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厅关于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发布单位】广东省
【发布文号】粤府办〔2005〕12号 【发布日期】2005-02-16 【生效日期】2005-02-1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东省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厅关于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情况报告的通知
(粤府办〔2005〕12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卫生厅《关于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情况的报告》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五年二月十六日
关于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情况的报告
省人民政府:
为贯彻落实2004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和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精神,扎扎实实地推进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省卫生厅最近对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行了认真检查和总结,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合作医疗工作。2000年,省委、省政府《关于解决特困群众“四难”问题的意见》(粤发〔2000〕21号)明确提出,要通过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根据省人大九届四次会议关于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议案,省政府决定从2002年起,用9年时间,分阶段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要求到2006年,全省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60%以上,2010年达到85%,并要求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2003年,省委、省政府把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列入“十项民心工程”组织实施。2004年,省政府专门成立了省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协调小组,加强对全省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领导;省府办公厅转发了省卫生厅《关于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工作目标、基本内容、实施步骤和措施要求。为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省财政逐年加大了资金扶持力度。2002年,省财政安排了7150万元扶持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其中6000万元作为合作医疗引导资金,1000万元用于支持县级建立农村合作医疗救助资金,150万元作为培训推广经费。2003年,省财政安排扶持资金9150万元,其中将救助资金增加至3000万元。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精神,2004年省财政按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人均10元的标准安排扶持资金,资金总额达1.59亿元,并要求各地财政增加对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扶持。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多年组织发动,特别是省人大关于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议案实施三年多以来,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至2004年上半年,全省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达到1807万人,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为34.8%;全省共有93个县(市、区)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其中25个县(市、区)实行县统筹的形式。东莞和佛山市建立了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农村人口200多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对缓解农民看病难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2003年全省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总金额为4.04亿元,其中住院补助金额3.05亿元,补助31.8万人;享受医疗救助的特困人口7280人,救助资金543万元。2004年上半年,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助人数为18.86万人,补助金额近3.05亿元;享受医疗救助的特困人口3053人,救助资金440.6万元。
二、存在问题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我省此项工作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处于探索阶段,制度还不够完善,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认识有待提高。部分地区领导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措施不落实,资金不到位,严重影响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部分地方干部存在畏难情绪,工作不够积极主动。部分群众对农村合作医疗互助共济的意义缺乏认识,怕吃亏,怀疑合作医疗能否坚持,担心资金被挪用。
(二)农村合作医疗总体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 “三低”。一是统筹层次低,部分地区仍采取镇统筹,个别地方甚至还是村办形式,增加了规范制度和监督管理的难度,容易产生漏洞,有些镇村因参加人数少或工作制度不健全,难以举办和巩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二是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低。合作医疗的特点是互助共济,只有多数人参加,才能发挥其制度优越性,但目前全省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60%的县(市、区)只有27个,部分县(市、区)覆盖率只有百分之十几。三是保障标准低,部分地区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封顶线在2000元以下,对真正困难的群众帮助不大,难以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三)一些地方财政扶持资金不落实。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有部分市县没有按规定标准安排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有的市、县、镇三级财政安排的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低于人均5元的标准。农村税费改革后,大部分乡镇基本没有财力扶持农村合作医疗。
(四)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不规范。一些地区没有按照要求调整完善农村合作医疗方案,现有制度不科学、不合理、不统一。合作医疗资金管理监督制度仍不健全,没有落实钱帐分离、资金封闭运行的要求。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不健全,编制、人员、经费未落实,管理手段滞后。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各地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要意义,充分估计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坚决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深入发动广大农民积极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保障水平,千方百计巩固和完善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力争2005年一般地区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到40%以上,工作基础好的地区达到50%,经济发达地区达到更高的标准;2006年全省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到60%。
(二)落实财政扶持资金。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市、县、镇三级财政对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财力确有困难的地区,2005年市、县、镇三级财政对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要达到人均8元,2006年达到人均10元的标准。省财政的补助资金根据各地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人数和各级财政扶持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到位情况安排下拨。各地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财政扶持资金足额、按时到位,并视财力增长情况加大对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扶持。各级财政还要安排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救助基金,用于特困人口大病救助等支出,解决特困农户看病难问题。各地要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安排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三)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要提高统筹层次,逐步实现县统筹,规范和统一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形式;二要规范筹资时间,农村合作医疗实行按年度一次性筹资,每年第四季度为下一年度的宣传发动期和缴费期,集中力量发动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原则上不再跨年度吸收缴费;三要合理确定支付比例和上限,筹资额达到人均30元的,住院费补助上限要在3000元以上,资金节余较多的,要提高保障标准;四要加强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的建设,按规定建立健全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加强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五要坚持农民自愿参加原则,严禁任何形式的强迫命令或要求基层干部、医生为农民垫资缴费。
(四)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要将农村合作医疗资金注入县一级的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户,统一存储和管理。乡镇设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帐户,由县级主管部门根据其每月资金的使用量预拨。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基金的监管,实行钱帐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行,县、乡级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以及其他部门不得从基金帐户直接提取现金。要建立监督机制,定期公开基金收支情况,接受社会和农民群众的监督,让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放心。审计部门要定期对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进行审计,切实加强监督。
(五)加强对农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工作。要通过提高农村合作医疗统筹层次,把贫困镇村纳入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覆盖范围,帮助农村困难群众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对合作医疗补助后仍有较大困难的农户给予医疗救助。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救助基金制度,规范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救助基金的使用办法以及申请和批准程序。省财政继续安排资金扶持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救助基金,市、县级财政也要安排一定资金作为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救助基金,并列入财政的年度预算。同时,要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捐赠,拓宽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救助基金的筹集渠道。
(六)进一步改善农村医疗条件,提高服务质量。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把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有机统一起来,整体推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服务机构的监督,在保证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减轻农民医药费用负担。农村各级医疗机构要积极担负起为参合农民提供适宜的基本医疗服务责任,从农民切身利益出发,更新服务观念,转变服务模式,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
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执行。
省卫生厅
二○○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关于转发省卫生厅《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重点
关于转发省卫生厅《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报表制度的通知》的通知
各辖市、区卫生局:
为了及时掌握全省各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情况,进一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落实农村五件实事,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办公室决定在全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双月报表制度,定期向省政府汇报各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展情况,以推动各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为认真做好此项工作,请各辖市、区卫生局对照苏卫基妇[2004]1号《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报表制度的通知》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第一次统计数据截止时间为2004年2月底,并将《江苏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双月报表》于3月6日之前将各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情况上报市卫生局基妇处,以便审核后集中上报。以后《江苏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双月报表》统计数据截止时间为双月底,上报市卫生局基妇处截止时间为单月6 日。尚未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县,也要作零报告。
常州市卫生局 二OO四年二月十日
附件1:《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报表制度的通知》 附件2:江苏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双月报报表 附件1
苏卫基妇[2004〕l号
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报表制度的通知
各市卫生局:
为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在全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03]75号),及时掌握各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展;便于领导决策,推动面上工作,决定自2004年起在全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双月报制度。第一次双月报表统计数据截止时间为2004年2月底,上报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办公室截止时间为3月 10日,以后统计报告时间按此要求类推。请各地以县(市、区)为单位如实填写《江苏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双月报报表》(见附件),并经市卫生局审核后集中报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办公室。尚未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县,也要作零报告。
附件:江苏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双月报报表
二OO四年一月十五日
抄送:各县(市、区)卫生局
第三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我省节约集约用地
【发布单位】广东省
【发布文号】粤府办〔2005〕86号 【发布日期】2005-10-24 【生效日期】2005-10-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东省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我省节约集约用地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
(粤府办〔2005〕86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我省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的若干意见》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国土资源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五年十月二十四日
关于加强我省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的若干意见
(省国土资源厅二○○五年八月八日)
我省耕地资源匮乏,人多地少的问题十分突出,土地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切实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建和谐广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推进我省节约和集约用地工作,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大土地资源宏观调控力度,建立和完善土地市场体系
目前,我省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尚未实行市场配置,土地利用还比较粗放,为完善市场配置机制,强化宏观调控力度,建议尽快制订出台全省国有土地协议出让最低价标准,对工业项目用地实行公开交易,对经营性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用地(如经营性医院、学校用地等)实行有偿使用制度。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继续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允许储备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研究探索发行土地债券的可行性,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调控作用。通过大力推进利用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工作,加强土地市场宏观调控,逐步建立起统一、开放、规范、有序,城乡和各种所有制一体化的土地市场体系。
二、加大补充耕地力度,落实耕地占补平衡
我省耕地资源十分匮乏,加大耕地资源保护力度,切实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是当前十分紧迫的工作。要严格农村宅基地的使用管理,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及其他大中城市周边,从今年起原则上暂停三年批准占用耕地作为宅基地,其他地区要从严控制占用耕地作为宅基地。严格控制将耕地尤其是耕种条件好、质量高的耕地转为建设用地。要继续开展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工作,完善相关的管理办法,适当放宽纳入省级土地开发项目的条件,连片开发面积可从1000亩降至500亩。积极开展建设用地整理垦复工作,对土地利用率低的工商企业用地、工矿等废弃地及“空心村”的土地要积极整理成耕地或农用地。要多渠道筹集补充耕地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土地开发整理。
三、加大改革力度,积极推进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工作
我省从2003年起在全国率先实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以来,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各地要以《广东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加大宣传和实施力度,积极开展试点工作,推动我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工作进一步开展。各市、县人民政府要尽快制订具体实施措施,积极研究探索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参股有稳定收益项目的做法;省财政厅要会同省国土资源厅、物价局等部门,制定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增值收益收缴和使用管理办法,使这项工作更具可操作性。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要落实具体项目,严禁借流转之名炒买炒卖土地,防止出现新一轮“圈地热”。
四、加大落实力度,切实做好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工作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坚决按照省的各项规定,狠抓落实,深入开展征地制度改革,严格征地补偿费管理工作,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要尽快制订和出台《广东省征地补偿最低价标准》以及征地补偿预存款制度的具体操作办法,实行征地补偿款实名支付制度。市、县人民政府应制订相关的办法,确保征地补偿款直接、足额、及时发放到被征地单位及农民个人手中。采用包干征地形式的,包干征地工作费用、国家税费等要与征地补偿费分开。征地补偿款未预存到位的,不受理其用地报批申请。
五、加大税费征收力度,建立和完善土地收益调节机制
各级地税部门要加大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收力度,确保足额征收。省国土资源厅要会同省财政厅、物价局等部门,研究探索开征土地使用费的办法,利用经济手段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省财政厅要会同省国土资源厅研究建立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和征地补助基金,调节土地收益分配。集体土地所有者出让、出租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所取得的土地收益,50%以上应存入银行专户,专款用于本集体成员的社会保障安排,不得挪作他用。征地补偿费集体提留部分应有一定的比例用于被征地集体成员的社会保障,省劳动保障厅应尽快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应按规定及时足额缴纳入库,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进行减免和迟缴、缓缴。在此之前已经国务院或省人民政府批准农用地转用和征收土地的,市、县人民政府要在2005年12月31日前足额缴清耕地开垦费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等国家税费。不按时缴纳的,暂停受理其农用地转用和征收土地审批。
六、加大土地规划修编力度,强化土地管理基础工作
省国土资源厅要会同有关部门,在认真总结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工作基础上,尽快开展全省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快集体土地产权登记工作步伐,确保农民集体的土地权益;要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加大实施“金土工程”力度,充分利用好广东基础地理信息库资源,提高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水平。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督察队纠风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
【发布单位】广东省
【发布文号】粤府办〔2004〕112号 【发布日期】2004-12-09 【生效日期】2004-12-0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东省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督察队纠风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治理公路三乱工作的意
见的通知
(粤府办〔2004〕112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政府治理公路三乱督察队、省政府纠风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治理公路三乱工作的意见》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四年十二月九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治理公路三乱工作的意见
省政府治理公路三乱督察队 省政府纠风办
(二○○四年十二月二日)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各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我省按照国务院的工作部署,认真开展治理公路“三乱”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多头上路问题得到制止,恶性“三乱”事件已基本杜绝,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得到处理,治理机制进一步健全,上路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得到加强,行风明显改善,违纪违规上路案件逐年减少,为保证公路通行安全顺畅,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国务院纠风办、减负办,各级人大、政协代表和社会各界对此给予高度评价。由于我省公路里程长,执法队伍大,面临的治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为巩固成果,防止反弹,进一步加强我省治理公路“三乱 ”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力推进所有公路基本无“三乱”工作
治理公路“三乱”是坚持执政为民,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是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依法行政的重要举措。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清当前治理工作的形势,进一步加深对治理公路“三乱”工作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要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抓好治理工作。要按照国家、省的有关规定,加强沟通和协调,认真解决目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各项措施进行再部署、再落实,抓紧对各地治理工作进行验收考核,确保明年上半年全省通过国家的检查验收。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治理工作措施得到落实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治理公路“三乱”纳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整体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整体部署,进一步健全治理公路“三乱”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级落实责任制。省政府治理公路三乱督察队办公室、省纠风办要制订治理工作考评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对治理工作实行严格的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对治理工作做得好的,要及时予以表扬和奖励;对那些因领导不力,导致公路“三乱”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或者发生重大恶性案件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责任人的责任。
三、加强检查,强化监督,推动治理工作取得更好效果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坚持专项检查与经常性检查相结合,上级检查与自查自纠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治理工作与政风行风建设工作相结合,将治理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同时,要做好宣传舆论工作,及时将治理工作的目标、政策措施及成果向社会公开,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要坚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监督检查的制度,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治理工作的监督作用。
四、创新思路,完善机制,不断加大从源头治理公路“三乱”的力度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治理公路“三乱”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认真研究本地区、本部门在治理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深化交通管理体制、执法部门经费保障机制、执法监督机制和完善运营市场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预防和治理公路“三乱”的根本方法和措施。通过健全制度堵塞管理上的漏洞,通过教育培训的途径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依靠加强监督的方法,形成行之有效的治理公路“三乱”长效机制。
五、立足教育,提高素质,抓好队伍建设
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上路执法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使广大执法人员牢固树立执法为民,依法行政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把服务寓于执法活动之中。当前尤其要切实解决执法不规范、超范围执法、刁难群众以及工作作风简单粗暴,严重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问题。治理公路“三乱”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督察队伍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各级治理公路“三乱”工作机构要进一步加强督察队伍建设,不断完善、规范、创新监督方法,提高监督水平。
六、发动群众,加强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治理公路“三乱”的氛围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综合治理,我省治理公路“三乱”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近两年来,省政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公路收费站撤并力度,目前,我省各公路收费站布局基本合理,符合交通部的规定,收费站点“过多过密”问题基本解决,各新闻媒体要坚持正面宣传,大力宣传我省治理公路“三乱”的措施和成效。同时要充分发动群众举报监督公路“三乱”行为,自觉抵制公路“三乱”,在全社会营造治理公路“三乱”的氛围。
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各有关部门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厅等部门关于福建省新型农村合作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6]130号 【发布日期】2006-06-07 【生效日期】2006-06-0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厅等部门关于福建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指导方案的通知
(闽政办[2006]130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卫生厅等部门制订的《福建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指导方案》已经省政府领导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六月七日
福建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指导方案
省卫生厅 省委农办 省委编办 省发改委 省教育厅
省民政厅 省财政厅 省人事厅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省农业厅 省人口计生委 省审计厅 省地税局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省残联 省法制办 省红十字会
(二○○六年五月二十八日)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2004〕3号)和卫生部等七部委《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农卫发〔2006〕13号)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指导方案。
一、试点工作目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试点工作主要探索研究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农民承受能力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符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求的组织、筹资、基金使用、管理、监督等运行机制,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逐步推广服务。按照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2006年全省争取4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2007年扩大到60%;2010年实现基本覆盖全省农村居民的目标。
二、试点县(市、区)的选择标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选择的必要条件:一是地方政府主动提出申请;二是农村基层组织比较健全,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积极性较高;三是县(市、区)政府有能力并承诺保证补助经费按时、足额到位;四是卫生行政部门管理能力较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比较健全;五是乡镇卫生院已经上划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并按职责管理;六是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已经建立或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同步建立;七是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办公场所、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办公设备等。
暂不具备以上条件的县(市、区),不急于申报试点。
三、试点工作基本原则
(一)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要积极面对,稳妥推进。要按照试点县的选择标准,切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不要盲目追求试点数量,切实保障试点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
(二)坚持政府组织、群众自愿的原则。各级政府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县、乡、村三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责任制,保证地方财政资金投入,科学合理设置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和配备编制、人员,及时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实事求是地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特点和主要做法,让农民知晓参加合作医疗的权利和义务,增强农民的健康风险与互助共济意识。在自愿的前提下,引导群众以家庭为单位积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三)坚持科学务实的原则。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科学制订试点方案,实行以县(市、区)为统筹单位的县办县管形式,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互助共济制度,筹集资金主要用于农民住院费用的补偿,共同抵御疾病风险。在建立风险基金的基础上,实现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结余。补偿方案的确定要统筹兼顾,邻县之间方案差别不宜过大。
(四)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管理严格实行办事公开制度,资金筹集与支出向群众公开,强化服务监管,便民利民,简化手续,真正让农民方便,受益。
四、试点工作主要措施
(一)组织管理
1.建立以设区市为区域单元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组织、指导、评价机制。
设区市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卫生、农办(扶贫)、民政、财政、农业、发展改革、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人事、人口和计生、食品药品监管、编办、政府法制、税务、审计等部门及残联、红十字会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规划,协调落实相关政策,负责本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组织、协调、管理、指导和监督工作。
试点县(市、区)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由县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负责,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代表组成。主要职责是:审议确定试点实施方案,做好组织、协调、管理和指导工作。
2.加强设区市办事机构及试点县(市、区)经办机构建设。
设区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小组办事机构设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具体工作。要健全办事机构,配备管理人员,并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
试点县(市、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新农合管理中心),作为县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的经办机构,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日常业务管理。经办机构的设立要坚持精简、高效的原则,合理配备人员,保证工作需要。经办机构人员编制由试点县(市、区)从现有行政或事业编制中自行调剂解决,其人员和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安排。有关机构编制问题按程序报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审批。县(市、区)经办机构可在乡镇设立派驻机构(人员)或委托有关机构办理日常业务。各级政府还要为试点县(市、区)提供必要的启动经费和日常业务管理经费,务必做到有人办事,有钱办事。
3.探索多种经办模式。
各试点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日常业务可直接由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新农合管理中心经办,也可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指导下由医保中心经办,或在卫生行政部门指导下委托商业保险公司代理经办。要按照国务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本原则和政策要求,明确政府相关部门、经办机构(或保险公司)及定点医疗机构的权利、义务,规范管理行为,保障参合农民的合法权益,为农民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不论采用何种经办模式,都应始终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确保所有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包括利息收入)用于参合农民的医疗费补偿,经办机构(新农合管理中心、医保中心、保险公司)不得从合作医疗基金中提取管理费用,切实保证农民最大受益。
4.加强试点工作指导和技术支持。
省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技术指导组重点做好试点工作的跟踪指导、资料汇总、评估和业务骨干的培训工作,不定期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督查指导、评价分析与答疑。
设区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技术指导组负责辖区内试点工作的督促指导、业务培训、资料收集汇总,协助试点县(市、区)分析评估试点工作,不断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完善方案。及时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及有关重大问题,提出政策、措施的建议。
(二)筹资标准
1.个人缴费。农民个人缴费标准仍按个人每年不低于10元,经济条件好、农民收入高的地区,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可提高缴费标准。
2.政府资助。从2006年起,省(含中央补助)、市、县级财政对试点县(市、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每年人均筹资总额不低于40元。
个人缴费和政府资助的资金全部进入基金,统一管理。
省级财政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对参合农民实行分类补助。
第一类:一般转移支付县(市)和闽清、东山、南靖县、原莆田县、原宁德市。省以上(含中央和省本级)人均补助30元。
第二类:福清、连江、罗源、惠安、南安、安溪、永春、德化、沙县和三明、南平、莆田市辖区(原莆田县除外)。省以上(含中央和省本级)人均补助24元。
第三类:闽侯、长乐、永安和漳州、龙岩市辖区。省以上(含中央和省本级)人均补助16元。
第四类:石狮、晋江和福州、泉州市辖区。省以上(含中央和省本级)人均补助10元。
除省级财政补助外,其余的经费由设区市和试点县(市、区)财政分担,具体分担比例由设区市人民政府确定。经济条件较好的设区市、县级财政可适当增加投入,提高筹资总额。厦门市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所需资金由厦门市政府统筹安排。
设区市、试点县(市、区)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计划,将政府承诺资助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以建立稳定、长效的工作运行机制。
(三)补助标准和报账方式
试点县(市、区)根据《福建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线调查指导方案》要求开展基线调查。要在坚持大病统筹为主的原则下,根据基线调查、筹资总额和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农民就医需求增加等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住院医疗费用补助的起付线、封顶线和补助比例,并根据实际及时调整,既要防止补助比例过高而透支,又不能因支付比例太低使基金沉淀过多、降低正常保障水平,影响农民受益和参合的积极性。风险基金和沉淀资金应留存在合作医疗基金账户,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不得抵充下一政府承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助基金及农民个人缴费。
农民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先由定点医疗机构初审并垫付规定报销费用,定点医疗机构定期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核销。经办机构应及时审核支付定点医疗机构的垫付资金,保证定点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经办机构在审核医疗费用账目时,如发现定点医疗机构有违反相关规定的,不予核销,已发生的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承担。农民到县级以上(或县外)医疗机构就医,先自行垫付有关费用,再由经办机构按相关规定及时审核报销。
要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网络建设。依托我省现有的城镇医保信息系统网络,利用现有医保信息系统的主机、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尽快构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网络,逐步实现网上审核报销、监管和信息传输,方便参合农民报销住院医疗费用。
(四)基金收缴与管理
1.管理方式。严格执行省财政厅等部门制订的《福建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和《福建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会计核算办法》。各试点县(市、区)要选择网点覆盖广、信誉高、服务好、优惠条件多的国有商业银行作为试点县(市、区)基金代理银行,由财政部门在代理银行设立基金专用账户。所有新型合作医疗基金全部纳入代理银行基金专户储存、管理。县(市、区)财政部门审核经办机构的用款计划,向其支出户核拨基金;经办机构负责审核兑付。实现基金收支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行,不得挤占挪用。一旦发现有挪用或贪污浪费基金等行为的,要依法严处。
2.收缴方式。农民个人缴费及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单位、个人的扶持、资助资金,由乡镇政府组织收缴,及时缴存收入帐户,并与银行签订月末将收入资金余额全部划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政专户的协议,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积极探索农民个人缴费方式,简化程序,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建立安全稳定的筹资机制。可在农民自愿参加并签约承诺的前提下,由收缴部门一次性代收;农民个人自愿,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同意,可以由村民自治组织代为收缴农民的个人缴费,并及时缴存收入账户;不论采取何种缴费方式,都必须向农民开具由省级财政部门统一监制的专用收据,并及时、足额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纳入财政专户。
建立政府资助新型合作医疗专项资金拨付、使用核查制度。各级财政资助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项基金,由财政部门根据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际人数和资助标准核定后,逐月拨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户,当年省、市、县(区)财政资助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项基金必须在12月31日前全部拨入基金专户。省政府补助专项资金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下达试点地区;设区市和试点县(市、区)应落实承诺的政府资助基金,不得弄虚作假,套取上级财政补助资金,一旦发现要严肃查处。
(五)监督机制
逐步建立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监管为主,内部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以及社会监督有机配合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管体系。建立定期汇报、公示、举报、审计和通报制度,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负责、农民参与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监督管理长效机制。
1.监督机构。试点县(市、区)可根据本地实际,成立由政府相关部门和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代表共同组成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负责定期检查、监督基金使用和管理情况。
2.监督措施。设区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应对试点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资金到位、使用情况。试点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要定期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和设区市领导小组汇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收支(包括各级财政专项基金到位情况)、使用情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要定期向监督委员会和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汇报工作,主动接受监督。省级不定期抽查和通报各试点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
要采取张榜公布、媒体发布等方式,定期向社会公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包括财政补助基金)的具体收支、使用情况,保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享有参与、知情和监督的权利。各乡镇、各行政村要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收缴、支付情况作为乡镇政务、村务公开的重要内容,至少每季度张榜公布一次,接受村民监督。设立投诉电话,对于投诉事项,有关机构要及时给予答复。审计部门定期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收支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并公开审计结果,发现问题,及时督促纠正。
各试点县(市、区)要定期组织检查和评估。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民参合率是否保持基本稳定、农民缴费管理是否规范、各级财政补助是否按规定到位、基金管理和运行是否规范、基金使用是否合理、经办机构是否健全、医疗服务费用是否有效控制、农民医疗负担是否有所减轻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组织整改,重点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
3.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设区市和各试点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责任追究制度,对资金不落实、到位不及时,挪用、挤占、拖欠、扣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费和其他徇私舞弊的行为,以及经办机构人员不到位、措施不力、管理混乱等问题,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并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对贪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费等构成犯罪行为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小组对于不执行国家相关规定的试点县(市、区)有关责任人进行通报,并责成设区市人民政府追究其行政责任。
五、认真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农村医疗救助等制度的衔接工作
试点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按照省政府有关文件规定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落实农村重点优抚对象、革命“五老”人员医疗补助政策,并做好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衔接。资助医疗救助和补助对象缴纳参加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应负担的资金,同时对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过重、难以承担的部分,再给予适当的医疗救助或补助。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医疗救助、补助的协调互补,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要注意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同扶贫助残、孕产妇住院分娩、计划生育和医疗救助、补助等工作结合起来,共同推进和发展。试点县(市、区)应将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孕产妇住院分娩费用纳入基金的报销范围,并享有与参合对象同等的报销比例;要按照省政府《福建省农村困难家庭医疗救助试点办法》的规定,将符合条件的孕产妇住院分娩纳入医疗救助范围,以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六、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结合实施我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发展规划、省委省政府“百所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和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为民办实事项目,坚持预防为主,做好农村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改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积极推广适宜技术,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确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准入和退出制度;要制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和诊疗服务管理目录,严格规定目录外药品和诊疗费用占总医药费用的比例;实行双向转诊制度及病人审核签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要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具体的服务人群、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医疗费用支付标准以及医疗费用审核与控制为主要内容的协议,明确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
各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要立足于为民、便民、利民,转变观念,端正医风,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严格执行诊疗规范,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质量管理,规范其药品购进、贮存与使用行为。卫生部门要加强农村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制订和完善诊疗规范,保证农民医疗安全、经济、有效。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价格监督,严厉查处价格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控制农村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减轻农民医药费用负担。
七、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维护农民健康权益,解决“三农”问题,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工作议程,切实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组织好各方力量,积极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卫生部门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作用,加强管理和政策指导;财政部门要加强资金的筹集和监管;农业部门要配合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协助对筹资的管理,监督资金的合理使用;民政部门、老区办要做好农村医疗救助、重点优抚对象及革命“五老”人员医疗补助工作,主动衔接、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应积极参与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网络化建设,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社会保障和城乡医疗救助的衔接工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农村药品监管,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健康发展;中医药管理部门要注重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
要加强舆论宣传引导,争取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调动广大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通过不懈努力,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合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民医疗卫生需求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