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牡丹江市城郊联社2010年信贷工作指导意见
牡丹江市城郊联社2010年信贷工作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总体目标
2010年是城郊恢复经营的第二年,也是城郊联社发展壮大关键的一年,2010年信贷工作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市联社信贷工作指导意见,在宏观经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优质法人客户为主题,加大营销与巩固维护客户力度,创新服务手段,强化风险管理,提高农业、小企业和自然人信贷业务带来的综合效益,继续以加大服务“三农”力度为核心,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投放多品种其他贷款为辅的经营策略,重点放在扩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提高农贷占比、其他贷款实行“抓小控大”的风险分散经营原则,以增加贷款透明度、实行贷款“阳光工程”的监督体系,以化解原有不良贷款、盘活信贷资产,以加大清收挂账利息力度,以防控信贷风险,以创新品牌和提高竞争力为手段,力争全辖无亏损社,重新树立城郊联社辉煌为总体目标
(一)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经营理念
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业的发展,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要抓住变化中的机遇,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经营理念。一是树立客户满意度理念。这也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具体表现。要通过满足客户需求,培育客户忠诚度,提升客户对信用社的依存度、依赖度,使相当一部分客户变成忠诚客户。二是树立提升客户价值与提质增效理念。市场营销中必须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大中选强、小中选优,追求客户价值最大化与信用社效益最大化的统一。三是有效规避风险理念。在市场营销中,必须把住准入关,通过科学分析风险,有效控制经营风险。营销一个、成功一个、见效一个。四是树立综合营销理念。在营销信贷资产业务的同时,必须关注客户的其他信息资源,有什么优势资源,营销什么资源,实施方案营销、综合营销、全面营销。五是树立不断创新理念。创新经营理念的关键,在于适应信用社信贷工作职能、重心转变,针对不同客户需求,不断为客户提供新产品、新业务、新服务,实现新的服务组合。六是树立团队合作理念。在基层与部门内部精诚合作同时,实现贷前、贷中、贷后工作环节中密切配合、横向互动、形成系统的凝聚力。
(二)与时俱进,继续推动农业信贷业务健康发展
党中央连续“七年”在一号令中提出惠农、支农、发展农业的口号,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城乡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载体和平台。我省是农业大省,牡丹江市更应该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化经营。农村信用社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在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城乡基础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农业信贷市场前景日益广阔,这也将成为我社信贷业务新的增长点。正确认识农村信用社信贷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从增强信用社核心竞争力,扩大农村信用社生存和发展空间的战略高度来把握农业信贷业务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固有的资源优势和潜力,加大农业信贷业务有效需求开发和营销力度,促进我社支农信贷业务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明确方向,做好农村商业、农村城市化、其他类信贷工作 牡丹江是全省的主要商业、工业发达城市之一,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业强市、振兴经济、创建大东北经济线、创建对俄贸易生产加工区的经营指导方针下,作为牡丹江经济建设的金融主力军,我社应在此契机下扩大其他贷款投放力度,只有这样才是我们改善经营环境、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全面扭转当前局面的必由之路,我们应该摒弃坐门等客的传统信贷服务手段,应该走出去积极主动地寻找市场、寻找客户、营销信贷产品等一切办法,以促进其他贷款投放。
(四)完善贷款营销办法、客户经理制,提高职工积极性,促进信贷工作更好、更快的发展
2009年城郊联社为扩大小额贷款规模,增加信贷质量,推出了全员营销贷款的管理办法,即全员主动营销,使我们的职工能够积极主动地寻找客户源、找市场、对促进信贷投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截止2009年末全员营销贷款20,090万元,发放营销手续费13万元。今年我们将继续实施贷款营销激励办法,并按半年对付营销工资的方式,保证营销工资按比例全额发放到营销各岗位人员手中,但对出现风险的营销贷款也要坚决追究相关责任人。贷款营销要按照“依法放贷、责任管理”的原则,重点营销优质成长型中小企业与信誉度较高的自然人其他贷款。2010年我们将全力推进客户经理制。实行客户经理制就是要切实把信贷人员薪酬收入与本人经营贷款的数量、质量、创造的其他价值结合到一起,加大对客户经理的奖励力度,充分调动客户经理多放贷款、放好贷款、管好贷款、利用好信贷资源、为信用社带来更多的效益。客户经理制就是改变我们原有的信贷管理模式,打破原来只是追究责任、没有激励机制和放多放少、放好放坏都一样的大锅饭做法。新推行的客户经理制由提供单一的信贷服务延伸到结算、储蓄、理财、营销、提供财经信息、开展中间业务为一体综合式客户经理体制,努力把客户经理变成一个具有综合贡献能力的强势群体。
(五)狠抓落实、强化风险、切实加强系统管理
近几年来,我社认真贯彻中央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响应国家“扩内需、保增长”号召和应对金融市场竞争,加大了贷款投放力度,信贷规模扩张较快,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同时信贷规模的扩张也带来了一定风险隐患,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大。为此我们在拓展信贷业务的同时要坚持防控风险来作为信贷业务的核心工作来抓,为保证贷款“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要不断的提高防控意识、加大防范力度、提高信贷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规避信贷风险。我们要认真总结信贷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和不足,结合去年各类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狠抓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健全机构、充实人员、强化管理、实施综合治理。
(六)强化管理,化解大额贷款风险
2009年城郊联社在大额贷款压降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分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几家优质客户为考虑自身经营成本而偿还了贷款,现大额贷款风险隐患依然存在。为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清理和化解有风险的大额贷款客户。“保”就是对于有发展潜力、有市场的优质客户,要继续支持;“压”就是对于潜在风险客户,下达压降计划,逐步退出,而对于事实风险客户,要积极采取诉讼、收回抵押物等措施强制退出。通过强化管理措施,确保大额风险贷款余额压降、结构压降、风险压降。
(七)全面开展深度学习,提高五级分类核算工作
五级分类是国际金融业对银行贷款质量的公认的标准,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力、抵押品价值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也就是说,五级分类不再依据贷款期限来判断贷款质量,能更准确地反映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从而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我们信用社在2006开始试行五级分类工作,虽然我们能够初步掌握分类标准与核心定义,但是在实际开展的工作中不尽人意,在银监局、省市联社多次的检查中曝露出分类不准确、分类工作不及时、偏离度较高等问题,对此城郊联社决定将2010年订为“五级分类工作规划年”,在2010年将组织信贷人员认真学习五级分类工作、确定组织机构、确定专职人员负责五级分类内勤工作,认真做好每笔贷款分类认定工作,确保划分有据、定性准确,进而达到银监部门的要求并真实反映出城郊联社贷款五级分类的占用形态,为下步信贷工作重心的调整提供可靠的信息数据。为此并将制订五级分类工作责任制,其中:主任、主管主任负全责,如果五级分类工作未能正常开展,分类结果不准确、偏离度高、不能真实反映五级分类形态、将追究其管理责任,并计划将五级分类管理工作纳入到领导岗的考核指标中。
(八)多策并举、加大盘活力度,不断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为全面改善城郊经营状况,提升信贷资产质量,降低经营风险,2010年摆在我们面前的清收不良贷款任务任重而道远,如果不良贷款清收不理想,将直接影响到收息、不良贷款压降、五级分类等各项贷款考核的任务指标完成情况。全辖上下要全力做好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一是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全力突破。不良贷款占比过大一直是阻碍城郊联社发展的绊脚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将是我们城郊联社是否能全面盘活的重中之重,为化解这些难点我们将采取分解到位、清收措施研究到位、清收人员落实到位、分片包点安排到位、奖惩办法制定到位等办法,全面做好2010年的不良贷款清收工作。
二是落实领导清收责任制,城郊联社领导班子指导清收全辖前十大户不良贷款、基层信用社领导班子采取包所在社不良贷款前十大户的办法,突出重点进行清收。
三是对涉及内部职工不良贷款要按照其承诺的还款计划,及时进行跟踪落实清收,对未按计划还款,要采取扣发工资、下岗、开除留用、除名等措施。
四是对政府机关、国家公职人员的不良贷款和恶意逃废信用社债务行为,要充分利用地方政府开展金融秩序整治这以活动契机,积极响应政策进行清收。此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时间长、任务重,我社要积极加强与市联社、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及时获得反馈信息,确保“打逃”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五是要对抵贷资产进行规范管理,避免形成二次损失。2010年6月底前,要对抵贷资产进行电子化管理,将抵贷物的回收时间、回收方式、市场价值、等一系列相关信息录入微机实行电子化,以便进一步加强抵贷资产的档案管理,同时要对抵贷资产进行集中、公开拍卖,加快处置速度。
六是高度重视诉讼维权工作。要正确理解和运用依法起诉保护债权的问题,凡能够以其他方式收回贷款的,尽量避免进行诉讼。而确需进行依法起诉的,诉前各社要组织相关人员召开分析会,研究胜诉的可能性、产生的费用、诉讼效果等问题。通过分析认为诉讼确实对我们维权有利,逐级上报后方可进行起诉;诉讼过程中,各单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确保在法庭上证据提供充分,应变准确无误。出庭时基层主任或是主管主任其中一人必须参加(市联社要求理事长或是主管主任其中一人必须参加)。诉后要及时与法院沟通,快结快执,力求达到资金尽快回笼的目的。
对于2009年下甩贷款,各信用社必须逐笔落实责任清收,由于人员调动新任领导需马上进入角色,负起全面职责,对于有抵押物的,要通过协商变卖或依法诉讼等法律手段进行收回,并抓紧时间进行处理。到2010年年末仍未能收回任务数的,将按照《牡丹江市农村信用社贷款责任追究制度》予以追究。同时要对2005年-2008年下甩贷款和2008年四季度以后发放的到期未收回贷款进行自查,通过自查,查找贷款未还原因,并落实责任人、下达计划进行清收。城郊联社在2010年对此也将进行专项检查,检查中发现存在违法违规问题和因道德风险造成贷款未还的,将对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
(九)强化征信管理,提高征信数据报送质量,合理利用征信资源 按照市联社征信工作要求,城郊联社结合人民银行现场检查确认的问题,成立征信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指导、协调城郊辖区内的征信工作,制订《征信系统管理办法》,为规范信用行为,我们将征信查询结果将作为贷款的准入条件,具体事项由授信部负责此项工作。基层各单位也要设立征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的征信工作。具体征信管理工作中,基层各社需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企业征信数据的报送、查询的管理、异议信息处理等工作。要定期不定期的与人行数据库核定数据,发现错误要及时修改,确保征信数据的准确性。在发生信贷业务前征信人员必须核对客户贷款卡的有效性和时效性,严禁发放无贷款卡或无效贷款卡的客户办理贷款。查询人员与信贷人员必须遵守为客户保密的原则,不得对外泄露客户信用报告资料。
(十)树立合规文化意识、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基础管理、提高信贷管理水平
为不断提高信贷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2010年全辖着重加强信贷队伍的建设工作,重点是充实人员、调整结构、提高素质。2010年将加强系统内的学习交流活动,及时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并采取考核上岗制,对于责任心差、文化层次较低、业务素质不强的信贷人员要进行淘汰,反之对于较优秀的员工将充实到信贷岗位。同时采取加大信贷人员对新知识、新政策、新业务、新产品的学习和运用,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信贷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努力建设一支业务技术过硬、作风廉明、责任心强的信贷队伍,为确保信贷业务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第二篇:城郊新农村发展指导意见
为认真贯彻区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和加快现代化、建设新动员大会精神,深入开展城乡统筹推进年活动,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富有活力、独具特色的城郊型新农村,特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
2011年,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城郊型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调结构、重文化、惠民生、谋幸福”为主线,继续把握“特色、共享”两大原则,按照“三宜”要求,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推动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积极探索具有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加快建设三创之都、大桥新城、幸福。
二、主要目标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三、主要措施
(一)以统筹发展为方向,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
1、建立新型城乡空间布局规划体系。以新型城市化为导向,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用地、集约发展的基本原则,开展编制城乡统筹规划的研究。进一步完善涵盖“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四个层面的城区、城镇、村庄三级规划体系,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合理布局城乡居民点和产业空间,统筹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严格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加快构建以金沙、开发区中心城区为龙头,平潮、石港、二甲、三余、兴仁、川姜、先锋等重点镇为支撑,中心村为基础的城镇化格局,促进城乡协调、健康、有序发展。
2、形成新型镇村布局规划。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的要求,完善各镇区控制性详规,深化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统筹镇域产业、居住、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镇域学校、医院、公园以及服务业等建设,稳步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实现农村与城镇的优势互补。
3、健全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健全城乡规划管理制度,规范规划决策程序,优化规划决策执行机制,完善规划监督机制,着力维护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做到无规划不决策、不供地、不投入,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
(二)以项目建设为重点,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6、做大休闲观光农业。积极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和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对获准的示范点和示范村,奖励企业或村10万元。对符合土地利用政策,当年新增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一次性补助10万元。
(三)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9、加强镇村环境建设。坚持把建制镇作为统筹城乡的联结点,围绕“一个整洁优美的镇区环境、一个多种业态的商业中心、一个功能齐全的文化中心、一个设施完善的休闲广场、一个便民惠民的农贸市场、一个舒适宜居的现代小区”的“六个一”目标,全面提升镇村环境的档次和品位。继续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规划引领,有序推进农村集居区建设,努力培育一批乡村风情浓郁、功能配套完善、生态环境优良的新型农村社区。以亲水为特色,以生态为核心,打造“绿环水绕”美景,加快建设美丽镇村。继续加强“四位一体”长效管理,切实巩固生态镇创建成果,提升农村整体形象。
(四)以惠民共享为目标,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10、拓展为民服务功能。巩固教育现代化创建成果,争创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做到学有优教。深入实施“文化四大惠民”工程,全面推进广电网络双向化改造,加快构建区镇村三级健身服务体系,做到乐有其所。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基本药物制度,狠抓中心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做到病有良医。大力发展老年事业和老年产业,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逐步提高尊老金标准,做到老有颐养。深入实施救助帮扶工程,不断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做到难有所帮。
11、加速社会保障接轨。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基础养老金发放及时准确。探索农村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接轨工作。积极争取各项社保政策与中心城区缩小差距。大力推进失地农民保障工作,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标准。
12、完善促进就业政策。按照统筹城乡就业和创业带就业的原则,加快建立支持农民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落实创业优惠政策,为农民创业提供税费减免、贷款贴息以及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进一步提高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水平,全区所有村级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到位,就业培训工作更加贴近用人单位需求,精心组织就业创业培训,力争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1万人。
(五)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
13、创新农村社区管理。坚持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力争大多数村村营收入超20万元。开展集体经济发展村际竞赛活动,根据集体经营收入、村集体净资产、村级债务化解和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等四项指标,对综合排名前移幅度最大的前20个村,区财政安排200万元资金进行奖补,专项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继续安排300万元对经济薄弱村进行扶持。继续实施新增地方税收留成补助到村政策,与省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和省、市村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整合使用,发展村级公益事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提升服务功能和水平,加快建成一批示范性的星级社区。加强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社区管理体制,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充分发挥各类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切实提高农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能力。
14、深化农村合作组织改革。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组织,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的主要组织形式。区、镇两级政府及其涉农部门,要积极探索新型合作组织形式,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更多的农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建立利益向农民倾斜机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员二次分配。充分发挥政府及其涉农部门的信息、人才、资金等优势,与农民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结合,放大富民实效。进一步提高入社农户覆盖率,力争覆盖率提高5个百分点。对经过工商登记并已进入实质性运作的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每家补助3000元。深入开展“五好”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认定工作,对被评为区“五好”示范社的奖励5万元,对被评为市“五好”示范社的奖励8万元,对受到省级以上部门表彰的合作社奖励10万元。
15、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积极推进农村各类集体建设用地有序流转,力争实现“两种产权、一个市场”。引导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围绕农业项目建设,采取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快土地向种养大户、规模基地、农业园区集中。对土地流转用于农业项目建设的,入股面积300亩以上的土地股份合作社,补助2万元,500亩以上的补助3万元,1000亩以上的补助5万元,作为合作社发展基金。对发包方分别给予1~3万元的工作经费补助。确保年内全区土地流转面积占比再提高5个百分点,让更少的农民种更多的地,获得更高生产效益。用足用好上级支农强农政策,争取更多的涉农项目和资金。区财政要不断增加“三农”投入,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积极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农村建设和农业开发,大力发展农村小微型金融组织,鼓励担保机构开展农村担保业务,形成多主体、多渠道的投入机制,为加快“三农”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撑。
四、组织领导
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区建立统筹城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全区城乡一体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农工办,负责规划实施、政策制定、考核监督等日常工作。各镇区园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制定本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方案,层层分解,逐项落实。各部门要强化职责,推进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协同配合,合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各地、各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分析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优化体制机制。同时,要加大考核督查力度,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努力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关于对近期信贷工作的指导意见
关于对近期信贷工作的指导意见
截止2013年底,我行各类贷款余额为825.16亿元,较上年新增114亿元,贷款余额及新增额创历史新高,资产业务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全行各项业务的发展速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夯实了业务发展基础。2014年,我行计划贷款投放新增必保150亿元,力争180亿元,资产业务将得到快速发展。在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为促进全行信贷业务健康、有序发展,夯实对公信贷业务的管理基础,提升全行对公信贷业务合规经营与风险管控水平,保证全行资产质量稳定,着力构建合规稳健的运行环境,现对全行近期信贷工作提出以下要求,请遵照执行。
一、全行资产质量总体情况
截止2013年底,我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6亿元,较上年减少0.82亿元,贷款不良率为0.32%,较上年降低0.17个百分点,不良贷款额、率连续多年实现双降,贷款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保证了全行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虽然我行能够保持信贷资产质量持续稳定向好,但由于受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不良贷款防控与逾期贷款反弹压力加大,保持信贷资产质量稳定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有六户近两年新发放的小企业客户贷款到期后无力归还,进入不良,总计贷款金额5800万元(其中四户是2013年进入不良,金额4400万元),同时,部分客户贷款到期后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的临时性违约情况时有发生,虽然最终收回了贷款本息,但实际存在的风险隐患逐渐显露。
二、审计检查发现我行在信贷业务合规经营与风险管控方 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3年,甘肃总审计室在对我行信贷业务的审计和我行组织的各类信贷业务合规性检查中主要发现了以下问题:一是部分小微企业存在客户基础信息、信贷业务申报信息、评级信息不真实问题;二是虚增信用需求量,人为放大授信额度;三是应纳入集团项下管理的客户未纳入统一授信管理;四是部分企业贷款资金存在被套取和挪用的问题,信贷资金监管与跟踪不到位;五是未落实贷款条件发放贷款;六是异地信贷客户检查、监管不力,个别贷款出现拖欠情况;七是对固定资产贷款项目的合规性审查不严格,八是个别行贷后检查流于形式,信贷资产检查报告内容不全面、不深入、不详实;九是未定期对押品进行实地检查导致未及时发现押品风险状况,不及时进行押品价值重估。上述问题的出现,反映出个别二级分支行信贷业务管理存在重贷轻管,屡查屡犯,执行力不强等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和改进信贷业务管理工作,确保我行信贷资产质量持续稳定向好发展
三、对近期信贷工作的要求
(一)加强信贷基础管理,提升信贷经营能力 2013年,各行要紧紧围绕全面落实省分行党委提出的关于“2013年甘肃分行等级行力争进入二类行”的总体发展要求,严格执行我行的各项信贷政策制度,行业、项目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我行信贷结构调整政策。提高资源和资本运用效率,形成稳健、有竞争力的信贷结构,提高信贷经营的质量和效益。
(二)坚持合规经营,提升内控管理水平
各行应针对内外部审计、省分行现场检查发现问题,认真分析问题成因,吸取教训,避免相同问题重复出现。要牢固树立合规经营理念,加强对关键业务环节的监控和检查,不断增强风险意识,强化风险内控水平,进一步完善“三道防线、四道门槛”风险防控体系;持续提升全行对公授信业务合规经营与风险管控水平,处理好业务发展和审慎经营的关系,强化合规守章意识和案件防控意识,切实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确保全行对公授信业务健康平稳发展。
(三)加强贷前调查工作,确保贷款客户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
严格按照我行的工作程序和要求收集审核客户资料,对客户的各类证照、相关批文要到相关职能部门落实查证核实,加强对审核、审批环节的内部控制力度,充分发挥岗位制衡作用,对于贷前调查资料明显虚假而通过审核、审批,同意发放贷款的经办行进行预警和通报,杜绝此类风险事项的发生。
(三)加强各类系统的基础管理工作,提高非现场监控能力
各行要加强对各类系统的基础管理工作,提高经办人员业务能力,保证各类系统中条件设置、信息数据录入更新的严肃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确保各类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一致,强化非现场监测的力度。避免由于经办人员业务不熟练、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等原因造成信息录入错误,影响到全行资产质量、信贷信息数据的真实准确、以及客户的信誉状况。
(四)夯实信贷业务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授信业务精细化管理
各二级行要认真总结和查找工作中的漏洞和不足,在制度、人员、流程和管理上进行剖析,进一步加强客户选择、尽职调查、贷款资料真实性、贷款条件落实、押品管理、本息回收的提示和实时监控、贷款资金使用监控、十二级风险分类和风险暴露分类、贷后检查等授信业务关键环节风险控制工作,严格落实我行信贷政策的各项要求,杜绝流于形式的操作,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全面提升我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促进全行信贷业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五)加强贷后管理工作,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各行要严格执行总分行关于贷后管理的相关要求和制度规定,加强贷后管理工作,认真履行贷后检查的工作职责,定期开展对信贷客户的贷后检查,要通过月度走访、日常跟踪监控、定期检查等方式深入做好贷后检查工作,贷后检查报告要体现实质内容,不能流于形式。认真、翔实、准确的撰写资产检查报告,全面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及时、准确开展信贷资产十二级风险分类和信用风险暴露分类工作。强化贷款支付环节管理,严格审查客户的供销合同,严格按照我行的要求对信贷资金用途进行审核,加强对客户资金流向的持续监控,对客户实际支付情况通过账户分析、凭证查验、实地调查等多种渠道核实信贷资金的真实用途。信贷资金要严格遵照监管要求选择恰当的贷款支付方式,避免我行信贷资金流入民间融资和房地产开发领域,提高信贷资金流向监管力度,加强风险管控,规范全行信贷业务发展,完善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全行贷款新规走款率持续满足外部监管要求。
(六)高度重视资产质量管理工作,持续优化我行资产质量。
今年以来,为有效巩固全行信贷资产质量管理优势,提高全行对公表内外业务的风险控制能力,进一步提升信贷资产质量对全行经营效益的贡献度,省分行分别制定了《中国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到逾期贷款及垫款管理办法(试行)》和《甘肃省分行2013年信贷资产质量管理考核办法》。各行要严格执行总分行下发的相关文件和提示,继续做好资产质量管理工作。
(七)合理测算客户授信额度,避免过度授信
在确定授信额度时要根据客户的经营规模、资金运行情况、发展前景、整体银行借款情况等因素综合判断确定客户资金需求量,避免错误测算信用风险敞口,造成人为放大授信额度,造成对客户过度授信,防控由于对客户过度授信发生的风险事项。
(八)规范集团客户授信管理,防止多头授信 各行对具备集团关系管理的企业信贷客户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关联企业予以充分识别和分析,要理清客户关系树,对符合集团客户授信条件的客户要及时纳入集团统一授信管理,防止多头授信。
(九)充分发挥贷款的杠杆作用,促进多元化经营的同步推进
今后各行在对客户进行贷款营销时,要制定相应的贷款、增存、稳存、中收、有效客户提升、代发工资、电子渠道、理财产品等联动方案,要提高和调整信贷投入、产出贡献的能力,使我行的贷款(稀缺资源)投放实现利益最大化,不能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也不能出现“建设银行建设他行”的现象,逐步形成多元化经营的良性循环模式。
(十)落实贷款条件
第四篇: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1货币信贷工作的指导意见
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1货币信贷工作的指导意见 荆政办发[2011]7号
颁布时间:2011-1-21发文单位:湖北省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荆州开发区,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金融工作任务,努力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结合实际,提出2011年全市货币信贷工作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切实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引导货币信贷向常态回归,实现平稳适度增长。更加注重调整信贷结构,防范金融风险,改善金融生态,创新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着力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荆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全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持。
二、工作目标
(一)全市贷款投放与地方经济发展合理匹配。通过向内挖潜和向上争取,力争全年各项存款增长13%—16%,各项贷款增长17%—20%.(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有新突破。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县域信贷服务进一步改善,力争全市全年60%的新增存款用于县域,县域贷款增幅不低于20%.(三)深入推进中小企业牵手培植工程。积极推动荆州金融服务网的建设,全年中小企业贷款增幅不低于各项贷款增幅,中小企业贷款户数达4000家,全年新增培植企业500家。
(四)支持新农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努力做大一行一策、一县一品,至少推出1—2个新的信贷品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有突破,涉农贷款比例高于各项贷款比例25%以上。
(五)以农产品加工园区为核心,以龙头企业为抓手,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为重点,探索各类有利于“三农”发展的金融创新活动。全面推行以农村土地、房屋、林地、水域等经营权为抵押物的农村金融信贷产品,满足农村种养殖大户合理的信贷需求。
(六)在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有新的突破。在文化产业、服务外包、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鄂西生态旅游圈项目、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业、容纳农民工就业等方面,争取每一个县市区、每一个行社有一个试点项目。
(七)金融扶弱功能进一步增强。积极承办小额担保贷款业务,特别是要拓展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力争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余额突破4亿元,全力争取生源地助学贷款和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有零的突破,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和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试点。
(八)金融监管与服务日趋完善。积极发放再贷款,全年再贷款不低于10亿元。加强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的管理,完善对金融机构贯彻信贷政策的评估机制,改善村镇银行的经营管理机制,强化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督管理,加大对金融机构利率定价和打击非法集资方面的指导力度。严格房地产商业信贷管理,支持部门金融机构参与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棚户区改造项目贷款,力争突破1000万。
(九)加强征信体系建设。力争A级信用企业新增100家(工行10家、农行25家、中行4家、建行6家、农发行30家、商业银行15家、农信社10家),信用社区新增50家,60%的县市(乡镇)达到信用县市(乡镇)标准。
(十)积极开展人民币结算试点业务。力争10家企业进入试点名单,全年人民币结算余额突破5000万。
三、具体措施
(一)切实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平稳适度增长。要准确把握国家金融宏观调控政策,按照“总量控制与结构调整相结合、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相结合、资金运营与防范风险相结合”的原则,继续落实“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圈一带”的总体战略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目标,加大对县域经济、“三农”、中小企业、创业促就业、文化旅游、服务外包、物流、节能环保等产业的信贷支持,加大对“两个大桥”、“两条铁路”、“两条公路”、“两个电厂”和“四个港区”等重点基础设施和“荆州三国文化园”等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完善对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信贷支持的“绿色信贷机制”,严格控制对“两高一剩”行业贷款,从严控制对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的贷款。同时,要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提高信贷质量和效益。各金融机构要根据实体经济的发展要求,在防范信贷风险的前提下,满足合理的信贷需求,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努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二)加大县域信贷支持力度,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各地要着力完善县域金融协作机制和金融监管体制,引导大中型金融机构延伸县域服务网络,积极引导城市金融机构到县域设立网点,鼓励到县域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各金融机构要从履行社会责任的高度,下沉工作重心,找准县域经济发展与自身发展的有效结合点,进一步充实县域机构力量,适当扩大县域机构的贷款审批权限,优化贷款审批流程,为县域机构扩大县域信贷投放提供宽松的环境。要进一步拓展县域信贷资金来源渠道,支持优质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和上市融资等方式获取资金。鼓励银行与各类担保公司合作,大力发展农业政策性保险和农村小额保险。努力实现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农户信用评级全覆盖和农户有效贷款需求全覆盖,全面推进金融服务均等化。
(三)创新信贷产品,最大限度地支持“三农”发展。要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积极开发农村信贷,推进信用共同体建设,支持有一定规模、信誉良好的种养殖大户。要大力开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联保贷款”,积极推广“行业协会+联保基金+银行”、“龙头企业+种植基地+行社联合+财政贴息”等信贷模式,进一步丰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产品,逐步完善“两社”合作机制。大力支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银行信贷积极介入“企业+基地+农户”、“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等联结方式,开办存货抵押贷款和仓单、应收账款、股权质押贷款品种,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支持重要的农业项目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探索培植金融支持农家乐、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建材下乡等新兴经济热点,拉动农村消费。加大对农产品加工园区的信贷支持力度,以农产品加工园区为核心,积极发展银团贷款,支持园区重点项目建设。农发行要以业务领域扩展为契机,加大对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转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消费市场和农业综合开发的支持力度。农行要在推进“三农事业部制”改革的同时,积极做大做强做实县域分支机构,支农贷款不低于当年新增贷款总额50%,保证“三农”业务的稳步增长。农信社和农村合作银行要继续发挥支农主力军的作用,在发展小额农贷的同时,积极探索大额农贷,确保新增贷款的70%用于支持农业发展。邮储行要进一步扩大涉农业务范围,力争在服务农户小额信贷和县域涉农企业上有大的突破,确保每年新增贷款2亿元,争取3亿元。
(四)强化信贷服务创新,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继续做好中小企业客户培植工作。市级金融机构要建立中小企业专营机构和服务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培植工作计划,并结合信贷营销工作机制,建立培植工作档案,认真落实培植工作的各项举措。积极提升中小企业信贷服务水平。各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展中小企业信贷管理体制改革,在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适当下放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权限,逐年扩大用于支持培植对象的信贷规模,积极开展专题营销活动,满足不同类型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积极搭建银政企合作平台,开展信贷签约活动,创办金融服务网,节约信贷成本。同时,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发行公司债、企业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进行直接融资。各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信息咨询和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加强与法律、审计、资信评估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协作配合,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上市咨询和上市辅导,支持组建产权明晰、运作规范的股份制或民营担保机构。人行荆州市中心支行要大力支持市创业担保公司发展,并与有关部门配合,组织社会中介信用评级与金融机构合作,鼓励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积极协助中小企业与有产、供、销联系的大企业和优势企业建立配套担保关系。
(五)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创业促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和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的信贷扶持力度。各金融机构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在优惠利率总水平的基础上,继续贯彻执行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加大对公共租赁租房、经济适用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信贷支持。要抓住我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城市的契机,积极开办或创新针对创业人员的信贷产品,支持创业带动就业活动。要切实加大对弱势群体的信贷扶持,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加大金融对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的支持力度,采取分类支持、各有侧重的方式,建立信贷对接平台,以点带面,充分调动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潜能,发挥大学生“村官”普及农村金融知识的独特作用,带领农民创业致富。
(六)充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切实履行央行服务经济发展的职能。一是管好用活再贷款,为金融机构贯彻货币政策提供强有力后盾。二是强化信贷政策评估。加强对金融机构执行国家信贷政策评估,在省市联动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评估指标,扩大评估应用范围,督促和引导金融机构在守法合规经营的同时,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的检查与监督,督促其降低不良贷款,稳步提高资本充足率,使农村信用社成为真正能够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机构。三是加强法定存款准备金管理。加大对财政性存款的监督检查力度,合理掌握金融机构流动性状况,认真监测金融机构经营情况,做好分析反馈,进一步完善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管理,促进其稳健经营。四是完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各金融机构特别是法人金融机构要根据企业特点,充分利用风险溢价机制,按照企业信用等级和经营状况,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实行差别化的利率政策。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减少上浮幅度或执行基准利率。同时,实行灵活的计结息政策,以适应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减轻其财务压力。五是继续加强对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贷款的风险监测与管理,跟踪关注融资平台项目的变动。
(七)深化金融生态建设,大力改善信用环境。各地要为改善金融服务创造良好条件,尤其要在保护银行债权、防止逃废银行债务、处置抵贷资产、合法有序进行破产清算等方面营造良好信用环境,推动全市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地方金融生态环境改善。继续开展信用社区创建活动。依托城镇社区平台,整合社区、社保、工商和金融等部门资源力量,将创建活动与推广小额担保贷款和小额贷款零售业务紧密结合起来,扶持创业和再就业,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和和谐稳定。深入开展信用企业培植工作。通过政府主导,整合各部门力量,制定企业信用培植办法,完善企业信用工程建设的长效机制,使企业资信等级的质量与数量有明显提升。继续深化农村信用工程创建。坚持政府主导、农村信用社具体负责的创建模式,运用评级授信的方法,开展信用农户、信用村组和信用乡镇创建活动,推动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向纵深发展。深化区域信用工程创建。继续争创全省“A级信用市州”和“最佳金融信用县市”,全面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推进区域综合信用指标的好转和大面积行政区域信用等级的提升。继续改善影响金融生态的相关环境,包括行政环境、司法环境、信用中介服务环境、金融内部环境等。
二O一一年一月二十一日
第五篇:关于信贷工作的几点考虑意见
浅谈银行信贷档案管理
信贷档案是银行在信贷业务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利用价值的各种载体、介质的原始材料和历史记录的总称,是对银行信贷管理工作全面、客观、历史的反映。信贷档案管理是为了给贷款决策、业务操作、内部控制、法律诉讼留存依据,提供服务,防范风险。
一、信贷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信贷档案管理工作是信贷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贯穿于整个信贷过程的始终,建立健全信贷档案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有效防范信贷风险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健全的信贷管理档案是银行信贷人员工作记录的反映银行开展信贷业务通常是通过贷前审查、贷中监控和贷后检查对信贷业务进行全程管理,期间经历的时间跨度较大,有的信贷业务跨数年甚至10年、20年、30年,因此会形成大量的信贷档案资料,这些资料是对银行信贷人员工作记录的真实反映。
2..健全的信贷管理档案是银行提高收益、防范风险的重要保证
为防范信贷风险,提高综合效益,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信贷管理。首先,通过对客户开展尽职调查,收集其发展沿革、市场定位、经营状况、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盈利能力和发展规划等方面的信息,对资料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判断客户的信用状况与能力,评价贷款的风险收益率,最终给予科学决策。其次,在贷款发放、资金使用过程中,通过收集企业资料,动态掌握客户经营状况、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做好贷款发放、资金支付、本息回收等工作,及早发现违约风险,采取措施防范风险。可见,加强对贷款人第一手资料的信贷档案收集和积累,能及时了解和掌握贷款人的信誉及资产的情况,使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信贷管理中把好贷款关,堵住信贷风险源头,确保贷款的安全回收,有效预防金融信贷风险。
3.健全的信贷管理档案是依法收贷、化解不良资产和减少损失的重要依据
信贷档案不仅有潜在的使用价值,而且具有法律效力,有很强的制约作用。应及时将到期贷款的通知、不良贷款的催收以及回执的收回等在信贷活动中产生的信贷档案进行归档。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对信贷资料的分析,以借贷资料为依据,对不良贷款及时实行依法诉讼;对资不抵债、通过普通诉讼程序法收回的,及时提出破产申请;对依法破产的,及时申报债权,积极参与和监督借款人资产的清算、评估、变现和分配,最大限度地减少信贷资产的损失;为信贷管理依法提供具体、翔实的信贷资料也是呆账认定及核销申报的依据与条件。
二、信贷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信贷人员思想上不重视,缺乏责任感由于银行业务繁重,信贷人员认为只要完成任务,其他方面就可以马虎对付,思想上的轻视形成了消极的态度,对信贷档案资料整理不及时,容易出现丢失、错漏等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因档案管理不善,影响工作效率,造成经济损失的问题比比皆是。有些银行业金融机构虽然将信贷档案管理列入日常工作,但对信贷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只重视信贷业务的发展,而忽略了对信贷档案的管理,没有真正地将信贷管理工作与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2.信贷档案管 理制度不 规范,缺乏统一性虽然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都对信贷档案管理提出了管理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对信贷档案的管理缺乏统一的实施细则,操作不够规范,未能形成有效的规范化管理模式,存在较大的漏洞。一旦贷款出现风险提起诉讼,在法律上缺少足够的支持。
3.信贷档案管 理方法不科学,手段不先进,影响工作效率由于信贷档案管理工作是机械化工作,面对的是死板的文字资料,既枯燥又繁琐,缺乏科学的信贷档案管理方法,影响了信贷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加之标准化程度低,影响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档案的利用率,造成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使信贷档案管理系统只能停留在辅助管理的位置上而无法继续向前发展。
三、加强信贷档案管理的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加强信贷档案管理,保证金融专业档案的齐全完整,充分发挥信贷档案的作用,防范信贷风险,各级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采取以下措施,不断健全与完善信贷档案。
1.端正思想,改变观念,加强信贷档案管理责任感信贷人员是信贷档案的主要责任人,要做好信贷管理工作,首先要提高信贷人员对信贷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信贷人员规范化操作、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的培训,更新观念,化被动为主动,提高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责任心。
2.建立完善的信贷档案管理制度,规范操作程序建立完善的信贷档案管理制度,制定信贷档案管理工作原则,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促使业务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做到完整保存、科学管理、有效利用信贷档案。实行“四专”管理,即建立专用档案室、配备专用档案柜、使用专用档案盒、配备专职档案人员,确保信贷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3.与时俱进,观念创新,推进信贷档案管理系统电子化建设依靠计算机等电子设备,提高信贷档案管理手段,将传统的档案管理办法和信息化手段有机整合,发挥档案管理的综合优势。
4.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确保信贷档案管理有效开展要将信贷档案管理纳入日常业务考核,制订信贷档案规范化考核标准与办法,与信贷主管人员的奖罚挂钩,激励信贷主管人员做好信贷档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信贷档案管理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提高信贷风险防范与化解水平。
(作者单位: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行)2009.11.30.关于信贷工作的几点考虑意见
随着我行信贷档案规范化工作的逐步完善,对2010年的信贷审核和信贷档案管理方面。作一总结和探索,借鉴他行的管理工作成就。联系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对照总行的有关规定和要求,遂作总结如下:
自2010年5月以来,本行的信贷档案管理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参照有关兄弟行在档案管理中的实际操作办法,按照湖州银行2009年28号文件的“湖州市商业银行信贷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在支行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各客户经理和主管的支持配合下,对本行的企业贷款业务和个人贷款业务,按规定进行全面的整理和有步骤的移交。截止年末,将186户企业单位的基本资料和已发生的业务资料全部移交,对732户的个人信贷业务资料进行全部移交。
在移交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审核后,进行
审计部在2010年11月底,为规范我行固定资产贷款业务经营行为,加强固定资产贷款审慎经营管理,促进固定资产贷款业务健康发展,对我行的固定资产贷款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针对在这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够的方面,我行根据总行审计工作的要求,依据湖州银行有关信贷制度规定和银监会《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立即对各个问题方面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础档案收集不规范或不齐全,二、调查报告、合同文本等资料填写要素不齐或不规范
三、部分信贷业务操作、审批程序有误
四、贷后管理未到位
一、信贷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信贷档案管理工作是信贷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贯穿于整个信贷过程的始终,建立健全信贷档案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有效防范信贷风险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健全的信贷管理档案是银行信贷人员工作记录的反映银行开展信贷业务通常是通过贷前审查、贷中监控和贷后检查对信贷业务进行全程管理,期间经历的时间跨度较大,有的信贷业务跨数年甚至10年、20年、30年,因此会形成大量的信贷档案资料,这些资料是对银行信贷人员工作记录的真实反映。
2..健全的信贷管理档案是银行提高收益、防范风险的重要保证
为防范信贷风险,提高综合效益,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信贷管理。通过对客户开展尽职调查,收集其发展沿革、市场定位、经营状况、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盈利能力和发展规划等方面的信息, 能及时了解和掌握贷款人的信誉及资产的情况,使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信贷管理中把好贷款关,堵住信贷风险源头,确保贷款的安全回收,有效预防金融信贷风险。
3.健全的信贷管理档案是依法收贷、化解不良资产和减少损失的重要依据
信贷档案不仅有潜在的使用价值,而且具有法律效力,有很强的制约作用。为信贷管理依法提供具体、翔实的信贷资料的依据与条件。
二、信贷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信贷人员思想上不重视,缺乏责任感由于银行业务繁重,信贷人员认为只要完成任务,其他方面就可以马虎对付,思想上的轻视形成了消极的态度,对信贷档案资料整理不及时,容易出现丢失、错漏等现象。忽略了对信贷档案的管理,没有真正地将信贷管理工作与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2.信贷档案管 理制度不 规范,缺乏统一性虽然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都对信贷档案管理提出了管理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对信贷档案的管理缺乏统一的实施细则,操作不够规范,未能形成有效的规范化管理模式,存在较大的漏洞。一旦贷款出现风险提起诉讼,在法律上缺少足够的支持。
3.信贷档案管 理方法不科学,手段不先进,影响工作效率由于信贷档案管理工作是机械化工作,面对的是死板的文字资料,既枯燥又繁琐,缺乏科学的信贷档案管理方法,影响了信贷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加之标准化程度低,影响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档案的利用率,造成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使信贷档案管理系统只能停留在辅助管理的位置上而无法继续向前发展。
三、加强信贷档案管理的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加强信贷档案管理,保证金融专业档案的齐全完整,充分发挥信贷档案的作用,防范信贷风险,各级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采取以下措施,不断健全与完善信贷档案。
1.端正思想,改变观念,加强信贷档案管理责任感信贷人员是信贷档案的主要责任人,要做好信贷管理工作,首先要提高信贷人员对信贷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信贷人员规范化操作、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的培训,更新观念,化被动为主动,提高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责任心。
2.建立完善的信贷档案管理制度,规范操作程序建立完善的信贷档案管理制度,制定信贷档案管理工作原则,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促使业务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做到完整保存、科学管理、有效利用信贷档案。实行“四专”管理,即建立专用档案室、配备专用档案柜、使用专用档案盒、配备专职档案人员,确保信贷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3.与时俱进,观念创新,推进信贷档案管理系统电子化建设依靠计算机等电子设备,提高信贷档案管理手段,将传统的档案管理办法和信息化手段有机整合,发挥档案管理的综合优势。
4.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确保信贷档案管理有效开展要将信贷档案管理纳入日常业务考核,制订信贷档案规范化考核标准与办法,与信贷主管人员的奖罚挂钩,激励信贷主管人员做好信贷档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信贷档案管理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提高信贷风险防范与化解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