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厅、供销合作联社关于加强供销合
【发布单位】81902
【发布文号】粤府办[2001]2号 【发布日期】2001-01-18 【生效日期】2001-01-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厅、供销合作联社
关于加强供销合作社资产管理问题请示的通知
(粤府办[2001]2号)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府直属有关单位:
省农业厅、供销合作联社《关于加强供销合作社资产管理问题的请示》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一年一月十八日
关于加强供销合作社资产管理问题的请示
省人民政府:
近年来,我省侵犯供销合作社合法权益、破坏供销合作社社员集体资产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有的地方在城镇建设中无偿强行拆除供销社的营业门店,有的地方无偿强占供销合作社的服务设施,有的甚至将供销合作社的资产划归国资部门管理等等。为了确保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供销社改革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防止供销合作社集体资产流失,促进扭亏增盈,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现就加强供销合作社资产管理问题请示如下:
一、一、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各级供销合作联社及其企事业单位的整体正常运营。我省各级供销合作联社(简称联社)在几十年的发展中,由联社直接出资、投资兴办了一批企事业单位。联社与其所属企事业单位,在管理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资产上是出资者与经营者的关系。各地在经济体制改革中,不能随意将联社和所属企事业单位分离脱钩,更不能以行政命令强行拆散。联社与其所兴办的企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各项管理和规章制度建设,完善资产运营机制,增强活力,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二、充分发挥各级供销合作社理事会的作用,进一步加强集体资产管理。供销合作社理事会承担着管理所属企事业单位集体资产的权利和义务,要切实行使本级社有资产出资人代表职能,监督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并按出资额依法享有所有者的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当前重点是要加强监督检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在结构调整、资产重组和改制过程中供销合作社集体资产流失。对玩忽职守、放任自流,造成供销合作社集体资产重大损失的,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要领导的责任;对侵占、破坏供销合作社集体资产的,要依法严肃处理。
三、三、积极帮助供销合作社解决资产管理问题,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供销合作社是以农民社员为主体的合作经济组织,其资产是在国家政策扶持下,由农民群众自愿入股、扩股和兴办企业积累形成的,出资者、所有者、管理者是各级供销合作社理事会。各地在改革中,要切实保护供销合作社集体资产的完整,不得随意侵占、瓜分、平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支持供销合作社加强资产经营管理工作,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问题,推动供销合作社改革健康发展,更好地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执行。
广东省农业厅
广东省供销合作联社
二00一年一月一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厅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意
【发布单位】广东省
【发布文号】粤府办〔2007〕110号 【发布日期】2007-12-29 【生效日期】2007-12-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东省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厅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意见的通知
(粤府办〔2007〕110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省农业厅《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农业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
省农业厅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精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又好又快发展,结合广东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技先导、体制创新,以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为关键,以完善带动农户的组织制度和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基础,通过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政策扶持、政府服务等措施,全面提升农民组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
(二)主要目标。“十一五”期间,力争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数占全省农户总数的比例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十一五”期末,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40%以上,农户来自产业化经营的收入明显增加。
1.依托广东省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培育发展龙头企业群体。力争到“十一五”期末,每个县(包括县级市或有农业的市辖区)发展县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0家以上,每个地级以上市发展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0家以上,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200家以上,培育若干个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10个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和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
2.依托优势产业,结合农产品出口需求,建设一批高标准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以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3.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超过1.5∶1,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初加工以上)达60%左右,精深加工比重明显增加,质量明显提高。着重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含量,培育一批国际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农产品加工出口龙头企业,扩大农产品出口。
4.全面推行农业龙头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培育一批优质、高效、安全、生态产品。积极开展名牌带动战略,全面提升农业龙头企业的知名度和农产品质量,加大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力度,力争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
二、工作重点
(三)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形成相对稳定的产供销关系。积极促进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合作经营。加强企业与农村集体的合作,通过一企带一村、一企带多村等形式,在“一村一品”生产、村企合作经营、新型农民培育、公共事业发展等方面开展合作。
(四)鼓励和支持城镇工商业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和支持城镇具有一定实力的工商业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参股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农业生产资料经营。
(五)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坚持“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龙头企业以资本运营和优势品牌为纽带,盘活资本存量,整合资源要素,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合作。积极推进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集聚。鼓励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争取上市融资,增强农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力。
(六)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结合“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建设活动,进一步加快建设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基地。结合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建设,加快建立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精深加工能力强、规模集约水平高、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业龙头企业集群示范基地。引导珠三角地区的农业龙头企业到东西两翼、粤北山区建立商品生产基地,把当地的资源和生态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经营优势。
(七)提升产业化扶贫水平。充分发挥扶贫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开展产业化扶贫工作,通过政府扶持、企业带动的方式,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
(八)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扶持农业中介服务组织和经纪人队伍,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农产品行业协会,实现农民与行业协会、农业龙头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效结合。
(九)继续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契机,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积极推行农产品生产环节全程监控,加强入市农产品抽查,建立农产品生产、流通各环节的档案追溯制度。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依法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把好产品准出关。实施农产品质量标准管理,对上市农产品按规定进行包装标记。
(十)提高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鼓励科研院所或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使农业龙头企业成为农业先进科技的创新中心和推广基地。
(十一)加强国内外市场开拓力度。积极实施外向型战略,引导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外农业资源开展跨国投资经营,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开辟新的市场空间。充分发挥广东省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以粤台农业合作和粤港农业合作为契机,支持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升广东省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三、扶持措施
(十二)财政扶持。各级财政要逐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力度,扶持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和省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对到贫困村兴办生产基地、实施订单农业等利益联结方式带动200户以上贫困户的农业龙头企业,可按照专项资金的申报程序申请财政补助资金,对符合专项资金补助范围和申报条件的企业,各级政府应统筹考虑,予以适当扶持。
(十三)税收和信贷支持。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和扶贫农业龙头企业按国家规定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金融部门要通过创新担保方式、健全授信制度等措施,重点支持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和省扶贫农业龙头企业。
(十四)科技支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对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和省扶贫农业龙头企业申请科技研发经费的项目,有关部门要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立项。积极支持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提高科技水平。
(十五)用地政策扶持。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和省扶贫农业龙头企业新办农产品临时性收购场所、农林种养场和设施农业用地,在不改变农用地性质的前提下,视同农业生产用地。农业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使用国有土地的,经依法批准可采取协议出让土地方式供地。
(十六)加大出口支持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申报自营进出口权,积极促进园艺、水产、畜禽等优势产品出口。对符合国家外贸发展基金规定支持的农业项目和产品,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企业申报,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外商来广东省投资兴办农业龙头企业和建立生产基地,提升广东省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产品出口的竞争能力。继续完善农产品出口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出口保险信用作用。
(十七)加大农产品品牌扶持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农业自主品牌和产品参与国家和省组织的品牌评比认定活动。对属于国家品牌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范围的农业自主品牌和产品,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企业申报,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厅关于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实施办
【发布单位】81902
【发布文号】粤府办[2000]70号 【发布日期】2000-04-29 【生效日期】2000-04-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厅
关于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实施办法的通知
(粤府办〔2000〕70号)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府直属有关单位:
现将省农业厅《关于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实施办法》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0年四月二十九日
关于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实施办法
为贯彻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决议》和省政府《关于加强动物防疫工作议案的办理方案报告》,落实省政府确定的用5年时间,建立健全省、市、县(包括县级市、区,下同)、镇四级动物防疫网络,改变我省防疫工作落后局面,促进畜牧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的目标,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实施办法。
一、一、建设目标
(一)建设目标
从2000年起至2004年,用5年时间,逐步建立健全省、市、县、镇四级动物防疫网络,改变我省动物防疫工作落后面貌。
(二)基本要求
1.省兽医防疫检疫站
省兽医防疫检疫站按《广东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省农业厅、计委粤农函〔1999〕324号)以及农业部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制定的“九五期间”《动物防疫机构实验室设备要求》(牧站(防)〔1998〕51号)的规定,配备中高级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科学仪器,使之建设成为全省的动物疫病监测、诊断中心,能对带有普遍性而且严重危害生产的疫病进行研究,及应用科技成果,为动物防疫服务,使之具有较强的技术推广、技术培训能力,具有对细菌病、病毒病、寄生虫病病原的分离鉴定、血清学监测能力,以及对常规的中毒病检测和诊断能力,具有为制定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提供科学指导的能力。2.市级兽医防疫检疫站
按农业部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制定的“九五期间”《动物防疫机构实验室设备要求》(牧站(防)〔1998〕51号)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室面积应达150平方米以上,更新补充仪器设备,配备专业人员,使其具备常见疫病的诊断、科研能力。能开展细菌分离鉴定,常见寄生虫的初步鉴定,常规的血清学监测。能结合本地区实际开展动物疫情调查,指导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计划的实施。
3.县级兽医防疫检疫站
按农业部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制定的“九五期间”《动物防疫机构实验室设备要求》(牧站(防)〔1998〕51号)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室面积应达150平方米以上,更新补充必要的仪器设备,配备专业人员,使其能开展动物疫病血清学监测,对常见的寄生虫进行初步鉴定,能指导乡镇畜牧兽医站做好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
4.乡镇畜牧兽医站
新建或重建乡镇畜牧兽医站,按省农业厅1995年制定的《广东省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目标及实施办法》(粤农〔1995〕183号)的要求,每个站办公用房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以上,并设有办公室、诊断室、兽药门市等,配备冷藏设备、普通显微镜及一些诊疗设施,使其具有动物疾病的临床诊疗、简单的细菌染色观察和寄生虫观察能力。
二、二、资金管理
(一)资金安排
1.资金来源
动物防疫网络建设资金来源包括:
(1)省级补助资金每年1355万元,5年共投入6775万元,用于省补助范围内的市、县兽医防疫检疫站及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
(2)列入省补助范围内的市、县政府每年配套1355万元,5年共投入6775万元。
(3)未列入省补助范围内的市、县,由当地政府安排资金,参照相应的建设标准,建设动物防疫网络。
(4)省级动物防疫机构工作经费。
2000年由省财政在预算内一次性安排省兽医防疫检疫站建设资金600万元(注:根据国家计委《关于广东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计农经〔1999〕1328号)和省财政厅有关“省财政将对国家财政债券安排我省动植物投资项目所需配套资金给予安排解决”的粤财农函〔19990〕40号文,无偿利用国家债券建设《广东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项目》,省级财政配套资金800万元,其中省兽医防疫检疫站建设的配套资金600万元)。
省级宣传、技术推广、疫情监测、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等经费由省财政预算内另行安排。
(5)各级政府根据各地实际,在本级财政预算内安排本级动物防疫机构的宣传、技术推广、疫情监测、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等经费,并安排扑杀患烈性传染病动物专项资金。
2.各市、县政府应将动物防疫网络建设项目所需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落实资金。乡镇政府应无偿划拨200平方米以上建设用地供乡镇畜牧兽医站站址建设使用。
3.省补助范围内各级动物防疫网络建设投资比例(详见附表一、二)具体为:
(1)山区为主的地级市兽医防疫检疫站
11个山区为主的市兽医防疫检疫站总投入880万元,其中省补助440万元,市配套440万元。
(2)山区县级兽医防疫检疫站 50个山区县级兽医防疫检疫站总投入4000万元,其中省补助2000万元,市配套400万元,县配套1600万元。
(3)经济欠发达县级兽医防疫检疫站
14个经济欠发达县级兽医防疫检疫站省级补助市县配套资金,主要用于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更新补充,总投入560万元,其中省补助280万元,市配套56万元,县配套224万元。
(4)乡镇畜牧兽医站
811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总投入7810万元,其中省补助3905万元,市级配套811万元,县级配套3094万元。
①对于新建和重建办公用房的339个无站址、397个危房乡镇畜牧兽医站,每站总投入10万元。投资比例为省补助5万元,市配套1万元,县配套4万元。
②对于需维修办公用房的75个乡镇畜牧兽医站,每站总投入6万元。投资比例为省补助3万元、市配套1万元、县配套2万元。
乡镇畜牧兽医站仪器设备应配备疫苗冷藏设备、普通显微镜及一些诊疗设备,其中冷藏设备、普通显微镜由省农业厅负责统一招标采购。
4.未列入省补助范围内的动物防疫网络建设
未列入省补助范围内的10个市、51个县动物防疫检疫站基础设施建设和检疫检验仪器设备的更新补充,及56个无站址和危房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建设,应按农业部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制定的“九五期间”《动物防疫机构实验室设备要求》(牧站(防)〔1998〕51号)和省农业厅1995年制定的《广东省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目标及实施办法》(粤农〔1995〕183号)规定分批进行建设,由当地政府列入财政预算,自筹资金解决,并参照省补助范围内对各类站建设的投资总额安排资金。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应在2002年前全部完成动物防疫网络的建设工作。
5.各级宣传、培训、技术推广、疫情监测、防治技术研究等工作
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重视宣传、培训、技术推广、疫情监测、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工作。其中省级每年组织一次动物防疫宣传、技术推广月活动,安排至少3期培训班,组织技术力量对危害严重的动物疫病、新发疫病等进行常年性疫情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市、县也应作相应的工作安排。
(二)资金管理
1.省补助范围内的动物防疫网络建设,省补助资金由省农业厅根据动物防疫网络建设进度,编制计划,送省财政厅审核后联合下文。
对动物防疫网络建设资金实行专项管理。采取自下而上填报《动物防疫网络建设协议书》的申请程序,各级政府对动物防疫机构建设投入要作出5年规则,向省农业厅提出申请并填写《协议书》,按照协议书组织人员对建设资金、用地的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对于领导重视、规划落实、资金到位的市、县、乡镇给予优先扶持;对在限期内无规划的单位,省暂缓安排扶持资金。为确保建设计划落实,省的扶持资金到位前,要求各级政府出具落实配套资金的承诺书。
2.未列入省补助范围内的市、县,也要根据省农业厅编制的动物防疫网络建设计划,制订相应的项目建设资金、进度等计划,报省农业厅备案,并签订完成动物防疫网络建设《任务书》。
3.各级政府、各级财政部门对动物防疫网络建设资金要加强管理,严格按照项目计划要求投放,对基建设项目要按工程进度拨款。对由政府统一招标采购仪器设备的资金要由同级财政部门集中支付。要监督资金的专款专用,各部门不得用项目资金购置通信、交通设备,或用于弥补办公经费和人员经费。对动物防疫网络建设资金不落实或挪用建设资金的,要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4.审计机关对动物防疫网络建设资金要加强审计监督。各级审计机关要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省审计厅将进行重点抽查。
三、三、项目管理
(一)省安排建设项目进程
2000年至2004年,各动物防疫网络建设项目进程安排如下:
1.省补助范围内的市、县
包括韶关、河源、梅州、肇庆、清远、云浮、汕尾、揭阳、潮州、茂名、阳江等11个市的兽医防疫检疫站、50个山区县和澄海、潮阳、陆丰、揭东、惠来、电白、化州、阳西、阳东、吴川、雷州、廉江、徐闻、遂溪等14个欠发达县的兽医防疫检疫站,以及811个乡镇的畜牧兽医站。
┌─┬────────────┬───────────────────┐
│序│ │ 建设数量(个)│ │号│ 建设内容 ├───┬───┬───┬───┬───┤
│ │ │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 ├─┼────────────┼───┼───┼───┼───┼───┤
│1 │山区为主的市兽医防疫检疫│2 │2 │2 │3 │2 │
│ │站 │ │ │ │ │ │ ├─┼────────────┼───┼───┼───┼───┼───┤
│2 │山区县兽医防疫检疫站 │10 │10 │10 │10 │10 │ ├─┼────────────┼───┼───┼───┼───┼───┤
│3 │欠发达地区的县兽医防疫检│3 │3 │3 │2 │3 │ │ │疫站 │ │ │ │ │ │ ├─┼────────────┼───┼───┼───┼───┼───┤
│4 │新建或重建乡镇畜牧兽医站│148 │154 │154 │144 │136 │ ├─┼────────────┼───┼───┼───┼───┼───┤
│5 │维修乡镇畜牧兽医站 │15 │5 │5 │15 │35 │ └─┴────────────┴───┴───┴───┴───┴───┘
2.珠江三角洲地区
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等7个市的兽医防疫检疫站,以上各市所辖县和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市、博罗县以及肇庆市的端州区、鼎湖区、四会市等31个县的兽医防疫检疫站及所辖的56个无站址或危房乡镇畜牧兽医站。(注:广州市东山、荔湾、越秀,深圳市罗湖、福田、盐田,佛山市城区等未设动物防疫机构的7个区不计在内,另外从化、惠东、高要等列为山区县,属省补助范围。)
┌───┬───────────────┬──────────────┐ │ │ │ 建设数量(个)│ │序 号│ 建设内容 ├────┬────┬────┤
│ │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
│1 │市兽医防疫检疫站 │ 2 │ 3 │ 2 │ ├───┼───────────────┼────┼────┼────┤
│2 │县兽医防疫检疫站 │ 10 │ 11 │ 10 │ ├───┼───────────────┼────┼────┼────┤
│3 │新建或重建的乡镇畜牧兽医站 │ 18 │ 20 │ 18 │ └───┴───────────────┴────┴────┴────┘
3.未列入省补助范围内的非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市、县
包括汕头、湛江、惠州等3个市的兽医防疫检疫站,汕头市达濠、龙湖、金园、升平、河浦、湛江市赤坎、霞山、坡头、麻章、河源市源城、汕尾市城区、阳江市江城区、茂名市茂南区、清远市清城、潮州市湘桥、揭阳市榕城、云浮市云城、韶关市北江、浈江、武江等20个区的兽医防疫检疫站。
┌─┬────────────┬───────────────────┐
│序│ │ 建设数量(个)│ │号│ 建设内容 ├───┬───┬───┬───┬───┤
│ │ │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 ├─┼────────────┼───┼───┼───┼───┼───┤
│1 │市兽医防疫检疫站 │ 3 │ 0 │ 0 │ 0 │ 0 │ ├─┼────────────┼───┼───┼───┼───┼───┤
│2 │医兽医防疫检疫站 │ 4 │ 5 │ 4 │ 4 │ 3 │ └─┴────────────┴───┴───┴───┴───┴───┘
(二)检查和监督工作
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对全省动物防疫网络建设要加强检查和监督,采取投资看红线,验收看产权的方法,从建设的总体规划到近期的新建、重建、维修计划、图纸设计、预算、施工验收等环节都要检查监督,严格把关,做到财尽其能,物尽其用,杜绝讲排场、超过财力可能的“胡子”工程。各级审计机关要对预、决算进行审计。所有建设项目必须建立基建档案,并纳入各级国有资产管理。
(三)防疫检疫检验仪器设备的配备,应从实际出发,保证质量,适合需要,价格合理。其中,省补助范围的市、县所需的部分主要仪器设备,由省农业厅根据需要、实用的原则通过统一采购的形式购置,分批安排发放,各级不能截留。未列入省补助范围的市县所需主要仪器设备,也可委托省农业厅统一购置。所有仪器设备要做好财产登记,资料备查,责任落实,专人保管和使用,禁止挪作他用。
四、四、组织领导
(一)动物防疫网络建设实施情况,要自觉接受省人大包括各级人大的监督,未列入省补助范围的市、县更应接受人大的监督。建议各级人大监督同级政府把所需资金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
(二)各级政府要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领导,采取有力措施,把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要把动物防疫工作作为各级政府考评和各级政府领导任期责任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各级政府要继续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规划,切实做好动物疫病的预防工作;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动物防疫检疫人员的行为,改善服务方法,提高服务质量和动物防疫执法水平;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及动物防疫机构,要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 动物防疫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要建立健全动物防疫执法责任制度,加强执法检查监督,坚决查处违法行为,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疫,敢于执法,严格执法,维护动物防疫正常秩序。
(三)省农业厅应于2000年6月底前向省政府报《广东省实施〈 动物防疫法〉办法》(草案),经省政府审核后,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
(四)动物防疫网络建设应在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由省农业厅统一规划,组织实施。省农业厅要设立专门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五)省农业厅应将动物防疫网络建设每年计划报省政府备案;每年年终,应向省政府汇报本工作进展情况。省政府每年将组织有关单位进行一次检查。
本办法由省农业厅负责具体实施,各级政府及计划、财政、工商、卫生、出入境检验检疫、交通、机构编制、经贸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执行。
附表一: 省补助范围内动物防疫网络建设各级资金投入一览表
┌─┬────────┬───┬───┬───┬───────────┐
│序│ 建设项目名称 │全省建│每个站│全省投│ 资金来源(万元)│ │号│ │设数量│投资额│入总计├───┬───┬───┤
│ │ │(个)│(万元)│(万元)│省补助│市配套│县配套│ ├─┼────────┼───┼───┼───┼───┼───┼───┤
│1 │山区为主的市兽医│11 │80 │880 │440 │440 │0 │ │ │防疫检疫站 │ │ │ │ │ │ │ ├─┼────────┼───┼───┼───┼───┼───┼───┤
│2 │50个山区县兽医防│50 │80 │4000 │2000 │400 │1600 │ │ │疫检疫站 │ │ │ │ │ │ │ ├─┼────────┼───┼───┼───┼───┼───┼───┤
│3 │14个欠发达地区县│14 │40 │560 │280 │56 │224 │ │ │兽医防疫检疫站 │ │ │ │ │ │ │ ├─┼────────┼───┼───┼───┼───┼───┼───┤
│4 │新建或重建乡镇畜│736 │10 │7360 │3680 │736 │2944 │ │ │牧兽医站 │ │ │ │ │ │ │ ├─┼────────┼───┼───┼───┼───┼───┼───┤
│5 │维修的乡镇畜牧畜│75 │6 │450 │225 │75 │150 │ │ │医站 │ │ │ │ │ │ │ ├─┼────────┼───┼───┼───┼───┼───┼───┤
│ │ 合 计 │ │ │13250 │6625 │1707 │4918 │ └─┴────────┴───┴───┴───┴───┴───┴───┘
附表二: 省补助范围内动物防疫网络建设每个站的投资情况表
┌─┬───────────────┬────┬───────────┐
│ │ │每个站投│ 资金来源(万元)│ │序│ 建设项目名称 │资总额 ├───┬───┬───┤
│号│ │(万元)│每个站│每个站│每个站│ │ │ │ │省补助│县配套│县配套│ ├─┼────────┬──────┼────┼───┼───┼───┤
│ │ │基建投入 │30 │15 │15 │0 │ │ │ ├──────┼────┼───┼───┼───┤
│1 │11个山区为主的市│仪器设备投入│50 │25 │25 │0 │ │ │兽医防疫检疫站 ├──────┼────┼───┼───┼───┤
│ │ │小计 │80 │40 │40 │0 │ ├─┼────────┼──────┼────┼───┼───┼───┤
│ │ │基建投入 │30 │15 │3 │12 │ │ │ ├──────┼────┼───┼───┼───┤
│2 │50个山区县兽医防│仪器设备投入│50 │25 │5 │20 │ │ │疫检疫站 ├──────┼────┼───┼───┼───┤
│ │ │小计 │80 │40 │8 │32 │ ├─┼────────┼──────┼────┼───┼───┼───┤
│3 │14个欠发达地区县│仪器设备投入│40 │20 │4 │16 │ │ │兽医防疫检疫站 │ │ │ │ │ │ ├─┼────────┼──────┼────┼───┼───┼───┤
│ │ │基建投入 │9 │4.5 │1 │3.5 │ │ │ ├──────┼────┼───┼───┼───┤
│4 │新建或重建乡镇畜│仪器设备投入│1 │0.5 │0 │0.5 │ │ │牧兽医站 ├──────┼────┼───┼───┼───┤
│ │ │小计 │10 │5 │1 │4 │ ├─┼────────┼──────┼────┼───┼───┼───┤
│ │ │基建投入 │5 │2.5 │1 │1.5 │ │ │ ├──────┼────┼───┼───┼───┤
│5 │维修的乡镇畜牧兽│仪器设备投入│1 │0.5 │0 │0.5 │ │ │医站 ├──────┼────┼───┼───┼───┤
│ │ │小计 │6 │3 │1 │2 │ └─┴────────┴──────┴────┴───┴───┴───┘
附表三: 省补助范围内动物防疫网络建设安排表
┌───┬─┬───────────────┬───┬──┬──┬──┐
│ │ │ │每站省│建设│小计││ │年 度 │序│ 建 设 项 目 │补助 │数量│金额│合计│ │ │号│ │(万元)│(个)│(万 │(万 │ │ │ │ │ │ │元)│元)│ ├───┼─┼───────────────┼───┼──┼──┼──┤
│ │1 │山区为主的市兽医防疫检疫站 │40 │2 │ 80 │ │ │ ├─┼───────────────┼───┼──┼──┤ │
│ │2 │山区县兽医防疫检疫站 │40 │10 │400 │ │ │ ├─┼───────────────┼───┼──┼──┤ │
│ │3 │欠发达地区县兽医防疫检疫站 │20 │3 │60 │ │ │2000年├─┼───────────────┼───┼──┼──┤1355│
│ │4 │新建或重建乡镇畜牧兽医站 │5 │148 │740 │ │ │ ├─┼───────────────┼───┼──┼──┤ │
│ │5 │维修乡镇畜牧兽医站 │3 │15 │45 │ │ │ ├─┼───────────────┼───┼──┼──┤ │
│ │6 │办案经费 │30 │ │30 │ │ ├───┼─┼───────────────┼───┼──┼──┼──┤
│ │1 │山区为主的市兽医防疫检疫站 │40 │2 │80 │ │ │ ├─┼───────────────┼───┼──┼──┤ │
│ │2 │山区县兽医防疫检疫站 │40 │10 │400 │ │ │ ├─┼───────────────┼───┼──┼──┤ │
│ │3 │欠发达地区县兽医防疫检疫站 │20 │3 │60 │ │ │2001年├─┼───────────────┼───┼──┼──┤1355│
│ │4 │新建或重建乡镇畜牧兽医站 │5 │154 │770 │ │ │ ├─┼───────────────┼───┼──┼──┤ │
│ │5 │维修乡镇畜牧兽医站 │3 │5 │15 │ │ │ ├─┼───────────────┼───┼──┼──┤ │
│ │6 │办案经费 │30 │ │30 │ │ ├───┼─┼───────────────┼───┼──┼──┼──┤ │ │1 │山区为主的市兽医防疫检疫站 │40 │2 │80 │ │ │ ├─┼───────────────┼───┼──┼──┤ │
│ │2 │山区县兽医防疫检疫站 │40 │10 │400 │ │ │ ├─┼───────────────┼───┼──┼──┤ │
│ │3 │欠发达地区县兽医防疫检疫站 │20 │3 │60 │ │ │2002年├─┼───────────────┼───┼──┼──┤1355│
│ │4 │新建或重建乡镇畜牧兽医站 │5 │154 │770 │ │ │ ├─┼───────────────┼───┼──┼──┤ │
│ │5 │维修乡镇畜牧兽医站 │3 │5 │15 │ │ │ ├─┼───────────────┼───┼──┼──┤ │
│ │6 │办案经费 │30 │ │30 │ │├───┼─┼───────────────┼───┼──┼──┼──┤
│ │1 │山区为主的市兽医防疫检疫站 │40 │3 │120 │ ││ ├─┼───────────────┼───┼──┼──┤ │
│ │2 │山区县兽医防疫检疫站 │40 │10 │400 │ ││ ├─┼───────────────┼───┼──┼──┤ │
│ │3 │欠发达地区县兽医防疫检疫站 │20 │2 │40 │ ││2003年├─┼───────────────┼───┼──┼──┤1355│
│ │4 │新建或重建乡镇畜牧兽医站 │5 │144 │720 │ ││ ├─┼───────────────┼───┼──┼──┤ │
│ │5 │维修乡镇畜牧兽医站 │3 │15 │45 │ ││ ├─┼───────────────┼───┼──┼──┤ │
│ │6 │办案经费 │30 │ │30 │ │├───┼─┼───────────────┼───┼──┼──┼──┤
│ │1 │山区为主的市兽医防疫检疫站 │40 │2 │80 │ ││ ├─┼───────────────┼───┼──┼──┤ │
│ │2 │山区县兽医防疫检疫站 │40 │10 │400 │ ││ ├─┼───────────────┼───┼──┼──┤ │
│ │3 │欠发达地区县兽医防疫检疫站 │20 │3 │60│2004年├─┼───────────────┼───┼──┼──┤1355│
│ │4 │新建或重建乡镇畜牧兽医站 │5 │136 │680 │ ││ ├─┼───────────────┼───┼──┼──┤ │
│ │5 │维修乡镇畜牧兽医站 │3 │35 │15 │ ││ ├─┼───────────────┼───┼──┼──┤ │
│ │6 │办案经费 │30 │ │30 │ │└───┴─┴───────────────┴───┴──┴──┴──┘
注:办案经费专项用于省级会议、培训、检查等支出。
附表四: 省级动物防疫机构经费安排一览表
│ │
┌────┬───────────┬─────┬───────────┐
│项目名称│ 具体内容 │投入金额 │ 备 注 │ │ │ │(万元)│ │ ├────┼───────────┼─────┼───────────┤
│ │按国家计委批准的《广东│ │无偿利用国家债券的项目│ │省兽医防│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 │建设,其中省级在200│ │疫检疫站│项目》要求及省农业厅、│600 │00年一次性配套600│
│建设 │计委关于该项目《实施方│ │万元(省兽医防检站)│
│ │案》规定进行建设 │ │ │├────┼───────────┼─────┴───────────┤
│宣传 │每年组织举办动物防疫宣│ ││ │传月活动及平常常规宣传│ │├────┼───────────┤宣传、技术推广、疫情监测及防治技术│
│技术推广│新疫苗、新兽药的田间试│研究经费,每年由省财政预算内另行安││ │验及推广应用 │排。├────┼───────────┤(注:市、县部分由各市、县自行│
│疫情监测│几种主要动物疫病的监督│解决)│ │和测报 │ ├────┼───────────┤ │
│综合防治│几种主要动物疫病的综合│ ││技术研究│防治技术研究 │ │└────┴───────────┴─────────────────┘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
│
第四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农业厅等部门河南省开展农村土地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07〕98号 【发布日期】2007-09-05 【生效日期】2007-09-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农业厅等部门河南省开展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方案的通知
(豫政办 〔2007〕98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省农业厅等部门制定的《河南省开展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九月五日
河南省开展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省农业厅 省国土资源厅 省监察厅 省民政厅
省政府纠风办 省信访局
(二○○七年九月五日)
为贯彻农业部等七部门《关于开展全国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通知》(农经发〔2007〕14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意见》(豫办〔2007〕8号)精神,落实农村土地法律政策,加强土地市场宏观调控,促进新时期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开展我省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制定本工作方案。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贯彻落实法律政策的各项规定,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中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纠正和查处农村土地承包、征占农民集体土地中的违法违纪行为。
通过专项治理,要妥善解决延包遗留问题,提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到户率,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落到实处;要坚决纠正和查处违法收回和调整农民承包地、超标准预留机动地、强迫农民流转承包地等违法违纪行为,依法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要进一步遏制违法违规征占农村土地、侵害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的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加快土地承包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要普遍建立信访、调解、仲裁、诉讼等多渠道解决纠纷的有效机制,切实提高基层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的能力;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干部的法律意识,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农村政策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切实改进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
二、主要内容
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要在全面检查、摸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以查处和纠正法律政策不落实、违反法律政策规定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行为为重点。
(一)检查土地承包法律政策落实情况。一是二轮延包后续完善情况。各县(市、区)要对照土地承包法律政策规定,认真排查至今尚未开展延包工作或延包工作没有完成的村组,妥善解决延包遗留问题;对部分城镇郊区未开展二轮延包工作的,要明确时间确地确权到户。二是承包地块、面积、合同和经营权证书“四到户”情况。摸清至今未签订土地承包合同、未发放经营权证书的农户情况。(二)查处违法侵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问题。一是检查承包期内收回和调整农民承包地情况,依法纠正违法收回和随意调整农民承包地的问题。二是检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机动地预留总面积是否超过法律规定限额,以及机动地和“四荒”地发包是否公开和民主,发包收益管理是否规范。三是检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认真核实承包地流转的总面积、涉及的农户数量及签订书面流转合同的农户数量,依法纠正违背农民意愿强迫流转或截留、扣缴农户承包地流转收益的问题。
(三)查处违法违规征占农村土地问题。一是检查近年来农村土地征占情况,重点查处不按规定的程序审批、不按审批的项目使用以及以各种名义变相征占农村土地问题。二是检查农村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情况,重点检查补偿费是否及时足额拨付、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补偿费的分配是否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公开并接受群众监督。
(四)检查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情况。一是土地承包档案资料管理情况,包括土地承包方案、承包合同、机动地和“四荒”地发包资料是否齐全规范。二是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登记、备案、发放情况,包括经营权证书是否填写准确、项目齐全,登记内容是否与实际地块、面积相符,与村组承包底册相符,与登记簿记载的内容一致。三是检查土地流转管理是否规范,包括土地流转的登记备案、合同管理、动态监测等制度建立情况,以及向农民提供土地流转信息、评估咨询等服务情况。(五)检查农村土地问题信访情况。各县(市、区)要对本地土地信访情况进行全面排查,系统掌握土地信访基本信息,认真分析引发土地信访的原因,坚决纠正信访属地管理责任不落实、有关职能部门不作为、基层干部作风简单粗暴的问题,依法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对于土地信访和纠纷高发的重点地区、重点村组,要统筹力量、集中治理,实行目标管理,限期解决。要特别关注基层组织违法收回和随意调整农户承包地引发的纠纷以及侵害农村妇女和农民工土地权益引发的纠纷。
三、实施步骤
这次专项治理工作分动员部署、自查整改、评估总结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9月10日―9月25日)。各省辖市、县(市、区)政府要根据本方案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及时提出本地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明确时间和目标要求,把专项治理工作任务部署到乡镇、村组。县(市、区)、乡镇政府要深入细致地开展动员活动,加强法律政策宣传普及,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深刻领会和掌握各项规定,引导和组织广大农民群众积极配合搞好专项治理。
(二)自查、整改阶段(9月26日―10月31日)。县(市、区)、乡镇政府要组织力量对村、组的土地承包、征占情况等进行排查,发现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的重点、时限、措施和具体要求并立即整改。自查与整改可以交叉进行,边查边改,发现问题随时纠正。县级政府要将自查情况和整改方案逐级上报省政府。
(三)评估总结阶段(11月1日―11月20日)。各省辖市要对本地专项治理工作的部署、自查和整改情况进行全过程督导,对县级专项治理工作效果进行评估并反馈意见。各县(市、区)要根据反馈意见进行查漏补缺,进一步做好专项治理工作。整改工作完成后,各级政府要对本地专项治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逐级上报。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我省建立由省农业厅、国土资源厅、监察厅、民政厅、省政府纠风办、省信访局参加的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下简称省联席会议)。省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农业厅,承担日常工作。
省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负责全省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组织协调、督导检查、政策指导和重大案件查处、信息交流等工作。省农业厅负责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牵头和组织协调,并承担联席会议办公室的相关工作;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纠正征占农村土地中侵害农民权益的行为和查处违法违规案件等工作;省监察厅和省政府纠风办负责组织查处农村土地承包违法违纪行为和违法违规征占农村土地行为;省民政厅负责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中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相关事务;省信访局负责落实信访责任制,加强督查督办。
(二)落实责任。各省辖市、县(市、区)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本地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领导,明确责任和分工,安排得力人员,落实必要的工作经费,保证专项治理工作顺利开展。要建立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领导配合抓的领导分工责任制,实行分区包片抓点,责任到人、任务到人,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搞好专项治理。
(三)抓好督导检查。省联席会议将组织督导组,采取抽查、暗访等形式对各省辖市专项治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予以跟踪督办。对专项治理工作部署不及时、工作不到位、整改不认真、解决问题不彻底的要限期整改;对专项治理工作走过场、弄虚作假的要通报批评;对在专项治理期间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违法违规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视为顶风违纪,依据有关规定要加重或从重处理,不仅给予直接责任人政纪处分,还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各省辖市政府要在自查的基础上,对县、乡两级专项治理工作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效果评估,并做好迎接全国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对我省专项治理开展情况进行重点抽查的相关准备工作。
(四)建立长效机制。各省辖市、县(市、区)政府要将有组织的排查与搞好信访工作相结合,把妥善解决农民信访反映的有关问题作为专项治理的重要内容,加强法律政策宣传,畅通农民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引导农民群众依法理性地反映问题;要把解决突出问题与建立健全维护农民土地权益长效机制相结合,在妥善解决农村土地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标本兼治的措施,巩固专项治理成果,建立健全多部门协调解决农村土地突出问题的联动机制,建立健全以协商、调解、信访、仲裁、司法等多渠道解决农村土地纠纷的调处机制。
(五)建立信息上报制度。为及时掌握各地开展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情况,在专项治理期间建立信息上报制度。请各省辖市、县(市、区)将本地开展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部署、进展情况、经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意见建议等及时整理报送省联席会议办公室。
各省辖市政府务于11月20日前将本地开展专项治理情况的书面报告(包括专项治理开展情况、查出的突出问题、采取的整改措施和取得的成效,仍然存在的问题,今后工作打算与重点等)报省联席会议办公室,同时报送河南省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有关情况统计表(见附件1、2)。省联席会议于2007年11月底前向全国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领导小组报告。
省联席会议办公室地址:郑州市北林路1号
邮 编:450008
联系人:李鑫
联系电话:0371-65918660
传 真:0371-65918858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执行〈关于
【发布单位】81902
【发布文号】粤府办[1997]22号 【发布日期】1997-10-23 【生效日期】1997-10-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
《关于执行〈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
的规定〉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粤府办(1997)22号一九九七年十月二十三日)
各市、县党委和人民政府,省直各局以上单位:
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监察厅《关于执行〈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的若干意见》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关于执行《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
重大事项的规定》的若干意见
省委、省政府:
为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的通知》(中办发〔1997〕3号,以下简称《规定》),认真做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工作,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现就执行《规定》的几个具体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一、除《规定》指定须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人员外,下列人员也必须报告个人重大事项:
1、省属处级或相当于处级以上、市属科级或相当于科级以上、县属股级或相当于股级以上国有企业中的党委(党总支、党支部)正副书记、纪委正副书记、工会主席,企业的正副董事长、执行董事、正副厂长(经理)、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
2、在《规定》和本意见所规定的须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人员范围中,已经办理退(离)休手续,又被返聘担负领导工作的和已到退(离)休年龄尚未办理退(离)休手续的相应级别的领导干部。
二、二、对《规定》第三条所列报告事项,有关人员必须在事后一个月内以书面形式向所在单位党组织报告。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报告的,应及时补报,并说明原因。下列事项必须事先向所在单位党组织报告:
1、本人、配偶营建私房;
2、本人、子女与外国人通婚;
3、配偶、子女出国(境)定居;
4、本人因私出国(境)。
三、三、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的报告,按以下办法办理:
1、担任正职的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的报告由同级党委(党组)负责受理,并报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备案。
2、对不需要答复的报告由报告人所在单位的党委(党组)或组织人事部门受理。
3、对需要答复的请示,由负责受理的党委(党组)或组织人事部门在接到报告人的请示后十天内予以答复。
受理报告的党委(党组)或组织人事部门未按上述时限答复的,视为同意;报告人不按党组织答复或审批意见办理的视为违纪。
四、四、领导干部有《规定》第三条所列事项,属《规定》发布以前发生,发布后仍在延续,以前未报告过的,须在今年11月底前报告一次。《规定》发布后发生的个人重大事项,按《规定》和本意见的要求报告。
每年1月10日和7月10日前,各级党组织应将受理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情况,向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书面综合报告一次,同时抄报上一级纪委。
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各单位执行。
附: 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情况统计表
填表单位:
填报时间:
------------------------------------ | 类 | 级 | 人 | 其 中 |
| 别| | |---------------------| |单 | | | 第 | 第 | 第 | 第 | 第 |第|其它| | 位 |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六| | | | 别 | 次 | 项 | 项 | 项 | 项 | 项 |项|事项| |----|---|---|---|---|--|--|--|-|--| | |厅
级| | | | | | | | |
|党政机关|---|---|---|---|--|--|--|-|--| | |处 级| | | | | | | | |
|----|---|---|---|---|--|--|--|-|--|
|社会团体|厅 级| | | | | | | | | | |---|---|---|---|--|--|--|-|--|
|事业单位|处 级| | | | | | | | | |----|---|---|---|---|--|--|--|-|--|
| | | | | | | | | | |
|企
业| | | | | | | | | |
| | | | | | | | | | |
|----|---|---|---|---|--|--|--|-|--| | |厅
级| | | | | | | | |
| |---|---|---|---|--|--|--|-|--|
|合 计|处 级| | | | | | | | | |---|---|---|---|--|--|--|-|--| | |企
业| | | | | | | | |
------------------------------------
注:表中所列第一项至第六项是指中办发[1997]3号文第三条所列报告事项。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