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做大做强特色农业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做大做强特色农业
中共靖边县委 靖边县人民政府
2011年,我县加大农业投入,强化工作措施,以发展工业的理念谋划现代特色农业,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较好的完成了农业农村工作各项任务。全年共投入10亿元扶持了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全面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实现总产值25.2亿元,实现增加值14.7亿元,增长7.9%。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689元,位居全市第三,比2010年净增加2090元,增长27.5%,分别高出全市、全省、全国水平3169元、4661元、2712元。据统计,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上万元的乡镇达10个,占全部乡镇的45.5%;全县214个行政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上万元的达到90个,占全乡行政村总数42%,其中突破2万元的乡镇5个。
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立足实际,高点起步,制定科学合理的特色农业发展规划
为了做大做强特色农业,我们抽调全县涉农以及有关部门骨干,由主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县级领导带队,组成靖边县农业农村工作调研组,深入全县22个乡镇开展了多次农业发展大调研,经过仔细研究,认真讨论,反复酝酿,制定了靖边县特色农业发展规划。规划立足全县自然条件和现有的产业基础,科学规划了生产区域,积极引导产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畜牧产业发展兼顾规模与效益,按照“大规模、小群体”的发展思路,积极发展家庭适度规模养殖,在提高效益上下功夫。马铃薯产业围绕“鲜薯商品化、种薯脱毒化、品种专用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思路,加快脱毒新品种推广改良步伐,努力开发高淀粉、专用薯品种,实现以商品薯生产为主,专用薯、种薯生产为辅的协调发展格局。蔬菜产业按照“扩大规模、提升品质、培育品牌、提高效益”的思路,坚持高标准大田和拱棚、温棚建设并举,推进东坑镇、红墩界镇“万亩万元”设施农业示范田建设,带动宁条梁、张家畔等有条件的乡镇大面积推广。小杂粮产业由传统种植向“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方向发展,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知名品牌。实践证明,一个好的规划,对工作的完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大投入,把握关键,夯实特色农业发展物质基础 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特色农业的关键。为此,我们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特色农业的重点来抓,不断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集中财力办大事。一是继续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加强了农田水利、乡村道路、农村电网和基本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积极争取中、省、市专项资金,并与我县项目建设捆绑、配套使用,加强发展特色产业基础。三是充分调动群众、社会参与的积极性,避免了政府大包大揽、单打一的弊端,进一步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2011年,解决了农村2.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和80个自然村农网改造问题;全县通村油路达到750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新修和改造基本农田13万亩,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建成高标准农田5万亩,新打机井383眼,发展节水灌溉8.31万亩;完成了65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任务。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为发展特色农业奠定了基础。在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同时,切实加强了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强力推进马铃薯良种基地建设,加快脱毒新品种推广改良步伐,走种薯、专用薯、食用鲜薯“三薯”协调发展的路子,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55万亩,其中夏马铃薯达到10万亩,建成原原种繁育基地50亩,原种繁育基地500亩,一级种薯繁育基地8000亩。稳步推进蔬菜产业,累计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在北部和中部滩涧地区进行规模种植。在种植结构上,由传统蔬菜生产向“精细蔬菜”生产发展,积极发展“反季节蔬菜”;在种植方式上,坚持了以大田生产为主,拱棚、温棚生产为辅,走大田、拱棚、温棚蔬菜生产相结合的路子,真正形成了“季季有产品,月月有收入”的生产格局。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达到5万多亩,蔬菜温室大棚达到8350个,大、小拱棚达到16114个。大力发展羊子、生猪养殖,羊子饲养量达到175万只,生猪达到48万头。小杂粮产业以榆荞-4号荞麦、伊选红糜、伊选黄糜、晋谷
29、秦谷5号、英国红芸豆等小杂粮优良品种为主,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建立了特色小杂粮生产基地15万亩,产品很受欢迎,效益也很可观。实践证明,“基础强则农业丰,农业丰则农民富”。只有把基础打好了,特色农业的发展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否则只是一句空话。
三、依靠科技,推广科技,构建特色农业发展科技支撑 我县有发展特色农业的自然资源优势,但从长远看,仅靠自然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只能是短期的,不能长期站稳市场,只有依靠科技,应用科技,推广科技,才能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加大了羊子、生猪、马铃薯、蔬菜、小杂粮等特色产业的科技投入,全年投入资金3500多万元,实施农业科技项目30多项,推广各类新品种40多种,推广应用新技术16项,全力提升了特色产业的品质和效益。一是实施了良种工程。发展特色农业,良种要先行。2011年,全县推广脱毒紫花白马铃薯新品种40万亩,总产值3亿多元。推广种植的紫花白马铃薯亩产可达5000斤,而南部山区种植的虎头、山杂等老品种平均亩产仅为600斤。选育推广的紫皮高桩洋葱,1995年第二届中国杨凌农业科技成果博览会上获“后稷金像奖”。推广的保加利亚、万丰系列、海丰系列等辣椒新品种具有色泽好、品质好、风味独特的特点。推广的龙洲葱、杨虎台蒜具有口味浓、品质优、保健性强的特点。王则镇闫米洼村引进榆荞-4号荞麦优良品种种植,亩产达400多斤,而老品种亩产仅为100多斤。二是实施了新技术推广工程。我们把特色产业的规范化生产、适用技术的推广作为科技兴农的关键来抓,大面积推广机械化作业、立体化种植、地膜覆盖、配方施肥以及垄作栽培等新技术,着力提高了特色产业的产量和质量。2011年,全县推广旱地全覆膜双垄沟播玉米示范种植3.4万亩,平均亩产达到833.2公斤,在农技部门指导下建立的靖边夏马铃薯生产基地,亩收入1700多元,加上回茬秋菜1000多元,亩收入可达2800元。东坑镇伊当湾村仅夏马铃薯一项户均收入逾万元的就有300多户,该村村民殷海彦种植夏马铃薯100多亩,年收入在20万以上。积极推广10大类40多种新型农机具5511台,农业机械化进程明显加快。三是实施了标准化生产示范工程。以杨桥畔、红墩界、高海则高科技示范园区为依托,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创建特色产业无公害生产基地。认真执行质量生产认证标准,推进农产品质量认证和标识制度建设,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保护力度。靖边县高海则、涌泉居专用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示范种植的马铃薯,平均亩产9000多斤,最高的突破10000斤,年纯收入达300多万元。全县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5万亩,无公害马铃薯生产基地5万亩,无公害小杂粮生产基地3万亩。马铃薯远销广州、长沙、武汉、太原、上海、济南、青岛等大城市,更是西安市场的抢手货;辣椒、洋葱等被山东视为珍品;小米、杂豆极享盛誉,特别是龙洲小米以色泽金黄、颗粒均匀、营养丰富以及能解渴消暑而享誉陕北,荞麦由于品质优、无污染而成为出口创汇产品。席麻湾马铃薯己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并注册了“统万牌”商标。成功打造了鸿丰牌蔬菜、万丰牌辣椒、华兴牌羊肉等十大名优农产品品牌,新田源集团的荞麦淀粉己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实践证明,只有依靠科技,应用科技,推广科技,才能真正实现与市场对接,农民才能增收过上好日子,否则靠勤劳、务实只能解决温饱。
四、做强龙头,狠抓营销,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实现农业产业化,根本出路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重点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我们用抓工业的方法来抓农业,用管理企业的方式来管理农业,用工业的理念来谋划产业。一是加强专业合作社建设。大力发展不同形式的专业合作社、中介组织,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把分散的专业户、专业村,通过专业合作社,组织起来进行专业化生产,带领农民闯市场。目前,我县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己发展到197个,促进了各项产业的发展。二是加强龙头企业建设。进一步制定优惠政策,发展一批种养大户,建立一批生产基地,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企业。目前,己兴起了榆林新田源食品厂、神源淀粉加工厂、涌泉居马铃薯生产基地等一批优秀企业,与种养大户、生产基地有机的链接起来,延长了农民增收链条。为调动农民种养积极性,我们对发展“一村一品”的乡镇、村和种养大户进行大奖。三是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了县、乡、村农业信息网络,将农业信息网络向种养大户和运销大户、专业合作社、公司延伸,逐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信息服务网络,提高农业信息服务能力。四是加强市场营销体系和品牌建设。我们在开发、建好本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同时,还注重开发了境外销售市场,重点在全国大中城市建设交易网点,使它们成为我县农产品的宣传窗口和销售平台。不断强化品牌建设,以品牌吸引消费,以名牌抢占市场。从几年的实践来看,强化龙头企业的建设,抓好农产品的营销,是农民增收又一主渠道,也是推广特色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并且成为打造我县农业品牌的窗口和平台。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尽管我县特色农业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与发展特色农业的要求和兄弟县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发展规模还不够大,农产品科技含量还比较低,服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今后我们将不断创新发展思路,进一步调整产业布局,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力争使我县特色农业发展有新的突破。
第二篇: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在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在经济利益上依据平均利润率的产业化组织原则实施产加销一体化,形成生产和流通利益共同体,把农户和市场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临武县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农业产业化作为“三农”工作的大事来抓,同时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着力打造优势品牌,努力培植龙头企业,极力组建农业专业协会和农产品营销网络,实现了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一、临武县农业产业化工作的总体情况
临武县把农业产业化工作作为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大力发展临武鸭、临武香芋、优质水果、大冲辣椒、草食动物、红薯、烤烟、楠竹等八大特色农业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1年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总产值达到了58200万元,其中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值就达到了53944.6万元,同比增长50.74%,其中:临武舜华鸭业公司的总产值是26250万元,同比增长30.21%、小徐瓜瓜食品有限公司的总产值是15119.8万元,增长188.24万元、鸿源果业有限公司的总产值是3860万元,增长9.66%、临武县土生牲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总产值也达到了1035万元,增长95.28%,全县市级龙头企业的税收达到了1268.1万元,其中:舜华鸭业公司的实交税金达到846.8万元,全年共建设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18.1万亩,同比增长8.64%,共带动农户79099户,增长7.59%,龙头企业带动基地产值37918万元,增长28.51%。全县有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3个,还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2个。
二、临武县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现状及特点
(一)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全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增加到10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临武舜化鸭业公司;市级重点龙头企业9家,分别是:临武金福薯业公司、临武县小徐瓜瓜食品有限公司和湖南鸿源果业有限公司、临武县舜峰食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临武县同益春发农庄、临武县土生牲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临武县金江沙田牛业发展有限公司、临武县舜玉商贸有限公司以及舜丰源芋业有限责任公司),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总产值达到53944.6万元,同比增长
50.74%。一直以来,全县始终坚持以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为核心,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为骨干和各种中介组织、专业市场、小型龙头企业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拉长产业链条,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年各农业龙头企业共带动农户 7.9万户。比如:舜华鸭业公司不仅带动农户养鸭,还带动了油茶、辣椒、渔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区域化布局,形成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全县结合实际,把农业产业化与壮大县域经济、推进小城镇建设有机地结合来,围绕八大农业特色产业,以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为重点,多措并举,不断扩大基地建设规模,并且实行区域化布局,连片开发,重点抓好了以“三河”沿岸乡镇为主的临武鸭养殖带,以南强、城关等10个乡镇为主的优质水果产业带,以双溪、大冲等8个乡镇为主的商品蔬菜种植带,以花塘、三合等为主的优质玉米生产带,以东山、西山、桃竹山“三山”为主的养殖带,以万水、麦市等乡镇为主的优质烤烟生产带,以南强、花塘为主的红薯淀粉原料生产带,以西山林场、武源为主的楠竹开发产业带等八个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建成各类上规模的种养基地185个,同比增长24.6%。另外我们还因地制宜,极积发展种养专业村,比如:城关黄皮山为代表的红心桃专业村、双溪贝溪为代表的商品蔬菜村等等,同时还充分发挥种养能人的带动作用,引导一大批农户走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形成了“小规模、大群体”的特色农业产业化格局。
(三)以科技为支撑,产品质量有保证
全县围绕加快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的实施,继续打造舜华鸭业、舜溪香芋、舜峰食品、舜玉米酒、舜桔果业等一批“舜”字号农副产品品牌,并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不断提高农副产品质量。一是积极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和“三品”认证工作,全县共建立了以脐橙、辣椒、红薯、红心桃、水稻等为主一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25个,完成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0个,绿色食品认证1个;二是认真抓好农产品检测工作,建立健全了农业生产档案,实行农业投入品使用的可追溯制度,抓好农业投入品的监督。大力实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切实加强动植物检疫工作,把好质量关。舜华鸭业公司为保证产品质量,制定了一整套的检测检验程序,建立了完整的产品检验标准,产品不仅通过了OS认证,还率先通过了HACCP质量体系认证,并荣获了国家免
检产品资格,使公司在市场准入后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三是各个龙头企业积极与科研机构合作,进一步加大了新产品的研发力度,比如临武舜华鸭业公司就推出了以“粽情粽义”“粽情粽礼”为主题文化的临武鸭肉粽产品以及以中秋团圆为主题文化的“舜华鸭月夜”礼盒,近几年,舜华鸭业在产品创新方面研发了舜华临武鸭、舜华东江鱼、舜华湘西牛、舜华端午粽四大系列一百六十多款产品,拥有专利产品80多个,极大的丰富了“临武山水鸭天下”的文化内涵,并且“舜华”牌临武鸭连续多年获得多项奖项,其产品标签被评为省级著名商标,成为中南地区鸭类第一品牌;小徐瓜瓜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大冲辣椒酱被评为湖南第六届(国际)农博会农产品金奖,以及新开发的产品如东山紫姜、西山辣酱肉、腐乳等,反响良好,很受顾客喜爱;还有金福薯业公司的粉丝系列产品被评为了“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牌”,同时还被授予“国家合格评定质量信得过好产品”。
(四)加大品牌宣传,市场空间不断拓宽
今年,全县加大了农产品的宣传力度,不仅在中央、省市各级媒体隆重推出了各种产品的宣传广告,还在各大报纸杂志也做了宣传报导,同时在各大卖场也做了深度的促销活动,营造了强大的宣传攻势,特别是临武鸭的广告已经享誉全国;另外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自己的信息平台,让全国各地的每个人都可以了解到临武的特色产品,这样就有效地把市场体系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结合起来,帮助龙头企业开展市场营销;同地该县还抢抓各地展销良机,精心策划,精品包装,把加工产品推向国家、省市级农博会展,提高品牌知名度。积极地与各省市以及各大客户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在长沙、广东、广西、福建、上海等地建立了稳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及销售网点,大大地拓宽了农产品销售空间,特别是舜华临武鸭如今在南航和东航的飞机上、在北京西站开出的列车上,以及在北京、深圳、广州、长沙的各大型超市里,都有临武鸭的销售点。
三、存在问题
(一)中介组织滞后,企业与农户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中介组织是连接各种市场主体的桥梁和纽带,是整个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到目前为止,该县已经成立了42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但是这些中介组织相对来说规模不大、覆盖面小、,对农民吸引力和凝聚力较弱,难以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使得大部分农业企业与农户的连接是松散的,不紧密,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二)大量农户缺乏现代化的种养技术。要完善绿色安全种养模式,把好农产品的源头关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而如今该县大部分农户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在生产过程中都有是采用传统的种殖、养殖技术,缺乏科学的、现代化种养殖技术,这就使生产出来的产品在质量方面上难以得到保证,同时也难以保证我们进行下一步深加工的需要,所以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浪费。
(三)风险共担的利益协调机制尚未完善。该县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户的连接方式多数是买断关系或合同契约关系,具有明显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初期的特征。在买断关系下,农户与企业之间是纯粹的市场交易关系,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内在联系,更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企业与农户的关系并不稳定,价格、质量等时刻影响利益连接的紧密度和双方的行为。在契约关系下,农户与企业之间建立了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企业向农户提供生产资料和技术指导与培训,但这种合同关系并没有改变分散的小规模的农户和大规模经营的工商企业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农户与企业之间简单组合,还不能说是实现了农业的一体化经营。
四、建议和对策
(一)大力发展规范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在不触动农民的土地承包权、财产所有权的前提下,按“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起来的新型合作经济形式。它是连接龙头企业和农户的重要纽带,是形成“公司(龙头企业)+基地+专合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有利于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降低和化解市场风险;有利于推广和应用科学技术,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用利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护和增加农民的利益。
(二)采取多种方式培训农民,努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农技、农机、畜牧、经管等技术人员,农业企业聘请的专家、顾问、农村土专家、专业种养大户等技术力量,广泛地开展技术培训,做好技术指导服务,同时还要建立起培训农民的教育基地,不断培养和造就出一大批不同层次的科技人才和新型种养农民,从而提高农民现代的、科学的种植、养殖技术和市场风险意识以及市场诚信意识。
(三)继续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必须坚持“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基本原则。临武县在利益联结方式上要从实际出发,通过发展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和各类行业协会等多种方式,建立产业化各经营主体的利益共同体,特别是龙头企业,要认真总结本企业在产业化经营中的经验和教训,虚心听取农户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企业内部、特别是原料收购的规范管理,健全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和纠正过去在基地建设及原料收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尊重、爱惜、保护农户和企业的劳动成果,兼顾农户和企业的利益。同时,龙头企业及农户都要不断增强诚信意识、市场意识和法律意识,以实现双赢为核心目标。
第三篇: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作者:临武统计局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12-3-30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在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在经济利益上依据平均利润率的产业化组织原则实施产加销一体化,形成生产和流通利益共同体,把农户和市场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我县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农业产业化作为“三农”工作的大事来抓,同时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着力打造优势品牌,努力培植龙头企业,极力组建农业专业协会和农产品营销网络,实现了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一、临武县农业产业化工作的总体情况
我县把农业产业化工作作为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大力发展临武鸭、临武香芋、优质水果、大冲辣椒、草食动物、红薯、烤烟、楠竹等八大特色农业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1年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总产值达到了58200万元,其中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值就达到了53944.6万元,同比增长50.74%,其中:临武舜华鸭业公司的总产值是26250万元,同比增长30.21%、小徐瓜瓜食品有限公司的总产值是15119.8万元,同比增长188.24万元、鸿源果业有限公司的总产值是3860万元,同比增长9.66%、临武县土生牲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总产值也达到了1035万元,同比增长95.28%,我县市级龙头企业的税收达到了1268.1万元,其中:舜华鸭业公司的实交税金就达到了846.8万元,全年共建设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18.1万亩,同比增长8.64%,共带动农户79099户,同比增长7.59%,龙头企业带动基地产值37918万元,同比增长28.51%。全县有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3个,还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2个。
二、临武县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现状及特点
(一)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我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增加到了10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临武舜化鸭业公司;市级重点龙头企业9家,分别是:临武金福薯业公司、临武县小徐瓜瓜食品有限公司和湖南鸿源果业有限公司、临武县舜峰食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临武县同益春发农庄、临武县土生牲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临武县金江沙田牛业发展有限公司、临武县舜玉商贸有限公司以及舜丰源芋业有限责任公司),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总产值达到了53944.6万元,同比增长50.74%。一直以来,我县始终坚持以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为核心,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为骨干和各种中介组织、专业市场、小型龙头企业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拉长产业链条,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年各农业龙头企业共带动农户 7.9万户。比如:舜华鸭业公司不仅带动农户养鸭,还带动了油茶、辣椒、渔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区域化布局,形成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我县结合实际,把农业产业化与壮大县域经济、推进小城镇建设有机地结合来,围绕八大农业特色产业,以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为重点,多措并举,不断扩大基地建设规模,并且实行区域化布局,连片开发,重点抓好了以“三河”沿岸乡镇为主的临武鸭养殖带,以南强、城关等10个乡镇为主的优质水果产业带,以双溪、大冲等8个乡镇为主的商品蔬菜种植带,以花塘、三合等为主的优质玉米生产带,以东山、西山、桃竹山“三山”为主的养殖带,以万水、麦市等乡镇为主的优质烤烟生产带,以南强、花塘为主的红薯淀粉原料生产带,以西山林场、武源为主的楠竹开发产业带等八个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建成各类上规模的种养基地185个,同比增长24.6%。另外我们还因地制宜,极积发展种养专业村,比如:城关黄皮山为代表的红心桃专业村、双溪贝溪为代表的商品蔬菜村等等,同时还充分发挥种养能人的带动作用,引导一大批农户走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形成了“小规模、大群体”的特色农业产业化格局。
(三)以科技为支撑,产品质量有保证,我县围绕加快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的实施,继续打造舜华鸭业、舜溪香芋、舜峰食品、舜玉米酒、舜桔果业等一批“舜”字号农副产品品牌,并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不断地提高农副产品质量。一是积极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和“三品”认证工作,全县共建立了以脐橙、辣椒、红薯、红心桃、水稻等为主一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25个,完成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0个,绿色食品认证1个。二是认真抓好了的农产品检测工作,建立健全了农业生产档案,实行农业投入品使用的可追溯制度,抓好农业投入品的监督。大力实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切实加强动植物检疫工作,把好质量关。舜华鸭业公司为保证产品质量,制定了一整套的检测检验程序,建立了完整的产品检验标准,产品不仅通过了OS认证,还率先通过了HACCP质量体系认证,并荣获了国家免检产品资格,使公司在市场准入后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三是各个龙头企业积极与科研机构合作,进一步加大了新产品的研发力度,比如临武舜华鸭业公司就推出了以“粽情粽义”“粽情粽礼”为主题文化的临武鸭肉粽产品以及以中秋团圆为主题文化的“舜华鸭月夜”礼盒,近几年舜华鸭业在产品创新方面研发了舜华临武鸭、舜华东江鱼、舜华湘西牛、舜华端午粽四大系列一百六十多款产品,拥有专利产品80多个,极大的丰富了“临武山水鸭天下”的文化内涵,并且“舜华”牌临武鸭连续多年获得多项奖项,其产品标签被评为省级著名商标,成为中南地区鸭类第一品牌,小徐瓜瓜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大冲辣椒酱被评为湖南第六届(国际)农博会农产品金奖,以及新开发的产品:东山紫姜、西山辣酱肉、腐乳等,反响良好很受顾客喜爱,还有金福薯业公司的粉丝系列产品被评为了“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牌”同时还被授予“国家合格评定质量信得过好产品”。
(四)加大品牌宣传,市场空间不断拓宽。
今年,我县加大了农产品的宣传力度,不仅在中央、省市各级媒体隆重推出了各种产品的宣传广告,还在各大报纸杂志也做了宣传报导,同时在各大卖场也做了深度的促销活动,营造了强大的宣传攻势,特别是我县临武鸭的广告已经享誉全国;另外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自己的信息平台,让全国各地的每个人都可以了解到我们临武的特色产品,这样就有效地把市场体系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结合起来,帮助龙头企业开展市场营销;同地我们还抢抓各地展销良机,精心策划,精品包装,把加工产品推向国家、省市级农博会展,提高品牌知名度。我们积极地与各省市以及各大客户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在长沙、广东、广西、福建、上海等地建立了稳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及销售网点,大大地拓宽了农产品销售空间,特别是舜华临武鸭如今在南航和东航的飞机上、在北京西站开出的列车上,以及在北京、深圳、广州、长沙的各大型超市里,都有临武鸭的销售点。
三、存在问题
(一)中介组织滞后,企业与农户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
中介组织是连接各种市场主体的桥梁和纽带,是整个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到目前为止,我县已经成立了42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但是这些中介组织相对来说规模不大、覆盖面小、,对农民吸引力和凝聚力较弱,难以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使得我县的大部分农业企业与农户的连接是松散的,不紧密,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二)大量农户缺乏现代化的种养技术。
要完善绿色安全种养模式,把好农产品的源头关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而如今我县大部分农户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在生产过程中都有是采用传统的种殖、养殖技术,缺乏科学的、现代化种养殖技术,这就使生产出来的产品在质量方面上难以得到保证,同时也难以保证我们进行下一步深加工的需要,所以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浪费。
(三)风险共担的利益协调机制尚未完善。
我县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户的连接方式多数是买断关系或合同契约关系,具有明显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初期的特征。在买断关系下,农户与企业之间是纯粹的市场交易关系,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内在联系,更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企业与农户的关系并不稳定,价格、质量等时刻影响利益连接的紧密度和双方的行为。在契约关系下,农户与企业之间建立了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企业向农户提供生产资料和技术指导与培训,但这种合同关系并没有改变分散的小规模的农户和大规模经营的工商企业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农户与企业之间简单组合,还不能说是实现了农业的一体化经营。
四、建议和对策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项牵涉面广、政策性强、浩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只是一般的市场行为和企业行为,必须要有党和政府强有力的组织领导。针对目前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大力发展规范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在不触动农民的土地承包权、财产所有权的前提下,按“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起来的新型合作经济形式。它是连接龙头企业和农户的重要纽带,是形成“公司(龙头企业)+基地+专合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有利于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降低和化解市场风险;有利于推广和应用科学技术,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用利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护和增加农民的利益。
(二)采取多种方式培训农民,努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要充分利用农技、农机、畜牧、经管等技术人员,农业企业聘请的专家、顾问、农村土专家、专业种养大户等技术力量,广泛地开展技术培训,做好技术指导服务,同时还要建立起培训农民的教育基地,不断培养和造就出一大批不同层次的科技人才和新型种养农民,从而提高农民现代的、科学的种植、养殖技术和市场风险意识以及市场诚信意识。、(三)继续完善利益协调机制。
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必须坚持“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基本原则。我县在利益联结方式上要从实际出发,通过发展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和各类行业协会等多种方式,建立产业化各经营主体的利益共同体,特别是龙头企业,要认真总结本企业在产业化经营中的经验和教训,虚心听取农户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企业内部、特别是原料收购的规范管理,健全服务体系,不
断完善和纠正过去在基地建设及原料收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尊重、爱惜、保护农户和企业的劳动成果,兼顾农户和企业的利益。同时,龙头企业及农户都要不断增强诚信意识、市场意识和法律意识,以实现双赢为核心目标。
第四篇:如何将休闲农业项目做大做强
如何将休闲农业项目做大做强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休闲农业规划设计——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休闲农业项目怎样才能做大做强,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这是投资商最关心的问题。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的山东栖霞台湾农民创业园葡萄酒庄园文化产业城就成功实现了将休闲农业做大做强的目标。
葡萄酒旅游在葡萄酒工业十分发达的国家已经成为了休闲度假的潮流,而在刚刚起步的中国,这种旅游形式近几年才有人提出。尽管如此,葡萄酒旅游在中国却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各葡萄酒产区酒庄/酒厂相继亮出各具特色的葡萄酒旅游王牌,从而在近几年,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葡萄酒旅游风暴,在这其中,酒庄旅游成为了一股新势力。
一、关于项目的提升思路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对山东栖霞台湾农民创业园葡萄酒庄园文化产业城项目提出了一些提升建议。
1.酒庄的定位
将该项目定位为一个引领潮流的高端项目,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酒庄生活方式,品酒、学习、参观、娱乐、体验、休闲、度假等。
2.文化元素
在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看来,将文化注入到旅游产业中,景区就有了“灵气”,葡萄酒庄园的建设同样需要“灵气”。找到每个酒庄的主题文化予以定格、定位、强化、生发,张扬其个性,打造一个独一无
二、汇聚世界的酒文化庄园。
3.目标定位
葡萄酒庄品位如何实现,文化如何注入,生活方式如何设计?基于这三个问题,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提出了葡萄酒庄园的目标定位。
1)世界原产地名酒博览园
打造一个藏品级酒庄世界,以及中国唯一的收藏级葡萄酒拍卖与收藏平台。
2)世界最全的葡萄生产基地
这里不仅有各种适合酿酒的葡萄,还有仅供观赏和吃的葡萄,打造一个世界上最全的葡萄生产基地。
3)原乡葡萄酒庄
根据酒庄的风格(法式、英式、美式、西班牙、意大利),打造原汁原味原乡的生活方式,让游客在园区不同的酒庄可以体验到不同风格的生活方式。
4.丰富酒庄的功能
酒庄除了可以酿酒、藏酒外,还可以进行参观游览、科普教育、娱乐体验、休闲度假等。
5.采取不同的装修风格
在装修风格上不仅要与其他的酒庄与众不同,庄园内部的每个酒庄也要有差别,可以采取各式各样的装修风格。
6.主题酒庄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专家分析,酒庄旅游的出现既迎合了中国葡萄酒业及葡萄酒旅游业飞速发展的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旅游资源,解决了目前旅游行业中旅游资源压力大的困境。根据这种酒庄风潮,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认为,我们可以设计大量的不同风格的酒庄来满足游客的需求,如音乐酒庄、家庭式酒庄、创意酒庄、温泉酒庄、数字酒庄、3D酒庄等。
7.规划布局
将建筑散落在葡萄种植区域内,通过酿造葡萄酒的工艺流程将它们联系起来。
葡萄的生长是有季节性的,所以一定要考虑到整个庄园的周期安排计划。比如在没有葡萄的季节,可以举办一些节庆活动、主题活动,或者通过主题酒庄来减少季节性带来的影响。公共景观如中心会所、广场、商业街、宾馆等要与整个园区相协调。
二、建议产品
1.万国酒庄城堡
集收藏、展示、拍卖、聚会、高端商务宴请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会所。
2.吉尼斯葡萄园
打造一个世界上葡萄品种最全的葡萄园。
3.葡萄酒手工作坊
这里是葡萄酒DIY的地方,游客在酒庄葡萄园专门划出来的采摘区里,在工作人员指导下穿戴整齐工作服,使用专用剪刀亲手摘下葡萄,使用专门的小木盆以手破碎葡萄,将葡萄汁连皮带籽倒入发酵瓶,加入化学制剂,塞入瓶塞,填写个人资料卡,最后设计个性化瓶标,游客还可以将自己制作的酒带回去。在这里游客们可以体验亲手酿造属于自己的新酒过程中的乐趣。
4.品鉴中心
在这里可以品尝到上等的好酒,在品酒师的带领下,按照观色、闻香、品尝的步骤学习如何鉴赏葡萄酒。在这里还可以学习品酒相关的礼仪知识。
三、酒庄功能及构成酒庄除了可以酿酒外,还可以进行参观游览、科普教育、娱乐体验、休闲度假、聚会、高端商务宴请、会议等。
酒庄内部包括:品酒室、会议接待室、娱乐室、客
房、餐厅等。
四、庄园设计思路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针对山东栖霞台湾农民创业园葡萄庄园这个项目提出了“一园一品一酒庄”的概念。
每个葡萄园里有一个酒庄,每个酒庄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按照分区(法式、意大利式、西班牙式、美式),打造原汁原味原产地的酒庄模式,将当地文化还原、植入酒庄。在还可以在每个区内分不同风格的酒庄。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的大胆创新规划设计,真正实现了将休闲农业做大做强的目标,为投资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第五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为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今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届“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3月22—28日是第二十五届“中国水周”,我国确定“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宣传活动的主题为“大力加强农田水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一主题充分说明了农田水利建设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我市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农业大市、人口大市,特殊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决定了农田水利建设在我市农村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一、认清市情,把握水情,充分认识农田水利建设的重大意义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措施,持之以恒地开展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我市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城市,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30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
5、全省的2/5,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农田水利建设欠账多、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水利基础不牢、抗灾减灾能力低依然是影响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对于实现全市“十二五”奋斗目标,加快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加快我市农田水利建设步伐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为目标,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发展节水灌溉和水土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深化农村水利改革,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全面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的综合能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狠抓水利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市上下要继续坚持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性工程来抓,重点抓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电灌维修改造和配套建设,积极发展旱作农业和高效节水农业,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不断改善农业立地条件,确保全市粮食安全。
2、抓好饮水工程建设,确保城乡供水安全。要加快重点供水工程建设,切实抓好秦州区上磨水库、秦安县小湾河水库、张川县富川水库、二县二区引洮供水等重点工程。要进一步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争“十二五”期间彻底解决全市120.29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使广大农民群众都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3、加快治理水土流失,构筑生态安全屏障。要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大规模实施坡改梯水土综合整治工程,以抓好秦安县全国坡改梯试点县为重点,全面实施五年新增150万亩梯田建设工程,力争大干苦干5—8年,实现全市梯田化的目标。
4、建立完善制度体系,科学管理水资源。严格执行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的“三条红线”,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要全面落实水资源有偿使用、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审批等管理制度,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制与考核制,强化各级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新实效
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水利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注意研究掌握国家投资导向,全力争取国家和省上的项目投资。同时要加大市、县(区)财政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真正把2011年中央1号文件中关于土地收益的10%和新增财政
5——10%的投入政策落到实处,确保农田水利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报纸、电视等各新闻媒体,要以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活动为契机,加大水利宣传教育力度,为全市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作者为天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