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征求保障性住房及棚户区改造储备用地选址意见的函[本站推荐]
关于征求2015年保障性住房及棚户区改造储备用地
选址意见的函
县林业局:
为加快实施我县2015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及2014—2017年棚户区改造计划,做好项目用地储备工作,根据县政府第18次常务会议精神,经征询县规划部门意见,将我县2015年保障性住房用地储备及棚户区改造用地储备选址于县城西侧四季路保障性住房片区的南片区,规划用地面积约123亩。其中2015年保障性住房用地储备A地块规划用地面积约72.15亩、棚户区改造项目用地储备C地块规划用地面积约50.85亩(详见附件:海南琼中2015年保障性住房用地规划A、C地块红线图)。现随文附上发往贵局征求意见,涉及林地转用及报批问题就如何开展下一步工作,请贵局研究提出详细意见。保障性住房建设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省、县政府高度重视并强力推进,盼请贵局高度重视,于2015年1月16日(周五)下午下班前将书面意见反馈我局。
附件: 2015年保障性住房用地规划红线图
二〇一五年一月十三日
第二篇:解决保障性住房选址难问题
解决保障性住房选址难问题?
1、选址在交通便利地区 【现象】目前,我国不少省市的保障性住房项目,由于选址偏远导致交通不便,加上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没有及时完善,给一些保障性住房申购者的生活、工作带来麻烦。【解决办法】保障性住房,不但要解决申购者的住房难,还要让申购者住得便利,环境宜居。基于此,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应当依据经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选择在地质条件安全可靠、环境适宜、公共交通相对便利和商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设施及市政配套相对完善的区域,本着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充分利用存量土地,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让申购者能感觉到,虽然住进保障性住房小区,同样有便利的生活配套设施和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
2、与家庭收入相一致
【现象】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位置与低收入家庭分布相悖,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给低收入家庭带来诸多不便。
【解决办法】基于此,政府可以规划在匹配家庭收入的前提下,建设保障性住房,以满足人们居住需求
3、建设城乡统筹发展试点
保障性住房建设将有针对性的从城市向乡镇辐射,鼓励符合条件的乡镇(特别是人口聚集多、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突出的乡镇)建设保障性住房。
第三篇:兖州市保障性住房用地保障率达100%
兖州市保障性住房用地保障率达100%
截至8月底,兖州市旧关廉租房、公共租赁房项目,西顺河经济适用房项目和奎星苑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所需用地82.5亩全部审批供应到位,供应率达到100%,这使兖州约1200户居民可享受到启动惠民工程所带来的实惠。
今年以来,兖州市国土资源局把强化保障性住房用地作为保障民生、服务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扎实开展保障性住房用地保障服务,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应保尽保。该局按照统筹兼顾、分级负责、突出重点、民生优先的思路,于今年初将全年拟新建的1199套保障性住房纳入了用地计划,从计划上优先保障保障性住房用地指标;开设了保障性住房用地审批“绿色通道”,主动与用地单位衔接沟通;对呈报到该局的保障性住房用地报件,只要报件齐全,一律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对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保障性住房项目,落实专人开展前期调查、测绘防线、勘测定界、农用地转用上报等工作,强化全程跟踪服务,加快用地报批进度。同时,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的供后监督,对擅自改变保障性住房用地性质,搞商品房开发的开发企业,坚决予以纠正,并依法严肃查处。
(秦 磊赵 媛)
第四篇:开封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召开
开封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召开
发布时间: 2012-2-9字体:小 中 大
开封台记者崔法英、见习记者张强报道:全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动员大会2月9日上午召开,会议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痛下决心,分步实施,和谐推进,全面开展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祁金立、吉炳伟、蒋益民、李艳萍、顾俊等市四大班子领导,市中级法院院长,市检察院检察长及各县区、市直各部门、各驻汴单位、各人民团体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动员会。
老城区是开封的城市之基、文化之根、旅游之所,是开封城市的魅力所在。近年来,我市老城区改造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老城区发展缓慢,基础设施薄弱,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滞后。目前,在我市109平方公里的城市建成区内,需要改造的棚户区面积有580万平方米,占全省棚户区改造任务的50%。为此,会议提出,从今年起,我市将用4年时间大规模实施、大力度推进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基本完成全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任务。同时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到“十二五”末,全市保障性住房要覆盖到20%以上的城镇家庭,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4万套以上(不含兰考县)。今年棚户区、城中村改造的总面积为303万平方米,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11094套。
市委书记祁金立指出,这次动员会是市委、市政府在准确把握市情,全面分析形势的基础上,经过审慎研究做出的又一项全市范围的重大决策。其目的就是让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工作从简单的城市改造建设上升到促进城市各种业态发展的城市转型高度,把文化要素做成环境,把人文资源融入棚改和城中村改造,用全新的经营城市理念提升城市品位和竞争力,把开封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他说:(出录音)
“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是一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任务;是一项‘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民心工程;是一项‘发展城市,提升形象’的百年大计;是一项‘锻炼干部,展示能力’的赛场考验。对这项工作,国家重视,省里支持,群众迫切,企业积极,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坚定信心,敢打硬仗,合力攻坚。”(录音止)
祁金立说,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是当前难度最大、敏感性最强的工作,全市上下必须理性操作,大胆推进,要用算账的方式来发动,用算账的方式下决心,通过算账促进工作。他指出:一是算好形象帐。一个城市没有神韵,没有品格,就没有形象力,没有形象力就没有竞争力。某种程度上,城市的形象力就是市民对这个城市的信心,也是外地人对这个城市的信心,更是投资者对这个城市的信心:(出录音)
“消灭棚户区,改造城中村,让棚户区和城中村让位于我们宝贵的文化旅游项目,让位于我们亲切温润、经典秀美、宋韵彰显的城市形象愿景,让我们的无形资源有形化,有形资源产品化,让我们的文化填充棚户区和城中村,让我们的文化作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来培育、来衍生,市民对开封就会充满信心,游客就会对开封充满期待,投资商就会对开封充满憧憬,这个竞争力一旦形成,我们的形象就会产生更多、更长久的机遇和发展商机。”(录音止)
祁金立指出,二要算好民心账。大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是城市发展矛盾的集中体现,也是影响城市幸福感的最根本因素。在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算好民心账就是不讲条件,不讲困难,不怕麻烦,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三要算好经济账。要向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要效益、要出路、要城市品质,真正实现农村城市化、村民居民化、管理社区化,努力建设精品社区,真正实现“拆除一片旧村,建成一片新居,改善一片环境,催生一片产业”的目标。要跳出棚改抓棚改,要把城市建设变成“城市经济”。在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突出宋城文化特色,体现对历史文化基因的保护和传承,打造一个“外在古典,内在时尚”的特色新城。四要算好公平帐。在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中,要保护弱势群体,维护公平正义,做到政策宣传、测绘评估、思想感情、工作程序、补偿安置五个不欠账,要防止简单粗暴现象和无理取闹现象的发生,实现和谐拆迁。同时要着力抓好宣传引导,真正让群众理解和支持棚户区的改造工作。祁金立最后强调:(出录音)
“我们要以‘等不得’的紧迫感,‘慢不得’的使命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把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作为一项最大的民心工程和推进城市转型的重点工程,以坚定的信心,坚决的态度,坚强的措施,确保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任务的胜利完成!”(录音止)
市长吉炳伟在动员讲话中指出,开展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大力度推进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是提升开封城市品位、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必然要求;是推进郑汴都市区和郑汴一体化发展、提高开封作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地位的战略需要。全市各县区、各部门要明确任务,把握原则,严格落实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各项政策。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高效有序地推动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为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促进开封快速崛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会上对今年各县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进行了分解,有关县区向市政府递交了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责任书,六个区负责人分别作了表态发言。
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阎红心主持动员会,并要求各县区、各部门迅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层层动员,周密部署,迅速行动;要加强协调,互相配合,加强督导,强力推进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努力向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五篇:湖南省保障性住房后续管理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强保障性住房准入、退出和后续管理的指导意
见(草案)
各市州人民政府:
为建立科学规范的保障性住房管理制度,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委《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建设部令第162号)、《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建住房[2007]258号)、《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建保[2010]87号)等文件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适用范围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面向城镇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和其它住房困难群体出租或出售,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包括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等。其中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属租赁型保障性性住房。本指导意见适用于我省范围内保障性住房的准入、退出和配租配售后的使用、运营和监督管理。
二、供应对象及标准
(一)供应对象。
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含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其中经济适用住房主要面向有一定购买能力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配售。公共租赁住房供应对象主要是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职工和有稳定职业并在当地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外来务工人员。经当地住房保障主管部门批准,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家庭也可以承租公共租赁住房。
(二)保障标准。
廉租住房单套建筑面积不超过50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单套建筑面积不超过60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单套建筑面积为60平方米左右。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居民平均住房水平、财政承受能力以及住房保障对象的人口数量、结构等因素,确定住房保障的面积标准、房屋类型和户型结构。
三、申请条件
(一)以家庭为单位申请保障性住房的申请人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申请人及共同申请的家庭成员具有当地城镇常住户口,并在当地工作或居住。申请人配偶为非当地城镇常住户口但在当地工作或与居住的,作为共同申请的家庭成员。申请家庭成员包括申请人及其配偶、未单独立户的子女和父母。不同代系结构家庭必须具有法定的赡养、扶养或者抚养
关系。单亲家庭和因单独立户、配偶离异等特殊情况形成的单身家庭,可以家庭为单位申请保障性住房。
2.申请家庭人均收入和家庭财产符合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低收入或中等偏下收入标准。
3.申请人及共同申请的家庭成员无私有产权住房,或现私有产权住房人均建筑面积低于当地人民政府公布的住房困难标准。
4.申请人及共同申请的家庭成员在申请之日前5年内没有购买、出售、赠与、离婚析产或自行委托拍卖房产。
5.申请人及共同申请的家庭成员没有享受过房改和住房保障优惠政策购房。
6.申请人及共同申请的家庭成员没有非居住类房屋、机动车辆(不含摩托车)。
城镇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收入标准和住房困难标准,由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按照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上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水平的一定比例,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住房价格水平确定。其中,家庭收入指家庭成员在一定期限内拥有的全部可支配收入,包括扣除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以及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支出后的工薪收入(含养老金和其他劳动所得)、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不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
公积金。住房困难指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3平方米的家庭。住房保障工作推进较快的城市,可适当扩大保障范围。
(二)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申请公共租赁住房条件:
1.新就业职工:具有当地城镇常住户口;持有大中专院校毕业证,毕业未满5年;已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聘用)合同。
2.外来务工人员:年满18周岁;持有就业地城镇暂住证(居住证);在就业城镇居住2年以上,劳动关系稳定,并有手续完备的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在申请地连续缴纳社会保险1年以上,或累计缴纳社会保险2年以上。
3.在当地无私有产权住房或私有产权住房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当地人民政府公布的住房困难标准。
4.申请时未享受其它住房保障政策。
四、申请和审核
(一)申请材料。
申请人申请保障性住房时应当如实填报申请表,作出书面诚信承诺,并向相关部门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1.申请表及户口簿、身份证、结婚证,丧偶或离异的,须提供相关证明。
2.住房证明。申请人及共同申请的家庭成员在户籍所在地、实际居住地或外地无房产或拥有房产的证明资料;承租住房的,提供租赁合同;有工作单位的,提交单位住房分配情况证明。
3.收入证明。申请人及共同申请的家庭成员上拥有的全部可支配收入证明,包括扣除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以及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支出后的工薪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家庭成员按照国家规定获得的优待抚恤金、计划生育奖励与扶助金、教育奖(助)学金、寄宿生生活费补助以及见义勇为等奖励性补助,不计入家庭收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提供低保证明,可直接认定为城市低收入家庭,不再重复进行家庭收入核定。
4.财产证明。申请人及共同申请的家庭成员拥有的全部存款、非居住类房产、车辆、有价证券等财产情况及相关证明材料。
5.诚信承诺书。
房地产部门对申请人的住房情况审查后,出具申请人无房或住房困难证明;民政部门对申请人的收入和财产情况审查后,出具申请人低收入或中等偏下收入证明。
(二)申请受理。
1.申请人向所在社区居委会或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人为非户主的,还应当出具其他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家庭成员共同签名的书面委托书。
2.申请人所在社区居委会或单位对申请人的户籍、人口、收入、资产、住房情况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等方式进行调查核实,并在公众场所公示7天。公示期满后,社区居委会将申请材料及公示情况报送街道办事处或镇人民政府。
3.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对申请人户籍、人口、收入、资产、住房等情况进行初审。调查核实后将申请人家庭人口、现居住地点、住房状况、家庭收入、家庭资产、工作单位等情况进行公示,公示时间7天。经公示无异议或经核实异议不成立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将申请人资料和审核意见及公示情况提交市县区住房保障主管部门。
4.市县区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在自收到申请和审核资料之日起30天内,会同同级民政、房地产等部门就申请人的有关情况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规定条件的,由市县区住房保障主管部门予以公示,公示时间15天。经公示无异议或经核实异议不成立的,由住房保障部门予以登记,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向社会公开登记结果。对经审核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市县区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五、轮候和配租配售
(一)轮候。
对已登记的申请人,由住房保障主管部门通过摇号、评分等方式确定轮候顺序,建立轮候名册,每个申请人取得一个轮候序号。轮候排序结果在政府网站、相关媒体和街道、乡镇公告栏公布。公开摇号过程应有监察、公证等部门全程监督。轮侯期间,申请人收入、人口、住房等情况发生变化的,申请人应当及时告知住房保障行政主管部门,经审核后,住房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变更情况进行变更登记;不再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由住房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取消其轮候资格。
(二)配租配售。
住房保障行政主管部门按轮候序号和规定的工作流程向申请人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对孤寡老人、优抚对象、三级以上(含三级)残疾人、低保家庭中的无房户、承租危房和面临征收拆迁以及政府有关文件规定的其他急需救助对象,优先安排。
已准予配租配售的保障对象,应当与保障性住房产权人签订租赁或购买房屋合同。合同应当明确房屋类型、土地性质、租金标准(或购买价格)、违约责任等内容。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的租赁合同期限一般为3~5年,租赁合同期满,承租人仍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在租赁合同期满3个月前提出
申请,经审核符合条件的,重新签订续租合同。合同示范文本由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制订。
集中面向园区企业务工人员出租的公共租赁住房,房屋产权人可与企业统一签订租赁合同,由企业按当地政府规定政策向符合条件的务工人员实施配租,配租情况报当地住房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对原享受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保障对象,自签订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租赁合同或经济适用适用住房购买合同之日起,停止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申请人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可以继续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
六、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的退出管理
(一)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实行年审制。住房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每年会同民政等相关部门对享受住房保障的对象的收入、人口、住房状况和已租住年限等进行复核,并根据复核结果对其享受住房保障的资格、方式、额度等进行及时调整并书面告知当事人。承租人应当每年向当地住房保障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收入、人口、住房情况,未按规定申报的,视为放弃租赁住房,合同终止。
(二)承租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及时退出住房保障,由住房保障行政主管部门作出取消保障资格决定,收回承租的保障性住房:
1.家庭人均收入连续一年以上超出当地保障性住房政策确定的收入标准的;
2.承租人因家庭人数减少或通过购买、获赠、继承等方式获得住房,且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超出当地保障性住房政策确定标准的;
3.合同期满,未重新签订续租合同的;
4.承租人未按规定及时向当地住房保障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收入、人口、住房情况的;
5.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等欺骗方式取得保障性住房的; 6.将承租的保障性住房转租、转借的; 7.擅自改变保障性住房用途的;
8.连续6个月以上未在承租的保障性住房居住的。享受住房保障的对象因自身条件变化需要变更住房保障方式的,应先退出,经重新申请、审核、批准后,再按新方式实施保障。
(三)住房保障行政主管部门作出取消保障资格的决定后,应当在5日内书面通知当事人,说明理由。当事人应在规定的期限内退回保障性住房,并结清房屋租金、水、电、气、物业等相关费用。原有住房和设施有损坏、遗失的,承租人应恢复、修理和赔偿。
(四)因特殊情况暂时无法在规定期限内退房的,可以给予3个月过渡期,过渡期内按市场租金水平计收租金。逾
期拒不腾退住房的,按市场租金水平2倍计收租金。必要时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七、租赁型保障性住房产权管理
(一)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应办理房屋权属登记,房屋所有权证上要明确房屋产权人和房屋代理管理人。其配套设施设备由房地产登记机构在房地产登记册上予以记载,但不颁发房地产权证书。政府全额投资建设的租赁型保障性住房,产权归政府所有,房屋产权人为当地人民政府,房屋代理管理人为当地住房保障部门;机构投资者、房地产企业、园区企业等投资建设的租赁型保障性住房,产权归投资者所有,保障对象纳入当地保障性住房由住房保障部门统一管理;政府部分出资(包括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土地作价入股等)建设的租赁型保障性住房,按出资比例确定产权比例实行共有产权,经营一定年限后,产权可依法转让。
(二)政府全额投资建设的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可实行租售并举、产权共有。承租人按规定程序承租住房后,有购买该住房产权意愿的,经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可按有关规定向产权人购买该住房部分产权;自签订租赁合同5年后,可申请购买该住房全部产权。承租人取得完全产权后,该住房可以上市转让,政府优先回购,上市转让办法按经济 10
适用住房上市交易政策执行。承租人在对所租赁住房未取得完全产权前,严格按照租赁型保障性住房有关规定管理。
(三)机构投资者和房地产企业投资建设的租赁型保障性住房,报经当地住房保障部门批准正式投入使用5年后,可上市出售,政府优先购买。在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主要面向用工单位或园区就业人员出租,不得出售。
八、经济适用住房产权及交易管理
(一)住房保障对象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后,应当按照规定办理权属登记,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房屋、土地登记部门在办理权属登记时,应当分别注明经济适用住房、划拨土地。
(二)购买经济适用住房5年内不得直接上市交易。经济适用住房购房人在取得完全产权前,所购房屋只能用于自住,不得出售、出租、闲置、出借,也不得擅自改变住房用途。5年内因特殊原因确需转让的,由政府按照原价格回购,其房屋装修不予补偿,不计入回购价格。
(三)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满5年,购房人上市转让经济适用住房的,应按照届时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差价的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相关价款,政府优先回购;购房人也可以按照政府所定的标准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相关价款后,取得完全产权。经济适用住房上市补交
土地收益等价款的具体标准,由住房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各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交易指导价格定期制订,报经市、县人民政府同意后公布实施。
(四)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必须符合有关政策规定并取得完全产权。住房保障部门应当对个人是否已缴纳相应土地收益等价款取得完全产权、成交价格是否符合正常交易、政府是否行使优先购买权等情况出具书面意见。
(五)房屋登记、租赁管理机构办理房屋权属登记、租赁备案登记时,要比对住房保障部门提供的有关信息。对已购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和个人,不能提供住房保障部门出具的书面意见的,任何中介机构不得代理买卖、出租其经济适用住房,违规代理的,注销其机构备案和取消其机构网签资格。
九、租金(收益)和价格管理
保障性住房实行“谁投资、谁所有”,投资者权益可依法转让。保障性住房承租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及时缴纳租金和其他费用。
(一)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租金。
保障性住房的租金标准实行政府定价。其租金标准由市州、县市区物价部门会同住房保障部门统筹考虑当地住房市场租金水平和供应对象的支付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并实行动态调整,每二年向社会公布一次。其中公共租赁住房的租
金原则上不超过同地段、同品质、同类型普通商品房市场租金的60%。有条件的地区,对特别困难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可以免收廉租住房实物配租中住房保障面积标准内的租金。
政府投资建设的保障性住房的租金收入应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缴入同级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廉租住房租金收入专项用于廉租住房维护和管理;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收入专项用于公共租赁住房的维护、管理、投资补助以及偿还公共租赁住房贷款。
各类企业和其他机构投资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其租金收入和其它各项营业性收入归投资者所有。共同出资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其租金收入和其它营业性收入按产权比例分配。
(二)租赁型保障性住房产权出售收入。
经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出售租的赁型保障性住房收入,按国家财政预算支出和财务制度有关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出售产权的比例和价格由当地人民政府确定。出售全部产权的,出售价格应包括住房建设成本、土地出让金减让、税费减免等政策优惠额之和。
(三)经济适用住房价格。
经济适用住房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市州、县市区物价部门会同住房保障部门核定本行政区域经济适用住房销售
基准价格及浮动幅度,由同级物价部门发文下达并向社会公布。每套住房的具体销售价格由承担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开发企业或单位根据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办法规定的原则和公式计算确定,报价格主管部门备案。
经济适用住房销售应当实行明码标价,销售价格不得高于基准价格及上浮幅度,不得在标价之外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
经济适用住房基准价格由开发成本、税金和利润三部分构成。其中,管理费按2%计算,房地产开发企业实施的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利润率按不高于3%核定。政府直接组织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只能按成本价销售,不得有利润。
政府销售经济适用住房所得价款和购房人取得完全产权时缴纳的土地收益等价款全额上交当地政府设立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专户,专项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
十、物业管理
保障性住房应实行物业管理。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应认真执行湖南省实施《物业管理条例》办法,同时要进一步探索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模式,努力提高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的物业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一)投资建设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及其共用配套建筑、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所有权人是该物业的业主,承租人仅享有所租住房屋的使用权。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
由业主负责组织实施,可采取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管理、住房保障部门和保障性住房投资人直接管理、住户自主管理等多种模式。对集中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小区,可通过招标投标的方式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社会信誉好的物业服务企业实施专业化物业管理;也可由住房保障部门和保障性住房投资人组建或委托房屋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对规模小、较分散的保障性住房,在住房保障管理部门指导下,可由承租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二)划分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区域,应当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确定的红线图范围为基础,考虑物业的共用设施设备、建筑物规模等因素,遵循方便生活和工作,有利于社区建设和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服务水平的原则。分期开发的保障性住房划定为一个物业管理区域的,应当由同一物业服务企业(单位)提供服务。在其它项目中配建的保障性住房和实行共有产权的廉租住房,应纳入所在项目统一的物业管理。
(三)选择物业服务企业进行物业管理的,物业服务企业应与保障性住房业主签订物业服务合同,并按照合同约定提供相应的服务。物业服务合同应约定下列服务事项:
1.物业管理区域内共用部位及共用设施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2.公共绿化的维护;
3.公共区域环境卫生的维护; 4.公共区域的秩序维护; 5.车辆的停放管理;
6.物业使用中对禁止行为的告知、劝阻、报告等义务; 7.物业维修、更新、改造和养护方案的制定及费用的帐务管理;
8.物业服务档案和物业档案资料的保管; 9.业主委托的其他物业公共服务事项。
(五)租赁型保障性住房业主应按照保障性住房建设装饰装修要求,提供能满足保障对象基本居住需要的住房条件。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只能用于承租人自住,不得出借或转租,不得用于从事经营性活动或改变房屋用途。承租人应爱护并合理使用房屋及附属设施,不得擅自对房屋进行二次装修,对于房屋内部易损易耗设施及使用不当造成房屋或附属设施损坏的,由承租人承担维修责任或赔偿责任。
(六)保障性住房承租人应当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按时交纳物业服务费用。违反物业服务合同约定,逾期不交纳物业服务费用的,业主应当协助物业服务企业督促其限期交纳;物业服务企业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依法申请仲裁。
(七)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建立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专项用于保障性住房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更新
和改造。住房部分的日常维护由承租人承担。住房达到一定年限后,其维修和改造由业主负责。其中,政府出资建设的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的维修和改造,需报当地人民政府批准。
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物业在办理房屋初始登记前,由投资建设单位将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交存至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专户。每平方米建筑面积交存首期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数额为当地住宅建筑安装工程每平方米造价的5%至8%。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物业专项维修资金应当以物业管理区域为单位设账,未划定物业管理区域的,以幢为单位设账或按房屋户门号设帐。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物业专项维修资金属于投资建设单位所有。实行共有产权的保障性住房,其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缴存和使用,由相关业主按照各自拥有物业建筑面积的比例分摊。
十一、信息化管理
(一)建立统一规范的住房保障信息化管理平台。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统一组织开发和不断完善《湖南省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按省、市州、县市区三级对住房保障全面实行信息化管理。全省住房保障系统逐步实现网上办公,达到管理方式科学、规范、高效、透明。
(二)各市州、县市区住房保障对象、保障方式、保障性住房房源、住房保障资金及业务管理情况必须统一纳入 17
《湖南省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其轮候、配租、配售、退出等情况要及时在湖南省住房保障网公示。
十二、监督管理
(一)各市州、县市区要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后续管理工作,要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能,充实管理人员,落实专项工作经费。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对保障性住房的居住人员、房屋使用等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发现违规行为及时纠正。同时要积极探索保障性住房运营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机制,确保住房保障工作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分配、使用、交易中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对转租、转借保障性住房,擅自改变保障性住房用途,闲置、空置保障性住房6个月以上的,该家庭和个人5年内不得申请保障性住房;对弄虚作假、隐瞒家庭收入和住房条件,骗取保障性住房的家庭和个人,同时还要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对出具虚假证明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建立举报平台和黑名单制度。各地要以住房保障网为基本信息公开平台,及时公开住房保障情况,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和举报。对弄虚作假获取保障性住房、不按规定缴纳房屋租金、不按规定退出保障性住房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家庭和个人,列入不诚信黑名单,由住房保障主管部 18
门在住房保障网上进行公示,并向社会和有关部门部门通告其不诚信记录。
(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依纪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本指导意见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各市州、县市区可依据本指导意见制定具体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