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活与哲学》教案(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2课时)(孙逸.
第二课时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导入一(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发挥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功能,离不开对这门学科的正确认识、理解。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又与其他任何学科一样,有其萌芽、产生、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其间,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面临怎样的历史抉择?他们又说了些什么?他们的理论对当时和后世有何影响?我们该如何把握其理论的内在脉络、理解其前后的不尽一致处?如何在“我们走近马克思”的同时使“马克思走近我们”?……弄清上述问题,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评价其是非得失。
问题探究:同学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产生的吗?它的产生有什么样的条件? 学生回答略。教师引导:
现在不知道没有关系,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有所了解。导入二
19世纪三四十年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这就促使人们思考资本主义社会的命运和出路。
问题探究: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促使人们寻找解决方法。人们找出了怎样的理论出路呢?
学生思考回答略。教师引导: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迫切需要正确的理论作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就这样应运而生了。这节课我们就要来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基本特征以及发展的相关内容。
推进新课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通过上述材料,我们了解到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相应社会矛盾的激化,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出时代要求,同时也准备了各种条件。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决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它是时代的呼唤,是对时代主题的科学解答。
板书: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问题情境(多媒体课件展示)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从19世纪30年代起,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提出了“反对私有制社会”的战斗口号,提出建立人民宪章的主张。这些斗争震撼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标志着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为实现摧毁旧世界、创立新社会、变奴隶为主人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利益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同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丰富经验,为这个科学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经验,马克思主义及其科学的产生标志着无产阶级从自在阶级发展为自为阶级。
问题探究:19世纪的无产阶级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先进政党的领导,这些工人运动先后失败了。无产阶级迫切需要指导自己行动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运而生。
板书: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 问题情境(多媒体课件展示)
从19世纪开始,自然科学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进入了整理材料、寻找内部联系和跨门类研究的阶段,形而上学的自然观逐渐被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的缺口,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及各种物质形态之间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性质,为哲学总结自然现象以及认识它们的一般规律提供了可靠的知识基础。细胞学说表明,所有动植物的生命现象,都是细胞按照一定规律分裂和增殖的结果,从而揭示了整个生物界的有机联系;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表明,自然界各种形式的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从而揭示了整个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物质统一性;达尔文的进化论表明,自然界中品种繁多的生物种类,都是由少数简单生物经过长期的变化发展而成的。人类也是由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生物界是一个有规律的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正如恩格斯所说:“由于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我们现在不仅能够指出自然界中各个领域内的过程之间的联系,而且总的说来也能指出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了,这样,我们就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
问题探究:19世纪自然科学领域的三大发现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使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成为可能,因而,从哲学上概括自然科学的成就,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唯物辩证性质的条件已经成熟。
板书: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先进思想成果的结晶,它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优良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则是德国的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是近代哲学发展的最高形式,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黑格尔是辩证法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最大功绩就是恢复了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形式,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抛弃了它的唯心主义;批判地吸收了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抛弃了它的形而上学,并根据新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材料,对它们进行革命的改造和发展,从而把辩证法和唯物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起来,创立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机械相加,而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工人运动的丰富经验和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的一种崭新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问题探究:为什么马克思和恩格斯能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创立这一种崭新的学说,需要哪些主客观条件?
学生分析讨论略。
教师总结:社会的进步,自然科学的发展,思维理论的成熟,都集中在19世纪,这些都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当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还有其不可缺少的主观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学识渊博、思想敏锐的学者,再加上他们艰苦卓绝的努力,这使他们能够站在时代智慧的高峰,批判地继承人类思想史上的优秀成果,概括和总结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就这样,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了。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主观条件的分析讨论,使学生能明白要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也就是说,在同样的历史条件下,尤其要重视主观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重大转折,标志着人类哲学思维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的哲学不同,既不是回到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结合,也不是简单地将费尔巴哈的唯物论与黑格尔的辩证法加以综合,而是创建了一种具有不同内容与功能的全新的哲学体系。从而在人类哲学史上真正引起了伟大的变革。(过渡)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问题情境
课件展示课本第20页探究材料。
问题探究: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无论唯物主义还是辩证法思想,都具有局限性?
学生分析讨论略。
教师总结: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往往是分离的,形而上学限制着唯物主义,辩证法则在唯心主义那里受到窒息。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1)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哲学,没有正确地解决哲学研究的对象问题以及哲学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以往的哲学家们往往把哲学看成是凌驾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企图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和严格的界限,哲学家也往往是研究具体科学的学者;他们创立理论,往往把哲学的内容和具体科学的内容交融在一起,为了描绘世界整体图画,哲学家们在许多方面凭借逻辑和想象进行推演,以弥补科学材料的不足,似乎哲学是超越于一切知识之上的。
(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旧哲学中,一是在自然观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从总体上是相互分离的,古代朴素唯物论与自发辩证法有过某种结合,但缺乏科学根据。近代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分离的,出现了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辩证法。二是在历史观上,唯心主义当然坚持唯心史观,而形而上学的唯物论由于不能理解社会生活的辩证性质,也在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成了“半截子”唯物主义,使社会历史领域成为唯心主义的“一统天下”。
(3)以往的哲学理论,总的说来不能科学地全面了解实践的意义,从而贬低或否定实践的作用。唯心主义片面夸大精神的作用,抹杀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旧唯物主义也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不懂得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因此,旧哲学不仅不能科学地说明世界,更谈不上解释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以往旧哲学的种种局限性,具有了自己科学的、鲜明的基本特征。板书:1.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克服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分离,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它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客观世界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要求克服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互脱离的矛盾。马克思主义在实践的基础上真正克服了这个矛盾,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高度地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通过实践活动的物质性和辩证运动,揭示出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物质性和辩证性,指明主体和客体、人类与自然、主观与客观处于客观的普遍联系、永恒运动和辩证发展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世界的物质性,内在地包含着世界的辩证性;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世界的辩证性,又是以世界的物质性为前提的。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又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在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统一的,这种统一贯穿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个体系中。
问题情境(多媒体课件展示)
有些人在自然观上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但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上则陷入了唯心主义。如:有人承认“水”是客观存在的,“水”也是运动着的,但是,在“法国军队为什么能称雄欧洲?”这个问题上,有人却认为这是由拿破仑的个人意志决定的;在“社会运动为什么有朝代更替?”这个问题上,有人也认为这是上帝安排的!
问题探究:以上观点为什么错误?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以上观点认为某个人或上帝决定历史的发展,在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与此对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坚持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而且也运用唯物辩证的观点正确揭示人类社会产生发展的规律和原因。(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同时清楚地看到,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重要特点。
板书:2.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还从实践出发认识人和社会,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从而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板书:3.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如果说无产阶级是人类解放的心脏,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人类解放的头脑。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中。
对于它的科学性,我们应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它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是在总结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中产生的,所以它是从实践中来的;另一方面,它是经过了充分的实践检验的,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指导下,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并走向成功,中国也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指导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并正确地指导中国人民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以,它是科学的。
对于它的革命性,也应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它的产生就是为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成功而产生的,如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科学理论作为指导,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指引革命走向成功的有力思想性武器;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对以往哲学的革命性的否定,如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地否定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等。
拓展探究:三个统一的关键在于实践的观点。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首先,从哲学的基本原理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去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这样就摆脱了旧唯物主义对世界的直观理解,也摆脱了唯心主义立足于精神对世界的抽象理解。
其次,在历史观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各种政治、文化现象都建立在这个深层基础之上。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在实践观点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贯彻到了历史观中。
最后,从认识论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问题的把握摆脱了许多在纯认识论领域内的无
谓争论,把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种结论既来源于实践,又归复于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过渡)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及成果。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建议:由于这部分内容在《政治与生活》中有所涉及,所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板书:1.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和概括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结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1)历史地位——第一个伟大的理论成果。(2)精髓——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
(3)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所谓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独立自主就是说,要取得革命或建设的胜利,必须首先立足于本国,从本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出一条适合本国特点的正确道路。要争取外援,但绝不依赖外援,把革命和建设的立足点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板书:2.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这一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板书: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板书:4.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基本特征以及在中国的发展,知道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重大理论成果。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阶级基础是()
①19世纪中叶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③自然科学的发展取得重要成就 ④哲学社会科学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标志马克思哲学基本特征的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①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 ③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法中正确的有()A.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B.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其基本问题的哲学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①毛泽东思想 ②马克思主义 ③列宁主义 ④邓小平理论 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⑤⑥ D.④⑤⑥
二、非选择题
6.伟大的实践产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参考答案:1.A 2.C 3.C 4.A 5.D 6.(1)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科学发展观所阐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述,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3)科学发展观使人们树立这样的信念: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二篇:《生活与哲学》教案(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1课时) 高二政治ppt课件教案 人教版
备选设计
第一课时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问题导入
问题探究:我们这代人现在崇尚什么精神,有什么样的理想目标? 小组讨论并选代表发言略。
教师同样给出自己在这个年龄段的理想目标以及崇尚的精神。
教师进一步设问: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两代人崇尚的精神为何有所不同? 学生分析讨论略。教师总结:人们思想的产生都离不开一定的时代背景。任何一种思想都是一定时代环境中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反映。作为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的哲学,同样如此。
推进新课
一、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板书:1.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 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形态的经济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但是哲学也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吗?(过渡)板书:2.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就是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都是时代精神的反映,而且是时代精神的正确反映,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问题情境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多媒体课件展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既是粉碎“四人帮”以后的一个重大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又是党的建设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自我教育运动。这个讨论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到1977年底,主要内容是坚持“两个凡是”还是坚持实事求是的争论。第二阶段是从1977年底到1978年11月召开中共中央工作会议,这是广泛开展讨论的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一大讨论还持续了一段时间。
问题探究: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在社会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谈论,对我国社会的变革,对“文化大革命”后的拨乱反正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社会变革的先导
1.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社会、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比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正确的目标和方向。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讲解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二是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注意,这里的真正的哲学是指正确的、科学的哲学。
第三篇: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知识归纳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哲学与时代的关系说明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因为它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二.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1)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3)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前进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直接理论来源(提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怎样产生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决不是偶然的,它有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②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最主要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实事求是是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①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回到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③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列毛邓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重要指导方针和重大战略思想。
第四篇:第三课第2课时 热心公益活动
第2课时 热心公益活动
学习目标:
1.了解志愿者的含义和各种类型的志愿者服务。
2.明白服务社会和让人的责任。
3.知道参与关爱社会的志愿者活动的意义所在。
导入新课
青年志愿者之歌
伸出你的手 初次相识却已是朋友
放飞和平鸽
蓝天大地响彻我的问候
我们是青年志愿者 用奉献共创温馨家园 我们是青年志愿者 用爱心把旗帜铸就
青春似火 青春闪光 青春无悔 青春不朽 青年志愿者 ……
讲授新课
无论是公共秩序的维护、公共利益的保护还是公益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这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一、维护公共秩序
举例说明:坐车,看电影等。
二、维护公共利益
举例说明:拆迁,防骗宣传 开展公益活动 举例说明: 相关链接
志 愿 者
【联合国定义】
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贡献活动者 【我国定义】
“自愿参加相关团体组织,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志愿奉献个人可以奉献的东西,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一定专业性、技能性、长期性服务活动的人。基于志愿者服务的社会功能,它越来越多地得到政府、组织机构以及学校的重视和支持,各种类型的志愿者服务遍布社会的各个领域。
由香港各界热心人士捐资,共计24个香港义工团体成员组成的香港义工联盟2014年06月15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广场举行启动仪式。
梁振英出席启动礼致辞时指出,义务工作在香港得到广泛认同和参与,特区政府一直推动义工服务,社会福利署自1998年起便开始推行“义工运动”。
举例:北京奥运会志愿,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我们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服务社会和他人的责任,也需要去做志愿者,奉献社会,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把当地的志愿者请到班里来分享他们做志愿者的故事与经历。教材P36: 有的同学认为,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志愿者,我们只要搞好学习就行了,热心公益的事,让成年人去做吧。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心存善念、扶残济困、仁爱共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参与关爱社会的志愿者活动,既是对优良传统的继承,也是我们公民意识、服务精神的体现。
有的同学有做志愿者的愿望,却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大家讨论一下,根据学校、社区和社会的需要,设计一些志愿者岗位。有条件的话,与相关机构联系,招聘各个岗位的志愿者,大家一起尝试为公益事业作些贡献吧!
课堂小结
第五篇: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电子教案
高二政治 必修4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电子教案
二、《生活与哲学》教材的设计思路
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讲述,融入到了社会生活、实践的主题之中。从生活、实践出发,以探究性活动为主导,通过案例考察、问题辨析、情境导入等方式,呈现哲学模块的基本内容。把哲学模块的核心问题确定为:如何看待自然、社会(人生)和思维,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全书从生活的智慧、生活的探求、生活的方法、生活的选择四个方面展开,即四个单元,每单元突出一个核心问题。如此层层递进,大问题套小问题,全书形成一个“树”形的问题串。
三、《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与逻辑关系
必修4——模块纵览
生活是人类所从事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它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马克思和恩格斯说:“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对哲学问题的追溯和思考离不开人类的生活。生活和实践是我们进入哲学殿堂、把握哲学智慧的不可或缺的途径,生活和实践的观点应该是哲学的重要的基本的观点。
哲学的使命在于对四方上下的探索和对古往今来的追寻,并在这种探索和追寻中为人类提供生活的航标、展示思维的行程。哲学是思,是辩,是追问,哲学的发展,始终伴随着沉思、提问和解答。思考宇宙,问辩人生;思考运动,问辩永恒。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也是我们现时代的精神的精华,它探索世界的一般的本质和普遍的规律,找到了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发现了社会历史的发展的基本规律,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路径。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正确认识实践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巨大作用,正确地进行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树立和追求崇高的理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生命的灵魂,它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门,打开智慧的窗;它微笑地注视着我们,说:“来吧,让我带你去看一个新世界,访问一种新生活。”
一、《生活与哲学》课程的基本性质
对高中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明确该门课程不是一般的哲学概论。通过学习,使学生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二政治 必修4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电子教案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单元概述
本单元主要是从学生身边的哲学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哲学的一般知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重要特点。
本单元是全书的逻辑起点,居于起始的位置,起着引领和导入的作用。本单元设置了三课、一个综合探究。基本结构是:哲学(第一课)——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课)——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课)——哲学的功能(综合探究)。
第一课主要是从生活和实践入手说明什么是哲学,哲学是怎样产生的,哲学的功能是什么,哲学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哲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是什么。
第二课通过考察历史上先哲圣贤对宇宙、人生的不同看法,了解他们各不相同的哲学主张,领悟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感受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和对立。
第三课通过探讨哲学和时代精神的关系,追溯哲学的历时态发展线索,使学生体会到任何哲学都是一个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反映,时代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从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特征,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和开放的思想体系。
综合探究是单元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由探究活动目标、探究活动建议、探究路径参考和理论评析四部分构成。综合探究具有体现本单元相关知识的联系的功能,具有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功能,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
本单元教学设计从生活、实践出发,以探究性活动为手段,通过案例考察、问题辨析、情境导入等方式,以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哲学模块的基本内容。
由于学生刚接触哲学,需要有一个适应阶段,所以建议教师根据教学情况,结合学生实际安排课时,原则上每一课时安排一课时,但像“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样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的可安排两课时。
附:单元知识结构图
高二政治 必修4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电子教案
知识目标
1.识记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理解哲学智慧生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类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对待宇宙和人生。
3.联系我们的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运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原理,说明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3.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世界观决定着人的思想方法和行动方法,增强学生主动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2.使学生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不能没有哲学。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整体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生活与哲学”模块的绪论,标题为“美好生活的向导”,主要负载的任务有两个:一是说明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和实践的关系;二是回答什么是哲学。围绕这两个问题,教材设计了两个课时:生活处处有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第一课时:生活处处有哲学。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一课时实际上是解释“生活与哲学”模块的名称的。为了说明生活处处有哲学,教材设计了两个目: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第二课时:关于世界观的学说。这一课时主要回答什么是哲学,围绕这一问题,教材设计了两个目: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前者主要是从哲学研究对象的角度揭示哲学的内涵,后者则主要从哲学思维的特点、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角度回答什么是哲学。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从生活中的哲学思想入手,体验哲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了解哲学的概念、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等,为开始全书的学习做好思想准备,从而引导学生进入生活与哲学的学习。
教学重点
1.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教学难点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高二政治 必修4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电子教案
教学难点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知识目标
1.识记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内容;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2.理解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
3.运用从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论断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观点;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区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
1.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对世界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哲学,各种不同的哲学总是在相互辩难中发展,我们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2.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整体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是在第一课对什么是哲学这一问题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哲学的具体存在形态和发展过程的角度介绍哲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关于什么是哲学有一个历史的和感性的认识。标题为“百舸争流的思想”,主要负载的任务有二:一是说明哲学的基本问题,二是介绍不同哲学派别的基本观点。围绕这两个问题,教材设计了两个框: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一课时: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但最基本的问题只有一个,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了说明这一问题,设计了两个目:第一目主要解释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第二目主要说明哲学基本问题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同时回答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课时: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本框主要是通过对哲学存在和发展的具体形态的介绍,让学生从中感受什么是哲学。围绕这一问题,教材设计了两个目:第一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第二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心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学习本课,使学生通过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一直贯穿着哲学发展的历史。通过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言论,感受哲学思辨的独特魅力,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教学重点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高二政治 必修4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电子教案
使学生体会到任何哲学都是一个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反映,时代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从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特征,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和开放的思想体系。
教学重点
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特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教学难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知识目标
1.识记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即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三个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理解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
3.运用哲学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哲学对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先导作用;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根据19世纪中叶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哲学与时代精神关系的思考和学习,培养学生的时代感和使命感,使学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整体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生活与哲学”模块绪论的最后一课,主要是在第一课回答什么是哲学、第二课介绍哲学的具体存在形态和发展过程的基础上,过渡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阐述,从这一意义上说,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落脚点。本课在前两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使学生认识到哲学不仅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并从整体上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以后各章、节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论述,从这一意义上说,本课又是全书的一个总纲,它所讲到的实践的基本观点贯穿于全书的各章、节之中。学好本课内容对于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全书的知识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标题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主要负载的任务是,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入手,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二是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三是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围绕这三个问题,我们设计了两个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第一课时: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这一课时主要讲哲学和时代的关系。教材设计了两个目。第一目为“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是从哲学的内容来源于时代看“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第二目为“社会变革的先导”,是从哲学对时代的反作用来看“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第二课时: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这一课时是本课的落脚点,主要是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角度,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基本特征和发展。这一课时分为三个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第三课通过探讨哲学和时代精神的关系,追溯哲学的历史发展线索,通过学习,高二政治 必修4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电子教案
生对社会历史问题的观察从一般的经验层面上升到比较深刻的哲学层面,学会自觉地运用哲学理论观察、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鉴别理论是非的能力,进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
3.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的三大理论成果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发展的眼光观察问题的能力,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抽象的哲学”其实并不脱离时代,真正的哲学恰恰是对时代问题的“理论解说”,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使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着坚实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基础,它是人类思想发展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而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科学探索精神和革命批判精神。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学生要在实践中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培养与时俱进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