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边支教工作感想
真诚付出,收获快乐 ——马边支教生活感想 马边彝族自治县高卓营小学
袁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第二批胜利归来的同志们、以及即将奔赴一线的第三批“一村一支教”的同志们,大家下午好!
我是第二批“一村一支教”的老师,来自犍为县马庙小学的袁鲲。今天有幸站在这个讲台汇报我一年的支教工作情况,与各位分享我在马边高卓营小学收获到的快乐。在此,我很感谢乐山市团委、犍为教体局领导给了我这次支教的机会,感谢高卓营小学的领导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今天的发言,我想用这样一句话来总结“一年的支教并不能改变什么,但只要真诚的付出,就会收获许多快乐。”
2014年8月29日,一年一度的支教工作开始了,乐山市团委按市委市政府的“一村一支教”工作的要求,对全市各市、县、区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教师抽调到“两边一区”进行支教。我有幸入选,临行前,犍为县委、县政府,教体局给我们提出了支教要求,要求我们支教教师到边区后“树形象、做贡献、出成果”。我肩负着使命,于31日奔赴马边彝族自治县。我经过近4个小时的汽车颠簸,来到了马边县城,受到了马边县委、县政府、教育局热情的接待。在热情洋溢的座谈会上,局长要求我们不辱使命,将我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奉献给马边的孩子们,为马边的教育教学更上一个新台阶作出贡献。我暗自下决心,将我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回报于马边的孩子们。
到高卓营小学,天已经黑了,可高卓营乡党委及高卓营小学的二十多名老师还在等待,看得出他们饥肠辘辘。席间,乡党委书记和伍果校长向我介绍了高卓营的基本情况,要求我们支教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带进来,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几天的经历,让我正在高卓营的第一晚就难以入睡,我梳理着市长的讲话,市教育局领导的嘱托,上一批先进支教教师的事迹,马边的一路走来,也想到了我曾经任教的马庙小学,更想到了我二十几年的教学生涯。在这里,我如何来完成我的支教生活?
我接手的是六年级1班。带着新奇,我迫不及待的找到了这个班级的孩子们,我非常高兴,他们会说汉语,我们互相交流,可孩子们的名字真难记,但不管怎样,我们基本认识了。在之后的深入了解中,我发现了孩子们不少的问题:学习意识淡薄、学习习惯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进取心……我无法也不能去埋怨与责怪。因为我知道,他们的成长环境,他们的家庭环境没有向他们展示教育的重要性,没有种下希望的种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更明白了市委、市政府对支教的伟大举措,明白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为了给孩子们种下希望的种子,课余时间我基本没在办公室,都与孩子们谈心,拉家常,做游戏,搞活动。一年之中,我进行过无数次的家访,孩子们的家有的很远,很难想象步行3小时的路程。我还能清楚的记得到吉木小军的家访,我和鲁克老师步行3个多小时,找到他还在地里割荞麦,陡峭的山坡上,瘦削的身躯,和奶奶一起,父母在外打工。看着他尴尬和歉意的表情,我无法去责怪他没完成家庭作业。回到学校,虽十分疲惫,可我意识到作为这里的教师,肩负着学校与家庭的双重教育责任,只有最大限度的利用好我的有效时间。课堂上,涉及到那个方面的欠缺,我就延伸那个方面,哪怕是笔画的书写,都不厌其烦的一笔一划。教他们一句一句的说话、教他们行为习惯、教他们感恩、教他们欣赏美……在我的工作日记中我写到“我的课堂凌乱不堪,我的教学毫无计划,可我看到了孩子们有收获……”班上有一个特别的女孩子,叫 阿毕罗习,她是我这生中见到的最爱学习,最执着的孩子。她坚持日记,课堂笔记记的完完整整,课余,喜欢看书,在寝室里看书直至灭灯。她的作文写得很好,对于这样爱学习的孩子,我怎能袖手旁观呢?每次作文后,我一字一句的为她修改,叫她如何做到有条理,如何在字里行间去表达真情实感,在作文中用上多种表达方法。每次作文竞赛,我都鼓励她参加,在马边县教育局、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共同举办的“家乡的环境”征文中,她的《我的家乡》获得了一等奖。玛伏西西也是个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女孩。她是一个腼腆的孩子,上课时总是闪烁着深沉的目光,她喜欢思考,见她胆小,我主动与她交流,她说喜欢读书,但家长认为是女孩子,不很重视,她担心家里不会让她读多久的书。我告诉她,凡事去坚持,把握好现在,你一定会得到家庭的支持。她爱书法,可以前的老师没太在意书写的规则,我一笔一划的为她写,随时关注她,一年来,基本能正确的书写汉字了。她很喜欢看课外书,我在学校图书室找了一些给她,还买了一支钢笔和笔记本给她,她欣喜的表情更让人难以忘怀。
爱的付出,决不会白费。一年中,我收到过很多爱的回报,采笋期,我收到过很多新鲜的竹笋、每个季节,收到过孩子们用野花扎成的花篮、彝族年还有米酒和马边腊肉。离开高卓营时,孩子们帮我提着行李送我到车站,一个个含着泪水,再坚强的我也抑制不住分别的难舍难分……
既然是支教,除了搞好自己本班的各项工作,我认为还应该为全校而服务,要把全校老师教学的热情带动起来,要让全校老师学习新教法,研究新理论,营造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氛围。
指导郭丽萍老师参加学区赛课。郭老师是新教师,接受了任务后,心理压力很大,面对这种情况,我用自己的工作经历来开导她,消除了郭老师的恐惧心理。她的课题是《10——十几的认识》,郭老师开始了她的第一次试上,虽不是一堂成功的课,但郭老师迈出了她的第一步。我告诉郭老师:第一次上公开课,就能做到这样,不错!你的语感很好,适合低年级的孩子,你很有优势。接着进行了第二次试上,这一次我认真的分析了她的课堂,当然存在许多问题,现在我都还能记得我提出的几点。如和孩子们的开场白,和蔼可亲的开场白能拉近和孩子的距离,更何况是借班上课;课堂鼓励语言,不要怜惜鼓励的语言,孩子们会百听不厌的,多收集一些,多样化,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鼓励语;课堂孩子注意力的调节。比赛结束,郭老师获得了学区三等奖。对于这个三等奖,郭老师说:她不在乎几等奖,她很感谢之前所有领导和同事的关心,让她感到了集体的温暖。我校本年新来了5个教师,如何让他们正确的把握课堂,而作为支教的语文教师的我,我觉得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给新教师展示一个现代课堂的模式,我设计了一堂语文课《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其实我也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因为我清楚的知道班级的情况,可我必须要去挑战,否则我怎能配得上支教教师的称呼。学校正在新修教学楼,没有多媒体,也没有投影仪,连小黑板也没有,我就用毛笔写需要的材料。公开课得到了学校和教研组的支持,学校组织所有能参加的教师参加。我很庆幸,那堂课,孩子们分外认真,发言的孩子不知从哪里冒出,孩子的发言甚至令人震惊,听课的老师都鼓起了掌。新教师刘莉在课余交流时谈到:她的专业是学前和幼儿教育,听了这堂课,很受启发,特别是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课堂中不仅要交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交给学习知识的方法,对孩子鼓励和表扬比批评更有效。短短的评价犹如是对我的鼓励,我感悟到一个普通人并不能改变所生活的环境,但可以用积极的心态改变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让每一个人快乐的工作,愉快的生活,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高卓营小学的老师们难到不正是享受着这种其乐融融的乐趣吗?
和我合班的是峨边来的一位新教师鲁克服前,学校安排我辅导这位新教师,其实不安排,我觉得自己也有责任带领这位新教师。首先从班级管理开始,我向他介绍了班委会的建立,注重班风班貌的养成,班级活动的开展,教室文化氛围的布置,教师小助手的培养等。第二期,我们搬进了新教学楼,那还是还未交房的建设楼,班级文化建设还没搞,面对空荡荡的新教室,我觉得可以自己把它美观一下,和鲁克老师商量之后,我们进行了班级文化建设:张贴名人字画,班风班训、班级目标„„看着布置一新的教室,六年级1班的孩子们都觉得有一种自豪感。彝族孩子很爱花,我从犍为带了三盆花放在了教室,并安排孩子们轮流浇水,花儿不久开放了,和孩子们的笑容那样美丽。和鲁克老师一年的合作中,这位新教师迅速的成长起来了,不仅将班级的面貌焕然一新,而且教学成绩平均分提升了近10分。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变化。战甲主任在期末总结时专门提到了六1班的变化,我为这位新教师的迅速成长感到欣慰。
在马边支教的这一年里,虽然我有付出,但我收获的更多。我指导过三次作文竞赛,“我和书的故事”、“校园艺术节”“家乡的环境”,我班的孩子真棒,获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二名。我为他们骄傲,为他们欣喜!上期,我被评为马边县第二批县级“优秀支教教师”。参加过马边县支教教师经验交流会。我所教科目平均分提升了十多分,而且班级面貌得到较大转变,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赞扬……
在马边一年的日子里,我们全体支教教师不会忘记,马边县委、县政府、马边县团委、马边县教育局对支教工作的高度重视,他们多次到各村小看望支教教师,了解我们的工作情况,关心我们的生活,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让我们安心工作。虽然第二批支教教师结束了支教生活,但我相信,每一位支教教师不会忘记那里的点点滴滴,不会忘记这个淳朴、热情的民族。我将整理好在高卓营小学的每一篇日记、珍藏好每一张相片,所有的一切将是我人生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在高卓营的一年里,净化了我的心灵,磨练了我的意志,历练了我的人生。当我们支教归来,第三批支教自愿者又将走向支教的历程。此时,我对为什么支教有了答案:因为那儿需要我们。我们或许帮不了他们什么,但是我们必须尽力去做,要带给他们希望。虽然一个支教者的作用有限,可支教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爱的影响,爱的传播。我没有什么崇高理想,但作为一个支教者必须要去做点什么,哪怕是影响一个孩子,都会让我们心境坦然。今天,我将自己在支教生活中的亲身经历、感受和点滴成绩,向领导汇报,同时奉献给即将走上支教之路的同志们,以求共勉。我相信,你们也一定不辱使命,做得更完美、更优秀!
2015-8-26
第二篇:2012马边暑假支教策划书
大学生“微笑”志愿团队
详情请链接:主办:大学生“微笑”志愿团队协办:乐山QQ志愿者协会
一、支教主题: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成长
二、支教时间:2012年7月15日到8月15日
三、支教地点: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三河口乡和大院子乡中小学
四、支教人员:大学生“微笑”志愿团队成员以及招募的志愿者
五、支教内容:
前期:在各高校招募大学生志愿者(人数视马边学校具体参加学生人数而定)对其进行严格的面试和筛选,以品学兼优、有特长者优先。在支教活动之前将对参加本次支教活动的志愿者进行统一的专业支教培训。
中期:将所有志愿者按其所擅长的类型合理的分组,分别前往已联系好的马边中小学校进行支教活动,内容以教学辅导为主,开展各种课外活动为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兴趣爱好,使其向多方面发展!
后期:各支教小组整理好支教活动期间的心得体会、当地学生的情况以及同学们学习中急需的物品,为以后长期顺利的开展支教活动做准备。整理好支教相关的视频、照片等媒体资料,并通过各种合法途径把做成的宣传资料向社会宣传,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更好的帮助这些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六、支教准备:
微笑志愿团队:前期通过电话等与校方取得联系,五月中旬组织一部分志愿者
去马边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之前所不清楚的各种情况。做好志愿者的招募、筛选和培训工作。
校 方: 提供学生的学习、生活等详细情况,统计参与学生人数。
七、活动的可行性分析:
活动特色:
大学生融入社会,回报社会,展现青年对社会的责任感。影响力:
利用大学生的力量使该活动的影响力以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同时有利于
加快贫困山区教育的改革进程,增强其参与性和感染力。安全性:
此次活动的地点都是事前联系好的学校,安全有一定的保障。此次活动以志愿者集体方式参加,确保了活动秩序和学生安全。此次活动纯属公益,不含有任何金钱利益关系,确保了参与志愿者的安全。
可实施性:
活动意义深刻,不仅能体现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也可以激发不同群体
回报社会的热情。更重要的是奉献大学生的力量为我国较贫困地区落后教育尽绵薄之力。
社会效益:
号召当代大学生发挥自身力量为社会做贡献。同时,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汇集更多的社会力量。
八、志愿者安全:
事件一:在培训期间,有志愿者恶意破坏活动,如寻衅滋事,公开发表恶意言论。
处理方式:根据事情严重程度,工作人员无法处理的最终寻求公安帮助。事件二:在从学校到支教地点的路上,遇到意外,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处理方式:同行志愿者立即采取一切可行的急救措施,并及时反映给相关部门及时救援。
事件三:志愿者在支教学校遇到突发状况。
处理方式:事件发生第一时间与学校负责老师或村委会负责人联系,保持冷静,妥善处理。
九、支教联系人:
微笑志愿团队吴浩然***
张晓彤***
乐山QQ志愿者协会费 琴***
第三篇:支教工作感想
支教工作感想
闫爱蕊
如今回想起在渭南市白水县收水乡收水中心小学支教的十天时光,脑海里最为清晰的就是孩子们那一张张稚嫩的脸,和他们笑着的、哭着的、调皮的、撒娇的每一个表情。十天的时间很短,我们教给他们的东西也很有限,但是我很确信的一点是,无论是对于孩子们还是对于志愿者们,这十天的时光将一直被珍藏在记忆里,熠熠生辉。
从对学校环境的陌生到熟悉,从刚开始接触孩子们时的漫无头绪到课间时和他们打成一片,从初到讲台时的手足无措到融洽的课堂互动,一点一滴,每一个志愿者都成长着。孩子们也从羞涩的不爱说话到追着老师问东问西,从习惯充当在集体里默默无闻的角色到愿意站在所有人面前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从不知道怎么看书到静下来边读书边写笔记摘抄,到早读《三字经》的朗朗读书声,童声朗诵的诗歌《相信未来》,短短几天学会的各种舞蹈,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让人由衷地欣慰。短暂的十天,也许教会孩子们的不多,但是带给我们的思考却很多。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在支教的最后一天下午。放学之前,按要求要组织学生打扫教室卫生,有的孩子忙着找其他老师签字留念,有的孩子看着校门口等着的家长,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家。我和助教卢笑云分别带他们倒垃圾、扫教室,我带着几个孩子去倒垃圾,回到教室,只有赵梦娇一个人拿着一个小小的扫把,蹲在地上扫着地,其他孩子有的和其他老师聊天、有的收拾东西,只有她一个人以一种特别认真的神情一下一下地扫着。看着娃小小的身体,突然好想上去抱抱她,赵梦娇是个特别内向的女孩,平常说话很小声,回答问题的时候也是一副羞涩的表情,运动会、文艺汇演什么的集体活动也不愿意参加,是个坐在角落里很容易被忽视的女生。这十天里一直到第五天,才把她和白雪荣分清楚,就是这么一个女孩子,一个人默默打扫了整个教室,我拿了簸箕走过去,她从我手里接过来说:“老师去和他们玩儿吧,我一个人就可以了”。看着孩子的乖巧懂事,五味杂陈。一个班集体里往往最先被注意的是成绩好的、爱调皮的、喜欢和老师交流的,而这些平时默默无闻的孩子在角落里静静地成长着,没有被太多的目光关注,没有被太多的表扬或者批评包围着,就这样度过童年。
那时候一直在想,如果再能给我十天该有多好啊,可以去发现更多孩子背后的故事,去不遗余力地帮他们树立自信心,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愿意去表现自己进而更加完善自己。也许短暂的十天不足以充分了解每一个孩子,但我希望在以后的支教中,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建立一个学生档案,把我们了解到的每一个孩子不被注意的一面、悄悄闪光的一面、应该好好培养的特长等记录下来,交给学校老师或班主任,给孩子们搭建一个长久的宽广的舞台。同时,我们自己也保留一份,如果下次支教回访也是相同的学校,那么下一任班主任就可以很快地了解到班里学生的大致情况,减少和学生磨合的时间,更快地融入到他们中间。
在支教的第四天,冒着大雨进行了一次家访,家访完最大的感受是农村父母亲对孩子最朴实的期待。家长们没有说要孩子成为一个什么什么样的人,也不要求孩子回报什么,要求孩子未来给他们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只是最朴素的希望孩子脱离农业生产,离开农村,过上起码比自己好的生活。简单的愿望只是孩子考一个大学,找一个轻松一点的工作。在这个社会里,农村的父母亲可能没有能力给孩子们铺就什么道路,也没有能力给孩子们在这个社会上谋求什么地位,但这种最朴实的期望,最简单的爱,才正是爱的要义所在吧!问过班里的孩子,为什么要好好读书,很多孩子的回答都是考上大学,让爸妈过上好生活。听到这些的时候,被孩子们的懂事和一颗感恩的心深深打动着,这些都是孩子们教给我们的东西吧。短短的十天里,和学生们相处的快乐,和志愿者们一起工作的情谊,相聚的欢愉,别离的伤感,漫天大雨中的大巴车,满是泥泞的家访之路,这所有都将会是记忆里开不败的花朵。
第四篇:马边扶贫工作
马边2011-2020年扶贫工作思考
一、基本情况
马边扶贫开发工作自1988年正式开始开展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根据不同时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政策倾向,适时调整扶贫开发工作战略,明确扶贫开发工作思路,夯实扶贫开发工作基础,提升工作质量,创新扶贫方式,取得显著成效,全县贫困面貌得到极大改善,贫困人数大幅减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加快。国家八七扶贫攻坚期间,马边坚持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为中心,以贫困村为战场,坚持到村入户,成功越过温饱,取得丰硕成果,扶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为新世纪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转折点。新时期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特别是2002年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来,先后得到中央纪委、省财政厅、省以工代赈办、省电力公司等部门的倾情帮扶。2001年以来,马边牢牢抓住中央纪委定点扶贫的历史机遇,各类扶贫资金投入达到10.63亿元,其中中央纪委协调到位帮扶资金4.3亿元。实施新村扶项目116个,新建通村公路341公里,硬化村道94.6公里,实施移民搬迁、灾后重建和住房改造13082户(其中移民搬迁4896户,灾后重建4725户,住房改造3461户),解决饮水困难3.6万人,建成城区防洪堤整治工程,建成职教中心1所、中小学校38所、小学寄宿制学校9所,远程教育系统1个、网络教室1所,建成乡镇卫生院12所,村卫生室1所,开展各类培训16.63万人次,劳务输出13.69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6.72亿元。贫困人口从2000年底的6.55万 人减少至2009年底的1.732万人(以785元的旧标准计算),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14万余人。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2亿元,增长10%;实现财政总收入1.45亿元,增长4.6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019万元,增长20.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8亿元,增长17.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59亿元,增长54.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4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74元,增长10%。
二、存在的问题和症结
通过实施扶贫项目,马边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受自然和社会等因素的制约,与内地市县相比,我们的差距还很大,特别是在农村,贫困问题仍然严重,主要表现为:
(一)贫困户收入低,贫困发生率高。据初步统计,目前马边人均纯收入在1196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还有6万人余人,还有近2万人人均纯收入仅高于贫困线,贫困发生率高达24%。
(二)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滞后。马边地处乐山市边远地带,山势陡峭,旱灾、洪灾、雪灾、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村落建设资金短缺,交通条件落后,农村电网急需要改善,安全饮水问题没有得到根治。
(三)教育卫生条件差,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农村师资力量严重短缺,教师学历不高,乡镇医疗卫生队伍后继无人,农村医疗救助保障体系不完善。
(四)农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民增收十分困难。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绝大部分地方仍然是靠天吃饭;农村专业协会数量少,涉及领域不广,带动能力不强,信息渠道不畅,农民组织化程度低,驾驭市场能力弱;近年来由于乡、村财力十分困难,投入到农业实用技术上的培训费十分有限,加之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民缺乏实用技术。
(五)扶贫开发投入与需求的矛盾十分尖锐。马边贫困村,多在边远山区、高寒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生活条件恶劣,既难脱贫,又易返贫,增收脱贫十分困难,投入与需求的矛盾十分尖锐。
三、保障措施
(一)继续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作为总负责,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为具体牵头部门。结合“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的工作,加强工作责任落实,加强部门协作,形成上下齐心协力抓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目标督查。扶贫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要定期围绕扶贫工作目标、重点项目,进行及时督导检查。
(三)巩固扶贫队伍。要确保每个乡镇都有优秀的干部专项从事扶贫工作,并强化对扶贫干部的业务培训工作。
(四)加大资金争取。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积极争取各级对马边扶贫工作的投入力度。积极协调、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五)强化资金整合。制定资金整合意见,将各类扶贫资金统筹起来,统一规划,集中投放,真正做到“整合”使用。
(六)建立发展资金。以争取社会帮扶资金为为基础,充分结合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和到户贴息贷款项目,成立以解决贫困群众具体困难的扶贫基金,以“小额借贷、短期归还、贴息扶持”的方式,解决贫困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每年根据县级财力水平,安排一定的资金专项用于扶贫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培育。
(七)加强资金管理。按照《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实行专户、专帐、专人管理和县级财政报帐制。每笔资金的使用必须通过项目乡镇、扶贫部门、县财政和分管领导层层审核,层层把关,确保扶贫资金没有“截、流、漏、分”等现象。
四、2011-2020年扶贫开发规划设想
到2012年,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促农增收产业初具规模,实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速达到10%以上;到2015年,基本解决贫困群众增收、住房、行路、上学、就医等问题,通过发展壮大产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缩小发展差距,提升现代文明水平,基本达到全市发展平均水平;到2020年,经过后续帮扶发展,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达到全省发展平均水平,实现与全省同步小康的目标。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加大整村推进工作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到2012年,使贫困群众居住环境生产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到2015年,基本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二是加大县域公路建设力度,打破发展瓶颈。抓好马边至沐川梨子坝段二级公路建设,力争在2013年10月前建成通车;抓好县乡公路网络建设,进一步优化路网等级结构,提高县、乡、村道路通达通畅水平,并围绕产业基地提高交通保障能力,建成外联内通的交通网络,到2015年,通村公路通畅率达75%以上;三是大力实施农村能源建设,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到2012年,使农村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安全性得到大幅度提升,供电质量明显改善,农村户用沼气达到6900口;到2015年,农村电网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农网技术装备逐步提高,农村户用沼气达到10000口;到2020年,把我县农村电网建成网架坚实、参数优良、布局合理、装备先进、通讯完备、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新农村电气化农网;四是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着力解决群众“用水难”。加大水利建设力度,到2012年,增加解决2.4万人安全饮水,实现农村安全饮水比例达到77.2%;到2015年,全面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
(二)加快产业发展步伐,不断拓展增收渠道。一是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打造有机农业生产基地,为贫困群众增收开创新局面。切实抓好林竹、核桃产业发展。加大木质工业原料林建设力度,每年新增木质工业用材林3万亩,稳定扩大竹林面积,积极发展以核桃为代表的干果产业,到2015年,竹林面积达到40万亩,核桃面积达到10万亩。以有机茶园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马边绿茶”品牌建设,到2012年有机茶园面积达5万亩,到2015年,全县茶园面积达到20万亩,有机茶园稳定在5万亩。实施畜牧产业规模开发,突出抓好有机禽蛋基地建设,进一步扩大有机畜禽产品基地覆盖范围,形成规模生产,发挥带动效益,到2012和2015年,基地村分别达到30个和60个,养殖量达到100万只和300万只。努力推广优质脱毒马铃薯,提高生产加工水平,到2012和2015年,种植面积分别达5万亩和10万亩;二是大力发展农村专合组织,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贫困农户增收拓展新途径。积极发展农业农村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质优价廉的各种专业服务。立足我县生态农业和特色产业优势,改善投资环境,制定引进企业的优惠政策,支持龙头企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扶持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到2012年通过各种优惠扶持政策,培育1家以上产值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2015年,培育3家以上产值达5000万元的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三是实施贫困劳动力培训工程,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整合培训资源,规范培训工作,按照市场引导和尊重意愿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宣传和服务力度,着力打造特色劳务品牌。努力达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提高组织化程度,为外出务工人员搞好全方位保障服务。到2012年,劳务培训达到10000人;到2015年,劳务培训达到20000人;到2020年,劳务培训达到35000人。
(三)加大社会事业建设力度,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一是加快教育发展步伐,提高教育水平。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努力争取增加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人数和补助标准。农村学校布局要符合实际,方便学生上学,保证学生安全。到2012年,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达到“两基”巩固要求,实现普教、职教协调发展;到2015年,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寄宿率达到40%,使符合寄宿条件学生全寄宿,其中彝区实现全寄宿。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教育人才需求;二是深化体制改革,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搞好农村地区妇幼卫生工作和疾病防治,加强农村食品和药品监管。积极发展农村远程医疗。到2012年,实施5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项目,建成标准化甲级村卫生室40个;到2015年,实施11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和职工周转房建设项目,建成标准化甲级村卫生室90个,实现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三是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加快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到2012年,实现村村 都有规范标准的村“两委”服务活动场所,农村远程教育站点全覆盖。积极抓好农村远程教育站点学用活动,每年培训基层党员干部群众1.8万人次以上。探索扶贫开发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的新路子,提高基层组织服务新农村建设水平,进一步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四是弘扬民族特色文化,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立足少数民族特色,积极开展民族文化理论研究、收集整理民族文化史籍,抢救保护古老民间文化资源,打造县域民族特色文化。夯实基层文化服务基础,使每个乡镇都有文化站所,为基层文化活动提供基础条件;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和综合利用,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农民健身活动,促进农民综合素质提高;五是实现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不断提高农村保障水平。2010年底,完成试点工作。有计划、分步骤实施低保救助和扶贫开发有效衔接,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扶贫保障标准,到2020年全面实现应保尽保和应扶尽扶。
第五篇:支教工作感想汇报
这不是我第一次踏上大西北的土地,如果说一年前的甘肃之旅带给我的是“驻足苍茫天地间”的感慨与赞叹,那么这次宁夏支教之行留给我的是真真实实的情感交流、生活体验,和强烈的思想冲击。短短八天时间,我体验到农村生活的朴实平淡,也了解了农村生活的大致现状;我感受到西部农村教育的蓬勃发展,也发现了农村教育面临的困境;我读懂了孩子们渴望的眼神,乡民们亲切的乡音,也深深体会到大西北的热情好客和浓郁文化……8天,这片土地留给了我一份宝贵的思想财富,这里的人民教会了我人生中的另一课。
在火车上颠簸了28个小时后到达固原,随后在汽车上摇摆了近5个小时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西吉,我们即遭遇了农村生活第一波冲击弹——骤降的气温,估计2度左右的室外气温,和出发地上海相比,简直是冰火两重天。临时添加的衣物依旧抵不住这股寒流,但是支教实践队的每个人都有着火一般的激昂和热情:西吉,我们来了!
从到达三河中学的那刻起,我们就没有片刻闲着,一切按计划紧锣密鼓地展开了。抵达学校的当天下午,我们就与三河中学的学生会干部进行了座谈。从预备班到初三共二十多名学生干部就学生工作、活动和学习等方面提出问题,包括如何团结学生会内部?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课堂内还是课堂外读书好?等等,应该说,有些问题比较具体实在,比如文艺部一个干部问学生们都很喜欢唱歌,学生会如何举办一场歌唱比赛?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但是,显然,我采用了大学活动的那一套思路,很多环节和部门对于这里的学生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当女孩眨巴着眼睛不解地望着我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讲得太艰深了,我用一个大学生的思维和一个大学生的语言同一个生涩的初中生交流,肯定会出问题。老大也提出应该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话语来与孩子们交谈。在后面的谈话说,我就注意了自己的语言、语气和语速,力争以和蔼的亲切的简单的平实的话语让这些学生们能听懂。除了这些,我还就一些实际问题谈了我在他们这个年龄段碰到这些问题的感想和采取的措施,这样能让他们感觉更亲切,消除距离感和陌生感,因为我也曾经切切实实经历过他们现在所经历的这些,我也是从他们这个年龄成长起来的,我和他们之间应该有很多的共同话题,我和他们之间应该有很多的共鸣。这样的姿态使得后来的交流更加流畅和无拘无束,孩子们是美好的单纯的,他们愿意和你一起分享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感受和他们的心情,愿意让你适时地参与到他们的生活中来,这种容纳接受能力是值得我们很多成年人反省和学习的。
当然,相比一些具体职位上的学生干部提的一些比较具体实际的问题,有些学生提的问题就比较抽象泛泛了,比如怎样才能为学生服务?怎样能让同学负起自己的责任?等等,我无意批评,但是我认为上述问题的提出者显然缺乏深入的独立的思考,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他们希望学生会能负起服务学生的责任,学生能对自己负责,他们有这种不错的想法,却不能够独立地思考出落实这些想法的实际事物,更不用谈创新二字,这一问题并不是只有农村教育才面临的困境,而是整个中国教育面临的困境。经常听到一些人说中国孩子和外国孩子的差别在于中国孩子有强大的应试能力,却缺乏实际的行动能力。我以为这只是表象,深究起来,中国孩子缺乏行动能力实际是源于他们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灌输式教育固然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积聚大量知识,但是这些只是老师的知识,并不是学生自己的,长此以往,会让学生产生巨大的依赖心理,认为知识不用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思考,自然而然就会有人送到手边。这种教育模式产生了大量的卷面分数奇高,实践能力奇差,思维僵化的所谓优等生,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说起上课,实在是让我深感自豪的事情,我在三河中学的第二天,上了两堂课,共计4个小时,让我真正当了回老师,我赢得了校长的认可,更重要的是我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我上的第一堂课,“世界著名建筑abc”,借助多媒体教室先进的设备,我带领学生们踏上了一次神奇之旅,这趟旅行让学生们了解世界上各种建筑风格,欣赏品味不同风格的建筑作品,自己动手和世界经典建筑来个零距离接触。
这是一堂相当有趣的课,相信在很长时间之后依旧会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这么说,这是一堂结合实践的建筑鉴赏课,一堂结合理论的劳技课,给学生们带去的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和观念。三河中学虽是西吉地区教学硬件设施数一数二的中学,但是很多教学理念和方法依旧显得陈旧且僵硬,注重基础学科的培训,却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我的这堂课虽然只能带去一时的新鲜,让学生们体验到一时的成就感,但是这种尝试已经显示出它的优势,百分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如何将知识转化为成果这一实际情况中来,让他们获得一种认同感和成就感,让他们了解小组合作的意义,学会交流,学会分享,学会共同承担。
每一个问题都有学生积极举手回答,我试图引导学生们将刚刚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建筑鉴赏中,让他们说说这个建筑的风格和给人的视觉感受,接受能力强和快是这里的学生给我的普遍感受,他们可能并不了解一句话、一个理念背后的深层含义,但是他们已经开始用他们的小脑袋努力地去思维,用心去感受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当我们进行到实践环节,当我说“同学们,接下来就是showtime,你们将向我展示你们的能力与才华,将刚刚我提到的所有世界经典建筑变为现实,变成真真实实的可以触摸的模型,然后集体陈列在校陈列室,作为永久的教学展示”整个班级都沸腾了,我看到孩子们散发着光芒的双眼,和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嘴巴,不禁感慨一种新鲜事物,一个全新理念的强大力量。学生们迅速地分好了组,开始运用智慧创造属于他们的作品。鉴于纸模作品有难易,有些小组完成得较为迅速,最复杂的泰姬陵则一直拖到下课后一段时间才出炉,anyway,看到镜头前孩子们洋溢着幸福的笑靥,孩子们看着作品并作介绍时自豪的神情,我打心眼里替他们骄傲。在这里,我想把掌声送给所有参与这堂课的学生们,你们是最棒的,youdeserveit!
课后,我找到了三河中学的张校长,向他申请将所有的学生作品摆放在学校的陈列室中,校长欣然同意了。在他看到学生的作品后,更是大吃一惊,连连追问我这真是的是这些学生做的么?你做过什么指导和帮助么?我笑着回答我之前就是做了些背景资料的介绍,具体的操作都是学生们根据图纸独立完成的。看的出,在我介绍作品的时候,身为校长,他是多么地为自己的这些学生们感到自豪啊,张校长说他们这里的孩子其实都挺有灵气,可惜很多孩子得不到合适的指导和长远的发展。我感到他字里行间的一丝无奈,是的,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性导致农村教育只能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寻求艰难的发展,即使现在国家重视了,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得以快速提高和发展,但终究很多软件和实质性的东西仍徘徊不前。因此,我们此次的支教之行,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反映一下当地的教学和生活状况,更多的是要通过借鉴我们这些相对发达地区曾经走过的道路,结合农村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农村的教育指引出一个合适的方向与一条有生命力的道路。
第二堂课,走进交响乐的殿堂,一次听觉的盛宴,引领学生们走进一个全新的音乐世界。
首先要感谢三河中学校长和老师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原本就不算小的多媒体教室坐了近三个班级的学生,全部满座,甚至还有学生得坐加座,如此大规模、高参与度的课程对于第一次支教上课的我来说既是压力又是动力,可以想象,被这么多双眼睛追随着,被这么多只耳朵倾听着,被这么多颗强烈渴求知识的心灵包围着的感觉是多么的奇妙啊。看着这满满一课堂的学生们,我告诉自己要尽自己所能,把交响音乐的美妙传递给这些孩子,也许课后他们忘记了我曾说过的那些音乐术语,也许日后被询问起来他们不能给出一个关于交响音乐的合理定义,但是,他们能在听到音乐时让自己的想象和思想自由翱翔,表达出自己内心深处那一刹那的强烈的真实的感受,对我来说,就是一种心满意足的欣喜和骄傲,因为我努力地将音乐植根于孩子们纯洁的心中,静静等候他们对于音乐感受与领悟之花绽放出绚烂的光芒。
因为时间缘故,我没有做ppt,但是我制作了发给学生们的课件,这份课件涵盖了我上课要讲的全部重点内容,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份课件能作为学生们日后回忆交响乐鉴赏的重要媒介和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适当的拓展。
利用上课前的一点时间,我先让学生们浏览一下我发下去的课件,以便更好地了解上课的内容,看着孩子们埋头读书的认真劲,我感受到知识的无穷魅力和孩子们渴望知识的心。说实在的,在上课前我挺担心课堂的互动情况,因为毕竟我这堂课要讲的内容孩子们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片完全陌生的领域,这是一个完全新鲜的事物,他们需要花多长时间才能接受?他们需要花多长时间才能了解?这些问题我在上课前无从回答,也异常担心。但,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们,孩子,是这个世界最有激情的群体,是知识与真理得以延续的力量,是人类社会最宝贵的财富。这群学生们的课堂表现非常活跃,每一个问题问下去,我的耳边就想起此起彼伏的迫切声音,“老师,我来回答”,“老师,我知道”,“老师,叫我,叫我”…….此次此刻,我最头痛的问题变成了在这么多只举起的手中究竟挑哪只。诚然,只要回答问题就能拿到美国明信片,彩色铅笔或是校徽院徽的奖励手段固然起到不小的激励作用,但是,学生们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用心感受才是课堂表现踊跃积极的最主要原因。
我提的问题有些是关于我之前所说的一些知识性内容的提问,就是“回忆知识”或是“复习知识”,有些是对于我即将讲的并且出现在课件上的知识的提问,就是“预习知识”,有些是课件上没有我也没有讲过的知识的提问,就是“拓展知识”,还有些是对于音乐感受的提问。就是“实践知识”。应该说,前两种是考验学生最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