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赤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实施方案
雄府〔2017〕81号
雄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雄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实施方案》的
通
知
各乡镇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县政府有关部门:
《雄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雄县人民政府 2017年10月16日
中,技术指标又分环境状况指标和自然生态指标。
环境状况指标主要包括土壤环境质量指数、Ⅲ类或优于Ⅲ类水质达标率、优良以上空气质量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自然生态指标包括林地覆盖率、草地覆盖率、水域湿地覆盖率、耕地和建设用地比例等、生态保护红线区等受保护区域面积所占比例和水源涵养指数等。
监管指标包括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自然生态变化详查、人为因素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等3项内容。
各部门必须按照真实、科学、及时的原则,与县环保局协调一致提供考核数据。
三、任务分工
县政府办: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自查工作,协调、督促各有关部门及时报送数据,审核并报送年度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自查报告。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投入,维持并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护国家或区域生态安全。与上级政府或环保局签订主要污染物减排强度和年度减排责任书。
县环保局:积极推进县域生态建设工作,全面实施生态功能区保护,强化污染治理,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监察能力建设。负责组织实施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牵头编制年度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报告,负责考核工作的技术支持,提供生态环境违法案件、公众环境投诉、环境状况指标数据和对重点污染源进行监管,并整理汇总和审核数据。
解释工作。
县水利局:积极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投入,负责水利部门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指标数据资料的报送、审核和解释工作。
县住建局:加强对城镇和农村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打造优美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城镇,并加大对生态保护工程的投入。提供县域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与污水处理厂运行和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与处理设施运行情况,负责住建部门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指标数据资料的报送、审核和解释工作。
县气象局:负责提供县域气象数据指标。
四、时间安排
(一)准备阶段(2017年10月10日前)
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制定考核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各成员单位召开协调动员会,安排部署考核工作,并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向省环境保护厅报送我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自查报告及相应附件资料。
(二)采集信息资料阶段(2017年10月15日前)各有关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查找有关资料、数据,以纸质版和电子版方式报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录入审核辑印阶段(2017年10月25日前)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汇总、审核、录入有关资料信息,形成自查报告初稿报领导小组审定,定稿后连同其它资料一并辑
力争提前完成,确保整个考核工作不因哪一个部门资料数据不全影响整体进度和结果。
(五)各责任单位编制的自查报告、提交的证明材料、监测报告等必须经本单位负责人审核签字并加盖公章,一式二份报送县环保局(县生态质量考核办公室),联系人:王耀,联系电话:5817240
(六)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所需费用,由县财政局列入年度预算。
附件:1.雄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领导小组
2.2018年雄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监测方案
附件2 雄县2018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环境
监测方案
按照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7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环办监测函﹝2016﹞1578号)精神,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特制本方案。
一、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
(一)监测对象 政府井。
(二)监测指标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中pH值、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氟化物、总大肠菌群、铁、锰、铜、锌、挥发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硝酸盐、亚硝酸盐、氰化物、砷、汞、硒、镉、六价铬、铅23项;全分析《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中色、嗅和味、浑浊度、肉眼可见物、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铁(Fe)、锰(Mn)、铜(Cu)、锌(Zn)、钼(Mo)、钴(Co)、挥发性酚类(以苯酚计)、阴离子合成洗涤剂、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以N计)、亚硝酸盐(以N计)、氨氮(NH4)、氟化物、碘化物、氰化物、汞(Hg)、砷(As)、硒(Se)、镉(Cd)、铬(六价)(Cr6+)、铅(Pb)、铍(Be)、钡(Ba)、镍(Ni)、滴滴涕、六六
六、总大肠
雄县污水处理厂、雄县龙湾镇污水处理厂。
(二)监测指标
污水处理厂监测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悬浮物(SS)、动植物油、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总氮(以N计)、氨氮(以N计)、总磷(以P计)、色度、pH值、粪大肠菌群数、总汞、烷基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 19项基本控制项目。
(三)监测频次
每季度监测1次,全年监测4次。
(四)监测质量控制
严格执行《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
第二篇:2011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实施方案
2011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环境保护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办法》(环发[2011]18号)(以下简称《考核办法》),结合2011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评价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适用范围
实施方案适用于《考核办法》中“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名单”所列的451个县(市、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评价,涉及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22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二、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4月30日前: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完成辖区内被考核县自查报告审核,向环境保护部报送自查报告和审核报告。组织未开展相关监测工作的县(市、区)尽快开展今年环境监测工作。
2011年5月30日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相关省级环境监测中心(站)开展县域遥感解译工作,并编制完成技术审核及评价报告,报送环境保护部。
2011年6月30日前:环境保护部组织对各项考核指标进行抽查。编制2010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报告,并报送财政部。
三、任务分工
财政部:负责考核评价工作的指导与监督。
环境保护部:负责考核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编制2010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报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考核评价的技术支持工作,整理汇总和审核各省份报送的数据资料,编写技术审核报告,协助环境保护部完成考核评价工作。
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各级环境监测站开展辖区内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包括任务下达、协调组织水质、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整理和审核,并编写审核报告。
被考核县域人民政府:按照环境保护部、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要求填报相关数据、编写自查报告,完成县域内水质、空气质量监测工作。
四、指标解释
(1)林地覆盖率:指标解释按照国家林业部门概念,数据由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供。
计算公式:林地覆盖率=县域内林地面积/县域面积×100%(2)草地覆盖率:指标解释按照国家农业部门概念,数据由县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提供。
计算公式:草地覆盖率=县域内草地面积/县域面积×100%(3)水域湿地覆盖率:指标解释按照国家水利、林业部门概念。数据由县级人民政府水利、林业主管部门提供。
计算公式:水域湿地覆盖率=(县域内河流面积+湖库面积+滩涂面积+沼泽面积)/县域面积×100%(4)耕地和建设用地比例:指标解释按照国家农业、国土资源、城建主管部门概念。数据由县级人民政府农业、国土资源、城建主管部门提供。
计算公式:耕地和建设用地比例=(县域内耕地(水田、旱地)面积+建设用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地及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县域面积×100%。
(5)坡度大于15度耕地面积比:县域内山区、丘陵地区耕地及坡度≥15°的耕地面积占县域面积的百分数。由县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提供。(6)未利用地比例:县域内沙地、戈壁、裸地、盐碱地等未利用地面积占县域面积的百分数。由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供。
(7)植被覆盖指数:反映县域植被覆盖程度,通过县域内林地、草地、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综合加权获得,根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计算。
(8)生物丰度指数:表示县域生物物种丰贫的指标,通过县域内林地、草地、水域湿地、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综合加权获得,根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计算。
(9)水源涵养指数:表征县域内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综合指标。通过林地、草地及水域湿地综合加权获得。
计算公式:水源涵养指数=A×(0.50×水域湿地覆盖率+0.35×林地覆盖率+0.15×草地覆盖率),A为归一化系数,A=100/A最大值,A最大值指某指数归一化处理前的最大值。
(10)SO2排放强度:指单位面积SO2的排放量,单位:千克/平方公里。计算公式:二氧化硫排放强度= SO2排放量/县域面积
数据来源: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统计数据,县域面积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供。(11)COD排放强度:指单位面积COD的排放量,单位:千克/平方公里。计算公式:COD排放强度=COD排放量/县域面积
数据来源: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统计数据,县域面积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供。(12)固体废物排放强度:指单位面积固体废物排放量,单位:千克/平方公里。
计算公式:固体废物排放强度=固体废物排放量/县域面积
数据来源: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统计数据,县域面积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供。(13)污染源排放达标率:污染源排放达标率包括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和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达标率。污染源主要是指县级以上重点污染企业,包括国控、省控、市控和县控的重点排污单位;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指县城、乡镇工业区、开发区等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计算公式:污染源排放达标率=达标排放的污染源数量/区域内污染源总数或县域内污染源监测达标次数总和/县域内污染源监测次数总和
数据来源:数据来自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环境监测数据。采用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严格按照地方或者国家颁布的行业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规定的项目进行监测,暂时没有针对性排放标准的企业,监测项目按地方或国家颁布的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中的项目进行,具体监测项目由监督管理的环境保护部门确定。未按照《考核办法》要求监测的,未监测频次按不达标次数计算。
(14)水质达标率:指达到Ⅰ-Ⅲ类水质要求的断面占全部监测断面比例。数据来自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监测数据。
计算公式:水质达标率=认证断面达标频次之和/认证断面监测总频次×100%。
数据来源: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监测数据。未按照《考核办法》要求监测的,未监测频次按不达标次数计算。
(15)空气质量达标率:指县域城镇空气质量优良以上的监测天数占全年监测总天数的比例。空气质量评价使用API指数法,用污染物日均值评价。
计算公式:空气质量达标率=优良质量天数/全年监测总天数×100%。数据来源: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监测数据。未按照《考核办法》要求监测的,未监测频次按不达标次数计算。
五、自查报告
自查报告(见附件1)由被考核县级人民政府完成。自查报告包括被考核县域“数据指标汇总表”和“上报指标与2009年指标比较情况的说明”两部分。
(一)数据指标汇总表 数据指标汇总表分为考核指标汇总表和副填报表两部分。考核指标汇总表主要用于计算被考核县域2009年、2010年EI值以及EI的年际动态值(△EI)。副填报表作为判别县域生态环境保护效果的辅助依据。
(二)数据填报要求及注意事项
1.县级人民政府要认真准备,及时收集相关材料,客观填报数据,编写自查报告,保证数据填报规范性、可靠性及报送材料完整性。
2.县级人民政府填报的数据需具有相关部门(如环保、农业、水利、林业、城建等)加盖公章的证明。数据填报表、自查报告及相关的监测报告、数据提供证明报送省级环保主管部门。对于无法收集或获取的数据,需说明原因。
3.填报数据时须注意数据量纲的转换,避免填报出现差错。
六、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工作要贯穿整个考核评价工作。相关参与单位或部门都必须开展严格的质量控制工作。
(一)被考核县域抽查
环境保护部负责组织开展结果抽查工作。抽查方式包括现场核查、高分辨率遥感核查、以及无人机监测等。重点抽查具有以下情况的县域:
(1)与2009年及上一相比,报送的指标数据或计算获得的指标发生明显变化的县域;
(2)工作组织不力,数据填报不规范,存在胡填、乱填嫌疑的县域;(3)填报数据来源不明确,未能提供有效证明的县域;
(4)未能按照《考核办法》或实施方案要求提供数据材料的县域。
(二)遥感解译质量控制
生态遥感解译严格执行《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实施方案》、《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包括遥感影像筛选、影像纠正、解译最小图斑、属性类型等各个技术环节的技术要求。同时,遥感解译结果必须进行野外核查,编写野外核查报告,同时在野外核查基础上,对遥感解译结果进一步修正。
(三)数据收集质量控制
被考核县域在收集数据资料或组织开展监测时,要严格执行相关的技术规范及规定。各部门提供的数据(如自然生态指标数据),均需有相应部门加盖公章的证明文件;对于SO2、COD、固废等指标数据必须是上级环保部门文件认定的数据;水质、空气质量监测严格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194-2005)、《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193-200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的有关要求,同时从样品采样、流转、分析测试、数据审核、监测报告都有完整的记录,建立电子或纸质档案。
七、数据报送
1.县级人民政府数据报送
(1)报送对象: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2)报送内容:自查报告(见附件1)、水质、空气质量监测报告、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报告等,以及有关数据提供说明和证明材料。
(3)报送方式:电子版(光盘)和纸版正式文件同时报送。2.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数据报送(1)报送对象:环境保护部
(2)报送内容:数据审核报告(见附件2)及各县级人民政府报送的相关材料。
(3)报送方式:电子版(光盘)和纸版正式文件同时报送。
第三篇:XX县2021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实施方案
XX县2021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实施方案
为确保我县2021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顺利完成,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建立健全我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机制,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明确各部门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任务和责任,全面体现我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促进全县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二、考核意义
组织开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评价,是国家检验各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情况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奖罚并重的政策对生态环境质量有所好转的县区进行奖励,对生态环境质量变差的县区进行扣减生态转移支付资金,重在鼓励各县区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我县属于水土保持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自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名单以来,每年都进行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考核评价结果关系到中央财政对我县生态转移支付力度。因此,认真组织做好我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意义重大,对提高我县生态转移支付补偿标准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三、目标任务
建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机制,组织开展2021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资料数据收集工作,顺利完成2021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
四、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我县2021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顺利开展,决定成立XX县2021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其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我县2021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的日常组织、协调工作。办公室设在XX生态环境局,办公室主任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XX同志兼任,副主任由县人民政府发展研究室XX、XX生态环境局局长XX同志兼任,各成员单位指定一名业务骨干为办公室成员,负责本单位联络经办工作。
五、职责分工
根据《“十四五”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与实施细则》的具体考核指标和考核内容,对各相关部门的工作任务和职责进行细化分解,各部门要认真对照考核指标体系开展资料收集和报送工作。
(一)县政府办负责统筹协调各相关单位做好考核工作,牵头成立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和考核办公室,出台考核实施方案,组织召开考核工作布置会和考核数据资料汇编审核会;
协调各有关单位提供由县委或县政府颁发的考核年内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和制度及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总体成效,县级党委政府共同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督促各部门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污染防治、城乡环境整治等任务,形成的会议记录(纪要)等材料。(二)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办负责会同县政府办按照国家生态环境部、财政部以及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和财政厅的工作部署要求,统筹负责组织实施考核年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和考核自查工作;
督导各相关单位按时搜集和填报相关数据,督导按考核要求完成县域内水质、环境空气及重点污染源的日常监测工作;按规定时间节点编制《XX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资料汇编》,通过填报系统录入相关数据信息并及时报送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三)县财政局负责统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转移支付资金使用,对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和考核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提供经县级人大审议通过的当年财政支出预算文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支出证明材料和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证明材料;收集汇总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财税政策及对县域生态建设与保护的总体成效。(四)XX生态环境局负责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地表水监测断面、点位及重点污染源基本信息调查及确认,并按照考核要求按时开展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工作;
提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排污许可制度落实、主要污染物减排、地下水保护与治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城乡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等材料;统筹县域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和县域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五)县城市管理执法局负责提供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环境基础设施运行相关数据,按照本部门工作职责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提供农村环境整治、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等材料。(六)县发改局负责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的落实和考核实施工作,提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绿色低碳发展、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等材料。
(七)县自然资源局负责提供生态保护红线、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土地利用信息等自然生态指标数据和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等材料,按照本部门工作职责做好我县辖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八)县林业局负责提供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等自然生态指标数据、自然保护地建设情况和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等材料,按照本部门工作职责做好我县辖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九)县水利局负责提供土壤侵蚀等自然生态指标数据、地下水保护与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等有关材料,按照本部门工作职责,落实“河长制”要求,做好我县辖区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以及水土流失防治。
(十)县农业农村局负责提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等相关材料。
(十一)县乡村振兴局负责提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等相关材料。
(十二)县住建局负责提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等相关材料。
(十三)县统计局负责提供“县域自然、社会、经济情况表”相关统计数据和产业增加值指标证明材料。
(十四)县气象局负责提供县域年平均气温、降水量、自然灾害天气等气象资料。
(十五)县工信商务局负责提供县域范围内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开展和落实情况等资料。
六、考核内容
我县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的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类型,根据《“十四五”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与实施细则》中的考核指标体系,我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指标体系确定如下:
(一)技术指标。
该指标以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为核心,注重保护结果评价。1.生态功能指标,主要包含植被覆盖指数、水源涵养指数、生物丰度指数、生态保护红线等受保护区域面积比等;2.生态结构指标,主要包含林草地覆盖率、林地覆盖率、草地覆盖率、水域湿地面积比等;3.生态胁迫指标,主要包含耕地和建设用地比例、中度及以上土壤侵蚀面积比、沙化土地面积比等;4.环境质量指标,主要包含土壤环境质量指数、Ⅲ类及优于Ⅲ类水质达标率、优良以上空气指令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等。(二)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指标。
该指标注重保护过程评价。1.生态保护修复指标,主要包含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自然保护地建设、生态保护红线制度落实、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等;2.环境污染防治指标,主要包含排污许可制度落实、主要污染物减排、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地下水保护与治理等;3.绿色协调发展指标,主要包含产业结构优化、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投入等;4.城乡人居环境指标,主要包含农村环境整治、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城乡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等;5.工作组织情况指标,主要包含党政共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组织、自查报告等。(三)局部自然生态变化指标。
根据全国生态状况变化遥感调查评估情况评价县域生态系统格局、自然生态系统质量、生态退化程度、生态服务功能、生态保护和恢复成效等。该指标主要包含:1.矿产资源开发类,包括矿产露天开采、尾矿库、采石场、石料厂、砂石厂等;2.污染、企业工程类,包括水泥厂、冶金材料厂、污染型小作坊、垃圾场等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类型;3.固体废物堆放类,主要包括工业固体废物、矿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建筑固体废物、非常规来源固体废物等;4.城市开发建设类,包括工业园区新建或扩建、城镇建设、房地产开发等;5.其他改变生态用地的类型。(四)突发环境事件和生态破环事件指标。
该指标主要包含:特别重大环境事件、重大环境事件、较大环境事件、一般环境事件、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线索、生态环境部例行监管发现的生态环境问题、12369生态环境投诉举报或媒体曝光等。七、时间安排
(一)各责任单位于2021年12月8日前完成资料收集和报送工作。
(二)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办于2021年12月12日前完成数据材料录入考核填报系统软件和考核资料汇编装订并报送县人民政府审定,经县政府审定盖章后于2021年12月14日前将考核资料上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八、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2021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认真学习领会相关文件规范,明确工作要求,选派精干工作人员负责此项工作。(二)全面收集,确保质量。
各单位要按照指标体系要求收集提供材料,数据填报客观真实,确保数据填报规范及材料报送完整。填报数据时须注意数据量纲的转换,避免出现填报差错,加强统筹协调,确保各部门所提供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三)加强沟通,协调配合。
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互相沟通,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办要积极做好业务指导、组织协调等工作,确保我县2021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顺利推进。(四)明确时间,按时报送。
各职责部门务必按时间节点要求和工作分工要求,将本单位负责提供的数据材料报送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办,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办将各单位提供的材料汇总整理后录入填报软件系统,编制考核资料汇编材料报送县人民政府审定盖章。(五)强化督查,定期考核。
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严格审核把关本单位上报的有关材料,对各项数据进行仔细核对,确保准确无误,并将有关资料整理归档。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将定期对各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各责任单位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跟踪统计,建立工作台账,同时将各单位的任务完成情况经由县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评定后,纳入政府对各单位工作完成情况的绩效考核内容。因工作拖拉、失误等影响我县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的将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第四篇:生态功能区环境质量考核方案
2012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
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环境保护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办法》(环发〔2011〕18号)(以下简称《考核办法》),为保证2012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及环境监测工作顺利完成,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考核办法》中“附件3: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名单”涉及我省37个市、县、区。
二、2012年工作安排
按照《考核办法》,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如下:
(1)2012年2月28日前:被考核的县级人民政府向省环保厅监测处报送本县自查报告。
(2)2012年3月31日前:省环保厅将我省被考核人民政府的自查报告和数据审核报告,上报环境保护部。
三、任务分工
省环境保护厅:负责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
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考核工作的技术支持,整理汇总和审核各省份报送的数据资料,编写技术审核报告。
被考核县域人民政府:按照环境保护部、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要求填报相关数据、编写自查报告,完成县域内水质、空气质量及污染源监测工作。
四、指标解释
(1)林地覆盖率:指标解释按照国家林业部门概念,数据由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供。计算公式:林地覆盖率=县域内林地面积/县域面积×100%
(2)草地覆盖率:指标解释按照国家农业部门概念,数据由县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提供。
计算公式:草地覆盖率=县域内草地面积/县域面积×100%
(3)水域湿地覆盖率:指标解释按照国家水利、林业部门概念。数据由县级人民政府水利、林业主管部门提供。
计算公式:水域湿地覆盖率=(县域内河流面积+湖库面积+滩涂面积+沼泽面积)/县域面积×100%
(4)耕地和建设用地比例:指县域内各类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占县域国土面积的比例;指标解释按照国家农业、国土资源、城建主管部门概念。数据由县级人民政府农业、国土资源、城建主管部门提供。
计算公式:耕地和建设用地比例=(县域内耕地(水田、旱地)面积+建设用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地及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县域面积×100%。
(5)植被覆盖指数:反映县域植被覆盖程度,通过县域内林地、草地、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综合加权获得,根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计算。
(6)生物丰度指数:表示县域生物物种丰贫的指标,通过县域内林地、草地、水域湿地、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综合加权获得,根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计算。
(7)水源涵养指数:表征县域内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综合指标。通过林地、草地及水域湿地综合加权获得。
计算公式:水源涵养指数=A×(0.50×水域湿地覆盖率+0.35×林地覆盖率+0.15×草地覆盖率),A为归一化系数,A=100/A最大值,A最大值指某指数归一化处理前的最大值。(8)SO2排放强度:指单位面积SO2的排放量,单位:千克/平方公里。计算公式:二氧化硫排放强度= SO2排放量/县域面积 数据来源: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统计数据,县域面积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供。(9)COD排放强度:指单位面积COD的排放量,单位:千克/平方公里。计算公式:COD排放强度=COD排放量/县域面积
数据来源: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统计数据,县域面积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供。(10)固体废物排放强度:指单位面积固体废物排放量,单位:千克/平方公里。计算公式:固体废物排放强度=固体废物排放量/县域面积
数据来源: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统计数据,县域面积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供。(11)污染源排放达标率:污染源排放达标率包括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和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达标率。污染源主要是指县级以上重点污染企业,包括国控、省控、市控和县控的重点排污单位;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指县城、乡镇工业区、开发区等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计算公式:污染源排放达标率=达标排放的污染源数量/区域内污染源总数或县域内污染源监测达标次数总和/县域内污染源监测次数总和
数据来源:数据来自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环境监测数据。采用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严格按照地方或者国家颁布的行业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规定的项目进行监测,暂时没有针对性排放标准的企业,监测项目按地方或国家颁布的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中的项目进行,具体监测项目由监督管理的环境保护部门确定。未按照《考核办法》要求监测的,未监测频次按不达标次数计算。
(12)水质达标率:指达到Ⅰ-Ⅲ类水质要求的断面占全部监测断面比例。数据来自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监测数据。
计算公式:水质达标率=认证断面达标频次之和/认证断面监测总频次×100%。数据来源: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监测数据。未按照《考核办法》要求监测的,未监测频次按不达标次数计算。
(13)空气质量达标率:指县域城镇空气质量优良以上的监测天数占全年监测总天数的比例。空气质量评价使用API指数法,用污染物日均值评价。计算公式:空气质量达标率=优良质量天数/全年监测总天数×100%。
数据来源: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监测数据。未按照《考核办法》要求监测的,未监测频次按不达标次数计算。
五、自查报告
自查报告(见附件2)由被考核县级人民政府完成。自查报告包括被考核县域“数据指标汇总表”和“上报指标与2010年指标比较情况的说明”两部分。
(一)数据指标汇总表
数据指标汇总表分为考核指标汇总表和副填报表两部分。考核指标汇总表主要用于计算被考核县域2010年、2011年EI值以及EI的年际动态值(△EI)。副填报表作为判别县域生态环境保护效果的辅助依据。
(二)数据填报要求及注意事项
1.县级人民政府要认真准备,及时收集相关材料,客观填报数据,编写自查报告,保证数据填报规范性、可靠性及报送材料完整性。
2.自查报告“数据指标汇总表”中填报的每一项数据必须具有相应的数据证明材料。对于无法收集或获取的数据,需说明原因。
3.填报数据时须注意数据量纲的转换,避免填报出现差错。
六、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工作要贯穿整个考核评价工作。相关参与单位或部门都必须开展严格的质量控制工作。
(一)被考核县域抽查
环境保护部负责组织开展结果抽查工作。抽查方式包括现场核查、高分辨率遥感核查、以及无人机监测等。重点抽查具有以下情况的县域:(1)与2010年相比,报送的指标数据或计算获得的指标发生明显变化的县域;(2)工作组织不力,数据填报不规范,存在数据编造嫌疑的县域;(3)填报数据来源不明确,未能提供有效证明的县域;
(4)未能按照《考核办法》或实施方案要求提供数据材料的县域。
(二)数据采集质量控制
被考核县域在收集数据资料或组织开展监测时,要严格执行相关的技术规范及规定。各部门提供的数据(如自然生态指标数据),均需有相应部门加盖公章的证明文件。SO2、COD、固体废物排放量数据必须为上级环保部门文件认定的数据。
水质、空气质量监测严格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194-2005)、《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193-200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的有关要求,同时从样品采样、流转、分析测试、数据审核、监测报告都有完整的记录,建立电子或纸质档案。
七、数据报送
(一)县级人民政府数据报送(1)报送对象:省环保厅监测处
(2)报送内容:自查报告(见附件1)及数据证明材料、环境质量监测报告等(3)报送方式:电子版(光盘)和纸版(4)报送时间:2012年2月28日前
(5)报送地址:兰州市雁儿湾路225号606(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联系人:王莉娜
联系电话: 0931-8682935 ***
(二)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数据报送(1)报送对象:环境保护部
(2)报送内容:数据审核报告及各县级人民政府报送的相关材料。(3)报送方式:电子版(光盘)和纸版(4)报送时间:2012年3月31日前
第五篇:2016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实施方案
2016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实施方案
为确保2016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顺利完成,根据《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办法》(环发〔2011〕18 号)和《中央对地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财预〔2015〕126 号),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建立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机制,完成2015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组织开展2016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工作。
二、工作重点
(一)2015考核自查工作。对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办法》(环发〔2011〕18号)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指标体系实施细则(试行)》(环办〔2014〕96号),各有关单位按照各自工作职责提供2015县域自然生态指标、环境状况指标、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方面的相关数据及证明材料提交县环保局汇总(指标体系及数据来源见附件1)。县环保局对各部门上报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审核汇总,将相关资料录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数据填报软件”,编写自查报告,并按照要求及时将自查报告、资料光盘、相关证明材料以及监测报告等以正式文件(含电子版)报送省环保厅。
县域自然生态指标的统计数据为2014年年末数,环境状况指标、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方面统计数据为2014年10月至2015 年9月。具体考核指标体系见附件1。
(二)2016年监测工作。按照环保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印发的《2016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组织开展2016年监测工作。
1.地表水水质监测。地表水水质监测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等相关标准和规范。监测断面为经环境保护部批准或核实认定的4个监测断面(将乐万全、水文站、积善桥、樟应)。监测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 中除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3项指标。监测频次与时间为每月监测一次,每月上旬(1~10日)完成水质监测的采样及实验室分析。
2.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等相关标准和规范。监测对象为经环境保护部核实认定的城区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漠村溪、龙池溪)。监测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化学需氧量以外的23项指标、表2的补充指标(5项)和表3的优选特定指标(33项),共61项;全分析指标包括《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109项。监测频次为每季度监测1次,每年4次,每两年开展1次水质全分析监测。
3.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在县城建成区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194-2005)、《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 193-2005)及《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等相关标准和规范。监测点位为经环境保护部批准或核实认定的点位。监测指标包括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等6 项指标。监测频次为采用自动监测的,每月有效监测天数不少于21天;采用手工监测的,按照五日法开展监测,每季度至少监测1次,每年至少监测4次。
4.重点污染源监测。根据污染源类型执行相关的行业标准、综合排放标准或监测技术规范,同时做好监测过程及分析测试记录,并编制污染源监测报告,加强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监测对象为经环境保护部批准或核实认定的污染源。监测指标按照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方案的有关要求。监测频次每季度监测1次,全年监测4次。对于当年纳入国控重点污染源名单的企业,应按照环境保护部有关要求开展监测。
三、职责分工
成立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环保局长任副组长,县环保局、财政局、国土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住建局、统计局、旅游局为成员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和协调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
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具体职责分工如下:
县环保局:负责本行政区内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制定考核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完成监测任务,负责县域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对各相关部门上报资料进行汇总、审核,编写自查报告,按要求将相关资料录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数据填报软件”。负责向省环保厅提交本行政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报告。
县财政局:负责本行政区内考核工作的保障指导。负责统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使用,对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考核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县林业局:负责提供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等自然生态指标数据,按照本部门工作职责做好本辖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县国土局:负责提供土地利用信息等自然生态指标数据,按照本部门工作职责做好本辖区国土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县水利局:负责提供水域湿地、土壤侵蚀等自然生态指标数据,按照本部门工作职责,落实“河长制”要求,做好辖区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以及水土流失防治。
县住建局:负责提供污水厂、垃圾处理场等环境基础设施运行相关数据,按照本部门工作职责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县农业局:负责提供草地面积等自然生态指标数据,落实“河长制”工作要求,做好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
四、工作要求
(一)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数据与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拨付挂钩,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确定责任领导和责任人,明确各自职责分工,确保监测、考核工作顺利实施。
(二)2015年为将乐县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的基准年,请各相关部门对照考核要求,严格把关本部门上报数据。
(三)县环保局应做好2016县域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安排,纳入工作计划。县环境监测站应按照要求开展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对不具备监测能力的监测项目应及时与省、市环境监测站沟通开展委托监测。
(四)县政财局应按照中央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有关要求,做好转移支付资金使用安排,转移支付资金应用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民生,不得用于楼堂馆所及形象工程建设和竞争性领域,应将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所需费用列入预算。
(五)各有关部门应加强沟通协作,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共同推进县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维护辖区生态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