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大学生见习训练实施办法

时间:2019-05-13 20:18: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杭州市大学生见习训练实施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杭州市大学生见习训练实施办法》。

第一篇:杭州市大学生见习训练实施办法

杭州市大学生见习训练实施办法(试行)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切实做好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杭州市大学生见习训练提出如下意见。

一、见习训练的目的和工作目标

(一)目的。经市劳动保障、人事部门认定的单位根据自身发展及生产经营需要提供适当岗位建立见习训练基地(简称见习基地),采取政府补贴形式,对大学生开展3—6个月的岗位训练,为大学生积累工

作经验、提升创业就业能力创造条件。

见习训练期间,见习基地应与见习学员签订《杭州市见习训练协议书》(简称见习协议)。如双方协商一致签订劳动合同,应同时终止见习协议。杭州市区(不包括萧山、余杭区,下同)生源的大学生见习训练结束后仍未实现就业的,其见习协议可延长至一年。大学生只能参加一次见习训练。

(二)工作目标。至2009年年底,在全市建立100家以上见习基地。2009年—2011年,每年确保组织5000名、力争10000名、杭州市区生源的大学生和在杭高校大学生参加见习训练,切实帮助他们实

现就业。

二、见习训练的对象

(一)全日制普通高校杭州市区生源毕业学年大学生及离校两年内未就业毕业生;

(二)在杭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学年大学生。

三、见习基地的申请和认定

(一)见习基地的申请条件。

1.事业单位申请条件:

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事业单位。

2.企业和其他单位的申请条件:

(1)符合杭州产业导向且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管理规范;

(2)有专设的人事劳资管理机构、专门的带教人员、完善的见习训练计划及考核制度和措施;

(3)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保护和职业防护设施。

(二)申请程序和所需资料。

凡符合以上条件的单位可向市劳动保障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填写《杭州市见习训练基地申请表》,并提供

下列资料:

1.企业营业证照或法人登记证副本复印件;

2.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3.单位行政介绍信; 4.单位情况介绍;

5.见习岗位的书面见习训练计划。

(三)见习基地的认定。

市劳动保障部门会同市人事部门对提出见习基地申请的单位进行实地考察,经审核符合条件的,认定为杭

州市大学生见习基地,予以授牌并向社会公布。

四、大学生参加见习训练的程序

(一)推荐。市劳动保障、人事部门根据合理匹配的原则,推荐大学生到见习基地参加见习训练。

(二)签订见习协议。大学生面试合格后,见习基地应在一周内与大学生签订见习协议,并将见习学员名

单报市劳动保障部门备案。

(三)证书发放。见习训练结束后,经考核合格的见习学员,由市劳动保障和市人事部门联合发给《杭州

市见习训练证明书》。

五、见习训练补贴的项目、标准及补贴办法

(一)见习学员的生活补贴。生活补贴由见习基地先行支付。见习训练结束后,见习基地即可申请见习学员的生活补贴,由市财政按照杭州市区最低月工资标准的70%给予补贴。提前结束见习训练的见习学员,其生活补贴按实际见习训练天数计算。

(二)见习学员的综合商业保险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半年50元,由市劳动保障部门统一支付。

(三)见习基地的训练费补贴。补贴标准为专业技术类岗位400元/人•月,非技术类岗位为150元/人•月。见习训练结束后,对杭州市区生源见习学员,见习基地即可申请训练费补贴(事业单位除外);对非杭州市区生源见习学员,见习基地与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的,可申请见习训练费补贴

(事业单位除外)。

(四)留用奖励。见习训练结束后,见习基地(事业单位除外)留用杭州市区生源见习学员,且与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的,给予一次性留用奖励,标准为1000元/人,由见习基地向市劳动

保障部门提出申请。

六、见习训练补贴申请程序

(一)申请。见习训练结束后,见习基地可根据实际补贴人数与补贴月数,填写《杭州市见习训练补贴审批表》,次月向市劳动保障部门提出申请。提出申请时,应按照见习学员类别分别提供以下资料:

1.对杭州市区生源的见习学员,应提供:(1)《杭州市见习训练补贴审批表》;(2)《杭州市见习训练学员考核意见书》;

(3)见习基地正式录用见习学员且符合申请留用奖励的,还应提供劳动合同和社保经办机构出具的社会

保险缴纳情况证明;

(4)市劳动保障部门、财政部门需要的其他资料。

2.对非杭州市区生源的见习学员,应提供:(1)《杭州市见习训练补贴审批表》;(2)《杭州市见习训练学员考核意见书》;

(3)劳动合同;

(4)社保经办机构出具的社会保险缴纳情况证明;(5)市劳动保障部门、财政部门需要的其他资料。

(二)审批和拨付。市劳动保障部门受理见习训练补贴申请后,对符合条件的,应将见习训练有关情况进行记载,报市财政局审批同意后,在经费到位的5个工作日内将见习训练补贴拨付给见习基地。

七、建立监督检查机制

(一)见习训练期间,市劳动保障、人事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到见习基地检查见习学员见习情况和见习基地带教情况。见习学员和见习基地应积极予以配合。

(二)见习训练结束后,见习基地要根据见习学员的表现进行考核,并填写《杭州市见习训练学员考核意见书》。见习学员要根据见习基地制订的见习训练计划、带教等情况提出评估意见,并填写《杭州市见习训练基地评估表》。市劳动保障、人事部门根据日常检查情况及《杭州市见习训练学员考核意见书》,对见习学员进行评定。被评定为不合格的见习学员,不予颁发《杭州市见习训练证明书》。

(三)对见习基地实行年度评估制度。评估内容为:

1.见习训练计划是否合理有效; 2.安排带教人员是否合理;

3.见习学员是否掌握一定的与见习岗位相关的技能。

(四)市劳动保障、人事部门根据日常检查情况、见习学员填写的《杭州市见习训练基地评估表》及年度评估结果,对见习基地进行评定。被评定为不合格的见习基地,要及时进行整改;对不积极整改或整改后仍不合格的见习基地,取消其见习基地资格并摘牌。

(五)见习基地要严格按照本意见规定申领见习训练补贴,并自觉接受市劳动保障、人事、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对弄虚作假、虚报冒领补贴等行为,由市劳动保障、人事、财政部门视情节轻重,按有关规定进

行严肃处理。

萧山、余杭区和五县(市)可参照本意见,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办法。

第二篇:关于印发杭州市大学生见习训练实施办法的通知(2011.6.19)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杭政办函[2011]168号

关于印发杭州市大学生见习训练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杭州市大学生见习训练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实施。

二○一一年六月十九日

杭州市大学生见习训练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大学生见习训练工作,规范见习训练管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根据《中共杭州市委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充分就业城市的若干意见》(市委〔2010〕1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见习训练的目的认定一批能提供一定数量的岗位且具备相应带教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为杭州市大学生见习训练基地(以下简称见习基地),以政府补贴的形式,组织大学生在见习基地进行实践性训练,积累职业经验,提高岗位技能,实现顺利就业。

二、见习训练的对象

(一)全日制普通高校杭州市区[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下同]生源毕业学年大学生及离校两年内未就业大学毕业生(以下简称杭州市区生源大学生);

(二)在杭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学年大学生。

毕业学年从毕业生离校前一年的7月1日起计算。

三、见习训练的期限

见习训练期一般为3-6个月。经双方协商一致,参加见习训练的杭州市区生源大学生可将见习训练期申请延期1次,最长可延至1年。

四、见习基地的申请与认定

(一)见习基地的申请条件。

1.事业单位申请条件:

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事业单位。

2.企业和其他单位的申请条件:

(1)符合杭州产业导向且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管理规范;

(2)能持续提供一定数量的管理类或技术类见习岗位,且见习训练岗位不少于15个;

(3)有完善的见习训练计划、考核制度和措施;

(4)具备一定的带教师资力量,带教老师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两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5)有专设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能有效开展见习训练管理;

(6)严格遵守国家对劳动保护和职业防护方面的有关规定。

(二)申请程序和所需资料。

凡符合以上条件的单位可向市劳动保障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填写《杭州市见习训练基地申请表》,并提供下列资料:

1.企业营业证照或法人登记证副本复印件;

2.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3.单位行政介绍信;

4.单位简介;

5.见习训练岗位需求计划书;

6.见习训练计划和带教师资队伍情况说明。

(三)见习基地的认定。

市劳动保障部门对申请单位进行实地考察,符合条件的,认定为见习基地,予以授牌并向社会公布。

五、见习训练的组织实施

(一)见习训练岗位需求计划申报。

见习基地每年6月30日前向市劳动保障部门申报大学生见习训练岗位需求计划,岗位推出的时间为每年的7月1日至次年的6月30日。

见习基地新增见习训练职业或工种的,还需申报该职业或工种的见习训练带教计划,未经批准的,见习基地和学员不享受该职业或工种的各项见习训练补贴。

(二)见习训练岗位信息发布。

见习基地根据见习计划,结合本单位实际需求,在杭州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网(以下简称大学生就业创业网)上及时发布见习训练岗位信息,并自行维护和更新,确保信息的时效性。

(三)见习训练学员推荐与报名。

市劳动保障部门、人事部门根据合理匹配的原则,推荐大学生到见习基地参加见习训练。符合条件的大学生也可通过网络、洽谈会、学校推荐或自荐等方式直接向见习基地报名。报名时需提供本人身份证、毕业证或《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杭州市区生源大学生还需提供户籍证明。

(四)见习训练协议签订。

面试合格后,见习基地应在1周内与见习学员签订《杭州市大学生见习训练协议书》,并在协议书签订后1周内到市劳动保障部门办理见习备案手续。见习训练需要延期的,由见习基地向市劳动保障部门提交《杭州市大学生见习训练延期申请》,经审查同意后,由见习基地与见习学员签订见习训练延期协议。

见习期间,见习基地与见习学员只签订见习协议,不签订劳动合同。经见习双方协商一致签订劳动合同的,应及时终止见习协议。

(五)见习训练成果鉴定。

见习训练结束后,由见习学员填写《杭州市见习训练基地评估表》,并对见习基地提出评估意见。由市劳动保障部门委托见习基地对见习学员在见习期间的日常表现、工作能力和见习效果等情况进行考评,对完成见习训练计划且考核合格的见习学员,由市劳动保障部门颁发《杭州市大学生见习训练证明书》。

六、见习训练补贴

(一)见习训练补贴的项目、标准。

1.见习学员的生活补贴。补贴标准为杭州市区最低月工资标准的70%,由见习基地先行支付,见习训练结束后,经见习基地申请,由市财政给予补贴。提前结束见习训练的见习学员,其生活补贴按实际见习训练天数计算。每位见习学员只享受1次见习训练补贴。

2.见习学员的综合商业保险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半年50元,由市劳动保障部门统一支付。

3.见习基地的训练费补贴。专业技术类岗位补贴标准为400元/人·月,非技术类岗位为150元/人·月。招收杭州市区生源见习学员的非事业单位见习基地,在见习训练结束后,可申请训练费补贴;招收非杭州市区生源见习学员的非事业单位见习基地,见习训练结束后,如与见习学员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可申请见习训练费补贴。

4.留用奖励。见习训练结束后,非事业单位的见习基地与杭州市区生源见习学员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的,按1000元/人的标准享受一次性留用奖励。

(二)见习训练补贴的申请、审批、拨付。

1.申请。见习基地可根据实际补贴人数与补贴月数,填写《杭州市见习训练补贴审批表》,向市劳动保障部门提出申请,同时提交下列材料:

(1)杭州市大学生见习训练补贴申请花名册;

(2)见习学员生活补贴发放凭证;

(3)见习学员身份证复印件,杭州市区生源还需提供户口簿复印件;

(4)毕业证书或《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荐表》的复印件;

(5)《杭州市大学生见习训练协议书》;

(6)《杭州市见习训练学员考核意见书》;

(7)《杭州市见习训练基地评估表》。

符合申请见习训练费补贴或一次性留用奖励条件的,还应同时提交劳动合同和社保经办机构出具的社会保险缴纳情况证明。

2.审批。市劳动保障部门对见习训练补贴申请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报市财政部门审批。

3.拨付。市财政部门审批同意后,由市劳动保障部门在经费到位后5个工作日内拨付给见习基地。

七、招用补贴

鼓励用人单位招用持《杭州市大学生见习训练证明书》(以下简称《证明书》)的毕业生。用人单位招用见习训练结束后1年内未就业的持《证明书》的大学生,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的,可凭《杭州市就业专项资金申请表》、《证明书》、劳动合同、社会保险费缴纳证明单等材料向单位所在街道(乡镇)劳动保障管理站申请600元的一次性用工补助与社会保险补贴,但不得重复享受留用奖励。用工补助和社会保险补贴的申请、审批和拨付程序由市劳动保障部门另行制定下发。

八、见习训练的委托管理

建立政府购买见习训练服务工作机制。采用招投标的方式,将部分见习训练跟踪服务项目委托社会中介机构组织开展,授予其“杭州市大学生见习训练跟踪服务机构”称号(以下简称跟踪服务机构),签订杭州市大学生见习训练跟踪服务协议(以下简称跟踪服务协议),并购买其提供的服务。

(一)申请跟踪服务机构需具备的基本条件。

1.具备人力资源管理资质;

2.具备开展见习训练跟踪服务工作的条件;

3.配备3名以上熟练掌握见习训练政策及相关业务流程的专职见习训练跟踪人员。

(二)跟踪服务机构的主要职责。

1.动态掌握见习学员在见习期间的工作、学习情况,以及见习学员对见习效果的评价和见习训练结束后未留用学员的就业去向;

2.建立见习训练跟踪服务台账,定期开展见习学员留用率、非就业流失率、未留用学员就业率和见习训练满意度数据分析;

3.及时向市劳动保障部门报告见习跟踪服务过程中发现的有关问题;

4.协助开展见习训练基地评估检查工作;

5.配合市劳动保障部门、人事部门开展其他相关工作。

(三)跟踪服务机构的评估考核。

市劳动保障部门对见习训练跟踪服务情况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制定严格的惩罚措施并在协议中予以明确。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取消跟踪服务机构资格:

1.被证明不胜任跟踪服务工作的;

2.不按规定履行服务职责,造成不良影响且不接受市劳动保障部门检查、不按要求整改的;

3.出现弄虚作假、虚报冒领跟踪服务费等行为经查实的;

4.未经许可,将跟踪服务职责交由其他机构或个人代为履行的。

(四)跟踪服务的购买。

根据跟踪服务协议约定的价款购买见习训练跟踪服务,购买经费在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由跟踪服务机构每半年申请1次,并提交以下材料:

1.《杭州市大学生见习训练跟踪服务补贴申请表》;

2.杭州市大学生见习训练跟踪服务协议;

3.杭州市大学生见习训练跟踪服务花名册。

九、见习训练与企业实训的衔接

将大学生实训基地中符合见习训练条件的单位认定为见习基地,做好见习与实训的衔接工作。

(一)统一见习基地的认定。相关部门对符合见习基地认定条件的各类实训基地、青年就业见习基地进行梳理,由市劳动保障部门认定为见习基地,归口各相关部门管理。规模较小的实训基地可采用“打包”的方式,以其管理机构的名义申报认定见习基地;不符合见习基地认定条件的实训基地或青年就业见习基地,仍按原模式开展工作。

(二)统一资金拨付程序和渠道。认定为见习基地的各类实训基地和青年就业见习基地,可向各自归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初审汇总后报市劳动保障部门审核,由市劳动保障部门统一报市财政部门核定并拨付相应的见习训练补贴。

(三)统一补贴标准。凡符合见习训练补贴条件的实训项目按本办法规定的补贴标准给予补贴。

(四)统一统计口径。各部门承担的实训任务按原口径上报,其中符合见习训练补贴条件的,按见习训练口径同时报市劳动保障部门。

(五)统一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大学生创业工作碰头会作用,协调见习训练有关问题。见习基地所在企业以订单方式委托大学生创业实训机构开展订单式培训,培训周期在3个月以上(含)且培训后与大学生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的,可凭订单培训协议复印件、培训学员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劳动合同、参保证明及培训发票申请见习训练补贴。

十、建立监督检查机制

建立见习基地日常检查与评估考核相结合的监督检查制度,并形成动态管理机制。

(一)开展日常监督检查。由市劳动保障部门负责,检查见习基地见习工作日常开展情况,及时进行工作指导,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

(二)开展见习基地评估考核。由市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对见习基地建设、岗位条件、师资队伍、计划落实、见习实效等内容进行评估考核。对考核优秀的见习基地,授予“杭州市大学生见习训练示范单位”称号;对考核不合格的见习基地督促及时整改。对不积极整改或整改后仍不合格的见习基地和连续两年见习训练岗位不足15个或见习训练参训学员不足8人的非事业单位见习基地,取消其基地资格,并向社会公布,且3年内不再认定。杭州市见习基地评估考核办法由市劳动保障部门另行制定下发。

十一、其他

(一)杭州市大学生见习训练资金的来源和管理等按《杭州市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本办法由市劳动保障局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前发《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大学生见习训练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杭政办函〔2009〕74号)同时废止。

(三)萧山、余杭区和各县(市)可根据本办法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

第三篇:大学生见习训练计划

大学生见习训练计划

一、训练目标

1.锻炼适应社会、自强、自立的能力;

2.通过实践,了解我司人员、货品及硬件设施进行管理、交际、沟通、合作团队等工作流程;

3.熟悉公司的品牌战略,设计元素,能独立进行品牌信息和相关元素的收集、设计和信息的整合;

4.通过各模块的学习,培养其在岗位的组织协调、岗位实操能力。

二、训练方法

1.利用一个月时间同合作院校对实习相关岗位的知识集中进行培训;

2.见习帮教(3至6个月)

1指定专人进行岗位指导; ○

2展开团队竟赛,训练团队协作意识; ○

3针对各见习岗位要求,开展有会对性的培训; ○

4帮教按月汇报见习学员成长情况,○见习人员按月汇报见习体会心得。

3.总结表彰

会同合作院校,对各见习岗位的大学生见习情况向院校作陈述,并对表现优异的大学生发放奖励和证书。

三、训练课程

1.由我司对学院所学课程进行摸底评估,并向见习学员讲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差别;

2.职业规划、职业操守、激励培训(公司)

3.服装设计、营销实操培训(公司)

4.管理与沟通、营销心理学、营销策划等(院校)

5.见习各岗位实践煅炼

四、考评机制及评估

1、学习培训机制

2、见习薪酬机制

3、考评机制

4、职业生涯指导及转正成为正式员工机制

五:附件

1.大学生见习带教老师资料

2.《店铺人才培养方案》

3.《高校合作协议》

第四篇: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办法

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办法

杭政办[2006]8号 2006年4月2日

为强化城市管理,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提高城市管理效能,规范城市管理行为,保证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数字化城市管理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量化城市管理对象和细化管理行为,实现城市管理运行模式科学化,形成信息采集、信息处置和监督评价多层面完整闭合的回路系统。

二、杭州市区范围内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萧山区、余杭区可结合城区实际,逐步实施。

三、本办法所称数字化城市管理对象是指城市管理的部件(含地下管网,下同)、事件(含公用事业服务事项,下同)。

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是指最基本的城市要素,具有明确的产权单位或管理维护单位。按城市管理功能体系分为市政公用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市容环卫、园林绿化、房屋土地和其他等六大类。

数字化城市管理事件是指城市管理部件因各种原因发生改变或影响城市环境行为所引起的城市管理现象。按照城市管理功能体系分为市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界面秩序等五大类。

四、数字化城市管理实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综合协调、分工合作,主体唯

一、回路闭合的原则。

五、市政府统筹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市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规划、建设、组织、指导、协调、督促工作。

各区政府(含管委会,下同)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负责辖区内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相关工作。

六、杭州市城市管理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信息中心)是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具体实施机构。具体职责:

(一)承担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和管理的具体工作;

(二)负责统一受理、校核部件、事件等信息并监督评价处置工作;

(三)负责对城市管理部件信息数据库的适时更新管理;

(四)负责对城市管理部件维护、事件处理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分析、评价、考核;

(五)受委托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交办处理;

(六)在城市管理主管部门指导下协同做好市政公用基础设施运行的危机预防和处置工作。

七、市、区政府及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履行各自职责,管理和处理数字化城市管理中涉及到本区域或本部门的部件、事件等,并在政策制定、事务处理中支持、配合城市管理主管部门的工作,共同促进城市管理运行成本的降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市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政府信息化工作的要求,负责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与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整合,负责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已建设的信息化系统与数字化城市管理互联互通的组织协调、指导管理。

各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市城管执法机关、市城建资产经营公司和城市事件、部件有关维护处置单位等数字化城市管理协同网络单位,根据城市管理信息采集情况,做好处置和反馈工作。

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协同配合保障部门,要确保对数字化城市管理提供技术、人力、财力和政策支持。

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部门应通过经济和法律的手段加强企业管理,督促所属企业履行相关城市管理事务职责。支持、配合各级城市管理部门开展工作,在确保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的同时,确保社会效益最大化,降低政府管理成本。

各社区、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法人、公民应积极参与城市管理,自觉遵守城市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八、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市城市管理规划编制市数字化城市管理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各区政府、市各有关部门可根据规划编制实施计划。

九、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包含以下内容:

(一)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

(二)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数据库;

(三)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管理标准;

(四)数字化城市管理协同工作网络(以下简称协同网络)及协同平台;

(五)与数字化城市管理相关联的信息共享网络;

(六)每年1次对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数据库进行更新。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已建设的与数字化城市管理有关的信息化系统和网络要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要求,实现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与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整合。凡政府投资开发建设的信息资源在政府部门之间应无偿共享,其他各类人口、企业、政府审批以及城市CIS数据、卫星影像图数据、空间地名数据、在线监测(监控)等应实行信息实时共享。

十、数字化城市管理按照区域万米单元网格划分,对城市事件、部件实行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城市事件、部件信息实行分层采集、统一受理、分级分类处置的方式。信息中心负责统一采集城市管理信息并校核处置结果,协同平台负责对采集到的城市管理信息进行确认和移交处置,协同网络单位负责城市管理信息的处置。

十一、数字化城市管理运行分信息采集、受理、派遣、处置、校核(结果审定)等环节。

采集:城市管理信息采集以委托专业机构采集为主,政府监管及执法机构采集和市民群众举报为辅。所有信息及时进入信息中心。

受理:信息中心将采集到的信息,即时登记并根据事件、部件属性移交协同平台确认和移交处置。

派遣:协同平台对信息中心移交的信息,根据城市事件、部件处置标准和时限,直接向对应的协同网络单位派遣。对职责不清等原因无法直接派遣的,予以协调解决。

处置:各协同网络单位应根据协同平台的指令,按标准在规定期限内对部件进行维护,对事件进行处置,并将维护、处置情况反馈协同平台。

校核:协同平台应及时将处结情况反馈信息中心。信息中心指令专业采集人员校核,并审定结果。

十二、协同网络由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城区政府组成。协同平台实行派员集中办公。

各协同网络单位应根据城市管理工作的要求,按照数字化城市管理事件、部件的属性,落实维护责任单位,及时处置城市管理信息。

各区可设立二级协同平台,鼓励与城市洁化、亮化、绿化、序化管理相关的部门采取联合办公的形式,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以减少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十三、城市管理的事件、部件责任不清可作为无责任主体单独立项归类,按属地管理原则,由各区政府协调解决。需要多部门协作完成的工作,按属地管理原则,由各区政府协调解决。协调根据“属地管理、责随权走、责任主体唯一”的原则进行。属部件维护的,由产权单位负责(市级下放的市政设施养护由各区负责)。属事件处理的,由事件属性单位或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实行并联审批管理事务的牵头部门)负责。属综合性问题的,原则上由区政府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协调解决,产权单位或事件责任人落实责任和经费。

十四、经协调达成一致的决定,相关单位和部门必须按要求严格执行。对市政府协调决定或同意执行的事项,所有部门、单位和城区政府必须严格执行。

十五、对数字化城市管理过程中发生的非常规问题,按先解决问题后落实经费和分清责任的原则处置:

(一)政策原因形成的问题或城区之间边界不明确的问题,市、区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先行协调解决,后分清责任主体,落实(追缴)资金。

(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运行应急处置,市、区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先行实施,后分清责任主体,落实(追缴)资金。

(三)产权、责任不属市区有关部门(不含企事业单位)的一般(即知即改)问题,由辖区政府解决,处置保障经费按一次性核定,纳入以奖代拨基数核定范围;较大问题报市政府协调解决。

产权、责任属市级机关部门经3次抄告仍不整改的,由辖区政府代为整治,代整治经费由数字城管领导小组协调落实。

(四)各综合性的城市广场、特色街区等“窗口”产生的责任不明问题的处置由辖区政府解决,处置保障经费按一次性核定,纳入以奖代拨基数核定范围。

(五)在建工程问题及因建设工程甩项引起的问题由市建委协调,属市、区政府投资建设的由市、区财政落实处置经费。

(六)因难以查处的违法行为引起的问题,由辖区政府协调处理。

十六、数字化城市管理实行监督检查制度。

各级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应了解和掌握相关情况,并根据情况主动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对所有协调决定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督办。

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检查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政府规章、专业技术标准和目标管理要求进行。

数字化城市管理相关信息应予以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十七、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处理的结果,应作为开展下列工作的依据:

(一)城市管理部门编制《城市管理白皮书》的依据;

(二)行业管理部门、监管机构和财政部门进行城市管理部件养护作业经费核减的依据;

(三)城市管理相关作业部门市场准入、清退的依据;

(四)各级政府对城市管理目标完成情况考核的依据;

(五)监察部门实施城市管理效能监察的依据;

(六)各级政府制定有关政策的依据;

(七)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所属企业经营状况考核的依据。

十八、市、区政府和市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应每对城市管理状况作出科学评价,对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应用情况作出分析,预示城市管理发展趋势。通过《城市管理白皮书》的形式以为单位予以定期发表。

《城市管理白皮书》应全面客观地反映当城市管理现状、目标完成情况和市民对城市管理的评价。

十九、市、区政府应逐步加大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投入,并列入财政预算,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及时更新、维护。

市、区财政部门要明确公共财政投向,根据管理标准、工作质量的提高,对涉及财政列支的纯城市管理事务予以保障,对涉及非财政列支的城市管理事务协助市、区城市管理部门落实整治资金。城市管理部门应制定资金使用计划和管理办法,规范城市管理资金的使用并接受审计。

各级政府应对非正常支出情况进行跟踪分析,采取措施降低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十、市、区财政对下列城市管理工作经费应予重点保障或扶持。

(一)市政设施、环卫设施、城市景观照明设施、公用事业服务的改善和提高;

(二)城市“四化”长效管理和社区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

(三)城市管理及执法人员的素质提高和城市管理及行政执法理论的研究;

(四)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和拓展;

(五)政府必要监管和执法手段的配备;

(六)城市管理政策宣传、标准的普及。二

十一、城市管理实行目标责任制度。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城市管理规划、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基层市民反映的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对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设定城市管理目标,并列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二

十二、各区政府应积极发挥区域综合管理作用,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监督各部门(单位)履行保障职责。

市各城市管理部门(单位)应采取措施,配合完成城市管理目标,协助和保障区政府开展城市管理工作。

二十三、市、区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培育社会公民意识,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城市管理。

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城市建设、城管执法、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教育等部门,共同做好城市管理宣传工作,引导市民提高素质。

二十四、利用城市基础设施从事各类公益或非公益活动必须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取得设施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并按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要求提供有关信息,协同做好城市管理部件数据库的更新和维护工作。

二十五、各级政府及其城市管理有关部门应加强城市管理理论和政策研究。适时解决城市管理中的各类问题,对反复出现或久拖不决的问题,由城市管理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研究,重点解决资金保障、法制完善、职责界定、正常运行等问题。

二十六、各级城市管理部门和单位应当完善城市管理网络,在接到交办件后,对属于本部门管辖和主管的应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处理决定,并答复信息中心;对不属于本部门管辖和主管的应当及时转交有关部门处理,并告知信息中心。

二十七、对无故不执行市、区政府决定或不服从协同网络部门协调的单位和个人,造成严重后果的,由监察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

第五篇:杭州市临时救助实施办法

杭州市临时救助实施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我市社会救助制度,全面开展救急难工作,及时解决我市居民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最大限度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事件的发生,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临时救助办法的通知》(浙政发„2015‟35号)和《浙江省民政厅 浙江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浙民助[2014]23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临时救助,是指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的应急性、过渡性救助。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持有杭州市户籍或居住证的居民,凡符合以下救助条件之一的,均可申请临时救助。

1.因生活必需支出突然增加、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

2.因遭遇火灾、交通事故等各类意外事故,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

3、经认定的因其他特殊情况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的家庭或

(四)公开公平公正。做到政策公开、过程透明、结果公正,接受社会监督;

第七条 临时救助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民政部门履行主管部门职责,统筹协调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临时救助工作。财政部门负责临时救助资金的筹措管理工作。卫生计生、教育、司法、公安、住保房管、人力社保等部门要按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实现民政、卫生计生、教育、建设、人力社保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区县级民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临时救助的审核、审批工作,社区居(村)委会协助申请受理。

第二章 救助标准

第八条 临时救助标准视救助对象的困难程度实行分类救助。

(一)因特殊情况,生活必需支出突然增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一次性给予每人当地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六倍以下的基本生活救助;特别困难的,可以适当增加,但最高不超过当地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十二倍。

(二)因遭遇火灾、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在获得各种赔偿、保险和其他救助后,基本生活仍然困难的家庭或个人,视生活困难程度,给予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救助。

(三)在一个申请内,对因医疗费用负担过重导致基本生活发生困难,按下列标准予以救助:

第三章 救助申请、审核和审批程序

第九条 申请受理

(一)依申请受理。困难家庭或个人,向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社区、居(村)委会提交书面申请。因病残、年老体弱等原因不能自行申请的,可由社区、居(村)委会或其他单位、个人代为提出临时救助申请。紧急情况时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先行救助,紧急情况解除后再补办申请手续。

申请临时救助,应按规定提交相关证件和证明材料,无正当理由,社区、居(村)委会不得拒绝受理;对申请材料不齐备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人或代理人按规定补齐材料。对因不可抗力而无法提供身份证明的,可通过便捷方法对其身份进行核实。申请材料包括:

1、户口簿及家庭成员的居民身份证、居住证原件及复印件;

2、《临时救助申请审批表》、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认定核查授权书;

3、因病申请临时救助的,应提供医疗费用结算单据、医疗救助或报销结算单据;因火灾事故等申请的,应提供公安消防管理部门和社区居(村)委会出具的火灾事故证明,或相关部门出具的意外事故责任认定、人身伤害赔偿处理结果等证明材料;

4、与临时救助有关的其他证明材料。

(二)主动发现受理。

(一)发放临时救助金。临时救助金全面实行社会化发放,直接拨付到救助对象个人银行账户,确保救助金足额、及时发放到位。必要时,可直接发放现金,但要完善规范有关手续。

(二)发放实物。根据临时救助标准和救助对象基本生活需要,可采取发放衣物、食品、饮用水,提供临时住所等方式予以救助。对于采取实物发放形式的,除紧急情况外,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提供转介服务。对给予临时救助金、实物救助后,仍不能解决临时救助对象困难的,可分情况提供转介服务。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或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条件的,有关部门要协助其申请;对需要公益慈善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通过慈善项目、发动社会募捐、提供专业服务、志愿服务等形式给予帮扶的,要及时转介。

第五章 资金保障

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将临时救助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项目,实行财政专户管理,接受审计机关监督。资金规模由财政按上年本地常住人口人均不低于4元/年的标准确定,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适时调整,实行财政分级负担:

(一)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区(一体化后),杭州经济开发区、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临时救助资金,由市、区财政各承担50%。市本级财政负担的保障资金通过年终结算

第十八条 临时救助对象不如实申报家庭财产、收入状况,提供虚假证明,采取欺瞒等手段骗取临时救助资金的,追回冒领资金;未追回冒领资金的救助对象,社区、居(村)委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不再受理当事人社会救助申请。

第十九条 对因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违规办理临时救助或贪污、挪用、扣压、拖欠临时救助金的经办机构和人员,严肃追究有关机构和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实施办法由市民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区、县(市)人民政府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二十二条 本实施办法自2016年 月 日施行。前发《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办法的通知》(杭政函„2011‟194号)同时废止。

下载杭州市大学生见习训练实施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杭州市大学生见习训练实施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办法

    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办法 (2008年7月8日杭州市人民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8年8月8日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44号公布 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

    大学生见习训练培训纪要(精选5篇)

    大学生见习训练培训纪要 一、针对我们公司目前可以做的: 09年10月到年底可以在就业网上或者直接联系学校推荐一些大四的学生,与学生签订见习训练协议,一周内向就业局备案。 1、......

    杭州市征用集体所有土地实施办法

    杭州市征用集体所有土地实施办法 市政府令第152号 (2000年5月17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发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征用土地管理工作,维护集体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经......

    《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办法(修订)》

    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办法(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精神,深化我......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办法

    山东建筑大学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

    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办法

    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办法 一、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精......

    杭州市青年科技人才培育工程实施办法

    杭州市青年科技人才培育工程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加速培养适应我市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提升杭州市青年科技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知名度,活......

    杭州市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征用实施办法

    杭州市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征用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征用工作,增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