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艳阳天
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艳阳天 ——浅谈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的思想教育
大地坳中学 郑旭初 童悫灵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近些年,在农村广大地区掀起了一股打工潮,使许多学生成了“空巢之鸟”。我们通常把那些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外出务工,由父母一方或者其他亲戚代为教育管理的学生称为留守学生。由于在家庭中缺乏关爱、教育和监护,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道德品行偏差、心理有障碍、生活无帮助、安全无保障等问题。随着留守学生的不断增多,越来越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难中之难。那么,应如何对农村留守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人为本,环境育人。
就留守学生而言,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客体。他们只是因为共为留守学生,只因为在他们身上存在着诸如学业失教、心理失衡、道德失范等问题,才被我们归入了一个群体。而作为学生,他们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因此,要对留守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就要以人为本,环境育人。
首先,要积极营造有利于留守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可以充分发挥校级刊物、广播室、文化长廊等现有的宣传资源,广泛宣传留守学生中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以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引导广大留守学生奋发进取;加大学校图书室的开出率和使用率,并为他们多订阅、购臵一些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强的图书、报刊;鼓励他们多读书,以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其次,要不断净化学校及周边环境。学校要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积极配合当地派出所创建“警校共育,平安校园”。具体而言,可以从这样三个方面入手:
1、营造温馨校园。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想尽办法让校园的每一平方米都成为学生受教育的平台,让校园的教室、寝室、走廊和办公室等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2、创建文明校园。要求教师文明从教,用文明的言行、举止去教育、感染学生。在学生中开展争做“星级学生”等系列活动。
3、打造平安校园。在校内开展平安校园整治活动,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开展不同形式的安全专题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高高兴兴地来,平平安安地回家。
二、平等对话,交流互动。
德育教育中,对话有助于弥补传统德育的缺失,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同时,也只有通过对话,我们才能走进留守学生的心。那么,如何在德育中让留守学生享有平等对话的自由呢?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举措:
1、一“线”诉亲情。为了便于留守学生及时与在外打工的父母沟通,学校可以专门设立留守学生与家长联系的亲情电话,安排固定的时间,让留守学生与家长联系,并设立亲情电话公示牌,让留守学生在课余时间及时接到家长的电话与家长沟通。
2、一“室”倾烦忧。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学生心理上的烦恼、孤苦无依在所难免,这些消极情绪需要及时地疏导排除。为此,学校可建立“心理咨询室”,悬挂“留守学生倾诉信箱”,聘请善于做学生思想工作而又耐心细致的教师担任学生心理老师,对心理上有困惑的学生进行咨询解惑,并教会他们如何进行自我调节。
3、一“辅”促上进。为促进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建立结对帮扶制度,让学习成绩优异、品行好的学生帮助学习有困难的留守学生,使他们形成互帮互学的态势。同时,学校为留守学生专门确定一名帮扶教师,帮扶教师每周对留守学生进行一次谈心,每学期进行一次以上的家访,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应严格要求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与留守学生交流中,要弯下腰板,要平视学生。)对经济有困难的留守学生,除让他们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外,还可以通过开展献爱心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此外,为了培养留守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让他们也和其他孩子一样,有独立的人格,培养他们的对话意识和对话能力,学校要广泛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文艺演出、“我留守、我自强、我幸福”等活动;创办一些校级刊物,让留守学生能通过这样的平台,展示自己留守的风采。在快乐的交流和融合中,让学生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使品德的自主建构得到充分实现。
三、责任与爱,伴随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在教书育人中,育人是最根本的,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有知识和学问,更有堪为人师的人格和品德,有着对学生的一种无私奉献的爱,至死不渝的爱。责任与爱是教育的双翼。学校教育的范围要延伸,让留守学生时刻能感受到爱的存在。
首先,学校老师要多主动与留守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爱护。用爱来填补孩子父爱母爱的缺失。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和兴趣小组,使他们在集体中得到关心和温暖。
其次,学校要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医生,同时每个老师都应懂得最基本的心理咨询。孩子在遇到困惑时能够向他们倾诉,并帮助孩子排忧解难。
第三,班主任老师应建立 “留守学生”专用花名册及其家庭住址、学业成绩、思想品德、日常行为、父母联系电话等档案资料。定时找“留守学生”谈心,交流感情,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和家长、临时监护人保持密切的联系与交流,让他们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生活和学习等情况;监督“留守学生”学习,对不同学习情况的“留守学生”因材施教。学期末对进步较快的“留守学生”给予表彰奖励。
第四,教会留守学生责任与爱。开展感恩教育,让留守学生理解父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开展行为规范教育,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学校应该通过多种方式让留守学生明白:虽然你们留守在家乡,即使你们年龄尚小,但是,你们依然肩负有责任;你们依然要学会爱。作为家庭的一员,你有责任做到让父母放心;他们并非离你而去,而只是在很远的地方为你们实现梦想而打拼;作为学校这个大家庭的中的一员,你有责任尊敬、爱戴你的老师和团结、爱护你的同学;作为一个社会人,你有责任遵纪守法、维护社会公德;同时,你必须学会爱你自己,进而学会爱父母、爱别人、爱学校、爱社会。
四、以校为家,共享天伦。
留守学生多是寄宿在学校,实际上,他们缺乏的不是物质生活,甚至可以说,他们的物质生活要优于一般的学生,因为这是远离他们的父母唯一的补偿方法。对留守学生而言,我们的教育中往忽略了他们也期待着“归属与爱”,期待着被人尊重、期待着认识自我以及世界。特别是当他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基本上得到了满足以后,作为超越了生存的需要,它出于每个人的内心,是持久而强烈的。然而,来去匆匆的帮扶很难温暖幼小的心灵,一批又一批华美的物品难以抚平心中的鸿沟,短暂的安慰怎能代替失落的亲情?针对上述情况,学校就必须站在导演的角色,以学校教育为阵地,搞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学校必须把对留守学生的关爱落到实处。为这些缺少家庭温暖的孩子们,建设一个真正轻松、和谐、民主的生活摇篮。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学校可以有效利用电视、影碟机,定期派老师组织学生收看有关电视节目。例如中央十套的《人与社会》、《家庭》栏目等;还可以播放一些有关留守学生典型事例的光盘。对留守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宣传。同时,在订购图书方面,侧重于留守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让他们能通过上述形式,从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第二、用网络拉近孩子与父母的距离,让父母参与到孩子的思想道德建设中。而今,网络已经普遍运用到各个领域。学校除了可以通过设臵亲情电话,让孩子们和远在他乡的父母取得联系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聊天的方式,让学生和父母通过视频见面,让他们直接对话和交流,从而让父母参与到学校的德育工作中来,更好的搞好对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第三、提倡感恩教育,弘扬孝道文化。学校团总支要定期开展有意义的主题活动。例如举行 “师生共度中秋佳节”、“我读书、我快乐演讲比赛”等,还可以发动学生给远方的父母写信,告诉他们自己的成长情况。通过这些活动,让留守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孝道。把对思想道德教育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的高度,从实践中,用实际行动诠释那份只属于留守学生的风采。
“留守学生”的教育是一个社会性问题,现状令人堪忧,不是那一个单方面努力就可以完全解决好的。以上只是笔者在工作中得出的一点不成熟的经验和看法,当然不尽完美,期待与广大教育工作者们交流,更寄于社会和政府的关注,发动各方面的力量,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把对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实现做到让留守学生幸福留守,为这群特殊的孩子撑起一片艳阳天。
第二篇: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留守儿童这个词,对于我们老师来讲并不陌生。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就是
关注国家未来建设者的前途和未来。留守儿童大多数是年龄在14岁以下的孩子,他们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他们只能留守在家乡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
活在一起,需要其他亲人照顾。儿童时期的心理状况,是人生发展最为关键的时
期。缺少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特别是由老人来抚养的孩子,容易出现坐立不安、活动增多、注意范围减小等不正常的心理现象,他们在生活中好面子、自尊心强、不轻易向人表露。加上老人容易过分的溺爱孩子,为孩子承担起一切,使孩子变
得没有信心和责任心,形成心理和行为障碍。此外,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
母的温暖,感到寂寞和孤独,在行为上也会缺乏社交技巧,情感淡漠,时间长了
就容易形成儿童孤独症,严重影响到儿童的智力。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关注我们身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让我们立刻行动起来吧!
一、关注“留守儿童”的管理。
1、随时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保持联系。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学校通过班主任,在全校范围内摸底,弄清每个“留
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特别是登记清楚监护人的姓名、住址及联系方式。通过这
一环节,使学校与监护人取得直接联系,以便准确而及时了解这些学生的思想动
态,对症下药,防患于未然。监护人是学校与“留守儿童”之间不可缺少的纽带和
桥梁,他们的信息反馈,有利于教师随时了解情况,及时有效地对这些学生进行
教育和管理。
2、随时与“留守儿童”的父母保持联系。
要求“留守儿童”的父母与班主任经常取得联系,探讨父母与孩子交流的经验
体会,并要求家长每周和孩子电话交流几次,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至少
在交流中会获得学生的各种各样的信息,配合老师适时鼓励,因势利导,变害为
利,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思想状态,让子女感觉到父母虽身在他乡,却心系自
己。同时希望“留守儿童”的家长利用家长会等家校联系方式与班主任及任课教师
进行交流,以便获得有关孩子的成长信息,便于对学生的成长进行辅助管理。
二、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
1、用爱心去感化、温暖学生。
长期和父母分离的孩子,缺乏家庭温暖,有的性格孤僻、自卑,有的高傲、目中无人、唯我独尊。他们在班上小错不断,常做出一些违犯班纪班规的举动,以引起别人对他们的关注。实际上他们内心极度脆弱,他们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爱护,去感受来自集体的温暖,以慰藉自己脆弱的心灵。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留心这些孩子的一言一行,清楚地认识孩子心理上、行为上存在的问题,及时对症下药,使关爱能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坎中去,让他们的母爱父爱得到延伸。
2、充分利用班会进行感恩教育。
我在进行这部分学生的教育时注重向学生介绍一些在外打工者的劳苦辛酸,介绍一些优秀“留守儿童”的先进事迹,让孩子从学习讨论中明白:“百善孝为先”。是父母强忍别离的痛苦外出艰难谋生养育了他们。因为有了父母在外的千辛万苦,才有了孩子现在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父母是最勤劳、最坚韧、最值得敬重、最具榜样的父母,作为子女,应该时刻用勤奋和刻苦来报答他们,使他们不会感到寂寞无聊,从而杜绝了一些违法事件的发生。
来吧!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让他们健康茁壮成长,是我们这个社会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
第三篇:关爱留守儿童 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关爱留守儿童 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曹庙镇中心小学
许登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家长:
大家好!
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我有幸在这么多关注教育发展,关爱孩子成长的领导面前谈“留守儿童教育”这个话题。我是曹庙镇中心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我所能做的就是将我对这个特殊群体的关心与思考与大家进行交流,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呼吁与关爱下,留守儿童也能活出生活的精彩。
我校8个班共有300多名学生,20多位教师,有专职美术,音乐,英语教师,虽然年龄结构差距很大,但我们是一支尽职尽责,齐心协力的教师队伍,都有一颗爱孩子的心,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校教学条件虽不能和城里的学校相比,但在县教育局和党委政府的关心下,配备了电脑室,教室中安装了投影设备,一、二、三年级教室还配备了统一的课桌椅。其中专门为留守儿童设立了“留守儿童活动之家”,这里有电话,电视,电脑,为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视频提供了方便,为留守儿童建立了一个公共的家。今年我校在李校长的带领下还申请了第二批新教育实验学校的准入,在我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曹庙镇中心小学的教育正走向一个崭新的里程。
下面就我校的留守儿童做一下简要的分析:
我校300多名在校学生,在调查中有25%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务工,一方在家;其中有70%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在外地打工,跟随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另有5%被托付给亲友。留守儿童因与父母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以我们三年级为例.32名学生就有18名留守儿童,80%的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生活独立能力较强,但是40%以上的学习成绩中等偏下,而且性格内向。
我们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一是经常召开家长会,邀请孩子的父母、爷爷奶奶或者其他监护人到学校一起交流、讨论怎样更好的教育我们的孩子。
二、每班的班主任都建立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档案。三是经常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进行逃生演练、评选校园小明星等。我们班有位残疾留守儿童,他手脚不灵活,走路写字都有一定的困难,就连说话都不够清楚,他的父母均在外打工,跟随奶奶生活。但就是这样一位留守儿童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同样过得幸福、开心。因为,班里的同学都很爱护他、帮助他,每次集会,同学们有的给他搬板凳,有的扶着他走路。在前不久的一次逃生演练中,警报响起后,我组织同学们按顺序进行逃生,最后我抱起他跟在同学后面跑,到了楼下我已是气喘吁吁,虽然他不会说什么,但他的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因为他感受到老师没有遗弃他。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留守儿童都可以享受这样的待遇呢?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在学习、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安全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主要表现一下几点。
(1)、心理上缺乏“疏导”。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与父母交流的机会,一旦有了烦恼与问题无法向父母倾诉,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或者不关注这些孩子的情绪情感变化。致使留守儿童在心理方面容易出现:内向、孤僻、缺乏自信、不善与人交流;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自律能力差。(2)、学习上缺乏“督导”。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有效的教育和辅导,在思想与品行上缺少正确的引导、教导,导致这一群体学习观念淡薄,学习目的不明确,成绩较差。此外,他们也极易染上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价值观上易发生偏差,违规违纪违法现象多。
(3)、安全上缺乏“监护”。由于留守孩子家庭父母外出,代管家长监护不到位,非正常死亡时有发生,其受到烧伤、烫伤、交通事故、电力事故、溺水等意外伤害的几率远远比普通家庭儿童大。
(4)、亲情上缺乏“呵护”。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聚少离多,见面少时间短,沟通方式单一,缺少亲情呵护。因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呵护,他们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现象。
(5)、生活上缺乏“照顾”。由于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照顾,生活质量、身体健康状况较差。
针对以上的种种现象和存在的问题,我想提一点小小的建议: 家庭方面:
1、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外出务工的父母应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和沟通,次数多,时间长更好,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
3、还要加强与代理监护人,学校的联系。学校教育方面:
1、根据情况,区别对待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这方面我校做的比较好,我们有专门的留守儿童活动室,有领导分管这方面的工作,而且还有专职心理疏导老师。
2、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互动网络。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和其监护人座谈会
3、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成长档案
这些档案可以详细记载这些留守儿童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其父母的通讯地址、电话,做到定期查访,给这部分特殊孩子以更多的“关爱”。
4、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幼儿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情感渗透
针对部分留守儿童的道德行为偏差,应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情感渗透。
5、开展对留守儿童的“帮扶活动”。
对留守儿童可以开展心理疏导教育,经常与孩子们谈心,说“悄悄话”,让他们主动倾诉自己的心里话,对教师产生信任。经常性地开展看录像、讲故事、做游戏等活动,在活动中使他们认识到父母工作的艰辛以及生活的美好、知识的丰富等。在活动中使他们学会帮助他人、尊重他人;对生活有信心,从自卑中解脱出来,努力上进,学会自立。通过开展活动,让孩子们交心,老师和他们谈心,给孩子一个倾诉的机会,让孩子之间不再冷漠自私,信任老师同学。
我们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合力支持下,在我们全体老师的辛勤工作下,留守儿童一定会成为新一代盛开的花朵。
谢谢大家!
2012年5月29日
第四篇: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新邵县寸石镇花桥学校 朱海宏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我们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文章从城乡差异、文化阶层差异等社会学的视角来分析其深层原因。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是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为了给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我校积极探索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方式,帮助留守儿童建立一个完整的“家”,协力推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我们很早就关注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关爱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方案使关爱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加强领导和管理,保证了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落实。学校校长室、教导处、总务处、团支部、少先大队部等部门结合各自工作职能,上下联系、相互配合,切实做好各项工作。针对留守儿童“生活上缺照顾、行为上缺管教、学习上缺辅导、思想道德上缺约束、安全上缺保障”的五大问题,我校提出了“自信、自律、自理、自护、自强”的教育目标,以团队组织为依托,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主阵地作用。
二、建立档案,摸清情况
每学期期初我校都要对对所有学生进行认真调查,摸清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档案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的相关信息、监护人的信息等,学校安排专人对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做到对留守儿童的底数清、情况明。
本学期我校有863名留守学生,占学生总数的73%,其中双亲外出的有760名,占学生总数的88%。
三、着力建设留守儿童之家
为使留守儿童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场所,有一个温馨的活动环境,学校把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学校建设了近90平方米的留守儿童之家,对留守儿童之家内部进行了美化,制作了主题面板和留守儿童关爱网络图,开辟了展示板,分设“生活掠影”、“活动剪影”、“心语星愿”等板块,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活动等进行展示。学校还为留守儿童购置了跳棋、象棋、五子棋、绘画板、快板、跳绳等文体器材,安排专人负责管理,每天中午和放学后按时对留守儿童开放,指导学生开展活动。
四、加强图书室的建设和管理,发挥主文化阵地作用
为使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用高尚的文化引领他们成长,我校十分重视图书室的建设和管理。学校建设了近50平方米的图书室和近80平方米的阅览室,对内部进行美化,给学生创造一个整洁安静的阅览环境。除了充分利用好阅读课,学校还为每个留守学生免费制作了借书证,每周一中午为学生自由借阅时间。为了方便学生借阅,学校还对所有图书分类登记,装订成十个小册,放在阅览室内供学生翻阅、挑选。
五、实行“代管家长”制
为了使每一个留守学生都能感受到温暖,我校实行“代管家长”制度。每个班级的授课教师都是本班留守儿童的代管家长,负责本班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辅导等。同时,每位教师挑选3名重点
留守学生结对帮扶,随时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学校制作了《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册》,要求教师对帮扶情况及时进行记载,并进行了相应的检查,督促教师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切实提高了帮扶的实效。
六、加强家校沟通,发挥家长学校作用
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时时惦记着家中的孩子。学校公布了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随时与家长保持联系,把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增进了学校和家长的沟通。同时还利用聊天视频,让留守儿童自己在留守儿童之家和父母面对面的进行交流和沟通。
那些双亲外出的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亲朋好友抚养,或娇惯或放任,缺少家庭教育,还有一些家长过分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针对这种情况,我校着力从提高留守学生监护人的素质上下功夫。以家长学校为依托,对留守学生的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知识培训。学校规范了家长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规定了家长学校开课课时和培训内容。家长学校针对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对监护人进行培训,让监护人知晓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义务,为留守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了的家庭教育环境。培训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监护人的素质,改变了部份监护人陈旧的教育观念,增强了家长及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和紧迫感。
七、结合学校实际,大力开展关爱活动
1、培养自理能力。我们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他们大部分都是第一次过集体生活,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许多孩子不会或是不愿叠被子、洗袜子,个人卫生习惯也较差。学校把每学期的第一周定为行为习惯养成周,第一个月为行为习惯养成月,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进行培养和指导,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同时学校还指定了生活教师,负责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
2、进行心理疏导。为了解决“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缺失而造成的心理问题,我校成立了学生心理咨询室,安排了兼职的心理咨询教师。在留守生中开展“手拉手”结对活动,互帮互助,共同进步。高年级学生已进入青春期,学校每学期还邀请卫生院医师来校对他们学生进行青春期心理生理知识讲座,积极疏导,使他们能健康快乐成长。
3、加强安全教育。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我校一直以来都实行首节课报告制度和巡查制度,对生病的学生一律先送诊再通知监护人。注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特别是防火、防水、防电的教育,定期开展自护自救演练,提高学生自护自理能力。
4、开展文体活动。为了使留守儿童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我校除了在留守儿童之家定期开展活动以外,还在一些节庆日举行相关的节日庆祝活动,学校组织各类活动也让留守儿童有更多的参与面,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本学期我校已举行了“阳光下成长”艺术节,举行了校运动会,通过多种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留守儿童作为特殊群体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我们感到任重而道远,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摸索留守儿童的教育思路和方法,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和谐、宽松愉悦、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引领留守儿童做生活的强者。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人口研究》,2005年第一期
2、赵富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原因探析。《中国教育报》,2010
年9月5日
3、孙继: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4、曹凤媛:关注留守儿童和流动人口的教育问题《创新教育》,2010 年10月
5、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教育研究》,2010年4月
6、田景正.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当代教育论坛,2006(5):52.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邮编:422900
E-mail:***@139.com
第五篇: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双溪镇小关爱留守儿童汇报材料
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作劳动力流入城市,于是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体----乡城留守儿童。这是一群偏离健康、快乐、正常成长的巨大群体。如何关爱他们,让他们与其他孩子一样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是每一个学校都应该深思的问题。面对我校留守儿童现状,围绕留守儿童的教育的突破口和教育的载体如何选择等问题进行专题分析和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我校留守儿童的情况。
2009年我校756名在校小学生中留守儿童有129人,占17.1%,其中双亲外出的比例为34.1%,单亲外出的比例为65.9%。调查结果表明,我校有接近五分之一的小学生处于留守状态。
二、关爱留守儿童方法的几点尝试。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为了关爱留守儿童,弥补他们的温暖之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的现实,使这些处在人生关键时期的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成长。我们学校采取了一些有效举措,做了如下尝试。
1、摸清留守儿童情况,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留守儿童分布在各个班级,增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同时每个留守儿童特征又不同,心理、学习、生活各有差异,为了准确把握他们的真实情况,我校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主,认真摸底调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父母外出走向及孩子托付照顾情况。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详实的掌握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
2、定期召开监护人会议。
针对部分监护人想对孩子进行教育而又不知道怎么教育的情况,定期召开监护人会议。由留守儿童心理咨询老师,定期对监护人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知识的辅导。一方面,让监护人明白那种只依靠提供物质的溺爱教育是不科学的,要使孩子身心都健康的教育才是科学的,并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另一方面,与监护人一起分析近期孩子的思想动向、行为习惯等表现,提供与孩子沟通的合理方法和建议。、做好留守儿童与爱心妈妈的结对工作。
为解决部分留守儿童家庭苦困难问题,采取了向社会招募爱心妈妈结对帮扶的形式,目前我校已结对43对,大家按照“一帮一”或“一帮多”形式,各尽所能,针对学生生活、学习、心理、品行上纯在问题,正确适时引导孩子成长,主动履行代理家长义务。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品德的教育人、成长的保护人。让所有远离父母的孩子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4、开设了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邀请校外辅导员坐客咨询室,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通过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的开设,留守儿童与辅导员的谈话变得单独化、经常化。每周一的下午5:00到5:30时,心理咨询老师,围绕‘说句心力话“的主题进行交流,使师生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了。心理咨询老师还将每次谈话记入学生的成长档案,对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鼓励,每一点不足都及时点拨,引导孩子健康成长。邀请校外辅导员坐客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与留守儿童亲切交谈,关心、关注学生的成长。
5、积极开展主题活动,促进留守儿童管理
针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我校主要采取正面教育、侧面诱导的方式。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促进管理。以节庆日、纪念日为契机,结合家访,侧重留守儿童的关爱,开展“与留守儿童共度六一”、“为留守儿童献爱心”等活动,积极为留守儿童学生开设各种兴趣小组,使其生活学习更加充实。正面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他们领会到学校、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关爱之情,促进他们愉快生活,安定学习。
三、初显成效,任重道远
学校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全体工作人员团结一致,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结出了丰硕的成果。首先,在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了关心留守儿童的舆论氛围,营造了留守儿童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其次,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受到了具体的关爱,感受到了温暖,思想情绪稳定,学习成绩有了提高。再次,通过实施关爱行动,我校大多数留守儿童不论在学习上还是习惯上,都有明显的改观,优秀人数的比例在不断地增加;在开展的‘给在外打工的家人一封信‘作文比赛中,孩子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在学校很开心,爸爸妈妈你们放心吧”。
四、不断总结经念,长期开展工作。
“留守儿童”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无定性,易变化,只要他们的父母一旦改变了工作位置,留守儿童将不再是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将可能成为留守儿童。为此,我校留守儿童档案采取每学期更新一次,动态性管理。工作中不断修订、完善留守儿童教育方案,总结经念,提高管理水平。在学习上,给他们营造良好的氛围;生活上,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心理上,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使留守儿童也能同非留守儿童一样,在德、智、体、美、劳等身心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对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只要能用期待的目光、鼓励的话语、长辈的爱怜,一定能走进他们的心灵;在他们失败时给予鼓励、出错时给予点拨、成功时给予喝彩,一定能挖出他们学习的潜能,鼓起他们远大的志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强与再外家长的联系、互动,扩大爱心妈妈的队伍,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形成合力,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