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夯实载体强基础 深化改革促实效
夯实载体强基础
深化改革促实效
——东安县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和教师培训工作的主要做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湖南省市、县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现场研讨会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在我县隆重召开,是东安教育的一件大喜事!在此,我代表东安县教育局向省教育厅和省教师教育学会对我县的重视和关心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前来参加本次研讨会的领导和同仁们致以诚挚的欢迎!
东安县地处湖南省西南部,全县辖19个乡镇场,总面积2219平方公里,人口62.9万。2014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39.8亿元,财政总收入7.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9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60元。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位居全市中游。1983年,省教育厅组织召开的“东安会议”揭开了湖南基础教育全面建设和改革的序幕;1986年,东安县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1995年顺利通过湖南省“普九”评估验收,是永州市“普九”达标第一县,也是湖南省基础教育先进县;2002年成为全省第一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2011年以来先后荣获湖南省第一批学前教育试点县、湖南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县、湖南省督学责任区示范县、全省平安校园创建先进县等11项省级荣誉和奖励。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74所,共有在校中小学生5.75万人,在园幼儿1.64万人;教职工4461人。近年来,全县学前三年入园率85%;小学生入学率继续保持100%,小学在校学生年辍学率为零;初中入学率100%,巩固率、毕业合格率达到98.5%以上。下面,具体就我县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和教师培训工作情况,简要作个汇报:
一、顺应两种呼唤谋教师队伍素质提高
古人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宏观层面看,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国家民族发展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总书记明确要求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近期,农村教师支持计划也是基于教师素质提高的要求而出台的。从县域层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形势逼人。分析我县现状,全县有中小学校、幼儿园共235所,教职员工4225人,其中乡村专任教师3266人。乡村专任教师30岁以下的有625人,占比20%;31~40岁982人,占比30%;41~50岁854人,占比26%;50岁以上805人,占比24%,全县教师年龄明显偏大。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据县教育局相关职能股室调研统计,实行老教法的占18%,教学理念滞后的占25%,教育经验欠缺的占36%。此外,通过人才引进、接收免费师范生和招聘特岗教师等方式吸纳的500多名教师,虽然进行了岗前培训,但教学设计、问题设置、课堂把控等教学技巧和经验明显欠缺,强烈呼唤培训。乡村专任教师40岁以上1600余名教师,更是亟需更识知识继续教育。为此,加强教师培训,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我县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正是由于国家的要求和教师的呼唤,县委、县政府把建设教师发展中心、实现教师培训机构的转型升级纳入了议事日程。
二、着眼教育强县抓教师发展中心建设
抓载体强基础,是东安教育发展的重要思路。我县把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作为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件大事,举全县之力强力推进。
1.领导重视,推动落实。东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东安县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2014年9月9日,县委常委会通过了将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和仪电站整合为东安县教师发展中心的决议,并将教师发展中心的发展纳入了《东安县“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建设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定期研究解决教师发展中心建设问题和困难,县政府就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多次召开县长办公会和政府常务会。目前,我县占地110亩、投入1.8亿元的教师发展中心已经全部竣工,拥有培训所需的培训楼、办公楼、食堂、公寓楼等附属设施,建好了高标准的微格室、心理咨询室、教育信息平台。教师发展中心计算机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综合实验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并建有培训基地学校——东安县舜德学校,培训基地园——东安县舜德幼儿园。
2.创新理念,明晰定位。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要顺利实现转型提升,理念定位是关键支撑。我们将教师发展中心的工作宗旨定位为:“点燃教师激情,致力教师发展,提升师资水平,追求教育卓越,提高教学质量”。工作理念主要为三个方面:一是坚持“服务基础教育”的理念,向基础教育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培训教师团队,满足基层教师的教学需求;二是树立“创新才是生命力”的理念,创新培训模式,创新培训内容,创新培训特色。三是坚定“追求卓越”的理念,从自身上不断挖掘潜力,内外兼修,不断提高素质。教 师发展中心围绕实现教师培训“教、学、研、培”四位一体开展工作。
3.完善链条,优化功能。根据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目标定位,我县教师发展中心的基本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教育培训。组织实施县域内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校(园)长的培训工作,完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安排的培训任务,指导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校本研修。二是教育科研。负责县域内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开展教育质量检测、分析和评价工作。三是教育信息化。承担本县域教育信息化的规划、实施和管理工作,指导学校开展信息化建设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工作。四是教育智囊。开展县域教育改革与发展重大课题研究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提供服务。
为确保教师发展中心功能的发挥,我们将教师发展中心分为“四部一室”:教师培训部、教学研究部、信息技术部、实验教学部和办公室,由主管教师培训与管理工作的副局长兼任中心主任。“四部一室”的主要职能是:教师培训部负责开展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和业务培训,以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为目标,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分层培训”的原则,开展教师县内外交流与培训工作,重点是新任教师岗前培训、教学理念和技能、教学研究能力和方法、职业道德和师德规范等方面的培训。教学研究部负责推广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提供优质教学咨询服务、制定教师队伍发展规划、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组织教师开展研讨交流、举办各种竞赛活动、组建教学教研团队等,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打造高效课堂。信息技术部负责建设教师发展中心网络平台,参与整合校园内教学培训资源共享平台;负责全县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人员、网络管理人员、实验室管理员等专业教师的技能培训;指导全县中小学按标准配备现代教育技术和实验教学设施、设备,建设信息化校园;做好音像资源库建设和网络资源库建设,为学校教学服务。实验教学部将九年一贯制的舜德学校和学前教育舜德幼儿园作为教师培训的基地校和基地园,深入教学一线调研,发现、培育、总结、推介课堂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办公室负责做好统筹、协调、服务,同时负责与教师发展有关的教育教学政策的制定、实施、评价。这样,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培训链条,使教师能力培训有了可靠的保障。
三、整合优势资源促教师培训工作实效
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让我们教师培训有了一流的平台和载体。依托这一平台,我们强力推进培训工作。三年来,全县教师参加各类培训达25600人次,平均每年每人达2次。全县教师队伍稳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操守深入人心。
1.组建名师工作室。全县组建了23个名师工作室,年均每室安排1万元工作经费,每名每月由县财政发放200元的工作津贴。每月工作室成员定期到各学校开展巡回展示课和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名师工作室成员实行流动淘汰制度,并及时选拔补充。
2.“走出去、请进来”充电。近两年,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新常态,有计划地安排全县明星教师、明星校长、优秀教师、课改之星、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各校校长等共计608人次,分15批次分别到上海、广州、深圳、湖北、福建、北京、浙江、广西、长沙等地名校进行参观学习,开拓视野,更新理念,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分10批次选派326名专任教师和班主任到高等院校、示范性学校、长沙大同、长沙青竹湖等学校跟班学习,让教师吸取了很多先进经验,外出学习人数达教师总数的22%。同时,先后邀请了魏书生、高金英等23位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到县讲学,分10次组织教师听课、听讲座,参与培训学习的教师共计达5300人次。近三年,我们还先后与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学院、长沙师范学院等省内高校及示范性学校协同开展教师培训。
3.发挥教师发展中心主渠道作用。组建了由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县级课改之星、明星教师、首席名师与县教师发展中心教师组成的达225人之多的培训导师。目前,东安师训团队中有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7人,省级骨干教师6人。在培训方式上,着力实施四种“战术”:
一是集体战。把所需培训的教师集中起来,到教师发展中心进行集体培训。如近三年通过集体培训方式对新招500余名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举办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工会主席等培训班共11期,培训320人次。开设了“东安武术培训班”和“篮球、排球、足球”教练及裁判培训班,对全县120余名体育教师进行培训。连续三年我县用暑假时间,组织全县教师学习湖南省最美乡村教师吴才有、蒋松山、桂爱国等教师的先进事迹,深化教师职业道德培训。
二是阵地战。选好阵地,树立旗帜,打好阵地战。我县师训基地校除了教师发展中心直属的舜德学校和舜德幼儿园,还在乡村学校中选取了大江口中心小学、鹿马桥中学作 为师训和教改实验点校。教师发展中心根据实验点校的实际情况和教改实验课题,选派具有相应专长的指导教师驻校蹲点,具体指导学校的校本培训和教改实验。各实验点校负责的培训或教改项目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舜德学校课改突出,被评为市课改示范学校,大江口小学经典诵读被全市推广,鹿马桥中学德育自治活动经验在全省推广。
三是攻坚战。以旗帜为榜样,引领辐射,立足各校实际,锐意创新,打好攻坚战。一方面以基地校、实验校为核心,形成教研集团联盟,群策群力、合力提供“课题研究”共享平台,让集团内学校到核心学校、基地学校学习经验;另一方面分批组织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到基地、核心学校学习经验。通过上述活动,教师发展中心及时跟进,指导各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创造自己学校特色。目前,全县涌现了一大批具有一定特色的学校,如:端桥铺中学的艺体大课堂、水岭学校的武术特色、大庙口中学的足球特色、新圩中学的植物园基地特色。
四是信息战。创建教师发展中心网络平台,打造我县教育、教学及教师管理综合资源管理站,涵盖教师管理、教学教研、电化教学、教师培训、课件资源、培训交流等方面。设置学校风采、教育新闻、教改之窗、教师培训、电化教学、课件资源、教师论坛等一级模块,并与移动平台关联,做到教学、教研、教改的最新资料的全县共享,教师的四级培训(国培、省培、县培、校本培训)集中信息化管理,教师既可以通过联通各学校的互联网下载各种资料,也可以通过手机APP查询各种信息及相互交流,与教师发展中心的对口专业教师互动。通过培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有了明 显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涌现出大批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名师,为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我县的中小学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升,连续三年,我县中考成绩无论是合格率,还是优秀率,一年一个新台阶,现已跻身于全市先进行列;无论是学生的学科知识竞赛,还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比武,在省、市级各项竞赛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新时期教师培训理念和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教师的终身学习和全方位发展是教师发展中心工作的终极目标,也是全面提高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任重而道远。在近一年的机构整合、培训改革工作中,我们同样碰到了很多难解的困惑。今后,我们将正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加强研究,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多出成果,为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而贡献力量!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改革促进实效,创新永无止境。让我们携起手来取长补短、学习借鉴,为师训之路铺满鲜花而共同努力!
谢谢大家!
第二篇:强基固本,夯实管理基础
强基固本 夯实管理基础
一是转型升级推广绿色修井
小修作业现场执行“三铺一盖”,以往用塑料布做基础材料,存在易破损、难处理、落地油泥产生量大的弊端,这种低附加值、高能耗、粗放型的生产工艺必须转型升级,厂领导从经济性、便捷性、规模应用的可行性等方面部署转型方向。金宇建筑材料有限公司通过多方调研、多次改进、多轮次实验,采用聚氨酯夹网布,通过高频热合技术加工而成的军工材料做防渗布,已成功申请了该防渗工艺的专利,初步达到取消塑料布“三铺一盖”技术研究目标。三季度在全厂范围内进行转型升级,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耗能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达到我厂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二是落实车辆尾气标准保生产
上半年,组织检测309台生产指挥及生产用车辆,对32台车辆尾气初检不达标进行治理,复检一次合格,即完成油田公司车辆尾气减排任务,又高效保证全厂生产。三是从严开展监督考核提标准
建立规范的监督检查制度,把生产现场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建立以厂、大队为核心的监督检查队伍,每天深入到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施工现场HSE管理体系文件和HSE作业指导书执行情况,开工许可制度履行情况,污染物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等。上半年,抽查作业施工现场228个,发现问题98个,抽查承包商施工现场65个,发现问题32个,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实现闭环管理。四是对标管理着力提升现场标准
四月中旬,组织作业系统开展环保问题分析会,先通报作业系统春季环保检查问题,以PPT形式,选取代表性问题20项进行通报,剖析问题存在的根源,从规章制度的完善、设备设施管理、人的管理追根溯源查找问题。会后统一乘车,采用不通知、不汇报的形式对四家作业系统单位进行现场交流检查。对照作业系统环保标准,查看以作业二大队205队为“示范点”作业现场四个,将各项环保措施落到实处,务求实效,不断夯实基层作业现场环保管理水平。五是注重实效提高素质培训
按照年初的环保培训计划,分系统、分专业制作环保课件,做好干部员工环保教育和培训工作,以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组织机构、环境保护现状以及我厂环保工作的特色做法和经验亮点等五个方面进行培训和讲解,促进和提高员工环境保护意识,增加知识储备,以提高基层干部员工保护环境的意识。六是企警联动保障生产
随着国家普法教育的深入开展,我厂生产区域地方百姓、企业诉求逐年提升,处理钻井、大小修施工噪声、振动索赔难度也逐年加大,土地公路管理中心借助地方政府、市区两级环保部门、辽河公安局、分局及派出所的有效资源和警力,上半年,累计处理协调因超标准索赔阻挠搬迁18次,出动警力41人次,有效保障了钻井、大小修施工高效运行。
第三篇:夯实基础依托载体突出创新(服务型党组织材料)
夯实基础依托载体突出创新 不断提升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水平
——分水乡党委
2008年以来,分水乡严格按照市、县关于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三项服务”(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搭建“三级服务网络”(乡、村、组),创新“三个服务中心”(民情民意服务中心、土地代耕服务中心、留守儿童服务中心),实现“五个提升”(服务功能、服务能力、民主水平、工作水平和满意程度),全面展开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
一、选准载体,突出“三个服务中心”运行质量
以“三个服务中心”为载体,是乡党委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有力抓手,深化拓展为民服务的平台。
民情民意服务中心建立9个,村覆盖率达100%。较好地使离退休干部、农村党员、村民代表、乡土人才等四大群体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同时建立完善了工作例会、工作台账、公开办事、情况通报、办理回复等制度,从2007年3月建立以来,9个服务中心先后召开群众会525次,到田间地头指导生产800来次,服务群众2000来次。
土地代耕服务中心建立8个,村覆盖率达100%。整合撂荒土地资源,遏制土地撂荒闲置,搜集和发布土地代耕供求信息,采取各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模式,鼓励种植能手、专业大户和各类经营主体通过土地代耕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实行相对集中、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健康、有序流转。该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组织烤烟基地
53个,16000亩,茶叶基地11个,2000亩,金银花基地1个,500亩,因农民外出务工撂荒土地,恢复种植达30000来亩。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建立5个,村覆盖率达70%。经统计,我乡每年固定的留守儿童达250人—300人,留守儿童的日常教育管理成了很大的难题,托管中心为其提供了学习、食宿和活动场所,进行了心理疏导和行为引导,弥补亲情缺失,让外出务工人员安心。到目前为止,进入托管中心的留守儿童92人,达30%—40%,离工作目标有一定差距,但得到了社会好评。
二、完善功能,突出“三级网络平台”开辟服务通道
为解决基层人民群众办事难的问题,我乡按照县统一安排,建立乡、村、组三级联动的服务平台,开展服务群众的直通车,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为依托,组建乡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村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村民组党员便民服务点,搭建了上下联动,横向互动、集党务、政务和社会事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截至今年6月,乡建立了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1个,8个村建立了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8个村共建立了15个便民服务点。我乡整个服务型党组织的创建已经全面推开,乡、村、组三级网络机构累计为党员群众代办事项3000多件,解决纠纷95件,开展政策、法律、实用技术咨询8000人次,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通过建立和完善“三级网络平台”,从而开辟了服务通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夯实基础,突出服务型党组织基石
为深入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如何稳固基石,建立长效机制来夯实基础是关键。我乡重点开展了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领导,乡、村都成立了“一把手”负总责,相关部
门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强化领导责任,强力推进创建工作;二是建立了干部每季度一次的业务培训机制,提高干部业务素质和工作质量;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类制度,如:工作季度督查制度、工作推进情况季度通报制度、工作定期研究制度、工作定期调度制度、工作考核奖励办法、工作经费保障等制度,使该项工作向良性循环的发展。
四、搞好结合,突出创新工作成效
通过创先争优、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的开展,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加强,在“转变执政理念、对接群众需求、激发党员活力、密切党群关系、促进党建科学化”等方面产生了良好效果。两年来工作成效具体表现在:一是党群、干群关系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二是粮食稳定增收,人均占有粮食达到494公斤,确保了粮食安全;三是烤烟连续创佳绩,均完成目标任务,年实现产值1650万元,支柱产业得到巩固发展;四是畜牧后续产业长足发展,新建示范小区2个,扶持养猪大户20户,养牛大户3户,禽大户2户,切实加强品改和防疫工作,全面提高畜禽出栏率和品质,全乡年畜牧产值实现1200万元;五是茶叶主导产业扎实推进,切实加强茶园管护6000亩,今年新建茶园4000亩;六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连续4年全县第一;七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扶贫开发、民生保障等工作得到了全面开展。这些都是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结果。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乡将继续以创先争优、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为依托,结合“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活动的开展,把“三中心一协会一平台”工作机制抓好抓实,不断提升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水平,更好地为分水乡政治、经济、文化服好务。
第四篇:夯实基础求发展 深化改革创佳绩
夯实基础求发展
深化改革创佳绩
——明德小学“两基”迎国检工作情况汇报
二〇一一年八月一日
夯实基础求发展
深化改革创佳绩
——明德小学“两基”迎国检工作情况汇报
近几年来,我校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坚强领导下开展各方面工作,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切实做好“两基”工作,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育人。现将我校近几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普及程度
全校有学生174人,其中女88人。留守儿童人数为5人,入学率为100%,辍学0人;辍学率为0;毕业班六年级有学生46人,毕业率100%;
二、师资水平
2010至2011学,全校共有教师15人,其中本科7人,专科8 人,全部取得教师资格,学历达标率为100%。区优秀教师1人,区骨干教师2人。全校教师通过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专业素质强,教育教学理念超前,创新意识浓。
三、办学条件
我校布局合理,校园总面积约为8800平方米,生均校园面积50.5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为1200平方米,生均6.89平方米;各类图书6000册,图书、报刊生均34册,实验室、仪器室正在装备中;现有仪器金额1729元,价值达10000元的仪器正在配备中;教育手段进一步提高,1间多媒体教室、新建1间电子白板教室,电教器材总金额7.3万元。体育器材6700元;音乐3950元。
四、教育经费近三年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总支出20088.4万元,200911.9万元,到2010达到10.3万元,确保学校各方面正常有序运转。
五、教育质量
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执行国家制订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全面开课,按国家规定的课时数开课,切实制止频繁考试,频繁竞赛和滥用复习资料等现象。既优化了我们的教育教学环境,同时使我校的教育质量始终处于全学区的先列,今年六年级期中学区统测居全学区第一,期末六年级毕业统测也居全学区第一,并且在历年的学区统测中也稳居榜首。教学质量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社会的一致好评。
(一)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开展教研教改,推进课堂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我校始终坚持“以改革求发展,向质量要办学效益”的学校管理理念,开展校本教研,出台校本教研制度,使教研教改工作制度化,走科研兴校的办学道路。我校在结合学校实际开展课题研究的同时还不定期开展观摩课、示范课、案例分析、说课、经验交流、理论学习等教研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学论文评选,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2、强化教学管理,加强教学督导,提高管理水平。学校严格遵循教学常规,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切实搞好学科教学研究,把提高学生素质的工作重点落实到课堂教学主渠道上来,加强课堂教学考评考核。每月由教导处对全体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素质测查、学生辅导、教学研究等教学常规工作进行一次检查,平时进行随机抽查,督促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进行教学,增强教师进行课堂改革的自觉性。并形成了我校“超、实、严、跟、帮、挂”的课堂达标考核工作“六字经”,即:意识超前、准备超前、启动超前、基础坚实,措施落实,培训学习扎实;严格考评、严格管理、严格奖励;实行跟踪听课制度;开展“一帮一”帮教活动和课堂达标考核与晋职、评优、评模、优化组合、期末量化考核等工作挂钩。达标课考核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全体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从根本上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3、切实加强教学实践,开展教学探究。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经验,优化教学过程,有计划地进行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改进教学手段,拓展学生学习途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坚持民主办学、依法管理、以德治教的基本策略,强化科学管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建立和完善教师考核制度,使学校管理工作规范化。
我校自建校以来便开始实施教职工量化管理,将学校各部门及教师的各种工作进行量化考评。学校以量化管理为中心,逐步制定并完善了《工作职责及分工》、《量化管理制度》、《教职工量化考核办法》、《教职工考勤制度》、《教职工奖励、补助细则》、《班主任(文明班级)考核办法》、《评优评模方案》、《考核办法》、《财务管理制度》、《学生安全守则》、《学校安全工作应急预案》、《学生管理细则》、《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十五种规章制度,2010年5月,学校又将各种制度汇编成册发给全体教职工。学校各种制度的运作皆经过学校行政酝酿起草,教代会讨论通过,全体教师监督学校相关部门实施几个阶段。由于学校制度健全,执行严格,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依,工作有序,公开透明,教师明白,领导清白。比如每年的职称评审,评优评模,奖惩兑现,教师根据制度量化便可得出公正的结果,大大提高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现在,我校初步形成教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现代化学校管理机制,逐步推动学校管理由政策导向、制度保障逐渐向动力推进、多元发展转变,增强学校的活力。
六、扫盲情况
定时举行扫盲培训班,宣讲各类知识,同时加大力度防止脱盲后的再复盲,同时,防止产生新的文盲,我们以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阵地,为脱盲人员大搞巩固提高技术培训,使他们不仅能学文化,还能学到实用技术。
七、安全工作:
安全工作是学校的头等大事,我们的工作原则: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处处将安全。主要做法是路队采用教师承包制、家长接送制、路队长零汇报制;在校采用晨检、午检制,值周教师,学生会干部巡查制,做到一周一公布,做到日清周评比月总结的工作机制。
八、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使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仍然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1、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还存在一定问题: 楼顶漏水严重,墙体涂料脱落,准备在暑假中进行大面积维修。
2、档案建设还不规范。
3、信息技术装备落后,应用能力有待加强。远程教育由于时常出现故障,学校计算机较少,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开展不是太好这些我们将在上级部门支持下争取尽快解决,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信息技术教育。
3、学校对教师培训及继续教育不是太到位,致使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出现出力不出成绩的不良局面。在以后我们将加大教师培训的投入,想尽一切办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全力投入到学习新理念的氛围中。
3、硬件建设还不是很到位,教育装备有待完善。
从自查情况来看,我校在普及程度、师资水平、办学条件、教育经费、教育质量、扫盲情况六个方面,各项指标基本达到“双基”检查验收标准。在巩固双基成果的过程中,我们做到了强调一个中心,即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最高目标;突出了两个重点,即千方百计提高普及程度和基础教育质量;狠抓三项建设,即:学校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育环境建设;加强了四个方面的工作,即:学生德育、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科研工作。
第五篇:面对现实强管理夯实基础练硬功
面对现实强管理 夯实基础练硬功
进入2014年以来,由于市场萧条,造成产品积压,给企业带来严重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公司转移工作重心,将力足点放在练内功、强管理、保质量、降成本上,面对现实,公司提出了从基础管理入手,要敢于面对困难,树信心、鼓士气、聚力量、求发展,要从企业实际出发,围绕练内功、强管理、保质量、降成本,适时调整战略,苦练内功挖潜增效,以确保全年目标的顺利完成。
今年要重点在作好以下工作上多下功夫:
一是要在坚定信心、在练内功下功夫,加强员工的操作技术培训工作,要保证操作规范,操作上车;
二是要在强身健体、加强管理上多下功夫,认真做好基础管理工作,把现场管理纳入经济责任制考中;
三是创建企业文化上下功夫,提高自身能力,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实施,使企业人文素质得以优化,推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四是要在营业成本控制、提高经济效益上多下功夫;
五是要进一步夯实基础管理下功夫,规范企业管理流程,强化管理机制,堵塞管理漏洞,使公司管理向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精细化方向深化;
六是要在重成本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上多下功夫,在用棉用工、用水用电上动脑筋,减少浪费,精打细算;
七是要在创建企业安全文化、稳定和谐新局面上多下功夫,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形成强烈的使命感和积极向上的企业安全生产精神,把员工自我激励的标尺,通过自己对照行为,使员工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安全感,起到相互激励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人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