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监测考核办法

时间:2019-05-13 03:45: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监测考核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监测考核办法》。

第一篇: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监测考核办法

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监测考核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防范风险,依据《贷款通则》、《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以及省联社信贷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农村信用社贷款业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大额贷款是指单户贷款余额达到或超过县级联社(含农村合作银行,以下简称县联社)贷款审批权限,须报省联社信贷咨询委员会审议咨询的或未超过县联社贷款审批权限但余额超过300万元(含)的贷款;本办法所称不良贷款是指按五级分类标准划分的不良贷款,包括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

第三条 贷款风险监测原则。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监测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提高资产质量,降低信贷风险;

(二)实行按风险性质和历史成因划段管理;

(三)坚持贷款风险监测考核权责相结合;

(四)因地制宜,实事求是。

第二章 贷款风险监测工作的组织管理 第四条 省联社信贷管理部门负责全省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监测考核的日常管理工作,并负责对市地联社、办事处(以下简称各地)贷款风险监测考核工作的考核。各地综合业务部门设臵贷后管理中心或贷后管理岗位,负责本地贷款风险监测考核的日常管理工作,并负责对县联社贷款风险监测考核工作的考核。

贷后管理中心的主要职责是:

(一)认真执行省联社贷款风险监测考核相关制度,并按照相关规定制定本联社监测考核工作制度,及时对辖内县联社检查和指导,督促下级联社贯彻执行;

(二)按省联社和监管部门要求及时、准确提供各种报表、统计数据和相关材料;

(三)及时预测和分析信贷风险,定期向领导汇报,对发现的重大风险(大额贷款出现风险、不良贷款大幅增加等)要立即向领导汇报,并采取可能措施控制和处理风险。

(四)设风险经理一名,专门负责贷款风险监测和考核工作,并将名单报省联社备案。

第三章 贷款的风险监测和考核

第五条 贷款风险监测的目标:县联社2007年年底不良贷款占比控制在25%以内;2008年年底不良贷款占比控制在20% 以内;以后5年每年至少下降2个百分点。

第六条 各地对辖内机构要实行按月监测,按季考核。贷款风险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贷款的流动性;贷款集中度;大额贷款的授权管理、风险状况变化、划段管理清收下降情况以及行业分布情况;新发放贷款形成不良原因及变化情况;不良贷款清收盘活情况。

(一)省联社成立后发放的超权限贷款是否经省联社审议咨询,咨询的额度、期限、利率水平等与贷款余额、期限和利率水平是否一致,有无擅自发放超权限贷款或追加贷款行为;超权限贷款展期是否向省联社报备;

(二)是否采取“本金压缩”的办法办理“倒贷”。对省协会成立前发生的大额“倒贷”贷款,每年余额降幅比例是否低于10%;省联社成立前至省协会期间发生的大额“倒贷”贷款,每年余额降幅比例是否低于20%;经省联社报备咨询同意发放的贷款到期后是否及时收回,是否存在“倒贷”问题;

(三)单户贷款余额是否超出资本金的30%;最大十大户贷款余额是否超出资本金的150%;存贷比是否超出80%;一年期以上中长期贷款余额与一年期以上存款余额比例是否超过120%。

(四)省联社关于“对非优质客户的大额贷款,其单户余额在任何时点原则上保持“只降不增”,但对效益好、信誉好、资产负债比例较低(30%以下)、流动比率高(150%以上)的AA级及以上客户,可以适当增加贷款”规定执行情况;关联企业贷款如何规范管理。

(五)县联社贷款审批权限内额度相对较大的贷款管理情况;;

(六)重组贷款管理情况,是否有逃废信用社债务行为;

(七)国家明令禁止和限制性行业的大额贷款;

(八)监管部门进行风险提示的贷款;

(九)稽核等部门发现的违规、违纪贷款;

(十)不良贷款占比达到或高于25%的县联社;县联社不良贷款“双降”计划完成情况;

(十一)不良贷款余额及占比增加或不良贷款余额及占比虽未增加,但不良贷款质量呈向下迁徙的县联社;

第七条 对监测中发现的风险,各地要按月下发《贷款监测风险提示书》,做好风险提示工作。

第八条 对于监测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风险,应当采取平行上报方式,即县级联社在将风险情况汇报市地的同时,及时向省联社汇报,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第九条 各地要加强对辖内县级联社贷款风险监测工作的考核,考核的主要内容:

(一)制度建设落实情况;

(二)大额贷款管理情况;

(三)不良贷款余额及占比的增减变化情况,较任务完成情况;

(四)将考核结果定期进行通报,针对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应的化解和处臵措施,并督促落实;

(五)对于不良贷款增加的县联社,要限期清收并对非客观因素形成不良的实施处罚措施;

第十条 贷款风险监测考核实行例会汇报制度。各地要定期在省联社信贷季度例会上汇报贷款风险监测考核情况,不良贷款清收任务完成情况等。

第四章 贷款风险监测流程

第十一条 贷款风险监测的流程:“贷后检查—风险预警—风险处臵—贷款收回”四个部分。

第十二条 贷后检查和风险预警工作主要由信贷员(客户经理)完成。信贷员应当经常性的深入企业,对贷款客户进行访问和检查,收集企业经营、管理、营销、市场等信息并加以分析,准确了解贷款风险预警信号。

第十三条 各地可结合自身实际设臵预警信号。常用的贷款风险预警信号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所列:

(一)借款人行为预警信号 1、挤占挪用信用社贷款,或不按贷款合同的约定使用贷款;

2、经常签发空头支票;

3、涉嫌违法经营问题,受到技术监督、工商、税务等部门处罚;

4、在多家银行机构开户,或经常转换往来银行,故意隐瞒与某些银行的往来关系;

5、借款人对信用社态度发生变化,缺乏坦诚合作的态度。

(二)借款人财务预警信号

1、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持续减少;

2、反映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经营能力的指标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弱或下降;

3、应收账款账龄明显延长;

4、销售额下降或销售额上升,利润下降;

5、借款人不能按期支付利息。

(三)市场环境预警信号

1、借款人所在行业出现重大技术变革,产品使用价值降低或市场需求严重不足等;

2、产品价格大幅下降或下降幅度超出承受范围; 3、企业市场份额逐渐缩小;

4、销售旺季后,存货仍大量积压。

(四)政策风险预警信号

1、国家和区域农业政策、产业政策调整等对信用社贷款有较大负面影响;

2、财政支农政策、人民银行货币调控政策及利率、汇率调整等对信用社贷款有较大负面影响。

(五)其他预警信号

1、被银行业协会或者媒体宣布或曝光的信用不良的借款人;

2、在其他金融机构评定的信用等级下降;

3、保证人的信用等级下降,生产经营状况恶化,保证能力明显出现问题;

4、担保手续不完备,抵(质)押物价值大幅下降或发生损失等。

第十四条 综合业务部要对出现风险及时进行处臵。贷款风险预警处臵实行分级管理。对风险程度有必要引起关注的警示性信号由信用社负责处臵;对风险程度有继续扩大趋势的警示性信号由县联社负责处臵;出现处臵难度大、涉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应请求市地或省联社予以协调处臵。

第十五条 综合业务部要对超出管理权限的风险信号的处臵结果要以书面形式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处臵措施落实情况、风险信号对贷款安全的影响是否消除、其它 需要说明的事宜等。

第十六条 各地要按月对贷款风险监测考核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形成分析报告。

贷款风险监测分析报告应主要阐述四个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贷款风险监测的总体情况

(一)贷款投放计划完成情况;纵横比较情况;

(二)贷款流动性情况;

(三)贷款集中度情况。

(四)资产质量。

第二部分:大额贷款监测考核情况

(一)增减变化情况。本期大额贷款余额、占比与年初、同期比较情况,说明原因;

(二)省联社制度执行情况。包括授权管理情况、单户贷款余额控制情况、“倒贷”贷款实现余额压缩情况等;

(三)新发放大额贷款的风险状况,限制性行业的投放情况,拟采取的措施;

(四)进一步加强大额贷款管理的工作措施和相关意见和建议。

第三部分:不良贷款监测考核情况

(一)增减变化情况。本期不良贷款余额、占比与年初、同期比较情况,说明原因;

(二)各类不良贷款形态之间转化情况,分析原因,并重点说明现金清收、收回抵债资产等情况;

(三)本年新发放贷款形成不良情况,对当年新发放贷款不良率达到或超过2%的县级联社要做出重点说明;

(四)对不良贷款的趋势变化进行预测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并说明理由;

(五)不良贷款管理和清收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及相关建议。

第四部分:责任制度落实情况。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十七条 大额贷款监测过程中发现有下列情形的之一的,经办责任人限期清收,主责任人予以降职处分。

(一)对不及时、准确收集风险预警信号,至使贷款风险程度加大,造成经济损失的;

(二)未及时处理风险预警信号或处理不当,造成风险加大或损失的;

(三)对因拖延、隐瞒上报风险预警信息,致使贷款风险未及时处臵、使风险蔓延,造成经济损失的。

第十八条 省联社成立后发放的超权限且未经省联社审议咨询的大额贷款,由于主观因素形成不良并造成损失的,经办 责任人下岗清收,主责任人无论是否交流,一律予以撤职。

第十九条 对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良贷款未能按要求完成下降任务的县联社,市地要采取对联社主任进行约见谈话,明确管理责任,落实清收责任和措施。对不良贷款完成情况较任务差距较大的县联社,省联社对市地及县联社负责人进行约见谈话。

第二十条 当年新发放贷款形成不良比例达到或超过2%(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除外)的县联社,各地要对其主要负责人予以通报批评,对相关责任人予以警告、记过、停职等处分,并限期清收。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联社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附件:1.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贷款监测风险提示书 2.县级联社大额贷款监测月报表

3.省协会-省联社咨询发放贷款监测季报表 4.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监测季报表 5.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抵债资产监测季报表

第二篇: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分析

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分析

1、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一是放贷人员未尽职调查客户所有信息而盲目发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二是房地产开发商与客户串通,或直接使用虚假客户资料骗取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三是未核实第一还款来源或在第一还款来源不充足的情况下,向客户发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四是房产中介机构以虚假购房人名义申请二手房贷款,骗取信用社信用;四是内外勾结编造客户资料骗取信用社贷款;五是因未及时办理抵押登记手续,而使开发商有机会将抵押物重复销售等。

2、个人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一是内部人员编造、窃取客户资料假名、冒名骗取贷款;二是为规避放款权限而化整为零为客户发放个人消费贷款;三是客户出具虚假收入证明、诈骗信用社贷款等。

3、个人生产经营性贷款:一是内部人员未对个人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尽职调查,不了解贷款申请人的生产经营和信用状况;二是向无营业执照的自然人或法人客户发放个人生产经营贷款;三是抵押物未按规定到有权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形成无效抵押或未按规定保管抵押物;四是贷款抵押物被恶意抽走或变更,形成无效抵押或抵押不足等。

4、个人质押贷款:一是质押单证办理止付手续或手续不严密,质押单证未经所有权人书面承诺、签字,形成无效质押;二是未对保单、存单等质押物进行真实性验证;三是申请人以假存单和假有价单证办理质押贷款等。

(三)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农村信用社推出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三农”的发展、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为当地农户的发家致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不符合贷款条件和范围的农户发放信用贷款;二是贷前调查不深入,还款来源不充足;三是未对贷款用途进行深入调查,造成转移用途和帮贷的现象较多;三是超授信额度发放贷款;四是借款人未亲自到场而由家属办理又未办理相关授权手续;五是贷款催收不及时,导致贷款丧失诉讼时效等。

归结起来,农村信用社信贷操作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贷款“三查”制度流于形式。二是法律意识淡薄,借款手续容易存在瑕疵。三是对已产生风险的信贷资产保全不及时,催收手段单一,催收主动性差,不能根据情况及时采取不同的清收措施,错过最佳清收时机。

二、操作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以我区联社为例,现有信贷人员28名,平均年龄38岁,虽然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达86%,但整体素质并不高,在接受新知识、新制度、新法律手段的能力上不足,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对信贷业务的分析判断不全面。同时,信贷人员人均管理贷款500笔左右,同时兼顾存款、中间业务、支农宣传、信用评定、贷款清收等一系列工作,人均业务量偏大。此外,随着社会的开放,泥沙俱下,部分信贷人员道德意识削弱,存在一些有悖于金融业职业道德的行为。

(二)检查激励机制不到位。基层信用社服务的地域范围广、客户多、人员少,检查部门对信贷人员业务检查面不够全,监控手段落后,监督效果不明显。同时,对信贷人员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信贷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信贷操作不规范,依法管贷意识不强,给信贷业务留下风险隐患。

(三)制度执行不严。在日常贷款管理中,大多数信用社对联社下发的制度办法照抄照搬,不能结合自身实际加以细化,导致内控制度缺乏系统性,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其次,一些信用社负责人在工作中疏于监督和管理,未认真规范和监督信贷人员行为,导致制度形同虚设。另外,由于基层信用社人员相对不足,贷款“三查”制度流于形式,在贷款前不能深入调查,准确评估风险;在贷款放出后不能做到及时跟踪检查,导致贷款出现风险难以控制。

第三篇: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办法

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村信用社持续、审慎、有效监管,促进农村信用社完善内控制度,提高资产质量,防范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农村信用社监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及其各级派出机构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的监测和考核。

第三条 农村信用社和各级联社要按照本办法要求,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监测考核办法。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不良资产是指按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等确定的标准和程序划分的不良信贷资产和非信贷资产。

第五条 不良资产监测考核报告的数据和资料主要来源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信息系统、银监会要求的其他统计报表、农村信用社报送的不良资产分析报告及现场检查和日常监管所掌握的情况。

第二章 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

第六条 各级监管机构应按月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进行监测,按季进行考核。

第七条 各级监管机构应建立不良资产监测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进行监测的工作部门和岗位人员,并报上级监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各级监管机构要实施直接重点监测:

(一)不良贷款比例和不良非信贷资产比例排前三名的地区或机构。

(二)连续三个月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非信贷资产余额不减反增,以及不良贷款比例和不良非信贷资产比例不降反升的地区或机构。

(三)当年新增不良贷款和新增不良非信贷资产居前三名的地区或机构。

第九条 各级监管机构应采取以下有效措施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及管理情况进行考核:

(一)建立不良资产考核的工作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明确不良资产考核的工作部门和岗位人员。

(二)从纵比、横比两方面对被考核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及管理的进步度作出考核评价。

(三)建立不良资产考核指标体系,按风险分类对不良资产进行考核。

(四)将不良资产考核结果作为重要事项纳入法人机构综合考评体系,并作为对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

(五)将不良资产考核结果及时向被考核单位通报,并提出相应的内控管理和风险化解的工作目标和措施要求。

第十条 不良资产考核指标体系包括资产质量指标和贷款迁徙率指标(具体计算公式见附件)。资产质量指标主要包括不良贷款比例、不良贷款比例变化、不良贷款变化额、新发放贷款形成的不良贷款余额、新发放贷款不良率、不良贷款收现率、不良非信贷资产比例、不良非信贷资产比例变化、不良非信贷资产变化额。贷款迁徙率指标主要包括正常贷款迁徙率、次级类贷款迁徙率和可疑类贷款迁徙率。

新发放贷款余额为2007年1月1日以后发放的贷款余额。

第三章 不良资产分析

第十一条 各级监管机构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情况要持续关注,按月对不良贷款、按季对不良资产进行全面分析,及时对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状况和变化趋势作出总体判断和评价,并形成分析报告,对风险状况严重和变化明显的要重点说明。不良资产分析包括不良贷款分析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析及相应的工作措施和建议等。

第十二条 不良贷款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基本情况。本期贷款余额、不良贷款余额及比例、与上期和年初比较的变化情况及原因。对重大变动和异常情况应进行重点分析。

(二)地区分布情况。不良贷款余额及比例的地区分布情况分析。

(三)行业分布情况。各行业贷款余额、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比例情况分析。对国家宏观调控产业进行适当关注。

(四)投向情况。主要是对企事业单位(包括企事业法人、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及集体合作组织)、自然人一般农户(包括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助学贷款)、银行卡、住房按揭、汽车、自然人其他户、贴现及承兑汇票垫款等贷款投向形成的不良贷款情况作出必要的分析。

(五)直接监测对象情况。确定为辖内重点直接监测对象情况分析。

(六)迁徙和清收转化情况。分析各类贷款形态之间的迁徙转化情况,重点分析向下迁徙的原因以及现金清收、贷款核销、以物抵债等清收处置情况。

对中央银行专项票据置换的不良贷款的清收情况作出专门说明,包括清收进度、清收费用、债务人资料、台账管理等。

(七)新增不良贷款情况。主要是2007年1月1日以后新发放贷款的质量情况和形成的不良贷款情况,重点对不良贷款形成的内外部原因进行分析,对当年新形成的不良贷款情况要作专门说明。

(八)对不良贷款变化趋势进行预测,提出加强不良贷款管理或监管的措施和意见。第十三条 非信贷资产风险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基本情况。本期非信贷资产余额,不良非信贷资产余额和比例、预计损失余额及比例,与上期及年初比较变化情况。特别是投资、待处理抵债资产、应收款等的变化情况。本期不良非信贷资产及预计损失变动较大的,应进行重点分析。

(二)结构分析。不良非信贷资产的地区分布、主要非信贷不良资产项目余额前10名地区情况。

(三)清收、处置不良非信贷资产分析。

(四)新发生不良非信贷资产原因分析,特别是内部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典型案例。

(五)不良非信贷资产及预计损失变化趋势的预测,继续抓好非信贷资产管理或监管工作的措施和意见。

第四章 监管措施与责任

第十四条 各级监管机构应根据农村信用社风险状况定期或不定期听取辖内不良资产变化情况的汇报,同时向被考核对象通报不良贷款考核结果,并进行风险提示。第十五条 各级监管机构要在监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现场检查或实地调查,对确定的辖内重点直接监测对象有关情况进行核实,对不良资产总体情况及变动趋势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加强监管的意见和措施。

第十六条 监管机构要督促农村信用社及各级联社制定和完善不良资产管理制度办法,包括明确不良资产管理部门及工作制度、不良资产清收、盘活办法和不良资产管理责任制等,并报当地监管机构备案。

第十七条 监管机构要督促农村信用社及各级联社制定明确的不良资产控制目标,包括、季度和当年新增控制目标以及分机构控制目标,并将控制目标报送当地监管机构,经监管机构认可后作为双方考核的依据。

第十八条 监管机构要督促农村信用社及各级联社将辖内不良资产、季度及当年新增控制目标落实到部门和人员,并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综合考核体系。

第十九条 监管机构要督促农村信用社及各级联社按期对不良资产进行监测、考核和分析,及时报送监测、考核和分析报告及有关数据,并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原因分析全面深入、趋势判断合理科学、措施切实有效。

第二十条 各级监管机构要督促农村信用社及各级联社在不良资产情况出现重大变动时,及时报告当地监管部门。

第二十一条 对辖内不良资产或不良贷款居高不下的机构和地区,各级监管机构要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一)凡辖内不良贷款比例在25%或不良资产20%以上(含)且余额上升、年内新增贷款(不含贴现)不良率超过2%以上(含)以及被监管机构列为重点直接监测的地区或机构,所在地监管机构负责人须定期约见该地区行业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被监测机构主要负责人,进行监管质询谈话,要求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不良资产余额和比例,明确管理责任。

(二)凡辖内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比例在25%或不良资产20%以内,但不良贷款余额或不良资产余额上升,不良贷款的结构呈现向下迁徙的或年内新增贷款(不含贴现)不良率在1%-2%的,所在地监管机构必须定期听取地区行业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被监测机构主要负责人关于不良资产状况及风险化解情况的汇报,落实降低不良资产余额和比例的措施和责任。必要时,由监管机构负责人约见其主要负责人进行监管质询谈话,要求其采取有效措施清收盘活不良资产,并明确管理责任。

(三)凡辖内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比例在25%或不良资产20%以内,不良贷款余额或不良资产余额下降,但不良贷款的结构呈现向下迁徙的,所在地监管部门必须定期听取地区行业管理机构或被监测机构分管负责人关于不良资产状况及风险化解情况的汇报,督促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清收盘活不良资产。

第二十二条 监管质询谈话要做好记录,整理成谈话纪要,印发被监测机构,并抄送其上级管理部门督促落实。

第二十三条 对新增不良贷款,特别是当年形成的不良贷款,监管机构应直接或责成被监测机构逐笔查明原因,落实责任,被监测机构要予以整改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将结果报当地监管机构。

第二十四条 各省会城市所在地银监局要认真审阅省级联社报送的不良资产分析报告,并结合日常掌握的情况,形成独立、审慎的辖内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监测分析报告,分别于季后20日内、年后30日内报送银监会。

第二十五条 凡不按本办法要求及时监测、考核分析不良资产和上报不良资产分析和考核报告的监管部门,上级机构将对其通报批评;对重大问题隐瞒不报的,或由于监管不力造成辖内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恶化的,由上级监管机构负责人约见下级监管机构负责人谈话,落实监管问责。

第二十六条 农村信用社和各级联社要根据监管部门关于不良资产监测、考核和分析的要求,健全和完善本机构或本地区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监测、考核和分析的工作制度,明确工作部门和岗位人员,报当地监管部门备案。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定期报送资料、报告和作专题汇报,接受监管咨询并落实各项监管要求和措施。

第二十七条 凡不按监管部门要求对不良资产进行监测、考核,不及时准确报送有关数据及报告的农村信用社和各级管理部门,监管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各银监局可根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银监会负责解释。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监测考核主要指标计算公式

2.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情况分析表、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情况分析表、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迁徙情况分析表、农村信用社不良非信贷资产分析表

第四篇:论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及其管理1

我只看了一点点 问题如下

红色字体是否可以删除?橘色字体是否有语法错误?其他颜色是否需要加进去?

最重要的是 标点符号是否很

多地方都不对呢 ?个人意见啊

论 我 国 信

0

用 社 信 贷 风 险 防 范

指导老师: 学

生: 日

期:

论我国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

摘要

随着我国农村信用社深入改革,信贷业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近年来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正逐步暴露出来,不仅制约着 信用社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可能危及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健康稳定。本文从农村信用社工作实际出发,通过对农村信用社信贷的现状进行分析,归结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对其贷款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针对性的提出加强信贷管理防范措施,达到降低信用社信贷风险的目的。

关键词: 我国;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

目 录

前言„„„„„„„„„„„„„„„„„„„„„„3

一、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的现状及表现形式„„„„„„ ㈠经营性风险„„„„„„„„„„„„„„„„„„„ ㈡信用风险„„„„„„„„„„„„„„„„„„„„„„ ㈢管理风险„„„„„„„„„„„„„„„„„„„„„„ ㈣操作风险„„„„„„„„„„„„„„„„„„„

二、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防范的措施及管理对策„„„ ㈠确立发展主题,进行理性定位„„„„„„„„„„„„„ ㈡加强市场开拓,挖掘优质客户„„„„„„„„„„„„„㈢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强化信贷管理„„„„„„„„„„„ ㈣多策并举清收不良贷款,化解贷款风险„„„„„„„„„ ㈤塑造农村信用社信贷文化,提高员工素质„„„„„„„

三、结语„„„„„„„„„„„„„„„„„„„„„„ 四参考文献„„„„„„„„„„„„„„„„„„„„„„

前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不仅关系着人民的温饱问题,更是农民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三农”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中央地方各级政府的关注,并出台了 一系列支持“三农”发展的政策。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信用社肩负著服务三农的重任得到显现,真正成为了农村金融的主力军。长期以来,由于体制改革滞后、产权不明晰、管理体制不健全、经营环境差、服务对象比较特殊等诸多原因,使农村信用社积聚起来的贷款风险不断地暴露出来,不良贷款居高不下已严重束缚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认真分析和把握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问题,充分借鉴其他银行的经验,加强信贷管理,建立起适合我国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控制体系,促进其稳定健康发展,从而更好的发挥其服务“三农”的作用。根据本人在工作中的实践与经验,就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表现形式、原因等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信贷风险的措施,希望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有所帮助。

一、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现状及表现形式

贷款风险通常是对贷款人而言的。从贷款人角度来考察,贷款风险是指贷款人在经营贷款业务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的主要表现有: ㈠经营性风险。经营环境风险是由于经营环境、国家政策等因素,给信用社贷款所带来的风险。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政策引导着信用社资金的投放方向。即国家政策扶持某项农业项目的发展,信用社的资金也相应的会投向那个方向,这样国家政策环境的变化对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就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产生较大的风险。如受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影响,绝大部分“十五小”企业被依法关停,一大批乡镇企业纷纷下马,关停倒闭,使信用社投入的大量资金沉淀,造成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恶化。从微观上看,农村信用社面临的经营环境的风险越来越突出,一是地方的政府部门对其贷款业务不恰当的行政干预更加突出。前些年,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地方政府往往把信用社当作自己的“钱袋子”,产生了许多违规贷款现象,贷款收回困难。再者,在清收工作中,由于涉及部分干部的利益,信用社顾及和政府的关系,使该收回的贷款无法收回。二是在为社员服务的同时,农村信用社还要服务的另一群体是乡镇企业,这些企业是最不稳定,行为最不规范的群体,他们的恶意逃废债务的现象较为严重,部分法律意识淡薄、信用观念差的集体企业,借改制、改革、改组、改造之机,采取“金蝉脱壳”,以连带组合、破产等方式,恶意逃废、悬空信用社债务;有些贷户有钱不还,采取多头开户、化名等手段逃避银行监督,使信用社资金流失;村里的集体贷款,因村委干部更换,加上村里经济落后,一些新上任的干部“新官不理旧帐”,采取认账不认还或不 闻不问的态度,拖欠贷款。另有,部分企业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不能对市场前景进行科学的分析,一旦出现风险,信用社投放的资金收回困难。

㈡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由于借款人,债券发行人或金融交易双方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履约致使金融机构投资人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由于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对象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农民的经营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为严重,突发的暴雨、冰雹,毁坏了贷户的农田、庄稼,果园等,贷款收回困难;车祸等突发事件使借款人死亡及生老病死等,从而使其无法偿还贷款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信用风险更加突出,必须重点加以注意,切实采取措施来减少和化解信用风险。

㈢管理风险。管理风险是由于农村信用社内部管理不善,不依法合规经营给各种违法行为提供了机会,从而产生的危害信用社良性发展的风险。农村信用社的管理风险主要包括经营管理的风险以及内部控制的风险。经营管理的风险是指由于长期受粗放式经营思想的影响,违反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规定,超比例,超限制,超负荷经营,形成严重的资产负债结构错配和资产总量规模的恶性扩张的局面,导致大量不良资产的增加,风险高度集中。一些农村信用社偏离为“三农”服务的办社宗旨,贷款围绕企业转,超比例发放贷款,使贷款过于集中,形成风险。另外,为了争夺有限的优质客户,有的信用社置有关 规定于不顾,跨区操作,由于对客户实际经营情况、资产负债情况、信誉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加之这些优质客户往往会在多家金融机构借贷,其资金运作处于无序状态,导致风险。内部控制风险主要是在内控制度执行方面,不按规矩管理贷款,从而造成的风险贷款。

(四)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或规章制度、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在贷款业务处理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或故意违规造成的。主要表现在1、信贷管理力度不强。一是对担保人审查不严格。由于农村有效抵押物的局限性,导致信用保证贷款所占比重过大,而部分信贷员对担保人的资质和担保能力调查不实,导致担保流于形式。二是信贷人员力量不足。三是法规意识淡泊,易受外界因素干扰。

2、信贷制度执行力不够。一是贷前调查不细。缺乏科学全面的调查论证,信贷员单凭借款人口头陈述和以往的印象就草率做出决定,造成贷款投向不准,对客户引入和贷款发放都不能严格把关;二是贷时审查不严。只看书面申请材料,不深入审查借款人、担保人的真实情况;三是贷后检查不力。

3、道德风险还很严重。信贷人员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金融理论、企业财务管理、法律制度等业务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诚实的品格和强烈的责任心。而有的人员在业务操作中,为了个人私利,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放款的随意性大,关系贷款、人情贷款严重。更有少数信贷人员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存在吃、拿、卡、要等不道德现象。

4、信贷人员素质制约风险的预见。

二、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防范措施及管理对策

风险管理是指人们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识别、计量和处理的过程。贷款风险管理是指银行、信用社运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对信贷管理活动中的各种贷款风险进行识别、计量和处理的过程。贷款质量是金融企业的生命线,如何实现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始终是金融企业的重要课题,对农村信用社也是如此。贷款风险的防范主要是解决贷款风险的增量问题。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和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的健全与完善、风险意识的普遍增强,风险的增量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防范贷款风险应该依靠全社会的力量,从提高农村信用社自身风险管理能力、改善外部经营环境等多方面努力,多措并举,实现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使农村信用社快速、健康发展。

㈠确立发展主题,进行理性定位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加速,农信社外部环境日新月异,研究市场、确立理性定位是信用社防化信贷风险、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前提。

⒈外部市场经济环境。目前市场经济框架已经基本建立,国家经济保持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企业机制转换和金融安全区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入,社会的诚信程度逐步好转,信誉环境有所好转,这些都有利于信用社搞好资金信贷工作。但是,社会信用程度 仍然不高,企业仍然有信用观念淡薄、经营操作不规范的地方,前阶段一些企业借转制之机逃废金融债务即一例证,信用社的发展中仍存在较严峻的信贷风险。

⒉金融政策环境。我国加入WTO给中国金融业带来巨大机遇和挑战,国有商业银行积极筹备应战,而信用社虽然并不直接面对外资银行的挑战但其经营机制、发展前途等方面的问题引起了金融界的广泛关注。国家对信用社发展既有政策扶持,又提出了要求,承认不同地区信用社经营管理的差异,鼓励各地信用社因地制宜进行体制改革、开展业务,大部份信用社进行了县级联社“一级法人、统一核算”的体制改革,有的经济较发达地区信用社经营了外汇业务、网上银行等,增强了经营管理能力。如目前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对其经营机制、内部管理进行改革,部分信用社组建了商业银行。这为信用社的发展提供了启示:信用社也是金融企业,也要进行商业化运作,也讲求效益,有条件的信用社可以组建成为商业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同台竞争。这些在客观上为信用社明确机制、科学管理、控制风险提供了参照和激励。

⒊金融同业竞争现状。在与其他金融机构相处共存过程中,特别是外资银行业务逐步渗透,国有商业银行改变股权,其他商业银行纷纷确立新的经营策略,信用社自身更迫切需要有个理性的定位、拥有自己的客户群。现阶段融资渠道增多、社会信用程度还不高,为了降低信贷风险,银行间的竞争越来越激 烈,争夺的焦点在于那些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模效益型企业、上市公司的信贷业务。信用社与其和有资本、有实力的大型银行竞争,不如退出缺乏优势的市场,采取“化整为零”的战术,在确保“三农”合理需求的前提下,把资金重点投放在有信誉、有经营效益、有前途的中小企业、个私企业。支持还款有保障的中小企业,相对于资金投入集中于大中企业,不仅有利于节约成本,更有利于降低信贷风险。

㈡加强市场开拓,挖掘优质客户

如果说信贷资产的质量是金融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力所在,那么,优质客户是信贷资产质量的关键。只有经过市场开拓,提高资产质量,确保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才能实现信贷资金的良性循环,不断增强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

⒈资产安全的关键在于优质客户,信用社应在提高抗风险能力的前提下,主动寻找和培养客户,积极开拓信贷市场。考察信用社的客户结构,国家有较明确的限定,要求信用社坚持支持“三农”的方针。“三农”的范围很广,包括传统农业、新型农业、农业产业化组织,还包括城市郊区及县级市以下所有经济成分,包括个私民营经济、股份制三资企业、基本设施建设。实际上,信用社的信贷空间很大,必须树立大农业观念,抓住重点,适时适地拓展贷款领域,找准支持地区经济的切入点和经济增长点,以自己有限的资金投放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前产业结构重新整合,优胜劣汰加剧,潜在的 风险较大,这更要求信用社科学合理对客户加以分析。据统计,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形成,企业信用缺失是其主要原因,占不良贷款形成总量的50%以上。一些企业信用观念淡薄、还款意识差,致使形成风险。信用社应以史为鉴,总结历史教训,从消极等候转变为积极寻求,对客户进行跟踪调查,综合测算,重点确定潜在的优良客户和黄金客户,以优质客户逐步淘汰、替代劣质客户,实现调整资产结构、切实降低风险。

⒉信贷资金也是商品经营,信用社应加强营销观念,并使信贷管理人员向营销客户经理转换。信用社长期以来受计划体制的影响比较深,把信贷资金看作是执行地方政策的工具,经过市场经济的冲击,已逐渐认识到信用社是经营货币的企业,要赢得效益,必须建立起贷款营销观念,把发放贷款看作是对信贷资金的营销过程。贷款是推销出去的商品,每笔贷款业务都要讲效益,讲风险,信贷人员要有动态的眼光,捕捉信贷信息,寻找客户、服务客户。这客观上要求信贷管理人员率先实现向客户经理的角色转换。在贷款营销过程中,新型的信贷管理人员是“全能”者:既是咨询者、推销者,又是服务员。其中“服务”是联系企业的最主要的因素。金融同业竞争的加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客户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往往要求金融机构提供更方便、更高效、更全方位的服务。信用社要积极利用自己的特点,想方设法满足客户需要,通过营销,建立贴近市场和客户的授权授信制度,对黄金客户进行灵活授信,推出各种代理、结算业务,为企业提供结算、信贷、中介等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务,使各种业务相互促进,稳住自己的客户群和信贷市场。

⒊寻找客户的主体是信贷管理人员,信用社应建立寻找优质客户的奖励机制,促进信贷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信用社要重视人力资源规划,引导信贷人员树立营销意识、责任观念,效益观念,既要防止“贷好贷坏一个样”吃大锅饭、无责任感的盲目贷款,又要防止“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惧怕责任心理。对信贷人员承担的风险责任要支付相应的报酬,对寻找到优质客户、取得良好经济效果的信贷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调动其积极性和责任心。

⒋“有进有退”是市场经济的特征,信用社应增强经营意识,既要敢于“进”也要勇于“退”。信用社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经营实力总体较弱,电子化进程不快,信贷资产不完整、不规范,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更要求信用社确立营销观念。通过营销,研究掌握市场信息,可以避免仅凭对企业规模基础的信任、不求真正掌握企业财务状况来发放贷款的情况。但是,在营销过程中信用社也不可“削足适履”,要有成本意识和效益意识,在满足客户需要和自身经营效益中间寻找平衡点。特别是要从没有条件、没有优势、没有效益的项目中勇于退出,力避与其他银行进行恶性竞争。此外,信用社的贷款营销也要在各种“热”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盲从,不偏信,按照信贷政 策和信贷程度,把风险降到最低。在确立“有进有退”营销观念的前提下,对没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果断停止输血,对机制新、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授信,开拓自己有信誉、有效益的优质客户群。

㈢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强化信贷管理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形成是多年以来各种矛盾积累的结果,它既有政策因素,社会因素问题,但主要还是内部管理上的问题。要提高农村信用社风险贷款的防范能力,首先要根据业务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在确保国家金融政策,法律法规得以贯彻落实的情况下,建立健全信贷管理体系及稽核和事后监督协调运转的内部控制制度,构筑贷款风险防范的“防火墙”,把贷款风险控制在原始的萌芽之中。

⒈完善信贷管理组织体系和工作制度。为实现对信贷投放的有效风险控制,必须设立信贷风险管理部门与贷款审查委员会一起构成审贷分离为核心的风险约束体系,有效约束、监督信贷人员。同时要明确各职能部门的权限职责,实行贷款风险控制和审批权限的分级控制,对不同层次的贷款决策人员和贷款管理人员进行不同的权力约束,对不同岗位和不同职能进行不同的岗位约束,对调查、审核、审批、决策、管理过程中按不同的责任划分不同的责任约束。有效的信贷监督机制,能够保证所有信贷人员严格

⒉完善信贷授权、授信制度。完善授信管理,增强信贷决 策的科学性,对企业及农户要定期进行全面调查和风险评估,并确定授信额度,建立大额贷户档案,随时掌握客户群的资信、信息。同时,随时按照信用程度调整授信额度,为贷款审批和发放提供科学依据,避免信贷投放的盲目性和企业或行业信贷风险的过度集中。

⒊从严落实贷款“三查”制度。“三查”制度是防范风险贷款的关键环节。贷前调查是正确发放贷款、减少贷款风险,确保贷款安全的基本前提。贷款调查信息是否真实和全面,对贷款审查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误导,审查是贷款发放的重要关口,审贷人员应根据借款人和信贷人员调查提供的信息,严格坚持信贷政策,适时把握贷款投入时机和调整信贷投向,着眼于贷款的效益性和安全性的有效结合。贷后检查监督是贷前调查和贷时审查的继续,是贷款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大量的不良贷款与贷后检查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其潜在的风险有直接联系。同时要对借款人的资信进行评估,贷款审批、发放、管理、清收等制定统一的标准,使所有信贷管理人员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减少人为因素,造成因信贷操作不当而诱发新的风险贷款。

⒋健全和完善信贷岗位责任,落实贷款风险责任追究制度。健全和完善信贷岗位责任制,是实现信贷管理规范化的必要条件,要明确岗位职责,促使信贷人员严格调查,及时了解借款人的经营状况、资产运营,密切注视借款人财务数据变化及相 关担保情况等,确定贷款的风险变化,为信贷管理部门提供真实的一手资料,便于采取防范措施予以补救。要本着“责权利对等、风险收入挂钩”的原则,对信贷操作实行责任规范、风险防范、损失追究等责任制。要将风险防范纳入经营目标责任制及领导任期目标考核的内容,做到权责利对等。同时,把信贷风险防范与领导干部的升、降、免结合起来,促使其全力规避风险。对已形成的风险贷款进行全面清理,分清责任,确定性质;对因工作责任形成的责任贷款要明确清收任务,并与个人收入挂钩考核;对因个人恶意作为形成的责任贷款要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造成风险损失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个人赔偿责任,造成重大风险损失的要追究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⒌完善贷款预警、转化、补偿制度。根据贷后检查及借款人信息资料等发现借款人发出风险信号后,信用社应及时采取措施,对借款人及保证人进行追偿,落实债务关系,转嫁贷款风险,保证信贷资产的安全。同时,要优化贷款结构、贷款投放制度,完善担保贷款程序,推行抵押质押贷款方式,对贷款实行依法管理,有效转移化解风险。为谨防风险贷款的出现,信用社应按规定提足贷款呆帐准备金,争取人民银行和税务机关的政策支持,提高提取比例,简化核销手续,加大核销额度,增强信用社抵御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㈣清收不良贷款,化解贷款风险

降低不良贷款已成为防范化解农村信用社风险,提高农村 信用社经济效益的重点。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力度清收和盘活不良贷款,促进和营造农村信用社经营发展的良好环境。

⒈建立不良贷款清收问责制。各级农村信用社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市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管理实施细则》,以制度、规定去进一步加大所属信用社负责人、信贷管理人员的不良贷款清收责任,以责任制的方式去推动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管理工作向良好方向发展。⒉核实抵押担保物和责任。各级农村信用社对担保、抵押类不良贷款(隐性不良贷款)和即将到期的担保、抵押类贷款要进行一次全面梳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武器,依法要求担保企业、个人履行担保义务。同时,要求抵押企业按期偿贷,否则,依法处置抵押物品。⒊实行信用社主任不良贷款清收第一责任人制度。为全面增强信用社主任在清收不良贷款中的主观能动性,建议农村信用社实行不良贷款清收信用社主任第一责任人制度;同时实行不良贷款清收工作优异者奖励制度。

⒋敢于追究工作失职者责任。农村信用社管理机构应追究由于信用社管理失控、人为因素造成不良贷款当事信贷员、审批人员的行政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以此督促信用社信贷管理人员、信贷审批人员增强合规、依法经营意识,为全面防控新增不良贷款做出实质努力。⒌科学制定清收规划。各级农村信用社要科学制定不良贷款的清收规划,对不良贷款逐户 进行分析,分类排队,采取责任清收、目标清收、行政清收、降低信用等级、媒体公告催收、公安经侦清收、法院诉讼等一切行之有效措施,不等不靠,全力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6.全面树立流程银行理念。进一步落实贷款“三查”责任制度,发放贷款时必须做到“三严”,即贷前核准严、贷中审批严、贷后检查严。在贷款流程上做文章,有助于防范不良贷款的发生,防止出现不良贷款先清后增的现象。

㈤塑造农村信用社信贷文化,稳步提高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

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为什么“源源不断”,其重要原因就是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运作一直处于落后的信贷文化中,加强贷款管理,防范贷款风险最根本的办法却是培养健康的、全新的农村信用社信贷文化。

⒈全面推行农村信用社信贷五级分类。贷款五级分类是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的一次重大改革,是旨在促进农村信用社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的理念,揭示农村信用社贷款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发现贷款发放、管理、监控、收回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为判断、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⒉加强信贷队伍建设。信贷队伍素质的状况直接关系到能否在信用社建立起健康的信贷文化。一个优秀的信贷员能弥补文化的缺陷,而一个良好的文化体系在一个素质低下的信贷员的执行下,也会偏离既定的目标。所以,培育健康的农村信用社信 贷文化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信贷文化中人的因素,突出信贷文化的主体。对员工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地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站稳政治立场;加强形势任务教育,使员工明确农村信用社的性质和讲求经济效益的必要性,摆正业务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避重就轻盲目铺摊子、扩大业务总量而忽视贷款质量的思想和行为,增强政策观念、服务观念、竞争观念、核算意识和工作责任感,切实履行岗位职责,积极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贡献力量;加强风险防范教育,不断提高防范风险的各方面能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制定岗位道德规范,把履行职责、清正廉洁作为重要内容,认真组织学习,逐条进行落实,以此规范员工的行为;加强法制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加强业务技能培训,使员工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发挥管理者在信贷文化培育中的表率作用,这是信贷文化不断提升的关键,管理者是楷模,是政策和组织行为的化身,好的表率是隐含的文化、无形的力量,能通过上行下效贯穿全员,形成一致的行为、集体和合力,打造团队主义与团队精神,通过加强信贷队伍建设,把全员感召在集体主义的旗帜下、信合事业的旗帜下。

贷款风险控制是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的重中之重,是其经营安全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要结合农村经济的自身特点,借鉴国有商业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贷款管 理,建立信贷文化,切实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保障农村信用社的平稳、健康发展。

三、结语

信用贷款是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主力军作用,真正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途径,也是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方式的一项重大改革。近年来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信贷对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支持“三农”经济发展及提高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效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存在多种风险。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引导,注意风险的防范,信用贷款必将在我国的农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周培国主编 《农村信用社管理与业务操作规程实务全书》(第二卷)吉林电子出版社

[1] 王君.贷款风险分类原理与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

[2] 陈兴荣.商业银行授信管理实务讲座.中国金融.2000年第11期至2001年第12期

[3] 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年 [4] 武捷思.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第二版

[5] 陈中启,杨德新,黄羡柳.现代商业很行资产负债管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

[6] 杨家才.规范与创新:中部地区农村信用社的选择与出路.中国金融.2003年第1期

[7] 荆新.财务管理.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3月;

[8] 财政部企业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3);

[9] 周君,刘蓬川.试论企业负债筹资风险的规避.《兵团职工大学》,2000,9(3):49-50;

第五篇:农村信用社客户经理考核办法

XX支行2013年综合业务考核办法

为充分调动我支行客户经理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各项业务又好又快的发展,参考合行综合业务考核办法,结合我支行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考核办法。

一、考核对象

本办法考核对象为我支行全体在岗客户经理。

二、考核办法

考核实行千分制,内容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部分,其中:定量指标占900分,定性指标占100分。实行按月考核、按月兑现,依据各客户经理得分情况计算其效益工资。

三、考核内容

(一)定量指标(900分):主要包括存款营销、贷款营销、不良贷款清收、利息收入、电子银行产品营销五项指标,按各指标合计得分乘以90%计算定量指标得分。

1、存款营销考核(220分)

存款考核分为完成计划考核和存款贡献考核两部分,其中完成计划考核140分、存款贡献考核80分。

完成计划考核按如下方式计算:(1)月末余额考核(70分)

完成当月计划考核30分,按照完成当月计划比例计算得分,完成当月计划得满分。

完成累计计划考核40分,以2011年末存款余额为基数,按照累计完成计划比例得分,奖分不超过本项分,低于基数的倒扣分直至扣完本项分。

(2)日均余额考核(70分)

完成当月计划考核30分,按照完成当月计划比例计算得分,完成当月计划得满分。

完成累计计划考核40分,以2011年末存款余额为基数,按照累计完成计划比例得分,奖分不超过本项分,低于基数的倒扣分直至扣完本项分。

(3)存款贡献考核(80分)

以自身日均存款余额与全体客户经理日均存款平均数的占比计算得分,即存款贡献考核得分=自身存款日均余额/全体客户经理日均存款平均数×80

2、贷款营销考核(150分)

(1)借新还旧贷款压降考核(30分)

以每月客户经理管理的借新还旧贷款的10%为压降基数,按照实际压降比例计算得分,加分不超本项分。

(2)贷款余额贡献考核(40分)

以客户经理年初正常贷款余额为基数,按照正常贷款的增加额与全行贷款增加额的比率计算得分,加分不超本项分低于基数的倒扣分直至扣完本项分。(计算时按照采取全行贷款增加额的平均数)

(3)当月到期贷款考核(40分)

以客户经理当月到期贷款收回率为考核依据,达不到100%,不得分。

(4)五级分类不良贷款现金清收考核(40 分)

以2011年末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为基数,按累计完成计划计 算得分,未完成累计计划的按比例得分;对超额完成累计计划的按超额完成计划比例加分,加分不超本项分。

贡献加分项目:抵质押贷款考核,以客户经理营销的抵质押贷款与全行抵质押贷款任务的比率与全行抵质押贷款考核得分的乘积计算加分,加分不超过全行抵质押贷款考核得分。抵质押贷款仅限存单质押、有效房产和国有出让土地使用权抵押以及总部认可的动产抵押、第三方监管质押等。(支行协调发放的不享受加分)

奖励及罚款项目:评级授信考核单独进行,达不到要求的将按照评级授信考核办法进行处罚,罚款从计算出的绩效工资中扣除。

3、不良贷款清收考核(270分)

(1)逾期、非应计贷款考核(130分)①完成当月计划考核(50分)

依据当月实际下降额占当月任务的比例计算得分,完成计划得满分。

②完成累计计划考核(80分)

以2011年末余额为基数,按照累计完成计划比例得分,得分不封顶,月末余额较2011年末余额增加的倒扣分直至扣完本项分。

(2)资产置换贷款考核(100分)

以2011年末余额为基数,按照累计完成计划比例得分,得分不封顶。

(3)表外已核销贷款及票据置换贷款考核(40分)

以2011年末余额为基数,按照累计完成计划比例得分,得分不封顶。

(4)考核认可的清收方式可以是现金清收、盘活清收、打包出售等各种上级行认可的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上述考核均剔除当年新增核销贷款因素。支行领导通过协调或诉讼收回的不良贷款,视同客户经理完成任务,但不享受加分和奖励。

奖励及罚款项目:月度内每增加一笔逾期、非应计贷款从计算出的效益工资中扣200元,每清收一笔非当月形成的逾期及非应计贷款奖励200元。

4、利息收入考核(260分)

(1)完成当月计划考核(100分)

完成当月收息计划的得满分,未完成当月计划的按照实际完成计划比例得分。(计算时按照自身当月收息与全行当月收息的平均数的比率)

(2)累计完成计划考核(160分)

按照累计完成计划比例得分,得分不封顶。(计算时按照自身累计收息与全行累计收息的平均数的比率)

(3)应收息清收考核

当月正常贷款应收息未收回的(金额不超过100元)每笔罚责任人50元。

5、电子银行产品营销考核(100分)

其中新增发卡量、个人网银、企业网银、财富在手卡、电话POS各占20分,按照各项任务累计完成计划比例的平均比例计算得分,加分不超过本项分。

(二)定性指标(100分)

主要考核以下几项内容,实行倒扣分制。

1、考勤考核。每月迟到、早退超过两次者每次扣2分;有事提前请假,无故旷工者每次扣5分,罚款100元,同时视情节轻重按相关规定处理;准时参加各种会议,每缺席一次扣2分。

2、卫生、着装考核。每天认真打扫自己的卫生区,因卫生区不达标连续三次被通报者每次扣2分。工作期间在营业室按要求着装,如发现不符合规定,每次罚款100元。

3、遵守规章制度考核。因吃拿卡要报、违规行为被举报经查实者每次扣20分。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经查实扣100分。

4、文明服务考核。严格执行值班坐班制度,文明服务,凡未按规定执行或被客户有效投诉,每次扣10分。

5、手续严密性考核。必须严格按照信贷规定办理贷款手续,出现因内容填写错误、不齐全等原因造成贷款手续不严密的每份扣5分,被上级通报的加倍处罚。

6、信贷管理考核。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贷前调查、贷后检查及催收,凡达不到要求者,每笔扣5分。

7、执行力贯彻考核。对工作落实不力、拖拖拉拉,未按时完成上级及支行领导安排的工作的,每次扣10分。因工作不力每被上级行通报一次扣20分。

四、兑现方法

次月初10日内公布上月末客户经理业绩,按照考核内容计算考核得分,乘以本人的工资系数,计算出该客户经理的最终得分。根据客户经理的总得分,计算出每分的绩效工资数额。从而得出每位客户经理的绩效工资,总部工资下划后的20日内发放到位。

同意的客户经理:

不同意的客户经理:

下载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监测考核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监测考核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信用社效益工资考核办法

    农村信用社效益工资考核办法 为切实抓好信用社的经营管理,充分调动信用社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各项业务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特制定效益工资考核办法如下。 一、职工效益工资......

    农村信用社绩效考核办法

    农村信用社绩效考核办法一、指导思想以省联社绩效考核相关精神为指导,与市联社人事制度改革、劳动用工制度相结合,通过委派会计履责监督、市联社直接考核,合理确定社与社之间、......

    黑龙江省国家公务员录用考核办法

    黑龙江省国家公务员录用考核办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根据《黑龙江省国家公务员录用实施办法》,为选拔德才兼备的公务员,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录用考核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

    【无错】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复习资料

    1 全省农村信用社 大学生员工招聘业务岗考试复习范围 一、填空题: 1、《贷款通则》第九条按贷款方式分类,贷款可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票据贴现。 2、按贷款风险分类法,贷款可......

    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信贷复习题

    2008年哈城郊考试复习题 一、填空题 1《贷款通则》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借贷双方)的主体资格及(贷款行为)基本准则。 2《贷款通则》明确了贷款种类,(期限)、(利率),规定了贷款人的权利与(......

    浅谈农村信用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风险及防范措施

    浅谈农村信用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风险及防范措施 当前,农村信用社正在全国风风火火推广以农户为主要贷款发放对象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积极响应中央一号文件“积极推广农村小额......

    浅析农村信用社门市楼抵押贷款风险管理

    浅析农村信用社门市楼抵押贷款风险管理门市楼抵押贷款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应孕而生的,它的出现对于弱化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节约人力、物力,提高信贷效益具有重要的意......

    农村信用社如何防范关联企业贷款风险(大全五篇)

    如何防范关联企业贷款风险 阎晓峰 企业集团关联交易是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以此可以降低经营成本、发挥规模效益、优化资产结构、实现利润最大化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但非公平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