减少,水质不断恶化,下游近400km的河道断流,尾闾台特玛湖干涸,大片胡杨林死亡,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已成为制约流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按照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求和朱镕基总理关于在5到10年期间要使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指示精神,水利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和黄河水利委员会于2000年10月编制了《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从战略高度认真研究了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建设问题,提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总体思路、布局和近期实施意见。2001年2月28日,国务院第九十五次总理办公会审议通过了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对策措施,并要求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10年治理目标按5年基本完成进行规划并实施。

为落实第九十五次总理办公会议精神,加快塔里木河流域近期治理的步伐,抢救干流下游濒临毁灭的绿色走廊,水利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在《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报告的基础上,于2001年4月编制了《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以下简称《规划报告》),并以水资源[2001]157号文上报国务院。国务院以国函[2001]74号文批复了该《规划报告》。

二、近期治理规划的任务、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规划任务

塔里木河流域位于西北干旱内陆盆地,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从长远看,要从根本上解决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紧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矛盾,需要在塔里木河源流山区建设大型骨干控制性工程以及跨流域调水工程。当前必须立足于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及高效利用,实现流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本次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查明塔里木河流域“四源一干”的水资源量,摸清该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现状,找出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预测近期“四源一干”经济社会、生态用水需求,研究解决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总体布局,提出向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输水的水资源配置方案,源流和干流需要采取的主要治理工程及流域统一管理措施,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使塔里木河干流特别是下游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二)指导思想

水资源是塔里木河流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流域经济发展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要从战略角度认识塔里木河生态环境问题,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流域综合治理的根本。以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为中心,源流与干流、上游与下游、左岸与右岸统筹考虑,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紧密结合,强化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突出抓好节约用水,全面进行流域综合治理。

(三)规划范围及依据

本次规划范围为塔里木河干流和与干流有地表水联系且对干流生态环境有直接影响的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开都河~孔雀河,总面积25.86万km2。

本规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程、规范为依据,贯彻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关方针、政策,在以往流域规划、专项规划以及近期有关部门科学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编制本规划。

(四)规划目标

通过源流灌区工程改造,节约用水,干流河道治理、退耕封育保护、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等措施,增加各源流汇入塔里木河的水量,保证大西海子生态水量指标。即在多年平均来水条件下,到2005年,塔里木河干流阿拉尔来水量达到46.5亿m3(其中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进入干流水量分别为34.2、3.3、9亿m3),开都~孔雀河向干流输水4.5亿m3,大西海子断面下泄水量3.5亿m3,水流到达台特玛湖,使塔里木河干流上中游林草植被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下游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

三、近期治理工程措施

(一)灌区节水改造工程

近期灌区节水改造的原则为:以常规节水技术为主,渠系工程和田间工程并重,加快渠系工程衬砌、田间工程配套和渠首工程改造,适度发展高新节水面积。规划近期“四源一干”地区新增节水灌溉面积971万亩,占现状灌溉面积的51%,节水量15.65亿m3(指灌区当地节水量,下同),节水投资55.11亿元。其中在现有灌区中发展常规节水灌溉面积926万亩,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4提高到0.5以上,节约引水量14.59亿m3,投资50.62亿元;在现有灌区中发展高新节水措施面积44.9万亩,节水量1.05亿m3,投资约4.5亿元。

(二)平原水库节水改造工程

近期应结合平原水库的除险加固,进行坝体防渗、增建引水控制闸等改造,并结合山区控制性水库建设,废弃部分平原水库。

规划近期在叶尔羌河流域废弃平原水库16座,对12座平原水库进行节水改造。共可节水量2.22亿m3,需投资4.52亿元。

塔里木河干流上中游的其满、大寨、塔里木、喀尔曲尕4座平原水库均为病险库,蒸发渗漏损失严重,规划对其实施坝体防渗、增建引水控制闸、增深缩库等节水改造。下游大西海子水库,将塔里木河干流来水全部拦截,是造成下游绿色走廊断流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抢救下游生态,打通干流下游输水通道,规划废弃大西海子水库。水库废弃后,其灌区的灌溉任务由恰拉水库承担,结合博斯腾湖输水工程,规划对恰拉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和防渗改造,并修建相应的配套工程(改扩建恰铁干渠及库塔干渠等)。塔里木河干流平原水库调整、节水改造工程总投资4.92亿元,可节水量0.98亿m3。

(三)地下水开发利用工程

现状源流区纯井灌面积仅占总灌溉面积的5%,地下水开采量4.8亿m3,仅占灌溉供水量的2.3%,占可开采量71亿m3的6.6%,地下水开发利用的潜力较大。规划近期源流区新建机电井3272眼,并使现有机电井全部配套发挥效益,新增地下水开采量4.58亿m3。地下水开发利用工程总投资为4.18亿元。

(四)河道治理工程

1、塔里木河干流河道治理工程

干流河道治理工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输水堤防、引水控制闸及生态闸、干流控制枢纽、河道整治、阿群干渠等内容。

(1)输水堤防

输水堤防的主要作用是防止一般年份洪水漫溢,减少水资源无效损耗,提高输水能力和水流行进速度,输水到干流下游。从干流上游沙雅二牧场至大西海子,河道长度726.8km,需要建设输水堤防工程。堤防布置原则要有利向下游输水和保护两岸生态。规划近期建设输水堤防长度1340km,总投资3.15亿元。

(2)引水控制闸及生态闸

针对干流上中游无序引水和两岸生态保护问题,近期需全部废除所有私自乱扒、乱引的临时性引水口门,结合塔里木河干流经济、生态建设布局和干流输水堤防建设,并考虑管理的需要,统筹规划,综合考虑,修建一定数量的引水控制闸和生态闸,既可为经济建设计划供水,又能满足生态植被的合理需水。为便于集中管理和有利于堤防安全,原则上建闸数量宜少不宜多。

规划新建灌溉引水控制闸16座,设计流量208m3/s,控制农业灌溉面积36.7万亩,控制生态面积314万亩,投资0.512亿元;新建生态闸22座,设计流量170m3/s,控制生态面积372.5万亩,投资0.44亿元。

(3)干流控制枢纽

帕它木分水枢纽位于乌斯满河口以上约30km,将塔里木河来水向北分往乌斯满河,以乌斯满河和恰阳河两岸生态供水为主,兼顾塔里木水库供水区的生产用水;向南分往喀尔曲尕水库,以喀尔曲尕乡的生产用水为主,兼顾生态供水。

阿其河口分水枢纽位于乌斯满河口以下约60km,是阿群干渠进口端的拦河分水枢纽,主要作用是将塔里木河来水通过阿群干渠输送到恰拉水库。

尉若分水闸建在大西海子以下其文阔尔河和老塔里木河的分叉口,距大西海子水库泄水闸约2km,通过尉若分水闸,可将大西海子泄水量分别通过其文阔尔河及老塔里木河向下输送。

上述3座分水枢纽工程总投资约1.335亿元。

(4)河道整治和疏浚

干流上中游部分河段为游荡型河道,主流摆动频繁。为了控制和归顺河势,保护输水堤防及重要引水设施,根据河道形态、河势变化及重要设施情况,在上中游部分河段布置护岸及控导工程,护岸长度138km,投资1.04亿元。

大西海子以下河道长期干涸,部分河段风沙堆积严重,过水断面缩小,输水能力降低。为确保输水到台特玛湖,需进行河道疏浚,截支堵岔。规划近期疏通河道363km,投资1.35亿元,其中,台特玛湖入湖河道整治工程0.2亿元。

2、源流输水工程

(1)和田河下游向干流输水工程

和田河两支流汇合口阔什拉什以下约319km的河道由南向北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河道沙埋、淤堵严重,部分河段过流能力不足,汛期洪水大量漫溢,河道输水效率低。为提高输水效率,确保和田河向干流输水,近期规划疏通河道319km,工程投资0.99亿元。

(2)叶尔羌河下游向干流输水工程

叶尔羌河在小海子水库以下,林场多处拦河筑坝,拦截洪水漫灌林区,林场以下河道穿越沙漠区,沙埋淤堵严重,使河道洪水宣泄不畅,下游河道干涸,河道状况恶化,输水能力严重不足。近期规划疏通河道295km,工程投资0.93亿元。

(五)博斯腾湖输水工程

为了扩大博斯腾湖的供水能力,提高输水效率,需要修建博斯腾湖至塔里木河干流的输水工程,主要包括博斯腾湖东泵站和博斯腾湖至66分水闸的输水干渠约165km。博斯腾湖输水工程总投资4.0亿元,增加输水能力2.0亿m3,其中博斯腾湖东泵站设计流量45m3/s,投资1.4亿元,博斯腾湖输水工程投资2.6亿元。

(六)生态建设工程

1、退耕封育保护

近年来塔里木河干流灌溉面积增加较快,毁林开荒较为严重,必须采取果断措施,严格执行森林法和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荒乱占林地的紧急通知精神,杜绝新的毁林开荒,严格禁止林地逆转和非法流失。规划在塔里木河干流上中游现有耕地中实施退耕封育保护33万亩,需投资3.3亿元。其中上游阿克苏地区退耕封育19.5万亩,投资1.95亿元,中游巴州退耕封育13.5万亩,投资1.35亿元。

2、林草生态建设

生态闸的建设为天然植被合理用水提供了可能,但要最终实现两岸生态保护目标,需配合一定的林业和草地生态工程措施。规划近期在塔里木河干流建设荒漠林恢复、封育工程280万亩,其中上中游荒漠林封育250万亩(胡杨林110万亩,灌木林140万亩),下游荒漠林恢复30万亩;在塔里木河干流建设草地改良和保护面积104万亩,其中上中游草地改良面积94万亩,甘草、罗布麻草地经济植物保护区10万亩。林草建设工程总面积384万亩,总投资1.5亿元。

(七)山区控制性水库工程

山区控制性水库是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措施,对解决流域普遍存在的春旱缺水、缺电、洪灾都有重要作用,并可替代部分平原水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加向塔里木河干流下泄水量。从目前山区控制性工程比较论证和前期工作深度考虑,规划近期开工建设位于叶尔羌河支流塔什库尔干河上的下坂地水利枢纽。

下坂地水利枢纽工程控制流域面积9000km2,控制年径流量10.8亿m3,设计最大坝高81m,总库容8.1亿m3,调节库容6.44亿m3。装机容量140MW,保证出力46.1MW,多年平均发电量4.76亿KW·h。水库建成后,向农业春旱补水5.27亿m3,可废弃平原水库16座,也可通过新增电力多开采地下水以换取更多河水,有利于实现叶尔羌河向塔里木河干流的输水目标,并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叶尔羌河的洪水灾害程度。枢纽工程总投资18.1亿元,初步考虑电站投资分摊后,本次规划暂时安排投资13.31亿元,工期6年。

(八)流域水资源调度及管理工程建设

流域水资源调度及管理工程建设,是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和水资源统一管理、调度的基础。目前,塔里木河流域“四源一干”水文监测站网与水文信息系统建设十分薄弱,测站密度过稀,现有设备严重老化、测量精度无法保证,难以满足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调度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需要,急需增加流域水量调度控制站和对部分水量监测站进行改建。按照正规化、标准化的要求,加强水量调度监测站网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先进的水文自动测报和水文、水资源信息服务及水资源管理调度管理系统,提高对水资源动态的监测能力。

流域水资源调度及管理工程建设要根据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的需要,统一规划,合理安排。近期在“四源一干”地区新建流域水量调度控制站11处,改建水量调度控制站26处,新建塔里木河干流地下水监测剖面6处,新建、改建塔里木流域综合生态站5处;新建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水资源调度指挥中心1处。另外,为了加强监测数据的信息传输和处理,需加强源流流域的水资源调度指挥分中心6处,完善水文信息分中心5处。规划安排投资1.9亿元。

上述近期治理工程涉及面广,投资规模大,为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需安排必要的前期工作,初步估算需前期工作与科研经费2.21亿元。

四、保障措施

建立权威、统一、高效的流域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塔里木河流域水利委员会的运行、决策机制

尽快落实塔管局的水行政统一管理职能

明确地(州)和兵团师在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职责

实施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

编制流域水量分配方案

制定水量调度计划

实行严格的取水许可制度

加强重点工程的建设、管理和调度

积极稳妥地进行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

建立合理的水价和收费制度

(五)加强法规建设,依法进行流域管理

1、修订完善《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制定有关配套规章。

2、制定近期治理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

3、强化水行政执法工作和水政监察队伍建设。

4、建立健全流域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审查制度。

五、近期治理项目投资及实施效果

(一)治理项目投资

1、投资分类

塔里木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项目总投资107.39亿元,其中灌区节水改造工程55.11亿元,平原水库改造工程9.45亿元,开发利用地下水工程4.18亿元,河道治理工程11.74亿元,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下游输水工程4.7亿元,下坂地水库工程13.31 亿元,生态建设工程4.8亿元,流域水资源调度及管理工程建设1.9亿元,前期工作与科学研究经费2.21亿元。

2、资金筹措

塔里木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北边远地区,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民族团结、边防巩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塔里木河流域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落后,农牧民收入很低,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之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力有限,难以投入足够的资金进行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加之塔里木河流域近期治理项目主要是以改善生态环境为主,主要效益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建议塔里木河流域近期治理投资以中央投入为主。

(二)实施效果评价

通过实施上述治理工程措施,“四源一干”总节水量26.60亿m3,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和田河多年平均向干流阿拉尔下泄水量达到46.5亿m3,大西海子下泄生态用水3.5亿m3,下游河道长期断流状况得到改善,水流到达台特玛湖。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干流上中游生态用水也有较大增加,生态效益十分显著。源流地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引水渠首、渠系建筑物等设施、田间配套设施更加完善,节水程度大为提高,水资源配置和利用更为合理,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水平提高、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全流域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图:董事长率董事会成员视察工地

下载红河流域元江县城大江段规划(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红河流域元江县城大江段规划(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监理规划

    1.工程概况 1.1 工程位置及规模 (1)工程名称:蒙山县玉孟冲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 (2)建设性质:河流域水土保持治理 (3)建设地点:蒙山县 (4)建设内容:综合治理项目区工程......

    黑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湟水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 报告书简本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九月 1 规划概要 1.1 规划编制背景 湟水属黄河上游一级支流,流经青海、甘肃两省,流域面积为3286......

    关于南盘江流域综合规划工作调研情况汇报

    关于南盘江流域综合规划工作调研情况汇报 根据珠江水利委员会关于开展南盘江流域综合规划调研工作的函(珠水规计函〔2011〕433号)和省州水务部门的通知精神,现将丘北县南盘江流......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宣传册子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宣传册子 一、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解读 (一)基本情况及治理的必要性 石羊河流域总面积4.16万km2,流域行政区划包括武威市的古浪县、凉州区、民勤县全......

    沁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沁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七月 1 规划概要 1.1 规划编制背景 沁河是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两大支流之一,发源于山西省长......

    红河事业单位招聘规划类专业知识强化测试题二(精选五篇)

    航帆网 红河事业单位招聘规划类专业知识强化测试题二 1.某单位现状用地为A1B1 C1D1;在其北、西边有城市道路,在其东、南边留出小区道路,四条路所围范围为A2B2 C2 D2;规划要求各边......

    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防洪规划综述

    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防洪规划综述 1.1流域概况 1.1.1自然地理、水系及经济发展概况 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由青弋江、水阳江、漳河三水系组成,地跨......

    托起绿洲的希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

    托起绿洲的希望 ——甘肃省《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解读 2008-03-11为恢复石羊河流域、特别是民勤的生态与环境,实现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甘肃省从2002年开始组织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