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养老服务业“十二五”工作情况及“十三五”专项规划(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20:30: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养老服务业“十二五”工作情况及“十三五”专项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养老服务业“十二五”工作情况及“十三五”专项规划》。

第一篇:市养老服务业“十二五”工作情况及“十三五”专项规划

市养老服务业“十二五”工作情况及“十三五”专项规划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与我市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业,努力把**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养老基地。根据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一系列指示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我市把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积极实施 “五化一工程”(即机构建设网络化、扶持政策配套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手段信息化、运行模式多样化及“十百千万”工程),促进了全市养老服务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全市已建成养老服务机构196家,床位51257张,平均每千名老年人31张。建成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21处,实现了全覆盖。建成农村幸福院560处,覆盖56%的农村社区。建设养老互助点1108个、老年人集中居住区76处。培育引进品牌养老服务组织41家,建成县级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11处,免费培训养老管理服务人员3480人次,提升了养老服务能力。推广“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形成了以**鹤祥安养中心为代表的一批“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机构。积极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寿光市成立了九九康乐老年服务有限公司,对社会福利中心和养老服务中心进行集团化管理;昌乐县养老服务中心通过公开竞标,由**华都老年服务中心管理运营;高密、临朐、安丘等县市正在积极探索公建民营新模式。

(二)存在问题。

1、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从面上情况看,养老服务资源城市相对集中,农村相对薄弱。床位总量绝对不足与相对剩余现象并存。现有床位中,医护型、养护型比例偏低。

2、养老服务队伍专业人才匮乏。从业人员多为“4050”人员,年轻化、专业化程度较低,只能提供简单低层服务。大部分为初级护理员,中高级护理员、医生、护士、营养师、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等专业人才匮乏。

3、养老服务标准化程度不高。目前还没有建立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养老服务质量评估和等级评定标准。养老服务技能标准、居家养老服务。

“造血”功能。(四)推进医养结合。

研究出台推进医养结合的政策办法,按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共同兴办原则,重点推进养护型和医护型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老年养护机构主要为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提供专门服务,重点实现生活照料、康复保健、医疗护理、紧急救援等功能。鼓励在规模较大的养老机构内设护理院,有条件的可以申请设置康复医院等医疗机构,为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防治和康复护理。规模较小的养老机构可与周边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开展医疗服务,实现资源共享。鼓励和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变服务模式,建立家庭医疗契约服务关系,主动为老年人提供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家庭病床等服务。加快推进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试点。

(五)完善人才培养和就业政策。出台专门文件,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充分发挥开放大学作用,开展继续教育和远程学历教育。依托院校和养老机构建立养老服务实训基地。采取分级培训、政府补贴的方式,对在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从事养老服务的管理服务人员进行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每年培训500人次。鼓励大专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同时应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从事养老服务。在养老机构设置专业技术岗位,重点培养和引进医生、护士、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等具有执业或职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六)培育养老服务市场主体。

积极培育专业居家养老服务企业和机构,整合利用社会服务资源,支持其连片辐射、连锁经营、统一管理、打造品牌,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养老机构,个人举办家庭化、小型化养老机构。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吸引境内外投资者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举办、运营养老机构。积极为外商投资养老机构创造条件、提供支持和服务,引进国际先进适用的养老服务管理经验、技术和人才。加强养老机构的国际合作和交流,积极组织养老管理和从业人员赴境外先进国家和地区进行学习、培训和工作实践。

(七)开发老年产品用品。

充分运用我市与台湾中华两岸辅具产业交流协会和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的合作资源,建立老年产品用品展销中心和专业化生产基地。加快研发适合老年人的助行器具、视听辅助、起居辅助、营养保健、服装饰品、康复护理器械等用品。引导商场、超市、批发市场设立老年用品专区专柜。引导相关行业积极拓展老年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老年教育、健康养生、精神慰藉、异地养老等服务。支持老年宜居住宅和代际亲情住宅建设,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八)培育养老产业集群。

利用每年一度的中日韩养老产业发展论坛,积极开展对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美国等的专业招商工作。鼓励各地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休闲养老、特色医疗、文化教育等养生养老基地。推动养老服务企业集聚发展、打造集老年产品研发、检测、生产、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展览展销于一体化的养老服务产业园区。

1、培育两大龙头企业

一是华都养老集团。实现“五化”发展,即连锁化、集团化、标准化、信息化、品牌化。连锁化发展,新发展至少3家连锁单位,基本完成在**各县市区的养老连锁布局;集团化发展,创办集团公司,下设各连锁基地及产业化公司,推动养老集团上市融资;标准化发展,积极申报省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形成企业标准。信息化发展,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打造智能化养老社区;品牌化发展,加强质量建设,完善营销体系,打造养老服务品牌。

二是**鹤祥安养中心。瞄准国际一流水平,引进先进理念和管理服务模式,打造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机构,具备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生活照料及临终关怀等服务功能,为住养老年人提供及时便捷的医疗与康复服务。结合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工作,争取利用两至三年,打造成具有辐射作用和推广价值的标准化建设试点示范机构,为全面推进养老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提供经验借鉴与示范引领。

2、建设15处养老工程:

(1)峡山健康养生园,总投资40亿元,规划占地7550亩,总体规划布局为三大板块和一个中心。三大板块为健康养生养老示范基地板块、创意研发总部基地板块、欢乐谷大型文化主题乐园板块,一个中心为雕塑艺术博览园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

(2)山东青州青城国际养生养老旅游度假区,总投资12亿元,规划占地1000亩,主要建设养生养老区、旅游度假区、农业观光区、文化创意产业区等。

(3)桃花源里生态田园养生养老产业园,位于青州市,总投资30亿元,规划占地4500亩,建筑面积约39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养老养生区、生活休闲区、旅游度假区、文化娱乐区、医疗护理区、商业功能区等,打造融教育、生态、文化、旅游、养老等于一体的养老产业基地。(4)寿光城投太阳城,总投资12亿元,建设全方位的医疗康复保健中心、学习娱乐管理中心、养生保健会所、购物中心、培训中心、幼托等养老养生和学习娱乐设施,实现社区、居家和机构养老有效结合。(5)大德国际医疗中心,位于昌乐县,总投资15亿元,规划用地331亩,主要建设三甲医院、健康会所、康复疗养中心及其他配套设施。

(6)山东芦山国际生态老年公寓,位于诸城市,总投资30亿元,规划建设餐饮居住区、老年活动区、医疗护理区、健身保健区、文化娱乐区及其他配套设施。

(7)高密新济国际医疗综合体,总投资21.9亿元,建设托老区,配套理疗室、医技用房、文体活动用房等项目。

(8)昌邑济贤养老中心,总投资2.5亿元,建设养老公寓楼及医疗康复中心、餐厅、活动中心、中医院等附属配套设施。

(9)寿光市福缘颐养中心,总投资7600万元,占地45亩,总建筑面积约2.9万平方米,设计养老床位500个。(10)寿光市圣湖新天地养老院,总投资9500万元,占地92亩,建筑面积约6.8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护理楼、半护理楼、医护楼及其他配套设施,设计床位800张。

(11)五龙河托老中心,位于高密市,总投资2亿元,占地70亩,主要建设托老楼、服务中心、活动中心及其他配套设施,设计床位700张。

(12)临朐景福养老护理院,总投资9600万元,主要建设服务用房、生活用房、医疗卫生保健用房、社会工作用房等,设计床位300张。

(13)寿光仁和颐养中心,总投资2亿元,占地86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设计养老床位1000张。

(14)银领国际青州国医堂养老公寓,总投资1.2亿元,占地50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设计床位500张。

(15)诸城市南湖颐养中心,总投资5500万元,占地18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设计床位290张。

四、政策措施

(一)拓宽投融资渠道。引导规范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方式和抵押担保方式,强化同业合作,统筹各类金融资源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政府出资建立的融资性担保机构优先为养老机构提供贷款担保服务。支持保险资金投资建设养老服务社区,探索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鼓励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探索以“建设—运营—移交”模式建设养老服务设施。鼓励养老服务企业上市融资,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第二篇:武汉市养老服务业 十二五 发展规划

武汉市养老服务业 “十二五” 发展规划

为推动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口老龄化水平相适应,按照《武汉市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拟定《武汉市养老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回顾及现状

截止去年底,全市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121.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58%,老龄化城市特征明显。为妥善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十一五”期间,我市通过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加大养老服务社会化推进力度,养老机构数量和床位数持续增长,供养功能不断提高,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骨干,各类服务机构协调发展、多种服务形式相互补充的“五位一体、城乡统筹”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初具雏形。

----政府主导,国办养老机构示范作用日益凸显

“十一五”期间,市、区国办城镇养老机构持续推进新、改、扩建工作,提升服务功能,农村福利院从2007年开始实施提档升级。各类国办养老机构在保证“三无”和“五保”老人保障“兜底”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面向全社老人的代养服务。到2010年6月底,我市城镇国办养老机构15家,床位总数4846张,入住总人数4567人,床位利用率94.24%;农村养老机构87家,床位总数10521张,入住老人9513名,床位使用率90.42%。全市“五保”、“三无”对象自愿集中供养率达到100%。

----政策推动,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明显加快

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通知》、《武汉市社会养老机构管理实施办法》、《关于资助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的意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积极引导社会办养老机构发展。截止2010年6月底,我市社会办养老机构129家,总床位数13620张,分别占全市养老机构总数、总床位数的55.84%、47.51%,分别比2005年底提高27、19个百分点,社会办养老机构逐步成为我市机构养老服务的主体。

----资金扶助,养老机构服务功能持续提升

2006年起开始对社会办养老机构实行运营补助、2008起开始对社会办养老机构实行建设补贴以来,市、区两级财政共下拨运营补助资金3800余万元、建设补贴2000余万元。在资助资金的帮助下,武昌区阳光福利院、侨亚老人村、武钢南山老年公寓等一批居住环境良好,服务功能齐全的中高档次养老机构正在成长壮大。对社会办养老机构实行运营补助和建设补贴从2009年起纳入长效工作。

----试点先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所突破

以创建“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城区”为契机,以“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为平台,以“四到社区”服务内容为抓手,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到2010年6月底,全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面试点建设,建成60余个社区日间托老照料站、床位数3000多张,向居家老人提供日托、就餐、洗衣、休闲、娱乐等多方位服务。

二、“十二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养老服务业在此期间机遇与挑战并存。

——扩大内需政策拉动。中央出台的扩大内需“十项措施”,在领域上突出了改善民生的投资项目。在“十二五”期间,如何借国家加大社会投入之机,科学合理建设和提升我市老年人群基础保障设施,实现我市养老服务业跨越式发展,是养老服务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之一。

——专项规划驱动。民政部和省政府将把养老事业发展列入专项规划,把养老事业作为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指标,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考核指标体系。将会组织、调度和促进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扶持养老事业的发展,为养老服务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同时也将从时间节点、目标任务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

——市场需求调动。据测算,到2015年,我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160万。受现代生活方式、“四二一”家庭结构、城市化聚焦等客观因素影响,需要专业养老机构提供个性化养老服务的老人数量将会激增,养老服务市场需求增大。在市场的调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将会涌入养老服务市场,我市养老服务业在“十二五”期间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适度普惠推动。“十二五”期间,养老服务业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保障对象将会从“三无”和“五保”老人等特殊群体向全社会老人逐步延伸。也就意味着国家、省、市将会出台更多强力政策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提升和拓宽养老服务保障水平和方式,使更多老年群体能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生活更有幸福感。

——“1 8”城市圈带动。“1 8”城市圈的建立,将会更加整合、优化各类资源,养老服务业也迎来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我市作为城市圈的中心,“十二五”期间养老服务业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充分发挥优势,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带动整个城市圈的共同发展。

三、“十二五”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省政府7号文件精神,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为目标,按照“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多元化养老、专业化介入、社会化互动、人性化服务”的要求,加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形成养老机构国办、社会办、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四轮齐驱”格局,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水平,拓展养老服务功能,丰富养老服务内涵,形成“失能、失智、失后、失保”等个性化服务格局,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不断完善养老事业发展的管理和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业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加快“五位一体,城乡统筹”的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使我市养老服务业处在中西部城市前列,跻身全国先进行列。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把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作为履行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内容,在保证政府公共财政投入逐年增加的同时,通过市场调控,引导、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到养老服务业中来,形成多元投资、多种建设方式竞相发展的格局。

2、政策扶持与资金扶助相结合。认真落实国家、省关于养老服务的各项优惠政策,并结合实际,制订突破性优惠政策、重点扶持政策,通过机构建设补贴、运营补贴、信贷支持等资金扶助手段,正确引导和激励养老服务业发展。

3、基础保障与适度普惠相结合。在切实保障 “三无”、“五保”和低收入人群的基本养老需求的基础上,向高龄老人、单亲老人、空巢老人倾斜,推进普惠发展,以政府购买服务、医疗补助等措施,充分发挥企事业团体和社工、志愿者服务的作用,逐步扩大老年人群的养老服务受惠面。

4、机构建设与服务提升相结合。按国家有关行业标准,有计划、有步骤地新改扩建一批养老机构,支持发展一批多层次、多档次、多服务的养老机构;推行失能、失智、失后、失保各类人员分区、分类护理,推行养医结合、康护结合的养老方式,推进机构养老社区化,完善文体设施;加强规范管理和优质服务,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保证养老床位数稳步增长和管理水平的同步提升,不断提升和拓展养老服务功能。

(三)发展目标

大力推行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努力适应我市老龄化发展趋势,通过市级国办、区级国办、社会办、农村区域性中心福利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等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积极构建“五位一体、城乡统筹”养老服务体系。争取到“十二五”末期,全市实现“9055”的养老服务格局即:全市90%的老人在家庭养老、5%的老人在社区养老、5%的老人在机构养老。到2015年底,全市城乡养老机构床位总数超过8万张,其中市级国办养老机构0.5万张,区级国办养老机构0.8万张,农村福利院1万张,社会办养老机构4.8万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床位1万张,实现城乡每百名老人拥有5张床位的目标。

四、“十二五”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加快公办养老机构建设步伐

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公办养老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提档升级步伐,进一步提升医疗康复和服务保障能力,积极探索失能、半失能、失智老人的养老保障和康复手段,大力推行和探索“养医结合、康护一体”及城镇老人到农村进行“候鸟”式养老的新模式,推进全市养老城乡统筹发展。到2012年底,每个城区要有一所功能全,档次高的综合性国办养老机构,总床位数达到2.2万张以上,并充分发挥在建设标准、功能配置、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

——提升市级国办养老机构档次,发挥示范作用。按照“国内一流、世界领先、适度超前”的思路,整体改造、新建市第一、第二社会福利院,力争市级养老机构总床位数达到5000张以上。严把施工进度和质量关,确保在2013年前建成位于汉口发展大道198号,设置床位数2200张的市社会福利院综合大楼;在2012年前建成位于东湖高新区流芳街,设置床位总数3000张的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在建机构的同时,加强管理和服务,面向“三无”、高龄、单亲、空巢老人服务,打造“三无”供养、带资养老和老年病治疗的示范。

——加快区级城镇养老机构升级换代步伐,发挥“兜底”保障作用。要充分拓展1号议案、10件实事效应,加快推进区级国办养老机构发展,确保本辖区内“三无”对象自愿集中供养率达到100%,并建立“三无”对象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在加快区级国办福利机构建设的同时,强化功能分区、管理分级,形成各具特色的区级国办养老机构发展格局。

——推进新一轮农村敬老院提档升级,发挥基础作用。用2-3年的时间,采取多元投资方式,持续改善和提升农村敬老院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增强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医疗保健等服务功能,实现敬老院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的转变,建立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在保证“五保”对象的自愿集中供养率达到100%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开展社会代养服务,加强农村养老机构与城镇养老机构之间的互动,实现城乡互联、优势互补、功能互补,发展互动,发挥其应有作用。

(二)大力推进社会办养老机构建设

“十二五”期间,不断加大养老机构“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的力度,运用市场机制,大力推进投资主体、投资方式的多元化,鼓励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办养老机构。同时根据老年群体的健康状况、支付能力和服务需求,开展不同档次的服务,使老年人及其家庭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服务项目,实现高、中、低档不同服务档次的组合,让各种收入的老年人都能得到满足各自需求的养老服务,到2015年,全市社会办养老机构的床位总数达到4.8万张以上。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扶助、服务扶持,重点发展一批生活照料与医疗护理结合型的中、高档次养老机构;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到2015年,在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生活便利的地点建设几所大型高端养老社区,满足部分经济宽裕且追求高质量生活的老年人的需求;发挥远城区的土地资源和价位优势,引导社会资本在远城区建设多功能的养老院,面向中心城区低收入、特困、高龄、单亲、空巢老人开展代养服务,以缓解中心城区的养老压力。

(三)稳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

按照“社区服务 居家养老”模式,构建以社区为基础,辐射街道的“10分钟养老服务圈”,到2015年全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数量发展到300家以上。

——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化。到2015年,全市各街道要建有一所示范性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有条件、有需求的社区建有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对社区单亲老人、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全覆盖。

——推行居家养老服务智能化。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逐步在我市推行智能化的居家养老系统,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手段,为居家老人提供实时、便捷的服务,实现安全卫士、护理专家、亲情使者“三位一体”发展,为社区老人提供方便、高效、全程优质服务。

——推行居家养老服务长效化。每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安排1-2个公益性养老服务岗位,并给予适当的运营补贴,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成为政府为居家高龄、独居老人购买服务的平台,确保居家养老服务站长效运营。

——推行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培植一批稳定的居家养老服务团队、中介组织,建立专业社工、志愿者和社区义工团队,依托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为居家老人提供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和应急救援等具体服务。

(四)加强养老服务制度化建设

“十二五”期间,要结合机构增加、床位增长和服务增厚的特色,切实调度资源、聚焦管理,使管理与发展合拍。

1、加强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各类养老机构的准入、经营、管理、转让、退出、年检等制度,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工作,实动态管理,运用市场调节机制,以评促建,以评促管,带动发展。在五年内,培植5-10家五星级、10-20家四星级、30-50家三星级养老机构,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2、加强市场监管。大力整肃养老服务市场,加大联合执法力度,按照“规范一批、改造一批、转化一批”思路,坚决依法依规取缔无证(照)经营养老机构,将所有养老机构纳入行业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3、加强行业交流。通过直接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帮助我市实现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弯道超越”,争创全国一流。以社会福利促进会为平台,加强与国内养老服务先进城市的交流,提升我市养老服务整体功能。

4、实行持证上岗。联合劳动保障部门,建立市、区两级养老服务人员培训基地,实行轮训制度,开展职业技能认定工作,大力推行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用两至三年的时间,使全市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5、建立意外伤害保险。按照“保床位、无责任、低保费”的原则,逐步推行入住养老机构老人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制度,规避养老机构的运营风险和减免入住养老机构老人因意外伤害而产生的医疗费用,使养老机构轻装上阵,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服务。

6、推进养医结合。鼓励并扶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开设院内医疗点,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站与社区公共医疗设施的有机联合,逐步使全市三星级以上养老机构都配有医疗服务机构,实现医保覆盖。与江汉大学开展合作,招收一批有医护技能的人才从事养老行业,同时加大对现有护理人员医护知识的培训力度,提升我市养老服务的整体水平。

7、运用智能化信息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吸引一批专业人员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加快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步伐,依托我市社区服务中心网络平台,逐步建立市、区、街道、社区的养老信息服务网络,整合各类养老服务资源,建立服务对象信息库和资源库,将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会公共服务优化组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养老服务效率和资金投入使用效益。运用远程通讯、电子监护等现代化科技手段提供人性化服务,实行智能化管理。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

加大政府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养老服务事业。政府投入坚持分类资助、分级负担、引导投资的原则。各级财政资金使用的方向为:

1、市级财政投入。市本级财政主要用于保障市级养老机构的“三无”老人供养经费;市级国办养老服务机构项目建设、运转;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对列入中央、省资助的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项目进行资金配套支持;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各辖区公办养老机构的建设进行资助扶持;按1:1的比例配套民办养老机构的建设补贴和运营补助;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资助高龄、困难、空巢和失能老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或进入养老服务机构接受社会服务;资助其它需要市级财政支持的为老服务项目。

2、区财政投入。各区财政主要用于保障本辖区内“三无”、“五保”对象的供养;区级社会福利机构的建设、运转;对民办养老机构提供建设和运营资助;购买为老服务公益性岗位;为高龄、困难、空巢及失能老人的居家养老或入住机构养老提供政府购买服务。

(二)建立政策扶持和长效管理机制

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关于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十二五”期间,在切实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武政办〔2009〕130号)中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各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制订出台促进本地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有效推动本地养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积极创造条件,为养老机构的发展提供低息或免息的信贷支持。特别新建、改建小区,要预留养老设施用地,以保证养老服务的覆盖面。除继续执行对社会办养老机构进行建设和运营补贴外,“十二五”期间,市级将遴选一批社会公共效益良好的养老机构进行重点扶持。各区要加大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扶助力度,在市级给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补助的基础上,适当安排辖区内每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个公益性养老服务岗位,落实政府购买服务资金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必要的管理费用,以确保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长效性、持久性。

(三)建立规范管理和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大力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建立“三无”、“五保”对象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力争不低于低保标准的2倍。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的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通过制定养老机构设施建设、管理、服务标准,建立机完善管理和监督机制。要全面制定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规范,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在老年人生活照料、护理、卫生康复、教育、娱乐、心理关爱等具体服务项目和服务行为等方面的服务、管理规范,全面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护理人员轮训制度和流动管理档案,全市统一管理。充分发挥武汉城市圈的体制优势,加强圈内城市养老机构的交流、合作,形成合力,探索候鸟式养老、一体化养老的新模式,带动圈内养老服务业的整体发展。

第三篇:《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解读

《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解读问:何为现代服务业?

答: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它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

问:《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出台有何意义?

答:《规划》的出台,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

问:“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现代服务业科技工作方面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答:自2006年全国现代服务业科技工作会议以来,我国现代服务业科技工作按照《科技规划纲要》的部署,组织实施了“现代服务业科技行动”,加强了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支撑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开展了现代服务业科技应用示范,优化了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环境,提高了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水平,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

问:“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现代服务业科技工作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答:1.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大进展。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重点项目,突破了一批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和系统集成技术,制定了一批现代服务业标准规范。

2.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态势初步显现。通过应用示范,创新了一批服务模式和服务业态,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企业。

3.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环境明显优化。颁布了《现代服务业科技行动纲要》,支持建设了若干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综合研究机构,加大了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等政策的实施力度。

问: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在现代服务业的投入是否降低了?

答:不是。自金融危机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为重塑国际竞争优势,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在继续将加工制造中的高耗能、低附加值环节向发展中

国家转移的同时,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积极抢占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基于信息网络的现代服务业成为国际经济新的增长点,并呈现出细分化、国际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

问:科技支撑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答:科技进步与创新成为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科技与产业的融合使科技在现代服务业中的作用日趋显著。模式创新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以应用性、系统性、集成性为主要特征的支撑技术成为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

问:“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答:在应对国际产业科技竞争,保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明显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都对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

1.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迫切需要大力提升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改善人民生活迫切需要发展新兴服务业。

3.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迫切需要发展科技服务业。

问:我国现代服务业存在着怎样的问题?

答: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偏小、新兴服务业引领作用不强、科技服务业支撑能力薄弱、创新政策体系有待完善等。

问: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科技规划纲要》要求,以促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为战略目标,以模式创新为核心、技术集成应用创新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整合部门和地方资源,完善现代服务业技术支撑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产业支撑体系,改造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做大做强科技服务业,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布局,加速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比重与水平。

问: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本原则有几方面?

答:四个方面。系统规划,统筹推进;市场牵引,政府推动;模式创新,技术支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问: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答:围绕生产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加强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集成创新,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形成一批系统解决方案,建立完善现代服务业技术支撑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开展一批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示范应用,培育一批现代服务新业态,打造一批知名服务品牌。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推动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显著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问:在改造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方面,科技部将要做哪些方面工作?

答:围绕生产性服务业共性需求及关键环节,加强网络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大力改造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推进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系统外包等的发展,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效率,提高服务附加值。

问:电子商务领域要开展哪些工作?

答:开展电子商务若干理论问题研究,电子商务云服务技术与平台研发,电子商务可信交易技术与平台研发,电子商务支撑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重点生产资料电子商务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重点生活资料电子商务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旅游电子商务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专业市场电子商务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移动电子商务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问:现代物流领域要开展哪些工作?

答:开展集装箱海铁公多式联运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网购物流服务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资源整合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供应链全程第三方物流服务技术与示范应用、物联网环境下智能物流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问:在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方面,科技部将要做哪些方面工作?

答:加强网络化、个性化、虚拟化条件下服务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大力开展服务模式创新,重点发展数字文化、数字医疗与健康、数字生活、培训与就业、社保等新兴服务业,显著提升科技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的能力。

问:数字文化领域要开展哪些工作?

答:开展文化资源数字化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文化旅游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演艺文化传播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文化艺术品交易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数字内容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数字版权交易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

问:数字生活领域要开展哪些工作?

答:开展数字生活服务共性技术支撑及聚合服务平台与示范,移动生活服务云聚合平台与示范,数字生活信息精准搜索聚合服务平台与示范,社区生活圈互

动服务平台与示范,协同式多语言云翻译专业服务平台与示范,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托管平台与示范,数字生活创新技术与服务试点城市典型应用与集成示范等。

问:社会化公共服务领域要开展哪些工作?

答:开展医疗健康服务模式与标准规范研究、农村与城市跨域协同医疗服务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老年人及慢性病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研发及示范、基于健康档案的居民健康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研发及示范、以人为中心的智能感知与普适服务技术平台研发及示范、面向医疗健康的政府监管综合服务平台研发及示范、第三方医疗健康服务支撑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

研制开放教育公共服务云平台、海量教育资源云存储与个性化知识服务系统、开放教育服务信誉与绩效评估系统。开展就业服务模式创新及示范应用、社会保险服务模式创新系统集成及示范应用、养老服务模式创新及示范应用、残疾人服务模式创新及示范应用。

问:在做大做强科技服务业方面,科技部将要做哪些方面工作?

答:围绕企业技术创新和公共科技服务需求,重点发展研发设计、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创业、科技金融和科技咨询等服务,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服务产业化,做大做强科技服务业。

问:科技服务业领域要开展哪些工作?

答:开展区域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委托研发、检验测试、技术培训等服务。提升重点行业设计能力,加强设计标准体系建设,加快重点行业共享平台建设,增强我国制造业竞争力。开展技术转移“金桥”工程,大力开展技术成果中试熟化服务。建设面向产业集群的科技服务集成平台,加强科技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搭建基于SAAS技术的跨行业、跨区域、跨服务主体的科技服务网络。建设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为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提供天使投资、贷款担保等服务。开展科技服务业统计和监测研究,为产业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问:在优化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方面,科技部将要做哪些方面工作?

答:围绕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需求,与区域、城市和产业发展目标相结合,开展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充分发挥示范在配置产业资源和引导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适当加强欠发达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引导和扶持,形成科学合理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布局。

问:在加强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面,科技部将要做哪些方面工作?

答:以提高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能力为目的,建立和完善现代服务业知识和技术创新体系,持续开展现代服务业理论、政策、商业模式、关键技术、标准规范、应用实践等方面的研究、开发与应用,逐步提高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能力。问:在完善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支撑体系方面,科技部将要做哪些方面工作?

答:以促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为目标,在现代服务业科技工作、财政投入、统计评价、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以及环境营造等方面,建立和完善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支撑体系。

问:在建立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方面,科技部将要做哪些方面工作?答:为有力推进规划顺利实施,必须周密部署,落实责任,强化监督,形成规划实施的强大合力与制度保障。

第四篇:兰州市“十二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规划

兰州市“十二五”社会养老服务

体系建设专项规划

兰州市民政局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党的十七大确立的“老有所养”的战略目标和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及《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议精神要点》等文件,制定本规划。

一、全市养老事业基本现状

截止2010年底,我市60岁以上户籍在兰的老年人口已达47.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4%。其中相当一部分人逐步进入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状态,不同程度需要提供护理照料服务。我市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省会城市,近几年来老龄化日益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高等态势。城乡空巢家庭、农村留守老人明显增多,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家庭养老负担越来越重、社会养老服务需求越来越

大。

“十一五”期间,我市养老服务事业始终坚持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方向,采取有力措施,积极、热心为老人服务,把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关心关注困难弱势群体”等执政理念落到了实处。经过探索和实践,我市养老服务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社会养老服务的政策法规不断出台,为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基本框架初步确立。根据国家民政部的政策指导,结合我市实际,初步建立了以城关区“虚拟养老院”等为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已经广泛开展,全市建立街道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和社区“星光老年之家”共341个,建立各类城市社会养老福利机构16家,农村敬老院29家,为全市城乡3500多名老人提供机构养老服务。大力扶持和促进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新建和发展,全市集体和民办养老机构达到10家,设置床位2442张,成为全市机构型养老服务的主要力量。部分县区综合性福利服务中心和全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兰州市第二社会福利院等一批新建养老福利项目已开始前期规划和设计。

虽然我们在养老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我市养老事业发展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是养老机构总量不足,投入资金有限,专业化服务管理程度不高,政策落实不完全

保障其可持续发展。

2、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维护社会养老服务的公益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打破行业界限,开放社会养老服务市场,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充分发挥专业化社会组织的力量,不断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水平和效率,促进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实现合作共赢。

3、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根据区域内老年人口数量和养老服务发展水平,充分依托现有资源,合理安排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以长期照料、护理康复和社区日间照料为重点,分类完善不同养老服务设施的功能,优先解决好需求最迫切的孤老优抚对象、“三无”老人、“五保”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照料和护理问题。

4、深化改革、持续发展。各级政府积极增加投入,扩大养老服务设施增量,切实深化改革,努力盘活存量。在政府职能转换、国有事业单位改革和社区建设的过程中,统筹推进公办养老机构的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不断改进管理,完善养老服务的服务规范、建设标准、评价体系,促进信息化建设,加快以养老护理员、社会工作者为重点的养老服务专业队伍建设,确保养老机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规范服务方式和内容,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平台科技含量,努力拓宽服务半径和服务对象的范围,加强企业监管,加强产业化运作,积极吸纳社会资源,促进该模式进一步完善和壮大。

(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1、全市90%以上的城市社区开展社区养老服务,采取无偿、低偿、有偿服务相结合,发掘老年人服务需求,努力拓宽社区养老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以社区日间照料为主要建设内容,按照就近就便、小型多样、功能配套的要求,建设和改造托老所、老年饭桌、日间照料中心、星光老年之家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新增社区留宿照料床位4000张。

2、鼓励各类社会服务企业和中介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长期护理、精神慰藉等一系列服务。鼓励健康老人、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提倡邻里互助。

3、依托城市社区服务信息载体,在社区普遍建立数字网络服务系统、养老服务热线、紧急救援系统,建设便捷有效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

(三)机构养老服务体系

公办养老机构建设的重点是以收养“三无”、“五保”、低收入和失智失能老年人为主的供养型和护养型养老机构。民办养老机构建设的重点是有效增加机构养老床位,努力提

(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坚持社会福利事业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加快养老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积极开展农村养老服务试点,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努力探索我市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路子,到“十二五”末基本形成我市“居家为主体、机构为保障、社区为发展”的农村社会养老的服务模式。

1、在农村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强化传统家庭养老的功能,通过进一步规范和扩大养老服务补贴制度,促进全市农村老年人均能获得养老服务。积极做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政策的衔接,努力探索多样化、多形式、互相促进、互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

2、继续实施农村五保供养服务设施建设“霞光计划”,进一步完善农村敬老院的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

3、结合农村社区建设,加强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在有条件的农村社区专门设立老年活动室,为农村社区居民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积极开展老年人日间照料和托养服务,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的吃饭、医护和照料问题。提倡邻里互助和老年人互助,成立老年人互助组织,经常性开展各种互助活动。

(五)养老服务科学化管理体系

1、法制保障体系。认真监督执行现有的各项涉老法律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民政、发展改革、老龄、规划、国土、建设、财政、人事社会保障、卫生、工商、税务、工信和公安等部门为成员单位,下设办公室,各县区成立相应机构,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定政策、统筹规划、资金投入、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职能职责。加强各方面力量和资源的整合,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统筹规划。统筹抓好社会养老服务的政策研究、规划编制、标准制定和信息化建设,达到政策有促进力度,规划有前瞻和可行性,加快建立综合信息平台。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公众互助的方针和补缺型福利服务向适度普惠型服务发展的方向,合理确定目标,努力争取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举措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服务布局上,坚持城乡统筹,地域均衡发展。在加快推进城镇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业,实现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城乡协调、整体推进。在服务功能和服务档次上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定位,努力使供养型、护养型、颐养型等机构合理布局,梯次互补。

(三)政策扶持。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机构和组织民办公助、公办民营制度。加大金融、税收等对养老服务的支持力度,实行各项税费减免;各类养老机构实现与居民用电、用水、用气、用热同价。养老机构用地采用划拨方式供给,各

0

度。增设社区养老服务公益性岗位,支持养老机构吸纳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探索建立在养老服务中引入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机制,大力引导社工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参与养老服务事业,积极开创专业化、职业化和志愿者相结合的道路,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提高养老服务水平提供人才支撑。

第五篇:市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期间,服务业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三年晋位”的重要驱动力量。我市将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全力推动金融、旅游、现代物流、文化、房地产、信息服务等产业大发展,为建设现代大都市奠定坚实基础。根据《xx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xx办公厅关于加快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8]11号)、xxxx省及xxxx市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环境

(一)发展基础、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在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推动下,服务业发展体制、政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进入加速期,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

从总量上看,服务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884.5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614亿元,年均增长14.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9.5%。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从2005年的479.5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254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66.3%,服务业已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从结构上看,传统服务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的增加值从2005年的252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532亿元,年均增长20.5%,占服务业比重33%。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呈逐步加快趋势,其中金融、物流、文化、房地产、信息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323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534.8亿元,年均增长13.4%,占服务业比重33.1%。旅游业总收入从2005年的122.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10.2亿元,年均增长26.1%,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从服务业创新看,技术改造步伐加快,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服务业信息化平台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商贸、金融、物流等呈现集群化发展态势。外资、民资进入服务业领域规模不断扩大,体制创新步伐加快。信息服务业、科技咨询、动漫、服务外包、社区服务等新兴业态成为发展的新亮点。

从吸纳就业看,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从2005年的 172.6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200.2万人,占全市从业人数的比例由2005年的37.8%增加到2008年的41.8%,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现代服务业从业人数逐年增加,到2008年金融、信息、房地产、物流等高端服务业就业人数达到18.4万人,占服务业总就业人数的9.2%;到2009年,从事科技活动人员4.92万人,服务业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xxxx服务业发展虽然有了质的飞跃,对拉动经济增长、提升城市载体功能和促进就业的贡献不断增强,对全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断提升,但与其它副省级城市相比,与建设现代大都市的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总量规模相对落后,2009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在15个副省级城市排在第12位;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金融业占7.4%、房地产业占5.8%、文化产业占7.47%、物流业占11.5%,高端服务业发育不足;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程度不高,部分领域仍有较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大中型企业中仍保留着许多非核心业务,大量服务需求内置;服务业与其他产业关联度、融合度不高,第一、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拉动不足,同时第三产业对第一、二产业没有形成有力的支撑。

(二)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我市发展现代服务业面临着极为有利的环境。世界经济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服务业呈现规模不断扩大、带动效应不断增强、国际转移明显加速的发展态势,将为xxxx承接服务业转移提供历史性机遇。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服务经济进入迅速扩张时期,国家为加快发展服务业,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服务业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新一届市委提出了建设北国水城、工业大城、科技新城、文化名城、商贸都城的战略任务,将进一步放大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市城市化、工业化、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服务业的规模扩张和改造升级将进一步加速,金融、旅游、物流、文化、房地产、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将为服务业增长注入新的强劲动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度将大幅度提升。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和建设现代大都市的要求,抓住新一轮国际服务产业转移和国内服务业大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扩大开放为动力,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产业融合度,优化空间布局,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构建立足xxxx、服务东北北部、辐射东北亚的综合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

2015年,初步建成东北亚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商贸中心、旅游中心、物流中心、科技研发中心、信息中心。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和现代民生服务体系。

“十二五”时期,服务业年均增长速度15.5%。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486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实现服务业三年晋位。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831亿元,贡献率达到55%以上。金融、旅游、文化、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增速高于服务业平均增速5个百分点以上。

三、发展重点

(一)大力发展金融业,建设东北亚区域重要金融中心

进一步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加快金融工具创新,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强化金融要素支撑,建设东北亚区域重要金融中心。2012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65亿元,2015年实现57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8%以上,年均增长30%以上。

深入推进地方金融机构改革。支持xxxx银行拓展经营规模和业务创新,进一步增加省内外分支机构的数量和规模,推动IpO工作。壮大江海证券公司投资银行和期货业务,进一步强化中融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支持本地经济发展的作用。组建地方性法人保险机构。以重庆模式推动市属国有资本大重组,构建5-8个百亿元以上资产政府投融资平台。充分利用市属国有上市公司资源,发挥其对全市发展的资本整合作用。

加大金融工具创新力度。进一步扩大创投引导基金规模,推动创投基金集群化发展。做大政府担保基金规模,并引导其向母基金方向发展。积

极争取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有条件的金融机构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拓宽地铁、公交、供暖等公益事业的资金来源渠道。推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业务的相互融合。争取各级保险资金介入全市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充分利用民间资金,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扶持发展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撑环境。

加快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推动金融市场开放,大力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全力打造松北xxxx市金融中心。以OTC为突破口,启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工作。在松北辟建xxxx农村要素资源交易中心,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的市场基础。大力推动国际结算,吸引更多的贸易企业以xxxx为基地开展结算业务。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积极推动优质资产境内外上市。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申请工作。

(二)做大旅游业,打造东北亚重要的旅游中心

按照建设“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区”的战略构想,打造东北亚重要的旅游中心。进一步发挥冰雪、避暑、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资源优势,打造冰雪国际旅游名城、全国避暑度假胜地、时尚休闲之都,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2012年旅游总收入超过600亿元,年均增长23%,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0%以上,实现三年翻一番;2015年旅游总收入力争突破900亿元。

弘扬冰雪文化,构筑国际冰雪旅游名城。进一步提升“中国·xxxx国际冰雪节”、“中国·xxxx国际滑雪节”的品牌知名度,以大太阳岛和亚布力为核心区域,做大做强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辟建冰雪迪士尼乐园、冰雪文化旅游常态性演出剧场等新型冰雪旅游项目,将亚布力滑雪场创建成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胜地,进一步夯实国际冰雪旅游名城产业基础。

推进松花江旅游景观带建设,进一步打造太阳岛国际品牌,开发建设沿江生态景观大道、苟岛、太阳岛世博园、松江百里湿地公园,建设“二纵、四横、十八湖”的松北水网。发展森林旅游,提档升级横头山等国家级森林公园,将凤凰山打造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传承欧陆文化,发展休闲旅游。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加强文化名胜资源保护和开发,建设欧陆文化名城。将中央大街、果戈里大街、中华巴洛克等中西合璧文化的特色街区打造成时尚休闲核心集聚区。打造江北科技新城、哈南工业新城、群力新区等新的时尚休闲区域。扩大xxxx啤酒节、哈夏音乐会、国际动漫节等品牌的影响。发展博物馆游、教堂游、领事馆游、工业游、休闲农业等特色休闲旅游。

(三)加快发展物流业,构建东北亚地区重要物流中心

依托国家和省的大通道建设,重点完善设施建设和市场建设,发展大物流、大平台、大服务,构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2012年实现物流业增加值290亿元,2015年452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占全市GDp的比重6%以上。

打造“六园多节点、一核多放射”物流产业发展空间布局。重点建设xxxx龙运物流园区、xxxx新香坊物流园区、空港物流园区、哈东物流园区、松北物流园区和哈南新城综合物流园区。规划建设xxxx重型装备及机电产品物流中心、润恒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哈药集团物流配送中心、xxxx化工物流配送中心等一批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打通哈--满、哈--牡--绥、哈--大、哈--黑、哈--同、航空和城乡物流通道,促进产业集聚,努力提高城市的物流服务水平,带动周边区域物流业的发展。

推动重点产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培育发展重点领域物流龙头企业,加强粮食、食品、医药、化工、装备制造产品及相关产品物流设施和配送体系的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和支持国际知名的物流企业来哈投资创业。加快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建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四)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国际文化名城

依托冰雪风光、音乐名城、异域风情、金源文化等文化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建设松北、群力、哈南等重点文化产业集聚区,创建地域特色文化品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将文化产业培育成xxxx的战略性优势产业,建设国际文化名城。2012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65亿元,2015年582.2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占全市GDp比重7%以上。

建设文化产业集聚区。扩大平房动漫产业集群规模,推进平房区新媒体国家产业基地、动漫基地的建设;辟建哈南工业遗迹博物馆;深度开发“731”遗址,推进“申遗”工作,打造哈南工业新城文化集聚区。依托工艺美术品创作生产基地、松花江历史展馆、xxxx音乐厅等文化产业项目,将群力新区打造成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区,形成西部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xxxx大剧院、博物馆、美术馆、规划展览馆等xxxx文化中心项目,构建松北文化产业集聚区。

创建地域特色文化品牌。用文化的理念和意识开发文化产品,打造国际性文化品牌。把xxxx之夏音乐会由国家级品牌打造成国际品牌,将xxxx国际冰雪节打造成世界冰雪迪士尼,提升“coolxxxx”冰上演出为城市品牌演艺项目。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出台《xxxx文化产业扶持政策》,扩大政府文化产业引导基金,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完善相关财税扶持政策,培育龙头企业。组建xxxx出版集团、文化投融资集团等大型文化企业,壮大报业集团。

(五)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打造北国生态宜居城市

优化房地产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居者有其屋行动计划”。壮大房地产市场,规范和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将房地产业培育成优势产业,打造北国生态宜居城市。2012年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162亿元,2015年280亿元,年均增长20%,占GDp的比重达到4%以上。

优化房地产供给结构。提高保障性住房和小户型商品房占市场总份额的比重,提高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占房地产市场土地供应的比重。加大政府对租赁型住房的投入力度,加大棚户区和旧城拆迁改造力度。推进中华巴洛克二期工程、三马地区综合改造工程、城建重点项目关联棚户区改造工程、棚改项目回迁工程、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积极扩大商品房建设规模,支持居民自住性消费。

拓展城市居住空间,疏解老城区人口密度,承载更多的城市化人口。沿地铁等快速交通干线的节点,布局大盘房地产项目,加大群力新区、哈西地区等新区房地

产开发力度,启动松北科技新城、哈南工业新城等商业地产项目。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大政府土地收储和整理力度,把握供地节奏,规范市场秩序,增加住房信贷,引导住房消费,抑制投机购房,稳定房地产价格。积极引进国内房地产30强,提升xxxx房地产市场的开放度,促进xxxx房地产建设提档升级。进一步放宽外地人购房落户条件。

(六)巩固提升商贸服务业,建设东北亚区域商贸都城

以深度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为主线,创建中俄合作示范城市,建成全国对俄经贸合作的枢纽站。发挥交通区位优越、商贸基础雄厚、商服网点众多的有利条件,拓展城市商圈,促进多样化商业业态发展,进一步增强区域商贸辐射功能,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业。2012年实现批发零售业增加值690亿元,2015年1105亿元,年均增长17%。2012年实现进出口总额56.1亿美元,2015年85.4亿美元,年均增长15%。

争创xxxx中俄合作示范城市。加快建设对俄及东北亚国家经贸合作大通道、对俄资讯平台、对俄投融资平台、贸易结算中心、科技合作平台、人才培训基地,全面服务于国家对俄合作战略升级。建立口岸电子信息平台,提高通关效率。积极争取对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城市,参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优化城市商圈布局。推进南岗、道里、道外、香坊等市级商圈提档升级,辟建松北、哈南、群力等新商圈。调整优化商业网点布局,整合优化专业批发市场,增强商业的集中度和辐射力。吸引国内外一流的商贸服务企业和有影响的总经销、总代理商落户我市。培育年销售额超过百亿的商贸流通企业集团,形成一批龙头企业。

建设内外贸联通的市场体系。着重发展口岸货物集散中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商贸营运与控制中心,区域性批发市场、农村商业网点。全面形成内外贸相互融合,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同步发展的总体格局。基本建立市场开放度与商贸便利化程度高、商贸要素流动顺畅的运行机制。

(七)壮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建设东北亚区域重要信息中心

以城市信息化、软件产业和动漫产业为重点,推进互联网增值业务服务、电子商务平台、“三网融合”工程和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积极参与物联网和云计算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面向产业、面向消费的信息服务业。2012年实现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增加值146.6亿元,2015年253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加大城市信息化建设力度。重点推进3G产品服务和“三网融合”建设,构建区域信息高速公路。整合公共信息资源,建设一批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信息应用系统。建立公共信息平台、电子认证体系和金融支付网络,启动水、电、气、公交、社保等多卡合一的“金卡”工程,全面加快“数字xxxx”建设。

扶持软件和服务外包业发展。发挥我市在装备制造业、医药、食品和高新技术等产业的优势,重点扶持企业管理软件、产品设计软件、系统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发展。抓住国家扶持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发展的机遇,推动产业集聚,调整产业布局。重点推进经开区服务外包产业园区、省地理信息产业园、xxxx(平房)动漫产业园和联通呼叫园等产业集聚区。松北科技新城重点发展软件研发和高端服务,哈南工业新城重点发展服务外包。

积极参与云计算产业化进程。谋划建设xxxx市云计算中心。跟踪我国城市云计算应用趋势,深入研究建设xxxx云计算中心的可行性,为科学研究、新材料、装备产业设计等领域提供大规模运算和海量存储服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服务水平。

积极发展物联网,启动“感知城市”建设。把握物联网发展处于大规模产业化初期的历史机遇,出台xxxx物联网发展扶持政策。发挥我市传感器物联网产业基础良好和科研技术密集的优势,在高新技术开发区辟建物联网创新示范园,催生一批物联网企业,推动技术创新集群与企业集群在我市实现融合。选择城管、交通、电力、商贸等领域,率先建设智能物联网。

(八)做强科技服务业,推进科技创新型城市建设

以打造松北科技新城为重点,加快科技体制创新,提升科技核心服务能力,完善科技服务平台,将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做大做强科技服务业,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型城市建设。2012年R&D占GDp比重达到1.4%,2015年力争达到2%以上。

加快松北科技新城建设。形成科技资源富集、科技创新成果众多、产业转化能力强大的技术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技术研发、科技资源信息共享、科技企业孵化、技术交易和科技投融资五大平台建设,强化创新载体和服务功能。推进技术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装备制造研发中心中试基地、科技大厦、哈高新区软件园、哈工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等项目建设。

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发挥大学、大所、大厂的科研优势,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重点支持光机电一体化、能源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食品安全六大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联盟,做实做强产业技术联合体,促进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优势互补和利益共享。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支持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支持南岗知识创新区和哈南工业新城打造科技服务集聚区。

加快科技创新人才高地建设。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使用,研究制定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政策。

(九)推动社区服务业大发展,建设和谐社区

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居民为宗旨,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不断丰富社区建设内容,发展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加强社区治安,完善社区功能,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社区。力争三年内,使全市90%以上的社区拥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95%以上的社区用房达到300平方米,100%社区完成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2015年,建成与现代大都市居住生活相适应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

加强社会福利和救助工作。开展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少年儿童、优抚对象和低保对象的慈善互助机构和社会福利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加强对未

成年人社会教育服务,做好特困群众的救助服务。

繁荣社区文化。加快社区文化、体育等设施建设,组织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和教育活动。

发展社区卫生。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综合性医疗卫生保健服务。逐步构建社区居民医疗服务体系。

推进社区信息化。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的网络和信息资源,逐步形成市、区县(市)、街道和社区信息化网络体系。利用政务呼叫中心和社区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广泛开展面向社区居民的公共服务项目,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的社区信息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深化服务业体制的改革

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打破行业垄断。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电信、邮政、铁路、民航、供水、供电、供气、供热、公共交通、污水垃圾处理等领域,积极参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改组改制,大力发展金融中介服务机构。支持、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投资教育、科研、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非营利性和营利性领域。探索通过政府采购、社会招标、委托代理等方式,将研究咨询、业务培训、招商活动、公务接待、会议服务、公务交通、物业管理、环卫保洁等实现社会化服务。

加强对物流、会展、金融和中介等产业的组织协调,明确综合管理协调机构和职能,建立统一的政策标准;简化审批程序,建立网上申办、联审等制度,增强透明度和公开性。

引导企业采用现代经营方式,加快服务业的对外扩张;鼓励技术创新,加快推广高新技术在服务业领域中的应用;实施名牌服务战略,制定和实施对名牌服务产品、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企业的鼓励政策。加快新兴服务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和规范化。

(二)完善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

发挥服务业引导资金的导向作用,逐年增加市级服务业引导资金额度。各区、县(市)要尽快设立服务业发展资金,与市级服务业引导资金配套使用。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鼓励发展企业互助担保和商业担保业务,为服务业融资提供支持,积极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服务业。对下岗职工、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从事服务业的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扶持。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合理确定服务业用地比例,对利用存量土地建设的服务业项目,在供地安排上给予倾斜。

(三)完善工作推进机制

完善服务业审批机制。简化审批环节,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和支持各类资本进入法律、法规和规章未禁入的现代服务行业和领域。建立运行监测机制。逐步建立政府、部门和行业统计互为补充的服务业统计调查体系,整合各类服务业发展信息资源,建立服务业公共信息平台,及时、准确掌握服务业发展动态,为政府决策和引导市场提供依据。建立工作考核机制。将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目标分解到区、县(市),纳入政府目标考核。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全面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创新招商模式,改善投资环境,加强法制建设,培育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降低商务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围绕服务业发展重点,进一步加强金融、物流、房地产、旅游、文化、信息等现代服务业的招商力度,实行点对点、产业链、集群化的招商。国内招商重点区域设定为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国际招商要充分发挥香港的窗口作用。吸引国内知名企业集团总部、跨国公司与地区总部、行业协会、国际顶级专业服务机构、中介机构落户xxxx。

(五)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

鼓励制造业企业从制造加工环节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环节延伸,推动大型工业企业向总承包商和集成服务商发展。以调整、改造和提升为重点方向,推动老工业基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投资、管理、研发设计、营运中心、人力资源、市场调研、数据分析等功能。针对产业关键性和共性技术,搭建公共技术服务业和交流合作平台,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渗透带动力。

(六)加强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

引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急需人才。吸引金融、现代物流、房地产、文化、信息服务等国内外服务业高素质人才,引进具有较强业务拓展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的高层次综合管理人才、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利用我市的教育资源,建立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的人才培训基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建立适应服务业特点的人才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提供就医、住房、子女就学等良好的生活环境。

下载市养老服务业“十二五”工作情况及“十三五”专项规划(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养老服务业“十二五”工作情况及“十三五”专项规划(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厦门十三五建设事业专项规划

    厦门市 “十三五”建设事业专项规划厦门市建设局 2016年8月目录 序 言.............................................................. 1 一、“十二五”期间取得的成绩.......

    市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研究

    市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研究为推动晋城市健康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助力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取得新突破,我们成立了课题组,对晋城市健康养老服务业进行了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福建省建筑节能_十二五_专项规划

    附件福建省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目 录 前 言 一、“十一五”建筑节能工作回顾„„„„„„„„„„„„„„„„„„ 1 (一)......

    什么是养老服务业

    什么是养老服务业 养老服务业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服务行业。发展养老服务业是当前解决老年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保持家......

    养老服务业调查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各国面临的共性问题,发达国家已于上个世纪中后期步入老龄化社会。中国于2000年也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达10.18%......

    养老服务业调查报告

    养老服务业调查报告 (河梁社区) 尊敬的各位领导: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各国面临的共性问题,发达国家已与上个世纪中后期步入老龄化社会。中国于2000年也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

    “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合集五篇]

    “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一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这个国家原始创新的动力和活力。党的十八......

    邵武市十二五消防工作专项规划(大全五篇)

    邵武市“十二五”消防工作专项规划 为切实加强我市的消防工作,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绿色腹地和创建“平安邵武”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根据总队《关 于组织开展“十二五”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