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SI资源,支撑ICT创新

时间:2019-05-13 03:43: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整合SI资源,支撑ICT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整合SI资源,支撑ICT创新》。

第一篇:整合SI资源,支撑ICT创新

整合SI资源,支撑ICT创新

来源:易观商业解决方案公司IT行业中心 王爱娇 作者:么么静 2010-07-23 14:04:03 浏览:100次 参与评论(0)收藏 分享到

(一)电信运营商进入ICT市场的必要性

1.宏观环境分析

平稳增长的经济环境利于公众和企业重拾信心,加大通信及信息化支出。相关政策的扶持和政府投资将拉动ICT产业向新技术领域扩张和渗透。云计算等新概念不仅为产业提供了新机会,更提供了产业合作新思路。业务创新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只有深入了解垂直市场需求才能打动客户。

2.ICT市场环境分析

移动与固定、电信与IT,电信与媒体以及终端融合进展较为明显,其中移动与固定,电信与IT的融合对中国移动未来的发展有较显著的影响。权威机构IDATE的ICT市场报告显示,发展中国家ICT对经济的贡献要大于发达国家。

中国联通系统集成公司预测:2009-2011年,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与运营商相关的ICT市场将持续扩大,到09年规模将达到1400多亿人民币,每年保持30%的增长。而目前国内的ICT服务总体水平不高,大部分集中于基础架构的提供和部分解决方案开发,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在全业务竞争形势下,集团客户市场成为运营商争夺的焦点,而ICT市场是集团客户拓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面对增速不断回落的通信市场,运营商迫切需要寻求新的收入来源;ICT服务市场规模巨大,对运营商而言机会众多。

-原固网运营商将凭借其政企客户市场优势向移动中高端客户渗透,原移动运营商将凭借其移动信息化优势向集团客户宽带接入、IDC等转型业务市场进军。

-企业客户业务流程与信息化的紧密结合,使得客户对于ICT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转换壁垒也越来越高。这客观上要求运营商尽快进入ICT市场“圈地”。

-互联网时代的去中心化特征,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企业通信与信息化市场中。运营商需要更多的掌控价值链才能避免通道化。

(二)运营商与SI 在ICT领域的利益结合点

1.运营商的核心关注点

 中国电信

回顾中国电信在2009年的表现,主要问题是固网业务与移动业务、基础业务与增值业务发展不均衡,对移动业务的终端瓶颈和客户服务短板认识不足,业务创新难以支撑差异化发展战略。作为移动业务的后进入者,为了实现初期用户规模积累,被迫舍“质”而取“量”。2010年,中国电信将坚持量质并重,既要拓展用户规模,更要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从而将移动业务的发展路径逐渐拉回原定轨道,即聚焦中高端客户的市场定位。具体的实现策略,是从行业信息化应用切入,使移动业务向固网政企客户渗透。在运营商难以凭一己之力进行业务创新,满足政企客户差异化应用需求,因此需要借助产业合作加以实现。因此中国电信将在其具有较强优势的硬实力基础上,提升服务、品牌等软实力以建立差异化优势,利用软硬实力吸引和影响外部产业链上其他各方,打造巧实力。

 中国联通

中国联通在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大多扮演市场追随者的角色,从全国整体来看,固网业务落后于中国电信,移动业务落后于中国移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联通也是三家运营商中资源分布最均衡、短板劣势最不明显的。因此中国联通在2010年将在实现两个“把握”的基础上推进全业务运营,其一是把握新概念、新技术的演进趋势,其二则是把握市场需求,市场需求的把握上会向中高端客户倾斜。与中国电信类似,中国联通的全业务经营策略的最佳实现路径也将是从政企客户的行业信息化应用切入,而且政企客户市场将作为其实现快速增长的重要路线。大力开拓政企行业新应用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产业合作,中国联通试图在联通内部打造ICT产业链,例如建成系统集成公司,为客户提供软件开发、系统集成、IT外包、安全服务等全方位ICT服务,成立专门的软件开发研究院、网络安全公司、以及呼叫中心服务公司。

 中国移动

2009年,中国移动在拓展集团客户市场同样面临三大问题,其一固网业务的网络及客户资源均处于劣势,竞争对手利用固网政企客户向移动公众市场主动出击,而移动通过公众市场向集团客户反击的难度较大;其二对重要集团客户的覆盖有限,尚未形成相对完善的分层分级服务体系,竞争对手凭借丰富的政企客户服务经验和全业务产品进行市场份额的占有和争夺,使移动面临集团客户流失的巨大风险;其三信息化收入仍以语音为主,应用类业务发展缓慢,无线信息化应用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2010年,中国移动要加强产品创新,实现集团客户的价值提升。一方面受到竞争对手策略的影响,另一方面调整客户结构以实现移动业务——特别是TD业务的增收,中国移动也将中高端客户作为市场拓展重点。为了改变信息化收入结构单一的现状,2010年中国移动将建立实施ICT创业计划,打造全国性ICT孵化合作平台,发挥中国移动和产业合作伙伴的优势,促进创新型行业应用,各地也将投入资金培育示范应用。

由上述分析不难发现,2010年,电信运营领域的三大关键字分别是“中高端客户、行业应用以及产业合作”。其中,创新型行业应用是保有和开拓中高端客户市场的条件,产业合作则是推出丰富的行业应用,更好地服务于中高端客户的保障。

2.运营商和SI的利益结合点

在国际市场上,“以网络为核心”的运营商大多采用行业融合的方式提供ICT服务,如英国电信等。英国电信以自身的 IP网络基础架构和业务为核心资源,提出21CN网络转型,专注于实现“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过任何设备,以任何的速率接入网络”,对于自身并不熟悉的IT服务和软件等领域,BT采用合作的形势,向客户提供整体的ICT服务;在ICT外购技术、ICT业务软件(尤其是SMEs)、产品与服务、桌面支持等业务领域,BT与专业应用软件公司、桌面系统集成公司、存储应用系统公司、数据库公司和咨询公司等展开合作,主要的合作伙伴包括Accenture,CSC,Microsoft,HP,ComputaCent等。

随着国内ICT产业逐渐进入成熟期,客户需求趋于理性。虽然在各自的服务领域有着深入的理解,ICT服务集成商——特别是中小集成商往往由于基础资源(包括软硬件资源、人力资源等)贫乏、品牌认知度或推广经验的缺乏,在产业链上的地位每况愈下,走出困境成为大多集成商的焦点。

在相对成熟的ICT产业链上,市场主体分工明确,电信运营商尽管是硬件实力(网络、客户资源等)和软件实力(品牌、运营经验等)都具有优势的大企业,凭一己之力也难以实现业务创新,满足客户的全部信息化需求,这主要是因为运营商对行业客户的需求理解不够深入,信息化产品味客户带来的收益不足。

这就需要利用自身在软硬件、品牌以及市场推广方面的优势来吸引产业链上的相关利益者为业务创新添加新鲜活力,实现优势互补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

(三)现有合作模式面临的问题

 纯通道化合作

这种模式下运营商的核心价值只有门户运营、代收费和网络通道,而合作伙伴则掌握着产品开发、业务运营乃至渠道推广等核心环节。现阶段,门户运营和代收费方面对于CP和SP还有较强控制力,而对于ICT产业的部分专业性或垄断性强的垂直行业,运营商甚至难以进入,更不用说对SI的控制;网络通道的作用在第三方接入服务提供商以及专网的冲击下也愈加单薄。因此,这种模式容易导致两种不良后果:一种是由于运营商对合作伙伴的管控力度不足,不得不采取严格的监管措施,导致企业收益和用户体验双双降低;另一种则是运营商遭遇行业壁垒,望洋兴叹。

 非客户化合作

运营商对客户需求——特别是能源、金融等垂直行业的理解停留在较浅的层面,过去推出的应用产品大多技术导向,甚至由于产品过于“先进”(即产品信息化程度高于目标客户信息化需求)而退化为语音产品、短彩信产品。由于合作松散,单个产品自成一套,增加了运营管理成本,同时难以迅速部署和规模化推广。而对于SI们却由于资源贫乏或运营、营销等经验不足,导致与客户需求紧耦合的优秀产品没能在市场上产生预期反响。

(四)电信运营商与SI的合作策略建议

电信运营的潜在合作SI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具有合作意愿的大型SI,在当前市场条件下,由于在垂直市场具有较强的技术及服务的专业优势和行业客户资源优势,大型SI的合作意愿往往不高,然而随着ICT产业发展,价值链上任何一家企业也难以独步“天下”,因此这类合作伙伴的数量会逐渐升高;另一类是具有独特资源的中小型SI,由于资金、服务、品牌等资源处于相对劣势,中小型SI普遍具有较强合作意愿,运营商可在准入标准上进行约束,例如已经有相对成熟的产品,所谓“成熟”可以指有成功应用案例(即稳定客户),从而有利于降低合作风险。

从合作模式偏好调查结果来看,倾向于租赁软硬件的SI比例较高;结合自身的软硬件优势,电信运营商应定位为平台服务提供商,向合作SI提供软硬件等开发环境支持和营销支持,并将开发的行业应用整合到该平台上,客户根据需要进行定制化采购。

现阶段,为了确保对产业合作伙伴的控制力度,仍可采用相对保守的运营商代收费模式,品牌策略应该以电信运营商品牌或电信运营商+合作SI双品牌为主。随着互联网成熟度提高,行业自律性增强,收费模式可以从过去的单纯运营商代收费模式向多样化方向转变,例如将各大银行的支付体系整合到平台上,让CP、SP能够轻松推出自己品牌的网上支付产品。甚至可以将SI当做直接客户,让第三方服务商按需租用平台资源,让他们进行自我品牌的塑造,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

研究方法:

易观商业解决方案公司秉承科学严谨的市场研究方法设计,通过深度访谈获取一手资料,利用产业链各环节深访信息的交叉验证,提高数据与信息的准确性。同时,通过严谨的桌面研究与深度访谈的信息与数据进行交叉核实,确保数据与信息的可靠性和客观性。然后,易观会将调研数据和行业协会/主管部门、产业链上游厂商访谈、竞争对手及产业链下游厂商进行相互的交叉验证,之后通过专业的第三方产业研究方法精准的把握行业发展方向、剖析市场潜在危机、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挑战。

公司介绍:

易观商业解决方案公司(Analysys International Solution,简称AIS,www.xiexiebang.com)是易观国际(Analysys International)集团下属的提供专业咨询整体解决方案的子公司。公司专注于TMT产业的战略研究和解决方案提供,先后成功为政府、电信、IT、金融等多个行业客户提供了500个以上的咨询解决方案,并持续关注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云计算和投融资产业研究等话题。

目前,依托于多年的行业关注和大量的项目经验,AIS咨询专家团的真知灼见每年被近万家媒体转载引用,并多次受邀在国内高层论坛和公开活动中发表演讲,为政府、企事业单位、运营商进行行业动态解读和战略指导。

第二篇:整合SI资源_实现ICT创新

整合SI资源,支撑ICT创新

易观商业解决方案公司IT行业中心 王爱娇

(一)电信运营商进入ICT市场的必要性

1.宏观环境分析

平稳增长的经济环境利于公众和企业重拾信心,加大通信及信息化支出。相关政策的扶持和政府投资将拉动ICT产业向新技术领域扩张和渗透。云计算等新概念不仅为产业提供了新机会,更提供了产业合作新思路。业务创新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只有深入了解垂直市场需求才能打动客户。

2.ICT市场环境分析

移动与固定、电信与IT,电信与媒体以及终端融合进展较为明显,其中移动与固定,电信与IT的融合对中国移动未来的发展有较显著的影响。权威机构IDATE的ICT市场报告显示,发展中国家ICT对经济的贡献要大于发达国家。

中国联通系统集成公司预测:2009-2011年,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与运营商相关的ICT市场将持续扩大,到09年规模将达到1400多亿人民币,每年保持30%的增长。而目前国内的ICT服务总体水平不高,大部分集中于基础架构的提供和部分解决方案开发,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在全业务竞争形势下,集团客户市场成为运营商争夺的焦点,而ICT市场是集团客户拓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面对增速不断回落的通信市场,运营商迫切需要寻求新的收入来源;ICT服务市场规模巨大,对运营商而言机会众多。

-原固网运营商将凭借其政企客户市场优势向移动中高端客户渗透,原移动运营商将凭借其移动信息化优势向集团客户宽带接入、IDC等转型业务市场进军。-企业客户业务流程与信息化的紧密结合,使得客户对于ICT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转换壁垒也越来越高。这客观上要求运营商尽快进入ICT市场“圈地”。

-互联网时代的去中心化特征,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企业通信与信息化市场中。运营商需要更多的掌控价值链才能避免通道化。

(二)运营商与SI 在ICT领域的利益结合点

1.运营商的核心关注点  中国电信

回顾中国电信在2009年的表现,主要问题是固网业务与移动业务、基础业务与增值业务发展不均衡,对移动业务的终端瓶颈和客户服务短板认识不足,业务创新难以支撑差异化发展战略。作为移动业务的后进入者,为了实现初期用户规模积累,被迫舍“质”而取“量”。2010年,中国电信将坚持量质并重,既要拓展用户规模,更要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从而将移动业务的发展路径逐渐拉回原定轨道,即聚焦中高端客户的市场定位。具体的实现策略,是从行业信息化应用切入,使移动业务向固网政企客户渗透。在运营商难以凭一己之力进行业务创新,满足政企客户差异化应用需求,因此需要借助产业合作加以实现。因此中国电信将在其具有较强优势的硬实力基础上,提升服务、品牌等软实力以建立差异化优势,利用软硬实力吸引和影响外部产业链上其他各方,打造巧实力。

 中国联通

中国联通在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大多扮演市场追随者的角色,从全国整体来看,固网业务落后于中国电信,移动业务落后于中国移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联通也是三家运营商中资源分布最均衡、短板劣势最不明显的。因此中国联通在2010年将在实现两个“把握”的基础上推进全业务运营,其一是把握新概念、新技术的演进趋势,其二则是把握市场需求,市场需求的把握上会向中高端客户倾斜。与中国电信类似,中国联通的全业务经营策略的最佳实现路径也将是从政企客户的行业信息化应用切入,而且政企客户市场将作为其实现快速增长的重要路线。大力开拓政企行业新应用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产业合作,中国联通试图在联通内部打造ICT产业链,例如建成系统集成公司,为客户提供软件开发、系统集成、IT外包、安全服务等全方位ICT服务,成立专门的软件开发研究院、网络安全公司、以及呼叫中心服务公司。

 中国移动

2009年,中国移动在拓展集团客户市场同样面临三大问题,其一固网业务的网络及客户资源均处于劣势,竞争对手利用固网政企客户向移动公众市场主动出击,而移动通过公众市场向集团客户反击的难度较大;其二对重要集团客户的覆盖有限,尚未形成相对完善的分层分级服务体系,竞争对手凭借丰富的政企客户服务经验和全业务产品进行市场份额的占有和争夺,使移动面临集团客户流失的巨大风险;其三信息化收入仍以语音为主,应用类业务发展缓慢,无线信息化应用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2010年,中国移动要加强产品创新,实现集团客户的价值提升。一方面受到竞争对手策略的影响,另一方面调整客户结构以实现移动业务——特别是TD业务的增收,中国移动也将中高端客户作为市场拓展重点。为了改变信息化收入结构单一的现状,2010年中国移动将建立实施ICT创业计划,打造全国性ICT孵化合作平台,发挥中国移动和产业合作伙伴的优势,促进创新型行业应用,各地也将投入资金培育示范应用。

由上述分析不难发现,2010年,电信运营领域的三大关键字分别是“中高端客户、行业应用以及产业合作”。其中,创新型行业应用是保有和开拓中高端客户市场的条件,产业合作则是推出丰富的行业应用,更好地服务于中高端客户的保障。

2.运营商和SI的利益结合点

在国际市场上,“以网络为核心”的运营商大多采用行业融合的方式提供ICT服务,如英国电信等。英国电信以自身的 IP网络基础架构和业务为核心资源,提出21CN网络转型,专注于实现“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过任何设备,以任何的速率接入网络”,对于自身并不熟悉的IT服务和软件等领域,BT采用合作的形势,向客户提供整体的ICT服务;在ICT外购技术、ICT业务软件(尤其是SMEs)、产品与服务、桌面支持等业务领域,BT与专业应用软件公司、桌面系统集成公司、存储应用系统公司、数据库公司和咨询公司等展开合作,主要的合作伙伴包括Accenture,CSC,Microsoft,HP,ComputaCent等。

随着国内ICT产业逐渐进入成熟期,客户需求趋于理性。虽然在各自的服务领域有着深入的理解,ICT服务集成商——特别是中小集成商往往由于基础资源(包括软硬件资源、人力资源等)贫乏、品牌认知度或推广经验的缺乏,在产业链上的地位每况愈下,走出困境成为大多集成商的焦点。在相对成熟的ICT产业链上,市场主体分工明确,电信运营商尽管是硬件实力(网络、客户资源等)和软件实力(品牌、运营经验等)都具有优势的大企业,凭一己之力也难以实现业务创新,满足客户的全部信息化需求,这主要是因为运营商对行业客户的需求理解不够深入,信息化产品味客户带来的收益不足。

这就需要利用自身在软硬件、品牌以及市场推广方面的优势来吸引产业链上的相关利益者为业务创新添加新鲜活力,实现优势互补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

(三)现有合作模式面临的问题

 纯通道化合作

这种模式下运营商的核心价值只有门户运营、代收费和网络通道,而合作伙伴则掌握着产品开发、业务运营乃至渠道推广等核心环节。现阶段,门户运营和代收费方面对于CP和SP还有较强控制力,而对于ICT产业的部分专业性或垄断性强的垂直行业,运营商甚至难以进入,更不用说对SI的控制;网络通道的作用在第三方接入服务提供商以及专网的冲击下也愈加单薄。因此,这种模式容易导致两种不良后果:一种是由于运营商对合作伙伴的管控力度不足,不得不采取严格的监管措施,导致企业收益和用户体验双双降低;另一种则是运营商遭遇行业壁垒,望洋兴叹。

 非客户化合作

运营商对客户需求——特别是能源、金融等垂直行业的理解停留在较浅的层面,过去推出的应用产品大多技术导向,甚至由于产品过于“先进”(即产品信息化程度高于目标客户信息化需求)而退化为语音产品、短彩信产品。由于合作松散,单个产品自成一套,增加了运营管理成本,同时难以迅速部署和规模化推广。而对于SI们却由于资源贫乏或运营、营销等经验不足,导致与客户需求紧耦合的优秀产品没能在市场上产生预期反响。

(四)电信运营商与SI的合作策略建议

电信运营的潜在合作SI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具有合作意愿的大型SI,在当前市场条件下,由于在垂直市场具有较强的技术及服务的专业优势和行业客户资源优势,大型SI的合作意愿往往不高,然而随着ICT产业发展,价值链上任何一家企业也难以独步“天下”,因此这类合作伙伴的数量会逐渐升高;另一类是具有独特资源的中小型SI,由于资金、服务、品牌等资源处于相对劣势,中小型SI普遍具有较强合作意愿,运营商可在准入标准上进行约束,例如已经有相对成熟的产品,所谓“成熟”可以指有成功应用案例(即稳定客户),从而有利于降低合作风险。

从合作模式偏好调查结果来看,倾向于租赁软硬件的SI比例较高;结合自身的软硬件优势,电信运营商应定位为平台服务提供商,向合作SI提供软硬件等开发环境支持和营销支持,并将开发的行业应用整合到该平台上,客户根据需要进行定制化采购。

现阶段,为了确保对产业合作伙伴的控制力度,仍可采用相对保守的运营商代收费模式,品牌策略应该以电信运营商品牌或电信运营商+合作SI双品牌为主。随着互联网成熟度提高,行业自律性增强,收费模式可以从过去的单纯运营商代收费模式向多样化方向转变,例如将各大银行的支付体系整合到平台上,让CP、SP能够轻松推出自己品牌的网上支付产品。甚至可以将SI当做直接客户,让第三方服务商按需租用平台资源,让他们进行自我品牌的塑造,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

第三篇:ICT及行业应用支撑经理日常事务

ICT及行业应用支撑经理日常事务

1、OA合同管理,使用方法:用张永根主任的OA用户名“张永根”,密码是“asdf1972”,进入OA,点“事务管理”-“合同管理即可。其中“销售协议管理”是在BSS中走的协议,后流转至OA,该种协议只可在BSS修改。非工程类、合作代理、其它大的综合协议均需在BSS中发起。BSS中协议流程发起方法:用张永根主任的BSS工号“fna0126”, 密码是“asdf1972”进入,后点左边“客户关系管理”—“协议管理”—新建,后输入甲方的电话号码或客户名称,查询出该用户,再选择相议的协议模板。

2、OA请示报告,如上合同管理进入方法,进入OA“事务管理”后点请示报告,点新建即可。

3“数字企业”业务方案、协议流程、项目立项请示报告发起,需准备相应的投资分析、利润分析表、设备成本等,具体可参照5月份和6月份立项的材料,文件在“E”盘—“数字企业”文件夹—“蔡卫军发文”—“蔡卫军发”—“数字企业请立项”---“5月份”文件夹。待请示报告批复后,将请示报告截图、投资分析、利润分析表、设备成本等一并打包发裴尧立项。

4、ICT欠费管理。每月ICT欠费确认。方法是:出单让张霖主任签字后扫描,将电子档与扫描件发盐城ICT潘爱明,下月2日出帐后将费用存入相应号码,防止迟存导致用户欠费停机。参照文档在电脑“E盘”---“收款情况”文件夹---“2012年”文件夹每个月的ICT欠费确认情况。注:每月确认收入时,必须在“收款情况”文件夹下的“2010年到帐表”文件中做好记录。

5、综调定单:分“工作联系单”和“带宽业务处理单”两种,“工单联系单”是用户如宾馆新装电话、宽带、ITV,需下此种定单。“带宽业务处理单”是用户需装一条固定IP专线、数字电路或MSTP电路,需下此类定单,首先应先下资源确认单,等BSS受理后可转成施工单即服务定单。具体方法,进入综调系统,见收藏夹“IOM系统登录”用我的用户名“yc7965569”,密码是“***”进行,点击左边“工单联系单”或“带宽业务处理单”。

6、ICT项目的商务方案、售前支撑、及合同草拟及流程发起。

7、商机系统管理,督促客户经理每月在商机系统录入一定数量的商机,并尽量转化。商机系统进入方法,可咨询曹月。

8、“一站工单处理”盐城发单人是政企董福霞,收到工单后转发客户经理,并跟踪。一站工单一点付费的需发单请盐城张春蕾受理,相应工单可参照“E盘”-“请张春蕾优惠”文件夹中的一些文件。

9、F820、F821设备投资分析、郑红在采购PON设备时需。

10、定制终端设备的采购请示报告,需准备材料可参照“E盘”-“定制网关申请采购”文件夹-“2012年”文件中的相应材料。请示报告批复后,将请示报告截图和其它材料一起发裴尧,请其立项。

11、翼机通设备采购请示报告,需准备材料可参照“E盘”-“翼机通”文件夹-“翼机通协议”文件夹—“2012”-“2012年翼机通设备请黄雪峰立项的”文件夹中的相应材料。请示报告批复后,将请示报告截图和其它材料一起发裴尧,请其立项。

12、各类PPT制作。

13、其它市公司及领导交待的一些事项。

每月要提交的报表或小结

1、数字企业月报:发市公司政企部张月秋,文件在“E盘”—“数字企业”文件夹—“小结”文件夹-“数字企业通报(最新)(发张月秋)”文件。发市ICT杨琳,文件在如上“小结”文件夹-“发盐城ICT杨琳”--数字企业合同统计汇总7月份.xlsx文件。

2、ICT月度分析小结,发ICT杨琳

文件在“E盘”—“周报”文件夹—“2012工作小结”文件夹—参照6月份

3、市公司政企客户支撑中心要的一个行业应用支撑报表,但我没有报过,说是下个月8日开始报。

目前需跟踪在做的事情

1、劳动局12333呼叫中心全球眼项目,是市公司下的一站工单,我已在综调下工单,请后端去查堪并提供设备预算,到时需打请示报告,并立项采购。2、7月份签约的数字企业需准备立项材料。

3、邮政银行一站工单跟踪,我已转发陈翠秀,让其下资源确认单。

4、电梯无忧项目已请裴尧立项请跟踪。

第四篇:人才战略支撑创新人才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人才。人才是各类创新活动的主体,是创新最核心的要素,是创新之本。

十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人才问题日益突出。国家对人才战略越来越重视,从2000年开始,逐步开始国家人才战略部署。

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

2001年发布的“十五”规划中,专章提出“实施人才战略,壮大人才队伍”。这是我国首次将人才战略确立为国家战略,并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布局之中。

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下发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对新时期中国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总体谋划,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和主要政策措施。2003年,中央成立了人才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协调各部门力量,研究和解决人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中组部成立人才工作局。12月份,中共中央首次召开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突出强调,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并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全面部署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方针政策。

2006年,人才强国战略作为专章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和新党章首次写入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提升了人才强国战略在党和国家战略布局中的地位。这是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全面推进小康大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而作出的历史性决策。

从2008年开始,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要求,组织编制《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人才保证。

2011年全国人代会批准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人才是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石,是创新型国家体系建设中最核心的要素。

创新人才的难题

2008年底,我国人才资源总量已近1.14亿人。其中,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4600万人,居世界第一。我国是个科技人才大国,但并不是强国,匮乏学术技术领军式的创新人才。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要想方设法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稳定人才,让人才的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已在逐渐减弱,但同时也应看到新的优势正在形成,这就是我国的人力资源水平正在不断提高。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清泰说:“大学毕业生迅速增加,我们已经由一般的低成本制造的优势,转变为低成本智力劳动的优势。”现在我国一些企业,比如华为、腾讯、迈瑞等,实际上都是依靠了廉价的聪明的工程师所创造的优势,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迫切需要拥有一支结构更加合理、创新活力更强的科技创新队伍。近年来我国科技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科技创新队伍建设面临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队伍结构不尽合理,青年人才相对不足,队伍出现新断层的潜在危机依然存在;对35岁以下、有潜质的优秀青年人才,缺乏有效的支持政策和措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造成西部研究所青年人才流失严重。

为解决上述问题,2010年6月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未来十年人才发展目标: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到2020年,研发人员总量达到380万人/年,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总量达到4万人左右。

去年,中国科学院启动实施“创新2020”人才战略,力争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动态优化、充满活力的一流科技创新创业队伍。这为我国进一步引进和培养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优秀的创新型青年人才,加强创新团队建设等提供了有力保障。它的实施也有利于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整体推进。

创新人才的培养

什么是创新型人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将创新型人才的特质总结为三条:想象力、好奇心、批判性思维。他说:“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创新首先需要无限的想象。好奇心是创新创业的原动力。而批判性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在理性反思过去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专家组成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认为,未来中国人才问题仍然是解决数量不足、素质提高和结构优化的问题,应该大力培养青年人才创新力,要提高科技人才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实现人才价值的高度认可;另一方面,在引进创新型人才的同时,用国际化的标准带动、培养本土人才创新素质。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张浩明认为,青年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提供优质的培养机制和管理,需要培养专家学者担任专业导师、聘请海外学者担任教学。有条件学校需要构建个性化培养方案,鼓励学生自主创新。

这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提出来的。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整个企业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横向网络型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创新发展的组织。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为员工学习、提高构建一个好的基础平台,员工之间可实现知识共享。在学习型组织中的每个成员,摊出心中的假设,引导员工畅所欲言,自由交流。员工在开放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也可促进显性知识的集成,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尤其隐性知识是组织极其宝贵的财富,但现实中难以挖掘,通过交流平台的搭建,员工在交流中相互传递知识,思想的碰撞会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因而促使员工素质不断提高。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是培养人才的捷径。创新人才的摇篮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获得了空前的发展,高等教育领域的各项重大改革正在逐步深入,不仅大大提高了我国总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人员的比例,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才和智力准备,而且在为社会发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也进行了许多努力和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指出,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大学必须大力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同时培养善于创新的人才。当前人们更加关注如何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推动产业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这就要求大学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将自己的科技优势、人才优势与市场需求、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各级各类教育和整个社会的任务,尤其与大学的发展和改革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由于大学具有学科门类比较齐全、人才荟萃、教学与科研密切结合、国际合作交流广泛等优势,特别是大学通过教学和科学研究活动,培养优秀青年才俊,这是在科学技术和社会重要领域中最富有创造力的群体。因此,大学特别是一流大学,对培养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肩负着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

近几年来,许多大学在加强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能力等方面,又进行了许多新的探索。但在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的新形势下,高等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方法、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制度、人事与管理体制的改革,还很不适应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表现出相当的局限性。例如人才培养规格过于单

一、专业和知识面比较狭窄、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实践环节薄弱、教学制度不够灵活等等。大学在整体上还没有能够很好形成有利于各类专门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因此加强各类专门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新形势下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也对高等学校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于高校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工厂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建议高校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二是建议老师能尽可能帮助学生挖掘自己的兴趣和天赋;三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四是鼓励批判性思维,这在科技创新领域尤其重要;五是建议完善课程设置,避免专业设置过细过窄,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兼备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大学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摇篮。

第五篇:用知识产权支撑创新驱动战略

用知识产权支撑创新驱动战略

马一德

《 人民日报 》(2014年05月09日07 版)

知识产权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战略资源。知识产权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当下形成历史性交汇,为知识产权战略向纵深推进带来了难得机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形成国家创新体系,更需要推动知识产权战略重心从保护向运用转移,让一切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活力源泉充分涌流,建设知识产权强国。

知识产权制度是开发利用知识资源的基本制度。多年来,我国政府致力于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近年来,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事业迎来空前发展,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明显提高。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数据,2013年我国以超过2万件的专利申请总量排名世界第三;截至2012年上半年,我国商标注册累计申请1053.6万件,注册717.5万件,有效注册609万件,均居世界前列;与此同时,我国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与创新力指数显著提升,企业创新取得长足进步。但我国还不是知识产权强国。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是知识产权强国,主要看知识产权的质量,特别是知识产权运用、转化情况,即科技成果转化率、产业化率,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以及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助益等。知识产权总体运用水平不高,缺乏具有战略意义的开创性专利成果,特别是知识产权的运用存在短板,是我国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要改变这一现状,我国的知识产权战略重心应尽快从保护向运用转移。获取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不是最终目的,要让知识产权转化成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转化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知识产权的价值在于运用。知识产权只有通过运用,才能实现其

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对接,激发财富创造,进而推动创新发展。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要做到保护和应用并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

明确科技成果归属。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2012年调查显示,有不少高校的很多专利未被实施利用,成为“沉睡”的专利。科技成果权属及收益分配模糊不清,没有真正建立成果转化的市场导向机制,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应进一步明确高校与科研院所在技术市场中的主体地位,赋予充分的职务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引导激励科研人员面向发展需求与生产实践,研发、转化科技成果;改革科研考评机制,将科研成果转化纳入科研考核指标;大力推进重大科技项目转化,通过若干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和应用示范工程,积极推进下一代互联网规模运用等方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产品化、商品化和产业化。

健全知识产权投融资体系。对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常面临由于科技创新的高风险性而导致的信贷融资困难,面临由于资本市场的高准入门槛使直接融资无望而导致的资金困局。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条件、完善风险投资机制,知识产权投融资不啻为一条融资新渠道。从长远来看,知识产权投融资商业化、常态化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全国范围内联合搭建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平台,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评估及流转的管理机制,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各类担保机构开展多种模式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

推动知识产权国际化。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知识产权制度呈现出趋同化与一体化特征,知识产权国际化成为一种明显特征。知识产权国际化,既要考虑现实利益,又要有超前眼光;既要遵循国际公约规定,也要保障本国利益。在这方面,我国目前还存在国际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在知识产权损害赔偿领域,知识产权协定倡行的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尚未确立。应积极推进知识产权法修改工作,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工作,深入开展知识产权维权行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等行为。

(作者为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下载整合SI资源,支撑ICT创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整合SI资源,支撑ICT创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河南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支撑农业发展大全

    河南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支撑农业发展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河南省农业科技工作围绕国家的战略部署,扎实工作、创新发展,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构筑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不......

    强化科技创新,提升支撑能力五篇

    强化科技创新,提升支撑能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农业的进步,科技创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2012年中央1号文件突出强调了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农产品生产保......

    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支撑

    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支撑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大批创新创业人才。当前,国家和地方正在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推动这些项目科学有效实施,更......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支撑特色产业发展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支撑特色产业发展2010年,亭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增强半导体光伏、光电特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全年累计获得专利授权30项,为......

    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 支撑工业绿色发展

    宁梦良委员代表县政协科技组的发言 ——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支撑工业绿色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十二五”规划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

    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总结

    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总结报告提纲 对重大项目进展事例和突出成效进行文字描述,主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自主创新阶段的项目,需要用通俗语言简要介绍成果......

    本土文化作为校本课程资源的理论支撑大全

    (五)本土文化作为校本课程的理论支撑 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 发展的动力,也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认识依赖于实践,有转过来为实践......

    依托优秀文化支撑 探究育人模式创新

    依托优秀文化支撑 探究育人模式创新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步入深水区,学校教育应该以“教”为先,还是以“育”为本的亘古话题又引发了全社会对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价值原点的思考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