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报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典型案例的通知
关于报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典型案例的
通
知
各乡镇(街道)党(工)委:
为挖掘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典型培养和宣传推广,带动村级集体经济的整体发展,请结合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十条路子”(见附件),对本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总结,每一种类型可推荐上报1-2个典型案例,每个乡镇(街道)上报典型案例总数不能少于8个,类型不能少于6个。典型案例也可以是“十条路子”之外的其他类型。案例内容主要包括村基本情况,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等,数据要准确,措施要具体,成效要实事求是,字数在1500字左右,其中村基本情况介绍不超过100字。
请接到通知后,认真组织,抓好落实,并于4月17日前将典型案例材料发送至县委组织部组织科外网邮箱。
附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十条路子”
组织科 2012年4月11日
附件: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十条路子”
1、领办合作经济组织。通过村集体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或专业生产协会等合作组织,健全村级“支部+合作组织”、“企业+合作组织+农户”运行机制,在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服务中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2、兴办工业项目。鼓励经济基础较好的村,投资兴建工业园区或到其他工业园区开展招商引资。对村办企业,采取租赁、股份合作、委托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搞好企业资产经营,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鼓励和支持个体民营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创税多的民营企业项目,通过税收返还增加集体收入。
3、兴建专业市场。通过兴建木材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果蔬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各具特色的专业市场,实现集体增收。
4、发展第三产业。围绕企业生产和生活需求,建立运输队等配套服务业,开发沿街店面提供各种服务,在实现地企一体、共同发展中增加集体收入。
5、推动土地流转。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通过引进合作经济组织或承包大户,实现土地资源经营规模化、集约化。对村集体建设用地,采取自主经营或租赁、抵押、承包、入股等方式增加集体收益。
6、开发集体资源。坚持集体经营为主,科学规划村级集体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通过山区、湖区综合治理和兴办集体林带、果园、鱼塘等方式,实现村集体可持续增收。
7、盘活集体资产。充分利用村集体原有闲置厂房、废弃院落、农机具等设施设备,以及“四荒”、山地、坡地等土地资源,增加村集体收入。
8、实施农村社区建设。深入推进旧村改造和农村社区建设,通过合理利用农村社区建设集约出的资源以及提供的便利条件,增加集体积累。
9、打造旅游项目。拥有旅游优势或潜力的村,加强对旅游资源的策划,深入挖掘山水、人文、历史等资源,推进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10、灵活经营债权。最大限度发挥债权效益,实现集体增收。
第二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典型案例
浅谈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典型案例
------天马镇富足山村
一、富足山村基本情况
富足山即富竹山(村民爱种竹,皆箬竹,又称箬竹山,足与竹皆音,雅称富足山。320国道横亘村北而过。镇属村,村位于城区东面,村委驻地:大落坞(土名,320国旁),距镇治2.5公里.东至渣濑湾村,南至常山港,隔河与蒲塘村东方红村相望,西至外港村及县林场山林为交界,北面为山地,过大片林场山地与大麦坞村交界,全村现存耕地面积867亩,山林面积为603亩,辖占家、王家、五里亭、三里滩、瓦窑基五个自然村,十四个村民小组,412人,1340人。
1950年土地改革,1954年成立互助组,1955年建初级社划归麦坞乡,1956年建高级社,属溪口区卖坞乡,1958年大跃进时称为超美公社麦坞管理区富足山生产队,1961年常山复县时称为狮子口公社,富足山大队,1983年改称狮子口乡富足山村,2001年12月狮子口乡并入天马镇,镇属村至今。
本村的村级组织有两委,38个党员,28个村民代表,14个小组。
二、富足山村发展历程
本村2008年集体经济收入约1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5760元。本村在新农村建设中,新建公厕2所,村主要里弄道路全部硬化,总长约4华里。1990年全村自来水普及,2008年投资50万元对自然水,投资100万元对于路面改造,供电设施齐全,消除露天粪坑,闭路电视普及率达98%以上。
村积极配合天马镇重点工程建设,对于环宇轴承厂征地,污水处理厂征地以及金朝阳建材市场征地。
本村2003年获市级卫生村荣誉称号,2004年获市级“五星级党支部”荣誉称号。
本村的村两委有非常优秀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村干部积极思索村里的发展前景,为村里引进几个养殖大户,比如说养鸡大户刘卫国,并通过农技110,得知养藏红花非常有经济价值,村两委就积极引进,想农民所想,忧农民所忧,让村民能更快更好的发展起来。
2009年,富足山村还建起了新的办公场所,配备党员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切实为老年人提供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服务场所,让老年人真正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活动场所,使老年人深切感受党和政府对他们关怀,促进和谐的构建。为农村党员学习政治文化经济建设交流的服务场所,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党员们真正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活动场所,使党员们深切感受党和政府对他们关怀,促进和谐的构建。
三、案例点评
一、强化组织领导,营造加快发展的优良发展。本村将农村经济发展作为整个农村工作的中心,强化组织领导,调动积极因素,大力扶持农村经济,做到了全局一盘棋,上下一条心。资金上加大投入,三年来共投入150万元资金,用于改善农村水、电、路基础设施,村级经济“领路人”配备上,以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为标准,打造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会发展的村干部队伍。
二、立足自身实际,确立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境内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坚持从村情出发,辩证看待优势劣势,做好扬长补短,本村一直以来以沙坊著名,拥有天然的沙场,以得以长期稳定的经济来源,320国道改造以来,我村新建大面积店铺,便于出租,扩大我村经济来源。
三、借助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带动,增强农民市场准入能力。通过龙头企业引路、种养大户示范的形式,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农民参与村级经济发展引好路、带好头。并借助本村村内的金朝阳建材市场和环宇轴承厂,大力输出本村的剩余劳动力。
富足山村大学生村官 叶昕
第三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典型案例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典型案例范文
产业富村探新途
-----
市
区
乡
村发展集体经济实例
村地处
市
区城郊,面积18平方公里,下辖5个村民小组842户2804人。近年来,该村倾力打造“新型建材强村、桔园观光富村、休闲观光富村、休闲旅游名村、文明富裕新村”,2009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亿元、村集体经济积累500万元。
过去的村,曾经是“集体穷,人心慌,村委会三间破公房”,集体负债130多万元。为了转变逆境,村两委班子利用该村区位优势和页岩陶粒资源优势,相继引进7家新型建材公司进驻
村。目前,该村共有企业16家,其中集体企业9家。
为盘活闲置资产,该村推行股份合作制,改制村办企业。2007年,成立了
市首家(村级)股份制合作社,由合作社对全村集体资产进行管理和经营、村资产收益进行分配。
鞭炮厂是90年代组建的一家村办企业,因被原业主中途放弃,一度成为村里的“愁疙瘩”。2008年,该村以资产入股的方式,募集民营资产本80万元,将该厂改制为由村集体控股55%的股份制合作企业,使鞭炮厂重新焕发生机,如今已成为年产值300多万元的骨干企业。为村级集体增加收入20多万元。2009年,又反租承包经营,盘活闲置资产,建了垂约休闲山庄,再辟了一条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发展茶叶产业
壮大集体经济
-----县
乡
村发展集体经济实例
乡
村距乡政府4公里,下辖4个村民小组,135户,518人,有耕地780亩。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了带领群众抢抓重点村建设、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和县纪委对口帮扶机遇,建设高标准茶叶基地。200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累积增收60万元。
2000年以前,村集体经济处于空壳状态。2000年起,村两委班子带领下,努力探寻发展村集体集体经济门路。2001年下半年,村两委带领全村群众苦干2个月,对村集体的300亩茶园进行改造和精细管理,达到了有机示范茶园的标准,并承包给农户经营,2002年茶园初见成效,村集体增收2万元。2002年下半年村两委三组2000亩坡耕地改造升级,种植茶叶,使全村茶叶面积扩展到近3000亩,采取公开招标方式承包给农户。
为把茶叶产业做大做强,村两委与
贡茶业有限公司达成“村企加盟、互利双赢“的发展意向。如今,村茶园已成为“
县
贡茶业有限公司”核心基地之一。2009年,茶园实现收入60万元,仅此一项群众增收2100元,村集体实现收入30万元。
第四篇:关于报送村集体经济典型的通知(急
关于抓紧报送村集体经济典型材料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市委王福宏书记对此高度关注。5月31日,县长胡仕圣指示,抓紧摸排一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成功典型,及时进行总结提炼,形成典型材料上报市里。为此,现就抓紧摸排报送村级集体经济典型材料提出如下要求:
一、典型名单
根据县里掌握情况,摸排出一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强村的名单(附后)。同时,未列入后附名单的,各乡镇可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挖掘、总结、上报。
二、材料要求
1、格式要求。标题(二号黑体)、副标题(三号楷体加黑)、正文(三号仿宋,行间距25磅;上下左右边距2.5,页码居中;纸张A4);正文中一级小标题三号黑体;二级小标题三号楷本加粗;三级小标题三号仿宋加粗。
2、内容要求。
(1)以第三人称写。
(2)标题。主标题、小标题,要有特色。(3)、写法。附例(练江、大茂、棠樾、六联等)。第一部分,基本情况。要介绍下基本村情,特别是包括“截至2011年5月底,该村集体积累资金达 万元、固定资产达 万元。其中:2010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 万元(不含转移支付及上级下拨的项目建设专用资金),村民人均纯收入 元。”第二部分,主要做法。第三部分,主要成效。第四部分,几点启示。第五部分,下部打算。第一部分总数字和后面部分有关数字要注意逻辑关系,注意吻合。
3、字数要求。2000字左右。
4、时间要求。材料经乡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审核把关后,2011年6月2日下午下班前,报电子文稿到sxxpb@126.com.各地材料上报后,组织部将汇总编印成册,上报市县主要领导,拟下发乡镇村学习。因此,请乡镇对此一定要高度重视,所辖村列入本次下发名单的乡镇要抓紧落实此事,确保写出高质量的典型材料。本次下发村名单中没有的乡镇,如有好的典型,也可抓紧总结上报。
附:
1、全县集体经济强村初步名单
2、发展村集体经济典型材料示例(供参考)
中共歙县县委组织部
2011年6月1日 附件1:
全县集体经济强村初步名单(24个)
1、徽城镇5个:练江村、旸村村、七川村、北关村、新路村
2、郑村镇3个:棠樾村、潭渡村、向杲村
3、岔口镇2个:周家村、金前村
4、璜田乡1个:六联村
5、王村镇1个:王村村
6、深渡镇2个:深渡村、大茂村
7、富堨镇2个:青山村、中溪村
8、杞梓里镇1个:英坑村
9、溪头镇1个:溪头村
10、桂林镇3个:吴川村、江村、潭石村
11、小川乡3个:灵山村、临川村、小川村
上述村均需撰写典型材料。附件2:
发展村集体经济典型材料示例
(下列村材料需根据新情况进一步修改充实后上报)
主动融入城市建设 不断壮大集体经济
歙县徽城镇练江村位于歙县县城练江桥以东,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全村现有3个村民小组,192户,505人,党员24名。改革开放以来,练江村两委抓住城市扩张的机遇,采取三大举措,走出了一条城中村发展集体经济的特色道路。截至2011年5月底,该村集体积累资金达 万元、固定资产达 万元。其中:2010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 万元(不含转移支付及上级下拨的项目建设专用资金),村民人均纯收入 元。
一是在包围中求突围。城市建设不断扩张,使练江村成为城中村。村班子工作重点和群众生产生活面临新形势,必须作出新调整、新适应。练江村两委一班人深入分析后,决定在主动融入、服务城市建设中寻求经济发展的突围之道。在城市建设辐射中,坚决不走村民坐收补偿费、花光之后去打工的老路,而是抢抓机遇,依托临近城郊的区位优势,瞄准居民的“菜篮子”,采取开垦和租赁等方式,开辟蔬菜基地125亩。村里投资60万元开挖机井、道路,帮助农户兴建大棚温室,既使具有种菜技术专长的农户有了更宽的致富财路,又为保证城区蔬菜市场供应做出了贡献。村里以“支部+协会+基 地+农户”模式,引导群众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定期为村民传授科技知识,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经济效益;组织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全村从事蔬菜种植、批发、零售的专业户达58户,种菜亩产值达万元以上。练江叶类蔬菜作为黄山蔬菜绿色品牌不仅走俏黄山,还远销杭州、上海等地。村集体在引农致富的过程中抓住商机,通过兴办瓜果批发市场等举措,走上了在聚财中发财的道路。
二是在聚财中求发财。练江村发展集体经济的道路,一路走来就是25年。1986年,村干部以个人名义借款2万元经营店面出租,村集体年收入1.25万元。1987年,配合县统一规划,把村中空地及城西旅社停车场改建成练江水果市场,村集体收入20万元。1994年-1995年通过拆迁改造,投资16万元把水果市场改建成练江村瓜果批发市场,并将仓库、牛栏、猪栏等1000多平方米集体资产改建、修建后对外出租,壮大集体实力。1998年,把练江村瓜果批发市场改建成练江村瓜果综合批发市场,对外租给小商品、蔬菜、水果等批发经营户。1999年兴建练江综合楼,之后兴建建材市场。随着城区扩大,村里对所有集体房产实行招标出租经营,使集体积累年年滚动壮大。目前,练江村集体拥有商业店面32个,仅店面出租一项,年收入最高年份达45万多元。三是在配角中争主角。在融入城区、服务城区过程中,作为城中村的练江村既甘当配角,更争当配角中的主角。2005年,村里配合城市建设,投入150万元兴建练江综合市场;2006年投入200万元,将练江综合市场改造成练江综合大楼,既改善了村办公、服务条件,又提高了市场收益。村集体通过加大蔬菜基地、农贸市场、商贸流通、建筑运输、旅游服务等多元化投入力度,拓宽了增收渠道。
练江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体会有三点:一是要有“好班子”。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是村干部,选好这些带头人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根本。练江村干部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想方设法,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牺牲了很多个人利益。二是要有“好路子”。发展村集体经济必须因地制宜,选准路子。练江村依托区位优势,选准了租赁经营等路子,采取店面、房屋出租等形式,收取租金和管理费,增加村集体收入,且这些钱又用来兴办新的租赁实体,实现村集体经济滚动发展。三是要有“好环境”。思想上要重视,练江村党支部一班人始终注重在村组干部中营造发展集体经济光荣、不发展集体经济是失职、发展不好集体经济是不称职的氛围。
下一步,练江村将从三个方面来发展村集体经济: 一是用好村集体积累。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健全村集体经济处臵制度,进一步规范处臵程序,促进村集体积累合理、有效使用。已经连续10余年,从村集体 积累中拿出资金用于村民年终分红;仅2009年就拿出40万元用于村民福利、分红。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开展以来,村集体每年为村民购买医疗保险。下一步,将根据政策给村民购买养老保险,使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更广泛地惠及村民。
二是经营好现有实体。完善村部综合大楼对外租赁经营办法,千方百计提升租金收入,确保按照市场价格实现增值增收。拟新建村部大楼,在新大楼建设中,新增店面房,实现租赁增收。
三是努力拓展新渠道。利用村级资金创办集体服务业,为社会提供有偿服务,走有偿服务增收路子;组织村干部发挥自身优势,招商引资,税收分成,增加村集体收入。
深山坞中闯出强村路
璜田乡六联村地处歙南街源深山区,辖13个村民组,686户,人口2398人。村党总支下辖3个党支部,党员65人,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近年来,村党总支深入实施“富民强村”战略,发挥选派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4万元专项资金的“酵母”作用,变资源潜力为发展优势,在深山坞中闯出了一条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强村之路。截至2011年5月底,该村集体积累资金达 万元、固定资产达 万元。其中:2010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 万元(不含转移支付及上级下拨的项目建设专用资金),村民人均纯收入 元。先后被确定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党建工作先锋村。六联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做法是:
一是用活选派资金,掘得“第一桶金”。常言说:“街口进街源,只见青山不见田”,土地贫瘠、交通不便、集体经济空白等现实,一直制约着六联村的发展。2006年初,六联村集体账面上负债3.25万元,村里想办事,最急的是缺钱!2006年11月,第三批选派干部方金旺到六联村任党总支第一书记。面对此情,方金旺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多方调研、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经过分析认为:六联村虽然地处大山坞中,交通相对不便,但村域内砂石资源丰富,街源一带农民建房对建材需求旺盛,开发砂石资源具有一定前途。2007年初,村两委依托选派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4万元专项资金,多方筹措8万元资金,投入12万余元,建起六联村砂石建材厂。万事开头难,投产之初,村两委成员风雨无阻地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把办好砂石建材厂当作自家事一样认真对待,使建材厂很快步入正轨,并产生了良好经济效益。2009年3月,根据市场需求预测,采取村集体控股的股份制经营模式,扩大砂石建材厂生产经营规模,购买了重型机械铲车和挖掘机,修建了厂房,进一步提升企业发展实力。三年以来,六联村砂石建材厂一步一个脚印,2007年创收6万元,2008年创收12.5万元,2009年创收18万元,固定资产达98.5万元,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34人。
二是盘活当地资源,实现“滚动发展”。村党总支在兴办砂石建材厂的同时,按照新农村建设村庄布局规划的要 求,对村级闲臵资产有序进行了处臵,将旧村部危房及周围土地统一规划,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兴建商品集贸市场,村集体因此增收36万元;将原属危房的村茶叶初制厂公开转让,村集体增收26万元。通过盘活闲臵资产,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而且美化了村容村貌。在发展村集体企业的同时,村党总支积极实施“引凤还巢”工程,引进本村在外经商能人曹玉章,投资20万元在该村兴建上海大自然茶业有限公司黄山茶叶基地。2009年,通过“协会+基地+企业+农户”模式,注册成立六联村兴茂早茶专业合作社,提高茶农组织化生产程度,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2010年3月28日,歙县县委、县政府在六联村成功举办“黄山歙县原生态茶叶开园节”,六联茶叶也因次扩大了知名度。
三是管活集体经济,兴办实事好事。为管活用好集体资金,六联村坚持三条:所有开支两委研究决定,每月以流水账形式公开,接受全村村民监督;强化资金积累,扩大再生产投入;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兴办实事好事。三年以来,村集体从积累资金中拿出31万余元,并通过“一事一议”办法,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陆续实施了一批民生工程。拓宽、硬化14.2公里村组道路,8个村民组1420人受益;实施安全饮水工程,13个村民组2000多人受益;新建全乡第一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和农家书屋;村主干道全线亮化;村集体连续3年为农户统一垫缴新农合资金12万余元。同时,农村党建、计划生育、安全稳定等基础工作也全面夯实,村容村貌整洁美观,村风民风和谐淳朴。六联村地处深山大坞之中,区位优势并不明显,并且村集体曾负债3.25万元,村级工作运转一度困难。但是,面对困难,六联村党总支一班人不等不靠,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发挥选派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4万元专项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为村集体掘到“第一桶金”。面对“第一桶金”,村两委班子统一广大村民思想,破除“有钱就分”的陋习,乘势而上,盘活资源,扩大再生产,实现村集体持续增收。在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过程中,村党总支通过多办实事好事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发展集体经济的益处,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
六联村发展集体经济的道路,给出了这样的启示:当村干部,不仅要带头致富,而且要带领群众致富;不仅要带领群众致富,而且要实现村集体致富。“强村”和“富民”是新时期村干部责无旁贷的政治使命。六联村党总支书记胡发林深有体会,他说“发展村集体经济,村干部要肯动脑筋、肯奉献、肯为谋求村民福利而甘愿吃苦”。下一步,六联村将继续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努力让全体村民更大程度地共享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
发挥资源优势 实现旅游强村
歙县郑村镇棠樾村距歙县县城 5公里,是国家4A级景区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所在地,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全村总面积5平方公里,辖11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945户,2989人,党员62人。近年来,棠樾村党支部始终 坚持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和经济任务来抓,取得了较好成效。截至2011年5月底,该村集体积累资金达 万元、固定资产达 万元。其中:2010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 万元(不含转移支付及上级下拨的项目建设专用资金),村民人均纯收入 元。
一、主要做法
棠樾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做法,主要有三点: 一是选强能人型村班子,增强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注重将懂经营、会管理、事业心强、集体观念强的人选进村两委,提高村班子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目前,棠樾村两委成员8人,村党支部书记王家林、村主任俞根泉各有经济实体,其他村两委成员均是致富能手,发展集体经济有点子、肯奉献。
二是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力。通过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和旅游节点建设,以牌坊群为基点,向周边景区景点辐射,重点打造古民居、龙山景区、槐塘村丞相状元坊等一批景点,逐渐形成了一个知名度较高、内循环系统完善的旅游品牌,加快了当地旅游业发展。棠樾村与景区签订协议,按景区门票纯收入的5%参与分红,仅此一项,村集体年收入20万元以上。景区停车场按照大车10元、小车5元的标准收取停车费,村集体此项收入10万元以上。
三是加强集体经济管理,激发民主监督理财的活力。财务管理是民主管理的重点,棠樾村集体每年有30万元以上 固定收入,群众的眼睛时刻盯着村集体的钱袋子,看着村干部是怎样用钱的。为让群众看得明白、干部干得清白,棠樾村大力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加快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民代表会议和村两委议事规则,重点抓好“三公开、两监督”,即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党员议事会议的党内监督和村民代表会议的民主监督。开展村集体“三资”清理,全面完善村帐镇管制度,健全落实帐款分管、开支审批、固定资产管用、专项资金管理、收益公开分配、公益事业管护等制度,每月定期对村收支逐笔公开,确保村集体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每一分钱的去向群众都看得一清二白。
二、初步成效
棠樾村集体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显著增强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实现了村级正常运转。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直接为村级工作正常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棠樾村原村部狭小,已不能满足正常办公、为民服务、旅游开发等工作需要。2010年,村集体拿出自有资金89.3万元,向上争取10.7万元,投入100万元,兴建村部综合服务大楼。目前,村部综合服务大楼已竣工。村部建成后,除满足村干办公、为民服务等正常工作需要外,村集体利用一层店面兴办经济实体,预计此项年收入5万元以上。
二是实现了村级有钱办事。村集体的腰包鼓了,为民办事的魄力大了。近年来,棠樾村利用村集体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受到了群众欢迎。投入34万元,完成 槐塘、刘家、棠樾等自然村道路硬化。通过“一事一议”,村集体投入25万元拼盘资金,向上争取资金55万元,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解决全村856户村民卫生饮水问题。每年安排4000元,支持村文艺宣传队排练和演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每年安排3万元用于文明创建,聘请6名保洁员清扫村中道路,维护景区整洁。实施“党内温暖”工程,对60周岁以上的老党员、困难党员,每人每年安排100元—500元不等的慰问款。经村民代表会议同意,村集体每年拿出部分资金为村两委成员办理养老保险,提高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三是实现了领民共同致富。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干部在群众中威信更高了,带领群众致富的信心更足了。通过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培育出刘秋星、吴佛生、吕六福、梅占贵等25户养殖大户。村集体牵头兴办养猪专业合作社、葡萄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走“公司+协会+农户+市场”的道路,带动农民增收。2010年1至9月,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800余元。
三、下步打算
下一步,棠樾村将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促进村集体增收: 一是扩大停车场。针对目前的景区停车场已不能满足游客停车的需要,拟将村停车场再扩建1000平方米,满足游客停车需要,增加停车费收入。
二是开发小龙山。2010年上半年,小龙山景区已通过评审,两年内将对游客开放。村集体参股经营,增加门票分 红收入。
三是发展农家乐。依托旅游资源,村集体投资15万元,经营农家乐,增加经营收入。(郑村镇组织干事 朱俊敏 供稿)
发展集体经济
增强村级实力
歙县深渡镇深渡村辖14个村民小组,人口1819人。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党员113名。近年来,深渡村两委不断解放思想,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村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截至2011年5月底,该村集体积累资金达 万元、固定资产达 万元。其中:2010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 万元(不含转移支付及上级下拨的项目建设专用资金),村民人均纯收入 元。
一、主要做法
一是依托产业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深渡村两委干部针对本村多山多水缺农田的现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种养加三路并进,促进集体增收。在“种”上做文章,2001年村集体开发百亩板栗基地;2003年村集体从浙江黄岩引进优质东魁杨梅品种,建成百亩杨梅基地(同时带动群众发展杨梅800亩),此两项正常年景可为村集体创收15万元。在“养”上做文章,依托新安江淡水养殖协会,利用新安江流域淡水资源,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全村共有水产养殖户16户,拥有网箱46只,年创收入82万元,村集体此项创收5万元以上。在“加”上做文章,2003年引入百万株有机早茶苗发 放给农民栽种,提升本村茶叶品质;村集体茶厂对本村茶叶统一收购、统一销售,村集体此项年收入6万多元。
二是整合房产资源,发展集体经济。2008年初,深渡村由原来的老街社区和凤池村合并而成,村委会有大量闲臵房产,而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使闲臵房产有着较大的利用空间和升值空间。村两委充分利用这种优势,修复原有茶厂后对外出租;修复原有的临街旧房屋,改造成店面房出租,仅此两项村集体年收入10万元以上。
三是开发土地资源,发展集体经济。合理开发利用本村现有的土地资源,为村集体创收,是深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符合相关规划前提下,利用村集体建设用地,自主开发建设,为村集体获取最大经济收益。如,村集体在滨江路建成15个宅基地,通过出售宅基地,为村集体创收21万元。
二、几点体会
一是家底要清,思路明确。发展村集体经济,必须准确把握本村现有资源潜力,同时对市场行情详细了解,找准本村优势、潜力与市场需求的对接点,理清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做到知家底、懂市场。
二是干部要能,勤有所为。每个村干部都有自己的家庭经营,而发展村集体经济则需花费村干部大量时间和精力。在这种情况下,村干部有没有发展能力,肯不肯奉献,对发展集体经济至关重要。三是财务要明,节俭持家。村级财务是群众关注的焦点,随着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级财务更应该做到阳光透明。只有财务公开、勤俭持家,才能让群众信服和拥护发展村集体经济。
三、下步打算
一是以地生财,增加集体收入。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对城中村改造的契机,做活土地文章,依托村口、老街、黄山大道等黄金地段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如,兴建宾馆、旅社等,通过单独经营、发包经营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
二是以钱赚钱,增加集体收入。深渡村上连新安江山水画廊风景区,下连千岛湖旅游景区,具有旅游集散地的区位优势。村集体将利用现有资金,通过合股开发旅游业等投资方式,做活投资盈利的文章,在以钱赚钱中壮大村集体经济。
第五篇:关于报送综合服务平台典型案例通知
关于报送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典型案例的通知
各功能区:
为加强对基层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经验的总结、宣传和推广工作,进一步抓规范、促提高,中央综治办拟编辑出版《乡镇(街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经验汇编》、《社区(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经验汇编》,为配合中央综治办这次编辑出版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1、这次编辑出版的总体思路是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展现基层平台建设的思路、经验、做法。请各功能区筛选1个街道综合服务平台和1个社区综合服务平台的经验进行总结,每个案例要有背景、做法、成效,启示四部分组成,语言生动活泼,特点突出,赋予内涵和思想起到启迪和借鉴作用,具有指导性和引领性。内容包括:群防群治、治安防范、信访稳定、平安文化、基层基础、居民自治、综合管理、网络化管理、老旧小区管理改造、特殊群体管理教育、普法教育等等涵盖综治各项工作内容。
2、为增强图书的可读性、趣味性,要求每个案例提供5-6幅与内容相关的照片,照片分辨率不低于300D。
3、请各功能区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精心筛选,确保质量,为我区乃至沈阳市,辽宁省争得荣誉。此次编辑征集活动的结果作为年终考核加分依据。
4、典型案例的上报时间截止本周末(7月3日),不得延误。字数3000字左右。邮箱或点对点上报。
区综治办
2015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