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沿海产业基地汇报材料
汇报材料
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是辽宁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辽宁沿海“五点一线”对外开放战略格局的重要支点,是具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环渤海开发标志性意义的项目,更是国家开发银行开发性金融支持辽宁经济建设的标志性项目。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帮助下,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建设进展顺利,下面就项目进展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以汇报:
一、项目总体推进情况
2005年8月26日,省委书记李克强到营口调研和检查工作时明确指示:营口发展空间很大,要利用好区位优势,依托港口和储备的土地,抓住东北振兴和沿海开放的双重机遇,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中,走在全省前列,在环渤海湾的开发中,成为呼应中央环渤海湾开发决策的重要支撑。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打造辽宁“五点一线”的战略决策。2006年以来省委书记李克强和副省长李万才亲临营口视察产业基地工作。国家开发银行领导多次来营口考察指导。各位领导的到来不仅从资金、政策等给予明确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也对产业基地的发展、建设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促进基地建设上新台阶。
(一)高起点、高水准编制基地建设整体规划 目前《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总体规划纲要》由营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制完成,经市政府讨论修改后已上报省政府。受省政府委托省发改委已经受理并作了初步的批复。
通过国际竞赛的方式认真做好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工作。2005年10月市政府聘请北京大学城市规划院编制发展战略国际竞赛纲要,并于11月24日由省政府组织国内外知名专家机构对其进行了论证。竞赛共有海内外44家设计机构报名,经专家委员会认真筛选,确定由美国、日本、香港、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6家国际知名规划机构作为参赛单位,今年 1月25日成功举办了规划设计方案评审会。通过专家对参赛方案的点评,最终选定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作为主体规划单位在吸收各参赛单位长处后,形成规划方案。4月13日产业区的控详规划已初步通过专家评审,全部方案完成后将提交政府审议,报人大通过。
另外,我们委托了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制《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产业规划》,该规划将站在环渤海经济圈层面面向东三省配置生产力要素,整合资源要素,规划基地产业结构,形成以发展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新材料、生物工程、电子信息等为重点的产业功能布局,重点发展大型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结合产业 链条包装系列项目对外招商,投资总额将达到2000亿以上。目前此规划正在编制中。
(二)明确功能定位,促进产业基地全面开放
1、明确了“先产业、后城市”的工作方针
一是明确了沿海产业基地的工作思路。我们觉得沿海产业基地的定位首先应该是“产业”,离开了产业的发展和支撑,很难谈上城市的发展,其次产业的选择要与“临港、临海”相关联,因此把沿海产业基地过去定位于“营口的新城区”调整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大型临港生态工业园区和新的城市发展区”。二是扩大了产业功能区的比重。为了突出产业的重要地位,考虑到沿海产业基地依托主城区的关系,我们把120平方公里的规划用地,按65:20:15的比例安排工业用地、商住用地、基础设施用地。现在工业用地达到78平方公里,比原来的规划提高了24平方公里。三是调整了一期土方回填工程区域,集中力量先回填成片的产业区。并把产业区扩大为25平方公里。自2月17日以来,集中力量先回填连片产业区。
我们对沿海产业基地的功能定位是:建设一个按照产业集群发展理念构筑的,集产品项目一体化、公用辅助一体化、物流运输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先进制造业的大型临港生态产业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现代化滨海新区,成为东北地区国际经济技术交流的平台。
2、产业基地与“五点一线”的关系
我省“五点一线”对外开放的格局,是全省“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区域。但是由于“五点”的基础情况不同,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是“五点”中的中心点,是连接沈大两个中心城市的接点,是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出海口,区位优势明显,在充分享受“五点一线”各项优惠政策的同时,要率先实现项目集聚、产业集聚、港地联动,带动周边地区的开发,成为辽宁沿海开放地区的先导区和示范区。
3、产业基地与营口老城区的关系
产业基地毗邻老城区,在供水、供电、燃气、供热、污水处理等方面均能借助老城区现有城市功能予以解决,从而可以大大减少项目区在这些方面的投入,降低一期土地开发成本,提高在招商引资方面的竞争力。项目区北侧为营口市老城区青花大街,周边区域有10—15平方公里适合城市商贸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土地资源开发,其土地收益率较高,有利于尽快回收资金偿还开行贷款。
4、产业基地与港口的关系
以港兴市,以港兴业,港工互动,是沿海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的产业门类以港口导向型为主,依托大港口、发展大工业。产业基地南距鲅鱼圈港25公里,北距营口老港5公里,港口为基地建设提供便捷的物流通道,也是基地临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 和支撑;同时基地产业的发展又能促进港口货运量的增长,放大和完善港口功能,实现港口与产业基地的互动,更有利于各种生产要素向产业基地集聚。
5、统筹两区一基地工作
产业基地管委会统筹负责产业基地主体区域和正在规划建设的营口仙人岛能源化工区、营口冶金及重装备工业区。营口仙人岛能源化工区和营口冶金及重装备工业区是为产业基地提供石油化工、钢铁等原料的区域;产业基地是核心区,协调各专业区,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地价、统一管理,有利于整体推进,科学发展,全面提升沿海经济带的核心竞争力。
(三)建立了政府主导的组织管理体系
营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机构建设,从全市范围内抽调精干人员组建了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管委会,代表市政府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同时,成立了营口沿海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作为开发主体和融资平台。营口沿海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组建,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要求进行规范运行。公司已通过质量认证部门的审核验收,获得国家方圆质量认证。
(四)积极争取省、市支持,项目审批工作进展顺利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项目的规划、土 地、环评相关部门已经批复;可研报告、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已经上报省政府;项目总体规划纲要已上报省政府。产业基地管委会需市政府解决的问题和制定的招商引资政策已上报市政府审批,经五月二十四日市政府常务会正式审查通过。
(五)加强管理建设高标准和低成本的产业基地,全力推进工程建设
1、降低工程造价
管委会到位后一是重新测定原始地面标高。由于回填区域原始地面标高不准,我们对回填区域以及待填区域原始地貌进行测绘,减少了业主的投资风险。二是严格审查合同外工程造价。前期进入现场的各施工单位均未签合同。我们根据招投标文件的内容,组织补签了施工合同,对一些施工单位提出的各项工程价款,逐项进行了实地测算和审核,初步测算可审查核减工程款数百万元。三是优化施工方案。将外包施工便道交给基地运输分公司承担,调整后每年可省工程投资近3000万元。
2、加快工程进度,从去年11月下旬开始到5月25日已完成土方回填工程919万立方米,施工作业道113公里,道路路基20公里,回填平整土地12.4平方公里,其中沿城区部分的区域今年上半年可达到项目入驻,0.75万亩于10月1日前完成水电配套的“七通一平”。到年末完成3万亩土地平整回填,道路路基40公里,给水工程120公里,排水工程150公里,电力工程8公里。
3、加强财务控制
将沿海开发两个分公司的财务帐上收公司财务部,由总公司统一核算整顿财务核算体制,并对全部资产进行清点。
4、加强工程建设管理
规范合同管理,针对前期存在的施工道路工程价款、土方回填工程进度款、代扣代缴的税金和规费全部支付给施工单位的问题,我们严格按合同约定,执行抵扣履约保证制度,代扣代缴规费和税金。截止4月30日,可暂时少付2600万元,大大降低了基地的投资风险。
(六)以项目为中心,加大招商工作力度
同时为了抢抓机遇、早出形象、快见收益,管委会采取规划、建设、招商同步推进的办法。通过国际规划竞赛新闻发布系列活动、创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招商网。
3月初派出小分队赴吉林、黑龙江、温州等地区招商,在长春市、哈尔滨市召开了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推介会,参加了2006全国工业园区招商引资温州洽谈会,向吉林水工集团、江北机械制造集团、固力发、佑力等企业进行推介,已有企业表达了投资的愿望。
3月份在北京“两会”期间,在化明市长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到中冶集团、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五矿、中国恒天集团、中海油等国内知名企业叩门招商。现在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试基地项目已决定6月份开工建设,当年投资20亿元以上。4月份派出团组随省政府到日韩 和南方五市推介招商。又多次派人去北京、浙江、上海等地主动招商,联系客户,寻找项目。目前已经有风电机组、150万吨重胶沥青、150万吨延迟焦化、1万吨海绵肽等近20个项目与沿海产业基地签订了投资协议,投资额50亿万以上,同时与中国五矿、兵器装备集团及香港、美国、墨西哥、韩国等多个企业洽谈,并与国内大企业进行项目洽谈和成片开发。
二、总体思路、目标及措施
(一)总体思路
开发建设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要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一条新路子,重点把握好以下方针和原则:
一是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调控相结合。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发挥规划和政策导向作用。
二是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要突出产业基地主体区域主体地位,优先摆布项目,重点安排资金,同时不放松沿海经济带的整体推进。要充分利用港口和东北腹地城市群的比较优势,增强对产业基地发展的支撑作用。
三是坚持产业基地建设与提升城市功能相结合。重点是提高金融、贸易、信息、咨询、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水平。
四是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结合。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吸引国内其他地区各类生产要素 和不同所有制企业参与基地建设。
五是坚持开发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不以牺牲环境换取建设和发展速度。
(二)发展目标
沿海产业基地规划开发总面积120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78平方公里,商住用地24平方公里,道路交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绿地水面等其他用地18平方公里。项目拟分三期建设,一期建设规模40平方公里。战略目标分几步走:
1、五年目标
到2010年,产业基地20平方公里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部完成,并引入一批知名企业,初步形成以石化、装备制造和纺织服装为主要特色的产业集群和产业积聚区。
2、十年目标
到2015年,产业基地一期4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全部完成。力争累计完成投资620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25亿元,新增就业18万人。初步形成以高加工度的原材料工业、先进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为特色的临港生态产业区的基本框架。
(三)支撑条件与政策措施
为确保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的顺利开发建设,营口市将举全市之力,增强要素资源的保障能力。
1、土地支撑。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特别是其主体区域基本上是国有低效和废弃的盐田,为国有工业用地,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满足产业基地开发建设的需要。
2、水资源支撑。营口市城市供水现状可供能力为59.86万立方米/日,日平均供水量达到43.88万立方米/日,可供水量大于实际供水量15.98万立方米/日。2010年全市预计日需水量为115万立方米/日,可供水量达到134万立方米/日。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分配我市水量53.42万立方米/日。
3、电力支撑。2010年前,完成华能电厂二期新增装机容量12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到200万千瓦以上,积极争取三期和营口西部热电厂等项目建设,使全地区总装机容量达到350万千瓦以上,变电总容量达到282.26千伏安,可满足产业基地用电要求。
4、资金支撑。计划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资金15亿元以上,开行贷款70亿元以上,地方政府和社会融资力争30亿元以上,利用外资2亿美元。
5、政策支撑。产业基地的相关政策包括产业基地管委会向国家、省、市争取的有利于产业基地发展的相关政策和进驻产业基地企业应享受的相关优惠政策,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的顺利开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第二篇:昆山传感器产业基地汇报材料
加强产学研合作打造感知器件产业核心竞争力
昆山传感器产业基地汇报材料
2010年1月12日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培育和发展物联网产业,对于加快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走产业高端化道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家火炬计划昆山传感器产业基地自2000年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以来,充分发挥产业特色,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工作主线,借助中科院综合优势,引进国内外智力资金,目前已累计引进投资28亿元,兴办各类以生产传感器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企业48家,基地磁场效应不断呈现,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国家级传感器产业基地”的品牌影响和社会效益逐步扩大。
一、昆山传感器产业基地发展新契机
国务院温家宝总理和省委梁保华书记都明确提出要重点支持和发展物联网产业,在即将出台的《江苏省传感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中,确定了南京和苏州为产业重要支撑区,并明确提出了支持昆山传感器产业基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传感器材料、设计、微纳制造工艺及封装等技术,大力发展适合传感网应用的各类低能耗、高性能、低成本及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的新型传感器产品。为此,昆山传感器产业基地将充分发挥特有的产业基础优势,加强与苏州1
“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衔接,依托基地企业拥有的汽车轮胎压力监视系统、公路智能化交通系统、光纤传感油库监测系统、煤矿安全无线传感网络检测系统等项目,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构筑新的发展优势,形成与南京、无锡既融合又错位的产业重要组成部分。
二、近阶段基地开展的工作
1、加强向上沟通和政策争取
昆山传感器产业基地负责人和专家多次向省经信委、省科技厅等部门进行沟通和汇报,10月份,省经信委主任陈震宁和科技部国家火炬中心副主任张卫星考察基地并听取了基地有关物联网发展的汇报。原省科技厅厅长王永顺、中科院电子研究所国家传感器实验室主任崔大付等先后来基地讲课,并对基地的发展提出了中恳的意见和建议。基地骨干企业双桥传感器王文襄总经理和昆山光微电子陈大鹏董事长也有幸参与了《江苏省传感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的讨论和制定。昆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今年多次到基地指导工作,并明确近期将出台专门针对基地发展的优惠政策,增强招商竞争力,加速国内外优质资源资本集聚,提高基地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化程度。
2、突出传感网产业链招商
今年以来,基地以产业高端化促转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强传感网产业引导,加大传感网产业链招商和科技招商。目前,基地招商势头良好,项目集聚效应明显,09年累计新批内外资传感器及关联项目15个,投资总额7.24亿元。由中科院微电子所、中国科技大学、杭州万事利集团
与昆山工业技术研究院合作合资成立的昆山光微电子有限公司,其“红外成像”传感技术产业化项目规划总投资20亿元,一期注册资本6500万元,核心团队包括中科院院士1名、博导4名,拥有几十项专利,填补国内红外成像芯片市场的空白。基地近期已签约项目8个,包括超声波传感器、数字温度传感器、风电传感器、磁性传感器、智能电网传感监测等项目,目前招商人员正抓紧办理项目相关落地手续。
3、拓展基地发展新空间
基地正在加快编制二期近2平方公里的发展规划,围绕新型感知器件产业链的发展,重点打造“集成电路、智能芯片、数字化产品”三大产业集群。在基地新一轮规划中,还将积极引进电子标签(RFID)、IC芯片设计和系统集成公司夯实产业容量,并着手规划物流采购企业、设备供应维护链、金融服务业的完善工作,以此来盘活整个传感器产业基地的整体布局。完善与中科院微电子所、光电所等科研院所的联系合作,跟踪技术成果的产业转化,加速传感器产业向基地集聚。积极引进像南粤敏通、天重星光电、日久新能源等成长性好、附加值高的企业落户基地。支持和鼓励诺金传感器、昆山光微电子等企业发展“本部经济”,做大基地产业容量。
4、加强基地的宣传包装和平台建设
基地于去年完成办公大楼的改造,建成传感器产业展示中心和产业布局沙盘,大大改善了基地的招商形象。瞄准物联网产业兴起的契机,去年10月基地发起举办了“物联网与传感器产业基地新发展论坛”,论坛期间,基地与中科院北京微电子所、上海技物所、西安光机所、东南大学、重庆
邮电学院签署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完成江苏省传感器产业技术协会换届大会,新增加西钛微电子、锐芯微电子、南京邮电大学等骨干会员单位,提升了协会的权威性、影响力和代表性。加快筹建昆山感知技术研究所,挂靠在昆山工业技术研究院。发挥“江苏省新型感知器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作用,并于1月10日成功召开了联盟成立大会,进一步整合江苏传感网产业创新资源,促进传感网产业产学研合作。
三、基地下阶段工作目标及打算
依托江苏省在国内具有在技术标准、市场应用、人才资源等方面拥有的先行优势,昆山传感器产业基地将从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系统化的新型传感器件研发、制造入手,不断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不断强化集成和应用,形成与南京、无锡错位发展、共同发展的传感网所必需的传感器配套研发基地。在未来发展定位中,基地力求实现“三个转变”,即:从注重传感功能的完善向全面感知能力建设的目标转变;从主要提供单个器件向全面满足系统集成应用的目标转变,从简单的产业集聚向创业孵化、规模产业、系统集成供应一体化的目标转变。
作为国家级产业基地,昆山传感器产业基地的发展需要省市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扶持,也需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通力合作。今天来到贵校,想简单谈两点想法:
1、希望能与南邮大深入开展交流与合作,联合参与省传感网应用示范工程,结合南邮大的系统集成软件、人才优势和基地企业传感网项目优势,参与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医
护、智能电网等传感网示范工程。
2、帮助宣传昆山传感器产业基地,推荐贵校的成果产业化项目来基地寻找合作机会,投资及兴业;支持南邮大专业人才与基地的交流和合作,引导专业人才来基地谋求发展,合作共赢,必要的话,可以在周庄建立人才实训基地。
在建立“感知中国”中心的大框架下,通过基地的主动对接,基地力争以无锡无线传感网技术研发及互联网接入应用技术为平台,推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重点打造新型传感器生产、研发和系统集成产业链,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引进和培育年销售额超亿元的龙头企业10家,新增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引进国内外传感器专家、技术骨干人才50名,实施一批“863”计划、国家火炬计划等项目,实现传感器产业新增产值50亿元,努力把基地打造成为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感知技术产业基地。
第三篇:玻璃产业基地汇报-枣庄市
滕州市现代玻璃产业基地情况介绍
(2014年4月9日)
2011年滕州经济开发区“玻璃深加工”荣获山东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等称号。近年来,滕州市为推进工业经济健康发展,在全市实施了“265”工程,其中,玻璃产业是重点打造的6个百亿产业板块之首。滕州市现代玻璃产业基地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初,历经30余年的发展,目前,鲍沟镇玻璃深加工企业达到31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9家。2013年玻璃产业实现产值217亿元,同比增长27.6%,实现利税23.8亿元,同比增长22.3%。先后被轻工业联合会评为“中国制镜业基地”,并先后荣获中国玻璃产业集群100强、山东省优质产品示范基地、山东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等称号,是江北最大的玻璃集散地。
一、基地发展现状
一是规模优势突出,发展势头强劲。集群集聚区域达到86平方公里,年产各类玻璃产品3.2亿平方米,从业人员2万余人,可生产原片、钢化、中空、镀膜、夹层、夹胶、防弹、防火、热弯、热熔、镶嵌等60多个品种、2000多个规格的玻璃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艺术、汽车制造等领域。其中,建筑装饰装修玻璃和艺术玻璃产量居全省第一、国内第三,玻璃制镜产品占全国产能的31.7%。金明玻璃的 1
制镜生产线每天能够消耗金晶玻璃25%的原片产量,被推选为全国制镜业委员会的副会长单位,成为全国民用装饰镜标委会委员。二是工艺水平领先,科技研发活跃。在加快设备更新、提升产品档次的同时,通过产学研合作、建设研发中心等举措,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其中,金明玻璃生产的无铜环保镜倍受欧洲市场青睐,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玻璃十强企业”。目前,集群内有省级技术中心1家,枣庄市级技术中心3家,企业拥有发明专利67项,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216项。三是服务平台完善,基础设施配套。集群内拥有公共服务平台7个,其中,研发服务中心1个,融资服务机构3个,物流服务平台2个,电子商务平台1个。国家级玻璃检测中心正在紧张筹建中。市政府投资4000万元,完成了基地“四横二纵”主干道路建设,铺设了污水管道和天燃气管道,实现了生产污水集中处理和天然气的普及供应,有效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四是品牌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强。产业集群有30多家企业拥有自主品牌,龙头企业金晶玻璃生产的“金晶牌浮法玻璃”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金晶玻璃”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丰华玻璃、耀鸿玻璃等企业先后获得山东省名牌产品、山东省著名商标等荣誉。连续四年举办了中国(滕州)工艺玻璃高新技术产品展览会,集群内企业品牌意识进一步提升。丰华玻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坚持质量兴企、品牌兴企的理念,赢得了高度的市场认可,产品供不应求,目前该企业建筑玻璃产品订单已安排到2014年7月份,不得不暂停产品预定。五是自发转型升级,抗风 2
险能力较强。近年来,平板玻璃产能严重过剩,企业普遍亏损,生产经营较为困难。在这种大环境下,金晶玻璃提前谋划,主动转型,对1、2条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转产超厚超薄超白玻璃和在线镀膜玻璃,同时与我市玻璃产业基地的玻璃深加工企业形成良好合作关系,对平板玻璃进行就地转化,实现了逆势上扬,目前实现利税2604万元,全年利税有望突破1亿元;为应对玻璃深加工行业不景气的现状,集群内的玻璃深加工企业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全力开拓海外市场,收到良好效果。目前,集群内华阳、邦美、金明、丰华、耀鸿、华威、腾海、铂菲特、金邦科技等17家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产品远销欧美、印度、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2013年滕州玻璃产业完成出口贸易6540万美元,同比增长220%。
二、基地产业布局
随着滕州市玻璃产业的快速发展,为适应当前国家土地、环保、资源等调控政策的影响,滕州市玻璃产业急需在前期盲目扩张发展的基础上,适时淘汰落后产能,及时采取技术升级改造,产品更新换代,通过招商引资注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能源、新交易平台、新经营理念,生产出高附加值高品质的新一代玻璃产品,才能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因此急需对目前盲目发展的一批小微企业进行整合、重组,其目的旨在改变目前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提升该地区在全国同行业中的影响和地位,同时对本地区的其他相关产业和经济起到一个拉动作用。因此在规划、建设配套上必须考虑对其他地区的幅射、覆盖、服务,为未来的可持续 3
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结合玻璃产业基地发展实际,立足于改变玻璃加工传统的产品分散储放模式,积极推动土地、物流和管理等资源的高效整合,加快建立玻璃生产、物流、销售等功能分区、联动发展的新模式,启动了中国玻璃城项目。该项目的建设聘请了行业内知名专家---中国建筑材料规划研究院进行全面指导,先后编制了滕州市玻璃产业总体规划以及滕州市玻璃产业区域控制性规划。
中国玻璃城项目的滕州华凯置业有限公司是青岛锦绣前程集团、北京锦绣前程节能玻璃有限公司、青岛槃石基金有限公司以及青岛中北资产管理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该企业是一家集玻璃新产品研发、工艺深加工和生产节能玻璃的行业代表性企业,并集房地产开发、物流管理、物业管理于一体的股份制公司。公司的战略发展理念是“建设绿色家园”,以营造绿色生态、低碳环保为宗旨,学习引进国内外前沿的规划设计建筑理念,将居住环境、工业生产环境、景观小品、休闲空间、公共设施等的设计利用达到极致化,实现人与建筑、人与生态,人与景观的对话,赋予建筑以生命。目前在滕州市投资开发建设“中国玻璃城”项目园区,总规划面积约60万平方米。该园区秉承高标准、高质量、现代化的建筑理念,力求打造国际一流的、高科技的新型工业示范基地。园区建设的高质量钢结构现代化工业厂房面积从720平方米到20000平方米不等,通过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的升级换代,努力将“中国玻璃城”打造成为集研发、孵化、玻璃深加工为一体的现代综合产业基地。并且积极响应国家 4
节能减排号召,投资安装有高度环保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15兆瓦,(25年内不用更换和管理)为入驻企业每年节约20%的用电成本,进一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园区内还配套完善的大型污水处理设施,大型会展中心,物流中心;还与美国惠普合作设立国内唯一玻璃行业网络交易(电子商务)平台,来更好的为玻璃城企业提供服务。特别是与公司控股企业东北亚现货交易所联手打造的目前国内还没有先例的玻璃现货交易中心和玻璃期货市场,把资本市场引人园区,为园区持续健康发展增添新动力。
在建设改造玻璃城达到产业结构升级的前提下,扩大经营范围门类,遵照国务院战略结构调整的通知和北京新兴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划,聚集北京、济南、青岛等地区建材行业的优势资源,立足滕州打造绿色建材产业联盟。使“中国玻璃城”项目的建成在国际国内产生巨大的影响,为滕州市规模经济兴市的战略增彩添墨。
为了更好的对入驻玻璃城的业户提供完善的服务,在该园区南部,筹建中国玻璃城配套社区一个。在充分利用现有(郭河)水域基础上建宜居森林水景公园一处,一方面为该区域居民增加休闲健身游玩的好去处,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改善该区域的空气环境。配套社区共占地约180亩,其中建有高层住宅、多层住宅、花园洋房、水系公园别墅、名校幼儿园、业主中央会所等,极大的满足各个业户的需要。加上“中国玻璃城”产业园区的建成增加农民就业率,在滕州南部鲍沟镇又形成一个新的繁荣配套的城市化区域,为滕州市新农 5
村建设打造出典范之作。
下一步,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型工业示范基地的落成,努力在现有年销售能力100亿元的基础上翻两番,在2020年力争实现销售收入400亿元,出口交货值100亿元,税收50亿元,实现玻璃深加工品种500余种,玻璃深加工能力5亿平方米/年。真正确立在国内外玻璃行业的引领地位,振兴滕州市玻璃产业,铸就产业辉煌,打造城市又一张靓丽名片。努力在滕州这块沃土上建设一座既涵盖着结构清晰、功能合理、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特点,又体现着高效、适应、可持续性的高科技、现代化玻璃基地生态园区。
三、基地发展经验
虽然滕州玻璃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缺乏大型龙头骨干企业和物流配套、市场秩序不规范、管理体制不理顺、研发能力不足、技术装备水平普遍较低、产品档次不高等问题和不足,制约了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
为推进滕州市现代玻璃产业基地快速发展,我们大力推进中国玻璃城项目建设,不断完善研发、物流、会展、商贸、信息、融资等配套产业体系,千方百计引入南玻、信义、华尔润等大企业集团,发挥鲶鱼效应,加快玻璃产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大扶持力度,着力壮大龙头企业、规范发展中小企业,积极促进玻璃产业与机械产业合作互补,鼓励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档次,加大国内外市场开拓力度,叫响做大“滕州玻璃”区域品牌,逐步将滕州打造成为产业聚集度高、配套完善、技术 6
创新能力强、服务专业的国内一流玻璃产业基地。
(一)完善基地详规,提升产业载体。委托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尽快完善玻璃基地建设详规,明确了生产、展贸、研发、物流等功能分区,加强对各玻璃企业的规划引导,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全面提高玻璃基地承载能力,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
(二)加快推进中国玻璃城建设,健全产业服务平台。加快推进总投资36亿元的中国玻璃城项目建设进度,争取早日竣工投入使用,着力提升产业集聚度,健全融资、展贸、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服务平台:与美国惠普合作设立大型玻璃行业网络交易(电子商务)平台,与中国玻璃城投资方控股企业东北亚现货交易所联手打造国内唯一的玻璃现货交易中心和玻璃期货市场,把资本市场引人基地,为玻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增添新动力;依托中国玻璃城,着力健全研发、物流、展贸平台,举办好中国(滕州)工艺玻璃高新技术产品展览会,努力把中国玻璃城打造成为集高新科技研发推广、现代展贸物流业发展、新兴资本市场拓展于一体的现代化玻璃产业示范园。加大对接协调,积极引进华尔润集团、信义玻璃集团、南玻集团、秀强玻璃等国内知名企业入驻玻璃产业基地,发挥鲶鱼效应,引导骨干企业按照产业化生产和集团化经营的要求,以资本为纽带,以增加效益为目标,以增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实行兼并重组和联合,实现抱团发展,叫响做大“滕州玻璃”区域品牌。
(三)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发展“高、精、新、特”产 7
品。加大对金晶、金明、丰华、华阳等重点企业的培植力度,促进企业快速膨胀发展,引导鼓励玻璃企业差异化、高质化发展,打造玻璃产业龙头企业。规划建设金晶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Low-E低辐射镀膜玻璃生产线,进一步提升产品档次及附加值;华阳玻璃公司重点发展丝印玻璃、立体彩镜玻璃、无手印玻璃等高端艺术装饰玻璃产品;耀鸿玻璃公司重点发展建筑玻璃、防弹玻璃等功能产品;丰华玻璃公司重点发展磁控镀膜玻璃、高端建筑用钢化玻璃等产品;邦美镜业、金明玻璃公司继续扩大生产规模,重点发展各种镀膜玻璃、无铜环保银镜、铝镜、彩镜等产品。
(四)全面加快技术创新,提高整体装备水平。科学把握玻璃产业发展趋势和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加大宣传教育和引导扶持力度,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引进、对外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力争五年内全市玻璃生产加工企业高档设备使用率达到60%以上。鼓励企业创建技术研发中心,提高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力争到2016年,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枣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3件,山东省名牌产品和山东省著名商标10件。
(五)坚定“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引导各企业拓宽视野,立足国内、放眼全球,在巩固扩大现有国内国际市场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不断扩大海外市场份额。落实补贴一半展位费扶持政策,组织企业组团参加国际知名玻璃展,大力宣传“滕州玻璃”品牌,提升滕州玻璃市场知名度。
第四篇:关于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的汇报
开原正在启动建设辽北中等城市,规划塞上水城新城区和辽金文化古城区,这个中等城市的三大产业支撑之一就是旅游文化产业支撑,政策优先支持文化产业。按照“开原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的目标,打造“快乐之都”黄金品牌,集中展示东北黑土地幽默文化,建成北方最宜人居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此,我们提出申请,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
一、东北二人转输出基地
开原,是东北二人转发祥地之一,有着几百年的二人转演出传承和传统,是东北二人转的文化张力向全国扩张的源产业和输出地之一。
(一)开原是东北二人转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东北二人转,以辽阳、黑山、铁岭、开原、梨树等地区为代表,而其中地处辽北的开原与地处吉南的梨树历史上不但是二人转艺术的核心,而且在行政上原来也是一体,曾为一个行政区。
(二)开原有着浓厚的二人转土壤。几百年的文化传承,遍布城乡的群众基础,大街小巷的人人会唱,开原正在不断地向外输出二人转艺人和艺术。
(三)开原涌现出了一大批二人转表演名家,如赵本山、董玮(北唱派代表)、王秀芬(南浪派代表)、老翟头、张小伟、王小龙、小沈阳等等。
(四)开原是成熟的东北二人转演出市场。开原以大戏院为核心演艺场所,开原人向南有铁岭大戏院和七个刘老根大舞台,向北有昌图大戏院和甘其卡大戏院。
二、东北农村题材影视基地
近年来,开原拍摄了一系列的东北农村题材影视作品。其中包括赵本山编导演的《刘老根》第二部,《马大帅》一二三部,《乡村爱情》一二三部,今年拍摄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电视制版厂拍摄的《绿色的呼唤》,还有九十年代的《山女英魂》和文革后期的电影《莺歌燕舞》等等,现在,还有几部影视剧准备在这里相继拍摄。
目前,我们规划一套影视拍摄系统,开原古城内建设一个影视城,整个古城又是一个大的影视城,而全市城乡则是更大的影视拍摄基地。
三、辽金文化传承基地
开原是辽金文化发祥地之一,有着全国保存最好、规模最大、影响最广、价值最高的辽金古城,而且我们正在斥资百亿进行复建,终级目标是建成中国第一辽金古城。
(一)厚重的历史。开原古城不但是目前全国保持相对完好的古城,也是整个辽金文化反映最为集中的地方。开原古城在辽代时曾为黄龙府(前期)和咸州路,金代初期为金都上京、中期为咸平府、后期为东辽国国都中京和东夏国国都咸平,辽金两代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在这里上演,这里曾对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全国辽金历史文化保存最为完好的城市。现今这里还保存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如辽代的崇寿寺和崇寿寺塔,古城墙及护城河,囚禁宋代徽钦二帝的锁龙桩、囚龙井及花石纲仙石云屏等。建设开原古城辽金文化产业园,意义重大,价值无限。
(二)辽金文化遗存。开原有着大量的辽金历史文化遗存,辽代的如崇寿寺塔,金代的如与徽钦二帝一同押解而来的仙石云屏(开原古八景之一)、拴绑徽钦二帝的锁龙桩、关押徽钦二帝的囚龙井、囚龙厅,稍后的清真古刹,保存相对完好的辽金古城墙,大量的金人歌咏诗文、史料及故事传说。
(三)咸州乐舞。辽代的咸州乐舞火遍长城内外。金代的咸州乐舞仍是经久不衰。清代开原又光大了满清八旗子弟的子弟书,这也是女真族金文化的延续。直至今天的二人转,仍是这种辽金文化的延续。
我们的古城复建规划,突出活化的内容,提出氛围演绎化的理念,游辽金古城,从演艺开始,早晨开城演出仪式,上午官府升堂仪式,午餐歌舞演出,下午北方民族古乐演出,晚上东北二人转、古城水乡歌楼茶肆夜生活,全天全程感受辽金历史文化。
四、东北亚丝路文化基地
开原是东北亚丝绸之路上的丝关,是中国、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和蒙古等东北亚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最重要的节点——丝关。东北亚丝绸之路以开原节点,向四个方向延伸,分别被明朝中央命名为开原东陆路、开原西陆路、开原北陆路和开原南陆路。丝关开原是目前世界上五条丝绸之路中唯一的一座丝关,是丝绸之路文化的活化石,对于丝绸之路申遗有着重要的作用。这里万里长城的最北端,明代在此设有三关三市,设立了辽东马市、鞑靼马市、女真马市,和镇北关、镇南关、新安关、清河关、青羊关和山道关,目前有些遗址尚存。东北贸易的80%在此发生,目前联合国正在批复东北亚丝绸之路旅游区项目,我们也正在复建丝关古城。
开原是东北亚旅游的中继站。开原是朝鲜族人聚居的地方,韩国人去长白山天池祭祖经由开原中转,开原正在成为东北亚旅游圈的会员单位。开原也是东北亚经贸活动的必经之地,我们将在辽宁率先擦亮东北亚丝路丝关的品牌,借助地缘优势与大打东北亚牌的吉林一起打造现代商贸物流服务业。开原更是东北亚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我们以基地形式,努力挖掘辽金文化和东北亚丝绸之路文化,以文化交流促动经贸活动。
五、东北民族文化传承基地
东北是全国少数民族聚居区,众古自今众多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繁衍生息于此,而且这些少数民族的历史影响力与现实文化张力远远大于西南少数民族。而开原,正是东北众多少数民族的交融点和聚居地,开原以东长白山区是满族及其祖先女真族直到肃慎族,开原以西蒙古科尔沁大草原是蒙古族、锡伯族及其祖先契丹族、鲜卑族直至东胡族,开原以北是朝鲜族及其祖先秽貊族、韩秽族、夫余族、高句丽族,开原以南是华夏族系的汉族,东北四大民族族系交汇于此,东西向的万里长城和南北向的大辽河的交汇点就是开原,开原成了东北各民族的地标式城市。今天,开原这里生活着粗犷豪放、能歌善舞的满族、朝鲜族、蒙古族、锡伯族、回族等17个少数民族,其中满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2%,汉族在这里是少数民族。我们规划在古城中,要建设多个民族文化产业园,重点发展旅游、商贸和文化产业,保护、挖掘、整理、提纯、弘扬东北的民族文化,把开原建成东北民族文化的大观园,与云南媲美的民俗文化大舞台。
六、流人文化研究基地
清代开原尚阳堡,是全国著名的流放之地;明代开原三万卫,是全国著名的流放之地;金代咸平,是金国著名的流放之地。开原,古往今来就是流人文化集取之所,在流人文化研究上,有着宁古塔、卜奎等地无比伦比的地位,将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流人文化研究的重要基地。挖掘流人文化,弘扬中华文明,开原流人文化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
七、东北地方文化演艺基地
在现有的开原大戏院二人转演艺基础上,扩大现代歌舞的sos(风格几近东方斯卡拉演出),再策划一个类似张艺谋(通过赵本山等)编导的“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或“宋城千古情”似的东北民族民俗文化大型演出。这样,一场传统的东北二人转,一场现代的东方斯卡拉,一场极具东北民族风情的大型歌舞,以这三大主题演艺活动为招牌,辅之以灵活多样的小型演艺活动,加之歌厅茶肆等自娱自乐的演艺活动,打造“快乐之都”品牌,建成东北最有影响力和感召力的演艺文化城市,实现“开原是一座来人就不想离开的城市”的目标。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基地建设,高起点规划,大手笔策弄,高标准建设,高水准运营,将以极大的政治关注做前提,以强大的经济支持做后盾,全市总动员,全民齐参与,举全市之力推进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并有决心做成国家文化部的一个带有方向性的文化新作品。
第五篇:沈阳华强科技文化产业基地汇报片文案.
沈阳华强科技文化产业基地汇报片文案 开篇:
21世纪,低碳经济产业革命席卷全球,成为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之一。2010年两会,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两会的主题。
2010年8月10日,在沈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深圳华强集团,在沈阳市沈北新区建设以文化为核心,以科技为依托,以体验展示为平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一流的环保低碳型文化科技产业基地——沈阳华强科技文化产业基地。
片名字幕:生态模范产业区——沈阳华强科技文化产业基地 正文:
标题字幕 “绿色、环保、低碳”的文化科技产业基地
沈阳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坐落于沈阳沈北新区,由七个文化科技产业专业基地、三个文化科技体验展示区、飞天剧场以及配套项目组成。
字幕:项目面积约1.6平方公里,总投资36亿人民币。
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的七大产业基地都是属于低碳环保的文化绿色产业,这是沈阳文化科技产业基地作为生态环保示范项目的根本。
创意基地 数字动漫基地 数字电影基地 游戏软件基地 文化衍生品基地 文化科技产业人才培训基地 影视拍摄基地
而三个体验展示区是文化科技产品和先进技术的展示平台,也是寓教于乐、生态环保的低碳生活的体验区。在体验区内,人们不仅亲身体验到项嘟比农庄、生命起源这样低碳环保的文化科技项目,满园的绿色生态景观也让人们赏心悦目,建筑节能、水处理、LED照明等大量绿色环保低碳先进技术的采用也在潜移默化地对人们进行着低碳环保的科普教育。
字幕:科幻体验展示区、中国文化体验展示区、影视体验展示区。
园区大量采用建筑节能、直燃机、中水及水处理、LED绿色照明等低碳环保先进技术,使整个项目也一直处于低碳环保的全心呵护之中。标题字幕 绿色环保低碳的理念贯穿项目的施工和运营 沈阳:沈阳市沈河区青年大街167号
电话:024-23181050 传真:024-23181122 邮编:110014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