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法解决职工思想中的消极问题
“八法”解决职工思想中的消极问题
由于邮政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邮政企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职工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都随着发生并将继续发生变化,长期积累的思想问题逐渐显现出来。随着邮政专业化经营步伐的加快,及金融危机的影响,诱发职工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职工思想认识中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已逐渐显露出来,有些已引起职工的思想波动和心理失衡。
一、经调研分析,职工表现出来的一些消极思想倾向,主要有以下四种心态:
第一是矛盾心理。在邮政体制改革过程中,职工的心理活动比以往更加活跃和敏感。在对待改革的态度上,有些职工盼改革、怕改革;在利益分配上,他们既厌恶“大锅饭”,又怕打碎“大锅饭”去承担风险;在竞争上岗中,他们既想参与竞争,又怕在竞争中被淘汰;在工作选择上,他们既满足于邮政企业的稳定性和优越性,又向往部分外部企业的高收入和高福利;在工作和生活方式上,也产生许多心理矛盾。总之,邮政企业职工既有安全感和荣誉感,又有自卑感和失落感,职工的心理压力加大了。
第二是失衡心理。由于正处于改革的过程中,有些改革的配套政策尚不完善,或者政策不延续,使职工心理“落差”较大,造成心理失衡。下岗培训机制不建全,竞争上岗机制不延续,工会维权机制不完善,生活保障制度的缺失等,均使部分职工生活受到了很大冲击,承受着来自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
第三是忧虑心理。由于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企业原有的住房等福利政策相继取消,而过度政策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部分职工对此非常忧虑,例如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政策对既得利益群体与未得利益群体,没有倾向性,职工在享受住房相关福利方面存在相当差距,部分职工没有享受的福利住房政策,也没有享受到相应的补偿,现有政策反而更注重保护既得利益群体。目前房价突飞猛进,成为影响职工生活的最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职工思想和行为上出现短期化利益倾向也在所难免。
/ 5
第四是庸俗心理。在改革进程中,有些职工没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缺乏政治追求,只看重个人现实生活,只讲索取,只讲收入,不讲原则,不讲奉献。例如在营销工作中,有的职工不愿付出诚实劳动,总想靠钻政策空子;在“保增长保增效”活动中,有些职工个人主义至上,以自我为中心,把个人利益置于企业和集体利益之上。
总之,在邮政专业化经营的过程中,职工的消极思想心态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的问题,也有客观方面的影响;既有改革中存在的失误,也有职工思想观念上的偏见;既有新体制的负面效应影响,又有职工思想认识上的误区。
二、在邮政经营体制过程中,职工思想中的消极问题将对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工作产生不利影响,这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当前形势下,我们缺少的不是制度,而是缺少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我们要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努力寻找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这对我们稳定企业,搞好企业,化解和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1、应从问题入手,不断“指导、引导、疏导”思想情绪,培养上进精神。
(1)“情绪引导”法。面对新的企业运行机制,要积极宣传“既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又追求职工利益最大化”等观念。在工作中,一要注意职工的“期望值”,二要在基层竖起思想“信号灯”,三要正视职工心理“无名火”。目前在职工思想中存在的消极怠工、不求上进的问题,大多由于领导与职工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缺乏沟通造成的。在企业改革的关键时期,面对职工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和一些牢骚话,应提早发现,建立健全信息畅通机制,通过职工谈心、走访客户等形式了解职工思想动态,对职工的思想情绪及时疏导,尽快化解,消除矛盾,振奋精神,使上下同心同德。
/ 5
(2)“有事推定”法。在新形势下,一要更新观念,克服“疲软”现象,积极投入改革中去,深入基层多调查、多走访、多引导,反面找问题,正面做宣传;二要加强沟通,消除“错位”影响,根据企业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处理好内部的利益矛盾;三要以人为本,履行维护职责。例如: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竞争上岗、薪酬分配、生活保障、福利待遇等方面的维权问题较多,工会组织应认真加以分析,及时研究对策,对主要问题或主要思想倾向,要追查原因,属于制度上的要积极从维权的角度出发,与行政联系,积极协商,争取改过来,属于管理上的要从两个维护出发查缺补漏,尽力通过有关制度完善。尤其对于职工反映较多的如扣罚问题、人事调动问题等,要加强民主管理和监督,促其积极改进。
(3)“工会例会”法。在新形势下,工会工作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工会工作方式方法的多样化,工会组织应改变现有的工作方法,不等不靠,积极联系,与改革保持同步。当前在邮政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要坚持每月召开工会干部会议,总结并部署各项工会工作:对提出或存在的问题,协商解决,对下一步任务,及时分解落实;针对职工中的主要思想问题和企业下一步要落实的主要生产经营任务,组织工会干部深入生产现场进行宣传引导,做到超前开导,同步引导,架通思想跑道,以此促进企业生产工作顺利进行,例如当前的邮政贺卡及报刊收订营销工作。
2、应从教育入手,不断“沟通、疏通、联通”思想认识,建设良好环境。
(1)采用“激志”法,多些“共振”效应。一是以学激志。在积极搞好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劳动竞赛等活动时,应紧密结合新形势下职工普遍喜欢参加各种函授、学习各种技术的特点,组织职工分期分批培训,如学历教育、电脑操作、驾驶技能培训等。二是以物激志。对一些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贡献成绩大的职工,可从各项福利待遇方面给予照顾,如
/ 5
开展技术能手、营销专家评比,发放专家补贴等活动。三是以位激志。在企业用工制度改革中,对一些重点岗位特别对一些条件好、待遇高、专业性强的岗位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职工提供应用的职位,有为有位,以位促为。
(2)采用“明星”法,多些“雁阵”效应。要大力组织职工开展技术攻关、质量攻关活动,在企业内要创造自己的“明星”,把那些乐于奉献且工作成绩优异的职工树为“明星”,如何建忠、爱心邮路等;并通过多方沟通和协调,多培养“明星”,多评比“明星”,多奖励“明星”,如营销能手、优秀支局长、百优班组等。企业工会、宣传部门要积极协作,对“明星”们的事迹要做好收集整理和宣传工作。
(3)采用“奖名”法,多些“连动”效应。奖名不同于奖钱、奖物。钱与物奖励一般都是一次性的,奖完就过了,而奖名可改变这种现象。这里的奖名并不是评个“能手”“标兵”或什么先进,而是一种命名,即对技术改造、技术发明、技术操作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职工,以其名字来命名其创造发明项目或操作技术,如何冰精神、吕茜工作法等。给职工奖名,让职工在企业成名,能使职工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职业责任感及主人翁权力感,进而增强荣誉感,有目标明确的事业心和成就感,有利于最大限度的调动职工积极性。
3、应从市场入手,不断“深化、强化、优化”思想管理,齐心共创实效。
(1)“决策”参与法,架起“民主桥”。首先是加强民主管理,时刻不忘走群众路线。对企业改制中涉及到企业及职工利益的问题,如薪酬制度改革、内部分配办法等,要积极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向职工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使职工拥有知情权、参与权、评议权和监督权,使民主管理深入人心。其次是搞好企业文化活动和“职工之家”创建活动,为职工提供沟通、交流、学习的机会,在不断加强各项竞争中创造一个人和
/ 5
的环境,培养向心力,孕育感召力,聚拢奋发力,促进企业人气旺、人心齐、企业兴。
(2)“危机”激励法,高树“警示牌”。当前,邮政企业已面临且将持续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危机重重,我们要善于利用危机,搞好各项教育。抓好危机教育,可使职工思想上产生危机感,增强奋发力,让职工看到慢进则退、不进则败的客观情况,树立自己救自己的忧患意识,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激励职工在困境中奋勇直追。例如针对社会速递公司的迅速发展壮大、金融市场竞争的日趋白热化、报刊发行渠道的多样化及市场份额流失等竞争形势和潜在危机,引导职工,树立新的思想观念,使职工有断臂求生的决心,进而忍辱负重,团结一心,搞好工作,促进企业走向兴盛。
/ 5
第二篇:解决官兵涉法问题之我见
解决官兵涉法问题之我见
首长和同志们:
官兵涉法问题关系官兵切身利益,影响官兵思想行为,危及部队安全稳定。正确把握和处理官兵遇到的涉法问题,把“难题”简单化,消除安全隐患和案件苗头,是预防犯罪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基层政工干部必备的能力素质。我认为,解决官兵涉法问题应重点把握好四个环节。
一、及时疏导,稳住情绪
官兵发生涉法问题,利益受到损害,工作分心走神,成天琢磨如何打“官司”,讨公道,容易出现偏激情绪和过火行为,诱发事故案件。作为基层政工干部,对遇有涉法问题的官兵,要多谈心,有耐心,理解他们的苦衷和心情;对他们的困难要热心,设身处地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要善于用大道理和小道理政策攻心,使他们保持清醒头脑,稳住偏激情绪,防止过激行为。我认为应首先帮助涉法官兵做到“三个认清”。
一是帮助官兵认清涉法问题的客观复杂性,缓解急躁心理。要向官兵讲清涉法问题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社会现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解决涉法
问题,牵涉方方面面的政策、规定,影响当事人双方的切身利益,解决起来要做大量的调查取证、审理协商工作,还必须通过法定程序办理,这些都需要过程和时间。如果一味急躁,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意气用事、“私了”、“报复”还可能增加新的法律问题。引导官兵以辩证态度正确认识涉法问题自身。
二是帮助官兵认清法律的客观公正性,消除担忧心理。有的官兵认为当前地方风气不好,自己家庭经济条件又不富裕,担心即使自家有理也难于胜诉,所以要及时给官兵讲清我国法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使官兵明白,法律作为公众意志的体现,代表着公平和正义,不会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变化,不会因任何人的权势、地位或好恶而偏转。同时,用身边官兵依法维权的鲜明事例教育引导官兵,增强依法维权信心。
三是帮助官兵认清解决涉法问题地方责权的决定性,消除埋怨心理。针对有的涉法官兵认为问题没解决就是组织没出力的片面认识,通过个别谈心或法律咨询,既给大家讲清解决涉法问题部队作用的重要性,也引导大家明白地方作用的决定性,以及涉法问题自身的“有理性”决定解决的有效性,消除官兵埋怨组织、埋怨地方的心态;通
过心贴心的交流,手把手的教诲,使官兵能自觉相信部队,依靠组织,依法办案,做好疏通工作。
二、多方了解,弄清实情
俗话说得好,一个巴掌拍不响。发生纠纷,双方多少都有错。但了解情况时,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些官兵亲属与他人发生纠纷后,在给干部的电话、信件中,不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一味强调别人过错,误导了干部战士。作为基层政工干部,如果不做认真细致地调查分析,草率处理,很容易造成工作上的被动。因此,对提供案情的官兵及其亲属,我们一是要告诫他们必须讲真话,吐实情,尊重客观事实。二是不偏听偏信,认真细致地分析他们提供的情况,通过找班排长、同乡、家庭、三互小组多方了解,查看有无矛盾之点,不符合常理之处,力求掌握情况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三是弄清法律依据。连可以依靠法律咨询小组,使涉法官兵及时了解掌握涉法问题适用的法律条文和诉讼程序。还可以充分发挥军地“148”法律咨询服务热线综合协调功能,针对涉法问题类型性质,主动搞好法律咨询,使官兵依法维权。四是对问题复杂争议较大的,除了要与地方有关部门沟通情况外,必要时要派人去调查了解。
三、军地协同,依法处理
官兵涉法问题的最终解决必须依赖地方政府和司法机关,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解决。具体讲,在处理官兵涉法问题时要坚持三条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对官兵反映的涉法问题,要依据法律、法规,正确处理,做到不了解真实情况不轻易下结论;不一味满足官兵的要求发安慰信、义气函;不拿部队的名义“压”对方;不做官兵及其家庭逃避违法责任的“保护伞”。
二是依靠组织解决的原则。教育官兵要相信政府,相信法律,依靠地方解决涉法问题。加强横向协作联系,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省军区、军分区、人武部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维权机制”作用,为官兵提供直接法律支援,维护官兵的合法权益。需要部队发函时,要协调政治机关统一办理,语气诚恳,不用指令性文字,提要求客观公正;连队要想涉法官兵所想,急涉法官兵所急,舍得出人出力,千方百计协调各方帮助官兵打赢“官司”。派人到地方处理涉法问题时,选派懂政策、懂法律的同志;处理问题过程中,尊重当地政府,注意把握政策,并及时反馈情况。
三是把握灵活处理的原则。在法律服务对象上,以官
兵本人和其父母、配偶、未成年的弟姐妹为限,对曾抚养过官兵或对官兵思想影响较大的其他直系亲属可视情提供法律帮助。在时限上,一般以官兵服役期内发生的涉法问题为处理范围。在内容上,区分情况,区别对待,对一般性的涉法问题,以提供法律咨询为主;对涉及官兵切身利益以及在当地引起较大反响的涉法问题,部队视情派人到地方协助处理。在涉法问题没有弄清之前,官兵思想不稳定容易扩大事态的,不让单独回家;涉法问题棘手难处理的,不让单独回家。
四、经常关注,不留隐患
官兵涉法问题具有复杂性,反复性,经常关注,不留隐患是解决官兵涉法问题的重要策略。基层政工干部要切实搞好教育,严密监控,做到“四个确保”。
一是抓好政治素质的培养,确保官兵思想上不“混乱”。教育涉法官兵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看待涉法问题,以维护军队文明之师,军人良好形象为重,头脑清醒,敏锐性强,自觉做到有情况及时汇报,有困难组织解决。
二是强化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确保官兵追求上不“偏向”。要充分利用每月一课、经常性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等时机对涉法官兵进行滚动式教育,引导官兵正确对待理
想、得失、荣誉、婚恋等人生课题,经得起涉法问题考验。
三是注重法纪素质培养,确保官兵行为上不“越轨”。涉法问题能否圆满解决,涉及因素多,需要时间长,要采取观看录相、出板报、旁听庭审、分析案例、法律知识讲座等形式,帮助涉法宫兵提高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自觉性,强化法纪观念。“打好预防针,吃好定心丸”,“不靠武力靠法律,不靠个人靠组织”。
四是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确保官兵精神上不“颓废”。要把心理学和行为科学引入经常性思想工作之中,对心胸狭窄、脾气暴躁、性格孤僻、患得患失等心理不健康的涉法官兵,搞好思想行为引导,帮助他们克服不良情绪,改变不良性格,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总之,解决官兵涉法问题,基层政工干部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本着为部队建设负责、为官兵成长进步负责的态度,细心观察、耐心说服、诚心帮助,把官兵当兄弟看,把工作当事业干,官兵涉法问题是完全可以做好的。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第三篇:党员着力需要解决的八方面问题
党员着力需要解决的八个方面问题
1.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的问题。(1)有的理想信仰动摇,认为共产主义理想太遥远,甚至认为是虚无缥缈的幻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才是最现实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
(2)有的精神空虚迷茫,不信马列信鬼神,热衷于组织、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信仰宗教。
(3)有的不重视政治理论学习,甚至把参加学习作为一种不必要的负担,对学习要求牢骚满腹,虚以应付。
(4)有的对一些错误思潮、观点和奇谈怪论缺乏有效辨别能力,在涉及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原则性问题的政治挑衅面前态度暧昧、不敢亮剑,甚至人云亦云,组织或参与传播。
(5)有的妄议中央和省委的大政方针政策和州委、县委决策部署,随意散布一些所谓“新观点”“新看法”,传播杂音,影响士气。
(6)有的没有根本从思想上入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正,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言行不一。
2.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党的意识淡化的问题。(1)有的看齐意识不强,标准不高,要求不严,我行我素,不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2)有的在党不言党、不爱党、不护党、不为党,好的不说、坏的乱传,混淆视听、扰乱民心,导致基层群众对党的好政策不了解、不理解,甚至不欢迎。
(3)有的对党史党章党规的学习不屑一顾,热衷于网络消遣,满足于一知半解,在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方面有差距,不能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4)有的组织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散漫,不按规定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不完成党组织分配的任务,不起先锋模范作用。
(5)有的不愿意亮党员身份,害怕纪律约束和群众监督;有的流动在外不及时转接党组织关系,不向转入地党组织报到,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
3.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宗旨观念淡薄的问题。(1)有的利己主义严重,跟组织讲条件、讨价还价,在名利得失等问题上,不能正确对待,甚至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
(2)有的群众观念淡漠,对群众没感情,不关心群众疾苦,不主动问需问苦,特别是在联系服务困难党员、群众,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等方面有差距。
(3)有的执法不公,讲人情、讲关系、讲交易,吃拿卡要、故意刁难。
(4)有的落实惠民政策不公开透明,在办理低保、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公益林补偿等事项时,办事不公,假公济私,优亲厚友。
(5)有的服务意识欠缺,为群众办事不上心不主动,方法简单,化解矛盾和问题的办法不多,欺瞒组织、糊弄群众,甚至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临危退缩。
4.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精神不振的问题。
(1)有的对组织安排的工作消极懈怠,拈轻怕重,懒懒散散,推诿塞责,敷衍了事。
(2)有的能力素质不过硬,自我要求不严格,日常表现甚至不如普通群众。
(3)有的不作为、不会为、不敢为,缺少研究的态度,缺乏攻坚拔寨、冲锋陷阵的志气、勇气和锐气,遇矛盾就让,见困难就躲。
(4)有的安于现状、进取心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碌碌无为,得过且过,不求上进。
5.着力解决一些党员道德行为不端的问题。(1)有的律己不严、知行脱节,讲奉献、讲公德、讲诚信不够,言行举止不文明不得体,甚至口无遮拦,行为粗俗,让群众鄙夷。
(2)有的缺乏基本的职业操守,对工作不负责、不认真,不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准细致不够。
(3)有的不讲家庭美德,不能做到敬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友善。
(4)有的贪图享乐,讲排场、比阔气,奢侈浪费,不注重个人品德,追求低级趣味和不良嗜好,流连声色犬马,玩物丧志。
6.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1)有的不能做到公私分明,损公肥私、中饱私囊,甚至贪赃枉法。
(2)有的挥霍、挪用甚至贪污集体财物,低价变卖集体资产。
(3)有的套取骗取国家补贴补助款,截留克扣、虚报冒领、贪污私分惠民资金,侵害群众利益。
7.着力解决一些党员脱贫攻坚作用差、带头致富和带领致富能力不强的问题。
(1)有的党员不思进取,坐等上级帮扶,习惯于“等靠要”,带头致富能力不足,甚至不如普通群众。
(2)有的缺乏大局意识,固守单位小利益,在落实精准扶贫部门责任、帮扶工作力度上有欠缺。
(3)有的党员带富意识不强,只顾自己致富,对贫困群众帮带不力,甚至在群众发展生产、产业中明敲暗打,排斥同行,容不得他人一起致富。
8.着力解决一些党员推动发展本领不足的问题。(1)有的党员思想认识慢、领会精神慢、决策部署慢、行动反应慢、服务群众慢,态度消极、不思进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2)有的在其位不谋其政,不直面问题、不负责任、不敢担当,消极应付。
(3)有的工作没思路,没目标,照搬照抄,不能结合实际开展工作;工作不主动,没热情,没激情,办事拖沓,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4)有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惧怕难点、难事、麻烦事,暮气十足。
(5)有的不敢碰硬较真,遇到问题绕着走,遇到矛盾往上推,不讲原则。
(6)有的空话说在嘴上,口号写在纸上,誓言贴在墙上,落实忘在脑后。
第四篇:浅谈思想政治课生活化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思想政治课生活化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思想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生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学生生活逻辑相结合的课程模块。”这要求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所谓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是指将社会生活贯穿于政治教学的每一环节之中,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由社会生活导入课题,运用生活实例理解生活,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过程。”①教学生活化对于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具有积极的作用。思想政治课生活化作为新事物,在教学实践中难免存在偏差,本文基于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实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新课程的推进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存在的问题
㈠、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选取的教学内容距离中学生生活太远,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种是选取的内容过于迁就中学生原有的生活,放弃了教材中学生不熟悉的内容。这两种错误倾向都不利于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推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内容选择上都没有处理好中学生现实的生活与可能的生活之间的关系。
㈡、在教学过程设计上存在两种错误倾向。
一种是生活事例摆了一堆,学生讨论的看起来很热闹,但是缺乏必要的总结与概括,造成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零散,不利于中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真正的理解生活。另一种是把书本知识讲透了就自认为万事大吉了,缺乏具体生活情景的支撑,这样掌握的知识不牢固,非常不利于知识迁移,更别说学生能够把知识真正的应用于生活,享用生活了。实质上,这两种错误倾向在教学过程上都未处理好具体与抽象之间的关系。
㈢、在教学方法选择上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深受传统政治课教学以灌输为主的影响,虽然也谈教学生活化,但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只是在教学中加入了几个生活事例而已,依旧以讲授为主,造成学生在教学中无法参与到对生活的探索、体验中去,这与教学生活化的理念相去甚远。另一种是过分追求探究的形式,而未真正把握住其内在的本质,忽视了对重难点知识的分析与讲解,致使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是教学重难点并没有有效突破。这两种错误倾向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未处理好探究与讲授之间的关系。
㈣、在师生关系处理上存在两种错误倾向。
一种是受到传统教育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惯性的影响片面强调教师的权威,教师一言堂,忽视学生是主体地位,致使课堂难以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舞台,教学生活化也失去了其基础。另一种错误倾向是片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必要的监控与引导,造成“放羊式”的教学。这两种错误倾向都未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
二、解决对策
㈠、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坚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原则,恰当的处理好中学生生活实际与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
首先,教学内容应该源于生活,教学内容与中学生的生活实际越接近,越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接受起来也越容易。切忌为了教学的方便,假造脱离学生生活的情景。教师只要把自己放到中学生的视角去观察世界,用心去体会,去挖掘,会发现学生的生活世界非常丰富,是个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宝库。例如在教学《经济与生活》中“供求与价格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时,我与同学们共同探讨了在什么季节容易买到物美价廉的短袖T桖,学生积极参与探讨,从中感悟到了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其次,教学内容源于生活的同时还应该高于生活,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为未来更美好的生活做准备,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一定要处理好中学生现有生活与未来可能的生活之间的关系。例如在教学《政治与生活》中“民主管理”这一部分内容时,由于我所在的学校学生基本上来自于农村,他们对于城市生活中社区民主管理的内容非常陌生。教师如果为了教学的方便,对这一部分的内容通过简单的讲解一带而过,这样教学对于学生未来的生活很不利,毕竟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我国正在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城市居委会民主管理生活的片段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然后组织学生模拟城市居委会选举与问题讨论的情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㈡、在教学过程上坚持具体—抽象—具体的教学过程
首先,具体—抽象是认识的第一次飞跃。为了帮助学生成功的完成这一次飞跃,第一步提供的生活素材不宜贪多求全,应该真实丰富,选择能够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富有启发性的生活素材。第二步交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素材进行深加工,抽象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概念、原理,以获得对生活本质的真正理解。
其次,抽象—具体是认识的第二次飞跃。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他关系到学生能否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提升生活的质量。为了利于知识的巩固与迁移,在这一阶段,教师首先要对总结的概念、原理进行深入的剖析、讲解,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接着要提供丰富的、不同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下充分的运用所学的概念、原理,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些知识。
例如在《经济与生活》中教学“商品”这个概念时,我先给学生提供了生活中各种不同类型的商品,帮助学生抽象出其中共同的本质,在深入的分析了商品这个概念之后,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留给自家食用的粮食、送去粮站卖的粮食,赠送给亲友的粮食分别是不是商品?自然界的矿泉水、在小店出售的瓶装矿泉水分别是不是商品?为什么?”让学生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下运用商品的概念进行分析,使学生对商品概念的认识更加深刻。
㈢、在教学方法上寻求探究式与讲授式的有机结合
首先,教师要根据需要合理安排探究活动,注重教学的实效,切勿单纯追求形式。为了保证探究的效果,教师在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题,精心设计探究过程,在探究中教师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对于较难的问题,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支架,有扶逐步过渡到放,逐步减少扶的度,最终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例如在教学《经济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利用教材里的几种就业观组织一个探究活动,首先帮助学生合理分组,每组设立一个主持人,在各组讨论后,每组推荐一位发言人代表全组在全班发言,最后教师总结升华。在讨论中教师要交给学生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分为二的、全面的分析问题。
其次,不能因为推崇探究式就否定讲授式教学方法,这两者不是孰优孰劣的问题,关键是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合理选择、有机结合。一些关键的原理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师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需要充分的讲解。例如在教学《哲学生活》中“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原理时,首先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的实例通过探究帮助学生明白是物质决定意识,接着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充分的分析讲解,学生才能正确、深刻的把握这一原理。在讲授中要注意讲授的启发性。
㈣、在师生关系上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政治课教学模式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中学生的生活实际;过于追求答案的一致,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容易导致教学走向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生活化教学相违背。“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②教学生活化要求师生之间应该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在平等交往中共同理解生活,体悟生活,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其次,要正确把握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为主导不是以教师为中心,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导”的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控制的过死,在“适度”的把握上彰显教学智慧。例如在教学《经济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部分内容时,在学生的探究中,既要允许学生在消费观上的差异,让学生畅所欲言,同时又要交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指导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合理适度的、绿色的消费观,做到“导之有度”。
第五篇:培训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培训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教学设计
一、国培学习的主要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的理念及总体目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及进程;《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初中数学分学段目标及内容主线的分析;初中数学数与代数;初中数学统计与概率;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教师职业道德解读与实践导行;微型师德案例。
二、国培的收获
通过国培十个科目的学习,对于教学的各种理念,观点都有了重新的认识,提高了教学能力,增强了个人素质,从而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融会贯通,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和切身体会,对比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挖掘自己的潜力,完善和灵活发展自己的教学综合能力,做一个具有先进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灵活多变、能不断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教师。
三、国培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如何导入新课——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紧紧抓住课堂,成功教学的第一步;
2、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条理的突出重点、难点——使学生掌握知识的精华,教学的核心内容;
3、如何使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学以致用: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学的最高追求;
4、怎样在课堂使用合理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架起教与学的桥梁。
四、问题生成过程反思、原因分析及本次解决问题思路
1、课堂学习气氛沉闷;学生反映不强烈;课堂枯燥无味,学生无精打采,不能跟上思路,不能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学生知识掌握不好,成绩不太理想。
2、原因:没有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导入新课的创设情境没有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没有真正参与课堂,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
3、尝试:课前针对学生学习情况精心准备,设计趣味的创设情境,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对于无法解决的情况不要急于求成,层次分布讲解,逐步深入。
4、讲解知识要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和一步到位,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夯实学生的基础,同时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
五、此次问题解决的预期目标
1、能利用生动有趣的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导入课题。
2、能有条理而又利用通俗的语言生动风趣的突出课题的重、难点。
3、通过生动而富有情趣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全心投入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六、预设性解决方案
一、通过听名师的课、积极参加校本教研、钻研教材教法,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教学能力。
(一)听名师授课,能让我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为什么要这样讲,怎样讲,才能使课堂生动、具体、通俗易懂,更能显现出知识的条理性。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值得我去推敲、去反思。
(二)钻研教材,才能吃透教材,才能弄清一册、一章、一节在本学科中的低位、作用及和其他部分的关系,才能更具体地搞清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内容和要求,明确教材核心内容并钻研透,不仅懂得,而且融会贯通,只有先做到深入,然后才能浅出。只有熟透教材,才能抓准重、难点,才有可能解决重难点,特别是学生对教材中难以理解的问题。只有这样,进行有的放失的教学。
二、精心备课;做好课前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教法;注重学生学习情况及课后作业反馈;按时写教学心得和教学反思。具体做法:
(一)精心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教学实践表明,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可以说,任何一堂成功的课,无不凝结着授课者备课的心血。备课作为课前准备的过程,亦是提高自我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通过一次次的收集资料,一遍遍的处理教材、确定教法,专业水平和教学设计能力就必然会得到提高。教师的备课过程同时也是把可能的教学能力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能力的过程。作为教师,都具备一定的专业文化水平,都或高或低的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但这只是上好课的可能条件。只具备这些可能条件甚至较好的条件,如果不去备课,就不能形成某一内容的实际教学能力,也就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不能使可能的教学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知识的发展、教育对象的变化、教学效益要求的提高,使作为一种艺术创造和再创造的备课是没有止境的,一种最佳教学方案的设计和选择,往往是难以完全使人满意的。
(二)针对教学内容,精心准备好教学设计。围绕“正确理解教材;实证的分析学生;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来合理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做到:脉络要“准”——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目标要“明”——是教学设计的“方向”;立意要“新”——是教学设计的“灵魂”;构思要“巧”——是教学设计的“翅膀”;方法要“活”——是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练习要“精”——是教学设计的“综结点”。应该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改进教学教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业反馈,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并使学生能够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四)教学反馈主要来自于学生的练习和作业。因此,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必须精心设计,才能发挥它们的最大用处。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要兼顾:一是作业分层次,让学生有选择作业的权利;二是注重作业训练的面和量,注重作业训练的梯度;三是作业注重实践性、活动性、探究性;四是能够让学生当堂完成书面练习,让学生自习和课外活动的时间用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五)课后及时撰写教学心得和教学反思,记录教学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采取改进办法。通过教学心得和教学反思:认识和改变自己;培养良好思维模式;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掌握一种良好学习习惯,使自己能更快的提高和成长。
(六)积极参加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提高自己的教学综合能力。
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动手做一些数学教学用具;尝试做一些社会调查,研究生活中与数学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关注数学专业的一些相关教研活动和培训,充分利用每一次能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积极参与校本教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综合能力。
通过国培的学习,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水平,它让我在学习中收获,在交流中解惑,在探索中感悟,在研修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它让我增长了知识,增添了快乐,增强了自信。对心灵的震撼和思想理念的转变,使我感觉到幸福而充实。我会把这些理念和知识与可爱的学生们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