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项制度”改革为矿井发展带来新的生机
“三项制度”改革为矿井发展带来新的生机
激发活力催生动力
“三项制度”改革为矿井发展带来新的生机
杨村矿资源匮乏,条件不如大矿,多年来“引不进、留不住”人才的问题,严重束缚和制约着矿井的快速发展。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我们坚持以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精神,深刻实践“不求最大,只求更好”的核心理念,以“三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创新绩效分配模式,激
活内部劳动力资源,为矿井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用之不竭的源动力。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营造推进矿井改革的良好氛围
在“三项制度”改革初期,虽然大多数职工都能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但对于改革紧迫性的认识不足,仍然感觉改革步子大、速度快、势头猛,一时难以理解和承受。在有些干部职工的心目中,矿井还没有到不改不能生存的地步,对“三项制度”改革的政策只是盲目的顺从。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从抓职工的思想教育、观念更新入手,切实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方式,增强干部职工对推行“三项制度”改革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大力营造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一是组织全矿干部职工全面学习贯彻上级一系列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相关政策。二是分批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人员赴先进企业进行实地学习考察。三是以开展促“三转”、树“三观”主题教育为契机,组织职工进行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和大讨论,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把座谈、讨论的过程变成职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的过程,进而把思想统一到“早改早受益、晚改就被动”的认识上来,为深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也为矿井各方面改革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立足创新,科学运作,努力形成加快矿井发展的新机制
我们坚持“多创效益是能人,真抓实干是好人,无所作为是庸人,违法乱纪是坏人”的衡量人才标准,立足自身实际,在学习借鉴先进企业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以创新进取的精神,着眼于营造公平竞争氛围,构建岗位竞争机制,大力推进“三项制度”改革。
(一)建立科学的业绩考核评价机制。我们分别制订出台了《杨村煤矿劳动力资源优化组合、竞争上岗实施办法》和《杨村煤矿管理人员动态考核实施意见》,在全矿干部职工中大力推行末位淘汰制。在对职工考核方面,把劳动用工权下放到基层,基层单位可随时对达不到考核标准的职工,按照本单位职工总数4%的比例实行末位淘汰。由各单位领导、车间工会主席和职工代表等组成的民主评议小组负责对每位职工按工作业绩、技术水平、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等8项内容进行百分制量化打分,打分最低者,进入矿教培中心转岗培训。培训期满一个月后,经考核合格者,可根据实际岗位需要,按照“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的原则竞争上岗。转岗培训期间,培训人员1-3个月内执行每人每月600元的培训工资,4-6个月内执行每人每月500元的培训工资,6个月后仍未上岗的,由矿统一安置,既激发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又保持了职工队伍的稳定和活力。我们坚持一以贯之,持之以恒,仅2003年就有178名职工转岗培训,形成了“淘汰—待岗—培训—提高—上岗”的流动机制,彻底破除了“一岗定终身”的僵化机制,使矿井待岗率始终保持在4左右,有效促进了职工综合素质和工作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对管理人员考核方面,变年度考核为季度动态考核,坚持以德、能、勤、绩四个方面11个要素为考评内容,区分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档次,把每季度考核结果直接与下个季度、月度综合奖励挂钩,并作为年终末位淘汰的重要依据。2003年年初,我们又进一步完善了《管理人员考核办法》,在考核方式上,把主管和分管领导评议、职工群众民主评议、部门、同事之间相互评议与平时工作业绩四个方面紧密结合,既提高了考核过程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又保证了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在考核内容上,把考核重点由重结果向既重过程又重结果转变,由重学历等客观基础条件向重业务技能、工作质量和实绩转变,做到了“平时严考核,分配靠实绩”。全年分别对43名优秀管理人员进行了奖励,对21名人员进行了处罚。两年来,我们坚持先是不称职的被淘汰下岗,后是虽基本称职但缺乏改革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也被淘汰下岗,先后共有62名管理人员和21名中层干部被淘汰下岗或降职使用。一年一度的比例淘汰,给矿井每一个管理人员以挑战、考验、锻炼和压力,从而形成了“不改革、不提高、不发展就等于自我淘汰”和“无功便是过”的观念,在竞争中管理人员队伍不断优化、素质不断提高。
(二)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我们大胆创新分配形式,坚持效益优先和兼顾公平的原则,以按劳分配为基础,淡化工资、奖金概念,实行规范化的经营责任制考核,不论是管理岗位还是生产岗位,均打破工资、奖金界限,实行捆绑浮动考核,建立了集浮动性、激励性、自主性于一体的分配新机制。对生产单位实行定额管理,以分计酬;辅助单位与一线挂钩,实行联产计酬;对生产12全文查看
第二篇:煤矿三项制度改革为矿井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工作汇报
煤矿三项制度改革为矿井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工作汇报
煤矿三项制度改革为矿井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工作汇报
激发活力催生动力
“三项制度”改革为矿井发展带来新的生机
杨村矿资源匮乏,条件不如大矿,多年来“引不进、留不住”人才的问题,严重束缚和制约着矿井的快速发展。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我们坚持以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精神,深刻实践“不求最大,只求更好”的核心
理念,以“三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创新绩效分配模式,激活内部劳动力资源,为矿井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用之不竭的源动力。我们的主
要做法是: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营造推进矿井改革的良好氛围
在“三项制度”改革初期,虽然大多数职工都能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但对于改革紧迫性的认识不足,仍然感觉改革步子大、速度快、势头猛,一时难以理解和承受。在有些干部职工的心目中,矿井还没有到不改不能生存的地步,对“三项制度”改革的政策只是盲目的顺从。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从抓职工的思想教育、观念更新入手,切实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方式,增强干部职工对推行“三项制度”改革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大力营造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一是组织全矿干部职工全面学习贯彻上级一系列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相关政策。二是分批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人员赴先进企业进行实地学习考察。三是以开展促“三转”、树“三观”主题教育为契机,组织职工进行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和大讨论,切实采取
有效措施,把座谈、讨论的过程变成职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的过程,进而把思想统一到“早改早受益、晚改就被动”的认识上来,为深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也为矿井各方面改革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立足创新,科学运作,努力形成加快矿井发展的新机制
我们坚持“多创效益是能人,真抓实干是好人,无所作为是庸人,违法乱纪是坏人”的衡量人才标准,立足自身实际,在学习借鉴先进企业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以创新进取的精神,着眼于营造公平竞争氛围,构建岗位竞争机制,大力推进“三项制度”改革。
(一)建立科学的业绩考核评价机制。我们分别制订出台了《杨村煤矿劳动力资源优化组合、竞争上岗实施办法》和《杨村煤矿管理人员动态考核实施意见》,在全矿干部职工中大力推行末位淘汰制。在对职工考核方面,把劳动用工
权下放到基层,基层单位可随时对达不到考核标准的职工,按照本单位职工总数4%的比例实行末位淘汰。由各单位领导、车间工会主席和职工代表等组成的民主评议小组负责对每位职工按工作业绩、技术水平、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等8项内容进行百分制量化打分,打分最低者,进入矿教培中心转岗培训。培训期满一个月后,经考核合格者,可根据实际岗位需要,按照“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的原则竞争上岗。转岗培训期间,培训人员1-3个月内执行每人每月600元的培训工资,4-6个月内执行每人每月500元的培训工资,6个月后仍未上岗的,由矿统一安置,既激发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又保持了职工队伍的稳定和活力。我们坚持一以贯之,持之以恒,仅2003年就有178名职工转岗培训,形成了“淘汰—待岗—培训—提高—上岗”的流动机制,彻底破除了“一岗定终身”的僵化机制,使矿井待岗率始终保持在4左右,有效促进了职工综合素质
和工作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对管理人员考核方面,变考核为季度动态考核,坚持以德、能、勤、绩四个方面11个要素为考评内容,区分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档次,把每季度考核结果直接与下个季度、月度综合奖励挂钩,并作为年终末位淘汰的重要依据。2003年年初,我们又进一步完善了《管理人员考核办法》,在考核方式上,把主管和分管领导评议、职工群众民主评议、部门、同事之间相互评议与平时工作业绩四个方面紧密结合,既提高了考核过程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又保证了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在考核内容上,把考核重点由重结果向既重过程又重结果转变,由重学历等客观基础条件向重业务技能、工作质量和实绩转变,做到了“平时严考核,分配靠实绩”。全年分别对43名优秀管理人员进行了奖励,对21名人员进行了处罚。两年来,我们坚持先是不称职的被淘汰下岗,后是虽基本称职但缺乏改革意识和创新能
力的也被淘汰下岗,先后共有62名管理人员和21名中层干部被淘汰下岗或降职使用。一年一度的比例淘汰,给矿井每一个管理人员以挑战、考验、锻炼和压力,从而形成了“不改革、不提高、不发展就等于自我淘汰”和“无功便是过”的观念,在竞争中管理人员队伍不断优化、素质不断提高。
(二)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我们大胆创新分配形式,坚持效益优先和兼顾公平的原则,以按劳分配为基础,淡化工资、奖金概念,实行规范化的经营责任制考核,不论是管理岗位还是生产岗位,均打破工资、奖金界限,实行捆绑浮动考核,建立了集12全文查看
第三篇:煤矿三项制度改革为矿井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工作汇报
煤矿三项制度改革为矿井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工作汇报
煤矿三项制度改革为矿井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工作汇报
激发活力 催生动力
“三项制度”改革为矿井发展带来新的生机
杨村矿资源匮乏,条件不如大矿,多年来“引不进、留不住”人才的问题,严重束缚和制约着矿井的快速发展。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我们坚持以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精神,深刻实践“不求最大,只求更好”的核心理念,以“三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创新绩效分配模式,激活内部劳动力资源,为矿井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用之不竭的源动力。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营造推进矿井改革的良好氛围
在“三项制度”改革初期,虽然大多数职工都能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但对于改革紧迫性的认识不足,仍然感觉改革步子大、速度快、势头猛,一时难以理解和承受。在有些干部职工的心目中,矿井还没有到不改不能生存的地步,对“三项制度”改革的政策只是盲目的顺从。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从抓职工的思想教育、观念更新入手,切实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方式,增强干部职工对推行“三项制度”改革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大力营造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一是组织全矿干部职工全面学习贯彻上级一系列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相关政策。二是分批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人员赴先进企业进行实地学习考察。三是以开展促“三转”、树“三观”主题教育为契机,组织职工进行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和大讨论,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把座谈、讨论的过程变成职
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的过程,进而把思想统一到“早改早受益、晚改就被动”的认识上来,为深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也为矿井各方面改革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立足创新,科学运作,努力形成加快矿井发展的新机制
我们坚持“多创效益是能人,真抓实干是好人,无所作为是庸人,违法乱纪是坏人”的衡量人才标准,立足自身实际,在学习借鉴先进企业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以创新进取的精神,着眼于营造公平竞争氛围,构建岗位竞争机制,大力推进“三项制度”改革。
建立科学的业绩考核评价机制。我们分别制订出台了《杨村煤矿劳动力资源优化组合、竞争上岗实施办法》和《杨村煤矿管理人员动态考核实施意见》,在全矿干部职工中大力推行末位淘汰制。在对职工考核方面,把劳动用工权下放到基层,基层单位可随时对达不到考核
标准的职工,按照本单位职工总数4%的比例实行末位淘汰。由各单位领导、车间工会主席和职工代表等组成的民主评议小组负责对每位职工按工作业绩、技术水平、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等8项内容进行百分制量化打分,打分最低者,进入矿教培中心转岗培训。培训期满一个月后,经考核合格者,可根据实际岗位需要,按照“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的原则竞争上岗。转岗培训期间,培训人员1-3个月内执行每人每月600元的培训工资,4-6个月内执行每人每月500元的培训工资,6个月后仍未上岗的,由矿统一安置,既激发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又保持了职工队伍的稳定和活力。我们坚持一以贯之,持之以恒,仅就有178名职工转岗培训,形成了“淘汰—待岗—培训—提高—上岗”的流动机制,彻底破除了“一岗定终身”的僵化机制,使矿井待岗率始终保持在4%左右,有效促进了职工综合素质和工作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对管理人员考
核方面,变考核为季度动态考核,坚持以德、能、勤、绩四个方面11个要素为考评内容,区分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档次,把每季度考核结果直接与下个季度、月度综合奖励挂钩,并作为年终末位淘汰的重要依据。年初,我们又进一步完善了《管理人员考核办法》,在考核方式上,把主管和分管领导评议、职工群众民主评议、部门、同事之间相互评议与平时工作业绩四个方面紧密结合,既提高了考核过程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又保证了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在考核内容上,把考核重点由重结果向既重过程又重结果转变,由重学历等客观基础条件向重业务技能、工作质量和实绩转变,做到了“平时严考核,分配靠实绩”。全年分别对43名优秀管理人员进行了奖励,对21名人员进行了处罚。两年来,我们坚持先是不称职的被淘汰下岗,后是虽基本称职但缺乏改革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也被淘汰下岗,先后共有62名管理人员和21名
中层干部被淘汰下岗或降职使用。一年一度的比例淘汰,给矿井每一个管理人员以挑战、考验、锻炼和压力,从而形成了“不改革、不提高、不发展就等于自我淘汰”和“无功便是过”的观念,在竞争中管理人员队伍不断优化、素质不断提高。
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我们大胆创新分配形式,坚持效益优先和兼顾公平的原则,以按劳分配为基础,淡化工资、奖金概念,实行规范化的经营责任制考核,不论是管理岗位还是生产岗位,均打破工资、奖金界限,实行捆绑浮动考核,建立了集浮动性、激励性、自主性于一体的分配新机制。对生产单位实行定额管理,以分计酬;辅助单位与一线挂钩,实行联产计酬;对生产辅助单位的管理人员实行职务工资制,考核方式与安全生产、质量效益等多项指标复合挂钩,支付方式与单位职工收入脱钩,做到封顶保底不保低,实现了责、权、利的统一;对机关科室、后勤单位
实行工资包干、自主绩效分配;对安全、质量监督和检查科室人员,工资与生产效益脱钩,只与安全、质量挂钩。新的分配制度彻底打破了分配差距不大、固定工资占大数的格局,生产辅助单位管理人员最高收入达到万元,最低收入为万元。通过调整职工收入分配结构,充分体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原则;适当拉大收入差距,以岗定薪,岗变薪变,使员工的劳动报酬与岗位职责、岗位贡献、岗位责任紧密联系起来;合理拉开职工收入中基本工资部分与直接同贡献挂钩的浮动工资部分的比例,这种分配结构既容易被广大职工特别是工龄长的职工所接受,更体现了向实际能力和贡献倾斜的改革精神,使分配制度改革得以顺利进行。同时,针对大中专毕业生这一特殊群体,我们制定了《杨村煤矿关于大中专毕业生上岗工作的规定》,明确规定,全日制大学本科生见习期满后可直接上一般管理岗;全日制大学专科生见习期满后可上后备管理岗。灵活多
样的分配形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创造出良好的内部环境。
形成人尽其才的工作局面
人才是企业得以快速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大力培育“人人是才,人尽其才”的人才观,结合矿井自身实际,按照改革发展新形势的要求,研究制订了《杨村煤矿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实施办法》,对全矿所有管理岗位制定岗位工作标准、技能要求、上岗条件,符合条件的职工均可报名竞争。做到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不唯资历。同时,进一步做好各级管理人员的人才储备工作,建立了在工作能力强、政治素质高、德才兼备的职工中选拔培养后备管理人才的制度,在工作中给他们压担子,适时鼓励他们竞争领导岗位。近年来,在竞聘上岗的中层管理人员中,有27名是从后备人才中产生的。在新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的约束下,形成了人尽其才的工作新局面,工
作效率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明显改善。
三、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矿井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效
由于“三项制度”改革工作是自上而下推进的,改革从干部人事制度入手,不称职的中层干部和管理人员首先要下岗,一般职工有能力的也可以竞争管理岗位,这种改革的次序使职工容易理解和接受,职工对改革的承受能力大大增强。通过近几年来的精心运作,切实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是思想观念明显转变。经过几年不断深化、完善“三项制度”改革,建立了就业岗位靠竞争、管理人员上下靠业绩、收入分配多少靠贡献的新机制,形成了“有为才有位,有位须有为”的岗位观。职工的思想观念从根本上得到转变,增强了职工的危机意识和竞争向上的意识,力争上游成为每个职工自觉的行动,真正从过去的“要我干”变成了“我要干”,使矿井充满了生机,始终保持着进取的精神和旺盛的活力。
二是职工素质明显提高。通过每年不断的末位淘汰和竞争上岗,对每一个干部职工都是一个极大的鞭策,促进每个人加紧学习,不断超越自我,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在竞争中不断攀登新的台阶,为矿井的改革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是形成良好发展环境。矿井“三项制度”改革工作的强有力推动,促使领导干部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和创新意识明显增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那些存有“等靠要”思想、观念落后、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管理者很快会被调整,而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管理者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督促、支持和激励,可以放心大胆地开展工作。
四是矿井经济效益增长。“三项制度”改革为矿井快速发展提供了源动力。,矿井生产煤炭万吨,完成掘进进尺8286米,实现了产销平衡,销售收入亿元,实现利润4560万元。截止到今年4月13日,已实现安全生产1061天。
第四篇:新课改带来新生机
新课改带来新生机
——新亚中学高中课改工作小结
当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崭新的姿态直面我们的教育之时,我们蓦然间意识到:课程改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必然要和部分旧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发生激烈地碰撞与摩擦,特别是对我们私立学校更是巨大的挑战让教师把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准则,改变教材“忠实的执行者”的角色,使教师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能力不断提高有相当大的难度,让教师转变观念,是推进课程改革关键的第一步
一、以校为本,实施多层面、多形式的培训
1、通识培训,让教师感知新课程。
2007年暑假,我校经过精密的挑选各科派出了比较年轻的老师参加了全市的通识培训,使教师深入了解新课程的突破点。
2、案例培训,解读《纲要》和《标准》。
开学前两周学校组织新高一教师进行研讨由老师们分别对各学科培训谈体会理解,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主要是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科基本要求,在深入学习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辅导与解读,了解新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与主要原则、基本框架、内容体系与特色和对教师的相关要求,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探索与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3、系统学习课改理论和实践经验。2007年暑假学校购置了有关新课程的书籍,《走进新课程》、《课程标准》这两本书人人都有,其它有关新课程的书籍,每个教研组一套。还给全体老师印发了大量的学习材料,选印了许多有关新课程的材料和优秀课例供老师们学习。采取集体学习、分组学习、个人自学的形式了解新课程标准的产生背景,基本理念。组织所有实验教师集中培训学习,看光盘、看录像,观摩课例。实验教师在深钻新教材的基础上,所有任教一年级学科的教师上了2至4节新教材研讨课。课后,教研组老师和实验教师们对每一节课都进行了评课、议课、说课,对新教材进行广泛、深入地研讨。老师们在培训中学习,在培训中提高,边培训、边实践、边提高。
经过近一年来的课改实验,我们感到: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在发生变化,教育教学评价在发生变化,教师“教”的行为在变化,学生“学”的方式也在变化。
二、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教师已成为学生最真诚的合作者,最谦虚的倾听者,最具慧眼的“伯乐”。教师的角色开始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中的首席”悄然转变;开始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转变;开始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转变。这种悄然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由囿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教师们不再拒绝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也不再拒绝超乎常规的奇思妙想,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期待。
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一起探讨,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的互动合作中变得生动有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语文老师还常常和学生一起排演课本剧,物理,化学与学生共同动手实验,他们以课改为锲机建立了与学生合作学习的关系,这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也是一种人文关怀,它构筑起了民主的课堂氛围。新亚中学的生源比普通校的录取分数低了很多,有的学生中考总分只有两百多分,他们的自卑心理很强,上课大多数不敢回答问题。课堂上,老师用微笑安抚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用竖起的拇指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自己的角色转换了。我由原来的主讲者变成了组织者、合作者。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这是我校的实验教师在课改反思中写下的一段话。
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接受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课堂上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学生当然也可以考一考自己的老师,老师更多的把发现问题的机会给予学生,师生共同研究探索,共同读书学习。语文课,图书馆里,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博览群书查找资料;网络海洋,师生纵情地冲浪、游弋…“,数学、物理课上一道题的多种解法在师生之间讨论热烈,或许它还缺少科学研究的深邃和严谨,或许它还显得浅薄而幼稚,但它来自师生的密切合作,它验证了新的学习方式。
四、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新课改使课堂氛围变活了,知识点降低了,教学涉猎的面拓宽了,教师对学生用情了,学生们感到有趣了,师生间的关系平等了,学生越来越自信了,学习态度趋于主动了,学生之间学会合作了,与众不同的见解越来越多了,共性与个性得到协同发展了。
1.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们自主发展。
通过新课改,课堂教学的气氛更活跃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做到:多与学生商量、多征求学生看法,多采用激励性语言评价。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在课堂上轻松、愉悦地学习。
通过新课改,使原有的课堂教学方式有所改变。教师们在课堂上更加重视学生的主动性,赏识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在设计课堂教学时,针对本班学生情况出发,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教学过程更具针对性。另外,教师把学生的思维、态度、情感,知识技能的积累、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高一(2)卓男同学思维非常敏捷,物理、化学尤为突出。课堂上超前的反应,大声的回答,常常使老师感到有些尴尬,年级把他做为个案进行研究,要求老师给他以发展机会,使他越学越有劲头,考试总是名列前茅。
随着课改的进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探索问题,再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培养寻求不同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们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开创不同道路,找寻多种途径解决问题,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开启知识的大门,从而达到对信息的理解掌握与综合运用。他们在教学中选择紧贴生活的素材,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利用他们的好奇心,鼓励学生亲自参与,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学生随新课改一同成长。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学生在新课改的课堂上能得到展示才华的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变被动的接受者为积极的学习者和主动的探索者。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教师学生们都在新课改中获益。在教学中教师们深深感到:当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把书本还给学生时,课堂便会出现敏锐的思维,闪现智慧的火花,蹦出创造的灵感。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课程走向生活。
教师们在教学中体现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教科书不是学生的世界,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教材不是法典,不是圣经,不能再用教材这张旧船票登上新课程的渡船。教材是一扇窗户,把学生的视野打开,成为课内、外贯通联系起来的桥梁。老师们对教材进行大胆地拓展延伸、分类组合。比如语文教师经过对教材深入细致地研究和课堂实际操作,将课文分为适于表演型、适于诵读型、适于选讲型、适于续编型、适于读绘型等,运用
不同方法处理不同类型的教材,使学生节节都有新奇感。学习兴趣浓厚,在读读、说说、议议、画画、演演、讲讲、做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习了知识,锻炼了各方面能力。在召开的年级的诗歌朗颂会上同学们找来了贴近自己学习生活的名诗,声情并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新理念下,课堂教学变”预设“为”生成“。数学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和感受问题解决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策略。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技能,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还使每个学生感到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从而喜欢数学,亲近数学。
3、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实现教学的多维互动
教育家杜威说过,如果让孩子们在教室里静静地坐着,拿着书,观念永远到不了孩子们的心灵中。让学生乐学,在玩中学,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体验、感悟课程。感悟不是分析,不是告诉,更多的是体验。艺术课上,教师凭借教材,挖掘艺术信息,营造一种良好的音乐氛围,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和享受。如今的音乐课堂,学生学习歌曲,不再是老师教,学生唱;音乐欣赏也不局限于反复地听;器乐练习也不单纯是枯燥的技能训练,而更多地采用了一些学生乐于接受,愿意参与、表现的艺术形式,让学生自主地创编、自觉地参与、大胆地表现。,学生们或舞蹈,或演奏,或歌唱,把枯燥的练习融于音乐表演中,不仅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技能,这种学习方式充满了热情与激情。元旦联欢会上,新高一各班节目从唱歌到跳舞、小品、三句半等,受到了全校师生的高度赞誉,用他们的话讲,今年的节目超过任何一年,这是高一年级给我们带来的眼福。
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学校开设了五门选修课,篮球足球技术.美体练习及美术.音乐。开课前各位老师对自己任教的课程向学生进行了讲解,并对过程及终结评价进行了说明。学校下发了表格同学们根据个人的爱好,自由选择,各位老师认真备课认真记录考勤,学校加强管理,老师对技术要领讲解到位,从理论层面给予了指导动作要求人人过关,美术.音乐给学生带来里艺术的熏陶。
4.研究性学习全面开展
学校克服了重重困难按照计划本学期要完成准备,选题;开题;评审;实施等步骤。第一步准备
实施前学校对教师进行了宣传动员,强调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了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的报告,宏观上给予了指导,并请外语;数学;化学三位教研组长以本学科为案例展示研究性学习如何进行,让老师和同学们对研究性学习有了感性上的认识特别是化学刘老师结合实验提高了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在此基础上又开设了选题辅导讲座完成了研究性学习的准备工作。
第二步选题
在学校对学生进行选题辅导后,班主任组织各班成立若干研究小组进行了选题,年级组组织老师也进行选题,将师生选得课题分老师和学生两部分打印出来交学校课改小组,为保持学生的积极性,我校没有一步就确定课题,而是要求班主任辅导学生对于自己所选的课题从意义、背景到可行的措施等,进行充分的论证,写出可行性报告,再上交课改小组,课改小组通过讨论,酝酿,把不易实施的课题挑选出来,由班主任找组长转达实施的困难,提出转题的建议,这样通过几周时间,由最初的30个课题确定为15个课题。同学们经历了几次选题的过程,对研究性学习充满了渴望,体验了选题的乐趣。
第三步开题
课题确定以后,学校又进行了开题报告的辅导,班主任指导学生填写了开题报告,至此研究性学习的准备工作一切准备就绪,本学期各指导老师带领各研究小组按计划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同学们上网查阅资料,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做问卷调查,出外走访,每个人俨
然像个小研究家。
我们深深地感到: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把学生放在多大的空间,学生就会发挥出多大的能量。
五、模块考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数外的模块一考试我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语文及格率100%,数学及格率95%,外语及格率90%。我校课改领导小组非常重视第一次的模块考试,对学生和老师进行了备战前的动员要求任课老师根据学生的基础及认知水平做出切合实际的复习计划,并进班听课检查知识在课堂的落实情况。高一三位班主任以书面和电话两种形式通知家长,并对基础较差和学习态度有问题的学生进行了逐一的谈话,学校老师家长学生齐心协力牢牢抓住基础,将知识点在课堂上落实到学生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辅导,90%以上的学生通过第一模块考试的历练端正了学习态度及克服基础差赢取好成绩的毅力,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成绩出来后许多学生和家长受到了鼓舞,家长会上发言的家长用真切的语言感谢新亚中学和老师对孩子成绩的取得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并对任课老师加强了平时学习过程的管理表示深深的感谢。期末全年级八个模块考试综合及格率达百分之九十课程改革给新亚中学带来了新的生机
六、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强调改进与激励;淡化对结果的评价,关注对过程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呈现出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等特点。
1、评价内容多样化。
即单元达标、阶段性考察、古诗文背诵、大阅读、课本剧表演、手抄报、电脑报等。用多元智能理论来评价学生,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2、评价方式多样化。
(1)口头评价。(2)作业评价。(3)及时评价。如建立家校联系簿,关注学生的情感与心灵。(4)档案袋评价。建立成长记录袋,记录成长的足迹。自行设计封面,内装老师的话、爸爸妈妈的话、学校、生活中的照片、优秀作业、美术作品、各项获奖证书复印件等。(5)阶段性评价。学校开放周、家长接待日期间,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
(6)终结性评价。学期末老师在强调激励、关注过程的评价,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看到自己成长中的进步,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
七、几点体会
1、教师培训是关键。教师的才能和智慧决定着课改的质量和深度;
2、教育理念是基础。教师的观念决定着课改的方向和性质;
3、方法改革是重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学定教。
4、评价改革是动力。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
八、问题与困惑
1、学生的思维发展了,表现欲强了,但学习不扎实,跳跃性大。在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夯实双基教学。
2、教育的起点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教育的终点是让孩子各尽其能,但学生中两级分化严重。
3、如何缩小由于新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而造成的教师之间的差异?如何加强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人格、专业才能的专业化发展?
教育是学生的教育,课程是学生的课程,教育应向学生生活世界回归,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升华教育理念,保持与时俱进,为教师的发展而学,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我校在课改实验中锻炼教师 ,新课改给我们带来新生机,教师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
第五篇:创新坚持三项制度增强党员队伍生机和活力
创新坚持三项制度增强党员队伍生机和活力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主体。党员队伍建设始终是宫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们不遗余力地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着力为推进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安塞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特别是在党员队伍建设中,坚持在创新中发展、发展中提高,推行了党员承诺、党员中心户、党员挂牌管理三项制度,保持和发展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一、推行党员承诺制度
党员承诺制是我县在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总结推出的一项创新性制度。我们在招安镇杨圪堵村调研时,老党员
说:“我老了,给党也做不来什么,但我还能说大事了小事,愿意调解庄邻院舍间的纠纷和家庭里的矛盾,愿意为村上的红白喜事当总管,不要报酬。我把这些作为自己的先进性要求,当着群众的面说出去,请大家监督。”他的话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党员们纷纷表态,要给村上办实事、给群众办好事。县委认为,这实质是无职党员对自己保持先进性的承诺,如果全县
多名农民党员每人承诺办一两件事情,带动作用会非常大,决定在全县推开这种做法。党员承诺由一名党员的提议变成了全县党员的实践,由全县党员的实践上升为基层党建的一项制度。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 《决定》明确要求,“鼓励党员带头参与志愿服务,推广党员承诺制等做法”。承诺制主要有四个环节:一是党员自觉提出。坚持自觉自愿、具体实在,能做到什么就承诺什么,能做到几条就承诺几条。二是组织审核把关。主要看承诺内容是否切合党员实际、是否体现了先进性要求。三是公开接受监督。承诺审定后制作承诺书,标明党员基本情况、承诺内容、联系电话等,采取召开会议、印发承诺书、张贴公布等形式公布于众,接受群众、党员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四是兑现承诺事项。就是把了承诺变成实际行动、兑现落实,体现党员先进性,用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党的先进性。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深化提高。把承诺对象扩大到入党积极分子、非党村干部和科技致富带头人;覆盖面由农村延伸到全县,有教师承诺制、法官承诺制等,内容也由服务群众发展到履职、廉政和自律承诺等;形式由个体承诺发展到联合承诺。沿河湾镇有一条自流灌渠建于1958年,年久失修,有渠无水,就近的3个村党支部联合起来向菜农承诺,带领65名党员对灌渠进行全面维修改造,解决了3个村
多座日光温室蔬菜大棚灌溉缺水的问题。全县
个基层党员
个党支部、名党员坚持搞了
年多承诺制,累计提出承诺
条、兑现
条,为群众办了许多实事好事,在提高党员素质、促进产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密切承诺制是党员联系群众的便捷方式、党员体现先进性的有效形式和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有力抓好,是可以长期坚持的好形式。
二、推行党员中心户制度
党员中心户制度是在整合农村计划生育中心户、社会治安中心户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村党组织+党员中心户+党员+群众”的工作网络,延长党建工作手臂,进一步拓宽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渠道,是继承诺制之后又一体现党员先进性的创新性制度。一是选准中心户。确定文化程度较高、“双带”能力强、群众威信好的党员为中心户,联系3—5户群众,在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发挥表率带头作用。党员中心户要做党的政策宣传员、党建工作组织员、产业开发指导员、民事纠纷调解员、新农村建设示范员。二是规范管理。党员中心户坚持每月组织所联系的党员群众开展不少于2次的学习讨论和实用技术培训,每半年向村党组织汇报一次工作,党员和村民代表对其进行一次评议。对不胜任工作、党员群众意见较大的及时予以调整。三是建立长效机制。把党员中心户纳入村干部培训总体规划,集中轮训、培训。2008年村“两委”换届中,有5名中心户党员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26名当选为村委会主任。2009年,全县共建立党员中心户1129户,联系党员4653人,联系群众
万多户。砖窑湾镇山庄王河党员中心户张新文是全县有名的安塞腰鼓表演艺人,先后培养了近百名腰鼓手,全村仅这一项年收入90多万元。推行党员中心户制度,实现党员发挥作 用由自愿随意向制度约束转变、由零昨分散向集中综合转变、由临时突击向坚持经常转变,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
三、推行党员挂牌管理制度
党员挂牌管理主要在两个层面上推行。在农村,就是在党员家中统一挂上“共产党员之家”的牌子,让党员牢记职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城镇,就是在窗口单位、服务行业的党组织中开展佩戴“共产党员上岗证”、设立“共产党员责任岗”活动,强化行风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塑造良好形象。通过挂牌、佩证、设岗,唤醒党员在党意识,增强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发挥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在日常管理上,以党支部为单位建立党员业绩档案,如实记载现实表现。记载结果每半年向党员本人反馈一次,并召开党员大会通报。对作用发挥好的表彰奖励,择优推荐参加上级党组织的评优树模活动,表现不好的谈心谈话、帮扶引导、促其提高。县城的6家个体诊所、药店成立联合党支部以来,坚持开展党员佩证、设岗活动。公开承诺为患者减免治疗费、出诊费,不卖假药,还经常组织党员上街义诊。群众称他们的药店才是放心药店,愿意到这些诊所看病买药。
这三项制度的推行,增强了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使我们在抓基层、抓党员、强基础,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的实践中始终保持一种创新、发展、提高的良好势头,取得明显成效。