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管理护理2
在开放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管理护理工作的体会
摘要:目的 探讨提高外科重症患者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的管理模式。方法 根据专科要求,通过对护理人员规范化系统培训,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制定规范化的工作流程,严格的感染防控培训,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与法律意识教育,增强团队凝聚力。结果 进入SICU的患者无一例发生院内感染,无一起投诉事件发生,无护理不当引起的并发症,基础合格率为100%。患者死亡率明显下降。结论SICU管理模式能提高重症患者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关键词:重症监护;护理管理;开放式SICU管理模式 正文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外科大手术不断革新,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术后立即实行精心而系统的监护尤其必要,建立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urgery intensive care unit,SICU),有助于挽救了众多的危急重症患者的生命,大大降低了危重患者的死亡率[1]。在临床将护理管理运用于实践中,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也方便护理人员的统一管理。
1.1 SICU对护理人员素质的要求
护理人员应该学习外科系统各专科疾病和扎实的ICU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常规急救技术、治疗仪器等的使用,如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纤维支气管镜,如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等;了解一些危重症医学的核心技术,如呼吸支持技术、循环支持技术、心肺脑复苏技术等[2];仔细观察患者,高度警觉各种意外,且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等。
1.2国内外综合性ICU患者的医疗管理
一般有开放式、半开放式、封闭式3种模式[3]。开放式:患者的加强医疗由专科医师或科室负责,ICU以护理人员为主体,她们根据专科医师的要求进行工作,ICU兼职医师只负责对患者监测。
1.2.1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1.2.1.1 增强护士职业道德感与责任心
SICU护士对患者在连续、动态和定量监护观察的同时,还要进行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做到耐心、细心、爱心、体贴患者。保证患者安全是最基本准则。
1.2.1.2 注重护理人员专科知识的培训
定期组织护士业务学习,包括系统的专科培训,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水电解质数值报告、血气分析报告、呼吸机的使用等。提高护士专科理论与操作能力,积极订阅与护理相关的杂志、刊物,及时更新观念,扩大知识面。
1.2.2 制定规范化的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是工作效率的源泉,流程决定效率。本科制定的护理流程包括:各项操作流程、危重患者抢救流程、不同疾病的护理重点及护理记录、呼吸机管道消毒流程、职业防护、应急预案等。制定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可以让护理人员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以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率。1.2.3 制定严格的院内感染制度
重症监护病房是医院高危患者集中的区域,也是医院感染高发的部门,在各家医院感染监测报告中ICU的医院感染发生率通常为普通病房的好几倍[4]。1.2.3.1 进入SICU病房前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换鞋。
1.2.3.2 严格按照要求操作,医护人员的手是造成院内感染的直接途径[5]。在接触不同患者之间,进行无菌操作前,处理污物后,进入或离开SICU时,均应认真洗手,以防交叉感染。
1.2.3.3 每天开窗通风,空气净化机净化空气,专用拖把拖地,用含500 MG/L有效氯消毒抹布擦拭床单,75%酒精擦拭各种仪器,每天更换吸引瓶、湿化瓶、引流袋。保持病房内温度在22~26℃,湿度为50%~60%。
1.2.3.4 严格探视时间及规定,可轮流探视,探视时要求家属做好隔离消毒措施。1.2.4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6]。1.2.4.1 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护理安全和法律法规有着密切的联系,护理人员对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和较强的法律观念是做好SICU安全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关键[7]。
1.2.4.2 定期对护士进行理论和技能考试,不定期抽查,加强业务能力。要求每一位SICU护士熟练掌握呼吸机、简易呼吸气囊等抢救仪器的使用。做到抢救时不慌乱。
1.2.4.3 每班检查抢救车物品是否齐全、抢救仪器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以备抢救时能争分夺秒。加强晚间护士人力,实行双班制,每班配备一名有丰富临床经验与责任心强的护士和一名新护士。SICU护士工作年限越长,责任心越强,对病情变化分析与判断越准确,消毒隔离意识与无菌观念也更强,抢救技术也更熟练,这些都是SICU护士必须具备的能力与素质[8]。保证患者病情观察和各项治疗、护理的进行。1.2.5 提高团队意识
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在工作中加强人性化管理,及时了解护理人员思想动态,发挥每个人的特长,让她们参与到管理中来,极大地调动每一位护士的积极性。重症监护室是无家属陪护病房,对患者病情观察、监测、抢救是一个整体的团队工作,护理人员应以患者生命安全为第一己任。工作中实施有效的合作能力,对患者的救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2.1 该管理模式的优势
2.1.1 可以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专业特长
中型综合性医院SICU收治对象多为普通外科、普胸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等手术科室行大手术或术前有内科合并症的患者以及围术期发生并发症需行循环呼吸等重要脏器支持的重危患者,这一收治范围的特殊性决定了护理人员管理SICU具有很多长处。
2.1.2 可以促进护理学科发展
重症监护ICU已成为急危重症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的场所,ICU护士工作于危重病学科和先进医疗技术的前沿,目的使危重患者得到全方位的护理。护理人员在管理SICU中,将一改其长期以来以临床工作为辅的局面,对其知识结构、临床技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促使其不断学习及实践,努力提高认识来解决面临的种种困难从而带动学科发展;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在SICU中掌握的知识对临床护理工作也大有帮助。
2.1.3 可提高医院的整体治疗水平
不仅可节省人力,而且可使外科系统重危患者得到及时的监管与救治,从而提高医院的整体水平。ICU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危重医学的实践基地。由于外科系统重危患者的复杂性,这种管理模式体现了护理人员不可忽缺作用,加强了各科室对SICU的理解、合作和支持,较大程度地调动了各方的积极因素。
2.2 该管理模式的不利因素
2.2.1 SICU难以协调与其他各科的关系
SICU创建阶段,就希望得到其他科室的充分信任与了解是不可能的,这需要时间,需要SICU医护人员坚持不懈地努力。只有加强SICU人员自身素质建设,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勇于承担相应职责,取得各科室信任和支持,才能逐步打开局面。因此,SICU医护人员应与各专科保持密切联系,以保障专科问题的处理。医护人员可以在这个空缺上发挥很大的作用。
3.1非封闭式SICU医师、护理人员是否需要专业化
通常当外科系统患者度过重危阶段后即从SICU转回普通病房继续治疗,因此SICU只是重危患者的中转站,是重危患者阶段性护理治疗的重要枢纽。护理工作的管理是SICU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SICU要建立一支高水平和专业化的护理队伍,要求有较高的护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临床护理操作技能,同时还应熟练掌握监护技术,熟悉各种ICU医疗设备的使用等。妥善协调好各方面关系,尤其要协调好与各专科医护关系。医疗行业的高风险性及众多不确定因素决定了良好的医患关系亦相当重要,故不断提高交流技巧与沟通能力也是SICU医师应该重视的一个方面。
总之,SICU是一个很特殊的临床科室,如何使其高效运作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参考文献
[1] 萧正伦,重症监护病房的进展与危重症监护医学.新医学,2000,31(5):305.[2] 肖正伦,覃铁和,黎毅敏.危重病监护医学与ICU.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32-33.[3] 周春发,重症医学的发展和展望[J].重庆医学,2009,38(20):2521-2522.[4] 袁晓宁,杨雪松,马谢民.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0):47-49.[5] 戚小敏,赵贵荣,王悦,等.ICU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7):2377.[6] 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349.[7] 钱书清,何茵.ICU护理风险分析与管理[J].护理研究,2008,22(增刊2):186-188.[8] 王君华,刘淑霞,刘方.NICU护士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5):231-232.
第二篇: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工作制度
ICU护理工作制度
1、护理工作基本要求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及各种管道的通畅,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有完整的特护记录,详实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
(3)重症病人的生活护理均由护士完成。
(4)随时做好各种应急准备工作。
2、护理交接班要求
(1)每班必须按时交接班。在接班者未接清楚之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
(2)严格床旁交接班。交班中发现疑问,应立即查证。
(3)交班内容及要求:①交班内容突出病人病情变化、诊疗护理措施执行情况、管路及皮肤状况等。②特殊情况(如仪器故障等)需当面交接清楚。③晨会中护士长可安排讲评、提问及讲课,布置当日工作重点及应注意改进的问题,一般不超过15分钟。
3、护理查对制度
(1)对无法有效沟通的病人应使用腕带作为病人的识别标志,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①给药时查对药品质量,注意配伍禁忌,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如病人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方可执行。②医嘱须经两人核对后方可执行,记录执行时间及签名。若有疑问必须问清后方可执行。③认真查对医嘱,规范本科室医嘱查对时间及人员要求。④抢救病人时,下达口头医嘱后,执行者需复述一遍,由两人核对后方可执行,并暂保留用过的空安瓿,以便查对。
4、病人转科(院)制度
(1)病人需要转科或转院继续治疗时,由医生向家属交代病人病情及途中风险,取得家属同意签字后,方可进行转科(院)事宜。
(2)根据转科医嘱,进行转移前病人评估及各项护理准备,并通知接收科室的主班护士。①检查病人护理记录齐全,记录内容完整。②检查病人的个人卫生:转出时病人面部、手足、会阴、皮肤清洁、无压疮。③检查各种管道应清洁通畅,固定合理、牢固,引流袋清洁。注明插管、换管日期、时间、伤口敷料保持干燥清洁。④检查静脉穿刺部位。保持静脉输液通畅,所用药物标识清楚。⑤备妥病历记录、各种检查胶片、有关药品和病人的物品准备移交。⑥向接收科室护士介绍病人的情况:姓名、诊断、主要治疗、皮肤及各种管道情况。
(3)根据病人病情危重程度,安排医生、护士陪同。
(4)转科(院)途中备好必要的抢救药物及用物。认真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保证各种管路通畅。
(5)到达新科室(院)后,认真与该科(院)的主管医生、护士进行床旁交接班,由交、接双方填写交接记录。
5病人外出检查制度
(1)根据下达医嘱,在检查前评估病人病情,并进行记录。
(2)检查全程须有医护人员陪同。
(3)根据检查项目要求,做好检查前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心理护理),必要时备好抢救药物及用物。
(4)在离开ICU前认真核对,包括核对医嘱、病人识别标识、检查项目及部位
无误,与清醒病人进行有效沟通,安抚病人的紧张情绪。
(5)在检查过程中需认真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等,注意保暖并保证各种管路通畅及仪器正常运行。
(6)如有特殊病情变化,及时进行处置后再行检查,或根据病情停止检查。
(7)检查完毕返回ICU后,护士妥善安置病人并做好详细记录。
6、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所有仪器应分类妥善放置,专人管理,正确使用。
(2)保证各种仪器正常使用,定期检查、清点、保养、发现问题及时修理。
(3)保持各种仪器设备清洁,备用设备必须处于消毒后状态,有备用标识。
(4)仪器设备原则上不得随意外借,遇有特殊情况由医疗行政部门协调调配。
(5)科内应定期对员工进行仪器应用培训,包括消毒操作与流程、常见故障排除方法等,做到熟练掌握。
(6)医院设备科对ICU抢救用主要仪器应及时维修,定期检测并有相关记录。
7.抢救物品管理制度
(1)抢救物品有固定的存放地点,定期清点并登记。
(2)抢救用品应保持随时即用状态,定期进行必要的维护检查并有记录。
(3)抢救用品使用后应及时清洁、清点、补充、监测、消毒,处理完毕后放回固定存放处。
(4)抢救用品出现问题及时送检维修,或及时领取。
(5)抢救用品在进行维护检查时、检查后或消毒时均有明显的标识。
(6)严格规范管理毒、麻、剧药品,对高危药品应单独存放、标识明确,使用的剂量及途径有规范。
8.护理记录书写规范
(1)护理记录描述要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2)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当用双线划在错字之上,并签全名。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
(3)眉栏项目填写完整不空项、清楚、无涂改。
(4)护理记录单均用蓝黑签字笔书写。
(5)记录内容:①病人的生命体征、主诉及护理有关的阳性体征、医嘱落实情况、护理措施和效果。②手术病人要肌瘤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和伤口敷料等情况。③详细记录各种管道名称、引流方式、引流物性质和量等情况。
(6)生命体征至少每小时记录1次。重要治疗、护理记录时间应精确到分钟。
(7)记录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结果及病人的反映情况。
(8)抢救后6小时内完成护理记录。
(9)专科观察记录遵循规定书写。
9.告知制度
(1)主管医生及护士应将自己的姓名主动告知病人。
(2)特殊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均应告知病人及家属。未经病人及(或)家属的理解和同意,医务人员不得私自进行相关特殊诊治。
(3)有关诊断、治疗措施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副作用、可能发生的意外、合并症及预后等应向病人及家属做出通俗易懂的解释。
(4)从医疗角度不宜相告的或当时尚未明确诊断的,均应向其家属解释清楚。
10.护士紧急替代制度
(1)科内备好护士联络网,每名护士休息期间做好随时备班准备。
(2)科内护士因疾病等原因须休假时,应提前与护士长联系,以便进行班次的调整。
(3)如遇重大抢救,护士需求超出科内人员安排范围,应立即上报护理部并请求人员支援。
(4)护理部及科内应有紧急人员替代预案。
11.病人意外拔除气管插管应急预案
见意外事件紧急处理预案流程——气管插管病人意外拔管相关内容。
12.ICU呼吸机突然断电应急预案
(1)迅速判断确认,立即断开呼吸机管路与病人气管插管的连接,并使用简易呼吸器对病人进行人工呼吸。
(2)通知医生,护士与医生合作进行必要处置。同事观察病人病情变化。
(3)重新检查呼吸机电源是否连接好,必要时通知相关科室维修。
(4)重新启动或更换呼吸机。
(5)做好护理记录。
心脏科重症监护室(CCU)护理工作制度
1.病区监护室在本科主任领导下,由护士长负责管理。
2.保持监护室整洁、舒适、安全、案件,避免噪音,不得在室内大声喧哗。
3.保持监护室环境清洁卫生,注意每日至少通风两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4.医务人员着装整洁、严肃,不得在病房内打手机,不得在监护室内吃东西。
5.病人住院期间必须穿病号服,除必需生活用品外,不得存放过多物品。
6.床位和物品摆放规范,病床和所有与医疗、护理有关的仪器和物品,如监护急救仪器、急救物品、药品及一次性用物等应放置在固定位置,仪器、物品使用后应物归原处,不得随意乱放。
7.急救仪器设备和用物应常备不懈,并指定专人负责每日清点、检查、填充,做到有备无患。
8.报警信号就是呼救,医护人员听到报警必须立即检查,迅速采取措施,消除报警信号,恢复常态。
9.护士的工作站是设在病人床旁,除工作需要需暂时李靠病人外,护士不允许离开病人。
10.做各种操作前后要注意吸收,病人使用的仪器及物品要专人专用。
11.遇有严重感染、传染、免疫功能低下等病人应与其他病人隔离,有条件时应安置在单间隔离病房,专人护理。
12.护士交接班必须在病人床旁,接班护士确定无问题后,交班护士方可离开病房。
13.与医疗护理无关人员限制出入,监护室外公示家属探视制度。
第三篇: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管理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管理 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发展,医疗水平也日益提高,为了适应现代神经外科的发展要求,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建立和发展越来越为医院管理者所重视。NICU是危重病人进行集中治疗抢救的场所,其特点是病人病情重、昏迷病人多、病情变化快、治疗复杂、生活自理能力差、应用多种监护和抢救仪器设备、需要对病人进行严密的监护,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本院NICU病床18张,床位使用率达100%,在护理工作中,以病人为中心、以整体护理为框架的程序化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NICU的管理,经过实践与发展,形成了一支年轻化、知识化、业务能力较强的护理队伍,建立了能为病人提供全程优质服务的NICU。1完善NICU设施
(1)病房环境设计合理NICU收治的都是危重病人,病情复杂多变,因此,对危
重病人必须施行严密监护,同时对病房环境要求较高。
(2)NICU需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无闲杂人员流动的清静环境,以及独立的配药、治疗、处置室,同时应具备良好的清洁、消毒条件,最好能有空气净化装置[1]。
(3)病房结构与布局设计合理病房结构与布局不仅要考虑到病人的治疗,也应
考虑到工作人员工作方便,NICU内要配备空调,室温维持在22~24℃,湿度55%~65%,每张床位单元所占的面积不应小于7m2,以保证有充分的空间给医护人员监护与治疗用[1]。
(4)监护仪器及抢救的器材能够妥善安置,室内的监护仪等应采用悬挂的方法,每个床头部位应有独立的电源插座。监护床应一轧四轮制动,便于医护人员抢救和推送。
(5)NICU仪器与设备齐全NICU常用仪器与设备有:多功能生命体征监测仪、呼吸功能监测设备、血氧饱和度监测仪以及心电图机、输液泵、注射泵、呼吸机、颅内压监护仪、心电除颤器、中心供氧和吸引装置以及急救车、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深静脉置管包、生活护理用品、药品、一次性无菌物品等。
(6)应能保证病人所有治疗、护理及抢救均可在病房内进行。2 NICU护士的培训
本科有护士47人,平均年龄25.3岁,中级职称7人,其中:本科学历35人,占82%;大专学历9人,占18%。每年收治危、急、重、手术后病人达900余例。由于病人病情危重,护理任务重,技术标准要求高,所以NICU护士培训非常重要。
(1)进入NICU的护士必须具有较强的专科理论知识,熟练的护理技术操作技
能,较强的工作责任心,良好的服务态度,而且能临危不乱,反应敏捷。
(2)护士定期培训,坚持每月护理查房,把护理查房变成一次学习机会;
(3)每周一次业务学习,由年轻护士主讲,提高业务水平;
(4)每周一请科主任或医生讲课1次。
(5)要求掌握神经外科常见病的观察和护理、抢救处理;
(6)熟悉各种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护理常规、应急预案等;
(7)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及简单故障排除方法;
(8)熟悉急救复苏技术的应用;
(9)熟悉专科护理知识和技术,熟练掌握静脉穿刺、静脉留置针、深静脉穿刺
技术等,拓宽、加深NICU护士的理论知识。
(10)定期检查考核根据监护室管理细则、护士职责、监护室工作流程、质量标
准、每周工作重点、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由护士长和组长组成质量控制小组负责检查,质量检查以百分制为基准,每日、每周检查,每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一次综合讲评。
(11)明确护理质量管理指导思想,采用先进可行的护理质量管理措施,把握好
环节质量管理。同时每天早晨交接班时,对相关知识进行提问,遇有特殊问题及时解决。
(12)利用护理查房、专题讲座和护理教学等时间,加强护士学习。
(13)对专科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每月考核1次,每月1次操作考试。
(14)加强沟通技巧培训NICU病人的特点是病情危重,有的甚至生命垂危,病人
及家属都怀着一种迫切希望救治、帮助、恐惧不安的复杂心情,对治疗、康复等知识处于一种极度渴求状态。要求NICU的护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
(15)对于神志清楚的病人,护士应向病人解释各种管道和各种监护仪器的意义
与必要性,帮助病人改变体位,增加与病人的交流,包括语言交流和非语言交流。
(16)对于神志不清的病人,一部分家属一时无法接受,所以护士必须了解病人的家庭社会文化背景,有针对性、有技巧性地与其沟通,让家属理解治疗、护理的重要性,并帮助其接受现实。
3实行护理程序化、规范化管理
(1)转变护理观念,实行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建立与护理质量有直接关系的护理制度并督促执行实施,让护士把有限的时间服务于病人,为病人提供全程优质服务。
(2)NICU每班设立组长1名,协助护士长负责本组人员的工作调配、人员培训、质量检查、工作流程调整和改进、相关性工作处理等。
(3)完善消毒隔离制度,避免医院内感染消毒隔离制度是NICU护理工作的重
要组成部分。工作人员进入NICU应穿专用工作服,并换鞋、戴帽子、戴口罩、洗手,必要时戴手套,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动,加强各种管道、医疗器械、设备、空气及床单位的消毒处理,防止医源性感染。
2011.11.1修订
第四篇: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建设和护理管理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建设和护理管理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
随着围产医学及新生儿医学的发展,产科临床医师对围产期及新生儿疾病的认识提高,对胎儿、新生儿监测及治疗护理技术的完善。我院自2004年建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在基层开展危重新生儿的救治工作。产儿医师共同协作,开展胎儿宫内监测、产房窒息复苏、早产儿救治等一系列专科治疗,降低了我院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提高了早产儿抢救成功率。本文将对我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建设及管理进行阐述。1 病房介绍
1.1 病房的布局 2001年在儿科内设立新生儿病房,2002年建立新生儿科,2004年在新生儿科内设立NICU。目前科室占地面积350m2,NICU及普通病房各占57m2。NICU分二室,一室内为3个抢救单位,二室放置早产儿培养箱。普通病房放置若干个早产儿培养箱、婴儿床和蓝光箱,随入住新生儿数随时增减床位。室内设有空调,排气、消毒系统,空气消毒机2台,有墙式中心供氧和负压装置。科内还设有隔离病室、治疗室、贮物室、配奶室、更衣室、清洁间及哺乳室等。
1.2 人员组成 科内有医师9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1人,医师7人,护士30人,其中主管护师2人,护师16人,护士12人。
1.3 设施装备 进口呼吸机1台,上海婴儿呼吸机2台,高频喷射呼吸机1台,新生儿抢救台5台,暖箱22台,光疗箱2台,蓝光治疗仪4台,输液泵16台,微注机5台,微量血糖仪1台,喉镜2付,吸引器2台,多功能监护仪15台,超声雾化器2台,辅助科室X线,彩色超声波,脑电图,心电图等设施。
1.4 业务开展情况 2006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新生儿2107例,出院2107例,其中治愈1063例(50.45%),好转437例(20.74%),未愈591例(28.05%),死亡16例(0.76%)。出院第一诊断前五位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肺炎、肺透明膜病、胎粪吸入综合征),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硬肿症,高胆红素血症和核黄疸。周期入住NICU 328例(占住院人数的15.57%),男220例,女108例。按出生天数计:出生0~1天259例、1~3天29例、4~7天15例、>7天25例;按出生体重计:体重≤1500g 100例,1500~2000g 95例,2000~2500g 85例,2500g~4000g 37例,>4000g 11例;按治疗转归计:治愈197例(60.06%),好转86例(18.2%),未愈29例(8.8%),死亡16例(0.76%)。经验与体会
2.1 专科医院建立NICU的条件与方法 在专科医院建立NICU必须注意与医院规模相适应,以利整体布局及合理的资金投入。人才的培养,先进仪器的配备以及病员的组成是三个基本环节。我院位于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我院又是一个以产科为主的妇幼保健院,十多年来每年出生的新生儿达2000人以上,高危产妇集中,具有发展围产医学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注意新生儿专业与产科同步发展,专科特色,打出品牌,先在儿科设新
生儿病房,以收治本院产科的患儿为主,逐渐扩大业务,培养技术骨干,积累资金。设备方面,先购入国产、廉价的设备及器材,充分使用,经过数年来的努力,技术梯队形成,病员充足的情况下,再投资完成病区装修,购入进口性能良好的呼吸机、监护仪,建立起与医院规模、社区环境相适应的新生儿科及NICU。
国外NICU一般为独立职能科室,而我国绝大多数区医院实施是分科分专业的病房管理制[1]。我院NICU隶属于新生儿科,病员来自本院产科、门诊、一级医院转入三个途径。病儿入科后根据病情安排病室,危重儿及时进入NICU,好转后即转入普通病室。这样做既有利于危重儿的抢救,又增加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同时也减轻了家属的经济负担及精神负担,节省了人力。
2.2 护理管理
2.2.1 人才培养 NICU病房强调有一支业务水平较高,人数较多,训练有素,全心全意为病儿服务的医护队伍。在人才培养方面,我院挑选一些年轻、文化程度较高、身体和思想素质较好的护士作为NICU人员。先将护士长及几名护师、护士选送上级医院进修,以他们为业务骨干,以点带面全面开花。同时进行全员院内培训,培训内容:心肺复苏、氧气治疗、呼吸器、各种监护仪、温箱、辐射台、蓝光箱的使用、生命体征监测、胸部物理治疗、各种喂养方法、各种数据的记录等,经过严格培训和工作实践,使所有在NICU工作的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各种技术操作,能配合医生对危重病儿进行抢救,保证了NICU工作的正常进行。
2.2.2 人员配备 科室设护士长2名负责护理管理工作。NICU床位与护士的比例达1:1,另有5名经短期培训的护理员担任生活护理,1名工勤人员担负病区清洁消毒工作。此项比例高于本院其他科室,但低于国外及国内某些医院中NICU编制[1.2]。经过数年实践,认为这一比例较适于基层医院NICU。我国基层医院的特点是病人多,医护人员不足,经济条件不足,所以建立NICU困难很多。把NICU设在新生儿科内,科室负责人易于根据实际情况调动工作人员,危重病儿集中时可适应增加NICU人员,做到夜间每班NICU及普通病室均有2名护理人员在岗,人力资源得到较充分利用。
2.2.3 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够成熟,危重病儿本身体质差,又接受较多的侵入性治疗和监测,增加了感染机会。因此NICU的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于普通病房。我国医院感染率约为8.4%[2],我院2004-2009年的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为5.4%,其中个体新生儿经产道时发生的感染(呼吸道吸入等)占70%左右,十年来未出现过细菌、病毒的暴发感染,较好地预防及控制了医院感染。作法是:病室内墙壁、地面、桌面及设施表面消毒液擦拭,每日不少于2次,病区空气消毒每日2次,每月做空气细菌培养,严格执行人员手卫生,入室前按7步清洗手,每接触一个新生儿用洛苯清消毒手部,防止交叉感染,检查或护理完一患儿后要再洗手。每张床有一瓶消毒液、一支听诊器,呼吸机、雾化机、吸引器管道定期消毒,暖箱定期清洁消毒。提倡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NICU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一个需要综合治理的“工程”,它不仅需要健全的组织机构和规章来保证,更需员工的相互支持,密切协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有效降低感染率,控制和预防NICU的医院感染,从而提高重症患儿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樊寻梅.我国14省市儿科ICV现状调查与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5,10(3):181.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84.胡皓夫.小儿医院感染的诊断.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5,10(6):331.(本文编辑:石 岚)
第五篇:中型综合性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管理体会
自美国麻醉科医生peter safar于1958年建立了第一个具有 现代 规模的专业性监护单元,并正式命名为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1]以来,各发达国家icu迅速 发展 ;我国于1982年在协和 医院 建立了第一个icu[2],此后,许多大、中型医院也都相继建立了各类icu。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外科大手术不断革新,术后立即实行精心而系统的监护尤其必要,建立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urgery intensive care unit,sicu),有助于及时、准确地发现和掌握围术期病情变化,予以相应的救治和护理措施,使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目前 国内三级以上大型医院多已建有完善的sicu,但在为数可观的二级医院中sicu尚有待发展。笔者主要探讨中型综合性医院sicu的发展及管理体会。
sicu管理模式 1.1 sicu对医务人员素质的要求 除掌握外科系统各专科疾病外,还必须具备扎实的icu基本 理论 知识;必须掌握常规急救技术如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等,最好能使用纤维支气管镜;掌握各种抢救 治疗 仪器的使用,如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等;掌握危重症医学的核心技术,如呼吸支持技术、循环支持技术、心肺脑复苏技术、血液净化技术和营养支持技术等[3];仔细观察患者,高度警觉各种意外,且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等。
1.2 国内外综合性icu患者的医疗管理 一般有开放式、半开放式、封闭式3种模式[4]:(1)开放式:患者的加强医疗由专科医师或科室负责,icu以护理人员为主体,她们根据专科医师的要求进行工作,icu兼职医师只负责对患者监测;(2)封闭式:患者的医疗活动完全由icu医师负责,专科 问题 由icu医师邀请会诊,进行协调解决;(3)半开放式:患者的医疗措施由icu和专科医师共同管理,其中专科医师负责专科情况;各种模式均各有利弊。1.3 我院sicu管理 我院sicu则由麻醉医师管理,采用半开放式医疗管理模式,本文根据笔者的临床实践,探讨中型综合性医院sicu管理,以便为今后改进其管理提供 参考。我院是拥有517张床位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手术科室主要有普通外科、普胸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妇科、耳鼻喉科等,sicu为单设、行政独立建制科室,设置床位6张,收治全院手术科室重危患者。采用准成本核算及行政管理模式,医院聘任一名业务技术过硬的麻醉医师兼任sicu负责人,主持日常工作,麻醉科全体医师参与sicu值班及查房,全面监测 分析 并维护仪器设备正常运作,保障患者急救复苏,侧重维护患者循环、呼吸等重要脏器功能和内稳态平衡,实施有创性监测、静脉营养和重症支持指导护理,患者发生重大病情变化,通知专科医师到场共同参与抢救。具备较强专科处置能力的专科医师随患者转入而进入sicu工作,具体负责患者专科疾病及手术并发症的诊治,专科医师随患者好转撤离sicu回到普通病房继续治疗,上海市徐汇区中心一医院sicu新成立一年来按该模式运作,有效地提高了外科系统重危患者救治成功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 经验 总结
2.1 该管理模式的优势
2.1.1 可以充分发挥麻醉科医师专业特长 中型综合性医院sicu收治对象多为普通外科、普胸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等手术科室行大手术或术前有内科合并症的患者以及围术期发生并发症需行循环呼吸等重要脏器支持的重危患者,这一收治范围加之麻醉医师专业的特殊性和独特的技术能力决定了麻醉医师管理sicu具有很多长处。
由于麻醉医师接受的专业技能培养和长期积累的监测、复苏、药理知识,并经常接触外科系统各种重危疑难患者的麻醉与围术期生命体征监测使之具备处理呼吸、循环功能不全及水电解质紊乱等重危患者的专业特长;同时,一个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麻醉医师能熟练使用呼吸机、监测仪、除颤仪、微泵等仪器设备,并了解各监测参数所传达的信息。另外,大量的调查资料表明:除麻醉专业医师外,真正能熟练掌握并能实施气管插管复苏技术的医务人员是凤毛麟角,在中小型医院更是流于形式,短期内普及或刻意要求其他专业医师达到上述条件既有难度,更不现实。再者,由麻醉医师负责患者围术期处理,对其病情变化的判断比较准确,在治疗观点上比较统一,围术期治疗衔接紧密,保证了治疗的连续性,避免造成围术期治疗中断或急剧波动;还有sicu可兼顾术后恢复室的功能,使一些高龄手术麻醉患者得以安全恢复,避免麻醉严重并发症,如恢复不顺利可在sicu进一步加强治疗。
2.1.2 可以促进麻醉学科发展 重症监护是现代麻醉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我国医科大学教案中重症监测治疗学也作为麻醉教学的一部分,有学者建议凡以临床麻醉、加强治疗病房(icu)等为主要工作 内容 的麻醉科应考虑易名为麻醉及危重医学科[5],一方面有利于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临床科室。麻醉医师管理sicu后,将一改其长期以来以临床麻醉工作为主的局面,对其知识结构、临床技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促使其不断 学习及实践,努力提高认识来解决面临的种种困难从而带动学科发展;另一方面,麻醉医师在sicu中掌握的知识对临床麻醉工作也大有裨益。
2.1.3 可提高医院的整体治疗水平不仅可节省人力,而且可使外科系统重危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从而提高医院的整体水平。随着加强监测治疗概念的普及,icu已成为衡量一所综合性医院医疗水平的标志之一。作为一个急救、复苏、监测、治疗单元,icu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危重医学的实践基地。由于外科系统重危患者的复杂性,单一学科难以胜任全部工作,这种管理模式体现了麻醉医师的主导作用,又吸引了手术医生的直接参与,加强了各科室对sicu的理解、合作和支持,较大程度地调动了各方的积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