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新课改历史教学中的大胆尝试

时间:2019-05-13 03:03: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研究性学习在新课改历史教学中的大胆尝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研究性学习在新课改历史教学中的大胆尝试》。

第一篇:研究性学习在新课改历史教学中的大胆尝试

研究性学习在新课改历史教学中的大胆尝试

江西省龙南中学

廖良剑

内容摘要:中学历史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而且还要发展求真、思辩与探究的科学态度,养成寻求不同证据、接受多元理解、容纳相悖结论的人文精神。研究性学习以“问题”(或课题)为载体,以“见疑-质疑-探疑-解疑”为主线,其学习空间、途径和结论突破了固定性的课堂、概括化的教材、机械性的记忆和封闭式的理解,呈现出接纳多样性课程资源、开发多渠道交流合作的开放态势。由此,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取代了传统的被动、接受、孤立的学习方式。

关健词:历史教学 研究性学习学习方式 正文:

随着我省已率先进入了高中课程改革的行列,不少新老教师的实际困难和困惑也日益显露。从教师的“教”的角度看,主要问题不在于要不要课改,而在于怎样才能按新理念有效转变教学方式。教学方式能否成功转变是课改的关键之一,因此,当高中历史教师面对诸多要求而尝试教学开拓时,如何转变理念找到设计教学的合理突破口,掌握实施新教学方式的策略,是我们急需共同探讨解决的现实问题。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是如果只强调学生学习知识,那么学生要学的知识是太多了,学生无力承受。在现实环境中认识问题学会生存以利于未来环境中赢得发展是现代人强大而持久的学习动力。可见,由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产生学习动机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依归,是目前转变教学方式的一个重要切入口。

作为以了解和研究人类不同领域文明发展历程的概貌与规律为内容的高中历史课程与现实世界、学生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显性或隐性关联,更拥有可供人生与民族发展作借鉴的丰富资源。当历史课教学不是围绕教师反复陈述“死”的历史而是为学生现实及未来的生命质量发挥直接价值时,历史教学自身也焕发了新生。如何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密切关注自己的人生和民族的发展呢,本人认为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对于历史学科的功用,古今中外的学者虽然观点各有不同,但大都认为: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使我们了解过去、理解现在、展望未来。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离不开对过去的回溯、思考和探究,历史教育本身也包涵了探究的性质。所以研究性学习的提倡是历史教育本质的回归。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特别强调了对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并将历史学科能力的表述分为四个层面: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历史思维能力;阐述、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并在新大纲的最后,列出了22个“研究性课题参考题目”共供老师们参考。可见研究性学习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大举措。当然研究性学习并不是脱离书本知识,对书本知识的占有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这是毋庸质疑的。

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学生的发展是实施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为这是我们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方向。中学历史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而且还要发展求真、思辩与探究的科学态度,养成寻求不同证据、接受多元理解、容纳相悖结论的人文精神。研究性学习以“问题”(或课题)为载体,以“见疑-质疑-探疑-解疑”为主线,其学习空间、途径和结论突破了固定性的课堂、概括化的教材、机械性的记忆和封闭式的理解,呈现出接纳多样性课程资源、开发多渠道交流合作的开放态势。由此,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取代了传统的被动、接受、孤立的学习方式。学习者的发现、探究本能得到充分的尊重,与此同时,教材知识得到了理性的吸收,教师的智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就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本人认为:首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给予学生自主备课的时间,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借助工具书、中学教材、上网等方式自行掌握一些常识、概念或开展探究,对照老师发下的主要学习目标、课前思考题等资料进行适当准备,还应与自己身边或自己关注到的国内外相关事件和现象相联系。这是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前提环节。在课中的导入新课环节要将源于学生生活现实的相关问题作为切入点。这种切入点可以是由学生提出相关问题,也可以由教师依实际情况设疑导入,本环节对学生的现在与未来都是基础性的一步。便于日后学生独立的从事自主探究式的研究。历史学科研究性的操作程序大致为:确定课题—制定计划—实施研究—总结交

流。

(一)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确定

课题的确定可能有多种方式。第一、教师可以把教学大纲中的22个参考课题公布,让学生在大范围中选择小范围,在小范围内确定小专题。如新大纲中“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这一课题可以细化为洋务运动对民族资本主义、近代教育、近代军事、近代交通、近代思想文化、近代科技等各方面的影响,当然还可以进一步细化。第二、教师提供的课题学生未必就感兴趣,因此学生还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提出和确定课题。如:男同学从自己的穿着想到“西装与社会的进步”,女同学从文艺作品中看到妇女缠足联想到“缠足与放足的历史”,荆州的学生对荆楚文化的了解而提出了“张居正改革的评价及影响”“文物的挖掘与保护”“古城墙的保护与独特魅力”等课题,沙市的学生受浓厚商业氛围的影响提出了“从中山路到北京路—沙市的商业中心的形成与演变”,“中山路等老街的历史遗迹的保护”等具有地方色彩的有具有可操作性的课题。第三、针对课堂上学生的一些“突发问题”和教学中学生的一些质疑确立的课题,比如对于在讲述“落后就要挨打”这一观点时学生就提出质疑,“落后了就一定会挨打吗?”“先进强大的国家就一定会欺负弱小的国家吗?”“世界各民族各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是平等的”。这些质疑教师都可以有选择性的拿出来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针对选出的课题必须细细推敲课题的科学性、创造性、需要性、可行性。象可行性原则,有的课题适用于农村学生、有的课题适用于城市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学要尽可能挖掘潜力、因校制宜的确定课题。

(二)实施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

在教师和学生选定与历史相关的研究性课题后,教师如何组织和开展学生的研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研究或合作研究,就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了。教师首先要在准备的过程中研究选定的课题及所涉及的内容、解题的思路和可能的结论,在备课时要对研究课题心中有数,然后在根据所教学生的实践情况,选择研究活动的方式和方法。应该注意的是,不论采取什么形式的探究活动,教师都需要使学生对研究的课题具有一定的背景知识,了解和把握课题所涉及的历史史实。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指导学生 的阅读活动,如阅读有关的历史读物,并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接触到相关的研究材料。尤其是文献资料,以使学生把材料作为研究的对象和论证的证据,通过对材料的运用,如整理、辨析、比较、判断、推理等,对课题进行深入的研讨,从而使研习活动扎实有效,避免空谈。在开始进行研究性课题研究活动时,教师还应该介绍一些研究的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制定研究的计划,商讨研究的步骤,使学生能够有计划、有准备地进行研究活动,完成研究性课题。

开展研究性课题的教学活动,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方法,下面介绍一些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形式,供大家参考。

1、开展读书活动并编写读书报告。根据所要研究的课题,选择阅读有关书籍,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阅读和思考,并做必要的读书笔记。读书报告的编写应该包括对所读书籍的重要内容及其观点的介绍与分析、读后的个人体会和看法,并将阅读的书籍的内容与研究性课题的解决联系起来,作出评述。

2、收集历史资料并撰写历史小论文。首先是要选定论文的题目,确定论文写作所涉及的范围。在学生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并指导学生拟订论文写作提纲,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小论文的写作。一般来说,论文应该包括课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对课题的分析论证及得出的结论,并附有资料来源和参考书目。

3、开展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有些涉及近现代史的研究性课题,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实地考察、参观访问等活动进行研究。在组织调查活动之前,教师和学生应当根据选定的研究性课题,拟订调查的主题和目的,选择调查的对象和范围,确定调查的方法和过程。通过实际的调查,整理调查的材料和数据,对事实进行分析,作出结论,形成调查报告。

4、撰写历史人物小传。有些研究性课题涉及到历史人物的评价,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和收集材料,对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进行专门的研究,然后以人物传记的形式,概要介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并对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和评价。历史活动离不开历史人物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教材“以事系人”随着历史事件出现的历史人物是学生学习历史,培养他们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从

而受到深刻的教育。因为历史人物教学蕴含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组织讨论。将研究性课题设定为讨论的题目,在收集相关材料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还可以对以上一些活动方式的研究成果,如小论文、读书报告、调查报告等,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以讨论的形式使研究进一步深入。讨论的方式也可以是多样的,除了常见的课堂讨论外,如圆桌会议式的讨论、论坛式的讨论、专家咨询式的讨论、论文答辩式的讨论等等。充分体现民主性,对学生的现在和未来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积极影响。

6、组织辩论。即对研究的课题或研究的成果进行辩论。但这种辩论不是在两个人之间,而是一种集体式的辩论形式,可将全班的学生分为三方:正方、反方、评论方,模拟大专辩论会的形式,既有正、反方的陈述性发言,又有双方的对抗性答辩,最后有各自的总结性发言。还可以模拟法庭辩论的形式,将学生分为原告及辩护律师团、被告及辩护律师团、法官及陪审团三方,展开辩论,进行评判。

此外,还可以采用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开展活动,使学生在更为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三)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总结交流及课后小结

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后一道工序。它包括撰写的总结报告、展示与交流研究成果两个部分。研究报告可以是小论文、调查报告等形式,包括题目、作者、摘要、报告主体、参考资料和致谢等方面。研究成果或是一篇论文,或是一条建议(如城市建设和土地使用要考虑保护文物资源与人文相关的旅游资源开发等),或者就是一本研究札记。而交流的形式则是多种多样的,如论文报告会、答辩会、辩论会、擂台赛、小型展览或表演剧等等。

研究性学习的小结是研究性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基本任务是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强化研究过程中的长处,弥补研究过程中的不足:既要充分肯定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健康的情感和认知方面的优势;又要明确指出研究过程中的缺失或应当努力的方向。有的放矢、简明扼要,使整个研究过

程得到画龙点睛式的升华,使教学、教养效益更加意味深长。小结的方式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研究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可以由教师做也可以由学生做;有肯定,也应当有否定;可以直白,也可以讨论;有求同也允许存异;该明确时明确,该幽默时幽默„„

(四)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收集并运用相关资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不做不会,但不等于做了就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一般地发动学生寻找资料的同时,教师应当有重点地向学生介绍学习资源和这些学习资源的特点以及针对这些学习资源的如何甄别、理解与运用材料的思想方法与技能。

2、教师应参与学生的学习和准备过程,及时的了解他们的准备水平,一方面视情况做适度的指导,以免问题积累的太多或思路偏离的太远,讨论时无法达到既定的目标;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准备水平选择符合实际的讨论模式,决定教师是否应当参与讨论。如果参与讨论,可能在哪几个环节需要参与以及参与的方式和程度。这也是备课,是备“学生”。相对于其它的教学模式,在研究性学习的备课中,“备学生”可能比“备内容”更为艰巨,需要教师事先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更充分的的估计和应对准备,尽可能的减少“有准备的学生与无准备的教师”这样尴尬的局面。

3、不要受功利主义的影响。研究性学习表面上看与高考的关系不大,但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考试改革必将与课程改革同步,不同层次的学校现在都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积极的展开研究性学习,特别是各地方中学要根据当地的实际与历史文化资源,开始做一些有效的工作。

研究性学习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刚刚起步,湖北部分地区的学校已经走在了前面,并作出了好的示范和探索,希望通过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做更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阶段性的实践表明这种教学策略有利于实现历史教育促进社会进步的功能,有利于对学生现实生命的关怀与帮助,最终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教学方式与手段的操作依赖于客观条件,服务于实际需要,并非一成不变,没有哪一种教学模式是绝对的主导模式,„„灵活地运用历史教学模式并不断地创新,正是历史教学模式的活力所在。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对六个环节进行合理调整、增删。有 的专题可以每课有拓展题,有的专题则为整个专题设拓展题。如有必要与可能,应在小结前允许学生再自主设问。如果不是非展示不可,一般不主张教师自制繁复的单向而非互动的多媒体课件。

课程改革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代表先进教育文化方向,顺应历史必然趋势,但也应作好持久战的准备。百年树人,任何一种教育理念和课程改革是否成功,最终的、真正的评价是由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得失来评。

第二篇:高中论文:研究性学习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尝试——《明朝的政治和经济》的教学设计

研究性学习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尝试——《明朝的政治和

经济》的教学设计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就是要为学生建构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自主的探究空间,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将所学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与实践的机会。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多渗透此研究性学习,笔者在实践中将课文内容进行整合,凸现重难点,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组织,按照“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科学依据→探求问题解决方法→得出科学结论→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的程序进行安排。下面以中国古代史“明朝的政治和经济”(高中选修课)为例加以阐述。

一、在平淡无奇处置疑,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热情。

一切探究、发现和创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本课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生于沛,学于泗,长于濠,凤阳昔钟天子气;始为僧,继为王,终为帝,龙兴今仰圣人容。”该联描述的是哪位帝王怎样的经历?

学生思考回答:上联说朱元璋生于江苏沛县,后移居泗州,再逃荒到濠州(即凤阳)定居。下联说朱元璋年幼入寺为僧,后弃僧从军,成了起义军的一名首领(称吴王),后做了明朝开国皇帝。

通过对联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兴趣后,将课文内容整理成需探究的问题:

⑴刚刚统一的明朝可能会面临怎样的问题,请你给它提供些解决问题的方案。

⑵假若你是朱元璋身边的幕僚,请给他出点儿主意以加强封建统治。

⑶假若你是明朝一名普通百姓(角色自定可是商人,文人或贫民等等),你对明朝将寄以何种期望。

要求学生以所掌握的知识为背景,就以上问题提出设想,分组讨论 1

其可行性,最后进行综合,形成小组建议并公布成果。

通过这样的整合,学生不但基本上掌握了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精神,使久远的历史事件与丰富的现实生活产生了联系,使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了自己对历史的理解。

二、纵横联系解决重难点,加强指导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过程。纵横联系即纵向穿线,横向结网,纵横交织,构成立体的知识综合体,这是提高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明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是本课的重难点。

教师:比较汉、唐、元、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简要说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

学生经探究归纳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皇权加强,相权削弱;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

教师:明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设厂卫特务机构。该机构的统领是宦官,而宦官是封建政权中最腐朽势力的代表,给最腐朽的势力以种种特权,以非正常的机构严重干扰常设机构的正常秩序,正足以说明封建制度已无可奈何,说明封建社会已逐渐衰落。

教师对学生的思考回答给予鼓励,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全面的认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明以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巩固了封建统治,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体现出它的进步性,而明以后,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化却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这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日趋走向的反动。

资本主义萌芽的稀疏出现是本课的又一重难点。

教师:概述战国时期与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说明商品经济在封建社会初期和晚期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学生讨论探究历史发展的趋势,得出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 2

生,正从经济角度说明了封建制度已日趋衰落的科学结论。

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联系同一时期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迅速发展,最终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究其原因。

教师: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曾辉煌一时的东方古国如印度、中国等逐步沦为西方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试分析西方国家领先世界而东方大国落后世界的原因?

学生可从政治环境、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比较讨论分析出东西方差距的原因。殖民掠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及良好的政治环境使西方国家领先于世界,而封建专制强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和思想专制使东方古国日趋落后,并预测这种差距带来的忧患意识。

以上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究,即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使学生学到探究知识的科学方法,为其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学以致用,张扬个性,促使探究气氛溢满课堂。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活学活用,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和方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形成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研究课题的强烈愿望和积极心态。

教师:明朝后期广州一名学子,欲由内河北上进京赶考,请为他设计一条最佳的路线,他在沿途可了解到哪些社会情况?并请你在京城当导游为他展示北京的风貌。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展开思维的翅膀,自己设计,并开展自评、互评,找出最佳方案。教师适当给予点拨。

凡是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话题都蕴涵着激发研究行为的契机。这种开放性的话题,增强了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贯通理解,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同时,学生在设计路线过程中,产生问题意识,提高了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造力。

布置练习:

①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 3

年荒。(明代)

②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

③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三段花鼓词描述了不同时期安徽凤阳的变化,请收集资料,写一篇有关凤阳社会发展的小论文。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给学生形成的能力是课题研究必不可少的,学生所形成的能力也会迁移到课题研究中,课题研究中的直接经验也反作用于课堂教学,两者相得益彰,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早日形成。

第三篇:-新课改中语文自主学习的尝试

新课改中语文自主学习的尝试

几年来,新课程教学改革轰轰烈烈,成效显著。自2008年9月以来,我校一直实施“学案式”教学模式,作为这个教学模式的首批实验教师,我积极地投身于这场教育大变革之中,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运用于语文教学实践中。

“学案式”教学模式的课究竟怎样上?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创新精神,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知识是我们送给学生的,还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完成的?我们组织的语文课堂的讨论是否真的有效?课改开始时,我和其他语文教师一样也有着深深地困惑。让我倍感欣慰的是,通过培训、学习和实践,我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获益匪浅。

在这次新课改中,我尝试着把新的教育理念和“学案式”教学模式有效结合,指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新课改的实施为契机,以尊重学生为前提,落实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在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却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希望学生顺从、听话;于是就有了老师专场演讲式的“满堂灌”、“一言堂”;就有了学生正襟危坐的“聆听”。课堂上积极主动地举手发问的学生凤毛麟角,喜欢听讲,不喜欢思考;爱照着练,不爱用心去创造。

要使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能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教师必须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切实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育价值观,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学中要着力组织、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刺激学生的发现欲,从而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地发挥,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地体现,使我们的语文课堂达到这样的状态:学生敢想、敢说;愿意想、愿意说。语文教学之所以要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是由语文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中国语言文字本身就具有模糊性,由此也就决定了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多义性。一篇文章往往能提供给读者多角度的理解,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对一篇文章,就应该允许有各种不同看法的存在,允许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既然如此,学生提出自己不同于老师、不同于教参的理解,又为何不可呢?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学会阅读、积累、运用,而并不是一定要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才能真正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在主动进行语文的自主学习中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以课堂提问为突破口,营造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常常兴趣盎然,情绪高涨,接受知识、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可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对语文课的自主学习来说

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对课文做出较为深刻甚至是独到的解读和评判,才会有自身深刻的感悟和启迪。我常想:如果学生连语文课都不愿上,这是我们语文教师最大的败笔、渎职和悲哀。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使课堂始终处在一种积极主动的氛围之中,单靠一两个笼统的大问题是不够的,它需要我们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层次、有步骤的系统化设计有梯度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认真解读文章,使课堂学习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乃至创造能力。如在学习童话《犟龟》一文时,就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我设计了一组问题:犟龟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然后再问:他要参加的是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可是,它最终参加的却是狮王二十九世的婚礼,小乌龟是成功还是失败?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回答;在此基础上,我继续设问、启发:他虽没有参加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但有一点是它是有收获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垫,可以不费劲地回答:“克服了艰难险阻”。最后,我又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成功的意义到底何在? 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使学生在自己的诱导下,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在反复研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对本文的重点难点很容易地就解决了,同时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以课堂讨论或辩论为多种展示形式,努力营造有亲和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气氛,促进合作,促进各个学习主体的主动探究。

课改中学习方法转变的关键是提升学生学习的本质,解决怎样学的问题。新课程标准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语文课发挥学生主体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离不开课堂讨论和课堂辩论这种教学形式。但是,教师必须在策划、组织学生学习活动上多下工夫,促进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求教师真正作到“以学定教”,学生已理解的坚决不讲,不是教学重点的不讲或少讲,应当鼓励学生认真思考,鼓励他们质疑问难的探索,帮助学生克服思维惰性,帮助学生摆脱“尽信书”、“尽信教师”的思维桎梏,并通过与老师、同学的交流激活思维,发展创新能力

其次,我在授课时,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活动空间、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和探索,拓宽他们的思路,进行多角度的思维。这时自己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讨论、辩论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提供帮助和指导,把自己定位于“学生的指导者、学生的合作者、学生的服务者”,帮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学习文言文《曹刿论战》一文时,我就曾组织过一场“庄公真的‘鄙’吗?”讨论会,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辨证分析鲁庄公的形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同学说:鲁庄公作为国君,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不仅能够接见曹刿,而且还能诚恳地与之探讨战前的政治准备,礼贤下士,任人唯贤,这说明他是开明的,这在当时封建专制社会是难能可贵的。还有的同学说:在长勺之战中,鲁庄公作为国君虚心听从曹刿的指挥,甘愿扮好“配角”,说明鲁庄公具有明君的胸怀„„最后,同学们一致公认:鲁庄公并非传统说法的昏君,而是一位明君,只不过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罢了。同时,引入文言文《马说》进行比较。

四、以写作为依托,形成自主学习的结果。

学生的自主学习重在过程,重在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这一学习过程不在于学生观点是否新颖,见解是否独特,而在于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所体验到的学习乐趣,在于他们对课文的深入理解、领会后的倾吐和表达,因此,在进行完课堂讨论或课堂辩论后,我往往要求学生把他们讨论、辩论的结果、心得写成小论文或读后感,就课文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的某一点写出自己的认识。有时还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改写、缩写、扩写等,不作过高要求,以此来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写作能力。在写作中,我要求他们做到行文规范,符合逻辑,观点鲜明,论据充分不空发议论。如在学完小说《故乡》之后,同学们就写出了《我说闰土》、《我眼中的杨二嫂》、《新时代的故乡》等文章,学生们深入挖掘教材,各抒己见,由表及里,全面深刻地分析了人物形象,从而带动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坚决避免“放大羊”,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合理调控,避免师生走入误区。

1、学生的课堂讨论不分难易,甚至无价值的问题也讨论。

2、学生发现问题后,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讨论,避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机械地赶时间,致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了“水中月”、“镜中花”,无实际意义和效果。

3、学生的自主学习应定位于学生的“学”上,每节课应让学生学有所得,但不可学得过多,有时一节完美的语文课完全可以有些遗憾之处。

4、学生的自主学习应避免过分强调学生的自读自悟,失去教师的积极调控。学生的自主学习应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之下的自学过程。

5、学生自主学习学习中的合作、讨论、发言,应避免优等生唱“独角戏”,学困生毫无发言权及立足之地。

6、学生的自主学习应避免偏离语文教学的特点搞苦求所谓的“创新”。

实践证明,学生在语文教学的自主性学习活动中焕发了极大的热情,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深入挖掘教材质疑解疑,尝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他们的主体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第四篇: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尝试

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尝试

摘要:强调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分析研究性学习中课题如何选择,模式如何确定,并通过具体案例说明研究性学习在化学教学中怎样进行以及由此获得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题材模式案例成效

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下老师总是讲、练、讲、练,学生总是听、做。听、做,学生感到厌倦,情绪低。如果我们的化学课教学利用一定课时来改变这种现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效果非同一般。化学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有计划、有目的进行。在3+X 高考化学科考试说明中对学生有两点要求:(1)能用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解释、说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2)能读懂一般性科普文章,并能根据有关资料得出相关的结论。从这两点要求可知,3+X 高考只停留在“将课本知识学习好”的这一层面,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各种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和处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有效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而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以现实生活为情境,通过亲身的体验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自觉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有效信息,得出结论的自学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及模式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内容上涉及各类学科领域和学科之间的交叉知识,同时又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学习兴趣点以及课题的可实践性来确定课题内容,一般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去选择:(1)热点问题(如环境污染的研究等);(2)对自然的探秘(对矿物元素与人体健康研究等);(3)对社会的思索(如环境、资源与可持续性发展研究等);(4)对单科知识研究(如气体的制备实验归类等);(5)对综合知识的探究(如评价一个方案的优劣研究等)。研究性学习活动形式多姿多彩,不同学科活动方式不同。

研究性学习案例

3.1 选定课题。如在硬水及其软化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存在许多问题,如为什么要进行硬水软化处理问题。因此,在教学时一改以往常规,让学生自己研究学习这部分内容,又顺应当前人类所面临的水污染的这一热点问题。结合学生身边的体验,研究了“麻江县饮用水现状分析及改善措施”的研究课题。

3.2 制定计划。这个研究课题计划从四个方面进行探究: <1)饮用水与人体健康;(2)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3)麻江饮用水的水源分布及水质分析;(4)麻江饮用水的污染及改善措施。

3.2 实际调研。将有兴趣的同学分成四个小组,每组负责一个方面的探究。第一组到监测局查找饮用水的国家标准,在互联网和图书室查找饮用水中无机物和有机物与人体健康联系的有关资料;第二组在互联网上查饮用水消毒资料和县自来水公司实地考查水质净化和消毒技术等;第三组在同学间互访饮用水情况,再到水电局查找相关资料,并抽样分析;第四组根据前面的资料信息和互联网上查询国内外饮用水的污染现状及解决措施,从而提出麻江饮用水的污染和改善措施。经探究可知麻江饮用水分四类:(1)地下泉水;(2)河流溪水;(3)田间渗透水;(4)生活区渗透水。这四类水源除第一类无污染外,第二类因河床乱开采河沙或发展养殖业或乱倒垃圾等杂物造成河水变浑浊水质下降,第三、四类也有不同程度的用心

爱心

专心 1 污染。

3.4 得出结论。从收集资料分析可知:(1)水中溶解有许多有机物和无机物、放射性物质、微生物及水分子团簇结构等,其中水中的各种成分含量对人体健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饮用水的水质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2)帮助同学们理解掌握硬水及其软化的学习内容,了解到教材介绍硬水的软化法是简单的,目的是改善水的水质。(3)麻江县饮用水污染不太严重,但有扩大势态。(4)饮用水除县城有消毒措施外,其它地域的饮用水没有消毒措施。改善饮用水资源的措施:(1)建议取缔三、四类饮用水源,多采用一、二类水源;(2)全县饮用水都应采取严格的消毒和净化措施;(3)对清水江、江水桥河的资源开发政府相关部门必须严加控制,以保证水质质量。

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尝试,获得以下成效:

4.1 培养了学生多方面多渠道搜集和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4.2 使学生树立了整体的、全面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4.4 使学生接触了生活,培养了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学习兴趣,选择可实践的一些课题查时进行研究学习,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五篇:历史社团活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尝试

历史社团活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尝试

吴海燕 盐城市初级中学历史组

内容摘要:

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激发至关重要。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历史社团组织学生以实地参观、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学生竞赛、图片展览、学生动手制作、社会实践调查等方式进行对课堂教学中的某一问题进行探究。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锻炼学生自我探究和团结协作的能力。本文以一线教师的校本实践活动来浅谈了社团活动的大致活动内容方案,社团活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优势,也谈到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设想。

关键词:

激发兴趣 社团活动 实践性 开放性 综合性 夸美纽斯说:“……假如没有一个学生违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学习任何学科,我们就不会有发生厌恶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一个人都会顺着他的自然的倾向去发展。”这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谋而合。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效率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 学生愿不愿意主动自发的去学习,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长期以来,在我国历史教育教学领域中奉行以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致使课堂中教师的讲授成为主要的教学形式,轻视甚至否认学生主体活动给予素质发展的真正价值。随着未来科技、经济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到来,为了提高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自我活动能力,我们的社团诞生了,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历史社团组织学生以实地参观、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学生竞赛、图片展览、学生动手制作、社会实践调查等方式进行对课堂教学中的某一问题进行探究。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锻炼学生自我探究和团结协作的能力,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我们的社团——明史言政社团成立于2005年9月,在成立初期,本着自愿的原则,我们采取学生自愿报名和民主推荐相结合的形式,在初一和初二两个年级招募新社员。随着社团活动的开展,我们制定了社团的活动章程。为了让社团真正成为学生发展自我,展示才能的平台,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我们逐步还社团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成立了学生机构,由学生竞聘上岗。

一、社团活动的主要内容

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我们广泛征求和收集学生的意见,让学生提出感兴趣的课题,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原则,解放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开展的主要活动如下:

1、带领学生通过实地参观的方式,走进身边的历史。如:我们的盐城中学校园。这里有正北楼(抗日战争时期抗打五分校的遗址),有瓜井(三国时孙权的父亲孙坚做县丞时组织挖掘)。参观海盐博物馆,了解我们的家乡——盐城的历史,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拉近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也更加爱我们的家乡,爱我们的校园。

2、把需要掌握的基本史实或史学观点编成歌曲,并以历史图片或历史短片为背景,谱曲或是利用学生喜闻乐唱的歌曲来填词,让学生看、唱结合,动口动脑,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并帮助他们记忆……也可以通过搜集历史歌曲,从一个新的视角去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重大事件和人们的精神面貌。通过视听和演唱历史歌曲,使学生在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去体验真、善、美,进而促进为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我们称之为“歌曲历史”。

4、历史上涉及到的古代科技发明,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去制作。比如: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体验。

第一步、收集材料,分组调查、探究,获取信息。通过小组调查、访问、查找资料等多种方式,了解印刷术的发展史及拓印的方法,并对获得的资料做记录。

第二步、利用材料,分组讨论需要的材料、工具及制作方案。

第三步、分工合作:携带工具和材料、打印字体、雕刻印刷、制作纸盒、装裱。

第四步、精心设计字模、版面,动手制作。

5、社会调查实践,比如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的变迁,学生可以通过采访家中长辈、展示家中老照片等具体形式来进行实践,从活动中深深的感受到改革的春风无处不在,吹到了我们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实实在在。

6、另外还有一些涉及到实时政治的一些活动(如海峡两岸关系展望、写给日本中学生的一封信)、还有对历史人物评价的辩论会等等。

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加深和拓展了学生的课内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了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的习惯,发展了学生的多种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养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历史社团活动对于激发学生兴趣的优势

1、实践性,即“活”“动”性原则

历史学习离不开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历史学习必须同实践联系,否则历史就失去了“以古为鉴”、“古为今用”的社会功能了。历史社团活动必须立足于以课堂为阵地,但也可以走出课堂。只有在活动中,学生亲自参与探究、调查、搜索资料和处理信息,才能将所学的历史知识运用于实践,学有所用,对历史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阐述,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中国近现代史(下)》的活动为: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变化调查。学生们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投身于周围的社会生活中,从衣、食、住、行、用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着手,访问、调查、查阅资料,再利用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和其它学科的知识,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和整理,写出了很多有见解的论文,然后,在课堂上,学生们通过讨论、演讲等灵活多样的方式阐明自己的观点,交流调查结果。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认为历史也是可以体验的。通过这次活动,还提高了学生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实践性是活动课的重要特征和有效途径。

2、综合性

历史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人文社会科学,就其学习内容而言,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各方面;就要求历史社团活动必须立足于历史学科与其他相关人文学科的综合,淡化学科体系,围绕研究的问题,获得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现实生活的整体认识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比如:我们的一次活动叫《西安游记》,让学生模拟导游,从建筑、绘画、书法、古墓、雕塑、美食、等等方面来介绍西安这座城市的情况,还由于这些相关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学生极感兴趣,而且在活动的过程中涉及到的面很广,也大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体现了我们社团活动的综合性。

3、开放性

社团活动应该有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开放的活动内容、活动过程和活动评价。活动的内容应该能够满足处在不同发展水平,具有不同兴趣和爱好者的多方面要求,面向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们的兴趣和特殊需要。活动过程中,可以灵活调整,而不是像传统的课堂教学,把课堂活动过程当作完成预设方案的不变流程。例如,《秦始皇功过的辩论》,指导学生们从多个角度选择研究方向,然后分头组织材料,阅读、上网查、图片,以学生们为主体,然后分别整理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开放性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养成,也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不拘一格育人才。

4、合作性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社团活动的综合性特征决定了它的合作性。没有老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分工合作和沟通,就难以完全高质量要求的课题,也难以体现活动课的目标。所以,活动课的上课方式多为小组合作,这种合作有利于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形成,为今后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5、知识性和趣味性

任何一门课程,都要让学生获得一定量的知识。学生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就不能也不可能奢谈能力的培养。当然,社团活动给予学生的知识,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有兴趣参与活动课的学习,达到活动的目标,课题的趣味性不可忽视。

社团活动不仅加深和拓展学生的课内知识,发展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历史的情感,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了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的习惯,而且还渗透了思想教育和情感价值观教育,从而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得到了快乐,激发起了他们了解历史,探究历史,追寻历史印迹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在明史言政社团发展中也存在以下的问题和困惑:

1、部分学生收集和获取的资料还很有限,对史料的运用及表述历史的能力也需要进一步锻炼;

2、有的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胆子还不够大,社团活动容易成为一些积极分子的舞台,有些学生仍然是以观众自居,而不是主角。

3、社团的人员较多,分两个阶梯教室活动仍然一个班有75个人,所以在组织活动时,秩序和纪律很重要,在这方面还需要想办法.四、历史社团活动要想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服务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今后需要注意的改进方法,1、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都需要教师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讲究引导的艺术,相机行事,灵活应变。

2、必须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动。历史社团活动要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历史素质,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地参加历史活动,决不能仅仅让一部分学生在“活动”,而让大部分学生袖手旁观。

3、必须使历史活动既生动活泼,又切实有效。历史活动课无疑应该做到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学生喜闻乐见,学得轻松愉快,但又决不能因此而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而忽略了切实有效的指导形式。进行扎实的历史学习,教师特别要考虑什么样的历史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怎样的活动过程对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有促进作用。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历史社团活动我们真正的搞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活动课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让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又都各有收获。

下载研究性学习在新课改历史教学中的大胆尝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研究性学习在新课改历史教学中的大胆尝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研究性学习

    历史研究性学习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它具有知识性、综合性、过去性、思维性等特点。通过历史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历史......

    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精选合集)

    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 ————邱学华尝试教学报告会侧记 陇西县南二十铺九年制学校 课改办公室 侯振军 2011年11月13日,在甘肃定西市陇西县影剧院,1000多名全县教育工作......

    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在网络环境中的尝试与反思

    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在网络环境中的尝试与反思 李棽 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语文组 福建●福州 Tel:0591-83236825 E-mail:jacklee_love@sina.com 研究性学习作为课程改革......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浅谈高中历史新课改中的尝试教学

    浅谈高中历史新课改中的尝试教学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百花争艳,但一些教师仍感叹教学的效果不尽人意。我们知道,历史教学的目的也是最大值地获取书面信息,培养学......

    浅谈在课题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浅谈在课题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三都丰乐中学:吴正谦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尝试大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尝试 作者:戚有建 来源:《数学教学通讯(教师阅读)》2012年第10期 摘要:目前,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中“研究性学习”的观念......

    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尝试

    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尝试 一. 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和......

    历史教学新课改初探

    历史教学新课改初探 文安县大柳河一中李微微内容提要:新课程改革,并不是彻底的否定传统教学,开放的课堂经常会让老师感受到 惊喜、惊讶,有时甚至是被学生难住的尴尬,但一想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