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鄂东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业剖析材料要求(供参考)
鄂东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专业剖析材料要求(供参考)
评估现场专业剖析根据特色专业建设的要求,从学院重点专业中抽取1-2个专业进行纵深剖析,以点看面地对学院专业建设的状况进行评价。各重点专业应根据特色专业建设的要求,认真总结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基本思路、基本做法、主要成效,提炼出专业特色,形成专业剖析自评报告,并有针对性地备好支撑材料,迎接现场专业剖析。
一、专业建设规划 1.专业现状;
2.建设思路(指导思想、基本理念); 3.建设目标; 4.具体措施; 5.实施步骤。
二、专业剖析自评报告(字数不超过1万字)1.专业基本情况;
2.专业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果:(1)形成了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2)确定了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3)构建了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4)形成了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5)完善了基本教学条件;(6)形成了合理的培养规范;(7)构建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及其监控与评价体系;(8)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素质及就业竞争力增强; 3.专业建设的主要做法:
(1)指导思想上: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2)
培养模式上: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学结合;
(3)课程体系构建上:以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职业技能的形成过程为线索;
(4)教学方法与手段上:“教、学、做”一体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
(5)考核方式上:由重知识考核转变为重能力考核;
(6)条件建设上:大力开展双师团队建设、院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7)管理手段上:形成了质量保障体系; 4.形成的主要特色:
提出专业1—2个闪光点(特色与创新),加以描述; 5.需要改进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三、专业剖析分项目自评报告内容 1.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思路; 2.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
3.专业面向的岗位(群)与人才培养模式; 4.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构架; 5.产学结合、校企合作; 6.师资队伍建设; 7.实践教学条件; 8.精品课程与教材建设; 9.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 10.11.12.13.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学生就业; 社会服务;
四、专业剖析支撑材料
1.专业建设“十一五”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明确,思路正确清晰,方案具体、措施得力);
2.专业设置调研报告(专业设置要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3.专业设置申报材料(在原申报材料上修改); 4.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08、2009、2010级);
5.专业指导委员会及会议纪要(强调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工作);
6.专业校企合作项目一览表(顶岗实习、开发课程、开发教材、培训教师、培训职工、技术推广、咨询、服务等); 7.校企合作(或实习基地)协议书; 8.2010届毕业生顶岗实习方案; 9.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佐证材料; 10.专业师资队伍状况一览表(有一定比例的兼职教师,主要从事实践教学); 11.12.13.14.15.专业教师学历、职称、技能证书复印件; 专业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历一览表; 专业专任教师培训、进修、鉴定情况一览表; 兼职教师教学培训情况一览表;
专业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一览表(能满足教学需要,协议书备查); 16.17.18.专业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资料;
专业教材使用情况一览表(尽量选用优秀的新版教材); 专业教师自编教材及校企合作开发实训指导教材情况一览表(原件备查); 19.专业教研教改及成果一览表(院级项目及成果,项目批文及成果证书备查); 20.21.22.23.24.25.26.专业教师论文及著作一览表;
专业采用“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一览表; 专业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课程一览表; 专业多媒体课件一览表; 专业课程考核方式一览表; 教学改革项目资料;
专业课课程标准(按人才培养方案,每门课程包括独立开设的实践项目都要有课程标准); 27.专业实践项目指导书(按人才培养方案,每个独立开设的实践项目都要有指导书); 28.29.30.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专业课表;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专业课表;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及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试卷及试卷分析; 31.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及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学生成绩表; 32.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及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专业教师教学工作质量考核资料; 33.34.35.36.2009年度两学期专业教师听课记录本; 2010届毕业生毕业设计或综合实训代表作; 本专业2010届毕业生“双证书”获取情况一览表; 本专业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职业能力竞赛获奖情况一览表(证书复印件备查); 37.38.39.40.专业学生参与各竞赛活动获奖情况一览表; 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统计表;
专业面向社会开展技术开发、服务、推广、培训情况一览表; 技术开发、服务、推广、培训佐证材料。
第二篇:sa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业剖析材料要求(供参考
附件2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业剖析材料要求(供参考)
说明:
1.专业剖析是专家组进校现场考察评估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整个现场考察评估过程。专家组将通过阅读相关文件、材料和试卷、师生访谈和问卷调查、参观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包括校外)、参加教研活动(如说课)、随堂听课等,对专业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解剖。
2.请专业负责人从专业简介、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思路、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面向的岗位(群)与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架构、产学结合与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实验与实训条件、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学生素质(知识、能力)、学生就业、社会服务、专业特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等方面对本专业进行了系统、深入、全面的分析解剖。
现将专业剖析材料要求提供给大家供参考。
一、专业建设规划 1.专业现状;
2.建设思路(指导思想、基本理念); 3.建设目标; 4.具体措施; 5.实施步骤。
二、专业剖析自评报告(字数不超过1万字)1.专业基本情况;
2.专业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果:(1)形成了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2)确定了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3)构建了有特色的课程体系,(4)形成了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5)完善了基本教学条件,(6)形成了合理的培养规范,(7)构建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及其监控与评价体系,(8)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素质及就业竞争力增强; 3.专业建设的主要做法:
(1)指导思想上: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2)
培养模式上: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学结合,(3)课程体系构建上:以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职业技能的形成过程为线索,(4)教学方法与手段上:“教、学、做”一体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5)考核方式上:由重知识考核转变为重能力考核,(6)条件建设上:大力开展双师团队建设、院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7)管理手段上:形成了质量保障体系; 4.形成的主要特色,提出专业1—2个闪光点,加以描述; 5.需要改进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三、专业剖析分项目自评报告内容 1.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思路; 2.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
3.专业面向的岗位(群)与人才培养模式; 4.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构架; 5.产学结合、校企合作; 6.师资队伍建设; 7.实践教学条件; 8.精品课程与教材建设; 9.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 10.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11.12.13.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情况; 学生就业; 社会服务;
四、专业剖析支撑材料
1.专业建设“十一五“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明确,思路正确清晰,方案具体、措施得力);
2.专业设置调研报告(专业设置要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3.专业设置申报材料(在原申报材料上修改); 4.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08、2009、2010级);
5.专业指导委员会及会议纪要(强调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工作);
6.专业校企合作项目一览表(顶岗实习、开发课程、开发教材、培训教师、培训职工、技术推广、咨询、服务等); 7.校企合作(或实习基地)协议书; 8.2010届毕业生顶岗实习方案; 9.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佐证材料; 10.11.12.13.14.15.16.17.18.19.20.专业师资队伍状况一览表(有一定比例的兼职教师,主要从事专业教师学历、职称、技能证书复印件; 专业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历一览表; 专业专任教师培训、进修、鉴定情况一览表; 兼职教师教学培训情况一览表;
专业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一览表(能满足教学需要,协议书备专业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资料;
专业教材使用情况一览表(尽量选用优秀的新版教材); 专业教师自编教材及校企合作开发实训指导教材情况一览表专业教研教改及成果一览表(院级项目及成果,项目批文及成专业教师论文及著作一览表; 实践教学);
查);
(原件备查); 果证书备查); 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专业采用“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一览表; 专业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课程一览表; 专业多媒体课件一览表; 专业课程考核方式一览表; 教学改革项目资料;
专业课课程标准(按人才培养方案,每门课程包括独立开设的专业实践项目指导书(按人才培养方案,每个独立开设的实践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专业课表;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专业课表;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及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试卷及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及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学生成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及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专业教2009两学期专业教师听课记录本; 2010届毕业生毕业设计或综合实训代表作; 本专业2010届毕业生“双证书”获取情况一览表; 本专业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职业能力竞赛获奖情况一览专业学生参与各竞赛活动获奖情况一览表; 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统计表;
专业面向社会开展技术开发、服务、推广、培训情况一览表; 技术开发、服务、推广、培训佐证材料。实践项目都要有课程标准); 项目都要有指导书);
试卷分析; 绩表;
师教学工作质量考核资料;
表(证书复印件备查);
第三篇:2012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1.新一轮评估的全称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答:(1)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促进学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提高质量。
2.新一轮评估的核心是什么?
答: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有哪几条? 答:(1)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3)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4)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5)大力推进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6)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7)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8)加强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9)切实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4.新一轮评估的目的是什么?
答:随着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加快改革,强化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旨在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行政部门完善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宏观管理,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5.新一轮评估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这次评估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要求,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引导高职院校按照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进行改革与建设,引导学校把注意力集中到内涵建设上来,引导学校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目标评估向过程评估转变”、“硬件建设评估向软件建设评估转变”、“被动评估向主动评估转变”;建立健全校内质量保障体系并有效地发挥作用,完善多元化的外部质量保障体系。通过评估,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模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办学机制,创建办学特色,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
6.新一轮评估对学院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答:(1)有利于我们更好总结办学经验,丰富办学特色。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改革和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没有能系统地去进行总结,也没有
很好地思考我们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有哪些?今后如何更好地、可持续地发展?评建工作的开展,将会促进学院教学和管理工作上档次、教学质量上水平,也有利于我们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提升内涵、丰富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
(2)有利于我们全面深化、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近年来,学院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多标志性成果,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许多新的教育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不少改革的成果还没有真正让学生得益,而且改革本身还存在一个完善与推广的过程。迎接新一轮评估,本身就是一个强化学习,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的过程。通过评估提高素质成为应有之义,更何况评建工作为我们每个人都搭建了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因此,评建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我们全面深化、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尤其是促进中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有利于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
(3)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推进学院更好更快发展。虽然新一轮评估不给学校定级(是优秀,还是良好、合格),评估的结论只分为“通过”和“暂缓通过”。但是,一方面通过评估,我们要给专家留一个好印象,为我院顺利进入教育部、财政部即将启动的新一轮高职院校建设工程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通过专家组的“诊断”和“开方”,能够帮助我们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主要原因,推进学院更好更快发展。
7.新一轮评估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1)诊断。根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和相关文件要求,依托《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围绕影响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被评院校必须做出实事求是的自我评判,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发现自己的特色亮点,找准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对策措施;评估专家组通过对被评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数据的分析,辅以现场考察,对被评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方面进行分析,对其人才培养工作的现状做出客观、科学的评判,发现或发掘被评估院校的成功经验、创新之处、特色亮点;发现被评估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2)推广。被评院校要在校内总结推广不同院系、专业、教师创造的新鲜的教改经验和教学质量保证的成功做法;评估专家组要总结推广评估中发现的改革创新和特色鲜明、成果显著的先进办学经验,特别是校企融合、工学结合、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的成功做法;总结推广被评院校建立健全校内质量保障体系并有效运行的成功经验。
(3)创新。学校自评和专家组评估都要带着问题,边评估、边研究、边总结、边完善,创新评估的方法、手段,完善评估的标准和程序,提高评估工作水平和公信度。
8.新一轮评估的原则是什么?
答:(1)学校自评与专家评估相结合原则。以学校自评为基础,专家评估相配合,建立和完善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2)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原则。既要考察人才培养效果,又要注重人才培养工作过程,还要关注学校发展潜力。
(3)全面了解与重点考察相结合原则。既要把握人才培养工作全局,又要抓住关键要素进行重点考察。
(4)评价与引导相结合原则。既要对人才培养工作状态做出科学诊断,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更要分析问题的成因,开出“处方”,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出建设性思路与办法。
(5)分类指导原则。根据不同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以及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评估工作,指导各高职院校通过评估实现自己的办学目标,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6)科学与效率原则。客观、科学、民主、公正,简化工作程序,减轻学校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7)评建成效与政策激励相结合原则。对于在评估过程中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参与积极、评建成效明显的院校在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教学建设项目评审、招生信息发布中给予政策激励;对于评建成效不理想的学校,省教育厅将通过限制招生规模、暂停教学建设项目申报等手段督促参评院校尽快改善人才培养工作。
9.新一轮评估的方法有哪些?
答:这次评估主要采取“平台分析+现场考察”的方法。专家组进校前对《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数据进行(分析)预审,提出初步分析意见,确定现场考察重点,并将预审意见发给专家组长。现场考察的主要方式是听取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情况汇报、实地考察(重点考察实验、实习、实训的硬件与软件;产学合作、工学结合进展情况)、专业剖析、说课、深度访谈、查阅原始资料等。
10.新一轮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有哪些?
答:新一轮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涉及7个方面的22个要素。具体是:
(1)领导作用。1.1)学校事业发展规划;1.2)办学目标与定位;1.3)对人才培养重视程度;1.4)校园稳定。
(2)师资队伍。2.1)专任教师;2.2)兼职教师。
(3)课程建设。3.1)课程内容;3.2)教学方法手段;3.3)主讲教师;3.4)教学资料。
(4)实践教学。4.1)顶岗实习;4.2)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4.3)教学管理;4.4)实践教学条件;4.5)双证书获取。
(5)特色专业建设。5.1)特色。
(6)教学管理。6.1)管理规范;6.2)学生管理;6.3)质量监控。
(7)社会评价。7.1)生源;7.2)就业;7.3)社会服务。
11.新一轮评估关注的基本要点有哪些?
答:(1)基本办学条件;(2)双师素质比例;(3)双师结构;(4)专业带头人;(5)剖析专业;(6)说课。
12.新一轮评估为什么要建设《状态数据采集平台》?
答:《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是《新评估方案》的核心和基础。各高职院校依据《新评估方案》和《评估实施细则》开展评估,是建立在《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不仅具体展现了各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概况、教学状态、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和办学特色,也记录了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发展轨迹,更重要的是揭示了学校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
《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建设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实现管理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的需要,是深化改革、强化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是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实施宏观管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建立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保证。
《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高职院校要逐步做到信息公开,教学状态数据要逐步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13.《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有哪些要求?
答:(1)明确目标。各高职院校按照教育部要求尽快建设好、管理好、应用好《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根据各自的特点,进一步开发、完善《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功能,逐步做到向社会开放;最终实现教职工满意、校领导满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满意、教育部满意、社会有关各方满意。
(2)落实到位。各高职院校根据教育部《新评估方案》的具体要求,把《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列为学校办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加以落实。
(3)加强培训。各校应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领会相关文件精神,积极宣传《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对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意义,统一全体教职工的思想认识。
(4)及时准确。各校要从提高质量的高度,本着诚实守信的态度,实事求是地采集填报原始数据,确保《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信息的原始性、即时性、独立性、写实性和公开性,实现信息源头到校级平台的直接对接。要健全专业、课程、项目、教职工等代码体系,确保《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建设的规范有序和健康发展。
(5)健全机制。各校要建立健全《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管理和奖惩制度,建立从数据产生源头和一线岗位进行信息采集填报的运行机制;建立信息采集责任制,明确每一位教职工都是每条信息源头的具体责任人,并落实学校总体汇总责任人,做到《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上所有信息的源头,均来自于信息发生人或信息发生地,确保《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原始性和独立性。
(6)逐步公开。《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上的相关信息应通过校园网等途径在校内公开,并向教育部、省教育厅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组开放浏览权限。同时应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逐步向社会公开《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接受社会的监督。
1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提高质量有哪些要求?
答: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制定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第四篇: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范文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教师说课活动要求
学校教务处和有关教学系部:
请学校按照专家组抽选(或者按照要求推荐)的教师和课程,通知有关任课教师做好说课的相应准备,并确定3名以上学校同行教师与评估专家一起参与说课活动。
1、说课一般采用“整门课+单元课”的模式。每门课程说课教师陈述20分钟,其中,用10~15分钟时间介绍课程的整体设计,其余时间结合专家指定(或者任课教师按照专家要求自选)的某一教学单元的具体教学内容介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
说课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各种辅助手段,例如利用多媒体课件效率高、信息量大的特点,在限定时间内向同行和专家把所任课程说清楚。
2、课程的整体设计介绍中,应该包括:
课程的性质与作用(准确把握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学生基础和特点分析,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安排,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手段,课程对教学条件(师资、设施、环境及教学资源)的要求等。
3、教学单元说课,要结合课程单元具体教学内容介绍教学模式的思路,讲清如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
4、说课前,教师应将说案、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学生用参考教材(或学习过程主要参考资料)等提供给专家;说课过程中或说课后,教师应将教案(或讲稿)、助学多媒体课件等展示给专家和同行。
5、任课教师说课陈述之后,学校同行教师质询问题,说课教师简要回答,主要研讨课程和教学的设计问题(不研讨课程中业务和技术的细节);然后评估专家与参与说课活动的教师共同研讨课程的改革和建设问题。
6、教师说课活动的目的和说课活动的要求可以参考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估教师说课活动要点(供参考)”和《高职高专教育评估手册》中的“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评估教师说课活动要点(供参考)”。
7、请将本说课活动要求印发给说课教师。学校根据课程的性质及说课需要,安排说课地点和环境条件。其他教师旁听说课活动由学校安排。
2011年5月
第五篇: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操作规程
附件3 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操作规程
(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我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及«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制定«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操作规程»。
一、参评院校操作规程
(一)认真学习
组织干部、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和省有关评估文件、领导讲话精神,准确理解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新方案的指导思想,掌握其实质内涵。特别要认识到新评估方案推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以下简称«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作用与意义。
(二)«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开放准备
参评院校要根据«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建设基本要求»,建立«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常态建设机制。在保证数据采集的原始性、即时性、独立性、写实性的前提下,做好常态数据平台上报与开放准备。
(三)申请评估
凡符合«实施细则»所规定评估申请条件的院校,可向省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