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数据治理与应用 —以光大银行为例

时间:2019-05-13 20:29: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商业银行数据治理与应用 —以光大银行为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商业银行数据治理与应用 —以光大银行为例》。

第一篇:商业银行数据治理与应用 —以光大银行为例

【商业银行数据治理与应用 —以光大银行为例】

发布时间:1月13日 14:17

近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异常复杂,为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有效防范风险,中国银监会积极推进国内银行逐步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Basel II 和Basel

III),并进一步提出了“CARPALS(腕骨)”监管原则,旨在推动国内各商业银行充分利用风险管理技术,提升风险管理内控水平,全面具备风险信息化管理能力,及时进行风险预警,调整经营策略,主动适应市场变化。

数据治理体系概述

具备高度信息化管理能力,是国内银行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型的要求,是银行业务决策、客户营销、内控管理向精细化发展的要求,是发挥风险管理技术应用价值、共享全行风险管理经验、全面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的要求。随着信息科技的日益发展,银行多年来为实现业务自动化处理建设了庞杂的IT应用系统,存储在这些应用系统中的海量数据为银行实现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比如非零售信贷风险中的违约率计算、财务分析等,零售信用风险中的催收打分卡、申请打分卡等,市场风险计量、操作风险事件识别等,高级风险技术中的经济资本计量、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RAROC)计算等相关指标考量,都需要银行对客户、客户集团、交易、合同、市场信息、产品、财务甚至IT系统操作信息等3~7年的数据积累以及整合与应用。如何为精细化管理提供高效、高质的数据支持,数据治理由此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

商业银行数据治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建立数据治理机制、数据管理制度及流程,以及数据标准制定等。数据治理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数据质量,通过有效的数据整合、数据应用与数据服务使企业真正具备业务信息化管理能力。其中数据应用与数据服务包括面向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绩效考核、客户营销四个方面的支持。

构建全面的数据治理体系,需从组织架构、管理流程和操作规范、IT应用技术、绩效考核支持四个纬度,对企业数据模型、数据架构(包括数据仓库、数据应用)、数据管理(包括数据质量、数据标准、元数据管理、数据安全等)、数据生命周期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梳理、建设并且持续改进。可以简单概括为:明确数据治理主体、建立数据质量标准、加强数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

银行数据治理实践探索

数据治理历程与规划

自2005年始,光大银行用六年完成了企业级基础数据平台(即数据仓库EDW)的建设,并整合了核心系统、对公信贷系统(CECM)、个贷系统、网银系统、国际结算系统等41个源业务系统数据,在有效整合全行数据的同时完成了银监会非现场稽核报表(1104)、人行大集中、信用卡BI、电子银行BI、信用风险集市、风险加权资产(RWA)、资产负债等19个数据集市和应用的建设。

伴随数据仓库和数据应用的建设,光大银行制定了数据标准的五年规划并展开实施,秉承定义、执行、监督检查三者并重的原则,先后完成了客户、产品、渠道、交易、关键统计指标、内部机构以及风险主题数据标准的定义。2009年基于客户数标准,推进全行对私统一客户管理系统(ECIF)的建设。2010年基于风险新资本协议相关数据标准推进了RWA数据集市建设。2011年完成了全行渠道类型数据标准在各交易系统中的落地改造。鉴于数据标准实施的难度,未来光大将持续落实数据标准实施规划,做好数据标准系统落地以及监督评价工作,并结合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应用与数据服务的要求准备下一个实施周期的规划。

数据治理组织与规范

为保障全行数据治理相关工作推进,光大银行从下到上由几个层面的组织构成:第一层面由数据使用相关各业务部门组成,它们负责本条线的数据标准制定和数据质量管理,例如风险管理部设立了数据管理岗,专门负责数据管理相关工作;第二层面是由计财部、科技部组成,它们是银行IT战略委员会下设数据标准小组的牵头管理部门,负责数据标准实施的管理和组织推动,以及数据质量的综合管理;第三层面是审计部,负责数据管理、数据应用、数据服务过程的审计、监督、评价;更高层面是董事会和行领导的关注,审计委员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的明确了相关职责。

随着数据仓库以及数据标准的实施,光大银行逐步制定了数据治理相关管理规范,最终落实在数据标准和数据质量的绩效考核指标上。只有合理制定数据治理相关考核指标并切实推进到业务基层,才有可能从数据产生开始实现对数据的真正治理。例如光大银行已经制定的风险数据补录质量考核指标、对公客户信息准确性考核指标等。

数据治理应用与管理

一般包括数据仓库、数据应用、数据服务、数据管理(包括企业元数据管理、数据标准、数据质量管理等)等技术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光大银行在建设数据治理相关应用过程中,充分结合数据标准的落地,使数据在整合、应用以及管理过程中实现统一标准管理(见图)。

数据治理助力风险管理

数据治理机制使风险管理有数据可依,也使高级风险技术发挥真正价值。首先,风险数据集市支持RWA的整合计算。风险数据集市是建立在数据仓库基础上面向全行风险管理主题的数据集合,是全行风险管理数据分析、业务决策的重要数据基础。同时,整合数据支持风险偏好评估管理。银行风险偏好计算评估是内部资本充足评估流程(ICAAP)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管理通过风险限额、准入管理等方式对业务发展进行控制和调节,资本管理通过经济资本分配以及绩效考核等手段在各业务线、产品对资源进行最优配置。数据仓库以及风险数据集市为风险偏好计算评估提供了高效、准确、整合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以及计划财务的数据支持。

关于数据治理的思考

如何评估银行的数据治理能力,目前可以通过信息导向架构进行初步衡量。该架构包括数据文化、数据管理能力、数据应用建设能力三个方面,其中数据文化是衡量银行从组织层面是否具备信息化管理能力,也是数据治理体系实施是否成熟、是否成功的重要衡量标准。

培养业务管理信息化

银行高层管理人员应适应业务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培养依靠数据信息进行业务管理决策的意识和习惯;中层业务经理要养成用数据信息分析业务、分析客户,依靠数据信息进行业务创新思考的习惯,并具备基本数据分析的能力;基层业务人员要培养信息收集的习惯,应具备在日常业务操作中保证收集信息的数据质量和数据安全的意识;同时,人力资源和绩效考核部门需通过制定信息管理培训计划以及涉及信息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与相关奖励机制(如信息收集、数据质量提高等都需要通过绩效和奖励来激励一线员工执行),帮助和促进信息化管理文化在银行各级机构层面的落实。

建立数据治理长效机制

管理层应对数据治理予以高度重视,在梳理并完善企业数据体系架构的基础上制订长效机制,确定适合银行文化、高效的数据治理管理组织架构。采用虚拟组织与实体部门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数据治理过程中的横向协调和纵向有效落实;定期重检数据治理相关制度、流程、规范;规划与评价并重,合理规划是复杂的数据治理过程有序进行的必要保证,定期评价回顾规划落实,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规划策略是数据治理真正发挥价值效能的必要手段。

坚持信息科技建设创新

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快速应用于数据管理与数据服务中。例如,研究并建设集数据服务、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共享社区为一体的开放式数据服务平台,为实现全行业务信息化管理提供应用支持。

基于商业银行安全稳定运营、风险管理、业务及管理创新、合规的多重需要,数据治理已经成为国内银行的必修课,同时,“数据治理”之路也必将是一条长期艰苦的道路。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国内银行的数据治理多在技术层面,将分散在各个业务及管理环节的已有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应用,而对更深层次的数据治理,如建立数据模型、设计银行数据体系还少有涉足。只有当银行的数据体系能够明确解决需要什么数据、为什么需要、如何获取、怎么应用等一系列问题时,才能真正实现基于数据基础的经营决策分析和风险管控,这也是新资本协议对数据治理的内在要求。银监会出台的《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着重强调了数据基础和IT系统建设的重要性,今后几年,相信国内银行会不断总结多年数据整合、数据服务、数据管理的实施经验,探索建立数据治理机制的有效方式,为银行提升信息化管理能力夯实基础。(来源:银行家)

第二篇:论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以招商银行为例

论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以招商银行为例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金融市场日益完善,除了“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外,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无论是数量还是层次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推动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但随着中小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断凸显,已经制约了中小商业银行科学、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本文探讨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问题,重点以招商银行作为案例,首先对中小商业银行的概念和分类、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进行了简要论述;然后以招商银行作为案例,对其公司治理模式进行了简介;接着从股权结构、董事会职能、监督评价机制、内部控制环境、权力制衡机制等方面分析了招商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并从公司治理理念、银行管理体制以及发展定位等方面分析了上述问题的原因;接着对国外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进行了借鉴;最后从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健全董事会的职能、创新监督评价机制、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完善权利制衡机制、推动管理体制改革六个方面提出优化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招商银行;公司治理模式

目 录

引言................................................................................................................................1

一、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现状........................................................................1

(一)商业银行的概念................................................................................................1

(二)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征................................................................................2 1.委托代理关系更为复杂............................................................................................2 2.地方政府具有双重角色............................................................................................2 3.公司治理基础比较薄弱............................................................................................2

二、招商银行公司治理模式分析................................................................................3

三、招商银行公司治理模式存在问题及原因............................................................3

(一)招商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3 1.股权结构不够合理....................................................................................................3 2.董事会职能不健全....................................................................................................4 3.监督评价机制落后....................................................................................................5 4.内部控制环境不优....................................................................................................5 5.权力制衡机制缺乏....................................................................................................6

(二)招商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的原因........................................................................6 1.公司治理理念落后....................................................................................................6 2.银行管理体制制约....................................................................................................7 3.发展定位不够科学....................................................................................................7

四、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的国外经验借鉴............................................................7

五、完善招商银行公司治理模式的优化对策............................................................8

(一)优化公司股权结构............................................................................................8

(二)健全董事会的职能............................................................................................8

(三)创新监督评价机制............................................................................................9

(四)优化内部控制环境............................................................................................9

(五)完善权力制衡机制..........................................................................................10

(六)推动管理体制改革..........................................................................................10

六、结论......................................................................................................................10 参考文献......................................................................................................................11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持续发展,以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为主的中小银行得到了快速发展,整体规模不断壮大,市场份额显著增加,市场竞争力持续提高,截至到2013年底,我国共有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144家、农村商业银行212家,我国商业银行总数已经达到368家,但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始终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的委托代理关系更为复杂、地方政府具有双重角色、公司治理基础比较薄弱,导致中小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普遍不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商业银行的科学、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在新一轮“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中小商业银行不仅面临着大型商业银行“跨区域”竞争,还要面对我国加大金融对外开放后外国银行进入中国的竞争,同时也要面对未来民营银行的竞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不仅是中小商业银行现实发展之需,更是中小商业银行未来发展之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综合运用股权结构理论、制衡理论、企业管理理论等诸多理论,主要采取理论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定性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查阅大量有关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方面的文献和期刊文章,在学习、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掌握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通过与老师、同学以及自己身边的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和座谈,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立场获取有关情况,以更加符合实际;通过以招商银行作为案例,对中小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针对问题有的放矢的提出对策建议,努力使本文更具理论性、实践性和操作性。

一、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现状

本文以招商银行作为案例进行研究,由于招商银行属于中小商业银行,因而本文重点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现状进行分析,特别是对中小商业银行的概念、分类以及公司治理理论等进行简要分析,为本文提供理论基础。

(一)商业银行的概念

国际上一般按照资产规模把银行划分为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商业银行,但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具体划分标准不尽相同。我国一般按照功能和产权归属将商业银行分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我国学者多数认为,所谓中小商业银行,就是指与“中央”相对,其银行的股份来自地方政府、本地企业或居民,地方政府一般拥有控股权,且经营地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征 1.委托代理关系更为复杂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于1996年开始对城市信用社的改造和组建城市商业银行,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财政实行的是中央和地方两级分税制,除了农村信用社由省级地方政府统一管理外,其它银行业金融机构普遍都由中央进行宏观调控,地方政府为了能够拥有更多的金融资源来支撑地方经济发展,因而必须增加地方金融的宏观调控手段。这就使得我国以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为主的中小商业银行快速发展,各地政府都出台了扶持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各项政策,更为重要的是,很多地方政府还大力支持中小商业银行朝着跨区域发展的目标迈进,使得政府与银行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委托代理关系,这种特殊性就是“政治”上的委托关系,因而中小商业银行存在着很强的政治因素。

2.地方政府具有双重角色

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中小商业银行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自从成立那天起,就已经背上了十分沉重的不良资产包袱,而且这种不良资产随着银监会对风险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而不断暴露。一方面,地方政府为了解决中小商业银行的包袱,普遍都帮助中小商业银行转换不良资产,通过增资扩股的形式保证中小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能够达标,比如各地政府于2006年累计为城市商业银行转换或注入不良资产高达800亿元,在帮助中小商业银行解决不良资产包袱之后,地方政府希望中小商业银行能够更好的回馈地方政府;另一方面,各地政府都加强了对中小商业银行产权的控制,组织所控制的企业投资入股,进而实现对董事会以及行长等高管人员的控制。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地方政府在中小商业银行中,既是股东,又是管理者,通过“双重角色”介入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因而使中小商业银地公司治理动作机制更为复杂。

3.公司治理基础比较薄弱

中小商业银行普遍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因而中小商业银行在发展初期都是在一个地域进行经营,这就使得中小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程序简单、市场反应快、决策链条短的特点,这就直接导致中小商业银行对现代公司治理缺乏了解、认识和认可,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控制中小商业银行,将公司治理当成了中小商业银行发展中的“摆设”,尽管地方政府认识到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但普遍都采取非公司治理方式来处理中小商业银行的各项事务,这就直接导致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因而,从总体上来说,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基础都比较薄弱,如何健全和完善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体系是对中小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重要挑战。

二、招商银行公司治理模式分析

招商银行,是中国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简称招行,成于1987年4月8日,由香港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创办,是中国内地规模第六大的银行、香港中资金融股的八行五保之一。总行设在深圳市福田区,2002年4月9日,招商银行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6年9月8日,招商银行开始在香港公开招股,发行约22亿股H股,集资200亿港元,并在9月22日于港交所上市。资本净额超过2900亿、资产总额超过4.4万亿。招商银行在中国大陆110余个城市设有113家分行及943家支行,1家分行级专营机构(信用卡中心),1家代表处,2330家自助银行,在香港拥有一家分行(香港分行),在美国设有纽约分行和代表处,在新加坡设有新加坡分行,在伦敦和台北设有代表处。

招商银行作为一家成立30余年、仅次于“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中型商业银行,其公司治理模式具有自身的特点,应该说比较成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在中国大陆全资拥有招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有招商信诺人寿保险有限公司50%股权,在香港全资拥有永隆银行和招银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招商银行发展目标是成为中国领先的零售银行。在1995年7月推出银行卡一卡通,并在1999年9月启动中国首家网上银行一网通,成为众多企业和电子商务网站广泛使用网上支付工具,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二是股权结构相对比较合理,股权结构指的是一个公司的股东的构成情况,它不仅包括股权集中或分散的程度,而且包括股东的类型以及各类股东持有股份的比例,招商银行拥有绝对控股股东,股权高度集中,同时还拥有其他的大股东,侧重于股权集中程度、公司内部人与外部人的持股比例。三是为防止其他部门滥用权力而互相干涉的权力,即通过交互的干涉避免单方的过度干涉,人员、部门、权力分离,控制股东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者人事控制所带来的效率提升和代理成本抵制就会被违法行为的负面效果所抵消,因此招商银行独立监督权的构建对于完善公司治理模式至关重要。

三、招商银行公司治理模式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招商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1.股权结构不够合理

银监会于2008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指导意见》,尽管招商银行是我国“第六大商业银行”,也按照银监会的要求进行了改造,但仍然存在着股权结构不够合理的问题。尽管招商银行于2001年引入了海尔集团入股,但招商银行仍然存在着地方政府“一股独大”的问题,从股权结构来看,香港招商局集团政府持股比例为54.2%、大型集团持股比例为26.4%、其他企业和居民持股比例为19.4%(如图1)。

60%50%40%30%20%10%0%香港招商局集团大型企业其他企业和居民图1 招商银行股权结构情况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官方网站

由于招商银行地方政府“一股独大”,这就直接导致招商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具有很强的“行政色彩”,这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市场经济原则,特别是由于“政企不分”,使得招商银行的资本增值动力不强,甚至存在着潜在的交易风险和道德风险。2013年的贷款为1434037万元,2011年为1000474万元,2013年比2011年增长了18.75%;不良贷款率2013年比2011年降低了0.3个百分点,特别是2013年的不良贷款只有8541万元,而正常类、关注类贷款2013年比2012、2011年都高,这主要是由于招商银行按照市政府的要求,给香港政府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贷款。

2.董事会职能不健全

招商银行从成立之初就建立了“三会一层”的基本架构,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在责任义务、分工协作方面仍然停留在浅层次上,招商银行在公司治理方面尽管具有相应的制度基础,但由于香港政府对其具有绝对的控制权力,这就直接导致招商银行董事会与高级管理层的职责边界不清晰,存在着一定的越位现象。特别是目前招商银行还没有设置独立懂事,董事长由香港政府任命,而董事长实际上已经代替了董事会,而监事会更是形同虚设,根本无法与董事会并行独立行使监督权,因而也就失去了对董事会以及经理层的监督作用,这种严重弱化的董事会,根本无法催生出健全的经营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招商银行的发展。尽管招商银行资产规模最大,但其品牌影响力却排“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之外,董事会职能不健全是其重要因素。

3.监督评价机制落后

招商银行监事会由5人组成,其中内部监事、外部监事分别为2人、3人,其中有一名为职工代表,监事长由招商银行副行长担任。从招商银行全部监事会成员来看,除了监事长之外,其余都不具有法律、技术、财务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因而还不具备监督董事会和管理层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这就使得招商银行的监事会流于形式。招商银行稽核监督职能存在着不够独立的问题,导致内部审计不足,对内部控制的检查频率和深度不能与银行机构的风险程度相适应,审计面没有覆盖所有业务,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改进建议得不到执行,由于内部审计的作用没有发挥,内控的执行情况和缺陷就得不到及时反馈和纠正。由于招商银行稽核监督职能不够独立,因而对内部审计也不够重视,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落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

4.内部控制环境不优

良好的内部控制生态环境,是商业银行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障,能够有效的提高内部控制执行力。但从招商银行内部控制环境来看,尽管招商银行岗位设置比较明确,组织架构也比较科学,部门责任也比较明确,但内部控制环境仍然不优。从管理层来看,招商银行部门管理人员缺乏风险识别意识和控制分析能力;从经营理念来看,招商银行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时候仍然将规模作为战略目标;从组织结构来看,招商银行没有建立起职责分离、岗位制约的组织结构,特别是由于“权力异化”,领导层“逆向”运作的问题时有发生,使很多内部控制变成了“走过场”。招商银行内部控制制度没有跟上发展步伐,对相关制度做出清理、修改和完善,致使业务运作有一定的盲目性,有些制度过于简略、概括,缺乏可操作性,不能为业务开展提供实际的指导,有些制度缺少必要的处罚措施,往往以政纪取代职业的处罚,因而无法形成内部控制的合力。比如,从内部审计情况来看,目前招商银行审计手段主要是传统的手工现场审计,还没有建立“信息化”、“电子化”审计模式,特别是随着网上银行的快速发展,2013年招商银行电子业务占总业务的21.6%,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如图2)30%25%20%15%10%5%0%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图2 招商银行2011年至2014年电子业务占总业务比例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官方网站

从图2可以看出,招商银行业务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但招商银行在内部审计技术方面还比较落后,更多是的通过传统的看报表、翻账簿、查凭证等传统技术手段进行内部审计,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发现问题也比较滞后。

5.权力制衡机制缺乏

招商银行尽管从表面上看,“三会一层”已经比较完善,但深入分析招商银行的“三会一层”,招商银行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权力制衡机制。目前招商银行在业务处理和管理控制方面很多都没有“文件依据”,造成了职责权限上的混乱;高层管理者的权限过高,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丧失了权力的制约能力。比如,招商银行只设置一人对贷款业务的整个操作流程所涉及的不相容职能进行管理,这就丧失了相互的制约力;而在分支机构中,仅配有一个高管人员对各项业务进行管理,但这却并没有使其受到足够的监督与制约;招商银行赋予了董事长、支行行长等人的权限过高,容易导致监守自盗、相互包庇、违规操作等行为。

(二)招商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的原因 1.公司治理理念落后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招商银行公司治理之所以存在上述诸多方面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招商银行从成立之初,其治理理念就比较落后,而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香港政府对招商银行广泛的行政干预。最为重要的就是由于“党管干部”原则,使得招商银行的党委会实质上领导着招商银行的人事任免和经营活动,目前招商银行仍然由党委书记兼任董事长,这就直接导致党委会直接代替了高级管理层的决策,甚至有时为了贯彻香港政府的决定,党委会代替了董事会的决策职能,比如2012年为了加快香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行政手段要求招商银行加大基础设施贷款力度,直接从招商银行贷款1.6亿元,就是通过党委会传达并做出决策。由于公司治理理念落后,必然导致招商银行公司治理不科学,无法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设计和安排。

2.银行管理体制制约

尽管招商银行从表面上看,已经采用股份制的组织形式,而且也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但招商银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占控股地位的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的所有人、委托代理人关系不明晰,因而招商银行实际上控制在香港政府手中,这就使得香港政府对招商银行具有绝对的管理职能。这主要是由于我国金融资源绝大多数都由中央政府控制,而中小银行作为地方政府能够管控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香港政府从“地方保护主义”出发,必然将招商银行作为最重要的金融资源,因而即使银监会对中小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方面做出许多明确的规定,香港政府也会按照“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策略,表面上完善招商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而实际上仍然把控招商银行的经营活动,因而出现上述问题也就不足为奇。

3.发展定位不够科学

招商银行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服务香港经济、服务香港中小企业、服务香港人民”的市场定位,但随着招商银行的不断发展,在发展定位方面出现了问题,这主要是其发展定位摇摆不定,热衷于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争夺大项目、大客户,没有真正将“服务香港经济、服务香港中小企业、服务香港人民”落到实处,在香港和大陆境内设立了1000多家分支机构,因而还没有更好的体现对香港经济、香港中小企业、香港人民服务的发展定位。在运营时期较短、基础较差、地方政府控制和干预较强的现状下,在转型战略确立和实施进程中,招商银行公司治理需要解决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问题,形成体现自身功能定位和服务职能、统筹利益相关者均衡目标、契合内外资源禀赋、兼具现代公司治理规范的中小商业银行内部治理模式和机制,否则招商银行不可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的国外经验借鉴

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来看,一般都取决于一国金融制度及其所决定的金融市场特征,比如德日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核心地位及参与公司治理的方式是由各自的全能银行制度和主银行制度决定的;英美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也是由其金融制度决定的。由于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发展较早,因而其公司治理结构对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德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的借鉴意义:德国商业银行在其公司治理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这种核心作用是商业银行通过对企业实施股权控制和债权控制来实现的,具体说就是商业银行作为公司的所有制者承担其功能,包括行使股东投票权、委托行使其他股东的投票权,正是由于德国商业银行在股东大会上强大的权势力,使得商业银行与公司雇员几乎完全控制了德国的监事会。

日本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的借鉴意义:日本的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并且也同样是通过债权控制和股权控制的共同作用来实现的。但与德国相比仍然有很大的不同之处,日本的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方面由其主银行制度来体现,这一点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来说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美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的借鉴意义:美国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中持消极态度,不占据主导地位,因而其参与公司治理的方式主要是债权治理。由于美国的商业银行不允许持有公司股份,因而美国的商业银行主要是对公司具有债权治理,就是当公司财务状况良好、公司经营正常的情况下,作为最大债权人的商业银行并不参与公司的活动,而只是在发生危机的情况下才参与治理活动。

五、完善招商银行公司治理模式的优化对策

(一)优化公司股权结构

要想解决招商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首先必须在优化公司股权结构方面取得突破,只有优化公司股权结构,才能使招商银行公司治理具有良好的基础,否则即使再完善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也无济于事。这就需要香港政府特别掘土机招商局集团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重中之重就是要在“去行政化”方面取得突破,就是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一轮“市场化”改革的要求,积极推进“政企分开”进程,减持招商银行股份,积极鼓励、支持、引导招商银行改善股权结构,推动股权多元化和资本市场化,特别是要加快招商银行上市融资进程,这样能够进一步优化招商银行股权结构。招商银行在新一轮增资扩股过程中,由于招商银行是广东省最大资产规模最大的城市商业银行,香港政府应当从招商银行管理体系当中解脱出来,使招商银行成为真正意义上、独立的“市场主体”,只有这样才能使招商银行轻装上阵和减少干预,为完善招商银行公司治理创造有利条件。

(二)健全董事会的职能 随着现代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股权呈现多元和分散化,企业经营的专业化程度不断增强,公司治理逐渐由股东大会中心主义转化为董事会中心主义。招商银行必须适应这种趋势,围绕健全董事会职能和发挥董事会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一是增资扩股,改善股权结构,积极引进合格的战略投资者,优化董事会人员构成结构,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风险管理技术和产品,帮助招商银行提高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水平;二是健全董事会的组织架构,根据招商银行自身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相应的专业委员会,如审计委员会、风险管理与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等,协助董事会处理相关工作、提出专业意见;三是优化董事会的构成,逐步减少高管人员进入董事会的人数,增加独立董事的人数和比例;四要建立规范的信息报告制度,明确具体的报告内容、时间、频率等,有效解决董事会与经营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避免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

(三)创新监督评价机制

监督评价机制是否完善,对于优化招商银行公司治理十分重要,特别是由于稽核监督对于优化公司治理更为重要。为此,招商银行应当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以及时了解内部控制存在的漏洞,有效防范风险,招商银行要从完善和创新监督评价机制出发,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着力强化稽核监督职能和作用,在各分支机构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并作为总行的派出机构,直接对董事会负责,使所有的审计部门都能够独立开展工作。招商银行还应大力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力度,既要大力加强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人员激励约束和目标责任制度,在招商银行内部形成具有专业性、全面性、服务性的审计监督队伍;又要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四)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招商银行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大力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要着眼于建立内部控制的良好“生态环境”,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设置独立的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并直接对股东以及投资者负责,切实起到监督作用。完善产权制度,抢抓新一轮“市场化”改革,积极吸引民营资本注入招商银行,建立“混合所有制”银行,建立产权与经营权分享的制度,使招商银行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运营,有利于做好内部控制。招商银行还应当从企业长远和战略发展出发,进一步优化内部组织结构,正确处理好对分支机构“分权”与“监督”的关系,招商银行总行应当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对分支机构进行有效监督的运行机制,使分支机构既独立负责开展业务,又始终置于总行的监督之下,确保招商银行内部控制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五)完善权力制衡机制

招商银行应明确划分职责权限,特别是着眼于“转授权”有据可依、有据可查、有据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科学、规范、合理、合法的“转授权”管理机制,将招商银行相应的权力授予相关部门,使各个部门都能够控制管理权限开展业务,特别是要加强对管理人员、业务人员、执行人员决策和执行的约束,明确职责任务,最大限度的减少内部人员权力凌驾于招商银行之上的问题。要大力加强招商银行高层人员的制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行长分工负责制”,着力解决行长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特别是要规定重大人事事项、重大决策事项、重大资金使用等问题必须由“行长办公会”决定。在招商银行的各分支机构当中,应配备3名以上高管人员,使其既独立负责开展分管工作,又相互制约。

(六)推动管理体制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法制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战略目标,特别是自2012年以来,中央政府下放和取消了400余项行政审批事项,表明我国新一轮改革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能够交给市场的交给市场,能够交给社会的交给社会,能够交给企业的交给企业,政府则重点在宏观调控和社会保障方面狠下功夫。为此,香港政府在未来招商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必须按照新一轮“市场化”改革的要求,在简政放权方面狠下功夫,将更多的权力下放给招商银行,使招商银行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只有这样,招商银行才能打破政府管制的“藩篱”,使其能够轻装上阵、独立发展,使其公司治理更加科学,在支持香港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做大做强,使其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商业银行。

六、结论

通过对招商银行公司治理的分析表明,尽管招商银行从表面上来看,公司治理已经比较完善,但实质上还没有摆脱“行政化”的影响,突出表现为股权结构不够合理、董事会职能不健全、监督评价机制落后、内部控制环境不优、权力制衡机制缺乏,而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是招商银行公司治理理念落后、银行管理体制制约、发展定位不够科学所致,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招商银行必须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这些问题以及深层次原因,着眼推动静银行科学、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推动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和创新,特别是要在优化股权结构、健全董事会职能、创新监督机制、优化内控环境、完善权利制衡机制、推动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动招商银行步入更加良性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 李扬.商业银行公司治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44-182.[2] 王国刚.中国金融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11:121-124.[3] 赵东.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42.[4] 夏斌,陈道富.中国金融战略 202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42-165.[5] 李镇西.转变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J].中国金融,2013(12):66-67.[6] 梁清华.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2011:6-15.[7] 林时益.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的思考[J].浙江金融,2013(07):48-49.[8] 楼文龙.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监管实践与思考[J].银行家,2013(06):48-51.[9] 倪志凌.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上海金融,2013(09):48-53.[10] 王彦平.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选择[J].金融电子化,2012(01):79-80.[11] 陈小宪.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的思考[J].中国金融,2013(04):8-12.[12] 张吉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现状分析[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4(10):7-11.[13] 周文武.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与对策[J].中国金融,2014(01):53-55.[14] 刘元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与对策 [J].中国金融,2014(21):142-143.[15] 鼓建刚.论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优化路径[J].南方金融,2014(01):16-18.

第三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分析

——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前行,我国的金融机构也在不断的完善提高,商业银行的数量和规模也在逐渐扩大,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也趋于激烈,商业银行要想在众多的金融机构中得以生存发展,必须在发扬自身优势的同时,提高和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本课题就此展开了研究,以中国农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对当前农业银行在竞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有针对性的给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高

目 录

第一章 研究背景...........................................................................................................................3

1.研究背景...............................................................................................................................3 2.我国商业银行发展...............................................................................................................3 第二章 核心竞争力概述.................................................................................................................4

1.核心竞争力的提出...............................................................................................................4 2.我国商业银行现状分析.......................................................................................................4 3.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特征...............................................................................................6 4.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7

4.1信息优势....................................................................................................................7 4.2完善的交易网络........................................................................................................7 4.4成熟的市场拓展能力................................................................................................7

第三章 农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现状...............................................................................................8 第四章 农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理财产品金融创新为例.........................................8

1.产品同质化导致恶性竞争...................................................................................................8 2.缺乏专业理财人员...............................................................................................................8 3.理财产品信息和风险披露不够...........................................................................................9 4.银行营销观念落后...............................................................................................................9 5.分业经营限制金融业务的发展...........................................................................................9 6.收入结构不均衡,盈利模式面临挑战.............................................................................10 第五章中国农业银行发展建议——以理财产品金融创新为例.................................................11

1.重视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树立品牌效应.....................................................................11 2.培养专业的高素质理财人员,构建高效率理财团队.....................................................11 3.提供真实的理财产品信息.................................................................................................12 4.以发展眼光进行金融业务创新.........................................................................................12 5.做好个人理财产品的宣传和营销创新.............................................................................13 6.针对分业经营进行金融创新.............................................................................................14 总 结............................................................................................................................................14 参 考 文 献..................................................................................................................................15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研究背景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加速转变,我国商业银行外延增长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中国金融业的成长,从根本上得益于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和改革开放的良好环境。在高投入、高产出的经济增长模式下,我国商业银行走出了一条“融资→放贷→再融资→再放贷„„”的典型外延扩张路径。这一发展的优点,是在好的经营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能够实现高成长和高盈利,而缺点则是资本占用较高、风险相对集中,逆周期发展能力不强。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地区差异趋于弥合、城镇化进程放缓、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环境治理成本不断上升等因素综合作用下,不远的将来中国经济高投入、高产出的增长格局将发生根本改变。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主的“索洛剩余”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将不断扩大,资本和劳动等传统要素的贡献则相对降低。中国银行业长期以来经济高增长带动信贷高投放、以信贷高投放促进经济高增长的经营环境渐行渐远,“十一五”期间超常规规模增长的态势难以再现。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顺应经济特征的变化,大力推动业务结构调整,实现向“绿色”、“低碳”增长的转变,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2.我国商业银行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国内金融格局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纷纷启动了经营战略转型,期望实现从传统的以“高资本占用、高速资产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型规模扩张,到“低资本占用、高资本回报”的内涵型质量增长的根本转变,并着力于自身综合实力的提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转型初见成效。但是,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还处于起步阶段。深入推进经营战略,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化改革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中央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调控方式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主要通过间接手段引导和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银行业的监管,也由行政管理为主转向以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确立了我国商业银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市场地

位。这些变化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多样化发展,从理论上讲,转型是指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式和人们的观念根本转变的过程。具体到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其实质是我国商业银行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何种手段,通过怎么的途径,来实现业务规模的扩张、盈利能力的提升和银行价值的增长,是我国商业银行主动求变、主动创新的过程。

第二章 核心竞争力概述 1.核心竞争力的提出

何谓核心竞争力?其概念由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普拉哈拉德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发表于1990年的5月到6月的哈佛商业评论)中首先提出来的。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 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有关如何协 调多种生产的技能和整合不同的技 术的知识和技能”。从产 品或服 务的关系方面来看,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包含在公司核心 产品或者服务里面的知 识和技能,或知识和技能的集 合体。

在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观点看来,核心竞 争力首先要有助于公司进入不同的市场,它应该成为公司扩 大经营的能力基础。另外,核心竞争力在创造公司的最终 产品和服务的顾客 价值贡 献方面作用巨大,它的贡献不仅仅是一些普通的、短期的好处,更多地体现在实现顾客最为关 注的、核 心的、根本的利益。最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是难以被竞 争对手所模 仿和复制的。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说过:“创新(能力)是海尔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它不易或无法被竞争对手所模仿。”

核心竞争力,又可称为“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优势”,指的是组织或企业具备的能够应对变 革与激烈的外部 竞争,并能优胜于竞争对手的能力的集 合。

远大总裁张剑定义为:核心竞争力通俗讲就是一种独特的,别人难以依靠简单模仿而获得的能力。

2.我国商业银行现状分析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国内金融格局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我国

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纷纷启动了经营战略转型,期望实现从传统的以“高资本占用、高速资产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型规模扩张,到“低资本占用、高资本回报”的内涵型质量增长的根本转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转型初见成效。但是,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转型还处于起步阶段。深入推进经营战略转型,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理财产品业务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在不断扩大,产品不断丰富由于理财产品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其迅猛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自2004年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快速发展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样式种类、发行款数与资金规模都开始急剧膨胀。在2008年我国商业银行累计发售7799期理财产品,新募集资金约合人民币为23055亿元。同期保险理财产品、信托理财产品、公募基金和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新募集资金分别约为6243亿元、5637亿元、1827亿元和226亿元。随着央行加息后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收益普遍提高、楼市调控、股市震荡等市场因素,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异常火热。2013年成为名符其实的理财年,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2013年各商业银行共发行22379款理财产品,相比2010年增长97.0%,人民币产品同比增幅超过1倍,外币产品增幅超三成,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成主流,短期理财产品收益提高尤为显著。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已实现与股票、汇率、利率、艺术品、消费价格指数、二氧化碳排放量、世界杯足球赛等多类标的挂钩。例如北京银行“心喜”理财产品与消费价格指数挂钩,民生银行“鼓浪屿”产品与生物能源商品指数(包括糖、玉米、大豆)挂钩。据统计,2007年发行的3000余只理财产品可以分为8类基本结构和上百种衍生结构。另外,在一些高风险的理财产品中,还创新出了优先受益人和一般受益人的分层结构安排,例如工商银行的结构化“打新”产品,通过优先、次级的信托结构安排,使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分享不同的投资收益。

随着电子商务的介入,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得以进一步扩张。电子商务融合了银行,证券,保险等分行业市场,减少各类金融企业同客户的重复劳动,拓宽产品创新的空间,为客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在电子商务的经营方式,产品创新的空间包括了银行存款、贷款,结算,财务顾问,证券经纪,信托,保险代理业务,同时也为信息查询,银行对帐,工资,定向转移,网上购物等业务提供

了办理服务。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提升银行信用,赢得更多的客户。商业银行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服务为客户,那么就能拥有更多的客户,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因为其存在高效信息交互和优质服务的优势。因此,银行的经营理念正逐步从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电子商务的加入,使银行业务自动化,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客户提供“AAA式服务”(Anytime Anywhere Anyway),使客户在任何条件下可以得到指定的银行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化改革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中央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调控方式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主要通过间接手段引导和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银行业的监管,也由行政管理为主转向以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确立了我国商业银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市场地位。这些变化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多样化发展,从理论上讲,转型是指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式和人们的观念根本转变的过程。一个企业的成功转型,就是企业主动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运行模式和发展战略进行动态调整创新的过程,将旧的发展模式转变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模式。具体到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战略转型,其实质是我国商业银行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何种手段,通过怎么的途径,来实现业务规模的扩张、盈利能力的提升和银行价值的增长,是我国商业银行主动求变、主动创新的过程。

3.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偷不去,指别人难以模仿的部分,比如商业银行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包括品牌建设、企业文化等。

买不来,指无法从市场上获得的资源。通常人们以为人才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但这也必须以人才不能流动为前提。

拆不开,指企业的资源、竞争力必须整合,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才能产生价值,创造利益,分开则不能。比如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带不走,指资源的组织性。个人的才能、技术是能够带走的,即便身价很高的人才也不一定就是稳定的核心竞争力。要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整合企业所有的资源。比如企业决策层面的领导力问题,该特点适用于商业银行的战略

规划。

溜不掉,指企业持久竞争力的提高。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具有动态发展性。企业的长期成功依赖于不断更新的且具有生命力的核心竞争力,而创新是实现核心竞争力不断更新的唯一途径。这就牵涉到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问题。

4.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4.1信息优势

与证券公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相比,商业银行有专门设立的相当规模的研究部门、较为完善的信息处理平台作为证券公司的研究信息库和产品研发加工厂。商业银行研究部门在社会金融形势与地区经济、证券市场发展与理财投资等领域通常有着长期深入的研究,为商业银行业务的研发提供了必要的信息支持。

4.2完善的交易网络

在交易手段电子化的今天,进行金融工具投资最终离不开交易网络的支持。在国内,商业银行是最早实现全国集中交易和结算的,银行可以通过先进的交易系统,与证券公司、信托、保险等展开跨行业的合作,为其拓展市场提供硬件上的保障。

4.3专业优势

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风险控制、证券投资组合最优化、投研实力、市场操作技术方面均享有权威地位,这些都是其他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这种专业优势也造就了其能为特定的客户群体量身定制业务,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金融工具品种的增加,商业银行的专业优势将更加突出。

4.4成熟的市场拓展能力

从客户群体来说,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门槛较低,其客户群体相对广泛。由于此前的业务,商业银行在掌握大客户资源方面具有经验优势;由于拥有众多营业网点和数量可观的经纪队伍,相比基金公司,商业银行在开发中低端客户上也具有先天优势。

第三章 农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现状

中国农业银行是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之一,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财富》评为世界500 强企业之一,具有相对品牌网点优势。本着以“服务三农”为主导思想的股份制改造随着改革的不断行进,其品牌与信誉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及青睐。二是具有相对客户资源优势。从城市到农村,农业银行有着最广大的人脉资源,特别是具有农业产业化客户群体资源优势。同时,农业银行及时、安全的资金汇划系统提供了快捷、优质的服务,吸引了大批高质量客户。此外,农行结合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创新推出多种融资方式,解决了部分县份企业及农户融资难的困难,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同时,农业银行各分行紧紧跟随市场趋势,及时捕捉客户需求,围绕理财产品、服务套餐、代理业务、渠道拓展等重点领域积极开展产品创新,其中不乏“掌尚钱包”、“金穗市场通”、“杭州商宝”等一批领先同业、具有明显前瞻性的产品。农业银行各分行还为客户量身定制理财产品506款,极大地推动了创新业务发展。

第四章 农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理财产品金融创新为例 1.产品同质化导致恶性竞争

一家银行刚刚开发出新的理财产品,其他银行就立刻跟进,尽管名目互不相同,但功能特点类似、投资收益相当。由于金融产品无法申请专利,所以金融产品易复制的特点就在各个商业银行的激烈竞争中一览无余。自2002年实行浮动佣金制度后,银行的经纪业务进入激烈竞争时代,各个银行为争夺客源,除了降低佣金费率外,还进行了其他如送保险、免开户费等竞争手段,最终上升到了对优质客户的争夺,由于缺乏经营特色,业务趋同,银行的经纪业务从垄断性竞争变成了完全竞争,甚至出现恶意竞争现象。

2.缺乏专业理财人员

农业银行个人定向理财业务主要受到基金和私募等的竞争,纵然银行有明显的品牌优势,但人才资源不足仍将是限制其发展的主要问题[9]。农业银行中 的许多理财人员,缺乏相应的金融经济分析水平,目前,受限于人才制约,大部分银行对于金融业务心有余而力不足,有能力的银行会将之作为业务拓展的一部分,而更多银行还是将注意力放在经纪、投行和自营三大块业务上。

3.理财产品信息和风险披露不够

对于客户来说,理财产品说明书是投资者了解产品信息的唯一的书面资料,其他多来自于金融机构业务人员的口头介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理财产品说明书多数比较简单,投资者能够从中获取的信息较为有限。同时,业务人员与投资者交流时,对产品的使用风险或负面影响提示不够甚至避而不谈,通过概念转换误导消费者进行金融消费,通过合同安排或制度设计免除其法定义务等,使得投资者在不知不觉中遭受了利益损失。同时,农业银行在编写有关产品宣传材料时,风险提示的不充分主要体现在没有提供必要的示例说明[10]。风险提示则只是简单的列示:如对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本理财计划有投资风险,您只能获得合同明确承诺的收益,您应充分认识投资风险,谨慎投资”等话语,未对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进行详细说明。对一些挂钩较为复杂的金融业务,在与客户签订合同前,并未提供理财计划预期收益率的测算数据、测算方式和测算的主要依据。

4.银行营销观念落后

我国农业银行的理财产品的宣传多通过宣传栏,宣传视频,缺乏有效的宣传,消费者对于理财产品的了解比较少。

5.分业经营限制金融业务的发展

由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分业经营体制,银行、证券、保险这几个行业都是严格分开经营的,业务不能交叉,三个市场处于相对分隔状态,导致金融业务中的个性化服务只能在较低的层面操作,银行无法利用证券和保险这两个市场实现增值,这种方式大大削弱了证券、银行和保险机构之间的合作能力,妨碍了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削弱了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综合理财产品的能力,不利于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全面发展。因此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还只能停留在咨询、建议或者方案设计方面,不能真正代理客户进行组合投资,银行理财服务中的核心业务即增值业务大都无法办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金融业务的发展。

6.收入结构不均衡,盈利模式面临挑战

当前中国我国农业银行的收入主要分为利息收入业务和非息收入业务,根据统计,截至2015年12月30日,我国农业银行的绝大部分收入依然来自于利息净收入,行业平均占比高达82.61%。对利息业务收入如此高的依赖度和海外同业形成了较大反差。

我国农业银行巨大的利息收入除了享有被管制的利差优势外,大量放贷产生的规模效应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从根本上讲,银行用于放贷的资金其实挤占了本应投向直接融资渠道的资金,市场投资者(基金/机构/散户)本应可以成为其他上市公司的股东,结果把钱投向了银行。这一趋势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将形成大银行—小资本市场的格局。金融体系中的相当一部分资金都通过银行流转,银行左手吸存,右手放贷,资本充足率一旦不足就寻求二级市场融资进行补充。这种模式短期看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从长期来看是蕴藏着巨大风险的。

不过把全部责任都推给银行似乎也不客观。事实上从数年以前,监管部门就已经提出了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力求构建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协调发展的金融市场体系。但截至目前,我国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始终在曲折中艰难前行。

股权融资方面,虽然在2009年推出了创业板,但由于拟上市企业太多,无数企业只得在被推得水涨船高的显性和隐性上市门槛前望而却步,中国的纳斯达克并没有出现;债券融资方面,国内资信体系建设的滞后和产品种类的匮乏导致低级别企业债和城投债的投资收益和风险难以得到统一,投资者不敢贸然出手。最终,企业和个人不得不继续主要依靠银行借贷的融资方式,直接融资占比难以较快提升。

依据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统计,在2012~2014三年间,全国金融体系融资总额中分别有约82.1%、81.5%和79.2%是由银行贷款提供的,这一比例虽然的确逐年下降,但仍然显著高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说明我国直接融资还远未达到与间接融资协调发展的水平。

即便在我国农业银行内部的损益表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来自于公司客户的收入明显大于零售客户的收入。除去文化传统上中国居民不喜欢个人负债等民族性格因素外,比较重要的一点在于过去的十年不单是银行业大发展的时期,也是超大型国企集团在各自领域内进一步实现资产、业务集中的时期。他们作为我国商业银行无可置疑的战略客户为银行带来了巨大的业务量,经常是一个战略客户比

上万个零售客户的业务总量还要多,因此也成为了众多银行竞相争夺的“香饽饽”。在激烈的竞争下,我国商业银行只能无条件地向这些强硬的大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大量资源被倾斜向大型战略客户,零售业务被迫受到挤压,业务结构的不平衡难以得到迅速根治。

长期以来,中国农业商业银行形成了资产结构以信贷为主、客户结构以对公大客户为主、收入结构以利息收入为主的“单一结构”特征。目前我国银行业收入80%以上来源于存贷利差,利差收入是目前我国银行业盈利的主要来源。“十二五”规划已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资金完全市场化定价将逐步成为现实。利率市场化将导致金融机构存贷款竞争加剧,利差收窄,并带来逆向选择、储蓄分流、债券资产缩水等风险。历史经验表明,无论是美、日等发达国家,还是巴西、智利等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银行业都遭受了较大冲击,甚至有部分银行破产倒闭。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风险管理等经验不足,即将到来并可能加速推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强弱分化,甚至面临生死考验。

第五章中国农业银行发展建议——以理财产品金融创新为例 1.重视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树立品牌效应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同质化导致的行业间的恶性竞争对于农业银行的发展乃至整个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盲目的“跟风”复制他人理财产品非但不能为自身银行带来丰厚利润,还会导致整个个人理财产品客户群的流失,针对这种现象,农业银行应该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和势力,针对性的设计理财产品,提升产品价值,做好市场的调研工作,针对自身的特点和客户群的需求创造有自身特色的理财产品,加大理财产品的创新力度,让自身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占据独特的位置,树立自身的品牌效应。

2.培养专业的高素质理财人员,构建高效率理财团队

专业理财人才的缺失是制约我国农业银行金融业务发发展的又一大因素,专业的理财人员和理财团队个能够更好的针对客户的需求提供更精确的理财信息以及建议,他们与客户的直接接触会无形中代表着商业银行的形象,因此,选拔,培养高素质理财人员非常重要。农业银行应该建立自身的理财人员选拔,培养体制,培养出专业的理财人员,建立高效率的理财团队,与客户建立长久的合作共

赢关系,扩大自身客户群。

3.提供真实的理财产品信息

客户是农业银行的衣食父母,农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应该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切实从客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能欺骗,误导消费者,银行应该提供真实健全的理财产品信息以及产品的风险指数,针对不同的客户,不同客户需求给出相应的建议,向客户传达正确的理财信息,这样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

4.以发展眼光进行金融业务创新

跨时间思考亦即不断参与并促成外部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农业银行发展的历史还相当短,银行上的投资品种还不够丰富,而管理层对基础性产品的推出还比较谨慎,但从长远来看,中国的银行上的产品内容、运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也将与国际接。因此,积极研究未来我国银行的发展变化,顺应政策层面的创新并籍此开发相应的衍生产品和服务无疑当是银行的重要创新思考模式。

当前银行应当回归金融机构本色,恢复银行从事产品创造和产品销售的主攻领域,着力发展创新经济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在市场细分中明确自身业务特色和市场定位,在适应行业规范发展的新机制前提下转变业务模式,实现创新发展。对于经济业务,从简单的通道服务向增值服务转型,通过建设高素质投资顾问团队,提高经济业务水平,对于投行业务,增强业务拓展能力,提高证券发行的定价能力,打造其核心竞争力,对于证券投资业务,积极探索新的投资盈利模式,调整投资规模。最终积极开展业务创新,拓展多元业务渠道,促进银行的健康发展。

要正确处理好发挥传统优势与打造新优势的关系。经营战略转型是对现有经营结构、管理体制和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调整。但是这不意味着对传统优势的抛弃。对已经形成优势的领域,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已有的优势必须得到继续巩固、强化和扩大。同时,针对自己的不足与劣势,要集中力量加以弥补,努力变劣势为优势。更重要的是,在同业竞争白热化的趋势下,中国农业银行必须进一步开发独有优势、寻找潜在优势,在不断增进新优势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要积极进行业务拓展并强化管理。在经营战略转型过程中,要

实现有质量、可持续的发展,管理是基础。中国农业银行必须大力建设能够全面、准确监测和防控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5.做好个人理财产品的宣传和营销创新

农业银行应该加强对于理财产品的宣传和营销,银行可以通过媒体,一对一宣传等方式让消费者对更加深入的了解个人理财产品的特点。在营销渠道上,客户资产管理产品可以通过银行进行直销,也可以通过银行渠道进行分销。这意味着,银行在直销的同时,还可以把营销的力量放在银行渠道的拓展和服务方面,银行可以自己或配合银行在营销网点有条件地向“私人理财中心”的模式发展,瞄准高端私人客户群体进行重点营销。在营销推广方式上,银行要根据金融产品的不同目标客户群、渠道和产品特点确定不同的营销模式。面对这一形势,银行要在稳定和巩固传统经纪业务的同时,快速积极地通过各种营销模式发展新的集合产品客户群体和“一对一”的资产管理客户群体。

进入“十二五”后,由于:(1)资本充足率要求不断提高;(2)贷款拨备比率的大幅提高导致银行新增贷款当年收益被大量对冲,即使息差下降,也无法立即以量补价;(3)银行股东为了维持控股比例不下降,很可能要求农业银行降低增长速度等因素的影响,农业银行的贷款增速可能开始逐渐放缓,并亦步亦趋地改变以贷款增长和管制利率为主要驱动因素的业绩增长模式。

在新的形势下,监管机构可以考虑的政策引导方向包括:(1)在5年或者更长的周期内渐进式放开利率管制,实现利率市场化,真正改变以利差收入为主导的中国农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基础;(2)不能完全否定金融创新,而是应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适度放开对好的创新产品的管制,为中国农业银行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3)继续大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扶持直接融资业务,以弥补农业银行逐渐“脱媒”后留下的资金断层。

而农业银行需要考虑的发展方向包括:(1)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在包括中小企业、地方政府平台、个人信贷以及新兴产业等较陌生的领域做好风险定价;(2)积极探索利率市场化后的非息业务发展增长点;(3)在日渐严格的资本监管下,合理利用杠杆,发挥资本的最大效力。

6.针对分业经营进行金融创新

分业经营体制大大限制了农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宣传和推广,由于我国政策规定银行,证券,保险行业的分业管理,各大商业银行可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看准政策的“空白点”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加强同证券,保险行业的合作。跨时间思考亦即不断参与并促成外部的发展趋势。目前,中国农业银行发展的历史还相当短,银行上的投资品种还不够丰富,而管理层对基础性产品的推出还比较谨慎,但从长远来看,中国农业银行的产品内容、运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也将与国际接轨。因此,积极研究未来中国农业银行的发展变化,顺应政策层面的创新并籍此开发相应的衍生产品和服务无疑当是银行的重要创新思考模式。

当前银行应当回归中介机构本色,恢复银行从事产品创造和产品销售的主攻领域,着力发展创新经济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在市场细分中明确自身业务特色和市场定位,在适应行业规范发展的新机制前提下转变业务模式,实现创新发展。对于经济业务,从简单的通道服务向增值服务转型,通过建设高素质投资顾问团队,提高经济业务水平,对于投行业务,增强业务拓展能力,提高证券发行的定价能力,打造其核心竞争力,对于证券投资业务,积极探索新的投资盈利模式,调整投资规模。最终积极开展业务创新,拓展多元业务渠道,促进银行的健康发展。

总 结

综上所述,对于中国农业银行来讲,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立足点在于面向三农,合理制定经营策略,注重金融产品的创新,以及以农业为基础的金融业务的开展,要从推进农村城市化发展出发,稳妥地支持以农村小城市化为目标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增长,启动内需,服务新农村,促进农民增收,以提高农行的社会形象。

参 考 文 献

[1] 葛兆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动因与国际经验[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1(4):66-69 [2] 裴富贵.浅谈构建商业银行发展新模式[J].经济师,2013(7):15-17 [3] 惠晓峰.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模式及创新[J].新金融,2012(1):33-35 [4] 吴晶晶.中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模式探究[J].金融视线,2012(9):19-23 [5] 李永翠.现代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的思考[J].金融改革,2011(6):6-9 [6] 王爱俭.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模式[J].金融讲坛,2013(11):76-79 [7] 戴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研究[J].新金融,2012(8):54-:58 [8] 张云.努力探索稳健而有特色的商业银行发展模式[J].农村金融研究,2011(5):21-23

第四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分析

--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前行,我国的金融机构也在不断的完善提高,商业银行的数量和规模也在逐渐扩大,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也趋于激烈,商业银行要想在众多的金融机构中得以生存发展,必须在发扬自身优势的同时,提高和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本课题就此展开了研究,以中国农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对当前农业银行在竞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有针对性的给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高

目录

第一章研究背景 3 1.研究背景 3 2.我国商业银行发展 3 第二章核心竞争力概述 4 1.核心竞争力的提出 4 2.我国商业银行现状分析 4 3.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6 4.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7 4.1信息优势 7 4.2完善的交易网络 7 4.4成熟的市场拓展能力 7 第三章农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现状 8 第四章农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理财产品金融创新为例 8 1.产品同质化导致恶性竞争 8 2.缺乏专业理财人员 8 3.理财产品信息和风险披露不够 9 4.银行营销观念落后 9 5.分业经营限制金融业务的发展 9 6.收入结构不均衡,盈利模式面临挑战 10 第五章中国农业银行发展建议--以理财产品金融创新为例 11 1.重视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树立品牌效应 11 2.培养专业的高素质理财人员,构建高效率理财团队 11 3.提供真实的理财产品信息 12 4.以发展眼光进行金融业务创新 12 5.做好个人理财产品的宣传和营销创新 13 6.针对分业经营进行金融创新 14 总结 14 参考文献 15 第一章研究背景 1.研究背景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加速转变,我国商业银行外延增长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中国金融业的成长,从根本上得益于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和改革开放的良好环境。在高投入、高产出的经济增长模式下,我国商业银行走出了一条“融资→放贷→再融资→再放贷......”的典型外延扩张路径。这一发展的优点,是在好的经营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能够实现高成长和高盈利,而缺点则是资本占用较高、风险相对集中,逆周期发展能力不强。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地区差异趋于弥合、城镇化进程放缓、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环境治理成本不断上升等因素综合作用下,不远的将来中国经济高投入、高产出的增长格局将发生根本改变。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主的“索洛剩余”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将不断扩大,资本和劳动等传统要素的贡献则相对降低。中国银行业长期以来经济高增长带动信贷高投放、以信贷高投放促进经济高增长的经营环境渐行渐远,“十一五”期间超常规规模增长的态势难以再现。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顺应经济特征的变化,大力推动业务结构调整,实现向“绿色”、“低碳”增长的转变,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2.我国商业银行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国内金融格局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纷纷启动了经营战略转型,期望实现从传统的以“高资本占用、高速资产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型规模扩张,到“低资本占用、高资本回报”的内涵型质量增长的根本转变,并着力于自身综合实力的提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转型初见成效。但是,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还处于起步阶段。深入推进经营战略,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化改革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中央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调控方式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主要通过间接手段引导和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银行业的监管,也由行政管理为主转向以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确立了我国商业银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市场地位。这些变化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多样化发展,从理论上讲,转型是指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式和人们的观念根本转变的过程。具体到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其实质是我国商业银行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何种手段,通过怎么的途径,来实现业务规模的扩张、盈利能力的提升和银行价值的增长,是我国商业银行主动求变、主动创新的过程。

第二章核心竞争力概述 1.核心竞争力的提出

何谓核心竞争力?其概念由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普拉哈拉德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发表于1990年的5月到6月的哈佛商业评论)中首先提出来的。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有关如何协调多种生产的技能和整合不同的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从产品或服务的关系方面来看,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包含在公司核心产品或者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知识和技能的集合体。

在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观点看来,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有助于公司进入不同的市场,它应该成为公司扩大经营的能力基础。另外,核心竞争力在创造公司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顾客价值贡献方面作用巨大,它的贡献不仅仅是一些普通的、短期的好处,更多地体现在实现顾客最为关注的、核心的、根本的利益。最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是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和复制的。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说过:“创新(能力)是海尔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它不易或无法被竞争对手所模仿。”

核心竞争力,又可称为“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优势”,指的是组织或企业具备的能够应对变革与激烈的外部竞争,并能优胜于竞争对手的能力的集合。

远大总裁张剑定义为:核心竞争力通俗讲就是一种独特的,别人难以依靠简单模仿而获得的能力。

2.我国商业银行现状分析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国内金融格局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纷纷启动了经营战略转型,期望实现从传统的以“高资本占用、高速资产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型规模扩张,到“低资本占用、高资本回报”的内涵型质量增长的根本转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转型初见成效。但是,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转型还处于起步阶段。深入推进经营战略转型,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理财产品业务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在不断扩大,产品不断丰富由于理财产品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其迅猛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自2004年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快速发展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样式种类、发行款数与资金规模都开始急剧膨胀。在2008年我国商业银行累计发售7799期理财产品,新募集资金约合人民币为23055亿元。同期保险理财产品、信托理财产品、公募基金和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新募集资金分别约为6243亿元、5637亿元、1827亿元和226亿元。随着央行加息后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收益普遍提高、楼市调控、股市震荡等市场因素,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异常火热。2013年成为名符其实的理财年,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2013年各商业银行共发行22379款理财产品,相比2010年增长97.0%,人民币产品同比增幅超过1倍,外币产品增幅超三成,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成主流,短期理财产品收益提高尤为显著。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已实现与股票、汇率、利率、艺术品、消费价格指数、二氧化碳排放量、世界杯足球赛等多类标的挂钩。例如北京银行“心喜”理财产品与消费价格指数挂钩,民生银行“鼓浪屿”产品与生物能源商品指数(包括糖、玉米、大豆)挂钩。据统计,2007年发行的3000余只理财产品可以分为8类基本结构和上百种衍生结构。另外,在一些高风险的理财产品中,还创新出了优先受益人和一般受益人的分层结构安排,例如工商银行的结构化“打新”产品,通过优先、次级的信托结构安排,使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分享不同的投资收益。

随着电子商务的介入,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得以进一步扩张。电子商务融合了银行,证券,保险等分行业市场,减少各类金融企业同客户的重复劳动,拓宽产品创新的空间,为客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在电子商务的经营方式,产品创新的空间包括了银行存款、贷款,结算,财务顾问,证券经纪,信托,保险代理业务,同时也为信息查询,银行对帐,工资,定向转移,网上购物等业务提供了办理服务。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提升银行信用,赢得更多的客户。商业银行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服务为客户,那么就能拥有更多的客户,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因为其存在高效信息交互和优质服务的优势。因此,银行的经营理念正逐步从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电子商务的加入,使银行业务自动化,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客户提供“AAA式服务”(Anytime Anywhere Anyway),使客户在任何条件下可以得到指定的银行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化改革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中央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调控方式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主要通过间接手段引导和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银行业的监管,也由行政管理为主转向以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确立了我国商业银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市场地位。这些变化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多样化发展,从理论上讲,转型是指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式和人们的观念根本转变的过程。一个企业的成功转型,就是企业主动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运行模式和发展战略进行动态调整创新的过程,将旧的发展模式转变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模式。具体到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战略转型,其实质是我国商业银行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何种手段,通过怎么的途径,来实现业务规模的扩张、盈利能力的提升和银行价值的增长,是我国商业银行主动求变、主动创新的过程。

3.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偷不去,指别人难以模仿的部分,比如商业银行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包括品牌建设、企业文化等。

买不来,指无法从市场上获得的资源。通常人们以为人才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但这也必须以人才不能流动为前提。

拆不开,指企业的资源、竞争力必须整合,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才能产生价值,创造利益,分开则不能。比如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带不走,指资源的组织性。个人的才能、技术是能够带走的,即便身价很高的人才也不一定就是稳定的核心竞争力。要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整合企业所有的资源。比如企业决策层面的领导力问题,该特点适用于商业银行的战略规划。

溜不掉,指企业持久竞争力的提高。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具有动态发展性。企业的长期成功依赖于不断更新的且具有生命力的核心竞争力,而创新是实现核心竞争力不断更新的唯一途径。这就牵涉到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问题。

4.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4.1信息优势

与证券公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相比,商业银行有专门设立的相当规模的研究部门、较为完善的信息处理平台作为证券公司的研究信息库和产品研发加工厂。商业银行研究部门在社会金融形势与地区经济、证券市场发展与理财投资等领域通常有着长期深入的研究,为商业银行业务的研发提供了必要的信息支持。

4.2完善的交易网络

在交易手段电子化的今天,进行金融工具投资最终离不开交易网络的支持。在国内,商业银行是最早实现全国集中交易和结算的,银行可以通过先进的交易系统,与证券公司、信托、保险等展开跨行业的合作,为其拓展市场提供硬件上的保障。

4.3专业优势

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风险控制、证券投资组合最优化、投研实力、市场操作技术方面均享有权威地位,这些都是其他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这种专业优势也造就了其能为特定的客户群体量身定制业务,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金融工具品种的增加,商业银行的专业优势将更加突出。

4.4成熟的市场拓展能力

从客户群体来说,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门槛较低,其客户群体相对广泛。由于此前的业务,商业银行在掌握大客户资源方面具有经验优势;由于拥有众多营业网点和数量可观的经纪队伍,相比基金公司,商业银行在开发中低端客户上也具有先天优势。

第三章农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现状

中国农业银行是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之一,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财富》评为世界500 强企业之一,具有相对品牌网点优势。本着以“服务三农”为主导思想的股份制改造随着改革的不断行进,其品牌与信誉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及青睐。二是具有相对客户资源优势。从城市到农村,农业银行有着最广大的人脉资源,特别是具有农业产业化客户群体资源优势。同时,农业银行及时、安全的资金汇划系统提供了快捷、优质的服务,吸引了大批高质量客户。此外,农行结合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创新推出多种融资方式,解决了部分县份企业及农户融资难的困难,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同时,农业银行各分行紧紧跟随市场趋势,及时捕捉客户需求,围绕理财产品、服务套餐、代理业务、渠道拓展等重点领域积极开展产品创新,其中不乏“掌尚钱包”、“金穗市场通”、“杭州商宝”等一批领先同业、具有明显前瞻性的产品。农业银行各分行还为客户量身定制理财产品506款,极大地推动了创新业务发展。

第四章农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理财产品金融创新为例 1.产品同质化导致恶性竞争

一家银行刚刚开发出新的理财产品,其他银行就立刻跟进,尽管名目互不相同,但功能特点类似、投资收益相当。由于金融产品无法申请专利,所以金融产品易复制的特点就在各个商业银行的激烈竞争中一览无余。自2002年实行浮动佣金制度后,银行的经纪业务进入激烈竞争时代,各个银行为争夺客源,除了降低佣金费率外,还进行了其他如送保险、免开户费等竞争手段,最终上升到了对优质客户的争夺,由于缺乏经营特色,业务趋同,银行的经纪业务从垄断性竞争变成了完全竞争,甚至出现恶意竞争现象。2.缺乏专业理财人员

农业银行个人定向理财业务主要受到基金和私募等的竞争,纵然银行有明显的品牌优势,但人才资源不足仍将是限制其发展的主要问题[9]。农业银行中的许多理财人员,缺乏相应的金融经济分析水平,目前,受限于人才制约,大部分银行对于金融业务心有余而力不足,有能力的银行会将之作为业务拓展的一部分,而更多银行还是将注意力放在经纪、投行和自营三大块业务上。

3.理财产品信息和风险披露不够

对于客户来说,理财产品说明书是投资者了解产品信息的唯一的书面资料,其他多来自于金融机构业务人员的口头介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理财产品说明书多数比较简单,投资者能够从中获取的信息较为有限。同时,业务人员与投资者交流时,对产品的使用风险或负面影响提示不够甚至避而不谈,通过概念转换误导消费者进行金融消费,通过合同安排或制度设计免除其法定义务等,使得投资者在不知不觉中遭受了利益损失。同时,农业银行在编写有关产品宣传材料时,风险提示的不充分主要体现在没有提供必要的示例说明[10]。风险提示则只是简单的列示:如对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本理财计划有投资风险,您只能获得合同明确承诺的收益,您应充分认识投资风险,谨慎投资”等话语,未对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进行详细说明。对一些挂钩较为复杂的金融业务,在与客户签订合同前,并未提供理财计划预期收益率的测算数据、测算方式和测算的主要依据。4.银行营销观念落后

我国农业银行的理财产品的宣传多通过宣传栏,宣传视频,缺乏有效的宣传,消费者对于理财产品的了解比较少。

5.分业经营限制金融业务的发展

由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分业经营体制,银行、证券、保险这几个行业都是严格分开经营的,业务不能交叉,三个市场处于相对分隔状态,导致金融业务中的个性化服务只能在较低的层面操作,银行无法利用证券和保险这两个市场实现增值,这种方式大大削弱了证券、银行和保险机构之间的合作能力,妨碍了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削弱了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综合理财产品的能力,不利于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全面发展。因此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还只能停留在咨询、建议或者方案设计方面,不能真正代理客户进行组合投资,银行理财服务中的核心业务即增值业务大都无法办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金融业务的发展。6.收入结构不均衡,盈利模式面临挑战

当前中国我国农业银行的收入主要分为利息收入业务和非息收入业务,根据统计,截至2015年12月30日,我国农业银行的绝大部分收入依然来自于利息净收入,行业平均占比高达82.61%。对利息业务收入如此高的依赖度和海外同业形成了较大反差。

我国农业银行巨大的利息收入除了享有被管制的利差优势外,大量放贷产生的规模效应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从根本上讲,银行用于放贷的资金其实挤占了本应投向直接融资渠道的资金,市场投资者(基金/机构/散户)本应可以成为其他上市公司的股东,结果把钱投向了银行。这一趋势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将形成大银行-小资本市场的格局。金融体系中的相当一部分资金都通过银行流转,银行左手吸存,右手放贷,资本充足率一旦不足就寻求二级市场融资进行补充。这种模式短期看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从长期来看是蕴藏着巨大风险的。

不过把全部责任都推给银行似乎也不客观。事实上从数年以前,监管部门就已经提出了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力求构建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协调发展的金融市场体系。但截至目前,我国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始终在曲折中艰难前行。

股权融资方面,虽然在2009年推出了创业板,但由于拟上市企业太多,无数企业只得在被推得水涨船高的显性和隐性上市门槛前望而却步,中国的纳斯达克并没有出现;债券融资方面,国内资信体系建设的滞后和产品种类的匮乏导致低级别企业债和城投债的投资收益和风险难以得到统一,投资者不敢贸然出手。最终,企业和个人不得不继续主要依靠银行借贷的融资方式,直接融资占比难以较快提升。

依据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统计,在2012~2014三年间,全国金融体系融资总额中分别有约82.1%、81.5%和79.2%是由银行贷款提供的,这一比例虽然的确逐年下降,但仍然显著高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说明我国直接融资还远未达到与间接融资协调发展的水平。

即便在我国农业银行内部的损益表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来自于公司客户的收入明显大于零售客户的收入。除去文化传统上中国居民不喜欢个人负债等民族性格因素外,比较重要的一点在于过去的十年不单是银行业大发展的时期,也是超大型国企集团在各自领域内进一步实现资产、业务集中的时期。他们作为我国商业银行无可置疑的战略客户为银行带来了巨大的业务量,经常是一个战略客户比上万个零售客户的业务总量还要多,因此也成为了众多银行竞相争夺的“香饽饽”。在激烈的竞争下,我国商业银行只能无条件地向这些强硬的大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大量资源被倾斜向大型战略客户,零售业务被迫受到挤压,业务结构的不平衡难以得到迅速根治。

长期以来,中国农业商业银行形成了资产结构以信贷为主、客户结构以对公大客户为主、收入结构以利息收入为主的“单一结构”特征。目前我国银行业收入80%以上来源于存贷利差,利差收入是目前我国银行业盈利的主要来源。“十二五”规划已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资金完全市场化定价将逐步成为现实。利率市场化将导致金融机构存贷款竞争加剧,利差收窄,并带来逆向选择、储蓄分流、债券资产缩水等风险。历史经验表明,无论是美、日等发达国家,还是巴西、智利等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银行业都遭受了较大冲击,甚至有部分银行破产倒闭。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风险管理等经验不足,即将到来并可能加速推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强弱分化,甚至面临生死考验。

第五章中国农业银行发展建议--以理财产品金融创新为例 1.重视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树立品牌效应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同质化导致的行业间的恶性竞争对于农业银行的发展乃至整个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盲目的“跟风”复制他人理财产品非但不能为自身银行带来丰厚利润,还会导致整个个人理财产品客户群的流失,针对这种现象,农业银行应该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和势力,针对性的设计理财产品,提升产品价值,做好市场的调研工作,针对自身的特点和客户群的需求创造有自身特色的理财产品,加大理财产品的创新力度,让自身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占据独特的位置,树立自身的品牌效应。2.培养专业的高素质理财人员,构建高效率理财团队

专业理财人才的缺失是制约我国农业银行金融业务发发展的又一大因素,专业的理财人员和理财团队个能够更好的针对客户的需求提供更精确的理财信息以及建议,他们与客户的直接接触会无形中代表着商业银行的形象,因此,选拔,培养高素质理财人员非常重要。农业银行应该建立自身的理财人员选拔,培养体制,培养出专业的理财人员,建立高效率的理财团队,与客户建立长久的合作共赢关系,扩大自身客户群。3.提供真实的理财产品信息 客户是农业银行的衣食父母,农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应该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切实从客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能欺骗,误导消费者,银行应该提供真实健全的理财产品信息以及产品的风险指数,针对不同的客户,不同客户需求给出相应的建议,向客户传达正确的理财信息,这样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4.以发展眼光进行金融业务创新

跨时间思考亦即不断参与并促成外部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农业银行发展的历史还相当短,银行上的投资品种还不够丰富,而管理层对基础性产品的推出还比较谨慎,但从长远来看,中国的银行上的产品内容、运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也将与国际接。因此,积极研究未来我国银行的发展变化,顺应政策层面的创新并籍此开发相应的衍生产品和服务无疑当是银行的重要创新思考模式。

当前银行应当回归金融机构本色,恢复银行从事产品创造和产品销售的主攻领域,着力发展创新经济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在市场细分中明确自身业务特色和市场定位,在适应行业规范发展的新机制前提下转变业务模式,实现创新发展。对于经济业务,从简单的通道服务向增值服务转型,通过建设高素质投资顾问团队,提高经济业务水平,对于投行业务,增强业务拓展能力,提高证券发行的定价能力,打造其核心竞争力,对于证券投资业务,积极探索新的投资盈利模式,调整投资规模。最终积极开展业务创新,拓展多元业务渠道,促进银行的健康发展。

要正确处理好发挥传统优势与打造新优势的关系。经营战略转型是对现有经营结构、管理体制和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调整。但是这不意味着对传统优势的抛弃。对已经形成优势的领域,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已有的优势必须得到继续巩固、强化和扩大。同时,针对自己的不足与劣势,要集中力量加以弥补,努力变劣势为优势。更重要的是,在同业竞争白热化的趋势下,中国农业银行必须进一步开发独有优势、寻找潜在优势,在不断增进新优势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要积极进行业务拓展并强化管理。在经营战略转型过程中,要实现有质量、可持续的发展,管理是基础。中国农业银行必须大力建设能够全面、准确监测和防控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5.做好个人理财产品的宣传和营销创新

农业银行应该加强对于理财产品的宣传和营销,银行可以通过媒体,一对一宣传等方式让消费者对更加深入的了解个人理财产品的特点。在营销渠道上,客户资产管理产品可以通过银行进行直销,也可以通过银行渠道进行分销。这意味着,银行在直销的同时,还可以把营销的力量放在银行渠道的拓展和服务方面,银行可以自己或配合银行在营销网点有条件地向“私人理财中心”的模式发展,瞄准高端私人客户群体进行重点营销。在营销推广方式上,银行要根据金融产品的不同目标客户群、渠道和产品特点确定不同的营销模式。面对这一形势,银行要在稳定和巩固传统经纪业务的同时,快速积极地通过各种营销模式发展新的集合产品客户群体和“一对一”的资产管理客户群体。

进入“十二五”后,由于:(1)资本充足率要求不断提高;(2)贷款拨备比率的大幅提高导致银行新增贷款当年收益被大量对冲,即使息差下降,也无法立即以量补价;(3)银行股东为了维持控股比例不下降,很可能要求农业银行降低增长速度等因素的影响,农业银行的贷款增速可能开始逐渐放缓,并亦步亦趋地改变以贷款增长和管制利率为主要驱动因素的业绩增长模式。

在新的形势下,监管机构可以考虑的政策引导方向包括:(1)在5年或者更长的周期内渐进式放开利率管制,实现利率市场化,真正改变以利差收入为主导的中国农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基础;(2)不能完全否定金融创新,而是应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适度放开对好的创新产品的管制,为中国农业银行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3)继续大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扶持直接融资业务,以弥补农业银行逐渐“脱媒”后留下的资金断层。

而农业银行需要考虑的发展方向包括:(1)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在包括中小企业、地方政府平台、个人信贷以及新兴产业等较陌生的领域做好风险定价;(2)积极探索利率市场化后的非息业务发展增长点;(3)在日渐严格的资本监管下,合理利用杠杆,发挥资本的最大效力。

6.针对分业经营进行金融创新

分业经营体制大大限制了农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宣传和推广,由于我国政策规定银行,证券,保险行业的分业管理,各大商业银行可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看准政策的“空白点”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加强同证券,保险行业的合作。跨时间思考亦即不断参与并促成外部的发展趋势。目前,中国农业银行发展的历史还相当短,银行上的投资品种还不够丰富,而管理层对基础性产品的推出还比较谨慎,但从长远来看,中国农业银行的产品内容、运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也将与国际接轨。因此,积极研究未来中国农业银行的发展变化,顺应政策层面的创新并籍此开发相应的衍生产品和服务无疑当是银行的重要创新思考模式。

当前银行应当回归中介机构本色,恢复银行从事产品创造和产品销售的主攻领域,着力发展创新经济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在市场细分中明确自身业务特色和市场定位,在适应行业规范发展的新机制前提下转变业务模式,实现创新发展。对于经济业务,从简单的通道服务向增值服务转型,通过建设高素质投资顾问团队,提高经济业务水平,对于投行业务,增强业务拓展能力,提高证券发行的定价能力,打造其核心竞争力,对于证券投资业务,积极探索新的投资盈利模式,调整投资规模。最终积极开展业务创新,拓展多元业务渠道,促进银行的健康发展。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中国农业银行来讲,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立足点在于面向三农,合理制定经营策略,注重金融产品的创新,以及以农业为基础的金融业务的开展,要从推进农村城市化发展出发,稳妥地支持以农村小城市化为目标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增长,启动内需,服务新农村,促进农民增收,以提高农行的社会形象。参考文献

[1] 葛兆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动因与国际经验[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1(4):66-69

[2] 裴富贵.浅谈构建商业银行发展新模式[J].经济师,2013(7):15-17

[3] 惠晓峰.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模式及创新[J].新金融,2012(1):33-35

[4] 吴晶晶.中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模式探究[J].金融视线,2012(9):19-23

[5] 李永翠.现代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的思考[J].金融改革,2011(6):6-9

[6] 王爱俭.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模式[J].金融讲坛,2013(11):76-79

[7] 戴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研究[J].新金融,2012(8):54-:58

[8] 张云.努力探索稳健而有特色的商业银行发展模式[J].农村金融研究,2011(5):21-23

第五篇: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第49讲 水土流失的治理、荒漠化的防治

和河流的综合治理

[考纲要求] 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

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

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及流域综合治理。[知识精讲]

一、水土流失的治理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1)脆弱的环境

快速增长的人口,对土地资源的压力很大。人口增加解决吃饭问题开垦陡坡、林地、草地等,造成生态、经济的恶性循环。

2、水土流失的治理

(1)水土流失的形成

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暴雨的冲刷

人为因素是形成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使原来的林草植物被破坏殆尽,地法恢复;开矿。露天煤矿的建设,大面积挖开原生地面,破坏了植被,使矿区土壤抗蚀能力降低,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河道滩地开矿使大量泥党小组直接进入河道,增加河流泥砂

3、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挖掘水资源潜力,用现代农业技术措施提高土地生产率,建成高产农田,这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前提

扩大林、草地面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改善天然草场和植被:确定合理的载畜量,加强放牧管理,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保持水土

4、水流域的综合治理

小流域:是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可以看作为一个完整的地域单元。从泥沙的生产到输水输沙,均在小流域内完成。可以利用小流域的经验,进行更大流域的治理。

重点: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秤体系。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三者并用,有机结合效益互补。工程见效快,工程养林草,林草治根本,林草固工程;提高土地生产率,农业技术是关键

模式:见第二册选修课本P63页 治理方针:保塬、护坡、固沟

二、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的为例

1、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

(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范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大部

干旱原因: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时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景观特征:水分条件自东向逐渐变干,自然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要特征

荒漠改造:地质时期自然过程形成的原生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水资源比较缺陷乏,改造难度大。人类活动形成的荒漠,其实质是类似于荒漠景观的严重的土地退化,表现为土地下伏沙层裸露,原因固定的半固定的沙丘活化,例如乌兰布和沙漠、科尔沁沙地等。这些荒漠的水分和植物条件相对较好,容易治理和利用(2)荒漠化的发展

移民开垦一方面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另一方面,也带来荒漠化问题,其中与毛乌素沙地和科尔沁沙地最为严重

在半干旱的旱农耕区周围,如科尔沁沙地和内蒙古后山地区,沙质草原遭到过度农垦,或者固定沙丘在被开垦后活化,土地荒漠化呈斑点状及片状分布

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在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等地,常常可以见到这种斑点状的土地荒漠化圈

在干旱的绿洲边缘地区,主要是过度樵柴破坏固定沙丘的植被造成沙丘活化,例如塔里木盆地边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和河西走廊等地区的绿洲周围

在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当,使得河流下游或者扇缘植被缺乏水原而生长衰退,加上樵柴破绿洲周围的固定沙丘,导致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例如塔里木河下游和石羊河下游等地

近年来,在工矿开展、居成点和道路等基本建设中,不重视环境保护破坏植被、污染水源、弃土弃渣等造成荒漠化发展迅速。这种荒漠化土地呈点、线状、邻过城镇或者在矿开发区,面积小而分散,但对人类生活和生存环境危害较大。相参集中分布的地区如内蒙古的东胜和准格尔煤田等

2、荒漠化的原因与防治

(1)荒漠化的成因

从自然因素看,西北地区的地表除山丘陵外,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这就为风沙活动提供条件

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雨量的变化,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多雨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相反,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的进程,但并非决定性作用

人类不仅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荒漠化的受害者。人为因至素主要表现为过度樵柴、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交通不注意环保等方面

(2)荒漠化的防治

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

内容:一是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三是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整治模式:

首先有明确的整治目标,即贯彻国家环境和资源法规,建立既防治荒漠化,又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防治体系,求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

其次,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

第三,要有健全而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这是因地制宜实施治理措施,完成荒漠化防治目标的基本保证

建立早期预警系统,是预防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3)治理措施和经验

干旱、半干旱流沙地区飞机播种、设置沙障固沙、钻孔深栽等造林技术世界领先

宁夏中卫沙坡头采用草方格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荒漠植物一般具有强大的耐旱力,有的根系和地下茎特别发达,以便从土壤和岩隙间吸收水分;有的茎叶具有毛或细刺;或者退化无叶,以减少蒸腾;有的具有耐盐特性

“三北”防护林被称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三、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为例

1、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1)防洪

长江洪水灾害:主要是由于上游干流及中游支流洪水来量大,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再加上河道宣泄能力不足所致。造成洪灾的原因。首先是自然因素。流域面积广、支流多、干流汛期长、水量大,如流域内普降暴雨,南北支流同时来水,尤其是上游川江洪水也随之袭来,多股洪水遭遇叠加在一起,长江干流就势必会出现特大洪水。其次人为原因加剧了长江中下游的洪水灾害(过度砍伐,陡坡开荒等造林水土流失的加剧和围湖造田等)

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长江三峡位于长江上游干流重庆奉节日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处于上游山区转人中下游平原的转换位置,控制着长江上游全部来水和来沙,并且对整个中下游洪水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三峡工程建成后,可以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如遇大于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配合分蓄洪工程及其他防汛措施,也可以避免荆江河段干堤溃决造成的毁灭性灾害。同时,由于上游洪水得到有效控制,可以大大缓解洪水对武汉市的威胁,减轻洞庭湖淤积,还可以大幅度减少分蓄洪水乱的巨大损失。因此,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均特别巨大,这是其他防洪措施所难以替代的,防洪的需要,成为三峡工程的首位目标

(2)发电:长江三峡段位于我国地势从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水量大。建成后将是世界规模最大的水电站。长江流域特别是华中、华东地区能源供应不中。修建三峡水电站对于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有重要意义

(3)航运:三峡工程的兴建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川江航运条件。水库建成后,险滩淹没,水流趋缓,航道加深加宽,从而使航道的通过能力提高,运输成本可降低1/3(4)三峡工程对中下游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南水北调中线调水(三峡水库提水流往丹江口水库,再引水到华北)以及库区水产养殖等方面,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

2、百万移民及其安置

(1)移民安置任务的艰巨性(是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贫因落后,特别是人多地少,产业劳动力容量低,使移民环境容量不足,这是移民安置遇到的最大困难

三峡地区教育、科技落后,人口文化素质较低,加上人们的风俗习惯和乡土观念,给移民安置增加了一定难度和障碍

移民得不到妥善安置,可能会留下闹返迁的后遗症,成为影响地区社会安定的不稳定因素。

(2)移民安置条件

三峡地区有较为丰富的资源和潜在的环境容量(从宏观、库区移民结构、土地资源三方面分析)

三峡移民大多可以就地后靠、就近安置,这是三峡移民的一大特色

三峡工程建设周期长、使得安置移民的生产和生活工作有足够的时间从容进行 三峡移民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全国的支援。对三峡库区移民,国家首次实行了开发性移民的方针

(3)开发性移民

过去水库移民长期沿袭按被淹没的实物量,向移民一次性发放赔偿费的做法。由于没有帮助移民开发新的生产出路,等赔偿费用完,移民的生活往往仍没有着落,从而产生种种问题和矛盾。

开发性移民也就是通过发展经济来安置移民,即除去一次性补偿外,移民投资作为开发资金,因地制宜地合理开发当地资源,发展经济、广辟生产安置门路,拓展环境容量,对移民迁建后的生产生活安置作全面安排

3、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和对策(1)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

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中下游: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们的生存环境;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调节局地气候。此外,与火力发电相比,还可减轻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等

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库区:水库蓄水将淹没土地、耕地;在移民开发和城市迁建过程中,处理不当可能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问题;水库可能诱发地震,并使库区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增加;库区和库尾的泥沙淤积加重;三峡的自然景观受到一定的影响;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水库蓄水可能增加蚊虫孳生,对人群健康带来影响等

(2)生态与环境问题对策

一是不可逆转的影响,但仍可采取措施加以补救或挽回部分损失。淹没耕地、文物古迹、水生生物

二是影响较大,但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减轻其不利影响。如水土流失问题、泥沙问题等

三是负面作用较小的影响。水库地震、陆生动植物的影响等

(3)三峡工程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和对策

总的来说,三峡景观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奇峰秀色还在,峭壁陡岩尚存。建成后还会出现新的景观。

通过迁移重建、原地保护、开发新的旅游区等加以保护

[能力训练] 右图是我国西北某类农业区的示意图,完成1~3题:

1.该类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

A 冲击扇

B 河流沿岸平原 C 河边滩地 D 河流三角洲

2.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该类农业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 热量充足 B 太阳辐射强 C 水资源丰富 D 土壤肥沃 3.该农业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

A 水土流失的治理 B 酸性土壤的改良 C 荒漠化的防治 D 河流的综合整治

4、我国“十五”计划提出,要“加强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读“南水北调东线方案”示意图回答:

(1)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 施加的影响。

(2)在东线方案工程中,可利用 河主干线及周边平行水道作为输水渠道。

(3)东线方案主要能缓解我国水资源最缺水的地区(自北向南依次为)河、河、河三大流域用水的紧张情况。

(4)在图中A、B、C各段输水道中,可依靠自流输水的是

段。

(5)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必须同时采取的措施是:、与。5、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中,首次倡议在三峡地区兴建水利工程。世纪交替,风雨沧桑,经过数代人的努力,孙中山先生的夙愿已经变成现实,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已经成功实现了蓄水、发电和航运。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有关三峡工程的问题。

(1)“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慨。”《长江之歌》中的“雪山”是指()

A、昆仑山脉 B、唐古拉山 C、巴颜喀拉山 D、横断水脉(2)人们把长江称为“黄金水道”是因为()

①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②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运输的大动脉 ③水能资源丰富④与多条铁路和京杭大运河相交 ⑤河流沿岸经济发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3)离三峡工程最近的一个峡谷是:()

A、瞿塘峡 B、西陵峡 C、小三峡 D、巫峡(4)三峡工程竣工后的生态效益有:()

①防洪 ②开发性移民 ③净化环境 ④旅游 ⑤养殖⑥供水灌溉

A、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⑥ D、①③⑤⑥(5)“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为什么长江荆江河段洪水威胁特别严重?三峡工程建成后,对荆江段的防洪有何作用?

(6)从自然区位看,三峡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级和第_____级阶梯过渡地带,从经济战略区位看三峡所起的作用是。

(7)从三峡工程的输电范围看,三峡工程的建设对我国东部沿海的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有何积极意义? 6、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启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从图中可以看出,南水北调东线输水通道主要通过 河;中线调水起自三峡,经过(河流)上的丹江口水水库,调往北京。

⑵试分析南水北调的主要原因。

⑶试分析南水北调输水和北方用水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输水: 用水:

7.读下列某地区地形图(图1)以及图中B点所在地区的气温降水分布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1)A处地形区名称是,它在自然地理上的重要意义是(至少答出三项):

(2)B处地形区的名称是,其成因是。

根据图1和图2所示资料,分析B所在区域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3)C所在地形区目前面临的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分析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4)C所在地形区工业结构按其优先重点发展的顺序是:(填字母)

A.有色金属冶炼、煤化学工业、电力、煤炭

B.煤化学工业、煤炭、有色金属冶炼、电力

C.煤炭、煤化学工业、电力、有色金属冶炼

D.煤炭、电力、有色金属冶炼、煤化学工业 8.读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黄河源头,三年跨断流》

据玛多县水文站观测,1997年1月至3月,玛多县附近黄河干流出现首次断流;1998年10月20日至1999年6月3日,扎陵湖至鄂陵湖河段断流持续近8个月。其后,黄河源区连续两年出现黄河干流跨长时间断流。2000年河源区沼泽湿地及湖泊面积比1976年减少2748.53平方千米。1998—2001年,河源区原有的6000多个湖泊,干涸了约一半。仅2001年夏季,玛多县境内就有800多个湖泊干涸。同时地下含水层变薄,水循环模式改变,对地表水的调蓄功能降低。

2004年,北京市政府将把农业的节水作为重点。现在北京市每年的用水大概是37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占了40%。明年政府的大量投资将用在农业节水上,要把浇灌和漫灌技术改为滴灌技术。同时,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把农业用水量降下来在开源节流上。据统计,北京自1999年以来已连续5年干旱,目前密云水库蓄水量仅有7.7亿立方米,官厅水库蓄水量只有1.9亿立方米,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回答:

(1)引起黄河断流现象主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能力训练答案]

1、A

2、B

3、C

4、地表径流、京杭大运河、海河、黄河、淮河、A、节约、综合利用、防治水污染

5、(1)B(2)C(3)B(4)D(5)长江出三峡后进入长江中下游平原,荆江段河道弯曲,水流变慢,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容易泛滥成灾。三峡水库具有巨大的调蓄功能,能减轻荆江段的洪涝灾害。(6)二 三 带动华中、西南乃至整个流域的经济发展。(7)水电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三峡工程的建成发电可有效地改善我国东部城市的能源结构,用水电取代煤、油等能源,可减轻城市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6、⑴京杭运河 丹江口 ⑵南方资源丰富,北方缺乏;北方用水量大,供需矛盾尖锐;改善生态、加强生态建设。⑶输水过程中要注意沿线环境的治理和保护,确保清水北上。北方要注意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质。

7.(1)秦岭 南北方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旱地与水田分界线等等。

(2)渭河平原,断裂下陷形成的地堑。有利条件:①地势较为低平(多数地区海拔在500米左右),有河流经过(河谷地区)。灌溉便利,土壤肥沃;②夏季气温较高,雨热同期。限制性因素:①冬季气温较低(最低气温低于0℃);②年降水量较小(约600mm),冬春季较干旱(12月至次年3月降雨量少于60mm)。

(3)水土流失。原因分析:①自然因素:a.黄土是由较细的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b.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c.黄河在此多支流。②人为因素:a.植被的破坏毁林开荒,b.不合理的耕作制度,c.露天开矿。(4)D

8、(1)自然原因:大气增温,蒸发加剧。人为原因:过渡放牧、垦荒,以及淘金、施 工、乱捕益兽,鼠害猖獗(任答一项即可),导致荒漠化面积扩大。(2)退牧(退耕)还草;加强环境保护,严格限制人口盲目流入,严禁破坏性“开发”及“滥捕滥猎”

下载商业银行数据治理与应用 —以光大银行为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商业银行数据治理与应用 —以光大银行为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分析——以安然公司为例(最终版)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分析——以安然公司为例 安然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的不良表现,很快使其能源交易及行销业务受到重大影响,其曾是全美最大的在线能源交易平台(日平均成交金额高达30......

    以大数据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以大数据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作者:周文彰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25日 15版) 当前正是利用大数据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宝贵时机。对这一轮大数据革命,我国作出了非常及时的战......

    设计与材料—以水杯为例

    水杯的材料选用 杯子的类别很多.可以根据材料分类,比如陶瓷杯,玻璃杯,塑料杯,不锈钢杯,木鱼石杯,景泰蓝杯等,可以根据功能分为日用杯,广告杯 ,促销杯,保健杯等,可以根据寓意分为......

    整合营销传播的应用—以王老吉为例

    整合营销传播的应用 ——以“王老吉”为例 摘要:随着市场与各种信息媒介的高度发展 ,消费者逐渐成为市场的主人 ,消费者这种巨大而强烈的变化导致了整合营梢的产生。本文通过......

    银行业务论文商业银行业务论文银行业务管理论文:商业银行数据治理探析

    银行业务论文商业银行业务论文银行业务管理论文: 商业银行数据治理探析 商业银行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数据,包括客户基本信息、客户与银行之间的业务信息、系统日志及交......

    以春晓为例

    以《春晓》为例,谈信息化环境下小学一年级语文的教学设计 〖打印内容〗发布时间:2015-12-13 16:42:13 来源:语文网 浏览:18463 作者:匿名 有奖投稿 【摘要】 信息化环境下,多媒体......

    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引领雪亮工程建设

    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引领雪亮工程建设 “雪亮工程” 是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

    以海南房产为例 浅析房产与电子商务

    (本文资料由A房网整理提供,文章资料来自 www.xiexiebang.com/zixun/show/203/1513/) 以海南房产为例 浅析房产与电子商务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普及率的日益提高,通过网络进行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